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自嘲鲁迅赏析

自嘲鲁迅赏析

2015-12-24 09:50:3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自嘲鲁迅赏析篇一《鲁迅《自嘲》赏析》 ...

自嘲鲁迅赏析篇一
《鲁迅《自嘲》赏析》

鲁迅《自嘲》赏析

自 嘲①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②,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③。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④。

躲进小楼成一统⑤,管他冬夏与春秋⑥。

【注释】

①《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2日: “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运交华盖欲何求,„„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凄成一律以请’云云。”

按:十月五日郁达夫在聚丰园宴请其兄郁华,请鲁迅作陪,同席还有柳亚子。

〔闲人〕《三闲集·序言》里说:“我将编《中国小说史略》时所集的材料,印为《小说旧闻钞》,以省青年的检查之力,而成仿吾以无产阶级之名,指为‘有闲’。而且‘有闲’还至于有三个„„”,所以把杂文集名为《三闲集》,又自称“闲人”。

〔打油〕自己谦称是打油诗。

〔偷得半联〕鲁迅晚年得子,疼爱有加。那天鲁迅赴宴,郁达夫借此开玩笑道:“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鲁迅用上一天想到的“横眉”一联回答他。郁达夫又打趣说:“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是没有脱?”鲁迅说:“给你这么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所谓偷得半联是指第一句。

② 华盖,鲁迅《华盖集·题记》:“我平生没有学过算命,不过听老年人说,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华盖,象花那样盖在头上的云气。这里指霉运。

③ 漏船句,《吴子·治兵》:“如坐漏船之中。”

④ 千夫指,《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孺子牛,《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 而背之也!’”这里的“孺子”指春秋时齐景公的幼子荼。齐景公非常疼爱他这个儿子,一次自己装作牛,口里衔着绳子,让儿子骑着玩。小孩子不慎跌倒,扯掉了景公的牙齿。清代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同里钱秀才季重,工小词。然饮酒使气,有不可一世之概。有三子,溺爱过甚,不令就塾。饭后即引与嬉戏,惟恐不当其意。尝记其柱贴云‘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真狂士也。”或以为条幅所说“偷得半联”,指此。

⑤ 成一统:这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

⑥ 管他冬夏与春秋:即不管外面的气候有怎样变化。

【译 文】

交了倒霉运怎么还会想有顺心事,躺在床上身都不敢翻一下却把头碰到了墙上。所以,上街都要低低地压下破帽沿把脸遮住,唯恐被人看见,招来不测的横祸,就像酒装在漏船里,

在江心激流中打转一样,随时有被江水吞没的危险,真是有逃不脱的晦气啊!我这人不招人喜欢,许多人指斥我,骂我,诅咒我,本该没病也死掉,但我偏偏横着眉毛一动也不动地既不悲也不怒地照常活着,真够不知羞的;我也知道自己既无大志也没什么能耐,只甘心在家扮老牛让孩子牵着跑,逗孩子玩,也实在是个窝囊废。然而,咒骂任人咒骂,窝囊我自窝囊,只要自己还有能够安身的小楼,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天下,楼外任什么我才不管它呢!

【赏 析】

这是一首人们熟知并传诵的名诗。

鲁迅在白色恐怖下经常遭受压迫,所以说交华盖运,说“未敢翻身已碰头”。为了避免反动派的追踪迫害,在过闹市时,用破帽遮住了脸。就是这样,处境还是非常危险,象漏水的船载着酒在水流中浮着,一不小心就会沉没。处在这样危险的环境里,鲁迅采取的却是决不妥协的坚强的战斗态度。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这两句不仅意味深长,而且形象鲜明。郭沫若同志在《鲁迅诗稿序》里赞美这一联道:“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千夫指”本于里谚“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这里的“千人”即“千夫”,是指群众。但鲁迅却赋予这个词以新义,这个“千夫”不指群众,而指敌人,指各式各样的敌人。因此,冷对“千夫指”,不是冷对群众的指责,是冷对众多敌人的指点。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这两联解释得极为透彻:“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毛泽东对鲁迅的这种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也极其精当地阐述了诗中这一联的正面意蕴,画龙点睛地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对于我们正确而深刻地理解鲁迅诗中表达的思想无疑是很重要的。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鲁迅处在反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所以躲进小楼成为我的一统天下,管他外界的政治气候有什么变化。所以“躲进小楼” 是“自嘲”,但又不限于自嘲。当时反动派丢掉东北大片土地,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国民政府躲避敌人威胁,迁都洛阳,一直到这年12月才迁回南京。作者写这首诗时还没有迁回,所以也是讽刺国民政府只知躲避,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里。这两句既是“自嘲”,又是借“自嘲”来猛烈攻击敌人,刺中敌人要害的一击,跟“横眉冷对”一联作了有力的配合。

诗的题目叫“自嘲”,离开了“嘲”的艺术特点而直接阐释此诗,就成了一首豪言壮语式的明志诗。“嘲”的艺术常规武器是反语,这首诗整个来说是说反话。反话自然应做正话解,但首先要从反话来鉴赏,才能领略到鲁迅在本诗中所体现的那种特有的犀利、辛辣、乐观的幽默风格,对人民无限的爱和对敌人无比憎的情感,从而得到艺术的美的享受。

自嘲鲁迅赏析篇二
《赏析自嘲鲁迅》

鲁迅《自嘲》解析

运交华盖欲何求②,未敢翻身已碰头。优

破帽遮颜过闹市,优漏船载洒泛中流③。

横眉冷对千夫指,优俯首甘为孺子牛④。

躲进小楼成一统⑤,管他冬夏与春秋⑥。

比做“未敢翻身已碰头”。为了避免反动派的追踪迫害,在过闹市时,用破帽遮住了容颜。就是这样,处境还是非常危险,象漏水的船载着酒在水流中浮着,一不小心就会沉没。处在这样危险的环境里,鲁迅采取的却是决不妥协的坚强的战斗态度。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毛主席对这种精神给予极高的评价。鲁迅处在反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所以“躲进小楼”是写实,但又不限于写实。当时反动派丢掉东北大片土地,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国民政府躲避敌人威

