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利州南渡

利州南渡

2015-12-23 04:41:5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利州南渡篇一《温庭筠:利州南渡》 温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利州南渡》,希望能帮助到你。

利州南渡篇一
《温庭筠:利州南渡》

温庭筠:利州南渡

作者: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注解】:

1、澹然:水波动貌。

2、翠微:指青翠的山气。

3、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着马鸣舟中,随波而去。波上:一作“坡上”。棹:桨,也指船。

4、数丛句:指船过草丛,惊散群鸥。

5、范蠡:春秋楚人,曾助越灭吴,为上将军。后辞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

【韵译】:

江水粼粼斜映着夕阳的余晖,

弯弯岛岸苍茫接连山坡绿翠。

眼看人马已乘摆渡扬波而去,

渡口柳下人群等待船儿回归。

乃声惊散沙洲草丛的鸥鸟,

水田万顷一只白鹭掠空孤飞。

谁理解我驾舟寻范蠡的意义,

飘泊五湖独自忘掉世俗心机。

【评析】:

诗写日暮渡口的景色,抒发欲步范蠡后尘忘却俗念,没有心机,功成引退的归隐之情。诗的起句写渡口和时间,接着写江岸和江中景色,进而即景生情,点出题意,层次清晰,色彩明朗。

利州南渡篇二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与做题技巧》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西江月 秋兴

程馞

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 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滩头流下小鱼船。转过芦花不见。

[注]程馞:字墨仙,明朝休宁人。

5.(1)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通过“山翁”的形象寄托的思想情感。(5分)

6.(2)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简要分析。(6分)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誉为“绘景佳句”。请简要分析这两联的写作手法。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 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

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宿云梦馆

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注】欧阳修曾坐“朋党”之罪出放外任,这诗是外放时途经云梦驿馆之作。 8、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第一、二句诗做简要分析。(6分) 答:

9、这首诗的第四句化用了哪位诗人的什么名句?作用是什么?(5分)

答:

4、阅读李贺的两首诗,回答诗后问题.

南 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吴钩,刀名。凌烟阁,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等24位功臣之像列于凌烟阁上。若个,哪个。

马 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络脑,马笼头。 (1)《南园》和《马诗》表达的思想内容基本相同,它是什么? (2)《南园》和《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试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利州南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①,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注】①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着马鸣舟中,随波而去。波上:一作“坡上”。棹:桨,也指

船。

这首诗前三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6

分答:

指出这首诗尾联用典的出处。该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 答: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8—9题。

春寒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

陈与义① 元好问②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注】①陈与义: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诗人曾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此诗写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当时金兵连陷青州、徐州,进攻楚州,大有席卷江北之势。②元好问:金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金亡不仕,隐居故里,潜心编纂著述。 8.请分析陈诗前两句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5分)

9.简要分析两首诗中诗人借助海棠花的形象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6分)

1.5.(1)①山翁是一个怡然自安,超然自处的隐逸者的形象。(1分)②通过“招”与“笑”二字,可以看出作者与山翁关系的亲密,从“笑指菊花开遍”中,可以看出二人共同的高雅的情趣。(2分)作者正是通过山翁这一形象的塑造,传递出自己向往田园山水的隐逸情怀,高洁的品性。(分)

6.(2)叠词:“重重”写出竹树浓密蓊郁之态;“点点”营造潭烟轻盈迷蒙之境。 对偶:“隔岸”“近溪”远近对举,“重重”“点点”叠词增韵,“竹树”“潭烟”相对,写出景色清幽静谧之美。

远近结合:“隔岸”远观,“近溪”体察,更显景物的和谐有致,幽美雅静。

动静结合:“竹树”“潭烟”属静景,“渔船下滩”属动景,一动一静显出静谧,引人遐思。(回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1)热爱自然、思乡。

(2)①对比、动静结合②拟人、比喻③喧染(色、味)④远近结合(二联远景、三联近景)(注:答出两点给全分)

3.答: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4.答:(1)主题都是表现积极进取、希望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为国建功。也有怀才不遇之苦。 (2)《南园》是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马诗》通篇用比,托物言志,抒情委婉,耐人寻味。

:8.(1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思念家人,渴望与家人团圆的思想感情以及思念不得的愁绪。

这首诗的前三联即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对日暮江岸宁静恬美的景色与自由飞翔的鸥鹭形象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美景的喜爱之情,含蓄地表现了诗人远离官场、亲近自然的隐约心曲。(言之成理即可 勾践灭吴”或“范蠡泛五湖”。尾联抒发欲步范蠡后尘忘却俗念,没有心机,功成引退的归隐之情。(意思对即可

8. 前两句交代了阴冷的自然环境:早春二月,日日风寒,细雨飘零,春寒袭人。(1分)为下文描写海棠在寒风冷雨中独立开放做铺垫,(2分)烘托出海棠花的大无畏精神。(2分)(如答“一语双关,‘风’‘ 寒’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亦可。) 9. 陈诗中海棠花冒寒在风雨中开放,表现了海棠与春寒斗傲的孤高绝俗的精神,寄托了诗人虽处家国离乱之中却仍不畏艰难困苦,忠贞爱国的情怀。(3分)

元诗中海棠红蕾深藏,不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炫耀自己,赞扬了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品格,这正是作者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形象的写照。(3分)(答“元诗中诗人借海棠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的心的纯洁”亦可。)(分析海棠形象1分,概括精神品格1分,寄托作者情怀1分)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鉴赏及答题 :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

