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川牛夕的作用及功效

川牛夕的作用及功效

2016-03-19 09:32:4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川牛夕的作用及功效(共3篇)川牛膝川牛膝 【通用名称】川牛膝(《药材资料汇编》)【拼音名】Chuanniuxi【别名】牛膝,拐膝,天全牛膝,都牛胶,米心牛膝,大牛膝。【英文名】RADIX CYATHULAE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26【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肝、肾经。【功能主治】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用于经闭症瘕...

篇一:《川牛膝》

川牛膝 【通用名称】川牛膝(《药材资料汇编》)

【拼音名】Chuanniuxi

【别名】牛膝,拐膝,天全牛膝,都牛胶,米心牛膝,大牛膝。

【英文名】RADIX CYATHULAE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26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用于经闭症瘕,胞衣不下,关节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4.5 ~9克。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来源】为苋科植物川牛膝或头花蒽草的根。

【炮制】川牛膝,除去杂质及芦头,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植物属性

植物形态

①川牛膝川牛膝

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主根圆柱形,直径0.8~1.5厘米,外皮棕色。茎下部近圆柱形,中部近四棱形,疏被糙毛,节处略膨六。刑讨生,椭圆形至狭椭圆形,长3~13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全缘,上面密叠倒伏糙毛,下面密生长柔毛;叶柄长0.3~1.5厘米。花绿白色,头状花序数个于枝端排成穗状;苞片卵形,长3~5毫米,干膜质,先端具钩状芒刺;苞腋有花纹朵,能育花居中,不育花居两侧;不育花的花被退化为2~5枚钧状芒刺,能育花的花被5,2长3短;雄蕊5,花丝基部密被长柔毛;退化雄蕊5,长方形,狭细,长钓O.3~0.4毫米,宽O.1~0.2毫米。先端齿状浅裂;雄蕊基部外侧围绕孑房丛生的长柔毛较退化雄蕊为长;雌蕊子房上位,1室,花柱细。胞果长椭圆状倒卵形,长2~5毫米。种子卵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 川牛膝

野生于林缘、草丛中或栽培,分布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②头花蒽草

形态与川牛膝相似;其主要特征:叶呈广卵形、倒卵形,亦有椭圆形者。头状花序近单生,或近中央顶生者有数个作短穗状排列;退化雄蕊较粗大,长0.5~1毫米,先端深裂,常呈撕裂状或流苏状,时有分枝;雄蕊基部外侧丛生的柔毛较稀,且较退化雄蕊为短或等长。 野生或栽培,分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生长习性

川牛夕的作用及功效

川牛膝喜寒凉湿润的自然环境。四川多栽培于海拔1200-2 000米的高寒山区,一般年降雨量约1500毫米以上,冬季有3-4个月积雪。

在海拔1500米左右,生长 3-4年植株的成熟种子,播后10-15天即可出苗,且发芽率高,种子寿命为1年,播后第一年为营养生长,第二年为生殖生长。夏季为旺盛生长期,并同时长根,秋末冬初进入冬季休眠期。

功效

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或头花蒽草的根,川牛膝有活血祛瘀、祛风利湿的功效,川牛膝主治血瘀经闭、难产、胞衣不下,川牛膝别名牛膝、天全牛膝、都牛膝、米心牛膝、家牛膝、肉牛膝、大牛膝、拐牛膝、甜牛膝、甜川牛膝、龙牛膝,妇女月经过多,妊娠,梦遗滑精者忌用川牛膝。 药名:川牛膝 功效分类:祛风湿药;渗湿利尿药;通经药;活血药。 科属分类:苋科。 别名:牛膝、天全牛膝、都牛膝、米心牛膝、家牛膝、肉牛膝、大牛膝、拐牛膝、甜牛膝、甜川牛膝、龙牛膝。

性味:甘;微苦;性平。 归经:肝;肾经。 功效:活血祛瘀;祛风利湿。 主治:血瘀经闭;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热淋;石淋;痛经;风湿腰膝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或泡酒。 来源: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或头花蒽草的根。 炮制方法: 1、牛膝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除去芦头,切段,晒干或低温干燥。 2、酒牛膝 取牛膝段,加入定量黄酒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牛膝段每100千克,用黄酒10千克。 3、盐牛膝 取牛膝段,加入定量食盐水拌匀,稍闷润,待盐水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牛膝段每100千克,用食盐2千克。 作用

