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收集送别的意思

收集送别的意思

2015-12-23 05:26:5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收集送别的意思篇一《古诗两首送别教学设计》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收集送别的意思》,供大家学习参考。

收集送别的意思篇一
《古诗两首送别教学设计》

四年 班 语文教案设计 总课时:第 66节

四年 班 语文教案设计 总课时:第 67节

收集送别的意思篇二
《送别诗》

送别诗

设计理念:

1、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采用想象、音乐等方法激发情感,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诗人进行感情的交流。

2、以“送别”为迁移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重点导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讲一首,联一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以话送别,《赠汪伦》以歌送别,《送元二使安西》以酒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目送别。学生在这种“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迁移性拓展中,既开阔了视野,又强化了语文实践。 教学目标:

1、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反复诵读,体会诗的情境,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感情,领悟诗中的表达方法。

2、拓展学习《芙蓉楼送辛渐》、《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四首送别诗,感受诗中朋友情谊和离愁别恨;

3、比较诗的不同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诗中描述的意境美和朋友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外收集积累有关送别的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主题

1、(播放歌曲《送别》)。交流听后感受。

2、古诗中也有很多表现这种离愁别绪的,我们把这一题材的古诗称为送别诗。(板书:送别诗)

二、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读诗题。

(1)(屏幕出示课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交流你从诗题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师结合地图介绍蜀州和长安的地理位置。

2、读诗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学生读出节奏与停顿。

3、明诗意。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意

4、悟诗情。

(1)边读边想象,你从诗句当中能想象出怎样的分别的画面。

(2)指导朗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齐读。让我们一起用读走进那感人的离别时刻。

三、以诗引诗,拓展学习

1、品诗《芙蓉楼送辛渐》

(1)、还记得刚才我们是怎么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吗?(首先要读正确,然后边读边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抓住关键词句用读走进诗人的内心。)用这种方法一步一步地读这首诗,同桌还可以交流读书的感受。

(2)自由读诗文。

(3)反馈。

A、指名读。检查字音读得是否准确。

B、王昌龄送别辛渐时刻说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简介王昌龄人生经历。

C、你们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

2、送别诗是古代文人墨客离别相送最珍贵的礼物,有时甚至比有价的物品更加珍贵,因此流传了许多送别诗,老师带来了很多。(出示:送别诗目录)

师:这些送别诗你们都读过吗?读的最好的是哪一首?试着能用你的读来打动所有的人。(相机指导学生说说用何种方式相送)

3、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诵读了很多送别诗,不管以歌相送,以目光相送,以语相送,以酒相送,其实更用什么相送?(心,情„„)(板书:情心)只有这样以真情相送,以真心相送,才能写出这样千古流传的诗句。

四、联系生活,活用古诗

1、创设情境,活用古诗。

2、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到了离别的时刻,分别之际你们想对朝夕相处了六年的老师、同学、朋友说些什么呢?试着用上今天积累的古诗。

收集送别的意思篇三
《送各种礼物的含义》

情侣之间送各种礼物的含义1。 围巾 - 我永远爱你。2。 信 - 我想念你。 3。 花儿 - 我希望把我的名字放在你的心上。4。 书 - 我相信你很聪明。  5。 口香糖 - 我希望跟你交往得很久。6。 香烟 - 我讨厌你。7。 本子 - 我希望看你的天真的爱情。 8。 戒指 - 你永远属于我的。9。 伞 - 我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护你。10。 发夹 - 希望你的成功。11。 镜子 - 你别忘记我。  12。 项链 - 我要你在我身边。  13。 巧克力 - 我爱你。 14。 打火机 - 你是我的初恋,两人的感情一触即燃。  15。 圆珠笔 - 我给你我的心的一半儿。  16。 钥匙装饰品 - 我希望你的幸运。  17。 粘贴补(album) - 把我们的爱情珍藏在我的心。  18。 钢笔 - 把我们的爱情珍藏在我的心。  19。 触觉娃娃 - 希望你真实一点。  20。 吉物 - 我想跟你做个朋友。  21。 手套 - 希望你真实。  22。 手帕 - 我等待分手以后再相遇。  23。 睡衣 - 我给你我的全部。  24。 日记本 - 我希望把我们两个人的回忆珍藏在心  25.  钱包-代表你愿永伴他身旁26.  皮带-代表栓住他一辈子27.  剃须刀-代表他在你心中是优秀的成熟男性28.  相册-永远珍藏你和我的回忆29.  千纸鹤:希望我和你的爱情有个美好的结局.30.  送手表,代表你和他像拥有分分秒秒的感情31.  送领带,表示你把他套牢了让他永远在你身边不离开送女朋友:1.戒指,代表爱你到心里,情愿为你的爱而受戒2.项链,代表将你紧紧锁住,希望你的心里面只有他一个人,没有其它的异性3.手镯,代表除了想圈住你以外,还暗示了他只疼爱你一个人4.手链,代表想绑住你一辈子5.脚链,代表栓住今生,系住来世,希望来生还能在一起1朵玫瑰花语----我的心中只有你 ONLY YOU!2朵玫瑰花语----这世界只有我俩!3朵玫瑰花语----我爱你 I LOVE YOU!4朵玫瑰花语----山盟海誓,四季爱你!5朵玫瑰花语----无怨无悔的爱!6朵玫瑰花语----互敬互爱互谅!7朵玫瑰花语----天天过七夕!8朵玫瑰花语----深深的歉意!9朵玫瑰花语----天长地久常相守!10朵玫瑰花语----十全十美无懈可击!11朵玫瑰花语----最爱只在乎你一人!12朵玫瑰花语----吉祥如意,圆满!13朵玫瑰花语----你是我暗恋的人!14朵玫瑰花语----骄傲!15朵玫瑰花语----守住你的人16朵玫瑰花语----成长的喜悦!17朵玫瑰花语----钟情!18朵玫瑰花语----真诚与坦

