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伟人专记

伟人专记

2016-05-01 11:24:0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伟人专记(共5篇)30部必读的名人传记经典30部必读的名人传记经典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页页是由许多大师承接起来的。莎士比亚、贝多芬、达尔文、梵高、弗洛伊德、甘地、毕加索、海明威、钱钟书、、、、、、每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都代表着一个知识领域的高峰,正是他们不同凡响的创造,成就了人类文化的鸿篇巨作。有人说,“阅读大师,读懂读不...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伟人专记》,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伟人专记 篇一:《30部必读的名人传记经典》

30部必读的名人传记经典

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页页是由许多大师承接起来的。莎士比亚、贝多芬、达尔文、梵高、弗洛伊德、甘地、毕加索、海明威、钱钟书、、、、、、每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都代表着一个知识领域的高峰,正是他们不同凡响的创造,成就了人类文化的鸿篇巨作。有人说,“阅读大师,读懂读不懂都有收获。”的确,尽管很的多大师与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几乎时刻伴随在我们精神境界世界中,遥远而又亲近。每一位大师都是一座丰碑,他们是精神的引领者和行为的楷模。阅读他们的经典之作,可以使我们变得深沉而非浮躁、清醒而非昏聩、深刻而非肤浅,可以使我们的人格得到提升,生命得到重塑。

读书可以经世致用,也可以修身怡心,而阅读经典,了解大师,是人生修养所应追求的一种境界。千百年来,大师们的经典著作曾经影响了无数人。然而行色匆匆,为了事业、生活忙碌奔波的现代人,几乎没有闲暇静下心来解读这些大师们给予我们的忠告和教诲,我们难以感受到伟大的力量。 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境界的高低。大师经典带来的影响,不只是停留在某个时代,而是穿越时空渗透到我们的灵魂中去。著名英国诗人拜伦曾经说过:“一滴墨水可以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 数人的命运。”的确,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文化水平高低、知

识水平、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忏悔录》让·雅克·卢梭 (法国 1712~1778)

让·雅克·卢梭是近代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大师,他的思想标着理性时代的终结和浪漫主义的诞生。《忏悔录》是卢梭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被誉为“文学史上的奇书。”在本书中,卢梭将自己作为人的标本来剖析,其坦率程度是史无前例的。

2.《贝多芬传》 罗曼·罗兰 (法国 1866~1944) 罗曼·罗兰,这个名字就像一颗恒星,永久的闪耀着光芒。这位法国著名作家和音乐专家,在世界文学领域里占据着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贝多芬传》是罗曼·罗兰的得意之作,被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30本最佳图书之一。

3.《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 欧文·斯通 (美国 1903~1989)

今天,梵高之所以作为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关注,绝对离不开那些极力推广和宣传梵高的人。其中之一就是著名的传记作家欧文·斯通。他的《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畅销全球,很多人是通过这本书开始了解并喜欢梵高的。

4.《巴尔扎克传》 安德烈·莫洛亚 (法国 1855~1967) 《巴尔扎克传》是安德烈·莫洛亚一生所写的传记文学

作品中的最后一部。当时安德烈·莫洛亚已经是80多岁的老者,然而其笔锋优雅,技巧圆熟,且资料翔实,才华不减当年,所以不少人把这部传记视为安德烈·莫洛亚传记文学的冠冕之作。

5.《我生活的故事》 海伦·凯勒 (美国 1880~1968) 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的海伦·凯勒并没有做过任何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却受到全世界亿万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她的自传被誉为1902世界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俩大贡献之一,其中的精神内涵曾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6.《约翰逊传》 詹姆士·包斯威尔 (英国1740~1795) 詹姆士·包斯威尔,这位不凡的传记作家通过生动的笔触非常成功地写下了世界近代最伟大的一部传记文学——《约翰逊传》。这部充满睿智且字字珠玑的书,是约翰逊传多姿多彩的一生最真切的画像,早已赢得了西方读书界得赞誉,而且成为学士传记的经典之作。

7.《萨特传》 西门娜·德·波伏瓦 (法国 1908~1986) 历史上还从未有过那位女性能像西门娜·德·波伏瓦那样在那么多领域获得赫然的座席,这位惊世骇俗的女子一生写了许多作品,他为萨特而写的传记出版时,评论界一致认为,这是萨特逝世后出关于萨特的最有价值的一部书。