3\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

(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3)拟人。(4)夸张。

(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利州南渡篇三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统一检测题高二语文答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统一检测题高二语文答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C(A.缉jī B.殓liàn/剜wān D.熨yù/佞nìng)

2.A不合语境。神色自若:形容在异常情况面前态度镇定,表情自然。应改为“心平气和”。

3.C搭配不当。删去“培养和”或者将“培养和提高健身教练的水平”改为“培养健身教练,提高他们的水平”

4.B(④提出论述对象“空灵”, ②与西方美学观念比较,指出独特性,①⑥③用比喻形象说明中国艺术追求的境界特点,⑤紧承③正面肯定空灵之美。

二、本大题9小题,共 43 分。

5.D勉:尽力

6.D.即使(A.让/与 B.的/到 C.却/如果)

7.B.提高生命价值不等于天下与生命不可得兼。只是有道之人把生命看得最重,即使拿世人看得最重的天下来换,他们也不会为此伤害生命。

8.D谩:欺诈

9.B(确立法律制度的作用是使像伯夷一样的人能保持忠贞,盗跖一样的恶人不敢为非作歹,并非消弭忠与奸的界限。)

10.A

11.①制服老虎而不用笼子,禁止奸邪而不用刑法,杜绝虚假而不用符信,这是孟贲、夏育感到担心的,也是尧、舜感到为难的。(“服”、“塞”、“患”各1分,大意1分)

②处在现在这个时代,为君主尽忠思虑,为天下造福的法宝,再没有比上述这些更符合长远利益了。(“忠”、“计”各1分,大意1分)

12.(1)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动,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马也渡,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好像声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歇息在岸边的柳荫下,等待着渡船从彼岸返回。船过沙洲草丛群鸥四处惊散,水田万顷一只白鹭掠空孤飞。前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描述内容准确、语言生动得3分,特点1分)

(2)诗人触景生情,(1分)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表达了自己淡泊遗世,忘却机心的归隐之志,(1分)同时也有无人理会的失意之情。(1分)“独忘机”流露出人生失意的无奈之情,其实并不能忘机。(1分)

13.(1)云无心以出岫 抚孤松而盘桓(2)层峦耸翠 飞阁流丹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4)不悱不发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三、本大题2小题,共10分。

14.“相当糟糕的态度”是持传统生物学观念的学者的看法,他们将人类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若有人将人类与生物摆在平等位置,他们是无法接受的。(2分)作者不这样认为。他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承认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是可以互为比照的。(2分)

高二语文答案 第1页 共2页

15.幽默风趣。(2分)①“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讽刺怕遭到非难的作者极端保守的心态,他们恨不得把昆虫看做是天外来客,完全有异于人类,甚至是“非生物的”,像“魔魔道道的小机器”一样。②“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讽刺人类的自大心理,渺小的蚂蚁的很多行为与我们相似,我们却不愿意或不敢承认这一事实,真是有些为难。③“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用夸张的语言说明蚂蚁的社会行为太接近人类了——恐怕离看电视也不远了吧!(每例2分,举其它例言之成理即可)

四、本大题3小题,共13分。

16.林黛玉。(2分)表现宝黛二人心有灵犀,彼此相知。(3分)

17.①“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从外形、色彩、声音三方面展示了竹子的形象,也展现了潇湘馆环境的清幽,使其成为纷繁富丽的大观园中一处清雅所在。连贾政也赞叹“这一处还罢了”。 ②与黛玉形象契合,竹与她形神合一,物我交融。由黛玉口中说出她爱竹子,竹是黛玉绝妙的象征。翠竹修长,随风摇动,像黛玉纤巧婀娜的身段和弱柳扶风的步态;竹不与群芳为伍,永远清秀质朴,与黛玉不事浓妆艳抹及清高孤傲的性格非常契合;竹秋斗风霜,冬傲冰雪的不屈风貌,与黛玉的叛逆性格投合;“斑竹一枝千滴泪”,竹又映衬着号称“潇湘妃子”的林黛玉对爱情的执着与以泪洗面的悲剧命运。③充分展现了黛玉的内心世界。“参差”的竹影, “阴阴翠润”的竹影,令“几簟生凉”的竹影,就像笼罩在黛玉心中的重重阴影,透出一股沁人心肺的悲凉。④暗示了黛玉不幸的命运。雨滴竹梢,似黛玉心在哭泣。潇湘馆的环境与湘妃的心境无不透出令人窒息的悲凉气氛,暗示着黛玉生命的秋天已经到来,悲剧的命运正在等待着她。(每点2分,答对3点即得满分。第②点提到象征义即可,不必详细分析。)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18.示例:①江面上浪花飞舞,水光粼粼。②一朵浪花,一个跳动的音符;一排浪花,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一个欢乐的生命。

19.参考示例:

正文内容: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光盘行动体现的是品质和责任。我们应从现在做起,从节约粮食做起,争做节约粮食的传播者、实践者和示范者,用实际行动参与到节约粮食的行动中来,让节约引领风尚,共同为建设文明、和谐、环保的校园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倡议:以“光盘”为荣,“剩宴”为耻。同学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让我们一起加入光盘族,一起对“浪费”说不!

