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保密条件保障

保密条件保障

2016-10-01 10:28:5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保密条件保障(共7篇)3 3 1 17保密条件保障1 目的为的保密工作提供各项保障,满足保密工作的运行。2 范围适用于的保密工作的保障。3 引用文件3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1990年5月25日国家保密局令第1号发布);3 2《中共中央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保密局关于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规定》(厅字20...

3.3.1.17保密条件保障
保密条件保障 第一篇

1.目的

为的保密工作提供各项保障,满足保密工作的运行。

2.范围

适用于的保密工作的保障。

3.引用文件

3.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1990年5月25日国家保密局令第1号发布);

3.2《中共中央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保密局关于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规定》(厅字200058号);

3.3《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八号(2010年4月29日)。

4.术语和定义

4.1保密管理工作经费用于单位日常保密管理工作;

4.2专项保密工作经费用于保密防护设施的建设和设备的配备。

5.职责

5.1保密办公室监督保密工作经费的使用,对经费的使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5.2保密办公室对年度保密工作管理经费,单独列入单位当年财务预算,根据工作需要保证足额的开支;

5.2保密委员会为保密工作的运行提供支持,法定代表人授权专人检查保密经费的落实情况。

6.具体内容

6.1保密管理经费

6.1.1按照涉密范围发放涉密补贴,具体见《涉密补贴标准审批表》

6.1.2对费用的分发提供足够下发证据,保密办公室监督。

6.2专项保密经费

6.2.1做到特事特办,对特殊保密项目提供专项保密经费;

6.2.2保密办公室对专项保密经费的具有审核权,保密委员会负责人批准。

6.3其他保障

6.3.1专项保密工作经费应当按实际需要予以保障。

6.3.2具备满足工作需要的保密技术检查手段和能力。

7.保障措施

7.1保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在履行保密管理职责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2定期安排审计人员对保密经费的使用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8.支持性表单

8.1《保密工作经费台账》

9.附则

9.1本制度由保密委员会成员起草,仅限保密委员会成员查阅。

9.2制度的修订由保密委员会负责人提出,报董事长裁决,保密委员会专人修订。

9.3 制度自签发日起生效。

2

二级保密资格标准
保密条件保障 第二篇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标准

(2009年新修订)

1适用范围

1.1本标准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和复查的依据。

2实施原则

2.1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严格标准,严格管理。

2.2业务工作谁主管,保密工作谁负责。

3具体标准

3.1保密责任

3.1.1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责任:

对本单位保密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a)保证党和国家有关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在本单位的贯彻执行;

b)保证本标准在本单位的实施,及时解决保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监督检查领导责任制的落实;

c)为保密工作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等条件保障。

3.1.2分管保密工作负责人责任:

对本单位保密工作负具体领导责任。

a)及时研究和部署保密工作;

b)对保密工作落实情况组织监督检查;

c)为保密工作机构履行职责提供保障。

3.1.3其他负责人责任:

对分管工作范围内的保密工作负领导责任。

a)对分管工作中的保密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

b)对分管工作中的保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c)为分管工作中的保密工作开展提供保障。

3.1.4涉密部门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责任:

对本部门或本项目的保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a)掌握本部门或本项目的保密工作情况;

b)采取具体措施组织落实单位保密工作部署;

c)对保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1.5涉密人员责任:

对本职岗位的保密工作负直接责任。

【保密条件保障】

a)熟悉本职岗位的保密要求;

b)按规定履行保密工作职责。

3.2保密组织机构

【保密条件保障】

3.2.1保密委员会或保密工作领导小组

3.2.1.1单位应当成立保密委员会或保密工作领导小组,保密委员会或保密工作领导小组为单位保密工作领导机构,应当有明确的职责。

3.2.1.2保密委员会或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负责人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保密委员会主任或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负责人担任;保密委员会或保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应当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3.2.1.3保密委员会或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例会制度,对保密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和总结,及时解决保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保密委员会或保密工作领导小组例会每年不少于2次。

3.2.2保密工作机构

3.2.2.1单位应当设置负责保密管理工作的专门处室,在保密委员会或保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独立行使保密管理职能。

单位涉密人员200人以下的,可不设立专门处室,确定一部门负责保密管理工作。

3.2.2.2保密工作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a)向保密委员会或保密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工作建议,组织落实保密委员会或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

b)组织指导制定保密制度;

c)组织指导涉密人员的审查界定和保密教育培训;

d)组织保密检查工作;

e)监督指导定密工作;

f)组织协调保密审查工作;

g)监督指导重要涉密活动的保密管理工作;

h)组织确定和调整保密要害部门、部位;

i)监督指导计算机和信息系统、通信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保密管理工作;

j)监督指导保密防护措施的实施;

k)查处违反保密法律法规的行为和泄密事件;

l)提出保密责任追究和奖惩建议。

3.2.3保密工作机构人员配备

3.2.3.1涉密人员1000人(含)以上的,专职保密工作人员配备不得少于3人;200人(含)以上1000人以下的,不得少于2人;200人以下的,不得少于1人。

涉密部门应当配备兼职保密工作人员。

3.2.3.2专职保密工作人员2人以上的,应当配备1名保密技术管理人员。

3.2.3.3保密工作机构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a)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

b)熟悉保密法律法规,掌握保密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管理工作能力; c)熟悉本单位业务工作和保密工作情况;

d)通过培训和考核,获得保密工作资格证书。

3.3保密制度

保密制度健全、规范,具有可操作性。保密制度包括基本制度、二级制度和专项制度。

3.3.1基本制度

基本制度是单位依据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制定的日常保密管理总的工作规范,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a)保密教育;

b)涉密人员管理;

c)确定、变更和解除国家秘密管理;

d)国家秘密载体管理;

e)要害部门、部位管理;

f)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管理;

g)通信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管理;

h)宣传报道管理;

i)涉密会议管理;

j)协作配套管理;

k)涉外活动管理;

l)保密监督检查;

m)泄密事件报告和查处;

n)责任考核与奖惩。

3.3.2二级制度

二级制度是单位内部涉密部门根据工作需要依据基本制度,结合业务工作实际,制定的具体保密管理措施。应当按照业务工作流程,明确保密要求和保密责任,做到简明扼要,易记易懂易操作。

