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心法稻盛和夫

心法稻盛和夫

2016-05-04 12:28:2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心法稻盛和夫(共5篇)《心法》稻盛和夫读后感《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学》读后感《心法》是着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实践所写的一本哲学类书籍,它与其它哲学书籍的晦涩难懂不同,稻盛和夫用他博大精深的哲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人生哲学和经营哲学是相通的,经营的成功源自正确的人生哲学。作者从一个经营者的角度,把经营企业的...

《《心法》稻盛和夫读后感》
心法稻盛和夫 第一篇

《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学》读后感

《心法》是着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实践所写的一本哲学类书籍,它与其它哲学书籍的晦涩难懂不同,稻盛和夫用他博大精深的哲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人生哲学和经营哲学是相通的,经营的成功源自正确的人生哲学。

作者从一个经营者的角度,把经营企业的哲学引申至人生乃至宇宙万物的原点去思考,从人类存在、生存价值、宇宙、造物主这些宏大而又略显抽象的内容谈起,一步步逼近对人的本性的反思,进而推论出人应当怀着利他之心磨练自己的心智,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从而获得成功。

关于价值观的问题,作者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我们的人生价值,从另外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的人生,一些独到的见解,往往使我豁然开朗。比如说,同样一个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答案或许大相径庭。或者说面对失败挫折,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可能会很伤心,很沮丧,但反过来想,为何我们不把这种挫折当做是一种经验教训呢,这就是哲学与科学的不同之处,它能让我们思考的角度更有利于我们的发展。

关于人生试练,因为人生由“命运”和“因果报应的法则”交织而成,所以,人生既有顺利的时候又有挫折的时候,释迦牟尼把这称为“诸行无常”。“因为无常所以痛苦”,意思就是人生因为变化无常,所以是痛苦的连续。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可成功又{心法稻盛和夫}

是什么呢?稻盛和夫告诉我们,成功也是一种试练。有的人在成功时得意忘形,就会堕落,而有的人在成功后意识到成功并非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还要不断努力,提升心性。不管是深陷困境的失败者,还是春风得意的成功者,特别是对自己的人生抱有不安、丧失自信、陷入苦恼漩涡的人们,它可以引领你的人生走向更高的层次。

“利他”是这本书的主旨所在,即做什么事都要考虑他人的利益。一味的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就是自私,自私自利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只有凡事为他人考虑,才能磨练自己的灵魂,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完善。

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学会了很多东西,只有了解人性,了解世界,了解宇宙,了解自己!利他,帮助别人,才能成就自己。当我们在身处逆境挫折时,在心情沮丧时,不妨回想下稻盛和夫的哲学,或许会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慰籍。

《心法--读后感》
心法稻盛和夫 第二篇

《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学》读后感

我之前也读过几本哲学名著,却大多似懂非懂,但是稻盛和夫的哲学观却给我不一样的感受,这种哲学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实用性特别高,字里行间透漏着一股正能量,催人奋进。

稻盛先生是以科学家出身,以企业家知名,而从他的著作以及行为方式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彻底追求正确思考和正确行动的哲学家。稻盛先生的哲学观和我国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阴阳学说却都很多相似之处。在本书中,稻盛先生将存在、意识体、科学、欲望、人生、社会、宗教等很多重大的命题,从哲学、宗教、科学三个角度交叉分析,内容实在是精彩纷呈,耐人寻味。

提升人性,磨练灵魂——这是稻盛先生关于人生目的的总结,是我最喜欢一个章节,这样的道理本应该在少年时代就灌输给孩子,而现在的教育却以无休止的考试取而代之,听到最多的话莫过于“努力学习,考进好的大学,找一份好的工作”。我问过很多位在众多人眼中属于有所成就的人关于他们成功的秘诀,我听到很多遍“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在应试教育的今天,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博士,脚踩着一路的考试,一个个成为了应试体系下面培养出来的功力品,在毕业的时候却发现,事实根本就不是那个样子,理想终究被现实打败。诸葛亮家训曾经有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们只知道从每天的一睁眼就开始往前冲,却有些忽略了人生存在的目的。大家时常抱怨这是一个灵心丧尽

