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科教版初二物理运动与能量

科教版初二物理运动与能量

2016-07-30 13:19:4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科教版初二物理运动与能量(共5篇)教科版八年级物理运动和能量知识点讲解和同步练习博文强识 乐学好思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一 教学内容:1 认识运动2 运动的描述二 重点、难点: 1 认识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2 认识物理学中的最基本的运动是机械运动。3 认识微观世界的运动。4 选的参照物。三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科教版初二物理运动与能量》,供大家学习参考。

科教版初二物理运动与能量(一)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运动和能量知识点讲解和同步练习

博文强识 乐学好思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一.教学内容:

1. 认识运动

2. 运动的描述

二. 重点、难点: 1. 认识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2. 认识物理学中的最基本的运动是机械运动。

3. 认识微观世界的运动。

4. 选的参照物。

三. 知识点分析

(一)认识运动

1. 宏观物体的运动:

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1

(2

对参照物的理解:

①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静止的相对性。

2. 微观世界的运动:

(1

(2

(3

例1. 为参照物,“青山两岸走”是以

解析:在“游”,,请你判定是以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这就要看竹排相对于“谁”的位置在“游”?

注意:①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②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研究的物体本身作参照物,因自己以自己为参照物,任何物体的位置都是永远不变的,也就是这一物体永远处于静止状态。

③为了研究机械运动的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且可以不加以说明;若选取其他合适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则要做出说明.

1 学校地址:中街105号驿丰苑步行街2楼

博文强识 乐学好思

正确答案:青山或河岸;竹排。

例2. 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

A. 房间几天不打扫就会有一层灰尘

B. 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C. 放在空气中的铁器过段时间生锈了

D. 在一杯白开水中放入白糖,这杯水就有甜味了

解析:选项A中的水从高处流向低处是由于重力的作用,选项C则运动。而选项D

正确答案:D

考点分析:

例3. 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 甲飞机正向地面俯冲

B. 乙飞机一定在作上升运动

C. 乙飞机可能与甲飞机同向运动

D. 乙飞机可能静止不动

解析:

正确答案:选B

例4.

A. B. C.

D.

解析:B不对;C不对;研究机械运动时,选D不对。

正确答案:考点分析:物。

例5.

A. B. 自西向东

C. 静止不动 D. 无法确定

解析:方向跟火车行驶的速度大小及方向都相同。由此可见,火车相对于空气是静止的。

正确答案:选B

例6. 在南北方向的平直的公路上,有a、b、c三辆汽车,a车上的人看到b车匀速向南,c车上的人看到a车匀速向北,b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这三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 ( )

A. 只有a车 B. 只有b车 C. 只有c车 D. a车和c车

2 学校地址:中街105号驿丰苑步行街2楼

博文强识 乐学好思

解析:建筑物和地面是连在一起的,相对静止,判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物体就可转化为判断相对建筑物可能静止的物体。将建筑物作为参照物,“b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说明b车相对建筑物匀速向北,“a车上的人看到b车相对建筑物匀速向南”说明a相对建筑物匀速向北,且a车比b车运动的快。“c车上的人看到a车匀速向北”,则c车相对于建筑物的运动情况有三种可能:一是c车匀速向北,比a车运动得慢,二是c车匀速向南,三是c车静止。

正确答案:C

一.

二. 1. 2. 3. 4. 1. 2.

3.

4. 3 学校地址:中街105号驿丰苑步行街2楼

博文强识 乐学好思

1. 2. 3. 4. 5. 6.

例情况v1

的大小,显然最简便的方法应是前者。 正确答案:乙。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少,运动得越快。

例3. 一短跑运动员沿直线跑了5s,前2s内通过16m的路程,后3s通过了30m的路程,这个运动员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 )

4 学校地址:中街105号驿丰苑步行街2楼

23t1t2t3

博文强识 乐学好思

A. 8m/s B. 10m/s C. 9m/s D. 9.2 m /s

s

t,代入数据v=16m/2s=8m/s,选项A正确。

错解A:由前2s通过16m的路程,根据公式

svt v

的。

例要方

为s1, 火车通过的速度答:火车通过大桥时的速度是72km/h。 t360s

例5. 现在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你知道这些家用电器在使用过程中分别是将电能转化为什么形式的能吗?(至少举3例)

讲解:本题通过让学生举例说明家用电器在使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使学生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

5 学校地址:中街105号驿丰苑步行街2楼

科教版初二物理运动与能量(二)
八年级物理运动与能量单元测试

科教版-八年级物理单元测验

第二章(运动和能量)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请把正确选项

前面的字母代号写在各题后的括号里。

1.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分子热运动引起的是( )

A.春天,柳絮飞物 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飘飘

2.一根纱线容体拉断,一根铜丝不容易拉断,这个现象说明了( )

