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炙艾条的用处

炙艾条的用处

2016-05-01 14:48:2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炙艾条的用处(共5篇)艾灸的作用艾灸的作用1、 温通经脉、驱散寒邪因本法采用上等陈艾,融入数位中药、藏药合制而成,火柔而温,渗透力极强,能温经散寒,以火攻邪。传统中医认为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血不足、运行不畅就容易衰老生病。那么气血有“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的两大特点。当今社会大多爱美女性,在着装上喜爱露脐...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炙艾条的用处》,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炙艾条的用处 篇一:《艾灸的作用》

艾灸的作用

1、 温通经脉、驱散寒邪

因本法采用上等陈艾,融入数位中药、藏药合制而成,火柔而温,渗透力极强,能温经散寒,以火攻邪。

传统中医认为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血不足、运行不畅就容易衰老生病。那么气血有“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的两大特点。当今社会大多爱美女性,在着装上喜爱露脐装,在春秋季节容易使风寒之邪入侵丹田,在夏季喜欢吹空调,又喜欢吃冰冻的食物,使大多数女性形成了寒凉体质,出现了畏寒肢冷、手脚冰凉、痛经、脾胃虚弱等亚健康状况。邓红温灸疗法正是利用艾火对经络穴位的温热刺激,使气血运行,以火攻邪。具有祛风寒、化瘀滞、消炎止痛,促进细胞再生,从而达到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

2、 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炙艾条的用处)

对于邓红温灸疗法所用的药艾,具有芳香走窜的特性,燃烧时所散发出的温热与特殊气味,能够快速的开通人体的经络,加速人体的气血循环。

3、 温补益气,回阳固脱

邓红温灸疗法补益强身,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强内通外。邓红温灸疗法具有特殊的纯阳之性,能使人阳气足,精血充沛,固体强身,增强人体消化、循环、排泄、生殖泌尿系统机能的作用。针对肥胖以及肥胖而致的肌肉麻木,四肢不遂,二便不匀,腰腿酸痛,动则气短,体倦乏力如《内经》所讲“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炙艾条的用处)

4、 预防疾病,保健强身

常灸足三里、关元、大椎等穴,能激发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起到保健强身作用。艾灸疗法能健身、防病、治病,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艾灸法,如《庄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子》中也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历代医学著作中更比比皆是。艾灸能激发、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现介绍几种常用的自我保健艾灸方法,它见效快,操作方便,相对无药物伤害之忧,读者不妨一试。

5、艾灸美容

艾灸的美容与一般的化妆品美容,手术美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本质上的,另一个是表面上的。化妆品可以掩饰你的不足,手术可以改造你的结构,可以满足你暂时的虚荣心,但这些都无法给你真正的健康。因为健康而使你青春常驻,容光焕发,思维敏捷,反应灵敏,那又是另一种不同层次上的美。通过吃药,打针或者锻炼,你或许也可以或多或少地达到你期望的效果。但没有灸疗好,艾灸是驱散疲劳,恢复元气,补充体能,平衡阴阳的最有效的手段。 有很多女人脸上不光滑洁净,这往往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实际上还是阳能不足,而不是像一般所说的上火。

炙艾条的用处 篇二:《艾灸的作用》

艾灸的作用

艾灸的作用主要有六种: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调节阴阳、回阳救逆、防病保健。艾灸的好处也越来越多的体现在现代应用上。

艾灸的作用一、通经活络

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营养物质之输布。寒湿等病邪,侵犯人体后,往往会闭阻经络,导致疾病的发生。

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

艾灸的作用二、行气活血

气是人的生命之源,血为人的基本物资,气血充足,气机条达,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补气、养血,还可以疏理气机,并且能升提中气,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艾灸保健的目的。

艾灸的作用三、祛湿散寒

气血的运行,遇寒则凝,得温则散。中医认为,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故一切气血凝涩的疾病,均可用温灸来治疗。艾灸疗法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除痹的作用,以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艾是纯阳植物加上火的热力渗入阳气驱出阴邪,艾灸疗法对湿寒之证特别有效。(炙艾条的用处)

艾灸的作用四、调节阴阳

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艾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炙艾条的用处)

艾灸的作用五、回阳救逆

正所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在古书上就有记载。气阴两脱急取神阏、关元艾灸以回阳救逆。

