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代赭石功效作用

代赭石功效作用

2016-05-31 10:25:5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代赭石功效作用(共4篇)代赭石代赭石【性味】苦甘;平;寒;无毒【归经】肝;胃;心经【功能主治】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主头痛;眩晕;心悸;癫狂;惊痫;呕吐;噫气;呃逆;噎膈;咳嗽;气喘;吐血;鼻衄;崩漏;便血;尿血【功能主治】平肝镇逆,凉血止血。治噫气呕逆,噎膈反胃,哮喘,惊痫,吐血,鼻衄,肠风,痔瘘,崩漏带下。【用...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代赭石功效作用》,供大家学习参考。

代赭石
代赭石功效作用(一)

代赭石

【性味】苦甘;平;寒;无毒

【归经】肝;胃;心经

【功能主治】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主头痛;眩晕;心悸;癫狂;惊痫;呕吐;噫气;呃逆;噎膈;咳嗽;气喘;吐血;鼻衄;崩漏;便血;尿血

【功能主治】平肝镇逆,凉血止血。治噫气呕逆,噎膈反胃,哮喘,惊痫,吐血,鼻衄,肠风,痔瘘,崩漏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入丸、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入丸、散。

【注意】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畏天雄。"

②《药性论》:"干姜为使。"

③《日华子本草》:"畏附子。"

④《本草蒙筌》:"孕妇忌服。"

⑤《本草经疏》:"下部虚寒者,不宜用;阳虚阴萎者忌之。"

⑥《得配本草》:"气不足、津液燥者禁用。"

【注意】 1.孕妇慎服。

2.《本草经疏》:下部虚寒者,不宜用;阳虚阴萎者忌之。

3.《得配本草》:气不足、津液燥者禁用。

【药理作用】可用代赭石代替硫酸钡作为X线胃肠造影剂,并认为无毒。但经测定赭石中含砷盐的量,约为1/10万以上,已大大超过硫酸钡,也超过了药典上许可标准。小鼠每日服2g,到第7天时,100%死亡。死前动作迟钝,肌肉无力及间发性痉挛,最后共济失调或瘫痪,呼吸缓慢而死亡。家兔每日服5g,多在第12天死亡,个别到第14天死亡。中毒症状与小鼠相似,死后解剖见肺及肠粘膜充血,肝表面有部分坏死。麻醉兔注射赭石溶液对血压影响不大,可使肠蠕动亢进,对离体豚鼠小肠也有明显兴奋作用。对离体蛙心,大量时抑制。

【附方】旋复代赭汤《伤寒论》;代赭石汤《御药院方》;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赭遂攻结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附方】 ①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梗,噫气不除者: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二升,日三服。(《伤寒论》旋覆代赭汤)

②治宿食结于肠间,不能下行,大便多日不通。其证或因饮食过度,或因恣食生冷,或因寒火凝结,或因呕吐既久,胃气冲气皆上逆不下降:生赭石二两(轧细),朴硝五钱,干姜二钱,甘遂一钱半(轧细,药汁冲服)。热多者去干姜,寒多者酌加干姜数钱。呕多者,可先用赭石一两、干姜半钱煎服,以止其呕吐。呕吐止后再按原方煎汤,送甘遂末服之。(《医学衷中参西录》赭遂攻结汤)

③治逆气上冲奔逼,息道滞塞不通:代赭石(打碎)三两,陈皮二两,桃仁、桂、吴茱萸各半两。加姜、水煎。(《御药院方》代赭石汤)

④治诸呀呷有声,卧睡不得:土硃(朱)不拘多少,为极细末,米醋调,时时进一、二服。(《普济方》)

⑤治急慢惊风,吊眼撮口,搐搦不定:代赭石,火烧醋淬十次,细研水飞,日干。每服一钱或半钱,白汤调下,连进三服。见脚胫上有赤斑,即是惊气已出,病当安也。无斑点者不可治。(《仁斋直指方》)【代赭石功效作用】

⑥治吐血,衄血:血师一两(火煅、米醋淬、尽醋一升),捣罗为面。每服一钱,白汤下。(《斗门方》)

⑦治肠风血痢久不愈:代赭石二两(火烧、醋淬二次),柿饼一个(煮烂)。捣为丸,梧子大。每早服二钱,白汤下。(《方脉正宗》)

⑧治崩中淋沥不止:大赭石研为细末,醋汤调服。(《普济方》)

⑨治妊娠胎堕,下血不止:地黄汁和代赭末,服方寸匕。(《千金方》)

⑩治牙宣:赤土、荆芥。同为细末,揩齿上,以荆芥汤漱。(《百一选方》)

⑾治喉痹肿痛:紫朱煮汁饮。(《普济方》)

⑿治赤眼肿闭:土朱二分,石膏一分。为末,新汲水调敷眼头尾及太阳穴。(《仁斋直指方》)