胁.迁都洛阳,一直到这年12月才迁回南京。作者写这诗时还没迁回,所以讽刺它只知躲避,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里。

这首诗,“横眉”两句成为传诵的名言,“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这两句不仅意义深长而且形象鲜明。郭沫若同志在《鲁迅诗稿序》里赞美这一联道:“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千夫指”的出处,本于《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这里的“千人”即“千夫”,是指群众。但鲁迅在1931年2月4日《致李秉中》里说:“今幸无事,可释远念。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生丁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鲁迅在这里给予新义,这个“千夫”不指群众,指敌人,指各式各样的敌人。这同《无题》“一枝清采采湘灵”里的“无奈终输萧艾密”一样,“萧艾密”指敌的众多,跟“千夫”的指敌人的多一致。因此,冷对“千夫指”,不是冷对群众所指责的独夫,是冷对众多敌人的指点,毛主席说“„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是极正确的。

关于《自嘲》,在解释上还有一些分歧,可以讨论一下。

对题目《自嘲》的解释:一是说:“至于鲁迅所题„自嘲‟二字,只不过是一种曲笔,实际上,鲁迅先生是无需乎自嘲的。”既然无需自嘲,那末为什么要“自嘲”?说曲笔是不是说没有“自嘲”的意味?问题还不清楚。二是说:“本诗名为自嘲,实则是对敌人的讽嘲。”那末是嘲敌而不是自嘲。要是真的没有自嘲,那何必题《自嘲》呢?三、“自嘲就是自我戏嘲。鲁迅戏嘲自己

的什么呢?戏嘲自己的遭遇,戏嘲自己的境况,也即戏嘲敌人对自己的种种迫害。”“它是自嘲,每句诗戏嘲的对象,始终都是自己。”戏嘲自己就是戏嘲敌人吗?每句诗都是戏嘲自己,难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两句,也是戏嘲自己吗?

那末“自嘲”应该怎样解释呢?“自嘲”这样的题目是有它的来源的。《文选》里有一类叫“设论”,收了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班固《答宾戏》,这三篇题目里就有嘲和戏,第一篇《答客难》就是解嘲。这三篇都是解释客人的嘲笑自己,不是“自嘲”,同“自嘲”不同。但《汉书·东方朔传》里说:“因著论设客难己,用位卑以自慰谕。”是东方朔假设一位客人来嘲自己,并不是真有客人在嘲戏自己,还是自己在嘲戏自己,再由自己来解答。扬雄的《解嘲》、班固的《答宾戏》,直到韩愈的《进学解》都一样,都是自己假设一个人来嘲自己,实际上是自己嘲自己,再由自己来解答。所以《文选》上称东方朔等三篇为“设论”,说明这位嘲自己的客人是作者假设的,即作者的自嘲。这类文章都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嘲己,一部分是解答,实际上是自嘲自解,不过形式上作客嘲自解而己。

鲁迅的《自嘲》就是从这种“解嘲”的文章中变化来的,去掉它的形式上的客嘲自解,采取它实际上的自嘲自解,而称为“自嘲”。过去的“解嘲”,实际上分自嘲自解两部分,鲁迅的“自嘲”也分自嘲自解两部分。过去的“解嘲”,先假设客人向自己提出问题嘲戏自己,鲁迅的《自嘲》也先提出问题来嘲戏自己,如“运交华盖欲何求”,实际是提问句,交了华盖运还要求得什么呢?过去“解嘲”的文章都有嘲戏自己的话,象东方朔说的“唇腐齿落”,扬雄说的“官之拓落”,班固说的“纡体衡门”,韩愈说的“跋前止疐后,动辄得咎”,“头童齿豁,竞死何裨”。鲁迅也有类似的“自嘲”,如“未敢翻身已碰头”,跟“纡体衡门”的怕碰头,和“跋前疐后,动辄得咎”相近;“破帽遮颜”写自己的形容,同“唇腐齿落”、“头童齿豁”写自己形容的也属一类。这是写自嘲的部分。

过去的“解嘲”写到“解嘲”这部分往往自占身分,如东方朔说的“计同范蠡,忠合子胥”,扬雄说的“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凰”,自比风凰,班固说的“和氏之壁”,

“旷千载而流光也”。鲁迅也有解嘲的话,即“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它的深刻的意义,已经由毛主席阐发无余,自然远远超越前人。因此《自嘲》有自嘲的部分,并不象上面引的解释认为“自嘲”是曲笔,是“对敌人的讽嘲”。说自己交华盖运,未敢翻身,破帽遮颜,怎么是“曲笔”,怎么是嘲讽敌人呢?难道说交华盖运就不是交华盖运吗?说交华盖运又怎么嘲讽敌人呢?《自嘲》又有自解部分,也不是每句都是自嘲。

当然,鲁迅的《自嘲》同前人的“解嘲”,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很大不同。前人是客嘲自解,鲁迅只称“自嘲”,这是命题的不同。前人借客嘲以鸣不平,借自解以占身分,主要是自我解嘲,对自己的不平不敢触及封建统治者,还有美化封建统治者的作用。鲁迅的《自嘲》,是革命的诗篇,是敢于刺向国民党反动派,是表明了他对敌人的藐视,表明了为革命事业战斗到底的决心。那末用前人的“解嘲”来比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正说明鲁迅在创作上的发展,正象鲁

迅的《我的失恋》有所继承而又有发展那样。指出这点,有利于我们对《自嘲》这个题目的理解,使它更符合于诗的实际。

其次是最后一联“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解释。一说“最后两句是讽刺当时那些只顾自己舒适自在,不过问政治的人”。二说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迁都洛阳,直到12月才迁回南京,作者写这诗时还没有迁回。三说“„躲进小楼‟再一次表达了鲁迅一贯主张的„壕堑战‟的思想。„小楼‟是掩体的工事,是前线的战壕。躲进小楼,乘机出击,是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四说“„成一统‟意思是自成一统,与蒋家王朝针锋相对。„小楼‟虽小,但作为对敌斗争的一个前哨阵地,是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的。”

