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红花乳香

红花乳香

2016-03-27 09:22:14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红花乳香(共3篇)红花的功效与作用简介红花的功效与作用简介时间:2011-7-16 16:19:47 来源:中国食品饮料网 【查看评论】关键词:红花的功效与作用简介简介红花的功效主要是活血通经,用于血瘀经闭、痛经、腹中包块等证,常与桃仁、当归、川芎、生地黄、赤芍药等同用,称为桃红四物汤。用于冠心病,可与川芎、丹参等同...

篇一:《红花的功效与作用简介》

红花的功效与作用简介

时间:2011-7-16 16:19:47 来源:中国食品饮料网 【查看评论】

关键词:红花的功效与作用简介

简介

红花的功效主要是活血通经,用于血瘀经闭、痛经、腹中包块等证,常与桃仁、当归、川芎、生地黄、赤芍药等同用,称为桃红四物汤。用于冠心病,可与川芎、丹参等同用。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瘀血肋痛,痈肿及吐血而有瘀滞者,可与桃仁、乳香、没药等同用。

藏红花,又称西红花或番红花。原产欧洲及中亚、南亚,我国西藏有出产。其药力较红花强,兼有清血解毒之功,可用于发斑发疹大热之证。

红花的主要成分含红花甙又名红色素。另含红花黄色素。红花煎剂及流浸膏能使子宫发生紧张性或节律性收缩,对已孕子宫更明显,作用较迅速而持久,并有降压作用,且能维持较长时间。其水浸液有一定的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又对肠管、血管、支气管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可使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抑制心脏作用:

红花煎剂小剂量能使蟾蜍离体心脏及兔在体心脏轻度兴奋,使心跳有力,振幅加大;大剂量则对心脏有抑制作用,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

1.2.对冠脉血流量的实验研究表明:

红花水提取物及红花水溶性混合物-红花黄色素有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而红花乙醇提取物的扩张冠脉及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则不明显或无影响。

1.3.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的实验研究表明:

在兔、大鼠、犬等造成实验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的动物模型上,红花及其制剂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红花可使因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或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可使反复短暂阻断冠状动脉血流造成麻醉犬急性心肌缺血的程度明显减轻,范围缩小,心率减慢,并保护急性心肌梗塞区的边缘,区而缩小梗塞范围及降低边缘区心电图st段抬高的幅度,从而改善缺血心肌氧的供求关系。

1.4.红花对血管作用的研究发现:

如先用含微量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的洛氏液灌流血管,使动物离体血管平滑肌收缩保持一定的血管紧张性,造成可能类似人的血脉不通、血瘀状态。红花可使紧张性增高的豚鼠后肢和兔耳呈现血管扩张作用,并随剂量增加而作用明显,红花亦可增加麻醉犬股动脉血流量,但对蟾蜍和兔的正常离体血管可使之收缩。

表明红花扩张血管作用与血管的功能状态和药物的剂量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主要是直接或部分对抗a-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而使血管扩张,并有较弱的直接收缩血管作用。

1.5.红花对实验动物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脑水肿的影响:

应用红花注射液(1ml内含生药lg),对63只蒙古沙土鼠进行术前30分钟ip给于10g/kg红花注射液,并设立了手术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观察红花对缺血性脑水肿的影响,并研究了同一脑区的单胺类神经介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提示红花减轻缺血性脑水肿的机理,可能与它能影响组织中单胺类神经介质的代谢紊乱有关。并进一步证实红花确实能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及死亡率,对实验性胸梗塞动物的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1.6.降压作用:

红花煎剂、红花黄色素及其他制剂对麻醉猫或犬均有不同程度的迅速降压作用,平均血压下降20分钟hg左右,持续约30分钟后恢复。

篇二:《红花综述》

红花的功效及应用

【摘要】红花是传统的药用植物,鉴于红花的药用价值,国内外对红花的研究都很重视。其种质资源、主要成分、药理作用都是人类利用红花的基础。

【关键词】红花;种质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红花集药用、食用、染料、油料和饲料于一身。红花种子油在国际上被作为“绿色食品”,其亚油酸含量是所有已知植物中最高的,号称“亚油酸之王”。还可提取天然食用的黄、红色素。黄、红色素不仅是理想的食品添加剂,还是高档化妆品、纺织品的染色剂,且对人体有抗癌、杀菌、解毒、降压及护肤的功效。红花饼粕可作饲料。红花种壳在化工方面也有多种用途。由于红花用途广泛,备受人们的关注。现就红花的种质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一、红花的信息介绍

