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一个人花八元买只鸡,九元卖出去

一个人花八元买只鸡,九元卖出去

2016-09-30 12:12:2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一个人花八元买只鸡,九元卖出去(共7篇)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只鸡,9块钱卖了,又10块钱买回来,11块钱又卖了,他到底赚了多少钱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只鸡,9块钱卖了,又10块钱买回来,11块钱又卖了,他到底赚了多少钱这是IBM面试时的题目,有四种算法:1、9-8=1,11-10=1,1+1=2,所以最后赚2元。2、最初只有8块钱,最后你有11...

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只鸡,9块钱卖了,又10块钱买回来,11块钱又卖了,他到底赚了多少钱
一个人花八元买只鸡,九元卖出去 第一篇

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只鸡,9块钱卖了,又10块钱买回来,11块钱又卖了,他到底赚了多少钱

这是IBM面试时的题目,有四种算法:

1、9-8=1,11-10=1,1+1=2,所以最后赚2元。

2、最初只有8块钱,最后你有11块了,

所以是赚3块;

3、第一次买卖,主人公损失8块,获得一只鸡,第二次买卖;主人公获得9块,

损失一只鸡;第三次买卖,主人公损失10块,获得一只鸡;第四买卖,主人公

获得11块,损失一只鸡

所以 整个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是8+9+10+11=38元+4只鸡

4、整个事件有3次交易,我门来看看具体是哪3次?

第一次交易:8元买进,9元卖出,利润1元;

第二次交易:9元卖出,10元买进,利润-1元;

第三次交易:10元买进,11元卖出利润1元;

整个过程:1-1+1=1元

所以分析得知:这个人是个傻子,因为后两次交易等于白干了。

经测试,企业认为:

回答利润是2元的肯定是面试失败者;

回答3元的更为愚蠢,因为自己什么是追加成本都不知道,肯定也是失败;

回答1元者,恭喜你,不属于傻子范围;

结果是:本来可以直接赚3元的,经过他3次交易后总利润变成1元了。

所以正确答案是:-2元!

回答-2元者,恭喜!面试成功!!!

正常老百姓选择2~~~8快钱的成本~~第一次买9快利润就是一快钱~~但是又花10快买进来那么减去利润一快加一快钱成本就是成本9快钱~~在11买出去那就是2快的利润了

8(成本)+1(利润)=9

9(成本和利润)+1(增加的成本)=10

10成本利润和增加的成本)-1利润=9(成本)

11(最后成交价)-9(成本)=2利润,这样的投资可能失败~~~

奸商那就选择1~~~~前面赚一后面就倒贴一万买回了~~就那银行的钱来大比喻.~你拿了银行的8万买了只鸡~~买出去9万赚一万.~你多少你又要问银行拿一万重新买回~那你是亏了一万~~因为你就增加了一万的投资~本是八万的鸡你变成了十万~~因为赚的一万变成9万买你鸡的人了~~鸡还是你的鸡~~你就赚了一万~~~那赚的一万你花十万从9万那买来了~~本来是赚了一万~打个转你倒贴一万又买回~~虽然说你后面赚了一万~~但是你倒贴的一万是谁的钱~~自己的成本啊.

8万投资盈利一万.

10万的投资买了自己买出去的9万亏了一万

10的投资11万的卖出盈利了一万~~1-1+1=1啊~~这个才是商人的算法~~~ 正确的答案应该是-2~~~因为他不买回的话~~直接经济利益可以答到3快~~可是一个人的买出卖进造成利润是1~~所以三场交易的总利润-2增加的成本可不能【一个人花八元买只鸡,九元卖出去】

算哦!

一个人花 8 元买入一只鸡,9 元卖出,10 元再买入,11 元再卖出,他赚了多少钱?
一个人花八元买只鸡,九元卖出去 第二篇

一个人花 8 元买入一只鸡,9 元卖出,10 元再买入,11 元再卖出,他赚了多少钱?

明王的回答可以看作两次独立交易,(9-8)+(11-10)=2元,用不着那么纠结的分析吧!李比杜的回答1.净现金流:2元。

现金流出=8+10=18

现金流入=9+11=20

净现金流=现金流入-现金流出=20-18=2

2.经济学利润:-1元。

利润=2元

机会成本(本可以获得的最大利润)=(11-8)=3元

经济学利润=利润-机会成本=2-3=-1元

3.纠结了我好久的是这个1元的答案。

为什么9元卖出10元买进亏1元?

