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梭伦改革

梭伦改革

2016-09-27 15:12:3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梭伦改革(共3篇)...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梭伦改革》,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梭伦改革(一)
梭伦改革内容

梭伦改革内容:

梭伦改革内容:废除农民债务(解负令),禁止债务奴役 ;废除贵族寡头制定的残酷法律;

按财产的拥有量将公民分为4个等级(公民、骑士、双牛者、佣工),其政治权力按照财产来决定 ;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在贵族会议之外设立四百人会议管理国家,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有无财产的公民都可参加。

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

划分十个地区部落取代过去的四个氏族部落;以五百人会议代替梭伦创立的四百人会议,它日后成为雅典最重要的国家行政机关;

创立十将军委员会和陶片放逐法,前者各部落各选1人组成,轮流统帅军队,同时在政治上起重大作用。后者用于放逐危害国家的分子,防止僭主政治再起。改革肃清了氏族制的残余,标志着雅典一个多世纪以来平民与贵族斗争的胜利结束,确立了奴隶主民主政治。

十将军委员会

古希腊雅典的最高军事机构。约创于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首席执政官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每年从10个部落中各选1名将军组成,可连选连任。

平时各将军权力平等,轮流执掌军事指挥权;战时除统率陆海军外,还掌管国家外交事务及部分财政。

陶片放逐法

城邦实施的一项政治法律制度 最初目的是为了对付政治上掌握大权而意图恢复建立僭主政治的雅典政客。

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

优缺点

每个公民都可以通过陶片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和愿望,体现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广泛性;有利于淘汰那些没有维护公民利益的官员,反对有损公民利益的行为,同时可以约束官员的行为,消除不稳定因素,从而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正常民主秩序的维护。

“陶片放逐法”也有其难以克服的弊病,这个弊病就是依此法作出的判决,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情绪,而公民的情绪常常因受一些政治家的鼓励波动不定。

对内主要施政主张

伯里克利代表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和中下层自由民,他的国内政策以加强民主政治为核心。剥夺议事会的政治权力;官职向广大公民开放;实行公薪制

限制公民身份的范围,公元前451年规定,凡父母双方皆为雅典公民者才能获得雅典公民权。

对外及其军事行动

伯里克利的对外政策以扩大雅典的势力和利益为根本原则。两次战争:雅典与斯巴达 ——伯罗奔尼撒战争 雅典与波斯 ——希波战争

雅典与斯巴达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

公元前431—404年,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为了争夺在希腊的霸权,断断续续打了二十七年仗,最后斯巴达获胜。 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代,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强烈地改变了希腊的国家。几乎所有希腊的城邦参加了这场战争,其战场几乎涉及了整个当时希腊语世界。在现代研究中也有人称这场战争为古代世界大战。

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区别

雅典此时正处于其文化的顶峰,其政治结构是一个民主社会。外交上斯巴达传统比较喜欢寡头政治。

两个联盟的同盟者在政治形式上也有这个区别。两派之间的意识形式上的区别对双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斯巴达战胜后立刻在雅典引入了寡头政治。 值得注意的是对当时的人来说民主的雅典代表着压迫,而反对民主、军国主义的、压迫本国内的大多数人(黑劳士)的斯巴达则是自由的希腊的保卫者。 希腊与波斯战争—希波战争

希波战争是古代波斯帝国为了扩张版图而入侵希腊的战争,战争以希腊获胜,波斯战败而告结束。这次战争对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影响远大过于战争本身。 时间是:公元前499年至前449年 ,战争持续了50年之久。最后以波斯帝国失败而结束。

马拉松战役

公元前490年强大的波斯帝国对雅典发动的战争。雅典方面参战的11000人

波斯军队共阵亡6400人,雅典方面仅仅阵亡192人。

双方阵亡数字的悬殊差距充分体现了希腊密集阵对波斯方阵的压倒性优势。

马拉松战役后,希腊各城市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团结,结成了三十个国家的同盟,并由斯巴达领导,加强了反对波斯帝国的力量。希腊各城邦的实力也进一步增强。

