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2004年北约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七国

2004年北约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七国

2016-08-08 10:02:58 编辑:chenghuijun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起源1949年北约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协定成立。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04年北约接纳爱沙尼亚、拉脱 ...

  起源1949年北约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协定成立。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04年北约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七国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04年北约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七国(1)

  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决定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同年8月24日各国完成批准手续,该组织正式成立。

  希腊、土耳其于1952年2月18日、联邦德国于1955年5月6日、西班牙于1982年正式加入该组织。

  冷战

  原苏联,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以及民主德国在1955年5月14日签署了华沙条约,从而开始了双方冷战敌对。

  在冷战期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战略目标,主要是防范华沙条约组织的大规模军事入侵。因此,军事的议题就成为北约安全战略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35年(1990年)后,民主德国脱离华沙公约组织,正式以德国之名义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缓和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和东欧剧变以及原苏联的解体,欧洲大陆的政治与安全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北约的职能转变为政治军事组织,所要面对的议题也从过去的军事威胁,扩散到全球恐怖主义、能源安全、全球暖化、疾病、网络攻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多元问题上。1991年12月,北约首创成立了由北约国家、前华约国家、独联体及波罗的海三国组成的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1994年1月在布鲁塞尔举行的首脑会议一致通过了同中欧、东欧国家和俄罗斯建立和平伙伴关系的方案。1997年5月,为把北约与伙伴国的政治军事合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加强欧洲和大西洋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北约国家与伙伴国家外长共同决定成立欧洲北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

  该组织的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他国发生战争时,必须给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华约解体后,北约谋求扩大其使命,如维持和平和通过[1] 对话促进区域稳定等。

  扩大

  1999年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三国为北约新成员国。2002年11月21日布拉格召开的北约高峰会议,达成了第二波的东扩决定,2004年正式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等七国。

  巴尔干冲突

  冷战后第一个北约军事行动是1993年6月到1999年4月间的前南斯拉夫境内冲突的介入。

  9·11后

  2001年10月4日,北约第一次援引条北约宪章第五条,认为9·11的袭击“应被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2003年8月,北约进入阿富汗,开始了欧洲以外的第一次行动。

  北约参与了伊拉克的军警培训工作。

  导弹拦截系统

  一些年来,北约计划在波兰和捷克共和国的建立导弹拦截系统。俄罗斯称这一部署可能导致新的军备竞赛,可以增加相互摧毁的可能性。

  2009年9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不再进行在波兰和捷克的远程导弹拦截系统,转而部署由拦截对短程和中程导弹使用的神盾舰代替。新任命的北约秘书长呼吁,明确北约和俄罗斯的导弹防御系统合作。

  利比亚内战

  主条目:2011年利比亚内战和2011年联合国军空袭利比亚

  2011年3月27日,北约决定全面接管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授权的所有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

  2004年北约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七国(2)

  【国名】 拉脱维亚共和国(Republic of Latvia)

  【面积】 64589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62046平方公里,内水面积2543平方公里。

  【人口】 235.14万人(2002年1月1日)。拉脱维亚族占58.3%,俄罗斯族占29.1%,白俄罗斯族占4.0%,乌克兰族占2.6%,波兰族占2.5%。此外还有立陶宛、爱沙尼亚、犹太等民族。官方语言为拉脱维亚语。95%以上居民懂俄语。 拉脱维亚人主要信奉罗马天主教(教徒50万人,教堂247个)、基督教路德教派(教徒30万人,教堂302个)。此外,还有俄罗斯东正教(教徒12万人,教堂114个)、旧教(教徒7万人,教堂66个)、浸礼教(教徒0.6万人,教堂87个)。

  【首都】 里加(Riga),人口74.46万人(2002年1月),1月平均气温-0.6℃,7月平均气温21.3℃,全年平均气温7.3℃。

  【国家元首】 总统瓦伊拉·维凯-弗赖贝加(Vaira Vike-Freiberga),1999年6月17日当选。

  【重要节日】 新年:1月1日;复活节:3月底4月初;夏至(Ligo)节:6月23-24日;独立日(国庆节):11月18日;圣诞节:12月25日。

  【重要纪念日】 二战死难者纪念日:5月8日;民族英雄和国家保卫者纪念日:11月11日。

  【简况】 位于波罗的海东岸,北与爱沙尼亚、南与立陶宛、东与俄罗斯、东南与白俄罗斯接壤。国界线总长1862公里,其中陆地国界线1368公里,海岸线494公里。平均海拔87米,多为丘陵和平原。气候属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中间类型。夏季白天平均气温23℃,夜间平均气温11℃,冬季沿海地区平均气温零下2-3℃,非沿海地区零下6-7℃。平均年降水量633毫米。

