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中草药一百两金

中草药一百两金

2016-05-24 09:47:1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中草药一百两金(共3篇)中草药彩色图片大全22.高血压病用药篇蚕豆别名 南豆、胡豆、竖豆、佛豆来源 为豆科野豌豆属植物蚕豆Vicia faba Linn ,以花、叶、种子、果荚入药。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100(120)厘米。主根粗短,多须根,根瘤粉红色,密集。茎粗壮,直立,直径0 7-1厘米,具四棱,中空...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中草药一百两金》,希望能帮助到你。

《中草药彩色图片大全2》
中草药一百两金 第一篇

2.高血压病用药篇

蚕豆

别名 南豆、胡豆、竖豆、佛豆

来源 为豆科野豌豆属植物蚕豆Vicia faba Linn.,以花、叶、种子、果荚入药。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

高30-100(120)厘米。主

根粗短,多须根,根瘤

粉红色,密集。茎粗壮,

直立,直径0.7-1厘米,

具四棱,中空,无毛。

偶数羽状复叶,叶轴顶

端卷须短缩为短尖头;

托叶戟头形或近三角状

卵形,长1-2.5厘米,宽

约0.5厘米,略有锯齿,

具深紫色密腺点;小叶

通常1-3对,互生,上

部小叶可达4-5对,基

部较少,小叶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稀圆形,长4-6(10)厘米,宽1.5-4厘米,先端圆钝,具短尖头,基部楔形,全缘,两面均无毛。总状花序腋生,花梗近无;花萼钟形,萼齿披针形,下萼齿较长;花2-4(6)朵呈丛状着生于叶腋,花冠白色,具紫色脉纹及黑色斑晕,长2-3.5厘米,旗瓣中部缢缩,基部渐狭,翼瓣短于旗瓣,长于龙骨瓣;雄蕊2体(9+1),子房线形无柄,胚珠2-4(6),花柱密被白柔毛,顶端远轴面有一束髯毛。果荚肥厚,长5-10厘米,宽2-3厘米;表皮绿色被绒毛,内有白色海绵状横膈膜,成熟后表皮变为黑色。种子2-4(6),长方圆形,近长方形,中间内凹,种皮革质,青绿色、灰绿色至棕褐色,稀紫色或黑色;种脐线形,黑色,位于种子一端。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与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以长江以南为多。

采集加工 2-3月采花、叶。种子4-5月采收。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豆:甘、微辛、平。快胃和脏腑,健脾,止血,利尿。苗:苦、温。酒醉不醒。豆荚壳及叶为止血剂。花:涩、平。降血压,治白带及劳伤吐血。 主治用法 叶一日用量30-60克。

参考配方 1.大便下血:蚕豆叶一大把,捣烂冲酒去渣服,2-3次即好。

2.虚肿:陈蚕豆半斤,大蒜30克,红糖半斤,水3碗煎服。

3.水肿:陈蚕豆60克,冬瓜皮15克,水煎服。

4.高血压:蚕豆花,配玉米须15-25克,水煎服。

青箱子

别名 野鸡冠花、狗尾花、狗尾苋、牛尾巴花子【中草药一百两金】

来源 为苋科青箱属植物青箱Celosia argenten L.,以种子入药,茎、叶、花序也入药。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全体无毛。茎直立,通常分枝,绿色或红紫色,具条纹。叶互生,具柄,叶片纸质,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9厘米,宽1-3厘米,先端尖或长尖,基部渐窄且稍下延,全缘。夏季开花,着生甚密,初为淡红色,后变为银白色,穗状花序单生于茎顶或分枝顶,呈圆柱形或圆锥状,长3-10厘米,苞片、小苞片和花被片干膜质,光亮,花被片5,披针形,雄蕊5,下部合生为杯状。胞果卵状椭圆形,盖裂,上部作帽状脱落,顶端有宿存花柱。种子肾状圆形,黑色,光亮,在放大镜下观查,可见有网状矩形花纹,呈同心环状排列。