1、红花的植物学特征

红花[1],是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90cm。叶互生, 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2cm,宽1~3cm,全部叶坚硬,革质,先端渐尖,边缘具不规则锯齿,齿端有锐刺,两面无毛,无腺点,有光泽,几无柄,微抱茎;茎直立,白色或淡白色,基部木质化,表面具细线槽纹,上部有分枝;头状花序顶生,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直径3~4cm,总苞片多层,最外2~3层叶状,边缘具不等长锐齿,内面数层卵形,上部边缘有短刺,膜质,全部苞片无毛,无腺点;全为管状花,花托扁色,两性,雄蕊5枚,花药聚合,雌蕊1个,花柱细长,伸出花药管外面,柱头2裂,裂片短,舌状,花冠初时黄色,渐变为橘红色;瘦果白色,倒卵形,长约5mm,具四棱,无冠毛。花期5~7月,果期7~9月。

2、红花的资源[2]

A、属内种质资源:

Knowles根据染色体数目不同,将红花属常见的种分为四组:

1)第一组(2n=24)

①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ous)即上述介绍的红花,是红花属中唯一的栽培种。 ② 巴勒斯坦红花(C.palaestinusd)又称沙漠野生红花。种子与栽培红花相似,但成熟后易脱落,在冠毛之下呈褐色。

③ 尖刺红花(C.oxyacantha)又称印度野生红花,有很强的抗病基因Oy。种子横切面为卵圆形,无冠毛,成熟后易脱落。它和巴基斯坦红花与栽培红花杂交可以获得可遇后代。

④ 高大红花(C.arborescens)又称木本红花,是在西班牙及其相邻的北非发现的野生红花,花色黄。

⑤ 蓝红花(C.caeruleus)分布于法国至喀什米亚的广阔地带,花蓝色。

高大红花与蓝红花为2年生草本植物,与栽培红花杂交未获成功。

2)第二组(2n=20)

本组为地中海东部原产地的红花,花蓝色或粉红色,包括亚历山大红花(C.alexandrinus)细叶红花(C.tenuis)叙利亚红花(C.syriacus)和苍白红花(C.glaucus)。前三种红花在形态上相似,苍白红花与前三种不同,它有开展生长的习性,花头大,总苞片卵圆形而非线形。

3)第三组(2n=44)

绵毛红花(C.lanatus)茎高,木质化;叶小儿多刺;花头直径为1.2-1.9cm;花柠檬黄色;全株有长绵毛;在亚欧分布广。

4)第四组(2n=64)

伊比利亚红花(C.baeticus)本种与绵毛红花相似,但花头小一些,总苞片向外张开呈钟形;花浅黄色;植株的毛少。分布于欧洲西南的伊比利亚半岛及其毗邻的北非地区。

B、种内种质资源:

根据应用目的分类为:

① 花用型:花用型红花以花直接入药或作染料。其特点是茎高80-130cm,多分枝,花头数目多,一般30-60个,但花头小,小花长,种子含油率低,生育期稍长。目前,我国及日本、朝鲜大部分地区多栽培此类品种。

② 油用型:油用型红花以种子榨油为主要目的,其油兼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其特点是茎矮,70-100cm,分枝小,花头大但数目小,生育期稍短。以印度、墨西哥、美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等国主要栽培。

二、红花的化学成分

红花花中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脂肪酸、色素、挥发油、多炔及其他成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由红花醌苷、新红花苷、山柰酚、槲皮素、6-羟基-山柰酚、黄芪苷、槲皮黄苷、山柰酚-3-芸香糖苷和芦丁、槲皮素-3-葡萄糖苷等组成。脂肪酸是油酸、亚油酸、棕榈酸、肉豆蔻酸、月桂酸、二棕榈酸、甘油酯等不饱和脂肪酸。色素主要包括红花黄色素和红色素。挥发油主要系低脂肪酸和少量芳香酯和烷烃。多炔主要为3(顺),11(反)-和3(反)-十三碳-1,3,11-三烯-5,7,9-三炔。此外,还含有二十九烷、β-谷甾醇-3-O-葡萄糖苷。红花

花中不仅含钾、钠、氯等大量元素,而且还富含铬、锰、锌、钼等微量元素。另尚含多糖和腺苷等物质。 [3]

三、红花的药理作用

红花黄色素(safflor yellow ,SY)为红花主要水溶性成分,是红花的主要活性成分,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抗氧化等作用。