再看前人写的“解嘲”,在后一部分是怎么说的。东方朔说的是“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扬雄说的是“惟寂惟寞,守德之宅”;班固说的是“慎修所志,守尔天符”。都是讲自己安于寂寞,有以自守,不是讽刺别人的。一说讽刺不过问政治的人,是不恰当的。要讽刺的主要是敌人,对不过问政治的人是教育问题,不是讽刺他们。鲁迅讲的“躲进小楼”同前人的“廓然独居”,安于寂寞,在形式上也有相近处,当然两者的精神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退守,后者是战斗。

“躲进小楼”怎么战斗呢?是不是以小楼为壕堑作壕堑战呢?我们只知道当敌人攻进城市作街道战时,才躲在小楼里,以小楼为掩蔽袭击敌人。鲁迅反文化“围剿”而战,怎么以小楼作壕堑呢?反文化“围剿”而战,一定要利用报刊作为战斗阵地,向敌人进攻,离开了报刊这个战斗阵地,即使躲进小楼,又怎么去攻击敌人呢?鲁迅的壕堑战,是他写战斗的杂文时用各种笔名.来迷惑敌人,是他写战斗的杂文时用各种巧妙的艺术手法来蒙蔽敌人的眼睛,是这样来掩蔽自已,进攻敌人,而不是“躲进小楼”来保存自己,打击敌人。三说恐怕不符合实际。四说认为“躲进小楼”是坚守阵地,“成一统”是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但原句是说“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即躲在小楼里成为一统天下,并不是以小楼为据点,再同革命根据地联系起来,才成为一统天下的。正因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天下,才和“管他冬夏与春秋”相应,外界的政治气候不论怎样,管他呢!即不管的意思。倘以小楼为据点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那就得密切注意外界的政治气候,怎么可以不管呢?所以四说不免求之过深。

那末这两句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鲁迅处在反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所以躲进小楼成为我的一统天下,管他外界的政治气候有什么变化,这是“自嘲”,但又不限于自嘲,也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只知躲避,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这两句,既是“自嘲”,又是借“自嘲”来猛烈攻击敌人,刺中敌人要害的一击,这才显出“自嘲”是革命的战斗。这两句跟“横眉冷对”一联作了有力的配合。我交了不好的运气,还没有准备摆脱坏运气就已经遭到打击。用破帽子遮着自己的样子穿过热闹的集市, 像用漏了的破船载着酒在急流中行驶一样危险.横眉冷对敌人指来的指责的手指,俯下身子愿为百姓做孺子牛奉献一切.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不管外面的气候有怎样变化

自嘲鲁迅赏析篇三
《鲁迅自嘲及解析》

自嘲 (1932年)

运交华盖欲何求①?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②。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③。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2日:“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略)。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添成一律以请之。”按,10月5日郁达夫在聚丰园宴请兄郁华,请鲁迅作陪。诗中“破”作“旧”,“漏”作“破”。后来鲁迅为日本杉本勇乘题此诗于扇面,“对”作“看”。

①鲁迅《华盖集·题记》:“这运(指华盖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 ②《吴子·治兵》:“如坐漏船之中。”《晋书·华卓传》,华卓说:“得酒满数百斛船,„„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③《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齐景公)之为儒子牛而折其齿乎?’”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引钱季重作的柱帖:“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儒牛。”

这首诗,特别是其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可谓家喻户晓。但多年以来论者无一例外肯定、赞赏“横眉冷对”一联,不但撇开诗题“自嘲”不顾,将自嘲释为自誉,更进一步认为鲁迅对此也持首肯、赞赏态度,其实鲁迅何尝如此。

此诗作于1932年10月,这时,左联已成立两年,左联柔石等五烈士已牺牲一年多,而距离鲁迅逝世只有四年,鲁迅已成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众所周知,鲁迅一直是“解剖自己并不比解剖别人留情面”(《而已集·答有恒先生》),鲁迅在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以后,不仅用它来抨击、揭露形形色色的反动派及假马克思主义者,而且用它来解剖自己。“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坟·写在坟的后面》)《自嘲》正是一篇用马克

思主义辩证法对自己过去人生观、战斗姿态的自我解剖。

作诗的时候鲁迅的处境怎样呢?他说:

上海曾大热,近已稍凉,而文禁如毛,缇骑遍地,则今昔不异,久而见惯,故旅舍或人家被捕去一少年,已不如捕去一鸡之耸人耳目矣。我亦颇麻木,绝无作品,真所谓食菽而已。(鲁迅1932年8月15日《致台静农》)

前面所说的正是“华盖”的具体内容;最后一句“我亦颇麻木„„” 说的是迫害已到了难以动弹的地步,正是“未敢翻身已碰头”的注脚,是全部自嘲的出发点。

“破帽”一联是对自己过去处世态度的第一重回顾。上句原为“旧帽”,言不改故装;下句原为“破船”,言不识艰险。这是自嘲的第一方面:客观形势是“未敢翻身已碰头”,主观上却依然故我,不识艰险,不作相应策略之改变。

“横眉”句谈自己对敌斗争的态度,“俯首”句谈自己对亲人的态度。从诗的结构承继关系说,是对自己处世态度进一层具体剖析。为人处世最要紧的当然是对敌与亲的憎和爱。这一联是自剖-自嘲的第二方面。鲁迅在二重“围剿”中成为空前的民族英雄,对敌人是最坚决、最勇敢的战士,但他非常讲究策略,最善随机应变,他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斗争艺术家,无产阶级文化营垒的主帅。1932年前后他曾多次批评不讲策略的蛮干:时危人贱,任何人在何地皆可死„„忆前此来函,颇多感愤之言,而鄙意颇以为不必,„„因一时之刺激,释武器而奋空拳,于人于己,两无益也。(1932年3 月20日《致李秉中》)

郑君(振铎)锋芒太露而昧于中国社会情形,蹉跌自所难免。(1932年6月5日《致台静农》)

