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送杜十四之江南大意

送杜十四之江南大意

2016-03-16 10:08:4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送杜十四之江南大意(共7篇)...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送杜十四之江南大意》,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送杜十四之江南大意(篇一)
《诗歌鉴赏2014》

送杜十四之江南大意(篇二)
《新教材第十册知识梳理》

新教材第十册知识梳理

一、拼音

具体要求:

1.能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借助含义拼音识字、正音和阅读,能辨析音近字、多音字。

2.了解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轻声和不读轻声的区别。P72(一)

3.认识“不”字的声调变化,并能正确朗读。P90(一)

4.根据音变规律读准“啊”的字音。P107(一)

5.熟练地拼读音节,注意大写字母的写法。P142(一)

6.熟练地运用音序查字法,提高查字典的速度。

测查方式:

1.选择多音字的正确读音、给多音字组词。

2.选择正确的读音: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3.看拼音写词语。

4.在语境中选择或判断特殊词语“啊”“不”的读音。

二、词语

具体要求:

1.积累教材中的词语,按要求积累其他词语,能在课内外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不断增加词汇量。

2.能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反义词转换、同义词替换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在语境中辨析近义词的意思,从词语使用范围、表达程度、情感色彩等方面加以区别,正确选择和运用词语。

3.在语境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体会它的作用。

4.能正确运用部分常用的词语。

测查方式:

1.看拼音写词语、把词语补充完整。

2.根据要求或照样子积累词语;根据要求给词语归类。

3.多音字组词、形近字组词。

4.写出近义词、反义词;在语境中选择正确的词语(近义词辨析)。

5.在语境中选择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写出词语的意思;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6.在语境中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体会词语的作用。