9元卖出10元买进亏1元的意思是说,在9元卖出鸡的时候,鸡的价值已经是10元了。

但问题在于,这么理解的回答者们在8元买进,9元卖出这一步的时候又说赚了1元,意思是9元卖出鸡的时候鸡的价值是8元。

同样是9元卖出鸡,为什么对于8元买进来说就是赚1元,对于10元买进来说就是亏1元? 因为他们把它分成了三个营业周期了!

周期一:买8卖9,赚1;

周期二:卖9买10,赚-1;

周期三:买10,卖11,赚1;

周期一利润+周期二利润+周期三利润=1+(-1)+1=1元

但实际上8元买、9元卖、10元买的过程是一个经营周期:

买8,赚0;卖9,赚1;买10,赚0;卖11,赚1;

周期利润=0+1+0+1=2元

所以说,在没有赊销赊购的情况下,当期现金流量=当期利润。

在长期时期内,累积现金流量≠累积利润

我终于搞清楚了这个问题- -欧尘的回答 2元。

卖鸡的仁兄的做法,恰似一在市场上倒卖股票的人,价格上下浮动,每次交易有赚有亏,多次交易之后,倒底是赚了还是亏了呢?若按某个兄台的算法,结果还没出来,先把自己给绕晕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最终资产减去投资。该仁兄前期投资8元,追加投资1元(10-9),最终资产11元,所以赚了11-(8+1)=2元。

当然这是假定交易过程很短,利率尚未起作用的前提下。 大罗的回答1. 会计利润:赚2元。账面上(9-8)+(11-10)=2

2. 经济利润:亏4元。

他本可以在8元的进货价上购入2只鸡,然后在11元时卖出这两只鸡,净赚6元,他后面这么折腾账面上只赚了2元,机会成本6元,亏4元,2-6=-4。

Belleve的回答持有现金为状态函数 u,收入定正号,支出定负号,那么有:

算出一块的是这个算法:,可惜是错的周建军的回答感觉像是脑筋急转弯,看谁猜得透题意。算来算去,前提还是各自的。

最简单的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码字越多你就亏的越多,更别说花费时间在这种无聊的问题上。有妖气的回答从净利润看,是只赚一元,但是他的资本总量已经从8元上涨到了11元(没考虑到总量的膨胀);或许有些人说中间倒卖了两次浪费了时间精力,直接8元把鸡买回来,坐等涨到11元再卖出去那么净利润就是三元了,但是如果考虑到风险((这里把鸡抽象成货物也许更好)一只鸡整个过程都在自己手里,而且时间越长,他就越可能发生意外,如病死,被偷等等,再加上维护成本,你还不知道他哪天降价),中间的两次交易确实是必要的,因为等于规避了很多风险(还增加了现金流动),所以整个交易过程应该看成理性的保守主义做法,因为世界上没有人能准确预知未来,通过一步步扩张资本逐步获利虽然增加了一些成本,但是这些成本是可以承受的,另一方面又规避或者降低了无法承担的风险,还是有值的学习的地方

-----------------------------------------------------------------分割线-----------------------------------------------------------------

有人说我的净利润一元是错的,可能是我没讲清楚,我的思路是:8元买入(基础成本8元,即-8),9元卖出(净利润利润一元(9-8),即+1),10元再买入(用之前的卖鸡的9元买,必然负债一元,抵消了前面的一元利润(9-10 +1),此时盈亏相抵),11元再卖出(又赚一元(11-10)),所以结果是净利润是只赚一元罗骏飞的回答总支出: 8+10=18

总收入: 9+11=20

利润=收入-支出=20-18=2

为嘛要按时间去一个一个算呢。。。

dawnbreaks的回答 假设鸡的合理价值是11元:

8元买入了价值11元鸡 赚了3元

9元卖出去 亏了2元

10元买入了价值11元鸡 赚了1元

11元再卖出去 没赚钱

结果: 3-2+1=2元

答案赚了2元

-------------------------------------------------------------------------------------------------------

假设鸡的合理价值是x元:

8元买入 赚x-8

9元卖出去 赚了9-x

10元买入 赚了x-10

11元卖出去 赚了11-x

结果: x-8+9-x+x-10+11-x=2

答案赚了2元

-------------------------------------------------------------------------------------------------------

整个交易过程中的货币走向如下:

C支出11元 总支出= 11元

B支出9元 收获10元 总支出= 负1元 即赚了1元

A支出8+10=18元 收获9+11=20元 总支出= 负2元 即赚了2元

鸡的主人 收获8元 总支出= 负8元

可以看到所有参与者的总支出刚好平衡:11-1-2-8=0.