⒀治一切疮疖:土朱、虢丹、牛皮胶等分。为末,好酒一碗冲之,澄清服。以渣敷之,干再上。(《朱氏集验医方》)

⒁治诸丹热毒:土朱、青黛各二钱,滑石、荆芥各一钱。为末,每服--钱半,蜜水调下,仍外敷之。(《仁斋直指方》)

张锡纯代赭石应用经验
代赭石功效作用(二)

赭石解

属性:赭石∶色赤,性微凉。能生血兼能凉血,而其质重坠,又善镇逆气,降痰涎,止呕吐,通燥结,用之得当,

能建奇效。其原质为铁养化合而成,其结体虽坚而层层如铁锈(铁锈亦铁养化合),生研服之不伤肠胃,即服

其稍粗之末亦与肠胃无损。且生服则养气纯全,大能养血,故《神农本草经》谓其治赤沃漏下;《日华诸家本

草》谓其治月经不止也。若 用之即无斯效, 之复以醋淬之,尤非所宜。且性甚和平,虽降逆气而不伤

正气,通燥结而毫无开破,原无需乎 也。其形为薄片,迭迭而成,一面点点作凸形,一面 点点作凹形者,方堪入药。【代赭石功效作用】

赭石为铁养化合,性同铁锈,原不宜 。徐灵胎谓若 之复用醋淬,即能伤肺。此书诸方中有赭石者,

皆宜将生赭石轧细用之。

\x【附案】\x邻村迟某,年四十许,当上脘处发疮,大如核桃,破后调治三年不愈。疮口大如钱,自内溃烂,

循胁渐至背后,每日

自背后排挤至疮口流出脓水若干。求治于愚,自言患此疮后三年未尝安枕,强卧片时,即觉有气起自下焦,

上逆冲心。愚曰∶“此即子疮之病根也。”俾用生芡实一两,煮浓汁送服生赭石细末五钱,遂可安卧。又

服数次,彻夜稳睡。盖气上逆者乃冲气之上冲,用赭石以镇之,芡实以敛之,冲气自安其宅也。继用活络

效灵丹,加生黄 、生赭石各三钱煎服,日进一剂,半月全愈。

邻村毛姓少年,于伤寒病瘥后,忽痰涎上壅,杜塞咽喉,几不能息。其父知医,用手大指点其天突穴

(宜指甲贴喉,指端着穴,向下用力,勿向内用力),息微通,急迎愚调治。遂用香油二两,炖热调麝香一

分灌之,旋灌旋即流出痰涎若干。继用生赭石一两,人参六钱,苏子四钱,煎汤,徐徐饮下,痰涎顿开。

周姓妇,年三十许,连连呕吐,五六日间,勺水不存,大便亦不通行,自觉下脘之处疼而且结,凡

药之有味者入口即吐,其无味者须臾亦复吐出,医者辞不治。后愚诊视其脉有滑象,上盛下虚,疑其有妊,

询之月信不见者五十日矣,然结证不开,危在目前,《内经》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遂单用赭石二两,煎

汤饮下,觉药至结处不能下行,复返而吐出。继用赭石四两,又

重罗出细末两许,将余三两煎汤,调细末服下,其结遂开,大便亦通,自此安然无恙,至期方产。

或问∶赭石,《名医别录》谓其坠胎,今治妊妇竟用赭石如此之多,即幸而奏效,岂非行险之道乎?答

曰∶愚生平治病,必熟筹其完全而后为疏方,初不敢为孤注之一掷也。赭石质重,其镇坠之力原能下有形

滞物,若胎至六七个月时,服之或有妨碍,至受妊之初,因恶阻而成结证,此时其胞室之中

不过血液凝结,

【代赭石功效作用】

赭石毫无破血之弊,且有治赤沃与下血不止之效,重用之亦何妨乎?况此证五六日间,勺饮不能下行,其

气机之上逆,气化之壅滞,已至极点,以赭石以降逆开壅,不过调脏腑之气化使之适得 其平,又何至有他虞乎?

广平县吕××妻,年二十余,因恶阻呕吐甚剧。九日之间饮水或少存,食物则尽吐出。延为诊视,脉象有

力,舌有黄苔,询其心中发热,知系夹杂外感,遂先用生石膏两半,煎汤一茶杯,防其呕吐,徐徐温饮下,

热稍退。继用生赭石二两,煎汤一大茶杯,分两次温饮下,觉行至下脘作疼,不复下行转而上逆吐出,

知其下脘所结甚坚,原非轻剂所能通。亦用生赭石细末四两,从中再罗出极细末一两,将余三两煎汤,

【代赭石功效作用】

送服其极细末,其结遂开,从此饮食顺利,及期而产。

一室女,中秋节后,感冒风寒,三四日间,胸膈满闷,不受饮食,饮水一口亦吐出,剧时恒以手自

挠其胸。脉象滑实,右部尤甚,遂单用生赭石细末两半,俾煎汤温饮下,顿饭顷仍吐出。 盖其胃口皆为痰涎壅滞,药不胜病,下行不通复转而吐出也。遂更用赭石四两,煎汤一大碗,分三次陆续

