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四年级科学调查顺序

四年级科学调查顺序

2016-09-26 12:41:0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四年级科学调查顺序(共5篇)...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科学调查顺序》,供大家学习参考。

四年级科学调查顺序(一)
四年级春学期科学期末学情调查

四年级春学期科学期末学情调查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我会判。(12分)

1、人体的关节有固定、连接小骨、运动和缓冲的作用。 ( )

2、蚕蛾和蝴蝶的生长发育都要经过变态。 ( )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是相同的。 ( )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 )

5、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没有关系。 ( )

6、所有的预测都是正确的。 ( )

二、我会填。(每空2分,共54分)

1、头骨保护人的( ),脊柱、肋骨和胸骨保护人的( )。

2、儿童生长所必需的四大营养素是:( )、( )、( )、( )。

3、蚕宝宝的家要干净、通风、温暖,桑叶要( ),不能带有( )。

4、世界上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运动是( ),静止是( )。

5、( )根据教堂的吊灯不停地摆动,发明了( ),以后又出现了摆。

6、( )发现了地球引力,力的单位是( )。

7、调查的常用形式有:( )、( )、( )、( )。

8、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是( )。

9、使用弹簧秤测力的大小前要先检查指针是否在( )处。

10、科学的( )不是随意的猜想,而是( )地推论。

11、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除了有时间、风速、风级以外,还强调

( )。

12、摩檫力是一种( )的力。

13、科学探究过程可按照问题——( )——( )——( )进行探究。

三、我会选。(8分)

1、人体有600多块肌肉,大约占到了人身体重量的( )。

A.40℅ B.50℅ C.20℅

2、蚕宝宝越来越大后,颜色会( )。

A.越来越深 B.越来越浅 C.无变化

3、生活中不是利用物体弹性的例子是( )。

A.玩跳跳球 B.弓箭 C.苹果落地

4、历时40年的研究,能够预测黑猩猩行为的科学家是( )。

A.爱因斯坦 B.珍妮 C.伽利略

四、我会连。(8分)

重力 弹力 浮力 摩檫力

拍球 船在水面上航行 自行车轮胎的花纹 使用重垂线

五、我渊博,我最行。(18分)

1、怎样加强骨骼和肌肉的保健?(6分)

2、举例说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是如何利用物体的弹性的?(6分)

3、经常运动有哪些好处?(6分)

参考答案

一、1、√ 2、√ 3、× 4、√ 5、× 6、×

二、1、大脑 内脏器官

2、蛋白质 矿物质 脂肪酸 维生素

3、新鲜 水迹

4、绝对的 相对的

5、伽利略 脉搏计

6、牛顿 牛顿

7、现场调查 访问调查 问卷调查 资料调查

8、中国

9、0

10、预测 有根据

11、风向

12、阻碍运动

13、假设 实验 结论

三、1、A 2、B 3、C 4、B

四、

五、1、为了使我们的骨骼和肌肉更加强健,我们应该每天坚持合理地体育运动;合理的搭 配营养,多吃蛋白质和钙含量高的食品。总之,要锻炼身体、丰富营养、注意安全。

2、打篮球、跳水、乒乓球。

3、运动能提高大脑的指挥能力,能延缓运动器官老化,能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能 增强呼吸功能,能增强消化和吸收功能,可以预防高血压。

四年级科学调查顺序(二)
小学四年级科学

第一单元 电

1.1 电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经历调查家用电器的活动过程,并且科学文件夹记录;

2、经历一次收集并且处理数据的科学研究过程;

3、讨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教学重点: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教学难点:关于电的知识。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准备一份科学调查记录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电的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前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记录,调查了我们自己家里的用电器,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个统计,交流我们的调查结果。

二、探究过程 1、 调查家中的电器。

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

3、知道安全用的重要性,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 讨论:怎样安全用电。 • 全班交流。 结论: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板书设计:

1.1 电和我们的生活

1、调查家中的电器【四年级科学调查顺序】

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四年级科学调查顺序】

1.2 点亮我们的小灯泡

教学目标: 1、 经历用一跟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

2、 学会对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进行观察

3、 学会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教学重点: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教学难点: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一份材料:1根导线、1个电池、1个小灯泡、科学文件夹。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电的很多知识,今天我们要来研究怎样点亮小灯