白!19朵玫瑰花语----一生守候!20朵玫瑰花语----永远爱你,此情不渝!21朵玫瑰花语----真诚的爱!22朵玫瑰花语----双双对对,生生世世!24朵玫瑰花语----无时无刻想你25朵玫瑰花语----没有忌意!26朵玫瑰花语----旧爱新欢27朵玫瑰花语----爱妻29朵玫瑰花语————爱到永远30朵玫瑰花语----不需言语的爱!33朵玫瑰花语————深情呼唤我爱你36朵玫瑰花语----浪漫心情,全因有你!40朵玫瑰花语----誓死不渝的爱情!44朵玫瑰花语----恒古不变的誓言50朵玫瑰花语----这是无悔的爱!56朵玫瑰花语----吾爱顺利66朵玫瑰花语----情爱一帆风顺77朵玫瑰花语----相爱何必常相守88朵玫瑰花语----用心弥补一切的错99朵玫瑰花语----知心相爱恒永久!100朵玫瑰花语----白头偕老,百年好合!101朵玫瑰花语----你是我今生唯一的爱!108朵玫瑰花语----求婚111朵玫瑰花语----无尽的爱123朵玫瑰花语----爱情要专一,不需123144朵玫瑰花语----爱你生生世世365朵玫瑰花语----天天想你999朵玫瑰花语----天长地久,爱无止境1001朵玫瑰花语----直到永远玫瑰:总的来说象征美丽纯洁的爱情,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含义,是表达爱情的.重点花材。可以用于任何场合,为情人节的专用花材。玫瑰(红):热恋、深爱着你、相爱、真心实意。玫瑰(粉红):初恋、感动、爱的宣言、铭记于心。玫瑰(粉): 永远的爱、特别的关怀。玫瑰(白):纯纯的爱、天真、纯洁、尊敬、高贵。玫瑰( 黄): 失恋、褪去的爱、道歉。玫瑰(黑色): 有个性和创意。玫瑰(蓝紫色):珍贵、珍稀,独一无二。玫瑰(橙黄色):富有青春气息、美丽。玫瑰(绿白色):纯真、俭朴或赤子之心。玫瑰(双色): 矛盾或兴趣较多。玫瑰(橙红色):初恋的心情。

收集送别的意思篇四
《《送别组诗》教案》

送别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设计理念:

1、两首诗准备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准备采用传统的方法上,提出学习古诗的要求,然后一步步过关,而《送元二使安西》则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抓住诗眼,以情切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课堂洋溢诗的味道。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采用想象、等方法激发情感,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诗人进行感情的交流。

3、以“送别”为主题,在师生共同的活动中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拓展学习《别董大》,自主诵读相关“送别”内容的古诗,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加强语言的积累。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感受朋友情,离别愁;并会背诵。

2、拓展学习《别董大》,在对比中体会《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情在眼中,《送元二使安西》是情在酒中,《别董大》情在话中。前两者是喜景衬悲,后者是悲景砺志,体会一种情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3、激发学生的情感,诵读送别的诗,感受友情的可贵,展示学生积累的诗篇。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诗中描述的意境“美”,朋友情。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准备:先把两首古诗抄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老师唱《送别》一曲。

是啊,漫漫人生路,友情必不可少,它宝贵而真挚,所谓“黄金万两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寻”。然而世事无常,有重逢便有离别,所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加上古代交通工具、通讯工具落后,好朋友之间“相见时难别亦难”常事,因此,送别就成了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组送别诗堪称送别诗中的极品。自己先读读两首古诗,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自己读课文,两首诗一起正音,在对比中理解诗题。(明白题目的意思吗?谁送谁,在哪儿送,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

二、根据要求闯关,学习第一首古诗。

1、总结学习古诗的要求:

初读破题,了解诗人;

再度感悟‘理解诗意;

深读想象,体会诗情;

