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柳条意象赏析戎昱

柳条意象赏析戎昱

2015-12-22 06:55:2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柳条意象赏析戎昱篇一《高三古诗意象鉴赏课件》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柳条意象赏析戎昱》,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柳条意象赏析戎昱篇一
《高三古诗意象鉴赏课件》

柳条意象赏析戎昱篇二
高考专项突破-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

柳条意象赏析戎昱篇三
《高三古诗意象鉴赏课件》

柳条意象赏析戎昱篇四
《古诗歌鉴赏试题解析》

借景抒情,情在景之先。是将已有的情附着在景物上借以抒发。触景生情是情在景之后。是景引发情。两者触发点不同。借景抒情是一种写作方式。触景生情是一种思想活动。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写作手法。两者意思相近。后者程度较前者稍深些许。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更为紧密。寓景于情?确定不是寓情于景吗?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借景抒情)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触景生情)

竹枝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融情于景)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情景交融)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王夫之评价颔联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你认为这里的“小景”、“大景”应指什么?

2.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吻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参考答案】

1.“小景”指风顺帆正;“大景”指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景观。

2.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误区透视】

做此类题目时考生容易走进的误区有:1.不能准确地选择意象,不能有的放矢地作答。2.不懂得写景和抒情的关系,将情、景割裂开来。3.没有按照意象(诗的基础)、意境(诗的画面)、诗情(诗的内涵)来进行有效鉴赏。4对表达技巧和表现方法模糊不清。5.评析不够到位,缺少层次感。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①。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叹新丰句: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据《新唐书·马周传》记载,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住在新丰的旅舍。店主人不理睬他,备受冷落。

(1)“落灯花棋未收”一句描写了什么情境?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怀?

答:

(2)本曲开头两个诗句的数量词叠用有什么妙处?请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

答:

金陵酒肆留别

李 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为全诗营造了一个令人陶醉的环境,请简析其中的“香”字在此有哪些蕴藉之意。

答:

(2)古人评论此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请简析全诗是如何把惜别之情写得饱满酣畅的。(请分条表述)

答:

3、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 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

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本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在黄州所作。

(1)这首词上阕写景,词人可谓一个妙手的大画家,短短几句就画出了多种景物。你认为这首词在写景上有怎样的特点?请举例分析。

答:

(2)这首词下阕写人,你从中看到的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答:

落日怅望

马 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唐诗别裁》)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这里所说的“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请你就这首诗的“意”和“格”分别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1)这首诗的

“意”

(2)这首诗的

“格”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山

杨万里

乌臼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

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

余 杭

范成大

春晚山花各静芳,从教红紫送韶光。

忍冬清馥蔷薇酽,薰满千村万落香。

(1)上面两首诗都是优美的写景诗,但表现手法各不相同,试作简要分析。 答:

(2)两首诗中的“掩”和“薰满”历来为人称道,请选择一处加以赏析。 答:

【参考答案】

1(1)描写了纷纷落下的灯花余烬及散乱的棋局,从侧面表现了作者梦前以棋解闷,梦后独对孤灯时百无聊赖的情怀。(2)作者在此取“一”的联想意义:一点点儿梧叶芭蕉之动,都会牵动秋的愁绪、羁旅的惆怅;一声声滴落在芭蕉叶上的嘀嗒雨响,都使得愁思更浓。正是这“一点”“一点”、“一声”“一声”使得三更梦醒后的作者辗转枕上,绵绵相思、悠悠乡情涌上心头。开头两句诗的数量词叠用不仅巧妙地表现了作者愁肠百结、夜不能寐的心理状态,而且读来让人有抑扬顿挫之感,同时又渲染了孤寂惆怅的气氛,使诗句蕴含更丰富的内容,耐人寻味。

2.(1)一是描写柳花微妙(或淡淡)的香味儿,写出春之气息;二是夸赞了酒肆里的酒香;三是暗含了朋友之间情谊的浓厚。(2)先写酒店姑娘的劝酒,让诗人感受到了他人的热情;再写一群青年朋友前来相送,让诗人感觉到了真挚的友情;三写把酒言欢“各尽觞”的场景,让诗人产生了“欲行不行”的留情;四是“东流水”与“别意”的比较,让诗人倍感朋友之间“水长情更长”的无限深情。加之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烘托出的氛围,使全诗的惜别之情显得非常饱满酣畅。

