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银柴胡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银柴胡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2016-11-08 13:14:1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银柴胡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共7篇)银柴胡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银柴胡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银柴胡种植扩大产量增多,小品种需求不大,行情不断下滑。近期宁夏产统个由48元降为43-45元,咀子降为52-55元。银柴胡大量扩种产能过剩,未来会在低谷长期运行。 别名:银夏柴胡、银胡使用提示:内服:煎汤,6至10克;或入丸、散。银柴胡知识...

银柴胡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银柴胡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第一篇

银柴胡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银柴胡种植扩大产量增多,小品种需求不大,行情不断下滑。近期宁夏产统个由48元降为43-45元,咀子降为52-55元。银柴胡大量扩种产能过剩,未来会在低谷长期运行。 别名:银夏柴胡、银胡使用提示:内服:煎汤,6至10克;或入丸、散。

银柴胡知识介绍:

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根。银柴胡多年生草本,生于干燥摹及山坡石缝中,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有栽培。秋季采挖根部,除去茎叶,洗净,晒干。

银柴胡根呈类圆柱形,长15至40厘米,直径1至2.5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纵皱纹明显,向下渐成左扭曲状,疏具细根痕孔凹陷,习称“砂眼”。顶端根头部略膨大,有疣状突起的茎痕及不育芽苞,习称“珍珠盘”。质而脆,易折断,断面有裂隙,皮部甚薄,木部有黄、白相间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淡,略甘。

以根条细长,表面黄白色而显光泽,顶端有“珍珠盘”,质细润者为佳。

银柴胡补充信息: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银柴胡适合人群:

外感风寒及血虚无热者慎服。

银柴胡食疗作用:

银柴胡味甘,性微寒;归肝、胃、肾经;清润和缓;

具有清虚热,除疳热;

主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积发热。

银柴胡做法指导:

1. 退热而不苦泄,为清虚热的要药,常与青蒿、地骨皮等药同用。

2. 凡阴虚发热,盗汗骨蒸者,多与地骨皮、秦艽、鳖甲、青蒿等相配。

3. 若温病后期,余热未尽,或久疟不止,体虚低热者,可与白薇、生地、鳖甲、知母等相伍,以益阴退热。

4. 凡小儿疳积,日久化热,症见烦渴燥急者,多与栀子、黄芩、连翘等合用。

常用中药功效比较
银柴胡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第二篇

常用中药功效比较

1,麻黄与桂枝

共同点:均有发汗解表的功效,都可用于风寒表证。

不同点:麻黄,以宣散为主,发汗力强。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的表实证。并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用于肺气壅揭之咳喘证及水肿。桂枝,以温通为主,发汗力较缓,外感风寒,无论有汗的表虚证和无汗的表实证均可用。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常用治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以及心悸脉结代等证。

2,苍耳子与辛夷

共同点:质轻,性升浮。解表力弱,善于通窍。常相须为用,用治鼻渊头痛。

不同点:苍耳子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风疹瘙痒。辛夷专治鼻渊(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治鼻渊头痛之要药。

3,桑叶与菊花

共同点:均轻清发散,发散风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以及肝经风热或肝火上炎之眩晕头痛,目赤昏花等证。常相须为用以增强疗效。

不同点:桑叶清肺润肺力强。常用于燥热伤肺之干咳少痰,兼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衄轻证。菊花清肝平肝力优。常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惊风,兼能清热解毒,用治疔疮肿毒。

4,柴胡与升麻

共同点:均为发散风热药,具升阳举陷之功效。用于外感风热表征及中气下陷之证。 不同点:柴胡退热作用较强,能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要药。并善于疏肝解郁,清胆截疟,用于肝气郁结之证及疟疾等。升麻长于透疹,用于麻疹疹出不畅,并善于清热解毒,用于热毒所致的多种病症。

5,石膏与知母

共同点:均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肺胃气分实热证,以及肺热咳嗽等证,两味药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石膏辛甘大寒,重在清解,泻火力较强。善清胃肺实热,故肺热咳嗽,胃火上炎,头痛,牙龈肿痛多用。煅石膏还有收敛生肌之功,外用与疮疡溃而不敛,湿疹浸淫,水火烫伤等证。

知母苦甘性寒质润,重在清润,清热之中又善滋阴润燥,滋肺肾之阴而润肺除蒸,故多用于肺燥干咳,阴虚消渴,肠燥便秘以及肾阴不足之骨蒸潮热等证。

6,黄芩,黄连,黄柏

共同点: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可治疗湿热,火毒所致的病证,如泻痢,黄疸,疮痈,湿疹,湿疮等。

不同点:黄芩长于清上焦湿热,清肺热,并可凉血止血,清热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肺热咳嗽,少阳寒热,血热吐衄,胎热不安等证。

黄连药力较强,长于清中焦湿热,湿热泻痢尤宜,并可清心,胃之火而除烦止呕,解热。用于高热烦躁,心烦不眠,血热出血,胃热呕吐,消谷善饥等。黄柏苦寒下达,长于清下焦湿热,泻肾火,退虚热。多用于湿热下注,带下黄臭,足膝肿痛,热淋涩痛以及阴虚发

热,盗汗遗精等。

7,金银花与连翘

共同点: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同治痈肿疮毒。外感风热及温病邪在卫气营血等证。 不同点:金银花甘寒不伤胃,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并能凉血止痢,治疗热毒血痢。连翘苦寒,偏清泄里热,并可消痈散结,用于瘰疬痰核。连翘心长于清心泻火,善治热陷心包,高热神昏等。

8,大青叶与板蓝根

共同点:都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都可用于温病初起和热入营血,风热表证,痈肿疮毒,咽喉肿痛等证。

不同点:大青叶长于凉血消斑,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多用。板蓝根长于解毒利咽散结,咽喉肿痛多用。

9,生地黄与玄参

共同点:清热凉血,滋阴生津,治疗热入营血及阴虚火旺证。

不同点:生地黄偏于凉血养阴,多用于热病伤阴证及血热妄行的出血证。玄参偏于降火解毒散结,多用于营血热毒证。

10,牡丹皮与赤芍

共同点:能凉血散淤,对血热,血瘀所致之证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牡丹皮清热凉血之力较强,善退阴分伏热,常治虚热骨蒸无汗等证。赤芍祛淤止痛较好,多用于各种淤血疼痛,兼泻肝火以疗肝热目赤。

11,地骨皮与牡丹皮

共同点:凉血退热除蒸,治疗骨蒸潮热及血热出血证。

不同点:地骨皮味甘,偏于退有汗骨蒸,又能清泄肺热,治疗肺热咳嗽等。牡丹皮味辛,偏于退无汗骨蒸,又有较强的凉血祛淤作用。治疗热入营血及各种血瘀证。

12,银柴胡与柴胡

共同点:均有解热作用。

不同点:银柴胡无升散之性,偏于退有汗骨蒸,又能清泄肺热,为退虚热,消疳热之品。主治骨蒸潮热,小儿疳热等证。

柴胡有升散之性,为透表泄热之品。偏治外感发热或邪在少阳证,并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于肝气郁滞及阳气下陷之证。