阳气虚弱不固,轻者下陷,重者虚脱。艾叶性属纯阳,火本属阳,两阳相合,可益气温阳,升阳举陷,扶阳固脱。

艾灸的作用六、防病保健(炙艾条的用处)

现代科学证实:灸法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同时灸法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对现代的亚健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现代多用于温灸,温灸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养生和保健,很多美容院养生馆也都增加了温灸项目。

炙艾条的用处 篇三:《艾灸的作用》(炙艾条的用处)

现代医学实验和研究表明,灸法对机体免疫、血液循环、呼吸、消化、生殖、神经、内分泌等系统都有一定的促进和调整作用。同时,艾灸还具有镇痛和抗炎等作用。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

1.灸法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

(炙艾条的用处)

据吉林医大用锥兰及P32标记鸽红血球在血流中的消失速度作为反映网状内皮系统机能的指标进行的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等穴可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中医杂志记述测定了艾灸和正常小白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肝、脾和腹腔)的吞噬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直接艾灸中脘穴后,可使小白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机能明显增强,艾灸后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增高,其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均较相应对照组明显增高。

2.艾灸有调整、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日本须藤实博士等实验研究证明,施灸部位组织提取物对小鼠移植性肿瘤有抗癌作用。先灸小鼠背部20处,每次各1壮(米粒大),灸后3小时再在小鼠一定部位接种100万个癌细胞,接种后每周记录肿瘤生长情况,在第5周求抑制率,结果癌接种组抑制率达50%,睾丸肿瘤接种组抑制率达60%,而对照组未见抑制,说明施灸动物皮下产生了对移植癌的抵抗性。

瘢痕灸有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之作用。在用瘢痕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过程中,在灸后两个月,测淋巴细胞转化率和玫瑰花环试验,原来低于正常值者,则其提高均显著。在白细胞变化方面,大多数患者白细胞总数低于或高于正常值,灸治后的患者基本都能调节至正常范围。

3.灸对血液循环系统可产生较大影响

日本医学家研究表明:对家兔施灸后2分钟内,白细胞常见增多,最多时约为平时的2倍,并以中性为明显。

新中医记载在对小鼠命门穴进行艾炷直接灸的观察中发现,艾炷组小鼠的白细胞数,灸后比灸前有明显提高。

4.灸对血压有明显的调整作用

采用艾灸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灸后大多数患者血压有下降趋势,连续施灸1周后,则血压下降更为显著。

温灸石门穴后,血压偏高者可使之下降,偏低者可使其上升,有调节血压使之趋向正常之作用。

5.灸对呼吸、消化、生殖系统也有影响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的临床实验表明,白芥子敷灸(冬病夏治消喘膏)治疗支气管哮喘,经敷灸肝俞、心俞、膈俞穴,一年后肺通气功能重度损害的病例有所减少 而正常或趋于正常者有所增加,说明敷灸有增强肺通气功能的作用。

灸足三里穴可调节胃肠运动功能,临床艾灸实验中,胃肠活动可出现兴奋和抑制性 改变。

6.灸对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采用艾灸急性失血性休克对狗百会穴的动物实验中发现,狗在失血性血糖含量 增高的情况下,施灸后更见上升,并提示施灸后血浆内游离肾上腺素含量有显著升高, 灸有促进肾上腺活动的作用。 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发现,艾灸后,妊娠妇女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及17-酮皮质 类固醇数值进一步明显升高,测定施灸后血浆游离皮质醇的数值,结果类似,提示艾灸 可使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还发观施灸后可使耳穴内分泌、子宫、三焦双侧的电阻明显降低,提示艾灸能调整内分泌、子宫等脏腑机能。

