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意义

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意义

2016-09-21 12:22:0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意义(共6篇)浅谈开展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浅谈开展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大学校园文化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社会亚文化,是指在大学校园区域内,由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习生活等活动中所形成的一切物质、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的总和。从文化形态上看,大学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意义》,供大家学习参考。

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意义(一)
浅谈开展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

浅谈开展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

大学校园文化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社会亚文化,是指在大学校园区域内,由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习生活等活动中所形成的一切物质、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的总和。从文化形态上看,大学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而校园文化活动属于行为文化层面,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和实现途径。离开了校园文化活动,其他一切文化结构要素均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校园文化活动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还分为不同的形式,如主流文化、支流文化、暑期文化、文学文化、爱情文化、交往文化、网络文化、手机文化、广告文化等等各种校园文化活动。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兼有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以铸造学生灵魂、养成良好气质为核心的社会文化和以弘扬科学人文精神、造就高素质人才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形成有机的统一,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开展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营造一定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和制度环境,使身在其中的每个成员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和行为准则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精神、心灵和性格的塑造。

校园文化活动是指在高等学校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趋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精神氛围。它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即凝

聚力和向心力。校园文化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延伸和拓展,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导向作用

校园文化活动蕴含着较深层的价值体系,这一体系是在长期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实践中凝结而成的。它为学生提供了行为的参照系,潜移默化地指导其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个人行为引导到集体目标上来,因而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导向的成功与否,是校园文化活动发挥了积极的正面效应还是产生了消极的负面效应的重要标志。可以说,校园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规定了一种目标模式。

2、规范作用

在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建立与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并通过抓制度落实为青年学生创造一个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公平竞争、自我成才的良好环境。可以促使他们养成文明举止和良好行为习惯,自觉地将他律行为转为自律行为,不断提高学校学风建设的整体水平。

3、激励作用

校园中凸现出来的榜样是这个特定的文化区间内涌现出来的正面典型。他们集中地反映出学生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素质和生活行为方式。校园榜样真实贴近他们的生活,其激励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既是校园精神的生动体现,又是校园文化的形象教材。它所产生的“共生效应”和“魅力效应”,是推动校园文化全面发展的

动力和能源。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对于弘扬正气、优化校风、培养校园精神、建设校园文化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4、凝聚作用

这是指学校的文化氛围特别是良好的校风能激发学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形成强大的向心力。所谓校风,即学校富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教学意识、育人意识、道德意识、文明意识以及为全校师生认同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它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能使每个学生都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内在潜力。这种高凝聚力主要表现为: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休戚与共;集体对个人有很强的吸引力;个人对集体有很强的认同感。

5、调节作用

大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需要缓解与调适。“一张一弛方为文武之道”,校园文化活动展现的这一片天地可以让他们心理得到放松、心态得到调整,从而保持良好的心境。

6、认识整合功能

学生的认识是在不断地模仿,进而比较、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一定的文化氛围正是他们模仿的“蓝本”。与此同时,校园文化自身渗透着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科学知识,学生在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通过不同思维的不断碰撞,在寻找个人与集体、社会的结合座标的过程中,不断整合自己的思想与价值体系,从而逐步深入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并获取许多课堂上得不到的知

识与技能。

重视学习、重视教育、重视能力、重视知识结构的合理与完整,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高校教育的新要求。高校由于专业和学科因素的限制,往往在人文精神培养和人文知识的灌输方面显得欠缺,这就需要校园文化的课外延教育和环境熏陶发挥补充作用。坚持科学与人文精神并重、弘扬时代旋律的健康校园文化,将有效弥补常规教育和课堂教学的不足与缺憾,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形成良好的素质教育氛围。高校学生的智力发展并不平衡,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和结构等因人而异,丰富多彩、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展示才华、实践志趣、充实自我、调整改善知识结构,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广阔天空。同时,当代高校学生往往缺乏对历史文化和基本国情的深刻了解,加上人格心理、价值观的不定型,逆反心理和网络文化的冲击,使主课堂的政治理论教育效果程度不同地受到削弱。主课堂的教学和灌输固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但校园文化活动的潜移默化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举行形式多样、内容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红色旅游、社会实践、校园征文、演讲比赛等,都能够起到很好的思想教育作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容易消除逆反心理和思想障碍,正确的思想易于被学生接受,教育效果比较理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协调并进的事实,充分说明了重视和开发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意义。

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意义(二)
高校校园文化的作用和意义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的意义

机电技术系学生工作处

摘 要: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综合实力的体现,是高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熏陶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校园文化品牌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本文基于实践的探索,通过对如何构建高校校园文化品牌体系的探讨得出相关结论,为进一步实践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大学生全面发展;影响.

