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玛格丽特,情人,经典

玛格丽特,情人,经典

2016-03-11 10:33:2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玛格丽特,情人,经典(共5篇)解析玛格丽特解析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女性主义观点及在其著作《飘》中的表现⊙江凌[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江西景德镇333000]摘要:美国现代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著的长篇通俗小说《飘》发表六十多年来,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至今魅力不减。玛格丽特·米切尔是一个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在这本著作中,...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玛格丽特,情人,经典》,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解析玛格丽特》

解析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女性主义观点及在其著作《飘》中的表现

⊙江

凌[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江西

景德镇

333000]

摘要:美国现代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著的长篇通俗小说《飘》发表六十多年来,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至今魅力不减。玛格丽特·米切尔是一个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在这本著作中,她抨击了旧南方和传统的南方妇道观,向读者揭示南方妇道观鼓励虚伪、危害社会、压抑女性的本质。本文从作者的生平介绍出发,介绍了小说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女性意识的形成原因和小说中通过女主人公斯嘉丽所反映出的女性主义观点。关键词:玛格丽

特·米切尔《飘》女性主义

玛格丽特·米切尔一生只写了一本书《飘》,这本书却让她名满天下。她从没想过会成为享誉世界的作家,却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飘》成功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女主人公斯嘉丽的形象,真实再现了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尽管有评论家指责这本小说没有艺术,也没有精湛的写作手法和深刻的洞察力,但这部小说依然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和追捧。究其原因, 这与书中所塑造的生动的女性形象是分不开的,作者赞扬了她们对自我意识和自主权利的追求,同时抨击了旧南方和传统的南方妇道观,揭示出南方妇道观鼓励虚伪、危害社会、压抑女性的本质,突出了女主角追求爱情的执著,信守爱的承诺,赞赏她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坚强

地让自己跟家人生存,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

一、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生平及其女性意识的形成原因

1.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生平介绍

玛格丽特·米切尔于1900年11月8日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她的父亲EugeneMitchell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常常与朋友们谈论南北战争。她的母亲MaybelleStephens是“LeagueofWomenVoters”的创立者之一,致力于女性权利的追求。玛格丽特父母的这些经历深深地影响到她的成长以及人格的形成。玛格丽特曾就读于马萨诸塞州的史密斯学院,后因母亲病逝,家中需要她来主持家务,玛格丽特不得不中途退学,从1922年起用自己的昵称“佩吉”为《亚特兰大日报》撰稿。玛格丽特生来就有一种反叛的气质,她一时冲动与一个冷酷无情的恶棍结婚,在经历了这次失败的婚姻之后,她于1925年与佐治亚热力公司的广告部主任约翰·马施结婚,并且在丈夫的鼓励下,她开始致力于创作。

2.玛格丽特·米切尔女性主义意识的形成原因

女性主义是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和哲学社会思潮,在文学领域,努力追寻文学中的女性意识,

要求以女性视角重新阅读经典文本,探究女性独特的书写方式。

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1791年,妇女运动领袖奥林匹.D.古日勇敢地举起妇女权利的大旗,发表了《女权宣言》,主张两性在社会生活中应平等、互助,共同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美国在19世纪30年代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废奴运动,妇女们成立了“全国妇女反奴隶制联合会”。废奴运动和女性主义运动对美国南方文化传统产生了巨大冲击,对生活在改革、动荡年代,并一直活跃在新闻界的玛格丽特来说,这种冲击明显对其思想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再加上玛格丽特·米切尔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她一生都在为争取妇女的政治权利以及妇女解放运动而不懈奋斗。

在内外环境双重作用下,拥有独立事业的玛格丽特·米切尔在这样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以

及时代巨变的情况下逐渐形成了其女性主义思想,并且创作了她的不朽之作《飘》。

二、女性主义观点在《飘》中的体现

作家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总是通过作品及其人物言行表现出来的,玛格丽特的女性意识在主人公斯嘉丽身上就得到了极为充分的体现。玛格丽特通过这个角色表达了其女性主义意识

的萌芽、冲突和发展过程,斯嘉丽的行为和思维特点都一直存在着矛盾,她的身上并存着美与丑、新与旧、善与恶的交融,她所受的教育、她的理性思路是属于过去的那个时代的,但在新的环境里,她的本性的发展和追求又违背了她的教养与理性,使她背离了她所属的那个

