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安胎药能起什么作用

安胎药能起什么作用

2016-03-16 10:08:1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安胎药能起什么作用(共5篇)...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安胎药能起什么作用》,希望能帮助到你。

安胎药能起什么作用(篇一)
《安胎药的用法》

安胎药的用法

来源:幸孕网 作者:幸孕网编辑

对于有先兆流产或者习惯性流产的孕妈咪而言,服用安胎药可以保护胎儿同时避免孕妇流产,但是在孕期服用安胎药的同时也有许多注意的地方,孕妈咪要谨记哦!

安胎药的分类

在妊娠时期常用保胎药的指征是“流产”。按临床经过将流产分为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难免流产、完全流产、不全流产、稽留流产、感染流产等7种。其中使用保胎药指征的有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两种,因为其它流产已不能继续保胎。在使用保胎药的同时,应注意卧床休息,减少妇科检查,禁止性生活,以便提高疗效。

1、先兆流产

特点:

停经后出现少量的阴道出血,少于月经量,无血块,伴有下腹轻微胀痛或无腹痛,早孕反应仍存在。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大,未破膜,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等,尿妊娠试验阳性。如果胚胎正常,经使用保胎药治疗,可继续妊娠。

常用的药物有:

(1) 黄体酮,用法是每次20毫克,每日深层肌肉注射1—2次,用到出血停止后一周左右再停药;

(2) 维生素E,每次10—20毫克,每日3次口服;另外,还可选用具有固肾安胎作用的中药。

2、习惯性流产

习惯性流产是指自然流产发生3次以上者。流产经过根据妊娠时间的长短,与其它一般流产相同。怀孕后为防止再发生流产,可用维生素E,每次10—20毫克,日服3次;黄体酮,每次深层肌肉注射10—20毫克,每周注射3—4次。

孕妇如何使用安胎药

很多未足月的孕妇,以为一旦发生了破水,阴道出血现象,或感到一阵阵宫缩不适时,就以为“临盆”的时刻到了,而会担心体重不足的胎儿,无法适应外界的环境,事实上,在未足月之前,若孕妇有早期子宫收缩,阴道出血或早期破水的现象,较易引发早产,而以上所述,都是安胎的适应症。

当医师确立早产现象诊断,建议入院安胎后,医护人员给予的安胎措施为:

1、安胎药物滴注

2、临床检查

3、超音波评估

4、药物治疗

保胎药的副作用

保胎药的主要成分是孕激素,孕激素对妊娠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妊娠期孕激素不足,会造成流产和其它不良后果。

然而,保胎药并非多多益善,更不是每个孕妇都需要服用。一般情况下,妊娠期孕激素的量是足够的,不必补充。若出现异常情况,必须先经医生检查诊断,需用孕激素保胎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倘若自行滥用,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安胎药能起什么作用(篇二)
《孕妇如何使用安胎药》

孕妇如何使用安胎药

对于有先兆流产或者习惯性流产的孕妈咪而言,服用安胎药可以保护胎儿同时避免孕妇流产,但是在孕期服用安胎药的同时也有许多注意的地方,孕妈咪要谨记哦! 安胎药的分类

在妊娠时期常用保胎药的指征是流产。按临床经过将流产分为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难免流产、完全流产、1

不全流产、稽留流产、感染流产等7种。其中使用保胎药指征的有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两种,因为其它流产已不能继续保胎。在使用保胎药的同时,应注意卧床休息,减少妇科检查,禁止性生活,以便提高疗效。

1、先兆流产

特点:

停经后出现少量的阴道出血,少于月经量,无血块,伴有下腹轻微胀痛或无腹痛,早孕反应仍存在。妇科检查2

子宫颈口未开大,未破膜,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等,尿妊娠试验阳性。如果胚胎正常,经使用保胎药治疗,可继续妊娠。

常用的药物有:

黄体酮,用法是每次20毫克,每日深层肌肉注射12次,用到出血停止后一周左右再停药;

维生素E,每次1020毫克,每日3次口服;另外,还可选用具有固肾安胎作用的中药。

3

2、习惯性流产

习惯性流产是指自然流产发生3次以上者。流产经过根据妊娠时间的长短,与其它一般流产相同。怀孕后为防止再发生流产,可用维生素E,每次1020毫克,日服3次;黄体酮,每次深层肌肉注射1020毫克,每周注射34次。 孕妇如何使用安胎药

很多未足月的孕妇,以为一旦发生了破水,阴道出血现象,或感到一阵阵宫缩不适时,就以为临盆的时刻到了,4

而会担心体重不足的胎儿,无法适应外界的环境,事实上,在未足月之前,若孕妇有早期子宫收缩,阴道出血或早期破水的现象,较易引发早产,而以上所述,都是安胎的适应症。

当医师确立早产现象诊断,建议入院安胎后,医护人员给予的安胎措施为:

1、安胎药物滴注

2、临床检查

5

安胎药能起什么作用(篇三)
《详解安胎药功效 中医荐六食疗方》

详解安胎药功效 中医荐六食疗方

中医妇科认为:“胎前宜清。”

黄芩味苦性寒,为清热安胎的主要药物。张仲景的黄芩汤用黄芩配芍药、甘草、大枣而成,能治各种里热腹痛证。妇科借用作清热安胎的基础方,可与下列诸安胎药配合同用。  和胃糯米与砂仁  妊娠早期常见有胃气不和之呕吐恶心、不思饮食等恶阻之证。和胃安胎是首选之法。砂仁芳香和胃,善于安胎止呕,故以临床所常用。轻者单用本品,味嚼碎含咽,芳香可口,亦同与其他药伍用。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即可以治妊娠恶阻。糯米多胶黏之

性,既可养胃又能安胎,民间有用苎麻10g,糯米30g-50g

,煮粥食之,可常用食疗保胎法。  健脾安胎用白术  孕妇的脾胃健强,胎儿的营养充足,胎气自固。反之,若孕妇脾胃虚弱,易于损伤胎气。健脾安胎比和胃重要。白术是健脾安胎的主要药物。《备急千金要方》早有用白术配黄芩、白芍药安胎之专用方。后世有安胎白术散、健脾资生丸等方,都以白术健脾安胎为主的。  补气黄芪与党(人)参  母体元气充沛,胎气自然牢固。如果孕妇元气不足,会出气中气不足,小腹有下坠感,或见小便不

通等症状。补气安胎是常用大法,黄芪、党(人)能是常用的补气首物。香砂六丸中就由人参、白术、砂仁等药配合而成,既可健脾、和胃,又能补气安胎,故为治妊娠恶阻的中成药。补中益气重用黄芪、党(人)参、白术等药配升麻、柴胡而成,使中气上升;对妊娠转胞、小便小通,或有小腹下坠感者甚为合适。

中医妇科认为:“胎前宜清。”

黄芩味苦性寒,为清热安胎的主要药物。张仲景的黄芩汤用黄芩配芍药、甘草、大枣而成,能治各种里热腹痛证。妇科借用作清热安胎的基础方,可与下列诸安胎药配合同用。  和胃糯米与砂仁  妊娠早期常见有胃气不和之呕吐恶心、不思饮食等恶阻之证。和胃安胎是首选之法。砂仁芳香和胃,善于安胎止呕,故以临床所常用。轻者单用本品,味嚼碎含咽,芳香可口,亦同与其他药伍用。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即可以治妊娠恶阻。糯米多胶黏之

性,既可养胃又能安胎,民间有用苎麻10g,糯米30g-50g

,煮粥食之,可常用食疗保胎法。  健脾安胎用白术  孕妇的脾胃健强,胎儿的营养充足,胎气自固。反之,若孕妇脾胃虚弱,易于损伤胎气。健脾安胎比和胃重要。白术是健脾安胎的主要药物。《备急千金要方》早有用白术配黄芩、白芍药安胎之专用方。后世有安胎白术散、健脾资生丸等方,都以白术健脾安胎为主的。  补气黄芪与党(人)参  母体元气充沛,胎气自

然牢固。如果孕妇元气不足,会出气中气不足,小腹有下坠感,或见小便不通等症状。补气安胎是常用大法,黄芪、党(人)能是常用的补气首物。香砂六丸中就由人参、白术、砂仁等药配合而成,既可健脾、和胃,又能补气安胎,故为治妊娠恶阻的中成药。补中益气重用黄芪、党(人)参、白术等药配升麻、柴胡而成,使中气上升;对妊娠转胞、小便小通,或有小腹下坠感者甚为合适。

中医妇科认为:“胎前宜清。”

黄芩味苦性寒,为清热安胎的主要药物。张仲景的黄芩汤用黄芩配芍药、甘草、大枣而成,能治各种里热腹痛证。妇科借用作清热安胎的基础方,可与下列诸安胎药配合同用。  和胃糯米与砂仁  妊娠早期常见有胃气不和之呕吐恶心、不思饮食等恶阻之证。和胃安胎是首选之法。砂仁芳香和胃,善于安胎止呕,故以临床所常用。轻者单用本品,味嚼碎含咽,芳香可口,亦同与其他药伍用。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即可以治妊娠恶阻。糯米多胶黏之

