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三篇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三篇

2016-11-05 20:21:30 编辑:hongyaping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三篇  下面是www chinazhaokao com中国招生考试网小编整理的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三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  大气圈 ...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三篇

  下面是www.chinazhaokao.com中国招生考试网小编整理的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三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考纲要求: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二、知识梳理:

  1、锋面系统:

  (1)锋面: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交界面,附近常伴有 、 、 等天气。

  (2)锋面分类: 、 、准静止锋

  比较项目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概念

  锋面符号

  降水区域

  天气

  特征 过境时

  过境后

  我国典型的锋面天气

  2、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

  天气系统 气压 水平气流

  (低空) 垂直气流 天气状况 我国典型的天气

  气旋(低压)

  反气旋

  (高压)

  3、低压槽:从 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4、高压脊:从 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5、锋面气旋:在近地面, 与 联系在一起,锋面出现在 。

  三、合作探究

  1、为什么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描述的是什么天气现象?它是怎样形成的?上海有的年份梅雨季节较常年明显偏长,有的年份梅雨期间雨天很少(这种情况俗称“空梅”),为什么?

  3、“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天气现象与哪种天气系统的影响有关?长江流域夏季会出现什么天气现象,为什么?

  4、读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分析郑州、西安两地在气温、气压方面的不同点及产生的原因,画出西安的风向。

  四、当堂训练

  下图是“某年4月份的某日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图”,其中甲(110°E、40°N)、乙

  (120°E、45°N)是近地面的两地点,读图完成1-2题。

  1. 图5中能正确表示控制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是( )

  2.甲、乙两地在此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甲地炎热干燥;乙地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小B.甲地晴朗少云,气温较低;乙地多狂风暴雨

  C.甲地此时多西南风;乙地此时多东北风 D.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地阴雨连绵

  2008年5月2日至3日,强热带风暴袭击缅甸的5个省邦,国际救援组织推测,缅甸强热带风暴导致的死亡人数可能超过10万人。读图回答3~4题。

  3.缅甸强热带风暴直接造成房屋倒塌的风是图中①—④四处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4.关于甲、乙两天气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天气系统①处为气流辐合区,在该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晴朗

  B.赤道附近多乙天气系统活动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C.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是受乙天气系统影响而形成的

  D.甲天气系统经常出现在南极大陆

  读“某月4~10日气温变化示意图”,回答5~6题。

  5、这次天气过程可能是由下列何种天气系统过境造成的(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6、图中哪幅图能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后的气压变化( )

  图中a、b、c、d四点为甲地气旋过境时的风向。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甲地 ( )

  A、位于北半球 B、位于南半球

  C、天气晴朗 D、昼夜温差增大

  8、下图中与a、甲、 b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

  9、读“我国部分地区某时地面天气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A地处于 气压控制下,天气状况是 。

  (2)图中虚线(a、b、c)附近易形成冷锋的是 ,b系统过境后的天气是

  。

  (3)图中①②③④地中,风速最大的是 ,判断的理由是 。

  (4)根据上面的天气形势图作出的天气预报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天气晴朗

  B、塔里木盆地吹西北风

  C、内蒙古高原东部为阴雨天气

  D、华北平原盛行东北风

  (5)如果该天气形势出现在春季,那么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有可能出现 和 等灾害性天气。

  五、课后巩固

  1、(2009广东)气旋和反气旋是全球最主要的天气系统。下列有关两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各地反气旋的气流旋转方向不同

  B、二者气流旋转运动的原因相同

  C、二者形成的天气现象相同

  D、热带风暴是在赤道上形成的气旋

  2、(2009广东)我国天山北坡和北疆大部分地区,冬、春两季有时出现较长时间的连续降水。与此直接相关的天气系统是 ( )

  A、快行冷锋 B、准静止锋

  C、暖锋 D、反气旋

  3、(2009上海)下列四图中,与澳大利亚发生的热带风暴对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 ( )

  A B C D

  下图为“某天气系统示意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4~5题。

  4、甲、乙、丙、丁四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天气系统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5、丁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天气状况是 ( )

  A.阴雨绵绵 B.降雪降温 C.晴朗干燥 D.高温潮湿

  6、(2009南通)下图为2008年1月12日造成我国江淮、湖南、贵州等地大范围雨雪、冻雨天气时的东亚地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风力最大的城市是 。图中AB、CD两条虚线,表示低压槽的是 ,甲、乙、丙、丁气压系统中,属于低压系统的有 ,甲处的气压值约为 。

