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千古绝唱的意思

千古绝唱的意思

2015-12-22 00:56:3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千古绝唱的意思篇一《千古绝唱》 千古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千古绝唱的意思》,供大家学习参考。

千古绝唱的意思篇一
《千古绝唱》

千古绝唱“渭城曲”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北师大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第三单元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地点、时间。环境虽美,但送别友人,心情却十分沉重。后两句写别前劝酒,实际是敬酒赠言,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关怀及深厚的友情。这两句通过特定动作与语言的描绘,回环映衬,在殷勤劝酒中包含着惜别的深情和对友人的关切与祝福。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咏独树一帜。

二、设计理念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本设计通过“读、想、议、画、唱、写”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懂得诗意,熟悉其他送别诗。

2、体味“景语皆情语”,知道“折柳送别”、“客中送客”。

3、有感情的诵读和背诵这首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读出诗的韵味。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含中国政区图、《阳关三叠》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作者简介、关于柳树的典故、有关送别诗的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三、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送别》,让学生沉浸送别的氛围。

一、陈述导入,引入新课

1、“相见时难别亦难”,有人说离别是诗、是歌、是画,是泪水。在诗人王维的眼里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送元二使安西。把这个课题读一遍。

2、简介作者(大屏幕出示)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善画人物、丛竹、山水。今存诗400余首。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音乐也很精通。王维大约在40岁后就开始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在山水田园之间弹琴赋诗,过得悠闲自在。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孟浩然并称“王孟”。其中以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成就最高。

3、理解 “使”“安西”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的渲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的进入送别题材的古诗意境中。]

二、小组合作、明了诗意。

过渡:怎样才能读出诗的韵味?(缓缓地读,读的时候摇头晃脑,韵味自然出来了。)

1、下面请大家在小组里合作学习这首诗,要求:字字响亮、这正腔圆地把诗读正确、读通顺并划好节奏;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小组汇报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主要点拨学生理解以下重点词: “朝雨、浥、客舍、青青、新”,并结合“朝雨”图、“客舍”图、“柳树”图去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3、总结方法:再告诉大家一个读诗的窍门,那就是陶醉地读。陶醉是读诗的一种境界,如果你陶醉了,你也有可能成为诗人。如果你陶醉到一定程度,刷刷拿起笔来能写诗了,你就成为真正的诗人了。

4、配乐读诗。这就是读诗的方法,这也就是古人读诗的方法。想学这种方法吗?请生齐读,师配上《阳关三叠》。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理解字词,是创造了直观、生动情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重点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为下面悟诗情奠定了基础。]

三、品读古诗,入境悟情。

(一)学习前两句,领会诗意

1、(出示诗的前两行,指名读)当你读完这两诗时,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些什么?雨后呼吸,怎么样?

谓城这里的柳树——

渭城这里的空气——

渭城这里的旅舍——

渭城这里的朋友——

2、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我们来看一看(投影出示渭城图)多美啊,你能读出这么美的渭城吗?

3、我们在读到送别的诗中总会出现“柳”字,这是为什么?(古人折柳表示挽留。)

师讲述: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4、在这么美不胜收的春景里,王维却要元二——道别。此时他还有心情欣赏美景吗?他的心情该是怎样的?并指导学生带着这种感受再读前两行。

(二)品读后两句,体味别意

1、元二要去的地方是——安西”。(投影出示路线图))

2、师解说:渭城在如今陕西省渭河以北,所以称之为渭城。阳关在如今甘肃省敦煌县的西南。再往西走,新疆的库车附近,古时候称为“安西”。(投影出示阳关图)地图上看似短短的路程,可这一路上,整整有三千多公里的路程啊。

3、(深情地)当时阳关以西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同学们请看。满眼的荒漠,除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

4、整整三千多公里的路程啊,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去,也要走整整半年多的时间。即使元二一刻不停地返回来也要整整一年哪,更何况,他是奉着皇

帝的使命去的呀。一年能回来吗?(不能)。元二即将远行,如果此刻你就是王维,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对话,去解读和领悟王维的内心,这既是一种想象语言训练,又是对朋友情的感悟。实际上还表达了学生自己的心声,文与人、人与己的相遇交融。]

5、所有的话语都化作:劝君更尽一杯酒——

师:此时你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师:难道这喝的只是一杯酒吗?这是一杯怎样的酒?(离别的酒、祝福的酒、连心的酒)预设1:请你的这杯祝福的酒端起来敬敬他吧!

师:既然这样地难舍难分,一杯酒够不够?

那咱们就——(师生作举杯饮酒状,师生共读,劝君……无故人。)

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可喝下最后一杯酒元二就该起程了,让我们举起酒杯,再一次送送他吧。读劝——

6、这不单单是一杯洒,这是一杯离别的酒,这是一杯祝福的酒,这更是一杯连心的酒啊,这酒里蕴含着诗人与元二怎样的情感?(依依不舍)

渭城这儿有喝不完的家乡水,听不完的家乡话,安西那儿——

7、引读。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飘泊,所有的牵挂、所有的担忧统统化作——生读“劝君——

所有的不舍,所有的话语统统化作——

8、让我们随着时光隧道回到几千年前的唐朝去感受王维与元二分别的场景。(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诗的词句,感悟诗句、走进诗的意境,是深入理解古诗内涵、体会作者感情的重要一环。整个环节的设计是“以读为本”,始终让“读”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层进式的以情“引读”,学生心潮逐浪高的“复读”。以“以读代讲”的魅力,去引领学生进行一次精神的洗礼,从而感受王维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四、背诵古诗,抒写情怀。

1、离别是伤感的,酒喝干了,人也醉了,元二最终还是要踏上别离的征程,

望着朋友越行越远,他已听不清我们祝福的话语,王维情不自禁地吟诵起了送元二——

2、吟诗。相见遥遥无期,这一别可能就是永别。果然,几年后,王维就去世了。可他的这首诗却见证了他与元二之间的情谊。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诵这首古诗,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配乐)

3、写诗。

(1)你曾看到或经历过亲朋好友去远方?师:都送他到哪里去?师:那么他走了以后你有没有和他联系过呀?师:有的。当你和他通电话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现在就让我们尽情地用你的笔把其中的一个场景写下来吗?(你可以学古人的样子写,也可用现代诗的方式来写甚至写成一段话。)