  公元10世纪,建立早期的封建公国。12世纪末至1562年,被日耳曼十字军侵占,后归属德立窝尼亚政权。1583-1710年,先后被瑞典、波兰-立陶宛公国瓜分。1710-1795年,被沙皇俄国占领。1795-1918年,拉东部和西部分别被俄罗斯和德国割据。1918年11月18日,拉成为独立的共和国。1940年6月,苏军根据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秘密补充议定书进驻拉,建立苏维埃政权,同年7月21日成立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8月5日并入苏联。1941-1945年,被德国侵占。二战结束后,重新并入苏联。1990年5月4日,拉最高苏维埃通过关于恢复拉脱维亚独立的宣言,并改国名为拉脱维亚共和国。1991年8月22日,拉最高苏维埃宣布拉脱维亚共和国恢复独立。同年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承认拉独立。

  【政治】 1993年6月,拉举行了恢复独立后的首届议会(按历史沿袭为第五届议会)选举并组成了多党联合政府。恢复独立至今的历届政府对内推行私有化和自由市场经济,对外奉行“回归欧洲”的政策,希望借跻身欧盟、北约等西方组织来保障自身经济和安全利益。2000年政局总体保持稳定,党派之间的斗争都能在议会民主制的范围内进行,没有出现政治动荡,国家的基本政策没有大的改变。5月,原里加市市长安德里斯·别尔津什当选第九届总理,成立了四党联合政府(拉脱维亚道路党、祖国与自由联盟、人民党、新党)。2001年,拉政局总体保持稳定,国家的基本政策没有大的改变。3月进行地方选举,以"拉脱维亚社会民主工党"和"争取统一拉脱维亚独立运动"为代表的左派在野党占得先机,赢得里加市杜马的领导权。2002年10月将举行第八届议会选举。

  【宪法】 1993年7月6日,第五届议会通过决议,恢复1922年拉初获独立时首届议会通过的宪法。1994年2月27日、1996年6月26日和1997年12月31日,议会三次对宪法进行了修订。现行宪法共8章、116条款。规定拉脱维亚是独立的民主共和国,主权属于全体人民。国土由维德泽姆、拉特加列、库尔泽姆和泽姆加列四大历史区域组成。拉脱维亚语为官方语言。在法律和法庭面前所有公民一律平等。年满18岁的公民享有选举权,年满21岁的公民享有被选举权。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共有100个席位。修改宪法需获三分之二以上议员支持。议会有权弹劾总统,更换总统需获三分之二以上议员支持。如遇总统自行宣布辞职、病故、拒绝履行职务、出国访问等情况,其职责由议长代为行使。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任期四年,最多任两届,总任期不超过8年。凡年龄在40岁以上且在拉连续居住10年的拉公民可竞选总统。当选总统后不得担任其他职务,议员如当选总统应放弃议员的权利和义务。总统的主要权力包括:是国家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在国家受到外敌入侵或他国对拉宣战时做出抵抗侵略的决定;在对外事务中代表国家,负责任命外交代表,接受外国派遣的使节。签署并颁布本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和议会通过的法律。任命总理并授权其组成政府(需经议会简单多数通过)。总统有权宣布实行大赦。有权提出解散议会,但需经年满21岁的全体公民表决,若50%以上支持总统提议,则议会解散;否则总统必须辞职,由议会选出新总统。

  【议会】 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由100名议员组成,任期四年,议员由18岁以上的公民直接选举产生。参选党必须获得5%以上的选票才能进入议会。现议会是1998年10月选举产生的第七届议会,共有6个议会党团。其中人民党占24席,拉脱维亚道路党占20席,"祖国与自由"和争取拉脱维亚民族独立运动联盟占15席,"争取统一拉脱维亚人权运动"占16席,拉脱维亚社会民主工党占12席,社会民主党联盟占5席,独立议员占8席。现任议长亚尼斯·斯特拉乌梅(Janis Straume)是"祖国与自由"和争取拉脱维亚民族独立运动联盟成员,1998年11月3日当选。议会领导机构为议会主席团,由主席(即议长)、两名副主席、秘书长和副秘书长5人组成。议会下设16个委员会,每年举行春季和秋季两次会议。

