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人体的感官代偿功能

人体的感官代偿功能

2016-06-22 16:41:10 编辑:hongyaping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人体的感官代偿功能  科学研究发现,人的感觉器官如听觉或视觉,当其中一个存在缺陷时,另一个就会变得更加敏锐。比如,在生活中我们发现 ...

人体的感官代偿功能

  科学研究发现,人的感觉器官如听觉或视觉,当其中一个存在缺陷时,另一个就会变得更加敏锐。比如,在生活中我们发现,视力正常的人触摸盲文,他们的分辨能力远逊于盲人;人们在盲人身边说话,声音很低,以为他们不可能听见,结果他们却听得明明白白;体力劳动者因适应劳动的需要,四肢肌肉往往变的肥大、结实,收缩力加强。在病理方面,轻度酸中毒的患者往往通过代偿性的呼吸加深、加快来实现体内的酸碱平衡;动脉主干阻塞的患者往往通过扩大的侧支循环来进行供血代偿……可以这样认为,人体的代偿功能几乎参与了人体的全部生理、病理过程。下面是www.chinazhaokao.com中国招生考试网小编整理的人体的感官代偿功能,供大家参考!

  所谓人体代偿功能,亦称“代偿作用”,即通过加强某一器官或组织的功能以适应或补偿生理或病理情况下需要的一种生理或病理现象。

  眼可视、舌可尝、鼻可嗅,这是妇孺皆知的常识。实现这些功能的与其说是器官,不如说是器官上的各种细胞,而真正完成“感知”这项工作的,其实是分布在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G蛋白偶联受体。

  人类的身体是一个精妙调和的系统,几十亿细胞在其间相互作用。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微小的受体,使其可以感知周围的环境,从而适应全新的情况。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给美国的2位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布赖恩·科比尔卡,因为他们的突破性发现揭示了受体家族中的重要一员——G蛋白偶联受体的内部工作机理。

  细胞表面的探测器人体的感官代偿功能

  人们常常惊叹于大脑的神奇。然而,即便是最聪慧的头脑,如果不能从外界获取任何信息,也同样无法做出有价值的思考。真正让我们头脑内的意识与外面的物质世界相联系的,是我们的感官。

  眼可视、舌可尝、鼻可嗅。这是妇孺皆知的常识。很多人知道,具体实现这些功能的是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味蕾表面的味觉细胞,以及鼻粘膜上的嗅觉细胞。可如果再深入探究的话,究竟这些细胞有什么特别之处能让它们成为身体感知世界的探测器呢?

  其实,这些感官细胞与身体里的其它细胞相比,最特别的地方不在于形态或基因,而在于一种分布在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统称为GPCR(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它们就是感官细胞表面直接接受外界信号的探测器。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用简明的语言解释了GPCR的意义:GPCR是人类细胞与外界交流的信号中转枢纽,比如人受惊吓时会全身紧张、运动后会心情愉悦,就是GPCR信号传导引起的。

  破解人体感官的秘密

  G蛋白偶联受体是一大类膜蛋白受体的统称,其作为一种信号通路和激素受体,能够接受信号,且能参与多种细胞信号传导过程。简单地说,人们目可视物、鼻可嗅闻、唇舌间可有酸甜苦辣萦绕,实现这些功能的与其说是器官,不如说是器官上的各种细胞,且真正完成“感知”这项工作的,是分布在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G蛋白偶联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是我们体内最大的蛋白质超家族,约有1000个基因会为这些受体编码,除了激素之外,光、味觉、嗅觉、组胺、多巴胺和五羟色胺发挥作用都与G蛋白偶联受体有关,它参与感光、味觉、嗅觉、细胞密度调节、行为和情绪调节、免疫系统调节以及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等诸多生理过程。

  作为细胞信息传递的关键,与G蛋白偶联受体相关的疾病种类也非常多,且在现代药物中,约有一半都是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而实现药效的,因此研究和了解“G蛋白偶联受体”至关重要。


人体的感官代偿功能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人体的感官代偿功能”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人体的感官代偿功能"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46560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