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毛泽东的外貌

毛泽东的外貌

2016-12-20 10:47:03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毛泽东的外貌(共7篇)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对于这个问题,毛主席去世之后的30年来一直是众说纷纭的。特别是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党内党外的一些所谓的“反毛精英”们把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描绘成漆黑一团。在他们的口中,在他们的笔下...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毛泽东的外貌 第一篇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对于这个问题,毛主席去世之后的30年来一直是众说纷纭的。特别是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党内党外的一些所谓的“反毛精英”们把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描绘成漆黑一团。在他们的口中,在他们的笔下,那20多年这也搞错了,那也搞糟了,党的领导一无是处,“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群众是民不聊生,饿死的人不计其数„„。他们千人一腔,众口一词,形成一种气势,造成一种氛围,谁不承认他们的说法谁就将被戴上“保守”、“僵化”等种种大帽子;在这样众口灼金的氛围下,就是有人想辩白几句,那也是无法辩白,无处辩白的——只有跟着他们说,跟着他们骂才可以不遭白眼,才算是“思想解放”,“观念更新”。

那么,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最近,我偶尔又翻读了《美国友好人士斯诺访华文章》和《“我热爱中国”——在斯诺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两本书。1969至1970年,斯诺夫妇在中国访问考察了5个多月,到过中国的许多地方和单位,接触了方方面面的社会成员。前一本书是他们这次访问考察后,发表在意大利《时代》周刊(共6篇)和美国《生活》杂志(1篇)文章的汇编。后一本书则是斯诺夫人洛伊斯•惠勒•斯诺所写的记述“斯诺生命的最后日子”的文章。两书皆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出版。由于原书内容丰富,在许多方面都记述得很详尽,因此不可能一一地加以引述。这里,只从两书中各引述几个极小的片段,算是管中窥豹吧。虽然是极小的几个片段,然而人们仍然可以从中窥见毛泽东时代中国的面貌。

对于所摘录的斯诺夫妇文章的这些片段,我本来还想作一些归纳和说明,以便加深读者的印象和理解。但仔细一想,原文已经记述得相当的透彻鲜明,如果再对它作任何的归纳和说明都将是画蛇添足。因此,我就只是把它原汁原味地提供给读者。

《美国友好人士斯诺访华文章》——

“在城市里,农民和知识分子越来越难区分,像街道是干净整齐的一样,这两种人都是干净整齐的。

“人们纯朴自然,言谈行动彬彬有礼。今天,群众都更多地受到教育;几乎所有的儿童都上学;在很多工厂里,工人都是中学毕业生。由于在过去二十年里栽了许多树,城市变得漂亮起来;对农业的全面改造正改变着农村的旧面貌。

“中国显然是从未有过地富裕起来,但不是个人富裕。

“人们的营养丰富,身体健康,衣着合身;每周六天工作、参加政治活动或学习技术。空闲的时候,人们如果不去挖地道或修防空洞,就在家休息,或者打乒乓球或者是同朋友去游泳。人们偶尔也有一些担心的事,但担心的不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医药费用或税收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是很高,但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借债和典当,不必担心折磨过他们的父母的饥饿和贫困。人们看到的报纸和杂志登的首先是政治和鼓舞人的消息,现在没有一个中国人是不关心政治的。另一方面,人们不必因这样的消息而感到担心:犯罪行为、经济危机、污辱、种族骚乱、婚姻丑事、吸毒、腐败行为、对富人的阶级性的妒忌等等。正如一个观察家所说的那样,中国是‘道德的渊薮’。

工厂工人的医疗费用是由他们的组织支付的。医药的售价比起西方国家的售价来简直可以说是不必花钱,避孕药是免费供应的。

“从一九六O年以来,大部分流行病和传染病已被消灭或被控制住了。由于群众的合作,在完全消除了卖淫现象之后,性病已经绝迹。小儿麻痹症、麻疹、伤寒等疾病也已经用疫苗和一些卫生措施预防住了。苍蝇和蚊子差不多绝迹了。这些都是真的。”

《“我热爱中国”——在斯诺生命的最后日子里》——

“中国妇女的活动和地位的变化,不论在深度上或规模上都使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相形逊色,这种变化所带来的法律上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大大地改善了中国妇女的地位。这种急剧的变化——也就是妇女被认为对未来是有贡献的,有选择婚姻的自由,选择生育子女的自由,有养育子女的能力——意味着无数妇女的健康、保障、尊严和自信。

