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黄芩对湿热好吗

黄芩对湿热好吗

2016-04-13 09:21:3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黄芩对湿热好吗(共3篇)黄芩药对详解黄芩药对详解1 【黄芩、黄连】两药都是清热燥湿之品,但黄芩善清肺与大肠之火热,黄连善清心火而除湿火郁结,相配则清热燥湿、解毒功效更显著,可用于治一切热病的高烧,烦躁及疔疮、痈肿等证。2 【黄芩、白芍】黄芩燥湿,清肠热,白芍敛阴,缓肠急。相配有清热敛阴缓急作用,可治湿热痢疾、发热、里急后重...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黄芩对湿热好吗》,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黄芩药对详解》

黄芩药对详解

1.【黄芩、黄连】

两药都是清热燥湿之品,但黄芩善清肺与大肠之火热,黄连善清心火而除湿火郁结,相配则清热燥湿、解毒功效更显著,可用于治一切热病的高烧,烦躁及疔疮、痈肿等证。

2.【黄芩、白芍】

黄芩燥湿,清肠热,白芍敛阴,缓肠急。相配有清热敛阴缓急作用,可治湿热痢疾、发热、里急后重。

3.【黄芩、栀子】

黄芩清热燥湿,栀子清泄肝胆之火、利湿热。相须为用,有清利湿热的功效。若加茵陈利胆,黄柏降火燥湿,可治湿热发黄。

4.【黄芩、知母】

黄芩降泄肺火,知母润肺清热。相须为用,有清肺热止咳作用,可用于急慢性肺热咳嗽。

5.【黄芩、夏枯草】

两药都能泻火,而黄芩泻上焦火,夏枯草泻肝胆火。相配可治肝火亢盛的头晕、头痛。若加牡蛎软坚,常用于治肝火郁结的瘰疬。

6.【黄芩、地榆】

两药都能泻大肠湿热,止血。相配可治中风热便血及肠痈之发热腹痛。

7.【黄芩、桑白皮】

两药都能泻肺火,但桑白皮止咳优于黄芩,黄芩清肺火优于桑白皮,相配可治肺痈、肺热咳嗽。

8.【黄芩、半夏】

黄芩苦寒清热,半夏辛散降逆。相配清热降逆,能除痞满、降呕逆,可用于治邪热与湿浊痞结的痞满、泛恶、口苦、咽干。

9.【黄芩、柴胡】

黄芩泄半表半里的里邪,柴胡泄半表半里的外邪。相配能解少阳邪热,为治外感疾病邪在半表半里、寒热往来诸症的重要配伍。柴胡长于解郁,黄芩善能泄热,相配则既能疏理肝胆气机不舒,又能清泄内蕴湿热,故对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胀满痞痛者,常配伍应用。

10.【黄芩、青黛】

两药都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黄芩善泄肺经之火,青黛专泄肝经火毒。同用可治热病发斑,吐血、衄血及痰热咳嗽、口舌生疮等。

11.【黄芩、射干】

黄芩泄肺火,射干利咽喉,相配有清泄肺火之功,可用治肺热咽痛咳喘。加桔梗宣肺利咽,可治咽喉肿痛,声音不扬及肺痈,喉痹之属实热者。

12.【黄芩、白术】

黄芩能清热安胎,白术能补气安胎。相配用于怀胎蕴热胎动不安之证。

13.【黄芩、木通】

黄芩泄大肠湿热,木通利水通淋、泄小肠之热。相配用于下焦湿热,小便涩痛。

14.【黄芩、白芷】

黄芩泄肺火湿热,白芷散胃、肺、大肠三经之风湿之邪。两药相配可治风热眉棱骨痛。

15.【黄芩、辛荑】

黄芩清热燥湿、抗过敏,辛荑散风邪、通鼻窍。相配可治鼻渊头痛,鼻塞,香臭不分,浊涕常流,症属偏热者或过敏性鼻炎。黄芩对湿热好吗

16.【黄芩、荆芥】

黄芩泄火解毒,荆芥疏散风热,两药相配治失音疗效好。

17.【黄芩配伍白芍、木香】

黄芩清热燥湿;白芍缓急止痛;木香行气止痛。三者相伍,有清热燥湿、敛阴和营、行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所致发热、腹痛、泻下、里急后重等症。

18.【黄芩配伍贝母】黄芩对湿热好吗

二者皆为苦寒之品。黄芩清热燥湿泻火,擅清肺火;贝母开郁散结、泄热润肺,善润肺燥。二者伍用,共奏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之功效,用于治疗痰火郁肺之咳痰黄稠、咯吐脓血者。

