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2016即将结束爱情

2016即将结束爱情

2015-12-23 00:40:0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2016即将结束爱情篇一《绵阳市2016届一诊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2016即将结束爱情》,希望能帮助到你。

2016即将结束爱情篇一
《绵阳市2016届一诊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保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 1 5年11月1日9:00-11:30】

绵阳市高中2013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 文

本试题卷分第I卷(单项选择题)和第II卷(非单项选择题),第1卷1至3页, 第II卷4至6页,共6页。满分1 50分。考试时间1 50分钟。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 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

一、 (1 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惶恐 不遑顾及 焕然 涣然冰释

B.雀跃 声名鹊起 簇拥 蜂涌而至

C.爆炸 山洪暴发 委屈 卑躬曲膝

D.平议 凭心而论 留恋 流连忘返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一想起她,我就仿佛看见她在那森严的法庭上旁若无人、侃侃而谈的潇洒姿态。

B.你的作文仍不够成熟,但结构安排方面还差强人意,在原来基础上有明显进步。

C.我今天闯席做不速之客,是为了李梅亭的事来跟汪先生商量,不知道你们在请客。

D.在网络时代,各种各样的争议新闻、疑点事件呼之欲出,让人难以把握、鉴别。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家旅游局认定五种行为属于“不合理低价游”,将受到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业整顿 三个月、甚至吊销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处罚。

B.本届政府将持续深入进行反腐,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收入、房产、投资以及配偶子女从 业、移居国外等情况定期报告,自觉接受监督。

C.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如果不下大的决心,不清理财务不健康问题,不引入 市场经济规则,否则银行体系将很难存续。

D.明年是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通过十周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吁请国际社会积极 行动起来,防止和应对大规模毁灭性武器袭击。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美国爱达荷大学的约翰·贝叶和加拿大动物学家保尔·赖特认为, :,。因此,这两位学者提出“锻炼说”来补充“学习说”。 ①西伯利亚羊的游戏带有明显的锻炼倾向

②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锻炼”

③选择在坎坷的斜坡上奔跑追逐,在陡峭的悬崖上跳跃

④贝叶注意到

.⑤好像是在锻炼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

⑥它们选择游戏场地时,似乎总是从“实战”出发

A.②④①⑥③⑤ B.①⑥⑤④③② C.②①④⑥⑤③ D.①⑤⑥③④②

二、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古代汉族成年礼源自上古成丁礼,发展至周代时已经摆脱了以考验为目的的严酷形 式,而成为一种强调青年社会责任和赋予青年人权利的彬彬之礼。成年礼又有男女之分和

阶层之分,至今能看到的比较完整的历史记载为《仪礼·士冠礼》中周代士人阶层的成年礼, 有些文献中对士人以上的贵族阶层的成年礼也有零星记载,但庶人之成年礼则因“礼不下 庶人”之故没有记载。 《礼记·曲礼上》中云“男子二十,冠而字”,即士人阶层男子二十岁时需加冠取字,以 示成年。成年礼有一系列仪式化过程,先要占筮确定行礼日期、选择负责加冠的主宾和赞 冠者。加冠当日,主人要在庙堂准备礼器、酒筵,并于门外,三揖三让,亲迎宾客。仪式 开始,由主宾和赞冠者为冠者行三加冠之礼,初加缁布冠,再加皮弁,后加爵弁,同时颂 念不同的祝辞。冠礼毕,冠者要拜见母亲。回来后再由主宾为其命字,有了字后再出见乡 邻与尊长。此时主人则以酒筵招待宾客,然后送宾,以后还要派人给主宾赠送俎肉,这样 才算完成整套成年礼。在这个庄重繁复的仪式中,冠者经过一系列显性的仪容改变和新的 礼仪知识的习得;亲身感受到了成年所被赋予的诸多权利和责任,此后,冠者就有了祭祀 神灵、出征、婚娶以及承担其他社会事物的资格。

女子笄礼在仪式上则要简略得多,并且甫一出现,就是与女子出嫁紧密相连的。 《礼 记·曲礼上》云“女子许嫁,笄而字”。许嫁的年龄一般为十五岁,仪式主要是结发戴簪和 命字。女子从此不再被称呼以小名,而开启了“待字闺中”的人生新阶段。即使未许嫁,成 年女子也要行笄礼,只不过仪式更简单一些,“年二十而笄,礼之,妇人执其礼”。正因为 笄礼与许嫁的结合,使其与冠礼相比在仪式上保持了更强的稳定性,而男子冠礼的某些仪 式则随着社会结构改变和历史变迁发生了,重大变异。

古代汉族成年礼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易服和命字。衣着发式的改变是成年的身体标识; 命字则是人际交往中的成年标识,从此同辈之间便以字相称,而在人际交往中直呼其名被 视为不敬。

成年礼对于个人、家族和国家都发挥着特定的作用。于个人,成年礼是个体生命历程 中的特殊时刻,能促使一个人真正从身心发生改变,是入的生命转换和身份转换的特定标 记。于家族,成年礼的举行不仅意味着接纳一个新的事务参与者,同时也是接纳一个风险 分担者和利益分配者。于国家,接纳一个能分得田地的成熟的新的社会成员以后,也多了 一个各种赋税和杂役的承担者。可见,成年礼所蕴含的功能意义牵涉到社会的不同层面, . 因而在人类社会.中至今犹存。

5.下列对文中“成年礼”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年礼最初以考验为目的,到周代转变成一种以强调社会责任和赋予权利为目的的仪式。

B.成年礼是士人阶层年轻人的专属礼仪,是男子可以承担社会事务和女子可以出嫁的标志。

C.成年礼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就是命字,取字之后同辈之间便以字相称,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D.成年礼是一个人生命转换和身份转换的特定标记,对于所在的家族和国家也有特定作用。

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对男子成年礼相当重视,会在男子二十岁生日时安排一系列繁复隆重的仪式,这 些仪式还会随社会历史的改变而改变。

B.主人在仪式前要准备礼器酒筵,于门外三揖三让亲迎宾客,然后招待客人,给每位客 人赠送俎肉,这样才算完成整套礼仪。

C.女子成年礼称为笄礼,一般在十五岁时与许嫁同时举行,跟男子的冠礼相比,仪式简 略稳定得多,主要是结发戴簪及命字。

D.男子加冠取字、女子举行笄礼都是个体生命历程中的特殊时刻,是男子成年的身体标 识,也是女子人际交往中的成年标识。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礼中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代表着长辈对冠者的不同祝愿,也使其感受成年 的诸多权利和责任。

B.人们可根据一个人的衣着发式来判断他是否具备了祭祀神灵、出征、婚娶以及承担其 他社会事务的资格。

C.古代,所有女子在完成笄礼后就都开启了人生的新阶段,她们从此足不出户,一心一 意于闺中等待出嫁。

D.一个人成年之后,既可以得到属于自己的利益,也必须担负起应该承担的各种责任, 当今社会依然如此。

三、 (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传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仪, 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 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 乎!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 也。

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而怪士之被儒服者以学古自名,,而享人之 禄、任人之国者多矣,然使忠义之节,独出于武夫战卒,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岂非高节 之士恶时之乱,薄其世而不肯出欤?抑君天下者不足顾,而莫能致之欤?孔予以谓:“十 室之邑,必有忠信o"岂虚言也哉!

予尝得五代时小说一篇,载王凝妻李氏事,以一妇人犹能如此,则知世固尝有甚人而 不得见也。凝家青、齐之间,为虢州司户参军,以疾卒于官。凝家素贫,一子尚幼,李氏 携其子,负其遗骸以归。东过开封,止旅舍,旅舍主人见其妇人独携一子而疑之,不许其 宿。李氏顾天已暮,不肯去,主人牵其臂而出之。李氏仰天长恸日:“我为妇人,不能守 节,而此手为人执邪?不可以一手并污吾身!”即引斧自断其臂。路人见者环聚而嗟之, 或为弹指,,或为之泣下。开封尹闻之,白其事于朝,官为赐药封疮,厚恤李氏,而笞其主 人者。呜呼,士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者,闻李氏之风宜少知愧哉!

(选自《新五代史·冯道传·序》)

8.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维:法度

B.薄其世而不肯出欤 薄:迫近

C.凝家青、齐之间 家:安家

D.闻李氏之风宜少知愧哉 宜:应当

9.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怪士之被儒服者以学古自名 B.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 ..

夫晋,何厌之有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C. 以疾卒于官 D.路人见者环聚而嗟之 ..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第II卷(共1 23分)

本部分共4大题,12小题。,

四、(3 1分)

10.把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抑君天下者不足顾,而莫能致之欤? (4分)

(2)以一妇人犹能如此,则知世固尝有其人而不得见也。(4分)

11.请概括作者在文中引用五代小说的目的。(3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划线部分断句。 (限划8处) (.4分)

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咏云

李邕

彩云惊岁晚,缭绕孤山头。散作五般色,凝为一段愁。

影虽沉涧底,形在天际游。风动必飞去,不应长此留。

【注】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善辞章。为人耿介磊落,不畏权贵,屡遭贬谪。

(1)请简要赏析首联中的“惊”“孤”二字。 (4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1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6小题) (6分)

(1)复为慷慨羽声,,发尽上指冠。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诗经·氓》)

(3)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4)飞湍瀑沆争喧胚, (李白《蜀道难》)

(5) (李清照《醉花阴》)

(6)酌贪泉而觉爽,。 (王勃《滕王阁序》)

(7)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 (吴均《与朱元思书》)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烟雨淹城

涂万作

①风从远处吹来,在繁繁复复的蒹葭间流动,一座历经沧桑的淹国故都若隐若现,梦 回春秋,常州淹城。

②《诗经》开篇云: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迷……”三千年时 光,讲述一个美丽邂逅:翩翩少年,寤寐思怀,辗转反侧,只为伊人。少年抚琴弄瑟,唱 着心中的情歌,爱在钟鼓声中成熟。关雎井边,执子之手;外城河畔,与子白头。

③常州人传说《关雎》中“窈窕淑女”原型,正是淹城的主宰者淹君的女儿百灵公主, 而那位“好逑”君子则是留国的王子南。

④淹城位于常州市南面的泽国水乡,是春秋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地面水城遗址。淹国最 早为奄国,淹君即奄君。淹城诚如其名,三河环绕构成三道天然防线,是冷兵器时代上佳 用兵之地。关于淹城及淹城主人历史真实的研究,一说淹城乃商末周初奄国的国都,奄君 即山东曲阜之东的奄国君主,因背叛周成王被逐,率残部辗转南下,在此开河筑城;一说 春秋晚期吴国公子季札不满阖闾刺杀王僚夺取王位,与之决裂,并在封地建造此城。 ⑤遗址文化是古代人类建筑文明与艺术智慧交融的结晶,抓一把土就是文物,拣一块 瓦就是历史。淹城遗址出土文物逾千件,最轰动学界的,是在内城发掘出的一批国宝级独 木船,其中最大的一只为整段楠木火烤斧凿而成,被誉为“天下第二舟”。

⑥我是仲冬时节造访淹城的,这个占地面积逾七平方公里的故都遗址,沉睡在一片苍 郁的草木深处,子城河沿岸的索索蒹葭与水中的点点残荷,仿佛在诉说曾经戎马倥偬的铁 血岁月,以及那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顺着关雎桥一路走来,会馆长亭,廊桥古驿,以及 渡口孤舟,一派春秋遗韵。凭栏四望,但见城依势而逶迤,水环抱而淼淼,三城之内,茂 林修竹,古木扶疏,墩坝错落,井然有序。一如民谣所歌: “里罗城,外罗城,中间方形