一、 高校校园文化的含义与本质功能

对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含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都是借鉴文化的概念提出来的。白同平认为,“大学校园文化的基本结构要素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文化活动、校园规章制度、校园精神、校园价值取向等”[1]。于晓阳定义为“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它是一种管理文化、教育文化和微观组织文化”[2]、王绑虎依据社会文化的结构分类,将校园文化纵向划分为由浅入深的三个层面,即称为“器”浅层面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层面文化,和深层的校园精神文化面文化。杜庆峰提出: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更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 本文认为:校园文化是在大学校园里形成的以高校师生为主体,具有独特文化氛围的物质文化、环境文化、组织行为文化和思想精神文化共同作用形成的总和。它以大学良好的人文环境为依托,以大学师生参与各项活动为载体,以养正育德提高学生修养为目的,实现提升大学品味,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校园文化的本质功能是育人功能。和谐上进的高校校园文化将对大学生的培养内容渗透到校园文化环境和校园文化活动中,对生活于其中的每个成员产生同化作用,从而培养起师生对学校的归宿感与认同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对人的教育。高校校园文化通过塑造思想、陶冶心灵、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促进校园人的社会化,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人格品德和社会适应的综合能力,为时候培

养出有用之才。

二、 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

(一) 高校校园文化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发展空间

在大学生活中,最能影响大学生发展的是社团,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不同的社团,为自己的发展找到不同的空间。没有学生社团的大学不难想象,那一定是一个没有活力、死水一潭的校园生活。学生社团撑起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半边天,因此各所大学都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工作。并先后通过学生社团开展了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每年的不同月份、依托不同事件组织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大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中锻炼自己热情、责任、求实、真诚、坚持的性格,在为社团做贡献的同时发展个人智慧、增长才干,在团结协作中带来个人成功的体验,积累人生发展的财富。

(二) 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生艺体全面发展的载体。

艺术教育能使学生在艺术熏陶中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欣赏情趣,培养良好的艺术能力和欣赏品味,激发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开展的艺术和体育活动,把大学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由课堂延伸至课外,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把大学生活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的联动起来,有利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高校因材施教,鼓励冒尖,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独立思考,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宽松的环境。

(三)高校学术实践与理论研究为大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自由空间

高校校园文化的生命精神在于大学的学术上的成绩与积累。一个知名教授就是一所大学文化的象征,学术研究和学术氛围发的展是大学的立足之本,是大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力量源泉。如一些大学加强引导校园学生学术实践与研究,通过学生会和研究生会有针对性地对校园的学术实践和理论研究活动进行协调和指导,开展大学生评选活动,鼓励和激发学子的学术研究,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术研究活动中来。

其次高校许多学术大师是大学生学生发展的偶像和导师,许多高校的名师讲座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学术生活增添了活力和发展动力。名师开办讲座,实现了专

家和学子们面对面地交流,是一个开放的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堂,学生对名师学识的渊博与高尚人品的崇拜,启迪着大学生的学术梦想。高校文化里有最广的知识领域、最快的学生信息来源,大学生完全可以自由的参与和交流,一方面有优秀的专业老师的指导,另一方面有兴趣相投的同学之间交流心得体会,共同提高。

三、 创新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培养新一代大学生

(一)建立功能齐全的文化活动场所

高校在学生活动场地、科技展览馆等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高校要在现有的文化活动场馆规模基础上,加大校园文化活动场馆建设力度,增加场馆数量、学生活动中心等硬件设施,保障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全面有效的开展。