(2)指名汇报。

(3)总结:同学们道别的话语写得这样真切、感人,是因为你们走近了你和亲朋好友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此诗的:字字含真情,尽在相送中,与君离别意,句句吐心声,情景相交融,意境浑天成。

[设计意图:当学生的情感急需待发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抒写自己情怀的舞台,让学生的情感尽情挥洒,达到了课已尽,意未了的效果。]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现在我们再来读一首王维的送别诗——《山中送别》,谁来读读呢?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指名背一背)

2、是啊,人生自古伤离别。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千年以来,人们也许不记得元二是谁,也许会忘记这是谁留下的诗句,但却永远记住了这蕴

含浓浓深情的诗句—

3、这首诗是很有名的送别诗,当时便被谱曲传唱,号为“阳关三叠”,后人便

千古绝唱的意思篇二
《关于音乐的千古绝唱》

有关音乐的千古绝唱

【宫-典雅之音】

宫音厚重典雅,恰如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三千年之久、被称为华夏正声的徳音雅乐一般,肃穆端正。

金声玉振

起源于周代的雅乐是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编钟和编磬便是演奏雅乐的主要乐器。1978年,在地下深埋了2400余年的国宝编钟重见天日,它与同时出土的编磬合奏,发出金色玉振的动听音效,令人惊叹。

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后,曾赞曰“三月不知肉味”。而孔子所听、所赞的韶乐是在中国宫廷音乐中等级最高、运用最久的雅乐,被后世誉为“中华第一乐章”。

被遗忘的神乐署

2004年9月,在修缮一新的天坛神乐署,30位身穿古代华服的乐师抚琴鼓瑟,吟诵唱念,使雅乐在中国沉寂百年之后首次响起„„一度被人们遗忘的天坛神乐署是明清最高的礼乐学府,鼎盛时有乐舞生达三千多人。据记载,清朝的神乐署有歌舞乐师200余人,规模甚至超过如今的大型管弦乐队。

【商-热血之声】

商音音色嘹亮高畅,仿佛有无数撒尽热血的仁人志士,踏着风烟和尘土而来,气势轩昂! 天涯流放臣子心

苏武放羊,是一首流传广泛的爱国歌曲,讲述的是一段令人遥望起敬的忠义传说。

“苏武留胡节辱”,乐曲的开篇慷慨而悲壮-利诱劝降不成,面对绝食数日不死的苏武,匈奴单于骇以为神,只得将他流放到杳无人烟的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令其放牧羝羊,待“公羊产子”方始能回„„曲音沉沉之中,时间流过了19个春秋,苏武终于得以回乡,只是当初壮年出使的他早已须发皆白。

义气如虹侠客行

《侠客行》是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中的一首豪侠之歌。诗中有“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的飘然浩荡,也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快意豪迈,更有“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淡泊高远。在“窃符救赵”的故事里,三位侠客—贤德的信陵君、年逾七十的守门人侯赢和市井屠夫朱亥,壮酬知己,功成身退,一诺九鼎的侠义行为,高歌吟唱之中,令人热血沸腾,意气风发!

将军临安空遗恨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如今读来,依旧句句铿锵,而岳飞悲壮的一生,也让《满江红》成为刻画英雄的千古第一词。《临安遗恨》便是音乐家何占豪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依照传统乐曲《满江红》所做的一首古筝协奏曲。钢琴与古筝的完美合奏,既表现了铮铮铁骨,也流露出丝丝无奈,结束句更似一声长叹,化入曲终后的无声静寂„„

七星龙渊渔丈人

《高山流水》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典故是琴师伯牙遇樵夫钟子期,子期听出伯牙琴中高山流水之意,伯牙引为知己。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从此摔琴绝弦,终身不复弹„„同样是关于知己的故事,渔丈人的悲壮却令人扼腕。话说伍子胥为躲避楚国兵马,逃至长江之滨,正焦急万分之时,被渔丈人驶船所救。伍子胥担心渔丈人泄露自己的行踪,辞行后又折回将祖传宝剑“七星龙渊”相赠。渔丈人接过宝剑,叹道:“救你只因你是忠良,并不图报。

而今你疑我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剑示高洁。”说完,便横剑自刎,留下错愕悲悔的伍子胥,和一段士为“不知己者”死的悲歌。

【角-爱情之律】

五音之中,只有“和而不戾,润而不枯”的角音,最能将爱情中的死生契阔与绵长婉转娓娓道来„„

最彻底的天荒地老

《上邪》出自汉乐府,全文如下: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短短几句,便将爱情誓言中惯用的“天荒地老”一词演绎得如此彻底,让人不禁感叹:除此之外,我们还能拿什么去描述那些刻骨铭心的爱意?因为,这已经是我们所能想到的最深情、最坚决、最精准,也最华丽的词藻了„„ 最绝妙的爱情

赌博

大辞赋家司马相如以一曲《凤求凰》得到了卓文君的爱情,然而聪明执着如卓文君,在司马相如荒于淫乐,意欲纳妾之时,又以一首《白头吟》令其回心转意。《白头吟》中写着“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而附在其后的《诀别书》又补充道: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在夫君春风得意之时,奉上哀怨的《白头吟》和凄绝的《诀别书》,在那样的时代,无异于是卓文君的一场爱情赌博,且胜算不大,但绝妙之处除了有糟糠之情的筹码,自然还有超凡的勇气与才华。

最动人的忘年之恋

苏轼有一首著名的婉约词《卜算子》,被人称为“语意高妙,似非吃人间烟火语”: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传说。此词背后还有一段凄婉的忘年之恋。四十多岁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年方二八的温超超对苏轼万分仰慕,每夜都会偷偷去窗下听他吟读;苏轼得知后决定撮合温超超和青年才俊王公子,谁知此时,苏轼被再贬至海南琼州,匆匆离去。不久,温超超便因相思成疾,抑郁而亡,其父将她葬在沙洲。数年后,苏轼重回黄州,面对温超超的一方矮坟,百感交集,写下《卜算子》凭吊。传说真假难辨,但词中寂寞,千古动人心怀。

最绮丽的人鬼情缘

《牡丹亭》是汤显祖最为得意的一部作品,后世成为中国四大古典戏剧之一。对于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汤显祖题词称“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据说《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牡丹亭》最为人称道的还有文辞的华美,“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在绮丽的诗文中,欣赏一出浪漫至极的人鬼情缘。

