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又酬傅处士次韵鉴赏

又酬傅处士次韵鉴赏

2016-10-13 11:04:4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又酬傅处士次韵鉴赏(共7篇)明诗鉴赏1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梅花高启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注]何郎:南朝诗人何逊,其《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被历代文人誉为咏梅佳作。1.这首咏梅诗的颔联是为人传诵的名句,请你自选角度做...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又酬傅处士次韵鉴赏》,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明诗鉴赏
又酬傅处士次韵鉴赏 第一篇

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梅花

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注]何郎:南朝诗人何逊,其《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被历代文人誉为咏梅佳作。

1.这首咏梅诗的颔联是为人传诵的名句,请你自选角度做简要的赏析。(4分)

2.诗歌的颈联为什么要写“竹”和“苔”?(3分)

参考答案:

1.诗人以高士、美人设喻,又以雪满山中和月明林下为背景来烘托高士、美人。雪中的梅花如高士横卧山间,月下梅花如清雅的美人从林间款款而来,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梅花的神韵,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突出了梅花孤傲高洁的精神风貌,这也正是作者高洁襟怀的象征。(手法:比喻/烘托/化静为动1分,结合诗句1分,梅花品格/作者襟怀2分)

2.写“竹”和“苔”是为了衬托梅花的高洁。竹和苔都是清雅之物,和梅花互相映衬,深化了诗歌的意境。(衬托手法2分,解说1分)

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龙潭夜坐

王守仁①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2.本诗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指出三种并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1分)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2分)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1分)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1分)

2.诗中运用了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

①衬托手法。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或:颔联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

②拟人手法。颈联中的“不辞”“偏与”赋予“草露”“松风”人的情感,表达出与自然默契合一的快乐。

③用典。尾联运用猗兰操一典,表达诗人感伤自己生不逢时的情感。

④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嗅觉: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听觉: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松林之风;视觉:草上露水。(每一点2分,答3即可。)

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秋日怀弟

谢榛①

别后几年儿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

秋天落木愁多少,夜雨残灯梦有无。

遥想故园挥涕泪,况闻寒雁下江湖。

[注]①谢榛:字茂秦,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②樵苏:打柴砍草,代指日常生活。

1.诗的前四句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弟兄孤”的?

2.颔尾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着怎样的效果?

参考答案

1.①生计(生活)上,弟弟“自樵苏”,我则飘泊在江湖;②时间上,“儿女大”,极言分别之久;③空间上,“望中千里”,极言相距之远。(3分。每点1分)

2.运用了比喻、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3分);借秋日落叶、夜雨残灯烘托愁思之深,表现了对兄弟间深厚的感情和思念的痛苦(2分)。(5分。第一问答出“比喻”给3分,只答“对偶”或“夸张”给1分)

4.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春草

杨基

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

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

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

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

1.简析颈联运用的表现手法。(3分)

2.尾联意境隽永,请作赏析。(4分)

【又酬傅处士次韵鉴赏】

1.虚实结合。实写眼前的春景,春草和野花幻化成了旧时的歌扇和舞裙,历史与现实奇妙交织,构成梦幻般的图画。表现对往昔繁华的追念和人生无常的感叹。(答“联想”和“想象”也可。)

2.尾联通过描绘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牧人晚归图,平川十里,牧人暮归,草色茫茫,牛羊蠕动,晚风习习,笛声悠扬,营造了一个恬淡优美的境界,抒发了诗人的淡淡闲愁(或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5.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参考答案

1“葱葱”,状写出溪边树木的葱茏茂盛的特点;“靡靡”写“江芜”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的情态。这里的“靡靡”,指风吹草伏的样子。两个词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 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又酬傅处士次韵鉴赏】

2.雨后开帘,满野春色一齐涌进房中来。这句用了比拟的手法,把春光的浓郁蓬勃,扑面而来而不可阻遏之势,十分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而诗人的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

6.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泛舟

薛蕙

渚花藏笑语,沙鸟乱歌声。

晚棹沿流急,春衣逐吹轻。【又酬傅处士次韵鉴赏】

江南采菱曲,回首重含情。

(1)这首诗歌记述了_______(季节)泛舟的经历,表达了诗人______ 的情感。(2分)

(2)这首诗歌的颔联“藏”与“乱”字用得十分精警,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5分)