同属植物鸡冠花的种子,习惯上同作青箱子使用。

生境与分布 常生于路

旁、坡地、较干燥的向

阳处。分布几遍全国。

采集加工 秋季果实成

熟时割果穗,晒干,打

下种子。茎叶、花序分

别收存。

药理作用 1.经动物实

验青箱子有降低血压的

作用。2.青箱子油脂有

扩瞳作用。

性味功能 苦、微寒。

清肝火,祛风热,明目,

降血压。

主治用法 结膜炎,角

膜炎,高血压。用量:3

-10克。青光眼患者禁服。

参考配方 1.急性结膜炎、目赤涩痛:①青箱子、黄芩、龙胆草各10克,菊花12克,生地15克,水煎服。②青箱子、菊花各10克,龙胆草6克,水煎服。

2.高血压:青箱子、决明子、菊花、夏枯草各10克,石决明12克,水煎服。

3.吐血、血崩、赤痢:青箱子花(红色)15克,水煎服,或与猪瘦肉炖服。

4.视网膜出血:青箱子花适量,水煎洗眼。

5.月经过多,白带:青箱子花(白色)60克,猪瘦肉100克,水煎,喝汤食肉。

6.鼻衄:青箱子花60克,卷柏30克,红糖少许,水煎服。

7.肝火旺、眼红肿痛、怕光流泪、头胀头痛:青箱子、桑叶、菊花、木贼各10克,龙胆草3克,水煎服。

8.眼睛生翳,视物不清:青箱子10克,谷精草15克,水煎服。

锦鸡儿

别名 金雀花、大绣花针、土黄

七、粘粘袜、酱瓣子、黄雀梅、阳

雀花、黄棘

来源 为豆科锦鸡儿属植物锦鸡

儿Caragana sinica (Buchoz.)

Rehd.,以根和花入药。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1-2.5

米。根圆柱形,外面棕红色。茎直

立,小枝有棱。双数羽状复叶,小

叶2对,有短柄,在短枝上丛出,

在嫩枝上互生,宿存叶轴的顶端硬化,成为长达2.5厘米的针刺,托叶也常硬化成长约8毫米的针刺,顶端一对小叶较大,小叶无柄,叶片革质,呈倒卵形,长1-3.5厘米,宽0.5-1.5厘米,先端圆钝或微凹,两面具细脉,无毛。春末夏初开花,花单生短枝丛中,花梗长约1厘米,有关节,花萼钟状,基部偏斜,蝶形花冠黄色,带有红晕,凋谢时变棕红色,长2厘米余,旗瓣倒卵形,先端微凹。荚果条形,长约3.5厘米,上部较粗,两侧略压扁状,无毛。

同属植物云南锦鸡儿,枝条较粗壮,双数羽状复叶,长达6厘米,小叶10-14片,花冠黄色,荚果条状圆筒形。分布于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西藏等地区。西藏作锦鸡儿入药。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路旁、林下或灌丛中。分布于河北、陕西、新疆、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采集加工 春季采花,秋季挖根,将根去除木心切片晒干。

药理作用 锦鸡儿醇提取物、醚提取物给麻醉猫、麻醉兔等动物腹腔注射,均有持久的降压作用。 性味功能 根:甘、微辛、平。滋补强壮,活血调经,祛风利湿。花:甘、温。祛风活血,止咳化痰。

主治用法 根:高血压病,头昏头晕,耳鸣眼花,体弱乏力,月经不调,白带,乳汁不足,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花:头晕耳鸣,肺虚咳嗽,小儿消化不良。根用量15-30克,花用量12-20克。 参考配方 1.高血压病:①锦鸡儿根去外皮切片,每日25-30克,水煎加白糖适量,分3次服。②锦鸡儿、草决明各30克,青木香15克,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加糖适量,分2次服,7日为一疗程。

2.风湿痹痛:锦鸡儿根30克,淫羊藿根20克,小果蔷薇根15克,五加根皮12克,枫荷梨根20克,上肢痛加桂枝,下肢痛加牛膝,腰痛加杜仲,水煎服,红糖、米酒为引。

3.半身不遂:锦鸡儿根90克,山豆根60克,大血藤60克,水煎服。

4.虚劳咳嗽:锦鸡儿根15克,白花蛇舌草、天门冬、柳叶白前、百两金根各10克,桑白皮6克,水煎服,冰糖为引。

钩藤

别名 双钩藤、鹰爪风、吊风根、金钩草、倒挂刺

来源 为茜草科钩藤

属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 (Mi

q.) Jacks.,以带钩

茎枝入药。其根叶入

药。

形态特征 常绿木质

藤本,长可达10米。

根肥厚,淡黄色,质

软,味微苦有刺喉感。

枝条四棱形,褐色,

光滑,叶腋有对生的

两钩,钩尖向下弯曲,

形似鹰爪,钩长约1.