川牛膝食疗作用:川牛膝味甘、微苦,性平;归肝、肾经;宣散降泄,川牛膝具有活血通经,祛风除湿,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的功效,川牛膝主治血瘀经闭,痛经,难产,胞衣不下,关节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跌扑损伤。 1、酒炙后,增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作用。如用于血滞经闭的牛膝散(《准绳》),治风湿痹痛,肢体活动不利的牛膝酒(《纲目》),治诸风湿痹的牛膝丸(《杨氏家藏方》)。 2、牛膝生品长于活血祛瘀,引血下行。如用于瘀血阻滞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瘀阻腹痛,常配红花、桃仁、当归等同用,治妇人血风走注,腰脚疼痛的牛膝散(《圣惠方》),治阴虚阳亢,头目眩晕的镇肝息风汤(《参

西录》)。 3、盐炙后,能引药入肾,增强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如用于治肾虚腰痛,常与杜仲、桑寄生等同用,治月水不利,脐腹作痛的牛膝汤(《不知医必要》),治湿热下注,腰膝关节疼痛。 川牛膝做法指导: 1、血瘀经闭、痛经者,可与当归、川芎、红花等配伍。 2、临床每与桑寄生、威灵仙、独幕剧活行装配伍,以祛风湿、通经络,止疼痛。 3、热淋、血淋,尿血者,可与木通、滑石、瞿麦、蒲黄等配伍,以增强疗效。 4、配当归、赤芍、桃仁、红花等治妇女经闭; 5、配狗脊、寄生、杜仲、威灵仙等治腰膝骨痛; 6、配羌活、桂枝、苍术、秦艽、防风等治风湿关节痛; 7、配当归、曲麦、木通、滑石、冬葵子等治产妇胞衣不下或胎死腹中。

用药禁忌

妇女月经过多,妊娠,梦遗滑精者忌用川牛膝。

药材性状

本品呈近圆柱形,微扭曲,向下略细或有少数分枝,长30~60cm,直径0.5~3cm。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和多数横向突起的皮孔。质韧,不易折断,断面浅黄色或棕黄色,维管束点状,排列成数轮同心环。气微,味甜。

【采集】川牛膝的根,秋冬均可采挖,栽培品以生长3~4年者为好,挖得后,去净泥砂,切去残存的地上茎及须根。烘干或晒至半干时,经发汗后再晒至足干。野生的多系阴干或晒干。

【炮制】川牛膝: 除去杂质及芦头,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本品为圆形薄片,厚0.1~0.2cm,直径0.5~3cm。表面灰棕色,切面淡黄色或棕黄色。可见多数黄色点状维管束。

酒川牛膝:取川牛膝片,照酒炙法炒干。

川牛夕的作用及功效

川牛膝

【药材】川牛膝商品有2种:一为川牛膝,一为麻牛膝: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甘微苦,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肾二经。

【功用主治】祛风,利湿,通经,活血。治风湿腰膝疼痛,脚痿筋挛,血淋,尿血,妇女经闭,症瘕。用于经闭症瘕,胞衣不下,关节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跌扑损伤。 ①《药材资料汇编》:治打扑刀伤,有缓和疼痛之效。

②《中药志》:破血下降。

③《中药材手册》:功多祛风利湿,其他和怀牛膝相同。

④《四川中药志》:祛风利湿,通经散血。治寒湿腰腿骨痛,足痿筋挛,妇女经闭及症瘕麻牛膝 ,淋病,尿血,阴痿、失溺。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7.5~15克;浸酒或入丸、散。

【宜忌】《四川中药志》:妇女月经过多,妊娠,梦遗滑精者忌用。孕妇禁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材鉴别

川牛膝 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栓内层窄。中柱大,三生维管束外韧型,断续排列成4~11轮,内侧维管束的束内形成层可见;木质部导管多单个,常径向排列,木化;木纤维较发达,有的切向延伸或断续连接成环。中央次生构造维管系统常分成2~9股,有的根中心可见导管稀疏分布。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方晶。