紫罗城;内高墩,外高墩,四周林立百余墩,城中兀立玉女墩;内河坝,外河墩,通道唯’ 有城西坝,独木舟渡古无坝。”清末《淹城记》云: “泌水之乐,东山之卧,衡门之栖, 钓台之依,奚若斯城之天然成趣味,是以游目骋怀,极我视听之娱耶。”足见淹城之美。 ⑦诞生于江南腹地的文化淹城,就像一首跌宕起伏的史诗,诠释了一个神秘国度的匆

匆过往。曾几何时,金戈铁马,群雄争霸;诸子百家,人文荟萃。一个个古风洋溢的朝代, 成就了“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两汉看徐州,春秋看淹城”的特定文化符号。淹城就 这样从历史深处走来,2004年苏州世界遗产大会将其定义为“冷兵器时代的城防标本,吴 越争霸的军事堡垒”,被人们誉为“中国江南第一水城”。

⑧走过一片芦苇堤,来到紫罗城内淹君殿遗址,这里曾是淹君临朝理政与日常生活之 所。试想当年,应是殿宇高阔,辉煌至极。如今衰草遮蔽,一片空旷,让人不胜叹惋!这 座凝聚着中华易学文化精髓的几何图水城,形似龟背,环回曲折,奥妙无穷。徜徉其间, 仿佛走进古老的迷宫,感觉是那样悠远而神秘。

⑨淹城最神奇的传说莫过于金井、玉井的故事。相传金井玉井是淹城殿阁两边的聚宝 盆,金井中有金门槛,每当天空出现“七巧云”的时候,井中便鼓乐声声,井口金光烁烁。 而玉井又称玉龟井,说淹君有白玉龟一对,乃护国之宝。白玉龟每天生蛋一枚,形如白玉。 玉蛋在井底堆积,银光闪闪。金井玉井,金银掩映,暗喻着淹君的贪婪与富有。淹城还是 文人武将涉足之她,据说南宋名帅岳飞那句至理名言“文官不贪钱,武官不怕死,天下就 会太平”,就是在屯兵淹城时对将士们说的。

⑩走春秋淹城,读千年故事。淹城就是一部立体的文明史,一座形象的演兵场,一支 古老而悠扬的江南牧歌!

1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诗经·关雎》里记载的故事,其女主人公的原型正是淹城主宰者的女儿百灵公主, 而那位男主人公的原型则是留国的王子南。

B.淹城遗址体现了古代人类的建筑文明与艺术智慧,其里罗城、外罗城、紫罗城的城 防结构,使之成为“冷兵器时代的城防标本”。

C.文章第⑥段描绘了淹城遗址美丽的自然风光,并通过引用民谣和清代《淹城记》的 记载,来形成今昔对比,读后让人不胜叹惋。

D.文章第⑨段讲述了金井玉井的传说,引用岳飞的名言,既表现了当时淹国的富有, 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淹国没落灭亡的根由。

E.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序,把淹城的现实与历史,传说与史实有机结合,相互穿插, 为我们展示了这个神秘故都的历史文化魅力。

16.文章写了淹城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17.文章第②段以优美的文字铺陈了《关雎》中的故事,有什么好处?(6分)

18.文章中说“抓一把土就是文物,拣一块瓦就是历史”,表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你是 否赞同这种观点?(6分)

八、 (10分)

19.阅读下面新闻,按要求答题o(4分)

中新网台州10月1日电(记者谢盼盼通讯员方华):10月1日国庆节,早上10点 10分左右,浙江台州临海消防大队接到报警,称浙江甬台温高速温州方向,燕居岭隧道附 近发生车祸,一辆厢式小货车与前车追尾,驾驶员被卡驾驶室内.然而由于事故导致道路 拥堵,救援应急通道停满了私家车,导致前来救援的消防车和救护车无法通行。等救援力 量赶到现场,小货车驾驶员已经遇难。

“如果应急通道没有被堵,如果救援力量能够早一点到达,这个人可能还有救。,,现 场人员不无惋惜地说。

2016即将结束爱情篇二
《2016北京海淀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纯word版)》

海淀区 高三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 文2015.11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9分。

阅读材料,完成1-7题。

同大师一样,经典也是一个被过度使用甚至随意乱用的概念。某些七颠八倒的作品被封为经典,一些未经考验的作品也被供到了经典的神龛里。似乎离开“经典”二字,我们再也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评价作品了,似乎不将拙劣的作品比作《红楼梦》,我们就不知道如何赞美一个作家了。

显然,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将“经典”庸俗化了,已经把它降低为一个商品分类意义上的标签。那么,什么样的著作才能被称作经典?

经典是文化金属中的铂金,是在人类文化构成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它通常被放在书架最重要的位置,就像一位尊贵的客人被礼为上宾;它是人们经常谈论的对象,人们谈论它,仿佛谈论自己的朋友,有一种熟悉而愉快的感觉。作为经过时间考验并被普遍认可的著作,经典作品积极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人生的知识。判断一部文学作品是不是伟大的经典,通常有两个尺度:一个是专业尺度,一个是精神尺度;用专业尺度来衡量,经典作品必须是自铸伟词、形式完美的;用精神尺度....来衡量,它又必须表现人文情怀。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固然与人们的阅读、阐释和评价有关,但从根本上讲,决定于作品本身的价值和品质。换句话说,经典不是被说成是经典的,而是自己生成为经典的。因此,经典的秘密和律则,只能到作品里面去找。

纵观横察,概而言之,经典作品似乎都具有这样的特点,都遵从以下的几个律则。

第一,易感性 。叔本华说:“我们发现每一位真正伟大的作家都尽可能洗练、明晰、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单纯质朴总是被看作真理的标志,而且也是天才的象征。”真正的文学作品,都有朴素、明白的特点,都是让人一看就懂但又觉得意味无穷的。比如唐诗、宋词、元曲,大都明白如话,清新自然,读之如饮佳酿,快何如哉!其实,文学创作的一个美学原则,就是用最简约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意思;让读者费最少的力气,得到最大的收获。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仅仅二十个字,就写出了五个物象、三个动作、两种心象(“疑”和“思”),描绘出一幅静夜思乡图,表达了一种像月光一样流转无已的乡愁冲动。其中没有一个难认的字,没有一个晦涩的意象,谁读了都明白,谁看了都觉得好。

一部好的作品当然也应该具有新鲜、别致甚至出人意料的特点,但是,这不等于说它可以是怪异的、晦涩的、令人费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凡药之登上品者,其味必不苦:人参、枸杞是也。凡诗之称绝调者,其词必不拗:国风、盛唐是也。”但现在的作品,似乎偏偏喜欢以求“苦”为高,枯燥乏味,让人难以卒读,勉强读了,却如堕五里云烟,虽苦思焦虑,终不得要领。这种作品以高深晦涩骄人,装模作样,遑论“经典”和“不朽”。

第二, 。经典作品不是“私人写作”的产物,表达的也不是琐碎无聊的个人经验。恰恰相反,在那些伟大的作品里,我们总是可以发现对有限的个人经验的超越,可以看到伟大作家对人类普遍经验的关注。

那些伟大的作品,都能让人们与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产生强烈共鸣,无分老幼,无分种族,无分信仰,无分贤愚。相反,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轰动一时的作品,却终因缺乏普遍的人性内容,缺乏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而被人们弃置一旁。

歌德说:“真正伟大的作品,是百读不厌的,很难甚至不可能抵抗它的魅力,它留给你牢固的、不可磨灭的印象。一般地说,凡是古往今来人人爱读的诗文,你可以认为它是真正美的、真正崇高的。”经典就是这样一种让人不断回味和回忆的伟大作品,它总是吸引、召唤许许多多的人去阅读、去品味。

总之,经典是几乎所有人的朋友,是几乎所有人亲切而温馨的精神家园。

第三,永恒性。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夫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追求不朽,正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人类的生活之所以不同于动物的生活,就在于从空间上说,人总是向往着别处的生活;从时间上说,人总是充满一种未来感,总是渴望在肉体生命结束以后,自己的精神可以延伸下去,从而获得不朽。可以说,人类之所以写作,某种程度上,就是希望借助作品的不朽,以实现精神的永生。

但是,只有经典作品才会征服时间。伟大的经典仿佛一种特殊的宝器,只有时间之手的拂拭,才能使它越来越明亮,才能使它历久弥新。一部作品倘若只在自己的时代获得了无上的尊荣,那还不足以证

明它是一部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可见,在评价自己时代的作品时,当代人须非常小心谨慎才是。他可以热情地欣赏,慷慨地赞美,但是,一定不要妄下“大放光芒”的判断。否则,虽然现时得到了作者的感谢,将来却难逃后人无情的耻笑。

第四,正极性。所谓正极性,指的是一部作品在价值观、情感态度和道德境界上表现出的一种高尚而伟大的性质。一部真正的经典,不会怀着陶醉的心情来渲染自私、冷酷和残忍,不会降低人类的尊严和道德境界,而是发掘并表现人性深处潜存的善良、正直、勇敢,通过塑造美好的人物,将人的精神提升。只有深刻地表现正极性内容的作品,才有可能是伟大而不朽的经典。

的确,一部真正的表现正极情感和正极思想的经典,必然具有升华性,必然会在精神上对我们产生积极的影响。歌德在著名的《莎士比亚命名日》(1771年)中说:“他的著作我读了第一页,就被他终身折服;读完他的第一个剧本,我仿佛一个天生的盲人,瞬息间有一只神奇的手给我送来了光明。我认识到,并且强烈地感觉到,我的生存向无限扩展;我感到一切都很新鲜,前所未闻,而那异乎寻常的光亮把我的眼睛刺得疼痛难忍。我渐渐学会了观看,我要感谢给我智慧的神灵,至今我能清楚地感觉到我当时获得的东西。”

是的,光明,这就是伟大的经典作品通常给我们带来的东西,换句话说,一切伟大的经典都具有灯与火的性质,既照亮世界,又温暖人心。

第五,给予性。那些真正的经典作品有着母性的慈爱气质,在这样的作品里,利他的牺牲精神,博爱的人道情怀,以及对自由、正义、平等和理想的不懈追求,构成了像大地一样稳定的精神基础,给读者带来的是一种宁静的幸福感和丰饶的收获感。

在中国伟大的经典诗歌里,你可以看到一种给予性的精神境界。例如,即使对无知的动物和无情的草木,杜甫的诗也表现出博大而温柔的情感:或者对忍辱负重的老马充满感激之情,“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或者怀着深深的敬意,赞美一棵桃树,“高秋每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最感人的,是对飞鸟的具体而微的关怀,“帘户每宜通乳燕,儿童莫信打慈鸦”。而在《后游》里,杜甫写出了如此美好的诗句:“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然而,无私的与其说是花柳,不如说是子美:只有无私的人,才能看见无私的花柳;只有内心充满爱意的人,才能用有情的眼睛看无情的世界,才能给世界带来爱的光明和温暖。