{心法稻盛和夫}

的时代,抱怨物质文明发展了,但精神文明却没有随之发展,大概原因就在这里吧。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这是稻盛先生关于“资质平庸的人如何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呢?”的一个方程式解答,也是最让我深思的一个章节。人生或工作的结果是由这三个要素用“乘法”算出的乘积,绝不是“加法”。这就是现实:平凡人若是辛勤努力,并怀着正确的态度和追求成功的热情,的确要比有才华的人甚至是天才获得的成就要大。同时呢,这个公式里面思维方式的取值是在-100~100之间,所以错误的思维方式能让整个人生或工作的结果变成负数。这也就不难解释那些违法犯罪的人中不乏能力出众者,他们的人生或工作的结果纵然再大,却也只是为人所恶。

简单是人生与企业经营的原理原则——这是稻盛先生关于人生与企业经营的总结。就像乔布斯讲过的“成就大事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在做的事”,人往往容易把事物想的复杂,可是事物的本质往往很单纯,越是看起来复杂的事物,越应该从更单纯的角度重新检查,这不仅是做人之道,也是做事情的经营之道。纵观这本书,稻盛先生喜欢深思熟虑,善于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善于将重要的思想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在自己日常工作中,这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认真把自己手里的工作一步一步踏实做好,做一行爱一行,一定可以取得成就。

稻盛先生一生坚持“利他”哲学思想,被誉为日本四大“经营之圣”,在他的领导下,赤手空拳创建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500强,

又以惊人的速度挽救了也曾是世界500强的日航,同时创建了相当于亚洲诺贝尔奖的“京都奖”,从事各种慈善活动,而个人生活也极其简朴。

稻盛先生将科学家、慈善家、企业家、哲学家、宗教家于一身,在各个领域也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在详细阅读《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学》这本书之后,有很多问题茅塞顿开,里面的哲学价值观必将对我今后做人做事产生很多积极的影响。{心法稻盛和夫}

赵美冉

2015年5月23日

《稻盛和夫《活法》的秘密》
心法稻盛和夫 第三篇

稻盛和夫的活法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2008年1月 作者:吴伯凡{心法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一生创立的两家公司——京瓷公司和日本第二电话电信公司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是《大学》所说的修身路径。稻盛和夫以他的活法亲身体验了这种路径。

稻盛和夫一生创立了两家公司(京瓷公司和日本第二电话电信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在日本四大“经营之圣”(另三位分别是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中,他是年龄最小(也是目前唯一在世的)而被尊为“圣”的。

在他事业的鼎盛期,这个在世人眼中无可争议的成功者按多年前就已定好的时间表,在刚做完手术两个月、身体尚未完全康复的情况下,皈依佛门,开始第一次化缘。“初冬肌寒之时,我头戴竹斗笠,身着青布袈裟,祼脚穿草鞋,站在每家每户门前诵经、请求布施。托钵化缘对我这病后之躯实在是一种极为艰苦之事,而从草鞋里露出来的脚趾头被沥青划破渗出了血„„黄昏时,我拖着筋疲力尽的身体、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在返回寺庙的路上。正在打扫公园、身着工作服的老婆婆注意到我们一行人,她一只手拿着扫帚一路小跑来到我们跟前,向我的行囊里放进了500日元的硬币。”这个两个月前拥有两家大公司、数千亿日元资产的人被这500日元深深打动了。“这一瞬间,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动贯穿我全身,心里顿时充满了难以名状的幸福感。”