【徵-思乡之曲】

徵音焦烈,与思乡时那一片切切之心相得益彰,演绎出人类情绪中最惆怅的一缕。 慈母清泪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游子吟》)对家乡的思念总会幻化成母亲倚门而望的身影,而当游子吟终于归来,母亲的一腔挂念却在惊喜中化作两行清泪,无语凝噎,只能不停笨拙地擦拭,却总也擦不尽„„

静夜有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同一轮明月,阴晴圆缺,不论隔海、隔山,还是隔着古今,总会让人在越是安静的时候,心中越是满溢着

思乡的心绪,奔突冲撞,不能自已。

乡愁难寐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无力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席慕容《乡愁》)夜不能寐,便在细碎的回忆中默数着故乡的种种,当记忆最终断在离别的那一刻时,乡愁便成了更加沉默的省略号,无言复无言。

夜梦如归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皑皑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每一样都在梦中一再的出现,蓦然惊醒时,归心便如一支离弦的箭,想着故乡的方向,呼啸而去。

【羽-青春之歌】

圆清急畅的羽音,欢快清亮,正如一首首散发着青春气息的歌曲,简单纯粹却也清新自然,其中代表当属著名词人方文山。

青春雅致的中国风

很多人一定是先认识了周杰伦,才知道了方文山。早年作为同事,周杰伦的曲曾被很多人抢来填词,但却只有方文山才能写得绝配,于是,久而久之,两人便成为一对优势互补的黄金搭档,开始叱咤乐坛。从《上海1943》里“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到《东风破》中的“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方文山形成了自己亦词亦诗的风格,一路走来,锋芒毕露,并最终在《青花瓷》里以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艳惊四座。不管是《娘子》、《发如雪》、《菊花台》,还有《千里之外》,都能看到被方文山命名为“素颜韵脚诗”的美句华章,将方氏中国风打造得青春雅致,别具一格。

千古绝唱的意思篇三
《异曲同工的千古绝唱》

千古绝唱的意思篇四
《国学中的经典,千古绝唱500句》

国学中的经典,千古绝唱500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2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25、欲加之罪,何患辞。 (左传)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

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31、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35、将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

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42、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4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老子)

44、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4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

4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5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5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5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53、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论语-微子)

5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5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5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5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5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5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6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6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6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6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

6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6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6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6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杂记)

6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70、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7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易经-乾)

7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易经-系辞上)

7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系辞上)

7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7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7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7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7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

79、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屈原-涉江)

80、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屈原-涉江)

8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82、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楚辞-卜居)

83、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

84、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8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8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8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8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8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9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9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9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9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94、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荀子-非十二子)

9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9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9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9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9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100、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

101、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兵法-军争)

102、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孙子兵法-九地)

10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10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

10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论积贮疏)

10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

10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108、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晏子春秋-内篇下)

10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

110、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11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112、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

113、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战国策-秦策)

114、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战国策-赵策)

115、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燕策)

116、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战国策-齐策)

117、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战国策-赵策)

11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1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吴越春秋)

12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12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122、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12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124、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12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126、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12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12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12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 列传)

13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131、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13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东方朔传)

13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134、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 (汉-辛延年-羽林郎)

135、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传)

13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王霸传)

13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13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39、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黄琼传)

14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传)

141、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

142、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

14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14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曹操-短歌行) 14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146、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曹植-七步诗)

14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14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14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5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5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刘备)

15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西晋-陈寿-三国志)

153、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西晋-陈寿-三国志)

15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西晋-陈寿-三国志)

155、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西晋-李密-陈情表)

15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东晋-陶渊明-移居)

15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

15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东晋-陶渊明-饮酒)

159、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60、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6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62、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16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

16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65、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6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东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167、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王献之传)

168、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晋-陆机-文赋)

169、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70、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171、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7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73、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74、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南朝-江淹-别赋)

175、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南朝-萧铎)

176、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17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

178、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北朝民歌-木兰诗)

17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180、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北齐-杜弼-檄梁文)

181、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唐-王绩-野望)

18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张志和-渔父)

18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

18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太宗-赠萧禹)

186、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8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8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阁序) 189、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90、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19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9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汉江)

19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9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95、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唐-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19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19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198、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199、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200、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20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20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出塞)

20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04、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王维-汉江临泛)

20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

206、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唐-王维-山居秋暝)

207、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唐-王维-终南别业)

208、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

20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使至塞上)

2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211、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1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1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唐-李白-蜀道难)

21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21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论诗)

216、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唐-李白-送友人)

千古绝唱的意思篇五
《千古绝唱--陆游和唐婉》

千古绝唱——陆游与唐婉

本人空间原来已经有了一篇关于陆游唐婉的爱情故事——陆游与唐婉的凄美爱情(千古绝唱——陆游与唐婉)。现在收集的这篇是唐婉与陆游爱情故事的民间传说,与事实未必相符合。

唐婉是陆游的表妹,唐婉的父亲和陆游的母亲是亲姐弟,感情很好。在唐婉刚出生的时候,两家就定下了娃娃亲。唐婉的父亲祖上是名门望族,只是到了唐婉这一代,人丁凋零,只有唐婉这一个女儿。后来,唐婉的家乡出了很厉害的传染病,唐婉的父母都去世了,只留下唐婉和一个丫鬟。唐婉的父亲临终前让唐婉去投奔她姑姑,也就是陆游的母亲(据有关专家查阅《宝庆续会稽志》,唐婉和陆游并没有这样的表兄妹亲戚关系)。

唐婉带着丫鬟远道而来,陆游的母亲见到和自己弟弟长相相似的唐婉,又想起弟弟和弟媳早丧,不由得悲从心来,对唐婉也宠爱有加。

几年后,唐婉已经出落成一个十分漂亮,懂礼仪,才貌兼备,举止大方的女子,而这时候的陆游也是才华横溢的翩翩少年。陆母看见他们两个情投意合,十分相配,心里也十分高兴。陆游自小就对这个表妹十分疼爱,对这门亲事是十分愿意的。就看唐婉的意见了,于是有一天,陆母找了个机会,趁周围没有人的时候,悄悄地问唐婉:“婉儿,我一直当你亲生女儿看待,如今你也大了,虽然以前咱们两家有婚约,可我还是想问问你,你看中我家陆游了吗?”唐婉垂睑一笑,脸色微红:“全凭姑母做主。”陆母就知道,这孩子心里愿意。

