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关于内心平静

关于内心平静

2016-03-16 10:30:5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关于内心平静(共7篇)...

关于内心平静(篇一)
《如何才能让自己内心平静》

如何才能让自己内心平静

栾国君

昨天和小弟聊起这个话题,很是感慨。他是体育专业出身,其实他是不想让自己学习太辛苦而选择了体育,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当年文化课考试全省第一,体育成绩全市第一。而今上体育课已经是一种业余爱好,开始向文学写作投入情感和精力。

说句实话,他的写作感悟能力是超强的,自己在工作中的许多经历都成为深入思考,变换着思考的内涵。他带了一个小记者班,班上的学生在全省的作文大奖赛上获得几个第一名。学生的家长也劝小弟应该大张旗鼓地办班,让更多的喜欢文学的孩子能够接受这样的教育。去年他跟我聊起这个话题的时候,我还说,你毕竟不是学中文专业的,恐怕自己感觉方面很是奇特,而给孩子们上课恐怕缺少些什么东西。他说:我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跟学生说,我是怎样写的,就让孩子们学着写。实际上,他也正是这样做的,他的学生也正是这样写的。当参加作家研修班的时候,很多人听课都睡着了,他却听得如饥似渴,茅塞顿开。跟那些人讨教的时候,他说,我没有学过这些东西,但我却用自己的实践在走这样一条路。

我很感动小弟的这种情怀和这种爱好。我们都是带着一种向往和冲动来到城市中寻找自己的位置的,但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始终没有忘记养育我们的那块贫瘠却又富裕的土地和聪明朴实却又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父母和兄弟。我们比他们有了一点优势,就是我们能够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把自己想说的表达出来。我们能够从千里之外,能从十年二十年的时光中品味出她的分量她的气质她的缠绵她的豁达她的眷恋。

学体育的人给人的感觉就是动作永远领先于思想。而小弟却在走着另外一种以文学门外汉的视角在探视着文学的道路。虽给自己带来很多不便,但却让圈内人眼前一亮。他没有太多的实践去研究“通感”,但在他的文章中早已成熟地使用了这一武器,他跟自己的学生说,要把眼睛看到的用耳朵来表现,要把嘴巴品尝到的用触摸的感觉表现出来。他拿一个苹果让孩子们看,问这是什么,如果单单回答是苹果,这不是创作,他在培养孩子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社会太功利,人心太浮躁,现实诱惑太多。如果我们还想保留一点纯净,追求一点平静,那么选择文学无疑是最好的休闲和修养方式。文学能让人安静下来,写作能让人找到快乐。你没有必要给自己去寻找太多的读者,只要你自己满意,这种快乐就是人所共求的。

我常想,如何让今天的孩子能够安静下来,能够审视自己的内心,能够真正享受学习的快乐。阅读当然是一条很好的出路,但比之于写作,后一种对人的健康成长,对人的聪明才智,对人的思维培养都是有着莫大好处的。试想如果一个孩子能够沉入写作中,你还用担心他的交友问题学习问题心理问题吗?可是这样

的孩子是越来越少了,我们的家长也很少关注这样的事情,老师也无法关注,因为他要训练的不是学生的写作思维而是应试作文的模式思考。

我见过这样的以写作为快乐的人,他们都没有那种功利的思想,不为出名。有个孩子把作品拿给我看的时候,就说了一句话:因为你看得懂我。恐怕世间的事情就是有人能懂你,只要一个就足够。有个学生经常在自己的文章后面标注出写作时间,我经常看到的是午夜或者凌晨字样。她不苦不累,因为她热爱。最终她选择了新闻专业,而没有从事新闻工作,就是她还是愿意写心灵的东西,而不愿触及满目疮痍的土地和国情及人情。

生活告诉我们,只要自己能够懂得自己,这也是一种自娱自乐。我们把眼中的故事,身边的人,周围的世界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我们体会到了一种幸福。更为难得的是我们选择了一种高雅的事业,选择了一种情调,也必将使自己变得秀气和雅致。

闻到风的味道了吗?听见海的私语了吗?看见鱼在飞吗?那飞着的鱼是你吗?这些似乎有悖常理,却是文学思维和语言运用的出彩之处。直白的朴实的那是生活,诗意的含蓄的也需就是文学。当然文学不不排斥直白,但含蓄深沉形象总能让自己感觉到一种思维着的快乐。有人在写出一个好的句子的时候,就像吃了一顿怀念已久的大餐,满足欣慰于心,畅快之极。不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是无法体会的。

我们的父辈和兄弟还用锄头在田地里耕作着,他们期盼的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我们在用画笔写着四季,去探寻涵养故乡滋润生活的让心灵宁静的文字。人心浮躁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浮躁,但我们必须找到这样一种能够使自己内心平静下来的东西,除了写点文字,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内心的宁静必须从宁静中来,听着纸划过本子的沙沙声,想着内心中的一个个美好的句子,这真的是一种享受。如果我能让我的学生懂得并接受这样一个道理,对我来说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如果我能让我的朋友看到的文字并且接受我的观点,那么对与我和朋友来说,也是能够有更多的沟通了理解的。

看见沉入书中的孩子,我很欣赏也很感动,看到发自内心的文字也很受用和感动,因为这个时代里用心写作的人已经很少了。用文字来使自己内心平静的人也不多了。如果我们能够坚持这样比较原始的也是很时尚的一种倾诉方式,我们是不是可以比别人多一份宁静。也许我们散发的是不快,也许我们表达的是自己的所想,也许是无病呻吟,但这些都没有关系,因为我们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我认定这是一种最为高雅的方式。

关于内心平静(篇二)
《平静内心的25种方法》

平静内心的25种方法

第1节:改变一生的体验(1)

自 序

改变一生的体验

大约在二十多年前,我曾有过一次极为卓越不凡的心灵体验。当时我与许多人在印度北部的阿布山顶进行冥想,突然有一道纯净的白光从山顶放射出来。那道白光如羽y翼般轻柔地笼罩着我,令我感受到片刻珍贵的宁静。在那真诚无伪的时刻里,我听到一个声音对我说:“欢迎回家,你的追寻已经结束了,我爱你。”

我至今不知那声音从何而来,但是在内心深处,我感觉自己与那股神秘的力量有着某种特别的联系。就像久别的挚友在分离千年之后,又在某个特殊的时空里重逢,彼此的感觉是那般熟悉而温暖。

多年后再度回想,那次美妙的体验,事实上改变了我的一生:我开始走上探索心灵的道路,并对真实的人生持续进行深度的观察。我发觉灵魂与心灵不在我的体内,也不在我的心里,因为我就是灵魂,我就是心灵!历经多年的冥想训练,我获得极为丰硕的成果,开始了解永恒的意境,并明白心灵是不朽的。

尽管社会上关于心灵成长的见解很多,但真正可以落实的方法似乎很少。人们追求心灵的成长,而世界上的战争与冲突却不断增多;人们阅读许多成长类的书籍,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日益疏离。事实是,我们越渴望获得成就,内在却越感到空虚。