8.《我的爱,我的自由》 伊萨多拉·邓肯 (美国

1877~1927)

有的人来到世界上,仿佛注定就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而不是顺应现存的秩序。伊萨多拉·邓肯就是这样一位富有浪漫传奇色彩的新女性,她的自传《我的爱,我的自由》可称为自传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几乎成了全世界单身男女的教科书。

9.《居里夫人传》 艾芙·居里 (法国 1904~1989) 《居里夫人传》记叙了一位伟大而又谦虚的女性留下的故事,是她高尚品格、聪明才智、坚韧精神的真实写照。自从问世以来,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成为锐意进取的典范之作,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

10.《罗素自传》 罗素 (英国 1872~1970)

罗素是当今时代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代言人,是西方思想解放与自由言论的见证人,《罗素自传》无疑是人们了解这位伟大人物的最佳途径,相信每位读过它的人都将因他睿智的人生和人道主义的精神而脱胎换骨。

11.《罗曼·罗兰传》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1881~1942) 20世纪初,奥地利文坛上出现了一个声名卓越的人,他以其辉煌的文学成就在世界文坛上得了令人瞩目的地位,这个人就是斯蒂芬·茨威格。他为罗曼·罗兰所写的传记,其语言典雅优美,叙事生动感人,让人叹为观止。

12.《我妹妹和我》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德国

1844~1900)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是当今西方非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他的学说已经在公众中广为传播。一个世纪以来,人们试图穿透尼采那个疯狂的头脑,窥见其幽深处的奇思妙想,这本《我妹妹和我》为我们打开了这扇幽深的精神王国的大门。

13.《甘地自传》 甘地 (印度 1869~1948)(伟人专记)

《甘地自传》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传记著作,是最值得读的传记之一。本书由圣雄甘地自己写作而成,已纪实的手法展示了他传奇的一生,让我们看到一个虔诚的心灵和伟大的人格如何在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激烈碰撞中发挥出神奇的力量。

14.《真爱让我如此幸福》 安徒生 (丹麦 1805~1875) 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故事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受到全球一代又一代读者的挚爱。他的自传《真爱让我如此幸福》和他的童话一样,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见我们的心灵中灰暗、麻木的角落,唤起我们的爱心和同情心。

15.《卡夫卡传》 马克斯·布洛德 (奥地利 1844~1968) 被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的卡夫卡生前几乎完全默默无闻,而死后很快便世界闻名,这完全得益于好友马克斯·布洛德的《卡夫卡传》的问世。该书让更多的人知道和认识卡夫卡,并了解了这个曾经不甘于屈服的痛苦

伟人专记 篇二:《名人传记大全》

名人传记大全

古代人物传记

◎诸子传

1孔子传 (曹尧德等) 2老子传(刘升元 秦新成) 3庄子传(王新民) 4管子传(高连欣) 5屈子传 (曹尧德) 6吴起传 (孙开泰 孙东) ◎帝王权臣传

7康熙大帝 (二月河) 8雍正皇帝(二月河) 9乾隆皇帝(二月河) 10光绪皇帝 (二月河) 11秦始皇大传(李约) 12司马懿大传(马敏学) 13少年天子(凌力) 14隋文帝 (王顺镇) 15李莲英(斯仁)

16曾国藩之血祭(唐浩明) 17曾国藩之野焚(唐浩明) 18曾国藩之黑雨(唐浩明) 19王莽(傅鹤年) 20赵匡胤 (金舟) 21嘉庆皇帝(刘德贵) 22道光皇帝(赵辉) 23李自成 (姚雪垠) 24刘邦大传 (陈文德) 25杨贵妃(南宫搏) 26顺治皇帝(杨立平) 27努尔哈赤 (李文澄) 28同治皇帝 (赵辉) 29谋圣张良(张毅) 30安德海 31吴三桂(三月夫) 32宣统皇帝(刘德贵) 33晚清有个李鸿章 34武则天正传 ◎才子传