之后不久,陆游和唐婉就结婚了。婚后,两个人填词作对,相敬如宾,日子十分快乐。三年过去了,陆游也有了功名,小两

口日子还是和和美美。可美中不足的是,唐婉没有给陆游生下一个孩子,这让陆母的脸色越来越难看。陆游是家里惟一的儿子,陆母每日盼星星盼月亮就希望唐婉能给陆家生个孙子,可唐婉的肚子一直没有起色。这使得陆母十分着急,常常带唐婉去庙里求神拜佛。

有一天,陆母领着唐婉来到当地一家香火很盛的庵堂。唐婉也希望能和陆游有爱情的果实,跪在蒲团上,虔诚的叩拜着。这一天,有一个当地的恶少恰巧也在,看见唐婉姿色出众,娉婷动人,不禁色由心起,想要霸占唐婉。可是唐婉一拜完就跟着陆母回家了,这个恶少没有机会动手,就在那里皱着眉头想歪计。这时候,有一个庵里的尼姑看见这个恶少在这儿看着唐婉的背影发呆,就猜到他没想好事。这个尼姑也不是好人,她常靠哄骗人来赚钱,这回,她感到又有一次发财的好机会。

她溜到恶少的背后,拍了恶少一下,说:“大官人,那是陆府陆公子的媳妇儿,怎么样,长的标志吧?”这恶少吓了一跳,回头一看是这个尼姑,他也知道这个尼姑常替人做些坑蒙拐骗的恶事,就放下心来。这个尼姑又说:“看大官人愁眉紧锁,不知道贫尼能不能帮上什么?”这个恶少看见她这么主动,就想,不如将所想之事说给这个尼姑听,说不定这个尼姑也能帮上什么忙。就对她说:“不瞒师太,我自从看见刚才那个大美人,就觉得人世间一些美女都是俗不可耐,一心爱慕她,想和她亲近。如若不能与美人相拥,这辈子还有什么意思?”尼姑一听,心里想,你这个貌如豺狼的杂毛也学癞蛤蟆吃天鹅肉,哼,自不量力。不过,她一转眼看见恶少那沉甸甸的钱袋,又转念一想,不过,如果我给你办成这件偷鸡摸狗的事儿,估计少不了好处。就又堆出笑脸对恶少说:“大官人和那小娘子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能促成这桩好事也是替贫尼行善积德。只不过这庵破衫薄,还望大官

人多多帮忙。”这恶少一听能办成,心里乐开了花,满口答应事成之后定有重谢。于是这尼姑就和恶少约好,下月十五再来庵中,定能成事。

过了几天,这个尼姑去了陆府,见到陆母后说:“那天你们刚走,大殿里的神像忽然显灵,说感受到你们的诚意了。切记下月十五再去还愿,定能心想事成。不过,再去时,要所求之人独自前往,方能显示诚意。”这种无稽之言陆母却深信不疑,唐婉虽有疑惑,但看见陆母心意已定,也不好再说什么。

下月十五转眼就到了,这天天还下着小雨,上山参拜的人很少。唐婉一个人提着贡品来到了庵堂。这个尼姑将唐婉迎了进来,说:“娘子的衣衫都被这山雨打湿了吧,不如先进禅房来休息一下,反正今天没有别的香客。”唐婉一想,衣衫不整的拜佛恐对神明不敬,就跟着尼姑来到了禅房。这尼姑把唐婉引进禅房,一转身就出去了,把门也锁上了。唐婉感到事情不对劲,就用力的敲门,叫喊,可是没有人回应。这时,从里面的一扇门里走出了那个恶少,看着唐婉,满脸赖笑:“娘子莫惊慌,小生有礼了。”唐婉惊慌的看着恶少,只见他满脸油光,长得像猪一样,两片薄嘴唇咧开,像恶煞一样。恶少看见唐婉满眼惊慌,更觉得可爱,一下就扑了上来。唐婉很是绝望,大声的喊着救命。这时候,窗子猛地被踢开,一个人影闪了进来。只见来人一脚将恶少踢开,迅速的制服了那恶少。可就在他低头询问唐婉有没有受伤时,那恶少趁机从窗户逃了出去。那个人来不及追恶少,只得先将唐婉从屋里救了出来。唐婉这才看清楚,救她的人是一个青年。这人放开唐婉,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说:“在下赵士程,路过这里听见娘子呼喊,救人要紧,就没有顾及礼数,多有得罪。”唐婉道谢,又想到自己刚才差点就惨遭凌辱,不由失声痛哭。赵士程见状急忙安慰。唐婉就把这事情的前前后后向赵士程说了。赵士

程久慕陆游文采,又见唐婉柔弱无依,便决定将唐婉送回陆府,并说明情况。

到了陆府,赵士程说明了前前后后,陆游十分心疼,可陆母却指责唐婉水性杨花,不守妇道,又埋怨唐婉给家族蒙羞。又过了几日,陆母又找了一个尼姑给唐婉算命,得出的结论是:与陆游八字不合,会阻碍陆游仕途上的发展,严重了会给陆游带来杀身之祸。陆母一听,决定,无论如何,都必须让陆游与唐婉离婚。 (事实上好像是因为唐婉婚后数年未育)

迫于陆母的压力,陆游只得含泪与唐婉分离。之后陆游娶了一位王小姐,唐婉嫁给了赵士程。赵士程虽是宋朝皇室,但为人坦荡,对唐婉很好。

很多年过去了,虽然赵士程很体贴,也很同情唐婉,可唐婉心里总放不下陆游。有一天,唐婉和赵士程相伴到沈园,却遇到了陆游。两人见面时十分尴尬,赵士程见状对妻子说,自己还有公务,先走一步。之后命仆人给唐陆二人送去酒菜。

陆游与唐婉四目相对,多少年压抑的情感涌上心来,提笔在墙上写: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然后深叹一口气,转身走了。留下唐婉一个人,对着墙上未干的墨迹,泪水盈眶。

几天之后,陆游收到唐婉寄给他的一封信,信里只有一首词:

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尝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不久,唐婉抑郁成疾,病逝了。

千古绝唱的意思篇六
《千古绝唱的爱情--陆游与唐婉的词》

千古绝唱的意思篇七
《滕王阁的千古绝唱》

千古绝唱的意思篇八
《毛泽东是千古绝唱的文学家》

第十二章 毛泽东晚年是千古绝唱的文学家

毛泽东是千古绝唱的文学家,人们是从几个方面说的:一是他的诗词,二是他的散文,三是他的文艺理论,还有他那几千万字的讲稿中,只有“八大”开幕词(两千多个字)是他的秘书田家英写的而外,其余的讲话、文稿全是他自己写的。

任傲霜在《毛泽东散文作品赏析》的前言中说:“„„毛泽东作为一位曾经深刻地影响过(包括他的身前与身后)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进程的散文学家已成为无争辩的事实。”

“„„在国外,他散文的影响力一直很大,60年代,他的散文曾在全球范围内达到过一个竞相学习的高潮,在美国,尤其在法国的“五月风暴”中,毛泽东散文的影响力一直稳步前进、持续不衰。而且在国外研究毛泽东的散文已取得相当大的成果。„„”

“平心而论,自五四以来,真正影响过中国文学进程的只有两个人,一是鲁迅、二是毛泽东。毛泽东非常推崇鲁迅,他说,中国只有两个圣人,一是孔子,二就是鲁迅。”

“然而鲁迅作为中国文豪的地位早已成了定论。但是毛泽东呢?我们可以非常骄傲地说,他除了是一位伟大诗人之外,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中国大文豪。”(任傲霜著《毛泽东散文作品赏析》前言1-7页)

诗人们对毛泽东的诗词评价都很高:千古绝唱、独领风骚、前无古人、现无来者,这是毛泽东逝世后许多诗人对他诗词的评价。就是在政治上反对毛泽东的懂诗的人中,绝大多数人对毛泽东的诗词也赞不绝口。蒋介石虽恨死毛泽东,但在毛泽东诗词面前却羞愧难言,无话可说。

毛泽东晚年(60岁后)写了39首诗,已公开发表的50首诗词中,有21首是他晚年创作的。在这21首诗词中,格律诗有11首(七律和周世钊同志、七律二首送瘟神、七律到韶山、七律登庐山、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七律冬云、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他60岁前的29首诗词中,只有3首七律(长征、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和柳亚了先生)。下面摘录的全是专家学者们对毛泽东诗词的评价。

第一节 毛泽东的诗词是“史诗”和“诗史”

臧克家:“毛泽东诗词,篇数不算太多,但造诣是很高深的。他的作品,是半个多世纪以来革命经验的结晶。他以高超的艺术手腕,表现了时代精神和人民的希望,写出了亲身经历的战斗生活,为实现远大理想,不屈不挠、压倒一切艰难困苦的磅礴气魄一往无前的坚强意志。他的诗词堪称“史诗”,也可以说是“诗史”。“史诗”,是就他的作品所表现的时代而言;“诗史”,是就他的诗词,继承了中国诗歌优秀传统而又有所创新,为旧体诗词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说的。”

“他的诗词中的一部分是革命现实主义的,写了所经历的现实,使人读了,如历其境,„„另一部分,是革命浪漫主义的,上天下地,想象高妙奇特,把人引入一个非凡的境界,„„他的现实主义作品中也不无浪漫主义成分,浪漫主义作品中也离不开现实生活。因此,可以说,毛泽东诗词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

“毛泽东诗词所以能够达到这么高的艺术成就,是由于几个重要因素造成的。顶顶重要的是,长期的战斗生活,使他有了极为丰富多彩的实践经验。同时,他个人有着浓重的诗人气质,„„毛泽东天份高,青年时代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成绩优异,不到20岁,写的诗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

“毛泽东的作品,一般的评论,词高于诗。„„但是,他的诗作也是高超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气势宏伟,情感充沛,音调高昂,令人奋发,系出自大胸怀,大手笔的大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另是一种情调,一种境界。作比的话,《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好似大风歌,《和柳亚子先生》则是春风和煦,充满友情。其中警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

长宜放眼量”与《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中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成为哲理性很强、为万人所称道的名句。可以这么说,毛泽东的诗词风格,有的豪放,有的婉约。”

“毛泽东的词作,题材多样,长短不一,有的写实,有的述志,有的抒情,有的写景。„„而此一作品中,为万人所传诵,可称为毛泽东诗词冠首的《沁园春·雪》境界之高,气魄之大,可说前无古人,写景与抒怀结合得天衣无缝,状写本领令人惊佩!„„”

“读毛泽东的诗词作品,鼓舞人的志气,又得到美的享受。学习他的革命人品与诗品,也要学习他勤奋学习、虚怀若谷的高尚精神。”

“《毛泽东诗词选》俄文版在俄罗斯联邦出版,谨以这篇短文表示我的祝贺!”(臧克家为俄文版《毛泽东诗词选》写的序言)

鲁 歌:“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诗人。他在五十多年的革命实践中写下的诗篇,是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遗产。这些诗篇,同他的理论著作一样,闪耀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艺术上,它又是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高度统一、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了更好地继承毛泽东同志留给我们的这份宝贵遗产,它在今天的革命建设中,在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事业中发挥作用,我们应当更深一步地学习和研究毛泽东诗词。”

“历史上很多著名的人物,才能表现往往是多方面的,他们有的既是政治家、军事家,又是思想家、哲学家,或者文学家,甚至科学家。例如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他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王安石是封建社会进步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但他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史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样又是伟大的诗人。这一点决非过誉。”

“„„就作品而论,从艺术角度着眼。毛泽东诗词不仅在当代旧体诗词创作中无与伦比,即便置于唐宋名家诗词中也是光彩夺目的。试看,一九四五年,中国共产党还不是执政党,由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人们对共产党和它的领袖还多怀疑虑,毛泽东同志的诗名更少为人所知。这时,他写给柳亚子的《沁园春·雪》公诸于世了,一时间轰动全国。除了极少数反动份子,如无耻文人、《扬州闲话》的作者易君左“传声鹦鹉翻娇,又款摆扬州闲话腰”反唇相讥外,一时赓和相联,交口称誉之声,不绝于道,其中包括不少词坛前辈,当时对共产党并无认识、无好感的人士都对这首词予以极高评价。”

“一代词宗,南社盟主柳亚子在和韵中写道:“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

当代名家,新文化运动主将郭沫若也在和韵中写道:“岂等沛风?还殊易水,气度雍容格调高。开生面,是堂堂大雅,谢绝妖娆。”

“他们把毛泽东的词誉为“千古词人共折腰”、“气度雍容格调高”,置之于苏、辛、纳兰之上,连刘邦的《大风歌》、荆轲的《易水歌》都难比拟,写出这样作品的词人,难道还不能称做大家吗?”