2-2厘米。叶对生,具

短柄,叶片椭圆形或

卵状披针形,长6-10

厘米,宽3-6.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窄或呈圆形,全缘,下面灰绿色,有粉白色短毛,托叶2深裂,裂片条状锥形。夏秋间开花,绒球状头状花序单生于叶腋或枝顶,花黄色,花冠合生,上部5裂,喉部内具短柔毛,雄蕊5,子房下位。蒴果倒卵形或椭圆形,有宿存萼。种子两端有翅。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谷、溪边疏林中。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云南、及长江以南至福建、广西、广东各省区。

采集加工 一般在8-9月采收,此时钩呈红色,剪取有钩的藤。

药理作用 1.动物实验:钩藤水煎剂对小鼠有明显镇静作用,但无明显催眠作用。2.钩藤的乙醇浸出物可预防豚鼠实验性癫痫的发作。3.钩藤煎剂和乙醇提取物作动物实验均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可能是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引起周围血管舒张。也有人认为其降压作用具有胆碱能性质,其充分降压有赖于迷走神经功能的完整性,并与乙酰胆碱有协同作用。4.钩藤不耐久热,煮沸20分钟以上,其降压有效成分会被部分破坏。

性味功能 茎钩:甘、苦、微寒。清热,平肝,息风,止痉。根:甘、苦、平。祛风湿,通络。 主治用法 茎钩:小儿高热,惊厥,抽搐,小儿夜啼,风热头痛,头晕目眩,高血压病,神经性头痛。根: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用量:茎钩用6-15克。根用15-30克。

参考配方 1.高血压病:①钩藤12克,桑叶、菊花、夏枯草各10克,水煎服。②钩藤、美人蕉根、紫苏各25克,豨签草12克,共研细粉,炼蜜为丸6克重,每服1丸,日3次。③钩藤(后下)30克,夏枯草、地骨皮、侧柏叶各15克,水煎服。

2.小儿高热惊厥:钩藤6克,鸭跖草15克,水煎服。或钩藤6克,桑叶、蝉蜕3克,水煎服。

3.小儿夜啼、惊厥:钩藤3克,灯芯7条,朱砂1克,水煎服。

4.面神经麻痹:钩藤60克,鲜何首乌藤120克,水煎服。

注:据报道,钩藤丢弃的藤茎与带钩短枝生物碱种类与含量基本一致,用全株提取生物碱制成的药物有降压、镇静的作用。

别名 蕨菜、如意菜、狼萁

来源 为凤尾蕨科蕨属植物蕨Pteridium aquilinum (L.) Kuhn var. latiusculum (Desv.) Underw.,以根状茎或嫩叶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以上。根状茎粗壮,长而横走。二至三回羽状复叶,在根状茎上远生,叶柄粗壮,稍短于叶片,褐棕色,光滑,叶片近三角形或宽披针形,长60-150厘米,宽30-60厘米,下部羽片对生,有长柄,三角形,长达60厘米,宽达25厘米,二回羽状深裂,上部羽片近于互生,羽状全裂或半裂,裂片条状矩圆形,长1-2厘米,宽3-5毫米,斜出,全缘或基部圆齿状分裂,叶脉密接,孢子囊群线形沿小羽片边缘连续着生,囊群盖2层,外层为羽片边缘反卷而成。 生境与分布 生于低山坡、林下草地。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中草药一百两金】

采集加工 蕨菜:初夏采未伸展嫩叶,用稻草灰或麦秆灰水浸泡1日,再用清水泡半天,捞出晒干。蕨根淀粉:春、秋采挖,去须根

及秧苗,洗净切片,用稻草灰或

麦秆灰水浸泡1日,再用清水泡

半天,去水,捣烂,挤汁,沉淀,

取出淀粉,晒干。

性味功能 甘、寒。清热利湿,

消肿,安神。

主治用法 发热,痢疾,湿热黄

疸,高血压病,头昏失眠,风湿

性关节炎,白带,痔疮,脱肛。

用量10-30克。《本草纲目》记

载:去暴热,利水道,多食消阳

气,令人睡。补五脏不足。

参考配方 1.高血压病,头昏失

眠:蕨菜15克,水煎服。或油

盐炒熟当菜吃。

2.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热痛,小便黄:蕨菜15克,水煎服。

3.毒蛇咬伤:蕨根烧灰,油调,敷之。

【中草药一百两金】

注:1.嫩叶可食,称为蕨菜,根状茎供提取蕨粉,为滋养食品。

2.蕨粉与蕨菜主治相同,用时沸水冲调,加糖服。

蒺藜

别名 白蒺藜、硬蒺藜、刺蒺藜

【中草药一百两金】

来源 为蒺藜科蒺藜属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以果实或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长可达1米左右,全体被丝绢状柔毛。茎由基部分枝,平卧,淡褐色。双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5-5厘米,小叶6-14片,对生,柄短,小叶片矩圆形,长6-15毫米,宽2-5毫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稍偏斜,近圆形,全缘。夏季开黄色小花,单生叶腋,花梗短,萼片、花瓣均为5,雄蕊10,生花盘基部,基部有鳞片状腺体。果为5个分果瓣组成,每果瓣具长短棘刺各一对,故称刺蒺藜,背面有短硬毛及瘤状突起。种子无胚乳。

