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2016-09-26 10:55:1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共5篇)...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一)
2014年九年级物理全册人教版导学案

课题:13.1分子热运动 序号 01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

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学习重点: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学习难点: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

结构。

教学方式: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铅柱、投影、录

像。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物质是由 组成的,若把分子设想成球体,它的直径大约为 m;

2、 说明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扩散现象跟 有关。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 4、问题导学方案,课本导读P3,第一题。P4科学探究、第三题 二、课堂导学 1.情景导入:盛夏时节,百花绽放。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啄天蛾,它们悬浮在空中吸食花

蜜。花香示如何传播的呢?

2.出示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引入:分子的体积很小,肉眼看不见,怎样知道分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

1、演示1:利用准备好的二氧化氮,演示课本上的13.1—2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2、演示2:向平静的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滴黑色墨水,观察墨水的变化情况。

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了:

3、将煤堆在墙角处,过一段时间墙皮深处也变黑了,这一现象说明了

大量事实说明 , 、 、 都有扩散现象。

4、演示3: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

在两个杯底注入黑墨水,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了扩撒现象跟 有关。

5、分子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

引入:分子既然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没有非散开,

而是聚合在一起呢?

6、演示课本上的13.1—5,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了:

气体、固体、液体都能够被压缩说明了: 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同时又说明了:

归纳以上的实验事实得出:

7、问题导学方案,自我检测P4,1题。

8、问题导学方案,自我检测P5,2题

三、展示反馈:

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

进行评估。

四、学习小结: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不同物质的物质互相接触是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如何正确理解扩散?

3.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五、达标检测:

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组成的;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_______________;分

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和_______.扩散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 。

2.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_______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_______。_______越

高,分子的运动越_______。

3.生活中为了增加菜的味道,炒菜时要往菜中加盐和味精,腌菜时也要加入盐和味精,盐

和味精在_________时候扩散地快,这是因为炒菜时的温度比腌菜时的温度_______,分子

_______ 的缘故。

4.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当

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

变得_______。两滴水银相互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

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

5.在量筒的下半部分盛有蓝色的浓硫酸铜溶液,再在硫酸铜溶液上方缓缓

地注入一些清水,几天后,整个量筒内的液体都变成蓝色,这一现象表明

_______________. 图15-1 6.一根铁棒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又很难被拉长是因为

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

7.如图15-1所示,下面的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当

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看到上面的瓶子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这种现象主要

表明( )

A.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B.分子间有相同作用力

C.分子有一定大小 D.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8.下列诗词、歌词或俗语中不含有分子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知识的是( )

A.稻花香里说丰年 B.美酒飘香歌声飞

C.墙里开花墙外香 D.亲戚远来香

9.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

C.扫地时灰尘飞扬 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10.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的内部也会变黑.说明其原因.

11.把1升酒精倒入容器中,再把2升水也倒入这个容器中并进行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

的总体积小于3升,请解释这个现象。

12.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_________,分子间

的作用力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

句诗,对于第一句,以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的_______________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__【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板书设计:13.1分子热运动

1.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不同物质的物质互相接触是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图15-2

(3)如何正确理解扩散?

3.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课后习题: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课题:13.2内能 序号02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

量的单位是焦耳。

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

减少。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学习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学习难点:内能、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

导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阅读法、科学探究法.

课 时:1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势能和动能统称为

(2)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有 (3)问题导学方案,P7,2

二、课堂导学:

1.情景导入:

1)、自行车刹车时,原来的动能是消失了呢?还是转化成了其他的能,它称为什么能?

2)、为什么搓掌可以保温? 为什么钻木可以取火?为什么滑梯而下会发烫?

2.出示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

的单位是焦耳。

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进行评估。

四、学习小结:

(一)内能1. 内能定义: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之和2. 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

的温度有关

(二)改变内能的方式1. 做功 2. 热传递:

(三)热量1.定义: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 2. 单位:焦耳 符号: J 3. 热量、温

度、内能的区别。

五、达标检测:

1、内能是物体内部 和 的总和。

2、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 。

3、 叫做热量。

4、改变内能的方式有 和 。

5、白天,太阳能热水器中水的温度升高,水的内能________(选填“减少”、“不变”或

“增加”),这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改变了它的内能。

6、下面是某同学“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错误的是( )

A、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B、扩散现象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物体的内能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7、下列事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 )

A、太空中的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成为流星 B、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有灼热的感

C、冬天手冷时,搓搓手就暖和了 D、夏天,广场上的石凳因太阳照射而

发烫

8、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

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有些物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有些物体分子则是静止不动的