雅典民主的意义

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民主充分调动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正确决策;有利于修正错误;有利于监督政府。政治的成熟有利于促进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深入发展,使希腊政治经济文化臻于极盛。雅典民主的局限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而是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外邦移民、奴隶和他国公民没有政治权利。

一切公职由抽签与选举产生,这种轮番而治的特点并不能保证德才兼备的人稳固执政,极有可能导致极端民主化、无政府主义,使民主制最终衰落与夭折。

古罗马共和国

公元前510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历史上把恺撒担任终身独裁官的公元前44年作为共和国的结束时间。持续了500年的时间。

国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 三权分立的古罗马共和国:

王权:两名执政官,掌管国内事物,指挥军队作战。一年一任,不得连任。

贵族:元老院、百人队会议、库里亚会议继续保留,但库里会议形同虚设,元老院是实权机关。

平民:前494年设立的保民官一年一任且必须由平民中选出,初为2名,后增至10名。

罗马元老院

罗马元老院是一个审议的团体,它控制着罗马共和国的最高权力。

元老院是兼有立法和管理权的国家机关。元老院有权批准、认可法律,并通过执政官掌管财政外交,统辖行省和实施重大宗教措施等。

罗马帝国的兴起

屋大维被封为“奥古斯都”,成为罗马的独裁者,从此罗马进入了“罗马帝国”时代(前27年—395年)。

罗马的扩张使罗马超出了一个城邦的概念,成为一个帝国。

罗马疆域的全盛期控制着大约5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罗马帝国的分裂

罗马帝国一般被分为前期帝国(前27年—192年)和后期帝国(193年—476年)两个阶段。

前期帝国国家稳定、社会繁荣,被称之为罗马的黄金时期。后期帝国从三世纪危机起,至公元395年帝国正式分为两部分。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而东部帝国直到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史学家多称其为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廷帝国。

古希腊罗马的著名战争

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亚历山大远征;萨莫奈战争;三次布匿战争;三次马其顿战争;三次米特拉逹蒂战争;斯巴达克斯起义

战争和政治的关系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有一个著名的观点:“战争是政治的一种工具,政治是战争的大脑;战争不可能避免的会具有政治的特性,战争必须要用政治的尺度来加以衡量。” 在他看来战争应该被视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和手段。他是由政治产生的,是政治行为的继续。战争不过是政治交往的一部分,而不是什么独立的东西,政治决定战争的爆发与停止,而战争本身并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尔.施米特在《政治的概念》中这样的定义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战争既非政治的目标也非政治真正的内容,但是,作为一种始终存在的可能性,战争乃是典型地决定着人类活动与思想并造成特定政治行为的首要前提。”

罗马共和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十二铜表法”:元老院于公元前451年制定法律十表公布于罗马广场。次年,又制定法律二表,作为对前者的补充,由于这些表法当时都是由青铜铸成的,所以称“十二铜表法”

“十二铜表法”废除了平民与贵族不能通婚的限制,是古代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这也标志着罗马法的诞生。

中世纪

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 中世纪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宗教

罗马教皇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建立了教皇国, 并且伪造了《君士坦丁赠礼》文件,声称当年君士坦丁大帝把罗马城,拉特兰宫等地交给了教皇。 教会统治非常严厉,并且控制了西欧的文化教育。教士不能结婚,主张禁欲。宣扬三位一体、原罪说等经院哲学,严格控制科学思想的传播,并设立宗教裁判所惩罚异端,学校教育也都是为了服务于神学

基督教

基督教,一神论宗教。

基督教发源于犹太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估计现在全球共有15亿至21亿的人信仰基督教,占世界总人口25%-30%。

主要有天主教(罗马公教)、东正教、新教(中文又常称为基督教)三大派别,以及其他一些影响较小的派别。

中世纪的国家形态

封建国家;等级国家;绝对君主国家

中世纪的封建国家

封建国家是中古西欧经历过的国家形态。封臣和封土都是西方学界所认可的封建主义的两大基石。

长达12世纪的西欧封建社会中,教会权与王权孰强孰弱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斗争中呈现互有消长的马鞍型;最初是教会权从属于王权,继之是教会权凌驾于王权之上,随后是教会权走向衰落和专制王权的崛起。