3.(1)这道试题分析的角度很多。可以从写景的角度入手分析,也可以从写景方式入手分析,还可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考生分析时联系具体诗句,且能分不同层次或角度表述。示例:这首词写景上的特点一是词人善于从多个角度写景,有远景,如山、林;有近景,如竹、墙;有仰望,如“翻空白鸟”;有俯瞰,如“照水红蕖”;有听觉,如“乱蝉”;还有嗅觉,如“细细香”。这样多角度的写景就使景物显得很有层次,做到了诗中有画。二是在景中含情。如“乱蝉”“衰草”就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是包含了词人苦闷的心境。(2)这首词中的苏轼是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着岁月而又无可奈何的形象,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从“杖藜徐步转斜阳”和“又得浮生一日凉”等诗句中可以看出。

4、(1)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既有客中留滞、思乡情切之意,又有年华渐老、感时伤逝之叹,同时,也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2)情景分写是此诗谋篇布局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种写法,颇见匠心,全篇写“落日怅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间写来,诗情与景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写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乔木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感”,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若是前半景后半情的平常写法,就没有上述那种层层递进、曲达其意的妙。

5、(1)杨诗从视觉角度落笔,借秋山之树描写秋天之景色。范诗从嗅觉角度落笔,借春山之花描写春天之景色。(2)第一首的“掩”字用了拟人的手法,

柳条意象赏析戎昱篇五
《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

柳条意象赏析戎昱篇六
《2014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试卷汇编·古诗词鉴赏》

2014届高三一模考古诗词鉴赏汇编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4—16题。(8分)

西江月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注释】①这首词据传是苏轼贬谪惠州时悼念侍妾朝云之作。 ②瘴雾:惠州一带的湿热之气。 ③倒挂绿毛幺凤:(使者是)倒挂树上的绿毛小鸟。幺凤:鸟名。 ④涴(wò):沾污。 ⑤“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王诗中有“梦中唤作梨花云”句。

14.概括上下阕中梅花的形象特点。(每一点均在四字以内)(2分)

15.下列对词的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瘴雾”既写出当地气候特征,也渲染了仙风。

B.运用比拟,谓即使梅花谢了,而梅叶仍有红晕。

C.反其意而用典故,慨叹自己已经不再梦见梅花。

D.整首词借花喻人,借咏梅倾诉了对朝云的思念。

16.从侧面描写的角度,赏析上阕画线句。(3分)

14.(1)冰清玉洁(高洁、超尘脱俗) (2)天然丽质(不施粉黛)(2分)

15.A(3分)

16.写海仙派使者探芳丛,增添作品的浪漫色彩,从侧面表现(烘托)梅花之美。(3分) 苏轼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

纸鸢 袁枚

纸鸢风骨假稜嶒①,蹑惯青云自觉能。

一旦风停落泥滓,低飞还不及苍蝇。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稜嶒:指才气、品格等卓越超群。

14. 袁诗中的“纸鸢”和曾诗中的“柳”倚仗的都是 。(1分)

15. 对两首诗歌中的字词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袁诗首句中的“假”是对“风骨”否定。

B.袁诗第二句中的“自觉”二字饱含讽刺。

C.曾诗开篇的“乱条”已经透出感情倾向。

D.曾诗中的“飞花”“日月”隐含作者之喜。

16.《纸鸢》和《咏柳》两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两者的“同工”之处做简要分析。(4分)

14、(1分)风(答“东风”不给分)

15、(3分)D

16、(4分)两首诗都是咏物诗,所咏之物都是借他人之势,得意忘形,作者都对此进行了严厉的讽刺和批判,并严正警告他们不会永远得意下去,终有一天会受到打击(2分)。两首诗都借物抒情(托物言志)(1分),表达了作者仗势得志的小人的批判和警告(1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14.本诗所写的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 节。(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颔联化用“孟嘉落帽”的典故,传神地表达诗人风雅洒脱的情态。

B.颈联从色彩、空间等角度写景,气势宏阔,又给人高危萧瑟之感。

C.尾联的“知谁健”表达了山水无恙,人事难料的深重的忧虑之情。

D.整首诗前三联对仗工整,抑扬顿挫;尾联,一问一答,意味深长。

16.首联情感的表达曲折多变,请简要赏析。(4分)