3.3.3专项制度

专项制度是针对重大涉密工程或项目、外场试验等制定的专门保密管理措施。应当按照专项任务的特点和要求,做到密级划分清楚,责任明确,措施具体。

3.3.4保密制度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

3.4保密监督管理

3.4.1定密管理

3.4.1.1单位应当成立定密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国家秘密事项密级确定审核工作。定密工作小组由单位有关业务工作负责人,业务部门、保密工作机构人员组成。

3.4.1.2单位应当依据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及时确定本单位国家秘密事项、密级和保密期限。

3.4.1.3单位应当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变更本单位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和保密期限。

国家秘密事项在保密期限内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单位应当及时解密。

3.4.2涉密人员管理

3.4.2.1单位应当按照涉密程度对涉密岗位和涉密人员的涉密等级做

涉密人员考试试题库(保密资格标准)
保密条件保障 第三篇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内容试题

(共337题)

一、填空题(共88题)

1《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包括 、 、 、 和保密条件保障等5个方面的内容。

2.《一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一级保密资格和复查的依据。

3.保密责任主体包括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其他负责人、或负责人、 。

4.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应当为单位保密工作提供、财力、等条件保障。

5.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保密工作负责任。

6.单位分管保密工作负责人,对本单位保密工作负责任。

7.单位其他负责人,对分管工作范围内的保密工作负责任。

8.涉密部门或项目负责人,对本部门或本项目的保密工作负责任。

9.保密委员会和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由和有关部门的组成。

10.保密委员会或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对本单位保密工作进行研究、和总结,及时解决保密工作中的问题。 11一级保密资格单位保密委员会主任由担任。

12.二级保密资格单位保密委员会主任或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担任。

13.三级保密资格单位保密委员会主任或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担任。

14.非公有制企业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或担任。

15.保密委员会和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制度,每年不少于两次。

16.一级保密资格单位涉密人员人(含)以上的,应当设置负责保密管理工作的处室。

17.二级保密资格单位涉密人员(含)以上的,应当设置负责保密管理工作的处室。

18.三级保密资格单位应当确定负责保密管理工作的,在保密委员会或保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 保密管理职能。

19.承担机要、档案、密码通信等涉密业务管理的工作人员,不属于保密工作人员。

20.一级保密自各单位,涉密人员1000人(含)以上的,专职保密工作人员配备不得少于人;500人(含)以上至1000人以下的,不得少于 3 人;100人(含)以上至500人以下的,不得少于2人;100人以下的,不得少于 1 人。

21.二级保密资格单位涉密人员1000人(含)以上的,专职保密工作人员配备不得少于人,200人(含)以上1000人以下的不少于 2 人,200人以下的配备不得少于 1 人。

22.三级保密资格单位涉密人员100(含)以上的,专职保密工作人员不得少于人;1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 兼职 保密工作人员。

23.军工集团公司总部保密工作机构人员配备不得少于人。

24.一级保密资格单位涉密部门涉密人员(含)人以上的,应当配备名专职保密工作人员。

25.专职保密工作人员人以上的,应当配备1名管理人员。

26.保密工作机构人员应当通过和考核,并获得保密工作。

27.一级保密资格单位,保密制度分为制度、制度和制度。

28.二级保密资格单位,保密制度分为制度、制度和制度。

29.二级制度是单位内部 单位)依据 ,结合业务 ,制定的具体保密管理措施。

30.专项制度是单位业务针对重大涉密工程或项目、外场试验等制定的专门保密管理措施。 31定密工作小组由单位有关业务工作负责人、、保密工作机构人员组成。

32.涉密岗位和涉密人员的涉密等级分为、和三个等级。

33.进入涉密岗位的人员,单位应当会同保密工作机构进行和培训。

34.对在岗涉密人员应当进行保密教育培训,一级保密资格单位年度每人不少于学时。

35.对在岗涉密人员应当进行保密教育培训,二级保密资格单位年度每人不少于学时。

36.对在岗涉密人员应当进行保密教育培训,三级保密资格单位年度每人不少于学时。

37.涉密人员严重违反保密法律法规应当涉密岗位。

38.单位应当根据涉密人员涉密,给予相应的。

39.涉密人员脱离单位,应当与原单位签订,并按有关规定实行管理。

40.核心涉密人员的脱密期为年至年。

41.重要涉密人员的脱密期为年至年。

42.一般涉密人员的脱密期为年至年。

43.涉密人员擅自出国(境)的,单位应当立即向和有关部门报告。

44.国家秘密载体封面或首页应当按有关规定标明和。

45.国家秘密保密期限为:除有特殊规定外,绝密级事项不超过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 10 年。

46.办理涉密文件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程序是:承办人提出意见,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核,单位主管领导 审批 。

47.国家秘密载体的制作、收发、、使用、、保存、维修和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保密管理规定。