当我们依循社会惯例,忙于消费、竞争,争取权力、金钱时,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其实都渴望获得三种宝藏,那就是:希望被人关爱,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喜悦,在嘈杂混乱中获得平静。但大多数人几乎都在向外追寻,这也是他们错失心灵成长机会的原因。事实上,我们早就拥有了想要追求的东西。

第2节:改变一生的体验(2)

爱从未远离我们,是我们于心灵迷失时,自己离开了爱。在这充满喧嚣和浮躁的年代,心灵是生命财富与喜悦的泉源,也是我们所能给予别人的最佳礼物。

这本书里所叙述的心灵与心理的练习方法,是为了帮助那些渴望真正平静,希望让心灵步入正确轨道的人而设计的。遵循本书的指引,你也有机会找到内在的神秘力量,与自己的心灵真诚相遇。

这将会是一段充满爱的旅程,引导你回归到心灵的家园。一旦回到温暖的家,你就有能力运用疗愈的力量,与他人共同分享平静的美好。

麦可·乔治

第3节:心灵的旅程

前 言

心灵的旅程

探索心灵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旅程。当我们年纪渐长,感觉体力大不如前时,许多人误以为人类的思想也会渐趋成熟。但实际上,心灵的年轮不见得与生理的年龄成正比。 许多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仍在争逐名利,在金钱物欲中打滚;他们累积了许多财富,拥有很好的社会地位,却需要依赖酒[更多更新尽在福-哇小説下载站]精、药物来获得宁静;快乐对他们而言,是遥不可及的事情。那些将金钱与心灵放在天平的两边,认为金钱那一边永远比较重的人,如果等到薄暮之年疾病缠身时才惊觉心灵的重要性,已浪费太多光阴。

不过“探索心灵”永不嫌晚。因为心灵成长为我们带来的报酬是难以估算的。钞票买得到享乐,但买不到平静。心灵层次的提升,能让我们拥有真正的快乐与幸福。何不立即动手去做,跟随我们一起踏上探索心灵的旅程?

我们常用“旅行”二字来比喻心灵探索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喜爱度假,安排一段假期去遥远陌生的地方旅行。若旅程当中感到疲累不堪,我们会想:干吗没事不远千里来这里,家里多么舒适、多么温暖啊!但是抵达目的地时,疲累又突然一扫而空,我们会觉得完全不虚此行。然而,心灵探索与地理探索的旅行是截然不同的,其中最大的差异是,在心灵探索的旅程中,我们所追寻的,是一种原本就拥有的东西。

另一项差异是,地理探索是向外探求,出发到远方,有探索未知的意味;但是心灵探索是向内寻找,是探知内我的心灵旅程。虽然我们已经拥有所要寻找的宝藏,但大多数人浑然不知,仍在不停地整理行装,采用地理探索的方式向外意图寻宝。

根据多年来的体验,我诚恳地建议你,最好把心灵旅程想象成没有距离的旅程,因为心灵其实就在方寸之间,唯一会阻碍我们的,是旧有的思维模式,例如“太难了,我一辈子都不可能找到自己的心灵,我根本做不到”等等。

阅读并做过本书的练习后,当你渐渐掌握自己的心灵,就有可能在刹那间,感到微妙的内心转变。灵光乍现的时刻,是难以言喻的,你不知道它何时会来,也无法掌控它停留的时间,但你会感觉到平静与爱。

心灵成长不是直达车,在探索的过程中,或许你会经历原地踏步或时进时退的阶段,但是请不要气馁,终有一天你会明白,并全然安住在安详平静的爱之灵光里。

第4节:心灵的语言

心灵的语言

要如何形容心灵这个无形的语言呢?本书采用几个名词,希望能借此描摹出心灵的概念。或许一开始你对这些名词不是很熟悉,但它们是踏上这趟旅程不可或缺的要素。 心灵:当心灵健康时,我们就浑身洋溢着暖暖的爱,充满自信,并且有力量帮助他人;当心灵晦暗,被烦恼所蒙蔽时,我们又会感到抑郁、烦躁与不安。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心灵并不在我们之外。我们的心灵是唯一而独特的,因为我们自己就是心灵。

心灵探索:探寻并认同自我。我们并不认识内在的自己,我们所认知的自己,与真正的自己其实是不同的。若能追随心灵的声音,向内探索自我,我们就能获得真正的平静。

以自我为中心:大多数人在心灵迷失时,只会用外在的事物,例如地位、财富、信仰等来安慰自己;然而,心灵探索鼓励我们用爱与包容来面对困难。而且,心灵主义的圭臬就是真诚关怀他人,以他人为先的利他主义。

爱:我深信爱是心灵正面能量的释放,是最深层的关怀,它让我们保有自己的同时,又与万事万物融为一体。

因缘:因果与缘分。我们若作恶,就会得到负面的能量;我们若付出爱,将获得无以估量的丰美果实。

自我、世界与心灵

心灵的流动就像一场美丽的舞蹈,在这舞蹈中,有两位要角。第一位是“自我”,它就像花哨的舞步,配合音乐旋转、踢踏、滑步,变化多端。而心灵,那内在的核心则岿然不动,不管音乐情境或韵律如何变化,心灵始终微笑如一。

对人类来说,身体只是心灵的载体,这也是现代美容行业备受大众质疑的原因。简言之,不论你是医生、企业家、教师或罪犯,不论你命运乖蹇或一帆风顺,这些外在事物与外在象征都无法改变我们内在的本质。事实上,我们就是心灵!一旦你有这层认知,心灵就会开始指引我们,让我们对习以为常的一切产生质疑。

西方世界讲究科学,重视理论,对所谓的情绪管理,也强调要以科学的方法来掌控。当我们开始心灵探索的旅程时,会对所谓的理性主义产生质疑。科学能代表一切吗?其实不然。若我们审慎检视自己的内在,会发现心灵的本质是那么真实,进而将自我了解视作生活的指南针,如此我们将获得更有创意、更有爱心、更加平静的生活。在累积满满的心灵财富后,我们将对自己充满信心。

第5节:混沌

混沌

生命究竟有何意义?数个世纪以来,哲学家与学者们从未停止过思考这个问题。因为,生命的意义在于顿悟自己本有的灵性本质。

许多人的内心充满恐惧,对于改变裹足不前。实际上,如果我们都能明白诸事无常,而无常即代表变动和机会,那世界该有多么美妙啊!