“《沁园春·雪》是第一首公开发表的毛泽东同志的词作。仅此一首,轰动山城,流誉全国。若与后来发表的其它词合并来看,毛泽东同志的“堂堂大雅”之篇更加美不胜收了。《沁园春·长沙》的气魄雄伟,语言明丽;《念奴娇·昆仑》的思想神奇,大气磅礴;《水调歌头·游泳》豪情激荡,意境高远;《蝶恋花·答李淑一》清丽宛转,感情充沛,试阅古今词坛,有多少词人能写出这样美好的词作?”

“以诗而论,„„《长征》那样的气势包举,风格雄浑,对仗工稳,章法致密,堪称叙事诗的楷模;如《答友人》那样的工丽流畅,情调优美,亦属抒情诗的上乘。„„”

“毛泽东同志,作为政治家,是诗人的政治家;作为诗人是政治家诗人。”

“纵观古今历史,一切著名的政治家、国家统治者,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有毛泽东同志这种无与伦比的诗才。”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是历史上以雄才大略著称的帝王。秦始皇没有留下文学作品仅一些纪功刻石,传为李斯所作,而且很少文学意味。汉武帝有一首《秋风辞》„„没有多少文学价值。唐太宗爱好文学,也能写诗,《全唐诗》里收了他几十首诗,但没有一篇传诵后世的名作。宋太祖传有《咏月》、《咏初日》,„„在文学史上没有地位。“刘项原来不读书。”刘邦一首《大风歌》,项羽一首“垓下曲”,尽管传诵至今,但也不过是胜利后的感慨;或英雄末路的哀叹。这些驰名千古的风云人物,试问有哪一位能写出象毛泽东同志那样掷地作金石声的诗篇?”

“‘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建安文学的始祖曹操作为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无愧为开一代诗风的著名诗人。但是,且不说他的功业难于与毛泽东同志相比,就他的诗歌来说,„„远没有毛泽东诗词所开拓的那种波澜壮阔的境界,那气凌霄汉的豪情。具体拿两人的诗篇作一比较,更足可证明这点。”

“如情语:同样写昂扬奋发精神,曹操在东征乌桓,胜利归来之际,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虽然奋发有心,毕竟驱驰无力,表现了壮烈之中略带苍凉。

而毛泽东则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虽然是解放后的回忆,而“不到长城非好汉”,却是革命遭到挫折,被迫长征中之作,没有一点“暮年”、“伏枥”之感。

同样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曹操说道:“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表现了顺应自然的情怀。毛泽东词中“踏遍青山人未老”之句,表现了更加积极的“老当益壮”的精神壮态。”

“至于写自己的抱负,曹操说道:“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目的在于使自己得人心,治天下。固然他也有悲悯苍生之感的思想,如《薤露行》、《蒿里行》等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呜,生民百无一,念之断人肠”,表现对人民遭逢战乱的关心,但诗歌主要表现的思想还是个人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唯恐年华消逝的慨叹。

而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储今朝”等词句则表现了人民主宰历史命运的博大胸怀。我们固然不能要求古代政治家具有今天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但对比可见高下,何况曹操还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之叹,而通观毛泽东诗词,却找不出这样情调的诗句。”

“再如景语:同样写秋天景色,„„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却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可见,不论情语还是景语,曹公的悲凉终不能比毛泽东的昂扬奋发。”

“三国时代另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没有什么诗作,一首“梁甫吟”,真伪莫辨,且亦很少诗意。”

“著名的封建社会革新家王安石,„„。他的诗词虽多佳作,但在气象上,语言上也还逊于毛泽东诗词。”

“迄至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留下的诗作,现在只看见一篇《挽刘道一(七律)》,“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的确沉雄、悲壮。可惜只此一首,故难以论其诗才。”

“其余如黄巢、洪秀全、秋瑾、章太炎等,虽有一些气壮山河的诗词,但均难与毛泽东同志同日而语。由此可见,毛泽东同志作为诗人的政治家,他在诗词艺术上的杰出成就在古今著名政治家中是少有的。”

“另一方面,古今诗史上一切著名的诗人,也没有任何一位能象毛泽东同志这样,在政治上有如此伟大的业绩,即使按照封建社会的标准来看。“屈原和李、杜、苏、辛”这些著名诗人,他们在当时历史条下都有过豪壮抱负,然而,他们取得多少成就呢?屈原早年深得楚怀王的信任,但不久被馋去国,终身未能在政治上施展才能。他的确不愧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伟大诗人”,但在政治上却因条件所限,没有建树。辛弃疾“壮岁旌旗拥万夫”,青年时代崭露头角,驰骋疆场。率众南归后,仍然志在北伐,恢复中原。但到头来“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取东家种树书”,终于“旌旗未卷头先白”,理想成为泡影。他的《稼轩词》慷慨悲

壮,冠绝古今,但远大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未能实现。”

“李白、杜甫齐”名诗史,他们都各有积极用世的政治理想。李白志在“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杜甫则“窃比稷契”,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他们的抱负只落得纸上空谈,诗坛泰斗终难在政治上一展经纶。

“至于以统治者身份而又因诗词著称于世的,如“宋徽宗、南唐后主”这些亡国之君,在政治上已不足道,就诗词而论,也多情调低沉,内容消极,思想颓靡的亡国之音。由此可见,古今多少诗人,但没有一位在政治上堪与毛泽东的千秋功业相比。”

“毛泽东的诗词数量不多。„„但决定作品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此。正如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仅六首诗传世,但首首句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佳句千古传诵不衰。相反,清乾隆皇帝诗作遍于全国,名山古刹,庵堂寺院,到处刻有他的诗篇,但今天谁能记得或背诵乾隆皇帝的一首诗呢?谁称他为诗人呢?所以毛泽东以四十余首韵味超绝的诗词,足以当诗人的称誉。”

