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文职人员改革

文职人员改革

2016-12-20 10:37:0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文职人员改革(共9篇)2015年军队文职面试热点之军队子女学校改革2015年军队文职面试热点之军队子女学校改革【面试热点】军队子女学校改革【例题参考】为实现军队子女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解除军队子女教育后顾之忧,促进部队战斗力建设,近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印发《关...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文职人员改革》,希望能帮助到你。

2015年军队文职面试热点之军队子女学校改革
文职人员改革 第一篇

2015年军队文职面试热点之军队子女学校改革

【面试热点】

军队子女学校改革

【例题参考】

为实现军队子女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解除军队子女教育后顾之忧,促进部队战斗力建设,近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印发《关于军队子女学校和幼儿园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军地各级认真贯彻执行。针对这一举措,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保障军人子女接受良好教育,事关广大官兵切身利益,事关军队战斗力建设,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制定颁发《意见》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是有效落实国家相关优待军人子女教育法律法规的具体体现,是不断增强部队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实际举措。

采取这样的举措,可以把军队子女的教育问题转给当地政府来办,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办学。军队学校通过资源整合,全部由政府安置管理。军队办学逐渐融入到社会办学的大环境中,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军民融合,不断增强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意见》并非“一刀切”,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把军队幼儿园的办学予以保留,并且采取合并的措施,保障军队幼儿园的办学质量。为了提高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对于有志于从事军队幼儿

园教育的高校毕业生给予政策上的优惠,这样就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部队幼儿园从教。办学方式的转变,也说明军队改革正在稳步推定。

我认为,采取这样的措施,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军队不仅在教育方面进行改革,而且在其他方面把能够交给政府或者社会处理的事务,都将逐渐由社会去办理,军队将集中精力提升自身的战斗力,实现新时期的转型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注入新的活力。改革永不停滞,尽管在改革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唯有改革才能促进发展。

军队文职面试备考过程中,考生要每天进行必要的面试训练,了解军队文职人员工作动向,这样每天都有进步和收获,用心思考,才能实现军队文职人员成功之“梦”。

2015年军队文职人员考试岗位能力:经济(二)
文职人员改革 第二篇

2015年军队文职人员考试岗位能力大纲:经济(二)

中公教育军转干考试网整理2015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为2015年参加军队文职考试的考生阅读。本篇为2015军队文职人员考试目录中的经济部分。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机制及其作用的发挥

(一)市场机制的主要内容。以供求关系为纽带的经济均衡机制;以价格信号为导向的自动调节机制;以物质利益为内在动力的利益协调机制;以市场竞争为外在压力的优胜劣汰机制。

(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健全的市场体系;完善的市场格局;有序的市场秩序。

(三)市场机制的缺陷。市场机制对生产的调节具有滞后性、不确定性、盲目性;市场机制在非完全竞争市场的作用有限,在有些领域不起作用;市场机制不能很好地解决经济外部性问题。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基本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思想;列宁和斯大林的基本思想。

(二)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部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外部条件。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特征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实践的演化过程。传统计划体制下对市场机制的排斥阶段(1956-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取向的改革阶段 (1978-1992 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的总体配套改革阶段 (1992一1996 年);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阶段(1997-2000 年);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阶段 (2001 年至今)。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非公有制 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衡量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标准。公有制资产是否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是否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国有经济是否对整体经济发展起主导作 用;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是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现代企业制度

(一)企业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及其发展。业主制;合伙结IJ; 公司制。

(二)现代企业制度及其特征。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现代企业制度运行机制。

(三)中国固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过程: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改革的出路。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

(一)市场体系的内涵与结构。市场体系的内涵;市场体系的结构。

(二)现代市场体恶的一般特征。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有序性。

(三)现代市场体系的发育过程。市场的萌芽阶段:市场的形成和市场体系雏形的出现阶段:市场体系的形成阶段:市场体系的完善和现代市场体系的形成阶段。

(四)中国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发展。中国市场体系培育的现状:中国市场体系培育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中国现代市场体系的主要措施。

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一)财税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财税体制改革的历程:从"放权让利"到"公共财政" ;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二)金融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三)个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加强政府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

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社会保障体恶的内容和特征。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社会保障制度与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关系。

(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举措。

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一)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内容。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基本任务: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内容: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基本机制。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和手段。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对外开放

(一)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进程。

(二)中国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的方式与途径。中国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的方式:中国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的途径。

(三)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对外开放。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基本原则:加入WTO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影响和挑战。

2015 年军队文职更多信息请关注:

2015军队文职招聘考试时政热点:文工团改革的拐点
文职人员改革 第三篇

2015军队文职招聘考试时政热点:文工团改革的拐点

【【导语】2014年全军文职人员统一招聘工作作出全面部署,首次实行文职人员统一招聘。招聘的军队文职人员岗位涵盖了教学、科研、工程、卫生、文体、图书、档案等专业技术岗位,以及部分管理事务和服务保障等非专业技术岗位。中公教育军转干考试网提供4军队文职人员考试备考资料:文工团改革的拐点,为2015年参加军队文职考试的考生作第一手参考。

【背景链接】

2014年全军文职人员统一招聘工作作出全面部署,首次实行文职人员统一招聘。招聘的军队文职人员岗位涵盖了教学、科研、工程、卫生、文体、图书、档案等专业技术岗位,以及部分管理事务和服务保障等非专业技术岗位,这些岗位实行的是合同制和聘用制。伴随着解放军文职制度的完善,文工团改革的风声已经在各团体传开,尽管具体政策还没出来,但精简人员已经成为各团体“下一步的考虑”,对于文工团更具深度和力度的改革即将来临。

【政策解读】

一、文工团何去何从?

裁减不是目的,或许对文工团现行机制体制进行改革,才能更好地为提升部队战斗力和基层部队服务。

军队文艺单位可能被调低级别,文艺明星的军衔和对应待遇可能调低。人员的使用形式(军人或者合同聘用)可能会改变,特招制度也可能取消。

现代高技术战争对文艺的鼓动性需求明显降低,文工团与一线作战部队的距离越来越远。

二、改革已成必然趋势

《解放军报》文化部原主任陈先义:“改革政策还没出来,但怎么实现人员的精简,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2013年8月,总政治部下达《关于规范大型文艺演出、加强文艺队伍教育管理的规定》,重申纪律、严控商业活动,并硬性规定文工团每年为部队的演出场次,被解读为政策调整的信号。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则明确提出,要优化军队规模结构,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再次将改革整顿的箭头,指向了部队文艺团体。

三、明星在文工团的生活样态

2009年,炙手可热的流行歌唱组合凤凰传奇被特招进入二炮文工团。在2011年的“艺术人生”节目中,凤凰传奇直陈,刚加入团里那会儿“觉得挺辛苦”,一旦跟自己的商演产生冲突,就得无条件推掉,开始还真的有点吃不消,甚至觉得后悔当兵了。

而后,由二炮文工团团长亲自作词的军营题材红歌《绿旋风》,成为他们第一份成绩单。他们还在节目现场演绎了这首融合了军营题材、民族旋律和说唱风格的《绿旋风》。

几年的短暂军旅生涯后,包括凤凰传奇在内的多位明星转业回到地方,而他们当初之所以被特招入伍,也是因其才艺被相关高级领导相中。

他们的经纪人徐明朝日前接受采访时将凤凰传奇的“千万元级别的”收入来源归纳为1∶1∶1,即商业演出、广告代言和演唱会、衍生收入各占1/3,网游甚至保暖内衣也成为他们的涉足领域。如果还在部队体制内,以上的每一部分商业活动,都与总政严格推行的纪律相悖。

四、体制和现实的冲突

在海政文工团原副团长付林对南方周末记者的叙述中,这样的冲击从更早时候就已开始。上世纪八十年代,付林因为“自己录歌”违纪而受到了行政警告处分。个人走向社会的尝试,与体制发生了冲突。

如果想继续保持部队文工团的优势,需要大量的资金、齐整的队伍和充分的社会认可度。然而摆在面前的却是有限的资金、紧缩的编制和暧昧的市场定位。不足的运作经费,得靠商业演出来弥补,节目的打磨和名气提升,也需要在对社会演出中一步步完成。

五、文体单位编制压缩

2006年初公布的《国防白皮书》披露,2005年底完成的20万大裁军中,文体单位被较大程度地压缩。

军内知情人士透露,2013年新一轮改革之后,军队文艺单位可能被调低级别,文艺明星的军衔和对应待遇可能调低。人员的使用形式(军人或者合同聘用)可能会改变,特招制度也可能取消。在这个可能的改革方案中,逐渐减小的吸引力能否让文工团继续昔日辉煌,尚不得而知。

六、改革不会止于裁减

由于需要完成如大型歌舞等特定任务,在现役人员之外,文工团往往还要进行合同招聘,甚至临时借用。表面的缩编即使顺利进行,也难以使文工团的实际工作人员减少,反倒会形成一个“隐性的包袱”。

更大的一个包袱是,同质化的人才已经过多。上攀不上大戏主角,下入不了未来娱乐草根,一批学了多年的优秀演员有没有出口与平台展示他们的艺术才华?改革不应止于裁减。

2016湖南军队文职人员招聘报名时间
文职人员改革 第四篇

2016湖南军队文职人员招聘报名时间

【导语】中公教育军队文职考试网消息,2016年军队文职最新报名时间已经公布2016年军队文职招聘工作安排出炉,具体内容如下:

2016年军队文职报名时间公布,文体以外岗位报名时间定于10月12日至21日,文体岗位报名时间为10月29日至31日。

2016年军队文职招聘考试时间安排在11月下旬,具体时间与考务安排另行通知。

军队文职二次补录时间安排在2016年3月中旬至6月上旬。

未经官方证实,仅供交流参考,不承担相关责任。

【相关公告】【文职人员改革】

下面是湖南军转干考试网为大家准备的考试备考资料,更多考试资料可以前往湖南军转干考试网查看。

2016军队文职招聘考试公共科目法律精华考点:宪法的历

史发展

宪法部分考点三:宪法的历史发展

一、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

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法律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然而,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的自然经济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君主专制制度,都决定了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不可能产生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因为宪法与民主制度紧密相连,它是民主事实和民主制度的确认和保障,而奴隶制、封建制国家一般不存在民主制度。因此,近代意义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讲到宪法,资产阶级是先行的。英国也好,法国也好,美国也好,资产阶级都有过革命时期,宪法就是它们在那个时候开始搞起来的。【文职人员改革】

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1.近代宪法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普遍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众所周知,商品经济的发展以自由、竞争为条件。尽管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简单商品经济也曾导致有限的民主制或民主元素,但当商品经济普遍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结构时,自由竞争与平等交换的经济要求必然要通过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反映出来。因此,当资产阶级建立起自己的国家政权后,便通过宪法的形式,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以适应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2.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以及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和以普选制、议会制为核心的民主制度的形成,为近代宪法的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毫无疑问,封建主义的政治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自由发展,新的生产力与旧的生产关系必然会发生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因此,资产阶级需要发动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以资产阶级民主制取而代之,并通过宪法来确认和巩固资产阶级民主制。

3.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和法治等理论,为近代宪法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为了铲除封建制度的束缚、破除君权神授等思想观念的影响,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以自然法理论为基础的“社会契约论”,并进而提出了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学说,阐述了通过制定宪法来规范国家权力的行使,以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等立宪主义思想,从而为近代宪法的产生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一)旧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中国是一个专制历史特别漫长的国家,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使得中国既无成熟的民主传统,又无民主政治基础。所以,中国古代历史上缺乏民主宪法成长的土壤。直到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许多有志之士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日渐认识到宪政制度的重要性,纷纷要求实行立宪政体,以实现中国的救亡图存。特别是在面对列强侵略、国内各种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的压力下,清政府于1905年派5名大臣出洋考察各国宪法,后于1908年颁布以“君上大权”为核心的《钦定宪法大纲》,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大纲

共分为两个部分:“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共23条。其中“君上大权”14条,是大纲的正文主体部分:“臣民权利义务”9条,为正文的附录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君上大权主要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解散之时,即令国民重行选举新议员,其被解散之旧员,即与齐民无异,倘有抗违,量其情节以相当之法律处治;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宣告戒严之权。当紧急时,得以诏令限制臣民之自由;总揽司法权。委任审判衙门,遵钦定法律行之,不以诏令随时更改。司法之权,操诸君上,审判官本由君上委任,代行司法,不以诏令随时更改者,案件关系至重,故必以已经钦定为准,免涉分歧等。

附臣民权利义务,其细目当于宪法起草时酌定。主要有: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臣民可以请法官审判其呈诉之案件;臣民应专受法律所定审判衙门之审判;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臣民按照法律所定,有纳税、当兵之义务;臣民现完之赋税,非经新定法律更改,悉仍照旧输纳;臣民有遵守国家法律之义务等。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慑于革命的压力,清政府又于11月3日颁布《重大信条十九条》,并宣布立即实行,但旋即被革命的浪潮所淹没,这是清朝政府最后一部宪法性文件。

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3月11日由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随后,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所窃取,从而使中国进一步陷入了战乱时期,直到新中国成立。在这一期间所出现的宪法性文件主要有1913年的“天坛宪草”,1914年的“袁记约法”、1923年的“贿选宪法”,1925年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31年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6年的“五五宪草”和1946年的《中华民国宪法》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人民革命根据地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和《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等等。

(二)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49年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政权。为了巩固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确立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1949年9月召开了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宪法。1975年颁布的第二部宪法是一部内容很不完善并有许多错误的宪法。1978年颁布的第三部宪法,虽经1979年和1980年两次局部修改,但从总体上说仍然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的第四部宪法,即现行的1982年宪法。

1982年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全面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取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1982年宪法除序言外,分为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国歌、首都,共4章138条。其基本特点是:

1.总结历史经验,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

2.进一步完善国家机构体系,扩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恢复设立国家主席等;

3.扩大公民权利和自由范围,恢复“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废除了国家机关领导职务的终身制;

4.确认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如发展多种经济形式、扩大企业的自主权、重视市场调节作用等;

5.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一国两制”的原则规定特别行政区制度。

(三)现行宪法的四次修改

现行宪法颁布实施,对于促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进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现行宪法是在改革开放初期颁布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变化,其中有些规定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对现行宪法中的个别条文进行修改也势在必行。

1.1988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改。该修正案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第11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二是删去第10条第4款中不得出租土地的规定,增加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2.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改。这一次修改以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导,突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根据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经验,着重对经济制度的有关规定作了修‘改和补充。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明确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写进宪法,使党的基本路线在宪法中得到集中、完整的表述;(2)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3)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形式确定下来;(4)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为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并对相关内容作了修改;(5)把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3年改为5年。

3.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改。主要内容包括:(1)明确把“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宪法;(2)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关于军官待遇和职业走向的两条军队重磅新闻
文职人员改革 第五篇

关于军官待遇和职业走向的两条军队重磅新闻

一是关于军官待遇:

涨工资2步走,第一步下月初,在现各级别工资的基础上,副营涨1405,正营

1585,副团1710,另从2014年1月起补1年工资。第二步,2015年6月涨基本工资,2次共计3000多元。不算衣食住行医等免费优待福利,不加公积金和住房补贴,副营职军官每月拿到手的现金为8000至9000元,正营9000至1万,随级别增加工资相应增加。 二是关于军官职业走向:

2015年开始实施。军队改革:一是文职干部非现役化。(今年开始全军统一招聘非现役文职)

二干部退出现役,以退休和复员为主,团以上有机会选调地方工作,复员的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

细节是:

1、团以上军官和满18年军龄的营职军官,主要以退休方式安置。达到以上要求可以自愿申请退休;营职40岁、团50岁、师55岁强制退休。

2、约20%的团以上转业干部平职选调地方担任实职。(有一系列限制条件)

3、不满18年的营以下作复员安置,少部分可参加考试成为公务员。根据军龄和职务发给一次性复员费和相应金额的月退役金。国家建立复员干部社会救助机构,健全失业、医疗、住房等各类保障制度,保证其基本生活水平不低于社会平均水准。自愿报考公务员的复员干部各地组织统一考试,录用人数约为全体复员干部数量的20%。

各位战友,这个方案虽然只有短短的几段文字,但是非同小可,应该是个智囊团队的杰作。之前流传的每个方案都会招来一片骂声,不是年轻人不满意,就是老同志不满意,这个方案很厉害,方方面面都兼顾到了。

军官职业化的目的是让军官能长期服役,应该是靠政策吸引军官长期服役,而不是靠控制转业名额留人。如果你干到副团就想退休,当然可以,但是退休金不会很多,你觉得不甘心,那就争取干久一点,退休金更多。退休金设计得会让人舍不得早退休,就像现在社保,理论上交满十五年就可以,但是钱很少。副团退休金很少,但退休的依据是法律,自主择业的依据是文件,应该是一大进步。年轻军官也很满意,因为部队不会再卡人了,你觉得自己不适应部队,不想干,那就趁年轻复员。鉴于以往复员和自主择业的经验,这个方案也给复员的人想好退路了,《军人保险法》之前已经出台,刚好和这个配套。复员后每个月也有点生活费,解决起码的生活问题,然后趁年轻再找工作考学或者考公务员都不耽误,而且还有照顾政策。

这个方案更厉害的地方在于如果想要实施,几乎马上就可以实施,因为不需要很多配套措施,甚至可以裁减很多现有的机构,比如某些政治部门和地方军转办,而且国家不需要投入很多钱。退休金再多也不会比工资还多,复员的退役金更是少,相比于每年安排几万名转业干部进政府机关,这个改革的成本非常低。可以设想一下,对大学生来说,到部队去当军官,先干两年,觉得部队好就争取长期干,副团就可以退休啊

2016关于军官士兵文职人员等制度改革方案
文职人员改革 第六篇

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11月24日至26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会议上强调,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习近平强调,要着眼于开发管理用好军事人力资源,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完善人力资源分类,整合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加强军事人力资源集中统一管理,努力使军事人力资源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健全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

推进军官、士兵、文职人员等制度改革,深化军人医疗、保险、住房保障、工资福利等制度改革,完善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和后勤政策制度,建立体现军事职业特点、增强军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的政策制度体系,以更好凝聚军心、稳定部队、鼓舞士气。

2016行政管理论文范文
文职人员改革 第七篇

第1篇:建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

政府的基本作用和管理措施的全部目的,都应该是为人民群众服务。

政府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到政府工作的每个环节。目前我国正处于从计划向市场的转型期,政府的角色还存在着许多\"错位\"、\"缺位\",需要对政府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由管制型政府逐步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政府,必须转变政府观念在现阶段我国许多政府官员中,以官为本的思想仍根深蒂固。官本位意识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内实行的单一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各行各业、大小单位都有行政级别,造成了客观存在的\"官本位\"。改革开放后,社会进入转型期,传统的\"全能大政府\"体制出现了以官为本凌驾于以民为本、以经济发展为本代替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追求\"增长\"忽略了福利保障、以统治型为主的政府管理压倒了以服务型为主的政府管理等方面的误区,并已经成为当前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赋予政府权力,政府必须对人民负责,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显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官本位思想严重背离于该要求。因此,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必须予以破除,代之以\"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理念。

在政府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积极创新政府管理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从价值取向上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标志着政府管理更加尊重人的价值、尊严、自由和全面发展,否则即是本末倒置。从思维方式上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体现了一种思维转换。其特征是政府管理者由以自我为中心、片面强调客观条件的决定性作用、不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转变为把人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国家现代化的首要因素与先决条件,而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这种思维方式的转换,就是以人和历史为尺度,以人的权利为第一要务,从而更加关注人的生活世界。从管理方式上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模式,意味着政府创新。以人为本的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类组织的管理实践与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它既是对人的管理,也是为人的管理。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政府,必须转变政府职能经过多年的不断改革,我国政府由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转变成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政府。这就要求:一方面,要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另一方面,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就是要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重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具体来讲,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思想,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尽快实现由管制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政府的职能不再是管制,而是服务。从命令到服务的转变,将使公共权力回归到其为公众服务的本来面目,这也是经济发展的要求,社会进步的体现。服务型政府是政府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定位,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变革。因为服务型政府建设伴随着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而不是机构的简单精简和办事方法的简单调整。服务型政府的指导思想,就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思想的本质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建设一个为民的政府。\"以人为本\"就是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放在根本的位置上,所有的社会发展都要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之上,经济发展要以人的发展为支撑。

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一系列的改革,主要内容包括:(1)继续推进机构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深化机构改革,使政府组织机构更加合理、科学、高效。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应科学规范部门职能,按综合职能设置机构,将相同或者相近的职能交由一个部门承担,解决好职能交叉、权责脱节、多重管理、多头执法的问题。(2)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就要求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解决好\"越位\"、\"错位\"、\"缺位\"问题。解决政府管理\"越位\"问题,应改变过去包揽一切的管理体制,缩小、分解政府的管理权限和范围,把不该由政府承担或政府管不了的职能转移出去,实现政府与企业、社会、市场之间的合理分工。特别是在经济管理上,要强化\"看不见的手\",弱化\"看得见的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做到凡是市场能运作的,政府不包揽;凡是企业能自主经营的,政府不干预;凡是该社会办理的,政府不插手。解决政府管理\"错位\"问题,主要是理顺中央和地方之间、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合理界定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的职能边界,明确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的职责范围,避免因分工不当、责任不明导致政出多门、交叉错位。解决政府管理\"缺位\"问题,就是把应当由政府办的事情真正抓起来,负起责任,避免管理出理\"断档\",公共服务出现\"真空\"。(3)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不符合政企分开和政事分开原则、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行政审批,坚决予以取消;可以用市场机制代替的行政审批,通过市场机制运作。对于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要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做到审批程序严密、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效率明显提高,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得到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的出台对转变政府职能,改变我国行政审批过多过滥、冗长复杂的现象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政府只有切实把行政审批的范围减下来,实现审批行为的规范化,才谈得上向服务型模式的转变。

通过改革的服务型政府应是:(1)行为规范。所有行政机关都应依法行政,一切政府行为都应纳入法制化轨道。(2)运转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政府与所属部门之间政令畅通,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一致,整个行政体系目标统一、运转有序。(3)公正公开透明。

首先,政府应努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尤其应重视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使社会分配公平合理,防止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各类经济主体一视同仁;扶持困难群体,维护社会正义;搞好社会保障,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其次,政府将其掌握的信息通过各种方式,全面、真实、准确地展现给公众,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人们可以根据掌握的政府信息适时安排调整自己的生活并可以将政府的工作行为置于自己的监督之下,防止行政腐败,这对于政府树立诚信形象和增强百姓对政府的信任感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再次,政府应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建设\"阳光政府\"。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事项,除涉及国家机密、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以外,都应向社会公开,给人民群众以更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4)廉洁高效。廉洁从政,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加强廉政建设,杜绝腐败现象,做到用权为公、执政为民,决不能以权谋私、化公为私。具有以上特征的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责将围绕这样一个核心:为人民、企业服务,实现\"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让市民们生活在一个清洁、美丽、富裕、和谐的环境中;农村发展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转移大量剩余劳动力,让农民真正富起来;科教文化要\"以人为本\",要以为国家培养思想道德和专业文化知识双优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尊重个性发挥,开创更大的百家争鸣的局面;财政征收与分配要\"以人为本\",既要保障社会发展的资金需求,又要兼顾人民群众实际生活的承受能力;政治改革要\"以人为本\",大力提倡政治文明,强调民主形式,使人民能把自己国家主人翁的权利与地位真正落到实处等等。

三、建立新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

政府绩效评价对提高政府绩效具有重要意义。而我国政府绩效评价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还很不成熟,其主要问题是:评价多处于自发状态,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法律作保障;缺乏系统理论指导,实践中具有盲目性,评价以官方为主,多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的评价,缺乏社会公众对政府以及政府内部的自身评价,虽然在部分地区,部分部门已引入群众考核,但其力度显然不够,导致各级官员为了升迁,以长官意志为准,争上各种面子工程,以人民福利为代价换得政绩;评价内容不全面,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片面地将经济业绩等同于政绩,将经济指标等同于政府绩效的评价指标。

事实上,任何组织的绩效都应由服务对象评价,政府绩效如何,应以人民、企业的满意度为标准进行评价,以此促进政府自身的完善。评价政府的业绩,不是看它投入多少资源、做了多少工作,而是要考核它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企业、公众的需求。因此,从政府绩效评价的指导思想来说,应该把\"满意原则\"作为政府绩效评价的最终标准。

它应包含下面内容;经济性评价是要求政府要树立成本意识,节约开支,少花钱多办事;效率测定的是政府的投入产出比;效益评价关注的是组织工作的性质和社会最终结果,效益最终要体现在人民满意和社会经济发展上;公平关心的问题是,接受服务的团体或个人是否得到公平的待遇,需要特别照顾的弱势群体是否得到更多的服务等等。

推进政府管理效率和效益的提高,还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不同于一般的研究活动,尤其是对政府行为的绩效评价,没有制度保障是很难进行下去的,当务之急是通过完善政策和立法使我国政府绩效评价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道路;合理界定政府的职责范围是保证政府绩效评价的科学合理的必要前提,也就是要首先明确哪些事情是政府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该做的;建立多重评价体制,不仅包括政府机关的自我评价、上级评价、党的组织和权力机关(人大)的评价,还应包括相关专业的专家评价,更重要的是引进服务对象即社会公众的评价,逐步实理官方评价与民间评价并重,这种考核和评价方式通过运用社会调查、民意测验等方法,定期征求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程度,最终以此作为对政府绩效评价的依据。这可以使政府机关不仅对上级机关负责,更重要的是对人民负责,形成人民监督和上级监督相结合的绩效推动机制,从而建立让老百姓高兴和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第2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幼儿园管理是指幼儿园管理人员遵循一定的教育方针和保教工作规律,动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将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各种要素合理组织起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优质高效地实现国家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完成幼儿园工作任务所进行的各种职能活动。

人是管理系统的第一要素,是任何社会系统中发挥作用的决定力量。因此,一切管理都必须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出发点,只有管好人,才能管好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工作效率。进入21世纪后,教育改革、教育现代化成为世界趋势。新形势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已成为每一位幼儿园管理者思考的现实问题。本文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围绕当前幼儿园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如何卓有成效地提高幼儿园管理科学化水平进行了探讨,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幼儿园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幼儿园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就是为了达到国家和社会的预定日标,按照一定的科学原理和方法,采取有效手段(机构、法规、制度、信息),对各种因素(人、财、物、事、时间、信息,)实行最佳结合(计划、组织、检查、总结)的全过程,以收到最大功效。

幼儿园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是新时期幼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国策。可持续发展是世界性课题,它要求教育也要立足国情,提高质量与效益。这也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幼儿园现有资源效用,是幼儿园管理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只有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才能避免资源的浪费,更好地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频率,更好地推动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办园效益,促进幼儿园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

管理者通过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健全管理体制,将有利于扩大和拓宽幼儿园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提升幼儿园教育水平。在日常的管理中,管理者经常听取不同层面的意见,发挥团小组、工会等组织的作用,实行园务公开制度,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幼儿园的工作任务,园内的热点、难点问题都让大家共同讨论,形成认同感、归属感,鼓励大家共同参与园内的管理工作,树立一切为了孩子的敬业精神,增强“园荣我荣,园劣我耻”的主人翁意识。

二、当前幼儿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幼儿园的发展既是令人鼓舞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一些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仍对幼儿园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少数幼儿园园长的素质偏低,管理观念、管理理念滞后