A.纱线内分子不存在引力,铜丝分子间只有引力

B.纱线内分子间只存在斥力,铜丝分子间不存在斥力

C.纱线内分子间的引力比斥力小,铜丝分子间引力比斥力大

D.纱线内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比铜丝间相互作用力小

3.图1中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地系一根棉线;b

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圈; C表示用手指碰一下棉线的左边;

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科教版初二物理运动与能量】

说明了:(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分子之间有空隙; D、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经过一座桥,汽车是运动的而桥是决对不动的;

B.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体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C.地球和行星都绕太阳运动,太阳在宇宙中是绝对不动的;

D.一座房屋造好后,它就固定在原来的位置上不会移动,所以固定在地球上的物体是绝

对不动的。

5.下列哪辆车的运动速度最大:( )

A、甲车在0.5h内行驶了28km B、乙车在15s内行驶150m

C、丙车在10s内行驶0.8km D、丁车在0.5min内行驶450m

6.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是4:3,速度之比为3:2,则两行驶时间之比为:

( )

A、9:8 B、8:9 C、2:1 D、1:

2

a a (图1) a a

7.站台上停着甲乙两列火车,当甲车上的人发现乙车动了,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是:

( )

A、甲车开始开动 B、甲乙两车开始向相反的方向开动

C、乙车开始开动 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

8.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

( )

【科教版初二物理运动与能量】

A.20m/s B.10m/s C.5m/s D.无法确定

9.《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瞧不起乌龟.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后,途

中兔子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到了终点.整个赛程中( )

【科教版初二物理运动与能量】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慢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慢

C.比赛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D.比赛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10.出行是人们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环节,出行的工具多种多样,使用的能源也不尽相

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和燃油汽车所消耗能量的类型分别是( )

①生物能 ②核能 ③电能 ④太阳能 ⑤化学能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深圳商报》2004年3月11日报道:近日一种新型太阳能公共卫生间落户北京东郊

民巷,该卫生间的能源全部由位于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它还能将多余的能量储存在蓄

电池里。这种能量转化和储存的方式是 ( )

A. 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电能 B.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化学能

C. 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化学能 D.大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光能

12.关于能源和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上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都来自太阳能

B.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地球上能源永不枯竭

C.能源的利用过程,实质上是能的转化和传递过程

D.在发电机发电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请把答案直接填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不要写出

演算过程。

13.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 组成的。

14.

小青把驱蚊片放到电驱蚊器的发热板上,通电一段时间后,整个房

间里就能闻到驱蚊片的气味,这种物理现象是_________现象;如果驱蚊片不加热,在房间

里就很难闻到驱蚊片的气味,可见,____ __ 越高,这种现象就越明显。

15.如图2所示,把两块表面很平且干净的铅块压紧,两块铅就结合在一起,甚至下面挂

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 _____ _____。

16.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请你写出三种基本运动形式:______ (图2)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商场的自动扶梯载着陈明同学缓缓地向楼上运动,陈明所做的运动可以近似的看成是 ...

_________ 运动;陈明看到商店里的所有商品都在动,是以 _______ 作为参照物的.

18.甲乙丙三个物体的速度分别为:V甲=3.6km/h、V乙=5m/s,V丙=120cm/s,其中运动速

【科教版初二物理运动与能量】

度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__ _ _。

19.目前普通列车的速度约为100km/h,而磁悬浮快速列车设计速度为500km/h,南京

到上海的距离为300km,按以上速度计算,磁悬浮列车从南京到上海比普通列车缩短 h..

20.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以 为参照物是静止的,车

在行驶中,司机看到图3所示的标志牌,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

从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需要 h。

21.一辆汽车作变速直线运动,从甲地前进540米到达乙地,用了

3分钟;从乙地再前进180米到达丙地,用了1.5分钟。则该汽车从

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从乙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从甲地到丙地的

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

22.某段铁路由长度为L的铁轨一根接一根地铺成。一列火车在匀速前进,车内一位旅

客要测量火车的运动速度。他测出了火车经过铁轨接缝时连续发生N次振动的时间间隔为t,则计算车速v的关系式v=___ _______。

23.说明下列过程中能量转化

⑴ 给蓄电池(俗称电瓶)充电 ;

⑵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渐渐长大 ;

⑶ 壶中的水沸腾时壶盖不断跳动 。【科教版初二物理运动与能量】

24.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把太阳能转化为 能,如用集热器【科教版初二物理运动与能量】

把水等物质加热;另一种是把太阳能转化为 能,如太阳能电池。

25.人们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一是_______________,二是

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煤气、天然气比使用煤、石油对大气污染_________.

