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法治人物先进事迹材料

法治人物先进事迹材料

2016-09-07 13:23:0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法治人物先进事迹材料(共5篇)2016年度法治人物潘恒球先进事迹材料2016年度法治人物潘恒球先进事迹材料他是一个说书人,从16岁开始说书,至今已有51年,只不过前21年说的是历史,后30年说的是法律。前21年,他面对的是书场中的听众;后30年,他的听众变为校内外的孩子。 前21年说书,他是为了生存;后30年,他则是为了奉献。他...

2016年度法治人物潘恒球先进事迹材料
法治人物先进事迹材料 第一篇

2016年度法治人物潘恒球先进事迹材料

他是一个说书人,从16岁开始说书,至今已有51年,只不过前21年说的是历史,后30年说的是法律。

前21年,他面对的是书场中的听众;后30年,他的听众变为校内外的孩子。 前21年说书,他是为了生存;后30年,他则是为了奉献。

他就是潘恒球,淮安市楚州区南闸镇的一个民间艺人,一个一辈子以说书为生、以说书为乐的说书人。

自编自演法制故事60万字

潘恒球16岁时拜师学艺,从此,一件长衫、一把折扇、一块止语、一方手绢成了他不能离身之物,走南闯北“赶场”也就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说起潘恒球与青少年普法结缘,那还有一段故事。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天,潘恒球赶场去江都说书,车上遇到警察带着两个少年,说书人的好奇让他了解到两个孩子因赌博发展为偷窃,走上了犯罪之路。

这件事对潘恒球触动不小,花季少年沦为囚犯,让他唏嘘不已。如果把法律知识融入说书之中,编一些青少年学生爱听的“段子”,在传统说书日渐式微的今天,岂不是说书的一条新路?潘恒球为自己的这一“发现”而兴奋,并开始了最初的尝试。

他找遍自己能找到的报刊杂志,刻意寻找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编成一个个小故事,作为说书开场时的“引子”,效果居然不错,不少热衷于听书的老年人专门带着孙子孙女来听“引子”。

周围的一些学校听说潘恒球会说“普法书”,便请他去学校说,从此潘恒球告别书场,开始走上青少年普法这条“不归路”。

为别人说法自己首先得懂法,潘恒球只读过二年书,要搞清楚一些法律问题谈何容易。 他的一个邻居在学校做老师,遇到搞不懂的法律问题,他就不分早晚去请教。 他的妻子的文化水平比他高,于是妻子就成为他的老师。

有时候实在弄不明白了,他就记下来,去城里的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专业部门请教,拿着小本一一咨询,直到弄明白为止。

1981年,为了平生第一次正式到学校上法制课,潘恒球花了四个月时间,硬生生地编出了《走上社会》,博得了流均中学1000多名师生的满堂喝彩。

说“普法书”,编“普法书”,从此占据了潘恒球的生活。

他发现中小学生骑车较多,在路上横冲直撞,就主动找公安、交警部门索要有关法规,编写了小故事《梦》,在中小学校广为宣传。

他用《一个苹果》的故事告诫中小学生不要忘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找回丢失的诚实守信。

《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颁布后,潘恒球根据有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9种不良表现,选取身边青少年犯罪的真实案例,编写了《带刀》、《逃学》、《一个中学生的早恋》等。

30年来,潘恒球自编自演的法制故事达60多万字,《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等多有涉猎。

普法行程超万里

“我不图名,不图利,不怕苦,不怕累,只盼青少年不犯罪”,是潘恒球荣膺首届“淮安亲情大使”时说的获奖感言。

潘恒球开始青少年义务普法时,只有37岁,他每年200多天奔波于各个学校,家中的责任田及生计只能撂给妻子打理。

妻子为此想不通,书不说了,家中收入只靠几亩责任田和妻子的缝纫手艺,两个孩子读书都成问题。

“能教育好一个孩子,就是对社会和家庭作的一分贡献,也是我的心愿。”潘恒球说。 家中的事情自然好说,外面的风言风语则让潘恒球心痛。

“他天天都出去,收入一定很可观,不然怎么会这么吃辛受苦?”

“他对家庭不负责任,是游荡心,就喜欢在外面混。”

起初,潘恒球并不像现在这样受到各学校的欢迎,他要自己去各学校推介自己。有时骑了半天车,跑到一所学校,客气的,告知他没有时间安排;不客气的,则把他视为以讲课取钱为目的的推销商贩。最多时,他跑了6次才给安排。

当年,潘恒球奔波于各学校讲法制课,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一辆老式的自行车。一次,他应邀去楚州区泾口镇蛇丰完小讲课,学校离他家有四五十里地,他早晨七点就起床赶路,途中自行车链条因老化断了,又找不到修车摊点,他硬是推着破车走了10多里土路准时到达。

2016年春天,他去楚州区南闸镇兴庄小学讲法制课,途中过渡船时,他把自行车扛在肩上,因他人碰撞不慎跌入河中,幸好被同渡人救起。为了不耽误讲课,他向熟人借了衣服穿,准时赶到学校。【法治人物先进事迹材料】

有一次讲课让潘恒球至今难忘。

那是2002年的冬天,气温达零下6度,他为了不负所约赶到离家60多里路的博里中心小学讲课,头天下午就骑车出发。路上下起了雪,风紧路滑。潘恒球顶风冒雪,天黑了,就借宿于路边农家,第二天天没亮就起身上路,按时赶到学校,并不顾手脚麻木和胡须上的冰雪,坚持在严寒中为该校学生上了100分钟的法制课。