六、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20.审题指导:把握材料主要对象(亨特、渔民),紧扣中心事件(如何对待海鸥),确立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分析生意红火和每况愈下的原因,以此确定立意。

立意参考:

亨特角度:①心存善心,必有回报②慷慨待人,收获回报

渔民角度:①勿顾眼前利益,因小失大②切勿舍本逐末③成功应具备长远眼光

综合角度:①共存才能共赢②理性对待得与失③和谐之美

若从海鸥角度谈善于趋利避害,视为偏题,未把握材料主旨。

评分标准:参照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高二语文答案 第2页 共2页

高二语文答案 第3页 共2页

利州南渡篇四
《活页》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准确、鲜明、生动

( )

尽快帮我借台照相机,以免误事。”

仍然和夫人一家五口,

“对不起,犬子能否请您看在我的薄面我的拙著·拙见敬请斧正。 欠安光临

有负众望不能对会议作出应有的贡献,特致歉意。

( )

要激发深层的阅读动机,必须着力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

使读书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不同①于.

能②极大..

③并.加速了进程

( )

晨间听蝉,想其高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蝉亦是禅。

隐士吧

⑤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

B D.③①④②⑥⑤

( )

湖面平如明镜,亭台倒影,垂柳拂岸“华清池”匾额 ④往后穿过龙墙便是九龙湖 ⑤进了大门就看见 ⑥湖东岸是宜春殿,西岸

B.③⑤④②⑥①

D我家令尊金玉良言高屋建瓴抛砖引玉光

蓬荜生辉。”

一段话,其中最得体的一项是 ( )

这既是她本人的荣耀,也是敝校【相对于其他学校的客人】的荣耀。

获举重冠军,这既是她的光荣,也是我们学校的光荣。

这既是全国人民的骄傲,也是她的骄傲。

利州南渡篇五
《第九章 晚唐诗文》

利州南渡篇六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统一检测题高二语文答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统一检测题高二语文答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C(A.缉jī B.殓liàn/剜wān D.熨yù/佞nìng)

2.A不合语境。神色自若:形容在异常情况面前态度镇定,表情自然。应改为“心平气和”。

3.C搭配不当。删去“培养和”或者将“培养和提高健身教练的水平”改为“培养健身教练,提高他们的水平”

4.B(④提出论述对象“空灵”, ②与西方美学观念比较,指出独特性,①⑥③用比喻形象说明中国艺术追求的境界特点,⑤紧承③正面肯定空灵之美。

二、本大题9小题,共 43 分。

5.D勉:尽力

6.D.即使(A.让/与 B.的/到 C.却/如果)

7.B.提高生命价值不等于天下与生命不可得兼。只是有道之人把生命看得最重,即使拿世人看得最重的天下来换,他们也不会为此伤害生命。

8.D谩:欺诈

9.B(确立法律制度的作用是使像伯夷一样的人能保持忠贞,盗跖一样的恶人不敢为非作歹,并非消弭忠与奸的界限。)

10.A

11.①制服老虎而不用笼子,禁止奸邪而不用刑法,杜绝虚假而不用符信,这是孟贲、夏育感到担心的,也是尧、舜感到为难的。(“服”、“塞”、“患”各1分,大意1分)

②处在现在这个时代,为君主尽忠思虑,为天下造福的法宝,再没有比上述这些更符合长远利益了。(“忠”、“计”各1分,大意1分)

12.(1)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动,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马也渡,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好像声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歇息在岸边的柳荫下,等待着渡船从彼岸返回。船过沙洲草丛群鸥四处惊散,水田万顷一只白鹭掠空孤飞。前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描述内容准确、语言生动得3分,特点1分)

(2)诗人触景生情,(1分)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表达了自己淡泊遗世,忘却机心的归隐之志,(1分)同时也有无人理会的失意之情。(1分)“独忘机”流露出人生失意的无奈之情,其实并不能忘机。(1分)

13.(1)云无心以出岫 抚孤松而盘桓(2)层峦耸翠 飞阁流丹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4)不悱不发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三、本大题2小题,共10分。

14.“相当糟糕的态度”是持传统生物学观念的学者的看法,他们将人类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若有人将人类与生物摆在平等位置,他们是无法接受的。(2分)作者不这样认为。他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承认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是可以互为比照的。(2分)

15.幽默风趣。(2分)①“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讽刺怕遭到非难的作者极端保守的心态,他们恨不得把昆虫看做是天外来客,完全有异于人类,甚至是“非生物的”,像“魔魔道道的小机器”一样。②“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讽刺人类的自大心理,渺小的蚂蚁的很多行为与我们相似,我们却不愿意或不敢承认这一事实,真是有些为难。③“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用夸张的语言说明蚂蚁的社会行为太接近人类了——恐怕离看电视也不远了吧!(每例2分,举其它例言之成理即可)

四、本大题3小题,共13分。

16.林黛玉。(2分)表现宝黛二人心有灵犀,彼此相知。(3分)