总之,给予性是作家创造经典必须服从的律则,没有一部真正的经典作品不是给予性的。海涅将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歌德称作最伟大的作家,因为他们的作品里有着永久不灭的仁慈和不自矜炫的谦德。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借朱丽叶之口说:“我的慷慨像海一样浩淼,我的爱情也像海一样深沉;我给你的越多,我自己也越是富有,因为这两者都是没有穷尽的。”文学也是这样:越是表现给予性的慷慨与仁慈,越是能得到读者的喜爱,越有可能成为不朽的经典,这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最根本的律则。

(节选自李建军《经典的律则》,有删改)

1.下面的喻体不是作者用以表现“经典”特点的一项是(2分)

A.标签 B.铂金 C.上宾 D.朋友

2.阅读文中有关经典作品“易感性”的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⑴作者引用叔本华、袁枚的话,说明了经典作品 的特点。(2分) 3

⑵作者以李白的《静夜思》为例,直接证明的观点是 。(2分)

3.请在文中横线处写出经典作品所遵从的第二个律则。(2分)

4.下列对经典作品的表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语》中有许多精辟言论,如“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体现了经典的易感性。

B.高尔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说:“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能体现经典的永恒性。

C.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桑丘模仿骑士的冒险行为,看似可笑,实则因他嫉恶如仇的个性彰显出经典的正极性。

D.《红楼梦》中跛足道人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能体现经典的给予性。

5. 根据文意,分析下面这首诗歌所体现的“给予性的精神境界”。(5分)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6.用“精神尺度”衡量,经典作品必须表现哪些“人文情怀”?请概括说明。(6分)

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7分)

真正的经典不以高深晦涩骄人,就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润物细无声”;真正的经典表达的也不是琐碎无聊的个人经验,比如荀子在《劝学》中总结出坚持学习的重要性:“ , ; , ”;真正的经典更不会降低人类的尊严和道德境界,正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发出的呐喊: “ , !”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

刘公平倭冢记

[明]童蒙吉

①自辽阳守将刘江败倭寇于樱桃园之后,不敢犯顺者,几二百年矣。嘉靖壬子,东南又受荼.毒.,而淮扬尤甚。天子轸念畿辅重地,特简白川刘公以浙江副使拜命兹地。运筹布策,井井有条。迨己未夏,倭连艘数千余入寇,破通州副总兵于水上,遂薄.如皋,西窥淮扬,势如风火....。公誓诸将,奋不顾身,亲勒部陈。一捷于丁堰,再捷于东门。贼乘夜循海而趋庙湾,军门李公遂大破之。

②此盖初至之贼云。既而江南逸贼复犯通州,公乃选轻车数百,扼雉皋之岔河,以断贼西向,而自以其兵同边将邱公待贼于西场。少顷,贼( )趋西场,公命骑兵张两翼以冲其腋,而以大炮摧其中,俘斩者三百有奇,贼遂奔入仲家园。公进围,越三昼夜,缺其一面,贼( )不敢遁。凡斩大酋长以下千五百二十七级,生虏十五人,余党歼于刘庄,迄无噍类①,海帮赖以安堵。

③蒙吉以公务至西场,见路有碣曰“刘公平倭冢”,盖场之人仿古京观,萃倭贼骨而封之,以识公功也。蒙吉询诸父老,津津道...公灭贼状。夫西场之捷,其己未成功之尤者乎?盖胜之丁堰诸处者,至西场而后赫其威;歼于刘庄者,在西场已先褫其魂。而西场之得名,与樱桃园一辙..矣。然樱桃园一捷,而倭奴不敢犯华者二百年,则斯捷也又焉知不可保数百年无虞矣乎?

④公为人沉毅,而智虑绝人。师行尤有纪律,不扰民间一草一木,而以休养抚循之意寓于师旅饥馑中。故民之肖像以生祀公者,无问远迩。在扬州则祠,在太州则祠,在如皋则祠,在宝应则祠,在海安镇则祠。兹石之树,乌足以尽公哉!尝窃计之:公之老成厚重似赵充国,忠义精诚似郭汾阳,仁和谦谨、敬礼士夫下吏似曹彬,岂刘江可同日语哉!于戏②,自倭犯中国未有能一大创者,公以文墨儒绅,义激于衷,兴师挞伐,横厉岛夷,前后折馘约三千有奇,铭纪旆常,有国史氏在,蒙吉何能与焉!

⑤公讳景韶,字子成,号白川,湖广武昌府崇阳县人,起家甲辰进士,今升浙江按察使,仍掌海道事。斯为记。

﹝注释﹞①噍(jiào)类:本指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人。②于戏:语气词,表感叹。

8. 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11分)

⑴第①段“遂薄如皋”中的“薄”,与下列成语中的“薄”,意思相近的一项是(3分)

A. 如履薄.冰 B.日薄.西山 C.门衰祚薄. D.厚今薄.古

⑵根据文意,选取表达效果最好的两个虚词,分别填入甲、乙两句的()内。(2分)

甲:少顷,贼( )趋西场 乙:贼( )不敢遁

A.遂 B.果 C.终 D.则

⑶下列加点词语能用括号内成语替换的一项是(3分)

A.荼毒生灵B.网开一面C.津津乐道 D.如出一辙

⑷第①段中的“势如风火”比喻 。(3分)

9.文中说刘公平倭“运筹布策,井井有条”,请以西场大捷为例加以说明。(6分)

10.将下面语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公誓诸将,奋不顾身,亲勒部陈。

⑵则斯捷也又焉知不可保数百年无虞矣乎?

11. 根据文意,将下面纪念刘公平倭的对联补充完整(任选其一)。(3分)

⑴上联:瞻战场留千秋胜迹 ⑵上联:

上联: 下联:刊石颂英雄功昭天下万千年

12.根据第⑤段信息,若“刘公”与朋友相聚,“刘公”应自称为 ,朋友还可尊称“刘公”为 。(2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5题。

木棉花歌

[清]陈恭尹

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花开。

有如尧时十日出沧海,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

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

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后出棠榴枉有名,同时桃杏惭轻薄。

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毋乃群芳主?

巢鸟须生丹凤雏,落花拟化珊瑚树。

岁岁年年五岭间,北人无路望朱颜。

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

13.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出粤江木棉花开的繁盛景象。

B.诗人以“尧时十日”的传说与“魏宫万炬”的典故,形象写出了木棉花红艳热烈的特征。

C.诗的前十二句由近及远,虚实相生,选取不同角度,对木棉花着意刻画,意象鲜明,声情激越。

D.这首诗描写木棉花形神兼备,既写了木棉花动人的形色,又体现了木棉花内在的精神品格。

14. 诗歌中画线句以“棠榴桃杏” 陪衬“木棉花”,下列诗句所用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C.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D.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其一》)

15.木棉花也称“英雄花”,请结合诗歌内容解说木棉花为什么被称为“英雄花”。(6分)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

黄河在咆哮

周 明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甲)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这是红色经典歌曲《黄河大合唱》的朗诵词。1997年的那个冬天,我站在壶口瀑布的山坡上,一边吟诵着《黄河大合唱》,一边眺望着蜿蜒东去的黄河。

啊,雪落黄河,黄河竟成一片冰天雪地;河床不见了,水流无声了,那平日奔腾咆哮的瀑布也无声无影了。冰雪覆盖了大河上下,黄河突然变为茫茫无际的银色世界。听说,因为在腊月黄河突然涨了一次大水,接着又下了场大雪,多年不遇的黄河冰冻就形成了,这是难得遇到的奇观呢。

为了探听黄河水流,我俯身趴在河床的冰雪上,倾听那冰下潺潺的流水声,感受到母亲河的温暖与强大生命力。忽然间,我仿佛听到远方传来激越的《黄河大合唱》,仿佛看见了词作者、诗人光未然的身影。他笔下的“黄河”意象,让我们感到奔腾咆哮的黄河好像就在眼前,在耳边呼啸。

“黄河之水天上来,排山倒海,汹涌澎湃,奔腾叫啸,使人肝胆破裂!它是中国的大动脉,在它的周身,奔流着民族的热血。红日高照,水上金光迸裂。月出东山,河面银光似雪。”

春节后我返回北京。带着对黄河的眷恋之情,去看望时已84岁高龄的光未然先生。我向他谈起这次壶口之行,以及看到的黄河冰雪奇景,还带了几张黄河雪景的照片给他看。老人家一张一张仔细地看,不断地询问,哪里是河床,哪里是壶口瀑布,哪里是当年船夫的渡口„„

他深情地回忆说,1938年冬天,由他率领的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赴晋西南吕梁山抗日根据地开展宣传活动。壶口是黄河有名的险峡之一,汹涌奔腾的怒涛狂澜,常常使渡客望而却步。然而他们抗敌演剧队的热血青年们,个个英姿勃勃,勇闯险滩,在经验丰富、有胆有识的船夫的嘹亮号子声中,渡过了惊心动魄的黄河。这次渡河给他和演剧队战友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也激发了他写一首讴歌黄河的诗作的念头。

恰巧第二年元月,演剧队第三队奉命开赴革命圣地延安。不料在行军途中,他不慎坠马,左臂关节粉碎性骨折,到达延安后便被送进二十里铺的和平医院。治疗病伤,成了他酝酿诗作的时机。当时由于治疗,自己不能执笔,便躺在炕上口授,由战友笔录。(乙) “黄河之水天上来,排山倒海,汹涌澎湃,奔腾叫啸,使人肝胆破裂„„”酝酿已久的诗词犹如黄河之水一泻千里。400多行《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仅5天,就在病床边完稿。

于是,1939年4月,一部震撼人心的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诞生了!

说到此,老人家笑笑说:这里还有一段插曲呢!“《黄河大合唱》完稿后,我先是在延安窑洞里一个小型晚会上,在明亮的煤油灯下朗诵:‘啊,黄河!你奔流着,怒吼着,替法西斯的恶魔唱着灭亡的葬歌!你怒吼着,叫啸着,向着祖国的原野,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胜利的凯歌!向着祖国的原野,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胜利的凯歌!’ 当我刚刚朗诵完最后一句时,冼星海便上前一把抢过诗稿,激动地说,‘我有把握!我有把握谱成好曲子!’” 果然,冼星海在桥儿沟鲁艺窑洞里的油灯下夜以继日地冥思苦想,一个星期后《黄河大合唱》插上了音乐的翅膀,回响在延水河畔宝塔山下。

《黄河大合唱》在延安的第一次演出,是1939年4月13日的晚上,在陕北公学大礼堂。光未然亲自登台朗诵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只见他披着半身多长的黑斗篷,正好盖住了他受伤的左臂,他激情地挥舞着右臂,向黄河倾诉民众的灾难。当时,乐队只有两三把小提琴、20来件民族乐器,低音弦乐器是用煤油桶制成,打击乐的音效由脸盆敲击、将大把的勺子放在搪瓷缸子里合成的„„这支原始的乐队烘托着40多位热血青年放声高唱:“啊,黄河!你可曾听见在你的身旁响彻了胜利的凯歌?你可曾看见祖国的铁军在敌人后方布成了地网天罗?他们把守着黄河两岸,不让敌人渡过!他们要把疯狂的敌人埋葬在滚滚的黄河!” 他们的感情是那么投入,几乎忘记了自己是在舞台上,忘记了台下还有观众,直到全部唱完,台下发出狂热而持久的掌声,他们才猛醒过来。观看这场演出的毛泽东主席在演出结束后,高兴地鼓掌,连声说:“好!好!”