附:按要求积累词语

1.描写下雪景象的四字词语

鹅毛大雪、大雪纷飞、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2.描写表示“笑”的四字词语

捧腹大笑、开怀大笑、喜笑颜开、眉开眼笑

3.描写表示心情的词语

忐忑不安、心花怒放、心惊胆战、心急如焚

4.写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金灿灿、红彤彤、绿油油、黄澄澄

梨黄、金黄、雪白、天蓝、葡萄灰

5.描写景色的词语

桃红柳绿、鲜花盛开、万紫千红、郁郁葱葱

6.描写流泪的词语

痛哭流涕、泪流满面、热泪盈眶、号啕大哭

7.表示时间的词语

表示早晨的:朝、晨、清晨、凌晨、拂晓、黎明、晨曦、晨光、曙光、东方欲晓、

旭日东升、雄鸡报晓

表示中午的:晌午、正午、日中、烈日当空

表示傍晚的:暮、日落、夕、入夜、夜幕、降临、黄昏、落日、

残阳如血、临暮、日落西山、落日余晖、掌灯时分、华灯初上

8.描写战斗场面的

人仰马翻、狼烟四起、鬼哭狼嚎、血流成河

9.描写欢庆场面的

载歌载舞、锣鼓喧天、张灯结彩、礼花绽放

10.形容朋友之间关系密切的词语

情同手足、肝胆相照、休戚相关、同舟共济、亲如兄弟

11.描写外貌的词语

五大三粗、虎背熊腰、膀大腰圆、浓眉大眼、慈眉善目、沉鱼落雁

12.描写英雄人物的词语

顽强不屈、舍生忘死、奋不顾身、舍己为人、视死如归、百折不挠、赴汤蹈火、勇往直前

13.写出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

缓慢、肥胖、乌黑、躲藏、站立

14.写出两个意思相反的字组成词语

开关、闭合、高低、优劣、胜败

15.表示“速度快”的词语

疾如炸雷、快如闪电、风卷残云、风驰电掣

16.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

霎时间、一瞬间、刹那间、顷刻间、一刹那

17.表示“看”的词

瞧、瞅、望、瞥、瞪、盯、注视、瞟、仰望、俯视

18.表示流泪的词

泪流不止、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泪如雨下、痛哭流涕

19.表示声音的词

叮叮咚咚、淅淅沥沥、咿咿唔唔、唧唧喳喳、乒乒乓乓

20.形容惊慌恐惧的词语

惊慌失措、胆战心惊、魂飞魄散、心惊肉跳、忐忑不安

21.描写山峰很高或很多

连绵起伏、群山环抱、危峰兀立、崇山峻岭、高耸入云

22.描写声音很响或很美

娓娓动听、震耳欲聋、如雷贯耳、响彻云霄、抑扬顿挫

23.描写颜色很亮或很多

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绚丽夺目、粉妆玉砌、

24.描写含有动物名称的词语

金鸡独立、马到成功、狐假虎威、鸡毛蒜皮、杯弓蛇影

25.描写环境险恶的词语

风急天高、四面楚歌、刀山火海、天寒地冻、孤峰突起

26.描写情况紧急的词语

命悬一线、惊心动魄、千钧一发、迫在眉睫、火烧眉毛、十万火急、险象环生、危在旦夕

27.描写春天的词语

百花争艳、光彩夺目、春光明媚、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春雨如油

28.描写天气不好的词语

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狂风怒号、寒风呼啸、电闪雷鸣

构词方式相同的词语

绿莹莹、红彤彤、热腾腾、黑糊糊、血淋淋、黄澄澄 ...

徐徐上升、巍巍丰碑、窃窃私语、津津有味 ..

金光闪闪、目光炯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 ...

前俯后仰、天翻地覆、上天入地、左躲右闪 ..

馋涎欲滴、蠢蠢欲动、摇摇欲坠、震耳欲聋 .

绿荫如盖、称心如意、力大如牛、心急如焚 .

四面八方、千辛万苦、五湖四海、三长两短 ..

奇花异草、胡言乱语、奇珍异宝、奇形怪状 ..

自生自灭、自言自语、自说自话、自暴自弃 ..

出生入死、积少成多弄、巧成拙名、存实亡 ..

如火如荼、如诗如画、如痴如醉、如梦如幻 ..

千方百计、千锤百炼、千疮百孔、千姿百态 ..

三、句子

具体要求

1.能比较句子的不同 ,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2.懂得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句中的表达作用,照样子学写比喻句。

3.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能正确使用逗号、句号和感叹号,掌握顿号、冒号、引号、破折号和省略号得一般用法。

4.给句子填写适当的关联词,用关联词语造句。

5.学习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并初步了解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6.学习双重否定句的表达方式,了解它的表达效果。

7.能缩写句子和扩写句子。

8.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9.能将直接说话与转述互换。

10.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11.根据提出问题并试着解答。

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能用指定的词语造句;会按要求把句子补充完整,写具体;给句子填写适当的关联词,正确地表达意思;读句子,想想带点字词在句中的作用。 第二单元:判别句子使用怎样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作用;了解句中引号的不同作用;读句子,提出问题并试着解答。

第三单元:照样子缩写句子;读句子,体会带点词语所表达的感情。 第四单元:照样子仿写句子;读句子,体会人物所表达的感情。

第五单元:用象声词、关联词语模仿造句;根据提示,展开想象,把句子写完整;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第六单元: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说说相同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区别。把谚语补充完整。

第七八单元:展开想象,仿照句式写一写;读句子,想想用不用带点词语,句子意思有哪些变化;找出排比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把喻体提到句首学写比喻句。

课文语句精选

《勤奋自学成大器》 11和14节

《鲁迅与时间》 2和4节

《科学奇才霍金》6、7、8节

《荷兰的花》3、4、6、7、8、9、10节

《叙利亚的卖水人》5

《冰城》5、6、7

《长江之歌》全文

《登泰山观日出》4

《养花》3、7节

《信任》8

《享受心安理得》5

《轻点关门》6

《高山流水》全文

《唯一的听众》12节

《莫泊桑拜师》写作成功的真谛和第10节

《革命烈士诗二首》全文

《关羽刮骨疗毒》全文

《母校》3

《天窗》5、7节

古诗背诵篇目

《山中留客》

《宣城见杜鹃花》

《蜀中九日》

《淮上渔者》

《送杜十四之江南》

《泊船瓜洲》

《送沈子福归江东》

《塞下曲》

《己亥杂诗》

四、阅读

具体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2.有较快的默读能力,能边默读边思考。基本做到每分钟默读170个左右的汉字。