“目见耳闻的一切使我深刻了解到生与死、体面与羞耻、冻馁与温饱之间的不同:吃不饱饭与无家可归的人已不再看到;时疫已不再流行;苛捐杂税、贫困无依已绝了迹;犯罪行为大大减少;没有吸毒现象;人人都能享受公费医疗;国民教育在不到二十年内几乎消灭了文盲。这一切,这种物质上的收获固然使人印象深刻,但是对我来说,印象更加深刻的是中国人民的精神,他们的那种社会制度灌输和实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推动和动员男女老幼:活泼、有朝气、又有自尊心,家庭生活亲密无间,但又不自私自利,儿童和成人打成一片,尊重和关心别人,大大地降低了以个人——我——为中心的意识。特别令人注目的是个人在政治上积极参加集体学习,把中国人民培养成一种积极活跃的、关心公益的、不断发挥作用的公民。”

这就是斯诺及其夫人笔下的中国,这就是斯诺通过亲身长时间的访问和考察后所记录下来的毛泽东时代的中国!这跟“反毛精英”们所武断宣称和长期渲染的“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其他方方面面都是漆黑一团的中国是绝然不同的。

由此看来,从新中国成立到毛泽东逝世,在这同一期间和同一块土地上存在着两个相互对立的中国:一个是美国友好人士斯诺笔下的中国,一个是“反毛精英”们口中和笔下的中国。

那么,在这样两绝然相反的两个中国中,我们究竟应该相信哪一个呢?换句话说,斯诺笔下的中国和“反毛精英”们口中和笔下的中国究竟哪一个才符合当时中国的真实情况呢?

我们当然应该相信斯诺笔下的“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了,也就是说,斯诺夫妇笔下的中国才符合“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的真实情况。因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一切文明的国度里,也无论是在中国人民正在为反对内外敌人进行艰苦斗争的岁月里,还是在新中国已经成立的时代,斯诺作为一名有世界影响的记者,一向是以客观公正而著称的。他的新闻作品的客观公正的品质,既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公认,也得到了全世界一切主持公道和正义的人们的公认。对此,甚至于包括中国人民的敌人在内也不能加以否认。而中国的那些“反毛精英”们,虽然猖獗于一时,却根本就没有那样的公信度;他们口中和笔下的那些言论不过是他们的信口雌黄而已。既然是信口雌黄,谁又会相信他们呢?

毛泽东和他的时代虽经“反毛精英”们长期的、肆无忌惮地诋毁、污蔑和批判,可是却不但没有如“反毛精英”们所期望的那样被批倒批臭,批个永世不得翻身,批个遗臭万年;恰恰相反,“反毛精英”们越是变尽法子地批判毛泽东和【毛泽东的外貌】

【毛泽东的外貌】

他的时代,毛泽东和他的时代不但不臭,反而似乎却越批越香;在历经长期的批判和诋毁之后,许许多多的中国人现在却越来越怀念毛泽东,越来越怀念毛泽东时代,越来越拿毛泽东时代来反观今日之中国社会。这似乎是一个极其奇怪的现象。对此,“反毛精英”们大概是百思不解的。其实事情也很简单,只要细细品读一下埃德加•斯诺夫妇笔下当时的中国的情况,再联系和对照一下当前的社会现实,诸如严重的两极分化、贫富悬殊的现实,数以亿计的贫困家庭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起房的现实,吸毒贩毒、卖淫嫖娼、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泛滥的现实,党政机关脱离群众、腐败官员层出不穷的现实,思想观念倒退、社会道德沦丧、理想信念丧失的现实,治安状况持续恶化、群众普遍没有安全感的现实,以及其他种种社会现实,这个问题就不难得出明确的答案。

最后需要说的是,某些卫道士们只准人们大谈特谈毛泽东时代的不足(由于当时尚处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原有的基础太薄弱,各方面的建设和发展又都起步不久,因而确实有许多的不足,这主要表现在经济还不发展,物质还不丰富,因而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普遍不高上),却见不得人提毛泽东时代的好处;谁要是一提那时有什么好处,就立马给人扣上“反对改革”、“要回到从前”等等大帽子。其实,卫道士们的这种态度是极其可笑的。因为人们谈毛泽东时代的好处,也并没有否认当时的不足;说现在的问题,也并没有要否定现在的成绩;说毛泽东时代的好处,是希望现在比过去更好——也应该更好,因为后人是以前人的终点为起点,以前人的经验为借鉴的,当然要更好了,总不能说越搞越不如吧;说现在的问题,是希望能够认识这些问题,尽快地解决这些问题。谁又会要“回到从前”呢?事物在时间和空间里运动,而时间和空前像流水一样总是不断向前的,请问:

再现毛泽东风采
毛泽东的外貌 第二篇

再现毛泽东风采

──记青年毛泽东特型演员李光彩

(北京)姚 睿

选用特型演员诠释历史剧首先会遇到长得“像”、“不像”的问题。本人认为,长得“像”是基础。每一段历史都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因此,与历史人物的相似是演好历史人物的前提。除拥有“像”的基础外,作为一个演员,演好历史人物更要“形神兼备”。我与青年毛泽东特型演员李光彩初次见面时,便被他身上的那股形神兼备的“领袖”气质所吸引。他一身呢子大衣,戴红白相间的围巾,身上充满着一股书生义气、挥斥方遒的少年英气,极富毛泽东青年时代的风采。他语速不快,但思路清晰,眼神中闪现着一股睿智的光芒。 “80后”扮演青年毛泽东