13,胡黄连与黄连

共同点:苦寒,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泻痢等证。

不同点:胡黄连长于退虚热,消疳热,多用于骨蒸潮热,小儿疳热等证。

黄连长于泻心胃之火,清热解毒力强。用于心胃火热炽盛以及血分热毒等证。

14,大黄与芒硝

共同点:苦寒,泻下通便,清热解毒,用于热结便秘,痈疮肿毒。

不同点:大黄清降力强,用治火热上炎证,并有止血活血,清泄湿热之功,用于血热妄行

之出血,淤血,湿热淋证,湿热泻痢及烧烫伤等证。

芒硝味咸,长于软坚润燥通便。外用还可以治目赤肿痛,喉痹口疮及回乳。

15,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

共同点: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不同点:火麻仁兼能滋养补虚,适用于老人,产后,体弱津血不足之肠燥便秘。郁李仁兼能行气,多用于肠燥便秘而有大肠气滞者,并能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脚气。

松子仁兼能润肺止咳,用于肺燥咳嗽。

16,独活与羌活

共同点:祛风湿,止痹痛,解表,用于风寒湿痹疼痛及外感风寒夹湿。

不同点:独活长于治疗下半身风寒湿痹疼痛,辛散解表力弱。羌活治疗上半身风寒湿痹疼痛,辛散解表力强。故有“羌活善治在上在表之游风。独活善治在下在里之伏

风”之说。

17,蕲蛇与乌梢蛇

共同点:两者皆入肝经,性善走窜,能通表达里,内走脏腑,外达肌肤。透骨搜风,均为祛风之专药。祛风通络,定惊止痉。凡内外风毒壅滞之证皆宜。尤宜治病久邪深者为其特点。都可用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中风口眼瘑斜,半身不遂,麻风,疥藓,皮肤瘙痒,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

不同点:蕲蛇温燥而毒,药力较强,为治风湿顽痹要药。乌梢蛇性平无毒而药力较蕲蛇为缓。

18,秦艽与防己

共同点:皆味辛苦,性寒凉,均能祛风湿,止痹痛。主治风湿热痹,肢体关节红肿热痛。 不同点:秦艽质润,为“风中之润剂”,既能祛风湿,止痹痛,又能舒筋通络。凡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骨节酸痛,关节屈伸不利,无论新久上下,偏寒偏

热,均可配伍应用。而尤宜于热痹。古人谓“痹证必用秦艽,同时,本品又能退虚热,清湿热,阴虚发热,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湿热黄疸。

防己具有较强的利水消肿作用,也常用治水肿,小便不利,脚气肿痛及湿疹疮毒。

19,广藿香与佩兰

共同点:化湿,解暑,治湿浊中阻之证及暑湿,温湿。

不同点:广藿香长于和中止呕,湿浊中阻之恶心呕吐尤宜。佩兰长于化里湿,善于除中焦秽浊陈腐之气,为口臭,口甜之要药。

20,青皮与陈皮

共同点:行气化滞。

不同点:陈皮主要作用在脾肺,其性缓和,长于调理脾胃之气,燥湿化痰。用于脾肺气滞或湿痰壅滞之证。【银柴胡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青皮主要作用在肝胆和胃,其性峻烈。长于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肝郁气滞或食积不化等。

21,山楂,神曲,麦芽

共同点:消食化积,治饮食积滞。

不同点:山楂善消油腻,肉食之积,并能活血散瘀。神曲善消果蔬,酒食陈腐之积并略兼外感者。麦芽善消米面,薯芋之积,并能回乳。

“焦三仙”为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的合称。

22,木香,香附,乌药

共同点: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腹痛。【银柴胡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不同点:木香长于通行脾胃气滞,且能调中,对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等较佳。香附长于疏肝解郁,调经止痛,善治肝郁气滞疼痛,为理气调经主药。乌药

长于散寒以止痛,凡寒郁气滞之胸腹胁肋胀痛,疝痛,痛经都可用治,并能温肾散寒,治疗肾阳不足之尿频,遗尿等。

23,大蓟与小蓟

共同点: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肿,用于血热出血及热毒痈肿。

不同点:大蓟多用于吐血,咯血,崩漏,散瘀消肿之功较佳,兼能降压利胆,治疗高血压及黄疸。

小蓟兼利尿,长于治尿血,血淋,兼治高血压病。

24,生姜,干姜,炮姜

共同点:都是姜。

不同点:炮制不一样,功用也有偏差。生姜辛散力较强,长于发散风寒,温中止呕,多用于风寒表证及呕吐之证。还可温肺止咳。

干姜辛热,辛散之力较弱。长于温中,为脾胃寒证要药,并可回阳,温肺化饮,用于亡阳证及寒饮伏肺咳喘。

炮姜味偏苦涩,偏于温经止血,温中止痛止泻。用于虚寒出血,腹痛腹泻等证。

25,郁金与姜黄

共同点:皆辛苦,都能活血行气止痛。二者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郁金性寒,以气滞血瘀有热者用之为良,并能凉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也可用治热病神昏,癫痫痰闭,吐血,衄血,以及妇女倒经等气火上逆之出血证。

姜黄性温,以寒凝气滞血瘀者用之为佳,且能外散风寒湿邪,内行气血,通经止痛。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

【银柴胡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26,桃仁与红花

共同点:均能活血祛瘀通经,同时用治内,儿,妇,外,伤各种淤血证,如血滞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淤滞腹痛,癥瘕积聚,心腹刺痛及跌打损伤等。二者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桃仁苦甘平,活血又能消内痈,也常用治肺痈,肠痈,并能润肠通便,止咳平喘,也可用治肠燥便秘,咳嗽气喘。红花辛散温通,专入血分,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之力较强。“少用活血,多用破血”。此外,番红花的功用与红花相似而药力较强,又兼凉血解毒之功,尤宜热郁血瘀,斑疹色不红以及温病热入营血之证,本品货少价贵,临床少用,且用量宜少。

27,益母草与泽兰

共同点:皆辛散苦泄,均能活血调经,利水消肿,同时可治血滞经闭痛经,月经不调,行经不畅,产后腹痛,恶露不尽等妇科淤血证,皆为妇科经产之良药。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益母草性微寒,以血热淤滞者用之为佳,且活血调经之力较强。现代多用治急慢性肾炎水肿,并能清热解毒,故疮痈肿毒,皮肤隐疹多用。也可用治肝热头痛,目赤肿痛,以及肝肾不足,目暗昏花。

泽兰性较温和,行而峻,祛瘀不伤正气,治水肿。多用于产后浮肿,小便不利。

28,穿山甲与王不留行

共同点:均能活血通经,下乳。二者皆为通经下乳之要药。都可治血滞经闭痛经,产后淤阻腹痛,产后乳汁不下,乳痈肿痛,二者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穿山甲性善走窜,泄降力猛,药力较强,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也可治风湿痹痛,中风瘫痪,疮痈肿毒,瘰疬痰核。

王不留行能利尿通淋,可用于多种淋证,小便涩痛。

29,川贝母与浙贝母

共同点:清热散结,化痰止咳,痰热咳嗽,瘰疬痰核,疮痈肿毒,肺痈。

不同点:川贝母味苦性微寒,滋润力强,偏于润肺化痰,多用于肺虚久咳,燥咳,散结作用较弱。浙贝母味苦性寒,开泄力大,偏于清热化痰,多用于风热暴咳,痰热咳嗽,散结力强,常用于痰火郁结之瘰疬以及热毒疮痈等证。