故结论A赚了2元 AF知识网用户的回答题目:

一个人花 8 元买入一只鸡,9 元卖出,10 元再买入,11 元再卖出,他赚了多少钱?

拜托!麻烦请不要计算那些虚无缥缈的钱,好吗?

来看我的算法:

打个比方,刚开始他一分钱都没有。

1、先是借了8元。

2、第一次卖出之后,获得9元现金。

3、第二次买进之前,再借1元,凑得10元本金。

4、第二次卖出之后,获得11元现金。

5、归还(8+1)9元借款。

6、最终以空手套白狼的方式获得2元。

====================没看懂?====================

我再打个比方,刚开始他就有8元本金。

1、第一次卖出之后,获得9元现金。

3、第二次买进之前,再借1元,凑得10元本金。

4、第二次卖出之后,获得11元现金。

5、归还1元借款,剩于10元现金。

6、除去自己本身的8元本金,还是赚了2元。

【一个人花八元买只鸡,九元卖出去】

====================还没看懂?====================

我再打个比方,刚开始他就有9元本金。

1、第一买卖,使用8元本金,赚得9元现金。

2、加上第一次交易未使用的本金1元,身上总共有10元现金。

3、第二次买进之后,10元全部花光。

4、第二次卖出之后,获得11元现金。

5、除去自己本身的9元本金,依然是赚了2元。

====================最后====================

请告诉我,如果拿到手上的现金还不是真实的。

那你告诉我该怎么算?

信不信我用赚到的2元分成4份,买水军支持我的观点?

以上带四个表的回答我打眼一看就知道两块了„张晖的回答2元

假设手上只有8元

8元入,9月出,赚1元——手上有9元

10元入,用手上现有9元,借1元——手上有-1元

11元出,手上有11元,还1元——手上有10元

赚2元wangchaowen的回答 先不看上面的答案,这样算把,加入我手上有10块钱,8元买入就等于2元+一只鸡,9元卖出就等于11元,10元买回就等于1元+一只鸡,11元卖出就等于12元,答案是赚了2元,看三楼回答我好想错了,看一下 Platoomuch的回答借:存货——鸡 8元

贷:现金 8元

借:现金 9元

贷:存货——鸡 8元

当期损益 1元

借:存货——鸡 10元

贷:现金 10元

借:现金 11元

贷:存货——鸡 10元

当期损益 1元

不考虑增值税的情况下:这里把鸡当做存货来看,这只鸡交易这么频繁,也可以看做交易性金融资产。

总结上面的会计分录,

借:现金 20元

贷:现金 18元

当期损益 2元

所以在这个会计期间,当期损益为2元;但是在最后的会计时点结转利润时,只有1元。 不知道对不对,望指正。盛北海的回答唉,这个,我总觉得2元是对的,经济学那个太较真了,每次交易都是有风险的,现在反过来用结果去衡量过程是不是太过了。。。AF知识网用户的回答2元是错的?搞不懂方小星的回答本来可以赚3元的 结果只赚了2元 还来来回回浪费时间

所以是少赚了1元 还浪费了精力时间AF知识网用户的回答这个问题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把“8,9,10”看做一个整体,8元买进,9元卖出,10元买进。这样的话,在整次交易中,他既没赚钱也没亏钱。赚钱为0。。。。。。然后他以11卖出。如果以10元买进作为成本核算的话,他赚了1元;如果8+10=9+鸡(因为没赚没亏),所以成本是9元,那么他赚2元。所以这个题目的标准在于,当他以11元卖出这只鸡的时候,鸡的成本应该算作多少。ocde的回答感觉这个问题很像中国的经济,从中可以看到老百姓的不容易及为啥银行金融机构这么赚钱。【一个人花八元买只鸡,九元卖出去】

再想想。

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9块钱卖掉了,10块钱又买回来了,11块钱卖掉,问他赚了多少?
一个人花八元买只鸡,九元卖出去 第三篇

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9块钱卖掉了,然后他觉得不划算,花10块钱又买回来了,11块钱卖给另外一个,问他赚了多少?