潘恒球每年有一多半时间奔忙于各个学校和村居之间,有时一天要跑七八十里。多年来,他为青少年义务上法制课,奔走于各学校之间的行程超过万里。

30年义务普法无怨无悔

2016年7月,江苏省召开法制宣传工作会议,表彰“五五”普法先进个人,潘恒球作为唯一的先进个人代表受邀发言。

“我有什么好说的?我做的都是我应该做的,义务普法30年,我无怨无悔。”

潘恒球的“无怨无悔”让大家感动,也让他自己释怀,因为他做的事得到了认可,起到了作用。

【法治人物先进事迹材料】

今年3月,在楚州朱桥中心小学上课后,有两个6年级的女学生对潘恒球说:潘爷爷,听了你的课我们很受教育,回家后,我们要告诉哥哥不要再打游戏机了!

楚州博里中学的一名学生至今还记着潘恒球,因为潘恒球到校上课时听说他与社会上一些不良人员混在一起,学习成绩很差,家长着急,老师头疼,就与他结成了对子,并互通书信、电话。后来这名学生学习成绩变好了。

前几年,潘恒球邻村有3个中学生因学习成绩差,对学习失去兴趣,家长管不住,老师难管理。潘恒球不顾老伴的阻拦,主动与他们讲道理,谈危害。经过多次的促膝谈心及学校与家长的教育,3个孩子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对学习文化知识有了新认识。

“取身边事,育身边人,功在课堂,利在社会。”3名学生的老师事后给了潘恒球这样的评价。

多年来,潘恒球每到一所学校,都向老师提出与后进学生结成帮扶对子,至今已与20多名学生结对。【法治人物先进事迹材料】

今年7月,还有一件事让潘恒球觉得兴奋,就是他传统说书“说淮书”被列为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把说淮书传承下去,又把青少年普法这件事做好。”

法治人物评选事迹材料
法治人物先进事迹材料 第二篇

法治人物评选事迹材料

“护法使者”买柏林

----漯河市召陵区天桥街道爱特社区义务普法辅导员

在漯河市召陵区天桥街道的社区、学校,经常会看到一位年仅古稀,满头银发的老人,脚踏三轮车,热情地为群众宣传法律知识、调解纠纷、帮助失足青少年。每到周末,孩子们就会像一群小鸟一样呼啦啦地围拢着他,听他讲融入了法律知识和人生哲理的故事,一声甜甜的“爷爷”把笑容可掬的他淹没在快乐的海洋里。他就是召陵区天桥街道爱特社区义务普法辅导员------买柏林。

买柏林,今年78岁,是一位有着57年党龄的离休检察官,他1947年参加革命,在随刘邓大军南下途中到了漯河搞地方建设,从那时起,他一直在漯河工作、生活,1994年4月他从源汇区检察院离休,离休后的一段时间内,他常常思考,离休后干什么?是颐养天年,还是为社会做点贡献,最终他选择了后者。十多年来,他脚踏三轮车深入到农村、学校、社区为群众宣传法律知识,调解纠纷、帮助失足青少年,做法制报告等。他的事迹受到群众的称赞和领导的表彰,他先后受到省、市、区党委和政府的表彰奖励,被省关工委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省优秀社会法官、漯河市“十佳市民”,并多次荣获市、区“优秀法律工作者”。

【法治人物先进事迹材料】

“如果不是买爷爷把我从电脑网络游戏中拯救出来,我不敢想象现在自己是什么样子”看着洋洋(化名)甜蜜的笑容,很难想象5年前他是一个迷恋网络游戏、逃学厌学的孩子。洋洋的父母是双职工,平时没有时间管教孩子,他一直跟年迈的奶奶生活在一起。2003年7月的一天中午一点多,买柏林看到洋洋背着书包从小区出来进入了一家网吧,他就一直蹲在网吧门口想看看洋洋几点出来,学校2点半上课, 已经3点了还不见洋洋出来。买柏林走进了网吧,看见洋洋正玩得起劲,叫了几声也没有反映,于是就走到他跟前,拍了拍孩子的肩膀。洋洋头也不抬,很不耐烦的说:“我还没有打完呢”,“那你接着打吧” 买柏林说完就又蹲到了网吧门口。直到下午4点洋洋才从网吧里出来,当看到买柏林蹲在门口还在等他时,是又惊讶又不好意思。“走吧孩子,爷爷想和你聊聊” 买柏林走向前去拉住洋洋的手说到。通过交流得知,洋洋已经为了上网玩游戏逃学几个月了,上课象听天书,即使是到学校不是上课睡觉,就是抄袭别人的作业。“爷爷,你不要给我爸爸妈妈和奶奶说,要不他们会打我的”, 买柏林同意了,但他也向洋洋提了个条件,“你三天不要再进网吧,看看上课还瞌睡不瞌睡?”,就这样买柏林在网吧门口蹲了三天,没有看到洋洋进网吧一次。三天后,洋洋在学校门口碰到他后就拿出作业本,当买柏林看到上面有三个鲜红的“优”字时。高兴的伸出大拇指:“爷爷知道你身上的优点很多,相信你下一步会做得更好”。孩子有了初步改变后,防止反弹是很重要的,为了不让出现反弹现象,买