性,既可养胃又能安胎,民间有用苎麻10g,糯米30g-50g

,煮粥食之,可常用食疗保胎法。  健脾安胎用白术  孕妇的脾胃健强,胎儿的营养充足,胎气自固。反之,若孕妇脾胃虚弱,易于损伤胎气。健脾安胎比和胃重要。白术是健脾安胎的主要药物。《备急千金要方》早有用白术配黄芩、白芍药安胎之专用方。后世有安胎白术散、健脾资生丸等方,都

以白术健脾安胎为主的。  补气黄芪与党(人)参  母体元气充沛,胎气自然牢固。如果孕妇元气不足,会出气中气不足,小腹有下坠感,或见小便不通等症状。补气安胎是常用大法,黄芪、党(人)能是常用的补气首物。香砂六丸中就由人参、白术、砂仁等药配合而成,既可健脾、和胃,又能补气安胎,故为治妊娠恶阻的中成药。补中益气重用黄芪、党(人)参、白术等药配升麻、柴胡而成,使中气上升;对妊娠转胞、小便小通,或有小腹下坠感者甚为合适。

中医妇科认为:“胎前宜清。”

黄芩味苦性寒,为清热安胎的主要药物。张仲景的黄芩汤用黄芩配芍药、甘草、大枣而成,能治各种里热腹痛证。妇科借用作清热安胎的基础方,可与下列诸安胎药配合同用。  和胃糯米与砂仁  妊娠早期常见有胃气不和之呕吐恶心、不思饮食等恶阻之证。和胃安胎是首选之法。砂仁芳香和胃,善于安胎止呕,故以临床所常用。轻者单用本品,味嚼碎含咽,芳香可口,亦同与其他药伍用。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即可以治妊娠恶阻。糯米多胶黏之

性,既可养胃又能安胎,民间有用苎麻10g,糯米30g-50g

,煮粥食之,可常用食疗保胎法。  健脾安胎用白术  孕妇的脾胃健强,胎儿的营养充足,胎气自固。反之,若孕妇脾胃虚弱,易于损伤胎气。健脾安胎比和胃重要。白术是健脾安胎的主要药物。《备急千金要方》早有用白

术配黄芩、白芍药安胎之专用方。后世有安胎白术散、健脾资生丸等方,都以白术健脾安胎为主的。  补气黄芪与党(人)参  母体元气充沛,胎气自然牢固。如果孕妇元气不足,会出气中气不足,小腹有下坠感,或见小便不通等症状。补气安胎是常用大法,黄芪、党(人)能是常用的补气首物。香砂六丸中就由人参、白术、砂仁等药配合而成,既可健脾、和胃,又能补气安胎,故为治妊娠恶阻的中成药。补中益气重用黄芪、党(人)参、白术等药配升麻、柴胡而成,使中气上升;对妊娠转胞、小便小通,或有小腹下坠感者甚为合适。

中医妇科认为:“胎前宜清。”

黄芩味苦性寒,为清热安胎的主要药物。张仲景的黄芩汤用黄芩配芍药、甘草、大枣而成,能治各种里热腹痛证。妇科借用作清热安胎的基础方,可与下列诸安胎药配合同用。  和胃糯米与砂仁  妊娠早期常见有胃气不和之呕吐恶心、不思饮食等恶阻之证。和胃安胎是首选之法。砂仁芳香和胃,善于安胎止呕,故以临床所常用。轻者单用本品,味嚼碎含咽,芳香可口,亦同与其他药伍用。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即可以治妊娠恶阻。糯米多胶黏之

性,既可养胃又能安胎,民间有用苎麻10g,糯米30g-50g

,煮粥食之,可常用食疗保胎法。  健脾安胎用白术  孕妇的脾胃健强,胎儿的营养充足,胎气自固。反之,若孕妇脾胃虚弱,易于损伤胎气。健脾

安胎药能起什么作用(篇四)
《综述黄芩的炮制方法对功效的影响》

综述黄芩的炮制方法对功效的影响

中药学院,****班,***

摘要:中药炮制能起到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改变药物归经,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使药材纯净,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黄芩为传统中药中的常用药物,主要成分是黄芩苷,属于唇形科植物的干燥根,它的性味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价值,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本文综述黄芩的炮制方法对其药效的影响。

关键词:中药、黄芩、黄芩苷、炮制的方法

黄芩在中医临床用于治疗肺热咳嗽、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胎热不安等证[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具有降血脂、利尿、降压消炎、抗菌等作用。这些作用与黄芩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有关,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芩中主要成分,其中黄芩苷的含量又占总黄酮的80 %以上,其中还有20%黄芩素、汉黄芩素等等。所以目前许多含黄芩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均以黄芩苷作为质量控制标准。

