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及习题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及习题

2016-07-30 14:16:3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及习题(共5篇)生物必修三试题知识点汇编生物么?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兴奋或抑制 不是神经递质传递神经冲动既兴奋吗? 抑制是什么?再说递质传递完后不就被分解了吗? 不就抑制了吗? 还使抑制什一个突触后膜上可能连接多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当一种前膜传递过来的递质使这个细胞兴奋的时候,也可能同时...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及习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及习题(一)
生物必修三试题知识点汇编

生物

么?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兴奋或抑制."不是神经递质传递神经冲动既兴奋吗? 抑制是什么?再说递质传递完后不就被分解了吗? 不就抑制了吗? 还使抑制什

一个突触后膜上可能连接多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当一种前膜传递过来的递质使这个细胞兴奋的时候,也可能同时接受抑制作用递质。

举例: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一些神经细胞兴奋状态。假如机体希望抑制这种激动状态,可能通过另外的反射路径释放抑制性递质,来控制这种情绪反应。

假如抑制递质缺少,可能引起疾病---

比如帕金森综合征,因为体内多巴胺这种抑制递质含量减少,患者会发生不由自主地震颤而不能停止。

我认为狼在捕食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单向的,虽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

传导,但实际上在完成某个反射活动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单向的 不由自主地迅速缩回来。完成这个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存在于__________。使手缩回来地效应器是_________

因为是不自主收缩,所以是非条件反射,故神经中枢在脊髓,而效应器是手部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汗液 消化液是否属于体液?

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等,但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另;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因为它们与外界相通。

PH值过低或过高时会引起什么疾病吗?

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各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生物体内正常的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一旦紊乱,生物体就会呈现各种病的症状。

膝跳反射还有吗?针刺足部有感觉吗? 脊椎是低级神经中枢可以 控制一些低级的生理活动 比如膝跳反射 还可以将信号传导大脑 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胸部以下的脊椎还可以控制膝跳反射 但因为无法将疼痛等信息传

递到脑部所以针刺足部没有感觉.

些?能归纳一下,有简便的记忆方法吗?

1.生长激素:幼年分泌不足缓侏儒症;幼年分泌过多巨人症;成年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2.甲状腺激素:过多患甲亢;幼年分泌不足患呆小症(食物中缺碘患地方性甲状腺肿一大脖子病)

3.胰岛素:分泌不足患糖尿病

下丘脑的功能的包括:调节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调节体温;调节体内水的平衡四;无机盐的调节

下丘脑能分泌的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

垂体能分泌的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促激素。

哪些涉及到了它?和垂体怎样区分?

错误显而易见,胰岛素的分泌最主要受控于血糖浓度。另外胰高血糖素等可影响胰岛素的分泌。所以胰岛素的分泌由神经和体液来共同调节。

会,因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下丘脑有是人体重要的神经中枢,如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

等都在下丘脑。

只需知道都是效应T产生的就可以了,干扰素:干扰病毒的增殖过程;白细胞介素:促进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并增强效应

T细胞的杀伤力。

递给T细胞,T细胞再呈递给B细胞。这些“处理”和“呈递”到底是怎么样的过程,可以尽量详细地告诉我吗?

“处理”就是--暴露抗原的抗原决定蔟;“呈递”----传递

教材上说病毒侵入人体后先由体液免疫阻止其播散,再通过细胞免疫将其彻底消灭.请问细胞免疫是如何消灭病毒和哪些胞内寄生菌的.(关于细胞免疫教材上只介绍了它能分泌淋巴因子以及使靶细胞裂解.请各位把这个问题说的细一点)

简单说,靶细胞裂解后胞内寄生菌无处藏身,这样可被体液免疫消灭。

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另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

大量运动由于体内血糖氧化分解代提供能量,短时间内血糖下降但是血糖浓度会很快恢复 因为低血糖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从而使人体血糖浓度恢复正常

,什么是负反馈调节,分别举几个例子?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因而可以纠正控制信息的效应。

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在负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平时处于稳定状态。如激素的反馈调节,酶活性的调节。

正反馈:反馈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在正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处于再生状态。

生命活动中常见的正反馈有: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等

,陷入极度昏迷状态,从生理角度讲,他出现的问题

可能是反射弧的哪一个环节?

A效应器 B传入,传出神经 C神经中枢 D感受器

为什么答案是C极度昏迷状态,其意思不是说大脑吗,所以选C。只有大脑的神经中枢不正常,才会出现陷入极度昏迷状态。昏迷状态,应该是可以接受并传导刺激,

但难以在中枢形成相应的“觉”,即:无意识。所以问题可能出在中枢。

,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

A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B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为什么答案是

A不是B

下丘脑有渗透压感受器,渴觉是在大脑产生的

如因某种原因导致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或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就会相应地造成

血浆的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加,这时组织液增加,就会出现组织水肿的现象。

1)淋巴回流受阻2)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如过敏性水肿3)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4)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引起蛋白尿,使血浆蛋白的含量减少,从而会导致组织水肿。

蛋白?

