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咏山泉储光羲

咏山泉储光羲

2016-10-14 11:20:4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咏山泉储光羲(共6篇)高考古诗词鉴赏·储光羲的《咏山泉》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试题】(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1)这两...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咏山泉储光羲》,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高考古诗词鉴赏·储光羲的《咏山泉》
咏山泉储光羲 第一篇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试题】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2011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

【作者简介】

储光羲(706或707—760或763)唐代诗人。兖州(今属山东)人。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登进士第,授汜水尉后为安宜县尉尉。公元751年(天宝十年)转下邽尉,后升任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安史之乱后,被贬谪,死于岭南。为盛唐著名田园山水诗人之一。其诗多为五古,擅长以质朴淡雅的笔调,描写恬静淳朴的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有《储光羲集》5卷,《全唐诗》编为4卷。

【译文】

山中有(一股)泉水,向别人询问(这股)泉水叫什么名字,却没有人知道。天空倒映在(泉)水面上,整个地(水)面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是一样的,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声作响。(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涨满了一条条山涧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注满了一个个山村的小池塘。(这股)泉水的清静和淡泊没有人看见,年复一年地依旧是那么清澈。

【鉴赏】

这是一首山水诗,作者为唐代诗人储光羲。他以写田园山水诗著称,其诗多描绘农家生活、田园风光,抒写个人情怀、朋友情谊,笔调质朴、自然、生动。《咏山泉》可谓诗人吟咏山水的著名诗作。

作为一首较为工整的五律,本诗的内容组合与行文结构颇具特色。

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徐徐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一活气;面对此番景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其既惊喜又遗憾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颔联承接上文,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的出俗形象。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它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一面新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潇春雨般泼洒半空,煞是壮观。此联取景

清晰,摹象精致,对仗谨严,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

颈联从反面角度立意,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尽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时候,山泉原先的那种清澄和,那种灵气,被这窒息的环境遮盖了,仿佛有谁不愿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飞空”。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 由此看来,《咏山泉》是一首别致的山水诗,其独特的艺术技巧可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媲美:全诗形象生动,画面清新鲜丽,诗人既泼墨渲染,又精雕细刻,把清泠丰溢的山间清泉逼真地展示于读者面前。《咏山泉》又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问”;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了可观,耐人回味。总之,咏山泉与明心志的高度和谐统一,使本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王典馥)

储光羲的《咏山泉》赏析
咏山泉储光羲 第二篇

【咏山泉储光羲】

储光羲的《咏山泉》赏析

储光羲(706或707—760或763),盛唐著名田园山水诗人之一,兖州(今属山东)人。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登进士第,授汜水尉后为安宜县尉。公元751年(天宝十年)转下邽尉,后升任太祝(“太祝”又称“大祝”,即官名。太常寺的官,主管祭祀)。官至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安史之乱后,被贬谪,死于岭南。其诗多为五古,擅长以质朴淡雅的笔调,描写恬静淳朴的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储光羲的《咏山泉》是一首山水诗,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同时,这也是一首较为工整的五言律诗。全诗如下: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首联“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在写法上,平淡自然,主要是叙事,并紧扣诗题中的“泉”字而来。“不知名”也就是说山泉的“无人问”。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这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徐徐流动,诗人想问问山泉,有没有让人能记得住它的名字。其实,我们从诗人这两句诗中,感觉到了诗人表面在说山泉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实则表明了山泉那平淡而自然的生活状态。可以说,诗人开始就写山泉的平凡无名,其实透露出了诗人对山泉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颔联“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这里,诗意承接首联而来。诗人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出山之后的形象。从意义上说,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山泉(流淌在平地时)恰似一面刚擦洗过的镜子,将蔚蓝的天空尽收其中,而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春雨般泼洒半空。这里,诗人从广阔的空间着笔,把天地融合,不但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也提升了诗歌的审美境界。其中的一个“映”字,一个“飞”字,形象而生动地凸现了泉流清澈和飞动的奇观景象。在律诗中,颔联是要对偶的。可以说,上下两句结合,从不同的角度把山泉的形象描写得具有可感性。特别是“飞空作雨声”,诗人从听觉中描写了山泉的气势,给人以极大的震撼感。这样,诗人从形象的、声响的方面把山泉的气势给描绘出来,为后面抒发情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颈联“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这一联是“转”,诗人从反面角度立意,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平”即水位升高。意思是说,尽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流到小池,小池水也长高了。这里,诗人是说,原来山泉那种清澄,那种灵气,那种气势,在这平坦的小溪、小水池中消失了。当然,诗人这一转是有意而为之。再次再现了山泉平实、质朴的一面。然而,这一形象,恰是为后文抒发情感蓄势。