7.艾灸具有镇痛作用

艾灸大白鼠身柱穴及去掉肾上腺后进行艾灸对比,观察表明艾灸具有镇痛作用,可能是艾灸的作用同肾上腺功能有关。

更多艾灸资料,请登录【中华艾灸国际论坛 】

更多艾灸资料,请登录【中华艾灸国际论坛

炙艾条的用处 篇四:《灸草的功效与作用》

灸草的功效与作用:灸草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

灸草的功效:
灸草又叫艾草,具有祛风,除湿,调经的功效。灸草的功效与作用。用于风湿关节痛,皮肤瘙痒,月经不调。灸草别名: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艾叶、青、蒿枝、萧、艾青
灸草蕲艾,味苦而辛,无毒,洗熏服用皆可。能温中、逐冷、除湿,治多种疾病。<本草纲目>载:蕲艾[炙百病。可作煎,止吐血下痢,下部匿疮,蕲艾[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寿。其功亦大矣。"蕲艾除能治多种疾病外,还具有异香,枝叶熏烟能驱蚊蝇,清瘴气,具有禳毒杀毒的功能。 后世研究认为,蕲艾有理气血、逐寒湿、调经安胎、温经止血、清热止咳消痰等功效。主治月经不调、腹中冷痛、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宫寒不孕等症。为中医妇科常用的要药之一。内服可做止血剂,炒炭用止血之力颇优,可治吐血下痢,衄血下血。捣汁服,止伤血,杀蛔虫,治带下,止霍乱转筋,痢后寒热。用蕲艾配方,亦能治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肠胃炎及痢疾等症。 蕲艾外用可治皮肤瘙痒、阴痒湿疹及疥癣等。以艾搓手洗污或煎水浴身,可防治皮肤病。对于产妇和婴儿,洗用艾叶可以消毒强身。将艾叶晒干捣碎如绒,称[艾绒",制成艾柱,燃炙经穴,或染麻油引火点炙柱,滋润炙疮,至愈不痛。炙疾有奇效,能散寒除湿,温通气血,通经活络,故医家谓艾可炙百病(<名医别录>),称之为炙草。用艾灼一次,为之 [一壮"。 蕲艾不仅治疗多种疾病,还具有异香,可以作调香原料。枝叶熏烟能驱蚊蝇,具禳毒杀菌的功效。[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蕲春人更是把蕲艾蕲艾比一般艾更香,入药治病疗效更好。
蕲艾,艾草的一种,因产于蕲州(蕲春县旧称)而得名,湖北省蕲春县[蕲春四宝"(蕲竹、蕲艾、蕲蛇、蕲龟)之一,特产中药材,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茎、叶均可入药。蕲艾含17种已知化合物,并且挥发油含量、总黄酮含量、燃烧发热量等明显优于其它地区所产艾叶。蕲艾油有明显的平喘、镇咳、祛痰及清炎作用。在夏季时节,晚上可以将干枯的艾草点燃,有驱蚊的效果。在秦岭南部一些养蜜蜂的农户家里,经常用干枯的艾草熏蜜蜂的蜂笼,这样可以驱赶害虫,干净蜜蜂的巢穴。

灸草的作用:
灸草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灸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灸草三根,(端午节的那种,也可以以艾叶代替,量稍加点)放到高压锅里熬水,大概15-20分钟,然后用这些水泡脚,先倒一小部分,能浸到脚趾头就可以了,坚决不能参冷水,等到水慢慢凉,凉到脚可以忍受的温度,就到里面泡,受不了又拿出来,然后再放进去。水冷了,再加艾水,反复热水泡。注意不要在宽敞通风的地方泡,以免热气散失。泡的时候,要跟平常穿的衣服一样多,穿睡衣的话,要加外套到身上。总之不要边冷还边泡。
泡的时候,双膝盖开始不冷了,然后是肚子有感觉热,身上出微微的汗,然后是喉咙有点感觉火,然后就该头上冒汗了,能头上出汗,这是最好了。心诚的人,可以再告诉你个小秘密,泡脚之前,喝碗红枣桂圆羹,就是一般红枣,一般桂圆,弄成糊糊,熬粥喝,这样可以里应外合。也可以以一杯温蜜糖开水代替,以防口干。
这个办法,是有火降火,有寒驱寒。主要是疏通经络,加快新陈代谢。
这个过程,普通人可能觉得有点繁,就会放弃。但是,如果你重感冒,又是晚上,没地方看医生的时候,这个办法你就非用不可了,这个时候,要加上半个柚子皮一起熬水,然后用柚子皮沾水擦背,脚,手,肚子。对受寒引起的感冒,有奇效。

炙艾条的用处 篇五:《小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小柴胡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小柴胡又叫一枝黄花,小柴胡有疏风泄热;解毒消肿的功效,小柴胡有治疗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毒蛇咬伤的作用,小柴胡用药禁忌是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慎用小柴胡。

