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

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

2016-09-27 13:56:3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共5篇)...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希望能帮助到你。

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一)
文言文罗蓓蕾命题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管夷吾、鲍叔牙二人相友甚戚,同处于齐。管夷吾事公子纠,鲍叔牙事公子小白。齐公族多宠,嫡庶并行。国人惧乱。管仲与召忽奉公子纠奔鲁,鲍叔奉公子小白奔莒。既而公孙无知作乱,齐无君,二公子争入。管夷吾与小白战于莒[1]道,射中小白带钩。小白既立,胁鲁杀子纠,召忽死之,管夷吾被囚。鲍叔牙谓桓公曰:“管夷吾能,可以治国。”桓公曰:“我仇也,愿杀之。”鲍叔牙曰:“吾闻贤君无私怨。如欲霸王,非夷吾其弗可。君必舍之!”遂召管仲。鲁归之,齐鲍叔牙郊迎,释其囚。桓公礼之,而位于高国[2]之上,鲍叔牙以身下之,任以国政。号曰仲父。桓公遂霸。

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此世称管鲍善交[3]者,小白用能者。 然实无善交,实无用能也。实无善交,实无用能者,非更有善交、更有善用能也。 召忽非能死,不得不死;鲍叔非能举贤,不得不举;小白非能用仇,不得不用。

及管夷吾有病,小白问之,曰:“仲父之疾病矣,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夷吾曰:“公谁欲欤?”小白曰:“鲍叔牙可。”曰:“不可。其为人也,洁廉善士也,其于不己若者,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使之理国,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小白曰:“ 然则孰可?”对曰:“勿已,则隰朋可。其为人也,愧其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以德分人,谓之圣人;以财分人,谓之贤人。以贤临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贤下人者,未有不得人者也。”然则管夷吾非薄鲍叔也,不得不薄;非厚隰朋也,不得不厚。厚薄之去来,弗由我也。

(《列子·力命篇》有删节)

注:[1]莒,诸侯国名。[2]高国,齐国两大显族,即高氏、国氏家族。[3]善交,善于交结

朋友。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管夷吾、鲍叔牙二人相友甚戚 戚:忧愁、悲伤 .

B君必舍之! 舍:释放、赦免。 .

C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 属:通“嘱”,委托、交托 .

D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 逆:违背 .

7.下列各组语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仲父之疾病矣 .

谓之贤人 .

B.且人能为其主,亦必能为人君 .

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 .

C.勿已,则隰朋可 .

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 .

D.以贤下人者,未有不得人者也 .

鲍叔不以我为贪 .

8.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管夷君与小白战于莒道,(公孙无知)射中小白带钩。

B.(于是)桓公遂霸。

C.鲍叔牙以身下之,任(管仲)以国政

D.(若)以德分人,谓之圣人;

9.全部证明不得不用贤人、厚薄不由我的一项:( )

①管夷吾能,可以治国。

②如欲霸王,非夷吾其弗可。

③鲍叔牙以身下之,任以国政。

④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⑤使之理国,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

⑥其为人也,愧其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

A. ①②④ B. ③④⑤ C. ③⑤⑥ D. ①②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管仲和鲍叔牙虽然是好友,同在齐国,但是各为其主,管仲忠心耿耿地跟随公子纠,鲍叔牙则跟随公子小白。

B.鲍叔牙奉劝齐桓公重用管仲,认为只有管仲才能使齐国称霸,齐桓公采取了鲍叔牙的建议,并亲自到郊外迎接管仲。

C.公子纠失败后,召忽为感激公子纠的知遇之恩而死,管仲却没有这样做。鲍叔牙知道管仲不在乎小的名节,而以不能名扬天下为耻辱。

D.管仲认为鲍叔牙虽然廉洁善待士人,但是不够宽容,对不如自己的人所犯的过错总是不忘记,不能综合衡量一个人,比不上隰朋有贤德。【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翻译与断句请任选其一)

11.断句: 高宗时,蛮群聚为寇,讨之辄不利,乃以徐敬业为刺史。州发卒郊迎,敬业尽放令还。单骑至府贼闻新刺史至皆缮理以待敬业一无所问他事已毕方曰贼皆安在曰在南岸。乃从一二佐史而往,观者莫不骇愕。

12.翻译下列语段中划线的句子: 父严而子知所畏,则不敢为非;父宽则子玩易,而恣其所行矣。子之不肖,父多优容;子之愿悫,父或责备之无已。惟贤智之人即无此患。为人父者,能以他人之不肖子喻己子;为人子者,能以他人之不贤父喻己父,则父慈爱而子愈孝,子孝而父亦慈,无偏胜之患矣。至如兄弟、夫妇,亦各能以他人之不及者喻之,则何患不友、恭、正、顺者哉!