  【政府】 又称内阁。现政府于2000年5月5日成立,成员名单如下:总理安德里斯·别尔津什(Andris Berzins),外交部长英杜利斯·别尔津什(Indulis Berzins),国防部长吉尔茨-瓦尔迪斯·克里斯托夫斯基斯(Girts Valdis Kristovskis),交通部长阿纳托利·戈尔布诺夫(Anatolijs Gorbunovs),文化部长卡琳娜·别杰尔松涅(Karina Petersone),经济部长阿依卡尔·卡尔维季斯(Aigars Kalvitis),财政部长贡达尔斯·别尔津什(Gundars Berzins),农业部长阿季斯·斯拉克捷里斯(Atis Slakteris),内务部长马列克·谢克林什(Mareks Seglins),教育与科学部长卡尔利斯·格列依什坎斯(Karlis Greiskalns),福利部长安德列斯·巴扎尔诺夫(Andrejs Pozarnovs),环保与地区发展部长弗拉基米尔·马卡罗夫(Vladimirs Makarovs),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事务特命部长罗伯特·吉勒(Roberts Zile),司法部长英格丽达·拉布茨卡(Ingrida Labucka),地区改革特命部长雅尼斯·克鲁米内什(Janis Krumins)。

  2004年北约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七国(3)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也称“北大西洋联盟”或“北大西洋集团”,简称“北约”。是战后美国为了维护其在欧洲的地位,联合西方国家建立的军事政治组织。   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决定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同年8月24日各国完成批准手续,该组织正式成立。希腊、土耳其于1952年2月18日、联邦德国于1955年5月6日、西班牙于1982年正式加入该组织。  进入90年代,随着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和苏联的解体,欧洲的政治与安全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北约的职能转变为政治军事组织。1991年12月,北约首创成立了由北约国家、前华约国家、独联体及波罗的海三国组成的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1994年1月在布鲁塞尔举行的首脑会议一致通过了同中欧、东欧国家和俄罗斯建立“和平伙伴关系”的方案。1997年5月,为“把北约与伙伴国的政治军事合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加强欧洲和大西洋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北约国家与伙伴国家外长共同决定成立欧洲北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   该组织的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他国发生战争时,必须给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华约解体后,北约谋求扩大其使命,如维持和平和通过对话促进区域稳定等。  该组织的主要机构为北大西洋理事会(部长理事会)、防务计划委员会、计划与分析委员会、常任代表理事会、国际秘书处和军事委员会。北大西洋理事会为北约的主要决策机构,它经常举行大使级的会晤,每年至少举行两次外长级会晤,必要时举行首脑会议。军事委员会为北约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下辖欧洲盟军司令部、美国—加拿大区域联合防空计划小组等,军委会每年开会两至三次,负责就北约防务问题向部长理事会和防务计划委员会提出建议,其主席由军委会成员选定,任期两到三年。除法国、西班牙和爱尔兰外,所有成员国都指派一些本国军队由北约统一指挥。1991年12月,北约设立了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作为同它原来的东欧集团对手中的国家进行对话的一个论坛。  北约成立以来的主要活动是通过部长理事会和防务计划委员会就高级国际重大政治问题密切磋商、协调立场;在军事方面研究和制定统一战略和行动计划;每年举行各种军事演习。


2004年北约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七国相关热词搜索:拉脱维亚 七国 爱沙尼亚

1、文档大全 > :[齐国公主少姜]齐国祖先--姜尚姜子牙简介[齐国公主少姜]齐国祖先--姜尚姜子牙简介姜太公,即吕尚(史称太公望;史书皆称吕尚、吕望;俗称姜太公、姜子牙),河南汲县(今卫辉市太公镇),齐国是谁的封地_齐国祖先--姜尚姜子牙简介(2019-01-25)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2004年北约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七国”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2004年北约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七国"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54573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