B、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一定是由于吸收了热量

C、物体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时,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D、巨大的冰山没有内能

10、问题导学方案P10课表导练,1题

11、问题导学方案P10课表导练,4题

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一)内能1. 内能定义: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之和2. 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

体的温度有关

(二)改变内能的方式1. 做功 2. 热传递:

(三)热量1.定义: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 2. 单位:焦耳 符号: J 3. 热量、温

度、内能的区别。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

课题:13.3比热容 序号03

学习目标:

1、 知识和技能: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会查比热容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

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课 时:1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山东电视台当天天气预报的录相片段,播放前提醒学生特别注意观

察省内各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提出问

题:“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并揭示课题。

二、课堂导学:

1、情境导入:

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的烫脚,但海水却非常凉爽;傍晚太阳落山,沙

子很快凉了下来,但海水却仍然暖暖的。同样的日照条件,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

问题导学方案,课本导读P11,2题。

2、出示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会查比热容表。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阅读P11,实验,思考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代表物质的一种 性质。

2热容。比热容的单位 物理意义:

3、P12“小资料”水的比热容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二)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教案

第十三章 热和能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班级 姓名 组别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课本预习】

物质的构成

1、常见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的,一般 的直径只有 ,通常以 为单位来量度 。

2、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这些

分子热运动。

1、。

2、现象可以在之间发生。【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3、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运动越剧烈。

4、的运动跟叫做 。

分子间的作用力

1、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

的。

2、现象还可以看出,物体的

,而是彼此之间和很困难,这是因为 。

3、。当的距离变小,表现为被 时,

间的距离变大, 表现为 。 的距离小,不容易被 和 ,具有一定的 和 。

4、相距,,可以

因此, 具有 ,容易被 。

5、通常之间的的小,比比没有

,运动。这样的结构使得,具。

6、常见的、内的 在不停地做 ; 之间存在 和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 发生,还可以在 中发生,也能够在 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 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 ,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 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

★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 ,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

★ 学生活动四:影响物体扩散快慢的因素

1、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状态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的分子会运动吗?

2、它们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

3、试一试: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

各小组派代表讲解并交流达成共识。

气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我们在大扫除的时候,看见灰尘在空气中飞舞,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生活动五:阅读分子间的作用力

1、图16.1-5能说明什么?

2、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3、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

小结:1、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 和 。并且同时存在的。

2、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现为 ;

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作用力表现为 ;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

互 。

【归纳整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内能本内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

热运动:分子的热运动跟______有关,______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运

动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扩散快慢

的主要因素________

【拓展练习】

1.写出下列物理现象说明的物理原理:

①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______________-

③墙角的煤堆长了后墙角会变黑_________

2.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3.试着和同学讨论扩散现象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

A.扫地时,灰尘满屋 B.煮饭时,米粒翻滚

C.洒水时,水雾飞舞 D.炒菜时,满屋飘香

E.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 F.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

G.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 H.甲型H1 N1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I.细雨濛濛 U.桂花飘香 P.雪花飞舞 Y.树叶凋落

5.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

6.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7.密闭的房间里打开香水瓶的盖子,一会儿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香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越高,香味扩散得越慢 B.若温度低于0℃,这个现象就消失

C.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D.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

8.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

A.尘土飞扬 B.烟雾缭绕 C.花香扑鼻 D.余音绕梁

9.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变干和相互“窜味”,请你从屋里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里的食物主要是通过 方式失去水分的。

10.茶蛋赴鸡西人喜爱的食品,把鸡蛋放入用酱油和少量茶叶为主要佐料配制成的汤中煮成“茶蛋”,煮好的“茶蛋”,外壳和蛋清颜色都发生了明显交化,这主要是因为分的无规则运动使酱油中的色素分子 到了鸡蛋里面;除此之外,茶蛋变成的速度要比用冷水腌制咸蛋快很多,这主要是因为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有关。

11.把萝卜腌成咸菜通常需要几天,而把萝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萝卜分子间存在空隙,易扩散 B.盐分子与萝卜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C.炒菜时萝卜是运动的,盐分子更容易进入萝卜中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更激烈

12.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B.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

C.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尘土飞扬,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尘土飞扬,说明在不停地运动

C.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糖在热水中溶解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14.关于微观粒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0℃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

C.组成固体的分子式静止的 D..固体和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

第二节 内能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内能

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

【学习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预习检测】

1. 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 。

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

3.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 。

4.改变内能的途径是: 和 。

5.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 改变的内能;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过 改变内能的。

6.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______能、_______能,同时还具有______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______能.