一是一些园长不具备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和任职资格。二是市场经济意识不强,自主办园意识不强,没有将市场理念引入办园机制。不注重幼儿园与社区、家长的沟通。片面强调专业教师的作用,忽视社区和家长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

(二)绩效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现行幼儿园管理仍以奖惩性评价为主。幼儿园教师的每项工作都有严格的考检标准,评价制度过细、过于量化、过于机械,评价标准缺乏可操作性,评价方法、手段不健全,而且经常与晋升、奖金等奖惩性措施挂钩。这种自上而下的评价制度,给幼儿园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管理体制、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僵化、落后的管理制度严重地束缚了教职工积极性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人事制度上,园长无权决定教职工的聘任和任免;在工资分配制度上,仍然存在“大锅饭”现象,不能把工作成绩与报酬相结合,难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出现以上主要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一是部分幼儿园管理者受传统管理理念影响,没有把市场经济理念、管理手段引入办园机制。二是不少幼儿园由于长期依赖上级主管部门办园,缺乏自主办园的思想,缺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与竞争能力,限制了幼儿园的进一步发展。三是管理体制无法理顺,管理模式僵化。目前,尽管实行了园长负责制,但人事权、财务管理权并未真正下放,园长的工作受到制约和限制,使园长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难以发挥。

三、加强幼儿园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认为,幼儿园管理者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地管理人、财、物、时间与空间的活动来完成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才能达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财尽其力,不断推动幼儿教育发展的目的。

(一)加强学习,更新思想观念,不断提升幼儿园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幼儿园管理者,必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进一步更新观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必须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一方面,要积极参加学历教育,取得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和任职资格。另一方面,要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更新知识培训,不断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水平。二是要将市场理念引入办园机制。在管理中,对工作能力强、水平高、创新意识浓的教师,除了让她们担当全园示范班的工作任务外,还让她们承担一些示范观摩活动,并提出科研任务的要求,让其挑重担。对于工作能力较强、工作水平较高的教师,我们让她们参加园级公开活动,并进行某方面的教学研究的任务,给以次重的担子。对工作能力、工作水平一般的教师,要求她们带好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并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给以较轻的担子。虽然每个教师都是不同的,但是,只要知人善用,发挥得当,每个人都会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位教师的能量与工作相符,达到人尽其才的效应。

(二)建立完善的科学绩效评价制度

针对绩效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我认为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完善:一是要建立物质型的激励机制。物质条件是人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处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当今,人们更把物质的获得看作自身价值体现的标准之一。因此,适当的物质奖励必不可少,要制订教师考核工作细则,特别是对那些成绩显著,贡献大的教师更应加大奖励力度。根据教师的工作情况,确立公平合理的奖金分配方案,建立完善激励制度,奖勤罚懒。同时,还必须设立了各项成果奖,如,设立级骨干教师奖,积极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幼儿园管理者还要注意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如设立健身房、教工活动室、图书室,改善办公条件,组织教师旅游,安排家属联欢活动等等,使教师们以园为荣,工作更上一层楼(

(三)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教职工的最大潜能

幼儿园教师能动性、创造潜能的发挥程度,最终取决于管理者给予其多大的空间、余地。

首先,必须建立科学管理模式。幼儿园的所有教师个体都具有管理他人、被管理和自我管理一种状态。科学用人是幼儿园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在用人方面,除坚持不拘一格、知人善任、任人为贤、人尽其才等策略外,还包括注意人的优势互补性等。每个人的能力、知识、水平都是不同的,利用个人的优势,去弥补个人或组织以及他人的不足。实行优化组合,实现“1+1>2”,即:整体大于各部分的总和的目的,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如采用性格互补的组合,避免了因个人性格问题而引发的某些矛盾的出现,同时也有利于对本班幼儿情感的培养;采年龄互补的组合,使老教师带年轻教师,弥补了年轻教师经验的不足,又以年轻教师学习工作的热情和冲劲影响老教师;采用了不同专业的知识结构互补的组合等等;采用优势互补的组合,避免各班级幼儿发展的不均衡性和教育孩子的不均衡性。只有安排合理得当,教师间工作才会配合默契,反之则会相互设防,不能形成合力,从而阻碍了每个人能力的正常发挥。在幼儿园内每一个班级教育工作,基本上都是由教师来具体完成的,组合恰当与否,将会对教育工作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在安排配班时,必须对教师性格、能力、学识、兴趣、专长等进行具体分析,在配班中既考虑到互补,又考虑到兴趣志趣的相投,将性格内向与外向,慢性子与急性子、能力较强与能力较弱、善于交谈与不善于交谈的教师配在一起;将志趣相同的,有一定特长的教师安排在一起,有利于形成班级特色,对于能力过强的教师与能力过弱的、相互计较或志趣不同的教师则不能安排一起,否则,可能会对以后的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还要考虑年级组之间、班级之间的相互平衡。每个年级组总要考虑一、二个班起示范榜样作用。对于进取心不够强的教师,则分散到各组,让她与进取心强、工作努力的教师组合在一起,以达到改变原状的目的。只有合理组合,达到结构的优化,才能发挥出1+1>2的能量。

其次,必须推行动态管理。幼儿园管理者在建立和健全一系列必要的规章制度约束规范的基础上,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深入教学第一线,把具体的教育过程决策权下放给教师,与教师共同商议教学进展,参与制定教育计划和设计教学活动,共同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适时为教师提供恰当的指引、支持和服务。教师们有了广阔的自主空间,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完全激发起来,在实践中使教师和管理者不断地成长。一是要允许教师结合本班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自主调整班级课程安排,这既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又可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并且使课程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如教学活动的确定,对本园课程的随机调整等等。二是创新教研活动组织形式。在教研活动中,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园长讲,教师听的方式,而是根据教师所需确定教研主题,由教师自愿报名、主持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内容百花齐放,从而扩展了教师们的教研内容,提高了教师向家长介绍幼儿各领域发展情况的能力。改变了家长被动的听,家长会质量降低,家长的教育观念得不到及时转变的状况。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必须要将这一权力下放给每个班级,让教师们尝试自己不同的方法。当然,“放权”、“放手”、“放心”要有一个合适的“度”,不是管理者撒手不管,而是要注意少一些管理约束,多一些支持,协调与服务,多一些发自内心

情感与鼓励,使教师们有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增强教师们的主人翁意识。三是要加强人际关系的建设。感情投入是建立领导与教师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人们的工作与生活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人际交往。重视人际关系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系统论整体性观点表明,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如果人们情感统一,合力向前就会发挥部分功能之和难以达到的效果。幼儿园不同于中小学,幼儿教师年轻活泼,早晚在园时间长,顶岗任务重,又由于年龄与心理因素影响,她们往往容易感情用事,更易于细微处察真情。因此,幼儿园管理者首先要细心体察教师们的心理需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心理医生。如经常性的谈话,适时组织一些娱乐性的活动,过问和解决教师工作与生活中的困难。有时管理者的一句简单的问候或一次诚挚的拜访,都会换得教师员工的真诚信赖,消除其间的“代沟”和隔阂。如,有的幼儿园每逢教职员工生日,都送上一个生日寿糕或礼品,以示祝贺。礼物虽轻,却包含着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并孕育了不负所望,努力工作的精神力量。同时,还要积极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一个单位人际关系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人际关系环境。其中包括以领导者为核心的人的环境和以园内设施为核心的物的环境。前者需要领导者作风正派,廉洁奉公,敢于奖优罚劣,注重自身形象的影响作用,积极创设平等文明的工作氛围。后者则需精心设计园内环境色彩与装饰,设施与布局,玩具与教具等,使人感到优美、井然、和谐,实现以境寓情,以情育人,促进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幼儿园管理实践中,情感投入与人际关系建设不仅仅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更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工作艺术,需要认真总结和探索,从而不断提高幼儿园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四)创新管理体制,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处理好内部、外部的关系

实施幼儿园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必须创新科学的管理体制,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一是要完善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领导体制,坚持党支部领导下的园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的管理原则。要真正落实园长负责的层级管理体制,园长集责、权、利于一身,让园长自主办园、自主经营、自负营亏、自我发展,使园长面向社会大胆改革,领导全园教职工面对市场竞争,积极应对,走“自我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健康轨道。二是要理顺幼儿园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要形成在党支部统一领导下,以职能部门和专职管理人员为主,其他部门和全园教师共同参与的管理工作新机制。三是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必须要有专项经费,来保证各项管理工作和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并且要定期对幼儿园管理人员进行政治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等方面理论专项培训,合格者上岗。四是完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是强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依据国家法律和教育行政机关的有关规定,在广泛借鉴先进园所经验,发动全园职工认真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出幼儿园各个管理层面的规章制度,如各类人员岗位职责、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及奖惩办法,以及幼儿园学习、教研、教学、保育、卫生、安全及资产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对违反制度的人和事,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决不姑息迁就,为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健康运行提供保障。五是处理好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的关系,促进幼儿园内部管理的有序化。幼儿园管理可分为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幼儿园与外界的联系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各个物资供应部门和维修部门;第二,广大家长;第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其它幼儿园的信息传导;第四,各种社会教育机构及教育基地。这四个方面属于幼儿园外部管理的范围。现行幼儿园管理一般偏重于内部管理而忽略了外部管理,影响了与外部的协调关系。一个幼儿园要形成它的有效管理,必须注意利用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力量,对外关系的协调将有利于促进内部管理的有序化。具体表现在:一是与各个物资供应和维修部门关系处理得好,可使幼儿园后勤管理处于良好的物质基础上,以保证幼儿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不仅加强幼儿园与社会的联系,而且依靠广大家长对幼儿园教养质量的提高产生“正强化”效应。三是可利用社会各种机构和部门,通过参观访问、表演等,扩大幼儿眼界,增长幼儿知识,对幼儿来说,幼儿园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王国”,他们必须通过多种社会接触来增长知识,如公园、影剧院、自然风景区等,都是幼儿接触社会、增长知识的好场所。甚至某些与幼儿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工厂,如食品工厂、糖果厂等,让他们参观一些简单的生产过程,了解一些生产现象,也有利于幼儿知识的增长。幼儿园管理协调好与外部的关系,是幼儿园管理科学化、有效化的必要途径。在对外关系方面,必须变被动为主动,变临时性为经常性,变随意性为有意性。要经常注意与协作单位保持联系;不要被动地等待人家的支持和帮助,不是偶然与人家发生联系。这样,在对外关系方而变被动为主动,加强幼儿园与社会的联系。

任何社会的活动都是由人来进行的,在幼儿园的工作中,离开了教师及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搞不好工作。只有按照教师的具体情况,给以不同的工作目标要求,发挥她们的长处,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实现管理的目标。同时,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给教师以轻松的民主环境,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由简单的“凝力”转向“凝心”,从而提高幼教教师队伍的水平,开创幼教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把我们的幼教事业推向前进!

第3篇: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公务员制度,又称为“文官制度”,是指对各级事务官员或文职人员进行管理的制度,包括公务员的考试、录用、考核、晋升、退休等。①现代公务员制度起始于西方,是在西方政治体制之下产生的文官管理制度。它基本原则包括:职位分类、竞争性的考试录用、职位终身制、政治中立、法制管理等等,其中竞争性的考试录用、职位终身制和政治中立原则是西方公务员制度的核心原则。②它涵盖了公务员的选拔、管理、待遇、考核、退休各个方面,也涉及到了公务员的基本价值信念问题。

一、富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

中国的行政管理制度经历了由传统的干部制度向现代公务员制度过渡的过程,受古代长期的官僚制度的影响,中国的公务员制度呈现出一种既有古代官僚制度的沉淀,也有苏联式的干部管理风格,并且也包含着现代化的西方文官制度的因素的兼容性模式。

(一)从干部制度到公务员制度

建国以来,中国经济上是苏联式的计划经济,因此在政治上也借鉴了苏联的干部管理模式。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专职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统称为干部。由国家对干部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分配,每个干部都要服从上级的统一调动和安排任用。

采取单一层级结构,按级别对干部进行管理。在中共中央和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在党的组织部门统一管理下实行分级分部管理体制。将全国各行各业的干部融入单一层级式构架之中。根据职务高低,将干部职务从上到下分为国务院总理、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部(省)级正职、部(省)级副职、司(厅)级正职、司(厅)级副职、处(县)级正职、处(县)级副职、科(乡)级正职、科(乡)级副职、科员和办事员12个层级。③干部之间最大是差异是级别的不同,而不是职业的不同。所有称为“干部”的国家工作人员,不分工作性质、职业的不同,都是按照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模式。干部统一选拔,集中调配,责权分离,不分党政,不分政企。干部选拔主要采取领导推荐的方式。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各层次干部职位出现空缺,由干部管理机关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条件,采取直接或间接推荐的方式进行选拔,然后按规定程序决定任命。因此造成了干部管理机制的僵化,管理权限过分集中,缺少法制和公平竞争,缺乏活力,对于社会发展的应激反应能力比较差。改革开放以前,干部管理权限虽然经历过多次调整,但这种体制构架基本未变。

我国传统的干部管理模式是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相适应的,在计划经济时代有着自己独特作用,对我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以及社会管理起过巨大的作用。但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干部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公务员制度是在借鉴西方公务员制度的优点和继承我国传统的干部制度基础上产生的,与西方的公务员制度相比较,在范围、特征、管理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同点。中国公务员是指在zhèng fǔ 部门中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公务的人员。它的涵盖范围要远远大于西方公务员所涵盖的范围,甚至超越政府雇员(GovernmentEmployee),接近于公职人员(Civilian)的范围。