1、黄芩的化学成分研究

黄芩含有多种黄酮类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此外还含有苯甲酸、黄芩淀粉,根中还含有黄芩酶,它能促使黄芩苷和汉黄芩水解,生成黄芩素和汉黄芩素。黄芩素分子中带有3个邻位羟基,性质不稳定,容易被氧化成不溶于水的醌类衍生物,沉积在黄芩的表面显绿色。汉黄芩苷和黄芩心素是黄芩的特有成分,前者是黄色晶体,没有明显的熔点,热至230摄氏度吧变为红棕色,至302摄氏度变质分解[2]。

2、黄芩的炮制方法

黄芩的炮制方法有很多,现代炮制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蒸法、姜制、炒法(炒炭、清炒)、酒制、煮法。

2.1、历史

唐代有切制;宋代有酒炒、酒煮、炒香、炒焦微炒、煅存性、姜汁炒等;元代有去芦、醋浸炙、酒洗、酒浸焙、土炒等方法;明代增加了酒蒸制、童便炒、炒黑、醋浸、醋炒、猪胆炒汁炒、米泔制等方法;清代有皂角子仁侧柏制、吴茱萸制等炮制方法。现行主要有蒸、煮、炒和酒炙等炮制方法[3]。《中国药典》2010年版载有酒黄芩和黄芩片。

2.2、净制

主要是将原药材进行左杂、分选、净洗等处理,以除去;药材中的泥沙、杂质残留在药材上的非要药材部分、变质品等。同时分离不同部位的药材。黄芩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是根部。根部往往具有粗栓皮,且带有部分的茎叶。为保证药材质量,需要将杂质、非药用部位或质劣部分去除[4]。

2.3、切制

是指将精选后的药材看,经软化处理后,用一定的工具加工成符合规定的片、段、丝和块的过程。黄芩根部粗大,为了便于配方与应用,需进行适当切制。

2.4、炮制方法

2.4.1、姜汁制

取净药材或饮片,加入姜汁拌匀闷透,置锅内,文火炒到接近干,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密闭储存[5]。

2.4.2、炒制

炒制分清炒和加辅料炒。清炒是取净药材放到锅中,用文火炒到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需炒焦者,一般用中火炒至表面焦黄色,断面色加深为度,取出,放凉[5]。

2.4.3、酒炙、酒炖、酒蒸等。

酒炙取净药材,加酒拌匀,闷透,到锅中,用文火炒到规定的程度是,取出,放凉[5]。

2.4.4、煮制

是取净药材置锅中,加入水或液体辅料共煮,辅料用量应该按照规定各该

品炮制项下的规定,煮至液体完全被吸收,或切开内无白心时,取出,干燥[5]。

2.4.5、醋炙、醋煮、醋蒸等。

应用米醋作为辅料,对净药材进行加工的炮制方法[5]。

2.4.6、胆汁制

利用猪胆汁为辅料,对药材进行加工炮制的方法[5]。

2.4.7、蜜制

用炼蜜为辅料,对药材进行加工的炮制方法[5]。

2.4.8、土炒

将灶心土碾成粉,放到锅中,武火进行加热,炒到呈灵活状态时,投入净药材伴炒,到药物表面均匀挂上一层土粉,并透出药味固有的香气时,取出,筛去粉尘,放凉[6]。

2.4.9、吴茱萸制法

《本草述》称“吴茱萸炙者为其入肝散滞火也”;《本草述钩元》称“用吴萸制芩者,欲其入肝散滞火也”。

2.4.10、大黄制

清代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中用“大黄炒黄芩”治疗胀满。盐制:清代张宗良在《喉科指掌》三黄汤中用“盐水炒黄芩”[6]。

3、炮制的探究

黄芩中含有多种黄酮类成分, 它对多种皮肤真菌和细菌以及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同时还有降血压、止血、镇痛和抗过敏等作用。而这些黄酮类成分中, 最重要的是黄芩苷。所以黄芩的加工炮制是否恰当直接影响黄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实践证明,黄芩遇冷水就要变绿, 这是由于黄芩中所含的酶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 可酶解黄芩中的黄芩苷和汉黄芩苷, 产生葡萄糖醛酸和二种苷元, 即黄芩苷元和汉黄芩素。由于黄芩苷元本身不稳定, 容易被氧化而变绿, 故黄芩变绿说明黄芩苷已被水解。黄芩苷水解又与酶的活性有关, 炮制时以冷水浸泡者酶的活性大, 而蒸和煮就可破坏酶, 使活性消失, 有利于黄芩苷的保存[7]。