7.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

8.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______,使空气的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文127页内能,回答下列问题:

1) 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__,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

2)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有作用力具有______,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

有______,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内能。

3) 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动能越_____,内能越

________。

4) 物体的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______(停止吗?),所以一切物体________。

讨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 学生活动二:改变内能的方法

1、小组讨论:如何使一块冰熔化?怎样使一根铁丝的内能增大?

小结:⑴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____和_____,且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热传递的实质是________;做功的实质_________。

⑵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 热量,温度 ,内能 ;低温物体 热量,温度 ,内能 。(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差)

2、演示压缩空气引火仪的实验:

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

象 ,

原因: ,

说明: 。

3、实验:在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观察瓶内的

变化 ,原因 ,

说明 。

小结:⑶ 对物体做功,内能 ,温度 , 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

物体对外,内能 ,温度 ,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三)
新人教版2013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稿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 发生,还可以在 中发生,也能够在 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 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 ,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 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

★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 ,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

★ 学生活动四:影响物体扩散快慢的因素

1、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状态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的分子会运动吗?

2、它们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

3、试一试: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

各小组派代表讲解并交流达成共识。

气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我们在大扫除的时候,看见灰尘在空气中飞舞,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生活动五:阅读分子间的作用力

1、图16.1-5能说明什么?

2、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3、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

小结:1、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 和 。并且同时存在的。

2、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现为 ;

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作用力表现为 ;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 。

【归纳整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内能本内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

热运动:分子的热运动跟______有关,______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运

动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扩散快慢 的主要因素________

【拓展练习】

1.写出下列物理现象说明的物理原理:

①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______________-

③墙角的煤堆长了后墙角会变黑_________

2.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3.试着和同学讨论扩散现象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

A.扫地时,灰尘满屋 B.煮饭时,米粒翻滚

C.洒水时,水雾飞舞 D.炒菜时,满屋飘香

E.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 F.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

G.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 H.甲型H1 N1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I.细雨濛濛 U.桂花飘香 P.雪花飞舞 Y.树叶凋落

5.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

6.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7.密闭的房间里打开香水瓶的盖子,一会儿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香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越高,香味扩散得越慢 B.若温度低于0℃,这个现象就消失

C.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D.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

8.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

A.尘土飞扬 B.烟雾缭绕 C.花香扑鼻 D.余音绕梁

9.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变干和相互“窜味”,请你从屋里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现象,电冰箱里的食物主要是通过 方式失去水分的。

10.茶蛋赴鸡西人喜爱的食品,把鸡蛋放入用酱油和少量茶叶为主要佐料配制成的汤中煮成“茶蛋”,煮好的“茶蛋”,外壳和蛋清颜色都发生了明显交化,这主要是因为分的无规则运动使酱油中的色素分子 到了鸡蛋里面;除此之外,茶蛋变成的速度要比用冷水腌制咸蛋快很多,这主要是因为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 有关。

11.把萝卜腌成咸菜通常需要几天,而把萝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萝卜分子间存在空隙,易扩散 B.盐分子与萝卜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C.炒菜时萝卜是运动的,盐分子更容易进入萝卜中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更激烈

12.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B.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

C.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尘土飞扬,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尘土飞扬,说明在不停地运动

C.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糖在热水中溶解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14.关于微观粒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0℃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

C.组成固体的分子式静止的 D..固体和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

第二节 内能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内能

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

【学习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预习检测】

1. 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 。

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

3.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 。

4.改变内能的途径是: 和 。

5.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 改变的内能;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过 改变内能的。

6.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______能、_______能,同时还具有______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______能.

7.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

8.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______,使空气的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文127页内能,回答下列问题:

1) 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__,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

2)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有作用力具有______,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有______,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内能。

3) 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动能越_____,内能越________。

4) 物体的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______(停止吗?),所以一切物体________。 讨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 学生活动二:改变内能的方法

1、小组讨论:如何使一块冰熔化?怎样使一根铁丝的内能增大?

小结:⑴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____和_____,且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热传递的实质是________;做功的实质_________。

⑵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 热量,温度 ,内能 ;低温物体 热量,温度 ,内能 。(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差)

2、演示压缩空气引火仪的实验:

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 ,

原因: ,

说明: 。

3、实验:在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观察瓶内的变化 ,原因 ,

说明 。

小结:⑶ 对物体做功,内能 ,温度 , 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

物体对外,内能 ,温度 ,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

★ 学生活动三:群策群力

1、1分钟竞赛:举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

2、讨论达成共识:

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⑴物体温度的变化(会、不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⑵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可能、不可能)改变?

内能和热量的关系

⑴物体内能的变化(一定、不一定)伴随着吸收或放出热量?