二、探究过程。

1、 让小灯泡发光。 (1)观察材料。

(2)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用这些材料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3)把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画在科学文件夹上。

(4)说出电在小灯泡里的流动路线。

2、 出示四种电路连接图,让学生判断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3、交流 结论:闭合电路有电流通过灯泡发亮。电路中必须有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

板书设计: 1.2 点亮我们的小灯泡

1、 让小灯泡发光

2、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1.3 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教学目标: 1、观察电池盒、小灯座的结构特点;

2、学会用电池盒、小灯座使小灯泡发亮;

3、学会用简单的电路图记录自己的连接;

教学重点:能使用灯座让小电灯亮起来。

教学难点: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小灯座、电池盒; 活动材料:小灯泡2个、小灯座2个、电池盒、干电池一个、电线4根。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探究过程: 1、学习使用灯座的小电灯。 (1)观察材料。 (2)连接电路。 • 在电池盒两端的弹簧夹上接电线并把电池安装到电池盒里。

• 把小灯泡连接在小灯座上。

• 用电池盒与小灯座组建一个电路。并且说说电是怎样流的?

(3)画简单的电路图。

• 能不能更简单的方法表示电路。

• 把简单的电路图画在科学文件夹上。

2、 点亮更多的灯泡。 • 提供材料:小灯泡2个、小灯座2个、电池盒、干电池个一个、电线4根。

• 小组讨论:我们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事呢?可以开展哪些研究??

• 要让两个灯泡亮起来怎么研究?

• 制定一个研究计划。

• 开展研究活动。 结论:

板书设计: 1.3 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1、学习使用灯座的小电灯

2、 点亮更多的灯泡

1.4 电路出故障了

教学目标: 1. 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2. 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3. 经历用电器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教学难点: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2-3个小灯泡、电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灯泡、没有

剥皮的电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二、探究内容: 1、什么地方会出故障。 (1)分组试一试本组的灯泡能不能亮? (2)分析思考:是不是电路出故障了?

2、做个电路检测器。 (1)讨论: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2)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指导学生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检验电路检测器是否可以用。 (3)制定检测计划。 (4)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 (5)讨论交流。

A.四人小组合作,把自己小组的检测办法告诉大家,边说边演示。 B.进行集体的评价。

3、排除故障,使小灯泡亮起来。

4、注意安全: 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 结论:短路和断路是电路出故障的两中常见形式。

【四年级科学调查顺序】

板书设计。 1.4 电路出故障了

1、什么地方会出故障

2、做个电路检测器9

3、 交流发现材料的一些规律。

4、提出探究中产生的新问题,相互启发解决。

1.5 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1、经历对多种物体进行预测、检测与记录等活动过程,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提出问题。

2、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意识。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体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及实验盒、泡沫、螺丝刀、海绵、回形针、铝箔纸、玻璃杯、钥匙、一角硬币、五角硬币、橡皮筋、调羹、木条、螺帽、信封、石块、陶瓷片、插头等18种待检测物体。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 “电流放大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二、讨论研究计划,进行探究指导 师生共同研讨检测“一元硬币”的研究计划。

三、开始探究活动,注重思维参与

1、学生探究任务:检测18种物体和自找7种物体,进行区分,预测这些物体是会不会导电?

2、找出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的区别。

3、教师提供背景音乐,巡回指导

四、汇报探究结果、发现提出问题

1、汇报交流哪些物体能使电珠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电珠发亮,在分类中感知导体和绝缘

体。 2、 对螺丝刀、插头等进行判断,知道“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电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3、 交流发现材料的一些规律。

4、提出探究中产生的新问题,相互启发解决。

五、拓展探究内容,引导用电安全 指导探究人体、水的导电性。

课堂结论: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导体,像塑料、橡胶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绝缘体。

板书设计: 1.5 导体与绝缘体

1、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2、教师电气设备的绝缘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

1.6 我来做个小开关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和描述手电筒开关特点的活动过程。

2、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能力。

3、经历一个设计装置红绿灯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给小电灯做一个开关。

教学准备: 小组每人一只手电筒和干电池。每个小组灯泡一枚、小灯座、电池盒、干电池各一个,电线若干、回形针1枚、其他导体、绝缘体若干。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怎样点亮小灯泡了,点亮小灯泡的电路是怎样的?