尾联“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是“合”。诗人由叙而议,点明诗旨。“恬澹”也写作“恬淡”,即清静淡泊,不追求名利。比如,老子说:“恬惔为上,胜而不美。”庄子在《天道》中说:“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诗人在这里写山泉的“恬淡”就是说山泉的“长自清”。这本来是一种自然的现象,但是,我们读到这里,都已经感觉到诗人不仅仅在写山泉,而是还在写人,感觉到山泉即诗人自己。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正是诗人受到贬谪后,虽然处境冷漠,但也自洁自清,进而崇尚恬淡、厌恶世俗生活,保持高洁人生境界的表现。

在艺术上,首先,注重形象描绘。整个诗歌,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清凉丰溢的山间清泉。其次,拟人手法的运用。诗人赋予山泉以人的性格品质,拉近山泉

【咏山泉储光羲】

与人之间的距离,便于借此抒发了自己情感。再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可以说,咏物诗往往都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这里,诗人借写山泉来明心志,并使二者高度统一,融合一体。第四,欲扬先抑的手法,提高了抒情效果。

高考古诗词鉴赏·储光羲的《咏山泉》
咏山泉储光羲 第三篇

咏山泉

【作者简介】

储光羲(706或707—760或763)唐代诗人。兖州(今属山东)人。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登进士第,授汜水尉后为安宜县尉尉。公元751年(天宝十年)转下邽尉,后升任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安史之乱后,被贬谪,死于岭南。为盛唐著名田园山水诗人之一。其诗多为五古,擅长以质朴淡雅的笔调,描写恬静淳朴的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有《储光羲集》5卷,《全唐诗》编为4卷。

【译文】

山中有(一股)泉水,向别人询问(这股)泉水叫什么名字,却没有人知道。天空倒映在(泉)水面上,整个地(水)面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是一样的,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声作响。(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涨满了一条条山涧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注满了一个个山村的小池塘。(这股)泉水的清静和淡泊没有人看见,年复一年地依旧是那么清澈。

【鉴赏】

这是一首山水诗,作者为唐代诗人储光羲。他以写田园山水诗著称,其诗多描绘农家生活、田园风光,抒写个人情怀、朋友情谊,笔调质朴、自然、生动。《咏山泉》可谓诗人吟咏山水的著名诗作。

作为一首较为工整的五律,本诗的内容组合与行文结构颇具特色。

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徐徐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一活气;面对此番景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其既惊喜又遗憾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颔联承接上文,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的出俗形象。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它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一面新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潇春雨般泼洒半空,煞是壮观。此联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对仗谨严,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

颈联从反面角度立意,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尽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时候,山泉原先的那种清澄和,那种灵气,被这窒息的环境遮盖了,仿佛有谁不愿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飞空”。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

由此看来,《咏山泉》是一首别致的山水诗,其独特的艺术技巧可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媲美:全诗形象生动,画面清新鲜丽,诗人既泼墨渲染,又精雕细刻,把清泠丰溢的山间清泉逼真地展示于读者面前。《咏山泉》又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问”;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了可观,耐人回味。总之,咏山泉与明心志的高度和谐统一,使本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王典馥)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⑴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⑵。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⑶,北栅儒先只固穷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⑸。[1]