阶级,转向那个更有生命力更有发展前途的阶层。

小说纵横

小说纵横

63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名作欣赏

MASTERPIECES

/名作欣赏MASTERPIECESREVIEW/1.斯嘉丽的爱情

一直以来,斯嘉丽最受人指斥的就是她情感不专一、玩弄男性,被人视作“狐狸精”式的人

物。而事实上,她真心渴求的只有两个男人——

—艾希礼和白瑞德。斯嘉丽第一次出现在读者面前,是在塔拉庄园的游廊里与仰慕她的斯图尔特和布伦特兄弟调情。当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艾希礼要娶媚兰的消息传来时,仅仅经过短暂的惊诧,她便很快平静下来,向艾希礼大胆表白。当受到拒绝之后,斯嘉丽恼羞成怒地骂

道:

“那么你为什么不说?你这懦夫!你怕跟我结婚!你愿意跟那傻小丫头过日子,她是百依百顺的,过几天替你养出一窝小猪来!”之后不久,斯嘉丽和查理闪电般地结了婚,以激烈的行动来报复艾希礼。很显然,这次婚姻没有使她变成贤妻良母,给她带来的只是厌恶感和寡妇

的黑丧服。自此开始,她逐渐站到

“教养”的对立面,执著于自我的意识和感觉。为了保住塔拉庄园,斯嘉丽在第二次婚姻中又扮演了一次不道德的角色,她抢走了自己妹妹的情人。而白瑞德,作为书中的男主人公,

一直深深地被斯嘉丽的美丽和勇气吸引。

斯嘉丽一方面被白瑞德的风度、能力和财富吸引,另一方面又不愿屈从于白瑞德,总是对他不屑一顾。当白瑞德对她一往情深时,她总是不懂得珍惜,而当白瑞德最后决定离开时,她才意识到自己早已爱上了白瑞德。而在此之前,斯嘉丽一直把艾希礼当做精神寄托,无怨无悔地爱着艾希礼,并愿意为他做出任何牺牲。斯嘉丽对爱情的执著,无怨无悔,在感情生活上的倔强和坚持,都强烈彰显出她的女性意识和独立精神,她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忠实于

自我的情感,经过执著的追求终于醒悟到自己情感的趋向,走出了迷失的境地。

2.斯嘉丽的蜕变

回顾斯嘉丽由一个“南方淑女”转变为资产阶级妇女的人生历程,尤其是她对于情感的追逐、婚姻的歧途、对金钱的狂热追求,以及事业的痛苦求索,让我们看到,斯嘉丽的巨大转变与

其女性意识的觉醒是密不可分的。

从小时候起,斯佳丽就沿袭了父亲不拘小节、豪爽,甚至粗犷、脾气暴躁的性格,表现得与众不同,内心充满了叛逆和反抗,很想摆脱上层社会的压力和束缚,成为一个背离传统的自

由人。

正如小说中所说:“她脸上混杂着两种特征,一种是母亲的娇柔,一种是她父亲的粗犷,前者属于法兰西血统的海滨贵族,后者来自浮华俗气的爱尔兰人”,她憧憬着“总有一天,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人家不喜欢,我也不在乎”。可尽管如此,她仍然遵循着母亲的教导,把母亲当做偶像,通过约束自己的言行来当一个所谓的上等女人。“在自己很想吃东西时,偏装得像小雀子那样只能吃一点点;在自己想跑时,偏要慢慢地走;在

自己能够连跳两天也不觉得累时,偏要装得跳一场华尔兹就晕倒了”。

然而,战争的爆发打破了她身上那种暂时处于平衡状态的两种异质的均势,父亲遗传下来的爱尔兰性子在斯嘉丽身上日渐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在亚特兰大医院服务期间,她从开始的不情不愿,极度厌恶替病人服务,到后来渐渐地同情那些伤病员,并且用心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当父亲辛苦大半辈子积累下来的价值十好几万的棉花,被北方军队的火把付之一炬后,斯嘉丽并没有被击倒打垮,而是磨炼了她坚强的意志,勇敢地从战后的废墟上站了起来,肩负起重建家园的重担,在战火中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蜕变。面对完全陌生而又极为严酷的生存环境,斯嘉丽以其特有的果断、狡黠和惊世骇俗之举,在男性世界的夹缝中,顽强地开辟着自我生存的空间。她买下了木材厂,又同时经营店铺,凭借其胆大心细和能屈能伸,最终战胜了一

