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惜牡丹花的赏析

惜牡丹花的赏析

2015-12-23 05:32:1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惜牡丹花的赏析篇一《诗歌鉴赏》 一、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惜牡丹花的赏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惜牡丹花的赏析篇一
《诗歌鉴赏》

一、诗歌鉴赏的范围

对中国古代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赏析,对诗歌的思想内

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

鉴赏诗歌的艺术形象,就是把握诗歌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感悟形象中所传达

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艺术形象指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刻画的人物形象)和诗中创

造的意象。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要分析、判断它们包含的思想感情和

社会意义。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

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

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

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

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

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问】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答】

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

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

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

霄中”自由驰骋吧!

(考评价作者的人生态度。)

(08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

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

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

形势,志存恢复。

【问】“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这两句诗

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领会语言艺术的特色,领会其语言的生动传神、精练隽

永、平淡清新、活泼幽默、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自古而今,诗人词家皆重炼字,他们“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贾岛),甚至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炼字可以说是诗家的共同追求。故考诗歌的语言,

还常考炼字。

(06辽宁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 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荦确:山多大石。

【问】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答】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地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

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

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 考炼字。)

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突出的表现手法,这些表现手

法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常考的有联

想、想象、类比、象征、渲染、铺垫、烘托、反衬、悬念、对比、照应、白描、

赋比兴、借景抒情、情景合一、情随境(景)生、托物言志、直抒胸臆、虚实相

生、动静相衬等。

06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闲居。 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苔”

“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

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其他角度,如

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考艺术手法)

(07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

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

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 局:指棋盘。

【问】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

【答】

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

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

“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

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考艺术手法。)

从修辞手法看,常考的有比喻、排比、对比、反复、拟人、夸张、反问、设问、

对偶、用典、互文等。

修辞格的作用

1.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4.夸张的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5.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设问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8.反问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05湖北卷)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

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

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

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

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

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寒螀:寒蝉。

【问】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

果。

【答】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

结百转的愁绪。

(考修辞手法)

【解析】曲词的意境美和旋律美,语言的对仗美,突出表现在对仗的出色运用。

比如“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载着糇粮”,四个五言句,对

仗工整,不仅韵律和谐,且意境空旷悲壮。唱词的音乐感与它运用的顶真修辞格

有密切关系。曲词第二处情景,“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绿纱窗;绿纱窗,

不思量!”这些短句,以顶真法服务于意境的创设,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

汉元帝相思的痛苦及不尽的悲伤。

( 分析修辞格的艺术效果,要结合曲词作具体分析。)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还可以考诗歌的篇章结构。比如考诗歌的层

层深入、首尾呼应、有总有分、详略得当、巧妙过渡、伏笔照应、卒章显志、以

小见大和铺垫等。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诗歌主题的社会意义,分析评价作者的思想

感情和观点态度。

分析评价的原则:

在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时,既要看所赏析的诗作对当时社会的价

值,也要看在今天社会依然具有的意义,也就是既要从历史的视角去观照,也要

用现实的眼光来审视。古代诗歌,往往精华与糟粕并存,需要辨证分析,一味称

赞或一概抹杀都是不可取的。

从内容上看,古代诗歌常常写景抒情、咏物言志、即事感怀、咏史怀古、惜春伤

春,常常表现边塞征战、羁旅生活。

近年来,所考的题材已遍及田园、山水、咏怀、送别、边塞、风物、咏史、

羁旅行役等。

从思想感情上看,古代诗歌常常表现迷恋、惆怅、寂寞、伤感、悲苦、孤

独、烦闷、恬淡、旷达、闲适、欢乐、思亲、仰慕、激愤和坚守节操、忧国忧民

等。对这些思想感情的分析评价,是诗歌鉴赏考试的重点。

诗歌鉴赏

出现概率最大的考试内容

2005年高考诗歌鉴赏实考题的题干:

1.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2005全国卷A)

2.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005全国卷B)

3.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2005北京卷)

4.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2005天津卷

5.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2005辽宁卷)

6.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005江苏卷)

7.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

(2005浙江卷)

经统计,2005年全国16套高考卷中,有14套考了“情”,2006年13套,2007

年12套,2008年12套。

(06江苏卷)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问】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06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

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问】试分析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

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06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问】“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

析。

【答】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

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

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

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06浙江卷)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

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注]侬:我。 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问】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答】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

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

逸的情趣。

(06重庆卷)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问】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

私关爱.