48.国家秘密载体包括、和光盘等各类物品。

49.密品的、生产、、运输、、、维修和销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保密管理规定。

50.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存放在中。

51对接触和知悉绝密级国家秘密的人员应当作出。

53.单位日常工作中经常产生、传递、使用和管理绝密级或较多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应当确定为保密要害部门。

54.单位集中制作、存放、保管国家秘密载体及重要密品研制、实验的,应当确定为保密要害部位。

55.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确定应当按有关规定履行程序。

56.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应当采取严格的保密。

57.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安装装置、视频监控和系统。

【保密条件保障】

58.一级保密资格单位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相对集中的建筑群,应当确定区域,所处外周界应当安装防入侵报警装置和 视频监控 系统,配备安全值班人员。

59.二级保密资格单位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相对集中的建筑群,应当确定区域,所处外周界应当安装防入侵报警装置和 视频监控 系统,配备安全值班人员。

60.涉及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新建、改建工程项目要符合安全保密要求,所采取的保密防护措施应当经单位保密工作机构组织的审核,与工程建设同计划、 同设计 、 同建设 、 同验收 。

61涉密信息系统按照所处理信息最高密级分为、、三个等级。

62.处理涉密信息的办公自动化设备禁止连接国际互联网和其他,重要涉密场所禁止使用 设备。

63.接受涉及军工科研生产事项的新闻媒体采访,应当按有关规定,不得涉及国家秘密。

64.涉密会议应当在具备的场所召开,重要涉密会议应当在召开。【保密条件保障】

65.严格控制与会人员范围,并对与会人员进行。

66.涉密会议发给本地区以外与会人员的涉密文件、资料,应当通过渠道传递。

67.涉密会议使用的扩音设备应当符合保密要求,会场设置信号干扰器,未经批准严禁带入具有的设备。

68.外场试验的保密管理工作由试验任务单位组织协调。

69.外场试验中,对无线通信、具有的设备等应当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

70.外场试验保密工作方案应当包括任务性质、、组织领导。 71分包涉密协作配套任务,应当选择具有保密资格的单位。

72.分包涉密协作配套任务,不得提供以外的涉密信息。

73.与涉密协作配套单位签订合同时应当明确和。【保密条件保障】

74.在对外交流、合作和谈判等外事活动中,应当明确,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执行保密。

75.对外提供文件资料或物品的,应当经过保密。

76.单位应当每个月组织保密检查,保密委员会年度内应当组织对单位的保密检查。

77.发现应当按有关规定及时报告,采取补救措施。

78.对保密工作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或奖励。

79.对违反保密法规的行为,应当视情况给予处罚,泄露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80.保密工作档案应当内容,并进行归档,有条件的建立电子文档。

81保密工作经费分为工作经费和工作经费。

82.保密管理工作经费预算标准为核心涉密人员平均每人每年度元,重要涉密人员元,一般涉密人员100元。

83.保密管理工作经费应当单独列入单位年度财务,根据工作需要保证开支。

84.保密管理工作经费最低保证基数是一级保密资格单位万元。

85.保密管理工作经费最低保证基数是二级保密资格单位万元。

86.保密管理工作经费最低保证基数是三级保密资格单位万元。

87.保密工作机构应当配备必要的保密工具。

88.保密资格审查、复查时,单位没有的项目不计得分,按实有项目计算总分值,达到总分值(含)以上为符合标准,以下为不符合标准。

二、判断题(对下列各题,正确的打"飞/",错误的打"×"。共139题)【保密条件保障】

1.《一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是对申请一级保密资格的单位进行审查认证和复查的依据。( √ )

2. 《二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是对申请二级保密资格的单位进行审查认证和复查的依据。( √ )

3. 《三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是对申请三级保密资格的单位进行审查认证和复查的依据。( √ )

4.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的实施原则是"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严格标准,严格管理","业务工作谁主管,保密工作谁负责"。( √ )

5.保密责任主体是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分管保密工作负责人、其他负责人、涉密部门或项目负责人、涉密人员。( √ )

6.保密责任主体是分管保密工作负责人和保密工作机构。( X )

7.单位其他负责人,应当对分管工作中的保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 )

8.刘教授是某涉密项目负责人,组织好本项目研究是他的责任,对本项目研究中的保密工作监督检查是单位

分管保密工作领导和保密工作机构的责任。( X )

9.某单位取得二级保密资格在承担某涉密科研生产任务过程中发生了泄密事件,除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业务负责人的责任外,单位法定代表人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 )

10.实行保密责任考核追究是落实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的有效措施。( √ )

11保密组织机构是指单位保密委员会或保密工作领导小组。( X )

12.保密组织机构是指单位保密委员会或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及保密工作机构。( √ )

13.申请或取得保密资格的单位应当成立保密委员会或保密工作领导小组。( √ )

14.按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评分标准》规定,保密工作机构设置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应当中止审查或复查。( √ )

15.单位保密委员会或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是通过选举产生或上级单位指派的。( X )

16.申请或取得三级保密资格的单位可以成立保密委员会。( √ )

17.一级保密资格单位保密委员会主任由单位负责人担任。( √ )

18.二级保密资格单位保密委员会主任或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负责人担任。( √ )

19.三级保密资格单位保密委员会主任或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负责人担任。( √ )

20.一级保密资格单位涉密人员在100人(含)以上的,应当确定1名部门负责人担任保密工作机构负责人,配备1名专职保密工作人员。( X )

21一级保密资格单位涉密人员100人(含)以上的,应当设置负责保密管理工作的专门处室。( √ )

22.二级保密资格单位涉密人员200人(含)以上的,应当设置负责保密管理工作的专门处室。( √ )

23.专职保密工作人员是指制作、传递和管理国家秘密载体的人员。(× )