与其尘封在自我的狭小世界里,不如从日常琐事中后退一步,静下心来试着把整个世界想象成蛛网般交织的浩瀚因果网。每条蛛丝向各方放射,连结其他蛛网。乍看之下,似乎曲线密布,错综复杂,其实还是有迹可循。若能这样思考,我们就能坦然面对人生的变幻。

探索心灵在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心灵是智慧之光的中心。它就如一面从未用过的镜子,必须有人去凝视,才能折射出影像。所以,若不去了解、观察自己的心灵,生命将失去意义。

对于生命的认知,我们时常处于混沌与模糊的状态。我们须去探索变幻莫测的万事万物,在恒常的变化中寻获生命的真谛。深入了解、认知生命的本质后,心灵就不再处于混沌的状态中,对于不断改变的世界感到惧怕和紧张。因为,我们的生命来自于自然的生命本源,若能对生命的本源——心灵的深处进行探索、观察,心灵的成长与幸福的生活便唾手可得。

练习1

贝壳的启示

想象有一片很长的沙滩,散布着许多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贝壳。我们沿着沙滩漫步,遇到第一种贝壳时,这种贝壳会为我们带来好运,因为它象征着全新的机会,是命运的赠礼。

继续往前行,你会发现第二种贝壳,这种贝壳会为你带来其他意外的惊喜。当我们捡起更多贝壳,会发现有些贝壳很常见,有些却很特别;看似随机散布的贝壳,其实当中隐藏着某种道理。虽然各种贝壳出现的几率都不一样,但我们能理解每种贝壳背后,都有其珍贵特殊的意义。

第6节:祝福的模式

祝福的模式

让我们回想一下生命中那些令人喜悦的事情:或许是你曾遇到一位对你有所启发的人;或许是某次开车见到一道美丽的风景„„仔细追溯这些令人喜悦的情景是怎么出现的,然后想象下一位能够启发你的人:他将是什么模样?或想象一下之后你将看见怎样美妙的风景,是一片蓊郁的树林,还是空旷无垠的大地?是雪白的浪花,还是满山的野花?花几分钟观想这些情境。

认知与真实性

我们常依自己的所见所闻,于日常生活中做出习惯性的反应。比方说,我们即使知道天空之所以会呈现蓝色,是因为蓝色是光线中唯一不经阳光过滤,波长最长的颜色,也会习惯性地把蓝天看做大地的背景。

“看不清真相”是人之常情。印度教认为,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知纯属幻象,或是梵文中所说的幻境。他们相信,浩瀚的宇宙其实是造物者梵天的一个梦境。

俗语说:眼见为实。但是有太多经验告诉我们,光靠事物的表相来做出判断,不见得可靠。首先,生命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心灵,我们却对心灵一无所知,行事全凭直觉。第二,我们过于主观自我,而自我却常被情绪牵着鼻子走,它总是晦暗不明,渴望更多,执着于美好的事物,最终却被自己的期望、恐惧与执念紧紧困住。

西方哲学对于主观论,也就是物质世界只凭直觉认知才存在的这种概念的探讨从未间断。主观论者认为,若我们移开目光,不去看花园里的苹果树,苹果树就不存在。 然而,这世上最美妙的喜悦,其实来自于了解我们内心那无形的爱和能量。

第7节:奇妙的窗

练习2

奇妙的窗

人的一生,总是依照习惯而活。对于每天都会经过的街道,我们早已失去了新鲜感。然而,运用某些方法,我们能找到关于这条街道的全新印象。或许,这种方法并不能带领我们更靠近心灵,但是它能帮助我们不用因循既往的方式看待事物。一旦我们摒除陈旧积习,就能更容易感受到心灵的力量。

物相

拿起一个茶壶,或是任何自己熟悉的物品,试着把它看成单纯的客体,不要考虑它的功用,将自己融入它的颜色和形体,观察它是用什么材质做成的,它有什么本质之美。试着冥想,若不考虑它的功能,这件物品会以什么样的面貌呈现?

全新认知

选一个清爽、晴朗的日子,仰卧在公园的草地上,用全新的视角来观察世界。当你仰卧

时,路边行人的身影将变得上下颠倒,同时你能看见身旁花朵的侧影。虽然视角发生了改变,你所见事物的真实本质却没有改变,而且,你可能会见到自己从未见过的画面。尝试用这种崭新的角度来看待万事万物,你将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奇幻世界。

四根支柱

想象有一张桌子,桌上摆满各种美味佳肴,桌下竖有四根坚固的白色支柱。如果缺了任何一根支柱,整张桌子就会摇晃不定;如果其中一根支柱有裂缝,或者较其他支柱短小,桌子就会不平稳。我们真实的心灵生活也与这张桌子相似,心灵的四根支柱,分别称为精进、实修、内在中心和奉献。这四根支柱同等重要,只有互相支持才得以保持平衡。

精进

在迈向心灵的旅程中,知识与学习能让我们前进得更顺利。通过学习知识,我们能够了解自己,明白心灵的能量是永恒的,进而获得证悟。

第8节:实修

当旅程即将抵达终点时,我们将会与心灵融为一体。

这种学习的过程既生动又充满变化:我们检视思想如何产生,记忆是怎么运作的?我们的想法究竟可帮助我们,还是对我们造成种种障碍?我们又是怎么做出决定的?这种以自我反省为基础的学习使得我们了悟自己,并且理解他人。最终我们会愿意抽出更多灵修的时间,来获取见地,获得证悟。

实修

冥想开启一道内在的光,让我们对自己的想法、行动和世界有更清楚的认知;我们的思绪从而变得更敏锐,更深入内在。通过不间断的冥想训练,最终我们那天性多疑与自我骄慢的习气被逐渐改善。

通过冥想,我们获得了悟,进而用一种全新的态度看清内我。我们对生命发展出全新的认知,并获得在传统学院之中所学习不到的智能。当我们向内观察,能渐渐把自己看得一清二楚。对真正走在觉醒道路上的人而言,一个了悟的瞬间,就是一份珍贵的个人体验,这是冥想给予的赠礼。

内在中心

陀罗尼是诸神德性的显现,在我们心中,早已具备这样的能力。在真正需要的时刻,忆诵陀罗尼,就能启发内在的本性。唯有心如止水时,才能看清自我,断除怨恨、贪欲、邪淫及其他负面情绪,并且了悟智慧、勇气、真理、平静、爱、耐心与包容。

奉献

奉献,是指把最珍贵的与他人共享。给予的最高形式,就是将心灵旅程中学习到的智慧散播给他人。在持续不断的心灵旅程中,唤醒身边的人,让他们也能共享灵光。 真心为他人的心灵服务时,应当不求取回报,全然自在而坦诚。

第9节:创造力与心灵

这四根支柱在探索心灵的过程中,是绝对必要的。我们仰赖这四根支柱,构建真正的心灵生活;为了获得心灵的平和,每一根支柱皆需要被强化,并让它们保持平衡,我们才能持

关于内心平静(篇三)
《保持内心平静》

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2015-05-19

我开始第一个也想到是“坚持”,后来我认为不对,“坚持”仅仅是成功所必备的能力,并不是人生最重要的能力,亦不是我们最缺乏的能力。坚持的目的是为了成功,成功的目的是为了幸福。然而我见过很多人成功,但并不幸福。

要讨论人生最重要的能力,我们必须要放眼于整个人生:人到底追求什么?