在改革开放背景下长大成人的“80后”普遍对红色题材热度不高。时过境迁,他们追求的是时尚化标新立异与个性化的自我认同。同样身为“80后”,李光彩却酷爱红色文化,从成长经历到见识与其他“80后”有着明显的不同。

李光彩父亲的外貌与毛泽东很相似,在光彩小的时候他就经常向儿子讲述毛泽东的故事,给儿子看《毛泽东画册》、《毛泽东传》和《毛泽东选集》等书籍,还将儿子的发型设计成典型的“主席头”。李光彩读高中时,就有好多老师、同学说他特像青年毛泽东。高考时,李光彩特意报考湖南的一所大学。

在湖南的一所师范类大学读书期间,浓厚的湖湘文化熏陶出李光彩的文人气质。作为中文系的学生,他酷爱读书写作,课余时间更是积极参与戏剧活动。他曾创作话剧《相见时难别亦难──毛泽东和杨开慧》以及小品剧《青年学子毛泽东》,表演光彩夺目,获得了全校师生和当地领导的一致好评。除此之外,李光彩从高中时代就开始创作诗歌,他的诗歌曾在许多报刊杂志上发表。他创作的诗歌形式多样,有现代诗,也有古体格律诗。文学创作使他身上散发出一股和毛泽东如出一辙的浪漫文人气质。

大学毕业后,李光彩并没有直接进入影视圈,而是选择到高校任教。他目前在北京美国英语语言学院、河南焦作艺术学校教授影视表演,同时兼授语文以及历史等人文科目。2009年他还荣获文化部等多家部门联合授予的“全国优秀艺术教师”等荣誉称号。在教授表演理论的同时,李光彩撰写了大量关于表演艺术的理论文章,及时总结理论,达到了实践与理论的统一。这些都

为他演好青年毛泽东打下坚实基础。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演好青年毛泽东,李光彩下了很多功夫研究毛泽东思想以及毛泽东的起居和生活,与著名编剧杨见合作创作电影剧本《风华正茂──建党时的毛泽东》,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感悟撰写并发表了多篇有关毛泽东的文章,发表在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共产党类核心期刊上,从衣食住行到内心世界,多角度、全方位地研究毛泽东。他还花费很长时间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湖南话,能讲一口地道的湘潭话,从语言中理解人物。为了更“像”毛泽东,李光彩刻意培养与毛泽东相似的爱好。他平时喜爱游泳、登山、冲冷水澡。在湖南上大学时,他曾经多次登上岳麓山。面对苍茫大地,李光彩也体验着毛泽东当年和有志之士在此立下豪情壮志的心境。为了与毛泽东进行穿越时空的“神交”,李光彩

专程到毛泽东的家乡韶山体验生活。在韶山,从领导干部到人民群众,人人见到李光彩后皆

呼其“如毛主席在世”,这增加了李光彩饰演青年毛泽东的信心。在韶山期间,还曾有一段趣事。有一次李光彩请一位锁匠到屋里修锁,修好要付钱给锁匠时,锁匠定眼望了他一会儿,突然执意不收他钱,还要从家里拿两坛酒送给他。锁匠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和他合影。锁匠感叹:“你长得太像青年毛主席了!”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李光彩就 会感慨,韶山人民对主席的情感太深厚了!因此他更增添了责任感,下决心一定要塑造好青年毛泽东这个人物形象。对于青年毛泽东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李光彩的理解是:“刚柔相济,既有豪情壮志,又有侠骨柔肠;诗人的气质,学者的风度;既有极其刚烈的一面,又有柔情似水的一面;豪放中有婉约,婉约中有豪放。”应该

说,他对人物性格的把握是恰当的,这是他成功塑造青年毛泽东形象的前提和基础。 曾被主席家属亲点饰演青年毛泽东

作为诠释伟大领袖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演员,李光彩无论五官、外貌、气质还是谈吐都像极了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充分满足了观众和普通人对于青年毛泽东的想象。他的卓越表现,引起了毛泽东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的重视。出于对李光彩个人形象气质的认可,毛泽东儿媳邵华将军亲自点名李光彩饰演电影故事片《烟雨苍茫──毛泽东1927年在武汉》。另外,李光彩受到毛泽东当年的管家吴连登、贴身卫士周福明及全国毛泽东纪念馆联谊会秘书长的力荐,参与演出大型文献纪录片《风物长存——毛泽东遗物的故事》,这是对李光彩形象气质的高度肯定。徐肖冰、侯波、吕厚民、钱嗣杰这几位当年毛泽东身边的专职摄影师对李光彩的形象高度认可,使李光