个个竞争对手。正如她站在那棵大树下的呼喊一样:

“让上帝为我作证,北方佬不会把我击垮。我要挨过这一关,等这一切过去我就不会挨饿。不,我的亲人也不会挨饿。即使我不得不去偷,去杀人———上帝为我作证,我再也不会忍

饥挨饿了。”

在一系列的挫折中,斯嘉丽改造了自我,也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成为时势造就的新女性,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获得自主权利的要求。而唯一不变的,是她身上惊人的自信心,

即使这种自信心几经折腾,屡受打击,却依然如故,坚不可摧。

《飘》作为一部女性文学作品,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感,以及其独有的生活经历和情

感体验在书中表达出一种矛盾、

复杂的女性意识的觉醒。这一著作中虽然不乏对战争恢弘场面的描写,但作者始终是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描写了留在后方家园里的妇女饱受战乱之苦的体验和感受,表现出了丰富复杂的女性意识。和主人公斯嘉丽一样,玛格丽特也是个充满生气和斗志的女性,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不顾世俗的约束,她争取经济上和人格上的独立,努力追求

自己的幸福,实现自身价值,最终,她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1]米切尔.飘[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2]诺思洛普·弗莱.批评的剖析[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3]罗德·霍顿赫伯特·爱德华兹.美国文学思想背景[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4]

杨慎生.英美小说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

作者:江凌,江西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

研究方向为中外陶瓷文化交流史和外语教育。

辑:魏思思

E-mail:sxmzxs3@163.com

小说纵横

64

篇二:《浅析男人与女人的“情人”》

浅析男人与女人的“情人”

——比较《洛丽塔》与《情人》玛格丽特,情人,经典

一.相同视角的不同体验

——文本介绍

“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在早晨,她就是洛,普普通通的洛,穿一只袜子,身高四英尺十英寸。穿上宽松裤时,她就是洛拉。在学校里她是多丽。正式签名时她是多洛雷斯。可在我的怀里,她永远是洛丽塔。”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侯,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很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的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颜。”

两个迥异的开场,分别来自美籍俄国作家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1955年的小说《洛丽塔》和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1984年的小说《情人》。

《洛丽塔》与《情人》都是描述自己的情人,前者用男人的视角,后者用女人的视角。虽然都是第一人称视角,但加上男女作者的不同,同样的视角给人带来了迥然不同的感觉。

其中《洛丽塔》是一个杀人犯的当庭自述,《情人》是一个老妇人垂垂老矣时的回忆录,两者都是集中描写了自己的“情人”。 前者描绘的是一个中年男子对一个十二岁小女孩的畸形爱恋,后者是回忆自己在年少时因困穷在越南碰到的“情人”。两者都是后现代主义小说,都明显受到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具体都有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

从叙述上来说,两者都是按照了时间的发展而发展,故事的完整性比较好。虽然,可能在故事的连贯性上有所区别,不过这些并不影响对文本的阅读。

二.不同的称呼所代表的含义

《洛丽塔》里面对“情人”的称呼就为洛丽塔,而在《情人》里面,在称呼到“情人”时,一直用黄皮肤的中国男人或者中国情人来代替的,读完全篇也仅仅知道那个男人可能的姓氏。

前者直接称呼洛丽塔,这个是专署称呼,是“我”给这个小女孩的称呼,除了“我”没有第二个人为用这个称呼来称呼这个女孩。这样的的专署性带有着强烈的霸占欲望,似乎这个女孩仅仅只是属于“我”的,也仅仅只能是属于“我”的。这种表示着主权所有的称呼不仅仅表现出来“我”对洛丽塔的占有欲,也是因为自己心中对洛丽塔的爱已经不愿与别人分享。玛格丽特,情人,经典

后者用回忆的叙述手段,一直在剪辑着自己心里印象最深的画面。“我”不愿透露他的姓名,只是以黄皮肤的中国情人来称呼他,以黄皮肤的中国人带着蔑视的称呼。因为在当时的“我”是个白人,是当时的高档人,他是个黄种人,是当时的低种人。不管我们是因为什么原因在一起,是绝对没有所谓的爱恋的,也不愿有所谓的爱恋。这个称呼表示着他只是“我”的“情人”,也仅仅只是“我”的“情人”。他不属于“我”,“我”也不会属于他。