很多人会说“要一份成功的事业”、“要赚大把钱”、“要找到自己相爱的人厮守一生”……我们纵观这些欲望,无一不在诉求着一个共同的追求:幸福。

我在以前说过,人要达到理想中的幸福状态是很难的,因为我们大多数人理解的幸福为:我想要干嘛就干嘛。但是试想想,如果一个人真的能随心所欲,想得到什么就能得到什么,那么他剩下的,就只有无聊了。这时他会到处找事做,寻找新的欲望。

我见过坐拥千万的富翁,他们买了一个又一个的包,然而他们表现出来的并不是幸福,而是永不满足的焦虑——一个包买回来,用几天又马上束之高阁,因为他看中了又一个更漂亮的包。

我见过退休的老干部,老两口一个月上万工资,然而经常为儿子没有找到公务员的工作烦恼,为儿子娶媳妇的事烦恼,为孙子的教育烦恼。儿子不在身边,他们又烦恼“客厅里的灯没有关怎么办”,“房门是不是锁紧了”,“我的高血压什么时候能治愈”,“我还能活多久”……无时无刻不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换言之,他们并没有达到自己想象中的幸福状态。

反观我自己,我小的时候期盼快点读大学,那样就不用天天上学听家长唠叨成绩了。后来进了大学,我又期盼着早点出来工作,因为工作就有工资,有钱才有自由。现在我出来工作这么多年,我又想着退休——我想退休的人整天浇浇花、散散步,那一定会很幸福了吧。

随时保持内心平静的能力。

在看了别人的生活以及读了一些书以后,我开始明白,一个人如果没有刻意地去修炼,在社会的这座染缸里搅成一团,是永远没法安宁的。他永远觉得此时此刻是最痛苦的,而现在的痛苦,是为了明天的光明,明天一定会过得比今天好。

事实上这是一种幻觉,明天不一定会更好,还有可能会更坏。一个不平静的人,无论给他什么样的条件,他都不得安宁,因为他没有获得幸福的能力。

我们生而为人,既不能活在过去,亦不能活在未来,我们所拥有的,只有一分一秒正在流逝的当下。所以把握住当下,这一分一秒的平静就是最重要的。

看了我的答案,肯定会有人说:“我觉得你所谓的平静还不够,我要追求的是天天开心。”

一个人如果很容易快乐,那么相应的,他也将很容易哭泣,因为他感性,情绪波动大。而同样的一件事情,带来的痛苦往往比快乐大得多。试想想,同样是一万块钱,是你得到时的快乐多还是失去时的痛苦多?

年轻的时候,对所有能让人开心的事,要保持谨慎的态度:比如熬夜玩游戏,比如抽烟,比如喝酒。最后我们会发现,每一个能让你开心的事情,背后都会付出更为沉重的代价。

一个懂得审时度势的人,应该学会避免不必要的痛苦,而不是去一味追求快乐。

关于这个话题太大,和我们讨论的题目关系不大,所以用一句话概括之,即“片刻之欢愉,不如须臾之宁静”。

我记得有一次搭地铁,整个车厢里的人都显得很焦躁。和无数个早晨一样,人们都显出一副很忙的样子,不停地按手机、打电话、聊天刷微信、抖腿、东张西望。唯有一个女生静静地坐在那里,手安静地放在膝盖上,一动不动,像一棵树一样,不争不取,不偏不倚,安静地生长。

注视着她,我想起了一首诗: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有些人注定要在人群中卓尔不群,因为她的修养,因为她的气质。

我以前根本不知道自己要追求怎样的女孩,孝顺?多金?漂亮?聪明?

在这一刻我明白了,这就是我要追求的人,要追求的人生。

关于内心平静(篇四)
《独立思考和内心平静》

独立思考和内心平静

没错,新年是分享美好感触的最佳时节,尤其是来自巴菲特(Buffett)、博格尔(Bogle)和佛陀(Buddha)这三位投资智者的感触。

卢米斯(Carol Loomis)在她的新书《踏着舞步去工作:巴菲特人生智慧面面观,1966-2012》(Tap Dancing to Work: Warren on Practically Everything, 1966-2012)中捕捉到了这一点,这本书是给每一位投资者的完美礼物。1966年,卢米斯在《财富》(Fortune)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到当时还不为人知的对冲基金经理巴菲特,此后她一直在写关于巴菲特的文章。在今年的假日季中,她提醒我们注意到巴菲特的心灵深度。

你可能会回想起几年前《哈泼斯杂志》(Harper's)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Hathaway)年度会议的报道。文章标题让我们不禁微笑:《沃伦?巴菲特的圣殿:奥马哈的信仰和根本原则》(The Church of Warren Buffett: Faith and Fundamentals in Omaha)。有一位忠实的信徒问及巴菲特的第一大投资原则:“价值投资的奥秘是什么?”巴菲特的面容如佛陀般宁静:“独立思考和内心的平静。”

独立思考?没错,这样一句体现传统左脑智慧的箴言出自一位西方领袖之口并不令人意外。但“内心的平静”呢?这句出自“佛陀巴菲特”之口的箴言兼具右脑和新时代运动(New Age)特征,融合东方智慧、道教、佛教、禅宗思想,外加内布拉斯加朴素的地方智慧。

巴菲特将“内心的平静”作为价值投资秘诀的说法让我颇为震撼,因为我恰好在重读《人生佳肴烹饪指南:一位禅师教你如何活得更有意义》(Instructions to the Cook: A Zen Master's Lessons in Living a Life That Matters)。这本书是格拉斯曼(Abbott Bernard Glassman)和菲尔茨(Rick Fields)以日本曹洞宗道元禅师的教诲撰写而成的。

我彷佛看到巴菲特厨师绕着寺院的厨房跳踢踏舞,一边唱着《铃儿响叮当》(Jingle Bells),一边烹制“至高膳食”(道元禅师对活出丰盛人生,过“至善生活”的隐喻,此外,这也是巴菲特“至高策略”,即价值投资的完美隐喻)。

请听一听吧,道理非常简单:

禅宗投资的第一原则:你已经拥有你所需要的一切

“禅宗大厨的第一原则是,我们已经拥有我们所需的一切。如果仔细观察我们的生活,就会发现我们拥有烹制至高膳食的所有原料。我们任何时候都可以把这些原料拿在手里,烹制我们能做的最好菜肴,我们所拥有的原料数量多寡并不重要。禅宗大厨只看手头有什么,并由此着手。”无论是道元禅师、巴菲特、禅宗大厨、禅宗大师,还是对冲基金、个人退休账户(IRA),道理都是一样。

接下来,我的圣诞想象延伸到三位我最喜爱的保持“内心平静”的英雄:巴菲特、博格尔和佛陀。这三位智者齐心协力,考虑如何在2013年运用他们的古今智慧来助投资者一臂之力。

所有这一切都在这些年来我们间或更新的“禅宗百万富翁”(Zen Millionaire) 12原则中得

到集中体现。我们预计三位智者在2013年及以后会这样投资:

1. 禅道为先:能否赚到几百万,参透禅道是先决条件平静这是巴菲特和佛陀与生俱来的智慧:“我其实和所有人都一样。我可能比你有钱,但钱并不会让我们变得不同。当然,我能买得起最奢华的手工制套装,但衣服穿在我身上却显得很廉价。比起一百美元的大餐,我宁可吃冰雪皇后(Dairy Queen)的芝士汉堡 „„如果说你我之间有什么不同的话,这差别可能只是,我每天早晨起床都有机会做我爱做的事情。”我仍然“每天跳着踢踏舞去工作。其乐无穷”。