三 .实验与探究题:(共17分)

26.如图4所示甲、乙两图是课本中的两个演示实验的示意图. (3分)

(图4)

则图甲演示中呈现的现象可以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乙演示中呈现的现象可以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实验呈现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小明为了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设计了如图5甲、乙实验:(1)让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

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2)

再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沿同

一光滑斜面分别从B处开始向

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

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4分)

上述甲、乙两组实验中:

(1)能得出动能与物体质量有关的图及所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得出动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的图及所控制的变量是(图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图6是一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的速度表,目前指示的车速是

____________km/h,以这样的速度行驶40km,需__________h. (4分)

29.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mm的

米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7所示。

当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经过A、B、C三

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图6)

(图5) 甲 乙

A、B、C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7所示。

则小钢球在通过AB、BC和AC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6分)

vAB=____________;vBC=____________;vAC=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共21分) (图

7)

30.同学们做作业时常会用透明胶带,把写错的字揭去,操作是往往要把胶带用力抹一下,使之与纸紧贴,才能揭干净,这是为什么?(5分)

31.我国研制成功的超音速反舰导弹“飞龙7型”可以从飞机上发射,能以超过声音速度飞行,其速度可达500m/s,射程为32km,因为它接近敌舰的速度极大,故很难拦截。若用它打击15km处的敌舰,则敌舰最多只有多少防御时间?(8分)

32.如图8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

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

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8

分)

求:(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图8)

科教版初二物理运动与能量(三)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与能量》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单元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请把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代号写在各题后的括号里。

1.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分子热运动引起的是( ) A.春天,柳絮飞物 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飘飘

2.一根纱线容体拉断,一根铜丝不容易拉断,这个现象说明了( ) A.纱线内分子不存在引力,铜丝分子间只有引力 B.纱线内分子间只存在斥力,铜丝分子间不存在斥力 C.纱线内分子间的引力比斥力小,铜丝分子间引力比斥力大 D.纱线内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比铜丝间相互作用力小 3.图1中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地系一根棉线;b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圈; C表示用手指碰一下棉线的左边;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分子之间有空隙; D、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经过一座桥,汽车是运动的而桥是决对不动的; B.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体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C.地球和行星都绕太阳运动,太阳在宇宙中是绝对不动的;

D.一座房屋造好后,它就固定在原来的位置上不会移动,所以固定在地球上的物体是绝对不动的。

5.下列哪辆车的运动速度最大:( )

A、甲车在0.5h内行驶了28km B、乙车在15s内行驶150m

1

a

a

(图1)

a

a

C、丙车在10s内行驶0.8km D、丁车在0.5min内行驶450m

6.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是4:3,速度之比为3:2,则两行驶时间之比为:( ) A、9:8 B、8:9 C、2:1 D、1:2

7.站台上停着甲乙两列火车,当甲车上的人发现乙车动了,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是:( ) A、甲车开始开动 B、甲乙两车开始向相反的方向开动 C、乙车开始开动 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

8.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 ) A.20m/s B.10m/s C.5m/s D.无法确定

9.《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瞧不起乌龟.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后,途中兔子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到了终点.整个赛程中(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慢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慢 C.比赛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D.比赛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10.出行是人们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环节,出行的工具多种多样,使用的能源也不尽相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和燃油汽车所消耗能量的类型分别是( ) ①生物能 ②核能 ③电能 ④太阳能 ⑤化学能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深圳商报》2004年3月11日报道:近日一种新型太阳能公共卫生间落户北京东郊民巷,该卫生间的能源全部由位于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它还能将多余的能量储存在蓄电池里。这种能量转化和储存的方式是 ( )

A. 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电能 B.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化学能 C. 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化学能 D.大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光能 12.关于能源和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上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都来自太阳能 B.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地球上能源永不枯竭 C.能源的利用过程,实质上是能的转化和传递过程 D.在发电机发电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请把答案直接填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不要写出演算过程。

13.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 组成的。

14.小青把驱蚊片放到电驱蚊器的发热板上,通电一段时间后,整个房间里就能闻到驱蚊片的气味,这种物理现象是_________现象;如果驱蚊片不加热,在房间里就很难闻到驱蚊片的气味,可见,____ __ 越高,这种现象就越明显。

(图2)

速v的关系式v=___ _______。 23.说明下列过程中能量转化

⑴ 给蓄电池(俗称电瓶)充电 ; ⑵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渐渐长大 ; ⑶ 壶中的水沸腾时壶盖不断跳动 。

24.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把太阳能转化为 能,如用集热器把水等物质加热;另一种是把太阳能转化为 能,如太阳能电池。

25.人们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一是_______________,二是 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煤气、天然气比使用煤、石油对大气污染_________. 三 .实验与探究题:(共17分)

26.如图4所示甲、乙两图是课本中的两个演示实验的示意图. (3分)

15.如图2所示,把两块表面很平且干净的铅块压紧,两块铅就结合在一起,甚至下面挂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 _____ _____。 16.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请你写出三种基本运动形式: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商场的自动扶梯载着陈明同学缓缓地向楼上运动,陈明所做的运动可以近似的看成是 ..._________ 运动;陈明看到商店里的所有商品都在动,是以 _______ 作为参照物的.