作品注释

⑴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⑵苕溪:河名,源出浙江省天目山,流经余杭、杭州、湖州等地,进入太湖。 ⑶西庵:智老所居。位于湖州东南九十里的乌镇。禅伯:形容智老精于禅学。

⑷北栅:天经所居。亦位于湖州东南九十里的乌镇。儒先:形容天经精于儒学。固穷:安于穷困,语出《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⑸纶巾鹤氅:是六朝以来名士喜爱的穿戴,这里比喻诗人是雅人。纶巾,用丝带做成的头巾。鹤氅,用鸟羽做成的外衣。[2]

作品鉴赏

此诗选自《陈与义集校笺》,曾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的语文试题中。

公元1136年(宋高宗绍兴六年)旧历二月,陈与义寓居苕溪畔的青镇,怀念对岸的两位朋友天经和智老,因而写下这首诗。

作品的开篇写时间变化,一夜之间,春水已涨,尽向东流,顿生怀友、访友之意。但笔意至此,先出一折,从自己写起。安于贫贱,甘于淡泊,在吟诗作赋的生涯中,看到杏花春雨又送来一个春天,心中充满了顺适之感。自己如此,友人也是一样。所以下面写到禅伯之多病,儒先之固穷。实则写己即写友,写友即写己,二者交相为用,互为生发,以见出心灵的相契,见出溪涨思友的心理依据。有了前面的铺垫,末二句就顺理成章地踏上了访友的路途。至于见到友人后的情形,却全都忽略了,留给读者自己去想像。但作者另有一诗题为《与智老天经夜坐》:“残年不复徙他邦,长与两禅同夜釭。坐到更深都寂寂,雪花无数落天窗。”其中对雨夜谈禅的描写,正可与此诗互相补充。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是陈与义的名句,曾经得到宋高宗的激赏。这一联写诗人观赏杏花,以诗自娱,以自然清新的笔触表现了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却并未道出诗人是喜是悲,是苦是乐,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就对仗来说,此联除了“里”、“中”外,其余都不算工对,但也正因为如此,反映了作者在古典诗歌的对仗艺术上所作的探索,因而曾被魏庆之的《诗人玉屑》列为“宋朝警句”。方回在《瀛奎律髓》卷二十六中对此作了分析:“以客子对杏花,以雨声对诗卷,一我一物,一景一情,变化至此。乃老杜„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贾岛„身事岂能遂,兰花又已开‟,翻窠换臼,至简斋而益奇也。”对仗要求和谐工稳,是六朝以来的总体趋势;但至唐代发展到极致以后,一些有创造性的诗人如杜甫、韩愈等又致力于打破已成模式化的对仗方式,力图求新求变,突破这种工稳,以求得在不平衡中的平衡。到了宋人手里,就更是有意识地忽略字面上的工稳,而着重于两句之间的内在联系。陈与义的这一联,上句写客中吟咏送日的宁静、淡泊,下联写一个清丽的境界,从而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至于两句之间在字面上是否的对,倒没有特别注意。从这个角度看,这联诗也反映了宋人对唐诗的发展。[2]

作者简介

陈与义

(1090—1138)宋代文学家。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公元1113年(宋徽宗政和三年)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公元1122年(宣和四年)任太学博士、著作佐郎。后贬为监陈留酒税。北宋灭亡后,避乱在襄阳、汉阳和湖南一带。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召为兵部员外郎。公元1131年(绍兴元年)任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后任礼部侍郎。公元1134年任湖州知府,第二年召为给事中,因病告辞后,提举江州太平观,不久复任中书舍人。后来又出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参知政事,并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出任湖州知府,因病,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有《简斋集》三十卷、《无住词》一卷传世。[3]

200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诗词鉴赏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释:

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咏山泉储光羲】

⑵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备考答案]

⑴这首七言绝句《次石湖书扇韵》描绘了范成大的石湖别墅周边——一幅绿水环绕,清幽静雅的画面。这幅画面是由小桥、曲水、村落、岸阁、绿萍、荷花、人家、院门等景物,有机组合构成的。【咏山泉储光羲】