彩饰演青年毛泽东更加“名正言顺”。一次,李光彩到徐肖冰、侯波家里拜访,刚开始和侯波老人在聊天、谈心,过了一会,徐肖冰老人在儿子的搀扶下进入大厅,看到李光彩的时候,眼睛一亮,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徐肖冰的儿子告诉老人:这就是扮演青年毛泽东的李光彩。老人高兴地笑了,竖起大拇指。而当李光彩把塑造青年毛泽东的剧照给老人看时,老人更是兴奋得频频点

头。后来听老人的儿子说,老人很少有这种兴奋的动作和表情。出于对李光彩形象的认可,这些老前辈主动提出来要拍摄一本艺术文献摄影集《青年毛泽东风采》,并认为这是用另种方法留下青年毛泽东形象的最佳办法。

由于与青年毛泽东形象的“形神兼备”以及在研究毛泽东思想方面的造诣和成果,李光彩还被湖南第一师范青年毛泽东纪念馆聘请为形象大使和特邀研究员。李光彩正值风华正茂之年,喜欢挑战,富有激情。除了饰演青年毛泽东的形象,他还在央视摄制的电视连续剧《毛岸英》中出演了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一角。他认为:作为演员要演什么像什么,敢于突破自我形象。

饰演毛泽民一角,自己的造型变化很大,人物感觉也不同于以往,是个挺好的自我突破机会。虽然毛泽东一家人有着一脉相承的形象基础,毛泽民与青年毛泽东在气质和性格方面有着相似的地方,但是,饰演毛泽民一角让自己站在一个更客观的角度来理解毛泽东。这对于他今后再饰演青年毛泽东不仅有很大帮助,更可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李光彩的所作所为,正可谓“用情演好伟人,用心写好领袖。”李光彩正在用他的风华正茂,向我们书写着青年毛泽东的风华正茂。在饰演毛泽东的剧照中,李光彩的形象仿佛与青年毛泽东合而为一,向我们自信走来。他不再是李光彩,他变成了“青年毛泽东”。

毛泽东点评24史人物
毛泽东的外貌 第三篇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的外貌】

● 项羽有三个错误: 一个是鸿门宴不听范增的话,放跑了刘邦;一个是楚汉订立了鸿沟协定,项羽当真,而刘邦却不以为然,不久就违反协定东进攻楚;再一个就是建都徐州,位置没选好。最重要的教训是"不爱听别的不同意见。"

--毛泽东评点《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 刘邦本是一介平民,早年名声也不太好,但他能在秦末群雄逐鹿的时代大潮中脱颖而出,开一代王朝基业,名垂史册,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人。毛泽东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都给刘邦以高度评价,认为他是"老粗出人物"、"听得进不同意见"。 ……对他们的革命意志总是一种锻炼,……

--毛泽东评点《史记·高祖本纪》

● 毛泽东说:中国有两部大书--《史记》和《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困境中写出来的。……人受点打击,遇点困难未尝不是好事,当然,这必须是有才气和有志气的人。

● 毛泽东对《史记》客观公正的写史态度和彪炳千秋的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事物总是要走向反面的,吹得越高,跌得越重,我是准备跌得粉碎的。

--毛泽东评点《汉书·司马迁传》

● 1974年,毛泽东跟江青再次说到李固给黄琼的信,并在江青的信上批示说:"不要多露面,不要批文件;不要由你组阁(当后台老板),你积怨甚多,要团结多数。至嘱。(人贵有自知之明)。……事物总是要走向反面的,吹得越高,

跌得越重,我是准备跌得粉碎的。"意在批评江清没有自知之明和当时狂热的个人崇拜之风。

--毛泽东评点《后汉书·黄琼传》、《后汉书·李固传》

赤壁之败,将抵何人之罪?

● 魏武帝曹操,是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几乎成了定论。但毛泽东一分为二,既有对其雄才大略的肯定,又有对其不当之处的批评。毛泽东对曹操的文采也是赞叹有加,对《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名篇曾经反复书写。

--毛泽东评点《三国志·武帝纪》

虚有其表。

● 三国人物中,毛泽东最瞧不起刘表,轻蔑之态,谥于言词。刘表"长八尺余,姿貌甚伟",毛泽东迎文批道:"虚有其表",道出刘表外貌伟岸,骨子里却优柔寡断的本质。

--毛泽东评点《三国志·刘表传》

……但一穷二白古今是接近的。所以这个《张鲁传》值得一看。

● 东汉末年,三国时代的张鲁,是五斗米道的首领,在四川一带影响很广,以道教代替政府,颇得民心。从这里可以看到后来的人民公社的一些影子。毛泽东读此传时评语达1400多字。