18.甲乙丙三个物体的速度分别为:V甲=3.6km/h、V乙=5m/s,V丙=120cm/s,其中运动速度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__ _ _。

19.目前普通列车的速度约为100km/h,而磁悬浮快速列车设计速度为500km/h,南京到上海的距离为300km,按以上速度计算,磁悬浮列车从南京到上海比普通列车缩短 h..

(图4)

则图甲演示中呈现的现象可以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乙演示中呈现的现象可以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实验呈现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以 为参照物是静止的,车在行驶中,司机看到图3所示的标志牌,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需要 h。

27.小明为了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设计了如图5甲、乙实验:(1)让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

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2)再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

(图5)

(图5)

21.一辆汽车作变速直线运动,从甲地前进540米到达乙地,用了3分钟;从乙地再前进180米到达丙地,用了1.5分钟。则该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从乙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

22.某段铁路由长度为L的铁轨一根接一根地铺成。一列火车在匀速前进,车内一位旅客要测量火车的运动速度。他测出了火车经过铁轨接缝时连续发生N次振动的时间间隔为t,则计算车

2

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4分) 上述甲、乙两组实验中:

(1)能得出动能与物体质量有关的图及所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得出动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的图及所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图6是一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的速度表,目前指示的车速是____________km/h,以这样的速度行驶40km,需__________h. (4分) 29.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图6)

其速度可达500m/s,射程为32km,因为它接近敌舰的速度极大,故很难拦截。若用它打击15km处的敌舰,则敌舰最多只有多少防御时间?(8分)

32.如图8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8分) 求:(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图

7)

(图8)

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mm的米尺紧靠直线,A、B、

C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7所示。

当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经过A、B、C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B、C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7所示。

则小钢球在通过AB、BC和AC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6分)

vAB=____________;vBC=____________;vAC=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共21分)

3

30.同学们做作业时常会用透明胶带,把写错的字揭去,操作是往往要把胶带用力抹一下,使之与纸紧贴,才能揭干净,这是为什么?(5分)

31.我国研制成功的超音速反舰导弹“飞龙7型”可以从飞机上发射,能以超过声音速度飞行,

第二章答案

一、 B D B B A B D C C A B B

二、 13、分子; 14、扩散;温度; 15、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16、分子运动;机械运动;天体运动; 17、匀速直线;扶梯;

18、乙;甲; 19、2.4;车厢; 20、0.2; 21、3m/s;2m/s;2.7m/s; 22、(N—I)·L/t 23、(1)电能转化为化学能;(2)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3)内

能转化为机械能;

24、内;电; 25、大气污染;废渣污染;少;

三、 26、气体间能发生扩散;液体间能发生扩散;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27、(1)乙图;高度(速度); (2)甲图;质量; 28、80;0.5; 29、 0.03m./s ;0.02m/s; 0.024m./s;

三、 30、因为用力抹一下使分子间距离足够小,分子引力起作用,把错字揭去;

31、30s; 32、(1)0.5h;(2)100km/h;(3)0.7h;

4

科教版初二物理运动与能量(四)
八年级教科版物理运动及能量练习

一、填空题

1. 一切奇妙的现象,都是有原因的,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其中的原因及其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2. 走进实验室的首要目的是让大家 ,了解。

3. 学习的目的;还可以利用家庭实验室搞一些 、 、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 进行下列单位换算

8.75m=mm=km

5.8610cm=mm

5.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测量单位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6. 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 的下一位。

7. 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因素有许多,猜想可能与伞的、有关。 8. 在设计实验来检验时,先考察其中的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它所有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 。 9.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2.410mm (2)45mm= m= dm= μm (3)2.510μ(4)8.410km10. 给以下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

(1)某同学的身高是16.5 ; (2)一张纸的厚度约为 75 ; (3)一支圆珠笔长约为14 ; (4)乒乓球的直径是3.11 ; (5)物理课本的厚度为9.5 ; (6)一只火柴盒的厚度约0.013

11. 某同学实验室记录的四个数据:2.93cm,2.92cm,2.49cm,2.94cm,若他测得是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测量结果错误的是 ,测量出这个物体的长度是 。

12. 某人用力拉伸一皮尺来测某物体长度,则测得的长度比真实值。(填偏大或偏小)。

13. 测量结果是由 和组成的。只写了数字不标明 的记录是无用的。 14. 亮亮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的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材料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于是在实