柏林一直不断地与洋洋谈心交流,鼓励洋洋继续努力下去。“给孩子鼓励,让他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要灰心丧气,这是转化网瘾少年很重要的一步” 买柏林说。经过半年的努力,洋洋已不再是网络成瘾的孩子了,而是一个学习优秀、爱说爱笑的少年了。现在上了中学的洋洋在学校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要引导孩子走出电脑游戏的诱惑,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要和他们交朋友,尊重他们” 买柏林认为,多一份理解和尊重,多一点交流和沟通,就多一份帮迷途孩子知返的力量。像洋洋这样情况的孩子,买柏林已经成功的转化了6名,每一个孩子都是他从蹲网吧、学校门口开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步步地用爱、用温暖、用恒心,把网瘾少年从网吧拉到了课堂上。

买柏林常说“我愿意做一把伞,撑起腰来为下一代遮风挡雨,蹲下去做一头牛,为下一代鞠躬尽瘁”,“单纯的法律知识讲授不免让人会感到枯燥乏味,不要说是孩子就是成年人听着也不耐烦,必须找一条适合孩子们的讲课方式”。为给孩子们上好法制课,他经常到公安局、法院等单位寻找相关典型案例,还自费订了许多报纸杂志,看到有关资料、故事就剪下来。十几年下来,他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生动案例,剪贴本就有厚厚的几大本,并结合自己从事工作四十余年的经验,精心备课,深入浅出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法制教育,累计讲课230余场,听课人数达10万人次。女学生郭某,父母感情不好,经常吵架,其父一有怨气就大骂孩子,使郭某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性格郁闷,学习成

绩曾一度下降,当她听完买柏林的法律的专题讲座后,就将一本《未成年人保护法》放在父母床头,其父读后,受到极大出动,认识到大骂孩子也是一种违法行为,于是他改变了对女儿的态度,父女关系融洽了,郭某也变得活泼开朗了。

在义务咨询、开展法律服务宣传活动中,买柏林发现一些失足青年在刑满释放回归社会后,生活上往往都会遇到种种困难。他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先后帮助多名下岗青年职工办理工商执照,做起小生意,重新实现再就业;为树立两老回归人员正确的人生观,改变他们以前破罐破摔的念头,使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买柏林常常深入到失足青年家中,以例说法,“超前”帮教,对两老回归人员跟踪帮教。市区滨河路“三进宫”回归青年高强(化名),回归后靠修自行车为生,过着平静的生活。可是他以前的“朋友”却不放过他,经常来找他,诱他再次“下水”。买柏林得知后,就一次次来到摊前和他谈心交朋友,举事例、摆事实,直说得他心服口服,使他坚定了重新做人的信心,坚决不和原来的“朋友”交往了。高强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买叔几年如一日,像关心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关心着我,有很多次我都感动得流泪了”。在买柏林的耐心帮助下,高强进步很快,而且带动了周围一些不良人群观念的好转,辖区有活动他都积极参与,还敢于向不良现象作斗争。他还自觉地做起了社区的义务治安员、民事调解员、工商协管员、卫生保洁员,每逢“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等节日,他就免费为别人修车。经过个人不懈的努力和在买

柏林及社区党组织的教育下,高强在1999年5月25日光荣的加入了党组织,被党组织吸收为中共党员。2000年,区关工委联合源汇区法院到焦作少管所看望和帮教漯河籍人员,特邀请高强一同前往,并请他为漯河籍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当高强以个人事例讲到从一个危害社会的罪犯,变成一名共产党员的经历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他们感动的说:“党和政府对我如此关怀,家乡人民对我们充满希望,我们一定增强改过自新的决心和勇气,争取早日回归社会,回到亲人身边”。

为增强人们养老、敬老、爱老意识,他与市立体声广播电台共同举办了《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讲座,历时10天,大力宣传老年人的赡养和社会保障等内容,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一位姓孙的老人,在节目播出后给买柏林打来电话说:“你们在电台上开展的讲座真好,自从我儿子和儿媳听了您的讲座后,对我问寒问暖,知道孝敬老人了,比以前好多啦。”他利用寒、暑假、“五四”青年节等重大节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普法宣传,创办法律宣传栏,每周一期,积极宣传与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案例,举办居民“四老”法制课堂,采取以例说法,故事讲座等形式,宣传家庭教育的典型,提高家长素质,促进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贯彻落实。

十几年来,买柏林先后接待咨询者586人次,代写法律文书293份,调解民事纠纷132起,免费为咨询者提供相关的法律法规书籍500多册,帮教了6名网瘾少年,10名失足青年,使他们走

2016年度法制人物沈靖翔先进事迹材料
法治人物先进事迹材料 第三篇

2016年度法制人物沈靖翔先进事迹材料

【姓名】沈靖翔

【年龄】31岁

【职业】长沙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第一特警大队五中队中队长

颁奖词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在以子弹回答不义的反恐战争中,是他以人民警察的大无畏豪迈气概冲锋在风暴中央,用身体翼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一身正气凌霄汉。

特警,在普通老百姓看来,威风八面、神采奕奕,充满了神秘色彩,是城市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作为最酷炫的警种,特警队员个个高大威武、身穿黑色制服、配备冲锋枪„„然而与之匹配的是,常常出没于险境当中,临危冲锋。沈靖翔便是如此。

沈靖翔告诉记者,能当上特警,他特别骄傲和自豪,他要把特警当做一辈子的信念,而不是职业。

侠肝义胆【法治人物先进事迹材料】

奔赴新疆,冲锋在反恐一线

在新疆喀什的100多个日日夜夜里,沈靖翔和当地派出所民警一起,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严防各类暴恐案件的发生,“睡觉时都带着两把枪”。