稻盛和夫曾经是一个坏运气缠身的人。从小患肺结核,差点丧命,考中学两次落榜,考大学也落第,只好进了一家免强算得上大学的县立大学。大学毕业时参加就职考试次次失败。他去买彩票,希望一夜暴富,但无一次中奖,而紧挨着他彩票号码的彩票几次都赢得大奖。绝望之中,他在一个黑社会“总堂”门前徘徊了几个小时。最后他还是放弃了加入黑社会、做一个“有知识的恶棍”的念头,进了一家濒临倒闭、由一家银行托管的公司。在公司里他学非所用,努力工作得不到赏识。在被勒令辞职后,与七个辞职的同事歃血为盟,创立了京瓷公司。公司渗淡经营,徘徊在破产边缘,他数次卖血给工人发工资,但还是阻挡不住工人纷纷辞职。他以出让多得惊人的股份为筹码,把最后一批工人挽留了下来。困难仍然接踵而至,但他凭惊人的毅力和乐观精神(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他还在给员工们讲他的公司有朝一日能成为“世界最大的陶瓷公司”),让京瓷从一家“乡村公司”成为一家世界级企业。1984年,功成名就的稻盛和夫在52岁时再次创业,成立了日本首家民营电话电信运营公司,在资源严重不足、处处受到国营电话运营公司NTT DoCoMo的排挤、围堵的情况下奇迹般成长起来。{心法稻盛和夫}

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稻盛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稻盛哲学,一方面作为公司的经营指南在公司推行,一方面通过著书、演讲的方式向世界传播。在那些喜欢搬弄体系和概念的教授、学者们看来,稻盛的书与坊间众多的成功、励志读物没多大差别,难登商学院的大雅之堂。“常有人问我经营的技巧和秘诀,一旦我说出我的一贯主张,大多数人都露出诧异的表情。他们怀疑,仅仅知道这些简单的道理,用这么原始的办法就可以作好经营吗?”而他正是凭着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哲学,成功造就了两家世界级的企业。这也反过来证明了那些抱着惯有的傲慢和偏见的理论和教育体系的迂腐和无用。

在稻盛看来,对一个合格的经营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知道多少复杂的知识和理论,而是懂得珍视那些看似简单、“引导人们采取正确生活态度的原理原则,即哲学”。这种哲学“不是晦涩难懂的书桌上的学问,而是从经验和实践中产生的生动的哲学”。这些哲学看上去

{心法稻盛和夫}

“像小学教室里贴的伦理或道德纪律方面的标语一样”。聪明的人往往对这样的哲学一扫而过或视而不见,但那些不那么聪明的人却极其珍视它,“不仅用脑筋理解,还要用灵魂领悟,使其变成血肉的一部分。”

稻盛的话容易让我们想到文艺作品中那些“白痴”形象,如《白痴》中的梅思金公爵,电影《阿甘正传》中的阿甘,甚至《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这些天资愚钝、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是“受迫害和受侮辱的”角色,他们只是依据为聪明人所不屑的几条简单的原则笃实行事,最终做成让聪明人望尘莫及的事情。稻盛看重“笨人”,而对“聪明人”总是不那么信任。“我之所以并不器重才子,是因为才子往往倾向于对今日等闲视之,不由得厌恶像乌龟那样缓慢地度过一天,希望像脱兔似地走捷径。今为止,众多优秀且聪明的人才进入了京瓷公司,也正是这些人才,以为公司没有前途而辞职。所以留下来的都是不太聪明、平凡的、无跳槽才能的愚钝的人才。但是,这些愚钝的人才在10年、20年后都晋升为各部门的干部或领导。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像他们这样平凡的人成了非凡的人才呢?是孜孜不倦、默默努力的力量,亦即脚踏实地度过每一天的力量,是坚持积累每一天的力量。”{心法稻盛和夫}