6

3

3

6

(2)如果他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材料的关系,则他应选用表中编号 的琴弦。

(3)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步骤:①分析归纳;②实验研究;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则亮亮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

15. 在km、m、cm 、μm中,长度的主单位是.学生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一般是 16.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60μm= mm= nm。 (2)0.00026m= km= cm。 (3)0.5m2= cm2= mm2。 (4)3×104mm3= dm3= m3。

17. 王刚在做了一些测量后忘记了在记录的数据后标明单位,请你帮他补上适当的单位。

-一张纸的厚度是7.3×102; 某同学的身高是15.8 ;

物理课本的长度是25.8l ;

王刚左手大拇指指甲的宽度是12.9 。

18. 在用放大倍数为2×104倍的电子显微镜拍摄的某动物细胞结构的图片中,用刻度尺测得该细胞的直径约1.6cm,则该细胞的实际直径约为 m.

19. 如图所示,张晓用他自己的直尺(零刻线已磨损)测一木块的长度,他所用尺的分度值是该木块的长度是 cm,合 μm.

20. 教室后面墙壁上挂着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所用的比例尺是1:600万,则在地图上长lcm的铁路线实际长度为 km,地图上lcm2的土地实际面积为 m2。

二、选择题

1. 一支新中华2B铅笔的长度大约为( )

A. 17.5mm B. 17.5cm C. 17.5dm D. 17.5m

2. 某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为25.76dm,则此尺的分度值为( ) A. 1dm B. 1cm C. 1mm D. 1m

3. 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对某一物理量的测量,需要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对测量仪器选择的方法是( )

A. 任何测量仪器都可以 B. 根据需要选择 C. 规格较大的仪器 D. 精密度较高的仪器

4. 许多科学发现和重大发明都是从实验室得来的,由此说明实验室的作用是( ) A. 科学探究的基础 B. 重大发明的基地

C. 科学发现的起源地 D. 提供观察物理现象的基地

5. 用一把刻度均匀但不标准的米尺,量得一桌边长为0.987m,用标准尺量得米尺的长度为1.020m,则桌边的实际长度是( )

A. 1.000m B. 1.007m C. 0.985m D. 0.987m

6. 在实验室中,小名要测量一水杯的体积和质量,他要用到的测量仪器为( ) A. 刻度尺、秒表 B. 千分尺、天平 C. 量筒、天平 D. 量筒、弹簧测力计

7. 四位同学用分度值为1分米的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错误的测量数据是( ) A. 4.5dm B. 45cm C. 0.45m D. 45mm 8. 1.6010μm可能是( )

A. 一个人的高度 B. 一本书的长度 C.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D. 一座山的高度

9. 在运动会跳远比赛中,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如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会(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都有可能 10. 现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创新和发明的时代,那么你在努力学习的方法上采取的是( ) A. 刻苦学习,牢记课本知识 B. 分秒必争,认真完成作业 C. 注意观察和思考,勤于探究 D. 以上三种同时采用

11. 在每次活动中,首先要确定( )

A. 活动地点 B. 活动内容 C. 活动的课题 D. 活动的结果 12. 面积的测量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离不开的一种测量,它属于一种( ) A. 直接测量 B. 间接测量 C. 控制变量法 D. 方格法 13. 关于误差的概念,下列几句话中正确的是( ) A. 误差是实验中的错误

B.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 误差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测量规则引起的 D. 错误是应该而且是可以避免的

14. 测量物体长度时造成误差的原因有( ) A. 刻度尺的刻度没贴近被测长度 B. 刻度尺放得不正

C. 读数时,视线跟刻度尺不垂直

6

D. 刻度尺热胀冷缩 1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课桌的高度大约0.75m B. 我们每步行2步的距离大约是1.5m C. 同学们的身高在1.5-2.0之间 D. 每层楼房的高度在3米左右 16. 用某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为25.76dm,则此尺的分度值为( ) A. 1dm B.1cm C.1mm D.1m

17. 如图所示为测某种硬币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18. 体育老师想测量新整修过的学校操场的长度,请你帮老师从下面提供的器材中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

A. 长为40 cm,分度值为1 mm的钢尺 B. 长为1.5 m,分度值为1mm的塑料尺 C. 长为4 m,分度值为1 cm的钢卷尺 D. 长为30 m,分度值为1dm的皮卷尺

19. 下图是用厚刻度尺测同一木块长度的四种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20. 八年一班有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刻度尺测同一支新的仙鹤牌HB圆铅笔的长度,记录数据如下,其中( )数据是错误的.