⑵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是只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答案解析]

诗词鉴赏题先要读懂诗,读懂题,考题的注释也不能遗漏。

1、读题目:

次韵: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次„„韵”就是按照某韵写诗。

题目意思:姜夔拜访范成大时,按照范成大书扇上的诗和诗七绝一首。

2、读注释:

石湖,借指范成大,他自号“石湖居士”,有隐逸思想;姜夔,号白石道人,终生不仕,同样有隐逸思想。因此,这首诗应该就和表现归隐生活有关。

3、读问题:

题目(1)考查学生对意象意境的理解,只要找出诗词里的物象即可。

题目(2)是开放题,根据本诗“写景抒情”的特点,学生结合注释里“归隐”、“不仕”的提示,及对范成大和姜夔的了解,言之有理即可。

4、读诗:【咏山泉储光羲】

【咏山泉储光羲】

桥西一曲水通村——由注释可知,这里的小桥、曲水、村落应是范成大隐居处苏州石湖的景物。这一句写的是诗人“往石湖”。

岸阁浮萍绿有痕——渐行渐近,连缀形象,绿色“浮萍”环绕着“岸阁”,这一句写的是诗人“到石湖”。

家住石湖人不到——到石湖之后,和范成大接谈,所见所闻归结为“人不到”,这正是归隐本色。这一句写的是诗人“在石湖”。

藕花多处别开门——藕花即荷花、莲花。莲,花中君子。范成大在“藕花多处”另辟门径,可以看出这位石湖主人“亭亭净植”的君子情怀。这一句写的是诗人“赞石湖”。

[详解]:

“桥西一曲水通村”,桥,是路与路、水与水的过渡处,江南水多,桥亦多,便有许多过渡处,有时是由大路向小径,有时从幽静往喧闹。人人都希望一帆风顺,奢求平步青云,可是人生有桥才有曲折,有曲折才有变化,有变化的人生才是丰富的,人生才有厚度。当然丰富有丰富的代价,这就是痛苦。人生景致不同,情味亦不同;心境各异,人生的景致也异彩纷呈。范成大的这一人生曲折又将如何的呢?他被贬职,由朝廷走向了江湖,这是古代士大夫必然的人生遭遇,正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言:“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遇害曲,岂乏明时。”自古华山一条路,自古文人也只有入仕一条路走可,而在这条路上爬行的人又那么多,被挤下来是很自然地事,我们在读到表现被贬情感的诗歌时,往往为诗人抱不平,怨皇帝,骂小人,其实皇帝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昏庸,小人也没有那么多,更该骂的是官本位的制度与文化,而且这样的官本位文化竟持续了两千多年,而像范成大这样的人生经历自然成了常态。“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范成大就是如此一个见机的君子、知命的达人。虽然由朝廷曲入了江湖,但能欣赏江湖之美景,以诗酒自娱,也难能可贵了。而姜夔却是因屡试不第跳出了仕途,回到石湖的范成大,自然更容易与他接近,一唱一和,更体现了两人精神上的契合。“村”,多年前,范成大从这里壮怀激烈地出发,奔向喧闹,奔向朝廷,一番打拼之后,功业将就未就,而身心已疲,无奈之下,只得回村修身养心了,在曲出曲入之间,华发已生,壮心已老,此生夫复何求?“但凭诗酒养精神”而已。姜夔一生都在穷困中过着诗酒自娱的生活,对功名自然看的很淡,此时有范成大的赏识,并能提供一个充裕而安定的生活,这样的村自然与天堂无异了。