14.(1分)重阳

15.(3分)A

16.(4分)示例:人已老去,是一悲,对秋景更生悲,诗人只有勉强宽慰自己。今日重九遇见老友,姑且把悲伤藏起来,陪友人尽欢。情感复杂而多变。

4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双调】湘妃怨

和卢疏斋西湖

马致远

采莲湖上画船儿,垂钓滩头白鹭鸶。雨中楼阁烟中寺,笑王维作画师。蓬莱倒影参差。薰风来至,荷香净时。清洁煞避暑的西施。

14.“湘妃怨”是这首诗歌的( )(1分)

A.曲牌名 B.词牌名 C.宫调 D.题目

15.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从远近高低、触觉、嗅觉等角庋,描绘景物,展现了绚丽的西湖夏景。

B.诗中画面各异其趣,但又统一在宁静优美的基调上,体现作者的隐逸之志。

C.末句将夏日西湖比作美丽的西施,生动地写出了西湖的宁静、清洁、凉爽。

D.本首诗歌语言风格为清新明丽,又间杂着口语,读来雅致,而又不失活泼。

16.有人认为“笑王维作画师”插在前后写景的句中,不够协调;也有人认为此句如异峰突起,具有奇特的审美效果。结合整诗,谈谈你对此的看法。(4分)

14.A(l分)

15.B(无隐逸之志)(3分)

16.认同“不够协调”,理由谈及破坏写景的连续完整,并加以分析,最高2分

认同“异峰突起”理由谈及描写中加八叙述,使平板中见奇崛,拓展联想和想象的

空间,耐人寻味,结合诗句分析,最高4分。

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6题。(8分)

洛阳早春

顾况⑴

何地避春愁,终年忆旧游。

一家千里外,百舌⑵五更头。

客路偏逢雨,乡山不入楼。

故园桃李月,伊水向东流。

【注】⑴顾况:唐代诗人,苏州海盐人,一生官位不高,曾受人引荐入朝任著作郎,时洛阳为唐代东都。

⑵百舌:百舌鸟,立春后鸣叫不已,是民间最常见的一种留鸟,终年生活在一个地区,不随季节迁徙。

14、这首诗的体裁是。(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B、颔联流露出家人不能跟随在自己身边的遗憾。

C、颈联进一步交代“愁”因何在。

D、尾联“伊水东流”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16、全诗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试就尾联加以赏析。(4分)

14.(1分)五言律诗 15.(3分)B

16.(4分)作者想象着故乡早春桃李盛开的美好景象,是虚写;一江春水向东流是眼前景,

是实写。这种由虚而实的超大空间跨度,使诗歌情境开阔,内涵丰富,表达了

诗人强烈的弃官归乡的情感愿望。

6阅读唐代诗人戎昱的两首诗,完成第14—16题。(8分)

①(甲)霁雪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乙)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①此诗又题《韩舍人书窗残雪》。

14.对两首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分) ..

A.都是七言绝句 B.首句都不入韵 C.都是仄起平落 D. 都很讲究对仗

1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首句点明雪晴在天“暮”之时,为结句“一夜明”作了铺垫。

B.甲诗“无人扫”三字突出居住地的偏僻,显出韩舍人的孤独寂寞。

C.乙诗首句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最喜爱的湖上亭。

D.乙诗“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也容易使人联想离人伤心的啼哭。

16.两首诗都出现了“柳条”这一意象,请加以赏析。(4分)

14.(1分)A

15.(3分)B

16.(4分)雪后天晴,江边柳条轻盈,随风婀娜摆动。甲诗借景抒情,表达了雪晴时的愉悦心情。(情景描述1分,情感1分)春日和风,柳条轻拂。乙诗采用拟人法的手法,抒写不忍离去的依依深情。(情景描述1分,情感1分)

7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14—16题。(8分)

【双调】水仙子 山居自乐

(元)孙周卿

西风篱菊粲秋花,落日枫林噪晚鸦。数椽茅屋青山下。是山中宰相家,教儿孙自种桑麻。亲眷至煨香芋,宾朋来煮嫩茶,富贵休夸。

[注]山中宰相:指陶弘景。他隐居句曲山中,礼聘不出,武帝到山中咨询国家大事,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14.“双调”是这首小令的宫调名,“水仙子”是 。(1分)