(二)混合模式的公务员制度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官僚制度,以“忠孝、仁义”为为官准则,以三纲五常和礼教宗法为致仕之道,在君主专制之下以至绵延数千年。④封建的官僚制度的官员的评价标准是伦理道德而不是技术标准。官员或士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奋斗目标,认为为官的关键基础是修身而不是为政的手段。所以古代清官贤吏首推是道德高尚而不是政绩显著者。官员的权力完全来自于上司个人,行政事务具有很强的人格化的特点,官员对于上司具有很大的依附性,政治运作基本上就是一种“命令—服从”的模式。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党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有着至高的权威。

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我们国家的公务员制度必须是与我国的政治格局和具体国情相适应的,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的具体运作模式。在西方文官制度中不适应我国国情的一些方面,许多原来干部制度的形式就保留了下来。

因为上述原因,尽管我们借鉴了西方文官制度中许多现代化的管理思路,但面对着几千年封建官僚制度的遗痕和传统干部制度的影响,我国的公务员制度难免成为一种杂糅的形式。

二、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继续完善

我国的公务员制度虽然已经建立并有着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但是它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程度尚且不够,仍需要在推行过程中不断的改革以求更加的完善和健全。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到一下几个方面:【文职人员改革】

(一)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差异性发展

公务员制度是产生于西方的一种管理制度,它的产生是为了弥补西方传统的选举政治和政党政治形成“政党分肥制”造成的政局动荡、官员腐败等一系列缺陷。因其在管理上代表着现代政治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要借鉴它适合我国使用的一些管理方式和原则,来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水平。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并不是简单地将西方公务员制度照搬过来,而是学习了它的一些优良的经验,抛弃那些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内容。在西方的公务员制度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探索属于自己的管理模式。就像英国的公务员制度借鉴了我们的科举制度一样,我们也是在探索自己道路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外在的优良经验,然后形成适应自己国情的新模式。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是一个全能型的国家,国家与社会不分,政治与经济不分,政治强而经济弱,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政治性的社会。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我国的社会经济才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社会才逐渐地与国家相分离,但是传统的政治因素并未完全消失,人们在思考社会事务时仍然不可能完全摆脱政治思维的影响。所以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政治思维影响极为深远,市场经济思维并不完全成熟的状况。在我国现阶段经济改革迅猛,政治改革缓慢的局面下,作为适应经济改革而做出的政治改革,就很容易出现制度建设和思维建设的不同步性。

(二)公务员制度的中国化原则

我国的公务员制度是必须与我国的国情和政治发展相适应的,必须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服务,也就是说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必须有“中国化”的原则。上面我们已经讲过,西方的公务员制度有着例如职位分类、竞争性的考试录用、职位终身制、政治中立、法制管理等等基本原则,我们在学习它们的优秀经验时也要选择性的借鉴过来。

第一,我们已经借鉴了竞争性考试录用方法,对公务员的选拔实行公开考试、竞争上岗。这是我国公务员制度走向制度化的基础,也是它的核心特征。用考试代替原先的分配方式,这是新旧人事制度转变的首要内容。只有通过竞争性的考试获得资格和相应的职位,才能真正获取公务员的合法性基础。

公务员的选拔必须在平等、公正、公开是原则下让参与者通过制度化的考试或考核形式进行竞争,最后要择优录取。所以必须要坚持一下几个原则:1、平等原则,公民在担任公职方面具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只要拥有该职位应具有的知识和能力,符合可能存在的特殊要求,不受其他例如性别、种族、地域、婚姻、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2、公正公开原则,国家需要把关于公务员考试的一切信息在考试之前向社会公布,并且把考试和录用的过程向报考者公开,最终结果要公示。而且对于报考者对结果的异议,招考部门要做出回应和解答。要为报考者创造一个公开、透明、公正的考试与竞争环境。3、竞争和择优原则,在报考的过程中,使报考者数量应超过录用人数,实行竞争淘汰制,依据考试成绩的高低,择优录用。

第二,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另一大特征是职业终身制。即公务员不同于政治任命人员,只要没有渎职或是其他法律规定应被免职的行为,就要终身任职,不会伴随政党的更替而出现职位变动。⑦

在西方,公务员更多的是事务官员,职业的终身制对于国家运作的影响相对有限。但是在我国,公务员是涵盖范围要远远大于西方,公务员终身任职的影响更为深远。因为我国配套体制的不完善,职业终身会更多地表现为权力终身,甚至扩大为权力的无限制,所以我们不仅要改革我国公务员的进退和更新问题,还要加强法制、奖惩机制等配套设施,只有在全面的体制完善之下,公务员制度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第三,西方公务员实行政治中立,这是与西方的政治体制相适应的。西方的政党政制会导致政党的此消彼长,互相倾轧,作为不随政党进退的公务员,必须保持政治中立。而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上是共产党领导、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政治格局,不存在政党的轮流上台,所以就不存在所谓的政治中立。而且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宪法规定的,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公务员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能坚持脱离领导的政治中立。

(三)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尽管有着十几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仍然未能实现真正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西方公务员制度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有一套与公务员制度相适应的法规体系。⑧在具体执行层面上,具体的操作措施并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运行方式,各地区在具体操作上有着比较大的细节差异。制度化是公务员制度取得更进一步发展的必须措施,只有在实现了规范的制度化以后,才能获得公平的竞争环境,也才能培养公务员的专业素质。制度化既是一个发展阶段的目标,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是现代化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

健全法制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基础之一,完善公务员制度必须要在法制上有些创新。首先,要完善国家级法规。在总结公务员制度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实践,不断完善《国家公务员法》。其次,逐步出台空缺的单位法规。一方面是制定详细的公务员选拔、录用、退休、监督以及公务员纪律等单项法规,另一方面是各地方要建设相应的配套法规,根据不同的地域情况建设细致的地方公务员规章。多种规章和法律相结合,形成高低有序,大小结合,地方与中央相配合的完整的公务员法规体系。最后,是要对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补充,消减过时的法规,弥补现存法规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动态地完善法规体系,不断跟上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4篇:行政管理论文范文

中国小城镇化发展的风险

一、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一个最大风险就是城乡矛盾的内化

中国走向现代化,有一个绝对绕不过去的问题,就是通过现代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改变城乡二元化结构,消灭城乡差别。但是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繁荣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另一种情况,城乡二元化和城乡矛盾并没有真正得到真正解决,而是转化为城市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内部矛盾,我把它叫做城乡矛盾的内化。拉美和东亚一些国家,已有这样的典型案例。

2016年我在研究中国农村就业转移问题时就发现,中国城镇化发展也出现了城乡矛盾内化的某些迹象。1996年到2016年,正是国内城市化快速扩张和大量占用农民耕地的高潮时期,耕地面积从19。51亿亩急剧减少到18。51亿亩,7年中减少了1亿亩耕地,平均每年减少1429万亩,7年耕地面积下降水平为5。125%,成为改革开放以来耕地面积下降最快的时期,但正是在这个时间段(1996—2016),农业部门的就业比例却始终保持在49%―50%的水平,变动差率在1—0。9之间,几乎可以小到不计。

当时我的感觉是,这样发展下去不得了。城市化把大量农村土地拿走了,代价仅仅是不成比例地接受少量城市户籍市民,继续留在农村就业的人群比仍然相对较高,出现了“两个极不对称”,即城市化占用耕地的增长和农村就业转移增长的比例极不对称,城市规模扩张和城市吸纳稳定居民的比例极不对称。后来,又有人提出了土地城市化大大快于人口城市化的问题。以1980年到2016年为例,城市区域面积从5000平方公里上升为4。6万平方公里,面积增加了9。2倍,城镇化率为49。95%,同期城镇常住人口从1。9140万增加到6。7113亿,增加了3。5倍,其中户籍人口只有4。5792亿人,人口城市化率只有43。15%,有2。1321亿人没有成为市民。

“两个极不对称”继续发展,也可以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里让中国城市化率达到很高水平(比如75%―80%);让农业产值和农民人口比例大大减少,从而在形式上消灭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差别。但是,一切问题都不会得到真正解决。城乡二元化结构和城乡差别的矛盾,将会转化为城市体系内部的种种矛盾,例如城市人群贫富分化加大加剧的矛盾,城市户籍市民和大量非户籍就业人群的利益矛盾,政府管理差别和社会公平公正的矛盾,大城市人口过度拥挤和超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等等。

由此,在中国城镇化的历史任务基本结束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可能面临一种非常纠结的状况。那时,城市土地无论在商用、住宅还是工业用地方面的进一步扩张,都会继续创造巨大产值,城市建设与城市繁荣会发展到一个新水平,中国经济总量肯定上一个大台阶。与此同时,大量失地农民只有少部分真正融入市民社会,大部分成为不稳定的城市最低收入人群,以及仍有相当比例的农村就业者。这时,如果我们执政党还要继续坚持公正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发展方针,在已经没有大量土地资源和公有制土地红利使用殆尽的情况下,斡旋余地将十分有限,成本和难度会非常之大。由于城镇化过程中对土地资源及其收益的不平等分配,失地农民损失巨大,城乡矛盾内化的社会矛盾一定会更加复杂、更加深刻、更加尖锐……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很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样子了。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国内已经出现的“城乡矛盾内化”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比较明显的改变,在某种程度上还有扩大的迹象。

二、新一轮国内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同农民市民化逆向而动

目前有一种很通行的观点,认为未来城镇化发展可以产生40万亿元的投入拉动,成为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强大杠杆。这种分析是有道理的。但我认为如果真有40万亿元的话,怎么投入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因为不同的投入——投入领域、投入结构、投入方向,会给城镇化的发展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6》,从农民市民化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对未来城镇化投入问题的思路。这个报告不是抽象计算40万亿元的宏观经济账,比如未来30%左右的城市化率可以创造多少土地收入、新增消费、税收总量、融资规模,最终能够增加多少GDp总量等等,而是测算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配套上,需要为农民市民化投入的成本。该报告提出国内农民市民化的平均成本为10万元,进入中等城市的农民家庭配套成本50万元,大城市将超过100万元,总计未来20年大约需要投入40万亿—50万亿。

按照我的理解,为农民市民化进行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配套的城镇化发展,实际上提出了一种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城镇化发展方式,即能够充分容纳和实现农民市民化的城镇化发展方式。这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分析方式。从理论合理性的意义上估算,未来20年农民市民化的数额相当巨大,首先需要把现有无城市户籍的2亿多农民工转为市民,之后按照合理的农业就业人口比例,还应把近2亿人转入城镇就业、生活,这样粗算下来就有近4亿农民需要转为城市市民。

要实现和容纳这4亿人的农民市民化,让这4亿人在城市和城镇中宜居、宜业、宜养,就必须在城市化和城镇化发展的整体架构中,有能够让他们充分就业的行业领域,有大量适合他们货币购买力的住房,有足以容纳他们子弟充分接受教育的学校,有能够满足为他们服务的医疗和其他基础设施等等,还要有一个适应他们收入水平的城市生活成本门槛。很显然,要满足这些要求,已经不是搞几项工程和几个投入预算就能解决的问题了,而是涉及中国未来城市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城镇化发展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表现出来的种种情况,我认为非常不适合农民市民化的转变,更不要说数量如此庞大的农民市民化的转变了。

美国学者诺色姆曾提出城市化进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城市化率低于30%为初始阶段,30%后是加速阶段,70%即达到成熟阶段。“城市化三阶段理论”是否对中国适用,尚待验证,但他把城市化发展进行阶段性分析的方法,很值得借鉴。根据我们的观察,改革开放后的国内城镇化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城市外延规模扩张为特征,在城市土地扩张带动下,推动大规模城市改造、大规模住房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大多数城市已进入该阶段尾声。第二个阶段,许多城市开始选择向高端化发展,在高端基础实施、高端产业行业和高端投资领域,进行全面规划、全面动员、全面投入。

应当看到,中国出现城市高端化发展态势,既有发展阶段提升需求的客观背景,也有政府行政偏好的驱动。后者的作用非常强势、非常有效,在缺乏必要约束时还常常导致城市高端化发展走向极端,甚至扭曲。例如许多城市的住房和住宅社区建设越来越高档化、贵族化,城市公共设施越来越追求气派、豪华,动辄就是国际一流。城建豪华之风的典型案例就是争建摩天大楼。据统计,2016年中国摩天大楼有1000多座,正在准备建设的也有1000多座,远超美国的436座和阿联酋的50座。在国内经济发展排名很靠后的贵阳市,也要规划建设17座摩天大楼;几乎没有知名度的广西某市,正在雄心勃勃地规划建设全国第一的“亚洲国际金融中心”,高度为528米。初步计算,5年后全国新建摩天大楼可能超过1000座,以每座50亿元计算,投资总额将超过数5万亿元。

这样的所谓城市高端化发展,可能不是个别案例而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不是少数行政官员追求的目标而是大多数政府在新一轮城市化发展中争相攀比、追求的东西。如此下去,前文所讲的农民市民化的城镇化发展,就只有理论概念和模式的意义了。更值得研究的是,现在国内许多城市都在推行以产业高端发展进行人口调控,办法是“以业控人”,立足把大量低端产业及其就业人群淘汰出去。这种做法,简直就是公开向农民市民化挑战了。

三、现有大、中、小城市的发展环境都不是农民市民化的归宿

长期以来,理论界普遍认为农民工转变为城市市民的最大障碍是城乡户籍制度,提出只要放开严格的户籍管理就能改变现状。我历来不认同这个观点,至少在北京、上海、广州一类大城市,这个观点与事实不符。实际情况是,在这样的大城市里实现农民市民化,最大、最重要的障碍并不是户籍,而是生活成本的高昂和社会保障的短缺。下面仅以两个典型事例说明问题。

