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张艺谋个性

张艺谋个性

2016-03-17 11:25:4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张艺谋个性(共5篇)张艺谋的《红高粱》张艺谋的《红高粱》是张艺谋个人电影的巅峰作。第一部就成了精品,可以担当时中国电影的代表。是赞美生命。“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张艺谋阐述) 这一场红色风暴征服了观众,征服了评委,也征服了世界。正是凭借这部电影,中...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张艺谋个性》,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张艺谋的《红高粱》》

张艺谋的《红高粱》是张艺谋个人电影的巅峰作。第一部就成了精品,可以担当时中国电影的代表。

是赞美生命。“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张艺谋阐述) 这一场红色风暴征服了观众,征服了评委,也征服了世界。正是凭借这部电影,中国人第一次拿到了国际性大奖------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也正是这部电影,使得世界开始关注并赞美中国新电影。

础上做了稍许修改和调整。他没有延续原作中时间,空间错乱的形式进行叙述,而是以顺序的手法将故事展开,把故事讲的很清楚,叙事也非常流畅。其实本片可分为两大落:“我爹”未出生的前半段和“我爹”出生后的后半段,前面着重讲了对自由的渴望和争取;后面又把侧重点放在了对生命和英雄的礼赞上。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一种升华,而两者之间的联系又颇为紧密,甚是自然。虽然并无新鲜之举,但却因其一气呵成而可见导演的功底。正是因为这样顺畅明了的叙事才使得影片思想能很好的融入其中。转换等几个主要情节转折点,几乎都是由画外音交待的。如我奶奶与麻风掌柜李大头的关系,高梁地的“鬼气”,新婚三天新娘回老家的规矩,李大头被杀,秃三炮绑走我奶奶的过程,罗汉大爷的出走,日本人的出场等。画外音在此影片中还承担了一种“预叙”的功能,如抬轿出发时画外音就告诉观众,轿把式将成为我爷爷,这就增设了观众的“期待视野”,使画面故事的进展更富有张力。导演在电影的空间与画面上尽情挥洒,将大部分的画面用在表现颠轿、劫道、野合、日全食上,让意念承附在具体的画面上,依附于一个个具有强烈生命象征意味的仪式之中,从而达到虚实相生的艺术境地。确实,画外音在影片中是作为一个戏剧因素渗入故事之中的,它“缝合”了过去与突然,同时亦节约了很多时间用来渲染气氛。

片中,所有的中国人都是同一个形象------明。甚至还有大部分为光头。正是这样的一个形象展现了男子的野性和人们敢爱敢恨的一面。男主角姜文强壮的身体,沙哑的嗓音成为一个典型。"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这一首歌,倒抱"九儿"的这一动作,往新酒里撒尿,抱土雷炸车......这一形象很好的成为了突破传统道德的一个符号,成为导演对全中国人呼唤新生活的符号。

高粱酒,红色的鲜血以及红色的太阳。给人们以视觉冲击。除此之外,影片释放出来的粗犷,野性,自由,浪荡,渴望以及喜悦都包含在这红色之中,以红色为大背景,托出了一个爱恨交织的故事。尤其在结尾,“九儿”和众兄弟都死了之后,“我爷爷”和“我爹”久久伫立,没有悲嚎,没有落泪,只有凝望,在鲜红的血色的阳光中凝望。这时甚至出现了日全食,短暂黑暗后又出现了深沉的暗红,作者以这种极度唯美的方式放大了两个人,成为对这两位英雄的礼赞。自此之后,许多导演都开始使用单纯颜色来增强视觉感受力,而张艺谋导演也在自己的后续影片中多次使用红色。冯小刚也在"夜宴"中采用红黑白三色结合的方式给人以享受。可见,颜色的运用已成为影片制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 往前走 莫回呀头。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啊”

出现了多次,印象最深的是两次。第一次和“我爷爷”在高粱地里野合后,奶奶骑着小骡子,轻轻拢一拢不知是被风吹乱了还是在高粱地里激情散乱了的秀发,暗自偷笑着,高粱地里传出了爷爷毫不修饰粗犷沙哑的歌声。那是怎样朴实,诚恳

的语言?那是怎样的欢快心境?恨不得把所有的爱意,用西北汉子独特的方式唱给自己钟爱的女子。那是毫不做作,不恣情的,如同那红红的高粱酒,象征着西北人民的原始的豪放的爱。而第二次,就是在影片结尾时,在那一片血染的深红中,高粱地里再次响起了这首歌,是作为背景,淡淡的衬着,却让我有了流泪的冲动。那歌声带着黄土地的苍凉感,配上满眼的血红,脑中浮现中铁塔一般汉子看着妹妹踏上天边之旅的孤独和沉默着的深切的痛。随着这首歌的淡去,响起了豆儿清澈的念白式的指路冥文,“娘,娘,上西南……”。红色开始翻腾,那忍住了哭腔送娘上路的童音,一遍遍击打着我的灵魂,以一种最直白的,没有哭天喊地,但天地同泣的悲壮,在一片深红中,结束了这部优秀的作品。

篇二:《浅论张艺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从三个女性形象看张艺谋电影的女性价值

姓 名:宁敏君

指导教师:王峰

专 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张艺谋个性

年 级:2010级

类 别:专升本

学习中心: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完成时间:2003年 05 月09 日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提纲

论文方向:张艺谋的电影作品

论文题目:从三个女性形象看张艺谋电影的女性价值观

论文提纲:

一、 三个女人的共同点之一——善良

1、 代表人物之一——九儿

2、 代表人物之二——颂莲

3、 代表人物之三——秋菊

二、 三个女人的共同点之二——独立张艺谋个性

1、 代表人物之一——九儿

2、 代表人物之二——颂莲

3、 代表人物之三——秋菊

从三个女性形象看张艺谋电影的女性价值观

[摘要]在现当代影视作品中,我们都会发现其中的女性人物占了绝大多数,尤其是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中,塑造了许许多多特别的女性形象,《红高粱》里的九儿,直率淳朴敢作敢当;《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颂莲,由善良变得自私,由天真变得残忍;《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自强不息,个性独立,等等,这些不同性格的女性,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反映了那个年代的观点。

[关键词]张艺谋 电影 女性形象

女性,自古以来在社会中都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从古代文人的诗词歌赋里到今天的影视作品,我们都能找到她们的身影。而今天的那些许许多多的电影电视中,尤其是在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许多不同女性的描述,在他电影中的每个女性都是特别的,独一无二的。

张艺谋生于1951年11月14日,生活在一个普通的中国知识分子家庭,原名张诒谋。张艺谋是中国影坛最重要的第五代导演。主要作品有,《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我的父亲母亲》等。张艺谋的电影的艺术特点是细节的逼真和主题的浪漫互相映照,在《红高粱》这部影片中,导演把大部分的镜头放在九儿这个人物的身上,细致地刻画出九儿天真善良,坚强不屈的性格特点。在《大红灯笼高高挂》里,大宅院里的四个女人的性格特点在镜头下充分的展现出来,与其他三房太太的对比,显现出四太太颂莲由最初的天真善良,独立坚强到后来的自私残忍的这一明显变化。

《秋菊打官司》是张艺谋诸多影片中较具代表性的一部,这是一部反应现实农村生活的影片。电影围绕秋菊“讨说法”而奔波来展开叙述,真实地表现了农村生活的百态,给观众呈现出一部不一样的农村电影。在九儿、颂莲、秋菊这三个女人身上,我们都能看到这三个人物共有的特点:善良,天真,独立。张艺谋个性

一、三个女人的共同点之一——善良

1、代表人物之一——九儿

《红高粱》里的九儿是旧社会时期的妇女,她有着女性固有的特点——善良。 在九儿眼里,大家都是平等的,她不愿意让大家伙喊她“掌柜的”,她觉得“九儿”叫着顺口。当大家伙喊着要散伙时,九儿把大伙留下来,“要是实在有不愿意干的,我也不强留,这个月的工钱照发,咱这买卖做成了,人人都有一份”。当时正值烧酒作坊的萧条之际,九儿也没有太多的钱,但是她觉得大家留下来,也算有份工作。

2、代表人物之二——颂莲

初到大宅院的颂莲和在大宅院里待久了的颂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我们所看到的颂莲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形象。

最初的颂莲,是个天真善良的女子。她同情丫鬟雁儿,便挽起袖子和雁儿一起洗衣服;二太太的和颜悦色,使得颂莲认为二太太是个可以谈心的长辈,大宅院冷清的环境使得天真的颂莲时常找二太太谈心。