⑵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热量和温度的关系

⑴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物体温度的变化?

★ 学生活动四:学生阅读:地球的温室效应

1)什么是温室效应?

2)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整理】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内能。

内 2、大小相关因素: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其大小跟物体的_____有

能 关。物体的_____升高,内能增大,物体的______降低,内能减小。 3、改变内能方法: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拓展练习】

1.小明同学把金属勺放在热汤中,过一会儿,发现金属勺的温度升高了,它的________增加;把金属勺从热汤中拿出来,过一段时间后,金属勺的温度降低了,它的__________减少了,于是李文静同学得出结论:通过____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把热的钢棒杯内水中,发现杯内水的温度会升高,即水的内能会______,这一实验表明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

3.关于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内能越大,温度越高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套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一节 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结构;

3、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课前预习

一、宇宙的组成和原子结构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________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物质是由 组成的。分子又由

能组成的。原子是由处于中心的 和 ___________组成的。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 ___________和 组成的。 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

二、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 、 、 、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

的 。

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很强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 和 ;液态物

质,分子间距离比较大,粒子间的作用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固定的 ,具有 ;气体物质,分

子间距离较大,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 ,因此,气体具有 。

三、纳米技术

纳米是一个 单位,符号是 。6nm= m,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有 。

课堂达标

1.宇宙是由 组成的,物质是由 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 组成的,原子核是由 和

组成的

2.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0.3~0.4nm,那么0.4nm=__________m。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B.分子能用肉眼看到,而原子不能

C.能够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粒子叫分子

4.从微观的角度看,固体的的体积一般比液体的体积小的原因是( )

A、固体的分子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中振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小

B、固体的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C、液体分子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D、固体的分子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课后巩固

一、基础训练

1、我们知道物质一般以_____态、液态、______态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____________。从实

验,我们看到物质在一般情况下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_________,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_________。

2、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 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 的性质,我们把这种粒子叫

做 。原子又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

3、穿越银河系要十万的 。一个直径为0.3nm的分子,直径合 cm。

4、在下列各项排列中,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的是( )

A、银河系、地球、原子、分子 B 、银河系、太阳系、分子、电子

C、银河系、地球、电子、分子 D、银河系、地球、原子核、分子

5、以下关于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分子是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C、分子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二、能力提升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是由于气体分子间相互吸引力很大

B.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它们的分子间没有空隙

C.液体容易流动,是因为它们的分子间没有吸引力

D.晶体熔化时吸收热用于破坏分子的有规则排列,所以温度不升高

7、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的结构与图中所列事物结构最相近的是( )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晴朗的夜晚,我们看见天上的银河繁星点点,可见银河系是太阳系的一部分

B、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恒星

C、广阔的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D、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是最基本的粒子,它们不可能再分

9、人类从没有停止对宇宙的探究,下列说法中正确反映人类探究结果的是( )

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质子是不可再分割的粒子

C、固体是分子紧密相连,分子间没有空隙

D、原子是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的最不微粒

第二节 质量及其测量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2.能熟练的换算各质量单位.3.理解质量的含义,知道质量跟什么有关.4.提高自学能力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信心.

自学指导 仔细阅读课本P94-P96的内容,并通过讨论初步总结出天平的使用方法.然后测验一下你的自学效果.

课前预习

1.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_______,比它小的单位有______和______,比它大的单位有_______.

2.:0.45t=________kg=_______g;

20mg=______g=______kg

3.物体的质量只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而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无关.

4.实验室中测量质量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5.天平在使用前应先_________,此时游码位于________处,使用时要用_______来取放砝码,被测物体放在_____盘中,砝码放在_____盘中.

典型例题例1.质量相同的木块和铁块相比较( )

A 木块的体积较大,所以所含物质较多 B 铁块较重,所以所含物质较多

C 木块和铁块质量相同,所含物质的多少是一样的

D 无法比较其物质含量的多少

思路引导:因为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木块和铁块的________相同,所以含物质的多少______,故应选_____. 例2.试判断3×107mg所表示的质量可能是( )

A 一朵玫瑰花 B 一只羊 C 一头大象 D 一杯水

思路引导:将不熟悉的毫克换算成较为熟悉的千克.

3×107mg=________g=______kg

例3.一质量为5kg的铝块,在下列情况下,它的质量将发生变化的是( )

A 把铝块熔化后,全部铸成铝壶 B 把铝块制成铝板

C 把铝块从赤道拿到南极去 D 把铝块锉成一个规则的零件

思路引导: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它不随______、_____、______而改变,故应选______.