1)父宽则子玩易,而恣其所行矣。(2分)

2)为人父者,能以他人之不肖子喻己子(3分)

答案:

6.A 7.C 8.A 9.D 10.B

11.断句:单骑至府/贼闻新刺史至/皆缮理以待/敬业一无所问/他事已毕/方曰/贼皆安在/曰/在南岸。乃从一二佐史而往,观者莫不骇愕。

12. 翻译:

1) 父亲宽缓那么儿子对事物持轻视态度,因而放纵自己的行为。

2) 做父亲的,如果能将他人孩子的不才表现告诫自己的儿子;

附译文:

管夷吾、鲍叔牙两人交朋友十分亲近,都在齐国做事,管夷吾侍奉公子纠,鲍叔牙侍奉公子小白。当时齐国公族的公子被宠幸的很多,嫡子和庶子没有区别。国人害怕发生动乱,管仲与召忽帮助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鲍叔牙帮助公子小白逃到了莒国。后来公孙无知发动兵乱,齐国没有君主,两位公子抢着回国。管夷吾与公子小白在莒国境内作战,路上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公子小白立为齐君以后,威胁鲁国杀死公子纠,召忽为公子纠自杀,管夷吾被囚禁。鲍叔牙对桓公说:“管夷吾很能干,可以治理国家。”桓公说:“他是我的仇人,希望能杀了他。”鲍叔牙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没有个人怨恨。您如果 想称霸为王,非管夷吾不可。请您一定赦免他!”桓公于是召管仲回国。鲁国把他送了回来,齐国鲍叔牙到郊外迎接,解开了对他的囚禁。桓公用厚礼对待他,地位在高氏与国氏之上,鲍叔牙也把自己置于管仲之下。桓公把国政交给管仲,称他为“仲父”。桓公终于称霸于诸侯。

管仲曾感叹说:“我年轻穷困的时候,曾经与鲍叔一道做买卖,分配钱财时总是多给自己,鲍叔不认为是我贪婪,知道我贫穷。我曾替鲍叔出主意而使得鲍叔牙更加穷困被动,鲍叔不认为是我愚笨,知道时机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才,知道我没有碰到机会。我曾三次作战三次败逃,鲍叔不认为是我胆小,知道我有老母要人照顾。公子纠失败了,召忽自杀了,我被囚禁而受耻辱,鲍叔不认为是我不懂得耻辱,知道我不在乎小的名节而以不能扬名于天下为耻辱。生我的人是父母,了解我的人是鲍叔。”这是人们称道的管、鲍善于结交朋友的事,小白善于任用能人的事。然而实际上无所谓善于结交朋友、无所谓任用能人。实际上无所谓善于结交朋友、无所谓任用能人,并不是说世上有比他们更善于结交朋友、更善于任用能人的事,而是说召忽不是能够为公子纠自杀,而是不得不自杀;鲍叔不是能够推举贤能, 而是不能不推举贤能;小白不是能够任用仇人,而是不得不任用仇人。

等到管夷吾生了重病的时候,小白问他,说:“仲父的病已经很重,【此处原文有删节。“可不讳,云至于大病”,意为“不能再瞒着你 了,如果你的病治不好”。】,那我把国家政事交给谁呢?”管夷吾问:“您想交给谁呢?”小白说:“鲍叔牙可以。”管仲说:“不行,他为人,廉洁喜好士人,但他对比自己差的人,一听到别人的过错,终身也不会忘记。用他来治理国家,在上面会困扰国君,在下面会违背民意。”小白问:“那么谁行呢?”管仲回答说:“不得已的话,隰朋可以。他的为人,对于自己不如黄帝而感到惭愧,对于别人不如自己表示同情。把仁德分给别人的叫做圣人,把钱财分给别人的叫做贤人。以为自己贤能而瞧不起别人的人,没有能得到别人拥护的;自己虽贤能而能尊重别人的人,没有得不到别人拥护的。”然而管夷吾并不是要不重用鲍叔,而是不得不这样;并不是要重视隰朋,而是不得不重视。重视与轻视的变化,并不由我自己决定的。