17.①“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从外形、色彩、声音三方面展示了竹子的形象,也展现了潇湘馆环境的清幽,使其成为纷繁富丽的大观园中一处清雅所在。连贾政也赞叹“这一处还罢了”。 ②与黛玉形象契合,竹与她形神合一,物我交融。由黛玉口中说出她爱竹子,竹是黛玉绝妙的象征。翠竹修长,随风摇动,像黛玉纤巧婀娜的身段和弱柳扶风的步态;竹不与群芳为伍,永远清秀质朴,与黛玉不事浓妆艳抹及清高孤傲的性格非常契合;竹秋斗风霜,冬傲冰雪的不屈风貌,与黛玉的叛逆性格投合;“斑竹一枝千滴泪”,竹又映衬着号称“潇湘妃子”的林黛玉对爱情的执着与以泪洗面的悲剧命运。③充分展现了黛玉的内心世界。“参差”的竹影, “阴阴翠润”的竹影,令“几簟生凉”的竹影,就像笼罩在黛玉心中的重重阴影,透出

一股沁人心肺的悲凉。④暗示了黛玉不幸的命运。雨滴竹梢,似黛玉心在哭泣。潇湘馆的环境与湘妃的心境无不透出令人窒息的悲凉气氛,暗示着黛玉生命的秋天已经到来,悲剧的命运正在等待着她。(每点2分,答对3点即得满分。第②点提到象征义即可,不必详细分析。)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18.示例:①江面上浪花飞舞,水光粼粼。②一朵浪花,一个跳动的音符;一排浪花,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一个欢乐的生命。

19.参考示例:

正文内容: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光盘行动体现的是品质和责任。我们应从现在做起,从节约粮食做起,争做节约粮食的传播者、实践者和示范者,用实际行动参与到节约粮食的行动中来,让节约引领风尚,共同为建设文明、和谐、环保的校园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倡议:以“光盘”为荣,“剩宴”为耻。同学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让我们一起加入光盘族,一起对“浪费”说不!

六、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20.审题指导:把握材料主要对象(亨特、渔民),紧扣中心事件(如何对待海鸥),确立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分析生意红火和每况愈下的原因,以此确定立意。

立意参考:

亨特角度:①心存善心,必有回报②慷慨待人,收获回报

渔民角度:①勿顾眼前利益,因小失大②切勿舍本逐末③成功应具备长远眼光

综合角度:①共存才能共赢②理性对待得与失③和谐之美

若从海鸥角度谈善于趋利避害,视为偏题,未把握材料主旨。

评分标准:参照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利州南渡篇七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统一检测题高二语文答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统一检测题高二语文答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C(A.缉jī B.殓liàn/剜wān D.熨yù/佞nìng)

2.A不合语境。神色自若:形容在异常情况面前态度镇定,表情自然。应改为“心平气和”。

3.C搭配不当。删去“培养和”或者将“培养和提高健身教练的水平”改为“培养健身教练,提高他们的水平”

4.B(④提出论述对象“空灵”, ②与西方美学观念比较,指出独特性,①⑥③用比喻形象说明中国艺术追求的境界特点,⑤紧承③正面肯定空灵之美。

二、本大题9小题,共 43 分。

5.D勉:尽力

6.D.即使(A.让/与 B.的/到 C.却/如果)

7.B.提高生命价值不等于天下与生命不可得兼。只是有道之人把生命看得最重,即使拿世人看得最重的天下来换,他们也不会为此伤害生命。

8.D谩:欺诈

9.B(确立法律制度的作用是使像伯夷一样的人能保持忠贞,盗跖一样的恶人不敢为非作歹,并非消弭忠与奸的界限。)

10.A

11.①制服老虎而不用笼子,禁止奸邪而不用刑法,杜绝虚假而不用符信,这是孟贲、夏育感到担心的,也是尧、舜感到为难的。(“服”、“塞”、“患”各1分,大意1分)

②处在现在这个时代,为君主尽忠思虑,为天下造福的法宝,再没有比上述这些更符合长远利益了。(“忠”、“计”各1分,大意1分)

12.(1)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动,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马也渡,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好像声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歇息在岸边的柳荫下,等待着渡船从彼岸返回。船过沙洲草丛群鸥四处惊散,水田万顷一只白鹭掠空孤飞。前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描述内容准确、语言生动得3分,特点1分)

(2)诗人触景生情,(1分)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表达了自己淡泊遗世,忘却机心的归隐之志,(1分)同时也有无人理会的失意之情。(1分)“独忘机”流露出人生失意的无奈之情,其实并不能忘机。(1分)

13.(1)云无心以出岫 抚孤松而盘桓(2)层峦耸翠 飞阁流丹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4)不悱不发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三、本大题2小题,共10分。

14.“相当糟糕的态度”是持传统生物学观念的学者的看法,他们将人类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若有人将人类与生物摆在平等位置,他们是无法接受的。(2分)作者不这样认为。他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承认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是可以互为比照的。(2分)

15.幽默风趣。(2分)①“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讽刺怕遭到非难的作者极端保守的心态,他们恨不得把昆虫看做是天外来客,完全有异于人类,甚至是“非生物的”,像“魔魔道道的小机器”一样。②“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讽刺人类的自大心理,渺小的蚂蚁的很多行为与我们相似,我们却不愿意或不敢承认这一事实,真是有些为难。③“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用夸张的语言说明蚂蚁的社会行为太接近人类了——恐怕离看电视也不远了吧!(每例2分,举其它例言之成理即可)

四、本大题3小题,共13分。

16.林黛玉。(2分)表现宝黛二人心有灵犀,彼此相知。(3分)