生境与分布 生于旷野田间,路旁或河边草丛。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长江以北最普遍。 采集加工 秋季采收,碾去硬刺,簸净晒干生用或盐水炒用。

药理作用 1.蒺藜的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30%乙醇浸出液,有降低麻醉动物血压的作用。2.临床实践证明,刺蒺藜全草的提取物有止咳、祛痰、平喘作用,其中止咳作用最佳。

性味功能 苦、辛、温。平肝明目,祛风止痒。

主治用法 头晕、头痛,目赤多泪,气管炎,高血压,皮肤搔痒,风疹。用量6-12克。

参考配方 1.老年慢性气管炎:内服刺蒺藜糖浆(20毫升相当于生药30克),每日2次,每次10毫升,10日一疗程,孕妇忌用。

2.风疹搔痒:蒺藜果、防风、蝉蜕各10克,白癣皮、地肤子各12克,水煎服。

3.皮肤搔痒,①荨麻疹:蒺藜、防风各10克,蝉蜕6克,水煎服。②蒺藜苗适量,煎汤外洗。

4.急性结膜炎:①蒺藜果12克,

菊花6克,青箱子、木贼、决明子

各10克,水煎服。②蒺藜、菊花

各12克,决明子10克,水煎服。

5.高血压、目赤多泪:蒺藜果15

克,菊花12克,决明子30克,甘

草6克,水煎服。

6.角膜溃疡(角膜开始起白点,眼

红,流泪,涩痛不欲睁眼):蒺藜

10克,煎汤一大碗,为一日量,

分3次熏洗,第一次趁热先熏,稍

凉澄清去渣再洗,第二、三次临用【中草药一百两金】

时加温。

7.牙周病,牙龈出血,牙齿松动:

蒺藜适量,研末搽患处,或煎汤含嗽,每日2次。

【中草药一百两金】

荠菜

别名 枕头草、粽子菜、三角草、荠荠菜、菱角菜、地菜、上巳菜

来源 为十字花科荠菜属植物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L.)Medic.,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一、二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冬季茎短,不明显,嫩叶平铺地面,至第二年抽茎开花。茎直立,绿色,分支,具白色单一或分支的细柔毛。基出叶丛生,有柄,叶片羽状分裂,两侧之裂片作不规则的粗齿状,顶端的裂片成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茎生叶呈宽披针形,边缘呈不规则的缺刻或锯齿,基部抱茎而两侧呈耳状,两面有单毛和叉状毛。春末夏初开小白花,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瓣4,基部渐窄而成短爪状,雄蕊6,4长2短,短蕊基部各有2个腺体。短角果,倒三角形或倒心形,扁平,先端微凹,成熟时由下而上开裂。种子2列,长椭圆形,淡褐色。 生境与分布 常生于路旁、沟边或菜地上。分布几遍全国。

采集加工 春末夏初采集。

《中药别名整理版》
中草药一百两金 第二篇

中药别名的由来

什么是中药的别名?别名是与正名相对而言。《常用中药别名小辞典》中认为中药的别名包括中药的“文献用名、 地区用名、 商品名称”,同时我们认为还应该包括处方用名。由于中药源远流长,各时各地用药习惯、风土人情以及历代文献记载的不同,使得一味中药常常有多种名称,一药多名和多药一名现象普遍存在。我们通过本文来了解一下中药别名情况。

1. 根据产地命名

这类别名的产生与其传统主产地有关, 因产地不同产生不同的药名。大黄“直降下行,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门之力,故号将军” (《药品化义》),因此产于四川的大黄又名川军;牛膝产于四川的称川牛膝,产于河南的称怀牛膝。怀牛膝即是“四大怀药”之一,其余3种是地黄、山药、菊花,盛产于黄河北岸的温县、武陟、博爱、孟州、沁阳等县(市)。明朝,因这一地区属怀庆府管辖, 故称“四大怀药” 。其他如杭白芍 (杭白芍) 、 潼蒺藜 (沙苑子)、北细辛(细辛)、云苓 (茯苓)。

2 根据颜色命名

此类别名中含有该药材的颜色。如: 红丹 (铅丹) 、 黑参 (玄参) 、 蓝矾 (胆矾) 、 山里红果 (山楂) 、 黑丑、 白丑 (牵牛子)等等。

3

这类别名的产生与药物性状特异有关。大黄因其断面花纹排列整齐,极似缎面的织锦,故称为锦纹;丝连皮是因杜仲折断后有银白色丝状物而得名;古代以贝壳上有九孔的石决明为佳,故别名九孔螺。此外如八角 (茴香)、双勾(钩藤)、金铃子(川楝子)等等。