熟读成诵,渐入诗境。

2、进入第二关,引导学生根据注释、逐字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情:古诗往往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而这首诗前两行是叙事,后两行是写景,情在何处?自己轻声第古诗,细细品味。抓住“孤”“尽”“唯”等词理解(板书:情在眼中,难分难舍)

4、激情渲染,进入诗境。

是啊,孟浩然坐的小船已经越走越远了,李白依然站在长江边,他在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涌起两行诗(学生读):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那小船已经成了一点小影子了,李白还是舍不得离开,还在望啊,望啊。心中默默地念着两行诗(学生读):

那小船已经完全消失在蓝天碧水的尽头,李白依然久久地伫立在江边,想起昔日老朋友之间的相知相惜,他不禁心潮澎湃,高声吟诵那两行诗(学生读):

4、熟读成诵:这首诗会背吗?自己先练习两分钟。会背诵的起立,为李白和孟浩然的千古友情送上我们深深的祝福。

三、学习的第二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1、人分千里外,情在一送中,我们接下去体会另一著名诗人王维和元二之间的友情。

2、王维不仅使唐朝著名诗人,而且使出名的画家,苏东坡曾经这样评价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你们自己读一读《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画中有哪些景物?请用“——”划出。分析:

雨:什么时候的雨,怎样的雨

客舍:旅店,客中送客

柳:“留”

人:

酒:

好一幅清新悦目的画啊!你能把渭城宁静清新的美读出来吗?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3、自己再轻声读古诗,诗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维和元二是好朋友?

学生自主寻找答案。

4、拓展,说话训练:

你们注意到三个地点没有?用“――”划出。

用简笔画画出他们各自的位置。

从渭城到安西,中间整整相距了三千多公里啊,横穿了大半个中国。阳关以西那可是除了荒漠还是荒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满眼的荒野,满野的凄凉,即使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也得走整整半年啊。而我的好朋友元二就要到遥远而荒凉的安西去了,这一去,也许几年,也许十几年,你有什么话要叮嘱元二呢?

学生回答.

师:王维惆怅百转,千言万语化作了一句话(学生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这是怎样的一杯酒啊!(学生回答:祝福的酒,的酒,离别的酒,难舍难分的酒)板书::祝福、友谊、离别„„

激发情感: 来吧,朋友,喝完这杯祝福的酒吧: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来吧,朋友,再喝完这杯祝福的酒吧: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来吧,朋友,接着喝完这杯祝福的酒吧: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

四、拓展积累:

人生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如果说我们今天学习的两首诗都是通过美景来反衬朋友离别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感的话,老师下面给大家推荐一首另一种风格的送别诗《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熏,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悲景激志)

教后反思:

今天的这节古诗课,我是把两首古诗压缩在一节课上,这并不是我常规教学的设计,只是想尽量向老师们展示两种教学古诗的方法——传统的和诗意的(只是学到一点点王菘舟老师的皮毛),希望能引起大家探讨:针对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哪种方法更有效一些?本来想连上两节课的,但我不可能浪费大家两节课的时间,只好压缩在一节课中,能展示多少是多少。

大家看到了,前面那首诗我是让孩子们根据以前学习古诗的要求,逐字逐句解释,再连起来感悟整首诗的意思。字词抓得细,依照理解诗句的方法(参照注释、联系上下文、连词成句)孩子们理解起来也不困难,从读到解到背到默,过了一关又一关。兴趣不是没有,但不足。特别是形成程序化之后,激情就没有了,诗味也就淡了很多。

第二首诗,我是采用直接切入,激发情感的做法,用三个大问题节节推进: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维和元二是好朋友——这是一杯怎样的酒?这样一叹三咏,孩子们的情感一步步和诗情契合,深入意境同喜同悲。只是这种上课方法缺少学生学法的指导,一时的情感激起了,一首诗理解了,以后在别的诗歌中,孩子们恐怕就眼高手低,无所适从了。

当然,教无定法,只要能让孩子们学到更多东西(情感的熏陶)、受他们欢迎的就是好方法。教学上的探求是没有休止的,真希望听听大家的意见。喜欢那一句话:人在路上,且歌且行。心还在,梦就在!

《送别诗》教学详案

设计理念:

1、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采用想象、音乐等方法激发情感,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诗人进行感情的交流。

2、以“送别”为迁移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重点导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讲一首,联一组;《赠汪伦》以歌送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以话送别,《送元二使安西》以酒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目送别。学生在这种“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迁移性拓展中,既开阔了视野,又强化了语文实践。

教学目标:

1、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反复诵读,体会诗的情境,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领悟诗中的表达方法。

2、拓展学习《芙蓉楼送辛渐》、《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四首送别诗,感受诗中朋友情谊和离愁别恨;

3、比较诗的不同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诗中描述的意境美和朋友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外收集积累有关送别的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主题

1、(播放歌曲《送别》)。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小声地读读歌词,看看能从这歌词中咀嚼出一种什么情感。

2、从歌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古诗中也有很多表现这种离愁别绪的,我们把这一题材的古诗称为送别诗。(板书:送别诗)送别诗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一颗夺目的珍珠,因为当时交通不便,传递信息也很困难,可以说是离别容易,相见难啊!古人常用送别诗传递友情,倾诉心声。今天我们就走进送别诗,用心聆听古人离别时刻的真挚情感。

二、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读诗题。

(1)(屏幕出示课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师:课题能看出这是送别诗吗?哪个字告诉你的?你从诗题中还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吗?