【毛泽东的外貌】

--毛泽东评点《三国志·张鲁传》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

● 毛泽东对梁武帝早年有比较清醒的政治头脑很是欣赏。但对梁武帝中期以后,则认为有悲剧意味。因为梁武帝在位长达48年,国内平静,实为休养生息,充实国力,以图统一大业之上好时机,然而他却日趋崇信佛教,崇尚空谈,一味仁厚,导致奸佞日进,良佐日远,最后竟被叛军围困,饿死乾净居殿,正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岂不悲哉! 最宗亦豪杰哉。

--毛泽东评点《南史·梁高祖本纪》

● 不善文墨的曹景宗在庆功宴上提笔赋诗,使满座皆惊。其诗云:"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意。借意行路人,何如霍去病。"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特地引用了这首诗,要求大家认真学习。即使文化水平不高也可以写出好诗。

● 毛泽东在赞扬曹景宗为豪杰之士时,又一分为二地对他好争功做了批评。在邵阳之战后,有次曹景宗与韦睿玩掷骰子赌输赢的游戏,韦睿赢了,却故意让给曹景宗。毛泽东批道:"使曹景宗胜。"曹景宗等在破敌之后,时常计较功劳,而韦睿却总是在后面。毛泽东又批道:"曹景宗不如韦睿远矣"。

--毛泽东评点《南史·曹景宗传》

笑里藏刀李义府。

● 毛泽东读史,爱憎分明,特别是对爱搞阴谋诡计的人,深恶痛绝,厌恶之情溢于言表。李义府是一个专爱耍阴谋的人,毛主席说他"笑里藏刀"。此后毛泽东又说:"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

--毛泽东评点《旧唐书·李义府传》

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 五代十国,是中国继唐之后又一次隐入混战纷争的时代,各路"英雄"大显身手。军事割据,王朝更迭,令人眼花缭乱。在毛泽东看来,朱德纯属白手起家,且征途坎坷,与曹操相似,朱温勇于做法,又长于谋略,从弱小的地位逐渐变为强大。 后书多坏事,少读为佳。

--毛泽东评点《旧五代史·梁太祖本纪》

● 一个是略通兵书,有勇有谋,一个是一步百计,熟读兵法,结果胜败各异。历史无时无刻不在启示着毛泽东。1965年12月21日,他在杭州的一次谈话中说:"国民党的军官,陆军大学毕业的都不能打仗。而我们的元帅、将军,没有几个大学毕业,却能打胜仗。" 不书病,年五十。

--毛泽东评点《新五代史·刘寻传》、《新五代史·刘仁赡传》

● 透过史家的遮遮掩掩,毛泽东看到了宋朝初年一场血腥而隐秘的宫廷政变,由此引出"斧声烛影"、"金匮之盟"的历史故事,宋太祖越匡胤究竟是怎样死的呢?这是一个历史的遗案。

--毛泽东评点《宋史·太祖本纪》

不择手段,急于登台。幽州之败。

● 对宋太宗,毛泽东的态度与史学家截然相反,认为宋太宗军事上没有什么见地,政治上又是"不择手段,急于登台。"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毛泽东评点《宋史·太宗本纪》

● 成吉思汗一生戎马倥偬,驰骋疆场,他的活动,在中国甚至世界历史上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无怪乎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称他为"一代天骄"。 不令诸子诸孙统兵作战,失策。

--毛泽东评点《元史·太祖本纪》

● 毛泽东在《农民问题》讲课中说:元末,朱元璋是一和尚,平时睡着了觉常作"天子"之形,郭子兴见而奇之,收为部下,后代郭子兴而起。初犹能代表农民利益,以后遂代表地主的利益,故能贵为天子。

--毛泽东评点《明史·太祖本纪》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毛泽东的外貌 第四篇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内容简介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在历史的河流中洗练,悠久的历史,传奇的人生,给后人留下了多少学习和思考的空间。一部二十四史道尽千古历史。毛泽东--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军事家,生平青睐二十四史,并在二十四史的陪伴之下走完了生命的最后里程。这位日理万机的开国领袖在二十四年间通读了四千万字的二十四史,他在研读二十四史时,用不同颜色的笔墨圈密点,作批写注,这些圈点和批注都是一代伟人情感和思想的率直流露,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毛泽东读史时的心境、飞跃的思绪和独到的史学观。

毛泽东读二十四史的评点,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评点,它带有鲜明的毛泽东特色,那就是以政治家的目光评点历史,关注历朝治乱兴衰,关注历史上重大政治谋略的成败,重视以政治得失的角度评价历史人物功过是非,进而以史为镜。 本书共分四卷,五十余万字,真实记录了毛泽东对百余历史人物的重要评点,并对之加以精辟的解析。书中二千余幅精美图片,既有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的手书真迹,又有真实再现二十四史重要及当代历史风貌的珍贵图片。

文章节选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评点《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有三个错误:

一个是鸿门宴不听范增的话,放跑了刘邦;一个是楚汉订立了鸿沟协定,项羽当真,而刘邦却不以为然,不久就违反协定东进攻楚;再一个就是建都徐州,位置没选好。最重要的教训是"不爱听别的不同意见。" 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毛泽东评点《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本是一介平民,早年名声也不太好,但他能在秦末群雄逐鹿的时代大潮中脱颖而出,开一代王朝基业,名垂史册,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人。毛泽东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

都给刘邦以高度评价,认为他是"老粗出人物"、"听得进不同意见"。 ……对他们的革命意志总是一种锻炼,……

--毛泽东评点《汉书·司马迁传》

●毛泽东说:中国有两部大书--《史记》和《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困境中写出来的。……人受点打击,遇点困难未尝不是好事,当然,这必须是有才气和有志气的人。

【毛泽东的外貌】

●毛泽东对《史记》客观公正的写史态度和彪炳千秋的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事物总是要走向反面的,吹得越高,跌得越重,我是准备跌得粉碎的。

--毛泽东评点《后汉书·黄琼传》、《后汉书·李固传》

●1974年,毛泽东跟江青再次说到李固给黄琼的信,并在江青的信上批示说:"不要多露面,不要批文件;不要由你组阁(当后台老板),你积怨甚多,要团结多数。至嘱。(人贵有自知之明)。……事物总是要走向反面的,吹得越高,跌

得越重,我是准备跌得粉碎的。"意在批评江清没有自知之明和当时狂热的个人崇拜之风。 赤壁之败,将抵何人之罪? --毛泽东评点《三国志·武帝纪》

●魏武帝曹操,是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几乎成了定论。但毛泽东一分为二,既有对其雄才大略的肯定,又有对其不当之处的批评。毛泽东对曹操的文采也是赞叹有加,对《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名篇曾经反复书写。 虚有其表。

--毛泽东评点《三国志·刘表传》

●三国人物中,毛泽东最瞧不起刘表,轻蔑之态,谥于言词。刘表"长八尺余,姿貌甚伟",毛泽东迎文批道:"虚有其表",道出刘表外貌伟岸,骨子里却优柔寡断的本质。

●毛泽东对此人为何如此轻蔑呢? ……但一穷二白古今是接近的。所以这个《张鲁传》值得一看。

--毛泽东评点《三国志·张鲁传》

●东汉末年,三国时代的张鲁,是五斗米道的首领,在四川一带影响很广,以道教代替政府,颇得民心。从这里可以看到后来的人民公社的一些影子。毛泽东读此传时评语达1400多字。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

-毛泽东评点《南史·梁高祖本纪》

●毛泽东对梁武帝早年有比较清醒的政治头脑很是欣赏。但对梁武帝中期以后,则认为有悲剧意味。因为梁武帝在位长达48年,国内平静,实为休养生息,充实国力,以图统一大业之上好时机,然而他却日趋崇信佛教,崇尚空谈,一味仁厚,导致奸佞日进,良佐日远,最后竟被叛军围困,饿死乾净居殿,正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岂不悲哉! 最宗亦豪杰哉。

--毛泽东评点《南史·曹景宗传》

●不善文墨的曹景宗在庆功宴上提笔赋诗,使满座皆惊。其诗云:"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意。借意行路人,何如霍去病。"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特地引用了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差别
毛泽东的外貌 第五篇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差别

蒋介石与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重要的两个历史人物,在他们的身上,聚焦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问题,折射出中国文明史的人文性格和未来走向。研究中国,无论是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不能不研究这两位关键的历史人物。

他们两人之间,既有表面上的差别,也有实质上的差别。

毛泽东懒散地躺在椅上的样子,就象是不留心丢在那里的一口袋土豆,蒋介石笔直地坐着的姿态,则好象他的脊梁骨是钢制的一样。毛泽东很随和,无拘无束,说话很有幽默感,使谈话气氛很轻松;蒋介石,却从未发现他有任何幽默的话语。毛泽东的书法是信笔成书、不拘俗套的,蒋介石的书法则笔直字方,一望成行。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不同也表现在个人生活习惯方面。蒋介石周围的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包括他的衣着,办公室和他的家庭,都是如此。从各个方面来说,蒋介石都是一位讲风纪、有条理的人。用“整齐”和“清洁”来形容他给人们的印象,这是毫不过分的。毛泽东恰好与蒋介石相反,他的书房摆满了书报。如果以书桌的整齐清洁作为标准来衡量一位办公人员是否合格的话,那毛泽东准是不及格的。毛泽东的杂乱无章和蒋介石的井然有序,毛泽东的漫无拘束和蒋介石的循规蹈矩,都造成鲜明的对比。从外貌看来,用“不修边幅”来形容毛泽东是一点也不过分的。【毛泽东的外貌】

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是南方人,都出身平民,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完全凭个人的奋斗身居高位.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曾3次失去红军指挥权, 蒋介石也曾3次下野.