二、 探究过程 1、观察手电筒 2、给我们的小电灯做一个开关 3、红灯、绿灯和黄灯 4、小组讨论制作。

三、交流汇报

结论: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板书设计: 1.6 我来做个小开关

1、观察手电筒

2、给我们的小电灯做一个开关

1.7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教学目标: 1、经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4接线盒子的过程;

2、学会根据检测结果,推测盒子里面电线的连接方法;

3、初步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

教学重点:学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

教学难点:做一块电路游戏板。

教学准备: 电路检测器一个、4个连接点的黑箱子一个;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二、探究过程 1、研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盒子上面有4个接线头,里面有电线连接着,不打开盒子盖能知道哪几个接线头是连通的吗? (1)计划 A、组装检测器; B、试试检测器是不是灵; C、把检测结果记录在表中。 (2)推测盒子里的连接方法。

2、研究的延续。 (1)测试 (2)推测

3、做一块电路游戏板。 (1) 小组讨论。 (2) 合作完成电路游戏板。

结论:电路的连接方式有串联和并联。

板书设计 1.7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1、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2、做一块电路游戏板

1.8 我们选择了什么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两节电池、1个小灯泡采取两种不同连接方法的活动过程;

2、经历1节电池、2个小灯泡采取两种不同连接方法的活动过程;

3、经历给模型房间设计电路,并能在科学文件夹中画出电路的过程;

教学重点:了解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

教学难点:能设计一个房间的电路。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两节电池、两个灯泡、若干电线。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二、探究过程

1、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 (1)电池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2)灯泡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比一比:用把1节电池、2个小灯座、2个小灯泡、几根电线,让灯泡亮起来,能有几种连接方法? • 在串联、并联电路中,比划出电流的流动路线。 2、分组讨论,结论。

结论:一般家中电路是并联。 板书设计:

1.8 我们选择了什么 1、串联 2、并联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探究过程

1、设计一个房间的照明电路。 (1)出示一个纸盒做的模型房间,用我们学过的电路知识,象电工那样为这个纸盒房间设计照明电路。 (2)小组讨论:怎样设计? • 要解决哪几个实际问题? • 采用怎样的电路安装? (3)交流汇报:全班交流各组的设计方案。 • 评说别人的设计方案。 • 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

2、安装我们房间的照明电路。 (1)提出安装的要求:各组安装要注意按一定顺序进行,

四年级科学调查顺序(三)
四年级科学下册

2014学年第二学期

四年级 科学 教学设计

拟定老师 宋善媚

第一单元 电

第一课时 电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的:

1、经历调查家用电器的活动过程,并且科学文件夹记录;

2、经历一次收集并且处理数据的科学研究过程;

3、讨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4、明确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教学难点:关于电的知识。

教学准备:

准备一份科学调查记录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电的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前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记录,调查了我们自己家里的用电器,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个统计,交流我们的调查结果。

二、探究过程

1、调查家中的电器。

(1)小组内互相交流调查记录,同学之间相互说说。

(2)个人统计:生活中常用的用电器有哪些?大的电器有哪些?小的用电器有哪些?最少使用的用电器有哪些?这些用电器分别是用哪些电的?你统计的数量是多少?

(3)全班交流。

(4)在调查你们发现了哪些问题?

(5)自己还有哪些想法?

(6)要是没有电的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

(1)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你在以前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A、静电的知识

B、雷电的知识

C、富兰克林的故事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嘎嘣一声脆雷,那如铜钱般的雨点就瓢洒盆泼般地倾下来了。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

瓶接在铜钥匙上。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

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于1706年4月17日生在美国,小时候家里很穷,无钱上学,就在哥哥开的印刷厂中当学徒。然而,他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和不懈的努力,一生中具有许多发明,而且是电学的开门鼻祖。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独立宣言》的发起人之一,是美国第一任驻外大使。

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写了一篇《论闪电和电气的相同》的论文,阐述了雷电的本质,还提出了制造避雷针的设想,使建筑物免遭雷击。然而,当他的论文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宣读的时候,有人却报之以轻蔑和嘲讽。但是,科学终究会战胜愚昧和无知,1756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富兰克林皇家学会正式会员的称号。

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一下子风靡一时,传到英国、法国、德国、传遍欧洲和美洲。但是传到英国却发生一段离奇的故事。

D、关与电的科学家

(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等„)

3、知道安全用的重要性,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1)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 在户外,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 在家里与学校,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2)我懂得怎样安全用电?