中国明代民间思想家吕新吾在《呻吟语》中把人的资质划分为三种:“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稻盛和夫十分赞同这个划分,认为“居于人上的领导者需要的不是才能和雄辩,而是以明确的哲学为基础的‘深沉厚重’的人格,谦虚、内省之心、克己之心、尊崇正义的勇气,或者不断磨砺自己的慈悲之心。” 接触过稻盛的人都会对他的“沉稳中藏着精明”有深刻印象。他的这种“精明”表现在,在面对纷繁的头绪和各种各样的利益诱惑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视线始终不偏离他真正想要的。这与那些头脑灵活、一看便知其精明的人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像一艘没有压舱的船。他们能对周围的各种信息和利益关系迅速做出反应,以至于陷入“复杂性之灾”之中,身处复杂性之中,精明人只能在局部上不断表现出精明,资源、精力全部消耗在局部的小胜利或高效率和整体性的失败或低效率中,就像在一个因没有红绿灯而拥堵的十字路口,精明的人能敏感地发现空隙,尽可能往前钻,所有精明人在整体的超低效中徒劳地追求高效,无数精明的个体不知不觉地陷入集体性的愚蠢。相反,“沉稳中藏着的精明”表面看是愚钝、低效率的,也正是由于这种愚钝和低效率,把一些多余的信息和利益诱惑自然地屏蔽了。稻盛把这种表现为无能的能力称为“回到原点”的能力。精明人之所以忙乱、纷争、焦虑和困惑,是由于他们追求太多琐屑的价值而忘了原点的价值。一旦回到原点,回到简单的法则上,很多问题会渐渐不成问题。只有回到原点,我们才能具备把复杂事物简单化、直截了当把握本质的“高远视野”。只有远离自私利己的狭隘心胸,拥有光明磊落的利他心怀,才能拥有这种“高远视野”。

正是凭着这种“高远视野”,稻盛和夫在被强势的竞争对手打压中也能发现利润区,在被排挤到的边缘市场中开辟让竞争对手后悔不已的蓝海市场。稻盛深有体会地说,“改变‘思维方式’,人生就会实现180度的大转变”。

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式,相当于儒家所说的“正心”和佛家讲的“存善念”。心相一旦不正,善念一旦不存,身就会悄悄地滑向泥潭而不能自拔。这既是处世之道,也是经营之道。“如果要寻求我成功的理由,也许就是这一点。亦即,也许我的才能存在不足,但是,我坚持了一条单纯且强有力的指针——追求人间正道的做人准则。”稻盛是在年轻时候生了一场大病之后明白这个道理的。他的叔父得了肺结核,他总是捂着鼻子走过叔父的房间,而他的父亲和哥哥毫不犹豫地承担起看护他叔父的责任。而结果是,他父亲和哥哥安然无羔,他却被传染上了肺结核。病中他看了一本书,书中一句话让他极其震撼:“我们内心有一块吸引灾难的磁石。生病是因为有一颗吸引疾病的羸弱的心。”他深切地意识到,“消极思考的内心吸引了消极的现实”,“心相”就是现实,病态的“心相”必定产生病痛缠身的现实。“这正是众生凡人的悲惨之处,心相仍难改变,在那以后继续着坎坷曲折的人生。”

稻盛认为,经营的成功除思维方式之外,还有两个重要因素:热情和能力。这就是他提出的著名等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所谓“热情”,就是一种极其强烈而持久的愿望和渴望。人人都有愿望,但每个人愿望的品质是大不相同的。普通人的愿望是一种随起随灭的心理反应,而稻盛所说的愿望,是一种“誓愿”,一种得不到决不会停止的渴望。“全身上下从头到脚都充溢着这个愿望,就好似身上划破后流出来的不是血而是愿望。”因为“内心不渴望的东西,它就不可能靠近自己”。创业开始,就面对着可能性和不可能性,而且常常是后者多于前者。当愿望不够强烈或逐渐消退时,各种不可能性纷至沓来地呈现在眼前。相反,当愿望足够强烈时,你看到的就只是可能性,对种种阻碍和不可能性视若无睹。稻盛用日本谚语“情人相会,千里成一里”来说明这个道理。期待相会的情人总是能“看得见”相会时的情景,而正是在这种情景的牵引下,把种种不可能性置之度外,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地降伏纷起的困难,直到将可能变为现实。创业总是面临各种各样的障碍,其中最大、最难逾越的障碍是愿望的消减。稻盛和夫一生两次创业两次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没有在别人可能万念俱灰的困苦中让愿望的热度降低,反而愈挫愈奋。这种热情不是凭几句励志名言就能保持的。稻盛自小随家庭信奉佛教,佛教关于“精进”的论述对他影响很深。“精进”是一种“心法”,昭示的是一种独特的“投资回报”理念。“精进”本质上不是在尘世的进步,而是“灵魂的质量”的提升(“当人离开尘世时,灵魂比来到世上时上升了一个台阶”)。而提升的不二法门,就是让身心置于困苦中粹炼,稻盛把痛苦和磨难称作“去污粉”,其功效就是洗去灵魂上的污浊。即使你的努力在现实上没有回报,你的灵魂也在苦役般的努力悄然中得到提升,这才是真正的回报。他把这种回报看不见或不明显的艰苦努力称为“田间的精进”,意为在田间耕作的农夫不是以马上得到的回报而是以长期回报作为投入的动机。