24.一级保密资格单位涉密人员1000人(含)以上的,保密工作机构人员配备一般不得少于3人。( X )

25.二级保密资格单位涉密人员1000人(含)以上的,保密工作机构人员配备一般不得少于4人。( X )

26.管理多个法人单位的保密工作机构人员配备按所属单位涉密人员总数计算。( √ )

27.军工集团公司总部保密工作机构人员配备不得少于4人。( √ )

28.某公司申请一级保密资格,涉密人员1205人,已按规定配备了4名专职保密工作人员。保密处要求将其中一人调配为保密技术管理人员,但单位主要领导认为保密工作技术含量低可以不配保密技术管理人员。( X )

29.专职保密工作人员2人以上的,应当配备1名保密技术管理人员。( √ )

30.基本制度是指单位依据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制定的日常保密管理总的工作规范。( √ ) 31专项制度是针对重大涉密工程或项目、外场试验等制定的专门保密管理措施。( √ )

32.某公司申请一级保密资格,公司保密委领导认为制定了保密工作基本制度就可以了,这样既便于管理,又节省人力、物力。( X )

33.二级制度和专项制度由单位保密工作机构统一制定。( X )

34.一级保密资格单位应当成立定密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国家秘密事项密级确定审核工作,单位应当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变更本单位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和保密期限。( √ )

35.二级保密资格单位应当成立定密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国家秘密事项密级确定审核工作,单位应当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变更本单位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和保密期限。( √ )

36.单位保密工作机构对定密工作负主要责任。( X )

37.单位主管业务领导、业务部门负有定密工作的主要责任,保密工作机构负有定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的职责。( √ )

38.界定涉密岗位和涉密人员涉密等级的依据是"以项定岗,以岗定人",即依据任务或合同项目原始密级和有关保密范围确定岗位及人员的涉密等级。( √ )

39.国家秘密事项在军工科研生产任务期内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应当及时解密。( √ )

40.一个人在涉密工作岗位上工作年限越长,知道国家秘密就越多,因此,应当根据个人在涉密岗位的工作年限确定涉密等级。( X )

41工作中只要接触绝密级事项的人员,应当被确定为核心涉密人员。( X )

42.工作中经常处理、产生、知悉和掌握绝密级事项的人员,应当被确定为核心涉密人员。( √ )

43.单位聘用涉密人员,不必与其签订保密责任书,只需在聘用合同上明确保密要求就行。( X )

44.单位聘用涉密人员要坚持先审后用的原则,应当进行保密培训并签订责任书。( √ )

45.对涉密人员的保密管理不只是对涉密人员上岗前的保密审查和培训,还应包括在岗、离岗保密管理。( √ )

46.取得三级保密资格的单位,每年对涉密人员保密教育培训应当每人不少于15学时。( X )

47.取得一级保密资格的单位,每年对涉密人员的保密教育培训时间年度每人不少于15学时。( √ )

48.取得二级保密资格的单位,每年对涉密人员的保密教育培训时间年度每人不少于15学时。( √ )

49.取得三级保密资格的单位,每年对涉密人员的保密教育培训时间为年度每人不少于8学时。( √ )

50.为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取得保密资格单位的涉密人员不允许因私出国(境)。( X )

51涉密人员因私出国(境),应当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 )

52.朱某是某单位的核心涉密人员,2006年8月20日从单位退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2009年8月20日之前他不能到拟聘用他的外资企业做顾问。( X )

53.孙某是某单位的一般涉密人员,2007年3月10日从单位辞职后,2008年3月10日之前,他不能到境外机构工作。( √ )

54.涉密人员脱离单位,都应当与原单位签订保密承诺书。( √ )

55.凡是国家秘密载体,包括已经定稿或未定稿的文件和电子文档,都应当按有关规定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 √ )

56.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维修和销毁国家秘密载体(含纸介质、磁介质和光盘等各类物品)及其过程文件资料,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保密管理规定。( √ )

57.应当根据工作需要,控制国家秘密载体的接触范围。( √ )

58.对接触和知悉绝密级国家秘密的人员都应当作出文字记载。( √ )

59.绝密级的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存放在密码文件柜中。( X )

60.某涉密课题组负责人外出开会需携带一份涉密文件,他找单位保密员借出文件并复印登记后携带外出。( X )

61某涉密人员认为由其使用和管理的移动存储介质中存储大量秘密级信息和一份机密级信息,该介质应当定为秘密级载体。( X )

62.对密品研制、生产、试验、运输、使用、存放维修和销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保密管理规定。( √ )

63.涉密人员辞职、解聘、调离涉密岗位,应当在离岗前清退保管和使用的国家秘密载体。( X )

64.单位日常工作中经常产生、传递、使用和管理绝密级或较多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内设机构,应当确定为保密要害部门。( √ )

65.一级保密资格单位的保密要害部门应当安装防盗报警装置,视频监控和电子门禁系统。( √ )

66.二级保密资格单位的保密要害部门应当安装防盗报警装置,视频监控和电子门禁系统。( √ )

67.涉及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新建、改建工程项目要符合安全保密要求,所采取的保密防护措施应当经单位保密工作机构组织的审核,与工程建设同计划、同设计、同建设、同验收。( √ )

68.红信号是指那些一旦被窃取,会造成信息泄露的信号。其他的信号则称为"黑信号"。( √ )

69.携带涉密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外出只要履行审批手续,带回后可以不进行保密检查。( X )

70.涉密信息系统应当配备系统管理员、安全保密管理员、安全审计员。三员角色可以兼任。( X ) 71没有涉密信息系统的单位可以不配备涉密计算机安全保密管理员。( X )

