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韩寒批判高考

韩寒批判高考

2016-03-23 10:35:3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韩寒批判高考(共5篇)也谈高考制度的弊端也谈高考制度的弊端高考,永远是一个让人爱恨交加的话题。一方面,人们对高考趋之若鹜,但另一方面,人们对高考制度的质疑和批判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痛陈高考制度弊端、呼喊高考改革、甚至要求取消高考制度的声音此起彼伏:指责高考制度成为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影响了整个学校教育的内容和评价方式,致使...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韩寒批判高考》,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也谈高考制度的弊端》

也谈高考制度的弊端

高考,永远是一个让人爱恨交加的话题。一方面,人们对高考趋之若鹜,但另一方面,人们对高考制度的质疑和批判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痛陈高考制度弊端、呼喊高考改革、甚至要求取消高考制度的声音此起彼伏:指责高考制度成为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影响了整个学校教育的内容和评价方式,致使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围着高考转,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一考定终生,负担和压力日益加重,高分低能现象层出不穷等等。诚然,高考在考试内容与形式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由此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但是,笔者认为,弊端的产生,问题并不在于高考制度本身,而是各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不是简单的一个考试制度问题。所以,简单粗暴地把所有责任都推在高考制度身上,是不合理、不公平的。

首先,应试教育并不是因为高考才出现的,而是我国传统文化积淀的产物。中国的考试制度由来巳久,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中最古最好的制度”。据《礼记•射义》记载,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已经建立了通过考试测量军事教育的效果和选拔人才的制度;《礼记•学记》中相关记载也表明,西周时期的“国学”也已经初步建立了隔年定期考试的制度。隋唐时期建立的科举制度,更是将我国古代考试制度的发展推上了顶峰。由于科举制度为社会流动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下层知识分子有机会参政治国,改变自身社会地位,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因而读书人都将科举看得很重,将毕生的精力都放在了科举考试的准备上。但每次科举选拔的人数毕竟有限,势必造成竞争的激烈。面对科举的巨大诱人的利益,古代的知识分子们不得不死读书、读死书,应试教育的雏形开始产生。而科举考试内容的独尊儒术,翻来覆去都是“四书”“五经”之类,客观上也加剧了应试教育环境的形成。几千年下来,可以说,应试教育已经融入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去了,根深蒂固。在这样一个传统文化的包围中,高考制度只能无辜地背了黑锅,成为干夫所指的罪魁祸首。

第二,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匮乏,导致高考成为—个社会问题,也促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我国现在还是一个不成熟的经济社会,国力有限,因而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对我国的人口来说还是相当匮乏的,无法满足广大人民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渴望。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期望与日俱增,高等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就显得更加突出,导致高考竞争越来越激烈,逐渐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供需矛盾的激烈,是应试教育环境存在并愈演愈烈的一个客观因素,也是高考被认为是基础教育的“指挥棒”,从而引发诸多弊端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我国的人才选拔制度单一,造成高考制度的不堪重负和应试的火热。目前我国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主要方法就是高考。任何一种选拔制度都有弱点,高考也不例外。高考主要是通过笔试的方式依照分数的高低来选拔人才,这就必定有其局限性,因此需要其他的选拔制度来与高考制度相互弥补。不同的选拔方法选拔的侧重点不一样,选拔的要求不一样,选拔的人才也不一样。而现在社会把选拔各种不同类型人才的重任全推在高考身上,没有建立其他选拔制度作补充,致使高考制度要用自己有限的能力来承担所有的任务,这是它无法承担的,当然就会产生各种问题了。虽然现在也开辟了一些其他的选拔制度,如保送生制度、特殊专业的单招等,但选拔的面太窄,作用有限,因此,还需要探索其他选拔制度。但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还没有建立,要建立其他需要诚信保障的制度,还有一定的困难。

第四,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缺陷,在中等职业教育上的重大缺失,导致了“千军万马走独木桥”情况的出现。虽然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但是不可否认,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不受重视的一个领域,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师资条件、软硬件水平,和普通高中相比都有着不小的差距,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效果不尽如入意,再加上职校的就业形势不是很乐观,愿意上职校的学生也就越来越少,都纷纷涌向普通高中的大门。如此恶性循环导致中等职业教育的萎缩。可以说,中等职业学校的社会分流功能的弱化,客观上也加剧了高考竞争的激烈。

第五,社会就业看中高学历的不良倾向,也为应试教育无形之中开拓了市场。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提倡高学历本是无可厚非的事。但是一旦将学历作为选拔人才的至高标准,盲目地追求高学历,不但不能达到提倡高学历的目的,还将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造成人才的浪费,现在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就业难就是一个例证。为了拥有高学历,在中国当前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高考来实现。为了在高考中胜出,考生们也只能加入到应试教育的行列了。

第六,学校和社会对高考目标和中学教学目标的简单同—化的错误认识和做法也是—个因素。中学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其目的是要让中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生存能力,为其今后发展打下基础,而高考是高校面向部分学生的选拔性考试,它的目标标准和中学教学目标有着根本的不同。而且,高考从来不是、也不可能是评价中学教学质量的参照标准。因此,用高考来指挥中学教学是行不通的,也是错误的。而现在的学校和社会把高考目标与中学教学目标错误地同一化,简单地将高考等同于中学教学的目的所在,将中学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定位在高考,并且功利地将高考升学率当作是评价学校好坏的唯一砝码。在此情况下,应试教育无法拒绝滋生。韩寒批判高考韩寒批判高考

另外,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习惯思维,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负担,助长了应试教育的气焰。在他们的观念里,子女考上一所好大学就是成才了,有出息了。高考在他们眼里附带了诸如身份、地位、前途等一系列本不应由其承担的东西,被异化成了一场名利游戏。

纵有千般不是,确有万般无奈,高考制度此时正是处于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之中。公正客观地讲,高考制度是现在唯一的、最公正的、又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拔制度,要彻底取消高考制度是不可能的事,尽管它在某些方面还有不合理不完善之处。因此,面对所谓的高考弊端,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口诛笔伐,而是要认真分析,看清问题,努力减少高考可能存在的消极作用,尽可能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唯此,高考制度的改革之路才会明朗,改革成效才会显著。

篇二:《中国高考批判》

中国高考批判

黄钟韩寒批判高考

几十年了,对各省、市、自治区高考录取线一直是实行差别对待。长期以来教育当局并没有认为这有什么不妥。现在民间似乎醒悟过来了,开始公开指责高考招生是中国教育最大的不公。这与其说是权利意识的觉醒,不如说是出于情感上的义愤。人们还没有学会用“合法”、“违宪”或“不合法”来思考这些问题。事实上,这更是一个法律和公民权利保障的问题。