17.①“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从外形、色彩、声音三方面展示了竹子的形象,也展现了潇湘馆环境的清幽,使其成为纷繁富丽的大观园中一处清雅所在。连贾政也赞叹“这一处还罢了”。 ②与黛玉形象契合,竹与她形神合一,物我交融。由黛玉口中说出她爱竹子,竹是黛玉绝妙的象征。翠竹修长,随风摇动,像黛玉纤巧婀娜的身段和弱柳扶风的步态;竹不与群芳为伍,永远清秀质朴,与黛玉不事浓妆艳抹及清高孤傲的性格非常契合;竹秋斗风霜,冬傲冰雪的不屈风貌,与黛玉的叛逆性格投合;“斑竹一枝千滴泪”,竹又映衬着号称“潇湘妃子”的林黛玉对爱情的执着与以泪洗面的悲剧命运。③充分展现了黛玉的内心世界。“参差”的竹影, “阴阴翠润”的竹影,令“几簟生凉”的竹影,就像笼罩在黛玉心中的重重阴影,透出一股沁人心肺的悲凉。④暗示了黛玉不幸的命运。雨滴竹梢,似黛玉心在哭泣。潇湘馆的环境与湘妃的心境无不透出令人窒息的悲凉气氛,暗示着黛玉生命的秋天已经到来,悲剧的命运正在等待着她。(每点2分,答对3点即得满分。第②点提到象征义即可,不必详细分析。)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18.示例:①江面上浪花飞舞,水光粼粼。②一朵浪花,一个跳动的音符;一排浪花,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一个欢乐的生命。

19.参考示例:

正文内容: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光盘行动体现的是品质和责任。我们应从现在做起,从节约粮食做起,争做节约粮食的传播者、实践者和示范者,用实际行动参与到节约粮食的行动中来,让节约引领风尚,共同为建设文明、和谐、环保的校园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倡议:以“光盘”为荣,“剩宴”为耻。同学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让我们一起加入光盘族,一起对“浪费”说不!

六、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20.审题指导:把握材料主要对象(亨特、渔民),紧扣中心事件(如何对待海鸥),确立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分析生意红火和每况愈下的原因,以此确定立意。

立意参考:

亨特角度:①心存善心,必有回报②慷慨待人,收获回报

渔民角度:①勿顾眼前利益,因小失大②切勿舍本逐末③成功应具备长远眼光 综合角度:①共存才能共赢②理性对待得与失③和谐之美

若从海鸥角度谈善于趋利避害,视为偏题,未把握材料主旨。

评分标准:参照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利州南渡篇八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统一检测题高二语文答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统一检测题高二语文答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C(A.缉jī B.殓liàn/剜wān D.熨yù/佞nìng)

2.A不合语境。神色自若:形容在异常情况面前态度镇定,表情自然。应改为“心平气和”。

3.C搭配不当。删去“培养和”或者将“培养和提高健身教练的水平”改为“培养健身教练,提高他们的水平”

4.B(④提出论述对象“空灵”, ②与西方美学观念比较,指出独特性,①⑥③用比喻形象说明中国艺术追求的境界特点,⑤紧承③正面肯定空灵之美。

二、本大题9小题,共 43 分。

5.D勉:尽力

6.D.即使(A.让/与 B.的/到 C.却/如果)

7.B.提高生命价值不等于天下与生命不可得兼。只是有道之人把生命看得最重,即使拿世人看得最重的天下来换,他们也不会为此伤害生命。

8.D谩:欺诈

9.B(确立法律制度的作用是使像伯夷一样的人能保持忠贞,盗跖一样的恶人不敢为非作歹,并非消弭忠与奸的界限。)

10.A

11.①制服老虎而不用笼子,禁止奸邪而不用刑法,杜绝虚假而不用符信,这是孟贲、夏育感到担心的,也是尧、舜感到为难的。(“服”、“塞”、“患”各1分,大意1分)

②处在现在这个时代,为君主尽忠思虑,为天下造福的法宝,再没有比上述这些更符合长远利益了。(“忠”、“计”各1分,大意1分)

12.(1)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动,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马也渡,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好像声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歇息在岸边的柳荫下,等待着渡船从彼岸返回。船过沙洲草丛群鸥四处惊散,水田万顷一只白鹭掠空孤飞。前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描述内容准确、语言生动得3分,特点1分)

(2)诗人触景生情,(1分)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表达了自己淡泊遗世,忘却机心的归隐之志,(1分)同时也有无人理会的失意之情。(1分)“独忘机”流露出人生失意的无奈之情,其实并不能忘机。(1分)

13.(1)云无心以出岫 抚孤松而盘桓(2)层峦耸翠 飞阁流丹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4)不悱不发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三、本大题2小题,共10分。

14.“相当糟糕的态度”是持传统生物学观念的学者的看法,他们将人类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若有人将人类与生物摆在平等位置,他们是无法接受的。(2分)作者不这样认为。他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承认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是可以互为比照的。(2分)

高二语文答案 第1页 共2页

15.幽默风趣。(2分)①“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讽刺怕遭到非难的作者极端保守的心态,他们恨不得把昆虫看做是天外来客,完全有异于人类,甚至是“非生物的”,像“魔魔道道的小机器”一样。②“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讽刺人类的自大心理,渺小的蚂蚁的很多行为与我们相似,我们却不愿意或不敢承认这一事实,真是有些为难。③“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用夸张的语言说明蚂蚁的社会行为太接近人类了——恐怕离看电视也不远了吧!(每例2分,举其它例言之成理即可)