3.1、黄芩的煮法和蒸法的现代研究

黄芩经过“煮”或“蒸”既可破坏酶的活性,又可以软化药材,所得饮片质量较高。这两种方法相比之下,蒸法比煮法的效果更好。由于蒸法的热含量高、穿透力强,杀酶效果好。虽然煮法较简单,但要接触水,会使部分苷溶于水中,造成一定的水解。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蒸法或煮法。黄芩可以采用下述方法进行炮制:取原药材, 净制, 置蒸制容器里隔水加热, 蒸至透气一小时, 待质地软化, 取出趁热切片, 干燥。或将净黄芩投入沸水中煮, 用工具把翻动, 使黄芩受热均匀, 煮约10 分钟取出闷透, 切片干燥。这样炮制黄芩, 既便于加工切片, 又能保存黄芩的有效成分,提高药效。体现出中药炮制中的杀酶保苷,保证中药质量的特点。另一方面, 酒既能凝固黄芩中的酶, 又是苷类的良好溶剂, 从传统观念讲, 酒有升提作用, 黄芩用酒制后可降低其苦寒之性, 免伤脾阳, 又可增强清肺热之工[8]。

3.2、黄芩的姜制现代研究

姜味辛,性温,中医认为“姜制则散”,散则既可散寒祛湿,又能透达肌表。姜制黄芩在临床上的应用多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为脾胃素虚,而有胃肠湿热的情况下,使用姜制黄芩,减轻了黄芩的苦寒伤害脾胃,起到保护作用。二、用在治疗湿热郁积皮表的病疾,例如,经常反复出皮肤痔疮等,利用姜的辛散作用,起到透解湿热的效果。

3.3、黄芩的炒炭现代研究

炭制之后,黄芩炭制工艺研究较少,大部分有效成分经过炭制都被破坏了,于留荣等采用HPLC法测定炒炭品与生品中黄芩苷的含量,其结果表明:炒炭后黄芩苷仅为生品的8% ~20%[9]。增强了药物的敛涩之性,而使黄芩止血功效增强。与其它凉血止血的药物配伍,治疗由内热炽盛,迫血妄行所致的多部位出血疾患,如崩漏等病证。 3.4、黄芩清炒的现代研究

清炒后,药性和和缓,广泛用于中下焦湿热之证,如胃肠湿热的泄泻、痢疾;肝胆湿热之胁痛,黄疸,湿热下注引起的带下淋浊等。多和通泄肠胃实热的大黄、芒硝等的药同用。因为上述诸钟湿热病证的形成多和中焦胃肠湿热有关。另外,配合砂仁、桑寄生等安胎药还可以治疗由热所致的胎漏,胎动不安等。

3.5、黄芩的酒制现代研究

酒制则升,可引药上行。酒制可缓和黄芩苦寒之性,因此,酒黄芩应用

较广。杨中林等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利用二阶导数光谱法,用黄芩苷的含量测定为指标,筛选了酒炙黄芩的最佳炮制条件:加酒量10%、加热温度120℃加热40 min[10]。王正璜等将黄芩置于卧式热压灭菌柜内,开蒸气,等压强直达到1.0 kg/㎝2,温度达120℃ ,时间为30 min,然后取出,趁热切片,待干燥后,加入12% ~15%黄酒,拌匀后焖润,再用炒药机炒至近干,外表略带焦斑,取出摊晾后即得,既可减少黄酮类成分的损失,又通过高压热蒸气的穿透作用,破坏了酶的活性,有利于有效成分的保存[11]。章仲懿等对黄芩酒炙时间与成分的关系进行考察,认为酒炙黄芩用黄酒焖润6 h左右为最佳[12]。袁俊贤等采用正交试验法,以HPLC法测定黄芩甙的含量,对酒炙黄芩的加酒量、加酒方式及炙炒温度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炙炒温度为主要因素,从而优选了酒炙黄芩炮制工艺为每黄芩饮片100 kg,用黄酒10 kg拌匀,焖30 min,以130℃ (药温)炒干。并比较烘干法与干法炮制酒黄芩,结果二者黄芩苷含量基本相等,且烘干法成品色泽较炒干法色泽均匀,且无焦斑,因此是否可以烘法代替炒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13]。章仲懿 等以黄芩苷和黄芩苷元为指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酒的类别及浓度对黄芩炮制品主要活性成分黄芩苷和黄芩苷元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酒炙黄芩的黄芩苷和黄芩苷元的含量仅与酒的类别有关,用白酒炙的含量明显高于用黄酒炙的含量。这可能是由于白酒的乙醇含量(50%)高于稀释的白酒(含乙醇量14%)的乙醇含量,引起白酒炙品黄芩苷元溶解毒增加所致[14]。张清华等用薄层层析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滇黄芩炮制后的黄芩苷及汉黄芩苷含量比较后认为酒蒸品与清蒸品(不加酒蒸品)的含量均接近,说明两种炮制方法对黄芩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可以清蒸品代替酒炙品入药[15]。利用黄芩的清热燥湿,凉血止血作用,酒制之后可以治疗多种上焦热证或湿热之证;如配合凉血活血药生地黄、赤芍等药治疗颜面痤疮、口腔溃疡、咽喉肿痛;配合解毒散结药,如玄参、夏枯草、连翘等治疗甲状腺肿、淋巴结肿;配合清热咳喘等;以及配合清热凉血药治疗肺胃热盛的咳血、吐血、鼻衄等。