这个题目按数学是赚两块,按经济学是赚一块,但是原本赚3块的现在只能赚一块,所以亏2块。但是现实中的话,真正拿钱去交易其实是赚了两块,为什么经济学会算亏了两块。到底有什么奥妙?

1、9-8=1,11-10=1,1+1=2,所以最后赚2元。

2、最初只有8块钱,最后你有11块了,

所以是赚3块;

3、第一次买卖,主人公损失8块,获得一只鸡,第二次买卖;主人公获得9块,损失一只鸡;第三次买卖,主人公损失10块,获得一只鸡;第四买卖,主人公获得11块,损失一只鸡

所以 整个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是8+9+10+11=38元+4只鸡

4、整个事件有3次交易,我门来看看具体是哪3次?

第一次交易:8元买进,9元卖出,利润1元;

第二次交易:9元卖出,10元买进,利润-1元;

第三次交易:10元买进,11元卖出利润1元;

整个过程:1-1+1=1元

所以分析得知:这个人是个傻子,因为后两次交易等于白干了。

经测试,企业认为:

回答利润是2元的肯定是面试失败者;

回答3元的更为愚蠢,因为自己什么是追加成本都不知道,肯定也是失败;

回答1元者,恭喜你,不属于傻子范围;

结果是:本来可以直接赚3元的,经过他3次交易后总利润变成1元了。

所以正确答案是:-2元!

回答-2元者,面试成功!!!

比较强的回答:

合计利润应该为两元

我认为合计利润应该为两元。(出局就出局,明明白白,不趟那个企业的浑水,搞得那么复杂。)

首先要明确两个基本点:

1、利润的计算方式是销售额减费用(包括生产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差额;

2、利润是以货币为终结。

所以,上面买鸡的两次行为应该独立计算。两次买卖行为是两次完整的利润生产过程,每一次都产生了毛利一元。【一个人花八元买只鸡,九元卖出去】

把鸡卖掉再买回来算利润损失,这违反了上面说的两条基本原则。鸡就像工业材料、土地、水电一样,不能作为利润的终结计算方式。用钱去买东西,必须履行卖的过程,回收货币完成一次货币循环,才能计算利润。鸡原来9元卖掉了,已经完成了货币循环了。第二次10元把鸡买回来,原来的1元利润没有损失,更不能说9-10=-1,亏了1元,只是又开始了一个利润生产过程,与第一次的8元、9元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假如我后来发现这只鸡是太空稀有物种,又用1000元把鸡买回来,1500元卖掉,第二次赚了500元。这么赚钱的事情,按照上面的算法岂不是亏大了(11元卖掉,1000元买回,亏了989元)?

所以,有些企业账面利润很多,实际上都压在应收款上,不堪重负,倒闭了。

财务有一种说法叫“现金为王”。没有钱周转,把材料、货品、土地这些流通性比货币差很多的东西当作货币去运作,是很危险的。

又一个比较强的回答:

第一次交易:-8(成本)

第二次交易:-8+9=1(含成本的利润)---此时有9元的成本

第三次交易:-8+9-10=-9(9元的成本,再加1元的成本买进,此时的成本为10元)

【一个人花八元买只鸡,九元卖出去】

第四次交易:-8+9-10+11=2(但是前面的成本是10元,卖出为11元,只赚了1元)

成本核算:

成本8元在第二次交易时已赚回,还得利润1元.

第三交易时的成本为10元,用第二次交易时所得的9元(注意第一次的成本也在内,且还要加1元)再加1元买入.

第四次交易为卖出11元,也就是说在成本8元基础上面利润为3元,但在成本为10元的基础上利润为1元.

还有更强的!!