(07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

惜牡丹花的赏析篇二
《诗歌鉴赏十大题材及鉴赏要点》

诗歌鉴赏十大题材

一、写景抒情诗

A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以描写为主,多用白描手法(写景、写人、写场景)。

1.思想情感类型:

①对现实不满,厌恶官场黑暗,寄情山水,表达自己绝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②流露隐逸避世之情

③寄寓诗人生活的感悟

④表明对恬淡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

⑤表达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

2.常用到的术语

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退)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寓情于景、以乐景写哀情、白描 、动静、虚实、烘托、远近、高低俯仰等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3.典例分析 移居(其二)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将:岂。 纪:经营

【问题】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么表现的?

【分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最明显的特点,是诗人注意选取农村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场面和细节进行描写,比如:斟酒品尝、躬耕农田、披衣相访。这些生活场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充分表现了农村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气氛。

【答案】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

情。 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B即景抒情诗

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1.鉴赏方法: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

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第三,要注意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写景的方法很多,概而言之,要留意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角度;要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等等。

2.典例分析(2007全国一卷12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问题】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案】

(1)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

(2)“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出一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

“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寓情于景的功力。

二、托物言志

1.特点:

①一般以所咏之物为题,有时加上一个“咏”字

②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特征,着意描摹

③写法上由物到人,物我合一,由实到虚,写出某种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④常用手法术语: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比喻、拟人、象征、对比、衬托

2.鉴赏方法:

①首先,要抓住所咏之物的特征,然后想想这些特征可以和哪些品质、精神联系起来。(注意诗中对这一“物”的描写,然后从中概括出其特征)

②其次,要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所借之物,即使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③第三、要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④牢记意象的特定象征意义

3.思想情感类型:

①一般的咏物诗就物论物,表达对物的喜爱之情。

②托物言志咏物诗往往从物象上升到人的某种品格、志向。

4.典例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答案】(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是怎样写画眉鸟的?

(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画眉鸟。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

(2)这首诗借鸟咏怀,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意。

三、边塞战争

1.形式特征:题目中常出现:征、塞、军、边疆地域名称

2.方法点拨:

①要弄清边塞诗词的立意,深挖它含蓄的主旨,从总体上对作品进行把握 。(特别说明:欣赏边塞诗,一定要注意了解背景,知人论世。一般说来,盛唐时期,人们认为出征远戍是光荣的,因此这个时期的边塞诗格调高昂,充满了报国的雄心壮志。而到宋代,诗人流露出的多是报国无门的愤懑。)

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要特别注意诗中反映边塞特色的意象,有的需要弄清其象征意义。如:关山、戍楼、大漠、征人、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梅花落》、《关山月》等。

③要弄清诗中哪些地方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 (对于战争,绝大多数诗人都采用侧面描写,这就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还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梅花落》、《关山月》等,然后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深入的揣摩。)

3.思想感情内容分类:

①展示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描绘雄奇壮阔、苍茫渺远的边塞景致。

②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

③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苦,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

④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理想抱负。

⑤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

⑥企盼罢战和平的的美好愿望,同情百姓将士不幸命运,强烈反对战争

⑦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不要再大兴战事,动用大量民力、物力,应体恤民情。

⑧表现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无处杀敌的愤懑之情。

4.典例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陇西行 陈陶(唐)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释】 ①陇西行:乐府旧题。陇西,指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 ②匈奴:此处借指当时入侵西北边境的少数民族。③无定河:黄河中游支流,在陕西北部。

(1)“貂锦”一词使用了 的修辞方法。

(2)试分析后两句的表达效果和作者的态度。

【答案】

(1)借代(2分)

(2)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或丈夫)已战死,仍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盼他早日归来团聚,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2分)诗中包含了诗人深沉的感慨,表达了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2分)

四、怀古咏史

1.鉴赏要点

①内容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在诗题中往往含有“咏史” 、“怀古” 、 “览古” 等字样,有的直接以历史地域或人物为题。