晚年的光未然依然对黄河久久感念。

我的一位画家朋友,不辞辛苦,从青海黄河源头走到山东的黄河入海处,一路观察,体验生活,一路执笔速写,辛勤创作,用了几年工夫,精心创作了黄河系列组画。他很希望光未然能为之题词。我便将他的创作情况向光未然先生作了汇报,因为黄河,老人家他很痛快地应允了。几天后,我去他家里,真叫人高兴,字不但写了,而且意味深长:

黄河远上接天宇,诗里黄河画里多。

不久后,我的画家朋友到了北京,我们相约去看望老人家。老人见到我的朋友后高兴地握着他的手说:“你是画黄河,我是写黄河,咱们都是在歌颂黄河啊!”

老人家曾几次告诉我,自从1939年在延安写出《黄河大合唱》后,他再也没有去过黄河,去过壶口,到过延安。他要我找机会陪他去。我也不止一次给西安的朋友说过了,大家都表示十分欢迎,而且我们还暗地里谋划,等到了激发他当年写出《黄河大合唱》的源头——壶口后,就请他提笔写几段《黄河大合唱》的诗句,镌刻在壶口渡口的山石上,作为永久纪念。然而,这一切却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2002年初春,老人家不幸永远离开了我们。

光未然走了,《黄河大合唱》却一直在华夏的天空激扬回荡。(丙)“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我相信,气贯长虹的《黄河大合唱》,将像千古黄河一样永远地流传下去!

16.毛泽东《沁园春·雪》中与第二段画曲线的部分意境相近的诗句是 。(3分)

17.下列诗句中黄河“意象”的特点与文章中的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B.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宋琬《渡黄河》)

C.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D.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温庭筠《公无渡河》)

2016即将结束爱情篇三
《2016届达州一诊语文答案(2015年12月6日)》

达州市普通高中2016届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参考答案

1. A(原文是“互利”而非“依赖”)

2. A(猫是人类最亲近的动物之一)

3. D(末段说:不过,这些残骸很可能是为了谋取皮毛或肉而被杀死的野猫。)

4. B

5.A(“志学”是指男子十五岁,女子十五岁称“及笄”)

6.D(“可见他的才华还是赶不上后两人”文中无据)

7. (1)白居易这小子是我亲自提拔起来的,竟然敢这样,我不能忍受这种情况,一定要驱逐他!(关键词“是”“乃”“叵”“堪”每个1分,句意通顺1分,共5分)

(2) 然而他被当权者憎恨,于是被弃置而不重用,积累的满腹才华不能施展,就放纵自己写诗作文饮酒。(关键词“遂”“蕴”“文酒”各1分,“为„„所”句式1分,句意通顺1分,共5分)

8. 李益在诗中用了对比和虚实结合的方法来表达感情。(每点1分,共2分)隋炀帝驾临江都行宫,使之繁华一时,而今荒草萋萋,萧条冷落,昔盛而今衰;隋宫荒凉破败,隋宫燕仍然衔泥筑巢,见证了隋宫的繁盛和衰败,虚写繁盛,实写衰败。(3分)

9. 李诗中,通过燕子所见到的一切,反映出隋宫的寂寞、萧条、冷落,暗讽隋炀帝骄奢淫逸,为后世统治者提供鉴诫。刘诗中,通过燕子寄居的主人家改名换姓的现象,抒发了富贵无常人世沧桑的感慨。

10.(1)亲贤臣 远小人(2)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

(3)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11.(1)选C得3分,E得2分,B得1分,A D不得分(A“通篇用顺叙的叙述方式”错误,之间有插叙。D中“濒临死亡”和“得不到家人理解和支持的质问和批评”错误。B中“奶奶的即将去世”表述不准确。)

(2)答: ①从修辞手法看,“周庄,周庄”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营造一种无比惋惜和伤感的情感氛围,包含了作者对奶奶的爱情悲剧的同情之心。

②周庄贯穿全文,推动故事情节逐步展开,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乃至结局都与周庄有关。

③ 从人物形象塑造和小说主题看,周庄是奶奶深爱着的人生活的地方,奶奶执着地打听周庄,寄托了奶奶对“他”不能泯灭的爱。

(3)答:①.开始奶奶对去周庄满怀期待,同时又害怕被父亲知道,听我说了周庄的基本情况后显得心事重重,这既是对周庄不了解的茫然和困惑,也是对多年未通信息的深爱着的人的隐忧;

②.奶奶最终下定决心去周庄,向我打听去周庄的方法,说明她迫切希望去周庄。听我说要带她去周庄时心情又非常惊喜。

③.到了周庄,奶奶听说深爱着的人已经去世后脸色煞白,是她内心陷入巨大痛苦的表现;最后她不吃不喝和喃喃自语表明支撑奶奶生存的信念已经崩塌了。

(4) 答:观点一:赞同。这是作者精心设计的情节,能更好地表现小说的内容和主题。

①符合人物性格特点,奶奶一生深爱着青年时期的恋人,与她钟情一生的性格非常符合,完善了人物的性格。

②是情节发展的必然。奶奶深爱着年轻时的恋人,恋人去世让奶奶心碎,以至于失去了生活的支撑,情节更完整,更连贯。

③艺术效果更能震撼人心。奶奶因为恋人去世而心碎使读者内心受到强烈震撼,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④这篇小说的主题是表现了奶奶至老不渝的爱情,这一情节更好地凸显了奶奶对爱情的执着。

(表明观点后,从情节、主题、结构设计、艺术效果等角度分析,言之成理,答出三点即可给满分。观点二:答出不赞同,并能从以上四个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12.(1)选C3分,选A 2分,选E 1分(B项“能畅快阅读”无中生有,D项故意拔高,E项对应不合理。)。

(2)答:①小饥童辍学种地②大年三十讨饺子吃

③替人干活借书看④“单秀才”诱导寻梦

(答对3点即可给满分)

(3)答:①这些引用交代了莫言走上文学道路的原因。②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③多角度展现了莫言的形象。④充实了文章的内容。

(答对3点即可给满分)

(4)答案要点:

①为了一天三顿都可以吃饺子的梦想,他走上文学路。

②小时候阅读的“闲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③童年的苦难及压抑的心理对他后来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④莫言故乡的山川风物及听来的故事浸染了他。

⑤记忆力强,文学天赋高。 (答对4点即可给满分)

13.D(不负众望: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众望所归: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

14.B(A “围绕„„为主题”句式杂糅C“达90%以上”前后矛盾D“启动„„技术”搭配不当)

15.C

16.①情商却很高。②智商只起到20%的作用。③没有较高的情商是难以获得成功的。(答对一句得1分,答对两句得3分,答对三句得5分。)

17.答案:标志由一位弯背的老人和一颗心组成。空白部分的K和C分别是空巢二字的首个拼音字母。寓意:为空巢老人献爱心。外形是圆形,有保护之意,背景是红色,暗示用爱心温暖老人。(要素3分,寓意3分)

18.参考立意:

1.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是可以统一的。

2.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满足是人类追求幸福的最高境界。

3.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同等重要。

4.金钱与道德同时追求,我们国家才能富强。

5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是矛盾的,二者不可调和。

6.不能利用人们的道德缺陷聚财。

7.道德的滑坡不能用聚财的方式拯救。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他的祖先原来是太原人。北齐时五兵尚书白建在当时立有功劳,在韩城接受赐田的封赏,他的子孙就在那里安家落户。后来又迁移到下邽。白居易的父亲叫白季庚,担任过彭泽县县令,李正己叛乱时,白季庚说服李正己的宗亲李洧自行归顺,因功劳经多次提拔担任襄州别驾。

白居易聪明颖悟智慧过人,擅长写文章。年近二十名声未起时,他去拜见顾况。顾况是吴地人氏,仗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看了白居易的诗歌,惆怅茫然、若有所失地说:“我以前认为文人已经绝迹了,没想到今天又遇到你了!”贞元年间,选拔进士、英才考试,都考中了,任职校书郎。元和元年,参加“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的制科考试,被评为乙等,被提拔为盩厔县县尉,担任集贤校理。某月之内,被召进翰林做学士。接着升为左拾遗。

后来在宫殿应对皇上,论辩强硬正直,有时皇帝还没有下诏令,白居易就进谏说:“陛下某件事错了。”皇帝听了变了脸色,散朝后,对李绛说:“白居易这小子是我亲自提拔起来的,竟然敢这样,我不能忍受这种情况,一定要驱逐他!”李绛说:“陛下开启言路,所以群臣敢于谈论朝政的得失。如果贬退了白居易,这就是让他闭口,是让他自己为前途考虑,不是用来宣扬盛德的办法。”皇帝听后醒悟了,还是像当初一样对待白居易。一年满了应当升迁,但是皇帝认为白居易资历浅,而且家庭向来贫穷,听任他自己选择官职。白居易请求像姜公辅一样凭学士的身份兼任京兆户曹参军,来方便赡养母亲,皇上下诏许可。第二年,因为母亲去世而解职服丧,服丧结束回到京城,被授官为左赞善大夫。

此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武元衡,京城震动,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洗刷朝廷的耻辱,限定期限抓到刺客。宰相讨厌他越职行事,很不高兴。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没有踏实的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调出京城贬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奏说白居易不适宜管理州郡,就被再贬为江州司马。既然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好像忘记了形体的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后,调任忠州刺史。又调任司门员外郎,以主客郎中的身份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

白居易被唐宪宗赏识宠遇时,遇事知无不言,(对建议)进行思考研究剔除抉择,他的建议大多被皇上接受认可,然而他被当权者憎恨,于是被弃置而不重用,积累的满腹才华不能施展,就放纵自己写诗作文饮酒。被召回重用后,又因为是年幼的君主,工作困顿更加不和谐,在官位上就称病离职,于是没有建功立业的愿望了。与弟弟白行简、同宗兄弟白敏中友爱。在东都居住的履道里,疏浚池塘栽种树木,构筑石楼香山,开凿八节滩,自称醉吟先生,还为此写了传记。白居易晚

白居易在写文章方面精深而又准确,然而他最擅长的是写诗。当初,他用诗歌来规劝政事的得失,等写多了以后,更是得到了下层百姓的喜爱,达到数千篇之多,当时的文人争相传阅。古代新罗国的商人把白居易的诗集卖给他们国家的宰相,大抵用一锭黄金换一首诗歌,甚至那些冒充白居易的诗歌,那新罗国的宰相就能够辨识得出来。当初,他曾和元稹两人相互应和作诗,因此人们称他们“元白”;元稹死了以后,又和刘禹锡齐名,被称为“刘白”。他出生七个月就能打开书来看,保姆指着“之”“无”两字教他认,后来即使成百遍地测试他,他也不会出错;九岁就谙熟音律。他精于写文章,大概是天赋使然。后来白敏中做了宰相,为白居易请求谥号,官府赐他“文”。后来履道里的宅院最终也成了佛寺。东都和江州人都为他立了祠堂。

2016即将结束爱情篇四
《达州市普通高中2016届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答案》

达州市普通高中2016届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参考答案

1. A(原文是“互利”而非“依赖”)

2. A(猫是人类最亲近的动物之一)

3. D(末段说:不过,这些残骸很可能是为了谋取皮毛或肉而被杀死的野猫。)

4. B

5.A(“志学”是指男子十五岁,女子十五岁称“及笄”)

6.D(“可见他的才华还是赶不上后两人”文中无据)

7. (1)白居易这小子是我亲自提拔起来的,竟然敢这样,我不能忍受这种情况,一定要驱逐他!(关键词“是”“乃”“叵”“堪”每个1分,句意通顺1分,共5分)