静脉输入血浆蛋白,既能提高血浆的渗透压,促进组织液渗回血浆,减轻水肿,又能增加营养.

不对,因只感觉没有行动

,全体协调一致,完成表演,依靠的神经中枢是视

觉中枢、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为什么会有躯体感觉中枢 ? 躯体感觉中枢是躯体感觉的最高级中枢。主要位于大脑皮质的中央后回。感觉区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柱,同一柱内的细胞感觉型相同。全身体表感觉的投射区称第一皮质感觉区,感受躯体、四肢、头面部浅部的痛觉、温觉和触觉。此区感觉的特点是定位明确,分工精细,在皮质的定位呈倒立分布。下肢代表区在中央后皮质的顶部,上肢在中间,头面部在下部。除头面部联系为双侧性外,其他部位是对侧性的。皮质代表区的大小与神经支配密度及感觉的精确程度相适应。人的第二感觉区在中央后回到下端到外侧裂的底部,具有粗糙的分析作用。感受躯干四肢的肌、腱、骨膜及关节的深部感觉,投射区在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中上部,旁中央小叶部和中央前回,称为本体感觉。

躯体及头面部的感觉途径一般由三级神经元传导,经丘脑和内囊投射到大脑皮质的相应区内。

不对;人体的神经中枢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小脑、脑干和脊髓。如,完成条件反射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简单地说

,体液调节包括激素调节和二氧化碳等非激素物质的调节

淋巴细胞可以在血浆中。淋巴循环,经锁骨下静脉回流到血液中。

,什么时候是细胞免疫起作用?顺便举几个简单例子。 抗原在细胞外起作用,浆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效应,属体液免疫。抗原进入细胞内,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还有胞内寄生菌,像结核杆菌,麻风杆菌,这些需

要细胞免疫。

B细胞(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抗体具有特异专一的特点,不同的抗原入

侵时都会有不同的抗体与之结合。那么到底是一种效应B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产生不同的抗体. 还是在分化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不同的效应B细胞各自产生相应的抗体呢? 是在分化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不同的效应B细胞各自产生相应的抗体。

B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吗?为什么?

效应B细胞只分泌抗体,不能识别抗原.但抗体能识别抗原

05年版生物高三教材免疫一节中说感染艾滋病会"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而06年版则

减去了"一切"而是 "丧失免疫能力"(但"丧失"不就是全部失去的意思吗?). 在很多资料的叙述和选择题中都采用05年版的说法。到底感染艾滋病后是否还有免疫能力? 存在非特异性免疫,以及部分体液免疫。因为艾滋病毒攻击T细胞,导致细胞免疫障碍。另

外,体液免疫中需要T细胞的呈递抗原作用,再感染病毒后,体液免疫功能也将被影响 IV浓度的增加会使T细胞浓度降低吗?说明理由.

因为HIV进攻T

细胞,所以HIV浓度上升,T细胞浓度下降

说是在乳汁里有免疫球蛋白,但是在胃里有胃蛋白

酶,为什么胃蛋白酶消化不掉免疫球蛋白呢?

婴儿在出生时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胃酸及各种消化酶尚不能分泌,故不能如成人般进食,母亲初乳中含有的多种抗体可通过内吞作用被孩子摄入,因而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

过敏反应中形成的组织胺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使血浆的渗透压下降,回流血浆的水分减少,从而使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加(组织水肿)

胚芽鞘尖端的作用:1、合成生长素2、接受单侧光照射3、横向运输生长素(向光侧→背光侧)胚芽鞘尖端下部的作用:1、纵向运输生长素(上→下)2

、接受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细胞生长)有了以上知识,对茎在接受单侧光照射下的弯曲实验的分析、茎在添加云母片(不能透水)后的弯曲实验的分析都能进行。

--------

促进细胞合成并分泌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促进细胞壁的分解。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及习题(二)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及习题(含详解答案)

必修三

1、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_________和存在于细胞外的_________组成。

2、由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_______,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3、用箭头连接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_________________。

5、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_____溶液。

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7、溶液渗透压与溶液的_____成正比。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和______。

8、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性,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9、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0、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和_______;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和_______ 。

11、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的。

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谢______。

习题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2-C.HCO-

3、HPO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2.(2011年湘潭高三第一次模拟)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

A.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外液

3.(2010年高考上海卷)某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会造成下肢肿胀,这是由于肿胀处( )

A.细胞间隙积聚组织液

B.细胞不能接受氨基酸

C.细胞不能对脂肪进行分解

D.细胞外液Na+浓度是内液的12倍

4.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

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

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5.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加快