四、本大题3小题,共13分。

16.林黛玉。(2分)表现宝黛二人心有灵犀,彼此相知。(3分)

17.①“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从外形、色彩、声音三方面展示了竹子的形象,也展现了潇湘馆环境的清幽,使其成为纷繁富丽的大观园中一处清雅所在。连贾政也赞叹“这一处还罢了”。 ②与黛玉形象契合,竹与她形神合一,物我交融。由黛玉口中说出她爱竹子,竹是黛玉绝妙的象征。翠竹修长,随风摇动,像黛玉纤巧婀娜的身段和弱柳扶风的步态;竹不与群芳为伍,永远清秀质朴,与黛玉不事浓妆艳抹及清高孤傲的性格非常契合;竹秋斗风霜,冬傲冰雪的不屈风貌,与黛玉的叛逆性格投合;“斑竹一枝千滴泪”,竹又映衬着号称“潇湘妃子”的林黛玉对爱情的执着与以泪洗面的悲剧命运。③充分展现了黛玉的内心世界。“参差”的竹影, “阴阴翠润”的竹影,令“几簟生凉”的竹影,就像笼罩在黛玉心中的重重阴影,透出一股沁人心肺的悲凉。④暗示了黛玉不幸的命运。雨滴竹梢,似黛玉心在哭泣。潇湘馆的环境与湘妃的心境无不透出令人窒息的悲凉气氛,暗示着黛玉生命的秋天已经到来,悲剧的命运正在等待着她。(每点2分,答对3点即得满分。第②点提到象征义即可,不必详细分析。)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18.示例:①江面上浪花飞舞,水光粼粼。②一朵浪花,一个跳动的音符;一排浪花,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一个欢乐的生命。

19.参考示例:

正文内容: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光盘行动体现的是品质和责任。我们应从现在做起,从节约粮食做起,争做节约粮食的传播者、实践者和示范者,用实际行动参与到节约粮食的行动中来,让节约引领风尚,共同为建设文明、和谐、环保的校园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倡议:以“光盘”为荣,“剩宴”为耻。同学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让我们一起加入光盘族,一起对“浪费”说不!

六、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20.审题指导:把握材料主要对象(亨特、渔民),紧扣中心事件(如何对待海鸥),确立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分析生意红火和每况愈下的原因,以此确定立意。

立意参考:

亨特角度:①心存善心,必有回报②慷慨待人,收获回报

渔民角度:①勿顾眼前利益,因小失大②切勿舍本逐末③成功应具备长远眼光

综合角度:①共存才能共赢②理性对待得与失③和谐之美

若从海鸥角度谈善于趋利避害,视为偏题,未把握材料主旨。

评分标准:参照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高二语文答案 第2页 共2页

利州南渡篇九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统一检测题高二语文答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统一检测题高二语文答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C(A.缉jī B.殓liàn/剜wān D.熨yù/佞nìng)

2.A不合语境。神色自若:形容在异常情况面前态度镇定,表情自然。应改为“心平气和”。

3.C搭配不当。删去“培养和”或者将“培养和提高健身教练的水平”改为“培养健身教练,提高他们的水平”

4.B(④提出论述对象“空灵”, ②与西方美学观念比较,指出独特性,①⑥③用比喻形象说明中国艺术追求的境界特点,⑤紧承③正面肯定空灵之美。

二、本大题9小题,共 43 分。

5.D勉:尽力

6.D.即使(A.让/与 B.的/到 C.却/如果)

7.B.提高生命价值不等于天下与生命不可得兼。只是有道之人把生命看得最重,即使拿世人看得最重的天下来换,他们也不会为此伤害生命。

8.D谩:欺诈

9.B(确立法律制度的作用是使像伯夷一样的人能保持忠贞,盗跖一样的恶人不敢为非作歹,并非消弭忠与奸的界限。)

10.A

11.①制服老虎而不用笼子,禁止奸邪而不用刑法,杜绝虚假而不用符信,这是孟贲、夏育感到担心的,也是尧、舜感到为难的。(“服”、“塞”、“患”各1分,大意1分)

②处在现在这个时代,为君主尽忠思虑,为天下造福的法宝,再没有比上述这些更符合长远利益了。(“忠”、“计”各1分,大意1分)

12.(1)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动,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马也渡,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好像声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歇息在岸边的柳荫下,等待着渡船从彼岸返回。船过沙洲草丛群鸥四处惊散,水田万顷一只白鹭掠空孤飞。前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描述内容准确、语言生动得3分,特点1分)

(2)诗人触景生情,(1分)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表达了自己淡泊遗世,忘却机心的归隐之志,(1分)同时也有无人理会的失意之情。(1分)“独忘机”流露出人生失意的无奈之情,其实并不能忘机。(1分)

13.(1)云无心以出岫 抚孤松而盘桓(2)层峦耸翠 飞阁流丹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4)不悱不发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三、本大题2小题,共10分。

14.“相当糟糕的态度”是持传统生物学观念的学者的看法,他们将人类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若有人将人类与生物摆在平等位置,他们是无法接受的。(2分)作者不这样认为。他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承认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是可以互为比照的。(2分)