第一,从住房问题看。从2016―2016年,国内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元∕平方米)增长92。83%,平均每年价格增长11。60%,大致8年翻一番,其中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房价年增水平高于16%,大致6年翻一番。在中央政府的严格调控下,情况有所改善,但是从2016年11月开始,房价水平又大幅反弹,许多大中城市已接近两位数字。据有关部门调查,农民工在城镇的住房,52%为用人单位提供的集体宿舍,47%为租住“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或城近郊区的农民住房,自购住房的比重不足1%。缴纳住房公积金的农民工比重不足3%。2016年农民工月租房成本平均为421元,占月平均工资的1/4。现在中央政府正在大力实施保障房建设工程,3200万套保障房以四口之家计算可容纳近1。2亿人,但这个保障房工程基本上没有农民市民化的份额,更不要说可能有上亿人的规模了。

第二,从社会保障问题看。最近8年来城市企业退休基本养老金水平连续提高,2016年已从月人均700多元提高到1700元,年收入达到20400元,这就为全面参加社会保障项目提供了基本条件。相比之下,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农民工2016年底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比重仅为16。4%,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仅为18。6%,参加工伤保险的仅为27%,参加失业保险的仅为9。4%。如此低的参保水平,主要受制于低收入水平的制约。以武汉市为例,一个农民工如参加城镇各项社会保险,用人企业每月需为其缴纳516元,农民工本人每月缴纳166元(占其本人月工资的12%),合计为每月682元,每年为8184元。在平均月收入只有1383元的条件下,农民工怎么会有全面参保的积极性呢。

很显然,大城市决不是数亿中国农民工的归宿。在高昂的居民生活成本面前,即使给农民工一个户口本,绝大多数人也很难在大城市找到自己长久的安身立命之处。怎么办呢?要实现农民市民化的转变,剩下的选择就只有一个——中小城市,特别是生活成本较低的小城市。这是我一直看好的数亿中国农民工的最终归宿。

但是,深入调查研究就会发现,这个看似合乎逻辑的选择路径,实际上也并不一定走得通。

近几年来国内中小城市的发展,也出现了向高端化发展的倾向。据国内一家研究机构统计,全国有600多个城市正在雄心勃勃地计划“走向世界”,在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0多个正在全面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约占全部地级市的90%左右。这种城镇化发展方向的选择,显然并没有大量容纳农民工的考量。

在小城镇就业也并不容易,无产业则无就业,现在各类产业都主要聚集在大城市和大城市群周围,大多数小城镇的产业聚集程度,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市民化的就业要求。说到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就更大,目前我国还有20%的小城镇无集中供水,86%的小城镇无污水处理设施,小城镇的人均市政公用设施投入仅为城市的20%。再看小城镇的基本公共服务,无论是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卫生还是公共文化设施,都远远无法同大中城市相比。在这样的发展状况下,无法设想国内的小城镇能够承当起农民市民化的历史任务。

建议下一步城镇化的发展节奏可以考虑放慢一些。不要急于在未来15—20年时间里,把中国最后20%—30%左右的城镇化空间填平。城市化和城镇化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系统,涉及产业布局结构、公共产品布局结构、大中小城镇布局结构和国家基础设施布局结构等综合统筹。如果城镇化土地扩张速度过快、规模过大,系统配套长期严重滞后,在土地城镇化率达到75%—80%之后,就很可能出现各种城镇化的扭曲现象,那个时候再进行全面调整,成本会非常之高,难度会非常之大。建议中央决策机构的顶层设计,不但要统筹全局、系统谋划,还要特别注意突出重点、把握节奏,不能简单制定时间表之类的东西,更要警惕政府主导的运动式、强制式城镇化。

第5篇:信息管理与国家信息政策需求

国家信息政策是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都颇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中国国家信息政策的研究源于对科技情报政策的研究。迄今为止,这一领域的研究仍以科技情报政策为主要对象。首先。研究者多是科技情报领域的专家学者;其次。在术语运用方面,“科技情报政策”的使用频率比“国家信息政策”要高得多。尽管如此,目前从宏观上对国家信息政策的研究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笔者以为,国家信息政策过程与所有政策过程一样.都是以政策需求为起点的.因此,在研究国家信息政策时.信息政策需求的分析应该受到足够重视。只有弄清了实际的政策需求背景。才有可能准确地界定国家信息政策问题,也才有可能使制定出来的国家信息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从而真正解决国家信息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信息资源管理、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三个方面对我国当前的信息政策需求做一简要分析。

一、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和利用所产生的政策需求

在当今中国,“信息是一种资源”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量的剧增.人们也开始认识到,信息并不是简单地等同于资源。信息也不是简单的“越多越好”。据有人估计。全世界每年约产生720亿条各种介质的信息,如果一条信息按100字节估算.则全世界每年生产的信息量约为72万亿字节。要从如此数量巨大、内容繁杂的信息中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确非易事。这就需要对信息实施有效管理,有效的管理是使信息成为资源的前提条件。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使人们从纷繁复杂的各类信息源中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查找出自己所需的最准确、最完整的信息,从而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中国自实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普通公众对法律信息、娱乐信息、医疗保健等El常生活信息的需求与El俱增。而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各级领导对各种决策信息亦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国家更是将信息视为一种战略资源。邓小平同志早在1984年就号召“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国家通过各种传媒和舆论工具,大力宣传信息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都使社会信息意识大大增强,社会信息需求大幅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信息资源管理,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显得十分迫切。而信息资源管理的关键就在于制定国家信息、政策。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所产生的政策需求主要包括:

(一)如何完整地收集文献信息资源。资源的积累是开发利用的基础.文献信息资源收集得完备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信息资源管理水平。在中国,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就一个国家而言,国内正式出版的文献的收集工作.在所有信息收集工作中,应该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中国的呈缴本制度实施的时间不可说不长.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令人乐观,以国家图书馆为例.1992年该馆只收到呈缴本3.3万种,离应收藏的数目尚差2万种左右。这说明呈缴本制度尚欠完善。其次.非正式出版物的收集在中国一直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大量的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产品报告等长期处于散乱无序的状态,在这方面。国家也一直未有系统的政策出台。许多非正式出版物所蕴含的信息,正好符合人们快、新、准的要求。因此系统地收集非正式出版物已刻不容缓。再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科研、经济、贸易、文化等各领域均增加了对国外文献信息的需求,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收集所有国外出版物,这里就存在如何选择高质量的国外出版物、国内文献信息机构如何合理地分工等问题。以上所有文献信息收集方面的问题,都对信息政策提出了新的需求。

(二)如何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它不会因为使用而贬值,相反,会因为被有效利用而增值,而信息的交流则为信息资源的增值提供了前提和条件。在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方面,中国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信息机构或部门之问缺乏合作,部门分割,门户林立,该交流的信息不交流,该公开的信息不公开。信息资源的闲置与短缺两个极端并存,用户得不到必要的信息,而一些生产和提供信息的部门却将宝贵的资源束之高阁,任凭其随时间的消逝而丧失价值。如何打破这种局面,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这对信息政策提出了一系列的需求。其次,为了促进信息交流,目前.我国信息系统的建设正以较大规模、较快速度铺开。“八五”期间,中国政府投资250亿元.建设了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等12个大型信息系统,为促进信息交流提供了条件,但这些信息系统的建设,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组织、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较难相互兼容、横向联网,为信息在更大范围内的交流造成了障碍。消除这些障碍,促进信息交流也对信息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随着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开始注意增加信息栏目的比重,如报纸、广播、电视等经常传播各种娱乐、招聘、广告和商品供需等方面的信息。如何使这种信息报道标准化、规范化,如何减少其中的伪信息成分.增加其可靠性和合法性,这些问题也对信息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如何在信息管理和开发利用中正确选择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管理和开发利用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人脑对信息进行处理、存储和传递的能力与效率,使现代化大生产方式开发和利用信息成为可能.从而革命性地提高了获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效率,创造出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先进、潜力无穷的生产力。然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快、更新快、复杂多样化的发展,往往使人眼花缭乱,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把握技术、选择技术,如何正确地评估技术,及时地认识新技术的潜力以及决定技术的开发方向.尤其是如何结合本国的国情引进和利用技术等问题,对于信息政策提出了一系列的需求。特别是在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这方面的政策需求由于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往往显得更为迫切。

二、信息产业的发展所形成的政策需求

从2O世纪5O年代起,信息产业从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兴起,并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基础结构中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据美国信息经济产业协会第26届年会报道,世界信息产业在2000年的市场销售额超过90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由于信息产业是一种知识、智力密集型产业,具有高增值、高投入、低损耗、无公害、先导性等特征,因而容易受到各国政策的高度重视,其发展前景是相当光明的。

中国的信息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从几个主要行业来看,其发展规模和速度还很不够。计算机产业方面,“七五”期间,计算机产值年均增长19.4,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3,为世界计算机产值的3‰。中国的计算机产业虽在零部件产品方面有局部优势,但总的来说,基础技术落后,还是一种内向型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经济。软件产业方面,“七五”期间取得了一批攻关成果,但生产工程化的产品商品化程度低,软件人员力量分散,软件水平低.对软件管理差.大型软件主要依赖进VI,这种状况亟待改变。通讯产业在“七五”期间有很大发展,通讯与信息服务相结合.正在成为通讯业发展的一大特点。数据库产业方面,我国刚刚起步,数值型、事实型数据库的比重在提高.而文献型数据库的比重在下降,且数据库规模小,水平低.需求不足.服务落后。有关调查显示,自建数据库的利用率只有3左右。总的来说.中国的信息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水平很低,有待进一步发展。而进一步发展信息产业,必然会对信息政策提出一系列的要求。

(一)如何改革现行的信息产业管理体制和信息企业的经营机制。首先,中国现行的信息产业管理体制存在着“一死二散三乱”的弊病,这在信息服务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以咨询业为例,中国现有的咨询机构中,既有隶属于党政部门的.也有由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兴办的。既有独立的咨询企业,又有事业型的附属机构,但至今仍没有全国性的归口领导部门和行业管理组织。国家对咨询业缺少规划和计划指导,没有明确的咨询业发展规划、发展步骤和目标.没有将咨询业纳入计划指导的范围制定政策和措施,任其自生自长。咨询业缺乏管理制度,包括市场管理制度、机构与人员资格审查制度等。国家缺乏对咨询人员职业道德标准确定的管理。所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咨询业的健康发展。其次,中国信息企业的数量不多,虽然比政策机关的信息部门有活力,但也存在着经营机制方面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对信息政策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二)国家应该如何扶植信息产业。世界各国发展信息产业的经验显示,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从技术上讲,信息产业通过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会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还会导致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从管理上讲,信息产业通过决策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会使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大大提高,从而解放和促进生产力.从经济上讲,信息产业通过产业结构的改变会把工业化经济引向信息化经济,并通过经济信息化的发展促进经济现代化的实现。在中国.发展信息产业将有利于缩小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信息产业又是一种新兴产业,其发展需要国家扶植。政策应如何向信息产业方面倾斜,如何从投资上扶植信息产业,如何在信息产业各行业部门之间合理分配投资总额等等,这些问题也是需要信息政策给予解决的。

(三)如何推进信息商品化和信息社会化的发展。在信息服务业中,有事业型的,也有经营型的。长期以来我们的信息服务业大多以事业型为主。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信息的商品性质的确认,使得“信息是商品”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如何在信息服务业中提高经营型信息服务业的比重,如何提高事业型信息服务业中有偿服务的比重,这也对信息政策提出了一系列的需求。

(四)如何促进信息产业的均衡发展。信息产业能否均衡发展,不仅影响到信息产业自身的发展与经济效益.还将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信息产业的均衡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地的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的作用,有利于合理使用与节约国家对信息产业的有限投资,有利于建立最优的信息产业地区结构。然而,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很大.各部门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有迟有早、有快有慢。如何促进信息产业的均衡发展,如何协调城市与农村、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的信息产业的发展,如何协调各信息产业部门、行业之间的关系,这都对信息政策提出了新的需求。

【文职人员改革】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推广运用产生的政策需求

1964年数字计算机的问世和第一颗通讯卫星的升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两个代表性事件,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结合构成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以C+C(Computer+Communication)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从2O世纪下半叶开始,对整个社会文明带来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和非常广泛的变革后果。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更深更广地开发信息资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不断产生出许许多多的新问题和新难题。

在中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并不慢。2O年前甚至10年前,对一般中国人而言还相当陌生和神秘的计算机和复印机等,现在已被频繁而广泛地运用,而且中国现在已有不少的国际联机检索终端,光盘、多媒体技术、可视图文等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也已逐步介绍到国内并开始被运用。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给许多国家造成过的问题,也同样是中国所要面对的。信息技术所导致的政策需求是强烈的和多方面的。而且新的政策需求还会不断产生出来。

(一)如何正确处理信息活动中的利益分配和知识产权问题。信息技术已经完全突破了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轻而易举的复印、录像、复制和套录等技术手段,带来了大规模的侵权事件和令人震惊的纠纷,知识产权问题变得格外复杂和尖锐。首先,由于拷贝技术的发展,印刷体形式、磁存储形式和电子存储形式的信息都极容易被多次复制和扩散,使得知识产权、软件产权、数据库产权的保护难度上升,知识生产者和数据库生产者的利益受到侵害和威胁。信息领域中经济利益的合理分配问题,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其次,在联机检索系统的运用中,“套录”方式的运用意味着联机数据库有可能被分批“偷”出来。再次,在国际贸易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跨国数据流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所有这些现象都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合理分配信息生产者、信息传播者和信息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如何合理地保护知识产权?这些方面对信息法律和信息政策均提出了需求。

(二)如何保证信息安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量运用使信息安全成为一1\突出问题,而且使信息安全的概念和范围不断扩大和复杂。信息安全涉及信息系统的安全、数据库的安全以及个人隐私保密、商用信息安全、国家机密保护等问题。信息的电子编码、网络传输、共享数据和程序以及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犯罪等都使信息安全问题变得严峻和普遍.成为信息法律和信息政策要解决的棘手问题。