15.对这首小令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开头两句通过“西风”等六个意象写出了深秋的肃杀。

B.诗人自诩是“山中宰相”,这是一种自命清高的表现。

C.“富贵休夸”与“山居自乐”呼应,点明诗歌的主旨。

D.本诗语言质朴平实,朗朗上口,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16.作者是怎样表现山居自乐的?(4分)

14、(1分)曲牌名

15、(3分)A(错在“肃杀”)

16、(4分)要点:(1)艺术手法,如选材角度、语言表达等;(2)对艺术手法的具体分析;(3)语言。答案示例:作者通过对归隐生活中几个代表性片段的描写(1分),如自诩“山中宰相”、教儿孙“种桑麻”、为亲眷“煨香芋”、为宾朋“煮嫩茶”等(3分),表现山居自乐。

8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长沙过贾谊宅 唐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②,万古惟留楚客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诗人因公务南至湘中,瞻仰贾谊故宅写下此诗;此前,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因“刚而犯上”被贬。②栖迟:淹留。③楚客:指贾谊。贾谊曾被汉文帝重用,后被疏远,任长沙①

柳条意象赏析戎昱篇七
高考专项突破-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

柳条意象赏析戎昱篇八
《2013静悟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顺其自然最好,一定不要刻意追求心静如水。

一、友情提醒:坚持“读不懂诗歌不答题”的原则,坚持“三步答题法”的规范原则。

二、如何快速突破一首诗歌

1、从题目入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诗歌的内容(主旨、情感)都是围绕题目来表现的。题目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有些诗歌,如果不联系题目去读,根本就看不出来它在写什么。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只要在读诗前对诗题稍加注意,就会对理解诗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从诗歌类别划分入手。读诗可以先大致判断一下诗歌属于哪一类,对所写感情有个大致的判断。

(1)山水田园诗:通过描写山水田园风光来表达思想感情。或者表达对山水田园的热爱,或者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还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的生活等等。

(2)咏史诗:叙述登临凭吊之事,描写所见所闻所想,常常运用古今对比的手法,表达出物是人非的惆怅,沧海桑田昔盛今衰的感慨;追慕前贤建功立业的雄心,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怆,还有的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总之,一般是凭吊古代的人和事,对人,表达缅怀之情;对事,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当然,也有的怀古诗只是就事论事,对古代的某人或某事作出评判。

(3)边塞诗:通过描写边塞风光和军伍之事,有的表现出戍边的艰辛,有的表现对战争的厌恶,也有表现诗人杀敌报国的豪情。还有的表达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者表现对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的热爱之情。

(4)咏物诗:描写某种客观事物,表现其特征,或借以表现作者对此物的喜爱之情,或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还有的表现作者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5)咏怀诗:送别诗表达的是依依不舍之情,还有分别后的思念或是对远行友人的劝勉;闺怨诗写对远人怀念或对战争的不满,感叹青春易逝,自己虚掷韶光;即景抒情诗则通过描写景物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3、从古诗特征入手。

读古诗,就是翻译文句。因为是“古”,就要像翻译文言文一样去翻译,翻译过程中,注意文言中所有的特殊现象(重要文言词语、活用、省略、倒装)等,这些都适用于古诗,翻译时尤其要注意每个动作极其主语。因为是“诗”,语言的凝练、句子的含蓄、思维的跳跃、修辞表达的特殊等都要留心。

另外,古诗先景后情(或先事后情)的特点决定了我们一定要用心揣摩诗歌的最后一联(或一句)。

4、从诗词选取的意象的“冷”“暖”色调入手。

景物是古诗中最常见又易读懂的部分,而人物则通常会或明或暗地存在于诗歌的景物中。古诗词中许多景物都被赋予特定意义。读诗时,只有分清景物的情感类别,从写景意象的“冷”“暖”色调入手,才能从易懂的画面或未知的画面中读出诗歌要表现的主旨,要抒发的情感。

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记忆: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5、从抓关键词、句(诗眼)入手。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如果能捕捉到那些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