(二)营造文化气息浓厚的校园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任何一所高校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是学生健康成长,并不断走向社会化的重要土壤,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对校园环境的完善逐渐成为各个高校每年工作计划中的重要内容。

大学校园环境的重要服务对象是学生,校园环境景观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及以行为方式。高校校园环境的建设既要布局合理、健康向上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有能够主要突显文化功能。学校应该巧妙的利用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校园环境的建设,有针对性基于育人视角的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弥补文化气息的缺陷,营造和谐校园环境文化,使大学生感悟、理解、思考,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

(三)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

一个成功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仅体现在组织计划的周全以及设计的完美华丽,成功与否的关键更多的应体现在是否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和喜爱,是否在大众里产生影响、存在知名度。为了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首先应促进提高学生对该活动的认同感。因为目前高校学生所处的阶段正是敏感时期,他们自我意识强烈,思想活跃,情感丰富多彩,他们对于传

统的教育方式很可能产生厌烦甚至逆反心理。校园文化活动的这种引导式管理,恰恰能将教育寓于校园文化活动中,变有形的管理为无形的管理,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容易取得他们的认同与协作。

其次,创新活动形式,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吸引力。“要构建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平台,力邀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讲学、演出,让高雅艺术走进校园。要加强和国内外知名团体的交流,提升校园文化的张力”[3]。同时,由于高校学生多为新鲜事物的追宠者,我们应该积极利用这一点,开拓网络文化、手机短信用语等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学生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学校在今后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应面向全校学生开展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学生群体文化活动,吸引全体大学生参与才能发挥其余人的作用。在现实校园中,文化活动成为少数学生或者学校装点门面的活动,有悖于学生为本的育人方针。因此,有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有层次的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努力打造一批形式多样、创意新颖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增强活动吸引力,吸引不同学生群体参与,提高和锻炼大学生的优秀品质。

总之,精巧雅致的校园环境、飘逸着浓厚的高雅求知气息的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教育和文体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材。高校校园文化在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上起着关键性的做用,通过北大、复旦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分析,越是重点大学对于校园文化建设越是重视,从一定程度讲,校园文化是高校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人们追求名牌大学也是对高校校园文化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上具有关键性作用的认可。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的软实力,每一所高校,应该将提升校园文化当作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白同平.高校校园文化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于晓阳,徐淑红,周芳.校园文化建设新趋向[M].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5.

[3]曾蓓蕾.浅探商业因素冲击下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现状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0,15.

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意义(三)
如何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如何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新时期,赋予了校园文化新的意义,校园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校园管理的一种模式,在提升了师生的审美情趣的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潜移默化的给学生提供了端正思想、催人奋进的一种氛围。因此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及发展都起着尤为重大的作用。学生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如何让职业院校的学生积极的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加强学习,提升思想,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校园文化不仅包含精神文化建设,还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建设,这几个方面相辅相成,才能转化为学校的文化形象。其中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内容,只有全体师生达到共同价值观念、文化观念、以及生活观念,才能将所形成的校园文化从校风、教风、学风、班风中体现出来.因此,可充分发挥共青团员、学生会等先锋模范作用,在学生中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这就要求先锋模范学生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在学习中端正思想,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从点滴小事做起,引领其他学生形成勤奋学习、 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 。在引导广大学生学习和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要帮助其他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网络为载体,充分发挥新时代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勇于创新,不断钻研,学习新技术、新技能。这

对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二、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当代学生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创新能力也较强。而校园文化本身具有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以当代青年学生为主题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可以以校园特色的新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等为核心,精心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以报刊、板报、讲座、沙龙及其他文化活动等形式创造文化氛围。这无疑是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优良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校园文化形成一种可以直接影响师生的软环境,在浓郁氛围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文化思想。校园文化在学校育人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新时期赋予了当代学生新的使命,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必将增强其吸引力、凝聚力 。