2. 全新思维方式──你的思维会创造财富

佛陀说:“一切唯心造,世界是由我们的思维创造的。”如今,华尔街的思维受对暴富的盲目迷恋驱使。这就产生了一个充满无限泡沫的世界。而巴菲特则创造长期财富。他的一位仰慕者说,“巴菲特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获取复利。你要尽早动手,“即使回报率不是特别高,你也能靠复利赚到很多钱,但你的确需要持之以恒”。

3. 百万富翁也是常人

道元禅师等禅宗大师常常告诉门徒,开悟“并没有任何特殊之处”。拥有一百万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巴菲特说:“从我认识的亿万富翁来看,钱只会让他们显露出本性。如果他们没钱的时候就是混蛋,那他们有了十亿美元之后依然是混蛋。”

4. 没有竞争──投资赢家玩的是单人纸牌

巴菲特说,“做优秀的投资者并不需要高智商”,只须拥有“不轻易从众的能力”。没错,要“独立思考”。佛陀说得更简单:“不要相信任何东西,不管是从什么地方读到的,也不管是谁说的,都不要轻信,哪怕是我说的也一样,除非它符合你自己的理智或常识。”博格尔补充道:“从股市总体指数„„从每一家美国公司着手,然后永久持有(这是巴菲特最喜欢的持有期限)。这就是秘诀:拥有一切,永久持有。”

5. 外部没有专家──专注于你的内心

巴菲特警告称:“未来是永远无法看清的。在股市里,你会为一种乐观的共识付出很高的代价。”不要“炒”股,你要买价值,永远不要卖。他说:“我从来都弄不清股市未来六个月,或者未来一两年的走势。但我认为看清股市长期走势是很容易的。”在短期内“恐惧和贪婪扮演着重要角色”。从长期来看,市场是步步走高的。

6. 你才是局面的主宰者──但要永远保持初心

佛陀说:“禅修的心是一颗初心。”我们进入巴菲特的禅心里听一听:“我会在余生中继续买汉堡。汉堡价格下降时,我们会在巴菲特家里唱‘哈利路亚大合唱’(Hallelujah Chorus)。汉堡价格上涨时,我们会哭泣。对大多数人来说,在生活中购买所有东西时都是这样的──只有股票除外。股价下跌时,你可以用同样的钱买到更多股票,但人们却不想买了。这种行为令人费解。”不过,巴菲特却因此领先了他人。

7. 禅宗投资者能平心静气面对人性阴暗面

巴菲特说:“好名声的建立要花20年时间,而只消五分钟就会让名声毁于一旦。如果考虑到这一点,你的行事方式就会有所不同。”有一次他对美国国会说:“我要我的雇员在打算有所行动之前扪心自问,是否愿意看到这件事次日出现在地方报纸的头版上,让他们的配偶、孩子和朋友们读到„„如果他们通过了这项考验,就不会害怕我给他们的另一条告诫:让我的公司赔钱,我会理解;但要给公司信誉带来丝毫损失,我将毫不留情。”诚信是巴菲特烹制“至高投资”膳食时的核心食材。

8. 积累财富归根结底是品格养成

如今,华尔街对巨额财富彻头彻尾的迷恋把美国变得像飙车少年一样,一心寻求速度带来的快感。巴菲特以内心的平静感告诫人们:“投资者应该记住,刺激和挥霍是你的敌人。”你是谁?是赚钱机器,还是一个怀有诚信的灵魂?

9. 相信自己──你是你唯一需要的投资导师

禅宗大师警告称:“如果你在路上遇到了佛陀,杀了他。”为什么?因为佛陀根本不会出现在那里。佛陀不会出现在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也不会出现在高盛(Goldman)。就连巴菲特本人也不是佛陀。你自己才是佛陀。把假神杀掉。为什么要自己做自己的投资导师呢?博格尔提出了一个颇为实际的理由:“在投资者的一生中,由股票产生的金融财富有逾四分之三将被基金经理吞噬。”永远不要相信华尔街。

10. 你走在永无止境的自我发现的路上

巴菲特说:“你要在机会来临时做事情。在我的一生中,有些阶段我会有一大堆想法,有时也有灵感枯竭的阶段。如果下周我有想法,我就会做些什么,如果没有,我就什么也不会去做„„在你的一生中,只要你没有做错很多事,那么只要能做对少数几件事就行了。”你来到人世间是要做些什么的。不仅是为了变得富有。做什么呢?自我发现之旅永远不会结束。

11. 新的世界观──世界因你而不同

巴菲特说:“这是一场阶级战争,我所在的阶级会赢得战争,但并不应该如此。如果你属于人类中那最幸运的1%,那么你就应该考虑其他99%的人,这是你应该做的。”但多数人都不会考虑。因此,巴菲特最终将这番话付诸行动并不令人意外:是的,这位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将捐出他全部460亿美元的财富。没错,你也可以:把自己当作礼物奉献给世界,每天如此。记住,“你已经拥有实现至善人生的所有原料”,因此世界将因你而改变。

12. 你内心的神秘力量

生活和投资对巴菲特来说很简单:“比起结果,我们更享受过程。”他跳着踢踏舞,烹制人生佳肴,在冰雪皇后(Dairy Queen)吃芝士汉堡,经常开怀大笑,开一辆旧车,一直都住在那幢简朴的房子里。他办公室的电脑呢?只用来与世界各地的朋友玩桥牌。他懂得,要做成

功的投资者,首先要参透禅道。2013年,他每一分钟都会带着“内心的平静”进行价值投资,未来也将如此。他知道力量是内在的„„你的内心也蕴藏着力量„„相信它。

关于内心平静(篇五)
《触摸内心的平静》

触摸内心的平静

幸福仿佛成了现代的流行语,无论大国与小国,还是穷人与富人,无一不把幸福挂在嘴边。幸福好像被赋予了魔力一般,引领着世界去追求并投入它的怀抱。

那到底什么是幸福,怎样才算幸福呢?白岩松以一名新闻人的身份发出了这一困惑:幸福了吗?