1、红花有抗凝血、抗血栓作用

红花具有体外抗血栓、抗血小板及抗凝血功能。实验表明,红花黄色素能显著抑制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并对ADP所致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解聚作用,且呈量效关系。当剂量为0.22g/ml时,聚集抑制率和解聚百分率分别达到85.9%和78.9%。红花黄色素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有非常显著的抑制效应,其抑制率为73.4%。红花黄素对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显著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在红花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观察血液流变学和纤溶功能影响的研究上,金哗等[4]所得结果显示红花治疗后高切变率下全血勃度、低切变率下全血乳度、血浆钻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血液流变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红花治疗患者血液抗凝血酶n活性、纤溶原活及t一PA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升。

2、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红花煎剂对小鼠、豚鼠、兔与犬的离体子宫均有兴奋作用,使子宫活性能力明显增强。动物实验表明,红花煎剂对小鼠、猫与犬的在位子宫也都有兴奋作用。无论离体或在位子宫给药后紧张性或(和)节律性明显增加,有时兴奋作用强烈,可引起痉挛。这种作用与兴奋子宫平滑肌上Hl受体和a受体有关,表明红花具有活血通经之效,证实了中医的用药理。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红花注射液能改善血液乳度、血小板私附率聚集率降低,抗凝、纤溶水平提高。临床上红花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和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柳德学等[6][5]用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8例.其中对照组76例,应用一般扩血管抗心绞痛常规治疗,治疗组8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花住射液。结果显示两组心电图恢复率分别为62.9%和85.7%;心绞痛缓解时间分别为(3.2士2.2)h和(2.0士1.1)h;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2.6%和14.6%,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王瑷芬等[7]观察红花注射液临床疗效,对126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患者分红花组和丹参组治疗,疗程2周。结果显示红花、丹参均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相应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以红花疗效显著。朱勇[8]用红花注射液治疗13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总有效率达95.6%优于复方丹参治疗的164例对照组。李利明等山〕用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也与丹参对照,结果显示红花注射液明红花乳香

显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并对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有较好的恢复作用。蔡广等[9]对220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用红花注射液治疗并以100例丹参治疗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抗心绞痛有效率为8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且观察到治疗后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冠脉灌注压、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右心室每搏输出量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提高。显示了红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良好疗效。

3.1 抑制心脏作用 红花煎剂小剂量能使蟾蜍离体心脏及兔在体心脏轻度兴奋,使心跳有力,振幅加大;大剂量则对心脏有抑制作用,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

3.2红花普、红花黄素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为了研究红花黄素的作用及机制,郑为超等

[10]曾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来观察。观察红花黄素预防性给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浆中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J.DH)和心肌及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及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血浆CPK活性较假手术组大鼠明显升高,分别为(326土47)。:/kg和(198士53)u/kg,两组差异有显著性,说明缺血再灌注造成明显心肌损害,动物模型成功。而应用不同剂量红花黄素(10,20,切mg/kg体重)后CPK活性则分别为(242士41),(182士35),(139士26)u/kg,LDH也出现同样的改变。而红花黄素使缺血再灌注大鼠MDA显著降低,SOD活性则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假手术组。早在1988年Zweior[11]等闭发现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心肌细胞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再灌注后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大量聚集于心肌缺血区,加速自由基的生成。

另外,红花黄素还对保护心肌有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血流动力学从而保护心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3.3对血管和微循环的作用 红花可使紧张性增高的豚鼠后肢和兔耳呈现血管扩张作用,并有明显的量效关系。作用机理是直接或部分对抗a一肾上腺素能受体。红花黄色素等还有改善外周微循环、加速血流、增加毛细血管网开放数目及减轻血细胞聚集等作用。

4、抗炎作用

红花黄色素对甲醛性大鼠足肿胀、对组胺引起的大鼠皮肤毛细血管的通透量增加及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抗炎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抑制炎症过程及肉芽增生。红花中的多种有效成分可影响免疫,拮抗PAF受体,提高体内NO水平,清除氧自由基,还能拮抗多种炎症因子,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5、保肝作用

红花注射液能明显抑制离体灌流、肝灌流液中的GPT的升高,是流量增加并接近正常,有利于改善肝功能。

6、抗氧化作用

在组织缺血—再灌注等过程中,自由基引发的氧化反应为许多血液循环障碍疾病的重要损伤机制。红花水提液可清除羟自由基,抑制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12]。红花注射液能拮抗氧自由基,还能有效减少IL8的含量,从而阻断IL8与炎症反应及氧自由基质检的恶性循环及连锁反应[13]。HSYA可清除羟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细胞膜,HSYA为查尔酮类结构,其分子中含多个酚羟基,其抗氧化药效可能与这些酚羟基的作用有关。在多种血瘀病症中,自由基反应加剧血液循环障碍起了重要的作用,而红花有效成分HSYA的抗氧化效应对其活血化瘀的作用具一定的贡献[14]。