“岸阁浮萍绿有痕”,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声名早已被风吹散,让水涤尽,我们凭何找到回村的路呢?不变的是那岸边的楼阁亭榭,水中的浮萍野鸭,还有那推不开的满眼满怀的绿。即使这一切都已失落,“信脚自能知旧路”,那双在这山青绿水之间走过千百遍的脚,该是识得路吧!老马识途,人亦如是!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石湖”,不正是陶潜的桃花源么?它既是指范成大实在的石湖别墅,更指范成大的精神家园,是其历尽世事后的疲惫身心的修养之所,但是,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外人亦无迹可寻,只有他的知己姜白石寻“痕”而来,穿过“藕花”深处,深扣门扉,吱呀一声,别有洞天,原来门是虚掩着的。同道中人自是轻车熟路,如回家一样,而那趋炎附势的俗人,纵然踏破铁鞋也不得其门而入。把门开在荷花繁盛之处,既是对同道中人的迎接,也是对利禄之徒的婉言谢绝,石湖仙的深意,也只有姜白石这样清俊雅洁的人能悟得吧。

[鉴赏辞典]

范成大书扇的原作已佚,姜夔这首次韵却留下了石湖悠然意远的风致。淳熙十四年(1187)的夏天,姜夔从湖州赴苏州谒见范成大。范的生日是六月初四,姜夔创作歌曲《石湖仙》为他祝寿:“„„须信石湖仙,似鸱夷翩然引去。浮云安在,我自爱、红香绿舞。”这首书扇次韵,与词意相关,盖即一时所作。

这二十个八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传达出画笔难于表现的情韵。虽然范成大晚年营造的石湖别墅,经过七八百年的桑田沧海,早已化为劫灰,但石湖这片水域和湖堤上的九环洞桥依然存在,诗中的意境多少还可得到的印证。可以想像,姜夔当年造访石湖是坐船而来的。“桥西一曲水通村”,自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氏别墅的方位。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密,凭什么来认得“水通村”呢?“岸阁浮萍绿有痕”,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便是村中平静的池塘时飘流出的浮萍。这正象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个多么深邃的所在。

果然,“家在石湖人不到”。这自然是说范成大别墅的远绝烦嚣,实亦是对范品格的称颂。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不得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退隐石湖。他视富贵如浮云,惟恐缁尘再染素衣,所以“家在石湖人不到”。这“人”应该是指那些趋炎附势,抗尘走俗的人。能够做到“人不到”,足见操守清介,志在遂初。因而他能在退隐中怡然自乐,沈醉于自然美景中。“藕花多处别天门”,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地方,是何等的雅人深致!三四两句,写景实即写人,写人的品格、胸襟、情趣。

值得注意的是,范成大自己以石湖景物为题的诗中,写到得花木不少,并没有像姜夔这样突出地写荷花。被杨万里誉为“山水之胜,东南绝境”的石湖,也不以荷花擅胜。姜夔把荷花从石湖景物中特地拈出,就使这首诗呈现出诗人很有个性的感情色彩。从他的诗词里看出,除了梅花,他对荷花庆祝了深情,有独特的赏好。他可使“冷香飞上诗句,”形成一种空灵、幽远的意境,这首诗便是很好的例证之一。(徐永年)

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素蝶,即白蝶。这首咏蝶诗体物入微,描摹传神,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诗的前六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素蝶的动人形象。你看,在那风光旖旎的大自然中,一群素蝶忽儿似与蜜蜂相依相伴在绿草丛上盘旋,忽儿为躲避鸟雀的追逐在微叶之下隐蔽,忽儿映着明媚的阳光翩跹起舞,忽儿顺着和畅的春风飞向远方,忽儿在锦簇的花团中若隐若现,忽儿在参差的密叶里穿进穿出。这些诗句犹如电影里的镜头,伴随着由绿蕙、青微、阳光、春风、红花、碧树组成的背景的不断变换,展示出了素蝶轻盈飘然、千姿百态的身影。不仅如此,诗人在描摹素蝶时,还融入了感情色彩,既写它飞花舞叶的喜悦,也写它映日顺风的欢快,还写它须躲避鸟雀追逐的不安,从而赋予了素蝶栩栩如生的神情。这些传神的刻画,固然得之于表现手法的精巧,但若诗人不做细致的观察,不做设身处地的体验,恐怕不可能如此形神俱妙地将素蝶的风姿表现出来。