30,竹茹,竹沥,天竹黄

共同点:清热化痰,用于痰热诸证。

不同点:竹茹除烦止呕,胃热呕吐,痰火内热扰之心烦失眠。竹沥性寒滑利,祛痰力强,善能清热化痰,定惊利窍,适用于中风痰迷,惊痫癫狂等证。天竹黄清热化痰之功似竹沥而性缓,兼能清心定惊,多用于小儿惊风,也用于中风痰壅,癫痫,热病神昏等。

31,海浮石,海蛤壳,瓦楞子

共同点:化痰软坚散结,瘰疬,痰核,瘿瘤。

不同点:海蛤壳,瓦楞子制酸止痛,胃痛泛酸。海浮石善化老痰,清肺火,又能利尿通淋,血淋,石淋。海蛤壳兼可利水,用于水气浮肿。瓦楞子既散结又化痰,还用于癥瘕痞块。

32,桑白皮与葶苈子

共同点:泻肺平喘,利水消肿,肺热和肺中水气,痰饮所致的喘咳水肿实证,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桑白皮,甘寒性缓不峻,长于清肺热。治肺热咳喘。常配地骨皮使用,如泻白散。葶苈子,苦辛大寒力猛,对邪盛咳喘不能平卧者为优。如葶苈大枣泻肺汤,利水之功亦强,可治悬饮,胸腹积水,鼓胀等证。

33,龙骨与牡蛎

共同点:生用,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等。煅用,收敛固涩,用于滑脱证。 不同点:龙骨以镇心安神见长,尤适用于阴虚阳亢之心神不宁,烦躁失眠,惊痫癫狂等。煅后可用于湿疮或疮疡溃后不敛。牡蛎以平肝潜阳见长,并可软坚散结,用于

瘰疬痰核,癥瘕积聚。煅后收敛制酸,可治胃泛酸。

34,钩藤与天麻

常用中药功效比较
银柴胡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第三篇

常用中药功效比较

1,麻黄与桂枝

共同点:均有发汗解表的功效,都可用于风寒表证。

不同点:麻黄,以宣散为主,发汗力强。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的表实证。并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用于肺气壅揭之咳喘证及水肿。桂枝,以温通为主,发汗力较缓,外感风寒,无论有汗的表虚证和无汗的表实证均可用。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常用治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以及心悸脉结代等证。

2,苍耳子与辛夷

共同点:质轻,性升浮。解表力弱,善于通窍。常相须为用,用治鼻渊头痛。

不同点:苍耳子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风疹瘙痒。辛夷专治鼻渊(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治鼻渊头痛之要药。

3,桑叶与菊花

共同点:均轻清发散,发散风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以及肝经风热或肝火上炎之眩晕头痛,目赤昏花等证。常相须为用以增强疗效。

不同点:桑叶清肺润肺力强。常用于燥热伤肺之干咳少痰,兼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衄轻证。菊花清肝平肝力优。常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惊风,兼能清热解毒,用治疔疮肿毒。

4,柴胡与升麻

共同点:均为发散风热药,具升阳举陷之功效。用于外感风热表征及中气下陷之证。

不同点:柴胡退热作用较强,能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要药。并善于疏肝解郁,清胆截疟,用于肝气郁结之证及疟疾等。升麻长于透疹,用于麻疹疹出不畅,并善于清热解毒,用于热毒所致的多种病症。

5,石膏与知母

共同点:均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肺胃气分实热证,以及肺热咳嗽等证,两味药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石膏辛甘大寒,重在清解,泻火力较强。善清胃肺实热,故肺热咳嗽,胃火上炎,头痛,牙龈肿痛多用。煅石膏还有收敛生肌之功,外用与疮疡溃而不敛,湿疹浸淫,水火烫伤等证。

知母苦甘性寒质润,重在清润,清热之中又善滋阴润燥,滋肺肾之阴而润肺除蒸,故多用于肺燥干咳,阴虚消渴,肠燥便秘以及肾阴不足之骨蒸潮热等证。

6,黄芩,黄连,黄柏

共同点: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可治疗湿热,火毒所致的病证,如泻痢,黄疸,疮痈,湿疹,湿疮等。

不同点:黄芩长于清上焦湿热,清肺热,并可凉血止血,清热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肺热咳嗽,少阳寒热,血热吐衄,胎热不安等证。

黄连药力较强,长于清中焦湿热,湿热泻痢尤宜,并可清心,胃之火而除烦止呕,解热。用于高热烦躁,心烦不眠,血热出血,胃热呕吐,消谷善饥等。黄柏苦寒下达,长于清下焦湿热,泻肾火,退虚热。多用于湿热下注,带下黄臭,足膝肿痛,热淋涩痛以及阴虚发热,盗汗遗精等。

7,金银花与连翘

共同点: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同治痈肿疮毒。外感风热及温病邪在卫气营血等证。

不同点:金银花甘寒不伤胃,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并能凉血止痢,治疗热毒血痢。连翘苦寒,偏清泄里热,并可消痈散结,用于瘰疬痰核。连翘心长于清心泻火,善治热陷心包,高热神昏等。

8,大青叶与板蓝根

共同点:都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都可用于温病初起和热入营血,风热表证,痈肿疮毒,咽喉肿痛等证。 不同点:大青叶长于凉血消斑,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多用。板蓝根长于解毒利咽散结,咽喉肿痛多用。

9,生地黄与玄参

共同点:清热凉血,滋阴生津,治疗热入营血及阴虚火旺证。

不同点:生地黄偏于凉血养阴,多用于热病伤阴证及血热妄行的出血证。玄参偏于降火解毒散结,多用于营血热毒证。

10,牡丹皮与赤芍

共同点:能凉血散淤,对血热,血瘀所致之证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牡丹皮清热凉血之力较强,善退阴分伏热,常治虚热骨蒸无汗等证。赤芍祛淤止痛较好,多用于各种淤血疼痛,兼泻肝火以疗肝热目赤。

11,地骨皮与牡丹皮

共同点:凉血退热除蒸,治疗骨蒸潮热及血热出血证。

不同点:地骨皮味甘,偏于退有汗骨蒸,又能清泄肺热,治疗肺热咳嗽等。牡丹皮味辛,偏于退无汗骨蒸,又有较强的凉血祛淤作用。治疗热入营血及各种血瘀证。

12,银柴胡与柴胡

共同点:均有解热作用。

不同点:银柴胡无升散之性,偏于退有汗骨蒸,又能清泄肺热,为退虚热,消疳热之品。主治骨蒸潮热,小儿疳热等证。

柴胡有升散之性,为透表泄热之品。偏治外感发热或邪在少阳证,并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于肝气郁滞及阳气下陷之证。

13,胡黄连与黄连

共同点:苦寒,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泻痢等证。

不同点:胡黄连长于退虚热,消疳热,多用于骨蒸潮热,小儿疳热等证。

黄连长于泻心胃之火,清热解毒力强。用于心胃火热炽盛以及血分热毒等证。

14,大黄与芒硝

共同点:苦寒,泻下通便,清热解毒,用于热结便秘,痈疮肿毒。

不同点:大黄清降力强,用治火热上炎证,并有止血活血,清泄湿热之功,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淤血,湿热淋证,湿热泻痢及烧烫伤等证。