“之”是文言词,有很多意思,在这里是“到”的意思,和“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之”的用法相同。

现在能把课题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2)师:知道蜀州在哪吗?谁来说说看。

(师结合地图介绍蜀州就是现在的崇州,在四川省,距离成都25公里,而诗人王勃在长安,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从长安出发到蜀州,要跨越岷江、嘉陵江、汉江等河流,还要翻越太白山、终南山以及其它不知名的山脉。)

师:你觉得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两地之间的距离最合适呢?

师:是啊!两地相隔千山万水,对于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唐朝人来说,旅途的艰辛是可想而之了,真的可以说是今日一别,不知何日再见了。

2、读诗文。

过渡:接下来让我们就从具体的诗句中来感受王勃送别好友的真挚感情。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读,(师:读古诗与读其它的文章不同,非常讲究节奏和停顿,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中是怎么读的。)

再指名读。

齐读。

3、明诗意。

过渡: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要明白诗的意思。 师:我们已经六年级了,古诗也学习了不少,你们通常用什么办法读懂诗意呢?老师已经把一些关键词的意思呈现出来了,同学们先轻声地读一读。

师:关键词的意思的意思知道了,有信心读懂诗意了吗?自己读懂了,就和同桌交流交流。需要老师的帮助就举手示意。

(1)学生自学,理解诗意。

(2)指名说说诗的意思。

(3)同学们真棒!自己读懂了诗意,接下来请大家带着理解再来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相信你会有新的感受。

4、悟诗情。

(1)这一遍读你从诗句当中想象出怎样的分别的画面。你仿佛听见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2)想象之中,你觉得王勃与杜少府的感情如何呢?哪句话最能表现他们的之间的深情厚意?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A、“知己”是与普通的朋友有什么不同?你认为王勃与杜少府为什么能成为知己呢?(指导读“同是宦游人”)

师相机介绍“宦游”现象:都是外出做官的人,你们知道吗?“宦游”现象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孔子就曾经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希望得到任用。汉朝以后,读书人要求得一份官职,一般都要外出,去游历大川名山,或者去拜访当时闻名的经师大儒,或者是到京城求显贵帮他们推荐,这样就往往要抛下自己的父母妻子孩子,几年几十年都回不了家。那些已经当官的,也时常需要到外地做官,有的犯了错误遭到贬谪,还会到偏僻荒凉的地方去做官。“宦游”现象造就了中国的送别诗文化,它们共同的情感特点是哀怨凄苦。因为离别就意味着将生命交付于茫茫未知的未来。离别就意味着远离亲朋好友,漂泊异乡。

收集送别的意思篇五
《送别诗三首》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第四单元 鉴赏·评论 《送别诗三首》 1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诗人的生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2、收集整理送别诗句。

3、熟读诗歌,积累精妙的写景、抒情名句。

相关课程标准:

“了解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学会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位诗歌中富有哲理的语言。”“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文意境。

3、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厚情感,感受友情的美好。

评价任务:

1、反复诵读,读准、读顺作品,体会诗歌的内容。

2、吟诵想象,揣摩探究,体会作者的情怀,感受诗歌的意境。

3、品读感受,比较阅读。

4、背诵三首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在学过的古诗词中,大家一定积累了不少关于“送别”的名句,都

有哪些呢?让我们展现在黑板上。

学生列举诗句,如: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送武判官归京》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师: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饱含深情的抒写自己的离愁别绪,他们或“踏歌

相送”,或“寄心明月”,尽显人间真情。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穿越唐朝,见证一段段真挚的友谊吧!

(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预习展示

教师引导:在预习环节中,同学们肯定有不小的收获,请把关于作者及写作背景的知识展示一下,好吗?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课前预习积累

(教师整理明确,要求学生识记粗体字部分)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人称“诗佛”,唐代山

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苏轼曾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此诗为送别朋友去西北边疆而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公元650-675),字子安,唐代诗人。擅长五律、五绝及七言歌行,在“初唐四杰”中最杰出。 “初唐四杰”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这首诗是王勃在京城长安送别一位姓杜的朋友到蜀地任县令时所作的抒情诗。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别董大》:高适(约701-765),字达夫,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和岑参齐名,并称“高岑”。

这首诗中的董大,可能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作者写这首诗时也是处于人生中的低谷中,不免有“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之意。

三、走进作品,感悟情愁

(一)读一读,读诗中美韵

诵读指导:诗歌诵读一定要把握住节奏,读准节拍,七言古诗多为二二三,五言古诗多为二三;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一、二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三、四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会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自己划一划古诗的节奏,注意读准生字。