三、学生对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人参与到青年自愿者的队伍中,他们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从不为任何报酬,在促进自我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进步,参与志愿者活动,在帮助他人的时也在服务社会,在传递爱心时也是在传播文明。通过他们的言行及活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身边的人。青年志愿者,以献爱心为主要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很多,在继承和发扬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同时,也将其在广大学生中广泛宣传,比如从关爱弱势群体做起,定期上敬老院进行活动,除此之外,还进行留守儿童或生活有困难的家庭进行捐助等活动。身教胜于言教,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活动,在师生中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同时也号召全体师生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来,从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强化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

为了保障校园文化建设有序和有效的进行。规章制度是关键,包括学校的传统、礼仪、守则等,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规章制度,在约束了师生的行为规范的同时,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和文化氛围,才能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强化对学生干部的管理,稳定干部队伍,是完善规章制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选拔思想进步、德才兼备、责任心强、并具顽强精神的青年学生加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加强学生干部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推动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载体,也是展示当代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一个平台,作为中职学校,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意义(四)
校园文化墙之意义

校园文化墙之意义

校园的文化墙是学校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校园的墙壁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让墙壁“说话”,它是利用学校所有墙壁因素去陶冶感染学生,是一幅有“主体的画”,是一首“无声的诗”,但情深意切,融知识性、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目的。

学校遵循育人为本的原则,建设高雅别致、丰富多彩的校园墙壁文化。在环境建设中让墙壁与花草说话,让师生生活在如诗如画的书香校园环境中,着力于校园“教育文化长廊”建设,时时处处为广大学生提供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食粮,激发学生向上、从而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激起求知欲。

【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意义】

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的主阵地之一是校园的墙壁。校园的墙壁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校园文化精神的外在反映,然而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是熏陶、引导和感染师生职工情操和素质的巨大的推动力量。

首先是校园的墙壁文化能集中反映校园的文化精神与灵魂。能充分展示校园文化内涵的精神与灵魂,予以雕塑化、图像化、艺术化。如在小学的墙面上有“欢乐似歌唱响彩色童年,体艺如花绽放和谐校园”的大幅对联,“愉悦学校,成长快乐”的大型展览窗,“快乐星期三,欢乐你我他”、“愉悦和谐”的大幅标语,校门正前方将有大型“愉悦和谐”雕塑成为学校的标志,正面墙壁将有大型的快乐学习雕塑群。体现学校几代教育人办学理念,是对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追求,是对愉悦和谐育人精神与灵魂的孜孜探求。

其次,校园的墙壁文化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墙壁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的墙壁艺术、美观科学的墙壁图案设计、文明健康的全面教育宣传等等,无不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墙壁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母。

再次,校园的墙壁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校园的墙壁文化建设是学校集体形象,要相互协作,团结奋进,要有助于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一个充满理想、团结友爱的集体会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集体力量的伟大,从而树立个人服从集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集体主义思想观念。

最后,校园的墙壁文化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试想:你会在地面光洁、环境优美的场所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会在赏心悦目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吗?多彩的校园文化适应了学生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丰富多彩的墙壁文化活动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圈,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并找到知心朋友;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沉浸在喜闻乐见业务活动中,因注意力的转移而冲淡和忘却不愉快的心境,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战国时“孟母三迁”说明环境熏陶的重要。让有形无声的校园墙壁“说话”,每块墙壁坚定有力说出“我们的地球”、“我们的祖国”“前后五千年”“生活与美”等等。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校园墙壁文化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的作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整洁优美、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墙壁文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

首先,精心布置校园墙壁文化。在学校在营造绿化、净化、美化的校园,小桥流水,假山湖水,曲池喷泉,相映成趣;杨柳依依,绿草成茵,鲜花四季开放,每当中秋季节,丹桂飘香,沁人心脾。学校精心布置校园墙壁,让一草一木一墙一砖都能说话。如在某小学学校校门口用灌木剪出的“立志成才”四个大字,广场中间是“愉悦和谐”的大型雕塑,办学特色主题词“快乐星期三,欢乐你我他”高高悬挂……漫步在校园里,到处都充满了浓郁的教育氛围,深深地温暖每一个师生的心灵,这样和谐的环境熏陶着每一个学子,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成长,将来如“鲲鹏”高飞。