温饮下,胸次遂通,饮水不吐。翌日,脉象洪长,其舌苔从先微黄,忽变黑色,又重用白虎汤

连进两大剂,每剂用生石膏四两,分数次温饮下,大便得通而愈。

曲××,年三十余,得瘟病,两三日恶心呕吐,五日之间饮食不能下咽,来院求为延医。其脉浮弦,数

近六至,重按无力,口苦心热,舌苔微黄。因思其脉象浮弦者,阳明与少阳合病也,二经之病机相并上冲,

故作呕吐也,心热口苦者,内热已实也,其脉无力而数者,无谷气相助又为内热所迫也。因思但用生赭石

煮水饮之,既无臭味,且有凉镇之力,或可不吐。遂用生赭石二两,煎水两茶杯,分二次温饮下,饮完仍复

吐出,病患甚觉惶恐,加以久不饮食,形状若莫可支持。愚曰∶“无恐,再用药末数钱,必能立止

呕吐。”遂单用生赭石细末五钱,开水送服,觉恶心立止,须臾胸次通畅,进薄粥一杯,下行顺利。从

此饮食不复呕吐,而心中犹发热,舌根肿胀,言语不利,又用生石膏一

两,丹参、乳香、没药、连翘各三钱,连服两剂全愈。

癸亥秋,李××之族姊,周身灼热,脉象洪实,心中烦躁怔忡,饮食下咽即呕吐,屡次所服之药,亦皆

呕吐不受。视其舌苔黄浓,大便数日未行,知其外感之热已入阳明之府,又挟胃气上逆,冲气上冲也。为疏【代赭石功效作用】

方,用生赭石细末八钱,生石膏细末两半,蒌仁一两,玄参、天冬各六钱,甘草二钱,将后五味煎汤一大

茶杯,先用开水送服赭石细末,继将汤药服下,遂受药不吐,再服一剂全愈。

一妇人,年近五旬,得温病,七八日表里俱热,舌苔甚薄作黑色,状类舌斑,此乃外感兼内

亏之证。医

者用降药两次下之,遂发喘逆。令其子两手按其心口,即可不喘。须臾又喘,又令以手紧紧按住,喘又

【代赭石功效作用】

少停。诊其脉尺部无根,寸部摇摇,此将脱之候也。时当仲夏,俾用生鸡子黄四枚,调新汲井泉水服之,喘稍

定。可容取药。遂用赭石细末二钱同生鸡子黄二枚,温水调和服之,喘遂愈,脉亦安定。继服

参赭镇气汤以善其后。

友人毛××曾治一妇人,胸次郁结,饮食至胃不能下行,时作呕吐。毛××用赭石细末六钱,浓煎人

参汤送下,须臾腹中如爆竹之声,胸次胃中俱觉通豁,至此饮食如常。

友人高××曾治一人,上焦满闷,艰于饮食,胸中觉有物窒塞。医者用大黄、蒌实陷胸之品十余剂,转

觉胸中积满,上至咽喉,饮水一口即溢出。高××用赭石二两,人参六钱为方煎服, 顿觉窒塞之物降至下焦。又加当归、肉苁蓉,再服一剂,降下瘀滞之物若干,病若失。 友人李××曾治一人,寒痰壅滞胃中,呕吐不受饮食,大便旬日未行。用人参八钱、干姜六钱、赭石

一两,一剂呕吐即止。又加当归五钱,大便得通而愈。

门人高××曾治一叟,年七十余,得呃逆证,兼小便不通,剧时觉杜塞咽喉,息不能通,两目上翻,身躯后挺,更

医数人治

不效。高××诊其脉浮而无力,遂用赭石、台参、生山药、生芡实、牛蒡子为方投之,呃逆顿愈。又加竹茹服一剂,

小便亦通利。

历观以上诸治验案,赭石诚为救颠扶危之大药也。乃如此良药,今人罕用,间有用者,不过二三钱,药不胜

病,用与不用同也。且愚放胆用至数两者,非卤莽也。诚以临证既久,凡药之性情能力及宜轻宜重之际,

研究数十年,心中皆有定见,而后敢如此放胆,百用不至一失。且赭石所以能镇逆气,能下有形瘀滞

者,以其饶有重坠之力,于气分实分毫无损。况气虚者又佐以人参,尤为万全之策也。 参、赭并用,不但能纳气归原也,设于逆气上干,填塞胸臆,或兼呕吐,其证之上盛下虚者,皆可参、