(三)如何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现代信息技术已构成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战略武器。掌握最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处于有利的支配地位,对信息资源的控制使其他国家增加了对它的依赖性,过分的依赖则潜伏着有损国家主权的危险。在引进信息技术、购买信息设备、依靠别国建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时,保护本国战略性信息资源和维护国家主权也成为国家信息政策中的新内容。尤其是在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出于发展的需要期望引进技术和信息,另一方面又要避免过多的依赖而受制于人,防止某些发达国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已成为信息政策需要考虑的一个独特问题。

第6篇:行政管理专业论文

农民工职业技能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摘要]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的出现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文章对新生代农民工和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进行探讨,分析了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缺失的原因,进而探讨了提升我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的路径:一方面制定适度的政策,帮助新一代农民工从各方面完善个人素质;另一方面要完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

[论文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缺失原因对策

改革开放后我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逐渐向非农业产业转移,正在经历着市民化的进程。到2016年底新生代农村劳动力总量为32551万人,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任务十分艰巨。

一、新生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1、新生代农民工的内涵。在国内主流学术观点里,杨善华将新生代农民工视为新一代流动民工;王春光把20世纪90年代后期进城的农民工称为新生代农民工;一些学者直接以“80后”农民工称呼这个群体;还有一些学者根据国家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大环境下前后两个时期的不同社会时代条件差异、成长环境等因素,将出生年份以1980年前后为界,把农民工群体划分为第一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文章认为最后一种界定方法比较可取。

2、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所谓“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工渐渐朝市民转化的过程。农民工“市民化”既包含了农民工的户籍变动、产业转换和地域转移,更重要的是,还包含民工思想方式、生活观念、社会组织形态和行为习惯的变化。从狭义上看,农民工的市民化是指获得与市民同等身份和社会权利的过程。从广义上看,“农民工市民化”指借助于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推动,农民工在地位、身份、社会权利、价值观和生产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全面向市民化的转变过程,本质上也是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的转化过程。总之,“农民工市民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缺失的原因

市场对受过专业职业教育(即具有相当专业技能,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的劳动力需求甚为迫切,而绝大部分农民工却缺乏职业训练和系统的职业教育,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的缺失严重制约着其市民化的进程。

1、时间匮乏,工资收入不足以支撑进一步的职业培训。从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的各类资料统计可以看出,尽管随着整体国力的提升,国民收入都有了相应的提升,农民工的收入却没有得到同等程度的增加,在极其有限的收入中,他们可以拿出来进行职业能力提升的费用非常少,这使得很多的农民工即使有提升自己的想法,也不能付诸于实践。由于学历和能力的限制,新生代农民工只能从事最底层的工作,这些工作的普遍特点是劳动行为简单、工作时间长,多半需要长期加班,加班时间也特别缺乏规律。另外,由于工作性质所限,新一代农民工上班的地方都是远离市区的工业园区,这样的区位一般会离培训机构比较远,使得想要参加职业培训的农民工因为路途遥远而放弃进行培训。由于以上因素的制约,使得新一代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的热情被严重打击,随之产生的后果就是,他们的职业能力的提高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2、自我评价过低,缺乏归属感,无法全身心投入职业培训。作为中国城市化进程最大的贡献者,新一代的农民工也会是这一进程中的弱势群体。我国的户籍制度使得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阻碍重重,长期以来的积累,使得城市居民和农村人口在语言、生活上的习惯、对于社会的认知上都完全不同,在城市居民面前,新生代的农民工永远是自卑的。在自己同层次的同胞面前,相比于普通农民,新一代的农民属于较为优秀的一部分,他们拥有了比大部分农民更高的受教育程度,但是由于历史的以及物质因素上的原因,他们相对于城市里的同年纪的居民,劣势尽显。不公平的户籍制度更强化了这一趋势带来的自卑感:大部分没有城市居民身份的新生代农民工,只能担任最底层的工作,这些工作待遇没有足够保障,工作时间长,强度还特别大。城市居民享受着城市居民身份带来的各类社会福利的同时,新一代的农民工基本上是得不到这些福利待遇的。因而,使得这些年轻的农民工永远都被隔绝在时代进步带来的福利之外,他们是真正的“异乡人”,没有安顿下来停留下来的可能,随之而来的就是他们没有动力自我提升,看不到在城市安顿下来的希望,所以他们对于职业培训也缺乏热情。

3、职业培训后,就业服务的跟进不及时。新一代的农民工在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来到城市寻找就业机会。但是由于自身环境所致,他们很难得到充分的就业渠道,一般都是通过“老乡”或者熟悉的朋友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得到就业机会,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会想到通过官方中介的途径找到工作。这一点上,政府需要不断改善自身,因为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因为官方提供的就业培训之后,并不配置相对的招聘机会和可带来实际收入的工作,使得各种政府组织的培训响应者寥寥。每年政府花费大批资金组织的职业培训,基本上在新一代农民工这儿不具备任何吸引力。还有一个让人很无奈的现象是:在农民工进入城市发展之后,不规范的中介就会在农民工的居住区盘亘,由于利益的驱使,相比政府的职业培训和就业中介,这些不规范中介更加挖空心思,穷尽各种手段招聘农民工。这在某种意义上阻隔了正规中介的运作,而这样的阻隔相应又会带来就业之后的后期跟进的滞后,无法顺畅反馈前期的培训带来的成果,也不能由此看出培训之后的发展方向,反过来就会阻碍前期各项培训措施的改良。

三、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的对策

为加强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其能真正融入城市,相关政府机构应把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作为目前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现阶段还有相当数量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参加培训,技能水平总体偏低,就业能力不强,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应该加强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

1、适度的政策,帮助新一代农民工从各方面完善个人素质。新一代农民工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成为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他们的个人质素、掌握职业技术的程度,从小里说影响他们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从大里说,这些都将影响到我们整体的工业发展进程和整体的实力,进而对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年轻的农民工们,他们的职业化程度和水平关系到大局,必须努力提高他们的职业水平来促进经济的进步。没有自己特长和可以傍身的技术的农民工,只能被隔绝在城市之外。鉴于此局面,政府需要花费足够的努力,加大职业培训的宣传,让广大农民主动参加各种职业培训,提高职业素养。国家向来都非常重视农民工的素质培养工作,多次发文强调必须加大对农民工素质的培育,因为各种主观或客观原因没有继续接受教育的农民工,政府可以建立成体系的免费职业教育架构,让这些人掌握一门可以安身立命的技术,使得其成为合规格、达要求的劳动力储备,随时为国家所用。可以采取的政策是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使之完全达到免费化,大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将新一代农民工培养成合格的技术人员。相对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年轻的农民工们也要具备足够的自我发展意识,适应城市生活的节奏,主动融入城市生活,致力于提高自身素质。

2、完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

一是农民工法制环境和职业技能培训政策的优化。要切实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的“从2016年起,城市教育费附加里面用于职业技能教育的比例,基本地区不低于20%,已经进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的规定;要坚决贯彻《决定》中指出的职业学校所收的费用,各级政府都没有权利截留、挪用,以“保证学费收入全额用于学校建设”,真正做到政策落实到实处。同时,要逐步健全新一代农民工培训的法律保障体系,虽然我国《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企业有举办教育培训的义务和责任,然而具体实施方案尚未跟上,或操作困难,不易落实,并且对违反法规的事例无监督、约束、制裁。

二是拓展职业学校这一渠道,进行年轻农民工教育工作。鉴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各类中等职业院校、高级技工学校等职业类培训学校在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这些优越性包括:职业学校拥有理论和实践兼具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还拥有非常齐整的实习训练场地和器具,更重要的是,该类学校积累了丰富的职业教育经验。这些条件使得此类学校能够具备及其完备的设置。政府在进行职业培训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要使职业教育效果最大化,而达成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遵从市场经济的规律,对政府埋单的农民工职业培训进行公开招标,然后赋予农民工自主决定接受培训的权利(农民工可以自由抉择接受培训的地点和内容)。

为了保障培训效果的最大化,政府可以委托一些独立的民间机构,不定期不记名对农民工的培训进行抽查,这些机构建制完全独立,定期从政府那里领取相应的报酬,最大限度保证鉴定的公正程度。另外,还应当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开办专业,也可以和大型企业直接签订人才培养计划,按照企业的需要来生产“产品”,争取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市场的需求,培养适应市场的技术工人。除了一线的流水线熟练工之外,各学校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本学校的具体情况,完成从工业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转移,以灵活多变的策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赶在社会发展的趋势之前,做好产业转移和农民工的技能培训。

三是加大企业培养的力度,最大限度培养出优秀的工人。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很多农民工希望在不影响自己工作的前提下培训专业水平,各学校可以建立灵活的继续教育体系,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在业余时间对农民工进行培训,使得培训和工作完全对接、联系顺畅。

总之,新生代农民工是经济体制转型与社会转型时期形成的特殊群体。新生代农民工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虽然在市民化进程中,他们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但是只要顺应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把握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总是能够找到解决方法。

2015机关优质服务实施方案
文职人员改革 第八篇

方案一:机关优质服务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机关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密切党群关系、树立机关文明服务形象,不断提升机关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服务理念,市创建“五型“机关活动领导小组决定在全市机关中开展争创“机关优质服务品牌”活动。根据xx市委办公室黄办文[xx]73号《关于在市直机关开展创建“五型”机关活动的通知》、xx市创建“五型”机关活动领导小组黄创“五型”发[xx]1号《关于印发〈xx年市直机关开展创建“五型”机关活动工作要点〉的通知》及xx市规划局党组黄规组[xx]09号《xx市规划局关于开展创建“五型”机关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按照xx市创建“五型”机关活动领导小组黄创“五型”发[xx]1号《关于在“五型”机关创建工作中开展争创“机关优质服务品牌”活动的通知》的要求,现结合规划局工作实际,制定xx市规划局创建机关优质服务品牌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开展“阳光规划”优质服务品牌创建活动的目标和要求

我局开展机关优质服务品牌创建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机关建设的创新和有益探索,对于转变机关职能和机关作风、发展机关先进文化和促进机关“三个文明”建设、提升机关形象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要以围绕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建立高效运行的服务机制、全新科学规范的服务模式、落实配套有力的服务措施三个支撑体系,着力打造“阳光规划”优质服务品牌。以创建服务型机关,促进“五型”机关活动的全面开展,最终实现“机关学习风气明显好转,机关干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机关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机关作风明显转变”。

开展机关优质服务品牌创建活动,要努力把创建服务品牌的各项要求部门化、具体化、责任化,建立一套全新的、科学规范的服务模式,保证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取得成效;要积极研究探索,不断创新品牌内涵、支撑体系和配套措施,努力把规划局创建服务品牌活动真正变成推动机关工作的一种导向,一个全员共同奋斗的目标,一套约束个人行为的规范。

二、开展机关优质服务品牌创建活动的工作步骤和具体措施

(一)宣传发动阶段(xx年5月)

采取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发动广大机关干部职工积极投入到机关创建优质服务品牌活动中来。组织全局干部职工根据我局工作职能、服务领域和基层、企业、群众的要求,开展创建机关优质服务品牌大讨论,集思广益,确定我局机关服务品牌的名称和定位。把机关服务品牌的定位过程变成宣传发动和增强机关干部服务意识的过程。

(二)品牌申报阶段(xx年5月底)

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研究制订出《xx市规划局机关创建优质服务品牌活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分解责任,落实创建措施,建立一套“创建优质服务品牌”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形成规范、科学的工作运行机制。并向市创建“五型”机关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xx市规划局机关创建优质服务的品牌,同时上报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三)创建实施阶段

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建立城市规划科学民主机制

(1)完善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进一步完善xx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将城市规划编制计划的拟定和规划编制成果的审查纳入规划委员会审议,将重大城市规划决策和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审查纳入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框架。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2)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控制体系,完善涵括xx市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定图则和修建性规划等不同层次的城市规划控制体系,为xx市城市规划审批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2、完善优质服务体制,发挥优质服务品牌效应

(1)加强规划行政服务窗口建设。一是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的工作制度。窗口在服务中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受理、热忱服务的原则,积极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二是制作便民服务卡。将局行政许可事项、责任部门、联系电话、办事程序、申报资料等制作成服务卡片,存放行政服务窗口,提供建设单位使用。

(2)加强规划报批“绿色通道”,提供特事特办的便捷服务。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招商引资建设项目、大型厂矿企业的技改扩建项目和社会公益性建设项目等,一是可实施上门服务代办机制,在报建环节上,可直接报局办公室受理,立即进入审批程序,由局办公室代理业主到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完善手续;二是在审批过程中,只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和通过环境评价等前提下,规划定点的审批做到随到随办;三是对重大建设项目和涉及到周边环境较复杂的建设项目采取服务上门、主动沟通、现场办公的方式,及时为项目业主解决难题。

(3)实施规划公示制度,拓宽公示渠道。一是城市总规、详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规划强制性技术标准等在规划网站上公示,让广大公众知道规划部门审批的政策、法律和技术依据;二是在组织编制各类规划时,将正在编制的规划草案向社会公示,以随时充分听取广大公众的参与意见;三是建设单位必须将具体建设项目的规划方案,在现场一定范围内进行批前公示;四是规划局将拟批的具体规划设

计方案进行批前公示,以减少审批决策的失误;五是建设单位必须将经批准的项目规划方案和建筑实施方案在建设场地以公示栏的方式进行批后公示,以在建设的过程中随时接受公众的监督。