中世纪的等级

西方的爵位等级,因为其贵族的爵位跟中国的爵位相似,都是分为五等,所以在翻译西方爵位时也使用了〔公〕、〔侯〕、〔伯〕、〔子〕、〔男〕来翻译了。

公爵

公爵:在贵族中,公爵是第一等级,地位最高。随着封建关系的发展,王权的日益强化,公爵成了统治阶级中的上层人物。

英国的公爵一定是王室成员。十五世纪后才打破这惯例,少数非王室人员也被封为公爵。

其他爵位

侯爵:侯爵是贵族的第二等级。查理大帝在位时它是指具有特别全权的边区长官。

伯爵:在罗马帝国时,伯爵是皇帝的侍从,掌管军、民、财政大权。

子爵:子爵原系法兰克王国的国家官吏名,起初,子爵是伯爵的副手,后来独立存在,也可世袭。

男爵:在十一至十二世纪时,它是欧洲君主国国王或大封建主的直接附庸。英国的那些直接从国王那儿得到土地的大佃主,概可称为男爵, 绝对君主国家

绝对君主制,一种君主制政体。

与君主立宪制不同,在这个主权国家中,身为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的君主拥有绝对的政治权力,不受到宪法或法律的限制,但是君主的行为可能会受到某些宗教、传统或舆论的影响。

它属于一种独裁政体,君位采用世袭方式产生。在政教合一君主制国家,君主不仅是世俗的首领,而且也是宗教的首领,也很容易出现绝对君主制。 绝对君主制的国家

目前仍然采行绝对君主制的国家有:阿曼、沙特阿拉伯、和非洲东南部的斯威士兰。

绝对君主制的论述者;尼可罗·马基亚维利《君主论》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 >弗朗西斯·培根《新工具》

君主立宪制特点

是指在宪政体制下由一个世袭或选出的君主作为元首的政体。广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分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国家元首是一位君主(皇帝、国 王、大公等等,教皇有时也被看做是一个君主)。

绝对君主制度意义

绝对君主制度的建立标志了欧洲开始出现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国家,现在世界上除了美国这个例外,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在绝对君主制时期实现了国家的崛起的。

民族国家萌芽

路易十四建立现在民族国家。1661年,法国路易十四亲政,他对中国非常感兴趣,法国长年的战乱让这位国王决心利用中国的政治制度对法国进行改革,这就是后来改变欧洲历史的“路易十四改革”。1691年5月法国传教士白晋从中国回到巴黎,路易十四命令白晋写成了《中国皇帝》和《康熙皇帝》两本书,以便自己对中国政治制度进行进一步学习。

世界掀起民族国家建立热潮

路易十四建立的这种制度在政治学上被称为“绝对君主制”,俄国彼得一世、普鲁士胖特烈二世、奥地利特蕾西亚女皇也都效仿路易十四进行了改革。再后来日本的明治天皇也效法欧洲建立起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资产阶级革命

所谓资产阶级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基本上是在资产阶级提出的纲领、口号下进行战斗的。

17、18世纪,在欧洲和北美,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冲击,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继尼德兰革命之后,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欧洲大陆的主要封建国家也陆续进行改革,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经过激烈的斗争,英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在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摧毁了封建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掌权开辟了道路。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了新兴的美国。

现代的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政治实体,是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

民族国家与民族国家出现前的国家有一系列不同的特征。首先是它们对于其领域的不同姿态。与民族国家出现前的王朝国家相比,民族国家视其疆域为神圣的和不可分割的。

民族国家的特征

领土 人民 主权

领土.包括:领土、领海、领空

作为国家的基本要素,领土并不只是供人居住的一片土地,它同样构成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记忆的一部分,是这个国家的象征,是联系人民、使他们自我认同及互相认同的纽带。