C.细胞代谢异常 B.渗透压下降 D.血糖含量偏高

6.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7.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8.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正常情况下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人体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化学物质含量会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人体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常个体的特异性免疫存在差异,如有的人体内具有抗肝炎病毒的抗体,有的人体内却没有,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血浆、组织液、成熟红细胞内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①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用虚线箭头表示CO2。②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血浆

成熟红细胞内液

组织液

1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2

3

4

5 细胞外液 内环境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箭头 图 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盐

6 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

7 洪都 无机盐 蛋白质 钠离子Na+ 氯离子Cl-

8 中 HCO3- HPO4 2-【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及习题】

9 内环境

10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组织液

11 神经-体液-免疫 有一定限度

12 正常生命活动 紊乱

1 解析:选A。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蛋白质,属于细胞内液,不属于血浆的成分;免疫调节能识别内环境中的自己成分,排除内环境中的非己成分,从而维持了内环境各部分的相对

2--稳定;血浆中存在有HCO-

3/H2CO3、HPO4/H2PO4等缓冲对来维持血浆的pH相对稳定;淋

巴细胞可以在淋巴管内,也可以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因此其内环境包括淋巴、血浆等。

2解析:选B。根据题图所示,①由②③④构成,属于细胞外液。②与④可相互渗透,④只能向③渗透,③只能向②渗透,则可推知②为血浆,③为淋巴,④为组织液。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以相互渗透,⑤为细胞内液。

3解析:选A。内环境中的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转化是:血浆和组织液可以相互渗透转化,组织液与淋巴之间是单向转化,即组织液只能渗透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由于寄生虫寄生使淋巴管堵塞,组织液无法继续渗透进入淋巴管,所以组织间隙中会积聚液体,导致组织水肿。

4 解析:选D。①为淋巴管(盲管)中的淋巴,②是毛细血管(内有单行的红细胞)中的血浆,③是组织细胞间的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内环境只由①②③构成。血红蛋白不在血浆中,而是在红细胞中。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分布在内环境中,不进入细胞内液。

5解析:选C。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为容易题。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新陈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渗透压与血糖含量变化只是稳态被破坏的两种表现;酶促反应加快表明各方面条件适宜,故稳态没有遭到破坏。

6解析:选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需呼吸、循环、运动、排泄、内分泌系统等的参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有关,如人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会导致体温失调,从而导致疾病,稳态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参与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7 解析:选B。本题考查代谢产物对内环境性质的影响及调节。缺氧状态下的长时间运动会导致骨骼肌无氧呼吸加剧,细胞内乳酸积累,从而导致血液pH降低,此时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中的碱性成分(NaHCO3等)发挥作用,以避免pH的进一步降低。

8 答案:(1)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3)不同个体在生活过程中会接受不同抗原的刺激

(4)见下图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及习题(三)
生物必修三课后练习答案(全部)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课后练习答案

编辑者:康梅 2010-11-11

第一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基础题答案:P6 1.C 2.B 3.B

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二)拓展题:

(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3)肾小管的重吸收。(4)皮肤。

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基础题答案:P11 1.D 2.C 3.D

4.提示:因为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细胞代谢本质上是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的总和。内环境为这些生化反应的进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条件。当内环境稳态保持正常时,细胞的代谢活动能正常进行;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代谢活动就会受影响。因此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拓展题:P11

提示:当动物进食高浓度的糖溶液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浓度暂时升高。血糖浓度的升高会刺激机体加速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调节下,血糖浓度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具体调节机制可参考第2章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内容。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基础题:P22 1.B。2.大脑、小脑和脑干。

二、拓展题:P22 1.b、c、d、e。

2.提示:都表现为电位差,但电流在导线中的传导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而神经冲动的传导主要是靠细胞膜两侧带电粒子的跨膜运动形成的。

第二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理活动,从而适应环境的变化。

3.提示:正负反馈调节对于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旦正反馈过程启动,就逐步增强,不可逆地进行,直至反应完成,如排尿反射、血液的凝固过程、分娩过程等。相比起来,负反馈的重要性似乎远大于正反馈,一是因为它在生理活动中的数量大、涉及面广;二是它不断“纠正”控制信息,从而在维持稳态上发挥着巨大作用。以体温为例,人的正常体温在37 ℃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会通过负反馈来改变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趋向正常。

一旦这种反馈失常,体温的急剧波动就会首先殃及大脑及各类器官的代谢,使全身的各项机能出现故障。

(二)拓展题:P30

提示: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类激素,蛋白质的多肽链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内质网对多肽链进行加工,并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与蛋白质的加工和转运有关,所以,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需要这些细胞器参与。大致过程是:在细胞核内,基因完成转录,形成mRNA,mRNA被转送到细胞质,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指导合成多肽链(先形成的长链大分子称为前胰岛素原);前胰岛素原能穿越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在内质网内加工,成为胰岛素原;然后胰岛素原被运到高尔基体,继续加工成为成熟的胰岛素,由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运输到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