(学生边读边划分节奏,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正音,把握好节奏)

2、教师请一个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评,再让评的学生读,再评,再听录音,再集体朗读全诗。(教师及时评价,或表扬或提出建议)

教师小结过渡:在刚才的朗诵环节,同学们表现的很不错的。希望你们精彩继续!接下来,我们来理解诗歌的意思(内容)。

(二)说一说,说诗中意境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反复吟诵诗歌,并结合注释,大声说出诗歌的意思,看

谁说的好。

学生活动:(1)自主读诗,学生用笔在诗句旁边对字词作批注,并写下对古

诗大意的理解。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互议释疑,交流对诗意的理解。

学习成果汇报

(1)《送元二使安西》

我来说诗中词语:使:出使 浥:湿润 客舍:旅店 故人:老朋友。 我来说诗中意境:朋友,请再干了这杯酒。待你将来凯旋而归,西出阳关的时候,恐怕已不能再看到我了啊!惟有这渭城的细雨,青青的客舍,以及随风而舞的扬柳,还会像今天一样在此恭侯。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我来说诗中词语:阙(què):皇宫前面的望楼。辅:护卫。五津:指四川岷江的五个渡口。 宦(huàn)游人:为了做官离家远游的人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中国。比邻:近邻。无,同“毋”。歧路:分手的路口。

我来说诗中意境: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3)《别董大》

我来说诗中词语:曛:天色昏暗。前路:将要去的地方。识:赏识。

我来说诗中意境:落日黄云,大野苍茫,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你不要担心新去的地方没有朋友,世上有谁不知道你、敬重你呢?

(为让学生领悟诗意诗情,教师紧扣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去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品一品,品诗中真情

指导语:再读诗歌,你认为三首诗中最能体现作者真情的分别是哪一句?试找出来,并解说理由。

(生生讨论后,师生交流明确)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人剪裁下这临行送别时的一瞬,使其成为了永恒。老友即将远行,将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能说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这杯离别的酒吧!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早已融进了这杯酒中。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两句把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3)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一改前两句的哀怨、惆怅、消极,而成为开朗、振作、进取。劝友人不要因离别而伤感。既是对友人的热情赞美和深情劝慰,也是诗人的一种自慰。诗人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皆蕴含其中。语句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失意,才以希望为慰藉。

(四)比一比,比同中之异

1、三首送别诗中写送别时,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何用意?

明确:《送元二使安西》中写了“朝雨”与“青柳”,描写了一副清新明朗的图画,营造出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三秦”之地护卫着长安,“五津”风烟在望,诗人的想象使人感到气象开阔,表现了豁达的胸襟;《别董大》中“黄云”、“白日”、“北风”、“雁”、“雪”等几种元素同时出现在广袤无垠的原野之上,将苍凉、悲哀、伤感之意渲染得极为浓烈,营造了开阔的境界、悲壮的气氛。

2、三首诗同是送别,表达的感情基调是否相同?

明确:不同,《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末句饱含浓浓的愁绪,极言朋友间旷世难寻的真情,又道出对朋友前途的担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末句直抒胸臆,以慷慨激昂的乐观态度看待朋友间的离别,有豁达的胸襟;《别董大》末两句的豪言壮语既是对朋友的激励,也是对朋友的赞美。

3、《送元二使安西》与《别董大》都是在送别时表现出乐观与豁达的情感,两者在情感的表达上是否完全一致呢?

明确: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送元二使安西》更多地是那种深深的可以托付的情谊,感人动人之情;《别董大》则更多地表现赞美、自信、激励的情绪,也

是对朋友的一种安慰。

四、作业

1、背诵诗文。

2、完成《助学》“学习测评”部分。

3、预习《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教后反思:

1.亮点:(1)重视了诗歌的朗读教学。让学生在“读、说、品、比”中把握

文章主题,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课堂环节设计简单实用。学生通过“读一读,读诗中美韵;说

一说,说诗中意境;品一品,品诗中真情;比一比,比同中之异”四个环节水到渠成的完成了学习目标,环节简单但实用。

2.不足:(1)对诗歌意境的赏析过于笼统不够全面。

(2)课堂节奏不够紧凑

收集送别的意思篇六
《古诗两首》

宝坻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宝坻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收集送别的意思篇七
《送别诗课件ppt》

收集送别的意思篇八
《20.古诗两首》

“生态课堂”教学框架

1

2

师:大约有 3000 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 二、知诗人,配画面,领会诗意,体味别意

1.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友人元二将要远赴安西, 王维特意赶

到渭城来送行。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一些什么?( 出示王维简介 ) 2.过渡:王维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非常有名的画家。如果你

就是王维,你要给自己的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会画上一些什么景物呢?需要强调些什么,并说说根据。(小组讨论 ── 交流 ── 点拨。) (1)雨:什么时候的雨?怎样的雨?(朝:早晨;浥:湿润)板书:雨 (2)客舍(旅店)。板书:客舍