保密工作制度
保密条件保障 第四篇

[篇一:保密工作制度]

为保守国家和机关秘密,维护本单位的安全和利益,保障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对上级部门发来的秘密文件资料和机关制定的秘密文件,由专人负责收发和存档,并在规定范围内进行传阅。传阅密件应当使用专用文件夹,要有登记签收手续,不得横向传阅,阅办人阅后应及时将密件退回。

(二)借阅、查询密件必须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在机要室内进行,查询人要在登记本上签字后方可查阅。绝密级文件、资料和密码电报不得抄录、复印、拍照、录像等,因工作需摘抄的,要履行审批手续;摘抄时只能抄录有关内容,不得抄录日期和编号。保密工作制度

(三)机关各业务科室、职能部门领导干部开会、学习带回的文件,一律由本科室兼职保密员负责登记、整理,

保密管理制度
保密条件保障 第五篇

[篇一:保密制度]

保密制度是指国家保密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所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保密规则或行为规范。

一、阅读、传达国家秘密文件都有哪些保密要求?

(1)阅读、传达国家秘密文件、资料,要严格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不得擅自扩大范围;

(2)阅读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必须在办公室或阅文室等有保密保障的场所进行;

(3)阅读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应当进行登记,不得由阅件人直接传给他人;

(4)不得擅自存留传阅的国家秘密文件、资料;

(5)传达国家秘密文件时,不得使用无线话筒等无保密保障的设备;

(6)听传达的人员应当遵守保密纪律,需要录音、录像的,应当经过批准。

二、特殊场所、部位保密制度是什么?

特殊场所部位主要是指军事禁区和不对外开放的其他涉密场所和部位。军事禁区的保密措施,在1990年2月23日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军事设施保护法>及其配套法规中,作了详细、具体的规定。保密管理制度。其他场所部位的保密措施,则由其主管机关制定或与有关的保密工作部门共同商定。由于军事禁区和其他涉密场所、部位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划定的,因而其对外开放及扩大开放范围,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三、哪些部门、部位应该确定为保密要害部门、部位?

日常业务工作中产生、传递、使用和管理绝密级或较多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内设机构,应确定为保密要害部门;机关、单位内部集中制作、存储、保管国家秘密载体的专门场所,条为保守公司秘密,维护公司发展和利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全体员工都有保守公司秘密的义务。

第三条在对外交往和合作中,须特别注意不泄漏公司秘密,更不准出卖公司的秘密。

第四条公司秘密是关系公司发展和利益,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员工知悉的事项。公司秘密包括下列秘密事项:

1、公司经营发展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2、人事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3、专有生产技术及新生产技术;

4、招标项目的标底、合作条件、贸易条件;

5、重要的合同、客户和贸易渠道;

6、公司非向公众公开的财务、证券情况、银行帐户帐号;

7、其他董事会或总经理确定应当保守的公司秘密事项。

第五条属于公司秘密的文件、资料,应标明“秘密”字样,由专人负责印制、收发、传递、保管。

第六条公司秘密应根据需要,限于一定范围的员工接触。

第七条非经批准,不准复印、摘抄秘密文件、资料。

第八条记载有公司秘密事项的工作笔记,持有人必须妥善保管。如有遗失,必须立即报告并采取补救措施。

第九条接触公司秘密的员工,未经批准不准向他人泄露。非接触公司秘密的员工,不准打听、刺探公司秘密。

第十条对保守公司秘密或防止泄密有功的,予以表扬、奖励。

违反本规定故意或过失泄露公司秘密的,视情节及危害后果予以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直至予以除名。

第十一条信息室、档案室、计算机房等机要部门,非工作人员不得随便进入,工作人员也不能随便带人进入。

工资保密制度
保密条件保障 第六篇

[篇一:薪金保密制度]

一、目的:

1、1、规范员工薪资保密行为,保证薪资作业过程的保密性,确保薪资资料不泄密。

二、范围:

2、1、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全体职工的薪资操作过程;

2、2、本办法适用于监督全体职工的薪资保密行为;

2、3、本办法适用于薪资泄密行为的举报、处理等过程。

三、定义:

3、1、薪资作业人员:指参与薪资确定、调整、核算、发放、调阅的各部门负责人及人事、财务人员。

四、权责:

4、1、〈薪资保密管理办法〉制定——人事行政部

4、2、〈薪资保密管理办法〉审批——总(副)经理

4、3、〈薪资保密管理办法〉执行——全体职工

4、4、〈薪资保密管理办法〉监督——总(副)经理及财务部

五、具体内容:

5、1、薪资保密的整体要求:

5、1、1、薪资操作过程的保密性;

5、1、2、全体职工不打听别人的薪资水平;

5、1、3、全体职工不向别人透露自己的薪资水平;

5、1、4、任何职工发现薪资泄密情况都能及时汇报,相关部门处理及时有效。工资保密制度

5、2、确保薪资保密的总体步署:

5、2、1、公司制定<薪资保密管理办法>,并由财务部监控其实施情况;

5、2、2、由人事行政部向全体职员宣导薪资保密制度,并实时监控;

5、2、3、人事行政部派专人用专柜、专匙保存薪资资料,确保薪资资料保存过程不泄密;

5、2、4、加强薪资作业人员及薪资作业过程管理,确保定薪、调薪、薪资核算、薪资发放过程不泄密。

5、3、为保证薪资的保密性,对薪资作业过程作以下规定:

5、3、1、薪资作业过程包含但不限于,新进职工定薪、职工调薪过程、薪资资料保存过程、薪资核算过程、薪资发放过程、薪资资料查阅过程等;