②诗歌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诗歌里面的“人、事、景、物”,只是作者抒发感慨、寄寓自己对历史的思索的“传媒”和宣泄物而已。因此,鉴赏这类诗歌的重点应落在“借古”而“讽今”、“伤今”上。

③常用手法:借古讽今、借古伤今、以古谏今、对比、类比

2.方法点拨:

①首先,要弄清史实,知人论世。便于准确理解诗歌寄寓情感的方向。

②要了解作者的简历、史实、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以便感悟诗情,这对咏史诗词尤其重要。 ③其次,要体会作者的意图及思想感情。

④再次,要分析写法,把握表达技巧

2.思想感情内容分类:

①对历史理性的冷静的剖析,揭示自己对历史事件的观点看法。

②缅怀前贤,抒发对古人的景仰之情。

③把历史事实和现实联系在一起

a写古人关照自己,感慨个人的身世境遇。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愿望,悲叹年华易逝,壮志难酬。

b感故伤今,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和伤感,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是批判。

例如刘禹锡《乌衣巷》姜夔《扬州慢》

c借古讽今,以古谏今。(古今不同,古今相同)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希望统治者能引以为戒。同时,同情下层百姓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李清照《绝句》 、《六国论》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湖北卷〗

华 清 宫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 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⑴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⑵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⑴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

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⑵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溺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五、赠友送别

1.特点:

①题目中一般有“送某人”,内容一般表现朋友之间的挚爱深情,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感,有期待等。

②感情基调:大多缠绵凄切、低沉惆怅、哀婉伤感(但也有例外)。

③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虚实结合拓展诗歌意境,突显思想感情。

2.常见意象: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

送别诗常用意象植物:柳、浮萍、孤蓬

动物:杜鹃、鸿雁

送别场所:南浦、长亭、短亭 灞桥、劳劳亭

送别环境:酒、流水、夕阳、月、春草、孤舟

3.方法点拨:

①首先要正确理解诗中的情感内容。(特别提示:不是所有的送别诗都表达一种凄切的离情别绪,有的刚好相反,显得潇洒、豁达,要注意辨别清楚。)

②其次要掌握诗中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看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有多种形式:以喻显情、借景抒情、借酒抒情、借事抒情)

4.思想感情类别:

①直接抒发离别之情,重在表现离愁别恨,朋友情深,依依不舍

②借离别一吐胸中的激愤,融合了个人的身世之感,宦海沉浮,前途未卜

③重在劝勉、鼓励、安慰、嘱咐

④借离别进行自我表白,”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⑤送别诗中翻新意:表现豁达、洒脱

5.典例分析(江苏卷) 阅读下面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8分)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l)“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 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案](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安慰友人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嘱咐友人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渡险恶得多。

六、羁旅行役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

1、常用和旅途有关的意象:鞍马、驿站、征辔、候馆、桅樯、孤舟、车马

2、和乡愁联系紧密的意象:杨柳、归雁、鸿雁、杜鹃、鹧鸪

惜牡丹花的赏析篇三
《诗歌鉴赏》

04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

(2)体现的思想情趣:

(3)如何体现的:

16、(6分)(1)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3)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

05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

15.(6分)

(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

排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06

13.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新雷 张维屏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2分)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

13.(6分)

(1)“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

(2)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07

1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海棠 (宋)苏轼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

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

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13、(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早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爱花之将谢.

08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车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 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答案】上片写眼前送别之景,(1分)下片写朋友将去之地(1分) ........

【解析】概括诗词的内容。要求简明扼要地回答。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以美人的眉眼来描写山水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往。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

【解析】考查诗歌的语言。“新丽”是语言风格,答题的模式为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要结合原诗。

09

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萧?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附赏析:

【折桂令】一曲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秦淮河横贯南京市,河两岸为景胜、繁华之地,但现在苏昆生见到的是一片残败。