投资收益率= 净收益 / 投资总额

= ( 11 - 8 ) / 8 = 37.5%

第一次交易:

投资收益率 = ( 9 - 8 ) / 8 = 12.5% = I1

净现值= ( 现金流入 - 现金流出 ) * [( 1 + 折现率 ) ^ -1 ]

= ( 9 - 8 ) *[( 1 + 37.5% ) ^ -1 ] = 1 * 0.7273 = 0.7273 = NPV1 < 0

赔钱的买卖

第二次交易:

投资收益率 = ( 11 - 10 ) / 10 = 10% = I2

净现值 = ( 11 - 10 ) * 0.7273 = 0.7273 = NPV2 < 0

这家伙在同一个地方栽了两次跟头

内部收益率= I1 + [ NPV1 / (

NPV2

+

NPV1

) ] * ( I2 - I1 )

= 12.5% + [ 0.7273 / ( 0.7273 + 0.7273 ) ] * ( 10% - 12.5% )

= 11.25% = IRR < 37.5%

经济效果不可接受

净收益= 9 + 11 - [ 8 * ( 1 + 37.5% ) + 10 * ( 1 + 37.5% ) ]

= 20 - 24.75 = -4.75

他赚了 -4.75 元钱

一个人花8元买了一只鸡,9元卖出,又用10元买进,11元卖出,问他
一个人花八元买只鸡,九元卖出去 第四篇

这是IBM面试时的题目,有四种算法:
1、9-8=1,11-10=1,1+1=2,所以最后赚2元。

2、最初只有8块钱,最后你有11块了,
所以是赚3块;

3、第一次买卖,主人公损失8块,获得一只鸡,第二次买卖;主人公获得9块,

损失一只鸡;第三次买卖,主人公损失10块,获得一只鸡;第四买卖,主人公

获得11块,损失一只鸡
所以 整个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是8+9+10+11=38元+4只鸡

4、整个事件有3次交易,/> 第一次交易:8元买进,9元卖出,利润1元;
第二次交易:9元卖出,10元买进,利润-1元;
第三次交易:10元买进,11元卖出利润1元;
整个过程:1-1+1=1元 
所以分析得知:这个人是个傻子,因为后两次交易等于白干了。

经测试,企业认为:
回答利润是2元的肯定是面试失败者;
回答3元的更为愚蠢,因为自己什么是追加成本都不知道,肯定也是失败;

回答1元者,恭喜你,不属于傻子范围;

结果是:本来可以直接赚3元的,经过他3次交易后总利润变成1元了。

所以正确答案是:-2元!

回答-2元者,面试成功!!!

错误观点:6元利润
鸡的购入价格为8元,而最高可卖11元
也就是说此人一次交易应该可以最高攥到3元
这么说第一次交易就损失了2元利润
而他第二次交易的时候,以10元的价格进货
明显在进货阶段也损失了2元
所以此人两次交易应该攥得6元利润。一个人花8元买了一只鸡,9元卖出,又用10元买进,11元卖出,问他

每个人都有别人羡慕不已的东西
一个人花八元买只鸡,九元卖出去 第五篇

文/鲁先圣

每一个人的际遇和客观条件都是不同的,有的人一生风平浪静,没有大起大落的惊喜和伤悲;有的人一生则跌宕起伏,波涛汹涌。

当自己处于那种险恶境遇的时候,应该以怎样的心态看待?是心平气和、坦然受之,还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或者责怪命运的不公?

在古印度的智慧中,有一句话是,不同的际遇,都是上天给你的不同考验与磨练。人活在世上,必须有一种想法:有结果的努力是锻炼,没有结果的努力是磨练。不论处于什么境遇,都应该咬牙挺过来,因为每一种际遇都是成长必须的元素。每个人都有别人羡慕不已的东西

有一个佛教的故事。在大森林中,有一个兔子家族,不论老幼的兔子们都同意了这个决定,都很悲壮地跟随着兔子王去悬崖边。

可是,就在它们来到悬崖边,一起要跳下悬崖去的时候,那些正在湖水的边上玩耍的青蛙和鱼看到那么多的兔子站在悬崖上,个个惊慌地逃开水边游到湖水的深处去了。

正准备带领子孙们跳悬崖的兔子王突然领悟了。它回身对兔子们说:大家看到了吗?还有比我们更胆小的生命呢,它们害怕我们,我们为什么要死呢?

兔子们也一下子领悟了,跟随着兔子王,原路返回,欢天喜地的跳跃着奔向它们世代生活的森林,而且,它们从此变成了一只只快乐幸福的兔子。每个人都有别人羡慕不已的东西

这个故事告诉所有那些在生活中失意的人,总是悲观地怨天尤人的人,总是抱怨命运不公的人:你永远不是最不幸的人,你也永远不是最幸福的人。不论你的处境多么优越,总有人比你还要优越;不论你的处境多么悲惨,也总有人比你更加悲惨。

当我们为自己的眼睛不够大而烦恼的时候,也许,我们的身边正有一个盲人经过。当我们为自己没有挺拔的身材而自卑的时候,也许正有一个侏儒向我们走来。当我们为没有钱买一双高档名牌皮鞋而忧虑的时候,也许我们的身边正巧有一个失去双腿的人以手当足蹒跚着前行。当我们为自己没有洪亮的声音无法成为一个演说家而忧心的时候,你想到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聋哑人了吗?