第三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基础题:P33 1.(1)×;(2)√。

2.提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虽然人体每天摄入和排出的水量是基本相等的,但还是需要一定的水量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喝水过少,尿量就会很少,那么应通过尿液排出的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就会造成人体内环境的紊乱。

(二)拓展题:P33

1.激素传递的信息需要通过体液的传送,然后与相应的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多数情况下是比较缓慢的;而神经传导的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是以电流的形式,只在突触处才转化为化学信号的形式,所以激素传递信息多数情况下没有神经传导兴奋的速度快。

2.在紧急情况下,紧急信号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一方面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另一方面促进它的释放。肾上腺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以提高其兴奋性,使机体警觉性提高,反应变灵敏;同时作用于其他组织,使肺通气量增加,心脏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血液重新分配到骨骼肌和肝脏,促进糖原和脂肪分解以提供能量等。在这一过程中,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的作用(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很难区分,它们相互配合,有利于机体应付紧急的情况。

第四节 免疫调节

(一)基础题:P40 1.(1)×; (2)√;(3)×。 2. D。

3.因为艾滋病病毒直接杀死的是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T淋巴细胞,当T淋巴细胞被杀死之后,免疫系统就处于瘫痪状态,因而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

4.提示:牛痘疫苗中含有少量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天花病毒。接种牛痘后,婴儿体内经过一定阶段,B细胞开始分化,小部分形成记忆B细胞,该细胞具有记忆和分化、产生抗体的功能。所以,当再遇到天花病毒侵染时,便能杀灭之。

(五)拓展题:P40

提示:建立骨髓库或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意义。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现在很多疾病,尤其是白血病的惟一的有效治疗手段。我国每年约有400多万患者等待着造血干细胞移植。全国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4万人,而且主要发病年龄在35岁以下,其中50%以上是儿童。

我国现在20岁左右的青年、少年及儿童中独生子女多,这就意味着很难在有亲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中找到造血干细胞供者,而在非血缘关系者中具有相同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能够实施骨髓移植的概率只有1/10 000~1/5 000,甚至更小(如果供者与受者的HLA不同,便会发生严重的排斥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只有尽快使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扩充到10万份以上,才可以初步适应临床的需要。成立志愿捐献者资料库就成为挽救患者的惟一途径。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1.填空(1)下降,骨骼肌收缩。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下丘脑,肾上腺、胰岛、甲状腺等。

(2)脑干。 (3)异物。 (4)过敏;过敏原,灰尘。

2.选择 (1) C;(2) D。

3.画概念图 (1) a神经元;b传入神经元;c传出神经元;d神经元;e效应器

二、知识迁移 1.D 2.D

三、技能应用 提示:红色曲线是糖尿病患者的,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剧烈。

四、思维拓展 提示:这是一道比较开放的题,引导学生做发散性的思维。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一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基础题(P49)提示:可以使植株接受比较均匀的阳光照射,以避免因植物的向光性生长而引起植株弯曲。

第二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一、基础题(P52) 1.C。 2.B。

二、拓展题(P52)

1.提示: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在下部的浓度高。对于植株的茎来说,这个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生长,因而下面的生长较快,植株的茎就向上弯曲生长。同样的生长素浓度,对于植株的根来说,却会抑制生长,因而,根部下面的生长比上面的慢,根就向下弯曲生长。

如果是在太空中的空间站中生长,植株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是横向生长。

2.提示:因为人尿中含有微量的生长素,将黄泥反复浸到尿液中再晒干,黄泥中就会吸附一定的生长素。用这样的黄泥封裹枝条,就能利用其中的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

第三节 其他植物激素

一、基础题(P56) 1.D,因为它是人工合成的物质,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2.B更准确。A过于绝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非常复杂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由基因控制的,环境变化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激素调节只是其中的一种调节方式。

3.根据课文内容总结即可,略。

4.植物激素在对植物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时,并不是完全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调节网络共同调节。例如,在生长素浓度升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

二、拓展题(P56)

1.这是因为脱落酸能促进种子休眠,抑制发芽。持续一段时间的高温,能使种子中的脱落酸降解。没有了脱落酸,这些种子就不会像其他种子那样休眠了。然后,大雨天气又给在

穗上的种子提供了萌发所需要的水分,于是种子就会不适时地萌发。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P58)

一、概念检测 1.D。 2.B,C,D。 3.D。

二、知识迁移 B,因为果肉细胞由子房壁、胎座等细胞发育而来,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一样。