危难时刻显身手,沈靖翔在工作中总是冲锋在一线。

新疆是全国反恐工作的最前线,环境复杂多变,任务繁重,在得知可以奔赴新疆轮训执勤时,沈靖翔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报了名。2016年3月4日,沈靖翔和50余名特警队员从长沙出发,辗转7天7夜抵达新疆喀什。

3月14日晚8时45分,沈靖翔在喀什夏马勒巴格派出所团结路警务室三师医院门口设卡盘查,接到命令与当地派出所民警共同抓捕涉恐事件犯罪嫌疑人。沈靖翔带领两名特警队员和三名当地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往涉恐事件犯罪嫌疑人的家中,“当地民警告诉我对方有武器,随时要准备好应对武力反抗,行动前所有人的枪都上了膛。”沈靖翔记得自己当时双手微微出汗。

“兵分两路,一组从前门突击,一组从后门包抄。”行动几乎在屏息的一瞬间完成,沈靖翔和两名特警队员冲入房间,把嫌疑人按倒在地,迅速完成抓捕任务。

危险任务接踵而来。3月24日晚,情报中心调查得知,有人涉嫌参与暴恐团伙组织,需立即抓捕。沈靖翔立即带领队员赶赴现场,与当地公安机关商定了抓捕方案。沈靖翔一脚把门踢开,和另一名特警队员冲到卧室将犯罪分子控制在床上。

在新疆喀什的100多个日日夜夜里,沈靖翔和当地派出所民警一起,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严防各类暴恐案件的发生,“睡觉时都带着两把枪”。至勤务结束,他总共参与护校100余次,处警180余次,盘查可疑车辆400余台、人员1200余人。 身手不凡

一身正气,是制服歹徒的“尖刀”

从警8年来,擅长散打、擒拿的沈靖翔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抓捕形形色色的犯罪嫌疑人。

沈靖翔能打,在警队里是出了名的。他曾连续三年获得全省公安系统散打擂台赛65公斤级冠军。

一身正气,几乎所有见过沈靖翔的人都会给他贴的标签。从警8年来,擅长散打、擒拿的沈靖翔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抓捕形形色色的犯罪嫌疑人,是制服歹徒

的一把“尖刀”。

2016年3月16日晚,在天心区下河街附近,一名男子持刀刺伤3人,躲进一栋木楼,扬言要点液化气罐。关键时刻,沈靖翔带队过来处理,分析现场情况后决定采用强攻手法控制嫌疑人。沈靖翔紧跟盾牌组推进,嫌疑人听闻有动静把床单点燃,沈靖翔和队员迅速破门而入,没想到嫌疑人右手挥刀,左手拿着着火的床单向他们冲来。沈靖翔手持警棍,凭借敏捷的身手,一把将嫌疑人手中的刀打掉,然后将人制服在地,并立即将火扑灭。随后跟进的特警队员迅速将其控制并搜身带离。

参加工作8年来 ,沈靖翔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他遇事冷静,反应敏捷,观察入微,经常冲在作战指挥最前面。

在处置一起聚众闹事治安秩序维护工作时,一名妇女突然自焚,情况十分危急。沈靖翔迅速反应,冲进最近的保安亭,拿起灭火器,冒着随时被情绪激动的自焚妇女抱住同归于尽的危险,快速将其身上的火扑灭。

执着信念

当好城市安全最后一道防线

他在日记中写道:“作为一名特警,不能畏惧危险,哪里有需要,就应该出现在哪里。”

十年法治人物颁奖词和事迹材料
法治人物先进事迹材料 第四篇

十年法治人物颁奖词和事迹材料

【获奖者】讨薪五百民工群体

【颁奖词】

被拖欠的是500农民工的工资,更是500个家庭的冷暖。

他们主动拿起法律的武器,引发了一次公益维权的接力。

法治,让他们有尊严的劳动,感受劳动者的光荣。

【主要事迹】

2003年cctv年度法治人物。2003年,500名在京的农民工,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打赢了官司,要回了被拖欠3年的500万工钱。这也成为全国第一例将法律援助引入建筑行业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例,他们的胜利,对于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让农民工享受国民待遇,保证衣食住行,按时发放工资是底线,所以500名农民工集体维权的胜利具有了超越500个人的意义。

【背景故事】

2003年,一群人农民工带着亲人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离开了家乡,来到大城市做着最艰苦的劳动。为了实现这简单的愿望,他们节约着每一分钱。张永林和他的工友,每个人都有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录着自己每天干了多少活,他们认为自己干的活儿越多,挣到的钱就越多,可是本子记完了,楼盖完了,他们才发现,一年的辛苦竟然得不到一分钱的回报。

500个农民工,总共被拖欠工资503万。面对着自己亲手盖起的楼房,他们的心中却是心酸,是愤怒,是屈辱。他们把欠薪的公司老板告上了法庭。

在那一年,因为500农民工的集体维权,他们因此被当选为2003年度的年度法治人物。就在晚会录制的当天上午,500农民告公司老板的官司判了下来,法院判决工程项目单位支付欠农民工的工钱503万。500农民工当选为法治人物后的一个月,2004年1月24日,在那年的春节前,500农民工拿到了被拖欠的工钱。