参考答案

1.春日 闲适安逸

2.藏字写出了花之多花之密,写出了布满野花的水中小洲其间有欢声笑语摇曳;乱字写出了沙渚上飞鸟振翅鸣叫,表明鸟鸣扰乱了飘荡在水上的歌声,也写出了鸟儿之多(1分)这里的藏和乱字,使本来静止的自然之物具有一种顽皮的动感,全诗动静结合(2分)人与自然交融,人在花丛笑,鸟鸣相和之,以至水面无法知道,是歌声乱了本来栖息的沙鸟,还是鸟声搅乱了人声,描绘出一幅欢快、灵动的画面(1分)传达出诗人对江南美好风光与生活的热爱之情。

7.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秋望

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①,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②。

【注】①飞挽:是“飞刍(草)挽粟(粮)”的省说。②郭汾阳:唐代著名的将军郭子仪,曾经平定安史之乱,大破吐蕃,被封为汾阳郡王。

南开15春学期《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二)》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又酬傅处士次韵鉴赏 第二篇

15春学期《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二)》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

1. 下列对于张惠言《木兰花慢?杨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以对秋柳的的吟咏,表达惆怅伤感的情调

B. 对杨花飘零受到冷落而又不甘消沉的姿态进行了描写

C. 表现作者洁身自好、自我化解的士人品格

D. 物我交融,神形相合

正确答案:A

2. 对于苏辙《黄州快哉亭记》艺术手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又酬傅处士次韵鉴赏】

A. 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B. 具有深邃之境

C. 形散神聚的结构

D. 不以物伤性

正确答案:D

3. 下列对于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其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以南明诸王覆灭的事实为背景

B. 善于用典,比喻象征

C. 抒发作者抗清复明的坚定意志和信念

D. 表达作者及时享乐的人生态度

正确答案:D

4. 下列哪项是清代骈文的代表作家()

A. 方苞

B. 汪中

C. 姚鼐

D. 侯方域

正确答案:B

5. 下列哪项不属于清初词坛的代表()

A. 阳羡派

B. 浙西词派

C. 常州词派

D. 纳兰性德

正确答案:C

6. 下列作家中,号石湖居士的是()