第二、着力建设五大校园墙壁文化。即教室墙壁文化、办公室墙壁文化、特殊墙壁文化。加强五大校园墙壁文化的建设来熏陶与陶冶学生,著名成功教育训练专家傅中国说“卓越来自课外”。

教室墙壁文化是一个学生学习精神的集中体现,班集体是一个熔炉,能将铁炼成钢。同时班集体也是个染缸,会给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响。加强教室墙壁文化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理论引导人”,加强班集体荣誉感,给予每一个学生表现的机会,给予每个学生都有对比的机会,都有进步的机会,都有成功的表现。学校的每个教室都有类似“夸夸你我他”、“想说就说”、“展示自我”等版块。如小学阶段共六年,学生的年龄跨度较大,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差别很大,为了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对各个年级教室的布置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一年级各班都精心布置了“拼拼、读读、认认”的“启慧角”等,二、三年级各班都建立了“生物角”,四、五、六年级各班都设计、张贴了中英文对照的名人名言“励志角”等等。除此以外,校园“红领巾”画廊、英语角以及各幢教学楼的楼梯都根据低、中、高年级段的特点精心布置了学生的书法、绘画作品,每个班教室门口也都以统一规格、统一材料制作的“ 班级特色”班牌,体现着各自的风格与追求,展示班级荣誉的园地闪耀着不同的名字。各班还根据学生们的意见,设置了一系列专栏,充分体现了不同集体和个人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形成了独特的班级人文氛围。

办公室墙壁文化是教育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由师生共同参与办公室墙壁文化设计建设,他们的感受将会达到新的境界,最终教育的效果将事半功倍。据权威调查表明“领导+长者+朋友”型的领导角色,“师长+父母+朋友”型的教师角色及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同学角色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角色,颇受学生欢迎。学校宽敞的校长办公室正面墙壁可以有大幅书法作品,如请著名书法家书写《金缕曲-----献给人民教师》:“不用天边觅英雄,教师队伍,跟前便是。历尽艰险终不悔,只是许身孺子。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忧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患与安,无论比。幼苗茁长园丁喜。几人知,平时辛苦,玩眠早起?!燥湿寒温荣与悴,都在心头眼底。费尽了千方百计,他日良材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光和热,无穷际。”------对教师的爱作了淋漓尽致的表达。低年级教师的办公室有“唐老鸭和米老鼠”、“小叮当”、“佐助”、“豹子、狮子、老虎”等小朋友喜闻乐见的形象装饰,体现教师对学生成长的无限关爱!办公室墙壁文化能体现一所学校领导角色与教师角色的定位。

走廊墙壁文化,学校在进行校园走廊墙壁文化建设中,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美的体现,布局上错落有致,疏密合理;色彩搭配高雅和谐,极具整体美;走廊中一句句富有人文色彩的话语,一句句的警句和名言,读来都是一种美的享受,一幅幅卡通与美术作品,更是视觉的享受和心灵的洗礼,这都是对培养学生的审

【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意义】

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走廊墙壁处处可以看见有温馨提示,如“请带上您的微笑!”、“今天夸奖他了吗?”“今天你运动15分钟了吗?”等等。在教学楼走廊内,处处可以看见学生们的作品,有美术作品、书法作品,小制作、小发明,还有电脑作品,这些稚嫩作品的价值不在于它是否完美,而在于它的内涵。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的特长得以展示和承认,他们的自信心培养起来了,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意义】

