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湖上晚归蒋士铨

湖上晚归蒋士铨

2015-12-22 06:52:3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湖上晚归蒋士铨篇一《湖上晚归蒋士铨》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湖上晚归蒋士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湖上晚归蒋士铨篇一
《湖上晚归蒋士铨》

湖上晚归 蒋士铨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这首诗写湖上晚归所见暮秋景致,题材本属熟见。然而由于作者体察入微而又独具手眼,不仅精择富于特征的意象构筑画面,而且炼字锻句,刻意为工, 真切地传达了他的感受, 铸塑出一种独特的美的意境。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轻吟首句,一股深秋凉意便袭面而来。虽然句中无一字写秋, 写晚, 却紧紧把握住暮秋黄昏绵雨暂歇的特定景色。“湿云”,既非雨中乌云,也非雨后淡云,而是仿佛被刚才的秋雨浸湿泡透,仍蓄积着浓厚雨意的阴云。归窠的群鸦则暗点诗题“晚归”。而一“重”字,不仅用通感手法将视觉传达为轻重觉,而且将前两景联接在一起,满天湿云好象堆压在群鸦背上,令人更感到雨意之沉浓。在这阴云鸦群组成的泼墨一般的背景上, 露出一角晴白。这一“出”字又颇妙, 似写原被雨帘遮住的野寺因乍晴而现 “出”, 又似写这新晴是因为野寺显现才显 “出”。晴以衬阴, 更渲染出湖岸周围阴沉、荒凉的氛围。

颔联写归途所见与所闻,又选择两个有特征的景物。诗人不写枯叶、落叶,而写“败叶”,这是被秋雨秋风摧折的残枝败叶,所以更多地蓄存了秋的气息。“寒钟过雨声”一句尤见工力。这里又一次运用通感手法,将听觉(钟声)转化为肤觉 (寒),但妙在不是简单直接的使用,而是写远处野寺传来的阵阵钟声,仿佛经过秋雨的淋洗,也带上了阵阵寒

意,与整个画面自然相贴。此联不只描摹了秋色与秋声, 而且传达出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

接着通过地点、时间的转移写出了“归”字。将近归处,看得见屋檐了。但只是“半檐”,另一半或许是被归飞的群鸟挡住了吧;更近归处,已可见树丛中那一星灯火,时间也更晚了。古人有所谓“移步换形”,这里却以景的 “换形”而暗写了人的 “移步”。

尾句是归来后回望湖中,黄昏过去,夜幕降临,劲厉的西风中,一轮明月初升, 映在雨后湖心中。西风之“动”反衬出湖月之静。我们也仿佛看到诗人静静地佇立湖边, 凝望湖心秋月, 回味着归途秋景„„ 全诗无一字写人,却无一句不写出了“人”。因为作者没有简单地摹景,而是精心遣词造语, 写出他心灵所感受的 “景”, 因而这景也就表达了“人” 的感受、人的行动、人的心情, 所谓 “景中有人”。这正是此诗佳处。

蒋士铨与袁枚、赵翼同为性灵派 “三大家”。从这首诗看, “性灵”派虽主灵机活脱, 却非浅 易粗率, 同样讲究炼字、炼句, 注重炼意、炼格。“性灵独到删常语”, 才能创造出诗美。

问题:1 、分析“寒钟过雨声”中的“过”。

2 、诗的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过”超过,压过之意,描写了充满萧飒之气的秋天里的钟声压过雨声,一高一低、一缓一密、一疏朗一急凑,通过钟声和声的交相辉映,展示出秋的寒、环境的凄清寂寥。

2、再看尾联——“猎猎西风劲”,西风指秋风,又喻一种势力

或倾向(多含有贬义,指没落腐朽的势力);在这个某一种势力膨胀、嚣张的时候,作者忽来一句“湖心月乍生”,颇有拨云见月,散雾观花之感,使得整首诗歌余韵缭缭,意味悠长。可以看出诗人对时事乐观的情感态度。

湖上晚归蒋士铨篇二
《湖上晚归蒋士铨》

湖上晚归 蒋士铨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这首诗写湖上晚归所见暮秋景致,题材本属熟见。然而由于作者体察入微而又独具手眼,不仅精择富于特征的意象构筑画面,而且炼字锻句,刻意为工, 真切地传达了他的感受, 铸塑出一种独特的美的意境。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轻吟首句,一股深秋凉意便袭面而来。虽然句中无一字写秋, 写晚, 却紧紧把握住暮秋黄昏绵雨暂歇的特定景色。“湿云”,既非雨中乌云,也非雨后淡云,而是仿佛被刚才的秋雨浸湿泡透,仍蓄积着浓厚雨意的阴云。归窠的群鸦则暗点诗题“晚归”。而一“重”字,不仅用通感手法将视觉传达为轻重觉,而且将前两景联接在一起,满天湿云好象堆压在群鸦背上,令人更感到雨意之沉浓。在这阴云鸦群组成的泼墨一般的背景上, 露出一角晴白。这一“出”字又颇妙, 似写原被雨帘遮住的野寺因乍晴而现 “出”, 又似写这新晴是因为野寺显现才显 “出”。晴以衬阴, 更渲染出湖岸周围阴沉、荒凉的氛围。

颔联写归途所见与所闻,又选择两个有特征的景物。诗人不写枯叶、落叶,而写“败叶”,这是被秋雨秋风摧折的残枝败叶,所以更多地蓄存了秋的气息。“寒钟过雨声”一句尤见工力。这里又一次运用通感手法,将听觉(钟声)转化为肤觉 (寒),但妙在不是简单直接的使用,而是写远处野寺传来的阵阵钟声,仿佛经过秋雨的淋洗,也带上了阵阵寒意,与整个画面自然相贴。此联不只描摹了秋色与秋声, 而且传达出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

接着通过地点、时间的转移写出了“归”字。将近归处,看得见屋檐了。但只是“半檐”,另一半或许是被归飞的群鸟挡住了吧;更近归处,已可见树丛中那一星灯火,时间也更晚了。古人有所谓“移步换形”,这里却以景的 “换形”而暗写了人的 “移步”。

尾句是归来后回望湖中,黄昏过去,夜幕降临,劲厉的西风中,一轮明月初升, 映在雨后湖心中。西风之“动”反衬出湖月之静。我们也仿佛看到诗人静静地佇立湖边, 凝望湖心秋月, 回味着归途秋景„„

全诗无一字写人,却无一句不写出了“人”。因为作者没有简单地摹景,而是精心遣词造语, 写出他心灵所感受的 “景”, 因而这景也就表达了“人” 的感受、人的行动、人的心情, 所谓 “景中有人”。这正是此诗佳处。

蒋士铨与袁枚、赵翼同为性灵派 “三大家”。从这首诗看, “性灵”派虽主灵机活脱, 却非浅易粗率, 同样讲究炼字、炼句, 注重炼意、炼格。“性灵独到删常语”, 才能创造出诗美。

问题:1 、分析“寒钟过雨声”中的“过”。

2 、诗的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过”超过,压过之意,描写了充满萧飒之气的秋天里的钟声压过雨声,一高一低、一缓一密、一疏朗一急凑,通过钟声和声的交相辉映,展示出秋的寒、环境的凄清寂寥。

2、再看尾联——“猎猎西风劲”,西风指秋风,又喻一种势力或倾向(多含有贬义,指没落腐朽的势力);在这个某一种势力膨胀、嚣张的时候,作者忽来一句“湖心月乍生”,颇有拨云见月,散雾观花之感,使得整首诗歌余韵缭缭,意味悠长。可以看出诗人对时事乐观的情感态度。

湖上晚归蒋士铨篇三
《湖上晚归 蒋士铨》

湖上晚归 蒋士铨

蒋士铨">湖上晚归 蒋士铨云在青天

湖上晚归

蒋士铨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

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

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这首诗写湖上晚归所见暮秋景致,题材本属熟见。然而由于体察入微而又独具手眼,不仅精择富于特征的意象构筑画面,而且炼字锻句,刻意为工,

真切地传达了他的感受, 铸塑出一种独特的美的意境。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轻吟首句,一股深秋凉意便袭面而来。虽然句中无一字写秋, 写晚,

却紧紧把握住暮秋黄昏绵雨暂歇的特定景色。“湿云”,既非雨中乌云,也非雨后淡云,而是仿佛被刚才的秋雨浸湿泡透,仍蓄积着浓厚雨意的阴云。归窠的群鸦则暗点诗题“晚归”。而一“重”字,不仅用通感手法将视觉传达为轻重觉,而且将前两景联接在一起,满天湿云好象堆压在群鸦背上,令人更感到雨意之沉浓。在这阴云鸦群组成的泼墨一般的背景上,