4

这类别名反映了该药某一突出的功能主治。益智(龙眼肉),本品益智安神效果好,多用于虚劳羸弱、健忘失眠等症;血见愁 (茜草根),本品具明显的行血止血之功。再如脱力草(仙鹤草)、接骨(续断)。

根据药物功效命名 根据药材形状命名

5

根据药用部位命名

此类别名反映了药物来源及入药部位。大腹皮又名槟榔衣,因其来源于槟榔果实的外果皮;蝉衣(蝉蜕)来源于蝉科昆虫墨蚱羽化后的蜕壳;西瓜翠衣(西瓜皮)是西瓜的外果皮。另外,上甲指鳖甲,下甲指龟甲。

6

炮制可直接改变药物的功效主治,此类别名与药材加工炮炙方法有关,间接提示了药物功效。酒芩即黄芩酒炒,如此上行清上焦热;酒军即酒制大黄,泻下之力减弱,活血作用较好,宜用于瘀血证。炙草即蜜炙甘草;焦楂即炒焦法炮炙的山楂;胆星即胆南星,是天南星用牛胆汁拌制而成。其他如姜夏(姜半夏)、炮甲珠(穿山甲)、枯矾(煅白矾)等。

7

主要是为了显示药物的贵重或疗效突出。木蝴蝶在《滇南本草》中被称为“三百两银药”即是此意。“金不换”更是应用广泛, 据《中华本草》记载,有20种药物有“金不换”的别名,平时所说金不换多是指三七。灵芝又名仙草、根据贵重程度命名 根据炮炙方法命名

青木香又叫百两金、千金子又叫千两金都是这个意思。

8

有些是因笔划繁多而采用上述方法使其名称简化,从而便于书写和记忆。这类药名很多,以下列举一些临床常见的药名:全虫 (全蝎)、必拔(荜拔)、米壳(罂粟壳)、故纸(补骨脂)、寸芸(肉苁蓉)、苡仁(薏米仁)、卜荷(薄荷)、寸冬(麦冬)、 连召(连翘)、 双叶(桑叶)、牛夕(牛膝)、土元(虫)、 二花(金银花)、双花(金银花)等等。

9

姓名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 直接影响了某些中药的名称。以山药为代表,山药原名薯蓣,薯蓣之名由来已久,《山海经》中即称薯蓣,后因唐代宗名 “豫”,而与“蓣”音同,为避其讳,改名为薯药;到了宋朝,又因宋英宗名“曙”,而与薯音同,为了避讳,又改名为山药,一直沿用至今。玄参又名元参,清朝时为避皇帝名讳而改名为元参;与之相同,玄胡又称为元胡,它们都是延胡索的别名。

10 来源于某些典故 为避讳产生的别名 因拆字、谐音、会意而产生的别名

灶心土又名伏龙肝,就是传说中灶心有神名伏龙,一说砌灶时要纳猪肝一具于土中。牛黄又名丑宝、猴枣又名申枣是来源于生肖属性。益母草又名坤草。

另外,处方药名中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即并开药物。并开药物系指处方中将2~3种药物合并开在一起。主要是医师处方求其简略。并开依据大致有二:一是疗效基本相同的药物,如二冬即指天冬和麦冬,都具有养阴、益胃、清心肺作用;二活即指羌活和独活,都具有祛风胜湿、止痛作用;焦三仙即指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三药,均有消食健胃作用,所以常并开同用。临床中经常见到的还有青陈皮(青皮、陈皮)、南北沙参(南沙参、北沙参)、赤白芍(赤芍、白芍)、龙牡(龙骨、牡蛎)、生熟地(生地、熟地)、乳没(乳香、 没药)等等,有时与个人习惯有关。二是配伍时使其产生协同作用,如知柏即指知母和黄柏,其配伍能增强滋阴降火作用。其他尚有3种药以上并列而以代号为名者,如四大金刚(救必应、鬼箭羽、穿破石、苦瓜干)、五花茶 (金银花、鸡蛋花、木棉花、 槐花、菊花)、八珍头(熟地、白芍、当归、川芎、党参、茯苓、白术、甘草)。