古代诗歌的含蓄蕴藉,并不排斥直抒胸臆。因此,我们在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时,可以找到并抓住透露诗人感情的字眼,也就是“情语”,进而准确、全面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内涵。例如青岛二模试卷中的《村行》,首联“信马悠悠野兴长”中的“悠悠”,尾联“何事吟余忽惆怅”中的“惆怅”,都是直接表现诗人感情的“情语”, 抓住了这两个词语,便是抓住了读诗的钥匙,后面第一题的答案也有了着落。 “情语”是诗中的点睛之笔。把握了这些词句,便可触摸到作者的情感脉搏。但从“情语”入手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注意不要以偏概全。某一个字或某一句诗即使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它是不是这首诗的主要的和核心的思想感情,还是要全面审视,不要轻率下结论。

6、关注诗后注释、题目中的题干,有时还要联系诗人的经历、生活的朝代、个人的风格等。

关注注释一定要注意一点:注释只是对诗歌内容、情感起补充说明作用,切不可喧宾夺主,抛开诗歌,只根据注释就贸然断定感情。有时注释会说明多个方面的意思,而注释与诗歌的结合点才是真正有用的内容。

三、几种常见题型的答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形象型

(一)分析意境(画面)型

模式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景(描图景)+境(点氛围)+情(析情感)

①先用一句“描绘了……(时间地点或者四字的意象术语)的画面”或者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来针对题干作答。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注 常见氛围: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二)分析人物形象与事物形象型

1、 解答分析:人物形象有刻画的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咏物诗多托物言志,要注意物与人的联系。

2、 答题步骤:先用一句“刻画了„„(身份或者情感或者性格)的形象”来针对题干作答,然后结合具体诗句

具体分析,最后表明抒发了什么感情。

【旧题回顾】.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两个小题。(8分)

溪居 柳宗元(唐)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2)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柳宗元的诗是“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试结合诗句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这是最常考的、涉及知识最庞杂的、学生也最模糊的一类题。

表达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技巧。表现技巧分为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篇章结构等几种。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具体阐释怎么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3)指出此手法表现了怎么样的形象(画面、人物、事物),怎么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教你审题】

“表达技巧”题的审题要审清以下方面:

(1)是综合考查,还是单一考查。

综合考查就是问“表达技巧”,这是考查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篇章结构在内所有的技巧特点,答题时要从这几个角度逐一考虑,从中选取最突出的来答。不过,这种考题不太常见。

单一考查就是具体到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篇章结构等其中的某一项。

“表达方式”中常考的是“抒情方式”,题干中的中标志词是“……是怎么样来抒情的”; 一般会就会涉及到“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最常见的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衬(烘托或反衬)情”,其中再最常见的是“衬托手法”,有正面烘托,就是“以乐景写乐情”或者“以哀景写哀情”;也有反面衬托,就是“以乐景写哀情”或者“以哀景写乐情”。 “以乐景写哀情”考得最多。间接抒情有时也指“借事抒情”,“用典抒情”,或者其他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

“表现手法”中常考的是写景的手法,比如这次青岛二模《村行》中的第一题:“此诗第二联写景主要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 当然,有时候也会考查写人的手法(正面、侧面),写物的手法(正面、侧面)。

“篇章结构”常常以“……有什么作用?”或者“为什么说……是关键词?”的形式来考查。这类题类似于现代文阅读里面的“作用题”,要从在“内容、结构、表达”上的作用三个角度来答题。

(2)答题包括三步骤:

指【指出表达技巧】+ 析【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表达技巧】+ 点【点明表达效果(表现了„„感情或者描绘了„„画面 + 抒发了„„感情)】。

(3)答案数量:要分清“一”与“多”:“哪种”只能写出一种,“哪些”要多角度切入。要分清“主”与“次”,“主要”一般

写出一种,至多两种;“哪些”要多写,先主(多指能覆盖整体的手法之类的大概念)后次(多指

局部的修辞之类的小概念)。

(4)答题范围:是分析的全篇还是局部(某联、某句、某片)。

【教你答题】

(1)一定要答准答好最重要的一步:点明所用的表达技巧。

(2)表达技巧必须用术语作答。

(3)“分析表达技巧”一般要写出三要点。如“借景抒情”,答出什么景,什么情,情景如何结合;分析

对比手法要答出对比的双方事物和关系(将什么与什么对比、效果如何)。

(4)分析前人评点题答题步骤:

①领会前人评论的内涵并加以阐述。②结合诗词内容、评论答题。

【阅卷忠告】

准确判定所用的表达技巧是整个表达技巧鉴赏最核心的一步。如何准确判定呢?