露出一角晴白。这一“出”字又颇妙, 似写原被雨帘遮住的野寺因乍晴而现 “出”, 又似写这新晴是因为野寺显现才显 “出”。晴以衬阴,

更渲染出湖岸周围阴沉、荒凉的氛围。

颔联写归途所见与所闻,又选择两个有特征的景物。诗人不写枯叶、落叶,而写“败叶”,这是被秋雨秋风摧折的残枝败叶,所以更多地蓄存了秋的气息。“寒钟过雨声”一句尤见工力。这里又一次运用通感手法,将听觉(钟声)转化为肤觉

(寒),但妙在不是简单直接的使用,而是写远处野寺传来的阵阵钟声,仿佛经过秋雨的淋洗,也带上了阵阵寒意,与整个画面自然相贴。此联不只描摹了秋色与秋声, 而且传达出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

接着通过地点、时间的转移写出了“归”字。将近归处,看得见屋檐了。但只是“半檐”,另一半或许是被归飞的群鸟挡住了吧;更近归处,已可见树丛中那一星灯火,时间也更晚了。古人有所谓“移步换形”,这里却以景的

“换形”而暗写了人的 “移步”。

尾句是归来后回望湖中,黄昏过去,夜幕降临,劲厉的西风中,一轮明月初升,

映在雨后湖心中。西风之“动”反衬出湖月之静。我们也仿佛看到诗人静静地佇立湖边, 凝望湖心秋月, 回味着归途秋景„„

全诗无一字写人,却无一句不写出了“人”。因为没有简单地摹景,而是精心遣词造语, 写出他心灵所感受的 “景”,

因而这景也就表达了“人” 的感受、人的行动、人的心情, 所谓 “景中有人”。这正是此诗佳处。

蒋士铨与袁枚、赵翼同为性灵派 “三大家”。从这首诗看, “性灵”派虽主灵机活脱, 却非浅 易粗率,

同样讲究炼字、炼句, 注重炼意、炼格。“性灵独到删常语”, 才能创造出诗美。 问题:1

、分析“寒钟过雨声”中的“过”。

2

、诗的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过”超过,压过之意,描写了充满萧飒之气的秋天里的钟声压过雨声,一高一低、一缓一密、一疏朗一急凑,通过钟声和声的交相辉映,展示出秋的寒、环境的凄清寂寥。

2、再看尾联——“猎猎西风劲”,西风指秋风,又喻一种势力或倾向(多含有贬义,指没落腐朽的势力);在这个某一种势力膨胀、嚣张的时候,忽来一句“湖心月乍生”,颇有拨云见月,散雾观花之感,使得整首诗歌余韵缭缭,意味悠长。可以看出诗人对时事乐观的情感态度。

湖上晚归蒋士铨篇四
《湖上晚归2》

湖上晚归蒋士铨篇五
《_蒋太史答随园先生二书_辨析_兼议蒋士铨与袁枚之交谊》

湖上晚归蒋士铨篇六
《2013届福建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

2013届福建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 名句默写(10分)

1、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2、三杯两盏淡酒,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4、人生如梦,

5、

6、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 。

7、君子性非异也,

8、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二、 文言文阅读(30分)

(一)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日:“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日:“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日:“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日:“世乱,此无主。”日:“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从之。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未几,衡谢病归。至元二年,帝以安童为右丞相,欲衡辅之,复召至京师,命议事中书省。

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

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衡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一,若置之善类中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

以疾请还怀。十八年,衡病重。已而卒,年七十三。怀人无贵贱少长,皆哭于门。四方学士闻讣,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衡独危坐树下自若危:高处 B.家贫躬耕 躬:亲自

C.人有所遗 遗:馈赠 D.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 除:授职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许衡为教化百姓所做努力的一项是:( )(3分)

①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②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

③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 ④必正言不少让

⑤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 ⑥课诵少暇,即习礼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1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许衡出身于世代农家,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上学时,就表露出对单纯读书做官不以为然的态度,其不凡的颖悟力,使几任老师都感到难以胜任对他的教学。

B.许衡具有很强的自律意识,一次酷暑天外出,别人都摘路旁的梨吃,唯有许衡毫无所动:许衡做事又严格遵从礼法,姚枢上调京师,要把原住宅让他住,他坚辞不受。

C.许衡曾担任京兆提学,其间,各地郡县纷纷建立起了学校,百姓因此大受教育感化。后来当许衡离职还乡时,学生们依依不舍,一直将他送到临潼才回来。

D.许衡后来被任命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洒,皇帝亲自选拔蒙古子弟让他进行教育,他既严格要求,又爱之如子。后来当他因病去世,这些学生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3分)

(2)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一,若置之善类中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3分)

(二)

与薛寿鱼书① 【清】袁牧

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②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秋之奕,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

子之大夫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③。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

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人其民,使无天扎④,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扶相公以自尊,则甚陋。今执逮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⑤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

仆昔疾病,姓名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岂不悖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注】①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②若:和,同。③不禄:死的委婉说法。④夭札:因病而早死。⑤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⑥周、程、张、朱: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均为理学家。⑦刀圭:用来量取药末的器具,代指药物。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 意:猜测 .

B.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 执:拉住 .

C.貌袭之,道艺两失 袭:承袭 .

D.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 寿:使„„长寿 .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仆方思辑其梗慨以永其人 使工以药淬之 ..

B. 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C.一瓢先生其理学乎 盖将其变者而观之 ..

D.子不尊先人于白无一人之上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公、孔子是不朽的,精神某种技艺的人也可以不朽。

B. 薛雪留下的奇特病案和有效方剂比理学语录有意义得多。

C. 医术也是仁术,薛雪通过行医实践了孔子的仁学,体现出他的价值。

D. 薛雪行医救人很有成就,但盛年辞世,令人痛惜。

1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2分)

(2) 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4分)

三、文学名著《复活》

19、下列关于《复活》相关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从这天起,她思想起了很大变化,认识到自己和贵族少爷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她不再相信人,认为一切都是欺骗。当聂赫留朵夫的姑姑知道玛丝洛娃怀孕后,便把她从家里赶了出去。她为了生活,只好去给人家当女仆。但每次都遭到男主人的调戏和侮辱。生下的孩子后就被她送给了别人抚养。最后,她沦落到基达叶娃妓院,成了妓女。

B、玛丝洛娃因受一起人命案的牵连,受到法庭的审判。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个西伯利亚商人司蔑尔科夫到妓院寻欢作乐。茶房卡尔金庚和当过使女的勃契诃娃,见商人有钱便起了谋财害命的念头。他们把一包药粉交给玛丝洛娃,要她放到商人茶杯里,骗她说是安眠药。当时,玛丝洛娃正被商人纠缠得厉害,想摆脱他,便照样做了。结果商人被药死了。案发生后,茶房和使女贿赂律师,把罪责全栽在玛丝洛娃的身上

C、副检察官用犯罪遗传学判玛丝洛娃有罪,轮到陪审员们对玛丝洛娃写定罪意见时,他们认为玛丝洛娃没有抢劫、偷钱的意思,同时还加上了她“没有谋害性命的意思”,即使这样玛丝洛娃还是被判了罪。

D、玛丝洛娃上诉案,被大理院以理由不充分驳回。聂赫留朵夫离开彼得堡,把这坏消息告诉玛丝洛娃听。这时,玛丝洛娃已离开了监狱医院。她被人诬告与医务助理员勾搭,而被赶回狱中。聂赫留朵夫再次向她表示:自己决心跟她上西伯利亚去。

E、西蒙松是个腼腆、谦虚而又意志力极强的人。他在大学毕业后,加入民粹派,任过乡村教师,并“公开抨击他认为虚伪和不公正的事情”。为此,他被捕了,成为了一名政治犯。

20、请简述玛丝洛娃在爱情上最终放弃聂赫留朵夫而选择西蒙松的原因。(5分)

四、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湖上晚归蒋士铨篇七
《高二语文小测验【2012.11附答案】》

高二语文小测验【2012.11】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众人的啧啧称赞,他谦逊地表示:“除了舞文弄墨,别无长物了。”