3.6、黄芩切制工艺的现代研究

对于黄芩的切制方法,传统多用冷浸、烫、煮等方法去软化药材,更容易切片。宋霄宏等通过抗菌试验得出冷浸黄芩的抑菌作用比经加热处理的炮制黄芩作用弱。由于如上所述黄芩酶的原因,提倡生黄芩应尽可能避免用冷水浸泡,以免

安胎药能起什么作用(篇五)
《1958年资料12 中医对于流产的认识与治疗》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中医对于流产的认识与治疗高德明   一 流产的种类  祖国医学对于流产的认识是很早的。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篇内曾说:“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从这段记载中就可看出三点:(1)所谓漏下,即妊娠期出血,乃是先兆流产的主要症状;(2)把流产和早产拟定了一个正确的名称,叫做“半产”,意思就是在胎儿当未成熟的半途中就产下了;(3)妊娠期出血,兼有腹痛的,叫做“胞阻”,意思就是胞胎的发育受到了阻碍,当然这也是属于流产的一种常见症状。  隋朝巢元方著“诸病源候总论”,对流产的认识更进了一步,他把先兆流产取了一个专门性的病名,叫做“漏胞”或“胞阻漏血”,这比起单用“漏下”或“胞阻”,在意义上自然要明确得多。同时巢氏又将流产的各种主要前驱症状,逐一列举出来:如“妊娠腹痛候”、“妊娠腰痛候”、“妊娠腰腹痛候”、“妊娠小腹痛候”、“妊娠僵仆胎上抢心下血候”等,而所有这些的证候的呈现和变化,总的来讲,都可以把它称为、“妊娠胎动候”。  其中最令人惊奇的,就是早在公元610年的时候,巢氏对流产的种类,已能分辨得很清楚,如妊娠卒下血候(即不可避免流产)、妊娠堕胎衣不出、候妊娠堕胎后血出不止候(即不全流产)、妊娠胎死腹中候(即过期流产)、妊娠数堕胎候(即习惯性流产)、妊娠时气候(即感染性流产)等,在这书中都有了详细的说明。  不仅如此,而且对人工流产的适应症,也作了明确的规定,他在“妊娠欲去胎”条下说:“妊娠之人,羸瘦或挟疾病,既不能养胎,兼害妊妇,故去之。”这是为了孕妇的安全,不得已而进行人工流产的办法,所以我们认为是很合理的。  以后唐宋明清各代,大多是根据巢氏病源的分类,提出各种处理办法,同时也作了若干小的补充和修改,如把“胞漏”更明确地呼为“胎漏下血”,屡孕屡堕的惯常小产称为“滑胎”。并根据妊娠时间的长短,分别拟定流产的名称,如叶天士说:妊娠三月,未成形而胎下者,为堕胎;五月而堕者,为小产;七月而堕者,为牛产。”此外还有“暗产”的名称,这是

指一二月间的流产,胚胎随结随堕,无形象可征,所以叫做“暗产”,形容其“暗不可知”的意思。  在症状方面,除巢氏所列以外,又稍稍增加了一些,如妊娠下如豆汁胎动腹痛等,这可能是属于不可避免流产中的一种胎膜破裂羊水流出的现象  二 流产的原因  祖国医学认为流产的原因,有母体与子体两方面,唐代昝殷在他所著“经效产宝”中就说:“安胎有二法;因母病以动胎,但疗母疾,其胎自安;又缘胎有不坚,故致动以病母,但疗胎则母瘥,其理甚效,不可违也。”  宋代妇产科家陈自明更明确地指出:“妊娠胎动,或饮食起居,或冲任风寒,或跌仆击触,或怒伤肝火,或脾气虚弱,当各推其因而治之。若因母病而胎动,但治其母;若因胎动而母病,惟当安其胎,轻者转动不安,重者必致伤坠。”  在母体方面,具体的流产因素,大抵可分下列几种:  1.气血衰弱,冲任经虚 巢元方说:“妊娠之月而经水时下,此由冲脉任脉虚,不能约制经血,冲任之脉为经脉之海,皆起于胞内……上为乳汁,下为月水。有妊之人,经水所以断者,壅之以养胎,而蓄之为乳汁。冲任气虚则胞内泄漏,不能制其经血,故月水时下,亦名胞阻漏血,尽则人毙也。”我们知道中医所谓“冲”和“任”,是奇经八脉中的两条经脉。内经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所以古人都认为“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这就充分说明了这两条经脉的正常健全与否,关系到人体血液的盈亏和生殖机能的强弱,因此冲任经虚就被列为流产的基本因素。  2.七情失宜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使精神上受到刺激,因而诱发官能上以至体质上的许多病变。如内经说:“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怒则气上,思则气结。”又说:“心怵惕思虑则伤神,脾忧愁而不解则伤意,肝悲哀动中则伤魂,肺喜乐无极则伤魄,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这些都说明了精种作用对整个身体的影响是如何的重大。所以历代医家都把七情失宜,列为流产的原因,其中特别是“大怒”“忧郁”和“惊恐”等对它影响最大。  3.触冒冷热 这也是巢元方首先提出来的。不过,这里所谓“触冒冷热”,当然不仅是指那些“伤风受寒”,而是泛指着一切传染性热病而言。所以巢氏在“妊娠胎死腹中候”里已明确指出:“或染温疫伤寒,邪毒入于胞藏,致令胎死。”  4.症痼为害 金匮要略说:“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