粉末棕色。草酸钙砂晶、方晶散在,或充塞于薄壁细胞中。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0~80μm,纹孔圆形或横向延长呈长圆形,互列,排列紧密,有的导管分子末端呈梭形。纤维长条形,弯曲,末端渐尖,直径8~25μm,壁厚3~5μm,纹孔呈单斜纹孔或人字形,也可见具缘纹孔、纹孔口交叉成十字形,孔沟明显,疏密不一。

检查

水分照水分测定(附录Ⅸ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6.0%。

总灰分 取本品切制成直径在3nm以下的颗粒,依法检查,不得过8.0%(附录ⅨK)。酸不溶性灰分取本品切制成直径在3nm以下的颗粒,依法检查,不得过1.5%(附录Ⅸ K)。 浸出物川牛膝

取本品直径在3mm以下的颗粒,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冷浸法(附录ⅩA)测定,不得少于65.0%。

人工栽培

栽培技术

川牛膝栽培技术

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的干燥根,别名牛夕。具活血祛瘀、通利关节等功效,用于治疗经闭。尿血、关节酸痛、跌打损伤等症。四川省乐山、雅安、凉山等地市均有分布,以天全、荥经等县栽培历史较久,产量大,质量好。

1.选地、整地选疏松、肥沃的壤土栽培为宜,山坡一般以向阳坡为佳。9--10月下雪前深翻土地,深度最好在30厘米以上,翻后休闲冻土;翌年清明前后,再翻1次,整细耙平,作1.3米左右的高畦。

2.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

在栽培上所用种子实质为胞果,种子发芽力因生长年限而不同,三至四年生植株结的种子最好,栽培当年所结的种子常不能发芽,隔年陈种不作种用。播种分春播和秋播,春播在4月前后,由于海拔高度不同,播种时间有所差异,海拔低的可以稍早,以在雪后早播为宜,秋播为8月前后。主产区一般采取高山春播、低山秋播的办法,出苗率高,缺窝少。

3.田间管理

(l)中耕除草和间苗每年中耕除草3-4次。播种当年的第一次在5月中、下旬,宜浅锄或用手扯,并结合匀苗、补苗,每窝留苗4-6株,这次除草很重要,宜早尽早;第二次在6月中、下旬,中耕前,再匀苗1次,每窝定苗2-3株;7—8月再各进行1次。第二年中耕除草2-3次。第三年若要收获,就只进行l-2次。

(2)施肥培土每年结合中耕,追肥3次。第一、二次在中耕后,施用人畜粪水及草木灰,并进行培土防冻。培土厚度,以使根头幼芽埋入土里约7厘米为宜。如不培土,根头易被冻坏,造成缺窝减产。

4.病虫害防治川牛膝

(1)黑头病多发生于春夏季,主要是芦头盖上太薄,冬季受冻害,引起发黑霉烂。防治方法:注意排水防涝,冬季培土。

(2)线虫病 多发生在低海拔地区,在根上形成凹凸不平的肉瘤。防治方法:注意选土;每亩用滴滴混剂35一45千克处理土壤。

(3)大猿叶虫5-6月发生,将叶咬吃成小孔。防治方法:用亚胺硫磷800倍或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

(4)毛虫、红蜘蛛 5-6月为害叶片。防治方法:可用40%乐果乳油800-1500倍液喷杀。

采收加工川牛夕的作用及功效

川牛膝在播后3-4年的10-11月收获。要求深挖,减少断根。挖后科去泥土,砍去芦头,剪掉须根,割下倒根,使主根。侧报均成单支。然后按根条大小,理顺成小把,立放炕上用无烟煤微火烘炕或放在晒场上日光炕脆。半干后,堆放数日,回润后,再炕或晒到全干。通常三年生每亩产干货150-200千克,四年生200-250千克。