• 讨论:怎样安全用电。

• 全班交流。

三、总结。

第二课时 点亮我们的小灯泡

教学目的:

1、经历用一跟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

2、学会对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进行观察和画出电在小灯泡内的流动路线;

3、学会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4、经历多种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

5、学会检查电路装置,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

教学重点: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教学难点: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一份材料:1根导线、1个电池、1个小灯泡、科学文件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电的很多知识,今天我们要来研究怎样点亮小灯泡?

二、探究过程。

1、 让小灯泡发光。

(1)观察材料。

• 仔细观察电线、干电池、灯泡,我们有什么发现?

• 说说电线的特点;

• 说说干电池的特点;

• 说说小灯泡的特点。

(2)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用这些材料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3)把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画在科学文件夹上。

(4)说出电在小灯泡里的流动路线。

• 猜一猜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在小组里指着说说电的流动路线。

• 在记录本上画出电流在灯泡里的流动路线。

2、 出示四种电路连接图,让学生判断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 说出判断的理由。

• 分别试着连一连。

• 在科学文件夹里,分别画出这四种电路图。

• 为什么不亮的原因,区别短路与断路。

3、交流

• 今天我们学会了几种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 有什么新的问题?

三、总结。

第三课时 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教学目的:

1、观察电池盒、小灯座的结构特点;

2、学会用电池盒、小灯座使小灯泡发亮;

3、学会用简单的电路图记录自己的连接;

4、经历让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并且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能使用灯座让小电灯亮起来。

教学难点: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小灯座、电池盒;

活动材料:小灯泡2个、小灯座2个、电池盒、干电池一个、电线4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并且电流在小灯泡里怎样流的。

(1) 请一学生到前面来,用1根导线、1个电池,点亮小灯泡。

(2) 发现问题:一个人操作很难。

(3) 有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手解放出来。

(4) 出示电池盒、小灯座。想想他们是干什么的?

二、探究过程:

1、学习使用灯座的小电灯。

(1)观察材料。

• 观察电池盒的结构特点。

• 观察小灯座的结构特点。

(2)连接电路。

• 在电池盒两端的弹簧夹上接电线并把电池安装到电池盒里。

• 把小灯泡连接在小灯座上。

• 用电池盒与小灯座组建一个电路。并且说说电是怎样流的?

(3)画简单的电路图。

【四年级科学调查顺序】

• 能不能更简单的方法表示电路。

• 把简单的电路图画在科学文件夹上。

2、 点亮更多的灯泡。

• 提供材料:小灯泡2个、小灯座2个、电池盒、干电池个一个、电线4根。 • 小组讨论:我们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事呢?可以开展哪些研究??

• 要让两个灯泡亮起来怎么研究?

• 制定一个研究计划。

• 开展研究活动。

三、小结。

四、拓展研究。

在能不能使10个小灯泡同时发亮?为什么?

第四课时 电路出故障了

教学目标:

1. 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2. 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3. 经历用电器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教学难点: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2-3个小灯泡、电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灯泡、没有剥皮的电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每个小组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

教师准备一张电路检测器的挂图。科学文件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出示一个不能使灯泡发光的有故障的电路,提出问题:灯泡为什么不亮了?

二、探究内容:

1、什么地方会出故障。

(1)分组试一试本组的灯泡能不能亮?

电路中,连接两个灯泡会亮,但是连接三个灯泡就不亮了;

电路中,连接两个灯泡就不会亮;

电路中,连接一个灯泡也不会亮。

(2)分析思考:是不是电路出故障了?

分析猜想:电路中那些地方出故障了?