赭并用以治之。

《内经》谓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黄坤载衍《内经》之旨,谓“血之失于便溺者,太

阴之不升也;亡于吐衄者,阳明之不降也。”是语,深明《内经》者也。盖阳明胃气,以息息下降为顺,

时或不降,则必壅滞转而上逆,上逆之极,血即随之上升而吐衄作矣。治吐衄之证,当以降胃为主,

而降胃之药,实以赭石为最效。然胃之所以不降,有因热者,宜降之以赭石,而以蒌仁、白芍诸药佐之;

其热而兼虚者,可兼佐以人参;有因凉者,宜降以赭石而以干姜、白芍诸药佐之(因凉犹用白芍者,防干姜之热

侵肝胆也,然吐衄之证,由于胃气凉而不降者甚少);其凉而兼虚者,可兼佐以白术;有因下焦虚损,冲

气不摄上冲胃气不降者,宜降以赭石而以生山药、生芡实诸药佐之,有因胃气不降,致胃中血管破裂,

其证久不愈者,宜降以赭石而以龙骨、牡蛎、三七诸药佐之。无论吐衄之证,种种病因不同,疏方皆以

赭石为主,而随证制宜,佐以相当之药品,吐衄未有不愈者。

奉天张××,年近四旬,陡然鼻中衄血甚剧,脉象关前洪

滑,两尺不任重按,知系上盛下虚之证,自言头目恒不清爽,每

睡醒舌干无津,大便甚燥,数日一行。为疏方∶赭石、生地黄、生山药各一两,当归、白芍、生龙骨、生

牡蛎、怀牛膝各五钱,煎汤送服旱三七细末二钱(凡用生地治吐衄者,皆宜佐以三七,血止后不至淤血留于经络

),一剂血顿止。后将生地减去四钱,加熟地、枸杞各五钱,连服数剂,脉亦平和。

伤寒下早成结胸,瘟疫未下亦可成结胸。所谓结胸者,乃外感之邪与胸中痰涎互相凝结,滞塞

气道,几难呼吸也。仲景有大陷胸汤、丸,原为治此证良方,然因二方中皆有甘遂,医者不敢轻

用,病家亦不敢轻服,一切利气理痰之药,又皆无效,故恒至束手无策。向愚治此等证,俾用新炒蒌仁四

两,捣碎煮汤服之,恒能奏效。后拟得一方,用赭石、蒌仁各二两,苏子六钱(方名荡胸汤), 用之代大陷胸汤、丸,屡试皆能奏效。若其结在胃口,心下满闷,按之作疼者,系小陷胸汤证,又可将方

中分量减半以代小陷胸汤,其功效较小陷胸汤尤捷。自拟此方以来,救人多矣,至寒温之证已

传阳明之府,却无大热,惟上焦痰涎壅滞,下焦大便不通者,亦可投以此方(分量亦宜斟酌少用),上清其

痰,下通其便,诚一举两得之方也。

至寒温之证,不至结胸及心下满闷,惟逆气挟胃热上冲,不能饮食,并不能受药者,宜赭石与

清热之药并用。曾治奉天安××之妻,年四十余,临产双生,异常劳顿,恶心呕吐,数日不能

饮食,服药亦恒呕吐,精神昏愦,情势垂危,群医辞不治。延愚诊视,其脉洪实,面有火,舌苔黄

浓,知系产后温病,其呕吐若是者,阳明府热已实,胃气因热而上逆也。遂俾用玄参两半,赭

石一两,同煎服,一剂即热退呕止,可以受食。继用玄参、白芍、连翘以清其余热,病遂全愈。至放胆

用玄参而无所顾忌者,以玄参原宜于产乳,《神农本草经》有明文也。

下有实寒,上有浮热之证,欲用温热之药以祛其寒,上焦恒格拒不受,惟佐以赭石使之速于下行,

直达病所,上焦之浮热转能因之下降。曾治邻村刘某,因房事后恣食生冷,忽然少腹抽 疼,肾囊紧缩,大便不通,上焦兼有烦热。医者投以大黄附子细辛汤,上焦烦热益甚,两胁疼胀,便结囊缩,

腹疼如故。病家甚觉惶恐,求为诊视。其脉弦而沉,两尺之沉尤甚,先用醋炒葱白熨其脐及脐下,腹

中作响,大有开通之意,囊缩腹疼亦见愈,便仍未通。遂用赭石二两,乌附子五钱,当归、苏子各一两,

煎汤饮下,即觉药力下行,过两句钟俾煎渣饮之,有顷,降下结粪若干,诸病皆愈。 膈食之证,千古难治之证也。《伤寒论》有旋复代赭石汤,原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