其实,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当你感觉自己多么不幸的时候,世界上比你更加不幸的人也许就在你的身边,只不过不同的是,他领悟了生活中的最普通的哲学,学会了珍惜,所以,尽管他只拥有一点点小小的优点,他的脸上却是灿烂的笑容。

世界上永远没有完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和局限,也都拥有让别人羡慕不已的东西。一个乐观向上的人,总是把自己哪怕很微小的优点当做宝贝,像呵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一个悲观的人,总是看到别人的优点,而对于自己的优点则熟视无睹。

明白了这些以后,我们的世界上,就永远是明媚的阳光,我们每一个人的脸上,就都永远洋溢着美好的笑容。我们每一个人,就都是快乐幸福的人。

想对一个人好,这个念头无限膨胀
一个人花八元买只鸡,九元卖出去 第六篇

1、有时候,与其多心,不如少根筋。

2、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3、如果人生可以刷新、复制、粘贴。那么一切是不是可以注销、关机、再重启。想对一个人好,这个念头无限膨胀

4、愿我们都不会把所有別人对我们的好,视为理所当然。因为知足,会更接近幸福。

5、无论你多优秀,你缺少热忱,易被打击,且理想不够坚定,信念不够恒久,将自己的荣辱和喜怒置于众生之上,你就总会失败,总会受伤,总迷失方向,总质疑世界。——六六

6、每个人都会犯错,7、装傻这事,如果干的好,叫大智若愚。木讷这事,如果干的好,叫深沉。

8、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希望你不要用年龄和其他东西去束缚自己。年龄不是界限,除非你自己拿去为难自己。人生需要规划,但是意外总是会到,与其强求某事某地达到某个目标,不如顺其自然。当然不是说听天由命,而是听从心的方向,去做到最好。

9、伤心没有用,让自己好好地生活才最重要。爱情虽美,却不是生活的全部。

10、感恩那个给你生命的人,让你体会这世界的种种;感恩那些帮助你的人,让你体会人间的真情;感恩那些需要你的人,让你感受自己的价值;甚至,感恩那些伤害过你的人,让你明白成长的意义。

11、给自己一个lv,不如给自己一个long vacation(长假)。

12、天真的、孩童般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弗洛姆<爱的艺术>

13、其实忘记一个人挺简单:不要见,不要贱。

14、有些人我们见了第一眼很喜欢,但仅是瞬间的;有些人未必美好,起初不起眼甚至满是负面评价,但一点点的交往结识下,被感动被有故事的美而折服了,那种美,并不会因时间而淡去,反而光芒越来越亮。

15、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好学才能感知世界的新奇;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把别人想象成天使,你就不会遇到魔鬼;我们都有保持心理平衡的需要,你怎样看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看待你。

16、追寻美好人生的态度有三个特质:温柔的态度,理想的怀抱和浪漫的情怀。——林清玄

17、背叛伤害不了你,能伤你的,是你太在乎。分手伤害不了你,能伤你的,是回忆。无疾而终的恋情伤害不了你,能伤你的,是希望。你总以为是感情伤害了你,其实伤到你的人,永远是自己。

18、你永远不需要去寻找、追逐,或赢得爱,因为爱不会躲藏,不会跑走,也不会向你要求任何代价。你只要在心里为它留一块空间,爱就会自然地注入你心中。

19、有些话,适合烂在心里。有些痛苦,适合无声无息的忘记。

20、我还小,还在给她写情书的时候,曾经想过,以后跟她一起生活的情景。她那么好看,一定笨手笨脚,所以我来照顾她。要有阳光的房子,要有花,不要孩子,她那么瘦,生孩子多辛苦。想对一个人好——这个念头无限膨胀,满脑子都塞满虚幻的生活细节。只是从没跟她说过,就再也用不上了。