两者的不同称呼在这里表现地是对待自己的“情人”的不同看法。

这样的称呼不同也造就了完全不同的效果,表示这是两个根本不同的两个故事。一个完全集中在洛丽塔身上,另一个则是有取舍的分别出来。玛格丽特,情人,经典

三.“情人”的产生与发展

洛丽塔是怎样成为“我”的“情人”的?是因为“我”自小有一个人的影子,在“我”十三岁是狂烈爱上的因病去世的十二岁的阿娜贝尔。在洛丽塔身上“我”找到阿娜贝尔的全部,也集中了“我”所有的爱。在此情况下,“我”为了接近“我”的爱,做出了总总举动,甚至娶了洛丽塔的寡母夏洛特。每天在日记本上热烈地倾述自己对洛丽塔狂热的爱恋,一点点地用洛丽塔取代了阿娜贝尔。最终在心中的强烈执念下,在夏洛特死后慢慢地让洛丽塔成为了自己的“情人”。

那个中国男人是怎么成为“我”的“情人”的?是因为“我”的贫穷,出于渴望摆脱贫穷的想法。让一个有钱人成为自己的“情人”也似乎不是一个完全不能接受的办法。并且似乎“我”也有意识地去做一些可以摆脱本身贫穷的办法。玛格丽特,情人,经典

在偶遇有钱的中国男人的追求下,“我”也就放弃了抵抗,成了他的情人。

这是两者产生的大概过程,洛丽塔是“我”心中那深藏的爱恋,“我”愿为她做很多东西。中国男人可以为“我”改变贫穷,“我”似乎也可以接受他。在刚开始时,前者为了深深的爱恋,后者在可以摆脱目前的状况下,似乎也开始有了差异性的变化。

“我”只愿洛丽塔属于“我”一个人,于是“我”带着洛丽塔开始了一段远游。“我”愿意付出“我”的一切,只要洛丽塔不离开“我”,“我”可以包容她的一切,包括她的坏脾气与无理取闹,只要洛丽塔不离开“我”,“我”真的可以付出“我”的一切,包括生命。

中国男人成“我”的情人,“我”不会无理取闹,也不会找他要求些什么东西。不过他为了“我”做了不少东西,不管是不是带“我”去高档餐厅,还是在“我”家人面前表现出来的温和。他也想要娶“我”,

其实“我”也愿意嫁给他,但是“我”知道,他不属于“我”。

最终,“情人”都分离了。

洛丽塔失踪了,“我”为了找她愿意付出一切,可她真的离开了“我”,去追求她自己的爱情。最后看到她给我来信,看到她的境况,“我”似乎开始后悔了。“我”找到了最终带走她的人,杀死了他。

中国男人家里给他定亲了,他爸爸不接受一个白人女孩,“我”也要回法国去了,和家人一起回法国。最终“我”知道你不属于“我”,

“我”也不属于你。“我”走了,“我”的中国情人。

四.男人与女人眼中的情人

故事总会结束,在其中男人与女人眼中的情人也是有所不同的。《洛丽塔》是为了爱与欲,《情人》为了摆脱贫穷。这也是男人与女人的区别?

篇三:《茶花女中玛格丽特悲剧命运的解析》

安阳师范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茶花女》中玛格丽特

悲剧命运解析

作 者 崔文尧

专 业 英 语

年 级 2009级本科

学 号 090401049

指导教师论文成绩 日 期

系 (院)

学生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安阳师范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安阳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茶花女》中玛格丽特悲剧命运解析

崔文尧

(安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0)

摘 要:法国著名剧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以悲剧为主线,痛斥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茶花女作为风尘女子,是文学形象中典型的妓女形象。她善良且富有牺牲的精神、孤高傲世及坚毅的性格是其走向悲剧的重要原因,但是她悲惨的身世、消极的生活态度以及执着的爱情观也加速了她的凋零。同时,男权社会下的社会道德、宗教礼数也是她悲剧命运的侩子手。通过对玛格丽特悲剧命运原因地的分析,反思了茶花女给后人留下的思想意义。