整理记录:在科学文件夹里记录分析和猜想。

讨论交流:全班有多少种分析和猜想。

2、做个电路检测器。

(1)讨论: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好。

替换法:用另外的灯泡、电池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灯泡是否能亮。

(2)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指导学生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检验电路检测器是否可以用。

(3)制定检测计划。

(4)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

边检查有故障的电路,边做记录。

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

(5)讨论交流。

A.四人小组合作,把自己小组的检测办法告诉大家,边说边演示。

B.进行集体的评价。

3、排除故障,使小灯泡亮起来。

4、注意安全:

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

三、总结

第五课时 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1、经历对多种物体进行预测、检测与记录等活动过程,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提出问题。

2、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意识。

3、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体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及实验盒、泡沫、螺丝刀、海绵、回形针、铝箔纸、玻璃杯、钥匙、一角硬币、五角硬币、橡皮筋、调羹、木条、螺帽、信封、石块、陶瓷片、插头等18种待检测物体。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 “电流放大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这个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如果我们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发现电线外部包着的塑料不能让电流通过;电线里面的铜丝可以让电流通过。

4、如果我们在中间接上别的物体,哪些物体可以让电流通过?

二、讨论研究计划,进行探究指导【四年级科学调查顺序】

师生共同研讨检测“一元硬币”的研究计划。

突出:①在检测之前先预测;②需检测两次;③注意检测的顺序。

四年级科学调查顺序(四)
四年级科学

四年级科学

第一单元 《我们的考察计划》

1、 考察前的准备工作有那些?答:1)商议考察活动的内容。2)明确考察活动的的目的。3)选择考察活动的地点和路线。

4)推选组长,做好分工。5)准备好活动需要的东西。

2、 外出选择活动地点时要注意安全。

3、 怎样做好计划与组织?答:明确考察主题(内容或题目)和考察目的,查看考察地点,分成小组,推荐组长,合理分工,准备材料,商议考察规则等。

4、 计划工作包括活动内容的计划和活动过程的计划。

5、 组织工作包括对人员的组织和活动过程的组织。

6、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对于种类繁多的事物,可以用分类的方法研究它们。

第二单元《吃得好吗》

1、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或保持食品的颜色、味道、形态等而在食品中添加的东西。

2、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有:色素、香精、糖精、防腐剂、膨化剂等。

3、实验前一定要清点器材。实验结束后要自觉整理实验桌和器材。

4、用燃烧的方法可以分辨出蛋白质。

5、食物里含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淀粉、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

7、 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头发、指甲、内脏、血液等的主要成分,是构成人体细胞,促进生长的基本材料。

8、 超量使用人工合成添加剂,可导致过敏、畸形、癌变。

9、 在口腔里食物被牙齿嚼烂,其中一些淀粉被消化掉。

10、 肝脏能分泌胆汁流到小肠,帮助小肠完成消化吸收任务。

11、 胃里有胃夜,能杀死一些病菌,初步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

12、 碘与淀粉变蓝色。

13、 绿色食品是指“安全营养无公害的食品”。

14、 绿色食品的三个标准:1)产品的原材料产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2)原料作物的生长过程及水、肥、土条件必须符合一定的无公害控制标准。3)产品的生产、加工及储运过程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

15、 动物是有食性的。有的是肉食性的,如:老虎、狮子。有的是草食性的,如马、牛、羊。有的是杂食性的,如猫、狗。我们人类是杂食性动物,所以要合理搭配食物。

第三单元 《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

1.水静止一段时间后,其中的一部分不溶解杂质会沉到水底,这就是沉淀.在水中加入明矾或其它混凝剂,可以加快杂质的沉淀.

2.净化污水的常用方法有过滤 、 沉淀 、 消毒。

3.经过沉淀和过滤后的水,还要进行消毒.这样才能杀死水中的 细菌 . 煮沸是常用的既简便有可靠的消毒方法.

4.实验水中杂质的过滤需要哪些材料.答.塑料瓶、剪刀,棉花,木炭,小石子,沙子,滤纸,烧杯,漏斗,沉淀后的水,抹布等.

5.如何防治水污染.答.(1).减少耗水量.(2).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3).产业结构调整. (4).控制农业面源污染.(5).开发新水源.(6).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

6.鱼为什么离不开水.答.因为鱼是靠鳃呼吸的,一条一条的像有很多丝线一样,鱼离开了水,那些鱼鳃的丝就会粘在一起,不能呼吸,只有在水里,鱼鳃的丝才会分开,从而吸取水中的氧气.