(2) 然而他被当权者憎恨,于是被弃置而不重用,积累的满腹才华不能施展,就放纵自己写诗作文饮酒。(关键词“遂”“蕴”“文酒”各1分,“为„„所”句式1分,句意通顺1分,共5分)

8. 李益在诗中用了对比和虚实结合的方法来表达感情。(每点1分,共2分)隋炀帝驾临江都行宫,使之繁华一时,而今荒草萋萋,萧条冷落,昔盛而今衰;隋宫荒凉破败,隋宫燕仍然衔泥筑巢,见证了隋宫的繁盛和衰败,虚写繁盛,实写衰败。(3分)

9. 李诗中,通过燕子所见到的一切,反映出隋宫的寂寞、萧条、冷落,暗讽隋炀帝骄奢淫逸,为后世统治者提供鉴诫。刘诗中,通过燕子寄居的主人家改名换姓的现象,抒发了富贵无常人世沧桑的感慨。

10.(1)亲贤臣 远小人(2)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

(3)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11.(1)选C得3分,E得2分,B得1分,A D不得分(A“通篇用顺叙的叙述方式”错误,之间有插叙。D中“濒临死亡”和“得不到家人理解和支持的质问和批评”错误。B中“奶奶的即将去世”表述不准确。)

(2)答: ①从修辞手法看,“周庄,周庄”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营造一种无比惋惜和伤感的情感氛围,包含了作者对奶奶的爱情悲剧的同情之心。

②周庄贯穿全文,推动故事情节逐步展开,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乃至结局都与周庄有关。

③ 从人物形象塑造和小说主题看,周庄是奶奶深爱着的人生活的地方,奶奶执着地打听周庄,寄托了奶奶对“他”不能泯灭的爱。

(3)答:①.开始奶奶对去周庄满怀期待,同时又害怕被父亲知道,听我说了周庄的基本情况后显得心事重重,这既是对周庄不了解的茫然和困惑,也是对多年未通信息的深爱着的人的隐忧;

②.奶奶最终下定决心去周庄,向我打听去周庄的方法,说明她迫切希望去周庄。听我说要带她去周庄时心情又非常惊喜。

③.到了周庄,奶奶听说深爱着的人已经去世后脸色煞白,是她内心陷入巨大痛苦的表现;最后她不吃不喝和喃喃自语表明支撑奶奶生存的信念已经崩塌了。

(4) 答:观点一:赞同。这是作者精心设计的情节,能更好地表现小说的内容和主题。

①符合人物性格特点,奶奶一生深爱着青年时期的恋人,与她钟情一生的性格非常符合,完善了人物的性格。

②是情节发展的必然。奶奶深爱着年轻时的恋人,恋人去世让奶奶心碎,以至于失去了生活的支撑,情节更完整,更连贯。

③艺术效果更能震撼人心。奶奶因为恋人去世而心碎使读者内心受到强烈震撼,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④这篇小说的主题是表现了奶奶至老不渝的爱情,这一情节更好地凸显了奶奶对爱情的执着。

(表明观点后,从情节、主题、结构设计、艺术效果等角度分析,言之成理,答出三点即可给满分。观点二:答出不赞同,并能从以上四个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12.(1)选C3分,选A 2分,选E 1分(B项“能畅快阅读”无中生有,D项故意拔高,E项对应不合理。)。

(2)答:①小饥童辍学种地②大年三十讨饺子吃

③替人干活借书看④“单秀才”诱导寻梦

(答对3点即可给满分)

(3)答:①这些引用交代了莫言走上文学道路的原因。②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③多角度展现了莫言的形象。④充实了文章的内容。

(答对3点即可给满分)

(4)答案要点:

①为了一天三顿都可以吃饺子的梦想,他走上文学路。

②小时候阅读的“闲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③童年的苦难及压抑的心理对他后来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④莫言故乡的山川风物及听来的故事浸染了他。

⑤记忆力强,文学天赋高。 (答对4点即可给满分)

13.D(不负众望: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众望所归: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

14.B(A “围绕„„为主题”句式杂糅C“达90%以上”前后矛盾D“启动„„技术”搭配不当)

15.C

16.①情商却很高。②智商只起到20%的作用。③没有较高的情商是难以获得成功的。(答对一句得1分,答对两句得3分,答对三句得5分。)

17.答案:标志由一位弯背的老人和一颗心组成。空白部分的K和C分别是空巢二字的首个拼音字母。寓意:为空巢老人献爱心。外形是圆形,有保护之意,背景是红色,暗示用爱心温暖老人。(要素3分,寓意3分)

18.参考立意:

1.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是可以统一的。

2.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满足是人类追求幸福的最高境界。

3.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同等重要。

4.金钱与道德同时追求,我们国家才能富强。

5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是矛盾的,二者不可调和。

6.不能利用人们的道德缺陷聚财。

7.道德的滑坡不能用聚财的方式拯救。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他的祖先原来是太原人。北齐时五兵尚书白建在当时立有功劳,在韩城接受赐田的封赏,他的子孙就在那里安家落户。后来又迁移到下邽。白居易的父亲叫白季庚,担任过彭泽县县令,李正己叛乱时,白季庚说服李正己的宗亲李洧自行归顺,因功劳经多次提拔担任襄州别驾。

白居易聪明颖悟智慧过人,擅长写文章。年近二十名声未起时,他去拜见顾况。顾况是吴地人氏,仗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看了白居易的诗歌,惆怅茫然、若有所失地说:“我以前认为文人已经绝迹了,没想到今天又遇到你了!”贞元年间,选拔进士、英才考试,都考中了,任职校书郎。元和元年,参加“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的制科考试,被评为乙等,被提拔为盩厔县县尉,担任集贤校理。某月之内,被召进翰林做学士。接着升为左拾遗。

后来在宫殿应对皇上,论辩强硬正直,有时皇帝还没有下诏令,白居易就进谏说:“陛下某件事错了。”皇帝听了变了脸色,散朝后,对李绛说:“白居易这小子是我亲自提拔起来的,竟然敢这样,我不能忍受这种情况,一定要驱逐他!”李绛说:“陛下开启言路,所以群臣敢于谈论朝政的得失。如果贬退了白居易,这就是让他闭口,是让他自己为前途考虑,不是用来宣扬盛德的办法。”皇帝听后醒悟了,还是像当初一样对待白居易。一年满了应当升迁,但是皇帝认为白居易资历浅,而且家庭向来贫穷,听任他自己选择官职。白居易请求像姜公辅一样凭学士的身份兼任京兆户曹参军,来方便赡养母亲,皇上下诏许可。第二年,因为母亲去世而解职服丧,服丧结束回到京城,被授官为左赞善大夫。

此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武元衡,京城震动,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洗刷朝廷的耻辱,限定期限抓到刺客。宰相讨厌他越职行事,很不高兴。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没有踏实的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调出京城贬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奏说白居易不适宜管理州郡,就被再贬为江州司马。既然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好像忘记了形体的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后,调任忠州刺史。又调任司门员外郎,以主客郎中的身份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

白居易被唐宪宗赏识宠遇时,遇事知无不言,(对建议)进行思考研究剔除抉择,他的建议大多被皇上接受认可,然而他被当权者憎恨,于是被弃置而不重用,积累的满腹才华不能施展,就放纵自己写诗作文饮酒。被召回重用后,又因为是年幼的君主,工作困顿更加不和谐,在官位上就称病离职,于是没有建功立业的愿望了。与弟弟白行简、同宗兄弟白敏中友爱。在东都居住的履道里,疏浚池塘栽种树木,构筑石楼香山,开凿八节滩,自称醉吟先生,还为此写了传记。白居易晚

白居易在写文章方面精深而又准确,然而他最擅长的是写诗。当初,他用诗歌来规劝政事的得失,等写多了以后,更是得到了下层百姓的喜爱,达到数千篇之多,当时的文人争相传阅。古代新罗国的商人把白居易的诗集卖给他们国家的宰相,大抵用一锭黄金换一首诗歌,甚至那些冒充白居易的诗歌,那新罗国的宰相就能够辨识得出来。当初,他曾和元稹两人相互应和作诗,因此人们称他们“元白”;元稹死了以后,又和刘禹锡齐名,被称为“刘白”。他出生七个月就能打开书来看,保姆指着“之”“无”两字教他认,后来即使成百遍地测试他,他也不会出错;九岁就谙熟音律。他精于写文章,大概是天赋使然。后来白敏中做了宰相,为白居易请求谥号,官府赐他“文”。后来履道里的宅院最终也成了佛寺。东都和江州人都为他立了祠堂。

2016即将结束爱情篇五
《中原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2016即将结束爱情篇六
《洛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洛阳市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

高一语文试卷(A)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卷交回。

一、基础内容(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沼泽(zhăo) 横亘(gèn) 蠕动(rŭ) 生杀予夺(yŭ)

B.叱咤(chà) 觊觎(yú) 莅临(lì) 不假思索(jiă)

C.谄媚( chăn) 强劲(jìn) 创伤(chuāng) 忸怩不安(ní)

D.解剖(póu) 箴言(zhēn) 菲薄(fēi) 引吭高歌(há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酣畅 焦灼 桀骜不训 不同凡响

B.酝酿 诃护 古道热肠 喟然长叹

C.徘徊 斑斓 长歌当哭 迥乎不同

D.喋血 莅临 巧言另色 不能自已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 4点30分,面色 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 杆。根据传统,每一任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 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2)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____;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来上,我瞧 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___的苦难 生活。

(3)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凡人?____ 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 经历,____。

A.凝重 羞耻 逆来顺受 于是 笔而记之

B.庄重 羞耻 备受煎熬 于是 记而笔之

C.凝重 羞辱 备受煎熬 因而 笔而记之

D.郑重 羞耻 逆来顺受 因而 记而笔之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 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

B.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 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C.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 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D.这是我所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有终之故吧,销行一向就 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 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

B.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

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C.最近三年内,我们将围绕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着力调整布局结构,化解产能过剩矛 盾,努力实现船舶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D.作家喜欢把相反的力量、个性加诸一人身上,让他面目不清、身份游移,现实生活中 许多人就是这样。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著名的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 者乐,仁者寿”选自《论语·雍也》。

B.新诗是在五四前后出现的。新诗的“新”,是相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新”在用白话写 诗,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比较适合表现现代人的思想感情。

C.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竞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梁任 公先生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 有人物,有感情。

D.《大卫·科波菲尔》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著名代表作。 全书采用第三人称叙事,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卫 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以“我”的出生为源,将朋友的真诚与阴暗、爱情的幼稚与 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人的矛盾与和谐汇聚成-条溪流,在命运的河床上缓缓 流淌,最终融入宽容壮美的大海。

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但是,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

②而现在,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 ③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 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

④和乌鸦很相像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地停在舷上,

⑤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 的事了。

⑥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

A.⑤①②④③⑥ B.⑤④③⑥①② C.①②⑤⑥④③ D.④③⑤⑥①②

8.根据文意,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谒:陈述,说明。

②人不敢与忤视 忤:逆。

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表被动关系。

④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惧怕。

⑤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职:职任、职责。

⑥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 嗔目:形容发怒时瞪大眼睛的样子。

⑦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答谢。

⑧轲自知事不就,倚柱雨笑 就:成功。

A.①③⑤⑦ B.①②③④ C.⑤⑥⑦⑧ D.②④⑥⑧

二、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泰,将军战河北,臣战 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酃。‛项

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 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 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 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 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 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 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日:‚壮 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 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 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成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成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 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 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

B.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翅膀。

C.刑人如恐不胜 胜:尽。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封„„为王。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B.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D.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沛公一句“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郁”的话语,就从项羽口中得到自己内部 的奸细。

B.范增富有才智谋略和政治远见。他深知刘邦将来对于项羽集团的威胁,所以一再 暗中努力,想利用鸿门宴这一绝佳时机除掉刘邦。

C.项羽缺乏政治斗争策略,麻痹轻敌。对刘邦的假意谦卑,心慈手软,放松戒备,有意 把曹无伤告密之事透露给刘邦,以显示自己对刘邦的信任。

D.樊哙从秦王的暴行,起义各方的盟约,自己一方的作为三方面说明了自己一方的所 作所为是从大局考虑,间接批评了项羽“欲诛有功之人”。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二)诗歌阅读(8分)

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完成13 -14题。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13.节选部分有哪几个细节描写了母亲深爱乳儿?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3分)

14.大堰河做了个梦,为什么不能对人说?既然“不能说”,为什么“我”知道她梦的内容?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分别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来表现万物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 的句子是“ ____ ”。

(2)徐志摩在“康河的柔波里”,看到“ “甘心做一条水草”。

(3)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玉》)

(4)子曰:“”(《论语·述而》)

(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 。”(《论语·卫灵公》)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记念刘和珍君(节选) .