A. 范成大

B. 杨万里

C. 吴文英

D. 张孝祥

2015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明诗鉴赏100例
又酬傅处士次韵鉴赏 第三篇

2015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明诗鉴赏100例

目录

1.高启《梅花》

2.王守仁《龙潭夜坐》

3.谢榛《秋日怀弟》

4.扬基《春草》

5.高启《黄氏延绿轩》

6.薛慧《泛舟》

7.李梦阳《秋望》

8.刘羽《一鹭图》

9.杨一清《山丹①题壁》

10.屈大均《摄山秋夕》

11.谢肇淛《钱塘逢康元龙①》

12.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13.于谦《上太行》

14.李攀龙《平凉》

15.孙承宗《二月闻雁》

16.吴承恩《舟行》

17.谢榛《苦雨后感怀》

18.汤显祖《秋发庾岭注》

19.袁中道《夜泉》

20.沈周《栀子花诗》

21.徐祯卿《济上作》

22.张弼《渡江》

23.高启《春暮西园》

24.李攀龙《出郭》

26.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

27.袁中道《朝耕》

28.贝琼《经故内》

【又酬傅处士次韵鉴赏】

29.徐渭《题墨葡萄诗》

30.粱辰鱼《屈原墓》

31王世贞《九日风阻郑家口》

32.扬基《闻邻船吹笛》

33.于谦《咏煤炭》

34.唐寅《菊花》李白《感遇》

35.王世贞《登太白楼》

36.吴嘉纪《落叶》

37.刘基《过南旺守闸》

38.徐贲《写意》

39.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40.唐寅《和沈石田落花诗》

41.陶安《泊江州》

42.黄峨《又寄升庵》

43.李东阳《九日渡江》

44.高翥《秋日》

45.戴珙《盟台夕照》

46.茅坤《夜泊钱塘》

47.孙承宗《渔家》

48.袁凯《江上早行》

49.高启《孤雁》

50.王灿《客中》

51.李攀龙《和聂仪部明妃曲》

52.【明】杨基《天平山中》【唐】卢仝《喜逢郑三游山》

53.王稚登《新春感事》

54.徐祯卿《偶见》

55.戚继光《登盘山绝顶》

56.何景明《竹枝词》

57.徐渭《龛山凯歌》

58.金銮《柳堤》

59.高启《卖花词》

60.顾文昱《白雁》

61.戚继光《马上作》

62.袁宏道《竹枝词·其四》 《竹枝词·其二》

63.龚鼎孳《百嘉村见梅花》

64.丘浚《五指山》

65.王稚登《湖上梅花歌(其二)》

66.王阳明《寻春》

67.蓝仁《题古木苍藤图》

68.唐寅《画鸡》

69.高启《晚次西陵馆》

70.汤显祖《香岙逢胡贾》

71.杨基《梦游西湖》

72.李攀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73.高启《寻胡隐君》

74.孟洋《烟》

75.韩洽《闻雁》

76.何景明《雨夜》

77.戚继光《登舍身台》

78.钱谦益《和盛集陶落叶》

79.谢榛《秋兴》 杜甫《秋兴(其三)》

80.屈大均《壬戌清明作》

81.夏完淳《别云间》

82.谢榛《渡黄河》

83.袁凯《白燕》

84.王世贞《宿香山寺》

86.康海《冬》

87.李昌祺《归自南阳》

88.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89.孙承宗《二月闻雁》

90.邵亨贞《贞溪初夏》

91.夏完淳《即事(其二)》

92.夏完淳《即事》

93.马中锡《晚渡咸阳》

94.谢榛《怨歌行》

95.高启《秋望》

96.顾炎武《雨中至华下宿王山史家》

97.【明】高启《咏蔺相如》 【宋】范成大《蔺相如墓》

98.吴宪章《访客舟中》 杜甫《客至》

99.吴文泰《送人之巴蜀》

100.杜庠《赤壁》

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梅花

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注]何郎:南朝诗人何逊,其《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被历代文人誉为咏梅佳作。

1.这首咏梅诗的颔联是为人传诵的名句,请你自选角度做简要的赏析。(4分)

2.诗歌的颈联为什么要写“竹”和“苔”?(3分)

参考答案:

1.诗人以高士、美人设喻,又以雪满山中和月明林下为背景来烘托高士、美人。雪中的梅花如高士横卧山间,月下梅花如清雅的美人从林间款款而来,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梅花的神韵,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突出了梅花孤傲高洁的精神风貌,这也正是作者高洁襟怀的象征。(手法:比喻/烘托/化静为动1分,结合诗句1分,梅花品格/作者襟怀2分)

2.写“竹”和“苔”是为了衬托梅花的高洁。竹和苔都是清雅之物,和梅花互相映衬,深化了诗歌的意境。(衬托手法2分,解说1分)

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龙潭夜坐

王守仁①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2.本诗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指出三种并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1分)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2分)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1分)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1分)

2.诗中运用了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

①衬托手法。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或:颔联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

②拟人手法。颈联中的“不辞”“偏与”赋予“草露”“松风”人的情感,表达出与自然默契合一的快乐。

③用典。尾联运用猗兰操一典,表达诗人感伤自己生不逢时的情感。

④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嗅觉: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听觉: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松林之风;视觉:草上露水。(每一点2分,答3即可。)

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秋日怀弟

谢榛①

生涯怜汝自樵苏②,时序惊心尚道途。

别后几年儿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

秋天落木愁多少,夜雨残灯梦有无。

遥想故园挥涕泪,况闻寒雁下江湖。

[注]①谢榛:字茂秦,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②樵苏:打柴砍草,代指日常生活。

1.诗的前四句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弟兄孤”的?

2.颔尾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着怎样的效果?

参考答案

1.①生计(生活)上,弟弟“自樵苏”,我则飘泊在江湖;②时间上,“儿女大”,极言分别之久;③空间上,“望中千里”,极言相距之远。(3分。每点1分)

2.运用了比喻、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3分);借秋日落叶、夜雨残灯烘托愁思之深,表现了对兄弟间深厚的感情和思念的痛苦(2分)。(5分。第一问答出“比喻”给3分,只答“对偶”或“夸张”给1分)

4.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春草

杨基

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

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

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

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

1.简析颈联运用的表现手法。(3分)

2.尾联意境隽永,请作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虚实结合。实写眼前的春景,春草和野花幻化成了旧时的歌扇和舞裙,历史与现实奇妙交织,构成梦幻般的图画。表现对往昔繁华的追念和人生无常的感叹。(答“联想”和“想象”也可。)