小柴胡的功效:
中药小柴胡又叫一枝黄花,小柴胡为菊科植物一枝黄花的全草或根,小柴胡别名野黄菊、山边半枝香、洒金花、黄花细辛、黄花一枝香等,小柴胡有疏风泄热;解毒消肿的功效,小柴胡有治疗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毒蛇咬伤的作用,小柴胡用药禁忌是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慎用小柴胡。

药名:小柴胡
别名:野黄菊、黄花一枝香、千根癀、土泽兰、百条根、铁金拐、签子草、山边半枝香、洒金花、黄花细辛、小白龙须、黄花马兰、大败毒、红柴胡、黄花仔、红胶苦菜、一枝香、大叶七星剑、蛇头王、金锁匙、满山黄、黄花儿、黄柴胡。
性味:味辛;苦;性凉。小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归经:入肝经、胆经。
功效:疏风泄热;解毒消肿。
主治: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肺热咳嗽;黄疸;泄泻;热淋;痈肿疮疖;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20-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汁搽。
药材基源:小柴胡为菊科植物一枝黄花的全草或根。
炮制方法:取全草或带根全草,洗净、晒干、切断、备用。小柴胡的功效与作用。亦可鲜用。

小柴胡的作用:
小柴胡能和解少阳,
1、小柴胡治发背、乳痈、腹股沟淋巴腺肿:一枝黄花七钱至一两。捣烂,酒煎服,渣捣烂敷患处。(<江西民间草药>)
2、小柴胡治感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一枝黄花三钱至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3、小柴胡治鹅掌风、灰指甲、脚癣:一枝黄花,每天用一至二两,煎取浓汁,浸洗患部,每次半小时,每天1--2次,七天为一疗程。(<上海常用中草药>)
4、小柴胡治头风;一枝黄花根三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5、小柴胡治毒蛇咬伤:一枝黄花一两。水煎,加蜂蜜一两调服。外用全草同酒糟杵烂敷。(<江西民间草药>)
6、小柴胡治黄疸:一枝黄花一两五钱,水丁香五钱)水煎,一次服。(<闽东本草>)
7、小柴胡治咽喉肿毒:一枝黄花七钱。水煎,加蜂蜜一两调敷。(<江西民间草药>)
8、小柴胡治小儿急惊风:鲜一枝黄花一两,生姜一片。同捣烂取汁,开水冲服。(<闽东本草>)
9、小柴胡治一切肿毒初起:一枝黄花二两。煎水淋洗,或用毛巾浸药汁温敷患处。(<江西民间草药>)
10、小柴胡治跌打损伤:一枝黄花根三至五钱。水煎,二次分服。(<江西民间草药>)
11、小柴胡治痈肿溃后腐肉不脱:一枝黄花二两,野菊根一两。醋煎熏疮口。(<江西民间草药>)
12、小柴胡清热解毒。<南宁市药物志>
13、小柴胡治破血,通关窍。<广东中药>
14、小柴胡洗肿毒。<植物名实图考>
15、小柴胡能发汗解表。<闽东本草>
16、小柴胡能疏风解毒,退热行血,消肿止痛。<湖南药物志>

小柴胡的食用方法:
小柴胡茶
材料:柴胡5g、黄芩3g、半夏3g、党参2g、甘草3g、绿茶5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柴胡、黄芩、半夏、党参至水沸后,冲泡甘草、绿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效:和解少阳。
用途: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冷热交替、胸胁胀痛、不思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眼花。
来源:传统药茶方。

小柴胡加大黄汤
组成:人参7分,北柴胡1钱5分,片黄芩1钱,法半夏1钱,炙甘草5分,锦庄黄1钱。
用法用量:生姜3片,大枣3个为引,水煎,热服。
主治:小儿伤寒里热,恶热,出头露面,扬手掷足,烦躁燥粪,掀衣气粗。
出处:<幼幼集成>卷二。

小柴胡加桂汤
组成:桂枝1两半(去皮),黄芩1两半,人参1两半,甘草1两(炙),半夏2合半,芍药1两半,大枣6枚,生姜1两半(切),柴胡4两。
主治:疟。
用法用量:水7升,煮取3升,去滓温服。
出处:<医碥>卷六。