7、镇痛和镇静作用

红花黄色素对小鼠有较强而持久的镇痛效应,对锐痛(热刺痛)及钝痛(化学性刺痛)均有效。

四、红花的临床应用

1、在古代中医使用

1.1 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 红花辛散温通,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之要药,是妇产科血瘀病症的常用药,常与当归、川穹、桃仁等相须为用。只痛经,单用奏效,如《金匮要略》红蓝花酒,以本品一味与酒煎服;治产后瘀滞腹痛,课与荷叶、蒲黄、牡丹皮等配伍,如红花散(《活法机要》)。

1.2 癥瘕积聚 本品能活血通经,祛瘀消癥,可治疗癥瘕积聚,常配伍三棱、莪术、香附等药。

1.3 胸痹心痛,血瘀腹痛,胁痛 红花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善治瘀阻心腹胁痛。若只胸痹心痛,常配桂枝、瓜蒌、丹参等药;治瘀滞腹痛,常与桃仁、川穹、牛膝等同用,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治胁肋刺痛,可与桃仁、柴胡、大黄等同用,如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1.4 跌打损伤,瘀滞肿痛 红花善能通利血脉,消肿止痛,为治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之要药,常配木香、苏木、乳香、没药等药用;或制为红花油。

1.5 瘀滞斑疹色暗 红花能活血通脉以化滞消斑,可用于瘀热郁滞之斑疹色暗,常配伍清热凉血透疹的紫草、大青叶等用,如当归红花饮(《麻科活人书》)。

此外,红花还可以用于回乳、瘀租头痛、眩晕、中风偏瘫、喉痹、目赤肿痛等证。古人常有瘀血在体内时,常加红花一小把:纱布包裹煮开后一天两次泡脚,适用各种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血液循环。

2、在现代临床使用

篇三:《乳香》红花乳香

乳 香

--------------------------------------------------------------------------------

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 Boswellia carterii Birdw. 的胶树脂。味辛、苦,性温。入心、肝、脾经。功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主治:气血凝

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淤血刺痛。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含树脂60%~70%,树胶27%~35%,挥发油3%~8%。树脂的主要成分为游离α-乳香脂酸(α-Boswellic acid)、β-乳香脂酸(β-Boswellic acid)、

结合乳香脂酸、乳香树脂烃(Olibanoresene);树胶为阿糖酸(Arabic acid)的钙盐和镁盐、西黄芪胶黏素(Bassorin)和苦味质。挥发油含蒎烯(Pinene)、莰

烯(Camphene)、香桧烯(Sabinene)、榄香烯(Elemene)、消旋-柠檬烯(Dipentene)及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1-壬烯

(1-Nonene)、己醛(Hexanal)、庚醛(Heptanal)、辛醛(Octanal)、壬醛(Nonanal)、2,4-壬二烯醛(2,4-Nonadional)、间-异丙基甲苯(1-

Methyl-3-isopropyl benze- ne)、桉树脑(Cineole)、异辛醇(Isooctanol)、1-辛醇(1-Octanol)、1-壬醇(1-Nonanol)、乙酸正辛酯(Octyl

acetate)、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等。

药理作用:本品有较显著的镇痛作用。以乳香为首味药的子宫丸比多种抗菌素有更强烈的抑菌作用,且能有效地杀灭滴虫。红花乳香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乳核 乳香、没药、黄柏各 10g,大黄15g,冰片5g,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膏,摊纱布上,敷贴患处,然后用热水袋热敷半小时,24小时后换药。

治疗38例,痊愈36例,好转2例。〔陕西中医 1982;3(4 ):41〕

2. 治疗乳头皲裂 制乳香(研至极细无声)、煨乌梅(烧灰存性)、制马勃(文火烘干)各15g,汉三七6g,浙贝12g,蜈蚣3条。共研细面,混匀备用。先

用生理盐水洗净患处,再扑药粉,每日1~2次。哺乳妇女哺乳前将乳头用生理盐水洗净。治疗35例,痊愈33例,显效2例。〔中医杂志 1980;(11 ):