B.针对在台湾高调行善引发的争议,陈光标坦然表示:之所以高调,只是希望能抛砖引玉,激发更多的企业家投身慈善事业。

C.近日有评论指出,特权阶层上下其手,已经严重危害到高考招生的公信度,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D.对教育问题的长期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不同观点的广泛涉猎和兼收并蓄,使得他能够高屋建瓴,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史铁生辞世后,不计其数的读者在短短几天时间里,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众多媒体刊载了大量缅怀他的文章。

B.一路“高歌猛进”的房价牵动着每个购房者的神经,也受到了中央的关注,自今年年初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防范金融风险。

C.影片《让子弹飞》是本年度最耀眼的电影明星。大家即使只是把它当做喜剧看,这部电影也会超量满足观众对于中国喜剧片的期望。

D.因为春晚压力颇大的赵本山,无时无刻不在哼唱《忐忑》减压。经喜剧大师赵本山的二度演绎,《忐忑》喜感更胜。

3、提取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信息,选出三个关键词语。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截至2月28日10时,我国已从利比亚共撤出近2.9万人。其中约2500人已回国,约2.3万人已安臵在第三国,约3400人正在赴第三国途中。专家分析,此次撤侨是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难度最大、情况最为复杂的一次,中国特色的海外利益保护机制正经受考验。

至少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我国的海外撤侨机制已经经受住了考验。此次撤侨人数近3万,是1991年海湾战争时撤侨人数的20几倍,再加上利比亚国内的形势非常不明朗,随时可能发生新的变化,从而导致撤离时间非常紧急。而正是在这种极为不利的条件下,我国仅用三四天时间,就撤离出逾2万同胞,占到在利比亚全部华人的60%以上,这不能不说是高效率。

答: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潘美字仲询,大名人,父璘,以军校戍常山。少倜傥,尝语其里人曰:“汉代将终,凶臣肆虐,四海有改卜之兆。大丈夫不以此时立功名、取富贵,碌碌与万物共尽,可羞也。”太祖遇美素厚,及受禅,命美先望见.

执政,谕旨中外。陕帅袁彦凶悍,信任群小,嗜杀黩货,且善甲兵,太祖虑其为变,遣美监其军以图之。美单骑往谕,以天命既归,宜修臣职,彦遂入朝。上喜曰:“潘美不杀袁彦,能令来觐,成我志矣。”

岭南刘鋹(chǎng)数寇桂阳、江华,美击走之。开宝三年,征岭南,以美为朗州团练使,进克富州,鋹遣将率众万余来援,遇战,大破之,遂克贺州。十月,又下昭、桂、连三州,西江诸州以次降。进次韶州。鋹复遣.

其弟保兴率众拒战,美即率厉士卒倍道趋栅头,距广州百二十里。鋹兵十五万依山谷坚壁以待,美因筑垒休士,与诸将计日:“彼编竹木为栅,若攻之以火.彼必溃乱。因以锐师夹击之,万全策也。”遂分遣丁夫数千人,人持二炬,间道造其栅。及夜,万炬俱发,会天大风,火势甚炽。鋹众惊扰,美挥兵急击之,鋹众大败。斩数.

万计。长驱至广州,鋹尽焚其府库,遂克之,擒鋹送京师,露布以闻。七年,议征江南。十月,命美为升州道行营都监,与曹彬偕往,进次秦淮。时舟楫未具,美下令曰:“美受诏,提骁果数万人,期于必胜,岂限此一衣带水而不径度乎?”遂麾以涉,大军随之,吴师大败。及采石矶浮梁成,吴人以战舰二十余鸣鼓溯流来趋利。美麾兵奋击,夺其战舰,擒其将郑宾等七人,又破其城南水寨,分舟师守之。金陵平,以功拜宣徽北院使。

太平兴国初,改任南院使。四年,命将征太原,美为北路都招讨,部分诸将进讨,并州遂平。继征范阳,以美知幽州行府事。及班师,命兼三交都部署,留屯以捍北边。三交西北三百里,地名固军,其地险阻,为北.

边咽喉。美潜师袭之,遂据有其地。因积粟屯兵以守之,自是北边以宁。

美尝巡抚王代州,既秣马蓐食,俄而辽兵万骑来寇,近塞,美誓众衔枚奋击,大破之。封代国公。八年,改忠武军节度,进封韩国公。雍熙三年,诏美及曹彬、崔彦进等北伐,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明年卒,年六十七。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传第十七》

(1)对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遇美素厚 遇:对待。 B.进次韶州 次:驻扎。 ..

c.间道造其栅 造:修造。 D.以美知幽州行府事 知:主持。 ..

(2)以下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明潘美有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命美先望见执政,谕旨中外 ②潘美不杀袁彦,能令来觐

③若攻之以火,彼必溃乱 ④又破其城南水寨,分舟师守之

⑤尝巡抚至代州,既秣马蓐食 ⑥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岭南刘鋹屡次进犯桂阳、江华等地,到潘美率兵进击时,他又于广州城北一百二十里处率众拒战。潘美出其不意,以火攻取胜,于是攻克广州。

B.太祖即位后,潘美受命到陕西晓谕陕帅袁彦,希望袁彦顺应天命,归属宋朝,袁彦听从了劝告。太祖因此十分高兴,认为潘美替他完成了心愿。

C.太平兴国年间,潘美多次受诏出征,先平并州,后征范阳,又驻守北方边境,在代州时打垮了突然来犯的辽国骑兵。因战功卓著被封为代国公。

D.宋朝征讨江南,在舟楫未准备好的情况下,潘美果断下令涉水而战,打败了吴军。后来在采石矶打败其水军,夺船擒将,又攻破了城南水寨。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丈夫不以此时立功名、取富贵,碌碌与万物共尽,可羞也。

译文:

②美潜师袭之,遂据有其地。因积粟屯兵以守之,自是北边以宁。

译文: 5、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湖上晚归 蒋士铨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1)“寒钟过雨声”一句中“过”字很见工力,请分析。

答: ,

(2)诗的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

高二语文小测验【参考答案】

1、C【解析】C.“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段,暗岭南刘鋹(chǎng)多次进犯桂阳、江华,潘美率中作弊。A.“别无长物”指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兵击退了他们。开宝三年,征讨岭南,任命潘美担穷困或简朴。此处不是形容 “穷困”或“艰苦” 。任朗州团练使,进军并攻克了富州,刘鋹派遣将领

B.“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率兵一万多人来救援,两军相遇激战,潘美大破敌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此处指行为、做法,不军,于是攻克贺州。十月,又攻下昭、桂、连三个指“ 意见”。D.“见仁见智”指对同一个问题,州。西江各州依次投降。进驻韶州。刘鋠又派他的各人有各人的见解。此处仅指一人。 弟弟刘保兴率兵抵抗,潘美就率领精兵兼程赶到栅

2、D(A中途易辙;B成分残缺,“出台”主语残头。在距离广州一百二十里的地方,刘鋹十五万士缺;C语序不当,应为“即使大家”) 兵依靠高山深谷,加固壁垒等待,潘美趁机修筑堡

3.我国(中国) 撤侨(撤侨机制) 经受考垒休整士兵,与各位将领谋划说:“敌人编竹木当验(或高效率)(每个词语2分,共6分。写利比作栅栏,如果用火来进攻,他们必定溃乱。趁势用亚不给分)(时间紧、规模大1分,关键词语为文精锐部队从两面夹攻他们,这是万分周全的策略。”中原有词语) 于是分派兵丁几千人,每人拿着两把火炬,从小路

4、(1)C(造:到达) 来到敌人的栅栏之下。到了夜晚,千万只火炬一齐

(2)B(①是宋太祖的行为,潘美仅仅是执行命点燃,碰巧天刮大风,火势很猛。刘鋹众兵慌乱,令。②不能表现军事才能⑤只是行动。) 潘美指挥士兵猛烈进攻他们,刘鋹军队大败,斩杀

(3)A(张冠李戴。在广州城北拒战的是刘鋹的数以万计。长驱直入到了广州,刘鋹把他的府库全弟弟,不是他本人。) 都焚毁,于是攻克了广州,擒获刘鋹送到京城,贴

(4)①大丈夫不在这个时候建立功名,取得富贵,出布告,让天下的人都知道。七年,商议征讨江南。(而)碌碌无为与世间万物一同了结(自己的一十月,任命潘美为升州道行营督监,与曹彬一同前生),是值得羞耻的。(以:在;碌碌:碌碌无往,进驻秦淮。当时渡船没有准备好,潘美下达命为,平庸;可:值得;“„„可羞也”判断句式;令说:“我接受皇上诏令,率领勇猛果敢的将士数以上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万人,期望一定胜利,难道被一条衣带那样宽的江

