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劳劳亭李白翻译

劳劳亭李白翻译

2016-10-20 12:22:1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劳劳亭李白翻译(共7篇)南大网院 大学语文 三届课程考试试卷答案(95分以上卷)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考试试卷 提示:完成后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文档一、依据《资治通鉴》“赤壁之战”的文本,具体说明司马光等历史家在刻画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鲁肃、黄盖等人物时采用了哪两种主要手法?请一一填写下表空格举例...

南大网院 大学语文 三届课程考试试卷答案(95分以上卷)
劳劳亭李白翻译 第一篇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考试试卷 提示:完成后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文档

一、依据《资治通鉴》“赤壁之战”的文本,具体说明司马光等历史家在刻画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鲁肃、黄盖等人物时采用了哪两种主要手法?请一一填写下表空格举例说明。

二、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末尾评论道:“《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请把这段评论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分析这段评语体现了司马迁的什么态度?

答:《论语》说,‚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自身行为不正,即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我看到李将军诚恳朴实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于言谈。到他死的那天,天下认识和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他那忠实的品格的确得到士大夫们的信赖么?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说话,可是树下自然会被人踩成一条小路。‛ 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但可以用来比喻大道理呀。

司马迁在传后的赞语中,引用了古人的话和民间谚语,写得言近而旨远,语浅而意深,既表现了司马迁对这样一位朴实的有才能的英雄人物的敬仰,也寄予了很深的政治上的感慨,给后人以启迪。

三、试结合文本分析黄淳耀《李龙眠画罗汉记》这篇优秀的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答:黄淳耀的《李龙眠画罗汉记》,实质上就是看图写作。作者体会到李龙眠人物画运笔传神,寓意含蓄的特点,对画面形象的记叙,也多攫住人物的自然神情。描写人物虽仅寥寥数语,却能得其精神。

写方渡的罗汉,那种离岸涉水时敛神屏息的神情,及至中流时勉为其难的神情,去岸不远时庆幸欣喜的神情,描摹细腻,栩栩如生,并且凸显罗汉渡江的不胜其苦。 至於未渡的五个罗汉(其中一个,因纸坏仅见腰足),也极力描写他们各自不同的神态:一个是临渡而无意,一个是逡巡而观望,一个写出他决心初下的愉悦神情,一个描写入水将渡前的审慎心理。对这一组人物的刻意描写,也是为了衬托渡江的艰难。 已渡者怡然自得的神态,实际上也是对渡江艰难的一种反衬。作者对於李龙眠画作‚在心不在相‛,着重人物内在精神的刻画,可谓深得其旨。

四、《世说新语·政事》“陶公性检厉”一则:“陶公性检厉,勤於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後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後犹湿,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後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请用自己的话复述:作者是用了哪三个例子来刻画陶侃性格之细致严格的?

答:例一:因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作者用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监造船只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不论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

一大会僚属,恰好遇到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雪后还很湿。这时陶公就让人用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不受到妨碍。

例二:官府用的毛竹之事说明他的细致严格性格,如陶侃总是命令把截下的根部收集起来,(以至于)堆积得象山一样。后来桓温伐蜀,把战船组装起来的时候,都用这些竹头作钉。

例三:陶侃曾征调当地竹篙,有一位官员把毛竹连根取用,用竹根代替竹篙的铁脚,陶侃就把他提升两级使用。

五、(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请问《荀子·劝学》中的这两段话各是什么意思?它们分别给您什么启发? 整个句子是一个判断句。 答:(1)君子的本性和天赋跟一般人没什么区别,(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部的事物罢了。

(2)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第一句提示人们不要做不成事就埋怨自己天赋不高,想成事就要多动脑筋,多借助外界的力量,同时也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影响。

第二句说明什么事只要你坚持去做就能达到目标,做说明事都要持之以恒。对自己要有信心、有恒心。

六、阅读柳宗元《三戒》,请分别说说《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的寓意;并进而概括柳宗元寓言最突出的特点。

答:《临江之麋》所讽刺的是"依势以干非其类",就是倚仗他人势力求得与对方要好的那种人。"至死不悟"四个字,既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也勾画出麋的可怜与可悲。这则寓言故事在写法上突出的是细致逼真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写出犬吞食弱者的本性;"外犬见而喜且怒",用拟人的笔触刻画犬的心理活动。