11补充的中药别名

《中药名称汇总》
中草药一百两金 第三篇

土人参 土木鳖 土槿皮 土鳖虫 大头陈 大血藤 大红袍 大青叶 大青盐 大力参 大力子 大风子 大贝母 大飞扬 大马勃 大黄炭 大洞果 大茶药 大茴香 大豆卷 大麻仁 大蓟炭 大腹皮 大紫草 山栀皮 山栀茶 山茱萸 山羊角 山豆根 山梗菜 山龙眼 山芝麻 山萸肉 山沉香 山崩子 山指甲 山慈姑 山道年 山鸡椒 山苍子 山海螺 千日红 千斤拨 千年健 千里光 千里明 千金正 千屈荣 千里及 千张纸 千层塔 川木香 川木通 川贝母 川白芷 川牛膝 川桐皮 川栋子 川山甲 川槿皮 川郁金 广郁金 广地龙 广木香 广地丁 广防己 广藿香 女贞子 女儿香 飞刀剑 飞扬草 飞滑石 小飞扬 小蓟炭 小百科 小石韦 小红莲 小红参 小胡麻 小兰花 小驳骨 小叶朴 小青皮 小茴香 小通草 小黄药 万年青 马蹄金 马齿苋 马前子 马尾莲 马利筋 马兰头 马兰草 马牙硝 马尿泡 马兜铃 马缨花 马槟榔 马鞭草 也白头 天冬草 天花粉 天竹子 天竺黄 天竹根 天南星 天门冬 天南星 天浆壳 天葵子 元明粉 元宝草 开金锁 云母石 云木香 云实皮 木棉花 木腰子 木槿花 木蝴蝶 木芙蓉 木藤蓼 木鳖子 木防己 木笔花 木贼花 木菠萝 木灵芝 木姜子 木患子 太子参 太阳花 五加皮 五灵脂 五味子 五指柑 五倍子 五眼果 五敛子 扎蓬果 支柱蓼 无漏子 无名子 无名异 无患子 车前子 车前草 瓦楞子 瓦垄子 瓦挖草 贝母花 丹皮炭 丹皮酚 公丁香 牛大力 牛西西 牛蒡子 书带草 毛冬青 毛诃子 月季花 月月花 风茄花 风化硝 风仙花 凤凰衣 凤尾草 乌头碱 乌贼骨 乌梢蛇 乌蔹莓 六和曲 六月雪 文旦皮 文冠木 火炭母 火麻仁 双蝴蝶 水安息 水花生 水车前 水龙骨 水牛角 水半夏 水扬梅 水蜈蚣 水蔓菁 巴豆霜 巴戟天 玉米须 功劳木 甘草节 甘草稍 甘露子 甘松香 古山龙 石灰华 石见穿 石吊兰 石决明 石龙芮 石钻子 石菖蒲 石椒草 石楠叶 石榴子 石榴皮 石硫磺 石钟乳 石荷叶 石莲子 石胡莩 石花菜 布渣叶 龙胆草 龙眼肉 龙利叶 龙牙草 龙脑香 平贝母 平地木 北豆根 北玄参 北沙参 北柴胡 北野菊 叶上珠 叶底珠 四方藤 四叶参 四季青 四方草 田三七 田基黄 田字草 甲鱼骨 生姜皮 生晒参 生石膏 生地黄 生卷柏 生谷芽 代代花 代赭石 仙人掌 仙灵脾 仙遗粮 仙半夏 仙桃草 仙鹤草 过路黄 白头须 白头翁 白芥子 白附子 白兔根 白茅根 白屈菜 白茯苓 白药子 白首乌 白扁豆 白鲜皮 白蔻仁 白贝齿 白背叶 白花蛇 白茅花 白胶木 白胶香 白商陆 白菊花 白石英 白雷丸 白河车 白马骨 白平子 白胡椒 白茄根 白木耳 白豆蔻 白蒺藜 白鲜皮 白僵蚕 鸟不宿 瓜萎仁 瓜萎子 瓜萎根 瓜子金 瓜菜仁 瓜姜皮 冬葵子 冬虫草 冬瓜皮 冬瓜仁 冬凌草 冬葵果 玄明粉 玄胡索 半夏曲 半枝莲 半边旗 半枫荷 半边莲 半天雷 汉肌松 汉宫秋 汉桃叶 对座草 母丁香 台乌药 丝瓜络 丝瓜藤 老少年 老勿大 老鹳草 老鹳嘴 老鸦瓣 吉祥草 亚麻子 亚乎奴 亚吉玛 地锦草 地肤子 地骨皮 地鳖虫 地耳草 地龙炭 地枫皮 地胆草 地栗粉 扦扦活 托盘根 西瓜皮 西洋参 西河柳 百两金 百里霜 百芯草 百药煎 百草霜 光慈姑 当门子 当归尾 当归身 虫百腊 吕宋果 回回来 肉豆末 旱莲草 肉豆蔻 肉苁蓉 丢了棒 自然铜 血余炭 合欢皮 决明子 灯芯草 安息香 农吉利 阳起石 延胡索 麦门冬 赤小豆 赤石脂 芸香草 苣英菜 花蕊石 苍耳子 苏合香 两面针 吴茱萸 牡丹皮 何首乌 皂角刺 余甘子 谷精草 龟板胶 辛夷花 连钱草 沙苑子 补骨脂 灶心土 忍冬藤 鸡内金 鸡血藤 鸡冠花 鸡骨草 青箱子 苦瓜干 苦楝皮 枇杷叶 板栗壳 板兰根 松节油 刺五加 郁李仁 罗汉果 败酱草 垂盆草 使君子 金沙藤 金钱草 金银花 金樱子 长春花 鱼腥草 狗肝菜 闹羊花 炉甘石 茯苓皮 茺蔚子 荔枝核 柏子仁 威灵仙 牵牛子 鸦胆子 骨碎补 钟乳石 复盆子 禹余粮 急性子 穿山甲 穿心莲 穿破石 孩儿参 络石藤 素馨花 莱菔子 莲子心 核桃仁 夏天无 夏枯草 鸭跖草 倒扣草 徐长卿 凌霄花 宽筋藤 高良姜