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擅长以退为进,不过毛泽东是在军事上以退为进, 蒋介石则在政治上以退为进. 蒋介石则在政治上通过3次下野以退为进,不但扭转了不利的局势,而且每次都进一步巩固了他的权势和地位. 毛泽东则通过在军事上以退为进使弱小的红军多次打败强大的国民党军队,并最终夺取了全国胜利.

虽然毛泽东亲手缔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指挥过千军万马,但毛泽东并不以军人自居,背微驼,洒脱不拘一格,从不带枪(曾说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并且谢绝了中共中央颁发给他的大元帅军衔. 蒋介石则无论什么时候腰板都挺得笔直,头发也保持剃得精光.时刻标榜自己是个标准的军人.

虽然毛泽东没上过军校,没有正规系统地学过军事,但却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打败了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过军事且担任过黄浦军校校长的蒋介石.

毛泽东是个战略家, 蒋介石则是个战术家.毛泽东又是个哲学家,实际上毛泽东正是用他的哲学思想打败了蒋介石.

毛泽东提倡自力更生,依靠人民大众, 蒋介石则依靠官僚地主和美国援助.

毛泽东善用人才,甚至用以前反对过自己的人. 蒋介石则喜欢用奴才,用的都是完全效忠于自己的人.

毛泽东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因为粟裕的意见而改变了战略部署,从而取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蒋介石则比较刚愎自用,从而输掉了整个解放战争.

蒋介石处心积虑要消灭毛泽东,多次派人暗杀毛泽东并挖毛泽东的祖坟.毛泽东则为蒋介石留条后路,在蒋介石败退到台湾后派人保护蒋介石的祖坟,并曾说过台湾还是蒋介石当总统好.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者,信仰唯物主义, 蒋介石则信仰基督教和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唯心主义哲学.

毛泽东晚睡晚起,睡眠极不规律, 蒋介石则早睡早起,非常有规律.

毛泽东喜欢抽烟和喝茶. 蒋介石最讨厌闻烟味,下属甚至宋美龄和他的儿媳妇都不敢在他面前抽烟.他也不喝茶,平常只喝白开水. 蒋介石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许就是他之所以比毛泽东多活5岁的原因.

毛泽东和蒋介石有着惊人的相似,又有着完全截然相反的地方.从他们相异之处我们或许可以明白毛泽东之所以得到天下和蒋介石之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 毛泽东和蒋介石这两个曾经主宰过中国命运的巨人逝世的时间也只相差8个月.几乎是同时从属于他们两人的历史舞台消失.至于他们的成与败,得与失,则永远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描写毛泽东外貌的句子3句
毛泽东的外貌 第六篇

随笔吧为您精选描写毛泽东外貌的句子3句请您欣赏。

1. 光洁白皙的脸庞,透着棱角分明的冷俊;乌黑深邃的眼眸,泛着迷人的色泽;那浓密的眉,高挺的鼻,绝美的唇形,无一不在张扬着高贵与优雅

2. 满头银发目光炯炯双目如潭火眼金睛浓眉大眼

3. 慈眉善目气宇轩昂高大魁梧英姿飒爽衣着得体

以上是关于描写毛泽东外貌的句子3句的全部内容,如果觉得比较好别忘了转发哦!

2015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如何概括出来的
毛泽东的外貌 第七篇

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比较完整地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指出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一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概括,建立在毛泽东的科学著作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是党在新时期对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的科学把握。

《反对本本主义》是奠基之作

第二个历史决议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分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以及党的建设等六个部分。这些思想内容集中表现在毛泽东的著作中,决议相应地列举了37篇著作。

第二个历史决议在阐述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中,将毛泽东为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于1930年5月写作的《反对本本主义》列为首篇。这是因为毛泽东在文中初步提出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基本精神与内涵,而且将三个基本方面作了一定意义的结合,主要是:(1)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否则,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2)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3)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