《黔之驴》含着一定的讽世意义,如果我们从庞然大物的弱者终究要失败的情节来分析,就该领悟到事物的大与小,强与弱互相转化的道理。如果再从驴子因一踢而丧生的结局分析,又会得出无技不可逞能的教训。而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来的‚黔驴技穷‛一语,又是对敌人力尽而技穷,不堪一击的状态的生动形容‛。柳宗元用‚黔之驴‛比喻外强中干、实无所用的庞然大物等等。

《永某氏之鼠》比喻那些自以为‚饱食而无祸‛的人作老鼠,指出他们‚为态如故‛,以‚饱食无祸为可恒‛,那他们一定会遭到彻底被消灭的惨祸。这则寓言,深刻有力地

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世态,讽刺了纵恶逞凶的官僚和猖獗一时的丑类。1)凡是害人的东西,即使一时可以找到"保护伞",但这种庇护是不可能长久的,最终还是没有好下场。 2)对待那些坏人/事,决不能姑息、妥协,要勇于面对、坚决予以打击。决不能任由他们胡作非为。

寓意:作者借麋、驴、鼠三种动物的可悲结局,对社会上那些倚仗人势、色厉内荏、擅威作福的人进行辛辣的讽刺,在当时很有现实的针对性和普遍意义。三篇寓言主题统一而又各自独立,形象生动而又寓意深刻,篇幅短小,语言简炼而又刻划细致、传神,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七、请结合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下列文段,简论逆境、坚毅的性格与成就事业的关系。(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脩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託於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答:不少时候,庸才制造逆境,人才扭转逆境。逆境的出现和消失,经常都是人为的。逆境,可用来磨练意志。以更坚强的意志去发展事业,以壮大了的事业去迎接更严峻的挑战,这样的人生是充实而有意义的。人常常是无从估计逆境时间的短与长的。因此,身逢逆境便消沉,便元聊,便无所事事,消极等待逆境的消失是不智的。消极的态度并不能丝毫改变逆境,反而把无从挽回的光阴又搭了进去。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这段文字也是对待逆境的一种态度。伟大与渺小,卓绝与平庸,深刻与浮浅,常常在这样的时候径渭分明。逆境能使人更快地成熟。对于一种能够促使我们成熟的境况,我们为什么要害怕呢?逆境有如逆水行舟。当划过了一段最艰难的河道之后,我们常能感到一种放舟千里,直奔大海的气势与喜悦。我们的感情很脆弱,面对厄运,我们会痛苦、自怜甚至怨天尤人,我们都有一颗叛逆的心,面对不公,我们会反抗、拒绝甚至挥拳相向。因此,我们要学会接受命运,接受命运不是屈服,不是漫不经心和无精打采。它是一种是结合了理解、谦卑和坚强的力量,它让你把所有的疼痛和悲伤抛在脑后,关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它让你远离懊悔、愤怒和仇恨,享受和珍视生活的点点滴滴、生命的每时每刻。只要我们拥有这种力量,无论厄运的风暴把生命之舟吹到什么样的荒岛,我们都能以主人的姿态上岸。

八、请结合《诗经·豳风·七月》诗,谈谈周代豳地的物候和农夫一年里的劳苦

之事及其生活状况。可用填写“月表”的形式来回答。

《诗经·豳风·七月》月表

九、试全面分析李白《劳劳亭》诗的格律特点,然后解释劳劳亭的意思,简述此诗的主旨,并指出其中什么?(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答:诗的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以极其洗炼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就句意而言,这两句就是屈原《九歌。少司命》所说的‚悲莫悲兮生别离‛和江《别赋》所说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但诗人既以亭为题,就超越一步,透过一层,不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这样直中见曲,越过了离别之事来写离别之地,越过了送别之人来写送客之亭,立言就更高妙,运思就更超脱,而读者自会因地及事,由亭及人。

劳劳亭
劳劳亭李白翻译 第二篇

劳劳亭【劳劳亭李白翻译】

李白

天下伤心处, 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 不遣柳条青。

作品体裁:五言绝句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称与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陇西成纪