他在书中回忆了他去看望季羡林先生时,季老给他讲的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位领导人来看他,聊的也是有关内心的问题。来者问季老:‘主义和宗教那一个先消失?’”面对这一位大领导,季老没有犹豫:假如人们一天解决不了对死亡的恐惧,怕还是主义先消失吧,也许早一天。

平淡的回答隐藏着大智慧。恐惧只因他们无法面对自己的内心,承受不了外界的压力,也就是无法让自己的内心平静。在纷繁复杂的时代里,追求内心的平静很难。白岩松也在序中提到人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加急迫。人们渴望幸福,然而幸福却像冰,当你把它揽入怀中,冰化了,幸福就不见了。生活小康了,人们却在信息化的社会里感到空虚。网络世界里波澜不曾停息,生活与内心也更加凌乱了。于是我们呼吁内心的平静,那怎样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呢?白岩松在书中指出了中国人的信仰现状:绝大多数人没有信仰。但我认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能安抚心灵,保持心灵的平静,或许这才是信仰的部分功用。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视钱为信仰,孰不知自己错把欲望当作信仰。物质化的社会中如果将欲望作为信仰,那恐怕难寻一隅使内心平静。所以即使内心再空虚,再无信仰,也绝不能将欲望作为信仰。

幸福在哪里?当内心平静时才离幸福最近,我深以为然。

有的人寄情山水,有的人遨游书海,但不管怎样,能使心灵平静就好。我们有时会很脆弱,但我们的内心并不是一开始就强大,总会经受太多的挫折与哀伤。只要在哭过伤过之后才能拥有更强大的内心,那么于人前懦弱一次又何妨。内心强大了就不怕跌倒,你敢不敢这样呢?强大之后,但愿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宁静的地方,一小块也好。

真诚的希望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获得平静,收获幸福。

关于内心平静(篇六)
《平静内心的25种方法》

第 1 节:改变一生的体验 改变一生的体验 大约在二十多年前, 我曾有过一次极为卓越不凡的心灵体验。 当时我与许多人在印度北 部的阿布山顶进行冥想, 突然有一道纯净的白光从山顶放射出来。 那道白光如羽 y 翼般轻柔 地笼罩着我, 令我感受到片刻珍贵的宁静。 在那真诚无伪的时刻里, 我听到一个声音对我说: “欢迎回家,你的追寻已经结束了,我爱你。 ” 我至今不知那声音从何而来, 但是在内心深处, 我感觉自己与那股神秘的力量有着某种 特别的联系。就像久别的挚友在分离千年之后,又在某个特殊的时空里重逢,彼此的感觉是 那般熟悉而温暖。 多年后再度回想,那次美妙的体验,事实上改变了我的一生:我开始走上探索心灵的道 路,并对真实的人生持续进行深度的观察。我发觉灵魂与心灵不在我的体内,也不在我的心 里,因为我就是灵魂,我就是心灵!历经多年的冥想训练,我获得极为丰硕的成果,开始了 解永恒的意境,并明白心灵是不朽的。 尽管社会上关于心灵成长的见解很多, 但真正可以落实的方法似乎很少。 人们追求心灵 的成长,而世界上的战争与冲突却不断增多;人们阅读许多成长类的书籍,但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却日益疏离。事实是,我们越渴望获得成就,内在却越感到空虚。 当我们依循社会惯例,忙于消费、竞争,争取权力、金钱时,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其 实都渴望获得三种宝藏,那就是:希望被人关爱,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喜悦,在嘈杂混乱中获 得平静。但大多数人几乎都在向外追寻,这也是他们错失心灵成长机会的原因。事实上,我 们早就拥有了想要追求的东西。 爱从未远离我们,是我们于心灵迷失时,自己离开了爱。在这充满喧嚣和浮躁的年代, 心灵是生命财富与喜悦的泉源,也是我们所能给予别人的最佳礼物。 这本书里所叙述的心灵与心理的练习方法, 是为了帮助那些渴望真正平静, 希望让心灵 步入正确轨道的人而设计的。遵循本书的指引,你也有机会找到内在的神秘力量,与自己的 心灵真诚相遇。 这将会是一段充满爱的旅程,引导你回归到心灵的家园。一旦回到温暖的家,你就有能 力运用疗愈的力量,与他人共同分享平静的美好。 ----麦可·乔治第 3 节:心灵的旅程 探索心灵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旅程。当我们年纪渐长,感觉体力大不如前时,许多人误 以为人类的思想也会渐趋成熟。但实际上,心灵的年轮不见得与生理的年龄成正比。 许多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仍在争逐名利,在金钱物欲中打滚;他们累积了许多财富,拥 有很好的社会地位,却需要依赖酒[更多更新尽在福-

哇小説下载站]精、药物来获得宁静;快 乐对他们而言,是遥不可及的事情。那些将金钱与心灵放在天平的两边,认为金钱那一边永 远比较重的人,如果等到薄暮之年疾病缠身时才惊觉心灵的重要性,已浪费太多光阴。 不过“探索心灵”永不嫌晚。因为心灵成长为我们带来的报酬是难以估算的。钞票买得 到享乐,但买不到平静。心灵层次的提升,能让我们拥有真正的快乐与幸福。何不立即动手 去做,跟随我们一起踏上探索心灵的旅程? 我们常用“旅行”二字来比喻心灵探索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喜爱度假,安排一 段假期去遥远陌生的地方旅行。若旅程当中感到疲累不堪,我们会想:干吗没事不远千里来 这里,家里多么舒适、多么温暖啊!但是抵达目的地时,疲累又突然一扫而空,我们会觉得 完全不虚此行。然而,心灵探索与地理探索的旅行是截然不同的,其中最大的差异是,在心 灵探索的旅程中,我们所追寻的,是一种原本就拥有的东西。 另一项差异是,地理探索是向外探求,出发到远方,有探索未知的意味;但是心灵探索 是向内寻找,是探知内我的心灵旅程。虽然我们已经拥有所要寻找的宝藏,但大多数人浑然 不知,仍在不停地整理行装,采用地理探索的方式向外意图寻宝。 根据多年来的体验,我诚恳地建议你,最好把心灵旅程想象成没有距离的旅程,因为心 灵其实就在方寸之间,唯一会阻碍我们的,是旧有的思维模式,例如“太难了,我一辈子都 不可能找到自己的心灵,我根本做不到”等等。 阅读并做过本书的练习后,当你渐渐掌握自己的心灵,就有可能在刹那间,感到微妙的 内心转变。灵光乍现的时刻,是难以言喻的,你不知道它何时会来,也无法掌控它停留的时 间,但你会感觉到平静与爱。 心灵成长不是直达车,在探索的过程中,或许你会经历原地踏步或时进时退的阶段,但 是请不要气馁,终有一天你会明白,并全然安住在安详平静的爱之灵光里。 第 4 节:心灵的语言 要如何形容心灵这个无形的语言呢?本书采用几个名词,希望能借此描摹出心灵的概 念。或许一开始你对这些名词不是很熟悉,但它们是踏上这趟旅程不可或缺的要素。 心灵:当心灵健康时,我们就浑身洋溢着暖暖的爱,充满自信,并且有力量帮助他人; 当心灵晦暗,被烦恼所蒙蔽时,我们又会感到抑郁、烦躁与不安。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心灵 并不在我们之外。我们的心灵是唯一而独特的,因为我们自己就是心灵。 心灵探索:探寻并认同自我。我们并不认识内在的自己,我们所认知的自己,与真正的 自己其实是不同的。若能追随心

