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本就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本就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016-08-22 12:04:20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本就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共3篇)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来自一个佛教典故 :神秀和慧能原本在同一个寺中修行,后来方丈要选择接替他的人,就把这两个人叫来,让他们各作一首偈子(就是佛教里的诗)。神秀做的是:“身...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本就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第一篇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来自一个佛教典故 :神秀和慧能原本在同一个寺中修行,后来方丈要选择接替他的人,就把这两个人叫来,让他们各作一首偈子(就是佛教里的诗)。神秀做的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做的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的偈子单从字面理解是这样的: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显然慧能的领悟比神秀高了一层,因为菩提树和明镜台本身也是凡尘俗物,以此自比说明还没有彻底的超脱,而慧能的偈子可以表现出他对佛角教义更深的领悟。方丈打算把位置传给慧能。但这个事情后来被神秀知道后就迫害慧能,迫使他逃到南方。于是两个人开创了“南宗”和“北宗”,也就是所谓的“顿宗”(认为顿悟得道)和“渐宗”(认为渐悟得道),从此中国佛教两大派系就产生了,不过从影响来看慧能更深远些。

1 / 1

题目e7b3510216fc700abb68fc8c
本就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第二篇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本就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本就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佛语禅心经典语录摘抄
本就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第三篇

随笔吧为您精选佛语禅心经典语录摘抄请您欣赏。

1、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悲;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自舍己乐,施与他人,是名大舍。

2、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善知识,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骄慢,若复远离,应断嗔恨,现逆顺境,犹如虚空,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如是修行,方入圆觉。

3、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4、如果你能每天呐喊二十一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5、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6、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7、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8、佛不见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9、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10、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1、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本就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2、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4、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本就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5、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16、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17、所作福德,不应贪着。

18、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本就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9、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

20、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21、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22、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23、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24、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25、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26、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27、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本就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8、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29、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30、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31、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32、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切种子,故未解脱,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

33、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34、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35、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36、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37、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38、寻牛需访迹,学道访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亦寻。

39、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40、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41、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42、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43、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

44、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45、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46、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47、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48、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49、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50、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51、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52、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5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54、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55、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56、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57、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58、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59、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60、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以上是关于佛语禅心经典语录摘抄的全部内容,如果觉得比较好别忘了转发哦!


本就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相关热词搜索:明镜本无台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何处惹尘埃

1、心本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共3篇)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来自一个佛教典故 :神秀和慧能原本在同一个寺中修行,后来方丈要选择接替他的人,就把这两个人叫来,让他们各作一首偈子(就是佛教里的诗)。神秀做的是:“身心本无一物,何处惹尘埃(2016-08-22)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本就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本就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57400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