(今甘肃天水)。少年时居住在四川,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先后居住在安陆、鲁郡。在此期间曾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后来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因受谗言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之乱起,为了平叛,加入永王李麟军

幕僚;后来永王为唐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遇赦东归,投奔族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不久病逝。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

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劳劳亭,三国吴时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是古时送别之所。李白写这首绝句时,春风初到,柳条未青,应当是早春时节。不过,诗人要写的并非这座古亭

的春光,只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为题来表达人间的离别之苦。

诗的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以极其洗炼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就句意而言,这两句就是屈原

南大远程教育 大学语文考试
劳劳亭李白翻译 第三篇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

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

【劳劳亭李白翻译】 【劳劳亭李白翻译】

一、依据《资治通鉴》“赤壁之战”的文本,具体说明司马光等历史家在刻画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鲁肃、黄盖等人物时采用了哪两种主要手法?

第 1 页 共 8 页

二、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末尾评论道:“《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请把这段评论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分析这段评语体现了司马迁的什么态度?

答:《传》上记载,“为人正直无私,不需要命令也可以使人跟随听从他,其为人【劳劳亭李白翻译】

第 2 页 共 8 页

偏斜自私,就算是身处高位,也不能够使人听从他。”这句话就是说李广将军吧?我见过李广将军的样子,外表就像乡村的野夫,也不能言善辩。但是他死的时候,天下的人不论了解或者不了解他的人,都为他哀痛,李广将军的忠实和诚信确实影响了当世的士大夫们了!古人有谚语“桃李树下,虽无招揽,但自成小路”这句话虽然短,但是可以用在大的道理上。

【劳劳亭李白翻译】

这段话是司马迁感情自然的流泻,字里行间渗透了对传主李广精神品格的褒扬,以及对他遭遇的深厚同情。最后,用评论的形式,揭示李广的智勇双全、品德高尚都来自于他的忠实厚道。

三、试结合文本分析黄淳耀《李龙眠画罗汉记》这篇优秀的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答:这篇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是:总分结构,最后一段应用了作诠释的写作手法。

一、总说——图上十八人,画的一角受潮,仅存罗汉十五个半和三个童子。

二、分说——

画中没有渡江有五个人:一个正好在画纸的损坏处,只看到腰和脚。一个戴着斗笠手拿拐杖,衣袖飘扬,好像并不想渡江。一个直立着眺望远方,自言自语。一个左脚跪着,右脚蹲着,两手交叉抱住膝盖,两双鞋子脱放脚边,回头微笑着。一个坐在岸边,用手撑住地面,把脚伸进水里,好像在探测江水的深浅。【劳劳亭李白翻译】

正渡江的有九个人:一个用手掀起衣摆,一个左手拄着拐杖,眼睛都向下看,嘴张得大大的合不拢。一个脱下衣服,两手托着,顶在头上。一个把拐杖拄在身前,回头看两手托衣的那个人。两个童子头发蓬松,一起抬着一个人渡水。他们抬着的人,眉毛长得盖住了面颊,长相奇特得好像秋潭中的老蛟龙。一个仰着头看长眉老人。一个相貌也老了,驼着背拄着手杖,离岸不远,那神情就好像在庆幸自己快要到岸了。一个靠在童子背上,那童子眼睛睁得大大的,嘴唇抿得紧紧的,反过手来背着他,好像重得他受不了。一个相貌比驼背的更老,右脚已登岸,左脚还在水中,好像爬不上去,一个已经上岸的人,捉住他的右手,作势要拉他上来。老人嘟着嘴,嘴上的皱纹都显露出来了。

又有一个已登岸的人,还赤着双脚,拿出鞋子准备穿上,却又抬头看着石壁,用一根手指挖鼻孔,很得意地笑着。

三、作诠释

按照佛家的说法罗汉是得道者的称呼,后代流传的高僧传中,还有神僧跨法杖飞行、乘木杯渡水的记载。而这些罗汉渡江,竟然艰苦成这样子,真是令人特别奇怪。我推测作画者的用意,难道是因为佛陀的动作、休息、说话及沉默,都和一般的人相同,然而世上学佛的人,只想去追求高超怪异、变幻莫测、可喜可惊的迹象,所以画这一幅图,来告诫启发他们吗?从前人说太清楼所藏的吕洞宾

第 3 页 共 8 页

画像,相貌庄重如同孔子、老子,和其他画家画成超脱尘世的样子不同,应当就是这个用意。

四、《世说新语·政事》“陶公性检厉”一则:“陶公性检厉,勤於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後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後犹湿,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後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请用自己的话复述:作者是用了哪三个例子来刻画陶侃性格之细致严格的?