诗人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素蝶作穷形尽相的描摹,“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二句,进一层展示了它的情感。诗句以素蝶自诉的口吻说:“百花万万不要凋谢,这嘉树乃是我所要依靠的啊。”这一情感的表白,透露出素蝶内心对未来的不安以及对生活的追求,全诗由此而更显蕴藉深厚。

咏山泉阅读答案_咏山泉翻译赏析_作者储光羲
咏山泉储光羲 第四篇

<咏山泉>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储光羲。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咏山泉阅读答案_咏山泉翻译赏析_作者储光羲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前言]
<咏山泉>是一首山水诗。作者储光羲以写田园山水诗著称,其诗多描绘农家生活、田园风光,抒写个人情怀、朋友情谊,笔调质朴、自然、生动。<咏山泉>可谓诗人吟咏山水的著名诗作。
[译文]
山中有泉水,向别人询问泉水叫什么名字,却没有人知道。天空倒映在水面上,整个地面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是一样的,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声作响。泉水自高山流出,涨满了一条条山涧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注满了一个个山村的小池塘。咏山泉阅读答案_咏山泉翻译赏析_作者储光羲。泉水的清静和淡泊没有人看见,泉水年复一年地依旧是那么清澈。
[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作者储光羲以写田园山水诗著称,作为一首较为工整的五律,此诗的内容组合与行文结构颇具特色。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徐徐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一活气;面对此番景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其既惊喜又遗憾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间。颔联承接上文,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的出俗形象。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它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一面新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潇春雨般泼洒半空,煞是壮观。此联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对仗谨严,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颈联从反面角度立意,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尽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时候,山泉原先的那种清澄和,那种灵气,被这窒息的环境遮盖了,仿佛有谁不愿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飞空”。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
由此看来,<咏山泉>是一首别致的山水诗,其独特的艺术技巧可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媲美:全诗形象生动,画面清新鲜丽,诗人既泼墨渲染,又精雕细刻,把清泠丰溢的山间清泉逼真地展示于读者面前。