毋庸讳言,受教育的权利是一项基本人权。正因为如此,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都庄严地写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我想,每一个善良的公民都会为宪法的承诺心花怒放。遗憾的是,高考招生的历史和现实却从来没有为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增光添彩,而是阳奉阴违。为了权利,任何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良知的公民都不能再保持沉默和冷漠,而应该各尽所能奔走呼号。纸上的权利要变成现实,需要我们的努力争取。

高考招生名额的巨大黑洞

如今,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一年比一年大, 1999年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130万人,比1998年的108万增长了20.37%。2000年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将达到180万人。无疑这为许多考生带来了福音。

韩寒批判高考

但是,细心的人会发现,我们从来只知道全国总共招多少生,如果不嫌麻烦,愿上网浏览或到图书馆查阅报刊,才会知道每个省市自治区招多少生。至于招生名额到底是如何确定和分配的,扩招的雨水是不是降到最旱的田地,却根本就是神不知鬼不觉。

尽管我们大都被驯化成了无神论者,不怕阎王不信上帝,但我们在高考的现实中却只能坐等权力来分配命运。长期以来,我们除了相信大人先生们的超人智慧和大公无私的品德外,别无选择。至于当哪个省市自治区或哪所高校想多争取一点招生名额时,是否存在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待价而沽的现象,就更不得而知了。

不过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各省、市、自治区的高考录取率一直相差悬殊。比如,去年广东省考生报考普通高校录取率为50%多,全国平均为49%,有的地区不足30%,而北京市考生报考普通高校录取率高达70%多,北京的高考升学率恐怕已经是世界之最了。在行政权力操纵下形成的高等教育人为的严重两极分化。这不仅仅是一个某些省市的人上大学的机会多少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高录取率建立在严重不平等的录取分数线之上。 因此,招生名额的事先确定,至少导致了各地区考生只能削足适履。考生多考分高但录取率却相对低的地方,就只能在权力制造的黑洞里听天由命了!到了这等地步,谁还要在什么白皮书上说,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有多少可靠的保证,岂不是睁眼说瞎话?

为了辩解,有人说,北京、上海作为政治、文化或经济的中心,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有着众多的高校,这种优势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的,高考大省即使是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也是不具备这种优势的。况且北京、上海还为所在高校提供

了各方面的基础服务。投放名额的不平衡是由中国高校布局的不平衡造成的。

这种似是而非的论调实际上是在为教育割据张目。北京、上海高校畸形集中,实际上是50年前开始的对自由教育体制一步一步清算,所结下的恶果。近水楼台先得月。可有人甚至说这种情况是“历史传统的延续”,并不是一个特别奇怪的问题。我不知道蔡元培先生、胡适先生等是否曾把“招生指标”作“买路钱”,给堂堂的北京大学留下过北大必须多招“北京人”的“历史传统”!但我知道那时候根本就连所谓的“招生指标”这一说法都没有。我也没听说过张伯苓给南开、李登辉给复旦、梅贻琦给清华立过这等规矩。但我知道就连南开中学的学生都来自全国各地。是权力的捉弄,才导致了中国的教育一步一步沦落到今天这等地步。可在大人先生的眼里,历史留下的罪孽也比公民的受教育的权利更应受到尊重!

想想看,美国财大气粗,同样是首都,为什么华盛顿却不是这样子?我们不要忘了,北京是中国人的北京,上海是中国人的上海。怎么能出现“我爱北京”,而北京却歧视没有北京户口的中国人的怪事呢?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提供了基础服务一不小心就可能变成了山大王的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中国是中央集权国家,所以才常说什么全国一盘棋,各地的孩子们才同唱“我爱北京天安门”,才可能为了50年大庆在北京投资1000多个亿,„„可现在倒好,北京等地却声称要率先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就像先过了河的马儿,拚命抢计划体制的教育遗产。改革因此也就不能不成为教育资源地方割据和封锁的最佳幌子!

50多年前的宪法里规定“应维护各地人民享受高等教育之机会均等,促进全国文化之平衡发展”“国民受教育之机会一律平等”,教育部审定的教科书里批评这是虚应故事。难道我们今天的宪法和法律还要重蹈画饼充饥的覆辙?

高考招生的苦乐不均,病根在于存在着不受制约的权力对高教的横加干预,老百姓就是想提点自己的看法,还得看它高兴不高兴答不答应。现在普通高校实际上处于条块分割状态,地区性学校基本上是招本地区的考生,即使是教育部直属院校,也是对所在地区的招生比重远远超过其它地区,比如,北京大学基本上保证在北京市的投放名额不少于八分之一,居然还有人说比例不算高。真是匪夷所思!北京人口才1300万,首善之区岂不成了便宜先占之区?

也正因为这样,北京等地凭着得“权”独厚的优势,提出了要在全国率先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因此,高等教育在权力的保驾护航下,也会是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就算是哪所名牌大学想对国内的考生一视同仁,在没有法治的大背景下,也是强龙难压地头蛇。于是在严格的户籍管制之下,北京上海自己出自己的高考题,自己招自己的生,俨然一副国中之国的样子。还说要成为国际化大都市,连国内化都不够!不过,我还是想提醒捏着中国高等教育命运的大人们注意,在英国,1993年招生30.5万人,因成绩不合格而遭拒收的有21万人,录取率不到58%,比北京低得多,而北京的人均GDP和英国不可同日耳语。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要建立统一的大市场,高等教育能实行各省、市、自治区各自为政,相互封锁自给自足吗?高校招生的地区特权和地区壁垒所形成的巨大既得利益,会强化畸形的地方独立性和排外意识,不仅增加了我国市场化改革的阻力,而且也不利于国家统一和人民的团结。

对高等教育的地区性两极分化难道政府真的就束手无策,甚至还要推波助澜吗?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难道是作秀吗?

公民丧失了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无论城乡,无论贫富,无论种族,神州大地上的孩子们,都同样用天真烂漫

的稚声,琅琅诵读过“我爱祖国”“我爱北京天安门”,谁敢说,祖国母亲回报给他们的,只能是厚此薄彼的偏心,而不是一般的慈爱?