78〕

3. 治疗烧伤 乳香、没药各20g,冰片1g,共研细末,加入蜂蜜150ml,调成糊状。烧伤有水泡者先刺破水泡,然后涂敷此药膏,每日1次,一般5~10

天可愈,稍重者2周内可愈。〔新医学 1985;17(1):14〕

4. 治疗慢性下肢溃疡 生明乳香15g,生没药15g,乌贼骨15g,硼砂30g,明雄黄10g,蜈蚣6条,冰片3g。共研细末,装瓶备用。先洗净患处,再撒上

药末,覆盖青霉素软膏或凡士林敷料,隔日换药1次,3~5次即见新鲜肉芽。〔江苏中医杂志 1965;(50):19〕

方剂选用:

1. 治疗急心痛:胡椒四十九粒,乳香一钱。为末,男用姜汤下,女用当归汤下。(《摄生众妙方》抽刀散)

2. 治疗气血凝滞,痃癖癥瘕,心腹疼痛,腿酸臂疼,内外疮疡,一切脏腑积聚,经络湮淤:当归五钱,丹参五钱,生明乳香五钱,生明没药五钱。上药四

味作汤服,若为散,一剂分作四次服,温酒送下。(《医学衷中参西录》活络效灵丹)

3. 治疗疮疡疼痛不可忍:乳香、没药各二钱,寒水石(煅)、滑石各四钱,冰片一分。为细末,搽患处。(《外科发挥》乳香定痛散)

4. 治疗跌扑折伤筋骨:乳香、真没药各一钱五分,当归尾、红花、桃仁各三钱。水煎服。(《本草汇言》)

5. 治疗咽喉骨哽:乳香一钱,水研服之。(《卫生易简方》)

配伍效用:乳香配伍没药 二者均有活血散淤止痛、消肿生肌之功。但乳香辛温香润,能行血中之气,止痛力强,兼能舒筋活络;没药辛苦性平,长于行淤

散血,破泄力大。相伍为用,其效更显著,共奏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敛疮生肌之功效。内服用于治疗跌打损伤之淤血肿痛;气滞血淤之脘腹疼痛、心绞

痛、痛经、闭经、产后腹痛以及疮疡肿痛、风湿痹痛。外敷用于治疗疮疡溃久不敛、跌打损伤之肌肉肿痛。

乳香配伍血竭、红花 乳香活血止痛消肿;血竭活血散淤止痛;红花活血祛淤。三者合用,有活血祛淤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跌打损伤之淤血肿痛。

【注意事项】

宜忌:孕妇忌服。

【医家论药】

“乳香香窜,入心经,活血定痛,故为痈疽疮疡、心腹痛要药。”(《本草纲目》)

“乳香,活血去风,舒筋止痛之药也。陈氏发明云,香烈走窜,故入疡科,方用极多。又跌扑斗打,折伤筋骨,又产后气血攻刺,心腹疼痛,恒用此,

咸取其香辛走散,散血排脓,通气化滞为专功也。故痈疡可理,折伤可续,产后淤血留滞可

行,癥块痞积,伏血冷瘕可去矣。性燥气烈,去风活血,追毒定

痛,除痈疡、产后及伤筋骨之外,皆不须用。”(《本草汇言》)

“血因气逆,则血凝而不通,以至心腹绞痛;毒因气滞,则血聚而不散,以至痛处异常。乳香香窜入心,既能使血宣通而筋自伸,复能入肾温补,使气

与血互相通活,俾气不令血阻,血亦不被气碍,故云功能生血,究皆行气活血之品耳。非如没药气味苦平,功专破血散淤,止有推陈之力,而无致新之

妙。”(《本草求真》)

“乳香、没药,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故凡心胃胁腹肢体关节诸疼痛皆能治之。又善治女子行经腹疼,产后淤血作痛,月事不以时

下。其通气活血之力,又善治风寒湿痹,周身麻木,四肢不遂及一切疮疡肿疼,或其疮硬不疼。外用为粉以敷疮疡,能解毒、消肿、生肌、止疼,虽为开通

之品。不至耗伤气血,诚良药也。”“乳香、没药,最宜生用,若炒用之则其流通之力顿减,至用于丸散中者,生轧作粗渣入锅内,隔纸烘至半熔,候冷轧

之即成细末,此乳香、没药去油之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附注:乳香亦称生乳香,又名熏陆香。因其系树脂经凿伤处滴落凝聚而成,亦称滴乳香或乳香珠。以未经落地、无泥沙杂质掺入、色淡黄、半透明者品

质最佳,称为明乳香。


红花乳香相关热词搜索:红花 红花红花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红花乳香”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红花乳香"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32452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