人民.是指所有服从于一个主权权力的人民。

它可以是一个民族,也可以包括若干民族;可以是本国人,也可以是归化了的外国移民,当他们离开自己的国土时,并不失去本国人民的资格。 主权.合法的政治权力。

国家意志因而与统治者的个人意志不同。

在国内事务中,它合法地管理着人民,公正地处理人民之间的冲突,以及作为中央权力处理与其他国内法人的关系。

它垄断着合法的强制权,单方面制订法律规范,是一个权力机构。当然在现代法治国家中,公共权力也必须在它制订的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博丹 的主权论

主要是因为他第一次使用主权的概念来界定国家的性质,奠定了近代西方主权学说的发展基础。

他给主权下的定义是“主权乃是国家绝对的和永恒的权力。”他认为:“主权在任何时候不受法律的约束,是对公民和臣民进行统治的最高权力。主权是不可分割、不可转让的、主权是绝对的,它凌驾于法律和各种相对的权利之上。”

施米特的主权论

国家作为政治统一体拥有两项绝对的权力——“战争法权”和“决定生杀大权”。

国家拥有发动战争和以国家名义安排人民生活的权利。他意味着双重的可能性,即要求国民随时准备赴死的权力和毫不犹豫的消灭敌人的权利。”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国家起源的学说

自然说 契约说 暴力说 私有制说 氏族说 功力说

国家的管理形式

国家管理形式反映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和管理政权机关,如 君主制、 共和制、 总统制、内阁制、委员会制等等。

君主制

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独裁的政体形式。

等级君主制:是封建割据向封建中央集权过渡的政权形态。产生于欧洲中世纪。

君主立宪制:君主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不同程度的限制的政体形式。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君主权力中心和最高的实际统治者。宪法往往是钦定的,是君主意志的反映;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是以议会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的政体形式。

共和制

国家最高权掌握在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

总统共和制:以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美国、俄罗斯、巴西、墨西哥等国。

民主共和制:民主共和制的国家,多采用三权分立的形式把国家的权力分散。

民主共和制:分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两种。

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共和制主要有两种:

议会制共和制 :总统只拥有虚位,没有实权。例如:意大利、德国、芬兰、奥地利、印度、新加坡等。

总统制共和制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总揽行政权力,统率三军。例如:美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埃及、印度尼西亚等。 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议民主共和制

代表团制(前南斯拉夫)人民会议制(朝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

国家结构形式

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国家结构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划分国家的领土,以及如何规范国家整体和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权限问题.

国家结构形式一般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

单一制的特征有:全国只有一部宪法和一个统一的法律体系;只有一个中央政权机关;每个公民只有一个国籍;国家整体在国际关系中是唯一的主体。 复合制国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单位(如邦,州,共和国等)联合组成的联盟国家或国家联盟。可分为联邦制和邦联制等形式.

联邦制

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共和国、州、邦)结合而成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

联邦制是一种多中心的复合共和制。

例如:俄罗斯联邦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美利坚合众国 等。

邦联制

邦联制是指若干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如军事、经济方面的要求)而组成的一种松散的国家联合。

邦联制是一种复合制的国家形式,比联邦制松散,是主权国家的联盟,通常根据条约组建。

邦联既无宪法,无统一的行政机关,亦无统一的国籍、军队和赋税,因而它不是国家主体。

民族国家面临的挑战

全球化带来什么?

无论我们是否处在一个空前的全球化过程里,以往的经验都具有启发性。全球化的历史经验可以分成四大类:道义问题;收益问题;趋同与逐异问题;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问题。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

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两大阵营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社会主义国家。两极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两大阵营的全面对峙与对抗。 多极化趋势必然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当今世界上各国的实力对比和意愿。

代议制

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间接民主的形式。现代国家普遍实行代议制。

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关是议会,所以资本主义代议制又称议会制。

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型的代议制,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资本主义议会制

议会制又称内阁制,是民主政治制度的一种,特点是其政府首脑的权力来自议会的支持。议会民主制一般实行于民主国家,因此存在着多个参加议会差额选举的政党。议会内阁制的政府首脑与国家元首分开,其国家元首通常是仪式性职务,不享有实际的行政权。