A. 171.2 mm B. 1.712 dm C. 0.01712 km D. 0.1712 m

21. 为了验证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王旭用一把分度值是毫米的钢尺测量一本课外书

的宽度,然后把尺放在冰箱中,过一段时间后,他从冰箱中取出钢尺再一次测量此书的宽度,这个测量的结果与第一次的相比将会( )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变 D. 无法比较

22. 某同学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一个物体的长度,先后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三次,测得的数值分别是:13.46 cm、13.44 cm、13.44cm,测得的结果应表示为( )

A. 13.447 cm B. 13.45 cm C. 13.46 cm D. 13.44 cm

三. 实验题:

23. 随着老城的改建,李奶奶家买了一套新居,新居客厅有一扇窗户,看上去窗户的高度好象比窗户的宽度长,在没有刻度尺的情况下,请你帮李奶奶设计一个比较窗户的高度与宽度长短的方法。写出你所用的器材和操作方法。

运动及能量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关于下列物质世界常见的运动方式,各举两个典型例子

(1)物体的机械运动 (2)分子热运动 (3)原子内部运动 2. 宇航员在用哈勃望远镜观察时,它们之间是相对

3. 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为参照物;地球东部卫星点静止在地球某处上空,这是以 为参照物。

4. 对于物体的运动,我们可以这样分类:从视觉的直观性上分,可以分为和 两类;从运动轨迹上分可以分为和两类。

5. 物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探索世界的 6. 我们常见到的滚滚的车流属于运动造成的。

7. 常见物质以固态、液态、气态存在,这三种状态存在主要与的情况有关。 8. 物理学中把物体

9. 一切物质都由组成。原子由、 组成,而它们内部还有结构。 10. 速度是描述物体的物理量。

13. A、B两个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为2:1,A的运动路程是B运动路程的2/3,则A、B两个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 。

14. 一个自动扶梯在40s内可以把站在扶梯上的人送到楼上,如果扶梯停开,人走上去需用120s,那么当人仍以原来的速度沿着开动的扶梯走上去,需要 s。

15. 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前100m的平均速度为1m/s,后100m的平均速度为4m/s,则该物体在200m内的平均速度为 m/s。 二、选择题

1. 物体的温度在0℃时,分子( ) A. 永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 一部分分子开始停止运动

C. 可能运动也可能不运动,要看哪种物质 D. 不运动

2. 小田学习科学后,对抽烟的爸爸说:“吸烟有害健康,我和妈妈都在被动抽烟。”小田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

A. 分子很少运动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分子之间有作用力

3. 关于原子核的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由中子和电子组成 B. 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 C.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 原子核由中子和原子组成

4. 下列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麦浪滚滚 B. 铁水奔流 C. 灯光闪闪 D. 万里雪飘

5. 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是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炒菜时加点盐,菜就变咸 B. 少量工业废水污染了整个水库 C. 扫地时尘土飞扬

D. 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

6. 根据机械运动的含义,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机械运动就是一切机械的运动,像空气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 机械运动是指物质的一切运动

C. 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D. 物体做怎样的运动与参照物的选取无关

7. 小船在河里逆流而上,船上坐着一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以河岸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 B. 以船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C. 以人为参照物,河岸上的树是静止的 D. 以河水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8. 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在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 A. 岸边和行船

B. 行船和岸边 C. 都是行船 D. 都是岸边

9. 两辆汽车同向并排行驶时,甲车里的人觉得自己的车子在后退,乙车里的人觉得甲车里的人在后退,这表明( )

A. 甲、乙两车里的人都是以甲车为参照物 B. 甲、乙两车里的人都是以乙车为参照物

C. 甲、乙两车里的人都是以自己的车子为参照物

D. 甲车里的人是以乙车为参照物,乙车里的人是以甲车为参照物

10. 在车站内并列的两列火车上,甲车的乘客看到乙车向东运动,乙车的乘客看到窗外的树木向东运动,如果以站台为参照物,则( ) A.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B. 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C. 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且甲车比乙车运动得快 D. 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且甲车比乙车运动得慢

11. 人在地球上看到月亮从云中穿出,这种情况下的参照物是( ) A. 地球 B. 人 C. 月亮 D. 云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马路边的电线杆总是静止的 B. 运动的物体不能作参照物

C. 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结论总是一样的 D. 站台相对于行驶的火车是运动的

13. 行驶的汽车里坐着不动的乘客,看到公路两旁的树木迅速地向后退参照物为( ) A. 树木 B. 地面 C.天上的白云 D. 乘客乘坐的汽车 14. 下列成语中不含有机械运动的是( ) A. 背道而驰 B. 奔走相告 C. 比比皆是 D. 必由之路

15. 下列现象属于微观运动的是( )