做一个对自己有点要求的人
一个人花八元买只鸡,九元卖出去 第七篇

文/一直特立独行的猫

我有一个男同事,年方35岁,单身,处女座。平日里的他,从来都是西装革履,白衬衣永远都跟刚从商店里买的似的。虽然我们公司也要求职业装上班,但正成大哥这样的,还真是很少见。我们这个行业,是经常需要熬夜写方案的,第二天一早就去提案的。做一个对自己有点要求的人。有一次,我们凌晨四点写完方案纷纷回家睡觉,早晨9点在客户公司集合的时候,我们一个个端着咖啡还睡眼惺忪强撑着的样子,大哥又是西装革履,雪白的衬衫,今年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怀孕生孩子了,朋友圈里到处都充斥着产后妈妈抱怨体重不下降,身材不恢复的帖子。作为有过专业健身经验的人,虽然谈不上经验丰富老道,但深知产后的辛苦和母乳喂养虽然会让体重大幅度下降,但要完全恢复产前状态,并能获得一种有型有款的身材还是要靠健身的,无论是在产后3-6个月的时进健身房还是自己天天跳绳跑步爬楼梯。为了防止自己产后偷懒,我已经在健身房预定了产后恢复训练,还请了一个专业教练。我想把这个方法分享个抱怨的朋友,但无一例外总是听到:“带孩子忙死了,哪有时间健身啊。做一个对自己有点要求的人。” “就这样吧,反正我给老公生了孩子,他也不能嫌弃我吧。”“有没有不用健身不用辛苦的方法啊,你看我喂奶又不能节食。”在这方面,虽然我暂时没什么发言权,但我想起了王潇,就是豆瓣上很红的潇洒姐的故事。众所周知,潇洒姐在产后第36天启动瘦身减肥运动,用100天时间恢复了产前身材,在网上受到追捧。很多人追捧她瘦身的动作,她日常的饮食,以为这样就可以跟她一样漂亮一样瘦,但很多人忘了她高度的自制与自律精神。同样作为一个产后妈妈,难道她产后不辛苦么?难道她的孩子不是2小时就要喂一次奶么?()难道她家就有10个保姆围着能让她脱开身去健身房么?虽然我不认识她,但我相信她和所有的妈妈一样,辛苦,忙碌,甚至有着对新生命的烦躁和焦虑。但她跟很多妈妈不一样的是,她想做,并且真的排除万难去做了。今天的她,作为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已经身材曼妙妆容精致的出任时尚cosmo杂志的新任总编,经常游走在世界各地的时尚尖端。有很多人羡慕她,说她运气好,说她一定嫁给了好老公,但不管你怎么说她,只要你学不到她对自己的严苛和要求,就永远只能羡慕她。

年轻的时候,我总觉得生活就应该是随遇而安的,只要在大事上靠谱,小事不需要太计较。比如家里地面三天一扫还是五天一扫,看书随便看还是规定好一天30页,晚上回家是学习一小时还是先看看点是再说,衣服要不要熨烫,反正出门倒垃圾也不会碰上前男友。可当自己慢慢成熟长大后发现,对生活小事马马虎虎的人,对大事也根本严肃不起来,比如重要的考试我依然会习惯性的迟到,项目汇报的时候穿着高级套装却不自在的发挥失常。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了对自己的自由散漫放纵,内心便早已没有了自律这样的概念,等你想紧张起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一切,都好像刚醒来时的被窝,凌乱不堪什么都找不着。生活中其实没什么大事,但每一件小事聚合起来,就塑造成了一个人的样子。想做成一件事,最怕的不是没运气,没钱,没伯乐,而是从头开始就对自己没什么要求。一个人对自己没要求,就没有资格对这个世界有什么要求。

每当路过家门口的幼儿园,看到门口一群胖胖的不修边幅头发随便一抓的妈妈,总暗暗下决心绝不要成为这样的妈妈。那位大哥去年结婚了,找了个一样对生活高要求的人,每天更是一尘不染的来上班,亮瞎周围的人的眼睛。其实生活并不需要每时每刻都有鸡血,但周围的每个比你我好一点的人和事,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对象;生活里也并没有多少大事,但对每件小事有点要求,就塑造成了一个最好的样子。


一个人花八元买只鸡,九元卖出去相关热词搜索:八元买一只鸡九元卖出 一个人花八块钱买只鸡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一个人花八元买只鸡,九元卖出去”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一个人花八元买只鸡,九元卖出去"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66395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