乔峰事蒙如此郑重保证,不胜感荷。其实此君虽颇经艰辛,而仍不更事,例如与同事谈,时作愤慨之语,而听者遂掩其本身不平之语,但掇彼语以上闻,借作取媚之资矣。顷已施以忠告,冀其一心于馁,三缄厥口,此后庶免于咎戾也。(1932年8月1日《致许寿裳》)

这些信中所批评的“释武器而奋空拳”、“锋芒太露”、“时作愤慨之语”正是与“横眉冷对”一样不策略的“于人于己,两无益也”的表现。由此可见鲁迅不是提倡“横眉冷对”,而是批评“横眉冷对”。

在1932年7月8日致黎烈文的信中,鲁迅更全面地阐述了他的斗争策略和采取这策略的现实依据:

我与中国新文人相周旋者十余年,颇觉以古怪者为多,而漂聚于上海者,实尤为古怪,造谣生事、害人卖友,几乎视若当然,而最可怕的是动辄要你生命。但倘遇此辈,第一切戒愤怒,不必与之针锋相对,只须对之一笑,徐徐扑之。

从这里可以见出,鲁迅提倡的不是“横眉冷对”,而是“横眉巧对”。

同时,鲁迅对“俯首甘为孺子牛”也持有发展的认识。

生今之世,而多孩子,诚为累坠之事,然生产之费,问题尚轻,大者乃在将来之教育,国无常经,个人更无所措手,我本以绝后顾之忧为目的,而偶失注意,遂有婴儿,念其将来,亦常惆怅,然而事已如此,亦无奈何,长吉诗云:己生须己养,荷担出门去。只得加倍服劳,为孺子牛耳,尚何言哉。(1931年4月《致李秉中》)

从“只得”与“无可奈何”可以看出鲁迅是不甘作“孺子牛”的,或者说是不赞赏“甘为孺子牛”的。他因忧国忧民,不愿有子,而又极富人伦之情。肖红说鲁迅曾承认自己对待下一代的感情是“母性”之情。(《新文学史料》1981年3期69页)他一方面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不丈夫”甚至取笔名、刻印章为“孺牛”、“孺子牛”,对膝下眼前的下一代倾注了远超于父爱之情;一方面理性上又觉得“遂有婴儿,念其将来,亦常惆怅”,表达了“不甘”如此之意,视为可笑之举,列为自嘲的内容。

这里的“孺子”主要是亲属子女,推而广之,也指年青一代,鲁迅同样也由持“俯首”的姿态转为否定“俯首”的分析态度:

我一向是相信进化论的,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后来我明白我倒是错了。我在广东,就目睹了同是青年,而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书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想因此轰毁,后来便时常用了怀疑的眼光去看青年,不再无条件的敬畏了。

(《三闲集·序言》)

“躲进小楼”两句是全诗总结。在检讨、回顾、剖析了自己过去的人生观、战斗姿态后表示对目前情况的自剖、自嘲。鲁迅一方面是终身在与敌人作韧性的战斗,晚年显示出更为坚定,更为清醒的特点;另一方面,在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实的上海,“文禁如毛,缇骑遍地”,二重“围剿”,四伏危机;进不能行寸步,席地避难长达数月;退而从北京的老虎尾巴逼退到上海且介亭。革命者何时有扬眉吐气之时,如此人生,如此中国,可悲而又可笑!这是自嘲的最后

一点。比前不同的是带有被逼退的文化战士的悲哀,失去战场、远离硝烟的寂寞。

同时,他深居孤岛,独战小楼,常常深感“吟罢低眉无写处”,并没有尽自己所能,说尽自己所想说的话,做尽自己想做的事。

我为旅沪以来,谨慎备至,几乎谢绝人世,结舌无言。(1932年2月4日《致李秉中》)

我亦颇麻木,绝无作品。(1932年8月15日《致台静农》)

左联战士柔石等走向政治斗争,“只要学起来”的铿锵哲言时刻在冲击着他,而他内心更有积蓄已久的因献身民族解放不得不放弃个人志趣的苦闷,“这显然由于他的艺术的天才在要求发展而又未能尽量发展的缘故。”(冯雪峰《回忆鲁迅》)“躲进小楼”中有一种 “千古文章未尽才”自觉的伤痛。

当然,这些自嘲中的矛盾、悲哀和伤痛绝不说明鲁迅畏怯或偷懒, 也不说明鲁迅后期作品稀少或不伟大,这些却也包含一位伟大人物严于审视自己的自谦、自叹,绝非自誉则可以确信。

自嘲鲁迅赏析篇四
《鲁迅自嘲解析》

鲁迅《自嘲》解析

运交华盖欲何求②,未敢翻身已碰头。优

破帽遮颜过闹市,优漏船载洒泛中流③。

横眉冷对千夫指,优俯首甘为孺子牛④。

躲进小楼成一统⑤,管他冬夏与春秋⑥。

注释:

① 《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2日: “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

„运交华盖欲何求……。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凄成一律以请‟云云。”按,十月五日郁达夫在聚丰园宴请其兄郁华,请鲁迅作陪。闲人,(《三闲集·序言》里说:“我将编《中国小说史略》时所集的材料,印为《小说旧闻钞》,以省青年的检查之力,而成仿吾以无产阶级之名,指为„有闲‟。而且„有闲‟还至于有三个……”,所以把杂文集名为《三闲集》,又自称“闲人”。打油是自己谦称是打油诗。偷得半联,有三种说法:一、郭沫若同志认为即借用钱季重的“饭饱甘为孺子牛”,不是半联而是半句,见注④。二、借用南社诗人完姚鹓雏(锡钩)的诗句“旧帽遮颜过闹市。”三、熊融同志提供,那天鲁迅赴宴,郁达夫开玩笑道:“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鲁迅用上一天想到的“横眉”一联回答他。达夫打趣道:

“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是 汉有脱?”鲁迅说:“嗳,给你这样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所谓偷得半联就指第一句(《<偷得半联>别解》,