例4.用天平称一本书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一个100g,一个20g,一个10g,游码的读数为2.5g,则这本书的质量为________.

思路引导: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课堂达标

1.以下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把铁条拉成很细的铁丝,质量变小了 B 密闭容器中的冰熔化成水,质量变大了

C 宇航员在太空中的质量比在地面上小 D 1kg的铁块和1kg的棉花质量一样大

2.一只鸡蛋质量更接近于( )

A 50mg B 50g C 0.5kg D 100mg

3.航天员费俊龙把圆珠笔从地球带到了太空中,则圆珠笔一定不变的是( )

A 位置 B 质量 C 温度 D 体积

4.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当横梁平衡时,右盘中有砝码10g的一个,20g、2g的各两个,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 )

A 32.52g B 54.52g C 54.56g D 32.54g

课后巩固

1、1kg铁的质量比1kg棉花的质量( )

A 小 B 大 C 一样大 D 无法确定

2.关于物体的质量,下面说法哪种正确( )

A 同一铁块,做成铁锤质量大,做成铁管质量小

B 一块铅熔化后成液体时,质量变小了

C 一块铜在地球上的质量比在月球上的质量大

D 一块铜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3、一物体质量为60000mg,这个物体可能是( )

A 一张课桌 B 一块橡皮 C 一块砖 D 一个鸡蛋

4、小丽同学用调好的天平称一个物体的质量,当右盘中放一个50g和两个20g的砝码,游码移至2.6g位置时,天平平衡,则物体的质量为( )

A 90g B 90.3g C 92.6g D 92.3g

5、实验室中测量物体的质量用________,它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使用天平时,如果加减砝码都不能使天平平衡,则需要拨动游码,在标尺上拨动游码相当于在_____盘中加砝码.

6、用天平称液体质量,通常的方法是:先称出______的质量m1,再称出______的质量m2,则被称液体的质量m=_______.

7、以下是用天平测量水的质量的实验步骤,其中步骤_____是错误的,请先找出改正,然后填出合理的步骤序号__________________.

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B 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 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的位置使天平平衡 D 将空烧杯放在左盘里

E 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之和就是空烧杯的质量

F 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

G 把装水后的烧杯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称出烧杯和水的质量

H 烧杯与水的总质量与空烧杯的质量之差就是烧杯中水的质量

8.如何称出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在下面写出你的测量方法.

天平的使用学案

学习目标 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会利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我要掌握

天平的基本使用方法: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3.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为了保持天平测量精确,使用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不能超过称量.每台天平能够称的最大质量叫做天平的称量.用天平称的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用镊子往盘子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2.保持天平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里,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不要把砝码弄湿弄脏,以免锈蚀.

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观察天平的称量及游码标尺上的分度值

2.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3.用天平称出被测固体的质量.(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4.用天平称出烧杯中水的质量(想一想应该怎样称)

A 烧杯的质量m1 B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C 烧杯中水的质量m=________

思考:如果按上述步骤测量液体质量时两个质量反了,会造成什么结果?

课后巩固

1.使用天平测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

A 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

B 用镊子夹取砝码,以免使砝码锈蚀

C 不用天平测量质量过大的,超过天平测量范围的物体

D 在测量中,调节横梁右端的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然后读出质量

2.在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应当按___________顺序(选填“质量由小到大”或“质量由大到小”),在调换砝码时发现,如果添加最小的砝码嫌大,而取出最小的砝码又嫌少,这是应采用_________的方法使天平恢复平衡.

3.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放入一橡皮块,用镊子向右盘内加减砝码,各种质量的砝码上、下试过多次,当怎么也不能使天平恢复平衡,此时应该( )

A 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B 把物体放在天平右盘内测量

C 把两个托盘对调 D 使用游码

4.小明同学用天平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可是在测量中犯了一个错误,他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而将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天平平衡时,盘中砝码有50g一个,20g两个,5g一个,游码显示质量数为2.2g,则物体的真实质量为_______g

5.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观察横梁是否平衡,其标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天平称液体的质量,通常的方法是:先称出__________的质量m1,再称出_______的质量m2,则被称液体的质量m=________.