芒硝味咸,长于软坚润燥通便。外用还可以治目赤肿痛,喉痹口疮及回乳。

15,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

共同点: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不同点:火麻仁兼能滋养补虚,适用于老人,产后,体弱津血不足之肠燥便秘。郁李仁兼能行气,多用于肠燥便秘而有大肠气滞者,并能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脚气。

松子仁兼能润肺止咳,用于肺燥咳嗽。

【银柴胡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16,独活与羌活

共同点:祛风湿,止痹痛,解表,用于风寒湿痹疼痛及外感风寒夹湿。

不同点:独活长于治疗下半身风寒湿痹疼痛,辛散解表力弱。羌活治疗上半身风寒湿痹疼痛,辛散解表力强。故有“羌活善治在上在表之游风。独活善治在下在里之伏

风”之说。

17,蕲蛇与乌梢蛇

共同点:两者皆入肝经,性善走窜,能通表达里,内走脏腑,外达肌肤。透骨搜风,均为祛风之专药。祛风通络,定惊止痉。凡内外风毒壅滞之证皆宜。尤宜治病久邪深者为其特点。都可用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中风口眼瘑斜,半身不遂,麻风,疥藓,皮肤瘙痒,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

不同点:蕲蛇温燥而毒,药力较强,为治风湿顽痹要药。乌梢蛇性平无毒而药力较蕲蛇为缓。

18,秦艽与防己

共同点:皆味辛苦,性寒凉,均能祛风湿,止痹痛。主治风湿热痹,肢体关节红肿热痛。

不同点:秦艽质润,为“风中之润剂”,既能祛风湿,止痹痛,又能舒筋通络。凡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骨节酸痛,关节屈伸不利,无论新久上下,偏寒偏

热,均可配伍应用。而尤宜于热痹。古人谓“痹证必用秦艽,同时,本品又能退虚热,清湿热,阴虚发热,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湿热黄疸。

防己具有较强的利水消肿作用,也常用治水肿,小便不利,脚气肿痛及湿疹疮毒。

19,广藿香与佩兰

共同点:化湿,解暑,治湿浊中阻之证及暑湿,温湿。

不同点:广藿香长于和中止呕,湿浊中阻之恶心呕吐尤宜。佩兰长于化里湿,善于除中焦秽浊陈腐之气,为口臭,口甜之要药。

20,青皮与陈皮

共同点:行气化滞。

不同点:陈皮主要作用在脾肺,其性缓和,长于调理脾胃之气,燥湿化痰。用于脾肺气滞或湿痰壅滞之证。 青皮主要作用在肝胆和胃,其性峻烈。长于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肝郁气滞或食积不化等。

21,山楂,神曲,麦芽

共同点:消食化积,治饮食积滞。

不同点:山楂善消油腻,肉食之积,并能活血散瘀。神曲善消果蔬,酒食陈腐之积并略兼外感者。麦芽善消米面,薯芋之积,并能回乳。

“焦三仙”为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的合称。

22,木香,香附,乌药

共同点: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腹痛。

不同点:木香长于通行脾胃气滞,且能调中,对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等较佳。香附长于疏肝解郁,调经止痛,善治肝郁气滞疼痛,为理气调经主药。乌药

长于散寒以止痛,凡寒郁气滞之胸腹胁肋胀痛,疝痛,痛经都可用治,并能温肾散寒,治疗肾阳不足之尿频,遗尿等。

23,大蓟与小蓟

共同点: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肿,用于血热出血及热毒痈肿。

【银柴胡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不同点:大蓟多用于吐血,咯血,崩漏,散瘀消肿之功较佳,兼能降压利胆,治疗高血压及黄疸。 小蓟兼利尿,长于治尿血,血淋,兼治高血压病。

24,生姜,干姜,炮姜

共同点:都是姜。

不同点:炮制不一样,功用也有偏差。生姜辛散力较强,长于发散风寒,温中止呕,多用于风寒表证及呕吐之证。还可温肺止咳。【银柴胡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干姜辛热,辛散之力较弱。长于温中,为脾胃寒证要药,并可回阳,温肺化饮,用于亡阳证及寒饮伏肺咳喘。

炮姜味偏苦涩,偏于温经止血,温中止痛止泻。用于虚寒出血,腹痛腹泻等证。

25,郁金与姜黄

共同点:皆辛苦,都能活血行气止痛。二者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郁金性寒,以气滞血瘀有热者用之为良,并能凉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也可用治热病神昏,癫痫痰闭,吐血,衄血,以及妇女倒经等气火上逆之出血证。

姜黄性温,以寒凝气滞血瘀者用之为佳,且能外散风寒湿邪,内行气血,通经止痛。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

26,桃仁与红花

共同点:均能活血祛瘀通经,同时用治内,儿,妇,外,伤各种淤血证,如血滞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淤滞腹痛,癥瘕积聚,心腹刺痛及跌打损伤等。二者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桃仁苦甘平,活血又能消内痈,也常用治肺痈,肠痈,并能润肠通便,止咳平喘,也可用治肠燥便秘,咳嗽气喘。红花辛散温通,专入血分,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之力较强。“少用活血,多用破血”。此外,番红花的功用与红花相似而药力较强,又兼凉血解毒之功,尤宜热郁血瘀,斑疹色不红以及温病热入营血之证,本品货少价贵,临床少用,且用量宜少。

27,益母草与泽兰

共同点:皆辛散苦泄,均能活血调经,利水消肿,同时可治血滞经闭痛经,月经不调,行经不畅,产后腹痛,恶露不尽等妇科淤血证,皆为妇科经产之良药。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益母草性微寒,以血热淤滞者用之为佳,且活血调经之力较强。现代多用治急慢性肾炎水肿,并能清热解毒,故疮痈肿毒,皮肤隐疹多用。也可用治肝热头痛,目赤肿痛,以及肝肾不足,目暗昏花。 泽兰性较温和,行而峻,祛瘀不伤正气,治水肿。多用于产后浮肿,小便不利。

28,穿山甲与王不留行

共同点:均能活血通经,下乳。二者皆为通经下乳之要药。都可治血滞经闭痛经,产后淤阻腹痛,产后乳汁不下,乳痈肿痛,二者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穿山甲性善走窜,泄降力猛,药力较强,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也可治风湿痹痛,中风瘫痪,疮痈肿毒,瘰疬痰核。

王不留行能利尿通淋,可用于多种淋证,小便涩痛。

29,川贝母与浙贝母

共同点:清热散结,化痰止咳,痰热咳嗽,瘰疬痰核,疮痈肿毒,肺痈。

不同点:川贝母味苦性微寒,滋润力强,偏于润肺化痰,多用于肺虚久咳,燥咳,散结作用较弱。浙贝母味苦性寒,开泄力大,偏于清热化痰,多用于风热暴咳,痰热咳嗽,散结力强,常用于痰火郁结之瘰疬以及热毒疮痈等证。

30,竹茹,竹沥,天竹黄

共同点:清热化痰,用于痰热诸证。

不同点:竹茹除烦止呕,胃热呕吐,痰火内热扰之心烦失眠。竹沥性寒滑利,祛痰力强,善能清热化痰,定惊利窍,适用于中风痰迷,惊痫癫狂等证。天竹黄清热化痰之功似竹沥而性缓,兼能清心定惊,多用于小儿惊风,也用于中风痰壅,癫痫,热病神昏等。