“纵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伟大的诗人;是作为诗人的伟大政治家,又是作为政治家的伟大诗人。”(鲁歌著《毛泽东诗词论稿》第3-11页)

来自全国24个省市区以及香港、韩国、加拿大的专家、学者、教授、诗人共144人一致认为,毛泽东的的诗词是前无古人的。”(摘自《光明日报》第1993年12月8日)

《毛泽东诗词大典》序二说:毛泽东是古老文明而又饱经忧患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吮吸民族之母甘甜而又苦涩的乳汁,成为民族的伟大歌手,成长为堪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诗坛巨子争辉的诗词大家。

无论在中国文化史上,还是在世界文明史中,毛泽东诗词所记录的时代风云,承载的历史负荷,引起的共震效应,都是十分罕见的。为了探究毛泽东诗词世界的奥秘,我们必须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从多方位、多层面的角度,以大视野大文化的眼光,作一番艰苦深入的科学考察。„„

20世纪的中国和世界,是人类文化史上风霜激荡的时代。自从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文化格局起了质的变化。这个格局,呈现出一种多元文化搏击的态势:„„毛泽东诗词,全程跟踪了这一段历史,浓缩了这一段文化。

从传世的毛泽东最早的诗篇《五古》“天井四方方„„”算起,我们共收集了82首。毛泽东诗词世界的文化构成,就基于部分而言,大致包括七个方面:政治文化——哲学文化——军事文化——经济文化——文人文化——民间文化——伦理文化。

这里有政治文化的忧患意识: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有哲学文化的思辩色彩: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有军事文化的阳刚豪壮: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有文人文化的傲世奇雄: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梯米。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何足理。

有民间文化的质朴清新: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有伦理文化的情深意笃: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当然,这七种文化构成并不是单纯的、唯一的。它们往往是兼而有之,诸色杂成,浑然一体。中华民族(当然也包括世界各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构成了毛泽东诗词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他府仰天地,吐纳风云,独出机抒,睥睨古今。他穿越广袤的时间空间,跨越众多的文化层面,从古典的雄浑、近代的激越,走到当代的崇高。他把古典诗词从五四以后的日渐式微,推向了今天新时期的日渐繁荣。他情钟豪放,不废婉约,身体立行,振兴百代,把古典诗词从大半个世纪来的低谷,推上一个无愧于前人、笑傲于同代、欣慰于来者的峰巅。我们只有深入到它广博精邃的艺术天地里遨游,才能知其味,获其趣,识其妙。 (摘自《毛泽东诗词大典》序二)

日本的武田泰淳和竹内:“毛泽东诗词,宛如水与火、天与地合为一体时迸发出的威力无穷的奇观。他说:很多人在读《毛泽东选集》上的文章之后,觉得毛泽东的诗兴非凡。文章虽说都是政论文,但不像人们想像那样枯燥无味,他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容,有力地展开了文章的逻辑性。我们不仅仅从措词和举例,还从作者那独具风格的文体中散发出来的香味,发现毛泽东在文学上的才华和在中国古典方面的很深造诣。„„

“毛泽东的词,在气势宏伟和热情豪放方面,继承了豪放派的体系,但是从各重要处用词上的表现来看,在本质上与婉约派有共同之处。就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也有婉约派的作品,所以并非不可思议。可以说毛泽东从两派最突出的长处中吸取营养,把自己的作品精练到更高层次的诗境。而且他的个性本身具有那种复杂性,所以由个性喷出的词自然具备那种格调。毛泽东在用词上大胆地采用现代汉语,并加进现代的事件和人物,这也表现出一种超越两派的延伸和综合的新鲜感。”„„

“毛泽东的诗词植根于中国这块辽阔的沃土之上,并充分的表现它。我为毛泽东这位有男子汉气概的人物、人中之杰的行动记录所感动。当我写‘后记’时,虽然为‘伟大’、‘巨人’这类形容词使用过多和用得过度而难为情,但是,尽管如此,它还是不能充分地表达我那种‘地球上出了个巨人’的感概。”

“毛泽东诗词,到底是强有力政治领导人的作品,他的诗词令人难以忘怀,我真正无法摆脱想读它的诗的愿望,无法割断把毛泽东的诗词当优秀文学作品的感佩。我要说,对毛泽东的伟大形象的魅力,不能视而不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那些诗词如同厚厚的冰雪融化后萌发出来的强劲小草。他的诗词的优美,宛如火与水、天与地合为一体时迸发出的威力无穷的奇观。” (《毛泽东——人类智慧的遗产》第283——284页)

李捷和闻郁:“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也是一位独领风骚的诗人。他的诗词不多,却是中国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写照。读过他诗词的人,多为其大气磅礴所感动,也为其作品的丰富内涵而赞叹。毛泽东的诗词,是革命现实主义同革命浪漫主义的典范,但写实多于浪漫。„„

毛泽东的诗词,给人以博大恢宏、一泄千里的感觉,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决不是偶然的。中国革命造就了非凡的领袖人物,也造就了伟大的诗人。毛泽东的诗词创作,绵延达半个世纪,是中国近百年革命与建设的缩影。古往今来,以情入诗,以景入诗的人不胜枚举,以史入诗,而又表达得如此潇洒自如、得心应手的人,却世所罕见。这是毛泽东诗词的特色,也是它的魅力所在。„„”(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375页)

蔡清富和李捷:“在中华沃土上,产生过风流倜傥的诗人,却很少有人象毛泽东那样在人民群众中产生如此广泛深远的影响。这除了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政治家所具有的特殊的历史地位外,还与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波澜壮阔、气凌霄汉的气势分不开。“文如其人”,诗的品味,首先是由作者的人格决定的。”(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312页)

叶君健:“《毛泽东诗词》,在世界流传之广,恐怕要超过《毛选》本身,因为作为文学名著,他的欣尝价值高、群众性强,远如南美的巴拉圭和地中海一角的希腊都有毛诗的译本。”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306页)

郑伯农:“毛泽东是感情细腻、意志坚强的伟大人物,他的诗词总是体现感情和宏伟的气魄的统一,不论《菩萨蛮·黄鹤楼》、《念奴娇·昆仑》、《沁园春·雪》,还是《满江红·和郭末若同志》,都有前无古人的气魄。„„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243页)