三、技能应用 提示:除了浓度以外,还需要考虑的因素有:适用于哪些庄稼的除草,能除哪些杂草,使用时间,药物毒性及残留,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者及其他注意事项等。

四、思维拓展

提示:(方框一)赤霉菌产生的物质使水稻患恶苗病,这种物质能促进植株增高;(方框二)不能够证明赤霉素就是植物激素,因为植物激素应该是植物自身产生的调节物质,这时,还没有证明植物自身能合成这种物质。

其他相关资料:1935年,从赤霉菌中分离出赤霉素;1954年,从真菌培养液中提取出赤霉素;1957年,首次报道在高等植物中存在赤霉素;1958年,从连荚豆未成熟的种子中分离得到赤霉素结晶,说明赤霉素是高等植物自身能合成的天然物质。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基础题(P63) 1.约386条。

2.调查鼠的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密度可用样方法。 3.B

拓展题(P63) 1.提示:个体往往有性别、大小、年龄等特征,种群不具备这些特征。将一定地域中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作为一个整体(即种群)来看时,这个整体就会出现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可见,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加和,而是会出现新的属性。

2.提示:随着营养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还会延长;由于实施计划生育,出生率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可能还会升高。关于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是否应当调整,可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求统一的答案。

第二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基础题(P69) 1.提示:在食物充足、空间广阔、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优越条件下,种群可能会呈“J”型增长。例如,澳大利亚昆虫学家曾对果园中蓟马种群进行过长达14年的研究,发现在环境条件较好的年份,种群数量增长迅速,表现出季节性的“J”型增长。在有限的环境中,如果种群的初始密度很低,种群数量可能会出现迅速增长。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竞争就会加剧,因此,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增长,这就是“S”型增长。例如,栅列藻、小球藻等低等植物的种群增长,常常具有“S”型增长的特点。

2.提示:

(1)以年份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根据表中数字画曲线。

(2)食物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

(3)作为食物的植物被大量吃掉,导致食物匮乏;自然灾害等。

拓展题(P69)

提示:这是涉及最大持续产量的问题。关于最大持续产量,可以查阅生态学专著。还可以请教有经验的人或访问相关网站,了解单位面积水面应放养的鱼的数量。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一、基础题(P77) 1.B。 2.提示:屏障撤掉后,很可能出现以下情况:由于种群A捕食种群B,种群B的数量减少,而种群A的数量增加。但随着种群B的数量减少,种群A因食物来源减少而出现数量减少,种群B的数量又会出现一定的增加。这样,假设水族箱中资源和其他条件较稳定,种群A和种群B将出现此消彼长的相对稳定情况。

二、拓展题(P77)

1.提示:大致步骤:(1)选择的植物(一般用草本植物)应能适应同一环境,植株大小基本一致。最好查阅有关资料搞清楚植物名称与生活习性等;

(2)实验前要做必要的观察记录,如植株的(尤其是根)生长情况;

(3)设立对照组(单独种植、同种植株种植在一起)、实验组(不同种植株种植在一起),并给予相同的环境条件,也可进一步从不同的植株间距来设计实验;

(4)通过比较分析根系的长势,论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

(5)解释实验结果。

2.蜾蠃捕食螟蛉幼虫。

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

一、基础题(P82) 1.(1)×; (2)√。 2. D。 3.C。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P85)

一、概念检测 1.(1)×;(2)×;(3)√;(4)√;(5)×。 2.(1)D;(2)D;(3)C。

二、知识迁移 提示:1.(1)从图中可知,鸽的种群密度较小易受鹰的攻击,种群密度较大则鹰的攻击成功率就较低。(2)起初出现数量增加,以后可能趋于稳定。

2.这是群落演替的结果。因为柳树较高大,占据更多的空间和阳光。与草莓相比,它具有生长的优势,所以柳树能迅速繁殖起来,而草莓得不到生长所需的阳光,难以成片生长。

三、技能应用

提示:最有代表性的样方应该是最接近平均数的样方,可通过目测直接作出判断。取多个样方时,应兼顾种群密度高、适中和低这三种情况,分别计数,然后计算出平均值。

四、思维拓展

提示:1.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人们的捕捉等。

2.害虫数量会增多,土壤生态环境破坏,土质变差;农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性增强,生产成本较高,收入降低。

3.按此趋势,30年后,稻田对人类活动的依赖性(尤其是化肥、农药等)将越来越强,稻田群落变得更为单一、脆弱。

4.这是人类按照自然规律进行的创造,其目的是借助于自然群落中生物之间的关系,使人类的活动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也有益于环境。

第四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基础题 1.(1)阳光;(2)10-15 米;(3)消费者、分解者。因为100米以下,光线很少,而光合自养型生物则不能生存

2.B。 提示:A选项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就不会被其他生物所捕食,C选项植食性动物一般可以吃多种植物,而肉食性动物不吃植物。 3.C。提示:营养级是从生产者开始算起,即植物是第一营养级,而消费者是从第二营养级开始算起,相应的,营养级比对应的消费级别多1.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及习题(四)
高二生物必修三练习题

2006-2007学年度实验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必修考试试卷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 王春龙

一.单项选择题(文科班的同学做-50题,理科班的同学做-60题,计分) .......1.............11........50...