2.尾联通过描绘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牧人晚归图,平川十里,牧人暮归,草色茫茫,牛羊蠕动,晚风习习,笛声悠扬,营造了一个恬淡优美的境界,抒发了诗人的淡淡闲愁(或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5.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又酬傅处士次韵翻译赏析_作者顾炎武
又酬傅处士次韵鉴赏 第四篇

<又酬傅处士次韵>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顾炎武。其全诗如下:
清切频吹越石笳,穷愁犹驾阮生车。
时当汉腊遗臣祭,义激韩雠旧相家。
陵阙生哀回夕照,河山垂泪发春花。又酬傅处士次韵翻译赏析_作者顾炎武
相将便是天涯侣,不用虚乘犯斗槎。
[译文]
顾炎武是明末著名的抗清义士。抗清失败后,他拒绝入仕,遍游华北各省,考察边塞山川形势,访求各地风土民情。这首诗作于1663年(康熙二年),作者51岁,当时在太原认识了著名文人傅山,二人志同道合,相见恨晚,皆有志于为反清复明作斗争。此篇即是与傅山相互唱和之作。当时清兵已控制大部分国土,而内地却没有足够的武装反抗力量,[鉴赏]
全诗运用反衬手法,首联以“愁听”和“不见”,写出当时令人忧虑的形势:清朝已统一了中国,抗清的斗争在清军镇压下逐渐沉寂。又酬傅处士次韵翻译赏析_作者顾炎武。接下三联,先写清朝必灭,明朝必复的坚定信念;次写自己虽老而斗志弥坚;后写反清复明斗争必胜和自己功成身退的心迹。这三联的抒写与首联形成了强烈的反衬,说明斗争的形势虽然可忧,但有信心将斗争进行到底。前后反衬,更表现了作者爱国精神的可贵和民族气节的坚定不移。
诗中多处运用典故和比喻。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和少康复国的典故,表示反清复明的决心和斗志,用范蠡归隐五湖的典故,表明功成身退的心迹,都很恰切,颇能表现其坚强不屈、光明磊落的气节。“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用苍龙日暮行雨,老树春深著花,比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志豪情,不仅对偶工整,而且比喻生动新颖,含意遥深,风格高古,气概豪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秋夜喜遇王处士翻译赏析_作者王绩
又酬傅处士次韵鉴赏 第五篇