“破纸迎风,坏槛当潮”两句,以声音衬寂寥。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接着,作者将人物和节日情况作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秦淮河无人无乐无节日佳庆的空寂。过去,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集,舞榭歌台,笙箫彻夜。河中,彩楫画肪闹端阳,岸上,酒旗耸立庆重九。作者用富有特征性的“粉黛”、“笙箫”、“灯船”、“酒旗”,写尽了昔日秦淮河畔繁华竟逐的景象。而现在,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即使适逢节日,也是“端阳不闹”,“重九无聊”。“端阳”、“重九”代麦了南方的重大节日,“不闹”、“无聊”突出了一片冷落凄清。“不闹”从环境气氛说,虽是佳节,却无热烈欢悦的氛围。“无聊”从情绪说,写出人们没有兴致,无心无绪的委顿精神状态。节日尚且如此,平日就更可想而知了。作者把人民的亡国哀痛心理,挖掘得多么深,表达得多么活啊!秦淮河舞歇歌罢,亦大有与南明王朝笙歌旖旎、舞榭歌台相对照的意味,在对比中,加深人们的兴亡感触。今昔对比后,“白鸟飘飘”四句的自然景象描写,进一步开拓意境。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这繁茂、永恒的自然界与萧条没落的秦淮社会形成了强烈对照,在艺术的对照中,深化了主题的表达。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答案:借代,反问

【解题指导】“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何处笙箫?”自然是反问。“粉黛”在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伎”,即使没看课文注释也应该知道属借代,因为在所学过的文言课文中出现类似的情况还不在少数,与“粉黛”类似的有《柳毅传》“娥眉 不舒”中的“娥眉”,课文也有注释,代指漂亮女子,其它有“红颜、倾国”等都是代美女。 与“笙箫”类似的有“丝竹、胡琴、羌笛”大诗句中常代音乐。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解题指导】《折桂令•问秦淮》出自孔尚任的《哀江南》,选入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单元,教材所选的七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而试题材料选自第四支曲子【折桂令】,写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的所见所感,突出南京荒凉残败的景象,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第一问:“黄花”指菊花,“红叶”是树叶经秋霜染成,再看有“嫩、新”的暗示,所以应该是写的初秋景象。

第二问:“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写出了江山依旧,人事不存,黄花、红叶无人赏的冷清寂寞。既然是重访,对比以前灯红酒绿、游人如织的秦淮河,歌唱者自然会心生昔盛今衰的感慨。

【备考意见】诗歌鉴赏材料像今年这样直接出自高中语文教材的情况,可以说是绝无仅有,虽然如此,但得分不一定就让人满意,特别是第二个小题。反过来看,今年诗歌鉴赏所设的问题,与第三册诗歌单元教学内容关联度极大,这说明重视文本教学的重要性,比如“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一句,问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想一想,这与学过的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是多么相似。这正验证了“考题出于课外,知识来源课内”。

10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北固题壁【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2分)

【参考答案】:“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2)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不矛盾: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忧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菩萨蛮·北固题壁》赏析.

著有《灵芬馆诗初集》四卷,《二集》十卷,《三集》四卷,《四集》十二卷,《续集》八卷,《杂著》二卷,《杂著续编》四卷,《江行日记》一卷,《樗圃消夏录》三卷,《灵芬馆诗话》十二卷,《续诗话》六卷,及《蘅梦词》、《浮眉楼词》、《忏余绮语》各二卷等,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10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中“住”字的含义。(2分)

参考答案:以江流被山阻止喻命运不畅,暗写自己的壮志难酬。

惜牡丹花的赏析篇四
《诗歌鉴赏》

惜牡丹花的赏析篇五
《诗歌鉴赏专题》

古代诗歌鉴赏分项专题指导与训练

【第一节】分析诗歌的形象和意境

题目类型:

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要领:分析形象性格特点、描摹景象特点; 结合诗歌分析特点来源;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特点,比如意境特点,或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

第二部分,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把如何表现此形象性格特点分析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古诗的语言特点:

考题类型:阅读诗歌后请你说说,本诗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同学们看到这类题基本上就完全

蒙了,其实语言上得特点无非三个,一是语言风格,就是整体上读起来是清新还是绚丽等等,二是从小处着眼,是不是某个动词形容词或者叠词用得特别好等,三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详细解析如下)

一,整体语言风格 1.清新。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亮丽,语言通俗,比喻新颖,包含着作者的喜悦

2.平淡。或称质朴,其特点是全用白描,不加修饰。但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

返朴归真,是将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

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4.明快。其特点是直接,明朗,爽快,泼辣。就是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明快莫过 5.含蓄。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 6.精练。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去表达丰富的内容,用语要准确、生动、形象。如陈子昂《送魏大从军》中“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句,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的重要,它横亘在代州之北;一个“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与云中郡连成一体的。语言相当精练。(此处和下面的“生动”处有个专门而重要的考试题型:炼字)