3、代表人物之三——秋菊

《秋菊打官司》中的农村妇女秋菊,因丈夫被村长踢伤而到处奔走打官司,经过了重重困难后,她遇到了热心的严局长。严局长把秋菊送的礼全部退还,还用自己的车把秋菊送回大院,严局长的举动更是让秋菊感恩在心,而当秋菊知道丈夫这一官司的被告人是自己恩人时,秋菊就怎么也不肯上庭了,她坚持自己要告的是村长,而不是严局长。秋菊知道,做人要懂得知恩图报。

或许是老天爷觉得对秋菊的磨练还不够,在全村人都去看电影的时候秋菊的孩子就要出生了,是秋菊一直坚持要告的村长和村民把秋菊送到医院,秋菊的孩子才得以安全出生。也正是因为此事,秋菊把对村长的怨恨放下,而当秋菊邀请村长到家里和孩子满月酒的时候,村长却被警车带走了。秋菊的官司赢了,但是秋菊的心里却不能原谅自己。

二、三个女人的共同点之二——独立

1、代表人物之一——九儿

九儿是一个敢于追求自我,个性独立的旧时代女性。尽管她迫于无奈嫁给了患有麻风病的李大头,但是她不甘心,尤其是遇到轿子头的时候,她更确定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九儿和轿子头在地里野合,这一行为在那个年代是要遭人非议的,但九儿不在乎,她确定自己的追求。

李大头死后,烧酒作坊陷入了困境,一片萧条,就在大家要散伙时,九儿勇敢的站了出来,带领大家一起整顿烧酒作坊,在九儿的带领下和经过大家伙的一起努力,烧酒作坊又变得热闹了。

2、代表人物之二——颂莲

电影的最初,便交代了颂莲自愿嫁进陈府这一信息,陈府派花轿去接颂莲,但是颂莲坚持自己走进陈府,一般姑娘家出家都会坐花轿,但是颂莲却坚持靠自己的双脚走去,当管家说要替颂莲提箱子,但是颂莲的一句“不用了,我自己的东西自己拿”,和那些凡是都要人服侍的大小姐相比,这些都说明了颂莲的独立自强,她不想轻易被人看轻,虽然她只是嫁去陈府做四太太,但也有自己的尊严。

3、代表人物之三——秋菊

秋菊为了“讨说法”而不畏艰难,导演给了秋菊一个孕妇的特殊身份,这一身份为秋菊的打官司之路增添了更多艰难。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独立自强的秋菊,这是一个形象很饱满的人物。

孕妇与一般人比起来,行动要不方便得多。孕妇在大冷天走在雪地里,更是难上加难。换在今天,交通已经是很便捷的了,可以自己开车去,也可以坐公车去,如果要打个官司,就算是住在农村里,交通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可是秋菊是生活在那样的一个年代里,那样的条件,那样的天气,那样的身份,都对她打官司造成一定的影响和不便,但即使是这样,也丝毫不减少秋菊想要讨个说法的决心。影片采用碗碗腔的基调作为背景音乐,那一句“哎——走——喂——”,为整部影片增添了不少的民俗风味。影片一开始,就是那就“哎——走——喂——”,这从侧面表明了秋菊将要打官司,而这句调子在每次秋菊讨说法失败的时候再次出现,又代表着秋菊要将官司打到底的决心。

自古以来,在中国,民告官的例子不是没有,但是能告赢的,就为数不多了。在那样的一个旧社会里,又是在农村,一个怀着孩子的女人要告当官的,就算是一个小小的村长,告起来还真是有难度的。村长王善堂是个倔脾气,就是自己犯了错误,他也不会轻易向秋菊道歉,更何况是秋菊的丈夫万庆来有错在先。可是秋菊也是个执着的人,她认为就算是自己的丈夫冒犯了村长,村长也不能动手打人,把人踢伤了。村长伤了人,就要赔礼道歉,也就是她自己说的“俺就是要一个说法”。正是因为村长不肯认错,秋菊坚持把官司从县政府打到了市政府。如果是普通的农村妇女,要了钱就算了事了,因为中国人就讲究“和气”,一个村的,抬头不见低头见,也不会像秋菊那样一直打官司,可是秋菊却坚持要一个说法。这也就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作为一个农村妇女,服侍好自己的丈夫,做好家里的事情,就算尽到自己的本分了。更何况是一个大着肚子的女人,本该好好的在家休养待产,可是秋菊却不甘于本分,到处地奔走,为自己的丈夫讨一个公道。刚开始秋菊的丈夫万庆来也觉得村长的做法很过分,秋菊一家都支持她去打官司,县上也作出了相应的调节了,村长愿意赔钱,按说事情到了这里就算告一段落了,可是秋菊却不这么认为。在受到村长的羞辱后,倔强的秋菊坚持把官司往上打,知道后来村里的人甚至是她自己的丈夫都觉得秋菊的做法实在是没必要。秋菊是受过初中教育的农村妇女,她有她自己的想法和个性,也有一定的法律知识,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就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与那个年代的农村妇女相比,秋菊的性格倒显得独立和要强。这也从侧面表明了那个年代的女性不再是文盲,法律意识也在逐渐的加强。

张艺谋电影里的这三个女性,都有共同点,善良、独立自强,但是又都有他们各自的特点。生活在抗日战争年代的九儿,她善良淳朴,爽朗大方,同时又追求个性上的解放和独立,对身边的人一视同仁;大宅院里的颂莲,她是念过半年大学的,半年的大学教育,使得颂莲的思想和普通的妇女的思想很着很大的区别,她有着天真善良,独立自主的优点;农村妇女秋菊和那个时代的普通妇女不一样,她善良淳朴,坚强独立,在她身上呈现的,是淳朴善良,自强不息的特点。这三个女性都有着共同点,却也有着各自的特点。

女性在那个时代,也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电影通过对这三个典型的女性的描述,我们可知张艺谋善于抓住各种女性身上的一丝特点,继而展开丰富的内容,在张艺谋的电影里,女性,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了,呈给观众的,是各种各样的女性。

参考文献:

1、,《妻妾成群》与颂莲形象典型性的现实基础,《电影文学》2007年22期,许建平、杨瑞霞

4、

篇三:《观张艺谋2008有感》

观《张艺谋2008》有感

张艺谋,生于1951.11.14,陕西西安人,在电影学院学的是摄影专业。张艺谋,一个毫不陌生的名字;一个;一个享誉全球的美名。张艺谋,将光电和色彩运用到极致,人海战术,足以可以征服世界对中国的眼光!昨晚奉献了一台足以堪比任何一部史诗大片的杰作。就现在而言可以说整个中国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观看张艺谋的记录片后,让我更熟悉这位心中伟人的形象,更多了一份崇拜,更多了一份敬畏。同时也让我深深的感触到成功人士那条艰辛而曲折的路,有了更大的压力,有了更远的目标。 张艺谋拍的影片有个性,富有想象力,表达了他对社会、人生独特的观察。每一部都有特点、有新意,在不断地改变自己、超越自己。张艺谋珍惜自己的事业,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一种虔敬的态度。这种虔敬态度的根本就是:他永远是一个导演,决不会因为当导演太出名就异化成其他的社会工作者。他知道自己在做自己想做的事,他也知道自己做得很好,他还知道他必须持续不断地真诚地跟观众交流,人们就会更加理解喜欢他的工作。这样一种虔敬的态度,让人钦服。

过年时,央视五套每晚十点半才播放这个纪录片,由于各种原因,虽然说我没有从头看到尾,但是很喜欢这个纪录片导演的叙事方法片子中用了大量的会议场面片子力求通过最真实的艰难的创意过程,来反映奥运创意团队以及张艺谋这个人最真实的一面,这个纪录片也确实做到了!记录片其实不算详细,只是大概的脉络,从中能够看出时间线、大事线,层次结构还是非常分明的,张艺谋的人物刻画非常成功,相比那些采访,关于奥运开幕式主题的一部记录片,张艺谋的创意由来、认真、责任感、精益求精。

现在令我最难忘的就是那里面可以归纳出来的两个点,第一点:思维的开发性第二点:科学管理管理性。怎么说呢,这两点和我现在的生活更贴近,思维的开发对于现在我们的学习乃至今后的工作中都是至关重要的,相比我们管理这个专业而言,一个合理,科学的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思维的开发