A. 山洪引起的滑坡 B. 花香引来了蜜蜂 C. 日落西山红霞飞 D. 天狗吃月(月食)

16.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速度较大的物体的运动时间比速度较小的物体的运动时间( ) A. 一定长 B. 一定短 C. 一定相等 D. 无法判断

17. 一辆汽车长20m,以30km/h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所用的时间为18s,则该大桥长( ) A. 150m B. 130m C. 520m D. 200m 18 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1)和(2) B. (2)和(3) C. (3)和(4) D. (1)和(4)

19. 原子弹爆炸可毁灭城市、核电站可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电能可说明具有能量的是( ) A. 电和光 B. 做机械运动的物体 C. 物体内部运动的分子 D. 原子核内部

20. 出行是人们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出行的工具多种多样,使用的能源也不尽相同。自行车、

科教版初二物理运动与能量(五)
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与能量典型例题 教科版

【运动与能量典型例题】

例1. 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探险队乘坐的中华勇士号橡皮艇在长江上游顺流而下,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以橡皮艇为参照物,江水是静止的 B. 以江水为参照物,探险队员是静止的

C. 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探险队员是静止的 D. 以探险队员为参照物,橡皮艇是运动的

解析:若以岸边地面为参照物,探险队员、橡皮艇、江水都向下游运动,而且运动得一样快,而岸边的树是不动的。因此,上面的几种说法中只有“以江水为参照物,探险队员是静止的”的说法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B)。

例2. 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1分钟通过了1200米的路程,小汽车的行驶速度是( )

A. 1200米/秒 B. 20米/秒 C. 60米/秒 D. 0.5米/秒

解析:已知:小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时间t=1分钟=60秒,通过的路程s=1200米,求:小汽车行驶的速度

v

st1200米60秒

=20米/秒

解:

答:此题应选(B)

例3. 长20米的一列火车,以36千米/时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米。问这列火车过桥要用多少秒?

解析:火车过桥的全部过程是指从火车头进桥到火车尾驶出桥的全部过程,所以,所通过的路程s应等于桥长与列车长之和。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千米/时=10米/秒,即可求t

答案:已知:υ=36千米/时 s车=20米 s桥=980米 求:t

解:列车过桥时间

t

sv

980米20米

v

st

,t

sv,v=36

=10米/秒 =100秒

答:这列火车过桥要用100秒。

例4. 两个火车站之间的铁轨为双轨。两列火车同时从两个火车站相向开出。一列火车的速度是20米/秒,另一列火车的速度是68.4千米/时。开出后两列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经90分相遇。两个火车站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解析:在90分钟的时间里,两列火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所行驶的路程如果分别为s1

和s2。那么两个车站之间的距离s应等于s1和s2的和。

答案:已知:υ1=20米/秒 υ2=68.4千米/时 t=90分 求:s

解:其中一列火车的路程

s1=υ1t

=20米/秒×90×60秒 =108×103米 =108千米 另一列火车的路程

s2=υ2t

90

=68.4千米/时×60时 =102.6千米 两个车站间的距离 s=s1+s2

=108千米+102.6千米 =210.6千米

答:两个火车站之间的距离是210.6千米 考点分析: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

例5. 从甲地到乙地全长60千米,汽车以3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15千米后,接着又以45千米/时的速度行驶到乙地。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

解析:汽车行驶的总路程是60千米。汽车在前15千米行驶的速度是30千米/时,由此可以求出汽车行驶这15千米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汽车在后一段行驶的路程是60千米-15千米=45千米。速度是45千米/时,汽车在后一段行驶的时间也是可以求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根据汽车行驶的总路程和总的行驶时间求出它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了。

答案:已知:汽车行驶的总路程

s=60千米 s1=15千米 υ1=30千米/时 υ2=45千米/时 求:v

解:汽车在前15千米行驶的时间

=0.5时

30千米/时

汽车在后一段行驶的路程s2=s-s1=60千米-15千米=45千米,行驶的时间

v1

t2

s2v2

45千米45千米/时

=1时

t1

s1

15千米

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st

s

t1t260千米

0.5时1时 =40千米/时

答: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40千米每小时。

考点分析:考查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例6. 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汽车沿平直公路同向而行,他们各自以自己为参照物,甲看见乙乘坐的汽车静止不动,乙看见丙乘坐的汽车离自己远去,丙看见甲乘坐的汽车在后退。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时,______________汽车运动得最快。

解析:甲、乙、丙三个人各以自己为参照物,即事先假定自己为不动的物体来观察另外两辆汽车的运动。从甲看见乙乘坐的汽车静止不动,可以断定乙汽车和甲汽车运动得一样快。从乙看见丙乘坐的汽车离自己远去,和丙看见甲乘坐的汽车往后退,可以断定丙乘坐的汽车行驶在甲乘坐的那辆汽车的前面,所以它运动得最快。上面的两个判断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进行观察,得出的结果。