②潘美暗地派兵袭击它,就占领了这个地方。水阻挡而不能直接渡江吗?”于是举起旗臶率先涉于是囤积粮食驻扎军队来防守此地,从此北部水而过,大军紧随其后,吴军大败。等到采石矶浮边境因而安宁。(潜:暗中派遣,秘密出动;桥架设成功,吴人乘二十余艘战舰擂鼓逆水而上,因:于是,就;自是:从此、由此;北边:北以求取战利。潘美指挥士兵奋勇进攻,夺取他们的部边境;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战舰,擒获他的将领郑宾等七人,又攻破他的城南

5.(1)“过”,动词,穿过(超过,盖过);(1水砦,分派战船和军队守护。金陵被平定,潘美因

分)这句写远处野寺的钟声穿过秋雨而来,仿功被封为宣徽北院使。

佛带上了阵阵寒意。(1分)点明了钟声寒的原太平兴国初,改任南院使。四年,下令派遣将因,化无形为有形,(1分)生动形象具体的传领征伐太原,潘美担任北路都招讨,部署各路将领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1分)(意思对进攻讨伐,并州于是被平定。接着征伐范阳,让潘即可,共4分) 美掌管幽州府行政事务。到班师回朝时,命潘美兼

(2)尾句写归来时的景象,诗人选取西风、湖心任三交都部署之职,留下来屯兵驻守北部边境。距

月等意象,描绘了猎猎秋风一扫阴雨,令人清离三交西北三百里,有一个叫固军的地方,那里地爽;明月新生,月华与水光交相辉映,营造了势险要,是北方边境的咽喉要道。潘美暗地派兵袭皎洁幽静(清爽开阔)的美妙境界 击它,就占领了这个地方。于是囤积粮食驻扎军队 表达了作者回家时的喜悦与兴奋(或表达了诗来防守此地,从此北部边境因此而安宁。

人为壮美的景象而惊奇、赞美之情)。 潘美曾经巡视各地,到达代州,喂了马,在寝

【参考译文】潘美字仲洵,大名府人,父亲潘璘任褥上吃过早饭以后时间不长,辽国一万多骑兵来犯,军校官守卫常山。潘美年少时,洒脱豪爽,曾经对已靠近边塞,潘美领着众士兵发誓,然后口含木片他的乡人说:“后汉气数将尽,凶恶的官吏胡作非悄悄奋勇出击,大破敌军。封为代国公。八年,改为,国家有改朝换代的征兆。大丈夫不在这个时候任忠武军节度使,加封为韩国公。雍熙三年,皇上建立功名,取得富贵,却碌碌无为与世间万物一同下诏,命令潘美及曹彬、崔彦进等人率兵北伐,潘了结(自己的一生),是值得羞耻的。”宋太祖对美单独夺得寰、朔、云、应等州。第二年去世,享待潘美一向优厚,到受禅即位后,命令潘美先到汴年六十七岁。 京拜见后周执政官,传达圣旨,晓谕中外。陕军将

帅袁彦凶残蛮横,信任一群小人,喜欢杀人,贪占

财物,并且善于用兵。宋太祖担心他发动兵变,就

派遣潘美监督他的军队来对付他。潘美单人独马前

往告诫,认为天命已有归属,应该遵循做人臣的本

分,袁彦于是入朝觐见。皇上高兴地说:“潘美不

杀袁彦,能使他来朝觐见,成就了我的意愿。”

湖上晚归蒋士铨篇八
《四川省泸州2013届高三(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泸州2013届高三(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作(zuō)坊 殷(yān)红 多难兴(xīn)邦 暴殄(tiǎn)天物

B.诡谲(jué) 蠡(lí)测 载(zǎi)歌载舞 间(jiān)不容发

C.颀(qí)长 蛮横(hèn) 济(jǐ)济一堂 焚膏继晷(guí)

D.凝噎(yē) 针砭(biān) 自怨自艾(yì) 绰绰(chuî)有余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家具 赝品 喜洋洋 水乳交融

B.国萃 输赢 并发症 旁征搏引

C.惭怍 诟病 火剑炮 呕心沥血

D.细腻 箫索 首日封 百舸争流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冬天过去,春天的脚步近了,大草原上的冰雪渐渐溶化成了朵朵白色的“大蘑菇”煞是壮观。

B.一个人的个性不是天生的,是由于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决定的。

C.7月,泸州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出现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午还是阳光灿烂,但到下午5时左右,老天突然变脸,市区狂风大作,天昏地暗。据气象部门监测,这次特强沙尘暴瞬间风力达11级,地表能见度仅为1.5米。

B.当我们来到卧龙镇人民政府南侧的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前,只见这座被称为“中国唯一大熊猫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山下,周围流水淙淙,绿树成荫。

C.新建的国窖长江大桥所应用的桥梁技术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斜拉悬索桥。

D.昨天上午,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购物中心,后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以及商场保安、在场群众的救护下,老人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大凡上了年纪或稍有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一本名著、一部电影、一台话剧、一首歌曲,当年在民众中产生巨大影响,虽历经久远年代,但至今仍百读、百看不厌,传唱不衰者,可称之为“经典”。“经典”作品的产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更是一代人的骄傲,正因如此,中国人谁没读过四大名著?在读书人乃至普通人家的书橱里,又怎么能少了《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倘若少了其中的一部,似乎就缺失了家庭的文化气息,不像真正的读书人家。而任何一部“经典”作品的诞生,作者都耗尽毕生心血,经不断推敲,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精益求精而成,有的甚至一生磨一书,一生磨一戏,一生磨一歌,创作者为此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不知从何时起,影视圈掀起了“经典”热,刮起了改编风。其热情之高,速度之快,集数之多,声势之大,令人瞠目结舌,惊讶不已。只要触目众多媒体便可得知,今天有位大手笔改编了某某名著,明天又一大导演改编了某某电影。其实,充其量是

把不足两小时的电影拉长为电视连续剧,其中,不乏添枝加叶,胡编乱造,张冠李戴,偏离原著。何以如此?说穿了,就是金钱驱动,利益所致,改编越长越来钱,导演名声响天下,演员身价百倍升。至于尊重“经典”原创、注重史料真实、慎重改变情节等等,似乎大可不必在意。反正诸多“经典”作者早已作古,死人不会与活人打官司,何必较真呢!这就给胡编乱造者吃了颗定心丸。其实,恰恰相反。比如,一些关于革命史的文艺作品,广大读者和观众知悉历史,当年参加南征北战的老战士尚健在,这么一来,新编经典越多,笑话越多,弄得那些穿帮的大编导们狼狈不堪,不知如何应对。这些年,连续新编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山间铃响马帮来》《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反响平平,就是例证。“经典”作品的改编成功,绝非一日之功,没有渊博的知识、缺少表演手法和创新能力是很难赢得一片掌声和满堂喝彩的。

也不知缘起何日,各地又冒出了文化“啃老”的怪现象。只要读读新闻就不难看到,这些年名人故里纷争四起,从黄帝故里、姜尚故里、老子、庄子故里之争到曹操、华佗故里之争。从赵云故里、诸葛亮耕地之争,发展到五省七地争二乔、三省四地争曹雪芹,甚至跨国界的两国四地争李白故里。于是,有些地方,言必古人,艺必古典,以此炫耀当地历史之悠久,文化底蕴之深厚。对此现象,人们称之为文化“啃老族”。文化“啃老”,表面上看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古代名人的尊重,其实并不尽然。在“复古热”的背后暗藏着不便言明的诸多动机,厚古薄今,对当今文化不自信者有之;盲目开发、受利益驱动者有之;热衷做表面文章,一味追求政绩者有之;仿佛一旦争到了名人故里,便有了猎取经济利益的敲门砖,身价倍增,门票大涨,不尽财源滚滚而来。其实,错矣。对于名人故里、古人坟墓,理应重温历史、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发扬光大,以名人、古人的聪明智慧教育后人开拓创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无愧于我们伟大变革的时代,这才是当务之急。

依我看来,“经典“新编,切莫急功近利,一哄而起;文化“啃老”,切忌躁动,蜂拥而至。只有慎之又慎,不为金钱所动,才能使“经典”神韵无穷,历史遗存光彩夺目,闪烁着文明和智慧光芒的“文化”世代流传,令人景而仰之。