张艺谋一直推崇创新,尤其是在艺术形式上,我至今还记得在郑州看《英雄》时的震撼感,三色叙事,这个手法在文学作品中有,但揉和武侠,在中国鲜见。片中,有人提到张艺谋为什么苛刻,说他见的世面多,识见不凡。这其实也是创新的基础,如果见识短浅,很容易把别人做过的东西当成创新。在片中有诸多的中国文化元素,张艺谋特别要避过灯笼、鼓等符号,是不希望让观众觉得老调重弹,他还展示了一部在20年前给万宝路拍的广告片,虽然是在20年前,但那个声势,放到今天也不弱,一个人最难的是否定自己,这也是创新路上的障碍,往往,一个人在哪里成功,就会因袭,不愿意推陈出新,所以,很多时候,人到了后来,就变成他在开始的对立面。 张艺谋的自我否定、多变,对项目管理来说其实是大敌,但对于最终的效果来说,又是必须。开幕式的震撼效果,其实是由创意、执行、变更等诸项累加而成。各种变数都需要控制,包括变更本身,也不可能没有休止,因为有时间的限期。中间有一折,说到张艺谋想选定一种古老的乐器“祝”来代替鼓,音乐家说,祝在朝鲜、日本都有活体传承,而在中国却没有了。这真是非常可惜的事情,而在中国,并不只是这一种。 这期间,也展示那中间的一些小故事,我们都可以看到他正以他的活跃思维在创作着,在改进着,力求完美,力求能给观众最好,更好的一面

其次,科学的管理

奥运开幕式,据公开数据,系由张艺谋等人组成开幕式导演组,核心创意小组成员共6人,指挥整场开幕式近2万名演职员,开幕式文艺表演共有服装47款15153套。7年来筹备奥运,据说耗费超3000亿,花在开幕式上有多少,一直没有确切数字这是一个

超大型项目管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项目的复杂度应该远高过张艺谋执导的所有电影。从纪录片中,可以看出张艺谋的付出。从片中,看不出使用大型项目管理软件的样子,虽然有不少微机,技术层面似乎主要是在于3D模仿。不少地方采用的是最原始的纸质记录、提醒、检查,在这样的情况下,操控这样大型的项目,而在最终得以成功,张艺谋的确是令人佩服的。

这样的超大型项目,其中牵涉到的点、线、面都纷繁复杂,工作团队也一再涌现矛盾,大局之下虽说要牺牲小我,但是毕竟那些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取消皮影戏一节中,编导失魂落魄的样子,让人顿生同情,但如果你是张艺谋,你怎么做?除了过往经验的积累,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认真”,而认真的背后又是使命感。张艺谋这一代人,对于国家、民族,所背负的责任,要远超80后、90后(我这样说没有贬义,时代使然),所以他不断强调国家、任务,对于他来说,接受这个任务,也意味着荣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他是以背水一战的勇气去做这件事。全力以赴、心心念念、殚精竭智……从雅典的8分钟,直到开幕式结束,这整个期间的付出,常人难以想象也难以承担。如果以精力管理的视角去分析,其实张艺谋所做的,均与健康相悖,但支撑他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会使他始终可以保持充沛精力,这并不神秘我的感慨在于,太多的人视工作如畏途,张艺谋个性

通过这部片子,的确扭转了对张艺谋的印象,也使我对创新和项目管理的认识有所加深,非常值得一看。不要说如此付出,就算是多做一点,也觉得吃亏,和张艺谋比,境界上相差不只一点两点。

也通过看这个片子,我感到变化不但是一种管理的方式,而且是一种对待工作的态度。方案做的不到位,不符合上级的要求,打回去重新做,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上级的要求总是苛刻的,达不到要求就要变!没有变化,没有苛刻的要求,没有追求完美的信念,就无法得到奥运会开幕式那近乎完美的演绎!不行就改,随时都有可能改变,但是到需要改变的时候你不改变,那就是一个态度问题——不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就是态度问题!怎么考察下属的能力,我觉得这是一种最好的方法,方案拿过来,一遍一遍的让他改,以此来考察他的耐性、思维、沟通协调能力,方案制定好之后,随时让他修改,以此考察他的应变能力和对待工作的态度。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我现在开始觉得,前面抱怨的话语,恰恰体现了管理者的高明之处——即符合事物都是变化的这一科学原理,又考察和锻炼着下属,一举两得!

在这些纪录片中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张艺谋的艰苦路途和工作上的压力,也可以归纳出下面几点:

一、逆境求生、百折不挠

项目团队,从一开始就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张艺谋创意团队也不例外。伦敦8分钟的惨败,并没有让这只优秀的团队丧失信心,而是卷土重来,凭借着优秀的创意,成为了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唯一的创意团队。2007年3月23日,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组工作会议,张艺谋创意团队四大发明的创意被否定了,此时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仅剩下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团队也出现了士气低迷的情况,很多核心成员甚至绝望了。此时张艺谋提出了加入其他一些元素、淡化四大发明的意见,从而顺利地化解了危机。后来,项目组还经历了LED显示屏的技术问题、鼓的替代物问题、大脚印烟花燃放问题等一系列的难题,但是都是在项目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一个一个给予化解,最终不负众望,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办成了举世瞩目、空前绝后的开幕式!

通过这一个个磨难,让我联想到每一个项目团队,都要经历这一个个挫折的洗礼,就是在一次次不可能的面前,通过不断努力,最终达成项目的目标!KDPOWER的项目组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目标绩效考核指标集的选定和量化问题、技术研发项目的推广问题、5S

的持续改进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动力,一是来源于项目带头人的认同和坚持,二是来自于项目团队的分工和协作。当张艺谋团队遇到挫折时,张艺谋总能够率先站出来,带领团队“突出重围”,这就是一名合格的项目负责人所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一项素质。而每次张艺谋站出来带领大家突围时,他的团队也是紧密配合在他的身边,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团结一致向前冲——我认为,“一个人走,大家一起走”的含义,在张艺谋策划团队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看完本片,我认为,一个真正成熟的项目团队,必然是经历过无数次挫折、无数次跌倒都能够再爬起来并继续冲向目标的团队!

二、总协调人的角色

在张艺谋的策划团队中,有一个角色容易被大家忽视,这就是总协调人。在策划团队进行沟通碰撞的时候,总协调人会在中间起到润滑剂的作用。例如字模表演的设计师,在方案被多次否定之后黯然离开会议室,差点辞职,而此时总协调人出现了,几句简单的话语,就把这位设计师又请回了会议室。看完全部八集的片子,把片子在脑海里过一遍,突然间发现总协调人被采访的次数相当的多,很多评价都是总协调人做出来的,由此可见,在一个项目团队中,协调人的角色是多么的重要!

项目团队在工作的过程中,必然会在内部和外部产生很多摩擦、碰撞,但是往往在这个时候,项目负责人就不方便出面解决问题了,此时,协调人就开始发挥作用了,他要把矛盾化解到最低,从而保证项目继续顺利运作。其实协调人的角色跟政委的角色很相似,主要作用就是解决思想问题,化解主要矛盾,保证团队的凝聚力和忠诚度。毛泽东的团队中,我认为周恩来就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协调人——毛泽东也有脾气不好的一面,但是每次帮助他化解矛盾的人,必然是周恩来。到了部队中,刘邓大军中,邓小平就是协调人;东北野战军中,罗荣桓就是协调人,而邓小平和罗荣桓恰恰就是政委的角色。

项目团队中,应该有一位善于沟通协调的人来兼任协调人的角色,主要负责对内和对外的沟通协调工作,起到项目负责人管理协调职能方面助手的作用。KDPOWER的项目团队,有的就忽略了协调人的作用,因此在调配资源、沟通联络方面比较吃亏。我建议这样的团队都来看看《张艺谋的2008》,相信看完此片后会对协调人的角色有一个崭新的认识。

三、变化的真正含义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抱怨:“社长变化太快了,我们都无法适应了,一个制度,修订还没有2个月,就又要求变化了”,“这个方案送过去一次就被枪毙一次,想让社长满意,实在是太难了”,“社长在前面带头跑的太快了,我们都跟不上了”……这样的话我也经常说,尤其是一个方案,往往要被退回来好多次才能签批,但是没过多久就又被推翻重做,重做之后感觉不合适再改回原先的方案,就像片子里说的那样:“他带着我们去了月球,然后又回到了地球,下一次又去了火星,然后又回到了地球”。张艺谋的创意团队,不断地在追求变化,尤其是张艺谋本人。例如太极拳表演和字模表演的方案,张艺谋团队枪毙了一次又一次,两个负责人,一个快疯狂了,一个想要辞职,没办法,变化太快了,方案得不到总导演的满意,就要改,甚至要重新做!奥运会开幕式的配音团队,因为反复更改均无法达到张艺谋创意团队的满意,30个国内顶尖的音乐制作人,有两个直接提出退出制作团队——这可是奥运会啊,也许人这一生只有一次机会参与到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制作项目中来,在这种男的的机遇面前,两位顶尖音乐制作人直接辞职,由此可见这两位顶尖音乐制作人被逼到了何种地步!