议会制的理论依据

议会制所依据的理论,主要是资产阶级的“主权在民”和“三权分立”等原则。 用“主权在民”反对王权,将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用“三权分立”调整阶级内部的关系,建立起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组织。

三权分立

是指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三权分立具体到做法上,即为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权力分属三个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机构,由三者互相制衡。

英国议会制

英国议会由上院 (贵族院)、下院(平民院)、国王共同组成,行使国家的最高立法权。英国议会创建于13世纪,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议会之母”。上院由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教会大主教和主教组成,共669名议员,无任期限制。

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共659名议员,任期5年。下院的立法职权主要是:提出重要法案;先行讨论、通过法案;提出质询;财政法案只能由下院提出和通过。

英国议会制的特点

国王被看成是“一切权力的源泉”、“国家的化身”,在政治生活中处于“临朝而不理政”、“统而不治”的地位,具有国家的象征意义。

内阁首相由平民院的多数党领袖充任,其他阁员由首相在其党内成员中提名呈请国王任命,组成多数党一党负责的政府。

内阁掌握实际政治权,对议会负责。

总统制

美国是最早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它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并互相制衡的制度。

特点: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的实际权力非常广泛。总统直接组织和领导政府。政府不对国会负责,只对总统个人负责。总统有权接受部长的辞职或解除其职务。

美国宪法:国会可以弹劾总统

1868年,美国参议院仅以一票之差否决了对安德鲁·约翰逊总统弹劾案

1974年,尼克松总统就因水门事件而主动宣布辞职,没有受到弹劾

1999年美国参议院否决了对克林顿总统弹劾案。

半总统制

半总统制又名半议会制,是一种具有总统制的实质,但在形式上保留议会制的外衣,而且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又在实际上掌握行政权力的政治体制。半总统制的内阁有相对较稳固的地位,国会(议会)权力相对缩小。半总统制政体以法国和乌克兰最为典型

半总统制特征:

具有总统制的以下两个特点: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掌握着全国主要的最高行政权力;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国会仅能从立法上对其实施影响,但不能利用不信任案迫使其辞职。但同时又具有议会制的两个特点:内阁由在议会中占多数的政党组成;政府向议会负责。

议会的结构:两院制与一院制

国家议会分设两院的制度。两院制:两院议员通常都由选举产生并定期改选,两院都具有立法和监督行政的权力,但名称各有不同

如英国叫上议院和下议院,美国、日本叫参议院和众议院,法国叫参议院和国民议会。

两院制的特点

两院制的优点是:两院分别议事,讨论议案,分别通过,使得法律案或者其他重大议题能够慎重

两院制的缺点:是分别通过才能作为议会的正式法律,这样两院之间容易互相扯皮。

一院制

一院制是指国家的议会只设一个院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立法和通过议案比较简便。

丹麦、希腊、芬兰、新加坡、黎巴嫩、突尼斯、危地马拉、新西兰、等国家均采用这种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属于一院制。

梭伦改革(二)
梭伦改革教案

梭伦改革【梭伦改革】

志丹高级中学 牛晓莉 【教材分析】

古代希腊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而在希腊众多的城邦中,雅典的民主制度是最为完备的,而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是梭伦改革。梭伦改革主要讲述雅典在梭伦的带领下怎样从贵族政治转向民主政治。教材从梭伦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等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改革的情况,有益于我们科学地认识改革,学习改革家坚强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学情分析】

高三文科班的历史课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一切为了高考。本课属于选修模块的内容,而且学生在必修一中对雅典的民主政治和梭伦改革已有所了解,教学过程中注意化繁为简、突出主干和重点。

【课标要求】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考纲解读】

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和影响。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针对高三学生具备一定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能力的特点,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知道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和梭伦改革的内容。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快速阅读课文,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梭伦的诗歌,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观点。问题探究与教师引导相结合,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表各自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梭伦改革,使学生感受改革者的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

难点: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设计思想】

1、用大量生动直观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开展多媒体教学。

2、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采用生生互 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3、引导学生学习用唯物史观看问题,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

【教学过程】

【导课】图片展示:下列各图体现了公民在民主政体下行使自己的哪些权利?