5、3、2、新进人员经权限主管确定薪资后,须在第一时间将薪资资料交于人事行政部人事专员处;

5、3、3、人事行政部人事专员接到新进人员薪资资料后,将薪资资料保存于薪资资料专用柜;

5、3、4、调薪资料(包含转正调薪、周年调薪等)经核准后,应由薪资核算员统一保存于薪资资料专柜中;

5、3、5、各部门负责人因工作需要调阅本部门人员薪资资料时,须经总(副)经理核准,否则,的良好氛围。公开的薪酬体系不仅告诉员工管理部门相信薪酬政策是公平的,而且薪酬公开的行为本身就可增加公平性,因为这样能够为员工提供对管理层进行检查的机会。

第四,公开的薪酬制度有利于组织内部的沟通,并有助于培养员工的信任感。我们知道,在实行保密薪酬制度的组织,从来也没有能够杜绝员工私下讨论薪酬的问题,而这种私下的讨论和交流得到的往往是错误的信息,或者是被别人欺骗,或者是自欺欺人,正是在这种员工之间的相互博弈过程中,错误的信息在组织内部传播,员工的信任感也消失殆尽。根据沟通理论,在组织中,正是因为正式沟通的渠道不畅才会导致非正式沟通的产生和盛行。由于没有正式的沟通渠道,只好“曲线救国”,于是小道消息也就油然而生了。非正式沟通的目的往往不是传达信息,而是表达沟通者的感情,于是小道消息自然带有沟通者的主观色彩,很难保证其客观真实性。薪酬制度的保密性和竞争性在组织中为小道消息的产生和延续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果不提供一个公开的、正式的沟通渠道,小道消息会一直持续下去。如果组织能够公开薪酬制度这样敏感的问题,不仅开辟了一个正式公开的沟通渠道,同时也使员工相信组织在其他不太敏感的问题上也是值得信任的。公开讨论薪酬往往使员工比在薪酬保密制度下的猜疑和焦虑状态产生更高的满意度。另外,如果一个组织的薪酬体系是公平和公正的,收入公开会提高员工对收入和收入差距的满意度。

第五,保密的薪酬制度会让管理者在工资分配中用个人好恶来替代绩效标准,从而产生更大的不公平。组织应奖励高绩效者而不是其他“高明”的政治手腕,所以公开的薪酬制度可以防止管理者不合理的控制和权利的滥用。当组织的每个成员的薪酬水平和变化成为公众常识时,群众的眼睛是对公司管理最好的监督。

最后,员工应该拥有足够的知情权。员工的知情权应该与其隐私权相平衡,在员工为组织付出自己努力的同时,有权利了解组织中其他人收入,因为员工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获得自己是否被公平对待的信息。

既然种种理由支持了薪酬制度的公开化,那么是不是薪酬制度一定要公开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企业热衷于采取保密的薪酬制度呢?

首先,这些企业内部的许多工作的绩效是难以衡量的。组织内部的许多工作由于种种因素很难来衡量个人的工作业绩,如不同销售区域的经理,由于当地消费水平、消费倾向、销售基础的差异,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的销售额,而这并不能反映他们的个人业绩和努力。另外,绩效的差异常常由体制造成,在这种情况下,很难确保薪酬制度的公平性,组织经常是奖励环境而不是绩效,这相当于由于天气好而奖励气象预报员。保密的薪酬制度可以回避这个敏感问题。因此,企业可以考虑在薪酬制度(尤其是操作层和技术层)基本公开的情况下,对一些业绩难以衡量的工作的工资进行保密。

其次,如果业绩评估体系本身不科学,会把不科学的因素引入到薪酬体系当中,当这种不科学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变时,公开薪酬制度对于公平性的改善有害无益。因此,一个公平公开的薪酬制度首先要求有一个科学的业绩评估体系的支持,否则,薪酬还是保密为妙。

第三,许多员工希望他们的工资是保密的。讨论自己的确切收入就会像给陌生人描述自己的私生活一样不舒服,特别是收入低和绩效低的员工,公开的薪酬会使他们难堪,而且收入低于平均水平的员工占很大比例,任何组织都难以对他们的存在无动于衷。员工享有隐私权,这似乎包括为他们的收入保密。

最后,保密的薪酬制度可以给管理者在收入管理中更大的自由度。因为他们不必对所有的工资差异作出解释。公开的薪酬制度会使管理者趋向于将工资差距最小化,更平均地分配收入。但现实不是这样,员工的绩效并不是平均分布的,而是倾向于正态分布,因此工资收人的差距也是不可避免的。为了让管理层减少麻烦,心安理得,薪酬保密制度是一个有效途径。特别是对于工资差距非常大的企业,保密的薪酬制度往往是管理上的一个法宝,因此也就不奇怪为什么众多的企业选择了保密的薪酬制度。

在我国,薪酬制度是公开还是保密,还要考虑中国企业的特殊性。首先,中国人的封建意识,以及小农平均主义的意识很强烈,大家更习惯于“大锅饭”,同时长期儒家思想的熏陶,导致了中国人“好面子”的特点,不习惯公开接受收入的差距。其次,中国企业的薪酬制度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不好,常常难以给员工稳定的期望,薪酬保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员工由于过高期望而带来的不稳定。此外,中国企业大多处于改革和创业阶段,难以保证薪酬制度的稳定性,薪酬体系变化比较大。为防止企业难以承受由于薪酬体系变化带来的风险,许多企业选择了保密的薪酬制度。

总体来说,保密的薪酬制度在薪酬管理实践中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但它仅仅是回避了一些问题,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薪酬体系才是大方向。

[篇五:企业为什么要实行工资保密制度]