3.在语言环境中体会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设问句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4.能对自己不理解的课题和课文内容等提出问题,并能借助工具书,有关资料解决阅读中的疑问。

5.在四年级简要复述全文或重点段落的基础上,能根据文本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创造性地复述课文,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真切地体验文章中的情景和人物的情感。

6.能依据不同的体裁,理清课文脉络,进行分段。

7.能借助文本中的重点句、根据一定的提示、段意合并等方法归纳全文的主要内容。

8.能正确感受文中蕴含的情、理。

9.能根据阅读的内容写出自己的体会。

10.熟读优美的语段。

单元目标:

第一二单元:继续练习默读课文,提高默读的速度,边读边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和叙述的情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第三四单元:仔细阅读课文,学习品味语句(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在字里行间体会文本所表达的真情实感。

第五六单元:学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展开合理的想象,丰富作者的语言,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创设一定的复述情景,从而进一步走进文本。 第七八单元:继续练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因文而异地选择适当的方法,使得概括更正确,更熟练。

五、习作

具体要求:

1.能写400至450字的短文。

2.能从生活中选择典型事例,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3.学习以第一人称来写作,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4.能选择自己熟悉并印象深刻的一个景点,按一定的顺序抓住其特点进行描写。

5.能从颜色、形状、作用等几个方面来介绍一种植物,并抓住她的特点来赞颂她的精神、风格。

6.选择最喜欢的一本书或一部影视剧,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7.学写书信,注意书信的格式,事例要具体感动,并重点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8.能根据提供的材料,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改写。

9.能较好地运用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

10.正确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养成文必加点、边写边点的习惯。

11.能使用删、补、调、换等常用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和他人的习作。

单元重点训练目标(3至5年级)

送杜十四之江南大意(篇三)
《思想内容》

送杜十四之江南大意(篇四)
《“把握诗歌大意,了解诗歌内容”学案(常州一中)》

专题1 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

第1课时 把握诗歌大意,了解诗歌内容

【经典题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

【经典解答】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试题选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来鉴赏。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论是:“‘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现在的题目也就从这儿提出。“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叫霸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词。但从本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来看,此处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其实“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由“折柳”曲想到,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漂泊在外,不禁更引起了思乡之情。可见,“折柳”在诗中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这首诗着重写作者的一种思乡之情。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诗中看,又恰恰是南听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所以说,“折柳”在诗中的地位实为重要。 【特别提醒】

把握作品思想内容应注意的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人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趋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专项突破】

一、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每小题6分) 1.“清景”一词很值得玩味,其“清”字的含义是什么?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答:

2.“深居”指诗人在桂林的寓所,着一“深”字,有何含义?

晚 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答:

3.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答:

4.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答:

二、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5.解释第三联的意思。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答:

1

6.诗的第一、二句表达了什么意思?第三、四两句用“凌烟阁”、“万户侯”问句作结,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①吴钩:古时一种兵器,似剑的弯刃刀。②关山五十州:指当时唐代黄河南北被藩镇割据的五十余州。

答: 7.“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南乡子

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答:

8.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第三联的内容。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答:

9.有曲评家认为末了“高,高处苦;低,低处苦”句有警戒意,请说说你的理解。

山坡羊·述怀

薛昂夫

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暮。心待足时名便足。高,高处苦:低,低处苦。

[注]瓜田:邵平秦时封东陵侯,汉初种瓜于长安东门。 答: 10.“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两句,令人咀嚼,有景有悟,似有寓意。请简述你的理解。

晚春①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又题为“游城南晚春”

答:

三、把握诗词的主要内容

1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答:

12.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答:

13.从诗的内容看,诗人的心理感受有什么变化?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峰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答:

14.这首词写了人生的三个阶段,分别指出各阶段的特点。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断雁:孤雁。 答:

15.各用两个字分别概括上下两阕描写的内容。

减字木兰花·竞渡

(宋)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呼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答:

2

答案: 一、

1“清”不仅写出早春之景本身清新可喜,也指新景刚刚显露出来,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2.突出其地之幽僻,环境之清净。 3.“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4.“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二、

5.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 6.作为一个堂堂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佩带武器投身军中,去为祖国的统一出力呢? 7.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

8.山涧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

9.作者用大实话说出自己难以摆脱名缰利索的痛苦,更向世人发出告诫: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为功名所困。

10.杨花榆荚虽缺色少香,却勇于创造,形成“漫天雪飞”的美景,给春天增色。寓含着这样的哲理。①缺乏才能的人,只要勇于创造,也能成就辉煌的事业。(3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三、

11.客中久滞、思乡情切;年华渐老、感时伤逝。 12.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13.诗人的心理经过了由寒到暖由恐惧到欣慰的过程。

14.少年时欢乐甜蜜,无忧无虑;壮年时飘零异乡,情绪悲凉;而今鬓发斑白,愁苦满怀(或看破红尘)。

15.上阕:争渡;下阕:夺标。(大意相近即可。)

3

送杜十四之江南大意(篇五)
《诗鉴思想》

送杜十四之江南大意(篇六)
《真题演练》

真题演练

1.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胡兴安夜别 何逊

居人①行转轼②,客子暂维③舟。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路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

注:①居人:指送行者胡兴安。②行转轼:将要掉转车回去。③维:栓、系。

(1)诗中的“笑”字,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诗分析。(2分)

答:

(2)本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有人说它所写为眼前实景,也有人认为是联想之景。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1.(1)①“笑”是苦笑,强颜欢笑,②离别之际,设宴相送,但只能强作笑颜,③这是以“笑”衬“愁”。写出诗人不忍分别的心情。

(2)A写眼前实景:①露水无情地浸湿了寒塘边的冷草,凄清酸楚,月亮映照着清澈的水流,是诗人夜别之时眼前所见之景,②颈联(五六句)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夜色图,③渲染了清凄悲凉的离别氛围。(分析的内容属于颈联(五六句),1分。分析言之成理,3分)

B写联想之景:①颈联(五六句)写诗人想到自己与友人离别后,在清凄的夜晚,冷月之下孤独艰难前行,路边寒塘的冷草被露水浸湿,月亮映照着清澈的水流,②是诗人联想之景,③表达了诗人寂寞惆怅的情怀。

(分析的内容属于颈联,1分;分析言之成理,3分)

【审题五步走】审题目,此题为送别诗,什么送别背景→什么离情别绪是一般思路。审作者,不熟悉,略过。审注解,可只是朋友行车送别。审尾联,“离恨”“ 独守”透出悲凉离别的氛围。审题干,两问两分析。

2.阅读这首诗,回答问题。(6 分)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本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 3 分)

答:

(2)本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试作赏析。 ( 3 分)

答:

2.(6分)(1)①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神情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士人。(2分) ②诗人的这一思想性格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这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1分)

(2)①诗人采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2分,“象征手(2)①诗人采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2分,“象

征手法”“托物言志”只提及其一即可),②以白云泉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1分),③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1分),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审题五步走】审题目,此题为托物言志诗,什么物→什么志是一般思路,“白云泉”应该有寓意。审作者,可知其诗风:明白如话。审注解,无。审尾联,“何必”表明作者的感情指向:要“自闲”不要“奔冲”。 审题干,两问两分析。

3. 阅读张舜民《村居》一诗,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

村 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一、二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4分)

答:

(2)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5分)

答:

3.(1)(4分)①描绘了流水绕田,青竹绕篱的宁静的田园风光(1分)和榆钱落尽,槿花残存的冷寂的清秋景象(1分)。②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2分)。意思相近即可)

(2)(5分)①一、二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景(1分),三、四两句主要描写了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1分),②前后动静结合(1分),③烘托出了宁静平和的氛围(2分)。

【审题五步走】审题目,此题为写景抒情诗,什么景→什么情是一般思路。审作者,略过。审注解,无。审尾联,“夕阳牛背”很悠闲的田园风情,“寒”则稍带冷寂的味道。审题干,两问三回答一分析。