【梭伦改革】 【梭伦改革】

图1:美国大选期间美国公民积极投票。 图2:全国人大会议上代表举手表决。 图3:美国国会议员聆听政府报告。 图4:英国议会议员进行辩论。 答:图1:选举权 图2:表决权 图3:知情权 图4:发言权

追溯这些公民权利的起源,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古希腊。让我们走进欧洲文明的摇篮寻访作为雅典民主政治基石的一次改革——梭伦改革。

【新 课】

一、梭伦改革的背景:

[知识回顾]多媒体展示希腊和中国地图

问:对比下面两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地理环境与文明(政治、经济)的关系(图略)?

异导致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多样化。

诗歌一:【梭伦改革】

我注目凝视,

悲哀充溢着我的心,

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

竟至限于绝境。

问题1:梭伦为什么说雅典“陷于绝境”?(即改革的背景)

答:(1).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激化,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尖锐,导致了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

(2).尖锐的社会矛盾,导致了雅典社会的动荡,这严重阻碍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

(3).雅典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使雅典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雅典的动荡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使邻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和超过了雅典,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

问题2:梭伦是如何力挽狂澜的?

答:公元前594年, 梭伦当选执政官,承担起化解社会矛盾的重任,开始改革。

小结:梭伦改革是雅典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雅典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梭伦改革的内容:

诗歌二:

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

那奥林匹司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

将是最好的证人,

因为正是我,

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

以前他备受奴役,

而如今已重获自由。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

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问题:梭伦如何“使他们获得解放”?梭伦对其废除债务奴隶制的措施有何评价?

答: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保证平民的利益。

评价:梭伦认为他废除债务奴隶制的措施适应了雅典社会发展的需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诗歌三: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

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

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问题:诗歌中,梭伦所说的“两个阶级”分别指什么?他为“不允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答:“两个阶级”分别指贵族与平民。

主要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保证平民的利益;按照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财产等级制)——抑制贵族特权;创立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赋予平民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力等。

答: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利越多,应尽的义务越多。

师:财产等级制度实质上是富豪政治代替了贵族政治。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动摇了贵族政治的基础,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是以财产的不平等代替出身的不平等,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

问:请按四个等级所担负的义务,指出图片中不同兵种分别由哪个等级来担任?(图略)

答:图1:第一、二等级,图2:第三等级,图3:各级分摊。

·创立四百人会议 使第三等级公民获得参政议政的机会,打破贵族对国

家权力的垄断。

·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

使平民获得参加国家政权的权利。 此外,梭伦在经济改革中还采取了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措施,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使工商业奴隶主的阶层壮大,使雅典社会多元化,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问:请总结梭伦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答:经济: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鼓励发展工商业。

政治:确立财产等级制;创立四百人会议;组建民众法庭,实行陪审员制。

三、梭伦改革的影响:

阅读教材及梭伦的诗歌,体会梭伦改革的效果。

问:梭伦改革的进步性有哪些?

答:略。

进步性:动摇了贵族的专制统治,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保障,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为西方民主政治奠定基础;促进了雅典国家的形成,为雅典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局限性(同时分析梭伦改革的性质):

诗歌三: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

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

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诗歌四: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问题1、结合梭伦改革的一项措施说明他是否真正做到诗歌四中所说的内容?

答:没有。举例:财产等级制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

问题2、诗歌中反映出梭伦改革中庸的原则。这种理念对改革有何负面影响?

答:负面影响:致使改革不彻底,未使下层平民实现民主化,没有满足社会各阶层的政治愿望。

小结:局限性:(1).梭伦以财产确立公民的等级身份,不同的等级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使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2).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但“中庸”政策,使得平民的要求没有满足,贵族也因利益受损而生怨恨。只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缓和了社会矛盾,但富者有势、贫者无权的状态依然存在,改革内容一定程度还是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因此,梭伦改革是一次奴隶主性质的改革(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诗歌五:

如果我保全我的故国,

不在僭主政治和无情的暴力中插手,

玷辱我的佳名,

我就是无愧的;

我这样做,

只会使我的声名,

凌驾一切其他的人们。

问题:阅读梭伦的诗篇,从中体会梭伦的个人品格?