不!在祖国母亲的心中,手心手背都是肉。对此只要我们读读法律的规定,就能充分体会。多愁善感的人也许还会热泪盈眶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九条的规定,“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照理说高考就应该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俗话说,君无戏言,更何况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承诺!但是,现实却一点也不信邪,视之如儿戏。自从产生高考以来,录取分数线就因地而异,差距甚大,高考招生从来就不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实际上是长期违法,公开剥夺了公民的依法享有的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侵犯了公民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比如北京市1999年第一批文科院校最低控制线是466分,而湖南则是556分,湖北为544分,最高相差90分;北京市去年第一批理科院校最低控制线是460分,而湖南则是537分,湖北为566分,最高相差106分;湖南文科部外专科最低控制线是514分,理科部外专科最低控制线是482分,都高于北京市第一批院校最低控制线。甚至连中国最穷的贵州省高考录取最低投档分数线理工科本科重点线是480分,文史类(含外语)重点线是514分,也高于北京市!

2000年依然相差悬殊。北京市文科第一批录取院校录取控制分数线为465分,湖南省普通高校招生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文科重点本科528分,湖北省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文史类第一批为535分,最高相差70分;北京市理科第一批录取院校录取控制分数线为476分,湖南省普通高校招生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理科重点本科535分,湖北省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理工类第一批为559分,最高相差83分;湖南省普通高校招生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部外省文科专科492分,高出北京市文科第一批录取院校录取控制分数线27分,部外省理科专科490分,高出北京市理科第一批录取院校录取控制分数线14分。连中国最穷的贵州省,第一批录取院校(211工程及同批本科院校)最低投档分数线(原始分)理工类也为474分,文史类为487分,均高于北京市第一批录取院校录取控制分数线。

这组数字意味着,在湖南连专科都上不了的人,如果他们能弄到北京户口,就可能考上重点大学!也就是说,考生的户口比法律赋予他(她)作为一个公民的平等的入学和升学权利更重要。就这样,法律规定的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被长期公开地变成了省、市、自治区内考生平等,而这种“平等”,恰恰表明权利地区间的不平等和高考招生的地区性歧视。能否考上大学出身比法律的规定更重要。高考成了对国民隔离的公开确认。至于长期这样做到底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就不得而知了。由于没有相应的司法保护手段,这些人除了认命,又还有别的什么选择呢?!

不但从总体看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没有保障,即使从具体的学校看也是这样。例如,北京大学1999年录取分数线,在北京与湖北、湖南、贵州文史类平均分分别为575分、610分、616分、585分,最高相差41分,最低分分别为540分、592分、589分、559分,最高相差52分;理科类平均分分别为613分、658分、638分、620分,最高相差35分,最低分分别为572分、636分、616分、599分,最高相差64分;清华大学1999年调档线在北京、湖北、湖南文科分别为524分、558分、581分,最高相差57分,理工类分别为588、635分、612

分,最高相差47分;清华大学1999年在贵州的理工类调档线为600分,也比北京高12分。

姑且算这是由于北京有地主之便,那么京外高校录取分数线又怎样呢?南京大学1999年录取分数线在北京与湖北、湖南、贵州文史类分别为503分、572分、557分、548分,最高相差69分,理工类分别为531分、607分、592分、497分,北京与湖北相比差76分,但比贵州高34分。上海交通大学1999年理工类录取分数在北京与湖北、湖南最高分分别为601分、679分、648分,最高相差78分,最低分分别为561分、620分、599分,最高相差59分。我们再来看西南政法大学,1999年它的录取分数线平均分在北京与湖北、湖南文科分别为491分、566分、576分,最高相差85分,最高分分别为511分、583分、617分,最高相差106分,最低分分别为490分、544分、556分,最高相差66分,录取分数线平均分理科分别为500分、580分、560分,最高相差80分,最高分分别为524分、619分、619分,最高相差95分,最低分分别为460分、566分、540分,最高相差106分。西南政法大学对“地主”重庆的录取分数线平均分文科为545分,高出北京54分,理科为567分,高出北京67分,最高分文科为580分,高出北京67分,最高分理科为628分,高出北京104分,文科最低分为522分,高出北京32分,理科最低分为508分,高出北京48分。而中国政法大学对“地主”北京1999年录取分数线文史类最高分为574分,比同为直辖市的重庆的611分低37分,最低分为496分,比重庆的532分低36分。以所谓的地利来解释北京的低录取分数线纯属无稽之谈。

好在湖南湖北籍的人绝大多数是黄皮肤,与北京上海相比,不存在什么“种族优劣”的问题!不过有人依然认为,北京上海的学生比其他地方的学生“素质”高。既然高考成绩作不得数,又没有其他方面的定量或定性分析,这种抽象笼统的说法,就不能不让人感到是一块遮掩的盾牌。因为,2000年北京高考报考人数为56003人,文理科考分在450-750的考生总计21865人,少于24711人的本科招生计划,若以450分为及格分,总及格率尚不足39%,至少需要2800多个总成绩不及格的人来“填空补缺”。若今年北京的高考录取率为75%的话,那就意味着,考上大学的人里头,几近一半总分未到及格线。据《北京晚报》报道,今年北京考生文科约在300分以上,理科约在290分以上可以填报专科志愿。今年北京高考文科及格率仅语文一科过半,数学只有16.15%,外语25.69%;理科中数学及格率为27.43%,外语及格率为36.78%,物理及格率为32.04%。这组数据表明,今年北京高考被录取者里头,大约有一半人至少有一门课不及格。恐怕连上帝也会来到我们这个信仰无神论的国家,祝福一声:“北京人有福了”! 而且我还想提醒一下所有鼓吹拥有北京户口的学生“素质”高的人,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是浙江绍兴人,蒋梦麟生在浙江余姚,胡适长于安徽绩溪上庄村,马寅初来自浙江嵊县„„清华早年的校歌中有“莘莘学子来远方,莘莘学子来远方”,而不是“问我从哪里来,我从北京来”!清华大学首任校长罗家伦在就职典礼上说“我希望此后要做到没有一个不经过严格考试而进入清华的学生”,难道有谁认为他不是想让清华唯才是举,集四方之俊秀,而是为了保证必须有多少比例的“北京人”能进水木清华?

本来,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无论你出生在大漠西北还是生活在东海之滨,只要是中国公民,就应该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平等保护。难道仅仅因为地域的差异,就可以无视法律赋予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机会,以致于一个地区的录取分数线可以比另一个地区低上哪怕100分?这样做于情于理谁又敢公开说有讲得过去的根

据?在这一点上难道不是仍然还游荡着讲出身讲血统的封建幽灵?它实际上将宪法和法律置于我们向来所批判的那种尴尬境地:冠冕堂皇地抽象肯定,而在具体操作中又悄悄否定。谁敢相信这会是我们立法的本意?难道户口在北京的招生政策制定者们在这个问题上能够问心无愧,没有一点既得利益?难道没有丝毫劫贫济富、劫贫济权的嫌疑?!