31,海浮石,海蛤壳,瓦楞子

共同点:化痰软坚散结,瘰疬,痰核,瘿瘤。

不同点:海蛤壳,瓦楞子制酸止痛,胃痛泛酸。海浮石善化老痰,清肺火,又能利尿通淋,血淋,石淋。海蛤壳兼可利水,用于水气浮肿。瓦楞子既散结又化痰,还用于癥瘕痞块。

32,桑白皮与葶苈子

共同点:泻肺平喘,利水消肿,肺热和肺中水气,痰饮所致的喘咳水肿实证,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桑白皮,甘寒性缓不峻,长于清肺热。治肺热咳喘。常配地骨皮使用,如泻白散。葶苈子,苦辛大寒力猛,对邪盛咳喘不能平卧者为优。如葶苈大枣泻肺汤,利水之功亦强,可治悬饮,胸腹积水,鼓胀等证。

33,龙骨与牡蛎

共同点:生用,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等。煅用,收敛固涩,用于滑脱证。

不同点:龙骨以镇心安神见长,尤适用于阴虚阳亢之心神不宁,烦躁失眠,惊痫癫狂等。煅后可用于湿疮或疮疡溃后不敛。牡蛎以平肝潜阳见长,并可软坚散结,用于

瘰疬痰核,癥瘕积聚。煅后收敛制酸,可治胃泛酸。

34,钩藤与天麻

共同点:皆归肝经,均能平肝潜阳,息风止痉,同可治肝阳上亢所致头晕目眩,烦躁易怒,以及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等证,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钩藤味甘性微寒,也能清热,但清热不如羚羊角,尤多用治小儿急惊风,壮热不退,手足抽搐等证。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常用药。取其清肝热之功,也可用治肝火上攻之头痛,眩晕。此外,与蝉蜕,薄荷等同用可治小儿夜啼。

天麻,甘润不烈,作用平和,对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不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此外,又能祛外风,通经络,也可用治手足不遂,肢体麻木,痉挛抽搐,以及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者。

35,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

共同点:补气生津,用于气津两伤证。

不同点:人参,补气力最强,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用于虚脱危证,还能安神益智,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等证。

西洋参性寒偏清,能清火养阴,适用于气阴不足而火盛者。

党参性平不燥,补气之功似人参而力缓,为肺脾气虚证的常用品。

青蒿的功效与作用
银柴胡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第四篇

青蒿的功效与作用:青蒿为菊科植物青蒿的干燥地上部分,青蒿别名蒿、草蒿、臭蒿、香蒿、蒿子、草青蒿、草蒿子、细叶蒿、香青蒿、苦蒿、臭青蒿等,青蒿有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的功效,青蒿有治疗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

青蒿的功效:
青蒿为菊科植物青蒿的干燥地上部分,青蒿别名蒿、草蒿、臭蒿、香蒿、蒿子、草青蒿、草蒿子、细叶蒿、香青蒿、苦蒿、臭青蒿等,青蒿有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的功效,青蒿有治疗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的作用,青蒿忌与当归、地黄同用,脾胃薄弱、产后血虚,内寒作泻,及饮食停滞泄泻者勿用青蒿。
药名:青蒿
别名:蒿、草蒿、方溃、臭蒿、香蒿、三庚草、蒿子、草青蒿、草蒿子、细叶蒿、香青蒿、苦蒿、臭青蒿、香丝草、酒饼草。
性味:苦,辛,寒。
归经:归肝经、胆经。青蒿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清热解暑,除蒸,截疟。
主治:用于暑邪发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治疟疾可用20-40g,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浸绞汁饮;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来源:青蒿为菊科植物青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炮制:
1、鳖血青蒿:取青蒿段,置大盆内,淋入用温水少许稀释的鳖血,拌匀,稍闷,待鳖血吸收后,入锅内文火微炒,取出,晾干。(每青蒿段100斤,用活鳖200个取血)。青蒿的功效与作用
2、青蒿:拣去杂质,除去残根,水淋使润,切段,晒干。

青蒿的作用:
青蒿味苦、微辛,性寒,归肝、胆、肾经,芬芳清冽,透内内外,青蒿具有清热退蒸,清暑截疟,除湿杀虫的功效,青蒿主治阴虚潮热骨蒸,外感温热暑湿,头目昏晕,疟疾,黄疸,泻痢,疥癣,皮肤瘙痒。
1、青蒿治疗虚劳盗汗、烦热、口干:青蒿一斤 取汁熬膏入人参末、麦冬末各一两 熬至可丸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后米饮下二十丸.(<圣济总录>青蒿丸)
2、青蒿治金疮扑损:
方一:青蒿捣封之。
方二:青蒿、麻叶、石灰等分。捣和晒干,临时为末搽之。(<肘后方>)
3、青蒿治疗赤白痢下:青蒿、艾叶等份.同豆豉捣作饼 日干.每用一饼以水一盏半煎服.(<圣济总录>蒿豉丹)
4、青蒿治牙齿肿痛:青蒿一握,煎水漱之。(<济急仙方>)
5、青蒿治疗暑毒热痢:青蒿叶一两 甘草一钱.水煎服.(<圣济总录>)
6、青蒿治聤耳脓血出不止:青蒿捣末,绵裹纳耳中。(<圣惠方>)
7、青蒿治疗虚劳久疟:青蒿捣汁煎过 如常酿酒饮.(<本草纲目>)
8、青蒿治阑尾炎、胃痛:青蒿、毕拨等量。先将青蒿焙黄,共捣成细末。早、午、晚饭前白开水冲服,每次二克。(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9、青蒿治疗疟疾寒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 绞取汁尽服之.(<补缺肘后方>)
10、青蒿治温疟痰甚,但热不寒:青蒿二两(童子小便浸焙),黄丹半两。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仁存堂经验方>)
11、青蒿治疗温病夜热早凉 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二钱 鳖甲五钱细生地四钱 知母二钱丹皮三钱.水五杯 煮取二杯日再服.(<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
12、青蒿治劳瘦:青蒿(细锉)嫩者一升,以水三升,童子小便五升,同煎成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温酒下,不以时。(<鸡峰普济方>青蒿煎)
13、青蒿治疗鼻中衄血:青蒿捣汁服之 并塞鼻中.(<卫生易简方>)
14、青蒿治骨蒸劳,体瘦、发渴、寒热:青蒿一斤(取叶曝干,捣罗为末),桃仁一斤(酒浸,去皮尖,麸炒令黄。研烂),甘草半(五)两(生捣罗为末)。另以童子小便三斗,于瓷瓮中盛,于糠火上煎令如稀饧,却倾于铜器中,下诸药,又于糠火上煎,以柳木篦搅之,看稀稠得所,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以粗疏布袋盛。每日空心温童子小便下三十丸,日晚再服。(<圣惠方>青蒿圆)
15、青蒿治疗酒痔便血:青蒿(用叶不用茎 用茎不用叶)为末粪前(便血用)冷水、粪后(便血用)水酒调服.(<永类钤方>)
16、青蒿治少阳三焦湿遏热郁,气机不畅,胸痞作呕,寒热如疟者:青蒿脑钱半至二钱,淡竹茹三钱,仙半夏钱半,赤茯苓三钱,青子芩钱半至三钱,生枳壳钱半,陈广皮钱半,碧玉散(包)三钱。水煎服。(<通俗伤寒论>蒿芩清胆汤)
17、青蒿治疗蜂螫人:青蒿捣敷之.(<补缺肘后方>)
青蒿能治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青蒿苦寒清热,辛香透散,长于清透阴分伏热,故可用治温病后期,余热未清,邪伏阴分,伤阴劫液,夜热早凉,热退无汗,或热病后低热不退等,青蒿常与鳖甲、知母、丹皮、生地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青蒿能治疟疾寒热:青蒿辛寒芳香,主入肝胆,截疟之功甚强,尤善除疟疾寒热,为治疗疟疾之良药。如<肘后方>单用较大剂量鲜品捣汁服,或随证配伍黄芩、滑石、青黛、通草等同用。青蒿芳香透散,又长于清解肝胆之热邪,青蒿可与黄芩、滑石、半夏等药同用,青蒿治疗湿热郁遏少阳三焦,气机不利,寒热如虐,胸痞作呕之证,如蒿芩清胆汤(<通俗伤寒论>)。
青蒿能治暑热外感,发热口渴:青蒿苦寒清热,芳香而散,善解暑热,故可用治外感暑热,头昏头痛,发热口渴等症,常与连翘、滑石、西瓜翠衣等同用,如清凉涤暑汤(<时病论>)。
青蒿能治阴虚发热,劳热骨蒸:青蒿苦寒,入肝走血,具有清退虚热,凉血除蒸的作用。青蒿用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者,常与银柴胡、胡黄连、知母、鳖甲等同用,如清骨散(<证治准绳>)。