第二节 千古绝唱现无来者的诗人

向明:“阅读毛泽东同志的优秀诗篇,常会得到丰富的审美享受。诗词中洋益着崇高美,往往令人产生一种钦敬、赞叹、振奋的感情。在这里,我就《沁园春·长沙》为例,粗浅地分析毛泽东诗词中情景交织的崇高美。”„„

“前半阕虽然着重写景,但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

千古绝唱的意思篇九
《唐诗:中国人的千古绝唱》

唐诗:中国人的千古绝唱

中国是诗的国度。尤其在唐代,中国古典诗歌达到全盛时期。唐代三百年间,涌现出大批优秀诗人和杰出的诗歌作品。清代所编《全唐诗》,收录二千三百多位诗人,共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唐代诗歌数量极大,题材广泛,意象和风格多样化,出现大量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作品,真正是一个百花齐放的黄金时代。唐诗是中国人的千古绝唱。

值得我们今天吟诵的唐代诗歌太多。下面我们只介绍三位大诗人。因为这三位大诗人的诗歌所蕴涵的中国文化的意味和情趣,最有代表性。

杜甫诗的美感,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沉郁。

“沉郁”的文化内涵,是儒家的“仁”。

杜甫诗意图 黄永玉作于1976年

杜甫 范曾作品

千古绝唱的意思篇十
《悲恨交织千古绝唱_杜甫_登高_赏析_刘晖》

教学研究

悲恨交织 千古绝唱

——杜甫《登高》赏析

○刘 晖

摘 要:杜甫的不朽诗作《登高》借登高所见萧瑟、悲凉之景,抒发自己长年漂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之情,情景交融,悲恨交织,浑然一体,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关键词:杜甫 《登高》 悲恨交织 千古绝唱

2010年8月编写的《新世纪高等师范基础课教材》(二年级上册),选入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的秋天,作者当时56岁。这时候距唐代的安史之乱结束已经四年,但时局依然动荡不安,地方军阀乘势而起,吐蕃不断进犯,相互争夺地盘,兵乱此起彼伏,社会仍是一片混乱。此时杜甫卧病漂泊在异乡夔州,在九月九日重阳节那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漂泊异乡的悲苦,所见所闻与所感融为一体,于是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诗的前四句写大江边深远空旷的秋景,勾画出一幅秋肃临天下的动人图景;后四句诗人抒发自己潦倒一生、老年多病、漂泊他乡、忧国伤时之情。季节的深秋和人生的暮秋跟国家的动荡之秋互为衬托,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诗的前四句写景。首联对起:“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气氛悲凉,画面惨淡,深深映照出诗人心中的凄凉。特别是“猿啸哀”和“鸟飞回”这两个细节,跟诗人素有的伤时感情联系起来看,简直就是包括诗人

在内的千千万万个流离失所者的写照。颔联中诗人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广阔的整体画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树叶;一句俯视,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诗人在写景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于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它的意境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如果用电影镜头作比喻的话,首联是一系列镜头的组合、切换,俯仰天地;颔联则是长镜头,大笔挥洒,一气呵成。首联细绘一个一个局部具体的景物、颔联泼墨抒写整体壮阔景象,集中表现了夔州秋景的典型特征。景中有声有色,构图高低错落、上下远近结合,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秋风、秋声、秋鸟、秋水无不表现萧瑟、悲凉秋景,景与情,二者浑然一体,而且跟下半篇诗人浩瀚深广的忧国忧民、忧身忧已的愁虑愤懑相得益彰,是其愁情的形象写照。这两联将诗人的“艰难苦恨”表现得淋漓尽致,用语之精当,气象之宏伟,堪称绝唱。

诗的后四句抒情。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全诗的重心所在,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诗人用“万里”、“百年”即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忧思的感情脉搏。“作客”并非现在的“做客”之意,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颈联十四字抒发了诗人的八重悲苦: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

119

XIANDAI YUWEN

2011.08

教学研究

小措施也能做出大文章

——成长档案袋在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〇李俊芳

摘 要:成长档案袋在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学业评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关键词:成长档案袋 教学 应用

当前,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我省素质教育的强力推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也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仅就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来讲,改变过去单一、呆板、机械、过于注重结果的评价方式,从而建立多元、动态、过程化的评价机制已为时代所需。于是,成长档案袋在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学业评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曾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了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两个方面的档案袋的管理尝试,效果很好。下面就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与大家分享一下心得

一、认识档案袋1.来自学生

成长档案袋集中了学生本人的大量信息,像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作业情况评价、学生作品(如习作过程中的初稿、修改稿定稿和来自同伴与自己的评价等、发表或获奖的作品),用以展现学生的成绩、进步和不足,呈现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反映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情感等。

2.目的性强

作品的收集是有目标的,不是随意的。成长档案袋

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语言凝重,容量极大。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写自己穷困潦倒的境遇和孤苦寂寞的心情,与开篇的天地雄浑之境形成惨烈的对比。适逢重阳,诗人本想登高销愁,看见的也确实是满目秋色,结果是愁上加愁,悲苦之情又平添了许多。“艰难”,一是指诗人自己万里作客,衰年多病的艰辛境况,身世的艰难、坎坷;二是指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广大人民的悲伤痛苦,国事和民生的艰难。“霜鬓”,即白发,是由“苦恨”所致;一个“繁”字,则更显“苦恨”之情日深。“苦恨”什么?诗人感慨在国家处于多事之秋,国难深重的时候,自己却年老多病,不能再为国为民尽力了,令他痛心疾首,万分憾恨。诗人自责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不能指体衰多病,愁肠百结,极言心中的愁闷。国难家愁,已经使诗人白发日多,苦不堪言,本欲借酒遣愁,但由于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以排遣,这又无端地给诗人增添了一层深深的惆怅和无奈的慨叹。这里诗人将潦倒不堪归结于时世艰难,其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一生,饱经忧患,他的诗歌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意识;他的诗歌境界雄浑壮阔,意蕴丰富深广,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他的不朽诗作《登高》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刘晖 江苏省南通高等师范学校人文系 226000)

相关热词搜索:千古绝唱 千古绝唱是什么意思 处心积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千古绝唱的意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千古绝唱的意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7612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