关键词:《茶花女》;爱情;性格;悲剧;命运

《茶花女》是小仲马的代表作,女主人公玛格丽特因为随身装扮总少不了一束茶花,故人称“茶花女”。在《茶花女》中,小仲马美化了主人公的形象,虽然玛格丽特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妇,但内心仍然保留着质朴善良的美德,不惜牺牲自己的幸福去成全她的情人阿尔芒的家庭声誉。这也是人物形象的一个亮点所在:一个善良、让人爱怜、同情的妓女,却没能得到自己的幸福,让人心痛。

一、茶花女的悲剧命运

玛格丽特原是一个纯洁无邪的乡下姑娘,家庭的贫困迫使她来到浮华的都市巴黎,靠自己的美貌和青春,卖笑求生,成为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玩物、红极一时的高级交际花。她承恩受宠,享受着男人给予她的奢华生活,但她清楚自己的真实处境与地位,不过是一个人尽可夫的下等女人,是“一个快乐的时候比痛苦还要悲伤的女人”[1],“会在毁灭了别人又毁灭了自己以后,像一条狗似的死去”。[2]玛格丽特意识到了自己身世的可悲,感受到了环境的腐恶,她在努力挣扎,渴求着纯真。玛格丽特“是个快乐与忧伤、纯真与卖笑的混合体”[3],过着纸醉金迷、腐化堕落的生活。奢华糜烂的生活让她欠下了一身债,需要男人来替她偿还。玛格丽特与年老的公爵、年轻的伯爵来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大量的金钱以支付庞大的开支。然而,玛格丽特自从获得了阿尔芒的真挚爱情后,就断绝了与公爵和伯爵的往来,没有了男人地供养,以及阿尔芒最后地离去,可怜的姑娘就在“外表富丽堂皇的贫困中死去”。

二、茶花女悲剧原因分析

(一)玛格丽特悲剧命运的主观原因

玛格丽特是一个来自贫苦乡下的姑娘,虽然她堕入迷途,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糜烂生活,不幸染上肺病,但却因其消极的生活态度而加速了她地消亡。即使如此,也始终掩盖不了她的善良和富有牺牲的精神,为了自己爱人的家庭声誉,她心甘情愿地放弃自己的爱情,悄无声息地离开阿尔芒,并一个人独自承受着所有的委屈和痛苦,也正是她坚毅的性格给她勇气去承受这一切,她可以为了爱的人努力与社会抗争,也曾为了阿尔芒真挚的爱情而变得乐观,但面对现实,她选择了再次消极、堕落。

1、善良孤傲的性格

作者小仲马用“茶花女”来称呼女主人公,除了象征着玛格丽特善良高尚的品格和完美无暇的内心,更多地是用来比喻玛格丽特不幸的命运,她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却因狂风暴雨的无情摧残而过早地衰萎、凋零直至死亡。

玛格丽特来自农村,出身贫寒,只身来到巴黎谋生,却不幸坠入风尘,由于阶级出身和地位低下,她只能屈辱地生活在肮脏的环境中,承受着非人的待遇,但是茶花女作为一个高级妓女,也喜欢奢华、放荡的生活,喜欢漂亮的衣服、马车和钻石,为了这些奢侈品,她甘愿作男人的玩物。另外,她内心的自暴自弃事实上是一种忘却现实的需要,她过着寻欢作乐的生活,为了加速她悲惨的结局,她拒绝治好她的肺病。但她也反抗社会,喜欢戏弄初次见面的人,因为“她们不得不忍受每天跟她们见面的人的侮辱,这无疑是对那些侮辱的一种报复”[2]。她还经常愤愤不平地说她们不再属于自己,她们不再是人,而是物,他们讲自尊心的时候,他们的情妇排在前排,要他们尊敬的时候,他们的情妇却降到末座。或许正是因为她看透了人间的虚情假意,反而更加看重,也更加渴望拥有真正的爱情,在她被人玩弄的躯体里,还是始终深藏着“不教泥淖陷渠沟”的灵魂。