  (2)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用锋面符号标出锋面气旋。

  (3)列表分析武汉、福州风向及其对形成南方雨雪冻害天气的作用。

  城市 风向 源地 性质 作用

  武汉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2)掌握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读“亚洲季风图”会分析季风的形成,特别是东亚、南亚季风形成的区别

  (2)尝试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每天电视台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2)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为“四化”建设服务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二、教学重点

  1、季风环流形成原因,东亚和南亚季风区别

  2、掌握常见天气系统

  三、教学难点

  1、季风环流形成原因

  2、锋面系统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

  讲解、提问、归纳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3、标出七大气压带和六大风带

  (二)导入新课

  我们刚刚所说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型。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的,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三)讲授新课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四、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大陆:低压

  7月

  海洋:高压

  (1)北半球:块状

  大陆:高压

  1月

  海洋:低压

  (2)南半球:带状

  3、季风环流

  (1)季风: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亚季风 夏季:东南风

  风向

  冬季:西北风

  (2)季风分布

  成因: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南亚季风 夏季:西南风

  风向

  冬季:东北风

  五、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

  (1)锋面:冷气团与暖气团的交界面,其水平范围可由数百千米到数千千米。

  (2)冷锋与暖锋比较

  类 型冷锋暖锋

  气团运动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锋面图示

  锋面符号

  过境时天气阴天、刮风、下雨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天气气温、湿度明显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好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降水时间时间短,强度大时间长,强度小

  降水位置主要在锋前主要在锋后

  举例我国北方夏季暴雨和冬季爆发寒潮都是冷锋

  (3)静止锋: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任何一方都没有足够的力量是另一方移动,锋面相对静止。多形成连续性多云与降水天气。如:江南梅雨

  (三)课堂小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首先要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表现在随季节而改变的气压带和风带沿纬向的分布被破坏,北半球尤为明显。

  其次,掌握季风的形成和风向的变化情况以及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再次,、了解常见的天气系统和天气的关系。这样,我们以后不仅能听懂看懂电台,电视台的天气预报,遇到简单的天气图也能作出分析。

  (四)课后作业

  1、完成《教案与学案》§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目标检测一

  2、在笔记本画出冷锋和暖锋示意图

  篇三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大概是高中地理最难的部分之一,每次新课花时间最多而又往往吃力不讨好。在江苏省规范教学的“五严”规定的背景下,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上好这一节课,似乎有指标意义。

  但做起来并不是很容易。这一节内容,跨期中考试前后,用了五课时,可能按照新教材编者的意思,课时用得有的多了,但相比过去的老教材,花的时间还是能接受的。第一课时讲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第二课时大气的运动,第三课时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第四课时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和季风环流,最后一课时常见的天气系统。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部分现在的课标已经没有明确的要求,但有的知识又是需要掌握的。我以为这部分应当简化处理,能让学生了解大气各主要成分的作用和大气垂直分层的基本知识就行了。第一课时的重点应当放在大气的受热过程上。受热过程需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四种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教师的板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我在网上看到的几句话很形象地描述了这一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要是能将四种辐射与三个过程结合起来,会帮助学生更方便容易去理解。

  大气的运动是本节的第一个难点,化解难点的一个好办法依然是板图。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即“热力差异,热升冷沉,热低冷高,水平运动”。我发现讲清楚气压的概念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讲清气压的概念,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气压与空气柱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的气压变化情况,得出正确的结论。热力环流的实例,我没有去讲比较难的“山谷风”,只讲“海陆风”和“城市风”,而且不是我去讲结论,而是画出示意图,让学生自己分析热力差异并完成热力环流的示意图,自我感觉效果还好。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高主任已经上了一节很成功的课,并且已经在日志中记述,这里不再赘述。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读图,从图上了解气压带的变化,并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南半球的带状分布也主要依靠读图得出结论。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不能理解带状和块状的差异,需要教师特别指出。季风部分我也进行了处理。不是直接讲概念、然后析原因、看风向......这么一套下来。而是联系冬半年亚洲大陆存在的气压即亚洲高压首先让学生读图并判断东亚、南亚的风向,并结合冬季风的源地来分析可能对气候的影响,最后回溯冬季风的形成原因。夏季风也大致按这一程序,只不过夏季风的成因进行了板图。冬、夏季风讲完后,再从风向的不同来得出季风的概念,我以为这样也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最后一节课讲天气系统,感觉锋面讲的太多了,用了30分钟以上,而气旋、反气旋讲得有的少了,而且有的班级没有时间讲锋面气旋,可能还需要调整。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三篇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三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三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72636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