青蒿用药禁忌:
青蒿忌与当归、地黄同用,脾胃薄弱、产后血虚,内寒作泻,及饮食停滞泄泻者勿用青蒿。

炒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银柴胡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第五篇

炒白芍的功效与作用:炒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切片锅内炒至微黄色的成品,炒白芍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的功效,炒白芍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炒白芍不

炒白芍的功效:
炒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切片锅内炒至微黄色的成品,炒白芍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

别名:芍药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归肝、脾经。
功效: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炒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主治: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6--15g。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取净白芍片,锅内炒至微黄色。
炮制:炒白芍:取净白芍片,锅内炒至微黄色。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炒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摘录:<中国药典>

炒白芍的作用:
炒白芍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的功效,炒白芍有治疗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等的作用。
1、炒白芍治脚气肿痛:白芍药六两,甘草一两。为末,白汤点服。(<岁时广记>)
2、炒白芍治风毒骨髓疼痛: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为末,夹绢袋盛,酒三升,渍五日。每服三合,日三服。(<经验后方>)
3、炒白芍治妇人胁痛:香附子四两(黄子醋二碗,盐一两,煮干为度),肉桂、延胡索(炒)、白芍药。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调,无时服。(<朱氏集验医方>芍药汤)
4、炒白芍治下痢便脓血,里急后重,下血调气:芍药一两,当归半两,黄连半两,槟榔、木香二钱;甘草二钱(炒),大黄三钱,黄芩半两,官桂二钱半。上细切,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素问病机保命集>芍药汤)
5、炒白芍治妇女赤白下,年月深久不差者:白芍药三大两,干姜半大两。细锉,熬令黄,捣下筛。空肚,和饮汁服二钱匕,日再。(<广利方>)
6、炒白芍治金创血不止,痛:白芍药一两,熬令黄,杵令细为散。酒或米次下二钱,并得。初三服,渐加。(<广利方>)
7、炒白芍治妇人怀妊腹中疞痛: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芎藭半斤(一作三两)。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
8、炒白芍治痛经:白芍二两,干姜八钱。共为细末,分成八包,月经来时,每日服一包,黄酒为引,连服三个星期。(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9、炒白芍治产后血气攻心腹痛:芍药二两,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两。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圣济总录>芍药汤)

白芍汤
药物组成:白芍药、炙甘草、莲肉、山药、扁豆、龙眼肉、青黛、麦冬。
处方来源:<麻科活人>卷四。
方剂主治:麻后元气不复,脾胃虚弱,羸瘦,身无潮热者。
方剂功效:调脾胃,平肝木。
用法用量:合3-4剂,水煎服。
主治:平肝润燥
配方:茵陈蒿、柴胡、栀子炒各3克,白芍、赤芍、陈皮、麻仁(碾)、蜜炙甘草、麦冬、天冬各9克。
方解:茵陈蒿、柴胡、栀子、赤芍清热,白芍、麻仁、甘草、麦冬、天冬滋阴润燥,陈皮行气。

白芍茶
原料:白芍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抗菌。
用途:胸胁疼痛;阴虚发热;月经不调;泻痢腹痛;崩漏。

白芍桃仁粥
材料:白芍20g,桃仁15g,粳米60g。
做法:先将白芍水煎取液,约500ml;再把桃仁去皮尖,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用二味汁液同粳米煮为稀粥,即可食用。
功效:具有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适用于肩周炎晚期瘀血阻络者、颈椎病晚期瘀血阻络者。

白芍炖乳鸽
材料:白芍10克,枸杞子10克,乳鸽300克,姜10克,清水1000克。调味料:盐5克,鸡精3克,糖1克,胡椒粉1克。
做法:
1、乳鸽斩块汆水,白芍洗净,姜切片待用。
2、将净锅上火,放入清水、姜片、乳鸽、白芍、枸杞子,大火烧开转小火炖40分钟调味即成。
功效:治疗肝阳亢盛引起的头晕、眩晕,阴血不足引起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也可治疗营养不良、表虚自汗。

白芍地黄汤
组成:川芎、当归、白芍、甘草、生地、白术、茯苓、黄连、地榆、人参、山栀、天花粉各1。5g。
用法: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功效:凉血止血。
主治:内痔出血,大便干燥。
来源: <外科正宗>

归身白芍汤
组成:熟地黄、归身、白芍、川芎。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血调血。
主治:疮疡血虚之证。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白芍药散
组成:白芍药30克 牡蛎30克(烧为粉) 熟干地黄30克 桂心30克 干姜30克(炮裂,锉) 鹿角胶30克(捣碎,炒令黄燥) 乌贼鱼骨30克 黄耆30克(锉) 龙骨30克
用法: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空腹时以温酒调下3克。
主治:产后崩中,下血不止,淋沥不绝,黄瘦虚损。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

青皮白芍汤
药物组成:青皮、白芍、柴胡、山栀、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方剂主治:中风。风木太过,凌虐中州,脾土受攻,求助于食,善饥消食。
方剂功效:泻肝安脾。
本方用法:清水煎服。
处方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二。

桂枝白芍汤
药物组成:桂枝、白芍、甘草、人参、黄耆。
方剂主治:出疹因麻黄药太多,或暑月服表药,汗出过多亡阳,表气空虚,邪往凑之,变成中风,冷汗大出,遍身凉,手足冷,身项强掣,角弓反张,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服药后,身温、汗止者,可治;身冷、脉微,汗不止者,不治。
处方来源<治疹全书>卷下。

白芍金铃汤
组成:杭白芍酒炒10克,川楝子(酒炒)、白菊花、刺蒺藜(酒炒)、炒枳壳、鲜竹茹、番泻叶泡(兑)各7克,广陈皮、制香附、酒黄芩各5克,广木香(后下)3克。
制作:上药加水适量,连煎2次,去渣取药汁3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早、晚温服。
功效:清胃达郁,行气止痛。适用于胃脘痛甚,恶寒腹胀者。