在当前不少企业对内部员工的工资实行工资保密制度,从人力资源管理学上保密工资制度的利与弊各有各的理。

有赞同实行工资保密制度的主要理由有:

1、它能保护公司的关键人才。对于那些相对高薪的员工,如果他的工资被公开,有可能受到同事的排挤和刁难。

2、它能减少内部矛盾与摩擦。同事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往往被工资搞得变了味儿——“他怎么比我多了50元?”实行“工资保密”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现象,即使同事之间“不经意”了解到双方的工资差异,由于在原则上还是“保密”,大家可以装糊涂,比相互间挑明要好得多。

3、它能减少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薪资透明带来的攀比心理,和员工内部矛盾的摩擦,直接带来企业的内耗,和管理成本的增加。同时,薪酬制度保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员工由于过高期望而带来的不稳定,和排解企业由于薪酬体系变化或调整员工薪资结构带来的风险。

薪资的保密制度来源于企业间的竞争,特别是人才的竞争。当然薪资的保密有利也有弊。

其利在于:

1、薪资是企业的一种资源,在市场竞争中应该受到保护。不同企业间薪资保密是可以起到恶意竞争的局面;

2、员工个人的薪资保密是个人的隐私。我们均知道隐私权问题最早来自于外国。外企或合资企业均强调薪资保密。是为了保障员工之间合理竞争拿薪,避免优秀员工受到同事的妒忌,形成不良气氛。

弊端在于:薪资的保密首先从制度上为不公平合法化找到了外衣。你永远 不知道别人的收支,这样腐败就制度化了。

然有反对者则认为:

1、实行保密制度不能让员工明确自己个人发展目标。现存有不少人离职是因为个人发展空间受限,待遇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但如果员工在选择企业时,可以明确地知道他将来的发展方向和所得报酬,就可以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即为企业节省招聘成本,也为员工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

2、实行保密制度不能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在薪酬保密制度下,老板在为"花了钱",给员工加薪了,可是总得不到正面的激励作用而在苦恼,而员工又在抱怨付出努力没有得到公平的回报而埋怨。员工心中缺乏一个客观公正的尺度去衡量付出和所得之间的公正性。

3、实行保密制度难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若薪酬制度透明可体现了不同岗位的价值大小,明确了员工的职务体系和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这样也更直接地将公司核心的企业文化、薪酬理念告诉员工,使内部沟通更为有效,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误传、谣传,使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距离更近,增强了彼此的信任感,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

我国不少企业实行工资保密制度是在借鉴西方国家保密工资制,但笔者认为不少在实施过程中有所异化,针对一些现象,笔者则从法律的角色与大家来共同探讨工资保密制度的是与非。

首先,笔者认为工资进行保密在管理上有其一定的实践性的积极意义,且对工资进行保密也有其法律渊源——-公民隐私权的保障。笔者也认为个人的工资情况确是属于个人隐私的一部分,用人单位对其员工的工资不公布、不被他人所知是对员工个人隐私的保障。但保障个人的隐私权应建立在不侵犯其它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否定它不是对隐私权的保障,而是对隐私权的异化。

一、工资保密不能以剥夺员工的知情权为前提。

在我国不少企业实行工资保密制度对员工所谓的隐私权保护,其实是用人单位进行威权管理的幌子。如签收工资条时,员工看到的是一张非常简单的“工资单”,上面不写任何项目;或盖住具体组成项目,让员工签字后单子就被收回;或根本没有员工签收的程序,用人单位直接将工资存入员工存折或卡内,也往往不给员工工资清单,如此员工根本不知道工资的具体项目。而了解工资的组成对员工非常重要,因为它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它可让员工明确自己的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是以多少金额、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金额是多少、加班费的计算、病假等各种假期的扣除计算等情况。这是员工知悉自己权益是否受损的最直接,最实质的相关材料。为此第xx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支付工资时,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其本人的工资清单……劳动者有权查询和核对本人工资清单”。赋予劳动者对本人工资的知情权。可见以上情形明显是违反了该条例,严重侵权了员工的知情权。

二、笔者认为工资保密应限于保障员工工资不被他人所知悉的方面,而对其工资发放的程序应当建立在以公平、公正原则的基础上。

现实中不少用人单位的薪酬制度根本不让员工所知悉,这导致其员工根本不知自己的工资是怎么得来。那这样的规定合法吗?笔者认为:不合法!

因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的规定,明确用人单位薪酬制度作为用人单位涉及到员工的根本利益的基本制度应当公示于全体员工,以体现法治下的公平、公开、公正性。且第七条也明确:“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制定本单位的工资支付制度,并书面告知本单位全体劳动者。”故现在不少用人单位的类似做法,是与劳动法律、法规严重相悖的。

还有不少用人单位制度规定:若员工出现泄露自己的工资情况,用人单位动则罚款或处分,甚至可能会导致被解雇。笔者认为类似这种规定更加严重违法。因为需指出的是用人单位工资保密制度的主要法律渊源是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而上述情况是该员工本人自身将工资情况告知他人,其本人的工资情况是其本人的个人信息,做为公民他完全有权处分自己信息,故不存在用人单位为员工保护隐私权的问题。那用人单位处罚该员工的法律依据又从何来呢?另当前我国已进入信息时代,生活的环境越来越透明化。在这种环境下,让员工对自己的工资“沉默”,也无多少现实意义。

公司保密制度
保密条件保障 第七篇

[篇一:公司保密制度范本]

第一条为保守公司秘密,维护公司发展和利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全体员工都有保守公司秘密的义务。