5.从原文看,下面对“经典“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名著电影还是话剧歌曲,只要当年在民众中产生巨大影响,历经久远年代,仍百读、百看不厌,传唱不衰者,都可称之为“经典”。

B.《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四大名著的产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更是一代人的骄傲,所以它们可称作是中华民族的“经典”作品。

C.在读书人乃至普通人家的书橱里如果少了四大名著甚至少了其中的一部,就缺失了家庭的文化气息,就不像真正的读书人家。

D.“经典”作品的诞生,需要不断推敲,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精益求精而成,甚至创作者为此耗尽毕生心血,因而“经典”作品才能神韵无穷,令人景而仰之。

6.下列的说法,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

A.只要触目众多媒体便可得知,影视圈掀起了“经典”热,刮起了改编风。其实都是添枝加叶,胡编乱造,张冠李戴,偏离原著。

B.影视圈掀起的“经典”热,刮起了改编风。热情高,速度快,声势大,却不去尊重“经典”原创、注重史料真实、慎重改变情节,究其原因,诸多“经典”作者早已作古。

C.“经典”作品的改编成功,绝非一日之功,没有渊博的知识、缺少表演手法和创新能力是很难赢得一片掌声和满堂喝彩的。

D.文化“啃老”,虽然体现出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古代名人的尊重,但是在“复古热”的背后暗藏着不便言明的诸多动机,这些都无益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7.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没有渊博的知识、缺少表演手法和创新能力是很难将“经典”作品改编成功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山间铃响马帮来》《永不消逝的电波》等改编,反响平平,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B.近年来名人故里纷争四起,出现了五省七地争二乔、三省四地争曹雪芹,甚至跨国界的两国四地争李白故里。这些地方,言必古人,艺必古典,以此炫耀当地历史之悠久,文化底蕴之深厚,其真正的动机却并非如此。

C.重视传统文化,尊重古代名人,需要重温历史、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发扬光大,以名人、古人的聪明智慧教育后人开拓创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这样才能无愧于我们伟大变革的时代。

D.大凡上了年纪或稍有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急功近利,一哄而起的“经典”新编,浮躁短视,蜂拥而上的文化“啃老”,都不能使“经典”焕发出夺目的光彩,更不能使文明和智慧光芒的“文化”世代流传,令人景仰。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9题。

黄盖传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初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孙坚举义兵,盖从之。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坚薨,盖随策及权,擐①甲周旋,蹈刃屠城。 诸山越不宾,有寇难之县,辄用盖为守长。石城县吏,特难检御,盖乃署两掾,分主诸曹。教曰:“令长不德,徒以武为官,不以文吏为称。今贼寇未平,有军旅之务,一以文书委付两掾,当检摄诸曹,纠擿②谬误。两掾所署,事入诺出。若有奸欺,终不加以鞭杖,宜各尽心,无为众先。”初皆怖威,夙夜恭职;久之,吏以盖不视文书,渐容人事。盖亦嫌外懈怠,时有所省,各得两掾不奉法数事。乃悉请诸掾吏,赐酒食,因出事诘问。两掾辞屈,皆叩头谢罪。盖曰:“前已相敕,终不以鞭杖相加,非相欺也。”遂杀之。县中震栗。后转春谷长,寻阳令。凡守九县,所在平定。迁丹杨都尉,抑强扶弱,山越怀附。

盖姿貌毅严,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语在《瑜传》。拜武锋中郎将。武陵变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诸幽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盖又平讨。加偏将军,病卒于官。

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内侯。 (选自陈寿《三国志·吴书十》,有删节)

【注释】①擐:huàn,穿。②擿:tī,挑出,揭发。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察孝廉,辟公府 辟:征召

B.诸山越不宾 宾:成为宾客

C. 初皆怖威,夙夜恭职 夙:早

D. 自春讫夏,冠乱尽平 讫:通“迄”,到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 两掾所署,事入诺出 若属皆且为所虏

B. 久之,吏以盖不视文书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C. 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 加偏将军,病卒于官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第二部分 (共123分)

注意事项:

1.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部分共4大题,13小题,共123分。

四、(31分)

10.第一部分《黄盖传》文段表现了黄盖哪些性格特征?(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3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令长不德,徒以武为官,不以文吏为称。(4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乃悉请诸掾吏,赐酒食,因出事诘问。(3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斜线(/)给下列文言文断句。(4分) 世间极闲适事,如临泛游览,饮酒弈棋,皆须觅伴寻对。唯读书一事止须一人可以尽日可以穷年环堵之中而观览四海千载之下而觌面古人天下之乐无过于此而世人不知,殊可惜也!

1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8分)

湖上晚归

蒋士铨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

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

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⑴“寒钟过雨声”一句中“过”字很见工力,请简要分析。(4分)

⑵诗的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选填6个小题。6分)

⑴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 __。 (王勃《滕王阁序》)

⑵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___________ 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⑶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 __。 (荀子《劝学》)

⑷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 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⑸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 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⑹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 __。 (李密《陈情表》)

⑺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 __。 (杜甫《登高》)

⑻___________ __,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一种深久的不安

乔 叶

①有时候,走在街上,看见穿得很破的收废品的老人,骑着锈迹斑斑的三轮车,摇着牛皮纸扎成的拨浪鼓,在繁华的大街上一脸灰尘,我就会觉得不安。看见卖水果的小贩,小心地拎起一串葡萄,把那些裂了口的果子仔细地摘下,然后把它们最大最好的那一面朝外码好,在薄暮里用芭蕉扇赶着聚拢过来的蚊蝇,我也会觉得不安。看见人力车夫坐在树阴下,寂寞地抽着烟,眼神却毫不懈怠地关注着来来往往的人流,仿佛要在第一时间捕捉到他们的乘客,我还会觉得不安。

②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每月赚多少,有几个孩子,住在什么地方。除了从表象上对他们的职业生活有一点认识,我对他们一无所知。可我就是无法抑制自己的这种不安。他们也是有幸福的,我想。生意顺畅的时候,年节团聚的时候,雨天憩息在家里喝点小酒的时候„„我相信他们的快乐,也欣赏他们的享受,可我还是感到不安。而我不安的原因听起来竟是这样矫情和可笑——因为我的物质生活比他们富足。

③精神生活充满了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是不能比较的。我知道。可物质生活上我确实比他们富足。每当我掏出钱夹去消费时,就不由得会想到他们。一件专卖店里的名牌T恤,一道豪华饭店里的特色佳肴,一辆已经在路边等候的帕萨特出租车„„每当我把目光投向这些昂贵的事物时,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忐忑和心虚。仿佛我在无形中欠了他们什么,而不能无所顾忌地去花这些其实是自己一分一角挣来的钱。

④有很多人的物质生活都比他们好,也比我好,我知道。我只是平民百姓中的一分子。然而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有三六九等。我不是最低的一等,也不是最高的一等。如果作为最低等,我一定不会甘心。但是当我看到真的还有那么多人在我的界线之下生活时,我却无法对自己理直气壮地说:“花自己的钱,想他们干什么,比你过得好的人多着呢!”

⑤似乎是有些神经,有些自作自受。仿佛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我今天的生活是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才拥有的。——可细细想来,难道不是么?我的上几辈的亲人中谁没有和他们一样在最狭窄的空间里挣扎过?谁不是和他们一样为了最基本的生计奉献着自己最浓稠的汗水?他们中有多少人敢去翻看“梦特娇”的标价?有多少人摸过五星酒店里的紫檀雕筷?有多少人会识别蓝鸟和奔驰的标志?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我怎么能够容许自己这么快就割断我和他们之间最本质的那种血脉关联? ⑥我做不到。鲁迅说过,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而我已经看到有太多的人正在奢侈和放纵中苟活着。我不想这样。我常常会问自己:有必要穿这么好的衣服么?有必要吃这么贵的菜么?有必要坐这么好的车么?答案常常不是肯定的。那么,我就会坚定地远离这些东西,去做一种最经济的选择。

⑦我不评价别人的消费。这是个性化的时代,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只尽力来控制自己,不让自己的欲望随着时尚的标准而高涨。仿佛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离那些底层的人们更远,同时也才能让心灵获得最质朴的感知和最踏实的抚慰。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湖上晚归蒋士铨篇九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3届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西大学附中高三年级(下)语文半月考 编号:1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颠覆传统的读书方式——移动阅读

《中国人移动阅读报告》显示,过去的一年中,国人共进行了9亿分钟(相当于17个世纪)、6亿次移动阅读。上班路上成为移动阅读的高峰期,其次人们也喜欢在床上、沙发上、洗手间、下班路上阅读。