15.幽默风趣。(2分)①“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讽刺怕遭到非难的作者极端保守的心态,他们恨不得把昆虫看做是天外来客,完全有异于人类,甚至是“非生物的”,像“魔魔道道的小机器”一样。②“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讽刺人类的自大心理,渺小的蚂蚁的很多行为与我们相似,我们却不愿意或不敢承认这一事实,真是有些为难。③“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用夸张的语言说明蚂蚁的社会行为太接近人类了——恐怕离看电视也不远了吧!(每例2分,举其它例言之成理即可)

四、本大题3小题,共13分。

16.林黛玉。(2分)表现宝黛二人心有灵犀,彼此相知。(3分)

17.①“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从外形、色彩、声音三方面展示了竹子的形象,也展现了潇湘馆环境的清幽,使其成为纷繁富丽的大观园中一处清雅所在。连贾政也赞叹“这一处还罢了”。 ②与黛玉形象契合,竹与她形神合一,物

我交融。由黛玉口中说出她爱竹子,竹是黛玉绝妙的象征。翠竹修长,随风摇动,像黛玉纤巧婀娜的身段和弱柳扶风的步态;竹不与群芳为伍,永远清秀质朴,与黛玉不事浓妆艳抹及清高孤傲的性格非常契合;竹秋斗风霜,冬傲冰雪的不屈风貌,与黛玉的叛逆性格投合;“斑竹一枝千滴泪”,竹又映衬着号称“潇湘妃子”的林黛玉对爱情的执着与以泪洗面的悲剧命运。③充分展现了黛玉的内心世界。“参差”的竹影, “阴阴翠润”的竹影,令“几簟生凉”的竹影,就像笼罩在黛玉心中的重重阴影,透出一股沁人心肺的悲凉。④暗示了黛玉不幸的命运。雨滴竹梢,似黛玉心在哭泣。潇湘馆的环境与湘妃的心境无不透出令人窒息的悲凉气氛,暗示着黛玉生命的秋天已经到来,悲剧的命运正在等待着她。(每点2分,答对3点即得满分。第②点提到象征义即可,不必详细分析。)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18.示例:①江面上浪花飞舞,水光粼粼。②一朵浪花,一个跳动的音符;一排浪花,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一个欢乐的生命。

19.参考示例:

正文内容: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光盘行动体现的是品质和责任。我们应从现在做起,从节约粮食做起,争做节约粮食的传播者、实践者和示范者,用实际行动参与到节约粮食的行动中来,让节约引领风尚,共同为建设文明、和谐、环保的校园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倡议:以“光盘”为荣,“剩宴”为耻。同学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让我们一起加入光盘族,一起对“浪费”说不!

六、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20.审题指导:把握材料主要对象(亨特、渔民),紧扣中心事件(如何对待海鸥),确立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分析生意红火和每况愈下的原因,以此确定立意。

立意参考:

亨特角度:①心存善心,必有回报②慷慨待人,收获回报

渔民角度:①勿顾眼前利益,因小失大②切勿舍本逐末③成功应具备长远眼光

综合角度:①共存才能共赢②理性对待得与失③和谐之美

若从海鸥角度谈善于趋利避害,视为偏题,未把握材料主旨。

评分标准:参照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利州南渡篇十
《国学》

先秦二代文学

晁错《论贵粟疏》 东方朔《答客难》 公羊传《宋人及楚人平》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谷梁传《虞师晋师灭夏阳》 国语《勾践灭吴》 国语《召公谏厉王弥谤》 老子《道德经》节选 贾谊《过秦论》 汉书《苏武传》 乐府诗集《上山采蘼芜》 乐府诗集《陌上桑》 乐府诗集《饮马长城窟行》 李延年《佳人歌》 列子《愚公移山》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为政》 马援《戒兄子严敦书》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枚乘《七发》 孟子《弈秋》 孟子《庄暴见孟子》 屈原《九歌·国殇》 屈原《九章·橘颂》 屈原《渔父》 诗经《豳风·七月》 诗经《大雅·生民》 诗经《秦风·蒹葭》 诗经《商颂.玄鸟》 诗经《王风·黍离》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国语《襄王不许请隧》 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 贾谊《吊屈原赋》 乐府诗集《长歌行》 乐府诗集《江南可采莲》 国语《敬姜论劳逸》 乐府诗集《上邪》 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有所思》 李斯《谏逐客书》 刘邦《大风歌》 刘彻《秋风辞》 论语《学而》 孟子《孟子见梁襄王》 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 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 墨翟《墨子·非命上》 屈原《卜居》 屈原《九歌·湘夫人》 诗经《邶风.静女》 诗经《陈风·月出》 诗经《大雅·公刘》 诗经《秦风·无衣》 诗经《王风·采葛》 屈原《离骚》 诗经《卫风·氓》

诗经《卫风·硕鼠》 诗经《小雅·采薇》 诗经《周南·关雎》 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相如《长门赋》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并序》 宋玉《神女赋》 项羽《垓下歌》 战国策《鲁共公择言》 荀子《劝学》

战国策《苏秦以连横说秦》 赵壹《刺世疾邪赋》 庄子《逍遥游》 庄子《养生篇》 左传《介之推不言禄》 左传《晏子不死君难》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子鱼论战》

诗经《卫风·木瓜》 诗经《小雅·鹿鸣》 诗经《周南·苤苢》 司马迁《史记·报任安书》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赞》 司马迁《史记·荆轲传》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宋玉《宋玉对楚王问》 宋玉《九辩》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张衡《归田赋》