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 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 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 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 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速就是刘和珍。 其时我才能将姓名和实体联合起来,心中却暗自诧异。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 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蕾锋利的,但地却常常微笑着,态度 很温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 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 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此后似乎就不相见。 总之,在我的记忆上,那一次就是永别了。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 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竞至于颇为怀 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曩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 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 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 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 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竞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 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扬 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 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 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 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 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 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表述,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在鲁迅先生的心目中,刘和珍是个外表与内心世界有差异的学生。

B.文章写刘和珍“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表明她是个有责任感的人。

C.执政府对待学生的手段之下劣凶残完全出乎一般人的预料,当然也包括鲁迅这样 的知识分子。

D.执政府对请愿学生的残害以及后来对学生请愿这件事的歪曲与诬陷,暴露出执政 府的反动、贪婪和腐败。

E.作者认为,以刘和珍为代表的学生的请愿行为,一定会唤起民众的觉醒,在全国掀 起反政府的浪潮。

17.文中说“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请说明作者“踌 躇”的原因。(4分)

18.文段的第五节第二自然段,详细地写出刘和珍等三位女子被害的细节,这样写有怎样 的表达作用?(4分)

19.请就第四段画线部分,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写一段赏析的话。(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1分)

20.对下面画线语句的解释,历来有分歧,请你根据上下文意进行分析,说明哪种解释较为 恰当。(5分)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 ‚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解释一:不要跟从他一起死去。“从”后省代词“之”,指刘邦。

解释二:不跟从我一起走的话,就会和他们一起死去。句子读为“毋从,俱死也”。

21.右图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请说明该标识包含哪些构图元素,并分析各个元素的象征意义。(6分)

2016即将结束爱情篇七
《2016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补写句子(最全面的)》

2016即将结束爱情篇八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海淀期中高三语文试题》

海淀区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语文

2015.11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9分。

阅读材料,完成1-7题。

同大师一样,经典也是一个被过度使用甚至随意乱用的概念。某些七颠八倒的作品被封为经典,一些未经考验的作品也被供到了经典的神龛里。似乎离开‚经典‛二字,我们再也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评价作品了,似乎不将拙劣的作品比作《红楼梦》,我们就不知道如何赞美一个作家了。

显然,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将‚经典‛庸俗化了,已经把它降低为一个商品分类意义上的标签。那么,什么样的著作才能被称作经典?

经典是文化金属中的铂金,是在人类文化构成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它通常被放在书架最重要的位臵,就像一位尊贵的客人被礼为上宾;它是人们经常谈论的对象,人们谈论它,仿佛谈论自己的朋友,有一种熟悉而愉快的感觉。作为经过时间考验并被普遍认可的著作,经典作品积极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人生的知识。判断一部文学作品是不是伟大的经典,通常有两个尺度:一个是专业尺度,一个是精神尺度;用专业尺度来衡量,经典作品必须是自铸伟词、形式完美的;用精神尺度....来衡量,它又必须表现人文情怀。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固然与人们的阅读、阐释和评价有关,但从根本上讲,决定于作品本身的价值和品质。换句话说,经典不是被说成是经典的,而是自己生成为经典的。因此,经典的秘密和律则,只能到作品里面去找。

纵观横察,概而言之,经典作品似乎都具有这样的特点,都遵从以下的几个律则。 第一,易感性。叔本华说:‚我们发现每一位真正伟大的作家都尽可能洗练、明晰、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单纯质朴总是被看作真理的标志,而且也是天才的象征。‛真正的文学作品,都有朴素、明白的特点,都是让人一看就懂但又觉得意味无穷的。比如唐诗、宋词、元曲,大都明白如话,清新自然,读之如饮佳酿,快何如哉!其实,文学创作的一个美学原则,就是用最简约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意思;让读者费最少的力气,得到最大的收获。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仅仅二十个字,就写出了五个物象、三个动作、两种心象(‚疑‛和‚思‛),描绘出一幅静夜思乡图,表达了一种像月光一样流转无已的乡愁冲动。其中没有一个难认的字,没有一个晦涩的意象,谁读了都明白,谁看了都觉得好。

一部好的作品当然也应该具有新鲜、别致甚至出人意料的特点,但是,这不等于说它可以是怪异的、晦涩的、令人费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凡药之登上品者,其味必不苦:人参、枸杞是也。凡诗之称绝调者,其词必不拗:国风、盛唐是也。‛但现在的作品,似乎偏偏喜欢以求‚苦‛为高,枯燥乏味,让人难以卒读,勉强读了,却如堕五里云烟,虽苦思焦虑,终不得要领。这种作品以高深晦涩骄人,装模作样,遑论‚经典‛和‚不朽‛。 第二,。经典作品不是‚私人写作‛的产物,表达的也不是琐碎无聊的个人经验。恰恰相反,在那些伟大的作品里,我们总是可以发现对有限的个人经验的超越,可以看到伟大作家对人类普遍经验的关注。

那些伟大的作品,都能让人们与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产生强烈共鸣,无分老幼,无分种族,无分信仰,无分贤愚。相反,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轰动一时的作品,却终因缺乏普遍的人性内容,缺乏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而被人们弃臵一旁。

歌德说:‚真正伟大的作品,是百读不厌的,很难甚至不可能抵抗它的魅力,它留给你牢固的、不可磨灭的印象。一般地说,凡是古往今来人人爱读的诗文,你可以认为它是真正美的、真正崇高的。‛经典就是这样一种让人不断回味和回忆的伟大作品,它总是吸引、召唤许许多多的人去阅读、去品味。

总之,经典是几乎所有人的朋友,是几乎所有人亲切而温馨的精神家园。

第三,永恒性。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夫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追求不朽,正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人类的生活之所以不同于动物的生活,就在于从空间上说,人总是向往着别处的生活;从时间上说,人总是充满一种未来感,总是渴望在肉体生命结束以后,自己的精神可以延伸下去,从而获得不朽。可以说,人类之所以写作,某种程度上,就是希望借助作品的不朽,以实现精神的永生。

但是,只有经典作品才会征服时间。伟大的经典仿佛一种特殊的宝器,只有时间之手的拂拭,才能使它越来越明亮,才能使它历久弥新。一部作品倘若只在自己的时代获得了无上的尊荣,那还不足以证明它是一部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可见,在评价自己时代的作品时,当代人须非常小心谨慎才是。他可以热情地欣赏,慷慨地赞美,但是,一定不要妄下‚大放光芒‛的判断。否则,虽然现时得到了作者的感谢,将来却难逃后人无情的耻笑。

第四,正极性。所谓正极性,指的是一部作品在价值观、情感态度和道德境界上表现出的一种高尚而伟大的性质。一部真正的经典,不会怀着陶醉的心情来渲染自私、冷酷和残忍,不会降低人类的尊严和道德境界,而是发掘并表现人性深处潜存的善良、正直、勇敢,通过塑造美好的人物,将人的精神提升。只有深刻地表现正极性内容的作品,才有可能是伟大而不朽的经典。

的确,一部真正的表现正极情感和正极思想的经典,必然具有升华性,必然会在精神上对我们产生积极的影响。歌德在著名的《莎士比亚命名日》(1771年)中说:‚他的著作我读了第一页,就被他终身折服;读完他的第一个剧本,我仿佛一个天生的盲人,瞬息间有一只神奇的手给我送来了光明。我认识到,并且强烈地感觉到,我的生存向无限扩展;我感到一切都很新鲜,前所未闻,而那异乎寻常的光亮把我的眼睛刺得疼痛难忍。我渐渐学会了观看,我要感谢给我智慧的神灵,至今我能清楚地感觉到我当时获得的东西。‛

是的,光明,这就是伟大的经典作品通常给我们带来的东西,换句话说,一切伟大的经典都具有灯与火的性质,既照亮世界,又温暖人心。

第五,给予性。那些真正的经典作品有着母性的慈爱气质,在这样的作品里,利他的牺牲精神,博爱的人道情怀,以及对自由、正义、平等和理想的不懈追求,构成了像大地一样稳定的精神基础,给读者带来的是一种宁静的幸福感和丰饶的收获感。

在中国伟大的经典诗歌里,你可以看到一种给予性的精神境界。例如,即使对无知的动物和无情的草木,杜甫的诗也表现出博大而温柔的情感:或者对忍辱负重的老马充满感激之情,‚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或者怀着深深的敬意,赞美一棵桃树,‚高秋每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最感人的,是对飞鸟的具体而微的关怀,‚帘户每宜通乳燕,儿童莫信打慈鸦‛。而在《后游》里,杜甫写出了如此美好的诗句:‚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然而,无私的与其说是花柳,不如说是子美:只有无私的人,才能看见无私的花柳;只有内心充满爱意的人,才能用有情的眼睛看无情的世界,才能给世界带来爱的光明和温暖。

总之,给予性是作家创造经典必须服从的律则,没有一部真正的经典作品不是给予性的。海涅将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歌德称作最伟大的作家,因为他们的作品里有着永久不灭的仁慈和不自矜炫的谦德。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借朱丽叶之口说:‚我的慷慨像海一样浩淼,我的爱情也像海一样深沉;我给你的越多,我自己也越是富有,因为这两者都是

没有穷尽的。‛文学也是这样:越是表现给予性的慷慨与仁慈,越是能得到读者的喜爱,越有可能成为不朽的经典,这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最根本的律则。

(节选自李建军《经典的律则》,有删改)

1.下面的喻体不是作者用以表现“经典”特点的一项是(2分)

A.标签B.铂金C.上宾D.朋友

2.阅读文中有关经典作品“易感性”的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⑴作者引用叔本华、袁枚的话,说明了经典作品的特点。(2分) 3

⑵作者以李白的《静夜思》为例,直接证明的观点是 。(2分)

3.请在文中横线处写出经典作品所遵从的第二个律则。(2分)

4.下列对经典作品的表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语》中有许多精辟言论,如“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体现了经典的易感性。