想想看,不管处境是如何的千差万别,神州大地上的孩子们,都是同样在朗诵“我爱祖国”“我爱北京天安门”中成长,这些幼小的心灵在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激励和感召时,又何曾能想到,待到他们高考时,等待他们的将是受到区别对待的命运?同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多承雨露?地区歧视办法的始作俑者、执行者和受益者们,当你们茶余饭后不经意地想到这一点时,你们还会一如既往地无动于衷吗?如果拥有北京户口的1300万人口可以享受高考特权,那么,“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句话,岂不会让其余的10多亿感到,这只是一句口惠而实不至的戏言?

当然,有的人会觉得我这番不中听的话是感情用事的偏激。是的,当法律的规定成了一纸空文时,我们要心如止水;当你和我同时报考北大相同的专业,我比你考分低了50分,结果我榜上有名,而你却名落孙山,没有别的原因,只因我是北京人,而你是湖南人或湖北人。可你不要感到不平,更不要暴跳如雷,要是你实在想不通,那我就祭出辩证法,给你讲讲哲学的道理:公平是相对的,不公平是绝对的。如果你还要抬杠,那一定是没有明白这句绕弯子的话,意思其实就是根本没有什么公平!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若不信邪,你不妨想想,现实中可有改变这种命运的法律渠道可供你采用?

我们不过是希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落到实处。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需要任何人有热爱同胞胜过爱自己的高风亮节,能将遵守法律视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尊重民权,认识到地不分南北,我们都是受同一部宪法保护的中国公民,在自己的祖国,任何公民都不应受到歧视,遭到差别对待。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果你苦读寒窗,终于有望进入清华北大,却被班上一个低了你80分的达官显贵的孩子顶了去,你还能平心静气吗?对这种个别的特权,难道你不希望它赶紧消失得无影无踪?只要你还没有完全丧失将心比心的能力,多少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理,想想看,个别的特权应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像北京高考录取分数线居然比有的省低上100分的区域性、集体性的特权,难道就可以招摇过市吗?

我们需要阳光下的高考

据报道,最近一位四川高考学生认为,一些中学为了让社会了解自己学校今年高考情况,将所有考生的高考分数张榜公布,并排出了名次,学校的这种做法侵犯了个人隐私,损害了自己的名誉。这就向社会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高考分数是不是个人隐私?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就意味着,几十年来我们的社会一直存在着大规模地侵犯和不尊重考生的隐私权的现象,并不以为非。可以说,这个问题的提出表明公民的权利意识和尊严感的觉醒和张扬。我们应该为之拍手叫好。

但是,我认为,在中国目前的社会环境中,高考分数不宜一概以个人隐私论。不管你再怎么说美国怎样英国如何,中国不是欧美,北大清华也不是耶鲁哈佛。因为中国根本就没有人家那一套自我约束和社会制约的机制。

因此,我们在制度设计上考虑如何保护考生的隐私权时,也决不可忽视了制

篇三:《“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

“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 《后会无期》:遮掩欲望的猥琐青春

这个暑期档电影票房角逐,前半期看点是以《变形金刚4》为首的5部美国大片不出一月狂卷40亿元人民币,后半期的重头戏是“美片清场”之后,媒体联手推给公众的郭敬明《小时代3》与韩寒《后会无期》之“郭韩影战”。我以为,郭片恶俗,韩片猥琐。与《小时代3》赤裸裸地张扬物质主义的“青春梦想”不同,《后会无期》是用看似散淡随性、实则觊觎名利之术,裱新着上世纪后期以来的陈腐的“青春叛逆”。 “郭韩影战”打的不是电影战,而是以网络联动纸媒的“粉丝战”、“口水战”。令人惊异的是主流媒体争相炒作“韩寒《后会有期》口碑胜郭敬明《小时代3》”。甚至,不少在业界颇有影响的学者、批评家,也在纷纷认定《小时代3》为烂片的同时,高调指认《后会无期》为“有情怀的文艺片”、“是中国电影更新换代之作”。如此一边倒地压郭挺韩,是这些学广资深的评说者曲意装萌,还是中国电影真的“烂片无底线、评判无准则”?

从电影叙事看,《后会无期》是一部十足的烂片。它烂在不仅前后情节如“仙人跳”一样毫无联系地推进,而且每个情节本身的叙述也是不过脑的“神导”。如,男主角江河(陈柏霖饰)的“旅馆妓遇”,占时半小时以上,破绽百出。实际上,因为影片根本无所表达,更不

会表达,它充斥全片的似是而非、言不及物给这场青春秀涂上了“青春迷惘”的油彩。

这部“作家、赛车手韩寒”的导演处女作,虽被韩自称为“一部很有诚意的电影”,但从情节到对白都充斥着对他人创作的仿袭,是一部毫无诚意的“电影杂攒”。在该片中,最出新意而且切合“后会无期”片名的桥段,是阿吕(钟汉良饰)在森林中神秘出现,神侃骗取了马浩汉(冯绍峰饰)、江河两人的信任,从而轻易地骗走了马的汽车。然而,这个桥段是美国经典公路片《末路狂花》(1991年)的一个雷同桥段的翻版(该美片中,是一男骗两女)。又如,该片让江、马两人煞有介事地探讨“温水煮青蛙”的人生寓意,不过是拾人牙慧、重弹西方电影老调。再如,阿吕那句“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则是对《失恋33天》中大老王那句“你连人都没生过,你拿什么质疑人生”的模仿。

这部被自我标榜为“公路文艺片”的电影,在115分钟的片长中,导演用以炫技的招数就是不断地让演员一边背诵出戏的“段子”,一边表演“韩氏猥琐耍酷”。如,马、江和阿三人模仿美国公路片《逍遥骑士》(1969年)中三个男子露天并肩撒尿。不同的是,该片人物将手上尿液抹在他人身上或自己身上。又如,江先将暗娼苏米(王珞丹饰)的招嫖名片扔进马桶,又马上捞起来用洗脸毛巾擦干,马随即用这条毛巾擦脸,并且直呼幸福。