灵的声音,向内探索自我,我们就能获得真正的平静。 以自我为中心:大多数人在心灵迷失时,只会用外在的事物,例如地位、财富、信仰等 来安慰自己;然而,心灵探索鼓励我们用爱与包容来面对困难。而且,心灵主义的圭臬就是 真诚关怀他人,以他人为先的利他主义。 爱:我深信爱是心灵正面能量的释放,是最深层的关怀,它让我们保有自己的同时,又 与万事万物融为一体。 因缘:因果与缘分。我们若作恶,就会得到负面的能量;我们若付出爱,将获得无以估 量的丰美果实。 自我、世界与心灵 心灵的流动就像一场美丽的舞蹈,在这舞蹈中,有两位要角。第一位是“自我” ,它就 像花哨的舞步,配合音乐旋转、踢踏、滑步,变化多端。而心灵,那内在的核心则岿然不动, 不管音乐情境或韵律如何变化,心灵始终微笑如一。 对人类来说, 身体只是心灵的载体, 这也是现代美容行业备受大众质疑的原因。 简言之, 不论你是医生、企业家、教师或罪犯,不论你命运乖蹇或一帆风顺,这些外在事物与外在象 征都无法改变我们内在的本质。事实上,我们就是心灵!一旦你有这层认知,心灵就会开始 指引我们,让我们对习以为常的一切产生质疑。 西方世界讲究科学,重视理论,对所谓的情绪管理,也强调要以科学的方法来掌控。当 我们开始心灵探索的旅程时, 会对所谓的理性主义产生质疑。 科学能代表一切吗?其实不然。 若我们审慎检视自己的内在, 会发现心灵的本质是那么真实, 进而将自我了解视作生活的指 南针,如此我们将获得更有创意、更有爱心、更加平静的生活。在累积满满的心灵财富后, 我们将对自己充满信心。 第 5 节:混沌 生命究竟有何意义?数个世纪以来,哲学家与学者们从未停止过思考这个问题。因为, 生命的意义在于顿悟自己本有的灵性本质。 许多人的内心充满恐惧,对于改变裹足不前。实际上,如果我们都能明白诸事无常,而 无常即代表变动和机会,那世界该有多么美妙啊! 与其尘封在自我的狭小世界里, 不如从日常琐事中后退一步, 静下心来试着把整个世界 想象成蛛网般交织的浩瀚因果网。每条蛛丝向各方放射,连结其他蛛网。乍看之下,似乎曲 线密布,错综复杂,其实还是有迹可循。若能这样思考,我们就能坦然面对人生的变幻。 探索心灵在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心灵是智慧之光的中心。它就如一面从未用过的镜子, 必须有人去凝视,才能折射出影像。 所以, 若不去了解、观察自己的心灵, 生命将失去意义。 对于生命的认知, 我们时常处于混沌与模糊的状态。 我们须去探索变幻莫

测的万事万物, 在恒常的变化中寻获生命的真谛。深入了解、认知生命的本质后,心灵就不再处于混沌的状 态中,对于不断改变的世界感到惧怕和紧张。因为,我们的生命来自于自然的生命本源,若 能对生命的本源——心灵的深处进行探索、观察,心灵的成长与幸福的生活便唾手可得。 练习 1 贝壳的启示 想象有一片很长的沙滩, 散布着许多种不同颜色、 不同形状的贝壳。 我们沿着沙滩漫步, 遇到第一种贝壳时, 这种贝壳会为我们带来好运, 因为它象征着全新的机会, 是命运的赠礼。 继续往前行,你会发现第二种贝壳,这种贝壳会为你带来其他意外的惊喜。当我们捡起更多 贝壳,会发现有些贝壳很常见,有些却很特别;看似随机散布的贝壳,其实当中隐藏着某种 道理。虽然各种贝壳出现的几率都不一样,但我们能理解每种贝壳背后,都有其珍贵特殊的 意义。 第 6 节:祝福的模式 让我们回想一下生命中那些令人喜悦的事情:或许是你曾遇到一位对你有所启发的人; 或许是某次开车见到一道美丽的风景……仔细追溯这些令人喜悦的情景是怎么出现的, 然后 想象下一位能够启发你的人:他将是什么模样?或想象一下之后你将看见怎样美妙的风景, 是一片蓊郁的树林, 还是空旷无垠的大地?是雪白的浪花, 还是满山的野花?花几分钟观想 这些情境。 认知与真实性 我们常依自己的所见所闻,于日常生活中做出习惯性的反应。比方说,我们即使知道天 空之所以会呈现蓝色,是因为蓝色是光线中唯一不经阳光过滤,波长最长的颜色,也会习惯 性地把蓝天看做大地的背景。 “看不清真相”是人之常情。印度教认为,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知纯属幻象,或是梵文 中所说的幻境。他们相信,浩瀚的宇宙其实是造物者梵天的一个梦境。 俗语说:眼见为实。但是有太多经验告诉我们,光靠事物的表相来做出判断,不见得可 靠。首先,生命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心灵,我们却对心灵一无所知,行事全凭直觉。第二,我 们过于主观自我,而自我却常被情绪牵着鼻子走,它总是晦暗不明,渴望更多,执着于美好 的事物,最终却被自己的期望、恐惧与执念紧紧困住。 西方哲学对于主观论,也就是物质世界只凭直觉认知才存在的这种概念的探讨从未间 断。主观论者认为,若我们移开目光,不去看花园里的苹果树,苹果树就不存在。 然而,这世上最美妙的喜悦,其实来自于了解我们内心那无形的爱和能量。 第 7 节:奇妙的窗 练习 2 人的一生,总是依照习惯而活。对于每天都会经过的街道,我们早已失去了新鲜感。然 而,运用某些方法,我们能找

到关于这条街道的全新印象。或许,这种方法并不能带领我们 更靠近心灵,但是它能帮助我们不用因循既往的方式看待事物。一旦我们摒除陈旧积习,就 能更容易感受到心灵的力量。 物相 拿起一个茶壶,或是任何自己熟悉的物品,试着把它看成单纯的客体,不要考虑它的功 用,将自己融入它的颜色和形体,观察它是用什么材质做成的,它有什么本质之美。试着冥 想,若不考虑它的功能,这件物品会以什么样的面貌呈现? 全新认知 选一个清爽、晴朗的日子,仰卧在公园的草地上,用全新的视角来观察世界。当你仰卧 时, 路边行人的身影将变得上下颠倒, 同时你能看见身旁花朵的侧影。 虽然视角发生了改变, 你所见事物的真实本质却没有改变,而且,你可能会见到自己从未见过的画面。尝试用这种 崭新的角度来看待万事万物,你将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奇幻世界。 四根支柱 想象有一张桌子,桌上摆满各种美味佳肴,桌下竖有四根坚固的白色支柱。如果缺了任 何一根支柱,整张桌子就会摇晃不定;如果其中一根支柱有裂缝,或者较其他支柱短小,桌 子就会不平稳。我们真实的心灵生活也与这张桌子相似,心灵的四根支柱,分别称为精进、 实修、内在中心和奉献。这四根支柱同等重要,只有互相支持才得以保持平衡。 精进 在迈向心灵的旅程中,知识与学习能让我们前进得更顺利。通过学习知识,我们能够了 解自己,明白心灵的能量是永恒的,进而获得证悟。 第 8 节:实修 当旅程即将抵达终点时,我们将会与心灵融为一体。 这种学习的过程既生动又充满变化: 我们检视思想如何产生, 记忆是怎么运作的?我们 的想法究竟可帮助我们, 还是对我们造成种种障碍?我们又是怎么做出决定的?这种以自我 反省为基础的学习使得我们了悟自己, 并且理解他人。 最终我们会愿意抽出更多灵修的时间, 来获取见地,获得证悟。 实修 冥想开启一道内在的光,让我们对自己的想法、行动和世界有更清楚的认知;我们的思 绪从而变得更敏锐,更深入内在。通过不间断的冥想训练,最终我们那天性多疑与自我骄慢 的习气被逐渐改善。 通过冥想,我们获得了悟,进而用一种全新的态度看清内我。我们对生命发展出全新的 认知,并获得在传统学院之中所学习不到的智能。当我们向内观察,能渐渐把自己看得一清 二楚。对真正走在觉醒道路上的人而言,一个了悟的瞬间,就是一份珍贵的个人体验,这是 冥想给予的赠礼。 内在中心 陀罗尼是诸神德性的显现,在我们心中,早已具备这样的能力。在真正需要的时刻,忆 诵陀罗尼,就能启发内在的