营养知识

篇二:《牛膝的功效与作用 牛膝泡酒配方 怎么泡》

牛膝的功效与作用 牛膝泡酒配方 怎么泡

牛膝的作用与功效

牛膝,别名:牛磕膝,拉丁文名: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 苋科、牛膝属多年生草本,高70-120厘米;根圆柱形,直径5-10毫米,土黄色;茎有棱角或四方形,绿色或带紫色,有白色贴生或开展柔毛,或近无毛,分枝对生。叶片椭圆形或椭圆披针形,少数倒披针形,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两面有贴生或开展柔毛;退化雄蕊顶端平圆,稍有缺刻状细锯齿。胞果矩圆形,黄褐色,光滑。种子矩圆形,黄褐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牛膝根入药,生用,活血通经;治产后腹痛,月经不调,闭经,鼻衄,虚火牙痛,脚气水肿;熟用,补肝肾,强腰膝;治腰膝酸痛,肝肾亏虚,跌打瘀痛。兽医用作治牛软脚症,跌伤断骨等。

牛膝泡酒用什么白酒好,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泡药酒作为一种古老的养生保健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泡酒有着很大的学问:用什么酒泡?酒要多少度?用什么容器泡好?每一步都有讲究,如果掌握不好,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有可能伤害到身体。

下面,笔者从一个泡酒爱好者的角度给大家分享一些经验。

一、牛膝泡酒用什么样的白酒好?

最近权威媒体接连报道,市场上70%的白酒都是食用酒精+香料+甜蜜素+水勾兑而成(符合国家标准)成本原因,中低端更达95%以上,很多打着纯粮酿造的酒却是食用酒精勾兑而成,而食用酒精酒与纯粮酒区别在于,纯粮酒是自然发酵酿造,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天然物质,而这些天然物质会和牛膝发生反应,才会产生神奇的保健医疗作用,而食用酒精酒因为添加剂原因本身对人体就没有好处,还会破坏药材的功效。因此,牛膝泡酒一定要选用无添加的纯粮酒,这种无添加的纯粮食酒在市场上不好找,在此笔者向大家推荐一款谷养康纯粮酒,真正无添加纯粮酒,适合牛膝泡酒。

二、牛膝泡药酒不宜选择塑料桶装酒

市场很多PET塑料桶装酒,价格便宜,这种PET塑料装水很安全,但白酒具有很强腐蚀性,尤其是高度白酒,会把塑料成分腐蚀到酒里。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要选择玻璃瓶或陶瓷瓶装酒,不能选择塑料桶装酒。

三、牛膝泡酒要用多少度白酒合适

稍高度数的白酒更易于杀死牛膝的细菌和病菌。牛膝中水分的渗出也会稀释酒精度,而且随

着存放时间的推移,酒的度数会下降,酒精度过低,长时间存储容易变质。因此牛膝泡酒60度的优质纯粮酒最佳。

四、牛膝泡酒用什么容器比较好?

牛膝泡酒要用土陶坛或者玻璃器皿,陶坛最优,古时候熬制中药、储存白酒都用土陶,土陶可加速酒的陈化老熟,让酒的品质更好,所以陶坛比玻璃更适合装酒。禁用塑料和金属器皿泡药酒,塑料金属装酒会逸出有害物质。而玻璃、陶瓷就不会产生上述情况,这也是我给大家推荐谷养康纯粮酒的另外一个原因,谷养康纯粮酒采用土陶罐制作而成,瓶口较大,如果泡量不大可直接把牛膝加入陶坛里,免去购买泡酒坛,如果泡量较大,可去集贸市场购买较大泡酒器皿。

常用的牛膝泡酒配方(摘自网络,仅供参考,具体咨询医生)

牛膝泡酒配方1:

配方:巴戟天、牛膝各150克,枸杞根皮、麦门冬、地黄、防风各100克,白酒3000毫升。

制法:将上药捣碎或切碎,装袋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

功效:滋肾助阳、祛风逐寒。主治虚赢、阳道不举、五劳七伤等病。能食下气。 用法:每日两次 每次10-20毫升

牛膝泡酒配方2:

配方:巴戟天20克,牛膝20克,石斛20克,羌活30克,当归30克,生姜30克,白酒1500ml。

制法:

1、将上述药材捣细,放入干净的器皿中;

2、倒入酒浸泡,密封,煮1小时;

3、取下冷却,过滤后装瓶备用。 功效:补肾壮阳,活血通经,舒筋利关节。主治腹部瘀结冷痛,折伤闪挫,腰膝痹痛,足痿无力,肢节不利、四肢拘挛,肾虚阳痿。

用法:温热饮用 每日两次,每次10-20毫升

牛膝泡酒配方3:

配方:牛膝 秦艽(去苗、土)芎藭 防风(去叉)桂(去粗皮)独活(去芦头)丹参 白茯苓(去黑皮)各60克 杜仲(去粗皮,锉,炒)附子(炮裂,去皮、脐)石斛(去根)干姜(炮)麦门冬(去心)地骨皮各30克 五加皮150克 薏苡仁30克 大麻子(炒)15克 白

酒4000克

制法:上十七味,切碎后装入布袋,用酒浸泡,密封7天即可。

功效:补肾温阳,祛风除湿。治肾气虚冷,复感寒湿为痹。

用法:空腹饮,每日一次,每次10-20毫升。

牛膝泡酒配方4:

配方:牛膝50克,川芎50克,羌活50克,地骨皮50克,五加皮50克,薏苡仁50克,甘草50克,海桐皮100克,生地黄500克,杜仲50克 白酒10千克

制法:上药切碎装布袋,放入瓶中,加入白酒浸泡 密封7天。

功效:温补肾阳,治湿热腰痛

用法:每日3次 每次10ML

单酿鼠粘根酒

【配方】独活、山茱萸、天冬(去心)、黄芪、甘菊花、防风、天雄(炮裂)、丹参、侧子(炮裂)、防己、白术、茯苓、牛膝各120g,贯众、枸杞子各90g,生姜180g,磁石(绵裹)300g,生地黄240g,白酒10-15kg。

【制法】先将上药各切薄片,以绢袋盛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浸泡7日,密封。7日后启封取用。

【功用】止咳祛痰,祛风止痒。

【主治】咳嗽、痰癖,兼治疽、痿、脚气。【用法】口服:每次服1盅(10 – 20ml),口服2或3次。

【附记】引自《普济方》

白药酒.

【配方】白茯苓、白术、天花粉、怀山药、芡实、牛膝、薏苡仁各15g,白豆蔻9g,白酒5000ml。

【制法】将前7味捣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日摇动1次,浸泡14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健脾燥湿。

【主治】脾虚食少、食后腹满、小便不利、大便溏泄者。

【用法】口服:每次服15 – 20ml,日服2次。

【附记】引自《良朋汇集》。为了矫味,可加入适量白糖。验之临床,确有良效。川牛夕的作用及功效川牛夕的作用及功效

苁蓉强壮酒.

【配方】肉苁蓉50g,川牛膝40g,菟丝子、制附子、肉桂、炮姜、肉豆蔻各20g,补骨脂(炒)、楮实子各25g,椒红、巴戟天(炒)各30g,小香、蛇床子各15g,鹿茸(炙)l0g,白酒1 500 ml。

【制法】将前14味共捣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补益肝肾,聪耳明目,强壮筋骨。

【主治】肝肾虚损、腹肋疼痛、下元虚冷等。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温服l0ml,日服2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验之临床,效果甚佳。

泰艽酒(二). 【配方】秦艽、牛膝、川芎、防风、杜仲、赤茯苓、丹参、独活、地骨皮、薏苡仁、火麻仁各30g,石斛、干姜各20g,五加皮50g,制附子24g,肉桂、麦冬各25g,白酒1 500ml。

【制法】将前1 7味共研成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祛风散寒,除积消胀,利水止痛。

【主治】小腹胀满,疼痛拒按,小便艰涩不利,大便不通,鼻流清涕。

【用法】口服:每日空腹温服l0-20ml,以愈为度。

【附记】引自《圣济总录》。本药酒作用全面,重在温散。酒助药力,其效颇著。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芝麻杜仲酒

【配方】黑芝麻(炒)、杜仲、怀牛膝各12g,丹参、白石英各6g,白酒500ml。【制法】将前5味捣碎,除芝麻外,余药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和芝麻,搅拌均匀、密封,浸泡14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补肝肾,益精血,坚筋骨,祛风湿。

【主治】大便秘结,腰腿酸软,精血亏损,筋骨痿软,头晕目眩,风湿痹痛等症。【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温服15ml,日服3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验之临床,效果均佳。川牛夕的作用及功效

膝瓜酒.