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中医所谓“症”是泛指那些按之坚硬不移的腹中块状物而言,而在这段记载中,很明显的是包括了子宫肿瘤在内。  5.坠仆举重 巢元方说:“行动倒仆,或从高堕下,伤损胞络,致血下伤胎。”陈自明也说:“妊娠惊胎者,乃怀妊将满,胎神已具,坠仆伤胎,甚至下血不醒。”这些都说明在怀孕期间,跌仆闪挫,或举重物,是可以引起流产的。  6.房劳过度 妊娠期间,应当节制性交,特别是初三个月与末两个月,最好完全避免行房事,以免引起流产、早产及感染,这是现代孕期卫生所明白指出的。祖国医学也很早就把它认作是流产的原因之一,像叶天士女科全书和傅青主女科都专门列有“房劳伤胎”和“行房小产”一项,可见对此的重视。  此外更有人认为妊娠不慎饮食,误食毒物毒药,或是大便干结,数日不得通,也可以引起腹痛而致流产的,但这显然不是主要的。  至于子体方面所造成的流产,主要是由于“胎萎不长”,妇人大全良方中曾列有“妊娠不长方论”,主张用补益气血的药物,促使胎儿长大。  三 流产的治疗原则  祖国医学对于流产的原因,虽然上面曾列举了不少种,但最主要的,还是应当归之于“气血衰弱,冲任经虚”,因之中医治疗流产的基本原则就是由此着眼,这是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  陈自明曾说:“夫胎乃阳施阴化,荣卫调和,经养完全,十月而产,若血气虚损,不能养胎,所以数堕也。”  元代朱丹溪也说:“阳施阴化,胎孕乃成,血气虚损,不足荣养,其胎自堕。”  叶天士更清楚地指出:“堕胎乃血虚气弱,不能营养而自堕,譬诸草木,枝枯则果落,藤萎则花坠,而胎亦如之。盖气虚则提摄不固,血虚则灌溉不周,是以堕。故善保胎者,必当专补气血。”  正由于古代医学家对待各项疾病,都是由整体观念出发,所以对流产问题,也能正确地掌握了它的根本关键是“气血虚弱”,从而订出了“专补气血”的治疗方针,这可以说是中医治疗流产的大法。  一般人都说“中医在安胎方面有其特长”,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正确的,是有事实根据的。因为临床上确有好多先兆流产的患者,就是经我们使用安胎的方法将胎儿保全下来的。  所谓“安胎”,毫无疑问是以“益气补血”为主,因为这类药剂可以从增进母子双方的机能活力来改善局部的不良状况,这对防治流产来讲,显然是主要的基本的一面,我们必须加以肯定。  但也应当理解,安胎药并非仅仅只是一些益气补血药,此