7.生动。使用的词语将某种情景写得活灵活现。如 “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写出了

春日枝头、红花盛开的景象,花团锦簇,春意盎然,美丽热闹。“闹”字使用得相当生动。你能否从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0.工丽。“工”是对偶工整,“丽”是有文采。如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二,分析关键词语

⑴动词: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照动词,例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感时花溅

泪,恨别鸟惊 ⑵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 ⑶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

① 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即: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②拟声词③表颜色的词:这些词被使用的位置可能不同,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

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④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⑤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4.注意修辞。古诗词中使用辞格非常普遍,如果不注意辞格分析,阅读古诗词时常常会遇到难

以逾越的障碍。比如刘禹锡《竹枝词》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里把“晴”雨的“晴”用来暗指感情的“情”,实际是“道是无情还有情”。

【强化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宫 词 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⑴从语言风格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 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⑴请分析“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两句写景的特色及作用。

【强化练习】

1、阅读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2、阅读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⑵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 3、阅读回答间题。 凉州词注(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

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温庭

筠《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

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强化训练】

1、阅读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②“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4、阅读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

惜牡丹花的赏析篇六
《古诗鉴赏》

古诗鉴赏

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2.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注]谪仙:李白。

(1)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 „„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2分)

(2)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

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古长如白练飞:

(3)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3.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②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4分)

4.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 古风 (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激发的基调。

B. 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百日将近、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鵷鸾 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7.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⑴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⑵“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8.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9. 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

10.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轻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洲(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做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6分)

11. 客从 (杜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③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⑴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4分)

⑵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4分)

1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13.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 ”一脉相承。(2分)

(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5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海棠 (宋)苏轼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15.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1)白居易,字乐天,号_____________。(1分)

(2)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_(3分)

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3)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4分)

(4)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惜牡丹花的赏析篇七
《诗歌鉴赏对比阅读》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 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2) 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①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3、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对比问题: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5、

望庐山瀑布 李白 庐山瀑布 徐凝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人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人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注]谪仙:李白。

(1).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2分)

(2).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

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千古长如白练飞: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海棠(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①,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①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3) 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

不同?

7、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

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

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完成①、②两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①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

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

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

②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9、(2008年广东卷)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吕本中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1、【参考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

(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

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

2、【参考答案】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及社会的感慨。

3、【参考答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试题解析:这道题属开放性比较题目。古诗在流传过程中同一首诗,不同的版本有时有不同的用语,。不同用语在该诗中可能都有一定的道理,理解鉴赏的角度不同,答案就会有所不同。这首诗的第三句有的版本作“别秋江”,两种用语都表达了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但“引愁心”用拟人化手法更富感情色彩,与 “别秋江”相比更胜一筹。

解答要领:仅回答哪一句“好”是不能得分的,关键是要分析出“为什么”来。这类题的解题思路一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从修辞手法运用上进行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表现力。2、联系诗歌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哪种用语更符合实际。3、从表达思想感情上比较,看哪种用语更能准确表现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

4、【参考答案】(1)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对比的角度不同,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两首诗表达的感情不同: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5、(1)答案: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鉴赏中揣摩体味语言的能力。“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2)答案:(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

6、参考答案:(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7、参考答案,(1)傍晚 .西风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9、解析:首先是审准题意,分析比较对象的异同点。从比较对象来看,对象相同,都是木芙蓉;作者不同,一是吕本中,一是范成大。从设置问题来看,前一题主要是求同,后一题是求异。从比较内容来看,形象与修辞。其次是找准切入点,抓关键句,对照相关问题涉及的内容思考。第三是精心组织答案;第四是形成文字。

参考答案: (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

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惜牡丹花的赏析篇八
《诗歌赏析(1)》

惜牡丹花的赏析篇九
《诗歌鉴赏》

惜牡丹花的赏析篇十
《咏物诗鉴赏》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惜牡丹花的赏析》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惜牡丹花白居易 惜牡丹花 惜牡丹花二首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惜牡丹花的赏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惜牡丹花的赏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8047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