围墙墙壁文化,学校把围墙墙壁文化视为一种有生命的朋友,有学习版块、生活版块、休闲版块、运动版块、留言版块。如学习版块可有“素质教育园地”、“德育墙”、学校“三风”(校风、教风、学风)的大幅标语,雷锋塑像、“热爱科学”和“祖国壮丽山河”的巨型宣传画,随处可见的名人画像及名人名言,开展定期更换阅读墙作品展览墙。学习版块给学生一种启示:只有勤奋读书,努力攀登,才可以达到人生崇高的理想境界。反映学校个性与特色的八项标志,校徽、校证、校服、校训、校歌、校刊、校旗、校节齐全规范呈现于围墙文化中。课余,学生在这里专心读书,遨游知识的海洋,从不同版面种获取智慧,学习做人道理,对古典文学、外国文学、经典著作的广泛阅读,领略其中的无限乐趣。留言版块是学生最爱的版块之一可以自己去画去写,甚至可以随心所欲乱涂乱画。每个版块成为帮助学生创新和实践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去思考、去创造、去实践,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实践成为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有效补充,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学习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特殊墙壁文化,有特殊功能室墙壁文化建设,特殊地方天花板的文化建设,宣传窗、黑板报、校史陈列室、阅报栏、广播站、队室、寝室等墙壁文化的建设,倡导积极向上文明的氛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要加强“爱学习”、“爱学校”、“爱国”的教育,培养母校与亲情的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的发展历史,向学生介绍各行各业代表,教唱校歌,统一校服,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对学校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形成学校精神。学校充分发挥宣传窗、黑板报、校史陈列室、阅报栏、广播站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及时报道学校的新人、新事、新面貌,加强对学校刊物的管理指导,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学校教育模式对所在的每一个师生有着深刻的影响作用,然而校园墙壁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的外在体现。加强校园墙壁文化建设,创建“教育文化长廊”优化和谐育人环境还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只有大家都重视校园墙壁文化建设,以人为本,以成长为本,以将来为本,从事业的高度去建设校园墙壁文化,墙壁“说话”育人的功能才会得到真正加强,学生才能真正健康的和谐发展。

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意义(五)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今,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使教育的过程、方法、手法、更加科学化,更加人性化。过去被人们忽略、遗忘或加以反对的一些方式、方法,经过科学的论证如今正在逐步显示了潜在的教育意义。比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多元智能研究等等都是教育理念上的一大进步。那么校园文化环境越来越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就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最好说明,同时又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由于各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是由各个学校发展历史演绎而成,因此各个学校的校园文化主旨是有着差异性的,当我们置身于两所不同的学校时,这种差异会很清晰地让我们体验出来,在校园环境风格、全校的精神气质、人际关系、教书育人的氛围等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良好的学校文化环境,它具有很强的层次感,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丰富的、全面的、无声的教科书。他能起到潜移默化、对师生进行熏陶和塑造的重要教育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从校园文化的功能上看,校园文化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有益于学生情感的陶冶,心灵的美化;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良好精神面貌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更有助于学生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学校育人的诸要素中,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校园文化环境,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是长期发展逐步形成的,与历任校长的办学思想密切相关,应该说它是一种氛围的长期营造,它是得到全体成员的高度认同的,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感召力,在学校的发展中具有“地基”的作用。 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严格的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不能面面俱到,校园文化用它隐性方式,完成了管理过程中任何制度都不可替代的管理作用,这是一种稳性的管理规则,它在学校中是一种以精神领袖式的作用在约束和维护着这个团对的共同的利益。这是我的常说的默守常规。学校的规章制度仅仅是违者罚款式的制度,在实际操作中所体现的效果并不是尽善尽美的,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通过把行为规范的各种教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到校园文化中,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去看、去想、去感受、去培养自己的素质。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措施

校园文化它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组成,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直接反映和再现了一个学校的价值取向,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影响着一个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校园文化一旦形成便会产生强大的内动力,这种内动力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惯性。如何发掘值得深入研究。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校长是关键,他即是领导者,又是实践者和创新者,起到传承和引导的作用。校长对校园文化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物质文化的营造

物质文化的营造这一点比较好做,但要求主管人员必须潜心挖掘,让营造的环境与学校现状相匹配,富有个性,体现出设计者审美观、价值观真正起到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发挥出教育的功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

(二)校园精神文化的营造

这一点相对其它三点较为难做。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又是一条引线把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学校的校园文化,树正风、立正气这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团结、进取、奋发、求实这是许多学校的校训内容,其中体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敬业精神和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校训是校园精神文化精髓,通过制定具有时代特征,又富有学校历史文化背景与特色以及长期的发展目标的校训成为号召、激励、鼓舞、鞭策全体师生的座右铭。逐步由外力变为内力,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就会出现。【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意义】