第三条在对外交往和合作中,须特别注意不泄漏公司秘密,更不准出卖公司的秘密。

第四条公司秘密是关系公司发展和利益,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员工知悉的事项。公司保密制度。公司秘密包括下列秘密事项:

1、公司经营发展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2、人事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3、专有生产技术及新生产技术;

4、招标项目的标底、合作条件、贸易条件;

5、重要的合同、客户和贸易渠道;

6、公司非向公众公开的财务、证券情况、银行帐户帐号;

7、其他董事会或总经理确定应当保守的公司秘密事项。

第五条属于公司秘密的文件、资料,应标明“秘密”字样,由专人负责印制、收发、传递、保管。

第六条公司秘密应根据需要,限于一定范围的员工接触。

第七条非经批准,不准复印、摘抄秘密文件、资料。

第八条记载有公司秘密事项的工作笔记,持有人必须妥善保管。如有遗失,必须立即报告并采取补救措施。

第九条接触公司秘密的员工,未经批准不准向他人泄露。公司保密制度。非接触公司秘密的员工,不准打听、刺探公司秘密。

第十条对保守公司秘密或防止泄密有功的,予以表扬、奖励。

违反本规定故意或过失泄露公司秘密的,二、凡有秘密内容的文电、草稿、资料、档案、表册、照片等在拟制、打印、复制、收发、传递、阅办、保管、清退、归档、移交和销毁等过程中,必须严格按保密文电管理工作的规定执行,不得私自复制抄录和保存秘密文件,机要文电必须存放在加锁的文件橱内。

三、对收文和发文,要严格按登记、传阅手续办理,并定期检查清理,发现短缺要及时查找,如有丢失,要及时报上级备案。工作人员调动时,必须将个人所保存的机密文电、统计资料等进行认真清点、交接,不得带走。

四、加强印信管理中的保密工作。凡需加盖印章的,都要严格按印信管理规定办理。工作人员要妥善保管印章和各类介绍信函,不准携带公章外出,下班后必须将印章锁入保险柜内。

五、加强对现代通信、办公自动化设备和计算机联网管理,严禁在非保密通信、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涉及机、绝密事项。使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时,不能在互联网网站上刊登国家秘密及内部办公信息;不能利用电子邮件在互联网上传递国家秘密及内部办公信息;不能利用外网计算机处理、存储、传递国家秘密及内部办公信息;处理、存储、传递国家秘密及内部办公信息的计算机及其网络必须与互联网实行物理隔离。领导干部、涉密人员不得使用手机谈论秘密事项;不得将手机带入谈论秘密事项的场所。

六、跟随领导出发的司机及有关人员,凡本人不应知道的机密文件、机密事项,要自觉做到不看、不听,已经知道的要做到不传。

七、对违反公司保密制度,造成失泄密事件的,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八、一定要做到这十六字,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篇四:公司保密制度]

为了加强公司员工的保密行为,切实维护公司的利益及研究成果安全,特制订以下保密制度:

一、公司秘密分为机密、保密二种,其具体范围包括:

a、机密资料是公司的重要秘密,泄露会使公司的利益受特别严重损害。其范围:

1、公司股东、董事会资料,会议记录。纪要。保密期限内的重要决定事项。

2、公司中层以上职员人事考核、涉嫌违法违纪调查。未公布的人事任免。奖惩决定。

3、公司的年度工作总结。财务预算决算报告,缴纳税款。营销报表和各种综合统计报表。

4、公司有关销售业务资料,货源情报,供应商咨信调研资料。

5、公司开发设计资料,技术资料和生产情况。

6、公司与同行对手的竟争策略。计划。

b、保密资料是公司内部的一般秘密,泄密人会对公司造成不良影响,其范围:

1、公司各部门人员编制。调整,未公布的计划,员工福利待遇资料。员工手册。

2、公司的安全防范状况及存在问题。

3、公司员工违法违纪的检举。投诉。调查材料,发生案件,事故的调查登记资料。

4、公司。法人代表的印章,营业执照,财务印章,合同协议。

二、公司的保密制度

1、建立健全文件。传真的收发登记、签收、催办、清退、借阅、归档制度。

2、凡需保密的文件。资料,必须在左上角注明。

3、凡涉及公司内部秘密的文件资料的报废处理必须使用碎纸机,不准未经切碎作收购处理。

4、公司员工本人工作所持有的各种文件。资料。电脑复印软件,当本人离开办公室外出时,须存放入文件柜或抽屉,不准随意乱放,更不能未经批准,携带外出进入公共场所。

5、未经公司领导批准,不得向外界提供公司的任何保密资料。

6、妥善保管好各种财务账册。公司证照。印章。

三、公司的保密措施

1、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增强保密观念。

a、公司中层以上领导,要自觉带头遵守保密制度;部门草拟文件。制作统计报表,主管经理要把好保密关,提出规定

b、公司各部门要运用各种形式经常对所属员工进行保密教育,增强保密观念。

c、全体员工自觉遵守保密基本准则,做到:不该说的机密,绝对不说,不该看的机密,绝对不看(含超越自己职责。业务范围的文件。资料电脑复印软件)

2、严肃保密纪律

a、对员工依照公司本规定,在保守国家秘密及公司秘密方面,能忠于职守,从事保密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发现他人泄密,立即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损害后果的;对泄密或者非法获取公司秘密的行为及时检举。投诉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b、对员工因不遵守公司规定,造成泄密事件,依照有关法规及公司的奖惩规定,给予纪律制裁。解雇,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四、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试行,不尽之处试行后修改补充。


保密条件保障相关热词搜索:保密资质申请条件 保密协议生效条件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保密条件保障”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保密条件保障"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66630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