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咏怀 骆宾王

咏怀 骆宾王

2015-12-24 11:20:5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咏怀 骆宾王篇一《易水送别——骆宾王》 ...

咏怀 骆宾王篇一
《易水送别——骆宾王》

原文

易水送别 (唐)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字词翻译

此地:指易水岸边。

燕丹:战国时燕国太子丹。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人:指荆轲。

没:死,即“殁”字。

水:指易水之水。

赏析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仪凤四年(679)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易水送别》一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这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此地指易水,易水源自河北易县,是战国时燕国的南界。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刺杀秦王,太子丹和众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临别时,荆轲怒发冲冠,慷慨激昂地唱《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然后义无反顾,勇敢地启程.这位轻生重义、不畏强暴的社会下层英雄人物,千百年来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受到普遍的尊敬和爱戴。诗人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侘傺失志,亲身遭受武氏政权的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因而在易水送友之际,自然地联想起古代君臣际会的悲壮故事,借咏史以喻今,为下面抒写怀抱创造了环境和气氛。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昔时人即指荆轲。没,死亡。荆轲至秦庭,以匕首击秦王未中,被杀。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陶渊明曾有《咏荆轲》诗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表达了对荆轲的崇敬与惋惜之情。宾王此诗,同陶诗交相辉映,但在意境的创造上更为含蓄有味。“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首先,“寒”是客观的写景。此诗作于冬天,冬天北方的河水自然是寒冷的。

其次,“寒”是对历史的反思。荆轲这样的古代英雄,虽然奇功不就,但也令人肃然起敬,诗人是怀着深切缅怀之情的。荆轲其人虽然早就不复存在了。可这位英雄疾恶如仇、视死如归的英风义概还在,作为历史见证的易水河还在。诗人面对着易水寒波,仿佛古代英雄所唱的悲凉激越的告别歌声还萦绕在耳边,使人凛然而产生一种奋发之情。复次,“寒”也是对现实的概括。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咏怀》)的骆宾王,有着远大志向,他愿洒满腔热血,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然而现实是“天子不见知,群公讵相识”(《夏曰游德州赠高四》),生不逢时,沉沦寂寞,诗人心中充满孤愤不平之气,如易水河一样,悠悠不尽。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

这首诗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诗尾的“寒”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意。景和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情和意,是诗人对客观对象在审美上的认识和感受。正如古人所说:“象者,出意者也。”诗人在自然对象当中,读者在艺术对象当中。发现了美的客观存在,发现了生命和人格的伟大表现,从而把这种主观的情和意,转移到客观的景和象上,给自然和艺术以生命,给客观事物赋予主观的灵魂,这就是诗歌创作和欣赏当中的“移情作用”。“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正是这种移情作用的物质符号,这是此诗创作最为成功之处。这首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待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全诗纯为咏史抒怀之作。但吟诵全诗,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壮别场景如在目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所咏的历史本身就是壮别,这同诗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别均为易水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同的。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全诗融为一体。一古一今,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待,最后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上,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

这首诗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炼的手法,摆脱了初唐委靡纤弱的诗风影响,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拓了道路。

补充:这首诗又名《于易水送人》、《于易水送别》、《于易水送人,内容完全相同,是骆宾王的佳作之一。

咏怀 骆宾王篇二
《骆宾王历史真相公元720年(上)》

骆宾王历史真相(上)