B.高尔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说:“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能体现经典的永恒性。

C.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桑丘模仿骑士的冒险行为,看似可笑,实则因他嫉恶如仇的个性彰显出经典的正极性。

D.《红楼梦》中跛足道人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能体现经典的给予性。

5. 根据文意,分析下面这首诗歌所体现的“给予性的精神境界”。(5分)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6.用“精神尺度”衡量,经典作品必须表现哪些“人文情怀”?请概括说明。(6分)

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7分)

真正的经典不以高深晦涩骄人,就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润物细无声”;真正的经典表达的也不是琐碎无聊的个人经验,比如荀子在《劝学》中总结出坚持学习的重要性:“ ,;, ”;真正的经典更不会降低人类的尊严和道德境界,正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发出的呐喊: “ ,!”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

刘公平倭冢记

[明]童蒙吉

①自辽阳守将刘江败倭寇于樱桃园之后,不敢犯顺者,几二百年矣。嘉靖壬子,东南又受荼.毒.,而淮扬尤甚。天子轸念畿辅重地,特简白川刘公以浙江副使拜命兹地。运筹布策,井井有条。迨己未夏,倭连艘数千余入寇,破通州副总兵于水上,遂薄.如皋,西窥淮扬,势如风火....。公誓诸将,奋不顾身,亲勒部陈。一捷于丁堰,再捷于东门。贼乘夜循海而趋庙湾,军门李公遂大破之。

②此盖初至之贼云。既而江南逸贼复犯通州,公乃选轻车数百,扼雉皋之岔河,以断贼西向,而自以其兵同边将邱公待贼于西场。少顷,贼()趋西场,公命骑兵张两翼以冲其腋,而以大炮摧其中,俘斩者三百有奇,贼遂奔入仲家园。公进围,越三昼夜,缺其一面,贼()不敢遁。凡斩大酋长以下千五百二十七级,生虏十五人,余党歼于刘庄,迄无噍类①,海帮

赖以安堵。

③蒙吉以公务至西场,见路有碣曰“刘公平倭冢”,盖场之人仿古京观,萃倭贼骨而封之,以识公功也。蒙吉询诸父老,津津道...公灭贼状。夫西场之捷,其己未成功之尤者乎?盖胜之丁堰诸处者,至西场而后赫其威;歼于刘庄者,在西场已先褫其魂。而西场之得名,与樱桃园一辙..矣。然樱桃园一捷,而倭奴不敢犯华者二百年,则斯捷也又焉知不可保数百年无虞矣乎?

④公为人沉毅,而智虑绝人。师行尤有纪律,不扰民间一草一木,而以休养抚循之意寓于师旅饥馑中。故民之肖像以生祀公者,无问远迩。在扬州则祠,在太州则祠,在如皋则祠,在宝应则祠,在海安镇则祠。兹石之树,乌足以尽公哉!尝窃计之:公之老成厚重似赵充国,忠义精诚似郭汾阳,仁和谦谨、敬礼士夫下吏似曹彬,岂刘江可同日语哉!于戏②,自倭犯中国未有能一大创者,公以文墨儒绅,义激于衷,兴师挞伐,横厉岛夷,前后折馘约三千有奇,铭纪旆常,有国史氏在,蒙吉何能与焉!

⑤公讳景韶,字子成,号白川,湖广武昌府崇阳县人,起家甲辰进士,今升浙江按察使,仍掌海道事。斯为记。

﹝注释﹞①噍(jiào)类:本指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人。②于戏:语气词,表感叹。

8. 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11分)

⑴第①段“遂薄如皋”中的“薄”,与下列成语中的“薄”,意思相近的一项是(3分)

A. 如履薄.冰B.日薄.西山C.门衰祚薄.D.厚今薄.古

⑵根据文意,选取表达效果最好的两个虚词,分别填入甲、乙两句的()内。(2分) 甲:少顷,贼()趋西场乙:贼()不敢遁

A.遂B.果C.终D.则

⑶下列加点词语能用括号内成语替换的一项是(3分)

A.荼毒生灵B.网开一面C.津津乐道D.如出一辙

⑷第①段中的“势如风火”比喻。(3分)

9.文中说刘公平倭“运筹布策,井井有条”,请以西场大捷为例加以说明。(6分)

10.将下面语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公誓诸将,奋不顾身,亲勒部陈。

⑵则斯捷也又焉知不可保数百年无虞矣乎?

11. 根据文意,将下面纪念刘公平倭的对联补充完整(任选其一)。(3分)

⑴上联:瞻战场留千秋胜迹⑵上联:

上联:下联:刊石颂英雄功昭天下万千年

12.根据第⑤段信息,若“刘公”与朋友相聚,“刘公”应自称为,朋友还可尊称“刘公”为。(2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5题。

木棉花歌

[清]陈恭尹

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花开。

有如尧时十日出沧海,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

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

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后出棠榴枉有名,同时桃杏惭轻薄。

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毋乃群芳主?

巢鸟须生丹凤雏,落花拟化珊瑚树。

岁岁年年五岭间,北人无路望朱颜。

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

13.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出粤江木棉花开的繁盛景象。

B.诗人以“尧时十日”的传说与“魏宫万炬”的典故,形象写出了木棉花红艳热烈的特征。

C.诗的前十二句由近及远,虚实相生,选取不同角度,对木棉花着意刻画,意象鲜明,声情激越。

D.这首诗描写木棉花形神兼备,既写了木棉花动人的形色,又体现了木棉花内在的精神品格。

14. 诗歌中画线句以“棠榴桃杏” 陪衬“木棉花”,下列诗句所用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C.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D.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其一》)

15.木棉花也称“英雄花”,请结合诗歌内容解说木棉花为什么被称为“英雄花”。(6分)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

黄河在咆哮

周明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甲)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这是红色经典歌曲《黄河大合唱》的朗诵词。1997年的那个冬天,我站在壶口瀑布的山坡上,一边吟诵着《黄河大合唱》,一边眺望着蜿蜒东去的黄河。

啊,雪落黄河,黄河竟成一片冰天雪地;河床不见了,水流无声了,那平日奔腾咆哮的瀑布也无声无影了。冰雪覆盖了大河上下,黄河突然变为茫茫无际的银色世界。听说,因为在腊月黄河突然涨了一次大水,接着又下了场大雪,多年不遇的黄河冰冻就形成了,这是难得遇到的奇观呢。

为了探听黄河水流,我俯身趴在河床的冰雪上,倾听那冰下潺潺的流水声,感受到母亲河的温暖与强大生命力。忽然间,我仿佛听到远方传来激越的《黄河大合唱》,仿佛看见了词作者、诗人光未然的身影。他笔下的‚黄河‛意象,让我们感到奔腾咆哮的黄河好像就在眼前,在耳边呼啸。

‚黄河之水天上来,排山倒海,汹涌澎湃,奔腾叫啸,使人肝胆破裂!它是中国的大动脉,在它的周身,奔流着民族的热血。红日高照,水上金光迸裂。月出东山,河面银光似雪。‛ 春节后我返回北京。带着对黄河的眷恋之情,去看望时已84岁高龄的光未然先生。我向他谈起这次壶口之行,以及看到的黄河冰雪奇景,还带了几张黄河雪景的照片给他看。老人家一张一张仔细地看,不断地询问,哪里是河床,哪里是壶口瀑布,哪里是当年船夫的渡口…… 他深情地回忆说,1938年冬天,由他率领的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赴晋西南吕梁山抗日根据地开展宣传活动。壶口是黄河有名的险峡之一,汹涌奔腾的怒涛狂澜,常常使渡客望而却步。然而他们抗敌演剧队的热血青年们,个个英姿勃勃,勇闯险滩,在经验丰富、有胆有识的船夫的嘹亮号子声中,渡过了惊心动魄的黄河。这次渡

2016即将结束爱情篇九
《浙江省瑞安五中2016届2014-2015学年高三语文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5-2016年高三入学测试

语 文试卷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稂(láng)莠 蝙(biān)蝠 札(zhá)记 一绺(liǔ)头发 ....

B.掮(qián)客 桂冠(guàn) 入殓(liàn) 夹(jiā)道欢迎 ....

C.绷(bēng)脸 分娩(miǎn) 烜(xuǎn)赫 不容置喙(huì) ....

D.绾(wǎn)结 娇嗔(chēn) 烘焙(pãi) 闷(mēn)声不响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作品的伟大与否,和作品究竟写了些什么并不会有必然的关联。但是,任何一个时代都必 定要呼唤自己的主弦律作品。它是时代和历史前进的天赋使命。

B.由于垄断行业多数靠控制国家资源和公共服务获利,其背后有着深厚的政府背景和公共资 源,他们因获得远高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的待遇而倍受诟病。

C.除了丰富的景观资源,温州也不乏深厚的人文底蕴,“山水诗发祥地”、“南戏故乡”美誉 在前,细纹刻纸、木活字印刷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珠玉迭出。

D.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故居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开发商拆除了。这样的事例举 不胜举,中国的古建筑已到了生死忧关的时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清华大学一学生说:“我每天坚持7点进自习室,从来没在任意一节课堂上睡过觉,总是 ..

坐在第一排专心听讲。”

B.真金不怕火炼,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有才华的人不会总被埋没,总有一天会被发现,被 ......

发掘出来。

C.超级飓风“桑迪”裹挟着狂风骤雨重创了美国东海岸,飓风所过之处,房屋桥梁几乎毁坏 殆尽,一片狼藉。 ..

D.这套新出版的“走向诺贝尔”文学丛书囊括了当代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的作 品,真可谓洋洋大观。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艺术欣赏过程中,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蕴藉的美感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B.针对争议海域内中国执法船和护渔船遭到他国舰船的无理跟踪、骚扰甚至恶意阻挠,军地进行了海上联合维权演习。

C.《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收录了当下最流行的词汇,“潮”味十足,加之电视网络宣传造势猛烈,刚一上架就有不少市民慕名而来。

D.杭州地铁1号线贯通余杭、萧山等地,经过客运中心、城站火车站等重要区域,并且连接火车东站,是未来沪杭、杭宁、杭甬等多条高铁汇集之处。

5.把下面六个句子,按照恰当的顺序填入文中横线处,前后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 , 。 , 。墨非此刻也成了观众,他高举双手,为17岁的小将喝彩。这场景,几乎和1986年亨得利完成克鲁斯堡

首秀时如出一辙。

①掌声稀稀落落 ②气氛才开始沸腾 ③几乎快瘫倒在台上 ④墨菲打进最后的粉球 ⑤等到卢卡面带微笑走上前来握手时 ⑥全场观众似乎还没从紧张的气氛中回过神来

A.④③①⑥⑤② B.④③⑥①⑤② C.④③⑤②⑥① D.④③⑥⑤①②

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文字的寓意,不超过20个字。(4分)

有一只麻雀,立志要高飞,天天练高飞的本领。后来,它终于如愿以偿,甚至能像雄鹰一样在蓝天上自由翱翔。

其他麻雀非常羡慕它,纷纷向它请教。这只麻雀也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因此,努力增加飞行的高度。

在一次高飞时,它突然发现头顶有一只雄鹰,当然,雄鹰也发现了它。它吓坏了,它记得老麻雀告诉过自己,遇见雄鹰要么钻到屋檐下,要么躲进草丛里。可是,它离屋檐和草丛都太远太远了!它匆忙逃窜,可是它哪里是雄鹰的对手,于是就成了雄鹰的美餐。