品质:立法为民、坦荡无私、献身民主政治建设的精神。

【小结与升华】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梭伦改革,通过学习梭伦改革的背景,我们知道了改革就是要革除社会制度中落后、腐朽的部分,完善当前制度,使之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通过学习改革的内容和影响,我们体会到,改革是牵引人类社会从低级到

高级,从不完善到完善的主要动因。因此判断一场改革的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者的生与死,而主要是改革是否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从这个角度来看,梭伦该改革顺应了走向民主的趋势,因此是成功的改革(也可适当联系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结论: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

【板书设计】

一、梭伦改革的背景:

二、梭伦改革的内容:

经济:

政治:

三、梭伦改革的影响:

进步性——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局限性

【点击高考

阅读材料:

立法大权

行政大权 司法大权

② ③

请回答:

⑴.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下列序号各代表美国的什么部门: ①议 会 ② 总 统 ③最高法院

⑵.与① ② ③三个机构类似的梭伦改革时代的国家机关是什么?

① 公民大会 ②执政官 ③公民陪审法院

⑶.“四百人会议”相当于美国的议会吗?请阐述你的理由。 答:不同。美国议会是国家的立法机关,而四百人会议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主要职责是为公民大会拟订议程,预审提案,准备决议,实际上执掌最高统治权。

梭伦改革(三)
梭伦改革教学案

选修1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教案与学案

知识体系】

一、改革的背景

1.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雅典城邦市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激起了平民反抗。雅典局势动荡不安,严重阻碍雅典工商业的发展。统治者必须调整统治政策,缓和阶级矛盾,必须进行改革。

2.随着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并壮大,雅典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改革呼声日益强烈。

3.由于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统治者的无能。邻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和超过了雅典,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外部环境。

4.改革的导火线:萨拉米危机。①雅典严重社会危机之时,麦加拉夺取萨拉米岛,对雅典经济造成沉重打击。②雅典贵族担心平民力量乘机壮大,禁止讨论夺取萨拉米之事。影响:沉重打击了雅典的经济,社会危机空前严重。

5.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执政官,承担起化解社会矛盾的重任。

二、改革的目的

1.直接目的: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

2.根本目的: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统治。

三、改革的内容

1.经济领域:①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平民的人身自由。②鼓励发展工商业。发展农业生产,大力促进手工业的发展,还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度,推动雅典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确立私有制。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2.政治领域:①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应尽的义务也越多。②政治机构民主化。建立“四百人会议”,实际上执掌最高统治权。在司法制度方面,建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四、改革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经济方面,部分地减轻了平民负担,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鼓励发展工商业有利于提高雅典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

②政治方面:社会矛盾得到缓和,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2.局限性:

其中庸原则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 按财产划分等级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不能完全满足平民阶级的政治经济需求。

五、改革的性质

工商业奴隶主领导的改革

六、改革的特点

1.带有“折中”的色彩。

2.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结果,贵族对权势的削弱不满,下层平民需要进一步改革的愿望也没有得到实现,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

【课堂练习】

1.阅读下列材料(选自梭伦的两首诗)

材料一 “在我团结人民去谋求的一切目的中,有什么我还没有做到?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柏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它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以前他曾是一个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是无辜被害,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我都使他们解放。”

材料二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阅后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他们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何积极影响?

(2)从梭伦的自白中可以看出梭伦的改革政策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原则?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最能体现人民权威的改革是克里斯提尼创立的“陶片放逐法”,又称“贝壳放逐法”。如图

材料二 雅典公民如果认为某人危害联邦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当写有某人名字的陶片达到一定数量时,他就要被放逐国外,这就是所谓的“陶片放逐法”。

材料三 梭伦完成改革后,毅然辞官远游,坚决拒绝当僭主,并赋诗道:

如果我保全我的故国,不在僭主政治和无情的暴力中插手,玷辱我的佳名,我就是无愧的;我这样做,只会使我的声名,凌驾一切其他的人们。

阅后回答:(1)“陶片放逐法”实施的目的及意义如何?【梭伦改革】

(2)“陶片放逐法”的实施有何特点?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3)结合材料三说明,梭伦这样做的目的何在?体现了他的哪些优秀品质?