外当然还要根据流产的种类原因,分别配人其他的辅助药物,譬如下血过多的,止血药就非常需要;腹痛剧烈的,镇痛药也应当采用;由跌仆而起的,活血祛瘀药是决不可少的;七情失宜的,更须酌配舒气解郁药。只有在“首先抓重点,同时又照顾全面”的治疗原则下,我们才能迅速有效地达到“安胎”的目的。  而且在中药之中,益气补血药的种类很多,作用既有强弱的不同,性质更有温凉之异,同时患者又各具有其个体特性,我们必须详细审酌每一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性质相宜的药物,作合理的配合使用,这实在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中医对于流产后的调养,一向极为注意。明代薛已说:“小产重于大产,盖大产如栗熟自脱,小产如生采,破其皮壳,伤其根蒂。”这种见解是很正确的,因为正产是一种生理上的自然现象,所谓“瓜熟蒂落”,原没有丝毫免强和痛苦,而流产则完全不同,乃是违反生理的一种病理变化,因此调护将养必将十倍于正产,这也是祖国医学从实践中体会出来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重视。  四 个人的经验体会  最后,让我来谈谈个人的一些小经验和体会,我认为防治流产,祖国医学是有其特长的,特别是对于胎漏(先兆流产)和滑胎(习惯性流产),中药效果是比较显著而确实的,也可以说有些地方是为现代医学所不及的。  中医防治流产所以能起着良好的作用,前面曾经提到,主要是由于重视整体观念,从积极方面来促进患者的全身健康条件,用以改善局部的病态,这样自然容易在实际上获得较为彻底和满意的效果。  譬如胎漏,一定出现“下血”和“腹痛”的症状。就这时的治疗来讲,“止血”和“镇痛”,显然都是必要的,因为出血假若持续而增多,或者腹痛更趋剧烈,随时都有可能影响胎儿,使他被挤迫而流出,所以止血药和镇痛药的及时应用,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  但与此同时,还应当考虑到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会产生胎漏现象?根据中医理论“堕胎是由于血虚气弱”,所谓“枝枯果落,藤萎花坠”,这话是有道理的。因此,我们在治疗用药上,像阿胶、蔪艾、地榆等止血药,以及木香,白芍,甘草等镇痛药,是必须立即投予的,这就是内经所谓:“急则治其标”。可是应当注意的是,除“急则治其标”外(中医所谓标病,就是指病的现象),更重要的还要全面地照顾到本病(中医所谓本病,是指病的本质),也就是要针对气血虚弱的根本问题,应用一些补养气血的药物,如当归、地黄、黄芪、党参之类,这对止血镇痛来讲,也是很有帮助的。  本来

“本病”是可以从缓图治的,内经所谓:“缓则治其本”。但是流产与其他疾病不同,情势急迫,危在顷刻,是不容许再分什么缓急,只有采取“标本同治,本末兼顾” 的办法,才能及时地挽救这个危局。有些医师因为没有很好地掌握这一原则,仅仅是单纯地从事于止血和镇痛,或者是片面地用些滋养强壮药,结果顾此失彼,贻误了挽救时机,以致无法保全胎儿,这确是非常遗憾的。  作者过去对于胎漏,除应用止血镇痛等对证药物之外,像杜仲、桑寄生、苧麻根等三药,确是每方必用的,毫无副作用,剂量不妨重一些(5钱—1两),假如患者身体很弱,还可酌量加入黄耆、党参、白术、地黄之类,必要时也可用别直参。就一般来讲,只要胞水未破,大概都能有效(胎儿本身不健全的,当然例外)。  至于滑胎,一般以2—3个月为最常见,因之,在这段期间,除了注意饮食起居之外,必须预服安胎药,而且应早用和重用补养气血药,因为凡是患滑胎的病人,可说多半是身体虚弱,虽也有由于肝旺火盛的,但毕竟是极个别的。  上海李复光医师曾有一经验方,名为“黄芩所以载丸,”即取陈修园“所以载丸”(白术一斤,人参、杜仲各八两、桑寄生、茯苓各六两,大枣一斤熬汁为丸,早晚各服三钱)加入黄芩一药配合而成,我觉得这味黄芩加得极精当,有“画龙点睛”之妙。因黄芩不仅元代朱丹溪曾誉为“安胎圣药”,有清胎热平肝阳的功效;就是按现代药理来说,也是一种降低血压比较理想的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兴奋的作用。流产根据苏联研究,是由于皮质中枢兴奋亢进所致,那末黄芩可说是很适应的。作者也曾以此丸配给滑胎病人试服,每日服3—5钱,不仅都未发生流产,精神体力也有所改善,从这里可以说明这药是具有一定效果的。  还有,中医的切脉方法,对推测胎儿生存情况,很有参考价值,有时它的准确性较蟾蜍试验为可靠(脉经曾说:“妊娠七八月,脉实大牢强弦紧者死,沉细者死”,其实,妊娠雨三月也可从脉象上来辨别)。根据作者多年来临床经验,认为胎漏患者,不论它的出血持续日期如何久长,只要脉搏是强大有力或滑数的,大概胎儿情况都是健康的;反过来说,如果脉象沉细无力而缓慢的,一般来说,胎儿往往难以保全。特别是这种沉细的脉象,是突然出现于胎漏的过程中,那末更说明这胎儿的继续生存是有问题了。  记得去年11月浙江妇女保健院曾收容一位先兆流产患者,名叫窦建青(住院号待查,门诊号25368,北山街幼儿园教养员,56年曾流产一次,这是第二胎),因为出血持续较久,而且小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安胎药能起什么作用》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安胎药 安胎药对胎儿有影响吗 安胎药有哪些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安胎药能起什么作用”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安胎药能起什么作用"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30248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