在这一系列“韩氏猥琐耍酷”的“神戏”堆砌下,江河以极度装萌、且脸谱化的表演向观众反复演绎着一个“博学而迂执”的“青春偶像”。然而,片中这位年轻的中学教师江河的人格是极端分裂的。他处处表现出不通世俗的迂执,但与暗娼苏米初会,不过三句话就表现出如嫖客一样油滑。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人前如古代圣徒一样高洁矜持的江河,却随即毫无条件、没有过程地迷上了苏米,甚至在得知其设局诈骗自己后仍不弃不离。显然,江的书生迂执只是导演安排的装萌。江的猥琐,就在他自以为是、不断自我拆破的“装”中。 《后会无期》是一部名不副实、逻辑混乱、没有诚意的电影。它是一部打青春失意牌的“文艺片”,结尾却是三年后如期归来的男主角江河出书成名、情侣携手的商业片俗套。江河美梦成真的结局表明:以平凡为色面、以叛逆为标签、以迷惘为情调的“韩寒青春情怀”,骨子里是一个觊觎名利的梦。

“天才韩寒”:一个辍学生假造的文化骗局

作为第一主角的江河,扮相和神情都指向现实中的韩寒。江河与韩寒经历了相同的“人生跳转”:影片中一路失意落败的江河在影片结尾时跳转为“成名作家”,现实中韩寒从一个因学业极差被迫辍学的高一学生跳转为“文学天才”。2012年,现实中的韩寒面对被质疑作品代笔,不能自证清白,与之“后会有期”的是,2014年,电影中江河的成功史是一段“仙人跳”式的空白。韩寒批判高考

韩寒批判高考

2000年,7门文化课不及格的高一辍学生韩寒出版了“涉及的政治、历史、文学知识无数,直接引用的文本数量非常浩大”的长篇小说《三重门》。不读书而智识超群,学业差而才华出众,如此韩寒当然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文学奇迹。

事实上,在20~21世纪之交,中国社会上下罹患“大师渴望症”。因为大师缺失,国内教育广受社会诟病,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则首当其冲。应时而生的“天才少年作家”韩寒被文学权威和主流媒体联手塑造为“反应试教育的天才英雄”。从2000年到2012年,他又从“天才少年作家”转型为“公民意见领袖”。文学权威们无论是真信还是假信,无论其出发点如何,似乎都得到了神灵感召,在为“韩寒奇迹”推波助澜的过程中,彻底放弃了学术理性和文学常识。

2012年春,由网友麦田发起,方舟子等众多学者参与,国内网络自发展开了长达半年的“质疑人造韩寒”活动。质疑者认为,韩寒的主要作品如《杯中窥人》、《三重门》及发布于博客的大量时评文章,均非韩寒本人所作;他们通过大量文本考辨、甄别,证明韩寒本人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条件完成这些署名文献。 韩寒的回应包括三方面:其一,以恶劣辱骂麦田、方舟子及其家人为基本手段反击质疑;其二,在包括电视视频的媒体回应中,罔顾事实、出尔反尔、前后矛盾、错误百出地否认作品代笔;其三,两次起诉、两次撤诉,高调宣称追究方舟子等人的“法律责任”,却又不

了了之;其四,出版自称为《三重门》手稿的影印稿,但该书显示,这个字工句顺的“手稿”,只可能是“抄写本”。

综合韩寒回应质疑的公开表现可证明,已年届30岁的作家韩寒,缺少合格高中毕业生应备的文史知识,缺少一个当代成熟青年应有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加缺少一个有教养的当代青年必备的社会道德观念。这个暴露于公众眼前的韩寒与写出《三重门》及大量公众认同、针砭时弊的博客文章的“意见领袖韩寒”格格不入。这就是说,“不读书的天才韩寒”和“自由意见领袖韩寒”,只是当代媒体联手文学界打造的一个虚假文化偶像。

不敢面对自己“天才成名史”的韩寒与《后会无期》中“博学迂执”又“欲望猥琐”的江河是同形同质的。这种现实与电影的同形同质,如果导演真是韩寒本人,则是他对主角的无意识移情(自我投射);如果导演并不是韩寒,则是导演根本缺少诚意和底气。但是,无论导演是谁,作为现实韩寒的电影化身,“很装”的江河表现出来的只是“韩寒猥琐”。 《后会无期》“很韩寒”,“很装”,“很猥琐”。“天才作家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

“韩寒”:一个必须清理的反智主义招牌

成名15年来,“韩寒”已被文学界、媒体和市场合谋打造为一个拥有巨大吸金资本的品牌代言人。所以,韩寒的主要包装商和长期投资商、《后会无期》出品方之一路金波敢于宣称:“韩寒就是拍成

篇四:《韩寒经典语录之关于高考》

女人愈老声音愈大,而男人反之,老如这位化学老师,声音细得仿佛春秋时楚灵王章华宫里美女的腰。

变态其实不用多说,好坏学生基本上多多少少都变了少许态,自杀也是多少年多少国家都有的问题。在青春期里无论jiaoyu发展到什么程度,总有无数人想自杀。关键是好多想自杀的人没有遇见能让他们自杀的事,所以就没死,等过了那时候,基本上是倾家荡产妻离子散也死不了了。韩寒经典语录之关于高考

人到了高考这一步,最主要的不是创新,而是公平了。况且在高考里写诗不算什么创新,为什么没有人写过,因为作文要求要高于800字和不能写诗歌。而给了这个诗歌满分就相当于在足球比赛里有一个队员手球破门,但是因为这个手球力量大,其实学生们觉得学习的压力很重,并不是指学习不到知识我怎么办,而是考不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学,我怎么办。就算我好办,家里怎么办,爸妈在爸妈的朋友面前怎么办,最后是没有文凭没人要我怎么办。想着想着,跳楼了。

其实高考的压力仍然是完全的经济压力,如果高考前一天,忽然告诉你你爹妈都死了,但是居然卖烧饼的爹妈有几个亿的遗产,我想绝大部分的人会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参加考试,并且在碰到一个诸如叫你分析[居然"和[竟然"两词除了笔画不一样多以外有什么区别之类的题目的时候高呼一声:爷不考了

老师都下意识暗自鼓励学生鄙视成绩差的,原因是拉了班级的后腿。韩寒经典语录之关于高考。每次听见这个我都觉得很可笑,班级又不是狗,还分前腿后腿的,况且许多老师都以为这是个可以说说就解决的问题,有能耐你先把外边贫富差距解决了。是不是一个班级只有一个学生才行?但是在大家鄙视的眼光下,成绩差的,不会做试卷而被无数人认为没前途的心理素质倒是比所谓优等生好多了。