7.鱼靠什么呼吸.答.鳃. 8.鱼靠什么游动.答.鳍

9.海豚,鳄鱼,泥鳅,带鱼,金枪鱼,那些是鱼,哪些不是鱼?答.海豚、鳄鱼不是鱼。

10.举例说明水被污染后会对人类产生哪些危害?

答:人饮用了被污染的水,会影响健康,甚至中毒,危及生命。鱼会因水污染而生病,人吃了病鱼会影响健康。水被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污染物进入人体,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会引起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同时还有致癌作用。

11.保护水资源的宣传语:保护水资源,生命真永远。

第四单元 《小小赛车会》

1 . 什么是方程式赛车。答.方程式赛车就是以共同的方程式规则限制所造出来的赛车。参加比赛的车辆是按照严格的规则标准制造出来的.它在比赛中要遵循严格的规则要求。

2. 一般车辆动力来源是什么。答.油或者电,还有发动机。

3. 不同车辆的动力来源有什么不同。答.卡车的动力来源是柴油,电瓶车的动力来源是电池,

4. 各种车能源的使用存在哪些优点和缺点。答.汽车一般使用液化石油气,其优点是-----抗燥性能好,环境污染小,延长发动机寿命,低温启动性好,使用方便经济耐用。其缺点是-----功率下降,点火所需能量略大,严寒区使用受限。

5. 什么叫齿轮?答.小车内那种边缘布满小齿的轮子叫齿轮。

6. 小齿轮在小车内起什么作用。答. 传递力的作用。

7.齿轮组具有哪些作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齿轮。

答.改变传动方向和速度的作用。生活中自行车,摩托车,表,电梯,面条机等都用到了齿轮。

8.用什么方法使自己的小车跑得更快。答.减少摩擦力和阻力。

9.电动小车的动力来自(电池),是(电池)的能量让小车跑起来的。

10.现代的汽车不再使用(蒸汽机) 了,多用(汽油机.柴油机.电动机 )作为动力,还有的使用(太阳能),但都沿用了汽车的名字。

11.我们可以从物体的位置、运动方向和快慢等方面描述物体的具体方位。

第五单元《动物家族》练习题

1.做好一件事情会涉及到许多环节,要处理好这些环节的先后顺序,就要有一个计划。制定研究计划有四个步骤:一明确研究内容。二选择研究方法。三确定研究思路,编写研究计划。四开展示会,交流研究计划。

2.科学研究有许多方法,( 观察、实验、调查、查阅资料)等等,都是常用的研究方法。

3.动物到了一定的年龄都要生育自己的小宝宝,( 家兔)是繁殖能力最强的动物。

4.许多动物,特别是动物妈妈非常爱护自己的孩子,观察时(请离它们远一点)。5.不要伤害动物,它们是人类的亲密朋友。

6.正常人的眼睛能感知世界的五彩缤纷,识别(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以及它们之间的各种过渡色。

7.研究证实,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是色盲,如(牛 羊 马 狗 猫 猴 鼠 草原犬)

8.什么叫哺乳动物?答:像家兔这样,身体表面有毛,胎生,靠吃妈妈的奶长大的动物都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种类很多 ,人,鲸,海豚,蝙蝠等都是哺乳动物。

9.为什么说蝙蝠不是鸟?答:第一,鸟的口腔内没有牙齿,而蝙蝠却有。第二,鸟属于卵生,耳蝙蝠属于胎生。第三,鸟有羽毛,而蝙蝠只有毛而无羽。

10.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然动物?答:(1)保护动物的生命安全,保护动物避免遭猎杀。( 2)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解决了“食”合“住”,动物才能栖息繁衍。

11.鸟有什么共同特征?答:卵生,有羽毛和翅膀,只有两足,足上有鳞片,嘴角质,无牙,体温恒定。

第六单元 《饮料瓶的知识

1.饮料瓶上有哪些知识。答:商标,广告,净含量,网址公司名地址电话,勿乱扔垃圾的标志,保质期,配料,条形码

2.饮料瓶有哪些用途。答:装水,酒。放酱油,醋,油。做花瓶,做喷壶浇花,做笔筒,等

3.饮料瓶用什么材料制成。答:金属类,玻璃类,纸类,塑料类。

4.乱扔饮料瓶会给人类和环境带来什么危害。答: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地,危害健康。