《人民日报》1962年2月22日)。按,一说是借半句而非半联;二说,检《南社诗集》没有找到这句诗;三说较合。日记所载诗中“破”作“旧”,

“漏”作“破”。后来鲁迅为日本杉本勇乘写扇面时也曾与这首诗,诗中„对”作“看”。 ②

华盖:鲁迅《华盖集·题记》:“我平生没有学过算命,不过听老年人说,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华盖,象花那样盖在头上的云气。《古今注》:“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这是指黄帝仿云气作的车盖。

③ 漏船句:《吴子·治兵》;“如坐漏船之中。”《晋书·毕卓传》中毕卓说:“得酒满数百斛船,……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孺子牛:郭沫若同志在《孺子牛的质变》里,提到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引钱季重作的柱帖:“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指出“但这一典故,一落到鲁迅的手里,却完全变了质。在这里,真正是腐朽出神奇了。”(1962年1月16日《人民日报》)《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齐景公爱他的孩子,自己装作牛,口里衔着绳子,让孩子骑着。孩子跌倒,扯掉了他的牙齿。

⑤ 成一统:这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

⑥ 管他冬夏与春秋:即不管外面的气候有怎样变化。鲁迅在白色恐怖下经常遭受压迫,所以比做交华盖运,

比做“未敢翻身已碰头”。为了避免反动派的追踪迫害,在过闹市时,用破帽遮住了容颜。就是这样,处境还是非常危险,象漏水的船载着酒在水流中浮着,一不小心就会沉没。处在这样危险的环境里,鲁迅采取的却是决不妥协的坚强的战斗态度。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毛主席对这种精神给予极高的评价。鲁迅处在反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所以“躲进小楼”是写实,但又不限于写实。当时反动派丢掉东北大片土地,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国民政府躲避敌人威

胁.迁都洛阳,一直到这年12月才迁回南京。作者写这诗时还没迁回,所以讽刺它只知躲避,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里。

这首诗,“横眉”两句成为传诵的名言,“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这两句不仅意义深长而且形象鲜明。郭沫若同志在《鲁迅诗稿序》里赞美这一联道:“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千夫指”的出处,本于《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这里的“千人”即“千夫”,是指群众。但鲁迅在1931年2月4日《致李秉中》里说:“今幸无事,可释远念。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生丁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鲁迅在这里给予新义,这个“千夫”不指群众,指敌人,指各式各样的敌人。这同《无题》“一枝清采采湘灵”里的“无奈终输萧艾密”一样,“萧艾密”指敌的众多,跟“千夫”的指敌人的多一致。因此,冷对“千夫指”,不是冷对群众所指责的独夫,是冷对众多敌人的指点,毛主席说“„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是极正确的。

关于《自嘲》,在解释上还有一些分歧,可以讨论一下。

对题目《自嘲》的解释:一是说:“至于鲁迅所题„自嘲‟二字,只不过是一种曲笔,实际上,鲁迅先生是无需乎自嘲的。”既然无需自嘲,那末为什么要“自嘲”?说曲笔是不是说没有“自嘲”的意味?问题还不清楚。二是说:“本诗名为自嘲,实则是对敌人的讽嘲。”那末是嘲敌而不是自嘲。要是真的没有自嘲,那何必题《自嘲》呢?三、“自嘲就是自我戏嘲。鲁迅戏嘲自己的什么呢?戏嘲自己的遭遇,戏嘲自己的境况,也即戏嘲敌人对自己的种种迫害。”“它是自嘲,每句诗戏嘲的对象,始终都是自己。”戏嘲自己就是戏嘲敌人吗?每句诗都是戏嘲自己,难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两句,也是戏嘲自己吗?

那末“自嘲”应该怎样解释呢?“自嘲”这样的题目是有它的来源的。《文选》里有一类叫“设论”,收了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班固《答宾戏》,这三篇题目里就有嘲和戏,第一篇《答客难》就是解嘲。这三篇都是解释客人的嘲笑自己,不是“自嘲”,同“自嘲”不同。但《汉书·东方朔传》里说:“因著论设客难己,用位卑以自慰谕。”是东方朔假设一位客人来嘲自己,并不是真有客人在嘲戏自己,还是自己在嘲戏自己,再由自己来解答。扬雄的《解

嘲》、班固的《答宾戏》,直到韩愈的《进学解》都一样,都是自己假设一个人来嘲自己,实际上是自己嘲自己,再由自己来解答。所以《文选》上称东方朔等三篇为“设论”,说明这位嘲自己的客人是作者假设的,即作者的自嘲。这类文章都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嘲己,一部分是解答,实际上是自嘲自解,不过形式上作客嘲自解而己。

鲁迅的《自嘲》就是从这种“解嘲”的文章中变化来的,去掉它的形式上的客嘲自解,采取它实际上的自嘲自解,而称为“自嘲”。过去的“解嘲”,实际上分自嘲自解两部分,鲁迅的“自嘲”也分自嘲自解两部分。过去的“解嘲”,先假设客人向自己提出问题嘲戏自己,鲁迅的《自嘲》也先提出问题来嘲戏自己,如“运交华盖欲何求”,实际是提问句,交了华盖运还要求得什么呢?过去“解嘲”的文章都有嘲戏自己的话,象东方朔说的“唇腐齿落”,扬雄说的“官之拓落”,班固说的“纡体衡门”,韩愈说的“跋前止疐后,动辄得咎”,“头童齿豁,竞死何裨”。鲁迅也有类似的“自嘲”,如“未敢翻身已碰头”,跟“纡体衡门”的怕碰头,和“跋前疐后,动辄得咎”相近;“破帽遮颜”写自己的形容,同“唇腐齿落”、“头童齿豁”写自己形容的也属一类。这是写自嘲的部分。

过去的“解嘲”写到“解嘲”这部分往往自占身分,如东方朔说的“计同范蠡,忠合子胥”,扬雄说的“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凰”,自比风凰,班固说的“和氏之壁”,