正确答案:丙

考点分析:考查学生对参照物这一概念的理解 【速度典型例题】

例1. 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 船 青山 B. 青山 船 C. 青山 水 D. 水 青山 分析:本题是关于参照物的选择的问题,在选择参照物时我们首先要明白哪个物体是运动的,根据哪个物体来判断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又根据哪个物体来判断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A

说明:在研究这类问题时,我们首先利用语文课上所学的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判断哪个物体是运动的,然后再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哪个物体是参照物。

(同类练习: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 和 船 江岸)

例2. 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mm的米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所示。当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经过A.B.C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B.C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

则小钢球在通过AB.BC和AC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 vAB=____________;vBC=____________;vAC=____________。 分析:这是一个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时出现在一起的题型,同时又考查了速度的公式应用,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根据刻度尺的读数来求出物体的长度,根据秒表的读数来计算时间,然后用公式

来计算

解答:(1)如图所示AB段的长度为SAB=30cm=0.3m小球运动的时间为tAB=10s所以根据公式

(2)BC段的长度是SBC=30cm=0.3m时间为tBC=15s,所以这段的速度为

(3)全程的长度是SAC=60cm=0.6m,时间为tAC=25s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说明:如本题利用测量工具来测量相关的物理量,利用已知的公式来进行计算,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学会的一种能力,本题就是对这种能力的一种考查。

例3. 火车从甲车站到乙车站正常行驶的速度为60km/h,有一次火车因故迟开了15min,为了准点到达乙站,火车司机把车速提高到72km/h,求:

(1)甲乙两站之间的距离。

(2)火车从甲站到乙站之间正常的行驶时间。

分析: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提速可以节省时间,同时根据已知的时间可以求出路程等问题。正常的速度ν1乘以正常的时间和t1等于提速后的速度ν2与提速后的时间的乘积t2,即这段路程相等,本题可以通过列方程来解决。

解答:已知ν1=60km/h ν2=72km/h △t=15min=0.25h

求:(1)甲乙两地间的距离S;(2)火车正常行驶的时间 解:设火车正常行驶的时间为t,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为S 则晚点后行驶的时间为t-△t. 根据题意S 不变即S=ν1×t S=ν2×(t-△t)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方程

ν1×t=ν2×(t-△t)代入数据得 60km/h×t=72km/h×(t-0.25) 解得t=1.5h

代入S=ν1×t=60×1.5h=90km

答:甲乙两站间的距离为90km,火车正常到达的时间应该是1.5h。 说明:本例是一个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物理问题的题目,解决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还应该是对于这个现象的物理过程能够正确地理解。利用相应的公式来解决问题。 【声的典型例题】

例题1. 我们已经知道声音是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你如何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分析与解答: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比如以音叉为例,(1)当音叉发出声音时,用手去摸叉股、手感觉到麻,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2)将发声的音叉叉股放到装满水的烧杯中,有水花溅出,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3)将一用细线拴好的泡沫小球(或乒乓球)靠近音叉叉股,当敲响音叉后,发现泡沫小球在跳动,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例题2. 请说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声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解答: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风声棗空气,雨声棗水,读书声棗声带。

例题3. 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闹钟声音会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声音又会变大。 以上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______中传播。

分析与解答:此题目的在考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物质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真空铃实验说明:声音不能在没有空气的空间中传播.实验中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但可以通过铃声的变化趋势,推测出真空时的情况,这种方法称为摾硐牖笛閿.

例题4. 某课外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敲响右边的音叉,结果发现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是为什么呢?假如在月球上重做这个实验,我们将会看到什么现象?

分析与解答:右边的音叉振动发声,声音靠空气传播到左边的音叉,使左边的音叉振动发声,并把泡沫塑料球弹起,如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由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则左边的音叉不会振动,泡沫球也不会被弹起。

例题5.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即v固>v液>v气,常温下声音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米/秒,那么请你猜想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变为0.1米/秒,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3个有关的合理场景。

分析与解答:声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的传播还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常温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所以假设声音的速度变为0.1米/秒,就会有如下现象发生:

(1)两个人对面说话,也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 (2)阴雨天,闪电过后好半天才能听到雷声。

(3)运动会上,发令枪响后好一段时间运动员才起跑。

例题6. 1)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能听到___________________次敲击声。

2)甲、乙两同学分别位于一座铁桥的两端,甲同学用掷头敲一下铁桥栏杆,乙同学在另一端听到两次敲击声,声音间隔时间为0.5秒,问该桥长多少米?

分析与解答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作为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一般说来,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中最慢,

相关热词搜索:初二下物理试题科教版 初二物理运动和力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科教版初二物理运动与能量”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科教版初二物理运动与能量"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52543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