【配方】牛膝、木瓜各50g,白酒500ml。

【制法】将上药与白酒一起置容器中,密封浸泡7日后便可饮用。上述药量可连续浸泡3次。

【功用】温利舒筋,解粘通便。

【主治】粘连性肠梗阻。

【用法】口服:每晚临睡前饮1次,每次饮量可根据个人酒量而定,以能耐受为度。【附记】引自《民间秘方治百病》。屡用有效。

延年益寿酒

【配方】制首乌100g,菟丝子、桑椹子36g,旱莲草、金樱子、熟地黄、透骨草各50g,牛膝、黄芪、肉桂、豨莶草、女贞子、桑叶各25g,白糖500g,白酒5000ml。

【制法】将首乌、熟地黄、牛膝、黄芪、肉桂5味药与白酒一起置入容器中,密封浸泡1周,且每日搅拌1次,再将余下药用水煎煮2次,每次煮沸2小时,含药液滤过,浓缩成膏状,与白糖同置入以上容器中,凋匀后便可服用。每瓶装500ml,待用。

【功用】滋补肝肾,填精益髓。 【主治】腰膝酸软,筋骨无力,须发早白,视物不明,耳鸣耳聋,记忆力减退,神思恍惚。可用于神经官能症、贫血、脑动脉硬化、低血压患者,具上述表现者均可服用。【用法】口服:每次服10~20ml,日服2次。

【附记】引自《黑龙江省药品标准》。临床证明有良好的保健作用,久服确有延年益寿之效果。凡阴虚火旺或外感实邪者忌服。

龙眼药酒

【配方】金银花、牛膝、杜仲、五加皮各90g,枸杞子、龙眼肉、大生地黄、当归身各120g,大枣500g,红花、甘草各30g,白糖、蜂蜜各1000g,低度白酒7500 ml。

【制法】将前11味加工使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和白糖、蜂蜜,密封,隔水加热后,取出候凉,浸泡数日后即可饮用。

【功用】补肝肾,益精而,壮筋骨,定神志。

篇三:《川牛膝》

川牛膝

【性味】甘、微苦,平。无毒

【归经】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用于经闭症瘕,胞衣不下,关节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跌扑损伤。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通经,活血。治风湿腰膝疼痛,脚痿筋挛,血淋,尿血,妇女经闭,症瘕。用于经闭症瘕,胞衣不下,关节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跌扑损伤。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祛风利湿。主血瘀经闭;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热淋;石淋;痛经;风湿腰膝疼痛

【用法用量】 4.5~9g。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浸酒或入丸、散。

【注意】孕妇禁用。

【注意】《四川中药志》:"妇女月经过多,妊娠,梦遗滑精者忌用。"孕妇禁用。

【药理作用】 1.蛋白质同化作用 本品所含昆虫变态甾体激素具有强的蛋肉质合成促进作用,给小鼠ig或ipl次羟基促脱皮甾酮后2小时左右,即可见小鼠肝脏细胞核、线粒体以及微粒体中氨基酸前体掺入增多,4小时时作用更强,其作用强度与4-氯睾丸酮效果相似。同时在肾脏中也可见蛋白质合成增强现象,但于4小时后回复原有水平。杯苋甾酮亦有类似作用,每日给小鼠仅5mcg,即可见明显效果而无任何毒性反应。

2.抗生育作用 本品的3种提取物,即苯提取物(A),乙酸乙酯提取物(B)和醇提取物(C)具有对小鼠抗生育和抗着床作用。(A)250mg/kg剂量对雌鼠有明显的抗生育作用,有效率达100%,(B)250mg/kg有效率达63.7%,而500mg/kg剂量有效率达90%以上,(C)500mg/kg抗生育效果为40-54%。抗着床实验表明,A500mg/kg有效率达100%,B500mg/kg有效率为66.7%,C500mg/kg有效率为40%,其中以A的作用最为显着。

3.其它作用 本品所含的杯苋甾酮具有雌激素活性,未成熟大鼠pol0或500mg/(kg·d),共3日,子宫重量增加,但对卵巢重量影响不大。流浸膏对未孕猫的子宫有弛缓作用。但对已孕子宫则有强力的收缩作用。


川牛夕的作用及功效相关热词搜索:川牛夕 牛夕功效与作用简介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川牛夕的作用及功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川牛夕的作用及功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30848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