五、职责的分担

刚开始的时候张艺谋很累,因为他抓的很细,就是与供应商讨价还价、参演儿童的吃住等问题,也需要他亲自出面来抓。有一次他打电话问外国的奥运会总导演在干什么呢?人家回答:“在酒店里喝咖啡想下一步的创意呢”,这令张艺谋十分的震惊,在会议上,他对着他的团队拍了桌子,并且明确表示:“今后这样的小事不要来找我!”张艺谋也没有办法,人都是定好的,他没有换人的权利,他只能想尽一切办法用好手中的牌,而不是去想再抓几张更好的牌。

在我们公司中,往往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工作时上级比下级累,出问题时上级比下级着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上级不会分权,就像张艺谋刚开始的时候,什么事情都要他出面协商解决,因此每天都会很累很忙。当问及为什么不分权给手下的人做时,他们往往回答:“下级能力不够,所以需要我面面俱到。”其实就是奥运会开闭幕式创意小组这样优秀的团队,张艺谋依然认为他的下属能力不足!由此看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上级分权不够,造成了下级不担责或者是不作为,久而久之即使有能力的下属也会因为得不到充分锻炼或者工作没有亮点而变成碌碌无为的人。

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在八集的片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张艺谋创意团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经常利用各种资源,音乐不懂就找音乐制作人,乐器不懂就找乐器专家,此外,还经常利用出差的机会四处转悠寻找灵感。成熟的项目团队应该是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的,也就是上面提到过的“用好手中的牌”。项目团队成立初期,缺人缺钱缺方向,怎么办?我认为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尽量利用手头上的资源:没有钱就打申请向公司、向政府要,或者找风投公司;没有人可以打申请让公司帮忙招,或者自己招;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可以拉着公司的高层或者外面成熟公司的人才彻夜开会研究……总之,想象力越强,资源就越多;立即行动的能力越强,资源的控制力就越强。当我们想到一种资源时,不要简单地就否决掉,而是尽可能的去利用。其实再拓宽一下思路,项目组很多工作都是可以外包的,例如招聘、内勤、产品推广等等,都可以借助第三方帮助实现,而第三方,可以是内部的,也可以是外部的。就拿技术项目的评审来说吧,我们可以让公司内部所有可以提出建议的技术人员参加,但是也可以邀请工场、财务、人力资源的代表参与,因为这样可以使我们把问题分析的更全面,从而降低解决的难度,这就是一种利用各种资源的具体体现。一个项目组如果不会利用手里的各种资源,那么其下场将会是十分可悲的。

肯定会有很多人说,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创意团队都是全国的精英,而且国家也给予大量的支持,他们的团队基础从一开始就比我们好,因此《张艺谋的2008》没有什么太多适合我们公司学习的东西——其实这种观点是大错特错,我感到绝大多数项目团队,不管阵容多么豪华,不管资源多么丰富,遇到的80以上的问题都是共性的,我们十分有必要通过分析借鉴别的团队的成长历程,来弥补我们自己团队的不足。我认为《张艺谋的2008》是一部非常好的纪录片,是一部值得我们公司每一位管理人员、每一位项目负责人、每一位骨干员工都看三遍以上的好片子!以上是我看完两遍时的收获,我相信我肯定还会看第三遍的,因为每看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希望我的心得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将是历史上最棒的一届奥运会!我对这句话深信不疑,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尊重自己的特色才会被别人尊重,五千年的历史给了我们自己的特色,并不照搬模仿任何的民族,我们又自古以来是善于吸收的国度,奥运精神加上中国龙的精神,北京的奥运会时日,将是全世界的精彩时日。最为重要的还是2008年我们这些“未来栋梁”都将成为参天之树,有我们的力量,世界将刮目看这部纪录片时,常常会跟着片中的钢琴声进入那种情绪,不能自拔。记得看第六集时,片中说到张艺谋在彩排阶段,经常孤独的坐在办公桌前无助的发呆,画面是一个中距离的特写,张艺谋仰望天花板,背景音乐是很有些忧伤的情感....

当时 我不由自主的就流泪了,感觉张艺谋太不容易了!!

天佑中华,我们开幕式顺顺利利,即使是到了时隔半年后的今天,当我回忆起当时的那些精致的画面时,我仍然会激动和自豪! 谢谢张艺谋,开幕式无与伦比!谢谢你带给我们的享受和震撼! 你用执着和信念写就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段绚烂的传奇,这段传奇也将永载史册并世流传传!

这次观看我觉得非常的有意思,也非常的有必要,此刻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对张艺谋的那种崇高的敬意,倘若允许,真想大声呼喊,张导演,我以你为荣,以你为榜样,因为有你,我感到无比的自豪!

篇四:《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篇一:学生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6月23日下午,人文学院在学院会议室召开了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总结会。会议由院长谢应光主持,学院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

首先,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冯永泰介绍了本届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总体情况:2011届汉语言文学专业、历史学、法学、学前教育四个专业参加毕业论文创作和答辩的学生共计425人,全部通过答辩,其中优秀13人,占参加答辩学生的3。06%,良好154人,占参加答辩学生的36。毕业论文工作总结。2%,中等221人,占参加答辩学生的52%,及格37人,占参加答辩学生的8。70%。全院有4个同学的毕业论文入讯西华大学2010届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摘要选编>。学院推荐参加校答辩的伍思源(指导教师:谢应光)在校答辩中获得全校第1名。

今年人文学院首届法学双学位班毕业,共有毕业生24人,全部参加并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在2011届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中,和热情。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知识面比较窄,思路不够开阔,对如何撰写论文了解不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欠缺,有少数学生持敷衍的态度。由于条件限制导致在进行大学生方面的研究选题偏多;部分论文的深度不够,创新性不强;有少数教师批阅论文不够认真,评语过于简单,成绩的区分度不大等等。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系对今后的毕业论文工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组织有科研实力和经验的教师在学生中开展撰写科研论文的教学活动,积极孕育良好的学术氛围,为毕业论文打好基础。

其次,要将学生的毕业论文更多地和教师的科研项目结合起来,提前开展、合理安排毕业论文工作。加强学术合作精神,使指导教师的指导更专业,学生科研的方向感更明确,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其三,要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使用计算机(包括索取信息、计算机绘图、数据处理、多媒体软件应用等)的能力,以及对资料、信息的获取及独立分析的能力,学会将现有的资料转化为自己的观点,并作出切实的表达。

其四,进一步强化教师责任心,强化学生从事论文工作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强对论文选题的审核以及过程管理。进一步压缩综述性选题,确保论文写作的质量和规范性;允许有深度的教学研究或理论研究选题。包括指导教师的选派、学生选题、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审批、论文任务书的下达、开题报告的提交和审核、论文的实施、论文的写作、答辩、修改等全过程均要加强管理,尤其要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并且一定要发挥指导老师的作用。

第五、合理安排时间。最好不要在学生毕业前夕进行毕业论文的修改与答辩工作,对学生仓促做出来的东西,指导老师在短时间内没有办法进行修改。

[篇三:人文学院2007届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检验。人文学院2007届毕业论文工作,在学校、学院领导的正确指导下,经过全系教师和全体本届毕业生的共同努力,已经圆满完成。人文学院今年共有毕业生424人,其中顺利完成论文撰写任务的同学为419名,占毕业生全部人数的98。82%;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完成论文撰写的5名,占毕业生全部人数的1。18%。今年不仅是我院历史上人数较多的一次,而且9月教育部对我校进行本科教学评估时,毕业论文是一项重要的评估内容,因而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求很高。为加强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使此项工作顺利进行,人文学院结合本系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了一些措施,圆满的完成了毕业论文工作。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的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现将本届毕业论文工作的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严格执行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和程序,确保论文工作有序进行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我校有严格的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和程序。作为教学单位,重视毕业论文工作、严格执行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和程序是人文学院多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高质量完成本届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保障。我院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确保此项工作有序进行。