另一方面,即使她处于一个虚假的生活表象下,她也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自我意识和美好的人生理想,一直渴望摆脱那种被人践踏和蹂躏的卖笑生涯,希望能过上普通女子的正常生活,在与阿尔芒相识后,阿尔芒的真挚爱情更加促使她产生改变非人生活的愿望和行动。“顷刻之间像一个疯子似的,我在你的爱情的上面建筑了一个未来世界”[2]。理想被她高度的理想化了,为了追求这一理想,她倾注了全身心,付出了巨大代价,甚至是生命。她抛弃了已经成为生活必须品的豪华住宅、马车和社交,和阿尔芒来到乡间隐居。她非常珍惜这份最为普通的爱情,为了使爱情不留下职业的痕迹,她拒绝了视她为女儿的老公爵一年七万法郎的巨款。她偷偷卖掉了自己的首饰、马车来还债以减轻爱人的经济压力。在阿尔芒的父亲来到她和阿尔芒在乡下的住处劝她离开他时,为了爱人的前途和家庭名声,她忍痛和阿尔芒分离,回到巴黎旧日的生活圈里去。为了减轻阿尔芒失去爱情的痛苦,她还做出种种假象让他羞辱自己而独自咀嚼伤心、委屈而不久缠绵病榻弃他而去,弥留之际还痛呼:“生命在我面前逃去,我可要把它抓住„„”。[2]她对生活的追求直到生命的尽头,为了摆脱风尘,追求光明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最后,玛格丽特天真的性格以及理想化的爱情观蒙蔽了她的双眼,让她错误地认为阿尔芒就是她所追求的真爱,可以帮她摆脱堕落的生活,然而阿尔芒的自私、虚荣以及对玛格丽特的不信任也是造成玛格丽特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24岁的外省青年阿尔芒在巴黎读完大学取得了律师资格证之后,并没有立刻去找一份工作,而是把文凭放在口袋里,也让自己过几天巴黎那种懒散的生活。他凭着祖传的每年八千法郎的收入,在巴黎租了房子,雇了佣人,养了一个“小家碧玉,温柔而多情”的情妇,同时还和朋友一起出入各种风月场所寻欢作乐。也正是因为此,他邂逅了巴黎名妓外号“茶花女”的玛格丽特小姐,并立刻对她展开了追求。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在风月场中追求女人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钱,一种是用情。阿尔芒在当时也算是有几个钱的“小资”,但是他的收入远远不够玛格丽特挥霍,甚至连维修她的马车都不够。于是阿尔芒用“情”来追求玛格丽特,最终如愿以偿。然而当面对玛格丽特的一片真情时,阿尔芒却始终不肯相信妓女也会有真正的爱情,所以从占有玛格丽特的第二天起,他的心里就被猜疑所占据,第三天就认定玛格丽特欺骗他而发出了一封羞辱和谴责玛格丽特的绝交信。然而,当他的朋友祝贺他得到了“可以替他争面子的不容易到手的漂亮情妇”[2]玛格丽特后,在虚荣心理的作用下,他立刻后悔起来,并给玛格丽特发出了一封请求宽恕的信。由此看来,在阿尔芒的心中,占有巴黎名妓的虚荣心分量要远远重于对玛格丽特爱情的分量。也就是说,他真正想要的是满足他的虚荣心,而不是一个普通女人的爱情。

真正的爱情往往能使人变得崇高,然而阿尔芒在得到玛格丽特后,不但没有变得崇高

起来,反而更加堕落了。他整天除了享受拥有巴黎名妓的虚荣和快乐外,就是去地下赌场赌博来增添一点供他挥霍的金钱,全然不顾玛格丽特维持巴黎名妓排场的费用其实是来自其他几个男人的供养这一事实,也丝毫没有考虑应该怎样尽快让玛格丽特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由此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阿尔芒对玛格丽特的所谓的爱情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更加令人气愤的是,在玛格丽特因阿尔芒的父亲的要求给他写了一封分手信后,他立刻就否定了玛格丽特为他付出的一切真情,不择手段地对玛格丽特施加报复,最终直接导致了玛格丽特的悲惨死亡。

2、消极的生活态度

玛格丽特作为名噪一时的高级妓女,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她跑遍巴黎各大剧院和交际场所,整天被达官贵人、老爷、少爷包围和玩弄,成为荒淫无耻的贵族老爷们的玩物和商品。玛格丽特对自身的处境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这种人,一天换不到情人们的欢笑,一天满足不了他们的虚荣,他们就会抛弃我们。”[2]“我们再也不是我们自己的了,我们再也