答: ▲

7. 现代汉语中,有一种奇妙的词语“倒错”现象,它以调整词语内部相对稳定的结构为依托,通过改变词语原来的顺序,使词语在组合上出新出奇,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请根据下面的示例,另选一个成语或熟语进行正反阐释。(4分)

示例:大智若愚(很有智慧和才能的人,不炫耀自己,外表好像很愚笨)——大愚若智(看起来好像很聪明,其实很笨)

答: ▲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吴歌,又称为江南小调、俚曲、挂枝儿,是明清时代的流行歌曲。它的全盛时代在明清,可它的历史却与《诗经》、《楚辞》一样古老。后人考证为渔娘曲的“吴蔡讴”,大约就是吴歌的原生状态。它虽然发于吴地的水上人家,可从陆机的《吴趋行》和谢灵运的《会吟行》看,早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就已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称为“清商乐”,为雅文化所吸收。它不仅以清丽委婉的吴音引人入胜,还被用于人际交往中的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社交礼仪。

同其他民族一样,汉族原本也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唐代的踏歌,能在长安街上连唱带跳三天不息,这在白居易的诗中有很生动的描写。这种情况到宋代发生了改变。宋时,汉唐社会张扬的时代个性逐渐消失,人们从喜好劲歌狂舞而变得只能浅吟低唱。这种改变首先是因为理学兴起之后,崇天理、灭人欲成为社会意识的主流,人们的思想受到极大钳制。与此同时,宗族规章制度的完备,对人们的行为又加强了约束。另外,戏曲的兴起,艺术形式的更新,人们兴趣的转移,对此也不无影响。不过,醉心歌舞的盛况虽然有所改变,但作为人们宣泄情感的音乐,其蓬勃的生命力,仍在民间积蓄、流传。在江南一带,就孕育出许多艺术精品。众所周知,名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曲就从这里发源。享誉世界的十大金曲,有两首在中国,这就是民间小调《茉莉花》与阿炳的《二泉映月》。这两首金曲都产生在江南,它们在江南真是家弦户诵。

吴歌大多为情歌。万历时期的挂枝儿,百分之九十的作品是倾诉私情的,其中尤以表达女性的情爱为最,表现出女性挣脱枷锁的强烈冲动。明朝是提倡妇女守节最严酷的时代,然而就在这禁锢最严的时期,从吴歌中迸发出女性要求自主择偶的别样声浪。这些女性不畏众议,不为利诱,敢于走出家门,出了事自己承担。在吴歌里,被封建礼教长期压抑的人性,

终于喷薄而出。就连深锁寺院的尼姑、高龄的老妇,这些被禁锢最深的人群,都敢于冒人言之大不韪,为争取爱情亡命献身,这与正史宣扬的节烈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以吴歌的形式传播于乡间里巷,为妇孺童叟津津乐道。这说明民间社会并不都受统治阶级意识的控制,理学家灭人欲的思想在这里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

以情喻事,是明清之际的时尚,吴歌中的一些情歌亦是如此。它们以情为由头,或抨击时政,或把官府作为嘲弄的对象。万历王朝的首辅沈一贯曾说:“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扺掌剧谈,略无顾忌。所言皆朝廷种种失败,人无不乐听者。”这种民间的异端言行,是对封建秩序和传统文化格局的抵制和消解。

(摘编自刘志琴的《吴歌与人文启蒙——重识江南小调》)

8.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歌产生的时间与《诗经》、《楚辞》一样古老,它流传到明清时进入全盛期,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被人们广为传唱。

B.“吴蔡讴”清丽委婉,听起引人入胜,于是,它在魏晋南北朝时被用于人际交往中的应酬唱和,成为一种社交礼仪。

C.理学对人们思想的钳制和完备的宗族规章制度对人们行为的约束,是汉唐张扬的时代个性在宋代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

D.产生于我国江南地区的民间小调《茉莉花》与阿炳的《二泉映月》,不仅在当地家弦户诵,即使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于吴地水上人家的渔娘曲“吴蔡讴”,一旦被改编为“清商乐”,为雅文化所吸收,应该就不再具有原生吴歌的特点了。

B.汉族本同其他民族一样能歌善舞,但从宋代开始,人们不能再像以前劲歌狂舞了,汉族的歌舞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

C.明代那些以大胆追求爱情为内容的吴歌被传播于乡间里巷并受到热烈欢迎,这说明民间与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并不完全相同。

D.明清之际那些以情喻世的吴歌,作为不同于统治阶层的异端言行,对封建统治秩序和传统文化格局必然会构成一些威胁。

10.联系文本,谈谈吴歌的思想文化价值。(3分)

答: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大师的由来

[法]安·莫洛亚

画家比埃·杜什就要画完那张药罐里插着花枝、盘中盛着茄子的静物写生了。这时,小说家保尔·葛雷兹走进画室,看他朋友画了几分钟,大声嚷道:“不行!”

那一位惊愕之下,抬起头来,停下不画了。

“不行!”葛雷兹又嚷道,“不行!这样画法,永无出头之日。你有技巧,有才能,为人正派。可是你的画风平淡无奇„„现在作品比买主多,蠢货比行家多。没成名的,不走运的,成千累万,你想想,怎样才能出人头地?”

“靠苦功,靠真诚。”

“咱们说正经的。那些蠢货,想要刺激他们一下,比埃·杜什,非得干些异乎寻常的事。

宣布你要到北极去作画啦,上街穿得像埃及法老一样啦,开创一个画派啦„„否认存在什么动态或静态,白色或黑色,圆形或方形„„发明只用红黄两色作画„„”

这时,飘来一缕奇妙幽微的清香,宣告涅夫斯卡夫人的到来。这是一位美艳的波兰女子,她那深紫色的眼睛使比埃·杜什赞赏不已。她订有几份名贵的杂志,这些刊物都不惜工本精印三岁孩童的杰作。她坐下把腿搁在长沙发上,瞅了一眼画布,顺便摇晃了一下金黄色的秀发,娇嗔地一笑:

“昨天,我看了个展览,”她的嗓音珠圆玉润,柔婉娇媚,“那是关于全盛时期的黑人艺术。噢!何等的艺术敏感,何等的造型美,何等的表现力!”

画家送上一张自己颇感得意的肖像画,请她鉴赏。

“蛮好。”她用唇尖轻轻吐出两字,婉转的,娇媚的,然后,留下一缕清香,走了。 ..

比埃·杜什抄起调色板,朝屋角扔去,颓然坐倒在沙发上:“我宁可去当保险公司跑街的„„帮闲们只知瞎捧,走红的全是画匠。那些搞批评的,不看重大师,一味提倡怪诞。我受够了,不干了!”

葛雷兹听毕,点上一支烟,想了半天,说道:

“你能不能这样做,向涅夫斯卡夫人,向其他人,郑重其事地宣布,这十年来,你一直着意于革新画法„„我写两篇文章,登在显著位置,告诉知识界的俊彦名流,说你开创了一个肖像分解画派。在你之前,所有肖像画家,出于无知,都致力于研究人物的面部表情。这真是愚不可及!真正能体现一个人的,是他在我们心中唤起的意念。因此,画一位上校,就应以天蓝和金黄两色作底,打上五道粗杠,这个角上画匹马,那个角上画几只蟋蟀。实业家的肖像,就用河边的树、街上的人流来表现。比埃·杜什,就得拿这些去应市,懂吗?这种肖像分解画,一个月里你能不能替我炮制二十幅出来?” ..

画家惨然一笑:“一小时里都画得出„„可是我不会胡说八道。”

“那好办,老兄。有人向你请教,你就不慌不忙,点上烟斗,朝他脸上喷一口烟,来上这么一句,‘难道你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

“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也没有,”葛雷兹说,“这样,人家会觉得你很高明。你等着让他们发现,介绍,吹捧吧„„”

两个月后,杜什的画展,在一片赞叹声中胜利结束。

美丽的涅夫斯卡夫人,那么柔婉娇媚,珠圆玉润,香气袭人,跟着她的新名人,寸步不离。

“噢,”她一再说,“何等的艺术敏感,何等的造型美,何等的表现力!哎,亲爱的,真是惊人之笔,你是怎么画出来的?”

画家略一停顿,点上烟斗,喷出一口浓烟,说道:“难道你,夫人,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

„„

一位有名的画商,抓住画家的袖子把他拉到墙角,说道:“好家伙,真有你的!这些作品,我统统包下了。我每年向你买进50幅画„„行不行?”

等最后一位观众离去,葛雷兹把门关上,兴高采烈,把手往袋里一插:

“哎,老兄,”他说,“你信不信,他们全给骗了!我原以为人类的愚蠢是深不可测的,殊不知更在我预料之外!”

他抑制不住地狂笑起来。画家皱皱眉头,突然喝道:“你这蠢货!”

“蠢货?!”

画家傲然环视那二十幅肖像分解画,踌躇满志,一字一顿地说:“是的,葛雷兹,你是蠢货。这种画自有深意„„”

小说家愣住了。

“真高明!”他吼道,“杜什,你想想,是谁劝你改弦更张、新法作画的?你能说说它们的深意在哪吗?!”

“难道你,”比埃·杜什从烟斗里吸了一大口烟,答道,“ 。”

11. 说出加点词语在小说中的意思。(4分)

①“蛮好。”她用唇尖轻轻吐出两字。 ..

②这种肖像分解画,一个月里你能不能替我炮制二十幅出来? ..

① ▲ ② ▲

12. 赏析文中画线句。(4分)

13. 概括画家的形象。(4分)

14. 先在结尾补写一个句子,再说明补写的理由。(4分)

补写: ▲ 理由: ▲

15. 请对画家的“成功”写出你的两点评价。(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照玄上人诗集序

刘基 予初杭时,求士于郑希道先生。先生为余言,照玄上人之为诗,雄俊峭拔,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余素知郑君善鉴而言不过,心常怀之。及访于杭人,无能言上人之能.

诗者,心窃怪之。及余徙居白塔之下,而上人乃住持万松岭之寿宁寺,于是始得遍观其所为诗。盖浩如奔涛,森如武库,峭如苍松之栖县崖,凛乎其不可攀也。而忧世感时之情,则.

每见于言外。呜呼!是宜不以诗闻于杭之人矣!

夫诗何为而作哉?情发于中而形于言,《国风》、二《雅》列于六经,美刺风戒,莫不有裨于世教。是故先王以之验风俗、察治忽,以达穷而在下者之情,词章云乎哉!后世太师职废,于是夸毗戚施之徒,悉以诗将其谀,故溢美多,而风刺少。流而至于宋,于是诽谤之.

狱兴焉,然后风雅之道扫地而无遗矣。今天下不闻有禁言之律,而目见耳闻之习未变,故为.

诗者莫不以哦风月、弄花鸟为能事,取则于达官贵人,而不师古,定轻重于众人,而不辨其为玉为石。惛惛怓怓,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然则上人之不以诗称于今之人,不亦宜哉!

不遇以泯死者不少矣。予既重上人之诗,而又悲夫人之不知郑先生之为伯乐、匠石也,故为

⑥④⑤②③①

2016即将结束爱情篇十
《(高三语文复习)2016年扩展语句》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2016即将结束爱情》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2016即将上映的电视剧 2016年即将上市的手机 2016年即将上市的suv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2016即将结束爱情”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2016即将结束爱情"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7881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