根据法院提供的信息,记者找到了当年500农民工的三位代表人物:张永林、孙传权、高建国。张永林目前在安徽省含山县的一个工地上做工,从前他的愿望是挣钱想给孩子买小车子。而现在他花了13.5万,在县城里给儿子买了个80平米的二层小楼,就等着儿媳妇进门了。孙传权7年前拿到工资以后,就回到了合肥老家,结了婚,还有了可爱的儿子。现在他在超市里承包了一个摊位,自己做起了老板。高建国7年前拿到工钱以后也回到了安徽老家,如今他自己带着七八十个农民工一起承包工程。他现在最关心的一个是工程质量,再一个就是给工人及时发工资。

【获奖者】牺牲海地的中国维和警察

【主要事迹】

作为海地维和警察部队中的一个群体,他们代表国家履行国际义务,为了维护国际社会的和谐稳定奉献出了鲜血和生命。

【颁奖词】

因为和平,他们把异国作为家乡。

海地,8位中国维和警察,以生命铸就了和平。

十年维和,他们用责任履行了国家的庄严承诺。

【背景故事】

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当时,正在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李钦、钟荐勤、和志虹,与中国公安部的另外几名警员不幸被埋在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总部大楼的废墟中。

震后第四天凌晨,战友们首先找到了新闻官钟荐勤的遗体。在找到钟荐勤几个小时后,战友们发现了另外几名中方警员的遗体,他们是:李钦、和志虹、王树林、郭宝山、朱晓平、李晓明、赵化宇。

钟荐勤先后两次参加海地维和任务。第二次刚刚到达海地,他的女儿就出生在昆明了。这个年轻的父亲盼着与女儿见面的时刻。许多海地的夜晚,钟荐勤在电脑上逗弄着没有见过面的女儿。在海地,他冒死拍摄了300多个小时的影像,成为外界了解中国维和警察的珍贵资料。

李钦在赶赴海地前,曾对女儿李沁遥说,我现在开始从头发丝到脚趾都是国家的,不是你们的,等我回来再还给你们。地震发生的那天,李钦正通过电话给女儿念授勋仪式的发言稿。随后他说要开会,回来再念。放下女儿的电话,是海地时间下午四点整。随后李钦跟战友们一起进了那座大楼,遭遇了那场大地震。 女警官和志虹拍下了很多海地美景的照片留给了自己的儿子。在海地,她把对儿子的思念化成对当地儿童的大爱……

海地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仍然信守了自己对联合国的承诺,在对海地提供1亿多元无偿援助的同时,延长了维和警察防暴队在海地的驻留时间,至今年5月1日,钟荐勤的战友们才回到国内。十年间,我国已向联合国所指定的海地、阿富汗、利比里亚等七个任务区,派遣了1500多人次的维和警察。

【获奖者】法律援助工作者 王林

【职务】

湖北省黄石市司法局副局长兼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

【颁奖词】

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满意是天大的事。

他以极大的耐心,使一件件纠纷通向圆满。

法律援助,演绎着春风化雨的力量。

【主要事迹】

王林原是一名执业律师,执业过程中时常主动帮助困难群众,为他们提供免费法律帮助。1997年司法部下发了《关于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后,黄石市司法局筹建法律援助中心,当时身患癌症刚刚做完手术,正在进行放疗、化疗的王林主动请缨,在资金、设备、人员都存在极大困难的情况下,他不等不靠,拿出自己的积蓄,主动承担起法律援助中心的组建工作。为了让外来的务工人员获得良好的法律援助服务,他主动与黄石农民工外出打工较为集中的地区温州市司法局协商,率先创建了具有示范性的法律援助异地协作工作模式,创建了农民工法律援助流动夜校、法律援助公众教育等形式,深受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的欢迎。此外,他还积极参与一些信访案件的调处,他总结的“疑难信访案件应当由比较有威信的法律服务专业人员对信访人的诉求进行分析和评估,由信访主办单位一把手参与并决策”的工作模式被广泛采纳和应用。12年来,在司法局的领导下,在王林同志和法律援助中心同志的共同努力下,黄石市法律援助中心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从创建之初的每年在黄石地区仅办理不到100件法律援助案件,到现在每年在黄石地区办理1000多件法律援助案件、10000多件法律援助事项,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扬。

【法治心愿】

我希望未来的十年、二十年,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法律援助之光洒满每一个角落。

【背景故事】

王林是湖北省黄石市法律援助中心的主任。他从1997年开始做法律援助律师,当时他是黄石唯一的一名法律援助律师。

1994年1月24日晚,在湖北省黄石市发生了一起杀人案。遇害者孟友元,31岁,当场死亡。涉嫌杀害孟友元的犯罪嫌疑人一审被判处死刑,但是他提起上诉之后,案件的进度就缓了下来。当时一个重要的杀人工具——刀子没有找到,使得这个案件一直压下来。

不久之后,孟友元的母亲在上访的路上突发脑溢血不治身亡。孟友元唯一的儿子也溺水身亡。家里的不测使孟友元的姐姐觉得必须为死去的弟弟讨个说法。但随着案发时间一天天过去,孟家人对政府的怨恨越积越深。问题不仅没解决,反而陷入僵局。

所幸在黄石,很多人都知道有困难找王林。孟友元的姐姐也找到了他。王林自己也记不清,为了让孟友元的姐姐接受一个更合理的赔偿数额,和她谈了多少次。终于,二审法院在证据补足之后做出了判决,杀害孟友元的凶手被判处无期徒刑。在王林的说服下,孟家人接受了政府的赔偿。