(3)柳:怎样的柳?(清新的、绿绿的„„)“柳”是 “ 留 ” 的谐音。

古人有折柳赠别的 风俗。板书:柳

3.这些景物你是从诗的哪几句看到的?(一、二两句)我们来读一读诗中

的这幅画: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4.师:王维和元二是什么关系?从哪个词中直接可以看出?(板书:故人) 5.师:诗中哪几句能让你感受到元二和王维确实是好朋友?(这里读出他

们是好朋友。) (板书:酒)

那么,“劝君更尽一杯酒 ” ,这杯酒只是一杯普普通通的酒吗?你觉得这是一杯怎么样的酒?(离别的酒,友谊的酒,祝福的酒,连心的酒 „„ ) 出示:“这是一杯( )的酒”

6.师: “ 劝君更尽一杯酒 ” ,两个好朋友是否只喝了一杯酒吗?(不是)你从哪一个词知道的?(更)是啊,一杯喝完再来一杯。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也记不清说了多少遍祝福的话。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安西有多远?从渭城经阳关到安西,有多远?(出示地图。)(大约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若是元二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马车,也要半年多的时间才能到安西。而且阳关以西,千里迢迢,人烟荒芜。)

7.师:想到朋友即将远赴荒凉的安西,举目无亲,孤身漂泊,王维情不自禁地对元二说(生读)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8.师: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门外的马车就要起程了,王维情不自禁地对元二说(生读)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9.师顺势解释两句诗思 : “王维无限深情地对元二说„„”(课件出示)老朋友啊,请再喝完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此时此刻,元二会说什么呢?请你写下来。写后交流。

10.师:根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的几年后就去逝了,此次的告别竟成了永别。让我们一起朗诵这首古诗,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 三、课后分层作业

师:人生自古伤离别。古诗当中,关于送别这一主题,留下了很多名篇佳句。

你在课外还搜集了哪些送别诗?愿意和大家分享吗? A.收集其他送别诗4—5首;

B.抄写《送元二使安西》,并背诵。 课后反思

3

简介王维。

小组讨论:给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会画上一些什么景物?并说说根据。

全班交流,理解前两句诗意。

全班交流,理解后两句诗意。

朗读训练,读出依依惜别之情。

小练笔。 写后交流。 完成课后分层作业。

4

收集送别的意思篇九
《离别诗鉴赏技巧(精品资料)》

多情自古伤离别 离歌一曲情依依

——送别诗鉴赏

教学目标

1、把握送别诗的特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2、体会诗的感情,分析诗的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诗所用的表达技巧。

教学设想

从分析典型意象入手,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抒情方式以及主题,从而学习鉴赏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送别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离愁别恨也是人类所共有的情感,以描写离别、送行为主要内容的送别诗,可能不具有很高的政治价值,但它却充分展示出人性的美好,人世间情谊的可贵。千百年来,这些慰人慰己的送别诗,以其淳朴的真情美而深深打动着无数人的心。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学习一下送别诗。

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分为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二、解析高考考点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06年湖北卷考查了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和韩琮的《暮春浐水送别》,安徽卷考查了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07年江苏卷考查了辛弃疾的《鹧鸪天•送人》,那么,掌握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歌鉴赏”这一考点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歌,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送别诗同样也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根据送别诗自身的特点,结合具体的例子,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

(1)考点关键词:意象、情感、手法;(2)主流题型:分析意象、分析手法;(3)命题核心点:借景抒情;(4)热点意象:杨柳、流水。

三、鉴赏要诀

(一)看题目中的关键词和诗词中的关于主旨的词语。

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了很多送别诗,能举出几首吗?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李白《赠汪伦》、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柳永《雨霖铃》等。

小结:1、离别诗标题常含“送”、“别”或“送别”、“赠”等字词。

2、诗词中常有“伤离别”“断肠人在天涯”“总是离人

泪”等。

(二)关注诗词中常见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1、离别诗常用的意象:

⑴空间意象:长亭、短亭、柳岸、灞桥、南浦、谢亭、劳劳亭、渡口、西楼、都门外、望江楼,津渡口、歧路旁、客舍、毂下外等表示送别地或悠悠愁绪;

⑵时间意象:黄昏、月夜、清秋、暮春等;

⑶景物意象:杨柳、柳絮、弱柳、杨花、寒蝉、飞花、明月、夕阳、船、兰舟、孤舟、孤帆、流水、浮云、芭蕉、梧桐、芳草(春草)等。

班马——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烟波——比喻离别后漂泊无依;

落花——伤春之意;

落叶——秋愁之感;

杨柳、劳歌、阳关、渭城、离歌、骊歌——送别之曲;

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

另外还有酒、秋、寒蝉、阳关、古道、西风、眼泪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2、典型意象解说:

(1)柳(折柳送别)

它源于《诗经 小雅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三则,柳枝

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2)酒(饮酒饯别)