1.首先要看清答题角度,是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或者表达方式,篇章结构,甚至兼而有之。要求答修

辞手法,绝不能答其他的手法;要求答表现手法的则往往先答手法再考虑修辞手法。如问的角度不明确,局部的则修辞手法优先;整体的则表现手法优先。另外,要看清“一”与“多” 、“主”与“次”的区别:该答一个的,绝不能答两个;该多答的则绝不能少答;该答主要的则绝不能答次要的。

2.从关系分析技巧。关系即诗文中诗句与诗句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有判断一两句所用的表达技巧的,有时单

看这一两句看不出来,必须联系上下文的诗句,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方能判定。

3.有的手法有种属之分。如比喻分三种,衬托分两种,比拟分两种。当不能确切分析到小类时,最好使用比较

模糊的概念。如当不能准确分析是正衬还是反衬时,就答衬托。

另外,对分析性题型,分析时一定不要忘记要结合思想感情分析。因为表达技巧就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对暗示性题型,有时不能只简单地说出表达技巧就完事的,它有时涉及内容、层次、主旨等。对此,应当宁可多答,决不少答。

【旧题回顾】(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抒情方式的考查)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二)(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4分)(写景手法的考查)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两个小题。(考查画面和景情关系)

野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苏幕遮•草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一生经历坎坷,屡试不中,仕途极不得意,仅仅任过州中主簿等职。②“庾郎”本指庾信。庾信是南朝梁代文士,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庾开府集序》)。③窣地,拂地;春袍,刚释褐入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是穿青袍,春袍、青袍,实为一物。

②③①

第三种模式:炼字型(包括分析语言型)

模式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如果有手法,必须指出来。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贴切)。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具体充分)。

(3)指出表现了事物怎么样的特点(或者描绘了怎么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分析语言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反思与对策】经过复习,学生能从题目、情语、注释等角度把握住诗词的主要情感,但在具体答题中仍存在要点不全的问题,理解感情常常“无中生有”,或者理解片面,或者随意拔高,尤其在做“分析情感”题时分析空泛,为此在做题时,必须做到:

○1突出针对性训练,解决好把握情感“要点不全”“分析空泛”两大突出问题。主要工作是掌握住诗歌的抒情方式。 ②注重答题规范性训练,如使用术语、突出要点、层次清晰等。

【教你答题】

(1)把握情感,记住术语

a.人生感悟:淡泊幽雅 超凡脱俗 皈依田园 热爱田园 人生苦短 奋发有为 知足常乐 珍爱生命

b.国家安危:忧国忧民 忠君报国 建功立业 感古伤怀 渴望和平 反对战争 批评现实 同情百姓

c.个人际遇: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怀乡思人 友爱深厚

(2)分点分层作答,答案要要点化。

【问卷忠告】

1.一定要学会分析。

在诗歌鉴赏中,对作品主题思想,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理解、把握可以是多元的,但必须紧扣诗歌文本,这叫分析有据,不可任意拔高或转移,一知半解不全面。

分析时不可空泛、笼统、套用几个术语。应结合语言文字作具体分析。同时要围绕所要回答问题的主题,突出要点,防止过度分析,更要防止只读个大概,就想当然的来答题。

2.学会答题。

①答“是”所问。诗歌鉴赏最忌讳的是“答非所问”。尽管它是常识,但不少人却常犯。

②要点醒目。把答题的关键词放在最显眼处,让阅卷老师在第一时间内就能看到。

③思路清晰。

【旧题回顾】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柳条意象赏析戎昱篇九
《高考专项突破-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

柳条意象赏析戎昱篇十
《高考语文古诗歌鉴赏万能答题公式》

高考语文古诗歌鉴赏万能答题公式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柳条意象赏析戎昱》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塞下曲戎昱赏析 再别康桥意象赏析 意象画赏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柳条意象赏析戎昱”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柳条意象赏析戎昱"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7828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