(三)校园制度文化的营造

校园制度文化这一点做起来易,转化过程难,制度已经确定可以强制执行,包含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如校规、校纪、人事、总务、教育教学制度等等,一项制度的形成不能成为一种文化,学校制度再完善也不能称其为制度文化好,校园制度文化的形成应该是制定—认同—自律—传承(舆论)—文化,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一项制度不被大家所认同时,还会产生不良反映,不仅不能推动学校工作的开展,反而成了发展中的绊脚石,一但制度转变成了自律的行为时,就会形成一种正确的行为导向,就必然产生出一种文化氛围,就会培养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才能完成我们的办学目标。

四、校园活动文化的营造

校园活动文化,这一点与我们办学思想相联系,首先,我们必须尊重教育的规律,明确活动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用制度的方式将它确定下来,让活动有稳定时间,稳定组织结构,稳定经费和相对稳定的内容形式,使活动具有连续性、目的性、教育性。在活动中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真正让学生体验是他们自己的活动,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等,在活动中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个性特长得到发挥,培养了团队精神,陶冶了情操,在活动中不断找出每一活动的闪光点和不足,使活动更加完善,通过活动在校内无形地释放出一般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活动文化。

校训是一个学校校园文化的精髓,校训是一种理念,但更重要是要赋予实践,校训的解读要深入人心,使学生由认同到实践再由实践内化为品格。校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是一种相互促进,共同形成的过程。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及校园活动之中。学校应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提高学校管理层次,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推动学校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有效载体。充分重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广大师生全员、全程、全方位自主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让师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锻炼,提高文化修养及价值观念,实现师生和学样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意义(六)
‘礼让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报告

‘礼让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报告

单位:重庆市梁平县礼让初级中学      姓名:邹万平

电话:13896365317                   学段:综合及其它

一、调查背景

⑴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法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学校礼仪教育,从整体上看是围绕礼让教育进行的。以约翰•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被称为美国的“官方哲学”,因而中小学的德育也是“个人主义”为第一的;英国和德国一样,学校德育或者说是宗教德育相当稳固,但没有专门的道德课,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只是在其他学科或活动中有些德育渗透。日本学校的德育渗透及培养方式和方法异常丰富,大量地引进中国的儒家思想和西方的民主主义思想,并融会于各学科中,形成崭新的个性教育。在韩国,人们见面、说话、告辞都有固定的礼仪,同时还有同事之礼、师生之礼、馈赠之礼,看似琐细的礼节里透露出一个民族尊老、互敬、好客的风气。韩国的礼仪教育始于幼儿阶段,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⑵市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北京、上海等已经走在时代的前沿,上海市正在大力推进《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纲要》,要求中小学要将《两纲》内容与“二期课改”紧密结合,使之作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使广大教师在深刻了解教育本质的基础上,明确知识与品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关系,在观念层面形成正确的课程价值取向,内化德育渗透的意义,提高渗透意识。现在初中学生不“礼让”的表现为:如吸烟、酗酒、赌博等陋习;拉帮结派,纠集社会青年,聚众斗殴;敲诈勒索,欺侮弱小同学;乱拿东西,借物不还,甚至小偷小摸;满口脏话、流氓用语,给同学起绰号;随地吐痰,乱扔纸屑;观看、传播淫秽物品;顶撞、污辱老师;故意损坏栏杆、开关、门窗等公物。

二、调查目的

本课题旨在为初中生创设充满关爱、友善的良好的礼貌行为,友好的待人方式,热情的态度,培养良好个性品格,营造积极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环境,让师生共同享受自己的礼让成果。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教基[2006]5号文件指出:中小学校要制订符合本校实际和特点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分步实施,强力推进;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广大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发挥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和表率作用。

1.学生发展目标:以学校特色为突破口,教予全体学生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注入和谐文化,鼓励学生发挥特长,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为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提供条件与保障。

2.教师发展目标:以打造名师为突破口,促进教师专业理想与态度、专业知识与理论、专业能力与技能的发展。

3.学校发展目标:以学校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促使初级中学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养学生育人的场所。