拖时间也是一个大学问,许多剃头高手往往会在你一根头发上剪来修去,以图时间上的体面和要价时的方便。

历来只有学生给老师送东西的义务,绝没有老师给学生送东西的规矩。

不漂亮的女孩子撒娇成功率其实比漂亮女孩子要高,因为漂亮女孩子撒娇时男的会忍不住要多看一会儿,再在心里表决是否值得;不漂亮的女孩子撒的娇,则像我国文人学成的西方作家写作手法,总有走样的感觉;看她们撒娇,会有一种罪恶感,所以男的都会忙不迭答应,以制止其撒娇不止。

现在的考试好比zg的足球,往往当事人还没发愁,旁人却替他们忧心忡忡不已。该努力的没努力,不该努力的却拼了命地努力。时下男女之爱莫过是三个阶段――吻关系、性关系、然后没关系

街上美女很少,因为这年头,每天上一次床的美女比每天上一次街的美女多。

举凡女孩子,略有姿色,都在大酒店里站着;很有姿色,都在大酒店里睡着;极有姿色,都在大酒店经理怀里躺着。

占着茅坑不拉屎是可恶的,其实,最可恨的却是拉完了屎还要占着等坑。

女人有了身材就没了文才,有了文才就没了身材

一个接过吻的男生的身价会大增,而被吻的女生则身价大跌。

有名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战时,雪亮的眼睛用来发现敌人;和平年代,就改为探人隐私了。

名气就仿佛后脑勺的头发,本人是看不见的,旁人却一目了然。

说我是现象,明摆着不把我当人/

情诗的最高境界就是爱意要仿佛河里的游鱼,捉摸不定,若隐若现;象征手法的运用要如同克林顿的诽闻一样层出不穷。最后给人的感觉是看了等于没看但没看却不等于看了。这才是情诗观止

这世上最可畏的男人是自称不近女色的,他们只是未遇理想中的女色罢了,一旦遇上,凭着zg汉字的博大精深,[不近女色"马上会变成[不禁女色",所以,历史学科无须再追究汉字是不是仓额所创,总之,汉字定是男人造的,而且是风流男人造的。历来博学之人,大多奇丑。要不是实在没有女孩子问津,谁会静下心来读书。

美女就像好的风景,听人说吧觉得不过尔尔,亲眼看了才欣然觉得果然漂亮,可见在爱情上眼睛不是最会骗人的,耳朵才是。

灵感仿佛是公共汽车,用不着它时只见路上一辆接一辆,等到真想乘了,守候半天连影子都不见。

左一个[哥哥"右一个[哥哥",现在的女孩子聪明,追求某个人时都用亲情作掩护,如此一来,嵌在友情和爱情之间,进退自如。这种爱意就像原生动物的伪足,随处可以萌生,随时又可以收回到身体内。

教师不吃香而家教却十分热火,可见求授知识这东西就像谈恋爱,一拖几十的就是低贱,而一对一的便是珍贵。

这种发行量不大的报纸又没人看,还是上头强要摊派订阅的,为官的只有在上厕所时看,然后草纸省下许多――不过正好,狗屁报纸擦狗屁股,也算门当户对。

名字里有罕用字也是人的一大优势,逢人家不懂,便有了谆谆教诲的机会。

本文由<> 负责整理首发

篇五:《十大网络红人语录》

醒目的个性,犀利的言语,[校园猛人"年年都有,只是变化不同。他们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社会的弊病,敢于调侃生活的无奈,勇于肯定不完美的自我,口无遮拦,想说就说。也许他们有些话有失偏颇,但其惊人的勇气,振耳发聩的声音严重袭击了校园传统文化。这些或奇特或精辟的言语也因为极强的兼容性和通用性被奉为校园经典语录,广为流传。十大网络红人语录

1、老罗

混迹校园,如果你不知道老罗其人,我劝你赶紧低调一点发愤图强,下载一部老罗语录全集饿补一番,老罗,男,在写诗十年仍然徘徊在九流线的打击之下沦落为一名gre讲师。步入教师行列仍然不能安分守己,也不能安分守己,不甘于孤芳自赏,勇敢发掘自己长处,在充分肯定自己伟人一样高尚的人格的同时,坚持不懈的给自己的[扯淡"才能不断曝光的机会,充分运用自己过剩的语言天分娱乐课堂。以其不遗余力地自恋,踩人不倦的精神,大众通俗的语言,绝对彪悍的人生原则迅速走红各大校园,当之无愧成为猛人之首。老罗语录也因为巨强的打击力度,超广的打击范围和毫无遮拦的真情实感愤世嫉俗深入人心。

语录1。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语录2。十大网络红人语录。像我这种牛人,想找个人佩服一下的时候我就去照镜子。

语录3。在美国的研究生院里中国学生从来不参加课堂讨论,以至于教授都以为他们什么都不会。可是一考试就是第一一考试就是第一,那美国教授不就崩溃了吗?他根本理解不了,于是感叹道[啊,神秘的东方!"

语录4。他跟你要八块你转身就走,这时候他一般就会说[五块怎么样",你一看差不多也就成交了。有一回下课的时候,一个学生特兴奋地跑到前面跟我说[老罗,我砍到了三块八!"。我心想,太无耻了!盗版小贩也是人啊!

语录5。最土最庸俗最家常便饭的就是孔子。所以得到广泛流传。象老子庄子那都太酷拉。从远处骑个小毛驴戴个墨镜。走过你身边。然后消失在远方,可是你还觉得那墨镜在他背后。巨酷无比。语言所不能表达的就是禅,最酷。不能渐悟,只能顿悟。师傅拿个棍子。你问∶[什么是禅啊,我怎么还没悟到啊?"师傅上去就一棍子打在头上∶接着悟!当时有多少徒弟被打傻打死啊。有的徒弟聪明,被打了一下,就[啊,我懂了!"于是下山收徒弟,手里也拿个棍儿,徒弟说悟不出,上去就打∶接着悟!聪明的徒弟怎么样啊?也不用接着悟, 也不用挨打,直接拿个棍就下山收徒弟。办起住宿班、冲刺班、12周班、15周班--2、

2、郭敬明

大部分语言精辟的猛人没有外形资本,最多只可以自恋自己的才华,而郭敬明很明显比别的名人更多了一些自恋的机会,相对于才华,他更迷恋自己的花样美男外形,其迷恋程度之强,以至于偶们跌破眼镜也不敢相信这个一向以温柔婉约唯美伤感的文风闯荡文坛的才子小郭弟弟也有绝对爆笑的生活一面。他的人生理念就是:天生丽质不足够,还更要懂得养护二和一,温柔里轻松获得最强悍的美丽容颜。

于是乎,郭弟弟凭借自身已被证明的魅力,拉拢了一批自恋男生,在[爱自己,爱自己"的高歌声中我行我素,奋勇前进。

小四语录:

谁和我一起不显胖啊--哎。和我一起拍照的人真作孽啊--

我的脸很占便宜--其实真人我太瘦了--上镜脸--作孽啊--

睡衣--睡衣是什么东西--阿拉从来不用

裸睡身体好。血液循环好。皮肤好--皮肤好啊!!