4.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 刘景文:作者朋友,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与他交谊颇深。

(1)结合诗中字词谈谈作者描写景物和抒发情感的层次性。(3分)

答:

(2)写荷、菊的作用是什么?全诗表达了什么意思?(3分)

答:

4.(1)(3分)①“已无”→“犹有”→“最是”(1分),②写出随着时间推移,荷的衰朽,菊的凋零,橙橘当令的景物特点(1分),③表现了作者由惋惜到肯定再到赞美的情感变化(1分)。

(2)①写荷与菊意在衬托(1分)橙与橘的盎然生机(1分)。②赞美了不畏恶劣环境的坚贞气节(或:告诉了人们一个哲理:严酷的环境才能锻炼人,才能检验、识别一个人的风骨)。(1分)

【审题五步走】审题目,此题为题赠诗,题赠什么→什么感情/志趣/劝勉是一般思路。审作者,要注意苏轼的人生经历。审注解,注意“慷慨奇士”的意思及和苏轼的关系。审尾联,注意“须记”叮嘱的内容。审题干,三问四层内容回答。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钱塘逢康元龙① 明·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注]①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康元龙:作者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

(1)请分析此诗起句中的“暗”字有对全诗有什么艺术效果。(2分)

答:

(2)请结合全诗,具体评析“马上相逢须尽醉”所表现出来的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4分) 答:

5.(6分)(1)①“暗”是昏暗的意思,②起句一“暗”字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的景象,③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也给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或:为全诗定下伤感的情调)。(2分)(此题是关键词类题型,比炼字类题型要多答一步结构上的作用,见划波浪线部分)

(2)①诗人要与诗友一醉方休,表现了诗人异乡邂逅同乡诗友喜出望外的心情;“明朝知隔几重山”是刚见面又须分手将难得见的忧郁离情别绪(或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不得志的朋友的劝慰,以及彼此羁旅漂泊的感慨等等)。②诗人想借酒表达感情,借酒化解悲愁,“须尽醉”率真豪爽,情感真挚热烈;“隔几重”忧愁满腹。③诗人情感表达复杂而丰富。(4分,意思对即可。)

【审题五步走】审题目,此题为即事感怀诗,什么事→什么情怀是一般思路。审作者,略过。审注解,注意同乡,“尝游历边塞,无所遇”所寓含的关系和落寞情怀。审尾联,注意“须尽醉”隐含的意思和怎知“隔几重”的无限惆怅。审题干,两问两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寄诸弟 韦应物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1)总体把握全诗诗意,分别说明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在诗中的作用。(2分)

答:

(2)诗的第四句,历来被人称之为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

6.(1)①诗的第一句点明白露时节秋草生满庭院的季候特点,说明了思念诸弟的原因;②诗的第二句则与诗的题目呼应,直接点出了思念诸弟的题旨。

(2)①这句诗描写了“芭蕉叶上独题诗”的生动细节,“芭蕉”的意象,历来与怀人有关;②而蕉叶题诗寄人,既新颖又别致。③句中一个“独”字,更是集中体现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寞思念之情。

填充:审题目,此题为 思亲 诗,什么 事 →什么 情怀 是一般思路。审作者, 。审注解, 无 。审尾联, 。审题干, 问 答。

7.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流 莺 李商隐①

流莺②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③何处有花枝?

[注]①李商隐:唐代诗人,颇具才华,但受尽冷遇排斥,飘零潦倒终生。

②流莺:不知所往、飞落无依的黄莺。③凤城:这里借指长安。

(1)这首诗颈联的对仗很有特点,请简要说明。(3分)

答:

(2)金圣叹称此诗“托流莺以见意也”,叶燮称此诗“寄托深而措辞婉”。请结合此诗谈谈你对二人评论的理解。(3分)

答:

7.(1)①颈联对仗,不仅上下两句相对,而且句子内部“风朝”与“露夜”,“阴”与“晴”,“万户”与“千门”,“开”与“闭”又各自成对,②音节和谐、深沉幽婉,③写出了流萤无休止的啼啭、漂荡,寻找渺茫无日的佳期。(答出“对仗”结构特点1分,音节特点1分,句意说明1分。)

(2)①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寓怀。答“象征”亦可)的手法,(1分)②通过流莺的飘荡不自持(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表现了诗人自身漂泊无依的境遇(1分),③借流莺的徒自巧啭难遇佳期抒写不为人赏识运用(怀才不遇)的精神苦闷(1分)。(大意对则可)

填充:审题目,此题为 诗,什么 →什么 是一般思路。审作者, 。审注解, 。审尾

联, 。审题干, 问 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

(2)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4分)

答:

8.(1)“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1分)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1分)。

(2)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1分);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1分)。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2分)。

10.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从内容和结构两角度简析“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4分)

(2)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4分)

10. (1)从内容上看,是作者远离官场后的生活写照,定下了全词的感情基调。(2分)从结构上看,“出红尘”是全词的“词眼”,统领全词。因为“出红尘”,才有了下文所描写的悠闲自在、超然旷达的生活情景。(2分)

(2)词的下片通过晚来垂钓时月映江面、水天一色、孤鸿明灭等情景的描写,展现的是一幅澄澈清雅、闲适宁静的月夜垂钓图(2分),表现了词人对红尘官场的轻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怀,寄寓了作者坚持纯洁高尚的操守,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人生追求。(2分)

10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

(双调)蟾宫曲· 扬州汪右承席上即事① 卢挚

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几许华年,三生醉梦,六月凉秋.按锦瑟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② .客去还留,云树萧萧,河汉悠悠。

注:① 卢挚曾于大德七年(1303 )七月寓扬州,逢朋友汪右压。② 凉州:指唐天宝年间的乐曲,多表现边塞题材,流传极广。

(l)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举出一例。(2 分)

(2)本曲开头三句和结尾两句都是写景,但表达的感情有所不同,试作分析。(4 分)

10 . ( l )对偶(1 分)。全词除第一和第九句外,都用了对偶句,如“云树萧萧,河汉悠悠,”( 1 分) ( 2 )开头三句写良辰美景(或描述画面), ( 1 分)表达了与朋友重逢的喜悦之情;( 1 分)而结尾两句则写萧瑟感伤之景(或描述画面), ( l 分)抒发了相逢不久又要分别的惆怅之情。(1 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南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释:“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①这首词上片画线句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3分)

②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出诗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你的看法怎样?为什么?请联系全诗说明。(3分)

10.参考答案:①画线句用了移情入景(或化静为动,或拟人、比喻)的手法,本是人望山,却说青山想要向叶丞相倾诉衷肠,如万马奔腾而来(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之连绵(1分),并借此含蓄表达对叶丞相的倾慕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1分。答对所表现的情感其中一点即可得这1分)。

(评分标准:联系诗句内容具体说明艺术手法,1分,答“移情入景”或“化静为动”,得1分。答“拟人、比喻”,也得1分。但只答“拟人”或只答“比喻”,不得分。不联系诗句内容,不得分。 作用分析共2分,其中,写出山的连绵1分,人物情感1分,人物情感答对一点即可。)

②参考答案一: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1分)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在愁在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1分)明写鸟之愁,实写人之愁,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故诗人心中充满无尽的愁情。(1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大意(篇七)
《古诗词鉴赏最新题集》

古诗词鉴赏最新题集

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两首词都写到了春,可是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请分析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感情。(2分)

答:

(2)李词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好在何处?