[2]不是活生物,只是些死东西罢了。”在玛格丽特眼中,对于自身的卑贱、痛苦以及未来等

待他们的结局都似乎有着清晰的认识。在奢华的生活中,玛格丽特逐渐领悟了其自身所处群体的人性特点,对于未来,除了悲观消极,玛格丽特没有丝毫奢望。

如果没有与阿尔芒相遇,这样一个女子,在享受了人间一切繁华,油灯枯尽之后,最终会在人们的鄙弃中黯然逝去。可是阿尔芒对她真挚的爱情打动了她,她开始逐渐发生改变,开始想尽一切办法争取与阿尔芒在一起,对于伯爵,她选择了彻底地决裂。玛格丽特一直积极努力争取更多的时间来单独与阿尔芒在一起,也试着慢慢改变那种花天酒地的生活,学会适应安静健康的生活方式。她也决心要和过去彻底诀别:“我们一定会很幸福,我们将永远平平静静地生活,我将永远告别那种我现在感到羞愧的生活。”[2]她为了阿尔芒彻底改变了自己,从前的生活方式被完全抛弃,他们就像普通夫妻那样恩爱生活,互相关心呵护,一起散步嬉戏,平静而惬意。可也正是因为玛格丽特对于这份爱情的珍视,才会导致她与阿尔芒分离之后的万分痛苦与迷茫,她重新回到让她堕落的、污秽不堪的生活中去,重新开始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最终走向死亡。

3、执着的爱情观

玛格丽特在糜烂的生活中,仍然保持着一颗纯洁、善良和高贵的心,保持着她独立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渴望得到纯真的爱情,因为爱情是玛格丽特改变生活的唯一途径。阿尔芒的真心让她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找到了生存的意义。为了爱情,她放弃了她所爱的骄奢华贵的物质生活,找回了曾经迷失的自己,她开始变得朴素坚强、勇敢贞洁。当爱人受到伤害时,她勇敢地选择了放弃生命来成全爱情,玛格丽特对待自己的爱情,既执着又坚强,无疑,爱情是玛格丽特对生活唯一的希望和要求,只要拥有爱情,她就可以放弃一切,可以坚强地面对生活的困难。

为了和阿尔芒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她不惜变卖家产,为了维护她与阿尔芒之间感情的纯洁,不使这爱沾上丁点买卖的味道,她宁愿“牺牲一切”,也绝不向他要钱,她满怀深情地对阿尔芒说:“我爱你爱地简直连我自己都不相信,我们会幸福的,我们要宁静的生活,我要和那种使我现在感到脸红的生活告别。”[2]可以说,在和阿尔芒交往中,茶花女那朴实善良、出淤泥而不染的性格,积极追求正常生活、抗争屈辱命运的精神已经得到了最充分地显露。但是,她内心异乎寻常的不安,她不惧怕贫穷地威胁,只是担心她过去的生活会给她所憧憬的幸福未来笼罩上阴影,阿尔芒的父亲迪瓦尔先生的突然出现应验了她的担忧,但她并不是软弱的,为了捍卫自己的幸福,面对迪瓦尔先生的粗暴干涉和无理指责时,也显出了坚定不移的决心:“这是我的家,我有我的权利。”[2]并且拿出当票和借据,证明自己是真诚的,为了爱愿意做出牺牲,然而当迪瓦尔先生改用“慈父般的态度”、“充满深情的声调”让茶花女明白,她对阿尔芒的爱情是如何破坏了阿尔芒的前途和他们整个

篇四:《杜拉斯情人经典语录》

1、当我越写,我就越不存在。我不能走出来,我迷失在文里。

2、如果我不是一个作家,会是个妓女。

3、喜欢只写过一部小说的作家。杜拉斯情人经典语录。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圣经>、米什莱、夏多布里昂、卢梭、帕斯卡尔、勒南的<耶稣传>、<克莱芙王妃>、拉辛、波德莱尔,觉得萨特和波伏瓦都不是作家。