移动阅读是什么?移动阅读是指人们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码终端如手机、电纸书、平板电脑等进行阅读。阅读的内容包括数字化的书籍、报刊杂志,也包括博客微博、视频等。

谈到移动阅读,不得不提手机报,自从2004年7月中国首份手机报诞生以来,手机作为“装在口袋里的媒体”开始步入人们的生活。它的移动性、便携性、互动性、贴身性等优势,满足了信息时代受众在“碎片化时间”中阅读的习惯,用手机进行移动阅读得到认可和追捧。

但是,基于2.5G网络的手机报只能看做是移动阅读的“前世”。随着3G无线互联网时代来临,阅读必将朝着丰富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阅读内容单一的手机报,在电纸书、智能平板、PSP等具有通信功能的移动终端上阅读成为潮流所向。这些基于移动工联网的平台,使得随时随地可读、海量信息聚集、声像图文并茂成为可能。移动阅读时代到来了。

移动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有许多不同的地方。目前,移动阅读可以分为电子阅读器(电纸书)和阅读客户端两大类。电纸书可以阅读PDF、TXT等大部分格式的电子书,一些电子阅读器的电子墨水技术使得辐射能耗低、不伤眼睛、效果逼真,阅读时好像玻璃下压着一本纸质书一样。而阅读客户端是通过阅读应用软件向读者推送电子书,用户可以下载或在线阅读。

历史上,人们常用汗牛充栋来形容藏书多,存放时可堆砌至屋顶,运书时让牛也出汗。然而在移动阅读时代,书房将不再“汗牛充栋”,一部普通的电子阅读器就可以存储成千上万本书籍,并把他们放入口袋中随身携带,这种方式使得阅读“飘”了起来。

同时,阅读器或阅读软件的书签、笔记、分享功能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深度。读到精彩处,兴起时,轻点按钮,用微博等移动社交工具和他人分享阅读心得。这样,通过小小的阅读终端,便能以书会友。

《新民晚报》总编辑、上海市记协副主席陈保平在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演讲时说:“移动阅读将成为未来一种主要的生活方式。”CNNIC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另据易观国际报告,手机阅读已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高频率使用的应用之一,每天阅读一次及以上的用户占比45%。摩尔定律预示着移动阅读将汇入这样的科技潮流:阅读器更便携,性价比更高,阅读体验更好,阅读量更大。可见,未来移动阅读将在手机上大有作为,“飘”起来阅读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然而,海量信息是把双刃剑,带来丰富选择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移动阅读让人们买的书越来越务,加上阅读器上从一本书切换到另一本书的功能很方便;使得读者更难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并且,在公交、地铁等嘈杂的环境中阅读;知识的吸收难免会大打折扣。因此陈保平也提出:这种碎片化的“浅阅读”是否会对人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有负面影响,这也是人类每次拥抱新技术的同时,值得警醒的地方。

1.下列关于“移动阅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移动阅读”是相对于传统阅读而言的新兴阅读方式,这里面既有阅读方式、方法的变化,也有读物

内容的变化。

B.“移动阅读”将随着阅读器更便携、性价比更高的趋势给人们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和更大的阅读量,

并将替代传统阅读。

C.“移动阅读”时代到来的标志是3G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在电纸书、智能平板、PEP上阅读成为潮流。

D.“移动阅读”是人们利用手机、电纸书、平板电脑等进行阅读的方式,而用手机进行移动阅读最早得

到认可和追捧。

2.下列表述不能支持“移动阅读被称为‘碎片化阅读’”这一说法的一项是( )

A.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业余时间呈“碎片化”形态,在这样的时间里很难长时间地连续阅读。

B.人们通过移动阅读很难从头到尾完整地阅读完一本书,甚至难以读完一篇并不长的文章。

C.人们通过这种阅读所接受的信息完全是零碎的,而零碎的信息给人的教益是断章取义的、不完整的,

有害无益。

D.这种阅读是浅阅读,阅读的结果对人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正所谓开“卷”未

必有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随着3G无线互联网时代来临,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码终端技术的移动阅读可能会朝着丰富化、个性

化的方向发展。

B.人们可以使用阅读终端的书签、笔记、分享功能,通过“微博”等社交工具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随

时随地以书会友。

C.一些电子阅读器因为采用了电子墨水技术,使这类移动阅读没有辐射,不伤眼晴,效果逼真而被广泛

应用。

D.传统阅读时代的书房藏书“汗牛充栋”,而移动阅读时代,一部普通的电子阅读器就可以装下成千上

万本书,书房中不可能再有大量藏书。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ks5u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蕃)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后公府辟举方正,皆不就。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臵一榻,去则悬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

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驳之曰:‚昔高祖创业,万邦息肩,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失和,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奉公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又三署郎吏二千余人,三府掾属过限未除,但当择善而授之,简恶而去之。岂烦‘一切’之诏,以长请属之路乎!‛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征为尚书令,送者不出郭门。

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

延熹六年,车驾幸广成校猎。蕃上疏谏曰:‚臣闻人君有事于苑囿,唯仲秋西郊,顺时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如或违此,则为肆纵。况当今之世,有‘三空’之厄哉!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是谓‘三空’。加兵戎未戢,四方离散,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岂宜扬旗耀武,骋心舆马之观乎!又秋前多雨,民始种麦。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书奏不纳。

自蕃为光禄勋,与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世家郎所谮诉,坐免归。

(选自《后汉书•陈王列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坐左转修武令 左转:左迁,降职

B.抚养百姓,同之赤子 赤子:婴儿,小孩

C.而群贼弭息矣 弭 :更加

D.与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 典:掌管,主持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蕃“直言犯谏”的一组是(3分)

①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

②岂烦“一切”之诏,以长请属之路乎

③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

④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

⑤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ks5u

⑥不偏权富,而为世家郎所谮诉

A.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②③⑥ D. ①②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李膺担任青州刺史,下属郡县的官员听说他的威严都自行离职而去,唯独陈蕃因廉洁清明的治绩留任。

B. 陈蕃为周璆下榻,把用欺诈的办法得以拜见的使者鞭打至死,都体现了陈蕃鲜明的个性。

C. 陈蕃认为地方官吏贪赃枉法,虐待百姓是导致山贼为害一方的重要原因。

D.陈蕃反对皇帝围猎,他认为只有在有战事时,才能射杀禽兽用于祭祀,现在“三空”时期,皇帝不能贪图逸乐。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5分)

(2)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湖上晚归 蒋士铨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8.“寒钟过雨声”一句中“过”字很见功力,请分析。

9.诗的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李白《蜀道难》)

(2) ,则芥为之舟, ,水浅而舟大也。 (庄子《逍遥游》)

(3)临溪而渔, 。酿泉为酒, 。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ks5u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通俗史学家蔡东藩 来新夏

蔡东藩(1877—1945)的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了甲午战争的中国失败到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日等等惊天动地的事件。世事纷扰.山河破碎,不能不使这个长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知识分子,日益加深其忧惠意识,而不自觉地熔铸了他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

他出身贫寒,过着箪食瓢饮的日子,住着以教读抵租金的居室,如果他能降志辱身混迹官场,也许能博取富贵,但一则他家境贫寒,无力应酬;再则他看到官场各种蝇营狗苟的无耻恶习,实为腐败官场所罕见。从此,他决意敝屣荣华,告病归里,重回“君子固穷”的旧日生活。他手无缚鸡之力,不过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当他所写《民国演义》问世后,因秉笔直书,有触犯军阀劣迹数处,遂遭武夫恐吓,弹头威胁.有人亦劝其曲笔.“隐恶扬善”,但他决不为动,宁愿搁笔,决不曲笔。蔡东藩的种种立身行事,称得起是一位善于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真正儒者。