<秋夜喜遇王处士>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绩。其诗词全文如下: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译文]
由隋入唐王绩,诗风朴素自然,洗去齐梁华靡浮艳旧习,在唐初诗上独树一帜。秋夜喜遇王处士翻译赏析_作者王绩。这首描写田园生活情趣小诗,质朴平淡中蕴含着丰富隽永诗情。颇能代表他艺术风格。
[鉴赏]
诗中选取“北场”、“东皋”、“秋月”、“夜萤”这不同方位的四景对诗人逢友的兴奋心情进行点染,但每景又都饱含着诗人喜悦的情愫。前两句描绘在满载劳动的喜悦中与好友相逢的场景,有喜上加喜的意味蕴含其中。后两句写天公作美,友人得团聚,以喜庆之景来烘托遇友之喜,使诗歌境界弥漫着一种欢快的氛围。由于善于调动场景以映衬心境,因此,诗人没有喜字,而其喜情却从字里行间中跃然纸上了。这首诗歌语言质朴无华,王绩受老庄思想影响较深。他不少诗篇尽管流露出对封建礼教羁束不满却又往往表现出遗世独立、消极隐遁思想。他名篇<野望>同样不免有这种消极倾向。这首小诗虽写田园隐居生活却表现了乡居秋夜特有美以及对这种美心领神会色调明朗富于生活气息。他诗有真率自然、不假雕饰之长但有时却过于率直质朴而乏余蕴。这首诗则既保持朴素自然优点又融情入景不经意地点染出富于含蕴意境。从田园诗发展上看陶诗重写意王维田园诗则着意创造情景交融优美意境。王绩这首诗不妨看作王维田园诗先声。从诗中还可以看到陶诗影响但它从整体上说已经属于未来诗歌发展时代作品了。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翻译赏析_作者苏轼
又酬傅处士次韵鉴赏 第六篇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全文如下: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翻译赏析_作者苏轼。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前言]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咏杨柳,[译文]
杨花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没有人怜惜,任由它飘坠。离开了树枝,飘荡在路旁,看起来是无情物,细想却荡漾着情思。它被愁思萦绕,伤了百折柔肠,困顿朦胧的娇眼,刚要睁开又想闭。正像那思妇梦中行万里,本想寻夫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唤起。
我不怨恨杨花已经落尽,恨只恨那西园,百花凋落难重缀。早晨一阵风雨后,哪能再见杨花的踪迹?早化作一池浮萍,全被雨打碎。满园春色分成三分,二分已化为尘土,一分落入池水里。细细看,那不是杨花,点点全是分离人的眼泪。
[鉴赏]
苏轼的这首词题为“咏杨花”,而章质夫词则为咏“柳花”,二者看起来相互抵牾,实则不然。隋炀帝开凿运河,命人在河边广种柳树,并御赐姓杨,故后来便称柳树为“杨柳”。柳花亦被叫作杨花,它实际上是柳絮。
这首词约作于公元1081年(元丰四年),苏轼45岁,正谪居黄州,是苏轼婉约词中的经典之作。章质夫的柳花词已经以其摹写物态的精妙成为一时传诵的名作。步韵填词,从形式到内容,必然受到原唱的约束和限制,尤其是在原唱已经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的情况下,和韵要超越原唱实属不易。苏轼却举重若轻,不仅写出了杨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物性与人情毫无痕迹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即物即人,两不能别”。
词的上半阙意在写物,描写杨花的随风飘零和若即若离。词的第一句便道出了杨花的本质,似花又不是花,无人怜惜,任其飘零。第二句赋予杨花以人的情感,“离家”本是无情之举,但它“傍路”又露难舍之意,道是无情却有情。第三句采用拟人的手法,将杨花比作思亲的少妇。纤细的柳枝,犹如思妇离愁百结的柔肠;鲜嫩的柳叶,仿佛思妇欲开还闭的娇眼。描写细致生动,杨花飘忽迷离的状态跃然纸上。第四句承接“有思”,少妇为何而思,原来是为远方的夫婿。梦中与夫婿重逢,却被黄莺的啼叫惊醒,如果让人不恼怒!此句化用唐人金昌绪之诗<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词的下半阙旨在抒情,感叹春光一去不复返的遗憾、惜春之情。柳絮飞尽,已是暮春时分,百花凋零;恨春光不再,表惜春之情。晨雨过后,柳絮化作浮萍——不忍看着它消逝,只能借此聊以自慰。春色留不住,终是离去,二分归于尘土,一分归于流水。仔细看来,池上的浮萍不是柳絮,却是离人的眼泪,照应了上半阙关于思妇的遐想,思妇久候良人、良人却杳无音讯的幽怨呼之欲出。值得一提的是“春色三分”的描写独具匠心,将时光量化的手法并不是苏轼首创,如“天下三分明夜月,二分无赖是扬州。”便是经典名句,但并不如苏轼的寓意灵活巧妙、别出心裁。
全词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此词一出,赞誉不绝,名声很快超过章的原作,成为咏物词史上“压倒古今”的名作。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翻译赏析_作者高适
又酬傅处士次韵鉴赏 第七篇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高适。古诗全文如下:
嗟君此别意如何,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翻译赏析_作者高适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译文]
我叹息与二位作别,不知有何意想?请下马,我们把盏谈谈贬谪的地方。李少府去巫峡,听到猿啼落泪数行,王少府到衡阳,多寄雁书是我所望。去长沙的可见到青枫江上远航秋帆;往巴东的可想象白帝城边古木疏黄。如今盛世,朝迁恩泽有如雨露普降;别离总是暂时的,请别再犹豫彷徨。
[鉴赏]
这四句情景相融,结合得自然巧妙,读来自有一种苍凉中饱含亲切的情味。所写之境,从巫峡到衡阳,作者在两联中,一句写李、一句写王,然后一句写王、一句写李,错综交织,而井然不乱。并且采用了“互文”这种修辞手法中的对句互见的方法,在一联中上句隐含着下句,下句隐含着上句,“巫峡”一联上句写贬谪荒远的凄凉,下句说要多通音信,表面看是对李、王分开讲的,实际上是对两人共同而言。同样,“青枫江”一联上句说流连光景,下句说寻访古迹,实际也是对二人共同讲的。这样,在精炼的字句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既照顾到了二人不同的地点,又表达了对双方一致的情意,诗人巧妙的处理,使写分送二人的困难迎刃而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又酬傅处士次韵鉴赏》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又酬傅处士次韵其二 又处傅处士次韵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又酬傅处士次韵鉴赏”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又酬傅处士次韵鉴赏"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68502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