1、建立健全领导机构

人文学院在历年的论文工作中不断取得良好的成绩,与建立健全学院毕业论文领导机构有密切的关系。为使今年的毕业论文工作更上一层楼,我院建立了相应的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学院由院长担任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为副组长、各专业带头人为组员。各个专业又确立了由系主任为组长、各教研室主任为组员的专业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无论是学院领导小组还是各专业领导小组,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恪尽职守,遇到问题及时协商、沟通,保证了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

2、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为保证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开展,从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开始,我院就多次召开毕业论文工作会议,组织师生学习毕业论文工作的有关材料,反复强调本届毕业论文工作在2007年评估中的重要性,提出高质量完成本届毕业论文工作的目标。政治系本着提前安排、充分准备的工作思路,从第七学期期末即2007年1月17日就开始进行毕业论文的动员和安排工作,向学生讲解了毕业论文的各种有关事宜和要求,下达了毕业论文初选题目,并建立了专门的网络信箱,把参考题目发至信箱中,以使同学们在假期里能够及时与系里沟通,作好充分的选题思想准备。汉语言文学专业早在第七学期末,就针对具体情况,修改制定了<2007届毕业论文大纲>,并对毕业生进行毕业论文工作动员,讲清毕业论文撰写的目的、要求、时间安排、评分标准等相关事宜。历史专业同样是在第七学期期末之时,即向学生下达了毕业论文初选题目,使学生充分利用假期的时间,在认真查找相关材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确定论文题目。正是由于提早准备,为本学期论文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认真确定指导教师

高水平的指导教师,是确保论文质量的基础。为此,我院要求汉语言文学、思政和历史三个专业要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一批高水平的教师作为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各个专业则根据教师、学生和师生比的情况,组建了一支由教授、副教授、讲师组成的具有丰富毕业论文指导经验的指导教师队伍。同时三个专业又根据师生比偏低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聘请了一些有丰富毕业论文指导经验的退休的教授、副教授,参加到指导教师队伍里来。据统计,人文学院今年参加指导毕业论文工作的教师共有78名,其中教授27,占总数的34。61%;副教授26,占总数的33。33%;讲师25,占总数的32%。在78指导教师中,在职教师59名,占总数的75。64%;外聘和返聘的19名,占总数的24。35%。

经过努力,不进使指导教师的职称大为提高,而且使每位教师指导的毕业论文的数量保持在7篇左右,使教师能够有充裕的精力进行指导,有效地保证了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毕业论文的质量的提高。

4、严格规定工作程序

第八学期开学后,学院要求各个专业根据课程的安排与设置,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同时,严格执行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论文工作工作程序,使这一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本专业的实际情况,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此,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一些据安排。

第一,确定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学生论文的撰写质量。本届毕业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根据这种情况,在确定毕业论文选题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是采取了双向选择的原则,即学生可以选择各专业提供的题目,也可以由师生双方共同确定论文题目。但无论如何,应当保证做到一人一题,不能重复。而且与上届相比,论文题目的更新率应在80%以上。

各专业根据专业实际,在论文题目的确定上作了积极的努力。历史专业在第七学期末初步下发毕业论文选题的基础上,第八学期开学后组织学生及早确定毕业论文选题;并根据学生较少的实际,大力更新论文题目,使论文题目的更新率达到90%以上。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开学的第一次例会上,正式向全体教师部署了毕业论文参考题目的更新工作。要求以各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毕业论文参考题目的更新工作。更新率不得小于50%。要求参考题目的数量大于本次毕业生的总人数,确保每人一题。各教研室教师积极行动,更新参考题目,为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的前沿性、科学性、实用性奠定了基础。

同时为了照顾学生学习层次的不同要求,论文题目也有相应的不同难度,大体的比例为较难的占总题目的40%、适中的占40%、较易的占20%。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层次的论文选题。

第二,规定工作日程

毕业论文工作是本学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为此人文学院综合平衡各个专业的教学情况,合理制定了毕业论文工作日程。同时各个专业还根据本专业的实际,制定出符合本专业的毕业论文工作日程。

汉语言文学专业从本学期开学后,即进入毕业论文的具体运作阶段:

2007年2月27日-4月2日做好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动员工作,确定选题及指导教师。4月3日-4月9日上报毕业论文题目及指导教师名单。4月10日-4月16日进行开题报告。4月17日-4月23日完成毕业论文提纲撰写。4月24日-5月21日完成毕业论文初稿。5月22日-6月4日完成毕业论文的二稿、三稿。6月5日完成毕业论文定稿。6月16—6月20日进行第一次毕业论文答辩。6月6月27日完成第二次毕业论文答辩。6月27日-6月29日上报毕业论文成绩。整个进程安排得紧凑合理,有效地保障了毕业论文工作的有序进行。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历史专业也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日程。

由于今年毕业论文起步早、时间充裕,为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严格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做好毕业论文工作的关键一环。针对学生不清楚开题报告的内容、程序等方面的问题,各个专业采取不同的方式,给学生讲清开题报告的程序、内容,保证了开题报告的正常开展。

思政专业通过举行举办专题讲座的方式,由专业带头人吕途举办了撰写开题报告的专题讲座,亲自给学生逐项讲解怎样写开题报告,并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撰写开题报告方法。同时加强规范性要求。我们要求学生先写草稿,经指导教师修改同意,然后正式填写开题报告,从而保证了开题报告的规范性和完整性,也保证开题报告的质量。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方向召开了有所有撰写古代文学方向毕业论文的学生和全体指导教师参加的开题报告的会议,会上由教研室主任陈德新老师详细讲解了开题报告的撰写要求。历史专业的古代史和近现代史两个教研室主任,分别召集相关的老师和学生,采用讲述、咨询等方式,保证学生了解开题报告的撰写方式和内容。在经过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各个专业陆续召开了开题报告会,学生们就自己论文课题选择的依据、意义和价值、课题研究内容、国内外研究现状、课题难点突破和解决方法都作了较翔实的论述,指导教师认真分析每个同学开题报告的内容,然后有针对性进行指导,有的放矢。

通过开题报告工作,使学生对自己选择的论题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明确了研究的方向、研究的重点难点、以及应采用怎样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这些工作为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第四,加强日程管理

由于现在的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加上研究生复试,如何加强日程管理,成为毕业论文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为此人文学院明确规定,撰写毕业论文期间,学生如若请假,在征得辅导员同意的同时,还必须经过指导教师的同意。这样一来,指导教师就可以根据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作出不同的选择。

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保证毕业论文的撰写时间,还制定了2007届毕业论文保证书,保证书规定了关于保证论文质量和遵守纪律的内容,约束了个别组织纪律较差的同学,保证了毕业论文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五,明确写作要求

由于学生在大学四年过程中,缺乏必要的锻炼,对论文写作格式和要求不够清楚。为此,各个专业采取多种方式方法,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明确要求。各个专业多次组织师生共同学习<毕业论文指导大纲><毕业论文指导书>及<齐齐哈尔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等各项相关文件。汉语言文学专业由赵忠山主任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介绍了毕业论文的个个环节及具体要求(课件现存于中文系办公系统中),陈宁来老师、张彦哲老师也分别结合毕业论文的具体规定和要求,做了相关的讲解。历史专业则由教研室组织相关的学生,对毕业论文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逐一加以说明。思政专业举办专题讲座,专业带头人吕途举办了专题讲座,亲自给学生逐项讲解论文撰写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经过各个专业的努力,学生明确了在撰写论文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并对此方面进行了较好的把握,使每一篇论文都能做到格式准确,不出现任何问题。

第六,认真批改修改

为了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学院要求师生双方在此项工作中必须坚持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怕麻烦、不怕返工。草稿一稿必须用手写的方式进行;指导老师必须用红笔在草稿上进行修改,学生的下一次修改稿必须采纳老师的修改意见,对于每一次修改的文稿都要进行存档。这样一来,老师和学生论文写作指导过程都受到了有效的监督:老师必须认真负责的进行修改批阅,防止口头指导流于形式;学生必须虚心接受老师的修改意见,并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改动,避免原封不动或坚持自己的错误。历史系关连芳老师指导的一名学生,手写稿就重复做了三边;于耀洲老师指导的一名学生定稿之前完成的草稿达五稿之多。正是由于师生双方在论文草稿的批改和修订过程中能够做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保证了我院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论文良好的质量。在省专家预评估工作期间,抽调的我院论文得到专家的认可。