战国策《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左传《曹刿论战》 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驹支不屈于晋》 左传《吕相绝秦》 张衡《四愁诗》 左传《子产论政宽猛》

魏晋南北朝文学

鲍照《拟行路难》其六 北朝民歌《敕勒歌》 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曹操《蒿里行》 曹丕《燕歌行》其一 曹植《白马篇》 曹植《洛神赋》

鲍照《芜城赋》 北朝民歌《木兰诗》 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曹操《短歌行》其一 曹丕《典论·论文》 曹植《七步诗》 曹植《送应氏》

曹丕《与吴质书》 曹植《与杨德祖书》 干宝《干将莫邪》 嵇康《赠兄秀才入军》 江淹《恨赋》 郦道元《三峡》 孔稚珪《北山移文》

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公围棋》 刘义庆《世说新语·子猷访戴》 刘桢《赠从弟》 潘岳《悼亡诗》 阮籍《咏怀诗》其一 阮籍《咏怀诗》三十三

陶宏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桃花源记》 陶渊明《咏荆轲》 王粲《七哀诗》 向秀《思旧赋并序》 谢灵运《登池上楼》 庾信《拟咏怀》其二十六 庾信《拟咏怀》其七 诸葛亮《后出师表》 诸葛亮《出师表》

曹植《杂诗》之四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曹植《赠白马王彪》 江淹《别赋》 李密《陈情表》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刘义庆《世说新语·过江诸人》 刘伶《酒德颂》 陆机《猛虎行》

南朝民歌《子夜四时歌》 南朝民歌《西洲曲》 潘岳《秋兴赋并序》 陆机《文赋》 陶宏景《答谢中书》 陶渊明《时运并序》其一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饮酒》其五

陶渊明《闲情赋并序》 王粲《登楼赋》 王羲之《兰亭集序》 萧绎《采莲赋》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庾信《哀江南赋序》 诸葛亮《诫子篇》 左思《咏史》其二

唐诗

白居易《草》 白居易《买花》 白居易《暮江吟》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自河南经乱》 岑参《逢入京使》

白居易《宫词》 白居易《卖炭翁》 白居易《长恨歌》 白居易《问刘十九》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 常建《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崔颢《长干行·其二》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崔颢《长干行·其一》 崔颢《行经华阴》 崔涂《除夜有怀》

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杜甫《哀王孙》 杜甫《别房太尉墓》 杜甫《兵车行》 杜甫《登高》 杜甫《绝句》 杜甫《旅夜书怀》 杜甫《梦李白·其二》 杜甫《梦李白·其一》 杜甫《天末怀李白》 杜甫《望岳》 杜甫《咏怀古迹·其一》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月夜忆舍弟》 杜甫《至德二载》 杜甫《赠卫八处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旅宿》 杜牧《清明》 杜牧《金谷园》 杜牧《秋夕》 杜牧《赠别·其二》 杜秋娘《金缕衣》 杜荀鹤《山中寡妇》 韩翃《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 顾况《宫词》 韩翃《同题仙游观》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陈陶《陇西行》 陈子昂《感遇其二》 崔颢《黄鹤楼》 崔护《题都城南庄》

崔曙《九月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崔涂《孤雁》 杜甫《哀江头》 杜甫《八阵图》 杜甫《春宿左省》 杜甫《春望》

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杜甫《客至》 杜甫《丽人行》 杜甫《蜀相》 杜甫《宿府》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杜甫《咏怀古迹·其二》 杜甫《咏怀古迹·其四》 杜甫《野望》 杜甫《月夜》 杜牧《泊秦淮》 杜牧《赤壁》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遣怀》 杜牧《山行》 杜牧《赠别·其一》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荀鹤《春宫怨》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 韩翃《寒食》 高适《燕歌行·并序》 韩偓《已凉》 韩愈《山石》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

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一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石鼓歌》 金昌绪《春怨》 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李白《长相思·其一》 李白《春思》 李白《渡荆门送别》 李白《关山月》 李白《静夜思》 李白《清平调》其一 李白《清平调》其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蜀道难》 李白《望庐山瀑布》

贺知章《回乡偶书》 贾岛《寻隐者不遇》 皇甫冉《春思》 李白《长干行》 李白《长相思·其二》 李白《独坐敬亭山》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将进酒》 李白《清平调》其二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送友人》 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行路难》 李白《玉阶怨》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怨情》 李白《月下独酌》 李白《早发白帝城》 李端《听筝》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雁门太守行》 李颀《古从军行》 李颀《送魏万之京》

李白《赠孟浩然》 李白《子夜吴歌》 李贺《李凭箜篌引》 李贺《南园》其一 李颀《古意》 李颀《琴歌》 李颀《送陈章甫》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李商隐《北青萝》 李商隐《嫦娥》 李商隐《风雨》 李商隐《春雨》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李商隐《韩碑》 李商隐《锦瑟》 李商隐《为有》

李商隐《蝉》 李商隐《筹笔驿》 李商隐《登乐游原》 李商隐《贾生》 李商隐《凉思》 李商隐《落花》 李商隐《隋宫》

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瑶池》

李益《江南曲》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晨昨夜风 李商隐《夜雨寄北》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刘长卿《弹琴》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利州南渡》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利州南渡阅读答案 利州南渡温庭筠 鱼玄机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利州南渡”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利州南渡"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8019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