稻盛所说的“热情”,不是一种随现实的挫折而降低的热情,而是一种宗教式的、随挫折而上升的热情。这种誓愿和热情,与儒家所讲的“诚”和“诚意”是相通的。如果说“思维方式”和“热情”正好相当于儒家所讲的“正心”和“诚意”,那么他所讲的“能力”也正好相当于儒家所说的“格物致知”。

“我长期从事制造业,多次感觉到‘伟大之物’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可以说我就是接触它的睿智并受其引导,才得以开发出各种新产品,度过了自己的前半生。”开发和改进产品的过程,就是格物的过程。“对于细小的事情,想方设法进行改良的人和没有这样做的人,从长远看,将产生惊人的差距。在昨日努力的基础上再稍加改良,今日要比昨日有进步,即使只有一小步。这种从不懈怠、坚持到底的态度,将终会与他们拉开巨大的差距。”在他看来,要想提高能力,必须通过与产品的密切接触来实现,“清理其中的每一个要素,而且用率真、谦虚的态度对细枝末节都重新进行调整、修改”。一个企业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低,是因为这个企业的人没有亲近产品,没有在悉心地照料产品中听见“产品的私语”。稻盛以具有宗教和神秘主义色彩的话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了由日本企业创造的精益制造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对产品的现场,重新进行审视、体察、贴心、倾听。这样的话,就可以听见神灵的声音。现场产品传来喃喃细语告知我们解决问题的决窍——这样试试如何?”这就是“倾听产品的声音”。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是《大学》所说的修身路径。稻盛和夫以他的活法亲身体验了这种路径。

《稻盛和夫心法读后感
心法稻盛和夫 第四篇

<心法>是着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实践所写的一本哲学类书籍,它相比其他哲学书籍而言更加通俗易懂。现在来谈谈我读完此书的感悟。

此书认为,所谓科学,不过是“现阶段所认知的范围内的事实”。它既不可能正确地解释一切事物,也不代表唯一的真实。稻盛和夫心法读后感。对此我非常赞同,因为人类社会在不断地高速发展中,对某一事物的理解会越深刻,有可能会推翻之前所坚信不疑的观点。所以,我认为在哲学这一范畴,是没有绝对正确的观点的,不同的人的理解或许会产生偏差,但是,只要我们的理解足以让我们怀有乐观积极的心态以及拥有正确的人生方向,那么就可认为这种理解是可行的。

因此,在上述这一结论的延伸之下,同时,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相信宗教了。在信息爆炸的当代,大多数学生都是崇尚科学的,认为相信宗教是迷信的表现。然而,宗教的目的只是宣扬一种信念,当一个人没有内心的寄托时,就可以借助相信宗教而获得内心的安全感和满足感,认为“神”会保佑自己。我对于宗教的态度是“信则有,不信则无”。与其让一个人迷失生活方向,终日浑浑噩噩地度过,还不如让他信仰宗教,获得内心的安宁。只要把握好信仰的尺度,做到不迷信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本书的主旨是“利他”,即做什么事都要考虑他人的利益。一味地崇尚利己主义只会让自己堕落,最终堕入深渊,不可自拔。只有凡事为他人考虑,才能磨练自己的灵魂,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完善。虽然本人并不认同稻盛和夫认为人死后会产生的所谓意识体,接着转生到新的生命上的这种说法。但是,假如我们认同这种说法,就不会认为人死之后就会失去一切,而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了。这样想,就可以一心地磨练自己,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因此这种理解的角度还是对社会有益的。

所以读完此书后我的最终结论是:倾听各种见解,从中选取最有利于我们可持续发展以及对社会有贡献的看法即可。虽然大多数情况下科学的论证解释非常严谨,但是凡事不必太认真执着未免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稻盛和夫心法读后感(二)