第七,精心组织答辩

论文答辩是对学生科研水平、论述能力、心理素质以及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考察,是评定论文成绩的重要依据。根据毕业论文确定的计划,从6月16日开始,三个专业分别组织了毕业生的论文答辩。

本届毕业生的论文答辩共进行两次。在第一次答辩的基础上,经过学生的自愿报名和指导教师推荐,筛选出论文质量好、答辩表现好的学生再进行第二轮答辩。在两次答辩过程中,每一次都是由参加答辩的教师按照评分标准当场打分,评定学生成绩。在答辩过程中,同学们都有良好表现,反映了论文撰写的认真和准备的充分。有些同学在答辩中反应十分机敏,水平很高。例如汉语言文学专业宋桂珍老师指导的付秀丽同学,在答辩当中就有上佳的表现不仅完全脱稿,而且对问题能抓住实质,语言十分生动流畅。对张艺谋的的电影艺术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得到全体教师的认同。很多同学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都有突出的表现。所有学生全部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一些同学在答辩中全部脱稿,自述论文十分清楚,回答问题才思敏捷,受到答辩小组老师的好评。

第八,公平确定成绩

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工作,是做好毕业论文工作的关键一环。人文学院历来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在多年的毕业论文工作中摸索出了一套切合学生实际的评定办法。论文成绩的评定,涉及到所有的毕业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综合考查,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避免教师在评定成绩过程中因学识水平、专业偏好造成失误,我院坚持将学生的成绩评定进行量化。具体的做法是学生的总成绩由以下几方面组成:指导教师给出的成绩、评阅教师给出的成绩、毕业论文答辩小组给出的成绩。这三方面的成绩在总成绩中各占不同的比例: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质量是不是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是不是具有先进性、科学性,毕业论文的内容质量,结构质量,综合能力水平,毕业论文撰写中的工作态度和表现等方面,评定出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这在总成绩中占40%比例。评阅教师根据学生的毕业论文的选题质量、内容质量、结构质量、综合能力水平以及实际应用价值等方面,评定出学生的论文成绩。这在总成绩中占有20%的比例。答辩小组根据学生在答辩中的具体表现,如:学生自我介绍论文概况、学生回答一般常识性问题的情况、回答比较难的理论性问题的情况、回答结合实践问题的情况,论文的现实 应用价值等方面的具体表现现场打分,给出成绩。这在总成绩中占有40%的比例。以上这些成绩的评定,都有相对严格的量化的标准使学生的成绩一目了然。这些细致工作标准的具体实施,避免了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中的失误,使学生对自己的成绩评定过程有充分的了解,真正的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同时也使本专业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工作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最终全院共确定毕业论文成绩优秀者77名,占学生总额的18。16%;良好者164,占学生总额的38。67%;中等164,占学生总额的38。67%。同时还有5名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如期完成毕业论文工作,成绩被判定为不及格,占学生总数的1。17%。

二、经过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毕业论文质量有所提高

1、毕业论文的选题质量有所提高

本次毕业论文工作特别重视论文的选题质量。各个专业力求选题的前瞻性、科学性、实用性。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论文题目的难度,大体的比例为较难的占总题目的30%、适中的占50%、较易的占20%。论文选题新颖独到,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是选题范围广泛,涉及到每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的各个方面。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论文中,文艺理论、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文字学、修辞学、写作学、电影艺术以及中学语文教学论等方向都有涉及;历史专业中,涉及到两大通史中历史事件的分析、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一些选题能结合学术研究的新情况,借鉴新成果,呈现出综合性的特点,显示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是此次论文的选题方向与指导教师科研方向紧密结合,基本与指导教师的科研方向相一致,突出了实际应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古代文学教研室的王则远、周立英、房克山、陈德新、张宝林、朱家亮、李成军等老师指导的所有论文选题都是古典文学方向,与他们的教学和科研方向相一致;历史专业邢丽雅、于耀洲、吴丽华、陈志贵、刘淑梅、关连芳、张晓思所等老师指导的学生论文选题与他们的科研方向相一致。毕业生的论文选题与指导教师科研方向一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工作效率,避免学生在查阅资料和论文撰写中走弯路。同时,可以使指导教师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发挥专长,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具体指导,可以确保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

三是选题角度比较新颖,论文质量有一定的提高。本届毕业论文题目更新率高达80%以上,且都经过较充分的论证,难度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选题注重合理性、科学性、创造性和适用性的结合,突出了毕业论文的实践应用性。汉语言文学专业唐秀伟指导的毕业论文,中文034班的王立娟<汉字规范化问题初探>,以当前汉字使用混乱的原因、汉字规范化的内容、对象、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比较详细地对汉字规范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历史专业于耀洲指导的闫莹雪的<试分析国共两党抗战纲领的异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采用对比的方式,充分肯定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的积极作用。一些论文将重点放在了实践应用上,杨超老师指导的034王赛因同学的论文<论民生新闻的核心竞争力>选题实用性、指导性极强。其论文抓住了当今新闻领域的一个热点论题进行研究,当今新闻实践中新闻种类繁多,但真正能满足受众需求的一种类型就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以其贴近性而深受受众的喜爱,也以其服务性的特点突出而受到受众的关注,这种类型的新闻在竞争中有极强的竞争力,而对于如何办好这类节目一直没有定论,各家媒体使出浑身解数竭尽全力办这类节目。王赛因的论文抓住这一课题研究着重论述民生新闻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挖掘民生新闻的特点和优势,这对于指导新闻实践者办好此类节目有实用价值。

第四、此次毕业论文格式规范。我院严格按照<齐齐哈尔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中的相关要求组织开展工作;严格要求学生依照“毕业论文撰写要求”中的格式要求、书写规定,打印要求进行论文撰写工作。学生在提交论文草稿的时候,指导教师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要求进行检查,尽力避免格式上的错误和校对上的错误。在论文装订之前,指导教师针对具体内容、格式的要求逐一核对,确保毕业论文的规范。由于此项工作的严细,此次毕业论文的行文格式更加规范了。

2、毕业论文的深度有所提高

本次毕业论文中,由于专业不同,论文的难度亦有所不同。思政专业有些论文的不仅难度有所提升,而且能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如对“浅谈我国当前国民信仰情况”的分析,对“死刑核准权回归的现实思考”,对“完善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探讨等等,都能以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联系当前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经过指导教师的审核,评阅教师的评阅,答辩委员会的考核大家都认为这些都是质量较好的文章,尤其是王国清、潘影等两位位同学的论文,在二次答辩中全体教师认为是突出的好文章,被推选为校优秀论文。

3、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提高

从论文的写作内容及论文质量可以看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从多角度、全方位对问题进行论述,表现了同学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兴趣。汉语言文学专业宋桂珍老师指导付秀丽同学论文<张艺谋电影研究>写的质量高。主要表现在准备充分,历经近两年的准备。看了张艺谋所有的影片,阅读了有关研究张艺谋电影研究的书籍和文章,对张艺谋的电影有自己真实的体会和观点;论文内容比较深广,信息量大,从<红高梁>到<满城尽带黄金甲>,涉及九部影片,将张艺谋的创作历程、成就、人文内涵和艺术风格作了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论文有自我见解,将张艺谋与“第五代”导演作了比较研究,同中有异,强调了张艺谋的创作个性,以及对中国电影作出的贡献。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总体上看,本专业2003级毕业论文工作是较好的,但仍存在着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选题方面。个别同学选题的角度不够新颖独到,研究价值和意义不大。这方面,省教委的专家也指出来了,在今后本专业将更加重视审题这一环节,积极引导好学生选择有研究价值的方向和课题。不断的提高毕业论文工作的质量和层次。