(旁人:小四这样打扮真的好帅啊!!!!!!!!!穿上衣服感觉很好呀--- )

听这话好象我以前都是裸体出来溜达的--> _<

虽然我不是明眼人--

可是我看到[银子"两个字的时候就会特别明眼了~~

(提问:小四你三十那天跑来长沙做什么啊?--难道也是工作需要?-- )

回答: 陪某某和某某某花天酒地--顺便工作--

我很默默--我是纯洁的花季少男--

3、李敖

李敖在北大言语挑衅,用一句[北大太孬了"语惊四座,引得北大学子气血上涌,一时间成为各大高校关注的焦点,成为高校茶余饭后的话题人物,以绝对强势杀入了校园猛人悍语的阵营。

李敖言如其名,说话个性桀骜不逊,把口无遮拦发挥的淋漓尽致。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

在别人都修身养性的年纪,还能精力充沛、激情彭湃的愤世嫉俗,毫不留情的攻击别人软肋,社会弊病,是个名副其实的超龄愤青。他善于使用煽动性语句,尖锐犀利,插科打诨,用风趣诙谐的语素把流行于市井己千年的唾骂型语言包装重组,镀金再造,提升到了文化的高度。

李敖北大演讲语录:

我必须和大家说,接下来这个演讲的时候是刘长乐老板告诉我,最后我问他一句话,把他问得楞住了,我说有没有铺红地毯?他说柯林顿有、连战有,你没有。我说为什么我没有?他说,北大尊敬你,把你当成学术演讲,所以不铺红地毯,校长是不是这个意思?我说好,我做学术演讲,讲得好就是学术演讲,讲不好,讲一半,铺红地毯还来得及。

那个时候北大怎么样对待政府,教育部公文来了退回不看,北大多狠,教育部钱来了,收进来了。现在的北大太孬了,在我看来,什么原因,怎么样可以不孬,我们的书记站起来,校长站起来,像我们以前的老校长马寅初不就是这样吗?

世界三大男高音帕华洛帝,一上来就是这个姿势(双手张开),请你们鼓掌,为什么鼓掌,因为我太传神了,你们都忘了鼓掌了。

4、董晓磊

董晓磊,2005年校园文学的代表人物,以理科话涝女生的身份,肆无忌惮野兽派语言风格打破了校园文学唯美的保护层,雄纠纠气昂昂的杀入被文科生占据多年的校园文学自留地。

她逻辑的汇聚了流窜校园多年的经典语句的精华部分,凭借超牛的记忆能力和组织能力把风靡校园的喜剧段子删减精编,加以补充和分析,以做数学题的方式充分利用了素材条件,例证反证旁证了校园爱情的脆弱本质。

晓磊语录:

难道有人不喜欢吴彦祖那样的男孩吗。我觉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各方面的美都是要追求的,小吴确实是没得挑,喜欢。

你要是在大学混过,就知道[美女作家"是个多么侮辱人格的词,其性质仅比[学生干部"好一点点。

别叫我美少女作家,我有个同学说过:美女作家就是女流氓,美少女作家就是小女流氓。

从我个人来说,不想做偶像,那样首先我不能像以前那样,看见哪个帅哥就发花痴了(谁也不能剥夺我发花痴的权利!),其次,我不能去食堂抢饭。生活中的这么多乐趣被剥夺了怎么行,我做平常人多好。

5、芙蓉姐姐

在公众乐此不彼的讨伐声中,芙蓉姐姐异军突起。

芙蓉姐姐的猛在于她无人可及的自信心,这自信心使的她即使在众人如潮涌的口水唾弃中仍然杂草一般坚强的生存;芙蓉姐姐的猛在于她毫无理由的自恋倾向,超人的自恋让她更加狂热于曝露自己s型的身段和据说隐藏很深的内在魅力娱乐大众;芙蓉姐姐的猛更在于她超凡脱俗的勇敢,这勇敢给了她挑战大众审美耐力公然颠覆传统偶像观念的胆量。

把谩骂和鄙视理解为嫉妒的芙蓉姐姐再一次验证老罗的名言: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芙蓉语录:

我很不快乐,我的不快乐源于我的出众,我那妖媚性感的外形和冰清玉洁的气质(以前同学评价我的原话)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众人的目光[无情地"揪出来。我总是很焦点。我那张耐看的脸,配上那副火爆得让男人流鼻血的身体,就注定了我前半生的悲剧。我也曾有过傲人的辉煌,但这些似乎只与我的外表有关,我不甘心命运对我无情的嘲弄,一直渴望用自己的内秀来展现自己的内在美--

这是一所工科院校,自然是女生少得可怜。我刚来报到的第一天,就以我出众的外表和气质,轰动了这所只有两三千学生的小学校。整日被校内外大堆的男生进行情感上的攻击,我实在是受不了了。

6、杨振宁

杨教授,老而弥坚,后劲十足,在美国默默无闻酝酿数年之后,年近耄耋后来居上,最近频频语出惊人,曝光于各大媒体。在忘年恋情即将被炒成冷饭之时,又摆出一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盛赞中国大学教育而再度成为新闻头条。

杨教授语句简练却发人深思,每每发言就有无数人开始研究揣测他背后的真正意图,各方争论数月不休。而他却从此沉默让人觉得高深莫测,更加关注。杨教授已然跃居为想出名想疯了的话涝症候群仰视的偶像,顶礼膜拜。

正所谓话不在多,反常才行。杨教授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敢于逆流的言论永远都市场价值。

杨教授语录:

从教育年轻人的角度讲,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非常成功。

(杨振宁形容翁帆)上帝恩赐的最後礼物,给我的老灵魂,一个重回青春的欢喜。

(记者:能不能帮你的妻子说句话呢,她爱你什么呢?)

杨振宁:我们没有仔细讨论过这个问题,不过我想,我猜想,她觉得我这人是很纯、很真,我想这是她主要欣赏我的地方,这是我的猜想。

(记者:那么杨先生对<易经>开炮?)