不除者。周扬俊、喻嘉言皆谓治膈证甚效。然《神农本草经》谓旋复花味咸,若真好旋复花实

咸而兼有辛味(敝邑武帝台污所产旋复花咸而辛),今药坊间所鬻旋复花皆甚苦,实不堪用。是以愚治膈

证,恒用其方去旋复花,将赭石加重,其冲气上冲过甚,兼大便甚干结者,赭石恒用至两许,再加当归、柿

霜、天冬诸药以润燥生津,且更临时制宜,随证加减,治愈者不胜录。盖此证因胃气衰弱,不能撑悬贲门,

下焦冲气又挟痰涎上冲,以杜塞之,是以不受饮食。故用人参以壮胃气,气壮自能撑悬贲门,使之

宽展;赭石以降冲气,冲降自挟痰涎下行,不虑杜塞,此方之所以效也。若药局间偶有咸而且辛之旋复花,亦

可斟酌加入,然加旋复花又须少减赭石也。此证有因贲门肿胀,内有瘀血致贲门窄小者,宜于方

中加苏木、 虫(俗名土鳖)各二钱。

头疼之证,西人所谓脑气筋病也。然恒可重用赭石治愈。近在奉天曾治何姓女,年二十余岁,每日至巳

头疼异常,左边尤甚,过午则愈。先经东人治之,投以麻醉脑筋之品不效。后求为诊视, 其左脉浮弦有力者,系少阳之火挟心经之热,乘阳旺之时而上升

以冲突脑部也。为疏方∶赭石、龙骨、牡蛎、龟板、萸肉、白芍各六钱,龙胆草二钱,药料皆用生者,

煎服一剂,病愈强半,又服两剂全愈。隔数日,又治鞠姓妇,头疼亦如前状,仍投以此方两剂全愈。

癫狂之证,亦西人所谓脑气筋病也,而其脑气筋之所以病

者,因心与脑相通之道路(心有四支血脉管通脑)为痰火所充塞也。愚恒重用赭石二两,佐以大黄、朴硝、半

夏、郁金,其痰火甚实者,间或加甘遂二钱(为末送服),辄能随手奏效。诚以赭石重坠之力,能引痰火下行,

俾心脑相通之路毫无滞碍,则脑中元神,心中识神自能相助为理,而不至有神明瞀乱之时也。在奉天曾治一人,

年近三旬,癫狂失心,屡经中、西医治疗,四载分毫无效。来院求为延医,其脉象沉实,遂投以上所拟方,

每剂加甘遂二钱五分,间两日一服(凡药中有甘遂,不可连服)。其不服汤药之二日,仍用赭石、朴硝细末各

五钱,分两次服下,如此旬余而愈。

痫疯之证,千古难治之证也。西人用麻醉脑筋之品,日服数次,恒可强制不发,然亦间有发时,且服之累

代赭石
代赭石功效作用(三)

代 赭 石(《本经》)

赭石为三方晶系矿物赤铁矿,主含三氧化二铁。主产于山西、河北、广东等地。原矿物赤铁矿形成于各种地质作用中,以热液作用、沉积作用或区域变质作用为主。药用代赭石是沉积作用的产物。味苦,性寒。归肝、心经。功效平肝潜阳、降逆平喘、 凉血止血。临床用名有赭石、醋赭石。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鬼疰,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

《药性论》:使,干姜为使,味甘,平。主治女子崩中,淋沥不止,疗生子不落。 《日华子本草》:畏附子。止吐血鼻衄,伤风痔瘘,月经不止,小儿惊痫疳疾,反胃,止泻痢,脱精,尿血,遗溺,金疮长肉,安胎健脾,久治夜多小便。

《开宝本草》:味甘,寒,无毒。带下百病,产难,胞衣不出,堕胎。养血气,除五脏血脉中热、血痹、血瘀,大人小儿惊气入腹及阴痿不起。

《汤液本草》:气寒,味苦甘,无毒。

入手少阴经、足厥阴经。

《本草》云:主鬼疰,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带下百病,产难,胞衣不出,堕胎,养血,除五脏血脉中热,血痹血瘀,大人小儿惊气入腹,及阴痿不起。

《圣济经》云:怯则气浮,重则所以镇之。怯者亦惊也。

《本草发挥》:成聊摄云:怯则气浮,重剂所以镇之。代赭之重,以镇虚逆。

《本草纲目》:代赭乃肝与包络二经血分药也,故所主治皆二经血分之病。昔有小儿泻后眼上,三日不乳,目黄如金,气将绝。有名医曰:此慢惊风也,宜治肝。用水飞代赭石,每服半钱,冬瓜煎汤末调下,果愈。

《本草经疏》:代赭石禀土中之阴气以生。《本经》味苦气寒,《别录》加甘,无毒。气薄味厚,阴也,降也。入手少阴、足厥阴经。少阴为君主之官,虚则气怯而百邪易入,或鬼疰邪气,或精物恶鬼,或惊气入腹所自来矣。得镇重之性,则心君泰定而幽暗破,邪无从着矣。其主五脏血脉中热,血痹,血瘀,贼风,及女子赤沃漏下,带下百病皆肝心二经血热所致。甘寒能凉血,故主如上诸证也。甘寒又能解毒,故主蛊毒,腹中毒也。经曰:壮火食气,少火生气。火气太盛则阴痿反不能起,苦寒泄有余之火,所以能起阴痿也,重而下坠,故又主产难胞不出及堕胎也。