蔡东藩自绝望于官场,即倾其毕生精力于著述。蔡东藩著述很多,但能享盛名而传之久远的,则是《历朝通俗演义》。蔡东藩之所以能以极大的毅力完成这套通俗历史著述.绝非一时冲动的偶然行为,而是有其一定的思想基础。他身经国运艰危.目击风雨飘摇,不可避免地会像同时代有些知识分子那样,受到“救亡图存”时代潮流的冲击。当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富国强兵”等等课题,流传于社会。蔡东藩也必然会结合自己的条件作自己的选择。他深明亡史亡国的教训,而要用自己的文史知识和秃笔凹砚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以实现其“演义救国”的素志。就在他思考酝酿过程中,辛亥革命爆发,给他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但迎来的却是北洋军阀集团的统治和袁世凯的帝制自为,蔡东藩在这种政治恶行的刺激下,决定先从《清史通俗演义》开始,其主要目的是以这个被推翻的专制政权为靶的,笔伐“洪宪帝制”。他在《清史演义》自序中说:“至关于帝王专制之魔力,尤再三致意,悬为炯戒。”《清史演义》着手于民国四年秋,正是袁世凯等办帝制甚嚣尘上的时候,而成书的次年秋,又是袁世凯自毙之时。这不是巧合,而是作者有意识的行为。从中也能约略窥知撰者为什么把《清史演义》的写作提到第一位的奥和所在。而自序中的词语也正是作者对“洪宪帝制”的历史鞭挞。民国十年正是“直皖战争”给民众带来兵燹灾祸之际,蔡东藩更运其如椽之笔,进一步地投枪于军阀统治的黑暗现状。他历数民元以

来的动乱不宁,更明确表达其正直的史德说:“窃不自揣,谨据民国纪元以来之事实,依次演述,分回编纂,借说部之体裁,写当代之状况。语皆有本,不敢虚诬。”史家应有风骨,于此可见,亦无怪乎军阀武夫为之惧,而出以威胁之劣行!

蔡东藩在历丈编纂法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著述虽以“演义”为名,但并不是相沿所谓的“演义体”如《东西汉演义》《三国演义》等等。他不满意《三国演义》之类的演义书,他在《后汉演义》自序中,曾有所评论说:“若罗氏所著之《三国志演义》则脍炙人口,加以二三通人之评定,而价值益增。然与陈寿《三国志》相勘证,则粉饰者十居五六。寿虽晋臣,于蜀魏事不无曲笔,但谓其穿凿失真,则必无此弊。罗氏第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少也。”蔡氏就以此观点指导整套通俗演义的写作而自成一“新演义”体.“新演义”体的特色是,博览群籍,广搜史料,文笔力求通俗,叙事端在真实,间入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敷衍情节,要不得脱离历史正轨。他还采用夹批、后批和注释等手段.以发挥自己的史观、史识。这一“新演义”体裁,很适于普及历史知识,供社会教化之助。顾便于以国史回归国人,鼓呼民气,尽史家之职责,所以,对“新演义”体固不得以小道视之.而当誉之为通俗史学,并堂皇列位于史部之一目。后之以历史为题材而着笔为历史小说者.何不取法乎此?等而下之,其戏说历史,亵渎历史者流,亦当自愧于先贤!

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l部600余万字.其有功史学自不待言!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蔡东藩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丰富.对一些惊天动地的事件目见耳闻.这

使《历朝通俗演义》更具真实性。

B.由于蔡东藩在写《民国演义》时坚持其正直的史德秉笔直书,“写当代之状况”。“语

皆有本”,使“军阀武夫为之惧”,而遭到军阀的恐吓。

C.蔡东藩的„新演义”体与传统的《东西汉演义》《三国演义》等“演义体”历史小说不同,他完全采自正史,

力求通俗,不修饰文字。

D.蔡东藩认为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

少‟也”,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

E.作者认为《历朝通俗演义》应列入史学著作之中,作为历史小说的范例,应该效法,而那些戏说历史、

亵渎历史的人相比之下应当惭愧。

(2)作者认为蔡东藩“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请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6分)

(3)蔡东藩将《清史演义》提到第一,并在写书的时间上有意安排,其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4)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1部600余万字。你认为影响他写作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ks5u

第Ⅱ卷(表达题 共2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两会前后,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总在表态一定要稳定房价,但地方的多元与特殊情况决定了仅仅靠地方

政府稳定房价,无异于缘木求鱼。 ....

B、近些年,很多地区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的做法蔚然成风,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

C.武警政益龙跳珠江救人的英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

D.面对记者的采访,部分代表口不二价,种种“雷人语录”引发舆论一片哗然。 ....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现在看来,我国高铁技术是在需求驱动下以自主创新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了对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掌握,很可能实现对欧美技术的超越。

B.据苏州市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之一、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李荣森调研统计,剧装制作总成本的60%来自刺绣。

C.“3•15”不是什么特定的节日,它所表达的是一种诉求和愿望:希望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健康的关系,希望维权意识深入到每一个消费者的心中,希望我们的消费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D.“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能看得

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所谓讲课自由指的是大学教授在讲台上有自由传播自己学术观点的权

利, , 。 , , 。 ,如果随便找一本专著来作自己的讲义,那样的日子是不会长久的。

①就是它在课程设置好大体范围之后ks5u

②旧大学里对前一点体现得较好,而对后一点限制颇多

③由于没有统编教材,教授就必须学有专长④也有自由表达自己政治见解的权利

⑤教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学术专长选择教材

⑥旧大学从体制上说有一长处是今天大学里没有的

A.④②⑥①⑤③B.④③⑥②①⑤C.⑤④⑥①③②D.⑤③②①④⑥

15.下面一则启事,有五处不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我公司应征网页制作人员和平面设计人员各20名。凡我市21—35周岁,身体健康、大专或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男女青年均可报名。贵公司地处市中心地带,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待遇优厚,最低月工资3500元。路途较远的职工公司负责安排食宿。愿者请带身份证,到本公司的人事科报名,经考试后即可录用,试用期3个月。

2013年1月20日

16.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6分)

示例: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

五、作文(60分)

仔细观察漫画,领会深刻寓意,完成作文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文章。

ks5u

湖上晚归蒋士铨篇十
《2014级高三语文滚动检测9》

2014级高三语文滚动检测(九)

命题人:唐 冲 审校:钱和军 (时间:45分钟 总分50分) 选择题(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皱纹/骤然 杀戮,山麓 琼楼玉宇,群龙无首 ......B.挟制/偕同 竹笋/损失 柳暗花明/扭转乾坤 ......C.肋骨/擂台 嗟叹/街道 追根溯源/素昧平生 ......D.游泳,踊跃 祝贺,豁达 倾家荡产/轻装简从 ......

1.C(A项读音分别为:zhòu/zhòu,lù/lù,qióng/qún;B项读音分别为:xié/xié,sǔn/sǔn,liǔ/niǔ;C项读音分别为:lèi/lèi,jiē/jiē,sù/sù;D项读音分别为:yǒng/yǒng,hè/huò,qīng/qīng。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笨坯 寥廓 义愤填膺 艰苦倍尝 B.湮没 发迹 良晨美景 杯盘狼藉 C.萎缩 佼洁 骇人听闻 蝇头微利 D.窥伺 坟茔 屈尊下顾 安之若素. 2.D(A项倍一备,B项晨一辰,C项佼一皎。)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 A.膺品 裁员 滞纳金 死皮赖脸 B.重叠 扫描 大杂烩 带罪立功 C.针灸 陷井 原生态 鼎力相助 D.作祟 编纂 候车室 出其不意 3.【答案】D【解析】A.赝品。B.戴罪立功。C.陷阱。 4.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2011年春运于近日落下帷幕。 本月25日,全国铁路旅客运送量达到20969万人次,比去年 同期增长12.7%。 ② ,河南省高院院长张立勇透露,“平顶山天价逃费案”的再审开庭将进行现场直播,更好地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③功夫明星李连杰被传加入新加坡国籍一事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口诛笔伐,虽然有些网友们的观点不无道理,但在今天这种事情也 。

A.截止 日前 无可厚非 B.截至 日前 无可厚非 C.截至 目前 无可非议 D.截止 目前 无可非议 4.【答案】B【解析】①“截止”置于表示时间的词语之后,强调某个时间点;“截至”则置于表示时间的词语之前,强调的是一个时间段。②日前:几天前;目前:当前,现在;③无可厚非:没什么可过分指责的;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批评指责的。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我同先生长达十多年的交往中,他还是头一次爽约,未能按时交稿,而且永远也拿不到先生的稿子了。每念及此,不禁悲从中来。

B.“随着产业兴起,多家节能环保领域的上市公司将发展壮大。”在广发证券研究员谢军看来,如泰豪科技这类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比较成熟的上市公司将首当其冲。

C.火车的速度竟然超过了飞机!在风驰电掣的沪杭高铁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D.他为人不错,只是过于固执,喜欢钻牛角尖,丁是丁,卯是卯,一点也不晓得变通,所以同事中好多人并不喜欢他。 5.【答案】A【解析】A.“爽约”指没有履行约会,失约。B.“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语意不当。C“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津津乐道”已经包含了“说”这一动作,重复。D.“丁是丁卯是卯”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褒义词。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会计专业的学生无论是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毕业后如要从事会计类职业,必须通过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