(4)坚持完善优质服务制度。一是建立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制度。做到文明接访,一张笑脸相迎、一声你好问候、一杯热茶相敬、一把椅子让座、一声再见相送;二是坚持首问负责制,谁首次接待,谁就必须自觉当好引导员、宣传员、服务员;三是坚持报建项目回访制度,主动上门征求意见,到施工现场了解情况;四是坚持服务承诺和限时办理制度,向社会和群众承诺服务内容和办结时间,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3、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建设xx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设覆盖城市规划行政办公、业务审批、批后管理、督察督办、违章查处、规划信息发布等规划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一书两证”等行政许可事项和规划审批管理流程,实施全程网络办理、监控、查询、统计。从而为辅助决策提供支持,为实现规划行政许可的提速夯实基础,为加强规划效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四)建立长效机制阶段

围绕创建“优质服务品牌”活动的要求,针对检查督办中发现的不足,进行整改,并建立一整套规范性、程序性和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对创建“优质服务品牌”活动实施长效管理,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断提高我局机关优质服务品牌的知名度和公众信任度

方案二:三明市公安机关开展“亮户籍窗口创优质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公安厅《关于传发<全省公安机关“亮户籍窗口、创优质服务”专项活动方案>的通知》(闽公传发〔20xx〕235号)精神,扎实开展我市“亮户籍窗口、创优质服务”活动,切实改进和提升全市户籍窗口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依据省厅方案部署和市局领导要求,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市局成立全市“亮户籍窗口、创优质服务”专项活动领导小组,由肖文波副局长任组长,治安支队戴碧铭支队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治安支队,由治安支队邓光龙副支队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推进、督导检查。各县(市、区)公安局(分局)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按照省厅部署和市局要求认真抓好落实,精心组织开展专项活动。各地治安部门、公安派出所要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工作责任心,立即行动起来,从本单位做起,从问题处改起,从细节处抓起,扎实开展工作,并做好随时接受上级机关明察暗访的准备。

二、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11月底前)

全市治安部门要把“亮户籍窗口、创优质服务”专项活动作为今年底至明年初的一项重点任务,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分管局领导要亲自召开动员会议,组织全体窗口民警及其领导认真学习省厅《福建省公安机关“九个严禁”》、《关于传发<全省公安机关“亮户籍窗口、创优质服务”专项活动方案>的通知》(闽公传发〔20xx〕235号)、公安部三局《关于河北省公安厅迅速核查严肃处理内丘县公安局少数民警对群众申请更正户籍登记明显差错久拖不决问题的通报》(公治明发〔20xx〕546号)、公安部三局《关于广西藤县公安局象棋镇派出所错误登记户籍信息有关情况的通报》(公治明发〔20xx〕491号)文件精神,切实提高户籍窗口民警开展专项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二)自查纠改阶段(12月1日至2月10日)

全市各公安派出所和各治安大队户籍窗口要立即开展自查,着力检查窗口服务态度、服务行为,着力检查服务承诺是否兑现,着力检查群众反映和省厅通报的问题是否解决。对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立整立改,接待群众办理业务时,材料齐全的,应当场办理;需要补充材料的,应一次性告知;对群众诉求和意见,依照现行法律政策无法解决的,要耐心解释;对已有明确规定的,要严格依法依规办理,不得自行加码索要任何材料,坚决杜绝出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四难”现象,防止造成负面影响。各地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整风肃纪活动,重点查摆剖析以下内容:

1.是否存在对待群众态度差、不解答、不耐心的问题;2.是否存在特权思想,公权私用,“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问题;3.是否违背服务承诺,不认真履行职责,随意附加办理条件,引发群众不满;4.是否对群众诉求嫌麻烦、怕棘手,相互推卸“踢皮球”;5.是否存在能当场办理却拖拖拉拉等办事效率不高问题;6.是否存在故意不解释清楚,人为设置条件为难群众问题;7.是否存在办理户籍、身份证业务隐瞒或拒绝群众使用评价器问题;8.是否存在便民利民措施不到位问题;9.是否存在各种规章制度、收费标准、监督举报电话不公开问题;10.是否存在不具有执法资格的文职人员、协勤人员直接办理户政业务问题。

(三)督导检查阶段(2月11日至2月28日)

市局将采取明察暗访形式,对户籍窗口服务情况进行检查。各县(市、区)治安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地对户籍窗口服务质量和户籍管理工作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查处民警违法违规办理户口和居民身份证问题,督促落实整改措施。

三、工作措施

(一)办事公开透明。所有办事程序、办事条件都应当公开透明,接受监督。要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窗口民警对手续齐全的申请,当场受理;对手续不全的,指导申请人完备手续,向申请人出具“补充材料告知单”;对依法不能办理的,向申请人解释有关法律依据。“一次性告知单”要做到县(市、区)内统一。

(二)做到有诺必践。要认真执行省厅“九个严禁”,切实兑现户政业务办理服务和时限承诺,严禁私自增设条件,刁难群众。严禁在办事指南之外再向群众索要任何材料,再增加任何办事环节,切实做到一个窗口对外。要将户政窗口评价器固定在柜台指定位置,每项业务办理完毕后,主动提醒群众使用窗口评价器对服务态度进行评价。

(三)规范遇难求助。对群众的咨询,要热情接待,做好相关业务答复解释;对群众诉求和意见,如涉及多个部门或有关规定不明确等情况的,要及时帮助咨询了解或请示报告,并将结果告知申请人,如依照现行法律政策暂无法解决的,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对窗口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群众提出、但按现有规范不知如何办理的事项,不许一推了之,而要报告所长,所长解决不了的请示县局,县局解决不了的咨询市局。对无法当场答复的,要留下对方的电话号码,以便及时联系。

(四)积极回应投诉。各治安大队和派出所要建立解决户籍管理举报反映投诉台账,详细记录接受时间、渠道、内容,以及后续处理情况等。对投诉反映举报属本辖区范围内的,要及时予以处理,努力将问题解决在本单位(本层级)范围内;对涉及其它地区(单位)或一时把握不准的,要及时上报上级治安部门协调处理。所有投诉举报问题,一律要立即回应,一律由领导亲自督办,一律要事后追究。投诉所里的问题,由县局找所长;投诉县局的问题,由市局找县局治安大队长或分管副局长。对已接到群众举报反映投诉,根据户籍管理政策规定应该予以解决的,要按照上级机关要求百分百及时纠正解决;对因工作不到位,引起当事人再向上级机关举报反映投诉或被新闻媒体关注炒作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和责任领导的责任。

(五)开展延伸服务。各地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要求,严格落实如下制度:一是提前上班制度。户籍窗口民警坚持在工作日提前10分钟到岗,做好为群众办事准备。二是延时服务制度。对下班前到户籍窗口办事的群众,户籍民警延长服务时间,待办理完业务再下班。延长窗口工作时间,户籍窗口坚持每周六上午接待群众办事。三是预约服务制度。对外出务工、高考学生开展预约办理二代证服务。四是上门服务制度。对老、弱、病、残、孕等确实不便到派出所办理业务的群众,由社区民警开展上门服务。五是急事特办制度。对参军入伍、升学考试、乘车购票等急需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等事项的,开辟绿色通道,随时办理,为其提供身份证明。

(六)严格配套保证。要配齐配强户籍窗口民警,将服务意识强、素质强的民警放在窗口,展示公安机关窗口形象。要实行专职户籍民警制度,户籍窗口民警不得兼任警务队民警或社区民警等其它岗位。要建立AB岗制度,确保户籍窗口民警上班时间在岗在位,严禁民警将PKI交由户籍协管员或文职人员办理户口。户籍协管员或文职人员一般只承担引导群众办理申请、落实窗口便民措施、档案整理装订等辅助性工作。要保持窗口民警相对稳定,不得随意调动、借调、挪用,确需临时调动、借调、挪用的,谁调用谁负责协调顶岗。实行首问责任制,开展“一站式”、“零距离”服务,引导群众按序等候。对于工作量大的户籍窗口,可设立台前接待员,设立叫号制度,做好咨询、分流工作。

(七)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对于明显登记错误的,无论是群众假报、错报,还是公安机关工作失误造成的,派出所都要主动开展核查,并按有关规定及时予以纠正。要将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工作上升为一把手工程,坚决摒弃“新官不理旧账”的思想,本着“有错必改,有错必纠”的原则由派出所所长亲自抓落实。特别是因公安机关原因造成错误的,一经当事人提出,公安机关必须全程代理,不得让当事人按照“变更登记”的程序和要求去审批。

四、工作要求

(一)精心组织部署。各地要在“亮户籍窗口、创优质服务”领导小组领导下做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成立工作专班,组织、推动、督促工作任务的完成。治安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此项活动的组织领导,采取可行措施,确保本单位活动取得实效。

(二)落实自查整改。要根据本单位实际,结合全市公安机关开展的纪律作风大检查和整风肃纪活动,对户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通过自查,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提升自身形象,确保通过此次活动使户籍窗口整体形象大幅提升。明年初,市局将组织开展一次“文明户籍窗口”和“优秀户籍民警”评选工作,对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

(三)强化督导问责。各地要从严落实问责制度,加强检查指导。要坚持内紧外松、内外有别,正确把握宣传尺度,正确应对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严防被恶意炒作。要严格责任纪律,凡是被举报在办理户口业务过程中刁难群众、经调查属实的,一律停止执行职务、追究责任;凡是发现利用职务之便办理虚假户口的,一律予以开除;涉嫌犯罪的,一律追究刑事责任。

(四)按时上报情况。各地在活动过程中要重视情况报送,每月9日、19日、29日(遇节假日提前上报,下同)前填写上报《群众诉求未结事项登记表》(凡是未结的,都要上报);每月要对本地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小结,并形成书面材料于次月3日前上报,市局将对各地各阶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在20xx年2月28日前上报工作总结。

方案三:市直机关工委优质服务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为巩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成果,大力提升我市公共文明指数和整体文明程度,充分发挥市直机关各部门尤其是窗口部门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经研究决定,在市直各部门开展优质服务创建活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市民幸福指数为指导,以提高城市公共文明指数为核心,以优质服务创建为重点,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健全服务体系,改进服务方式,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质量,大力推进阳光便民行动,逐步形成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格局,使机关服务窗口逐渐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和为群众办实事的形象窗口、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的快速通道、反腐败关口前移和作风整治的源头阵地。

二、主要内容

1、改进作风,服务基层。要按照“争创一流队伍、培养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的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培养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发动机关干部职工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零距离”服务。

2、了解民情,服务群众。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宗旨,打响品牌,创新载体,彰显特色。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心声,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群众访贫问困,及时掌握民情,做好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进一步完善服务制度、服务程序、服务标准,规范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充分发挥“为民、便民、利民”的窗口效应。

3、围绕中心,服务发展。要增强大局意识,着眼全市的大局谋划各项工作,根据形势的变化改进工作方法,服务企业发展、服务企业党建、服务困难职工、服务和谐劳动关系,做到服务循环经济发展有新途径、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有新举措、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有新办法。

4、创新载体,争先创优。在所有窗口开展“比规范管理环境好、比文明优质服务号、比群众满意形象好”三评比活动,积极推行科学规范化管理,优化便民利民服务举措,提升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技能,

三、具体措施

开展优质服务创建活动,要与发挥本部门的职能作用结合起来,与先进性建设、固本强基工程结合起来,与推动科学发展结合起来,办实事,见实效。主要措施如下:

1、开展“关注基层、关注服务对象”调研活动。深入到服务对象、基层单位、结对对象,听取干部群众和服务对象的意见,认真查找本部门工作存在的差距,制定措施,抓好整改。

2、开展“为基层和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活动。抓住基层和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积极开展一些有特色的活动,努力为基层和群众办几件好事实事。突出抓好窗口服务、现场服务、有效服务,强化党员干部的改革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工作水平、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

3、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制定本部门、本单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真正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市委十四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结合起来;与解决影响和制约本部门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推动文明城建设结合起来。要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效形式和创新方法。

4、开展“创建和谐机关”活动。坚持以事业凝聚人心、以感情温暖人心、以适当待遇稳定人心,及时了解干部职工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根据自身的特点,提出创建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措施,开展富有成效的创建活动。

四、组织领导

搞好优质服务创建活动,对于提升机关公共文明指数、加强部门自身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市直各部门要围绕“建设和谐机关、打造活力团队”这一主题,加强机关形象建设,不断增强机关干部职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本领。机关干部职工尤其是广大党员要积极参与,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市直机关工委将适时对此项工作进行检查督促。

五、开展机关优质服务品牌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

为了将机关优质服务品牌创建活动抓紧抓好,落实到位,特成立局优质服务品牌创建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袁小安(市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傅正明(市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成员:管其伟(市规划局党组副书记、纪检组长)

冯鹏鹰(市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舒成勇(市规划局党组成员、市测绘办副主任、总规划师)

刘晓华(市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谭杰(市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团城山规划分局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黄标军同志兼任,办公室在市规划局“创建优质服务品牌”活动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综合协调、督促检查。

机关服务品牌创建是推进机关作风建设的一个载体,机关各科室(部门)、全体机关党员干部都要非常注意维护xx市规划局的优质服务品牌形象,在工作中依照品牌创建的标准和要求,严格约束自己,并把品牌的各项要求落脚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想方设法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以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肯定。

方案四:常熟市统计局开展创建机关优质服务品牌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努力塑造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机关形象,进一步优化统计发展环境,按照常熟市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在市级机关开展创建机关优质服务品牌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经研究,决定在我局开展创建机关优质服务品牌活动,并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入手,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干部职工素质为基础,以统计工作全面提效为主线,以创新和竞争为动力,广泛开展创建机关优质服务品牌活动,在统计工作中植入品牌理念,着力打造主题内涵深、工作措施硬、群众反响好的机关优质服务品牌,把我局建设成为坚持服务发展、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服务型机关,为常熟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品牌基本标准

1、有鲜明的品牌名称和标识。品牌名称应能体现服务特色和时代精神,易懂、易记、易识别,简练明了,主题突出;品牌形象标识内涵丰富,能够体现统计行业特色和时代精神风貌,准确大方,有视觉冲击力。透过名称、标识便能了解和明白个性化服务的内容和目标。物化品牌实物,在办公场所、名片、宣传页等素材上有标识设计。