“旷千载而流光也”。鲁迅也有解嘲的话,即“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它的深刻的意义,已经由毛主席阐发无余,自然远远超越前人。因此《自嘲》有自嘲的部分,并不象上面引的解释认为“自嘲”是曲笔,是“对敌人的讽嘲”。说自己交华盖运,未敢翻身,破帽遮颜,怎么是“曲笔”,怎么是嘲讽敌人呢?难道说交华盖运就不是交华盖运吗?说交华盖运又怎么嘲讽敌人呢?《自嘲》又有自解部分,也不是每句都是自嘲。

当然,鲁迅的《自嘲》同前人的“解嘲”,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很大不同。前人是客嘲自解,鲁迅只称“自嘲”,这是命题的不同。前人借客嘲以鸣不平,借自解以占身分,主要是自我解嘲,对自己的不平不敢触及封建统治者,还有美化封建统治者的作用。鲁迅的《自嘲》,是革命的诗篇,是敢于刺向国民党反动派,是表明了他对敌人的藐视,表明了为革命事业战斗到底的决心。那末用前人的“解嘲”来比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正说明鲁迅在创作上的发展,正象鲁迅的《我的失恋》有所继承而又有发展那样。指出这点,有利于我们对《自嘲》这个题目的理解,使它更符合于诗的实际。

其次是最后一联“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解释。一说“最后两句是讽刺当时那些只顾自己舒适自在,不过问政治的人”。二说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迁都洛阳,直到12月才迁回南京,作者写这诗时还没有迁回。三说“„躲进小楼‟再一次表达了鲁迅一贯主张的„壕堑战‟的思想。„小楼‟是掩体的工事,是前线的战壕。躲进小楼,乘机出击,是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四说“„成一统‟意思是自成一统,与蒋家王朝针锋相对。„小楼‟虽小,但作为对敌斗争的一个前哨阵地,是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的。”

再看前人写的“解嘲”,在后一部分是怎么说的。东方朔说的是“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扬雄说的是“惟寂惟寞,守德之宅”;班固说的是“慎修所志,守尔天符”。都是讲自己安于寂寞,有以自守,不是讽刺别人的。一说讽刺不过问政治的人,是不恰当的。要讽刺的主要是敌人,对不过问政治的人是教育问题,不是讽刺他们。鲁迅讲的“躲进小楼”同前人的“廓然独居”,安于寂寞,在形式上也有相近处,当然两者的精神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退守,后者是战斗。

“躲进小楼”怎么战斗呢?是不是以小楼为壕堑作壕堑战呢?我们只知道当敌人攻进城市作街道战时,才躲在小楼里,以小楼为掩蔽袭击敌人。鲁迅反文化“围剿”而战,怎么以小楼作壕堑呢?反文化“围剿”而战,一定要利用报刊作为战斗阵地,向敌人进攻,离开了报刊这个战斗阵地,即使躲进小楼,又怎么去攻击敌人呢?鲁迅的壕堑战,是他写战斗的杂文时用各种笔名.来迷惑敌人,是他写战斗的杂文时用各种巧妙的艺术手法来蒙蔽敌人的眼睛,是这样来掩蔽自已,进攻敌人,而不是“躲进小楼”来保存自己,打击敌人。三说恐怕不符合实际。四说认为“躲进小楼”是坚守阵地,“成一统”是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但原句是说“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即躲在小楼里成为一统天下,并不是以小楼为据点,再同革命根据地联系起来,才成为一统天下的。正因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天下,才和“管他冬夏与春秋”相应,外界的政治气候不论怎样,管他呢!即不管的意思。倘以小楼为据点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那就得密切注意外界的政治气候,怎么可以不管呢?所以四说不免求之过深。

那末这两句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鲁迅处在反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所以躲进小楼成为我的一统天下,管他外界的政治气候有什么变化,这是“自嘲”,但又不限于自嘲,也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只知躲避,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这两句,既是“自嘲”,又是借“自嘲”来猛烈攻击敌人,刺中敌人要害的一击,这才显出“自嘲”是革命的战斗。这两句跟“横眉冷对”一联作了有力的配合。

自嘲鲁迅赏析篇五
《鲁迅与《自嘲》》

《自嘲》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嘲古诗赏析

【注释】

①鲁迅《华盖集·题记》:“这运(指华盖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

②《吴子·治兵》:“如坐漏船之中。”《晋书·华卓传》,华卓说:“得酒满数百斛船,……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③《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齐景公)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引钱季重作的柱帖:“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孺子”,鲁迅说,本意是指的自己的儿子——子婴,后来借指劳动人民了。

【译文】

交了倒霉运怎还会想有顺心事,躺在床上连身都不敢翻一下倒把头给碰到墙上。因此,上大街低低压下破帽遮住脸,唯恐被人看见,招来不测的横祸,我就像酒装在漏船里,在江心激流中打转,随时有被江水吞没的危险,逃不脱的晦气啊!我这人不招人喜欢,许多人指斥我,骂我,诅咒我,本该没病也死掉,但我偏偏横着眉毛一动也不动地既不悲也不怒地照常活着,真够不知羞的;自己也知道自己既无大志也没什么能耐,而甘心在家扮老牛让孩子牵着跑,逗孩子玩,也实在是个窝囊废。然而,咒骂任人咒骂,窝囊我自窝囊,只要自己还有能够安身的小楼,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天下,楼外任什么我才不管它呢。

【赏析】

这是一首人们熟知并传诵的名诗。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

切革命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极其精当地阐述了诗中这一联的正面意蕴,也画龙点睛地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对于我们正确深刻地理解鲁迅诗中表达的思想无疑很重要。

诗的题目叫“自嘲”,离开了“嘲”的艺术特点而直接阐释此诗,那就会让读者把本诗理解成一首豪言壮语式的明志诗。“嘲”的艺术常规武器是反语,这首诗整个来说是说反话。反话自然应做正话解,但首先要从反话来鉴赏,才能领略到鲁迅在本诗中体现的他那种特有的犀利、辛辣、乐观的幽默风格,对人民无限爱对敌人无比憎的情感,从而得到艺术的美的享受。