7.用一架天平、一个空瓶测一杯盐水的质量,有如下操作的实验步骤:

A 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 B 用天平称出瓶和盐水的总质量

C 算出瓶内盐水的质量 D 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到标尺的零位置

E 用天平称出空瓶质量

合理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

8.一台托盘天平横梁平衡调节前,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此时要使横梁平衡,可采用下列措施中的( )

A 将左侧平衡螺母向右旋 B 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

C 将左端平衡螺母向左旋 D 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

9.在用调好了的天平称量物体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侧,这时应当( )

A 减小盘中的砝码 B 向右移动游码

C 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里旋 D 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外旋

第三节 密度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记住纯水的密度ρ=1×103kg/cm3

典型例题

例1.有一瓶食用油用掉一半,则剩下的半瓶油的密度( )

A 密度为原来的一半 B 质量为原来的一半 C 体积为原来的一半

D 质量、体积和密度都为原来的一半

思路引导:食用油用掉一半后,所含物质的多少变为原来的_______,但密度是物质的_______,只与___________有关,所以应选______.

例2.某种金属的质量为316g,体积是40cm3,则这种金属的密度是多少?合多少kg/m3?如果将其切去1/3,则剩余部分的质量是多少?密度又是多少?

解:

方法总结:根据密度公式计算时要注意单位要统一,

g/cm3= kg/ m3

课堂达标

1.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它的( )

A 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B 质量变大,体积变小,密度不变【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C 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不变 D 质量、体积、密度都变小

2.一长为10cm,宽为5cm,高为8cm的长方体铝块的质量是1080g,则这个铝块的密度为多少kg/m3?

3.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__,水的密度是_________,其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7.8×103kg/m3=_________g/cm3; 4500ml=______L=______dm3

5.铝的密度为2.7×103kg/m3,则0.5m3的铝的密度为( )

A 5.4×103kg/m3 B 2.7×103kg/m3 C 1.35×103kg/m3 D 无法确定

6.关于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A 密度大的物体,其质量一定大 B 密度小的物体,其体积一定大

C 质量相同的物体,其密度一定相同 D 质量不同的物体,其密度可能相同

7.一只使用了多年的铅球,下列物理量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 质量 B 密度 C 体积 D 状态

8.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铁块和木块做实验,下表是他测得铁块和木块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实验记录,请你求出表格最后一栏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物质 实验次数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cm3)

铁块 1 79 10

2 158 20

木块 3 5 10

4 15 30

(1)分析上表中实验次数1与2或3与4中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表中实验次数_________,可归纳出的结论是:相同体积的铁块和木块,它们的质量不相等.

(3)分析上表中铁块和木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质量为250g,容积为800cm3的空瓶内装满油时,总质量为0.95kg,求油的密度是多少?如果装满水,其总质量又为多少千克?

第四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学案

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生活中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实验设计

一、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

1. 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

2. 用细线悬吊着固体慢慢没入水中,记下总体积V2;4.固体的密度m V2V1

二、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1.在玻璃杯中盛液体,称出总质量m; 2.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3.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盐水的质量m1;4.盐水密度mm1 V

典型例题

例1.在测定液体和石子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如下操作步骤:

A 用天平测得石子的质量为m1 B 用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m2

C 用天平测得盛放适量液体的烧杯的质量为m3

D 用量筒测得烧杯中液体的体积为V1

E 将石子放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面达到的刻度V2

(1)测定液体密度所需的上述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测定液体的密度ρ液=_________

(2)测定石子密度所需的上述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测定石子的密度ρ石=_________

例2.下面是“测量油的密度”的实验步骤:

A.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油的体积v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五)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套

第十六章 热和能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宇宙世界的组成及物质的构成。2.通过课本三种物质状态模型形象地了解三种物态特征。3.了解分子运动论的三条内容,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知识理解扩散现象,会解释日常现象。4.能知道课本的各个小实验说明或验证了什么。 课前预习

一、 学生阅读课本P26-P27,回答下列问题。

1. 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它的大小通常以_________作单位来量度,我们一般用_________来观察它.

2. 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3. 固态物质的特点是什么?液态物质的特点是什么?气态物质的特点是什么?在课本上找出来并用铅笔划出来.

4.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如何变化?是不是所有物质都具有此特点?如果不是,你能举个反例吗?液态变为气态

时体积又如何变化?

二、 仔细阅读课本P29,从图11.2-1、图11.2-2以及图11.2-3演示的四个实验(包括第一段的实验)中体会什么样的

现象是扩散现象?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能举出具体扩散现象的实例吗?

讨论:图11.2-2及图11.2-3中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物质放在底部,倒过来行吗?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

三、 阅读课本P30中间部分,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 猜测一下课本演示实验中,哪杯水中扩散现象快,你认为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你能举出一例支持你的结论

吗?

2. 前面几个实验能否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3. 扩散现象还能说明什么?

4. 什么叫热运动?它与温度的关系是什么?

四、 阅读课本P30下半部分至P31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 图11.2-5的说明说明了什么?

2.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为什么?

3. 结合图11.2-6理解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存在形式.