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二)
临泉一中2015级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临泉一中2015级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吕德臣 审题:李永林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地球上有生命的范围,通常叫做生物圈。如果把地球比作苹果,那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只生活在像果皮那样薄的地球表面层里,因为只有这个表面层有空气、水、土壤,能够维持生物的生命。人们把这个生物生存的地球表面层叫做生物圈。

②在生物圈中,向生命密切相关的物质——碳、氮、氧、水都在不断地循环。人和动物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生物死后,尸体被空气、水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这样的循环,从宏观到微观,到处都有,从来没有间断过。

③在这样的循环中,大气得到了氧的补充,不清洁的水通过阳光的蒸发作用形成了雨,有害的物质被微生物分解,或者被大量的水和空气稀释成为无害的物质。这些过程都具有天然自净作用。

④天然自净的循环一旦受到破坏,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天然自净循环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

⑤一类是自然界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叫做第一环境问题或者原生环境问题。如地震会使局部地区增加氡气,会使地壳被破坏,有害人体的元素进入水的循环系统。火山的爆发会使大气增加二氧化碳。病虫害和各种流行疾病,也都属于这一类。

⑥另一类是人类自身的活动造成的,叫做第二环境问题,或者次生环境问题。这个问题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越来越突出,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工业生产中排出来的废水、废气、废渣(简称“三废”)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水俣(yǔ)病、红潮、伦敦烟雾„„都是由于“三废”破坏了天然自净循环而造成的。此外,城市的烟尘、噪声、垃圾、放射性物质等等,也都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节选自于涌泉《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环境——介绍环境科学》,有调整)

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3分)

A.地球生物只生活在果皮那样薄的生物圈里。

B.人们把生物生存的地球表面层叫做生物圈。

C.只有生物圈有维持生命的空气、水、土壤。

D.生物圈中的碳、氮、氧、水都在不断循环。

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生物死去后,尸体被空气、土壤和岩石中的微生物分解。

B.在物质循环中,大量的水和空气被稀释成为无害的物质。

C.火山爆发、病虫害和城市放射性物质属于原生环境问题。

D.工业生产“三废”排放的危害是最严重的次生环境问题。

3.下列对文章段落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第①段通过诠释和打比方介绍地球生物圈。

B.第②段举例说明地球的物质都在不断循环。

C.第③段说明不间断循环使生物圈天然自净。 D.第④⑤⑥段分类介绍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一)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

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

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二)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

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於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 .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你们这些人。 ..

C.鲍叔遂进管仲 进:举荐。 .

D.诸侯由是归齐 归:回到。 .

5.下面文中画线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B.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C.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D.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仲与鲍叔牙交情深厚。两人一起做生意,分财分利的时候,因为管仲贫困,鲍叔牙常常多分一些给他。

B.公子纠败,管仲没有为之死,而受囚受辱的原因是功名没有显于天下,自己的政治抱负

没能实现。

C.管仲巧妙地处理君臣关系,灵活有节地施政,是齐国称霸诸侯的重要原因。

D.管仲是人们公认的贤臣,而孔子却看不起他,认为管仲应劝勉齐桓公称王而非称霸。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咏岩桂 朱熹

露浥黄金蕊,风生碧玉枝。

千林向摇落,此树独华滋。

木末①难同调,篱边②不并时。

攀援香满袖,叹息共心期。

[注] ①木末,指荷花。②篱边,指菊花。

8.诗中的“岩桂”有何特点?请作简要概括。 (5分)

9.试简要赏析诗中“攀援”“叹息”两个细节描写的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读古诗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自然能联想起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中的句子是“ , 。”

(2)《再别康桥》中用比喻手法,形象逼真地写出了金柳的美好姿态,又传达出诗人无限

欢喜、眷恋之情的诗句是: , 。

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三)
课外文言文

管仲夷吾者,颍上①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游②,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③,管仲事公子纠④,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 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⑤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颍上:地名。②游:交游,交往。③小白:齐桓公的名字,他是“春秋五霸”之一。④纠:小白的异母哥哥。⑤见逐:被赶走。

29.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2分)

A.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B.任政于齐。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30.结合句意,解释句中加点词。( 2 分)

①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

②尝与鲍叔贾。( )

③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

④子孙世禄于齐。( )

31.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翻译:

②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翻译:

32.①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鲍叔牙的主要特点。(1分)

②文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鲍叔牙的特点?(1分) 【答案】

29.C(2分)

30.(2分)①被拘禁或被关押(“拘禁”或“关押”不得分);②经商或做买卖;③以……为耻(“耻辱”不得分);④享受俸禄(“俸禄”不得分。(每个0.5分)

31.(4分)①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情却(使他的处境)更加窘迫。(“穷困”1分,全句大意1分;若将“穷困”的主语弄错或未补出,整句不得分。)②鲍叔牙推荐管仲做官以后,甘心自己的地位居于管仲之下。(“进”0.5分;“下”0.5分;全句大意1分)

32.①知人善荐。(1分)(答成“知人善任”不得分);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1分)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②③④⑤⑥

【注】①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②援:执持,拿。③衽:衣襟。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清除。⑥戒:鉴戒。

1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饮酣 酣: (2)释之 释:

14. 师旷撞晋平公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

15.同为劝谏君王,师旷与邹忌的劝谏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13.(2分)(1)酣:尽兴(畅快)地喝酒。 (2) 释:放。

14.(2分)是非君人者之言也(或:答“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得1分。)

15.(4分)邹忌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自身为例,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2分)师旷先借撞“小人”引起晋平公的重视,再直言以出,让晋平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劝谏的目的。(2分)(意对即可)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凡得学者 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③吾徒相教 ④徒以有先生也

2. 翻译句子。

①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译文:

②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译文:

③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译文:

3. 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

4. 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

答:

答案:1.①能够 ②得到 ③白白地 ④只是 2.①狐儿容易悲哀,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②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白教你,不收学费。 3.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4.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四)
管仲与鲍叔牙原文及译文

管仲与鲍叔牙原文及译文

原文: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於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后来鲍叔辅佐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划策,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享受齐国的俸禄,有封地的就有十几代人,常常是著名的大夫。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而称赞鲍叔善于识别人才。

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五)
管仲与鲍叔

管仲与鲍叔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导读:

鲍叔牙(生卒年不详),又称鲍叔,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少时与管仲友善,曾一起经商。齐襄公乱政,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国。齐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桓公囚管仲,鲍叔牙知道管仲之贤,举荐管仲替代自己的职位,而自己则甘居于管仲之下,齐国因为管仲的治理而日渐强盛。

管仲 (?—前645),名夷吾,字仲,谥号敬,故又称管敬仲,颖上(今属安徽)人,是春秋初齐国政治家、哲学家。早年经商,后侍奉齐国公子纠,助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事情失败,不死于主,宁可幽囚受辱。幸得鲍叔举荐,加上桓公冰释前嫌,荣任齐国卿相,主持政务,齐国大治,他被尊为“仲父”,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其思想言论,后人集编为《管子》一书传世。

选文的中心人物是鲍叔;中心思想是一方面赞美鲍叔的知贤荐贤让贤的品质,一方面说明人才只有遇到知己才有所作为。写法上运用了侧面描写,排比对照等手法。

选文围绕一个“知”字展开。第一段,写管仲对鲍叔这个人生知己的感激。以排比句的形式列举大量而细微的事实说明鲍叔的知贤,语势充沛,说理有力。在人物描写上属于侧面描写。原作全文虽然记录的是管仲和晏婴,不是鲍叔,但是无论是原作还是选文,所要表述的主题思想是“知人”。众所周知,作者在为李陵辩护遭受腐刑,平生故交旧友竟然不为一言,知音何在?所以作者借管仲之口,表达强烈而鲜明的褒贬态度和渴望知遇明君的人生理想。“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读来令人涕泪满衫。第二段概说鲍叔让贤和因此而获得的好报好评,表达作者对鲍叔知贤荐贤让贤甘居人下的优秀品质的由衷赞美,具有强烈鲜明的褒贬倾向。

节选部分与其说是传管仲,还不如说是唱给鲍叔的一首至美的赞歌。司马迁极力赞美鲍叔,既是通过鲍叔知贤、荐贤和让贤的故事,抒发对自己不遇知己的慨叹,也是在探索和说明怎样对待贤才的这一重大命题。

语言点精讲精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不肖:不贤,此处是愚笨的意思

B.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羞:以„„羞愧(羞耻)

C.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困:不得志。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吾始困时 尝与鲍叔贾 管仲曰吾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65941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