诗中的“横眉”两句成为传诵的名言,“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这两句不仅意义深长而且形象鲜明。郭沫若同志在《鲁迅诗稿序》里赞美这一联道:“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千夫指”的出处,本于《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这里的“千人”即“千夫”,是指群众。但鲁迅在1931年2月4日《致李秉中》里说:“今幸无事,可释远念。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生丁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鲁迅在这里给予新义,这个“千夫”不指群众,指敌人,指各式各样的敌人。这同《无题》“一枝清采采湘灵”里的“无奈终输萧艾密”一样,“萧艾密”指敌的众多,跟“千夫”的指敌人的多一致。因此,冷对“千夫指”,不是冷对群众所指责的独夫,是冷对众多敌人的指点,毛主席说“„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是极正确的。

鲁迅

(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正式用笔名——鲁迅。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诗歌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坟》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自嘲鲁迅赏析篇六
《鲁迅自嘲》

自嘲?次鲁迅《自嘲》韵闲云一段本无求,误入红尘梦里头。觅衣逐食长劳碌,邀月拈花偶风流。身无媚骨耻攀凤,心有雅意聊骑牛。百年若得长携手,醉卧梦窗不识秋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屋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自潮.次次鲁迅<<自潮>>韵一朵闲云荡千秋,夜销红尘莫松手.破衫闹市羞忙碌,醉酒飞车追风流.不为柴米折真骨,敢笑媚仔不如牛.千载奇缘要珍重,一叶枫红能识秋!-----------------------------------

自嘲鲁迅赏析篇七
《自嘲》

自嘲鲁迅赏析篇八
《自嘲》

自嘲

教学目标:

作为现代人写的旧体诗,本课很有特色,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区别旧体诗和古诗,可适当再补充一些优秀的旧体诗,引导学生赏析,对兴趣浓厚的学生,教师可建议其尝试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朗读《自嘲》

二、 讲授新知

1,分析名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这首诗中的名句,一直以来,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可从诗句含义、体现作者精神等方面谈。(此句中的“千夫指”、“孺子牛”的所指历来有争议,这个问题既可以帮助正确理解诗句,又能在讨论中加深对鲁迅伟大人格的认识)参考:这两句诗是鲁迅风骨的生动体现“千夫”是指一切对他进行诬蔑、造谣、诽谤、压制、迫害、围攻的人,鲁迅对峙一概横眉冷对。而“孺子”作者的本意首先当指他的孩子子婴,以及合子婴一样的的千千万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幸福,他自讽自喻心甘情愿做埋头耕耘的牛。郭沫若同志在《鲁迅诗稿序》里赞美这一联道: “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这句诗是鲁迅爱与憎的高度概括,是他伟大人格的真实写照。

2,鲁迅为什么在这里剖析自己的情怀,他当时交了什么“华盖运”?

鲁迅先生在北京时,由于坚决支持女师大爱国学生与校方及其后台北洋军阀政府的斗争,勇于和顶头上司教育总长章士钊以及现代评论派陈源等人展开论战,受到打击、诬蔑、围攻,运交“华盖”,他曾把自己那是的杂文集干脆定名为《华盖集》, 后来他到了南方,同样受到国民党新军阀的压迫,依旧四处碰壁。他的新杂文集定名为《华盖集续编》,意为“年月虽改了,清新却依旧”(《华盖集续编。小引》)

3,“已碰头”、“破帽遮颜”、“漏船载酒”是什么意思,表现鲁迅什么态度?这是鲁迅对当时自己“运交华盖”处境的形象描绘和自嘲,表现他面对危难艰险而又从容不迫、潇洒舒展的人生态度。

4,此诗的最后一联“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解释历来有多种说法,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对这句诗的解释有多种,一说“最后两句是讽刺当时那些只顾自己舒适自在,不过问政治的人”。二说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迁都洛阳,直到12月才迁回南京,作者写这诗时还没有迁回。三说“‘躲进小楼’再一次表达了鲁迅一贯主张的‘壕堑战’的思想。‘小楼’是掩体的工事,是前线的战壕。躲进小楼,乘机出击,是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四说“‘成一统’意思是自成一统,与蒋家王朝针锋相对。‘小楼’虽小,但作为对敌斗争的一个前哨阵地,是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的。” 我们认为,当时鲁迅处在反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所以躲进小楼成为我的一统天下,管他外界的政治气候有什么变化,这是“自嘲”,但又不限于自嘲,也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只知躲避,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这两句,既是“自嘲”,又是借“自嘲”来猛烈攻击敌人,刺中敌人要害的一击,这才显出“自嘲”

是革命的战斗。这两句跟“横眉冷对”一联作了有力的配合。 研讨问题五:题目《自嘲》该如何理解?参考:向学生介绍“自嘲” 这类题目的来源,特别讲清鲁迅的自嘲自解痛前人的不同之处,前人是客嘲自解,鲁迅只称“自嘲”,这是命题的不同,前人借客嘲以鸣不平,借自解以占身份,鲁迅的诗则表明他对敌人的藐视,表明了他为革命事业战斗到底的决心。这也说明鲁迅在创作上不泥古、善创新。

三,小结。

四,拓展延伸

“硬骨头”——鲁迅

鲁迅你从封建家庭走出本想拿起手术刀医治沉睡的东方雄狮可没有精神的躯壳面对恶魔的屠刀只能一颗颗人头落地脍子手说看这就是奴隶深深刺痛了你的心从此你拿起了匕首一样的笔重塑国民的精神你在众人的彷徨脚步中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 你坐在《狂人日记》奠定的新文学运动基石上冷峻的目光怒向刀丛觅小诗而大丈夫也柔情的心却俯首甘为孺子牛你安坐在松柏苍翠中仍在朝花夕拾 展现顽强的生命历程而野草则是你跳动的心脏你在抒写阿Q的续篇

自嘲鲁迅赏析篇九
《课题:自嘲》

课题:自嘲

备课教师;张佐雄

2013年11月16日

教学目的:

一、深入理解全诗;二、品味并把握颈联的价值及由因;三、欣赏本诗的艺术价值;四、背诵并默写全诗。

一、课题:n+1=1型;二、教学程式:信息交流——简介作者——介绍背景——赏析全诗——欣赏写技——写技迁移;三、背诵默写;四、信息拓展;五、教学用时:两课时;六、辅助用具:多媒体。

教程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论世知人;二、理解诗题;三、落实字词;四:朗诵、背诵。

教程与内容:

一、信息交流、认知鲁迅

一)学生讲述鲁迅的故事及所读作品。

二)老师概述唐弢《琐忆》中关于鲁迅爱憎分明的故事: 《琐忆》的文眼,即鲁迅在《自嘲》诗中的自我写照:“横

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甘为孺子牛”(爱人民大众)的故事。

1)具体事迹:

①为爱好写作的青年改稿 ;②作序;③介绍出书;④资助金钱;⑤代劳补靴(表现其平易近人)。⑥鼓励青年:以“猪或羊不宜夸说自己肥大”作比,教育青年作者提高作品的思想性;“小溪虽浅,但明澈见底,浅得澄清;烂泥塘泥水浑浊,人们不知其深浅。”作类比,鼓励自渐浅薄的青年作者增强信心;作者还用鲁迅的一段话表明鲁迅的心迹:“我懂得青年也会变猴子,变虫豸,这是后来的事情„„我还是要多做些事情„„只要我努力,他们变猴子和虫豸的机会总可少一些,而且是应该少一些。”

这些故事,种种鼓励,深刻表现了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2、“横眉冷对”(憎恨敌人)的故事

作者没写鲁迅参加群众大会,发表演说等大事情,而是紧扣题意,也写了几件生活小事:一是写鲁迅在和青少年接触过程中风趣的谈话。例如:对国民党依赖美国主持“公道”裁判日本的讽刺;对国民党禁止男女同学同泳的讽刺;对国民党政府害怕向日本政府“抗议”,因而不准报刊出现“黄帝”字的讽刺,进而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趋势;等等。文中对这些小事的描述,都使读者感到鲁迅“他的深刻的思想时时散发出的犀利的光彩。”

让我们体会到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邪恶与敌人)的斗争精神。

唐弢用散文和第三人称具体生动地写出了鲁迅的精神与人生境界,而鲁迅则用格律诗体将自己的人生进行了高度概括的真实写照。

二、简介作者及其文学成就

鲁迅(1881年-1925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36年10月9日病逝于上海,享年五十六岁。一生的思想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有三大转变之说),即进化论、阶级论、民主主义者——共产主义者、启蒙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

毛泽东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鲁迅战斗的一生作了最准确的评价。毛主席说:“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的文学成就具体有:小说仅30多篇,《呐喊》集,收入了1918—1922年十四篇小说,是我国第一部白话小说集。首篇小说是《狂人日记》,这是我国现代文学中的第一篇小说,也是第一篇反封建统治的作品,其小说集还有《彷徨》、《野草》、《朝花夕拾》、《故事新编》等。杂文集子有十六个,共一百多万字,

是中国文学史、思想史、革命史的不朽丰碑。其作品有《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三、简介本诗的写作时代特点。

《自嘲》写于1932年10月12日。

鲁迅写这首诗正处于反革命的“围剿”与革命的反“围剿”时期,斗争十分激烈,环境异常艰险,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在不断侵略我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蒋介石则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革命政策,连续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就在1932年6月,仅集结了五十万军队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疯狂“围剿”。与此同时,还进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颁布反动的“出版法”,大肆查禁进步书刊、封闭书店,逮捕和屠杀革命作家,使尽了种种极其卑劣残酷的手段。如1931年2月,就有“左联”五位青年作家及其他革命青年共二十三人被国民掌反动派杀害于上海龙华司令部;同年九月,有二百二十八种进步书刊被国民党反动政府查禁。鲁迅也失去了人身自由。1930年3月,国民党浙江省党部诬蔑鲁迅为“堕落文人”,呈请反动当局秘密通辑。此外,鲁迅还受到国民党文化势力的围攻,处境极为险恶但鲁迅绝不为任何艰难所屈服。他坚持革命立场,始终战斗在反文化“围剿”的最前列。《自嘲》这首诗就是他这个时期战斗生活的概括和战斗意志的抒写。

四、解释诗题

《自嘲》这首诗写于1932年10月12日在这一天的《鲁迅日记》中记载:“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运交华盖欲何求,„„’。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关联,凑成一律以请云云”达夫赏欣,指10月15郁达夫在上海聚丰园请鲁迅吃饭,同席有柳亚予夫妇。“闲人”,鲁迅在《三闲集·序言》里说:“我将编《中国小说史略》时所集的材料印为《小说旧闻钞》,以省青年的检查之力,而成仿吾以无产阶级之名,称为‘有闲’,而且‘有闲’还至于有三个,却是至今还不能安全忘却的。”所以,这里的“闲人”是指鲁迅自己,是顺便对成仿吾“有闲”的回言。“打油”,是对自己诗作的谦称,“偷得半联”,据说鲁迅那天赴宴时,郁达夫开玩笑说:“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鲁迅用上一天想到的“横眉”一联回答他。郁达夫打趣道:“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没有脱?”鲁迅说:“给你这样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偷得半联”别解》,载《人民日报》1962年2月22日)。这就是《自嘲》创作的由来。这首诗后来收入《集外集》前未发表。

关于诗的命题《自嘲》的解释有一些分歧,即有几种说法。借此机会,予以介绍。请大家听后,展开讨论,并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谈自己的看法。

对题目《自嘲》的解释有:一说:“至于鲁迅所题„自嘲‟二字,只不过是一种曲笔。实际上,鲁迅先生是无需自嘲的。”既然无

自嘲鲁迅赏析篇十
《鲁迅自嘲》


自嘲鲁迅赏析相关热词搜索:鲁迅诗歌自嘲赏析课件 自嘲鲁迅 鲁迅自嘲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自嘲鲁迅赏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自嘲鲁迅赏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8141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