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

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C.包括PH的调节和血糖的调节

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

2.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

A.去掉顶芽

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

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

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

3.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

A.泌尿系统 B.泌尿和消化系统

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 D.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

4.植物向光性的形成是由于单侧光使

A.茎尖芽的顶端分生组织合成生长素的能力发生改变

B.生长素在茎尖向光侧比背光侧的含量高

C.生长素在茎尖背光侧比向光侧的含量高

D.茎尖感光部位的感光能力发生改变

5.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是

A.初生演替和再生演替 B.再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C.初生演替和后生演替 D.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6.发生在祼岩上的演替过程中,地衣阶段的主要作用是

A.吸收光能,制造有机物

B.保持土壤中的水分,使土壤的通气性越来越好

C.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

D.为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7.一个湖泊经历了一系列的演替阶段后,可演变为一个森林.在演替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是

A.沼泽 B.草原 C.森林 D.农田【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及习题】

8.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A.种群密度 B.出生率和死亡率

C.迁入率和迁出率 D.年龄组成和性别比率

9.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志25只鼠,第二次捕获30

只未标志的鼠和10只标志的鼠,则该鼠种群密度大约为

A.125只/公顷 B.100只/公顷 C.75只/公顷 D.50只/公顷

10.下列对种群概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活在不同地域中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

B.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C.湖泊中各种鱼类的总称

D.一个草原上相互之间有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11.要得到番茄的无籽果实,需将一定的浓度的生长素涂在该花的子房上,处理该花的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及习题】

时期和条件是

A.花蕾期,不去雄蕊 B.花蕾期,去掉雄蕊

C.开花后,不去雄蕊 D.开花后,去掉雄蕊

12.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

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

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成熟

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13.下列物质能促进柿子脱涩变甜的是

A.生长素 B.乙烯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

14.HIV(AIDS病原体)主要能侵入人体的

A.B细胞 B.T细胞 C.吞噬细胞 D.红细胞

15.为使移植的器官长期存留,病人要长期使用某些药物,该药物的作用是

A.激活免疫系统 B.使免疫系统变得“迟钝”

C.抑制术后感染 D.保证植入的器官的血液供应

16.可以成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或物质是

1骨髓 ○2扁桃体 ○3淋巴细胞 ○4抗体 ○5红细胞 ○6吞噬细胞 ○7抗原决定簇 ○

1○3○4○5○6 B.○3○4○6○7 C.○1○2○3○4○6 D. ○1○3○5○6 A.○

17.调节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最重要器官是

A.汗腺 B.肾 C.大肠 D.肺

18.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B.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19.下列各组均属于捕食关系的是

A.狼吃羊和噬菌体侵染细菌 B.狐吃兔和大的鲈鱼吃小的鲈鱼

C.蛇吃鼠和牛喝水 D.鸟吃虫和羊吃草

20.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被破坏后,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B.儿童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肌无力病

21.下列各项中能被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 B.牛奶喝入胃中

C.注射胰岛素 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

22.下面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

C.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D.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23.某海滩黄泥螺种群现存量约为3000吨,正常状况下,每年该种群最多可增加300吨,

为充分利用黄泥螺资源,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上每年最多可打捞黄泥螺的量为

A.3000吨 B.1650吨 C.1500吨 D.不超过300吨

24.在丁香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组织是

A.营养组织 B.分生组织 C.机械组织 D.保护组织

25.在植物生长素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B.子房发育需要生长素

C.生长素浓度越低促进作用越强 D.生长素可用于防止苹果提前脱落

26.棉花适时整枝修剪依据的原理是

A.减少枝叶生长 B.使果枝得到充分营养

C.避免花蕾和棉铃脱落 D.顶端优势

27.在植物体内,生长素是由下列哪个物质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生成的

A.乙酸 B.丙酮酸 C.维生素 D.色氨酸

28.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于侧芽部

位,这是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

A.自由扩散 B.主动运输 C.协助扩散 D.渗透作用

29.人体保卫自身不受病原体侵害的第一道防线是

A.肌肉和骨骼 B.皮肤和黏膜 C.表皮和真皮 D.皮肤和肌肉

30.艾滋病是什么引起的

A.病菌 B.病毒 C.寄生虫 D.肿瘤细胞

31.有关记忆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大量的抗体

B.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大量效应B细胞

C.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大量效应T细胞

D.是由B细胞或T细胞分化形成的

32.挤牛奶的女工常与患牛痘的奶牛接触,她们手上会出现牛痘脓疱,但在天花流行时,

却从不感染天花.这种免疫物质的产生与下列哪种细胞器的关系最密切

A.线粒体 B.内质网 C.高尔基体 D.核糖体

33.关于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叙述是

A.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都受到神经系统的控制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C.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激素的调节