第二、个别论文质量不尽如人意。表现为单纯叙述多,对选题的静态解释和再次印证做的过多。创新和理论深度稍显不足,有些文学论文在研究具体作家或具体作品时,不善于与其同时代的作品去比较,更没有放入当时整个社会环境中去考查,这就使得论文在分析能力方面显得苍白无力。还有的论文在评述作家、作品、人物时,只寻找可赞美之处,我们见不到丝毫的瑕疵,这是违反创作规律的。韦华老师指导的陈凤杰的论文,理论基础较弱。题目是“分析象征意蕴”,但文中对何为“象征”及其相关理论把握不充分,因而立论不稳;文中两个论述层次“整体象征”、“具象象征”之间的逻辑联系交待不明确;3、论文行文中过渡不自然,常常是依靠 小标题进行衔接,具体举例时,分析不深入,只是把有些意象如“猴面包树”、“蛇”的象征意蕴列出,没有深入分析,显得“例多而不精”,有拼凑的明显痕迹。其他教师指导的毕业论文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第三,一些论文存在着研究视角和方法比较陈旧的问题。还有个别同学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存在着毕业论文工作不够积极主动,甚至应付的情况。这些问题既是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也是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本次毕业论文工作,我们对此采用了相应的措施,如让学生签订保证书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未能完全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这也提示我们今后的工作更需要严肃认真。把毕业论文工作做细做好。

理想的毕业论文工作成绩表明了人文学院是一个有着很强工作能力的、团结的集体,一个向上奋进的、充满朝气和凝聚力的集体。基于全体师生的认真态度,学生的不懈努力,加之多年的毕业论文工作经验,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使本专业今后的毕业论文工作再攀一个新的台阶,为齐齐哈尔大学的迎评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四:2012届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2012届毕业论文工作落下了帷幕,现将历时9个月的毕业论文工作进行总结,对论文质量进行分析,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好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一、思想高度重视

毕业论文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综合训练的真空要的教学环节,我系领导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工作,将毕业论文的撰写融入四年的专业教育中,并于第七学期初统一部署安排,全系上下认识上集中统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二、时间安排合理

从第七学期初(2011年9月)的选题、查阅文献开始,至论文答辩(2012年6月)结束,其间经历开题、中期交流、答辩,多项工作进程在2011年9月进行总体设定和安排,致使各项工作能够按时顺利推进。教师们时间观念强、工作效率高。

三、选题切合专业实际,研究方法科学

我系今年毕业生140人,论文选题大多能围绕小学教育(个别围绕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内容涉及学生学习兴趣、动机、教师专业能力、教材等方面,运用已学的教育理论对教育教学实际进行阐释、解读,或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实现了对专业综合训练的要求。

我系论文应用性选题达到了90%以上,普遍运用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内容分析法等实证性研究方法,获取了大量翔实的数据,并运用spss、excell等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处理,过程严谨、结论真实。

四、过程管理细致全面

对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了过程监控和记录,各阶段材料及时收回、整理、归档,过程材料和研究原始材料齐全。

五、不足之处

(一)选题有待深入

近几年的论文选题大多处于对小学教育领域各问题现状的研究,还没能更深入地对教科书、课程标准、课程资源、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这些均是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格式

论文格式上还存在一些缺陷,如对脚注的要求不全、对目录行距的要求等,故需对格式要求进一步细化。

从内容到格式均需精益求精。

篇五:《“第二课堂”影评的写作技巧和常见误区及优秀观后感推荐》

影评写作技巧

影评正确的写法,应该按照议论文的一般框架,既有论点、论证、结论三大部分。一般按照下面几大步骤小伙伴们就能写出一篇优秀的影评:

开头是提出问题,即论点部分。它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分析的对象(即这部作品)做个简单的介绍:叫什么名字(标题),作者是谁(那个台拍的),属什么体裁(栏目),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什么主题等。“第二课堂”影评的写作技巧和常见误区及优秀观后感推荐。二是对这部作品做个总的评价,即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如[这部片子拍得很成功"等等。

中间是主体,是提出问题,既论证部分。它要求具体分析这部片子的成功之处,有哪些创作经验。建议至少讲三个方面的优点(或特点),而且每个方面分别写一小段,每个方面应该提炼出一句评语(即小论点)。小论点应该精辟、整齐、醒目,这之后,在围绕这个小论点作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应该结合片子的内容,举出具体例子,夹叙夹议,边叙述有关情节或镜头,边分析他们的表达效果,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第二课堂”影评的写作技巧和常见误区及优秀观后感推荐。这里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光叙述内容,变成讲故事了;二是光发议论,或空洞抒情,没结合具体内容,与作品完全脱节,空对空,那也不行。

请注意,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决定了文章水平的高低,篇幅要站全文的绝大部分,短了不行。最后是结尾,是解决问题,即结论部分。这部分很短,主要对全文作总结,或指出其不足,或提出希望,或补充说明,或照应开头。有了这部分,文章就有头有尾,完整无缺,并形成一个高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提炼论点

解决了题材和结构问题后,现在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应该从那几个方面去分析?如何提炼出论点?

1.主题方面。主体是作品的主要立意、中心思想。可以与相近题材的作品比,看哪个更深刻;也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它有什么现实针对性;还可分析标题是否精彩。

2.人物方面。作品的主角是个什么样的人,形象是否鲜明突出,性格特点如何,作品用什么实事来刻画它,次要人物有什么特点,与主要人物有什么关系。

3.选材方面。作品运用了什么材料来表达主题,这些材料是否真实、具体、集中、详略分明,那些材料特别典型,那些细节特别精彩等。

4.结构方面。作品分为几大部分,它以什么为线索,它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怎样照应,结构是否严谨等。

5.手法方面。作品采用了哪些创作手法(如: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因小见大等)。这些是否成功、新颖、有特色等。

6.新闻方面。如果是新闻类作品,还涉及到许多新闻性问题。如:真实性,时效性,是否坚持了新闻的党性、群众性、战斗性等原则,蔡方是否深入,支持是否成功等。

7.镜头方面。电影是用镜头说话的,它的镜头语言运用如何(构图、色彩、光线、速度、字幕、特技、声音等),那些镜头特别精彩,运用了什么蒙太奇手法等。

8.其他方面。除此之外,属于创作的各个方面,只要你觉得很有特色的,也都可以选。如:音乐、美术、表演、播音、主持等。

必须强调,以上这些绝不需要、也不可能全部讲到,只要选其中三四点特别突出、十分明显的讲。甚至可以知将其中一个方面,但必须讲深、讲细、讲透,而且它们也必须提炼出小论点。

常见误区

一、影评的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把握文章的体裁。小伙伴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审题不当,完全不符合考试要求,体裁不合,把它写成心得体会、观后感了。这样,哪怕文章再有文采,也不能成为一篇优秀的影评。

1、文章的体裁不同,观后感、心得体会一类文章基本属于抒情文范畴,抒情色彩浓;影评则是文艺评论,属于议论文范畴,理论色彩浓。观后感重在感,而影评重在议。

2、作者的身份不同。写观后感时,作者的身份是普通观众;而写看片分析时,作者的身份却变成了[评论员"和[业内人士",至少应是个[准电视人"即将来可能进入电视行业的后备队。

3、针对的目标不同。观后感针对的是[这件事",即作品的内容;二影评针对的则是[这部片子",即作品本身。观后感回答的问题是:你知道这件事后有什么感想?这件事给你什么启示?而影评回答的问题是;这部作品该怎么理解?哪些地方比较成功?

二、要有以论文的框架,明确影评是议论文这一定位后,接下来就是谋篇布局的问题了。下面是小伙伴们在写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全文只有一段,没有段落概念,往往天马行空,想到什么写什么,这样是不行的。 克服的途径是:说完一层意思就另分一段,即宁肯多分段,也别不分段。

写作时往往从电影的第一个镜头讲起,然后第二个,第三个--一边叙述内容,一边作些评点。这种写法缺乏宏观的锻炼,没有形成小论点,没有上升为理论,没有总结,也不符合要求。它还带来另一个后果,就是叙述太多,议论太少,往往头重脚轻,开头十分啰嗦,结尾又草草收场。

写作时面面俱到地[蜻蜓点水",即结构散--克服的途径是内容、形式两大块要融为一体。

不会开头或结尾--克服的途径是开头可奇、深、新,要能引领下文;结尾可扣题、升华或讲究启发性,结尾时的败笔最可惜([总之"之类的画蛇添足也是败)。文风可以哲理化,也可感情化。

人物分析不知分主次--克服的途径是,要把人物形象看成一个体系,找出主人公,然后找出围绕着主人公的各种人物关系,在此基础上来分析不同人物在剧情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不注意观察细节--克服的途径是注意看影片,因为有的细节本身就能构成一篇影评,比如<黄土地>中翠巧的几次挑水,<我的父亲母亲>中那只大青花碗和[路"。