“要不是他接手这个案件,不会这么圆满,我真是感谢他。” 孟友元的姐姐在结案后感激的说。

“其实我们嫌麻烦的时候,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做好,或者是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它的时候,你才会觉得麻烦,如果有足够的能力的话,一切都不麻烦。”每次当被问到做法律援助是否麻烦时,王林总是这样说。

【获奖者】冯东川

【职务】江苏徐州儿童医院医生

【颁奖词】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中最宝贵的是健康。

他以一个公民的责任,引发了一场国家的行动。

用良知面对生命,用法治守护健康。

【主要事迹】

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冯东川以医生的良知和公民的责任,对奶粉质量问题实名向国家质监总局举报,促进了有关部门对奶粉质量标准问题进行规范,在培养和促进现代社会公民责任和意识方面具有典范意义。

【法治心愿】

希望无论是义务工作者还是患者,都能在法律下拥有权利,更有义务,使社会更加和谐。

【背景故事】

2008年,江苏省徐州市儿童医院。

小儿泌尿科医生冯东川在连续为几名肾衰竭患儿动完手术后,心情反而很沉重:从第三个6个月大的患儿肾脏取出的结石,直径1.5厘米,它会引起便血、脏器坏死,直至死亡。在婴儿体内发现如此大的结石并且不止一例,这绝不是个偶然的现象。冯东川判断,最有可能的病因,就是孩子的食物。

在连续收治了9例肾结石患儿之后,冯东川跟国内的同行交流,发现许多地方都有类似病例,患儿吃的居然都是三鹿奶粉。其实,凡是冯东川收治的患儿 他都悄悄告诉家长不要再给孩子吃三鹿奶粉了,但是其他医院其他地方的更多的孩子。他们的家长又怎么能知道自己的孩子每天喝下去的奶粉可能会要了孩子的命呢?

冯东川决定具实名向国家质检总局举报三鹿奶粉:“我是一名小儿泌尿外科医生,最近一个月接连诊治了9位双肾结石导致肾衰的患儿,其中六例都吃的是“三鹿”配方奶粉,希望质检总局能组织专家查明原因。” 同时,他决定采取自己的方式发出警示,那就是他的博客——

2008年07月24日 13:59是不是奶粉有问题?为什么婴幼儿肾结石肾衰会爆发出现?

7月24日20:30:00,简直令人心惊肉跳 又有两例和奶粉有关的幼儿肾结石情况似乎越来越糟糕。 7月25日凌晨2:53,我希望大家为了孩子的健康,暂时不要给孩子吃SL奶粉了。

在患儿集中发病的17天内,冯东川就写了14篇博客,每一篇都与三鹿奶粉有关。

冯东川感到自己势单力薄。因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确凿无疑的证据。他想到了自己的老师中华医学会主任委员孙宁。他将自己采集到的样本送进北京的化验室。

几天以后,冯东川写了这样一篇博客,字里行间兴奋不已——“结石结果出来了,很高兴采用了我们的六块结石……卫生部专家组已在结石中检出了三聚氰胺的成分……专家组中就有孙宁。我预感到事情快有结果了。”冯东川说。

冯东川的预感是准确的,三鹿奶粉事件随后成为全国的焦点事件:

2008年9月11日,国务院联合调查组赴奶粉生产企业所在地。

9月16日, 22家企业的乳制品检出了三聚氰胺,这些批次的奶粉停售。

2009年1月三鹿集团原董事长田文华被判处无期徒刑,生产销售和在原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张玉军、耿金平被判处死刑,

三鹿集团公司破产……

事情已经过去三年了,冯东川仍是一个普通的儿科医生,他的博客仍然是患儿家长最爱看的博客

【获奖者】张宝艳

【颁奖词】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一个被拐孩子回家的路。

一群志愿者,以爱的名义,为164个孩子找回丢失的世界。

在法治的护佑下,政府与公民联手,演绎了一个个不抛弃、不放弃的传奇。

【主要事迹】

张宝艳,吉林通化人。“宝贝回家寻子网”创办人,2009年cctv年度法治人物。两年前,自费开办公益网站“宝贝回家寻子网” 并建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目前成员2万余人,找回走失孩子160多个,2003年两会期间,协会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修改相关法律的建议,体现了现代公民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目前张宝艳在家专职从事“宝贝回家”公益工作。

【法治心愿】

消除拐卖儿童犯罪,让宝贝们安全存在。

【背景故事】

曾经经历过一次孩子失而复得的张宝艳,2007年,和丈夫秦艳友一起创办免费的宝贝回家寻子网。从那时起,这张虚拟的网就承载起了现实世界这份最沉重的感情。这张网里每天都在发生让人悲喜交集的故事。目前,张宝艳和她的宝贝回家网站已经帮助寻找到162个。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已经发展到近三万人。

愿者莫善敏,她在2008年通过宝贝回家寻子网找到了自己的孩子,从此成为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志愿者李靖芝,21年前,她丢失了自己的儿子毛寅,一直苦寻未果,但她作为志愿者已经帮助6个妈妈找回了孩子。71岁的齐大爷是宝贝回家里年纪最大的志愿者,12岁的童星阿尔法是年纪最小的志愿者。濮存昕2008年3月成为宝贝回家的志愿者,他将宝贝回家的调查报告以社情民意形式递交08年两会,公安部派出了130多名警方打拐专职人员加入了宝贝回家的“公安部打拐工作QQ群”。群里的这个007,就是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今年,民政部又与宝贝回家寻子网合作发起了宝贝回家慈善基金,更多的被拐、走失、流浪乞讨、儿童得到了救助。

