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地黄功效与用法

地黄功效与用法

2016-05-04 13:07:1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地黄功效与用法(共4篇)地黄简介 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地黄简介 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地黄的功效: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地黄的作用:地黄多糖可促进正常...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地黄功效与用法》,供大家学习参考。

《地黄简介 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地黄功效与用法 第一篇

地黄简介 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地黄的功效: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地黄的作用:

地黄多糖可促进正常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刺激其造血功能。并对放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恢复作用。地黄低聚糖也能增强小鼠的造血干细胞。地黄多糖b有明显的免疫调节活性,能使Lewis肝癌细胞内P53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加,从而对地黄多糖的抗肿瘤机理从基因水平上找到了依据。鲜地黄汁、鲜地黄及干地黄水煎液均有拮抗阿司匹林诱导的小鼠凝血时间延长,其中鲜地黄汁的作用明显强于干地黄。地黄水提取液有明显降压作用,对寒冷情况下的血压则有稳定作用。从而显示地黄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生、熟地黄均能调节甲亢型阴虚大鼠模型的甲状腺功能,并能调节异常的甲状腺激素状态。另外,地黄低聚糖不仅可以调节实验性糖尿病紊乱,亦可调节生理性高血糖状态。地黄水提液还可抑制胃酸分泌和抗溃疡,有镇定作用等。

【药理作用】

1. 降血糖:怀庆地黄的有效部分(R-BP-F)腹腔注射,对四氧嘧啶所致小鼠实验性糖尿病有降低血糖作用.

2. 止血:生地、熟地煎剂、生地炭、熟地炭灌胃, 对小鼠均可缩短血液凝固时间(毛细管法).{地黄功效与用法}

3. 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地黄70%甲醇提取物抑制ADP引起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并有抗凝血酶作用, 对内毒素引起的大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对抗作用. 另外尚有抗炎免疫、抗肝损害等作用.

4.治疗肝炎肝炎:临床报道地黄和甘草合用,无论是肌注或口服对传染性肝炎都有一定作用,促进肝功能恢复,尤以ALT下降显著且无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

5.治疗白喉:以生地黄为主,配合连翘、黄芩、麦冬、玄参的抗白喉合剂,服用后多再4D内退热,假膜消失,咽痛好转。

【性状】

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24cm,直径2~9cm。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

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长6~12cm,直径3~6cm。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无臭,味微甜。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皮层薄壁细胞排列疏松;散有较多分泌细胞,含橘黄色油滴;偶有石细胞。韧皮部较宽,分泌细胞较少。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稀疏,排列成放射状。生地黄粉末深棕色。木栓细胞淡棕色,断面观类长方形,排列整齐。薄壁细胞类圆形,内含类圆形细胞核。分泌细胞形状与一般薄壁细胞相似,内含橙黄色或橙红色油滴状物。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直径约至92μm。{地黄功效与用法}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1 小时,放冷,滤过,滤液回收甲醇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梓醇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14:6: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茴香醛试液,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地黄简介

地黄(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rt.) Libosch. ex Fisch. et Mey.)体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茎紫红色。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上面绿色,下面略带紫色或成紫红色,长2-13厘米,宽1-6厘米,边缘具不规则圆齿或钝锯齿以至牙齿;基部渐狭成柄,叶脉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花具长0.5-3厘米之梗,梗细弱,弯曲而后上升,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几全部单生叶腋而分散在茎上;萼长1-1.5厘米,密被多细胞长柔毛和白色长毛,具10条隆起的脉;萼齿5枚,矩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抑或多少三角形,长0.5-0.6厘米,宽0.2-0.3厘米,稀前方2枚各又开裂而使萼齿总数达7枚之多;花冠长3-4.5厘米;花冠筒多少弓曲,外面紫红色,(另有变种,花为黄色,叶面背面为绿色)被多细胞长柔毛;花冠裂片,5枚,先端钝或微凹,内面黄紫色,外面紫红色,两面均被多细胞长柔毛,长5-7毫米,宽4-10毫米;雄蕊4枚;药室矩圆形,长

2.5毫米,宽1.5毫米,基部叉开,而使两药室常排成一直线,子房幼时2室,老时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无毛;花柱顶部扩大成2枚片状柱头。蒴果卵形至长卵形,长1-1.5厘米。花果期4-7月。

药方选录

1.贫血:熟地黄20克,当归15克,阿胶15克,陈皮6克。水煎服,每天1剂。用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均显增高,症状消失。{地黄功效与用法}

2.高血压:熟地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能降低血压,改善自觉症状。

3.糖尿病:生地黄15克,黄连3克,天冬12克。水煎服,每日l剂。可使患者的尿糖、血糖逐步恢复正常。

4.关节炎:生地黄100克,水煎,分l~2次服用。能使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疼痛减轻、肿胀消退。

5.传染性肝炎:生地黄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能改善症状和体征,特别是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6.鼻出血:鲜生地黄、鲜侧柏叶、鲜艾叶各30克,鲜荷叶3克。水煎服,每日1剂。

《地黄的药理作用及注意事项》
地黄功效与用法 第二篇

地黄的药理作用及注意事项

【简介】地黄是玄参科植物怀庆地黄或地黄的根茎。因炮制方法的不同,地黄主要分为生地黄、熟地黄两种。前者是将鲜地黄放在火炕上缓缓烘至八成干,变成灰黑色,柔软成团,称于地黄,习称生地;后者是取干地黄同黄酒或水浸泡,蒸至酒或水吸尽取出,晒至外皮黏液稍干,然后切片晒干,通称熟地。