课堂作业

1.固体、液体、气体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强弱,由小到大排列的次序是_________.

2.围绕太阳运行的九大行星中,轨道离太阳最近的是______,轨道离太阳最远的是_______,地球处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_______条轨道上.

3.将以下内容根据物体尺寸的大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①地球②生物体③银河系④太阳系⑤分子⑥原子核⑦细胞⑧电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铁、牛奶、水晶、白酒、水银、饼干;按物态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是_______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滴水银相互接近时,能自动地汇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表明水银分子间存在着_____力

6.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ml,上述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__.

7.“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

8.晚上在屋里点燃一支蚊香,很快整个房间都可以闻到它的气味,这是气体的______现象,温度越______(填“高”或

12.下列事件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扫地时,灰尘四起 B 花开时,花香满园 C 下雪时,雪花飘飘 D 刮风时,黄沙扑面

13.把两块表面干净平整的铅压紧就能结合在一起,把打碎了的两块玻璃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它们拼合在一起,其原因是( )

A 铅的分子间有引力,而无斥力 B 玻璃分子间有斥力,而无引力

C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因两铅块分子之间的距离能靠近到引力大于斥力的程度.

15.把磨得很光得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很难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mm深,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固体由分子组成 B 固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固体地分子间存在引力 D 固体地分子间存在斥力

17.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 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

B 两瓶气体,抽掉中间的隔板后气体逐渐混合C 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不同

D 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

第二节 内能

1.物体的内能,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

由于物体由大量分子构成,而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每个分子既有分子动能又有分子势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就是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但是一个物体不一定具有机械能.例如: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既没有动能,也没有势能,因此它没有机械能,但它有内能.

由于物体的内能和物体内的分子有关,所以那些影响分子运动快慢和分子间作用强弱的因素(如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物质种类、物质状态等)会影响物体内能的大小.由于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比较复杂,在初中阶段不做较深的要求,同学们只需知道:同一物体在物态变化不变时,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而不同物体不能只以温度作为标准来衡量内能大小,还与其它因素有关,现不做研究,所以如果说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大,这就错了.只能说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改变内能的方法.

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或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内能会增大;物体对外做功或向外界放热,内能会减小.例如:冬天如果感到手冷,可以有多种方法提高手的温度,如靠近火炉或暖气片、手捧一杯热水,双手相互摩擦或双手相互拍击等,这些方法都能使手的内能增大.其中手靠近火炉或暖气片、手捧一杯热水属于热传递,而双手互相摩擦和相互拍击属于做功的方法.

3.做功和热传递的联系与区别.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它们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但是并不能说这两种方法完全相同,因为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1)做功的过程是物体的内能与其它形式的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热传递的过程是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形式不变.(2)在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中,功的大小量度内能变化的大小;在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过程中,热量大小量度内能变化的大小.

4.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

温度、内能和热量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物理量.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从分子运动的观点来看,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大,分子热运动就越激烈,因此可以说温度是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这里还得说明一下单个分子的运动是无意义的,我们这里指的都是大量分子的运动情况.

内能是一种能的形式,它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它跟温度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又有密切的联系,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高温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它的内能就减少了多少焦,低温物体吸收了多少焦的热量,它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焦.因此只有转移过程中的这一部分内能才可称为热量,如果脱离热传递过程,热量就没有意义,所以,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而不能说“具有”多少热量.

温度和热量是实质不同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在不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可能)升高;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内能减少,温度(可能)降低.

1.下列事件中物体内能减少的是( )

A 金属汤勺放进热汤中后会变得烫手 B 放入电冰箱中的面包温度降低

C 一块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 D 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表面升温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就一定升高 B 只要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就一定吸收了热量

C 只要物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就一定没有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

3.下列事例中,肯定属于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秧田中的水被晒热 B 将牛奶放进冰箱冷冻制冰棒

C 磨刀时刀刃发热 D 热开水变凉

4.关于温度、热传递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 B 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C 温度的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少 D 热量总是从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热量少的物体

5.冬天双手对搓一会儿就会感到暖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________的方法使人体温度升高

6.人造地球卫星穿越大气层飞向太空或者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的过程中,卫星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是属于用_________的方法改变内能的例子.

7.烧开水时,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来,水蒸气的内能将_________,这是因为水蒸气______________消耗了内能.