简误:下部虚寒者不宜用,阳虚阴痿者忌之。

《本草蒙筌》:味苦、气寒。一云:味甘,气平。无毒。惟作散调,勿煎汤服。畏雄附,天雄、附子。使干姜。入少阳三焦,及厥阴肝脏。治女人赤沃崩漏带下,暨难产胎衣不来;疗小儿疳疾泻痢惊痫,并尿血遗溺不禁。却贼风蛊毒,杀鬼疰鬼精。阴痿不起能扶,惊气入腹可愈。《圣济经》曰:怯者惊也。怯则气浮,重剂以镇之。代赭之重,以镇虚逆也。孕妇忌服,恐堕胎元。

《本草乘雅》:灵枢称卫气为帅气。隐居称大赭为血帅,则大赭当为营气之司命矣。经云:命曰营气,以奉生身,莫贵乎此。鬼疰三证,大为生气之害,然必钛匿阴血中,乃肆毒恶。赭色丹青,承宣君相火,为血帅保任,仍令就规矩,会尺,以合五十营,奉身生气如尝,营血安堵如故矣。

《景岳全书》:味微甘,性凉而降,血分药也,能下气降痰清火,除胸腹邪毒,杀鬼物精气,止反胃吐血衄血,血痹血痢,血中邪热,大人小儿惊痫,狂热入脏,肠风痔漏,脱精遗尿,及妇人赤白带下,难产胞衣不出,月经不止,俱可为散调服。亦治金疮,生肌长肉。

《本草备要》:重,镇虚逆,养阴血。

寒苦。养血气,平血热。入肝与心包,专治二经血分之病,吐衄崩带,胎动产难,小儿慢惊,赭石半钱,冬瓜仁汤调服,金疮长肉。仲景治伤寒,汗吐下后,心不痞硬噫气,用代赭旋覆汤。取其重以镇虚逆,赤以养阴血也。今人用治膈噎甚效。干姜为使,畏雄、附。

《本经逢原》:《本经》名须丸,苦甘平,无毒。

赭石之重以镇逆气,入肝与心包络二经血分。《本经》治贼风蛊毒,赤沃漏下,取其能收敛血气也。仲景治伤寒吐下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旋覆代赭石汤,取重以降逆气,涂痰涎也。观《本经》所治,皆属实邪。即赤沃漏下,亦是肝、心二经瘀滞之患。其治难产胞衣不下,及大人小儿惊气入腹,取重以镇之也。阳虚阴痿,下部虚寒忌之,以其沉降而乏生发之功也。

《本草崇原》:赭石,铁之精也,其色青赤,气味苦寒,禀水石之精,而得木火之化。主治鬼疰贼风蛊毒者,色赤属火,得少阳火热之气,则鬼疰自消也。石性镇重,色青属木,木得厥阴风木之气,故治贼风蛊毒也。杀精物恶鬼,所以治鬼疰也。腹中毒,所以治蛊毒也。邪气,所以治贼风也。赭石,一名血师,能治冲任之血,故治女子赤沃漏下。

《本草求真》:[批]入心,肝二经,凉血解热,镇惊。

代赭石专入心、肝。味苦而甘,气寒无毒。凡因血分属热,崩带泻痢,胎动产难,噎膈痞硬,惊痫金疮等症,治之即能有效。仲景治伤寒汗吐下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用旋覆花三两,代赭石一两,人参三两,生姜五两,甘草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水一斗,煮六升,去渣再煎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噎膈病亦用此。以其体有镇怯之能,甘有和血之力,寒有胜热之义,专入心肝二经血分,凉血解热,镇怯祛毒。色赤入血。但小儿慢惊,虚症甚多。及阳虚阴痿,下部虚寒者忌之,以其沉降而乏生发之功耳。书载能治慢惊,其说似非。实症不得谓慢,虚症当从温理,不可不辨。

《得配本草》:干姜为之使。畏天雄、附子。

苦,寒。入手足厥阴经血分。镇包络之气,除血脉之热。杀鬼魅,疗崩带,止反胃吐衄。治惊痫疳疾。

得生地汁,治吐血衄血下血;得冬瓜仁,汤调下,治慢惊风。泻后不乳,目黄如金。佐半夏,蠲痰饮。

气不足、津液燥者,禁用。

《本草经解》:代赭石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

天地者,阴阳之体;水火者,阴阳之用也。肾为坎水,代赭石气寒益肾,则肾固而一阳上升;心为离火,代赭石味苦益心,则心中一阴下降,水升火降,阴阳五藏其宅,而天地位位矣,故鬼疰邪气,精魅恶鬼贼风毒邪,不能相干,即或有邪,亦必祛逐也;寒可清热,苦可泄邪,所以又主蛊毒,及腹中邪毒也。