35纪晓岚全传(公木) 36李商隐全传(李庆皋) 37扬州八怪传(丁家桐 朱福烓) 38王尔烈全传(杨子忱) 39苏曼殊全传(王长元) 40施耐庵——绝代奇才(孙昌宇) 41老残遗恨 (寒波) 42大清三杰(徐哲身) 43天朝悲歌——石达开(寒波) 44齐白石 (林浩基) 45铁齿铜牙纪晓岚 46苏东坡传

现代人物传记

◎领袖人物

47毛泽东传 48周恩来传(力平) 49邓小平传(伊文思) 50胡耀邦传奇(齐鲁) 51蒋介石传(布赖恩·克罗泽) 52瞿秋白--从书生到领袖(陈铁健) 53陈独秀传 上卷 下卷 ◎将帅风采

54张学良传(范克明) 55李宗仁(朱金元 陈祖恩) 56中国元帅徐向前(张麟 马长志) 57陈毅系列传记(金戈 刘军等) 58中国元帅贺龙(水工) 59林伯渠传(王渔等) 60潘汉年传奇(张云) 61华子良传奇 (弓戈) 62中国元帅刘伯承

◎文化名人

71鲁迅传 (王晓明) 72巴金自传 73冰心传(肖凤) 74孙犁传 (郭志刚、章无忌) 75沙汀传 (吴福辉) 76朱自清传 (陈孝全)

77高玉宝(高玉宝) 78曹禺传 (田本相) 79一代文豪:茅盾的一生(李广德) 80沈从文传 (凌宇) 81老舍自传(老舍) 82郭沫若传 (龚济民 方仁念) 83春秋岁月(陈香梅自传) 84金庸传奇 (钟晓毅 费勇) 85林语堂自传(林语堂) 86二十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传 87风流人生--凌子风传(余之) 88琼瑶传奇(覃贤茂) 89古龙传奇(费勇、钟晓毅) 90梁羽生传奇(费勇、钟晓毅) 91李敖回忆录(李敖) 92人间四月天(王蕙玲) 93亦舒传奇 (钟晓毅) 94细叙沧桑记流年 (叶浅予) 95艺海无涯——袁世海回忆录 96田长霖的柏克利之路(刘晓莉) 97父子艺术家 (汤晓丹) 98李敖和他的女人们 (章晓明) 99陈逸飞传:视觉人生

1

◎其他名人

100“花花公子”的晚节(沈醉) 101何厚铧家族传 102足音——吴小莉自传 103郎平自传(节选) 104功夫影帝李小龙 (祝春亭 105陈景润(沈世豪) 106青少年时代的赵超构(张林岚) 107曾宪梓传(夏萍) 108走近往事 (吕大渝) 109李兆基博士传记 (梁凤仪) 110我的前半生(溥仪) 111潘汉年在上海(黄祥豫) 112资本大玩家——李泽楷传奇 113梁思成和林徽因(费慰梅) 114林徽因传(林杉) 115张竞生传——性博士浮生乱世 116香草美人邓丽君 117秦德君和她的一个世纪 118宋庆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119船王卢作孚(胡凤亭) 外国人物传记

119从乞丐到元首(约翰·托兰) 120拿破仑传 122甘地自传(甘地) 123乔治·布什自传 125甘地传(徐友珍) 126贝布托传 (刘文山等) 128圣雄甘地(拉皮埃尔) 129肯尼迪 (西奥多·索伦森) 131二战将帅系列传记 132风雨独立路--李光耀回忆录 134爱迪生传(李其荣) 135爱因斯坦传(聂运伟) 137诺贝尔传(伯根格伦) 138达尔文传(涅克拉索夫) 140海明威传(贝克) 141弗洛伊德传 (高宣扬) 143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144我的美国之路(科林·鲍威尔) 146斯皮尔伯格 (巴克斯特) 147尼克李森自传 149丹尼斯·罗德曼自传 150斯皮尔伯格(约翰·巴克斯特) 152福特家族(解力夫、张光勤) 153绿茵诗人——罗伯特·巴乔 155大卫·奥格威自传 156达利自传 158南希外传(基蒂·凯利) 159情有独钟——麦克林托克传 161麦克阿瑟将军传 162斯大林时代的谜案(奥弗申柯) 164渴望生活——凡·高传 165与死神邂逅 (拉布罗) 167新戈尔攀登顶峰 (特克) 168南非斗士曼德拉 (李安山) 170一生只为那颗星——雅凯自传 171雨果夫人回忆录 (富歇) 173从零到亿万 (梁建华) 174山口百惠自传 176皮尔·卡丹传 (艾顿)