人参 人发 卜芥 儿茶 八角 丁香 刀豆 三七 三棱 干姜 干漆 广白 广角 广丹 大黄 大戟 大枣 大蒜 大蓟 小蓟 小麦 小蘖 山丹 山茶 山奈 山香 山枣 山栀 山姜 山药 山楂 川羌 川军 川连 川朴 川乌 川柏 川谷 川断 川椒 川贝 川芎 马兰 马辛 马菜 马莲 马宝 马勃 马蔺 卫茅 子苓 天冬 天虫 天龙 天雄 天麻 元胡 元参 木瓜 木耳 木莲 木香 木通 木贼 木豆 木笔 木蓝 牙皂 瓦松 瓦韦 贝子 贝母 贝齿 牛至 牛黄 牛膝 牛蒡 见愁 手参 毛鸡 毛茛 毛姜 升麻 升登 丹砂 丹皮 丹参 乌茜 乌韭 乌药 乌头 乌桕 乌梅 方海 六曲 文元 文蛤 仁杞 双花 双皮 水花 水萍 水韭 水莽 水蛭 巴豆 玉桂 玉竹 玉金 甘松 甘草 甘遂 艾叶 艾片 艾蒿 石韦 石耳 石灰 石斛 石膏 石榴 石燕 石竹 石蜜 龙胆 龙齿 龙骨 龙葵 龙脑 龙眼 归尾 田螺 申姜 生地 生姜 生军 仙茅 及巳 片苓 白及 白芨 白求 白术 白芍 白芷 白英 白矾 白果 白前 白丑 白参 白苏 白降 白蜜 白蔻 白蔹 白微 玄参 半夏 地龙 地黄 地椒 地榆 地笋 地锦 杞子 朴硝 芒硝 朴硝 西瓜 西羌 列当 百合 百部 当归 当药 中草 曲莲 肉桂 肉果 朱砂 向前 竹叶 竹苓 竹沥 竹菇 竹黄 血余 血蝎 全蝎 全参 全草 合欢 合萌 守宫 冰片 决明 米仁 羊角 羊乳 羊蹄 灯草 防己 防风 红花 红根 红粉 红参 红糖 红藤 红升 豆豉 麦冬 麦芽 赤芍 赤药 赤箭 芫花 芫荽 苁蓉 砂仁 花椒 芥子 苍术 芜荑 芹菜 芡实 芦荟 芦根 芦丁 苏子 苏木 苏叶 杏仁 杠板 杜仲 杜衡 杜松 辰砂 园参 旱芹 旱莲 岗松 岗梅 牡蛎 杜桂 皂角 佛手 佛片 条苓 龟甲 龟板 忘忧 辛夷 良姜 谷芽 羌活 远志 连翘 沙参 沙棘 沉香 没药 诃子 没石 陆英 灵芝 鸡头 阿胶 阿魏 陈皮 附子 青皮 青果 青蒿 青黛 苦木 苦参 苦菜 苦酒 茄根 苡仁 茅莓 茅根 枇杷 松节 松音 松脂 松塔 松醇 郁金 虎仗 虎刺 虎骨 果导 昆布 岩陀 知母 侧柏 乳香 灸草 佩兰 狗宝 狗脊 迭达 夜合 京墨 官桂 空青 卷柏 卷丹 油葱 法夏 泽兰 泽泻 泡参 降香 饴糖 细辛 玳瑁 珍珠 荆芥 茜草 荜拔 草乌 草果 茶油 茵陈 茯苓 茯神 荠菜 荠草 莎草 莽草 药芹 茴香 胡桃 胡椒 南星 南藤 枯矾 枯草 枯苓 柳叶 柳芽 柳枝 枳壳 枳实 桅子 枸杞 柿蒂 柿霜 厚朴 砂仁 砂糖 砒石 砒霜 轻粉 虻虫 胎盘 将军 钩藤 钩吻 香附 香橼 香嵩 香茹 香薷 重楼 胆木 胆矾 胆星 脉通 独活 信石 鬼珠 鬼白 鬼刺 鬼针 食盐 炮姜 姜黄 姜汁 姜皮 前胡 首乌 洪连 扁豆 扁蓄 扁蕾 神曲 蚤休 贯众 贯仲 秦艽 秦皮 莲子 莲肉 莲房 莲芯 莲须 莪术 荷叶 荷蒂 荷梗 桂心 桂枝 荸荠 莎草 恶实 桔梗 桃仁 桃汁 盐蛇 柴胡 崖香 党参 蚌花 铁屑 铝丹 蚕砂 射干 豹骨 狼毒 拳参 益智 海马 海龙 海芋 海藻 海蛰 浮石 浮萍 通天 通草 桑叶 桑枝 桑皮 桑椹 黄芩 黄芪 黄连 黄栌 黄柏 黄精 黄藤 黄丹 黄独 黄杞 黄宣 黄蜡 黄蘖 菱角 菖蒲 菊苣 菊花 营实 萝卜 菘蓝 梅花 梅仁 梅片 雪胆 常山 野姜 野艾 野菊 野菱 蛇肉 蛇蜕 蛇莓 蚯蚓 银杏 银耳 银花 银翘 猪苓 兜铃 麻油 麻黄 麻仁 鹿角 鹿茸 商陆 商枝 续断 绥草 缘豆 琥珀 斑蛰 斑蟊 葫芦 葱白 葛根 葛花 扁蓄 落葵 栗壳 硫磺 雄黄 喜树 椒目 棕板 掌参 紫苏 紫萍 紫芝 紫草 紫苑 紫株 紫绀 紫葳 蛤壳 蛤蚧 黑丑 黑锡 黑钻 黑菜 锁阳 象贝 奥尕 猴头 滑石 寒水 童便 犀角 蒺藜 蒲黄 蒲芹 椿皮 槐米 槐实 槐花 槐角 硼砂 雷丸 蜀椒 蜈蚣 蜂房 蜂蜡 蜂蜜 腰黄 锦纹 腹皮 榧子 槟榔 酸浆 酸模 碱花 磁石 豆姜 蝉衣 熊胆 蝉蜕 辣蓼 赭石 蕤仁 蕲蛇 樟脑 稻芽 僵蚕 蝼蛄 鲤鱼 熟地 漏芦 鹤虱 薤白 薯莨 薄荷 橘白 橘皮 橘红 橘核 燕窝 靛蓝 糙苏 鲮鲤 壁虎 檀香 蒿本 爵床 藕节 礞石 瞿麦 藿香 蘑菇 鳖甲 蟾酥 麝香