【功用】生地甘寒,既能养阴生津,又能清热凉血,常用于阴液不足之口干舌燥、烦渴多饮、舌质干红,以及热人营血的发热、烦躁、皮肤斑疹、舌质红线,或血热妄行的各种出血证。熟地甘温味厚,质地柔润,是养血滋阴,补精益髓的良药,主治血虚、阴亏、精少等疾患,适用于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月经不调、潮热盗汗、腰膝酸软、遗精、消渴、须发早白、未老先衰等。

【性味归经】生地性寒,味甘、苦;归心、肝、肾经。熟地性微温,味甘;归肝、肾经。

【用量用法】常用 10~30克。也可作丸、散、膏、酒剂等。

【现代研究】地黄根茎含β-谷甾醇、甘露醇、生物碱、脂肪酸、维生素A类物质、水苏糖、氨基酸等。

地黄的乙醇提取物有降血压及促凝血作用。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地黄流浸膏有强心作用。地黄煎剂有防止肝糖原减少的作用。另外,能抑制皮肤真菌、抗炎、抗增生和渗出等作用。最近,免疫学的研究又证明地黄是一种免疫增强剂。

【进补应用】

1.贫血 熟地20克,当归15克,阿胶15克,陈皮6克。水煎服,每天1剂。用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均显增高,症状消失。

2.高血压 熟地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能降低血压,改善自觉症状。

3.糖尿病 生地15克,黄连3克,天冬12克。

水煎服,每日l剂。可使患者的尿糖、血糖逐步恢复正常。

4.关节炎 生地100克,水煎,分l~2次服用。能使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疼痛减轻、肿胀消退。

5.传染性肝炎 生地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能改善症状和体征,特别是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6.鼻出血 鲜生地、鲜侧柏叶、鲜艾叶各30克,鲜荷叶3克。水煎服,每日1剂。

7.养生延寿 地黄粥:用新鲜生地黄适量,洗净后切段,每次榨取生地黄汁约50毫升;或用干地黄60克,煎取药汁。先用粳米100克,加水如常法煮粥,煮沸后加人地黄汁和生姜2片,煮成稀粥食用。

【注意事项】由于生地性寒、熟地滋腻,均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所以脾胃虚寒(虚弱),大便溏薄,胸闷食少,气滞痰多者不宜应用。

《地黄的作用与功效》
地黄功效与用法 第三篇
{地黄功效与用法}

什么是生地?

黄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的块根。主产于我国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大部分地区有栽培。秋季采挖,鲜用或干燥切片生用。熟地黄为生地黄经加黄酒拌蒸至内外色黑、油润,或直接蒸至黑润而成。切厚片用。黄生地黄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之功效。李时珍对生地黄的评价是:“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轻身不老。”

生地的功效和作用:

性味归经:

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

功能主治:

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

养阴生津功效 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地黄功效与用法}

药用时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鲜地黄和生地黄的功能与主治

鲜地黄 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用法与用量 鲜地黄 12~30g 。 生地黄 9~15g。

生地和熟地的功效和区别:

姜汁浸则不泥膈。酒制则不妨胃。鲜用寒,干用凉。

中药地黄为玄参科植物的根茎,每年10—11月采集,晒干即成生地。将生地以砂仁、酒、陈皮为辅料,反复蒸晒至颜色变黑,质地柔软即为熟地。生地与熟地药理作用是不同的,临床医生和消费者切记不可将两药互相替用。

生地性寒,功能为凉血清热、滋阴补肾、生津止渴,常用于治疗骨蒸痨热、咽喉燥痛、痰中带血等症。由生地为主制成的六味地黄丸,就是著名的补肾良药,临床还常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神经衰弱、肺结核等病的治疗。

生地制成熟地后,药性由寒变微温,其功能也发生变化,成为补血药。熟地配当归、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四物汤”,常用于治疗血虚症。熟地配白芍能养肝,配柏子仁可养心,配龙眼肉能养脾,配麻黄则通血脉。但熟地滋腻滞脾,有碍消化,故脾虚少食、腹满便溏者不宜服用。

曾有一位著名老中医常用六味地黄汤随症加肉桂、五味子治疗糖尿病、尿崩等症获得良效。专家研究还发现,六味地黄丸对人体食管癌前病变有一定疗效,并具有降低致癌剂诱发肺癌和胃鳞癌的作用

《杞菊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地黄功效与用法 第四篇

杞菊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杞菊地黄丸是滋痛养肝中成药,杞菊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是滋痛养肝,治疗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肝肾阴亏、迎风流泪、视物昏花,杞菊地黄丸的副作用很小,只是脾胃虚寒,大便稀溏者慎用杞菊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杞菊地黄丸是滋痛养肝中成药,杞菊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是滋痛养肝,治疗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肝肾阴亏、迎风流泪、视物昏花,杞菊地黄丸的副作用很小,只是脾胃虚寒,大便稀溏者慎用杞菊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可增强免疫功能,抗衰老,改善肝脏脂肪代谢,促进肝细胞新生,预防脂肪肝发生,
成份: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性状:本品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微酸。杞菊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滋痛养肝。
主治: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杞菊地黄丸副作用:
杞菊地黄丸的副作用很小,只是脾胃虚寒,大便稀溏者慎用杞菊地黄丸。

相关热词搜索: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六味地黄滴丸的功效
  • 1、地黄什么功效(2016-06-07)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地黄功效与用法”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地黄功效与用法"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39069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