杨振宁:不不,对不起,这个话有点原则性的错误,因为我那个文章是叫做<易经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你如果看我整个那篇文章,80%是讲影响非常之大,而且是正面的。只有20%是讲它有负面的影响。之所以那篇文章变得非常有名,在网上变得非常有名是什么呢?因为有些人专看那20%,不看整个的文章。

(记者:1971年你离开中国26年了,为什么突然想到要回国?)

杨振宁:为什么我那么着急回来呢?因为我想我是比较知名的中国的学者,第一个回来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国际的变化是千变万化,很容易一个打开的门又关起来了,所以我就赶快回来了。

7、张保庆

张保庆的出镜理由不仅仅在于他位置处于学子的视觉中心,而是对[真的猛人,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给予充分的肯定。

张保庆身为教育部副部长,在言辞谨慎了数年之后,忍无可忍隐忍而发,一改往日[揉面"风格,言词炮轰教育收费的诸多问题,一时间闹的[教育改革"呼声四起。在浩大的声势中,这位部长几乎成了民众英雄,被寄予厚望的改革先锋。

只是这个猛人也难逃[出师为捷身先死"的命运,在[反正我也要退了"的告别演出之后草草退场。

张保庆直言:

我调查的结果是,中小学乱收费主要是地方政府的乱收费。不是学校在乱收费,都是地方政府逼着学校乱收费。

有些高校不愿意承担风险,只能是办学行为不够端正,没有看到资助困难学生、推行国家助学贷款机制对高校完成自己的使命――教书育人的重要性。

大学高收费,责任在高校

8、姚明

篮球一直是校园运动的主打产品,姚明作为这主打产品的中国标签强烈吸引着众多热爱篮球的ggmm的眼球,nba里可以压制小美的球技让多年来饱受美国轻蔑对待终于获得翻身机会的中国人民盛赞不绝,在中国篮协的扶持下,一夜之间几乎被仰视成民族英雄。

球技过人的姚明在赛场下面对众记者也不含糊,反应敏捷,应对自如,时常妙语连珠,活跃气氛,让大家在观看完紧张激烈的精彩比赛之后还能充分放松神经,精力充沛的投入下一场观战。

姚明的场下表现为他汇聚了更多的人气,力证了:四肢发呆不代表头脑简单,身材好也绝不影响智慧发育。

姚明语录:

如果麦迪每一场都能像在达拉斯时候的表现,不要说做绿叶陪衬了,做泥土我也愿意。

唔--什么地位?现在上海滩体育圈的老大都不是我了,已经改成刘翔了。

我最关心的就是哪个节日能放假休息,所以哪个节日放假我就喜欢过哪个。

[从身体上看我们教练的位置最薄弱。(记者问姚明觉得火箭什么位置最薄弱? )

我的身高放在那里,我只是比较好地利用了这个工具,就像你有一台奔四的电脑就不会再去用奔二的,我放着2米多的身高优势不去用,那岂不是太无聊了,太浪费了。

生活能选择吗?永远都像现在这样,我羡慕你清闲,你羡慕我钱多。

我上身窄下身宽,就像大马拉小车,怎么跑也不累。要是小马拉大车,早吐血了。

尴尬的记者问面对尴尬的我问出尴尬的问题,得到尴尬的回答,交出尴尬的文稿,尴尬的主编尴尬地把文章放上报纸的版面。何时是个头啊?

我们不能让比赛的起伏太大,教练本来就没几根头发了--

我知道,中国的篮球水平和世界强队差距还很大,但是看了龙马大战,我才知道,中国的足球和人家相比,那个差距还要大!

9、韩寒

凭借着两次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成功经历,韩寒同学登上公众人物的舞台,又由于我们新闻记者敬业的狗仔队精神对其进行坚持不懈深层次挖掘和分析,而让我们这些80年后的同代们对其报以偶像的崇拜和追随,更时时在面对家长和老师的苦口婆心的劝导和拳打脚踢得教育下依然酷酷的甩出一句[如果今天的学习只为了明天的荒废,那学习的意义何在?如果我们为了高考还要不得不一把一把将时间掷在自己将来不可能有建树的或者有接触的学科上的话,那么拜托以后请不要来说教时间是什么金钱银钱之类。"的雷同话语,在看着家长和老师要么勃然大怒,要么语言哽咽的态度时,青春期追求叛逆的我们更不由得不对韩寒饱以无比的热情继续崇拜下去。

韩寒语录:

其实高考的压力是完全的经济压力,如果高考前一天,忽然告诉你你爹妈都死了,但是居然卖烧饼的爹妈有几个亿的遗产,我想绝大部分的人会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参加考试,并且在碰到一个诸如叫你分析[居然"和[竟然"两词除了笔画不一样多以外有什么区别之类的题目的时候高呼一声:爷不考了!

叛逆的最高级就不能拿f4来说事了,看出去什么都是反的了,就算学校提倡多走楼梯有益健康都觉得不顺耳非得跳楼才满意。

如果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外汇储备都拿人民币来衡量,那我们就不用学习英语了,至少不用学习到那么辛苦了。

10、李宇春

2005年超有人气的李宇春无愧于校园猛人的称号,所以根据[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定律,从穿衣走路到说话发呆都成为了最新时尚最火流行。

虽然春春并不是以语言作为主打,可偶然也能一语惊人,暴出条冷幽默,让玉米津津乐道,追捧且奉为语录,广为流传。

春春语录是绝对流行快餐路线,即使是平凡的用词,浅显的道理,只要加上春春无辜的表情、率真的个性、坦白的态度还有无人可及的超级人气,那就能立刻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风头劲暴形成潮流造成经典。

偶像的力量压死人啊。

春春语录:

主持人问:[有网友对宇春说,你其实穿裙子肯定很漂亮,你笑起来的时候还是蛮甜的。有尝试过往可爱里打扮吗。"

宇春:看了看自己说[我往可爱里打扮,他们受得了吗?"

主持人:大家都说你们是7个天使,仙女。你觉得呢?

春儿:(从头到脚看了一边自己),你看我像吗?

旁边有人接话:你是天使的领队。

春儿:我是天使的领队?有人说我是很酷的女生,有一天你会从我的歌声中发现我真的很酷,而且--也很温柔。

封闭训练换房间,何洁说小宇挑了一个不好的床,不能看电视,还要负责开门接电话,小宇一脸无奈地说:对这种智商的人表示同情,就不和她计较了。

主持人说春春和bb的歌迷对骂,问她们要对歌迷说什么?

宇春一句爆冷:[辛苦你们了!"

相关热词搜索:韩寒高考 批判高考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韩寒批判高考”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韩寒批判高考"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31608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