【梭伦改革】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刻有人名的陶片

材料二 铁米斯托克里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的政治家,是希腊联军战胜波斯第三次入侵的关键人物,史书记载他曾被陶片放逐。美国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刻有他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系14人所写。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古希腊陶片放逐法的看法。(6分)

4.(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得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在大多数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利克里

材料二 在雅典居民中,20万奴隶和3.2万外帮人是被剥夺政治、法律权利的;在16.8万雅典人中,假定成人居半,是8.4万人,其中妇女毫无权利,所剩全权公民男子就只有

4.2万人了。其中第三级公民占2.5万人,第四级占1.6万人,第一、二等级奴隶主和大所有者公民就不过1000人而已。

材料三 希腊是哲学的故乡,三位希腊先哲都与雅典有关;苏格拉底和伯拉图出生于雅典,而亚里士多德先在雅典学习,后在那里讲学,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阅后回答:(1)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应如何评价材料一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内容。(6分)

(2)材料三的现象与材料一有没有必然的联系?为什么?(4分)

阅后回答:

(1)雅典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的依据是什么? 与凭血缘建立的等级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对雅典的哪一个阶层最有利?

(2)财产等级制度能给雅典公民带来真正的平等吗? 为什么?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右边两幅图反映了雅典公元前8世纪前后经济发展的状况。

材料二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家乡的亚狄加语言,远方漂泊,/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即使就在家乡,也在主人的怒气之下发抖,/我都使他人获得解放!

——引自梭伦的诗

材料三 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梭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怎样的经济状况?对雅典阶级关系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雅典哪一阶层的什么状况?

(3)综合公元前8世纪后雅典阶级关系变化的状况,分析其对雅典政局的影响?

(4)材料三反映了梭伦改革的什么特点?举例说明该特点,该特点导致了什么结果?

(5)你是怎样评价梭伦改革的?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神山议事会是古代雅典的一种政治机构,因会议厅设在雅典卫城以西300米高的战神阿瑞斯山丘而得名。这一机构可能是由氏族中的长老会议演变而来。王权废除后,它由卸任的执政官组成,起初拥有广泛的权力。后来,随着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它的权力逐渐被削弱。

材料二 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雅典公民讨论战争、媾和及选举等重大事务的场所。一切成年的雅典男性公民皆有权参加公民大会。但是,只有前三个等级的成员才享有被选举权,属于最低等的人不得竞选各级职官。

材料三 “四百人会议”由雅典的四个部落各选100名代表组成,为公民大会拟定议程,准备和审议公民大会的议案。前三个等级的公民都可以当选。

材料四 公民陪审法庭是雅典的最高司法机关,财产很少甚至于没有财产的公民都可出庭担任陪审员,是充分体现平民参与政权的民主机构。

——以上材料均摘自新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

阅后回答:

(1)一个雅典年收入200麦斗以下的平民,在公元前7世纪他能否在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机构中担任官职?公元前6世纪呢?为什么?

(2)战神山议事会的权力在公元前6世纪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何在?反映出什么实质问题?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 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 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 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 以前她倍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 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 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 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 不复说家乡的亚狄加语言,远方漂泊,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 即使就在家乡,也在主人的怒气之下发抖,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梭伦

材料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梭伦的诗歌〃之二》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知梭伦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一法律条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颁布的?

(3)假如你是生活在梭伦改革时代雅典欠债为奴的平民,你会支持改革吗?请阐述你的理由。

(4)根据材料二,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请并简要评价梭伦改革。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梭伦改革》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梭伦改革论文 梭伦改革的内容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梭伦改革”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梭伦改革"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66018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