19.【黄芩配伍滑石、白蔻仁】

黄芩清热燥湿;滑石清热利湿;白蔻仁行气化湿。三者伍用,有清热燥湿、行气化湿、利湿之功效,用于治疗湿温所致的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之症。

20.【黄芩炭配伍生地、白茅根】

黄芩炭清热止血;生地、白茅根清热凉血。三者伍用,有清热凉血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热邪炽盛、迫血妄行之各种出血症状。

21.【黄芩、续断】

黄芩与续断均有安胎之功,用治胎动不安。黄芩药性寒凉,清热泻火,安胎,用治胎热所致的胎动不安。续断药性微温,补肝肾,安胎,用治肝肾不足所致的胎动不安

篇二:《中药黄芩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中药黄芩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黄芩,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

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

来源: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外形: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

性昧:味苦,性寒。

成分:黄芩含黄酮类成分,计有40种黄酮。主要有黄芩苷及其苷元黄芩素。还含β-谷甾醇、苯甲酸、氨基酸等。

黄芩的功效

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黄芩古代常用于外感发热。温病发热,痢疾,及肺、肝胆、胃肠之急慢性感染性疾病。

黄芩的作用

1、抗炎、抗过敏、抗变态反应、保护骨质

黄芩苷、黄芩素对关节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黄芩素对类风湿关节炎、γ-球蛋白变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D-青霉胺相似;对关节炎继发性骨损害有保护作用,能抑制骨质的退化和破坏。

2、镇静、降压、解痉、利尿、抗凝

能加强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而有镇静功效。

3、解热、解毒和抗病原体

黄芩黄酮类成分具有显著的广谱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和抑制阿米巴原虫的作用。但也有报道黄芩无明显的抗菌作用,或者是有较弱的抗菌作用。

黄芩的应用黄芩对湿热好吗

1、黄芩汤(《伤寒论》):黄芩、芍药、甘草、大枣,治疗太阳少阳合病,下利;

2、黄连阿胶汤(《伤寒论》),由黄连、阿胶、栀子、黄芩、白芍组成,以黄连、黄芩苦寒直折,清心降火,用于阴虚火旺型体质。{坤 泰}胶囊取自此方,滋阴养血。

3、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黄芩、滑石、蔻仁、通草、猪苓、茯苓、大腹皮,治疗湿温身热。

篇三:《综述黄芩的炮制方法对功效的影响》

综述黄芩的炮制方法对功效的影响黄芩对湿热好吗

中药学院,****班,***

摘要:中药炮制能起到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改变药物归经,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使药材纯净,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黄芩为传统中药中的常用药物,主要成分是黄芩苷,属于唇形科植物的干燥根,它的性味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价值,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本文综述黄芩的炮制方法对其药效的影响。

关键词:中药、黄芩、黄芩苷、炮制的方法

黄芩在中医临床用于治疗肺热咳嗽、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胎热不安等证[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具有降血脂、利尿、降压消炎、抗菌等作用。这些作用与黄芩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有关,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芩中主要成分,其中黄芩苷的含量又占总黄酮的80 %以上,其中还有20%黄芩素、汉黄芩素等等。所以目前许多含黄芩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均以黄芩苷作为质量控制标准。

1、黄芩的化学成分研究

黄芩含有多种黄酮类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此外还含有苯甲酸、黄芩淀粉,根中还含有黄芩酶,它能促使黄芩苷和汉黄芩水解,生成黄芩素和汉黄芩素。黄芩素分子中带有3个邻位羟基,性质不稳定,容易被氧化成不溶于水的醌类衍生物,沉积在黄芩的表面显绿色。汉黄芩苷和黄芩心素是黄芩的特有成分,前者是黄色晶体,没有明显的熔点,热至230摄氏度吧变为红棕色,至302摄氏度变质分解[2]。

2、黄芩的炮制方法

黄芩的炮制方法有很多,现代炮制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蒸法、姜制、炒法(炒炭、清炒)、酒制、煮法。

2.1、历史

唐代有切制;宋代有酒炒、酒煮、炒香、炒焦微炒、煅存性、姜汁炒等;元代有去芦、醋浸炙、酒洗、酒浸焙、土炒等方法;明代增加了酒蒸制、童便炒、炒黑、醋浸、醋炒、猪胆炒汁炒、米泔制等方法;清代有皂角子仁侧柏制、吴茱萸制等炮制方法。现行主要有蒸、煮、炒和酒炙等炮制方法[3]。《中国药典》2010年版载有酒黄芩和黄芩片。