5.应该怎样正确处理空饮料瓶。答:压实,破碎,分选,固化,焚烧,生物处理,回收利用等。

6.那些饮料瓶导电,那些饮料瓶不导电。答:金属类饮料瓶导电,玻璃类,纸类,塑料类饮料瓶不导电。

第七单元《探索月球》

1.月相是由于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月相变化的周期是农历一个月。

2.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的。3.农历每月十五的月相是满月。每月初七的月相是上弦月。

4.月球距离地球约384000千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4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望远镜观察了月球,他发现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有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5.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圆缺不同的样子叫月相。

6.1959年,苏联向月球发射了无人驾驶的火箭,使人类第一次了解到月球是一些情况。

7.1969年7月16日,载着3名宇航员的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并与20日在月球安全降落,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行程384000千米。

8.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听不到说话的声音。 9.月球表面比较平坦,覆盖着大块的岩石。

10.月球上白天和夜间温度差别很大,白天温度最高可达120度以上,夜间最低可降到零下180度以下。

11.奇奇在地球上可以提起20千克的物体,到了月球上他就可以提起120千克的物体了。

12我们为什么要开发月球?答:由于地球上的人口太多,城市拥挤,环境污染严重,能源也越来越少,我们就设想开发月球资源,让一部分人能搬到月球上去,同时,这也是为探索宇宙更多的奥秘做准备。

13.月球表面是怎样的?答: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有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14.宇航员登月需要带些什么?答:宇航服,氧气和饮食物品等。

15.为什么月亮有圆缺的变化?答:由于月亮在不停的绕地球公转,时时改变着自己的位置,所以它正对着地球的半个球面与被太阳照亮的半个球面有时完全重合,有时不完全重合,有时一小部分重合,有时一大部分重合,这样月亮就表现出了阴晴圆缺的变化。

16.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答: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是自西向东移动的。这说明了月球有圆缺变化,两次月圆之间相隔时间为农历的一个月。

第八单元《挺进南极点》

1.谁最先到达南极点?答:挪威人。2.他们是哪个国家的人?答:挪威国家。

3.他们是怎样到达南极点的?答:翻过大山,越过雪原,横渡隐藏着无数大冰冻的冰河,历尽重重艰难万险,最后才终于到达南极点。

4.南极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为什么叫做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答:因为阿蒙森是挪威探险南极的队长,斯科特是英国队的队长,这两位队长带领队员们历尽艰难万险,克服重重困难,为探索南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英国队长以及队员为此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因此为了纪念这些英雄,南极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被命名为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

5.我国的两极科学家是谁?他曾几次到达南极和北极?答:位梦华,9次。

6.位爷爷挑选 小队员的标准是什么?答:第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不好,就不可能去艰险的两极。第二,要有坚强的意志,即使身体好,但害怕困难和危险,也不能去探险,两极每时每刻都充满着危险,充满着挑战。第三,要有团队精神,科学考察队是一个集体,只有大家团结合作,共同克服困难,才能完成科学考察任务。第四,要有科学文化知识。

7.英国探险队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主要是因为英国队长斯科特经验不足,准备不周,而且固执己见,刚愎自用,所以英国探险队不只是输掉了南极竞赛,还在这场较量结束后丢掉了生命。

虽然英国探险队失败了但是他们的那种不畏艰难,不惧牺牲,奋勇进取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学习的。

四年级科学调查顺序(五)
四年级科学

科 学 教 案

【2015年—2016年第二学期】

教师姓名: 王克宝

授课班级:

第四单元 岩石和矿物

一、 教材分析:

1、了解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不同的岩石和矿物有不同的形态、性质和用途。

2、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描述和记录岩石及矿物。进行有关硬度、透明度、选择的实验,记录并讨论实验的结果。

3、懂得岩石和矿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应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岩石、矿物是组成地球的要物质。

2不同的岩石和矿物有不同的形态、性质和用途。 3人们识别岩石和矿物是根据它们的特性。

4人类生产、生活用品的许多原料取自岩石和矿物。三、课时划

分:

本单元计划14课时

相关热词搜索:四年级科学计划 四年级科学教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四年级科学调查顺序”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四年级科学调查顺序"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65541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