2、有更高的服务标准。围绕服务理念最新、态度最好、效率最高、程序最简、成本最低、队伍最廉的要求,建立高标准的服务规范,形成高定位的目标体系并切实抓好落实。

3、有完善的保障机制。有创建机关优质服务品牌的规划、具体措施、有效载体和相关保障;有为提供热情、优质、高效服务所需的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和监督考核机制。

4、有良好的社会影响。主动向社会各界推介自己的统计服务品牌,导入社会评议机制,听取社会各界和群众的意见。所提供的服务在市级机关和本系统具有明显的示范导向作用,得到服务对象的普遍认可,在社会、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基础上,在市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

三、活动总体安排

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树立品牌意识(20xx年7月)

成立品牌创建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创建机关优质服务品牌活动的实施方案,并进行深入宣传发动,使每名机关干部都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品牌创建的内涵和特征,在全局范围开展有奖征集品牌名称和标识活动,增强全局人员争创一流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创建活动中来,不断提升机关效能,提高服务水平。

第二阶段:论证定位,确定争创规划(20xx年8-9月)

按照创建优质服务品牌活动的总体要求以及优质服务品牌的内涵和特征,结合我局统计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征集我局特色的服务品牌名称和标识图案,认真组织好优质服务品牌名称的征选、论证以及打造优质服务品牌规划的制定,确定争创的具体措施,进一步细化创建优质服务品牌的具体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积极实践,推进品牌建设(20xx年10-12月)

一是培育品牌。提升优质服务品牌的内涵,注重服务功能定位、服务设施物化等方面的完善。二是争创品牌。提高服务水平,营造优质服务环境,让办事群众感到方便温馨,使创建服务品牌活动成为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民心工程。三是叫响品牌。发挥资源优势,利用刊物、局域网等广泛发动,做到人人皆知,人人参与;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网站积极宣传本部门的创建工作;将特色工作提炼出一个宣传册,比较直观的体现服务品牌的标识、内涵、理念、手段等。

四、创建要求

1、营造良好氛围。认真做好创建机关优质服务品牌的思想发动工作,提高局全体人员的认识程度和参与程度。加强对创建优质服务品牌的组织领导、舆论宣传,形成良好的创建氛围,组织带领局全体人员自觉参与到活动中来,共同塑造统计局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良好形象。

2、精心筹划安排。把争创机关优质服务品牌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做到服务品牌有内涵、有标识,创建工作有措施、有检查、有考核。要精心策划,设计出简练明了、主题突出的品牌名称;要统筹兼顾,通过优质服务品牌创建的实际成果来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3、突出工作重点。一要注重特色性。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既把握全市总体要求,又突出我局自身特点,塑造品牌的独特形象。二要注重创新性。坚持把创新贯穿于创建活动中,不断推进统计部门业务工作的创新。三要注重实效性。把服务品牌创建活动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局工作服务全局工作的重要载体常抓不懈,力戒形式主义,防止出现“一阵风”、走过场现象。

4、形成工作合力。局党组要发挥在创建优质服务品牌中的主导作用,局主要领导亲自抓总,分管领导具体抓好组织协调,局党员干部要发挥在创建优质服务品牌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建立党组织统一领导、相关科室协同配合、全体员工积极创建的工作体系。正确处理好创建工作与各科室工作的关系,围绕各科室中心工作筹划推进创建工作,使服务品牌创建活动起到服务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发展的积极作用,确保创建活动出亮点、出氛围、出实效。

五、组织领导

为推进机关优质服务品牌创建工作,经研究,决定成立常熟市统计局优质服务品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李钢

副组长:钱振新、程凤鸣、罗保兴

成员:魏民、王蓝、范雪良、章锦页、黄霞萍、汪晓、戴建江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统计局办公室,由魏民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品牌创建的相关工作。

2016水厂女职工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文职人员改革 第九篇

本文作者:朱长青 第一公文网原创投稿

随着公司薪酬改革的不断深入,岗少人多的矛盾日益突出,使得工会女工工作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了努力实现我厂女职工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充分发挥女职工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积极作用,结合我厂女职工工作实际,对我厂五年来的女职工工作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厂在职女职工有111人。女职工委员会4个,建立女职工组织4个,兼职女工主任1人,兼职计生委员1人。女职工参加建功立业工程73人,占职工总人数的66%,参与素质提升工程80人,占女职工总数的72%。

五年来,我厂女工委在公司工会组织和公司女工委的重视和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突出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深入开展女职工建功立业和提升女职工素质工程,加强女职工组织建设和完善女职工维权工作机制,增强女职工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为构建和谐企业,促进公司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女职工队伍的新变化和主要特点

五年来,随着外部经济危机的不断蔓延,失业人群迅速扩大,引起家庭不稳,离婚率升高,公司内部薪酬改革的实施,我厂女职工队伍出现了新变化、新特点。我厂女职工中,单亲女职工家庭占10%左右,另有83%的女职工上有老,下有小,感到生活经济压力特别大,作为企业基层工作的她们,多数处于文化水平低、生活底子薄,缺技术、缺经验,思想抵触情绪较大。为了更好地关心关爱广大女职工的生产、生活,厂工会做了大量的工作,不断加大业务、技能培训力度,让广大女职工学以致用,累计培训女工371人次,此举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女职工的业务技能。为了更好地发挥工会的职能作用,解决广大女职工的工作和生活问题,针对我厂女工工作和生活问题,我们做了一些粗略的调查了解工作。

1、培训后女职工工作情况

经过培训后的广大女工,她们中文化较高些的,先后在公司公开招聘中脱颖而出,成为公司其他部门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或是文职人员,她们收入稳定,工作环境较好,占参加培训女工人数的15%左右,80%的女工经过培训能够轻松地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有5%的女工,她们文化水平低,原业务技能基础差,在工会的帮助下,放下思想压力,到行保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2、培训后女职工思想动态

现在,大部分女工生活基本都处于稳定状态,生活较为安逸,心境较为平和。一些生活上,还处于较为困难的女工,在自食其力的同时,工会每年还为其发放救助金,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广大女工,已不再是刚刚薪酬改革之初时的颓废、一筹莫展的失落,而是有了对未来生活的新憧憬与新向往。维持现状已不再是这些女工们的要求和希望,她们有着更高精神追求与生活标准。她们在自己进步的同时,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那些与自己有着相同经历的那些姐妹们,并带领她们走向幸福。她们中的代表人物有,运行车间赵晓华同志、张艳丽同志;行保科的侯兰萍同志、苏卫同志、刘金梅同志,调度室的刘杰同志,赵芳同志,化验室的安文同志、田恩光同志,她们都是培训后女工中涌现的模范人物。

(二)女职工建功立业活动取得新成果

我厂工会女职工组织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了对建功立业活动的指导,切实采取措施,推动活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随各级女职工组织将建功立业系列活动融入到“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 、‘十二五’、和谐奔小康”主题活动和“工人先锋号”活动中,以开展适合女职工特点的劳动竞赛和技能竞赛为载体,充分发挥女职工组织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其中,我厂化验室女职工、调度室女职工、运行车间女职工发挥“半边天”作用,“巾帼不让须眉”,以“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精神为动力,发挥自身优势,围绕企业生产重点和项目广泛开展爱岗敬业、岗位立功、岗位奉献和技术比武、提合理化建议等竞赛活动,发挥女职工在企业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团结动员广大女职工积极参加“我为企业献计献策”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连续多年获得公司标杆班组。五年来,女职工提合理化建议达128条,被采纳65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16年,我厂张明慧等15名女工代表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参加市妇联主办的第五届“百万妇女健身活动”的太极拳比赛喜获二等奖; 2016年柿园水厂李伟等15名女工代表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参加郑州市第五届直属机关运动会太极拳项目比赛喜获一等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我厂刘杰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知识大赛,获得全国二等奖,个人喜获2016年度郑州市人口和计生工作先进个人。

为弘扬先进,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女职工组织创新发展,激励广大工会女职工工作者和女职工认真贯彻公司提出的“开源节流,兴利除弊,实事求是,稳中求变”的工作理念,围绕“安全优质供水”工作,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自主加压,深挖潜能,实现公司早日脱困的战略目标建功立业。近几年,市、公司总工会多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表彰活动。在争创活动中,厂快滤班、化验班、调度班分别多次荣获公司总工会命名表彰的先进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荣誉称号,在广大女职工中产生了较大反响,起到了很强的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

(三)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取得新成效

全厂、公司开展的竞赛活动项目不断增加,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共举办岗位练兵、技术比武100多场(次),许多优秀女职工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岗位的先锋和模范。争创市级行业女状元1名(李冰洁),市级先进女职工1名(刘杰),局级先进女职工4名(侯兰萍、马伶俐、马建莉、韩海燕)。2016年,我厂女工刘双双、刘婷在公司“党员的风采“演讲比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优秀奖;2016年“安康杯”竞赛活动中我厂女工宋丽娟获得公司安全征文比赛一等奖,2016年刘婷、刘双双分获公司安全征文比赛一等奖、二等奖、张璇获三等奖的好成绩;2016年,公司工会在东周水厂举行了主题为“提高技能、激发活力、展示风采、健康饮食”的职工食堂白案技术比武,柿园水厂代表队女工苏卫等技高一筹,获得评委一致好评,荣获团体第一名佳绩;女工黄海咏2016年获得郑州市自由泳比赛第一名,蛙泳第二名的好成绩。

我厂工会女职工组织结合“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引导广大女职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持用争做知识型女性价值体系引领女职工,以提高业务技能、提升女职工职业化理念、审美情趣及身体素质,我们以幸福加油站讲堂、在岗培训为依托,大力开展女职工素质主题教育和素质达标活动,促进了女职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职业技能、疾病预防、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全面提高。几年来,共开办各类培训班50多期,通过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女职工业务技能上了一个档次,生活品味上了一个等级,8名女职工走上中层领导岗位,5名女职工当上了班长,8名女职工进入管理岗位。

(四)女职工合法权益维护工作取得新突破

厂工会女职工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劳动法》、《工会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把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当作工作重点来抓。

一是加大工作力度,深入了解和关心女职工生活状况。在全厂范围为特殊工种女工建立健康档案,监督公司为她们发放有害津贴;设立谈心阁,让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惑的女工排忧解难;通过摸排,对10多名离异女工进行了沟通,对这些弱势群体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我们女工委成为她们坚实的依靠。

二是积极为广大女工办理安康保险,大力开展女职工妇科病普查工作,切实为女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五年来为125名女工办理了安康保险,3次到期续保工作,参保率99.5%。我们女职工组织和女职工干部想方设法,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争取广大女职工的共识,组织动员广大女职工参加普查,有效地防预了女职工妇科大病的发生,提高了女职工身体素质。目前,形成了每年一查必查的贯例,普查率达由2016年的96%达到2016年的98%,普治率达96%。

三是切实开展困难帮扶工作,实施女职工“关爱行动”。我们工会女工委把帮扶困难女职工,实施女职工“关爱行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困难女职工纳入工会帮扶重点,建立健全困难女职工档案,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解决困难女职工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先后建立困难职工档案25个,帮扶困难女职工85人。女工李冰洁罹患癌症,厂女工委为其申请救助资金近一万元,多次到医院探望,并委派女工到医院陪护;女工宋凤琴2016年被查出子宫癌,我们女工委为其申请了7000元困难补助金,杨清晴身患多种疾病,家庭困难,我们每年对她进行困难救助1000元,对患病女工,厂女工委总是及时到医院探望,送去组织的温暖,五年来累计看望女工105人次。

四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女工娱乐活动。五年来,工会累计为全厂110多名女工组织“三八节“登山、郊游5次,茶话会2次,跳绳、踢毽比赛1次,极大地丰富了女工的业余精神生活。

五是依法维护女职工各种权益。女职工“五期保护”权益在我厂全部得到落实,女职工休息、休假及生育待遇方面权利全部得到保障,妇科病普查工作坚持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四)女职工组织自身建设取得新进展

厂工会女职工组织认真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积极探索企业工会女职工组织建设工作的有效方法。通过扎实工作,不断增强了凝聚力;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为女职工服务意识不断强化;重点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制度建设、运行机制、信息宣传等各项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我们根据本厂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等活动,不断创新企业工会女职工工作载体,丰富活动内容,改进活动方式,推进群众化、民主化建设和作用的发挥。针对工会女职工工作薄弱环节及存在的问题,加强了女职工工作理论的研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与学习计划,有效提高广大女职工的理论水平,努力适应新时期女工工作的需要。

在总结女职工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女职工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各基层工会女职工工作发展不平衡;企业老总不够重视,女职工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女工干部文化程度较底,责任心不强,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认真研究和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思考和建议

1、公司工会组织要高度重视女职工工作,增加女职工工作岗位,减轻女职工精神压力,提高女职工幸福指数。近年来,女职工罹患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妇科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专家指出这与女同志平时的工作压力、精神压力过大密不可分,所以,各级工会干部要努力提高思想认识,在研究部署工会重点工作时,要向领导建议优先考虑安排女职工工作,不能忽视女职工工作的独特性与重要性。

2、要建立健全女职工组织,加强女职工干部配备。要切实关心女职工干部的成长进步,帮助解决女职工干部在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要支持女职工委员会开展工作和活动,不断增加女职工工作经费,并列入工会工作经费预算,为工会女职工工作的创新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女职工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扩大女职工组织的影响力。要充分利用工会组织的宣传阵地,宣传女职工工作,表达女职工的意愿,反映女职工的呼声。要通过工会刊物和信息平台,加强工作交流、推广先进经验,展示女职工工作业绩,为公司健康发展做贡献。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文职人员改革》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部队文职人员改革 改革后文职人员待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文职人员改革”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文职人员改革"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78547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