2.2、净制

主要是将原药材进行左杂、分选、净洗等处理,以除去;药材中的泥沙、杂质残留在药材上的非要药材部分、变质品等。同时分离不同部位的药材。黄芩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是根部。根部往往具有粗栓皮,且带有部分的茎叶。为保证药材质量,需要将杂质、非药用部位或质劣部分去除[4]。

2.3、切制

是指将精选后的药材看,经软化处理后,用一定的工具加工成符合规定的片、段、丝和块的过程。黄芩根部粗大,为了便于配方与应用,需进行适当切制。

2.4、炮制方法

2.4.1、姜汁制

取净药材或饮片,加入姜汁拌匀闷透,置锅内,文火炒到接近干,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密闭储存[5]。

2.4.2、炒制

炒制分清炒和加辅料炒。清炒是取净药材放到锅中,用文火炒到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需炒焦者,一般用中火炒至表面焦黄色,断面色加深为度,取出,放凉[5]。

2.4.3、酒炙、酒炖、酒蒸等。

酒炙取净药材,加酒拌匀,闷透,到锅中,用文火炒到规定的程度是,取出,放凉[5]。

2.4.4、煮制

是取净药材置锅中,加入水或液体辅料共煮,辅料用量应该按照规定各该

品炮制项下的规定,煮至液体完全被吸收,或切开内无白心时,取出,干燥[5]。

2.4.5、醋炙、醋煮、醋蒸等。

应用米醋作为辅料,对净药材进行加工的炮制方法[5]。

2.4.6、胆汁制

利用猪胆汁为辅料,对药材进行加工炮制的方法[5]。

2.4.7、蜜制

用炼蜜为辅料,对药材进行加工的炮制方法[5]。

2.4.8、土炒

将灶心土碾成粉,放到锅中,武火进行加热,炒到呈灵活状态时,投入净药材伴炒,到药物表面均匀挂上一层土粉,并透出药味固有的香气时,取出,筛去粉尘,放凉[6]。

2.4.9、吴茱萸制法

《本草述》称“吴茱萸炙者为其入肝散滞火也”;《本草述钩元》称“用吴萸制芩者,欲其入肝散滞火也”。

2.4.10、大黄制

清代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中用“大黄炒黄芩”治疗胀满。盐制:清代张宗良在《喉科指掌》三黄汤中用“盐水炒黄芩”[6]。

3、炮制的探究

黄芩中含有多种黄酮类成分, 它对多种皮肤真菌和细菌以及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同时还有降血压、止血、镇痛和抗过敏等作用。而这些黄酮类成分中, 最重要的是黄芩苷。所以黄芩的加工炮制是否恰当直接影响黄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实践证明,黄芩遇冷水就要变绿, 这是由于黄芩中所含的酶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 可酶解黄芩中的黄芩苷和汉黄芩苷, 产生葡萄糖醛酸和二种苷元, 即黄芩苷元和汉黄芩素。由于黄芩苷元本身不稳定, 容易被氧化而变绿, 故黄芩变绿说明黄芩苷已被水解。黄芩苷水解又与酶的活性有关, 炮制时以冷水浸泡者酶的活性大, 而蒸和煮就可破坏酶, 使活性消失, 有利于黄芩苷的保存[7]。

3.1、黄芩的煮法和蒸法的现代研究

黄芩经过“煮”或“蒸”既可破坏酶的活性,又可以软化药材,所得饮片质量较高。这两种方法相比之下,蒸法比煮法的效果更好。由于蒸法的热含量高、穿透力强,杀酶效果好。虽然煮法较简单,但要接触水,会使部分苷溶于水中,造成一定的水解。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蒸法或煮法。黄芩可以采用下述方法进行炮制:取原药材, 净制, 置蒸制容器里隔水加热, 蒸至透气一小时, 待质地软化, 取出趁热切片, 干燥。或将净黄芩投入沸水中煮, 用工具把翻动, 使黄芩受热均匀, 煮约10 分钟取出闷透, 切片干燥。这样炮制黄芩, 既便于加工切片, 又能保存黄芩的有效成分,提高药效。体现出中药炮制中的杀酶保苷,保证中药质量的特点。另一方面, 酒既能凝固黄芩中的酶, 又是苷类的良好溶剂, 从传统观念讲, 酒有升提作用, 黄芩用酒制后可降低其苦寒之性, 免伤脾阳, 又可增强清肺热之工[8]。