首乌白芍汤
组成:制首乌9克 北沙参9克 银柴胡4。5克白茯苓9克 黑驴胶6克(蛤扮炒) 生白芍6克炒扁豆6克 扁石斛9克 生苡仁18克 生谷芽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泄泻日久,肝脾阴伤者。
来源:<镐京直指医方>卷二。

丹参白芍茶
原料:丹参5g、白芍3g、白芷3g、花茶3g。
用法: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活血消肿止痛。
用途:妇女乳房肿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柴胡白芍汤
药物组成:柴胡10克,白芍12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茵陈15克,虎杖15克,丹参30克,板兰根30克。
制作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疏肝利湿,健脾。适用于hbsag阳性者。
随症加减:伴急性乙型肝炎初期,症见纳呆,厌油腻,身倦乏力,腹胀闷,舌红苔腻,加藿香、川朴等;出现黄疸者,加车前草20克,茵陈加至30克;属慢性乙肝或伴肝区疼痛者加川芎、川楝子。
资料来源:黄大斌。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白芍黄芩木通汤
组成:白芍2钱,黄芩2钱,木通8分,白术1钱,泽泻1钱,茯苓7分。
用法:水煎,温服。
主治:水泻,小便短赤。
来源:<赤水玄珠>卷八。

黄连白芍汤
组成:黄连6克 黄芩6克 半夏9克 枳实4.5克 白芍药9克 姜汁25毫升(冲)
用法: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
功效:辛开苦降,两和肝胃。
主治:太阴脾疟,寒起四末,不渴多呕,热聚心胸。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

草果仁的功效与作用
银柴胡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第六篇

草果仁的功效与作用:草果仁为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实,草果仁别名草果、草果子、老蔻,草果仁炮制成品有炒草果仁、姜草果仁、煨草果仁,草果仁有温中健胃、消食顺气的功效,草果仁主治心腹疼痛、脘腹胀痛、恶心呕吐、咳嗽

草果仁的功效:
草果仁为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实,草果仁别名草果、草果子、老蔻,草果仁炮制成品有炒草果仁、姜草果仁、煨草果仁,草果仁有温中健胃、消食顺气的功效,草果仁主治心腹疼痛、脘腹胀痛、恶心呕吐、咳嗽痰多,气虚或血亏,无寒湿实邪者忌服草果仁。
药名:草果仁
别名:草果、草果子、老蔻。
炮制成品:草果仁、炒草果仁、姜草果仁、煨草果仁。
归经:脾;胃经
性味:味辛;性温
功效:温中、健胃、消食、顺气。草果仁的功效与作用
主治:心腹疼痛、脘腹胀痛、恶心呕吐、咳嗽痰多
科属分类:姜科
基源:草果仁为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实。
炮制方法:
1、姜草果仁:取草果仁,加姜汁与水少许,拌匀,微炒,取出,
2、草果仁:拣净杂质,置锅内文火炒至外壳焦黄色并微鼓起,取出稍凉,碾去壳,过筛取仁。
用药搭配:
1、草果仁配砂仁,增强化湿浊,温脾阳,和胃气的功效。配厚朴,化湿浊,健脾胃,行气和胃。
2、草果仁配白豆蔻,二药相使配对,各取所长,具有较强的化湿醒脾,暖胃散寒,行气止痛,调中止呕作用。草果仁的功效与作用
3、草果仁配知母,具有调寒热,和表里之功,善治疟证。
4、草果仁配常山,可加强截疟之药力,免除常山涌吐之弊。
5、草果是配制五香粉,咖哩粉等的香料,是食品、香料、制药工业的原料。茎、叶、果均可提芳香油,用作调味香料。全果除作食品调料外,还可入药,味辛性温,具有温中、健胃、消食、顺气的功能,主治心腹疼痛、脘腹胀痛、恶心呕吐、咳嗽痰多等。

草果仁的作用:
草果仁味辛性温,有温中健胃,消食顺气,祛寒湿的功能,并能解酒毒,去口臭。果实入药能治心腹疼,食积不消,止泻,呕吐,食欲不佳,咳嗽痰多,胸满腹胀等症。
1、草果仁治瘟疫初起,先憎寒而后发热,日后但热而无憎寒,初起二、三日,其脉不浮不沉而数,昼夜发热,日哺益甚,头身疼痛:槟榔10克,厚朴5克,草果仁2。5克,知母5克,芍药5克,黄芩5克,甘草2。5克。用水一钟,煎八分,午后温服。(<瘟疫论>达原饮)
2、草果仁治疟疾,胃中寒痰凝结,不易开解:草果、常山、知母、乌梅、槟榔、甘草、穿山甲。水煎服。(<慈幼新书>草果饮)
3、草果仁治瘅疟,脉采弦数,但热不寒,或热多寒少,膈满能食,口苦舌干,心烦,渴水,小便黄赤,大腑不利:青皮(去白)、厚朴(姜制炒)、白术、草果仁、柴胡(去芦)、茯苓(去皮)、半夏(汤泡七次)、黄芩、甘草(炙)各等分。细锉。每服20克,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方>清脾汤)
4、草果仁治脾痛胀满:草果仁二个。酒煎服之。(<仁斋直指方>)
5、草果仁治肠胃冷热不和,下痢赤白,及伏热泄泻,脏毒便血:草果子、甘草、地榆、枳壳(去穰,麸炒)。上等分为粗末。每服10克,用水一盏半,煨姜一块,拍碎,同煎七分,去滓服,不拘时候。(<传信适用方>草果饮)
6、草果仁治肿寒疟疾不愈,振寒少热,面青不食,或大便溏泄,小便反多:草果仁、附子(炮,去皮脐)。上等分,细锉。每服25克,水二盏,生姜七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方>果附汤)

草果仁的食用方法:
草果饮子
组成:草果子仁4枚,人参(去芦头)半钱,半夏13枚(中样者,沸汤浸洗7次),甘草(炙)半钱,大枣3枚,乌梅3枚,生姜(3寸)1块。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用水1大碗,煎至半碗,去滓,食前温服。
主治:疟疾。寒热往来,烦渴头痛,或但寒但热。
出处:<杨氏家藏方>卷三。

草果散
组成:厚朴(去粗皮,姜汁浸,炒黄)2两,肉豆蔻1个(面煨)草豆蔻1个(煨)。
主治:妊娠脏气本虚,宿夹风冷,脾胃久弱,脏腑虚滑,脐腹(疒丂)痛,日夜无度。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热服。
来源:<妇人良方>卷十五。

草果建中汤
组成:人参半两,草果半两,桂半两,白芍药1两,甘草3分。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大铫水煎,日进多服。
主治:小儿诸疟。
来源:<普济方>卷三九

草果牛肉汤
材料:草果6克,牛肉200克。
做法:每次用草果6克,牛肉200克,切成小块,水适量,煮汤,加盐和调料食牛肉喝汤。
功效:对肝病手足心凉,胃寒,饮食停滞,上腹胀满者有祛寒除湿,消食止痛的食疗作用,但胃热便结者不宜服用。