毛泽东在其后的《实践论》《矛盾论》《〈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著作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之中,形成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和领导方法,以及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开辟了中国革命道路,深入探索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邓小平重新恢复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在改革开放前后,邓小平在倡导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作指导时,强调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并特别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1977年7月21日,邓小平在恢复其职务的十届三中全会上讲话指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这里,虽然是从作风上讲的,但表明邓小平把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重心放在了根本内涵和精神实质上。8月3日,他在同胡乔木等谈话时认为,讲毛泽东思想,不在引用很多毛泽东的话,而在发挥他的根本思想。9月19日,他还在与方毅等谈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中说到毛泽东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词“实事求是”时指出,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1978年5月30日,他在准备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着重讲实事求是问题。他说,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态度、根本观点、根本方法。6月2日,他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这个讲话,指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这是唯物主义。不然,我们开会就只能讲空话,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他进一步指出,毛泽东历来坚持要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邓小平明确肯定和支持这一讨论,认为争论不可避免,争得好。引起争论的根源就是“两个凡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他强调,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关键还是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政治问题,是思想问题,也是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现实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正是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基础上,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并就党的思想路线问题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这一讲话实际上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不仅如此,邓小平还指导起草了叶剑英代表中央所作的国庆30周年的讲话。这一讲话继承了党的七大关于毛泽东思想的表述,并指出党在毛泽东领导下,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特别是延安整风,在全党确立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这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它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根本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我们党制定政治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也是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精髓的认识,对于起草第二个历史决议具有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邓小平在为起草第二个历史决议确定指导思想时说,不仅今天,而且今后,我们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要写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过程。要正确地评价毛泽东思想,科学地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就要把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特别是今后还要继续贯彻执行的内容,用比较概括的语言写出来。他关于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比较强调毛泽东对于党的指导思想、党的作风是什么的内容,指出毛泽东建立了完整的建党学说,认为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特别重要。

胡乔木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研究阐释

胡乔木作为第二个历史决议起草小组的负责人,比较早地提出决议起草要注意“毛泽东思想的实质是什么”的问题。1980年3月15日,他在同起草小组成员谈话时说,讲坚持毛泽东思想,是讲坚持什么。不仅要讲毛泽东思想适用于过去的,而且要讲适用于现在的。不然,“坚持毛泽东思想的这个口号就没有力量”。在谈话中,胡乔木不仅提出问题,而且回答了这一问题。他例举了十个方面的问题,其中包括后来通过的决议关于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1)关于实事求是。他说,从理论上讲毛泽东思想,可以从《实践论》的贡献讲起。一篇《实践论》,实际上是自觉地有系统地开创了党的思想传统。我们现在还在讲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等等,就表明了这个事实。我们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来说明它的地位和价值。(2)关于群众路线。胡乔木在谈话中指出:“也可以当做一个理论问题来考察”。这里,他没有细说。(3)关于独立自主。胡乔木在谈话中使用的是“自力更生为主”的概念。他说,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毛泽东首先强调了这一点。我们现在还需要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因为对今后还有很大的作用。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一定要争取外援,但不能盲目地依赖外援。尽管如此,胡乔木在这一谈话中还没有整体性地突显出来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而是与其他方面放在一起讲的。

1980年5月16日,胡乔木同起草小组成员谈话,强调决议“要有一种理论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决议“要把毛泽东思想贯穿到从始至终”,使人感到党始终是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在党犯错误的时候,“党里还有很多人坚持毛泽东思想,他们重新领导人民,把中国带上正确的道路”。他说,这是决议坚定不移的思想基础。决议写出后使人看了不仅仅是把历史上那些问题作一个评判,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把党的目前的指导思想作一个描绘,而这个指导思想同党历来的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真正的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决议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把中国革命究竟走了一条什么道路,要怎样继续走下去,写出来。因此,决议不能陷入到一件件历史事件中,而是要从理论上深刻阐述毛泽东思想的原理和原则。

在第二个历史决议起草过程中,胡乔木在阐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如何相结合中,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结合了起来,并强调了毛泽东思想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他说,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得到胜利,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胜利”。否则,不能解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同共产国际进行了那么长期的坚决的尖锐的斗争。在马克思主义如何在发展过程中防止教条化问题上,把调查研究当做一个指导原则、一个重要方法在共产主义运动中是没有的。毛泽东“打破了共产国际的专制、教条化倾向”。讲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就是要研究中国的实际,从实际出发,就是要联系群众,从群众的最大利益出发。毛泽东把这些发展成了一个观点、一个工作方法的系统,还可以加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确实在世界政治上显出中国革命的特点”。

胡乔木在思考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了第二个历史决议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基本内涵。第一是实事求是。胡乔木从《反对本本主义》讲起,指出各国革命的道路要由各国党和人民自己去找出来,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条件、背景。他说:“革命要依靠各国革命人民在实际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加以运用,同具体实际相结合,这在当时、现在以至将来,永远都是正确的,要坚持的。所以毛泽东思想强调调查研究,尊重群众的经验。”第二是群众路线。胡乔木说,这也是从实际斗争中产生的。中国革命在失败后,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相信群众能接受革命道理,能找到胜利的出路,能找到达到胜利的智慧和力量。建立的新的政权也完全是依靠群众。毛泽东在和平建设时期提出了许多新办法,如三结合、三同等。只要一个党要革命,就要坚持这种观点。第三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胡乔木指出,中国革命、建设要胜利,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这不能有任何动摇。在上述基础上,他总结说:“毛泽东思想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经过很长时期发展的。这几个基本原则一直是我们的出发点。”


毛泽东的外貌相关热词搜索:外貌协会 外貌描写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毛泽东的外貌”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毛泽东的外貌"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78554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