小柴胡加常山汤
组成:小柴胡汤加常山3钱(生用不炒)。
主治:疟疾。注:如服后欲吐者,即以手探吐,痰吐尽则愈。
出处<时方歌括>卷上。

小柴胡加防风汤
组成:柴胡2两,人参5分,半夏(制)6分,黄芩3分,生姜7两半,甘草7两半,防风1两,大枣3个。
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3盏,煮至1盏半,去滓温服。
制备方法:上锉。
主治:少阳风痉,汗下后不解,乍静乍躁,目直视,口噤,往来寒热,脉弦者。
出处:<此事难知>。

小柴胡加葛根汤
组成:柴胡1两,甘草6钱,大枣3个,人参2钱,黄芩3钱,生姜3分,葛根3分。
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3盏,煎服。
制备方法:上锉细。
主治:妇人伤寒,太阳经传阳明,表证仍在而自利。
出处:<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小柴胡加枳桔汤
组成:柴胡1钱,半夏半钱,甘草半钱,人参3钱,黄芩3钱,枳壳1钱,桔梗1钱。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1片,煎6分服。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主治:疮疹后咳嗽胁疼。
出处:<痘疹心法>卷十九。

加减小柴胡合龙胆泻肝汤
组成:柴胡1钱,人参5分,青皮5分,车前5分,龙胆草4分,栀子4分,半夏7分,黄芩7分,甘草3分,白芍1钱,归梢6分。
用法:加生姜1片,水煎服。仍服芦荟丸3次。
主治:肝火盛,胁痛。
来源:<方症会要>卷三。

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30g);黄芩(18g);人参(18g);半夏清,(18g);甘草炙,(18g);生姜切,(18g);大枣擘,(12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主治:
1、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或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少
2、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来源:汉代张机(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治中>。

加味小柴胡汤1
组成:柴胡3钱,黄芩3钱,知母3钱,潞参3钱,鳖甲3钱(醋炙),清半夏2钱,常山1钱半(酒炒),草果1钱,甘草1钱,酒曲3钱,生姜3钱,大枣2枚(擘开)。
加减:疟初起者,减潞参、鳖甲;热甚者,加生石膏5-6钱或至1两;寒甚者,再加草果5分或至1钱。
主治:久疟不愈,脉象弦而无力。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加味小柴胡汤2
组成:柴胡2钱5分,黄芩1钱,人参1钱,生地黄1钱,甘草1钱,半夏6分。
用法:上作一剂。水一钟半,加生姜3片,煎8分,食远服。
主治:妇女热入血室,致寒热如疟,昼则安静,夜则发热妄语,血虚大劳大怒,火动热入血室,或妇女经行,感冒发热,寒热如疟,夜间热甚或谵语。
来源:<外科发挥>卷二。

加味小柴胡汤3
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甘草、当归、升麻、陈皮、泽泻。
加减:无汗恶寒,加苍术、独活;发热过期不退,加葛根;胸腹饱满,加枳壳、桔梗;停食,加厚朴、山查;烦躁谵语,大便闭结,加知母、石膏;汗多身冷,加芍药、桂枝;3月久疟,加人参、杏仁,又加生姜1片,大枣1枚,再加桃枝7条,未发时温服。
用法:水煎服。
主治:疹后疟疾。
来源:<治疹全书>卷下。

加味小柴胡汤4
组成:柴胡、人参、黄芩、半夏、甘草、黄连、升麻、芍药、元参。
加减:口干,去半夏,加天花粉;咽痛,加桔梗、荆芥;若呕,加陈皮、干姜,去甘草;斑毒,加犀角、大青;胸中满闷不利,加瓜蒌、枳壳;痰火上喘,加知母、瓜蒌、桑皮;喘渴脉数大,加石膏;胸胁满痛,加枳壳、桔梗;心下痞硬,加枳实、黄连。
用法:加生姜,水煎服。
主治:发斑,往来寒热,或潮热,口苦咽干而渴,耳聋胁痛,胸满心烦而呕,喘嗽等。
来源:<伤寒全生集>卷三。

小柴胡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慎用小柴胡。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炙艾条的用处》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扁鹊牌药炙艾条 旺旺香怡艾条炙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炙艾条的用处”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炙艾条的用处"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38375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