答:作者用以下三个例子来刻画陶侃性格之细致严格的:

1、陶侃命令监造船只的官员将锯木屑全都收集起来;正月初一集会下雪时,用锯木屑铺盖在台阶上;

2、陶侃叫人把毛竹头收集起来,后来组装船只,这些竹头全都用来做竹钉;

3、陶侃曾在当地征调竹篙,有一位主管把毛竹连根拔出,就用竹根代替铁足,陶侃便把他连升两级加以任用。

五、(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请问《荀子·劝学》中的这两段话各是什么意思?它们分别给您什么启发?

答:第一段话的意思是: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启示:平时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不要死挨死板,要灵活运用,善于使用各种工具。

第二段话的意思是: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启示:只要不停的坚持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六、阅读柳宗元《三戒》,请分别说说《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的寓意;并进而概括柳宗元寓言最突出的特点。

答:《临江之麋》寓意:该文是《三戒》中的第一篇。按作者在“序”中所说,

第 4 页 共 8 页

“临江之麇”所讽刺的是“依势以干非其类”,就是倚仗他人势力求得与对方要好的那种人。“至死不悟”四个字,既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也勾画出麋的可怜与可悲。这则寓言故事在写法上突出的是细致逼真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写出犬吞食弱者的本性;“外犬见而喜且怒”用拟人的笔触刻画犬的心理活动。

《黔之驴》寓意:该文旨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该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此外,以“三戒”为三篇文章的总题目,并以“黔之驴”为该文的题目,也表明作者讽刺意图的指向。但读者也可以不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而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该文的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永某氏之鼠》寓意:凡是害人的东西,即使一时可以找到“保护伞”,这种庇护也是不可能长久的,最终还是没有好下场。对待那些坏人坏事,决不能姑息、妥协,要勇于面对、坚决予以打击,决不能任由他们胡作非为。暗喻小人得志虽能嚣张一时,却不能长久。这则寓言,深刻有力地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世态,讽刺了纵恶逞凶的官僚和猖獗一时的丑类。

作者借麋、驴、鼠三种动物的可悲结局,对社会上那些倚仗人势、色厉内荏、擅威作福的人进行辛辣的讽刺,在当时很有现实的针对性和普遍意义。三篇寓言主题统一而又各自独立,形象生动而又寓意深刻,篇幅短小,语言简练而又刻画细致、传神,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七、请结合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下列文段,简论逆境、坚毅的性格与成就事业的关系。(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脩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託於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答:司马迁是个性格坚毅的人,他受了宫刑却没有自哀自怨,而是化悲愤与力量