121罗斯福传 124丘吉尔传(蔡赓生) 127彼得大帝传略 (帕普连科) 130身残志坚罗斯福(解力夫) 133专制魔王墨索里尼(解力夫) 136富兰克林传(陶笑虹) 139撒切尔夫人自传 142乔治·桑 (安安)

145莫妮卡的故事(莱温斯基) 148伊莎多拉·邓肯(安安)

151安东尼奥·萨马兰奇(刘平安、刘京胜) 154科科·夏奈尔传(黑德里希) 157战略之父汉尼拔的军事生涯 160狗娘养的战争 (巴顿) 163卡夫卡传 (勃罗德) 166 二十世纪的科学怪杰鲍林 169卡尔·波普尔自传 172摩尔根评传(罗伯尔) 175五体不满足 (乙武洋匡) 2

伟人专记 篇三:《名人传记10篇》

名人传记10篇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喻为中国的托尔斯泰。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逝于1948年8月12日,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 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1948年,朱自清因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参加了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的运动,本已身患肺病的他更是虚弱不堪,终于在贫病之中逝世,年仅50岁。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13年冬,李大钊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

(伟人专记)

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他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举国闻名的爱国志士。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他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他又发表了《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在李大钊发起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建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在党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他都当选为中央委员。

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38岁。

张骞,汉族,字子文,汉中郡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 汉武帝建元元年( 前140)为郎。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前138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元朔六年,张骞随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元狩二年(前121),与李广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击匈奴;张骞因迟误军期,当斩,用侯爵赎罪,得免为庶人。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骞为中郎将,公元前119年率300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此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还。翌年卒 。他所遣副使后相继引西域诸国使者来汉;乌孙后来终于与汉通婚,共击破匈奴。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西域诸国当时无史籍记载,张骞所报道,备载于《史记》、《汉书》中,是研究中亚史所根据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价值。(伟人专记)

(伟人专记)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伟人专记)

父亲是胡传,字铁花,官至台湾台东直隶州知州,后因乙未战争离台。母亲冯顺弟。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于康乃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1914年往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学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通过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论文考试,同年夏天回国。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胡适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授及董事、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位于台北南港)院长等职。

胡适深受赫胥黎与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样怀疑,杜威教他怎样思想。因此胡适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提倡怀疑主义,并以《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毕生倡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以及"认真的作事,严肃的作人"的做人之道。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因为他的家乡有两条河叫“沫水”和“若水”);四川乐山人;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为现代著名文学家、史学界权威人士,蜚声国际,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 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观娥乡沙湾镇。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

(伟人专记)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科。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嫈》、《卓文君》。1928年因受蒋介石通缉,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皖南事变后,“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高渐离》六部历史剧和战斗诗篇《战声集》以及杂文《甲申三百年祭》。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委员、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等职;郭沫若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同时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诗集等作品。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汉族,江苏金坛金城镇人,是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伟人专记)

丁肇中(Samuel Chao Chung Ting 1936~) 美国实验物理学家。汉族,祖籍山东省日照市。

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3个月后随父母回中国。1949年丁肇中进入台湾建国中学,接受严格的教育,他的数学、物理和历史学习成绩优秀。1956年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在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63年,他获得福特基金会的奖学金,到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工作。1964年起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65年成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1967年起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系教授。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包括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他所领导的马克·杰实验组先后在几个国际实验中心工作。 由于丁肇中对物理学的贡献,他在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并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88年被意大利政府授予特卡斯佩里科学奖。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他曾被密歇根大学(1978)、香港中文大学(1987)、意大利波洛格那大学(1988)和哥伦比亚大学(1990)授予名誉博士学位。他是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名誉教授。1977年获美国工程科学学会的埃林金奖章,1988年获意大利陶尔米纳市的金豹优秀奖及意大利布雷西亚市的科学金奖章。

丁肇中热心培养中国高能物理学人才,经常选拔中国青年科学工作者去他所领导的小组工作。他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5年世界物理年活动日前在欧洲启动。他正领导着来自美、法、德、中等14个国家43所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的581名物理学家,在日内瓦建造的世界上能量最大的正负电子对撞机上,探索宇宙中的新物质、反物质.