关于内心平静(篇七)
《让内心更加平静的情绪技巧》

心理导读:当我们头脑塞满了考试、工作、房子、结婚等事情时,焦虑和烦恼随之而来,我们的内心变得不再平静,活着是一种压力,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才能让内心更加平静,享受生活的乐趣。

有时候我们不能很好的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坐在那里想要看书,却怎么也看不进去。脑子里充斥着各种念头,让你的内心不能平静。于是,你可能打开一本书,没有看上几页,又匆匆合上了。

你是否还记得小时候可以拿着一本小说一口气读完的畅快淋漓?你是否记得小时候可以旁若无人的在那里玩着自己的玩具?那个时候我们很单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长大了,我们的头脑承载了太多的信息量:求学,找工作,买房子,结婚等等。这每一件事都包含了无数的信息量要求我们掌握。于是,焦虑来了,烦恼来了,我们的内心变得不再平静。

现在,我正在过着一种简化的生活,利用简化的力量管理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内心始终保持在一种完全平静的状态。今天我就说说如何使自己的内心处于一个平静的状态,排除外界的干扰,专心致志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享受这种乐趣。

一、停止抱怨这个世界

我的周围有太多人抱怨这个世界了。几乎每天都能接到来自各色各样的人的抱怨。妈妈抱怨家务活太多,她根本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朋友抱怨学校食堂的饭菜太难吃了。甚至昨天打篮球的时候,还有人抱怨篮球没气。如果你做一个统计,一天下来有多少人在抱怨,

我想这个数字会让你吃惊的。

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多好啊,为什么要去抱怨呢?我充满烦恼的今天不正是昨天殒身之人所祈求的明天么?我们应该充满感激的看待这个世界啊。感谢这些苦难,让我还能体会到人间的痛楚。

上个月打篮球的时候被别人绊倒了,扭伤了右脚,肿的跟馒头似的。前天又去打篮球结果眼镜框被球砸坏了,又得重新配眼镜……我不会去抱怨那个绊我的人,也不会抱怨那个篮球。相反,我会怀着感激的心态看待这个问题。感谢他赐予我痛苦,让我明白有一双健康的双脚是多么的美好;感谢篮球砸坏我的眼镜,让我体会到鼻梁上面的这个小东西有多么重要。 你可能觉得我很傻,但就是这种不抱怨的心态,让我随时都能心如止水,波澜不惊。 有的时候,事情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看问题的人所处的境界不同罢了。

也许你的生活很贫困,也许你没有朋友,也许你没有工作,也许你没有家人,所以你急切地希望减轻自己身上沉重的负担。然而,命运有时不是那么顺畅,总会有一两件事情让你陷入抱怨的深渊中。感叹自己的命运不好,会抱怨自己的出身,父母,上司……

停止你的抱怨吧,让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你埋怨的这些事物,并不是导致你现在处境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你自己的心态。而这些处境永远都不会改变,除非你愿意改变自己的心态。 当我抱怨自己弹跳能力不好的时候,我在大街上面见到了没有腿的人。

当我抱怨这盘菜里有个苍蝇的时候,我在路边与拾荒者擦身而过。

当我抱怨房子太大家务太多的时候,我在车站看见了露宿街头的旅人。

当我抱怨作业太多、工作太多的时候,我看见了失学儿童和下岗工人。

我们有什么值得抱怨的?!这个世界给予我们的还不够么,我们又为这个世界创造了什么价值?我总在想,这些我们抱怨的东西在别人看来可能是值得炫耀的资本,我们到底是在无病呻吟还是在无病呻吟呢?

二、简化生活,远离尘嚣。

有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有一个人在海边看见一个老人在钓鱼,奇怪的是他把钓到的鱼又会放回到海里面。这个人很不理解就问老人:”你为什么不把钓到的鱼拿去卖呢?”老人反问:”我为什么要去卖呢?”那个人回答:”这样你就能赚到钱了。”老人问道:”有钱又能怎样呢?”那个人说:”有钱好啊,有了钱你就可以赚更多的钱,然后到海边买个房子,天天可以吹海风钓鱼休闲,那样的生活多好啊……”老人笑了笑,说道:”那你说,我现在干什么呢?” 这个故事寓意很深,原来我们一直在追求的东西,其实我们早已经拥有。当我们不再抱怨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会用感激的眼光看待问题。

我时常告诫自己无论我做什么事情,都要使自己的心绪宁静下来。像一位隐士高人那样,远离尘嚣,专心致志,做好眼下的工作。像一个孩子那样,专心于自己的玩具,不去管其他的事情。我想,这就是专注吧。就像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一个人呆在宿舍里,此刻距离开学还有10天时间,这段时间我可以一个人静静地思考,感受这份与世隔绝的静谧。

我想,一个人只有拥有了平静的内心和冷静的头脑,才能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与超凡的判断力。所以,在生活中我经常寻找这种独处的机会,思考如何简化生活,远离尘嚣。

如果你觉得情绪失控了,不妨尝试一下远离这个浮华的尘世,到山里面一个人走走。感受大自然的力量,让内心宁静。这个时候你的思想会凝聚在一起,洞察力和判断能力也达到顶峰,让你足以面对任何困难,包括自身的缺点。

每一次的独处,我就会更深入的了解我自己,了解我内心的敌人,并且开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战胜敌人。

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是逐渐培养出来的。以前我很容易情绪失控,甚至有时候会无缘无故的想哭,后来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挫败之后,我逐渐培养了自己坚毅的品质。在任何问题面前,我总是保持内心平静,首先不去抱怨,而要怀着感激的心态看待问题。利用自己与生俱来的敏锐洞察力和判断能力去解决问题,人只有解决自己不会的问题,才能得到提升。情绪管理能力也是如此。


关于内心平静相关热词搜索:内心平静 内心的平静 内心平静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关于内心平静”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关于内心平静"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30298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