送梁六自洞庭山翻译赏析_作者张说
咏山泉储光羲 第五篇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张说。其诗词全文如下: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译文]
在巴陵放眼远望洞庭的秋色,每日可见君山孤零零地飘浮在水上。送梁六自洞庭山翻译赏析_作者张说。我和你分别后就像难和神仙相遇一样,怀念的心绪如同这浩瀚的湖水一般悠远深长。
[鉴赏]
严羽有一段论诗名言:“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沧浪诗话>)离了具体作品,这话似玄乎其玄;一当联系实际,便觉精辟深至。且以这首标志七绝进入盛唐的力作来解剖一下吧。
这是作者谪居岳州(即巴陵,谪居送客,看征帆远去,该是何等凄婉的怀抱(<唐才子传>谓张说“晚谪岳阳,诗益凄婉”)?“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首句似乎正要这么说。但只说到“巴陵一望”,后三字忽然咽了下去,成了“洞庭秋”,纯乎是即目所见之景了。这写景不渲染、不著色,只是简淡。然而它能令人联想到“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湘夫人>)的情景,如见湖上秋色,从而体味到“巴陵一望”中“目眇眇兮愁予”的情怀。这不是景中具意么,只是“不可凑泊”,难以寻绎罢了。
气蒸云梦、波撼岳阳的洞庭湖上,有座美丽的君山,日日与它见面,感觉也许不那么新鲜。但在送人的今天看来,是异样的。说穿来就是愈觉其“孤”。否则何以不说“日见‘青山’水上浮”呢。若要说这“孤峰”就是诗人在自譬,倒未见得。其实何须用意,只要带了“有色眼镜”观物,物必著我之色彩。因此,由峰之孤足见送人者心情之孤。“诗有天机,待时而发,触物而成,虽幽寻苦索,不易得也”(<四溟诗话>),却于有意无意得之。
关于君山传说很多,一说它是湘君姊妹游息之所(“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说“其下有金堂数百间,玉女居之”(<拾遗记>),这些神仙荒忽之说,使本来实在的君山变得有几分缥缈。“水上浮”的“浮”字,除了表现湖水动荡给人的实感,也微妙传达这样一种迷离扑朔之感。
诗人目睹君山,心接传说,不禁神驰。三句遂由实写转虚写,由写景转抒情。从字面上似离送别题意益远,然而,“闻道神仙——不可接”所流露的一种难以追攀的莫名惆怅,不与别情有微妙的关系么?作者同时送同一人作的<岳州别梁六入朝>云:“梦见长安陌,朝宗实盛哉!”不也有同一种钦羡莫及之情么?送人入朝原不免触动谪宦之感,而去九重帝居的人,在某种意义上也算“登仙”。说“梦见长安陌”是实写,说“神仙不可接”则颇涉曲幻。羡仙乎?恋阙乎?“诗以神行,使人得其意于言之外,若远若近,若无若有”(屈绍隆<粤游杂咏>),这也就是所谓盛唐兴象风神的表现。
神仙之说是那样虚无缥缈,洞庭湖水是如此广远无际,诗人不禁心事浩茫,与湖波俱远。岂止“神仙不可接”而已,眼前,友人的征帆已“随湖水”而去,变得“不可接”了,自己的心潮怎能不随湖水一样悠悠不息呢?“心随湖水共悠悠”,这个“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结尾,令人联想到“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而用意更为隐然;叫人联想到“惟有相思似**,江南江北送君归”(王维),比义却不那么明显。浓厚的别情浑融在诗境中,“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死扣不着,妙悟得出。借叶梦得的话来说,此诗之妙“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能到”(<石林诗话>)。
故应麟说:“唐初五言绝,子安(王勃)诸作已入妙镜。七言初变梁陈,音律未谐,韵度尚乏”,“至张说<巴陵>之什(按即此诗),王翰<出塞>之吟,句格成就,渐入盛唐矣。”(<诗薮>)他对此诗所作的评价是公允的。七绝的“初唐标格”结句“多为对偶所累,成半律诗”(<升庵诗话>),此诗则通体散行,风致天然,“惟在兴趣”,全是盛唐气象了。作者张说不仅是开元名相,也是促成文风转变的关键人物。其律诗“变沈宋典整前则,开高岑后矫清规”,亦继往而开来。而此诗则又是七绝由初入盛里程碑式的作品。

陆游的古诗
咏山泉储光羲 第六篇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梅花>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的古诗

3、<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5、<假山拟宛陵先生体>

叠石作小山,埋瓮作小潭。陆游的古诗
旁为负薪径,中开钓鱼庵。
谷声应钟鼓,波影倒松楠。
借问此何许,恐是庐山南。

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8、<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细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9、<新春>

老境三年病,新元十日阴。
疏篱枯蔓缀,坏壁绿苔侵。
忧国孤臣泪,平胡壮士心。
吾非儿女辈,肯赋白头吟?

10、<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1、<午饭>

民穷丰岁或无食,此事昔闻今见之。
吾侪饭饱更念肉,不待人嘲应自知。

12、<梅花绝句>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

13、<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14、<沈园(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15、<沈园(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17、<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8、<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19、<朝中措·梅>

幽姿不入少年场,无语只凄凉。
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
江头月底,新诗旧梦,孤恨清香。
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

20、<豆叶黄>

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
谁惜泥沙万点红。恨难穷,恰似衰翁一世中。

21、<度浮桥至南台>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般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22、<好事近>

挥袖上西峰,孤绝去天无尺。
拄杖下临鲸海,数烟帆历历。
贪看云气舞青鸾,归路已将夕。
多谢半山松吹,解殷勤留客。

23、<金错刀行>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24、<清商怨>

江头日暮痛饮,乍雪晴犹凛。
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
鸳机新寄断锦,叹往事、不堪重剩。
梦破南楼,绿云堆一枕。

25、<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咏山泉储光羲》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咏山泉赏析 咏山泉翻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咏山泉储光羲”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咏山泉储光羲"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68788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