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

A磨刀时刀刃发热 B 热水逐渐被晾凉

C 电钻打孔时钻头会发热 D 从高空落下的雨滴温度变高

9.下面是某同学物理学习笔记的摘录,其中错误的是( )

A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B 扩散现象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物体的内能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D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0.两个物体相接触,热不再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传递的原因是两个物体具有相同的

A 比热容 B 热量 C 质量 D 温度

11.关于做功、热传递和内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对物体做功一定能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B 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C 0℃的物体也有内能 D 物体吸热,那能增加,温度可能升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 物体内能减少,温度不一定降低 D 物体内能减少,一定是放出了热量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越快,它的动能越大,内能就越大 B 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

C 物体内能减少,一定是对外做了功 D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热量

14.小华把蚊香片放大电热驱蚊器的发热板上,蚊香片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的方法改变蚊香片的内能的;通电一段时间后,整个房间都能闻到蚊香片的气味,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 比热容学案(第1课时)

针对练习

1.知道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2.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3.理解比热容的概念.4.记住水的比热容.5.了解生活中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实例.6.会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自学指导

一、思考课本“想想议议”的问题,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空白处.

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吸收的热量与水升高的温度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对于同一种物质,质量越大,升高的温度越多,则它吸收的热量越________.

问题: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一种是水,一种是沙子,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的度数也相同,那么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你认为下列哪个猜想正确( )

A.水吸收的热量多 B.沙子吸收的热量多 C.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多

二、1.如果水和沙子的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也相同,那么它们升高的温度哪个多( )

A 水 B 沙子 C 一样多

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猜想:_______(填“水”或“沙子”)的吸热能力较强.

需要的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前需考虑的问题:(1)怎样得到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是不是还需要其它的器材?

(2)怎样保证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

(3)测量温度时应注意些什么?

结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__的,也就是说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________的. (填“相同”或“不同”)

2.为了表示不同物质在吸热能力上的差别,物理学里引入了_________这个物理量.

____________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_______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_____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它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

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外:比热容的概念还可以表述为: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______1℃所______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想想议议:我国北方楼房中都装有“暖气”,用水做介质,把热量带到房中取暖,用水做介质有什么好处?生活和生产中,还有没有用水来加热或散热的情况?试举例.

三、试计算下列物质吸收的热量.

1.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质量是5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0℃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4.质量为5kg的水,温度升高10℃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如果以Q代表物体吸收的热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m代表物体的质量,t0和t分别是加热前后物体的温度,通过以上计算,可以总结出一个计算热量的公式:Q=_______________ 如果要计算物体降温时放出的热量,那么公式又应是Q=________________.

针对练习

31.把质量为2kg,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到100℃,铝块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10J/(kg·℃))

2.有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800℃,质量是1.5kg,温度降低到20℃,放出多少热量?(已知铁的比热容是0.46×310J/(kg·℃))

43.质量为500g的某中物质,温度从20℃降到30℃,吸收了2.1×10J的热量,则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是多少?它可能是什

么物质?

比热容学案(第2课时)

例1.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物体切去一半后,剩下部分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一半

B 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

C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热量后,温度高的物质比热容大

D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通过测定比热容可以鉴别物质

1.关于比热容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质量越大,物质的比热容就越小

B 吸收的热量越多,物质的比热容就越大

C 温度的变化越大,物质的比热容就越小

D 比热容跟热量、温度的变化、质量等因素无关

2.对一桶水来说( )

A 温度高时,比热容大 B 倒掉一半后,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一半

C 结成冰后,比热容与水还是一样大

D 液态水的比热容是一个确定值,是水的基本特征之一

3.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之一,它的物理意义是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的大小

B 只要温度升高相同,比热容小的物体一定比比热容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小

C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的比热容大

D 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的比热容大

例2.试利用地理和物理知识解释我国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的原因.

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话反映了我国新疆的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其主要原因是砂石比水具有较小的( )

A 热量 B 密度 C 比热容 D 内能

2.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事例中哪个不是应用这一性质( )

A北方冬天,用热水循环来供暖 B 初春傍晚在秧田里灌水可防止秧苗冻坏

C 用水冷却汽车的发动机 D 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

3.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 液体的比热容一定都比固体大

B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温度变化大

C 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D 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热量多

5例3.一室内游泳池注入质量为6×10kg的水,水温从18℃提高到28℃时,需要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1.电热器因清洁卫生,无污染等优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电热水器水箱内装有40kg的水,温度从25℃升高到75℃,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2.质量为1kg,温度是20℃的水,吸收8.4×10J热量后,温度升高到多少?

3.质量为500g的铁锅中放有3kg水,把它们从15℃加热到85℃,吸收了多少热量?

33(c铁=0.46×10J/(kg·℃),c水=4.2×10J/(kg·℃) )

相关热词搜索:人教版初中物理导学案 九年级人教版英语学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65435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