一见喜 一见消 一点红 一枝香 一叶萩 一条鞭 二叶律 丁子香 丁公藤 七星草 七叶莲 人中白 八月札 八角枫 八角莲 八厘麻 九里明 九里香 九龙根 九节茶 九香虫 了哥王 刀伤木 三七草 三叉苦 三分三 三白草 三枝枪 三角草 三颗针

干石斛 土木香 土贝母 土三七 土当归 土荆皮 土茯苓 土党参 土大黄 土牛膝 益智仁 益母草 海风藤 海金沙 海螵蛸 菟丝子 羚羊角 救必应 野菊花 蛇床子 蛇胆汁 猫爪草 鹿角胶 鹿角霜 鹿衔草 旋复花 淮山药 淫羊藿 淡豆豉 密蒙花 款冬花 葫芦茶 葶苈子 紫河车 番泻叶 寒水石 腊梅花 蓖麻子 蒲公英 路路通 鼠曲草 蔓荆子 酸枣仁 罂粟壳 薏苡仁 薄荷油 颠茄草 蟛蜞菊 糯稻根 鹰不泊 十大功劳 王不留行 五指毛桃 罗布麻叶 臭梧桐叶 紫花杜鹃 紫背天葵 鹅不食草

中药名称大全由吃吧小明原创上传。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中草药一百两金》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中草药百部 百两金地板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中草药一百两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中草药一百两金"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42763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