第 5 页 共 8 页

劳劳亭的意思_劳劳亭阅读答案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
劳劳亭李白翻译 第四篇

<劳劳亭>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处,不遣柳条青。
[前言]
<劳劳亭>,是由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其所作年代殆已不可切考,似为作者漫游金陵时作。劳劳亭的意思_劳劳亭阅读答案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诗中虽有送别之意,却无送别之人、之事,只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为题来表达人间的离别之苦。此诗前两句以极其洗练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将送别诗意推到了高峰;后两句则陡然转过笔锋,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两句,[译文]
天下最让人伤心的地方,是那行人送别的劳劳亭。春风也知道离别的痛苦,不肯让柳条生长出嫩芽。
[鉴赏]
劳劳亭的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是古时的送别之所。李白另有一首<劳劳亭歌>,从其中的“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旁。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四句,可以想见亭周围的秋季景色;而写这首绝句时,春风初到,柳条未青,应当是早春时节。劳劳亭的意思_劳劳亭阅读答案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不过,诗人要写的却不是这座古亭的春光,只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为题来表达人间的离别之苦。它除了在语言、风格上显示出了李白作品的明快自然、清新俊逸的艺术美外,其妙处在造意新巧,落想奇特。
此诗的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诗人以极其洗练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单就句意而言,这两句就是屈原<楚辞之少司命>所说的“悲莫悲兮生别离”和江淹<别赋>所说的“黯然**者,唯别而已矣”。但诗人既以亭为题,就超越一步、透过一层,不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这样直中见曲,越过了离别之事来写离别之地,越过了送别之人来写送别之亭,立言就更高妙,运思就更超脱。而读者自会因地及事,由亭及人。
不过,这首诗的得力之处却非上面这两句,而是它的后两句。在上两句诗里,诗人为了有力地展示主题、极言离别之苦,指出天下伤心之地是离亭,也就是说天下伤心之事莫过于离别,已经把诗意推到了高峰,似乎再没有什么话好说,没有进一步盘旋的余地了。如果后两句只就上两句平铺直叙地加以引伸,全诗将纤弱无力,索然寡味。而诗人才思所至,就亭外柳条未青之景,陡然转过笔锋,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两句,别翻新意,另辟诗境。
这一出人意表的神来之笔,出自诗人的丰富联想。<文心雕龙之物色篇>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诗思往往是与联想俱来的。诗人在构思时,要善于由甲及乙,由乙及丙。联类越广,转折和层次越多,诗篇就越有深度,也越耐人寻味。王之涣的<送别>诗“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也是从杨柳生意,构思也很深曲;但就诗人的联想而言,只不过因古时有杨柳送别习俗,就把送别与杨柳这两件本来有联系的事物联系在了一起,而诗中虽然说到杨柳是“东风树”,却没有把送别一事与东风相联。李白的这两句诗却不仅因送别想到折柳,更因杨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风吹拂,从而把离别与春风这两件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联在了一起。如果说王诗的联想还是直接的,那么李诗的联想则是间接的,其联想之翼就飞得更远了。

金陵白下亭留别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
劳劳亭李白翻译 第五篇

<金陵白下亭留别>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李白。其诗词全文如下:
驿亭三杨树,正当白下门。
吴烟暝长条,汉水啮古根。
向来送行处,回首阻笑言。金陵白下亭留别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
别后若见之,为余一攀翻。
[译文]
驿亭外三株白杨树,正面当着白下门。吴烟蒙蒙笼罩长条柳枝,滔滔汉水啮裂杨柳的古根。向着来送行的朋友,回首难以笑言。以后你们再见到这杨柳的时候,为我攀一枝寄给我,聊表相思。

杜陵绝句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
劳劳亭李白翻译 第六篇

<杜陵绝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诗词全文如下: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译文]
出长安,往南走,到杜陵,往北望,是五陵,到处都是土包包,包着皇帝们的寒骨冷灰。杜陵绝句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倒是秋天的渭水被暮日抹上了一笔彩色变得铮亮,流光与余霞像埋葬皇帝一样吞没了远山的呼唤。
[鉴赏]
此诗从情绪上看,有些许的落寞,仿佛是李白第二次入长安时所作。从对仗上看,应该是绝了,都是对仗,尤其是后两句堪称绝对。而从音律上看,

李白墓翻译赏析_作者白居易
劳劳亭李白翻译 第七篇

<李白墓>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其诗词全文如下: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李白墓翻译赏析_作者白居易
渚苹溪藻犹堪荐,大雅遗风已不闻。
[鉴赏]
七言古诗<李白墓>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白居易二十八岁。这两句是说,可怜那躺在荒野黄泉下的寒骨,当他活在人世的时候,曾经写出过惊天动地的诗文。“可怜”、“曾有”的词语,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悲愤之情。尽管死后凄凉冷漠,但李白是不朽的,他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文永远留在人间,永远为人们所喜爱。
唐代大诗人李白以其充满浪漫色彩的诗作,一方面讴歌了祖国壮丽河山,


劳劳亭李白翻译相关热词搜索:劳劳亭 李白 李白劳劳亭鉴赏

1、劳劳亭李白篇一《劳劳亭-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云库网士-唐PPT课件经典》 劳劳亭李白(2015-12-29)

2、劳劳亭李白阅读答案篇一《劳劳亭-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云库网士-唐PPT课件经典》 劳劳亭李白阅读答案(2015-12-30)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劳劳亭李白翻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劳劳亭李白翻译"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70000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