D.性行为形成主要受性激素调节

34.下列关于高等动物激素的正确的叙述是

1由无导管的腺体分泌 ○2化学成分都是蛋白质 ○3只通过血液传送 ○4血液中的○

含量极少,但作用显著

1○4 B.○1○2○4 C.○2○3 D.○1○3○4 A.○

35.下列腺体中都能产生激素的一组是

A.垂体、甲状腺、胰腺、唾液腺、性腺

B.垂体、甲状腺、性腺、胃腺、胰岛、唾液腺

C.胸腺、胰岛、甲状腺、垂体、睾丸、卵巢

D.胸腺、胰岛、肠腺、汗腺、皮质腺、肾上腺

36.体内胰岛素不足而对糖代谢的影响是

A.肝糖原合成加强,血糖浓度升高 B.肝糖原合成减弱,血糖浓度升高

C.肝糖原合成加强,血糖浓度降低 D.肝糖原合成减弱,血糖浓度降低

37.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兴奋传导时的膜电位变化是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

B.兴奋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C.兴奋在不同神经元中间是通过突触来传导的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38.人在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导致

A.长在后身材矮小,智力低下 B.长大后身材矮小,智力正常

C.长大后身高不受影响,智力低下 D.长大后身高不受影响,智力正常

39.人体中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

1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 B.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 C.血糖含量过高 D.淋巴○

循环受阻

1○2 B.○1○3 C.○3○4 D.○1○4 A.○

40.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A.组织液 B.淋巴 C.组织液和淋巴 D.血浆和组织液

41.人体内内酶与激素的共同点是

A.都来源于腺体 B.都是活细胞产生

C.都具有催化作用 D.都进入内环境

42.根据图示,a.b.c.d四个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正确的是

A.a>b>c B.c>b>d

C.b>a>c D.a=b=c

43. 右图表示物种A与物种B之间的

关系是

A.寄生 B.共生 C.竞争 D.捕食

44.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

下步骤.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1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

2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

3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

4提出合理的假设 ○

2○4○1○3 B. ○2○3○4○1 A.○

4○2○1○3 D. ○1○2○4○3 C.○

45. 下列哪个环境中的群落的丰富度最大

A.西双版纳森林 B.内蒙古草原 C.长白山 D.一块农田

46.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位正常,当

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A.既有感觉又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47.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

A.大脑两半球 B.大脑皮层

C.小脑 D.中枢神经系统

48. 下图中胚芽鞘Y的弯曲的情况是

A.向左 B.向右 C. 向下 D.不弯曲

49. 下图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

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A.在②兴奋传导是单一

方向的 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D.以上说法都对

50.根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判断,生长素类似物不能用于

A.促进月季插枝生根 B.棉花的保蕾保铃

C.人工培育无籽辣椒 D.促进香蕉成熟

51.下列生物中,不属于分解者的是

A.蜣螂 B.蚯蚓 C.蘑菇 D.苔藓

52.为了控制我国人口的增长,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面推行

A.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计划生育

C.经济体制改革 D.节约用水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及习题】

53.生物圈稳态是因为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能力基础是

A.生物之间的食物链 B.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

C.生物的多样性 D.生物的适应性

54.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及习题(五)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及习题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 稳态

知识点总结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 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 血 浆

细胞外液 =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 血浆

淋巴 (淋巴循环)

考点:

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的成分

水, 无机盐( Na+, Cl- ), 蛋白质(血浆蛋白)

血液运送的物质 营养物质: 葡萄糖 甘油 脂肪酸 胆固醇 氨基酸等 废物: 尿素 尿酸 乳酸等

气体: O2,CO2 等

激素, 抗体, 神经递质 维生素

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考点:

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

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渗透压 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

(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 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 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 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 水中毒; 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 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 吃冰棋淋会口渴; 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酸碱度 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 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CO2+H2O

-

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

,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

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及习题】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的系统(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

2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1,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2,营养不良 )

( 3,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

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

尿。 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

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

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

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实验一,生物体维持PH值稳定的机制

本实验采用对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

加入酸和碱溶液引起的PH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

7 7 7

总结:

以上三条曲线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物质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

料内含有酸碱缓冲物质,从而能维持PH的相对稳定

习题:1.体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动物是( )

A.蚯蚓 B.草履虫 C.涡虫 D.水蚤

2.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是间接的,必须经过( )