红高粱观后感

伤秋的情怀喷薄而出的是一种火似的壮烈,就如整个电影所表现的浓重而悲壮的红色基调。似乎热烈的有些许压抑,那是灰暗的现实所带来的压迫感。张艺谋的独到眼光,顾长卫的细节勾勒,在陕北的黄土地上,用民谣唱出它的质朴和热情,用最直接的[野合"宣誓着对旧礼教的反抗。高高的红高粱,红红的高粱酒,一切都似乎暗喻着某场一触即发的战争即将要展开中篇小说。

一九八八年张艺谋把红地毯一路铺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台阶,<红高粱>在中国电影史的地位不言而喻。二十年后的今天,他丝毫不掩饰激情的中国红像浪潮般冲击了在一片黑暗中观影的我。所有诗意的激情幻化成无数铿锵有力的鼓点,在心脏最饱含生命张力的地方奏响激动人心的乐章。

该片是中国第一部走出国门并荣获国际a级电影节大奖的影片,根据作家莫言的<红高粱>改编,原作发表在<人民文学>并被读者推选为年度[我最喜爱的作品"第一名。故事以直线叙述,在作者的深入解剖之下,[我爷爷"、[我奶奶"人性中的丰富一面得到展现。在影片的视觉风格上,导演、摄影精心复现了小说构造的色彩世界,如阳光般眩目、热情似火的红色。

完全可以这么说,当张艺谋遭遇了顾长卫,<红高粱>就具有了西部漫天黄尘里酒一样熊熊燃烧的生命质感,中国第一摄影和同样对影像如痴如狂的老谋子,两个旷世才子激情碰撞,大自然的苍凉,东方文化的神秘,就通过他们独特的造型摄影,呈现在世界面前。九儿穿在身上中间宽上下窄的红袄红裤;伙计们闪耀着古铜色彩的上身和他们桀骜不驯的光头;在震天的唢呐声里,把阳光切割成无数碎片的扑楞楞抖动的高粱骒子,日食的时候铺天盖地的红,高粱地里满眼透不过气的绿。。。。。。在<红高粱>里,摄影出身的张艺谋大开大阖,把视觉和造型艺术玩得酣畅淋漓,几乎每一个镜头都可以看作是一幅饱满浓烈的剪影,大量运用的造型艺术以电影的语言再一次横空出世,在此之前,还没有人敢把电影玩到这样的极致,也没人敢把那样浓重的色彩,就那么泼墨一般地肆意挥洒,所以<红高粱>作为张艺谋一部颇具实验意义的作品,其对自己乃至中国影坛的震撼不言自明,以至于在后来的<英雄>中,他还对对此念念不忘,但可惜的是,和所有的平常人一样,此时的张艺谋已经珠圆玉润锐气全无了。应该说<红高粱>的成功,造型摄影和色彩的大胆运用应该算作第一功。我不知道张艺谋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脑海中闪没闪现过图腾这两个字,可是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思想意义上,他都又把那个远古时代被人膜拜倒了的图腾重新树立起来,民族中最古老的最有象征意义的东西,被他看似随意地穿插其中。唢呐、花轿、土坯房、剪纸、年画、门神、酒篓子,肥棉裤、高粱地,石头小桥,肚兜,粗瓷碗以及黄土地尽处的血一样的红太阳、黄土高原上望不到头的蛇一样的羊肠小道它们被最大程度地赋予了生命、生殖、情绪、梦想等等的一切,对生命的美好以及繁衍生息的追求,从来没有这样凝重张扬过。同样野心勃勃的张艺谋决不会只停留在这些表面形式上,他有效地利用特殊历史时期的特定环境,完成了他重铸了民族心灵图腾的愿望。如果说,[我爷爷"的血性和狂放,都是有目共睹的滞留于表面的话,那么刘罗汉和屠三炮的民族情愫家国情怀,就隐藏在内心深处,而一旦破土就势不可挡。蔫声蔫气对[我奶奶"俯首帖耳的刘罗汉,因反抗日本鬼子被活活剥皮,破口大骂至最后一滴血;土匪屠三炮平日里打家劫舍,在日本鬼子到来时却挺身而出,于是,当[我爷爷"和伙计们,用血一样的高粱酒伏击日本兵的时候,耳畔响着中国人象征新生命的娶亲的唢呐调,高粱叶子就那么簌簌地颤抖,黄土地就那么安静如海。

有人说<红高粱>满是维多利亚时期地下文学的意味,可是我一直坚持认为只有深深地植根于这块土地的人,才能蕴含这样喷薄欲出的情感,才能最终完成这样一幅黄土风情画、民族繁衍史,与此相比,所谓才华和技巧就显得苍白了,最多只能算作风雷之外的漫天云彩。这部影片抒发了大众渴望自由生活的感情 , 并对生命做出了考究和礼赞 。 正像张艺谋说的那样 :" 我觉得中国人活的太累了 , 顾虑太多了 。" 正是这样一种思想贯穿了整个影片 。 这是一部牵手自由的神话 , 诠释生命的影片。

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虽故事情节大抵相同,但张艺谋却在此基础上做了稍许修改和调整。他没有延续原作中时间,空间错乱的形式进行叙述,而是以顺序的手法将故事展开,把故事讲的很清楚,叙事也非常流畅。其实本片可分为两大段落:"我爹"未出生的前半段和"我爹"出生后的后半段。前面着重讲了对自由的渴望和争取;后面又把侧重点放在了对生命和英雄的礼赞上。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一种升华,而两者之间的联系又颇为紧密,甚是自然。虽然并无新鲜之举,但却因其一气呵成而可见导演功底一斑。正是因为这样顺畅明了的叙事才使得影片思想能很好的融入其中,这是能高人一等拔得头筹的基石。另外,影片在情节叙述上采用了画外音,且有12次之多。这样大篇幅的画外音叙述会不会降低电影的质量和水平,显得枯燥而乏味?看过电影的人都能得到答案:不会!这里的画外音其实是一种角度,"我"的角度,影片中男女主角的孙子的角度,把影片放到一种故事性的,传说性的概念上,很亲切,也不突然,同时亦节约了很多时间用来渲染气氛。

看<红高粱>我深深的喜欢上九儿,九月初九生的丫头,不甘被控制命运的质朴农家女。痛恨父亲将自己与一头大黑骡子相提并论,绝望的愤怒吼叫:[你跟你的骡子过去吧,我再也不回来啦。"推翻了桌子,就如推翻了整个封建礼教,包办婚姻的束缚。她是叛逆的,但却是有思想的,用剪刀护卫自己的贞洁,热烈而执着的追求自己的幸福。

是的,她早已芳心暗许那个抬轿的,有黝黑结实身躯的北方汉子,锃亮的光头是粗犷而不羁性格的缩影。她是勇敢的,因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爱情或许已经变成反抗的最好载体,所以她不顾世俗的偏见和闲言碎语,早已在心底下定了决心。作为一个女掌柜,一个有家业的女人,她是大气,真挚和勤劳的。她用她的诚恳和聪慧挽留下了那一大帮兄弟,用自己的勤劳和能干,是家业在发展钟整整日上。

高粱酒,红红似火又似血。血染日,她倒下的身躯却是毅然的坚定和无怨。。。。。。没有悲伤的流泪,却依然记得她淡定从容的微笑,是美的如此动人。她是镇定的,当日寇来侵,她和高粱地里的人选择了战斗,保卫家园,这是怎样的毅然决然啊?

红,火一般的热烈,血一般的惊心。红红的高粱地,红红的落日,红红的让人惊心的热烈女子啊。。。。。。我在那般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遇见你。

成功的艺术不必居于生活的真实性,它只要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就好。在拍摄<红高粱>那个年代里,人们对现实的生活缺少的就是那种张扬狂放的个性,而<红高粱>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部影片中,所有的中国人都是同一个形象,全身古铜色,皮肤饱满,棱角分明。甚至还有大部分为光头,正是这样的一个形象展现了男子的野性和人们敢爱敢恨的一面。男主角姜文强壮的身体,沙哑的嗓音成为一个典型[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莫回头,莫回头--"

小编温馨提示

因观后感就是看完影片自己内心对这部电影的一种情感的抒发,所以按照抒情性作文的方法来写,就能创作出一篇不错的文章,但一般一部影片的观后感基本都是基于这部电影的主题思想来进行阐述的。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相关热词搜索:张艺谋 张艺谋老婆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张艺谋个性”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张艺谋个性"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30463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