【获奖者】蒋汉生

【职务】河南省检察院检察官

【颁奖词】

正义有时会迟到,但从来不会缺席。

一个检察官,用7年的努力,使一起13年的错案回归正义。

“疑罪从有”到“疑罪从无”,中国法治完成了一个关键跨越。

【主要事迹】

蒋汉生是千千万万个对法律忠诚执着,对人民满腔热忱,恪尽职守,严于律己的执法人,是“公正廉明执法”的典范。蒋汉生从事检察工作20年来,对法律忠诚执着,对人民满腔热忱,恪尽职守,严于律己,先后办理各类案件200余起,成功主办56起抗诉案件,为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作出了突出贡献,曾多次受到嘉奖,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个人一等功2次。多年来,他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本着“错案就要纠正”、“有罪的人必须受到追究”的执法理念,成功办理多起有影响的抗诉案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特别是胥敬祥被错误关押13年一案,经过他7年多的不懈努力,通过抗诉最终得以纠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法治心愿】

错案再少一些,最大限度避免错案发生,让程序与实体并重,成为每个执法人的司法理念,杜绝错案,再也找不到错案。

【背景故事】

2005年3月15日晚,开封市河南省第一监狱。服刑近13年的胥敬祥 在刑满前15天被提前释放。 1992年,胥敬祥因入室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那年春节前后,河南省鹿邑县连续发生8起入室抢劫案件,作案人常在夜里活动,潜入居民家中。同年4月,警方发现一条重要线索——一件毛背心,他是被害人李某的衣物,于是警方认定毛背心现在的主人胥敬祥有重大作案嫌疑,警方决定突审胥敬祥。一个月后,胥敬祥交代了他8次入室抢劫的过程。在有罪口供上签了字,后来胥敬祥被当地法院判了刑。

6年过去了,1999年初,河南省检察院检察官蒋汉生,偶然看到胥敬祥的案卷。从业十几年的他觉得案子里有些地方很是奇怪。“敬祥8起入室抢劫,竟然没有犯罪同伙,没有一件凶器,赃物也一件不能确认”蒋汉生觉得蹊跷,他决定到监狱去见胥敬祥。“第一次见胥敬祥,胥敬祥就跪在地上给我哭,说他是被冤枉的。”

在入狱的第七年,胥敬祥第一次碰到了一个愿意听他说话的人。“蒋检察官没把我当个犯人,他认为我是冤枉的。”同时胥敬祥还说,当年认定他有罪的那间毛背心是在农贸市场里买的旧衣服。

那次见面后,胥敬祥开始不断地给蒋汉生来信。就在胥敬祥的信中,蒋汉生有了一个惊奇的发现——在胥敬祥所做的有罪供述里面有两次有罪供述:一个是1992年4月10日,一个是1992年4月11日。这两个签字显然和胥敬祥本人的签字不是一个人的签字,和他给蒋汉生来信时候签字截然不同。

2000年夏天,蒋汉生找到了证明胥敬祥无罪的关键证人——他的邻居祖某。 祖某能证实那件绿色毛背心是他和胥敬祥一起买的旧衣服。

在蒋汉生的不懈努力下,河南省人民检察院直接向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抗诉,要求再审胥敬祥案件,此时距离胥敬祥刑满已经不到两年了。

2004年12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将胥敬祥案件发回鹿邑县法院重审,2005年3月7日,河南省检察院指令鹿邑县检察院对胥敬祥做不起诉处理。就这样,在距离刑满前15天,胥敬祥回到了自己的家。

【获奖者】 “打虎网民”

【颁奖词】

真相有时可以被掩盖,但永远不会被消灭。

面对谎言,一群网友,进行了旷日的较量。

法治精神在网络时代超越了时空,

网络时代在法治社会放大了正义。

【主要事迹】

在“周老虎”事件中,有一支不可小视的打虎英雄团体,广大的网民。网民小鱼啵啵啵找到年画虎,发布了最著名、最有里程碑意义的“终极证据”贴;网民小兔自费建网站提供打虎的第二阵地;网民祖辈是农民,自愿担当起打虎网的夜间网络值班工作,她要求网民们理性发言,以理说话,她的努力使打虎网得以持续。打虎网民,是法治精神与网络时代的结晶。法治精神,在网络时代超越了时空,他们彼此携手,捍卫真相。网络时代,在法治社会放大了正义。

【法治心愿】

网友祖辈是农民:希望将来上山有虎可看,下山无虎可打。

网友小兔钓鱼:希望假的事情越来越少。

网友小鱼啵啵啵:希望每一个人都讲求诚信,用自己的诚信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背景故事】

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部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陕西农民周正龙拍到野生华南虎的消息。随后,有网友惊讶地发现,在周正龙拍摄的多张照片中,这只老虎竟然纹丝不动。据此网友们怀疑,周正龙拍摄的很可能是一只平面的假老虎。

“人的眼睛和动物的眼睛是一样的,它是有层次感的,有反光、瞳孔、收缩肌。周老虎它的眼睛中间是空洞的”——网友“小鱼啵啵啵”是山东潍坊的一名公务员,擅长书画。

小鱼感到要想证明虎照是假的,只有找出拍摄时所使用的虎照道具,让假老虎现出原形。于是,小鱼他们就开始在网上发动大家一起进行搜索。

另一边,虎照公布的第11天就有人带着周正龙进京向国家林业局提出申请要在镇平县建立国家自然保护区。在虎照真假还未确定的情况下,一旦保护区开建,不仅浪费大量国家投资,还将使科研走入误区。这一可能出现的后果让小鱼他们心急如焚。