A.组织液 B.内环境 C.体液 D.血浆

3.可以维持酸碱平衡的无机盐是( )

A.K+ B.Na+ C.Ca2+ D.HCO

4.下列哪项是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 )

A.是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

B.温度、pH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

C.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D.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

5.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代谢终产物尿素排出体外的顺序是( )

①体内细胞 ②细胞外液 ③血液 ④呼吸系统

⑤泌尿系统 ⑥消化系统 ⑦体外环境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⑥→⑦

C.①→④→⑥→⑤→⑦ D.①→②→③→⑤→⑦

6.大部分脂类物质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开始,一直到被输送到各

次经过的内环境是( )

①血浆 ②淋巴 ③组织液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 D.②①③

7.机体细胞内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 )

A.渗透压 B.葡萄糖浓度 C.Na+浓度 D.K+ 浓度

8.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B.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即使外界环境剧变,人体总能保持稳态的平衡

9.人体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质渗出,会造成局部( )

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

10.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CO2、血红蛋白、H+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11.对内环境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指体液 B.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

C.内环境是指细胞内液 D.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浆和体腔液

12. 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

13.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血液 D.淋巴和组织液

14.正常情况下,在以下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 血红蛋白 ② 葡萄糖 ③ 水和无机盐 ④ 激素 ⑤ 尿素

A.① ② ③ ④ ⑤ B.② ③ ④ ⑤ C.② ③ ④ D.② ③

15.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

A.钾离子 B.钠离子 C.氯离子 D.钠离子和氯离子

16.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含量大增而pH基本不变,对此现象的不正确解释是( )

A.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 B.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

C.H2CO3分解成的CO2可经呼吸排出 D.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

1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

18.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 ①细胞内液 ②血浆 ③淋巴 ④组织液 ⑤消化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21.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

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22.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23.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内环境

24.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 ( )

A.泌尿系统 B.泌尿、消化系统 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 D.泌尿、呼吸系统和皮肤

25.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A.家兔 B.鱼类 C.鸟类 D.草履虫

26.直接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统是

A.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 B.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C.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D.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27.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 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 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

28.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29.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30.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载体、氨基酸

32. 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

33.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34.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组成是

A.淋巴 B.组织液 C.细胞外液 D.淋巴和组织液

35.人在发烧时食欲差的根本原因是

A.胃不能及时排空 B.摄入食物维消化 C.消化酶活性受影响 D.抑制消化酶的分泌 +2++

36.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A. ① B. ② C.③ D.④

37.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

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 B.牛奶被饮入胃中 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38.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 )

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 B.组织间隙积累液体 C.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

39.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 )

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 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02和吸入O2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40.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 )

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 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4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

A.钙离子 B.呼吸酶 C.葡萄糖 D.血浆蛋白

42.人体组织液中的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氧化分子需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 )

A.1 B.2 C.3 D.6

43.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 )

A.3 B. 5 C.6 D.10

44.人体血液的pH7.35~7.45,能维持pH范围而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血液中含有下列哪对物质()

A、NaCl——HCl B、NaHCO3——H2CO3 C、NaOH——HCl D、NaHCO3 ——NaCl

45.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 )

A.盐增多,糖未增多 B.糖增多,盐未增多 C.两者都增多 D两者都未增多

46.当人体进行深呼吸时,血液中的pH与平静呼吸时相比,暂时会 (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趋于酸性

47.人血液不可能出现的是()

A、纤维蛋白原 B、激素 C、纤维素 D、淋巴细胞

48.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 ( )

A.x>y>z B.y>z>x C.z>y>x D.z>x>y

49.某人因身体不适,全身浮肿,去医院作尿液检查,化验师做了如下操作:○1取稀释尿液2ml ;○2加0.1g/ml NaOH溶液2ml,摇匀;○3加0.01 g/ml CuSO4 溶液3~4滴,摇匀;○4观察结果;有紫色出现。此病人可能患()

A. 糖尿病 B.肾小球肾炎 C. 脂肪肝 D.过敏性皮炎

50.在正常情况下,从毛细血管滤出到细胞间隙

的液体a,被毛细血管从细胞间隙吸收回的液体b

和进入毛细淋巴管的液体c之间的关系是()

A.a=b B.a=b+c C. a=c

D.a>b+c

51.刚进入西藏的上海援藏干部,对高原缺氧环境所产生的生理性反应是 ( )

①造血功能增强,红细胞数增多 ②呼吸频率加快 ③细胞大多以无氧呼吸获得能量 ④心率加快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19.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

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组织液增多

B.毛细血管破裂,使淋巴液外渗,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

C.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减少

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增多

52.肾小管与周围毛细血管间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原尿中的葡萄糖浓度明显提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量将会 (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相关热词搜索: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生物知识点归纳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及习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及习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52606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