席慕蓉,(1943.10.15)女,蒙古族,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席慕蓉全名是穆伦·席连勃,意即大江河,“慕蓉”是“穆伦”的谐译。1943年农历10月15日生于重庆城郊金刚坡,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9年迁至香港,幼年

在香港度过,后随家飘落台湾,13岁时在日记中写诗,1956年入台北师范艺术科,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1970年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七月回台湾,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国际性之美展。并以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笔名投稿,作品多为散文。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1989年九月前往父亲及先母的家乡,初见蒙古高原。

席慕蓉十四岁起致力于绘画,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授多年,至今仍视之为主要职业。作为专业画家,席慕蓉曾在国内外个展多次,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金鼎奖最佳作词及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写诗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她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一个“真”字熔铸于诗中而又个性鲜明。在她的诗中,充满着一种对人情、爱情、乡情的悟性和理解。著作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读者遍及海内外。近十年来,潜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乡为创作主题。2002年受聘为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新作《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即用优美的文字和亲手拍摄的照片,记录了席慕蓉自1989年与“原乡”邂逅后,17年来追寻游牧文化的历程。

居里夫人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文:Mabya Sklodowska)

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11.7—1934.7.4),出生于波兰,是法国波兰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pō)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用了好几年在研究镭的过程中,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于去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A Life),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她的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利,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接受瑞典国王于1965年授予该组织的诺贝尔和平奖。

伟人专记 篇四:《名人传主要内容》

<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

<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名人传主要内容。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作风。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米开朗基罗传>:该传记分上下编,上编“战斗”,下编“舍弃”和

尾声“死”。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出生于卡森蒂诺地方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米开朗基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使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他们分手了,米开朗基罗转入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开朗基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征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1527年米开朗基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避地找了出来,米开朗基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基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他的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

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基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终于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托尔斯泰传>: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第二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俄土战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写出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作品。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是比较充实而快乐的。

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马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以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名人传>写作目的崇高,创造精神世界的太阳,呼吸英雄的气息,使人们在痛苦、失望的现实中获得心灵上的支撑。<名人传>洋溢着一股旺盛的激情。

<名人传>是一部独具魅力的人物传记,著者倾注他全部激情,成功地让读者在传记中跟三位大师接触,分担他们的痛苦、失败;也分享他们的诚挚、成功。

伟人专记 篇五:《名人传读后感50字

<名人传>告诉我们: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自己面对坎坷的从容和身为万物之灵的睿智去把持自己,驾好自己的人生之船。


名人传读后感50字(二)

人们经常说:一本优秀的传记不仅能让我们认识世界,还会让我们深刻的了解人生。?<名人传>即?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篇传记。它们的主人公分别为音乐家、雕塑家、小说家,不过虽然他们的职业和所处的环境不一样,但他们所追求的理想是相同的??为了真理和正义做出的努力。名人传读后感50字


名人传读后感50字(三)

平时,在生活与学习中,我遇到一点儿的困难挫折,就时常会一蹶不振、怨天尤人。读了<名人传>这本书后,我被书中伟人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所感动。今后,我一定会仰视着伟人,从伟人那里汲取宝贵的精神动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坚韧与刚强。


名人传读后感50字(四)

只要你不屈服于命运,总有一天你会改变命运,名人传读后感50字(五)

文/王亦菲

读完<名人传>这本书,我感到名人的精神是震撼人们的心灵的。()这本书里的英雄,不是走遍天下无敌手的江湖豪杰,也不是功盖千秋的大伟人,这里面的英雄具有一种内在的强大的生命力,使他们勇敢地与困难作斗争。


名人传读后感50字(六)

不要轻易说不,不要轻易说放弃,只要一直保持前进的心,只要一直紧握手中的航桨,那么就算生命之舟被清风吹的摇晃也能够再绕过了大段弯路最终找回准确的航向。凛冽的寒风中才会有诱人的梅,深谷幽兰处才会有清香的兰,炎炎夏日下才会有娇媚的荷。名人传读后感50字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伟人专记》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伟人传记读后感 伟人传记有哪些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伟人专记”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伟人专记"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38259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