4、干吗要介绍作家呢?他们的书就已足够。

5、确实没有必要把美丽的衣装罩在自己的身上,因为我在写作。

6、我在想,人们总是在写世界的死尸,同样,总是在写爱情的死尸。

7、写作是走向死亡,身处死亡之中。

8、我写女人是为了写我,写那个贯穿在多少世纪中的我自己。

9、作家是难以忍受的,他杀人、做坏事。杜拉斯情人经典语录。写作是自杀性的,是可怕的,可人们仍在写。

10、我生活的故事是不存在的。它是不存在的。它没有中心,没有路,11、现在,我看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在十八岁,十五岁,就已经有了以后我中年时期因饮酒过度而有的那副面孔的先兆了。

12、饮酒使孤独发出声响,最后就让人除了酗酒之外别无所好。饮酒也不一定就是想死,不是。但没有想到自杀也就不可能去喝酒。靠酗酒活下去,那就是死亡近在咫尺地活着。狂饮之时,自戕也就防止了,因为有这样一个意念,人死了也就喝不成了。醉酒于是用来承受世界的虚空,行星的平衡,行星在空间不可移动的运行,对你来说,还有那痛苦挣扎所在地专有的那种默无声息的冷漠。

13、对付男人的方法是必须非常非常爱他们,否则他们会变得令人难以忍受。我爱男人,我只爱男人。我可以一次有50个男人。爱情并不存在,男女之间有的只是激情,在爱情中寻找安逸是绝对不合适的,甚至是可怜的,但她又认为,如果活着没有爱,心中没有的位置,没有期待的位置,那是无法想象的。

14、夫妻之间最真实的东西是背叛;任何一对夫妻,哪怕是最美满的夫妻,都不可能在爱情中相互激励;在通奸中,女人因害怕和偷偷摸摸而兴奋,男人则从中看到一个更能激起情欲的目标。

15、同性恋像癌症一样是一种必死无疑的疾病。

16、任何一个女人都比男人神秘,比男人聪明、生动、清新,从来也不想做男人。

17、杜拉斯,我烦透你了。

18、不喜欢那种让所有的男人神魂颠倒的狐狸精式的女人,那种女人只有在制造悲剧时才可爱,在重罪法庭上她们才会令人敬仰。

19、如果一个女人一辈子只同一个男人做爱,那是因为她不喜欢做爱。但发生一次爱情故事比上床四十五次更加重要、更有意义。

20、我长得太矮了,太平庸了,大街上永远也没有人回头看我了!关于衰老

21、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22、太晚了,太晚了,在我这一生中,这未免来得太早,也过于匆匆。才十八岁,就已经是太迟了。在十八岁和二十五岁之间,我原来的面貌早已不知去向。我在十八岁的时候就变老了。

23、衰老的过程是冷酷无情的。我眼看着衰老在我颜面上步步紧逼,一点点侵蚀,我的面容各有关部位也发生了变化--我倒并没有被这一切吓倒,相反,我注意看那衰老如何在我的颜面上肆虐践踏,就好象我很有兴趣读一本书一样--我知道衰老有一天也会减缓下来,按它通常的步伐徐徐前进。

24、我的面容已经被深深的干枯的皱纹撕得四分五裂,皮肤也支离破碎了。它不像某些娟秀纤细的容颜那样,从此便告毁去,它原有的轮廓依然存在,不过,实质已经被摧毁了。我的容颜是被摧毁了。

篇五:《杜拉斯经典语录》

1、如果我不是一个作家,会是个妓女。

2、如果一个女人一辈子只同一个男人做爱,那是因为她不喜欢做爱。但发生一次爱情故事比上床四十五次更加重要、更有意义。

3、我长得太矮了,太平庸了,大街上永远也没有人回头看我了!——关于衰老

4、不喜欢那种让所有的男人神魂颠倒的狐狸精式的女人,那种女人只有在制造悲剧时才可爱,在重罪法庭上她们才会令人敬仰。杜拉斯经典语录

5、作家是难以忍受的,他杀人、做坏事。写作是自杀性的,是可怕的,可人们仍在写。

6、什么都要读出来,空白的地方也是这样,我的意思是说什么都要重新找到。

7、对付男人的方法是必须非常非常爱他们,否则他们会变得令人难以忍受。我爱男人,我只爱男人。我可以一次有50个男人。爱情并不存在,男女之间有的只是激情,

相关热词搜索:情人玛格丽特杜拉斯 经典玛格丽特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玛格丽特,情人,经典”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玛格丽特,情人,经典"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9365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