3.2、黄芩的姜制现代研究

姜味辛,性温,中医认为“姜制则散”,散则既可散寒祛湿,又能透达肌表。姜制黄芩在临床上的应用多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为脾胃素虚,而有胃肠湿热的情况下,使用姜制黄芩,减轻了黄芩的苦寒伤害脾胃,起到保护作用。二、用在治疗湿热郁积皮表的病疾,例如,经常反复出皮肤痔疮等,利用姜的辛散作用,起到透解湿热的效果。

3.3、黄芩的炒炭现代研究

炭制之后,黄芩炭制工艺研究较少,大部分有效成分经过炭制都被破坏了,于留荣等采用HPLC法测定炒炭品与生品中黄芩苷的含量,其结果表明:炒炭后黄芩苷仅为生品的8% ~20%[9]。增强了药物的敛涩之性,而使黄芩止血功效增强。与其它凉血止血的药物配伍,治疗由内热炽盛,迫血妄行所致的多部位出血疾患,如崩漏等病证。 3.4、黄芩清炒的现代研究

清炒后,药性和和缓,广泛用于中下焦湿热之证,如胃肠湿热的泄泻、痢疾;肝胆湿热之胁痛,黄疸,湿热下注引起的带下淋浊等。多和通泄肠胃实热的大黄、芒硝等的药同用。因为上述诸钟湿热病证的形成多和中焦胃肠湿热有关。另外,配合砂仁、桑寄生等安胎药还可以治疗由热所致的胎漏,胎动不安等。

3.5、黄芩的酒制现代研究

酒制则升,可引药上行。酒制可缓和黄芩苦寒之性,因此,酒黄芩应用

较广。杨中林等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利用二阶导数光谱法,用黄芩苷的含量测定为指标,筛选了酒炙黄芩的最佳炮制条件:加酒量10%、加热温度120℃加热40 min[10]。王正璜等将黄芩置于卧式热压灭菌柜内,开蒸气,等压强直达到1.0 kg/㎝2,温度达120℃ ,时间为30 min,然后取出,趁热切片,待干燥后,加入12% ~15%黄酒,拌匀后焖润,再用炒药机炒至近干,外表略带焦斑,取出摊晾后即得,既可减少黄酮类成分的损失,又通过高压热蒸气的穿透作用,破坏了酶的活性,有利于有效成分的保存[11]。章仲懿等对黄芩酒炙时间与成分的关系进行考察,认为酒炙黄芩用黄酒焖润6 h左右为最佳[12]。袁俊贤等采用正交试验法,以HPLC法测定黄芩甙的含量,对酒炙黄芩的加酒量、加酒方式及炙炒温度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炙炒温度为主要因素,从而优选了酒炙黄芩炮制工艺为每黄芩饮片100 kg,用黄酒10 kg拌匀,焖30 min,以130℃ (药温)炒干。并比较烘干法与干法炮制酒黄芩,结果二者黄芩苷含量基本相等,且烘干法成品色泽较炒干法色泽均匀,且无焦斑,因此是否可以烘法代替炒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13]。章仲懿 等以黄芩苷和黄芩苷元为指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酒的类别及浓度对黄芩炮制品主要活性成分黄芩苷和黄芩苷元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酒炙黄芩的黄芩苷和黄芩苷元的含量仅与酒的类别有关,用白酒炙的含量明显高于用黄酒炙的含量。这可能是由于白酒的乙醇含量(50%)高于稀释的白酒(含乙醇量14%)的乙醇含量,引起白酒炙品黄芩苷元溶解毒增加所致[14]。张清华等用薄层层析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滇黄芩炮制后的黄芩苷及汉黄芩苷含量比较后认为酒蒸品与清蒸品(不加酒蒸品)的含量均接近,说明两种炮制方法对黄芩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可以清蒸品代替酒炙品入药[15]。利用黄芩的清热燥湿,凉血止血作用,酒制之后可以治疗多种上焦热证或湿热之证;如配合凉血活血药生地黄、赤芍等药治疗颜面痤疮、口腔溃疡、咽喉肿痛;配合解毒散结药,如玄参、夏枯草、连翘等治疗甲状腺肿、淋巴结肿;配合清热咳喘等;以及配合清热凉血药治疗肺胃热盛的咳血、吐血、鼻衄等。

3.6、黄芩切制工艺的现代研究

对于黄芩的切制方法,传统多用冷浸、烫、煮等方法去软化药材,更容易切片。宋霄宏等通过抗菌试验得出冷浸黄芩的抑菌作用比经加热处理的炮制黄芩作用弱。由于如上所述黄芩酶的原因,提倡生黄芩应尽可能避免用冷水浸泡,以免

相关热词搜索:阴虚湿热可吃黄芩 黄芩产地哪里好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黄芩对湿热好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黄芩对湿热好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35245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