肾主二便,心主血,血热则赤沃漏下,苦寒清心,心肾相交,所以主女子赤沃漏下也。 《神农本草经读》:代赭石味苦益心,则心中一阴下降,水升火降,阴阳互藏其宅,而天地位矣,故鬼疰贼风精魅恶风,以及蛊毒腹中邪毒,皆可主之。

肾主二便,心主血,血热则赤沃漏下,苦寒清心,心肾相交,所以主女子赤沃漏下。 仲景代赭旋复花汤,用之极少,后人昧其理而重用之,且赖之以镇纳诸气,皆荒经之过也。

《本经疏证》:代赭石体重质坚而色赤,确是金从火化。金从火化,非血而谁?僧赞密曰:

代赭煮以酒醋,插针钉于内,扇之能成汁,此其证矣。夫血者流行经络,卧则归肝,于以分布五脏,洒陈六府,而中焦金火之交媾,则其化源也。设金火交媾之际,乃有热焉,斯受气不清,迨归肝而日遗其热,积铢累寸,不至为腹中毒邪气不止。在女子则因是冲任不固,恶露绵绵,如沃泉之悬出而下漏。代赭石之质之色正贴切其化源,而味苦气寒,能去其热,源清则流自洁,斯其所以为主治欤。夫肝为风木之藏而藏魂,其病惊骇,其经入毛际,绕少腹,环阴器。贼风者肝热盛而生,鬼疰精物恶鬼则肝热而魂不安,幻为种种形象耳。即别录所谓带下百病,产难胞衣不出,阴痿不起诸候,莫不在肝部分。血痹血瘀,又莫非肝之运量不灵,而其最要是除五脏血脉中热一语。是语者,实代赭石彻始彻终功能也。仲景用代赭石二方,其一旋覆花代赭石汤,是邪在未入血脉已前;其一滑石代赭汤,是邪入血脉已久。盖同为下后痞硬于心下,则热虽在化血之所而未入脉,若入脉则其气散漫不能上为噫矣。惟其不见聚热之所而辗转不适焉,斯所以为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玩百脉一宗悉致其病,核之除五脏血脉中热,可不谓若合符节也哉?

《本草新编》:味苦而甘,气寒,无毒。入少阳三焦及厥阴肝脏。治女人赤白崩漏带下,暨难产胎衣不下,疗小儿疳疾泻痢惊痫,并尿血遗溺凉风,入腹可愈。经曰:怯者,惊也。怯则气浮,重剂以镇之,代赭之重,以镇虚逆也。孕妇忌服,恐堕胎元。此物有旋转乾坤之力,药笼中以备急用,断难轻置。

代赭石虽能旋转逆气,然非旋覆花助之,亦不能成功,二味必并用为佳。

或问代赭石体重以定逆,何以能转逆耶?曰:代赭石非能转逆也,旋覆花实能转逆耳。 然则转逆用旋覆花足矣,何以又用代赭石乎?不知旋覆花虽能止逆,而不能定逆。用旋覆花以转其逆,复用代赭石以定之,则所转之气,不至再变为逆也。

《本草分经》:苦,寒。入肝与心包血分。除血热,养血,镇虚逆。

《医学衷中参西录》:色赤,性微凉。能生血兼能凉血,而其质重坠,又善镇逆气,降痰涎,止呕吐,通燥结,用之得当,能建奇效。其原质为铁养化合而成,其结体虽坚而层层如铁锈(铁锈亦铁养化合),生研服之不伤肠胃,即服其稍粗之末亦与肠胃无损。且生服则养气愉,大能养血,故《神农本草经》谓其治赤沃漏下;《日华诸家本草》谓其治月经不止也。若煅用之即无斯效,煅之复以醋淬之,尤非所宜。且性甚和平,虽降逆气而不伤正气,通燥结而毫无开破,原无需乎煅也。其形为薄片,迭迭而成,一面点点作凸形,一面点点作凹形者,方堪入药。

赭石为铁养化合,性同铁锈,原不宜煅。徐灵胎谓若煅之复用醋淬,即能伤肺。此书诸方中有赭石者,皆宜将生赭石轧细用之。

【现代药理研究】

1. 代赭石内服能收敛胃肠壁,保护粘膜面,有一定的抗溃疡作用;注射可促进肠蠕动。

2. 代赭石富含Fe2O3,对缺铁性贫血具有一定作用。

3. 大剂量代赭石对离体蛙心呈抑制作用。

4. 代赭石有镇静作用。

赭石的功效与作用
代赭石功效作用(四)

赭石的功效与作用:赭石别名代赭石、钉头赭石、红石头,赭石的功效是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赭石的作用是头痛、眩晕、心悸、癫狂、惊痫、呕吐,赭石用药禁忌是孕妇慎服赭石,赭石畏天雄、附子,下部虚寒者不宜