B.林小云在学校有心算第一人刀的美誉,有人说这是训练的结果,也有人说她的速算能力其实可以从家庭遗传的角度得以解释。

C.如果想刻画一种语言具有什么特征,拿另一种语言来跟它进行比较是最好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很好地发现并感受语言的差异。

D.建立制度很重要,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把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还需要有制约和监督机制.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6.【答案】D【解析】A.无论……还是为固定搭配。B.“可以’’与“得以”重复,保留一个。C.“刻画”与“特征”不搭配,“很好地”修饰“发现”不妥。

7.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湖上晚归 蒋士铨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 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 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1)“寒钟过雨声”一句中“过”字很见工力,请分析。(4分)

(2)诗的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4分)

7.(1)“过”,动词,穿过(超过,盖过);(1分)这句写远处野寺的钟声穿过秋雨而来,仿佛带上了阵阵寒意。(1分)点明了钟声寒的原因,化无形为有形,(1分)生动形象,具体地传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2)尾句写归来时的景象,诗人选取西风、湖心月等意象,描绘了猎猎秋风一扫阴雨,令人清爽;明月新生,月华与水光交相辉映,营造了皎洁幽静(清爽开阔)的美妙境界(2分)表达了作者回家时的喜悦与兴奋(或表达了诗人为壮美的景象而惊奇、赞美之情)。(2分)

8.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拟写一条“京剧脸谱”的定义。 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60字。(6分)

在京剧表演中,某些男性角色的脸部常有一种特殊的彩色化装,称之为“脸谱”。根据剧情和剧中人物的需要,演员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在脸上勾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图案、不同纹样的脸谱,用来表明戏中人物的面容、

1

性格等特征,使观众能观其外表,知其心胸。例如,红色脸常用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等性格,以“三国戏”里的关羽为代表;白色脸则常用来表现奸诈多疑,以“三国戏”里的曹操为代表。京剧脸谱能够丰富舞台美术色彩,强化演出效果。

8.京剧脸谱是京剧表演中以夸张变形等手法,用不同颜色、图案、纹样在男性角色脸上勾画的用来表明面容、性格等特征的特殊彩妆。(4分,也可表述为“„„是京剧脸谱”)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8分)

大自然在反抗

[美]雷切尔·卡逊

我们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们心意,但却未能达到目的,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讽刺,但是很少有人提及。

生物学家布里捷说:“昆虫世界是大自然中最惊人的现象。对昆虫世界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这种“不可能的事情”现在正在两个领域内发生。通过遗传选择,昆虫正在发生应变以抵抗化学药物,不过现在要谈到的一个更为广泛的问题是,我们使用化学物质的大举进攻正在削弱环境本身所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

世界各地的报告很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情况,即在用化学物质对昆虫进行了十几年控制之后,那些被认为已在几年前解决了的问题又回过头来折磨我们,而且只要出现一种哪怕数量很不显眼的昆虫,它们也一定会迅速增长到严重成灾的程度。化学控制已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现今一些地方,无视大自然的平衡成了一种流行的做法。今天的自然平衡所面临的状况好像一个正坐在悬崖边沿而又盲目蔑视重力定律的人一样危险。人,也是这个平衡中的一部分。有时这一平衡对人有利,有时它会变得对人不利。当这一平衡受人本身的活动影响过于频繁时,它总是变得对人不利。

人们在制定控制昆虫的计划时忽视了两个重要事实。第一是,对昆虫真正有效的控制是由自然界完成的,而不是人类。昆虫的繁殖数量受到限制是由于存在一种被生态学家们称为环境防御作用的东西,这种作用从第一个生命出现以来就一直存在着。昆虫学家伯特·麦特卡夫说:“防止昆虫破坏我们世界安宁的最重大的一个因素是昆虫在它们内部进行的自相残杀的战争。”然而,现在大部分化学药物被用来杀死一切昆虫,无论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的敌人。

第二个被忽视的事实是,一旦环境的防御作用被削弱了,某些昆虫的真正具有爆炸性的繁殖能力就会复生。托马斯·赫胥黎勒曾计算过,一个单独的雌蚜虫在一年时间中所能繁殖的蚜虫的总量相当巨大。

没有一个人知道在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种昆虫,现在已经记录在案的昆虫已超过七十万种。这些昆虫的绝大多数都被自然力量控制着,而不是靠人的任何干涉。糟糕的是,往往在这种天然保护作用丧失之前,我们总是很少知晓这种由昆虫的天然敌人所提供的保护作用。

这种起天然保护作用的昆虫种类繁多。黄蚂蚁捕获那些不移动的蚜虫,并且用它的汁液去喂养幼蚁。黄蜂在屋檐下建造了柱状泥窝,并且用昆虫充积在窝中,作为黄蜂幼虫将来的食物。黄蜂飞舞在正吃着料的牛群的上空,它们消灭了使牛群受罪的吸血蝇。大声嗡嗡叫的食蚜蝇,把卵产在蚜虫出没的植物叶子上,而后孵出的幼虫能消灭大量的蚜虫。瓢虫,也是一个最有效的蚜虫、介壳虫和其他吃植物的昆虫的消灭者。草蜻蛉靠捕食蚜虫、介壳虫或小动物为生,每个草蜻蛉都能消灭几百个蚜虫。

昆虫由于存在着这样的天然特性,因此它们一直都是我们在保持自然平衡使之倾向对我们有利一面的斗争中的同盟军。但是,现在我们却把炮口转向了我们的朋友。一个可怕的危险是,我们已经粗心地轻视了它们在保护我们免受黑潮般的敌人的威胁方面的价值。

杀虫剂数量逐年增大,环境防御能力的全面持续降低正在日益明显地变成无情的现实。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可以预料昆虫的骚扰会逐渐更加严重,并且将超出我们已知的范围。

你会说:“这种情况肯定不会真正发生——无论如何,在我这一辈子里将不会发生。”但是,它正在发生着,就在

2

这儿,就在现在。如安大略的黑蝇在喷药后,其数量比喷药前增加了十六倍;在英格兰,随着喷洒一种有机磷化学农药而出现了白菜蚜虫的严重爆发。虽然有理由认为杀虫剂在对付要控制的那种昆虫方面是有效的,但它们却打开了整个盛放灾害的潘多拉盒子。

加拿大昆虫学家尤里特十年前曾说:“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哲学观点,放弃我们认为人类优越的态度。”

(选自《寂静的春天》,上海译文出版社,有删改)

(1)“大自然在反抗”体现在哪两方面?导致“大自然反抗”的原因是什么?(6分) (2)文中写黄蚂蚁、黄蜂、瓢虫等昆虫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从全文看,作者写“大自然在反抗”的意图是什么?(6分) (1)【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答案】体现:①昆虫通过遗传选择,正在发生应变以抵抗化学药物。②曾被化学药物控制的昆虫,不但又回过头来折磨人类,而且还会以更为严重的程度爆发性繁殖。原因:人类大量使用化学药物(或“人类忽视了自然的自我控制能力”),削弱了环境本身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

(2)【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特色、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分析科普文的语言特色、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要掌握科普文基本的说明方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

【答案】 ①通过列举黄蚂蚁捕食蚜虫、黄蜂消灭吸血蝇、瓢虫消灭蚜虫等具体事例,证明“大自然有天

然保护作用,无须靠人为的干涉”这一观点。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说服力。 (3)【解析】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能力。题干直接问“作者写‘大自然在反抗’的意图是什么? ”作答时可以直接回答,答案要点要分别从“人类使用化学药物对大自然的危害”“作者表明反对人类使用化学药物的态度”“表达作者对人类至今仍未意识到过多干预大自然最终会导致更大灾难的忧虑”等方面来考虑。答案要具体,不要抽象了事。

【答案】 ①指出人类使用化学药物控制昆虫的做法破坏了大自然平衡,导致自然灾害日趋严重。②表明反对人类使用化学药物来控制虫害这一做法的态度。③表达对人类至今仍未意识到过多干预大自然最终会导致更大灾难的忧虑。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湖上晚归蒋士铨》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湖上晚归 湖上晚归赏析 湖上晚归蒋士铨翻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湖上晚归蒋士铨”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湖上晚归蒋士铨"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7826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