“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辛弃疾《满江红》) 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所以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浓浓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

(3)唱歌送别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李白

阳关三叠——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朝闻游子唱离歌——李欣

劳歌一曲解行舟——许浑

(4)日暮

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夕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5)月亮

月亮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6)长亭

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7)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在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较为普遍,致使它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8)劳劳亭,离建康古城大约十五里;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

(9)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在暮年面对巫山巫峡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国势衰落,不禁发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的感叹,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

(10)水,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又一意象。水的纤柔,象征着离情的缠绵;水的悠长,象征着离思的绵邈。

(11)泪

泪水无疑是离别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将离泪中所含的纠结不舍表达的淋漓尽致。然而写泪不一定伤感,如“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便让人胸生层云,激起豪迈之气,洒脱挥别。例:

苏轼《水龙呤》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晏几道《蝶恋花》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12)舟(兰舟)

古人运行,多行水路,因此不少离别名篇写在渡口边,自然也少不了船。例:

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商隐《木兰花》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无是此花身。

许诨《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13)帆

舟与帆相近,有舟自然有帆。例: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孟治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4)鹧鸪

它的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极易勾起离情别绪。例: 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5)芳草

古人以芳草喻离别,故离别之时多吟诵芳草。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最早见于《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例: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域。

汉乐府《相和歌辞》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3、高考中常考的意象

(1)折柳赠别

在别离词的意象群中,“柳”出现的频率最高,蕴蓄的离思最深,因而也最为引人注目。“柳”者,留也。这一字音上的联系,已足以使柳获得诗人的青睐,更何况它那长条依依的体形活脱就是一种款款惜别的天然姿势。“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带话,别情无极”,周邦彦《六丑》即着眼于此。

正是鉴于它在字音上和体形上的这些特征,柳不仅成为送别时约定俗成的赠物,更成为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主要意象:《诗经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是出现的最早的以杨柳表惜别之情的诗句,因为有了袅袅的柳枝为意象,离别的伤感仿佛更多了些春意与诗情。

在诗人笔下,柳有时以“多情”的形象登场有时又以“无情”的面目亮相。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裴说《柳》)

诗中,对柳的无情的判断从何而来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从来都是折柳赠别,但从来都没有一次是能够将人留下来的,因此说柳是无情的。这里翻用其意,通过对柳树的“无情”的判断,更曲折、因而也更强烈的表达了惜别之情。有点类似于毛阿敏的一首歌《思念》:“又把聚会当成一次分手”。因此这是一种更强烈的表达。这种表达,在特定的情境中,意味要比正话正说更浓烈。

教师归纳: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折柳赠别 (板书)

(2)芳草惜别

唐宋两代是诗词高度繁荣的时期,而“芳草”意象的内蕴也在这一时期得到最为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收集送别的意思篇十
《送别诗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送)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名楼送

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盛景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板书:目光送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3)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板书:心随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3、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已认识的5个生字,会写的7个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3、比较课文中的两首送别诗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4、继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首诗,导入第二首诗。

1、回顾第一首诗内容,并背诵。

2、导入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二、运用学法,自学悟诗。

1、自由组合,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愿意绘画的组一个组,愿意表演的组一个组,愿意编成故事的组一个组,愿意理解诵读的组一个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2、各组汇报交流。

(创造美、表达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学生用自己擅长的各种方式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指导朗读全诗,并熟读成诵。

三、迁移学法,拓展思维。

1、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

2、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3、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

(如: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

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布置自选作业。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2、让学生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3、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古体诗或现

《别董大》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曛”这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品味语言,读中悟情。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

4.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1.“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是画,有人说离别是泪水。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的是古人那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生读题,再读,你知道了哪些内容?(1.别。都有不舍得意思,你觉得应该怎样读题。2.介绍高适和董大。)

2.董大和高适是好朋友,在董大受到冷落,失意之时,愤而离开京城,高适为他送行,留下了这首诗。

二、读通读顺,整体把握

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2.3遍,(出示课件),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1.预习时大家读过了,

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中有一个生字,看他读准了没有。

3.师简评(注意“曛”这个生字,指出形声字。“曛”是日落时的余光,曛黄,黄昏的意思。齐读“曛”)谁再来读。

4.一起来读读这首诗。(齐读)

5.我们学习一首古诗,除了会读以外,还需要知道什么?

(了解诗的意思;怎样知道诗的意思?借助注释,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资料等等)

6.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看看这首诗大概讲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在小组里说说,在学习和交流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

(学生自学)

7.(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点拨:黄云: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与“曛”联系起来即曛黄,只夕阳西下时天色昏黄。“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联系学过的诗句理解是虚指,很多,满天。指出温故知新。“莫”的意思。怎么理解“知己”的意思。古人常用到这个“君”,与你是有区别的,您。这里指谁?董大。)

8.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试着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

9.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谁再来读读这首诗。其它同学注意听,特别注意他在读诗句时,中间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节奏。(生朗读)

10.给点评,再提名读,指挥节奏。

三、反复品读,入境悟情

(一)品读第一二句诗。

(过渡:古诗词具有音律美,图画美,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的悠扬,而更在于以声传情。听老师读读。(师配乐朗读全诗))你觉得老师读得怎样?