2007年11月16日凌晨,网友“攀枝花”找到了一张老虎年画的图片发给了小鱼,年画上的老虎和周老虎几乎一模一样。小鱼随后发布了“攀枝花”找到的年画虎照片。更多的网友依照线索乘胜追击。当天下午就找到 数年前印刷老虎年画的义乌厂商。 得知了这个消息,小鱼两个月里第一次离开了电脑。

而小兔还在为这件事忙碌着。他在北京经营着一家小公司。年画虎发布之后 “小兔”就一直呼吁对虎照进行科学鉴定。他认为虎照的真假关系到科学的良知和政府的公信力。而年画的发现使得虎照真伪的重新鉴定无法避免。终于,国家林业局要求陕西省林业厅依法对虎照进行二次鉴定。

2016CCTV年度法治人物评选候选人潘恒球事迹材料
法治人物先进事迹材料 第五篇

2016CCTV年度法治人物评选候选人潘恒球事迹材料

年逾古稀,普法不息,他无怨无悔;老骥伏枥,健行千里,他执着坚定。坚持,从30年前开始;奉献,是他人生朴素的信念。他就是潘恒球,淮安市淮安区南闸镇民间说书人,自1981年开始,就坚持义务普法30多年,足迹遍布省内外,行程达数万里,先后荣获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志愿者”、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个人、江苏省首届“十大法治人物”、江苏省“十大普法达人”等。

坚持普法30年的义务普法员,被誉为“艺能爷爷”的潘恒球老先生也入选了本次评选活动,且是我省唯一一名入选的候选人。

相关阅读:

“各位同学不要吵,莫嫌老汉多唠叨。放学路上休皮闹,不能随身带尖刀。假如一时太冲动,惹出祸来不得了。某校学生张伟伟,小小年纪蹲大牢„„”这不是随意而为的顺口溜,而是“中国好人”潘恒球为其义务普法课精心编写的一段唱词。

年届七旬的潘恒球是江苏淮安的一位农民,年轻时靠着“淮书说唱”谋生,38岁那年他在说书转场途中偶遇警察押送少年犯,从此认定一根筋,矢志走上普法路。

30多年来,他凭借一面小鼓,三寸不烂之舌,以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走遍淮安的中小学,足迹遍及江苏各地乃至外省,累计义务普法8000多场。每到一处,他献出热诚,收获掌声,但从不接受吃请,不给学校添麻烦。

把说书变得更有意义

16岁学艺,18岁出师,潘恒球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是淮扬一带响当当的说书先生,《杨家将》、《大明英烈传》、《七剑十三侠》被唤作“潘家三宝”。

1982年春夏之交,潘恒球从扬州江都转场仪征,2名警察押着2名少年犯上了车,“大的十四五岁,小的十一二岁”。他随口问道犯了什么事,警察告诉他:“不好好读书,赌博偷钱。”他心想,这正是年少无知不懂法的恶果。

彼时彼地,潘恒球心有所感,决心要用说书来普法,一项谋生手段就此成了他“度人”的工具。要普法,自己先得懂法。他上学少,文化浅,就向家人和邻居请教,多读书,勤看报,遇到实在不明白的还跑到政法部门去问。潘恒球有个优点,就是记忆力好,故事编得快,一条新闻在他脑子里转几圈就能出口成章了。

他回忆,刚开始进校上门普法时常常被当成推销东西的人,遇到客气的推说没时间,不客气的直接送上闭门羹。潘恒球每每提出条件:只给一个班讲,只讲20分钟,不受欢迎再也不来。日积月累,看到宣讲的效果好,他的“名气”也逐渐大起来。等再联系学校时,对方总是倍加欢迎,主动邀请也变得习以为常了。

坚持不吃学校一口饭

潘恒球讲课有个原则,就是坚持不吃学校一口饭,不要人家一分钱。他说,过去习惯了自带干粮、骑车上路的日子。

2002年的一个下雪天,气温骤降到零下6度,为了赶到路途较远的淮安博里中学,他头一天下午就从家里骑车出发,天黑前没能赶到,只好途中借宿一晚,第二天天不亮又冒着风雪起程,待他如约赶到学校,眉毛、胡子都结上了冰凌。课上完,他婉拒学校招待,只要了一杯开水,就着自带的馒头解决了午餐。

投身义务普法,不挣钱还要贴钱,家人的埋怨在所难免。老伴说他:“老潘是自找苦,吃不够!”但在潘恒球看来,自家的困难可以慢慢克服,“教好一个孩子就是造福一个家庭,就是为社会做贡献”。

他的课直接帮助学子改变坏想法的例子也不少。记得有次在宝应中学讲完课准备回家,有个学生追上他:“潘爷爷,我知道错了,现在当着您的面我把刀子扔到河里去。”

几十年来,潘恒球还与不少后进孩子结成对子,时不时进行关心督教。但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今年,编辑成书的《潘恒球普法故事汇》终于付印,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即便听不到他讲课,也有机会了解这些法制故事,潜移默化,帮助成长。

“不怕苦不怕累,不图名不图利,只为青少年不犯罪。”潘恒球表示,只要自己活着一天,就要继续讲下去。

大爱无形,润物无声。70岁的潘老一年还有200多天奔波在义务普法路上。


法治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相关热词搜索:法治先进个人材料 公安法治人物事迹材料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法治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法治人物先进事迹材料"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62290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