这个月读<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学>。在这本书中,稻盛先生对存在、意识和意识体、宇宙、造物主、科学、欲望、自由、善恶、因果、宗教、死亡等人生、社会和宇宙的重大命题,从哲学、科学、宗教三个角度交叉分析,耐人寻味。尽管书中的许多故事在稻盛先生其他书中已然见过,但是常读常新,每次都有更深刻的体会。关于稻盛和夫的书,一直以来都有一种复杂的情怀,应该是纠结的喜欢。说喜欢,是因为他向我们讲述的是作为人应该有的最基本的品质,每每能够触碰到我们的心灵。纠结则是由于其与当今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所反映出的思想大相径庭,非努力修炼和践行不得觉悟,给人以“乌托邦”似的感觉。

言归正传,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吧!

提升人性,磨练灵魂,这样的道理应该在少年时代就灌输给孩子,可惜在现在的学校里,没有任何人传授这样的道理,取而代之的除了考试还是考试。“努力学习,考进好学校,成为有出息的人。”这是我们从小听到的最多的话,我们很努力的沿着这条道路努力奋进,小学、中学、大学,甚至研究生,我们踏着考卷一路走来,历经大大小小无数次考试。但是当我们毕业的时候却发现,事情根本不是这样子,理想终究被现实打败。于是在一个个应试体系下培养出来的满脑子功利的“产品”面前,在超现实的社会大背景下,再来传授这些最基本的品质,珍贵但却有些无力。学校,一个传道授业、培养高尚、为人性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地方,应该是纯洁无暇的。可如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侵入其中,()本应教育“教育”社会,现在却变成了社会“教育”教育,想来令人痛心。

烦恼产生于欲望,而发展又放大了欲望。在久远的奴隶社会,很多人尚且没有自由,“吃”是他们最大的欲望。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获得了极大的自由,可贵的自由却因为使用的方向不对而造成了罪恶。经济富裕了,人们渐渐忘记了大自然教于的真理。似乎不用拼命工作也能过上很好的生活,于是,与其正式就职,受到约束,不如当自由职业者,想工作时工作,其余时间用来休息玩乐。精进、持戒、忍辱与我无关。投机、贪腐滋生蔓延,看看十八大以来,打掉的腐败官员,职务之高,人数之多,令人震惊。而且,这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金钱和权力带来了快乐,但带来更多的是欲望的膨胀和无尽的烦恼与罪恶。

稻盛先生的书总是向上而充满正能量。在身处逆境挫折时,在心情沉闷压抑时,翻一翻,读一读,能够帮助我们调整心态,走出阴霾!

《读稻盛和夫心法读后感》
心法稻盛和夫 第五篇

读稻盛和夫心法读后感

--黄善琼

<心法>是这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实践所写的一本哲学类书籍,它相比其他哲学书籍而言更加通俗易懂。

读书就像是在跟一位饱经岁月沧桑,拥有无数人生阅历的老者交谈。读稻盛和夫的书就是个鲜明的例子,稻盛先生的言语质朴,娓娓动听,饱含深意,扣人心弦又发人深省。稻盛先生在开篇的自序中就强调,现代人最需要的是:直面[人为什么而活着"这一根本性的问题,确立做人的最基本的哲学,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读稻盛和夫心法读后感。稻盛先生这位慈祥的老者孜孜不倦的教导我们去直面[人为什么而活着"这一人生命题,引导我们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过更加积极向上的人生。

诚然,秉持哪种思维方式度过人生属于个人的自由,人生观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稻盛先生的书总是向上而充满正能量。在身处逆境挫折时,在心情沉闷压抑时,翻一翻,读一读,能够帮助我们调整心态,走出阴霾!所以读完此书后我的最终结论是:倾听各种见解,从中选取最有利于我们可持续发展以及对社会有贡献的看法即可。虽然大多数情况下科学的论证解释非常严谨,但是凡事不必太认真执着未免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心法稻盛和夫相关热词搜索: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学 稻盛和夫心法感悟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心法稻盛和夫”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心法稻盛和夫"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39046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