草果饮
组成:紫苏叶 草果仁 川芎 白芷 高良姜(炒) 青橘皮(去白,炒) 甘草(炒)各等分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热服,二滓并煎服,当发日连进三服,
主治:脾寒疟疾。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草果山楂酒
组成:草果10克,山楂5克,白酒250毫升。
制作:将草果、山楂洗净、晾干,泡入白酒中7日即可。
用法:每次饮10--15毫升,每日2次。
功效:温中燥湿,消食化积。适用于食滞胃脘胀痛,消化不良者。

厚朴草果汤
组成:厚朴4。5克 杏仁4。5克 草果3克 半夏6克 茯苓块9克 广皮3克
用法: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温服。
主治:湿疟,热少湿多,舌苔白腻,胸脘痞闷,寒起四肢,渴喜热饮。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

常山草果饮
处方: 常山、草果、半夏、陈皮、厚朴、熟苍术、甘草。
用法用量:饱闷作痛,加炒莱菔子;腹痛,加枳壳。
主治:食痰之疟。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草果人中黄汤
组成:草果40克(去壳取仁,用生姜汁加清水拌炒),人中黄50克,地骨皮60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亦可研末服用,每次10克,日1次。
主治:育阴清热,除湿解毒,散寒开胃。适用于乙型肝炎。
随症加减: 右胁疼痛加川楝子、醋炒延胡索、郁金各12克;纳差腹胀者加神曲29克,砂仁6克,大腹皮15克;舌苔白滑厚腻者加白蔻10克,姜半夏12克;巩膜黄染者加茵陈、大黄各20克;尿黄便秘者加元明粉、滑石各20克;舌苔黄厚腻者加黄芩、厚朴各20克,九香虫12克;舌红少苔头晕者加丹皮15克,银柴胡20克;舌紫瘀明显者加苏木、炮山甲、生地各12克;gpt异常者加红曲30克;ttt异常者加当归、赤芍各15克; zntt异常者加草决明、知母各15克,夏枯草30克。

党参草果鳙鱼汤
材料:鳙鱼1000克,党参10克,草果2克,陈皮、桂皮、干姜各3克,胡椒10粒,油盐适量。
做法:将鳙鱼剖开,去掉内脏和腮,洗净备用;党参、草果、陈皮、桂皮、胡椒和干姜分别洗净,与鳙鱼一起放进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煮开,改用文火煮至鱼肉熟烂,放精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温补脾胃。

草果羊肉粥
材料:草果5个,肉桂10克,羊肉500克,豌豆500克,粳米50克,盐,香菜各适量。
做法:
1、将羊肉洗净,放入沸水中焯一下,去掉血水。
2、豌豆去皮,捣碎。
3、将羊肉,草果,官桂,豌豆末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旺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熬成汤,捞出羊肉,去渣留汤。
4、将洗净的粳米下入汤内,加入少量盐,继续用小火熬成粥。
用法:食用时,在粥面上放香菜叶,将羊肉切块,盛入碗中,与粥一起食用。
功效:补脾温中、脘腹胀满、脾胃虚寒、体倦乏力、产后乳汁稀少。

草果平胃散
组成: 苍术(去皮,米汁浸2日)5两,厚朴(去皮,姜制,炒香)3两2钱,陈皮(去白)3两2钱,甘草(炒)30两,草果。
功效:暖胃消痰,除山岚瘴气,调理脾胃。
主治: 脾胃不和,不进饮食,寒热疟疾。
用法用量: 水1盏,生姜3片,大枣1个,煎,或盐汤点服亦可。
出处: <医方类聚>卷一○○引<医方大成>。

草果仁用药禁忌:
草果仁忌铁,气虚或血亏,无寒湿实邪者忌服草果仁;气虚或血虚的体弱者切勿多食草果仁,以免耗伤正气;阴虚火旺者也不可服草果仁,防其温燥伤阴。

中药元参的功效与作用
银柴胡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第七篇

元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元参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玄参的根,别名:元参、浙玄参、黑参、乌元参,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明目。常用的食用方法有:元参解毒饮、元参清肺饮、元参红枣汤、元

元参的功效与作用:
元参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玄参的根,别名:元参、浙玄参、黑参、乌元参,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明目。
1、元参养阴清热:本品质润多液,能养阴生津。用于热病伤津,常配麦冬、生地等同用,如增液汤。中药元参的功效与作用
2、元参泻火解毒:本品味兼苦而性寒,并有清热泻火的作用,泻火所以解毒(热毒)。用于温热病发斑,热毒盛之咽痛、目赤、耳肿等症。常配麦冬、生地、黄芩、连翘等同用,治疗咽喉肿痛和白喉有良效。
3、元参清热凉血:本品味咸性寒,能入血分而清热凉血。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常配生地、丹皮等同用,如营血汤。
4、元参软坚散结:本品味咸能软坚,
此外,本品有用于脱疽(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常配银花、当归、甘草等同用,如四妙勇安汤,亦取本品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作用。
元参凉血滋阴,泻火解毒,发烧烦渴,自汗盗汗,便秘,吐血鼻血,咽喉炎,肺结核。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用量9-15g。

元参的食用方法:
元参解毒饮
主治:瘟疫专表失里,内毒化火,阴津被灼,舌如镜面,光赤无苔,口干心烦,身体瘦弱,脉象细数,邪毒人心者。
来源:<慈航集>卷下。
组成:玄参30克 麦冬24克 生甘草6克 花粉9克 天冬15克 冬瓜子9克 竹叶100片 灯心3克
用法:水煎服。

元参清肺饮
主治:肺痈咳吐脓血,痰多黄稠腥秽,胸脯胀满,上气喘急,发热者。
来源:<外科正宗>卷二。
组成:玄参2。4克 银柴胡 陈皮 桔梗 茯苓 地骨皮 麦冬各3克 薏苡仁6克 人参 甘草各1.5克 槟榔0.9克
用法:用水300毫升,加生姜1片,煎至200毫升,人童便20毫升,食后服。

元参红枣汤
主治:元参是降血压剂,能除炎症。红枣能利尿镇咳。此汤可长期代茶饮用。
基本材料 元 参 2钱 、 红 枣 20粒
1、将红枣洗净去核。
2、连同元参一起放入镬内,用清水4杯,以慢火煎至2 杯。
3、熄火后搁置30分钟再饮用。

元参化毒饮
主治:发热恶寒,头痛发斑,咽痛口渴,烦躁面赤,或腮颊红肿。
来源:<慈航集>卷下。
组成:元参24克 麦冬15克(去心) 桔梗9克 生甘草4.5克 连翘4.5克(去心) 升麻4。5克,荆芥穗4.5克 白僵蚕9克(炒)
用法:水煎服。

元参升麻散
功效:升麻能入阳明,升阳而解毒;元参能入少阴,壮水以制火;甘草:甘平,能散能和,故上可利咽,而内可以散斑。;本方除元参,加犀角、射干、黄芩、人参,名阳毒升麻汤,治阳毒发斑,头项背痛,狂躁骂詈,咽肿吐血温服取汗。
主治:治发斑咽痛。
组成:元参、升麻、甘草。
归经:此足阳明少阴药也。

元参解毒散
主治:衄血。
来源:<麻科活人全书>卷一。
组成:元参 黄芩 栀仁(炒) 生地黄 荆芥 粉葛 桔梗 甘草
用法:水煎,加茅根汁,京墨水对服。


银柴胡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相关热词搜索:红茶的功效与作用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银柴胡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银柴胡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73074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