赭石的功效:
赭石别名代赭石、钉头赭石、红石头,赭石的功效是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赭石的作用是头痛、眩晕、心悸、癫狂、惊痫、呕吐,赭石用药禁忌是孕妇慎服赭石,赭石畏天雄、附子,下部虚寒者不宜用赭石;阳虚阴萎者忌赭石,气不足、津液燥者禁用赭石。
药名:赭石
别名:代赭石、钉头赭石、红石头。
性味:苦甘;平;寒;无毒。
归经:肝经;胃经;心经。赭石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主治:头痛;眩晕;心悸;癫狂;惊痫;呕吐;噫气;呃逆;噎膈;咳嗽;气喘;吐血;鼻衄;崩漏;便血;尿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入丸、散。
来源:赭石为氧化物类矿物刚玉族赤铁矿,主含三氧化二铁(fe2o3)

赭石的作用:
赭石是平肝息风中药,赭石有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的功效。赭石主治头痛;眩晕;心悸;癫狂;惊痫;呕吐;噫气;呃逆;噎膈;咳嗽;气喘;吐血;鼻衄;崩漏;便血;尿血。
1、赭石治伤寒发汗,
2、赭石治诸丹热毒:土朱、青黛各二钱,滑石、荆芥各一钱。为末,每服--钱半,蜜水调下,仍外敷之。(<仁斋直指方>)
3、赭石治宿食结于肠间,不能下行,大便多日不通。其证或因饮食过度,或因恣食生冷,或因寒火凝结,或因呕吐既久,胃气冲气皆上逆不下降:生赭石二两(轧细),朴硝五钱,干姜二钱,甘遂一钱半(轧细,药汁冲服)。热多者去干姜,寒多者酌加干姜数钱。呕多者,可先用赭石一两、干姜半钱煎服,以止其呕吐。呕吐止后再按原方煎汤,送甘遂末服之。(<医学衷中参西录>赭遂攻结汤)
4、赭石治赤眼肿闭:土朱二分,石膏一分。为末,新汲水调敷眼头尾及太阳穴。(<仁斋直指方>)
5、赭石治逆气上冲奔逼,息道滞塞不通:赭石(打碎)三两,陈皮二两,桃仁、桂、吴茱萸各半两。加姜、水煎。(<御药院方>赭石汤)
6、赭石治一切疮疖:土朱、虢丹、牛皮胶等分。为末,好酒一碗冲之,澄清服。以渣敷之,干再上。(<朱氏集验医方>)
7、赭石治诸呀呷有声,卧睡不得:土硃(朱)不拘多少,为极细末,米醋调,时时进一、二服。(<普济方>)
8、赭石治喉痹肿痛:紫朱煮汁饮。(<普济方>)
9、赭石治急慢惊风,吊眼撮口,搐搦不定:赭石,火烧醋淬十次,细研水飞,日干。每服一钱或半钱,白汤调下,连进三服。见脚胫上有赤斑,即是惊气已出,病当安也。无斑点者不可治。(<仁斋直指方>)
10、赭石治牙宣:赤土、荆芥。同为细末,揩齿上,以荆芥汤漱。(<百一选方>)
11、赭石治吐血,衄血:血师一两(火煅、米醋淬、尽醋一升),捣罗为面。每服一钱,白汤下。(<斗门方>)
12、赭石治妊娠胎堕,下血不止:地黄汁和代赭末,服方寸匕。(<千金方>)
13、赭石治崩中淋沥不止:大赭石研为细末,醋汤调服。(<普济方>)
14、赭石治肠风血痢久不愈:赭石二两(火烧、醋淬二次),柿饼一个(煮烂)。捣为丸,梧子大。每早服二钱,白汤下。(<方脉正宗>)

赭石与磁石:两药均有平肝降逆之功,皆可治肝阳上亢及气逆喘息之证。然而磁石偏于护真阴镇浮阳,真阴亏损于下,阳浮于上之证,用之最好,赭石偏重于平降逆气,清降肝火,不但用于肝阳上亢盛之眩晕耳鸣及惊痫之病,且用于逆气上犯肺病胃所致噫及喘息气急等,并清火凉血止血以治吐衄崩漏下血之证。
赭石与旋复花:两药均能平降肺、胃二经之逆气以止呕噫,定喘息,赭石功专沉降逆气清降肝火,对肝阳上亢之证及肝火动血之证常用之;旋复花专功下气而消蓄结之痰水,对于痰壅气促,痰结胸痞,饮停肿满等多用之。
赭石平肝降逆宜生用,收敛止血可煅用。

赭石用药禁忌:
孕妇慎服赭石,赭石畏天雄、附子,下部虚寒者,不宜用赭石;阳虚阴萎者忌赭石,气不足、津液燥者禁用赭石。

相关热词搜索:代赭石药理作用 代赭石的副作用
  • 1、代赭石的功效与作用(2016-04-23)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代赭石功效作用”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代赭石功效作用"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43900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