4.树外部形象、修练内功、创名校、展才华、争做好公民。

三、研究的现状

在美国孟菲斯大学历史系教授孙隆基看来:“缺乏公共空间的基本礼貌”的原因是国人对婴儿排泄习惯的训练太过于随便。在传统时代,一般让孩子穿“开裆被”,可以随时随地大小便。受这种教育长大的人,当众擤鼻涕、挖鼻屎、搓身上的老泥,在人群中放屁,吃饭时将骨头吐在桌子上,把公共场所当作随便可以丢垃圾的地方,不守时间表,不守规则,对身体的动作不去控制等,就都不见怪了。

“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这种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游客成为中国的最新出品时,“中国人”却成了不文明、粗鲁的代词。

在家里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一切都顺从他们的意愿,所以在学校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不在意、无所追求、期待无拘无束的生活。

自控能力差、好胜冲动。盲目模仿电影、电视,想做好汉、剑客。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缺乏应有的理智或谨慎,不注意方法,不讲究礼仪,常为一点小事或一句不恰当的话而产生摩擦甚至大打出手。

虚荣心重。自私自利、利欲熏心,贪图享受,为达到目的又不愿意自食其力,专找歪门邪道。

 

坐公交车抢座,不依次排队乱撞,大庭广众脱鞋袜、赤膊袒胸,吃饭助餐多拿多占,遇有纠纷恶语相向……。常出现语言不文明,说脏话、乱吐口痰、乱写乱画、乱丢纸屑果皮,损人利己;在学习上不求上进,做一天和尚撞天钟,自卑自异,不善于与他人交往。

目前,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状况仍不容乐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倾向: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目的“功利化。不惜人力、物力、财力,修校园“文化墙”,搞硬件建设等。这样的建设具有明显的功利化倾向,偏离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奠基学校育人品位的目标。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片面化”。有部分学校只注重了学校硬件、校容校貌、校园绿化等物质文化建设,但制度文化建设弱化,精神文化建设一片荒芜;有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顾此失彼。三是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庸俗化”。中小学校园文化普遍缺乏核心校园文化理念,大多数学校依然存在生搬硬套,特色不突出的现象。有的学校“文化墙”内容杂乱;有些学校张贴的名人像、警句、格言过多,属于师生自己创作的内容很少,导致师生熟视无睹,形同虚设;又无法保证学校文化品位的提升。四是校园文化建设过程“激进化”。现在,由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建设热”盛行,一些学校为顺应要求急功求利,“大跃进”态势十足。不利于学校精神文化的提炼和形成。五是校园文化建设主体“骨干化”。大多数学校的参与者主要是学校骨干;教师中对此持观望或反对态度的不少,热情不高;学校活动不多,学生参与少,几乎呈被动的接受状态。显然,这样的校园文化无法让师生认同,难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因此,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借助“礼让”校园建设紧密结合潜移化,全面提高师生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调查内容与方法

调查内容:学生问卷与学生交谈,观察现象,问卷调查表上设计的内容有:农村初中生学生行为习惯;文明礼仪,校园文化建设,学风气等方面。

调查对象:重庆市农村初中部分学校。

调查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与师生交谈,观察校容、校貌相结合。样本来至于本县34个镇乡19所不同的初级中学,从中抽取学生1568人,分层设组,抽取示范学校发出卷532份,单设中学510份,镇乡初中508份。全部收回,总体不很乐观。

五、调查结果分析:

表1行为习惯现状调查统计(%)=   人。

内  容

%

内  容

【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意义】

%

内  容

%

互帮互学

105

6.7

坐公交车主动让位

32

2.0

乱写乱画

121

7.7

认真学习

109

6.9

衣冠不整洁

94

6.0

乱丢纸屑果皮

194

12.4

乐意接受意见

98

6.3

踏鞋

75

4.8

打架斗殴

39

2.5【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意义】

关心集体

85

5.4

留长发

103

6.6

打牌赌博

28

1.8

尊老爱幼

45

2.9

说脏话

137

8.7

爱私自上网

89

5.7

遵守纪律

101

6.4

乱吐品痰

113

7.2

 

 

 

 

表2:学校文化现状调查分析统计(%)=  人

相关热词搜索:积极参加校园活动 科举文化的积极意义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意义”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意义"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64187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