黄词构思巧妙,说说你的理解。(4分)

13.(1)两首词分别表达了离愁别恨和爱春惜春之情。(大意相同即可)

(2)李词的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物喻情,用春草喻离愁别恨生动而贴切,意

蕴丰富,充分传情。春草一望无际,如同离愁之绵远春草之细密如同离愁之盘曲郁结等。

黄词在构思上新颢、曲折。作品中写春天消逝,作者如失去亲人,各处找寻,把春

拟人化,希望春回与己同住,回到现实,无人知春去处,问询黄鹂,知春已去蔷薇处,

暗示夏季到来,巧妙地表达了春的可爱,要珍惜春天,别让它轻易流逝的情感。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1)《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

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

这景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3分)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赏析。(3

分)

(1)有道理。因为诗歌的意境不仅指诗所描绘的寄寓着诗人情思的生活图景,而且含有

言外之意,画外之情。理解意境,读者必须展开想像,联想,于头脑中再现诗人

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孤苦无依,对不能完成使命的一丝忧郁之情。

3.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8分)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2分)

(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4分)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2分)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①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②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解: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梅花:《梅花落》·曲

牌名。

(1)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

答:

(2)《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

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

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答:

(6分)

(1)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2分)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1分)

(2)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运用了通感(移觉)修辞手法,(1分)描

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1分)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1分)

5.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

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

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

贺 铸

①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

②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晞:晒干。

(1)这两首词同写对亡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苏词上阕有“无处话凄凉”一语,贺词上

阕虽无“凄凉”二字,却无一语不凄凉,说说《鹧鸪天》上阕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4分)

(2)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采用的不同写法是什么,表现

了怎样的意境。(4分)

(1)《鹧鸪天》上阕先写自己重归故地,物是而人非,“为何不能同归”的感叹表达出作者悲从中来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又以“梧桐半死”和“鸳鸯失伴”“为喻。将自己丧

偶之痛和老来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评分标准:本题4分。由重归故居的感受切入,

“比”的手法的运用,两点各2分,能结合词意阐述清楚即可)(2)苏词通过梦境来写

人,描绘出妻子对镜梳妆、见到久别的丈夫喜极而泣的情景,表现了夫妻间生死不渝的

恩爱之情。贺词通过细节来写人,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表现了贫贱夫妻患

难与共之情(评分标准:本题4分。写法、意境各2分。只要能分清二者在写法上、表

意上的区别即可;写法与意境可合并作答亦可分开作答)

6、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

白居易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哪些含义? “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

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何联系?(4分)

(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

(2)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

7.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第一小题考查关键词的表达作用,对于问作用的题要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叠音词一般都有音韵上的作用,也可以增强表达效果。 第二小题是对关键句的情景理解。答题时一般要描绘出其所描绘的景象,指出其所蕴涵的感情。

8.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8分)

读长恨辞

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的的感慨,《长恨歌》是何人的作品?这两首诗感

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简要阐述。(4分)

答:

(2)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是否一致,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白居易(1分),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1分)。

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1分);

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泪失所的悲剧。(1分)

(2)两诗的表现手法一致,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

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1分)

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①春 思

贾 至

②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春 光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③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①《春思》写也于作者被贬时。②历乱:花枝烂漫的样子。

③洛城:诗人的家乡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县。

(1)两首诗中描写的春景相同吗?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2)两首诗都是抒情的佳作,任选其中一首,结合作品的三四两句赏析其巧妙的构思。

(4分)

(1)不同。贾诗中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生机盎然的春日图:“青青”写出草色的碧绿,“黄”写出初春杨柳的色彩,“历乱”写出桃花盛开之状,“香”突出李花的香气。武诗描写的则是春意阑珊,杨柳的颜色由初春的鹅黄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在雨中落尽,露出在树上啼鸣的流莺,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4分)

(2)贾诗抒发的迁客之愁,被贬之恨。诗人不说自己愁浓难于排遣,却怨东风冷漠无情;

不说自己因愁而百无聊赖、无心赏春,却说春日更惹出许多新恨。构思新奇,把谪居伤春的情怀表现得异常浓烈。

武诗抒发的是思乡之情。诗人想象奇特,将强烈的乡思形象化,仿佛“乡梦”可以像柳

絮一样,被春风吹送故乡去,“吹”与“逐”字的运用,使得本来带有惆怅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明丽温馨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4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2分)

答:“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1分)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1分)。

(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1分)同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送杜十四之江南大意》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送杜十四之江南 送杜十四之江南赏析 送杜十四之江南翻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送杜十四之江南大意”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送杜十四之江南大意"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30250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