1.怎样才能读出感情?

(生谈)。最重要的是品诗、赏诗,走入诗境,才能读出诗情。同学们再来读题。

2.别董大,别时的景是怎样的?

(生答)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出示课件)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3.你在读的时候注意到这两句诗中的一些景物了么。请同学们用笔画出来(学生画──黄云、白日、北风、雁、雪。)(板书:景)

4.“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几种景物串起来勾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谈:凄凉、寒冷、空旷)这就是景语,景中的语言,把你的感受带入诗中,自己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觉。

5.自由读。

6.提名赛读。评价:这就读出了景中的语言(3名学生)

7.刚才我们在景外观景,现在我们走进景中,孩子们,请闭上眼睛,和诗人一起回到那个送别的黄昏。用心去感受,看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8.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谈)

(预设,作以下回应:)

──你听到了呼呼的北风狂啸声,刮到的脸上,寒在心里,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大雪纷飞,断雁独飞的凄凉,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黄沙飞扬,黄云残日的空旷,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此刻夕阳西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凄凄惨惨齐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9.这是怎样的悲壮而凄凉啊,师指课题:此景,别董大,这别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出示课件)诗中哪个字写出了别时的心情?用笔把这个字圈出来。

10.(板书:愁)。“愁”。这是怎样的愁?难道这别”愁”仅仅只是来自着眼前这凄凉的景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生在读时提示:可以联系背景和第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来体会

11.你怎样理解“前路”?(结合理解“知己”)

12.此刻我再来看这个“曛”,这昏黄不明的、迷茫的仅仅是指景吗?这“曛”不仅写出了天色昏黄,也写出了前途昏暗,分不清方向。

(二)品读第三四句诗。

1.说得很好,景的凄凉,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刻应是挥泪告别,应是借酒消愁。然而,高适却写下的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板书:莫愁)

2.正是这两句成就了这千古名篇,请大家再读读这两句。

3.“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怎样的一个君啊?(出示课件)(董庭兰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宰相非常赏识他,当时众多的诗人都与他有交往,并在诗中描写了他的琴艺,最为著名的就是李颀的长诗《听董大弹胡笳声》。听。这就是董大当年善弹的那首著名的《胡笳十八拍》。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此刻,你对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说几句话。

4.(学生回答后随机评点引导并让学生读相关诗句。)

生:你的琴艺高超,一定会有人赏识你的。

所以,诗人开导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是一代琴师,边当朝宰相都非常赏识你,你还担心什么呢?

所以,诗人劝慰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的琴声让大河停止的波动,让鸟儿停止了鸣叫,你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所以,诗人这样鼓励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所以,诗人这样激励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随机采访)你就是董大,此时,你的心情怎样?(随机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积极情感。) 生:充满了自信。

这就是友谊的力量啊。

生:我不再发愁。

这就是朋友的真情啊。

生:我有了力量。这是友谊的可贵啊。

6.再来读题,别董大,此刻,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别去的是愁,留下的是自信、友情)(板书:情)

(三)回复全诗,朗读提升。

1.诗人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朋友的愁情。现在我们再看这别时的路,透过这个白日曛和长啸的北风,纷纷的大雪,你看到的是怎样的前路?(晴朗和阳光。)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整首诗。(全班练读)

2.指名个别读。点评:这景悲壮但不凄惨。谁再来读?提名读。(我又看到了一个小高适,乐观,豪放)(自由读。)再提名读。

3.荒凉的塞漠正因为有了英雄的襟怀才变得壮美动人,读出你的真情,读出你的豪放。(生齐读)

4.人常说情由景生,但情不能完全被景控制,诗人高适在写此诗时,自己也在逆境不得志时,失意流落,在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雄壮的豪情来,从诗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心胸,对友人的真情)

5.怀着对诗人的敬仰记下这首诗,自己练习背一背。(指2-3人背。)

6.同学们,诗人高适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啊,但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并以此来影响他的朋友,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让我们再次和着音乐来吟诵这首诗。

四、总结全诗,活用诗句

1.同学们,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情,“人间最美是真情”。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相聚,也有分别。在分别之时,你会对你的朋友、亲人说些什么呢?可以用上学过的诗句,最好是自己创作的诗句。给大家1分钟时间思考。(莫愁今日分别离,他日相逢是知己

2.是啊,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但今天的课堂也许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如此,千年以来,人们也许会不记得董大是谁,也许人们会忘记了这曾是谁留下的诗句,但却永远记住了这激励人生的千古佳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板书设计:

别董大

(唐高适)

愁 景

莫愁 情

相关热词搜索:收集三首送别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意思 送别的意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收集送别的意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收集送别的意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8044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