按鉴考 骆兆俊

唐朝骆宾王(652年一751年)今陝西咸阳人,初唐四杰诗人,唐代军亊大臣。

670年入朝至679年在长安城内任职,679年3月在海曲县被捕,10月出狱。680

年3月西征,10月回长安。681奉旨南征姚州三冬;683年12月南征姚州结束

回长安。684年3月奉旨东下扬州,安抚百城,拥护武则天改唐为周。684年10

月至687年因扬州亊件,抗旨逃亡,到湖北见庐陵王中宗李显,与高宗李治旧臣

转入河南,山东。687年至751年定居江苏南通64年。其中706年归诚入朝,

恢复官位,任职9年,告老回家,旧地重游,在南通家中安度晚年。公元751

年在今江苏省南通地区家中去世,这就是今南通狼山“骆宾王古墓历史真相”。

公元684年武则天改唐为周时代,以后21年内,修史书並沒有骆宾王完整档案。

《旧唐书》(后晋)刘呴等撰《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撰《资治通鉴》,(宋)司

马光撰《通鉴纪事本末》传中根据武则天时代骆宾王奉旨去楊州,楚州,吴会安

抚李氏王室后,因战爭抗旨逃亡。传他“伏诛” 二字, 並沒有厘清其古文(673

一751)年代顺序,记载成史。 新《旧唐书》等关联记载骆宾王历史完全错误。

骆宾王去世800年后,清朝学者陈熙晋根据《旧唐书》等关联骆宾王历史完全错

误的基础下,研究800年前《骆宾王自传》加释为《骆临海集笺注》,该书关于

古文年代顺序存在不足。《骆临海集笺注》该书294页《再与亲情书》“终期展接”

原始古文是“终朝展接” 该“朝”字是骆家因亊隐姓逃亡定居兖州武阳县,720

年修家谱及年代密码。该书名称“骆临海”,“临海”二字来源于《与亲情书》其

中,佐任海曲,虽然新《旧唐书》解释左迁“临海”,但並非浙江“临海”,海曲

是今山东日照市。《骆宾王自传》记载679年4月1月在狱,10月出狱。680年

3月生平第一次西征至10月回长安,681至683年奉旨南征姚州三冬,史证确凿。

681至683年骆宾王去浙江临海任县丞依据不足。该书329页“代李敬业傳檄天

下文” 传言骆宾王书写 ,与“骆宾王自传” 史实不符,684年3月骆宾王古

文记载奉旨到楊州,楚州,越州“抚百城” 又是唐高宗李治军亊名臣,没有必

要再代写檄文讨武。“代李敬业傳檄天下文” 最后四字,咸使知闻。因骆宾王是

咸阳人,简称“咸”,这咸使就是武则天特使骆宾王 (见十上古文启) 该檄文

讨武並非骆宾王代写。伹是骆宾王可能知闻,骆宾王“伏诛” 与檄文有关联。

一、解褐登朝,近缘之官

骆宾王670年入朝,该事实来源于673年《自叙状》 ……合璧光辉,易彼上农,

叨兹下秩,於今三年矣,……弹冠入仕,解褐登朝。据旧唐书高宗纪,合璧宮建

成于660年。於今三年矣,等于663年。假设按建成年计算,可考宾王约663

年入朝。但准确年代进入合璧宮依据不足。但据679年《上吏部裴侍郎书》,十

年不调,及《咏怀古意上裴侍郎》亊实,可确定骆宾王670年,时年18岁在长

安入朝为官。代任陝西武功县,山东海曲县文书职务。《与亲情书》“近缘之官,

佐任海曲” 简释:在长安城为官,西边武功县靠近家乡,所以称:近缘之官。

东边是海曲县,佐任海曲,海曲是今山东日照市靠近黄海。旧唐书称左迁临海。

骆宾王家乡住址:陝西,咸阳市,主要拫据《骆宾王自传》其中 673年《自叙

状》编号001。某本江东布衣也,……易彼上农,叨兹下秩。还有其它古文佐证。

唐朝骆宾王生年652年,主要依据 704年《咏怀古意上裴侍郎》这一篇诗文是

记录杨州亊件,奉旨因亊逃亡起点时间,文篇开头主题是记录年岁,三十二馀罢,

鬓是潘安仁。释文:公元684年,时年三十二岁, 因亊辞官弃职,抗旨逃亡隐

居,鬓发与古时的潘安仁一样满头白发。684一32等于652年。

二、佐任海曲 被诬下狱(679年时年27岁)

679年四月一日,上吏部裴侍郎书,骆宾王准备赴死,书写遗书。 仪凤四年(679)

3月宾王于海曲县因亊被诬等原因撤销一切职务,在山东日照市逮捕。关押今河

南汲冢地区,秦牢监狱。来源于《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汲冢宁详蠹,秦牢

讵辨冤。“上吏部裴侍郎书”年代密码,十年不调, 是以679年四月一日为准点,

679年至670年刚好进入十年范围。入朝十年(670至679)由内务上升东台详

正学士,辅佐大臣,见《上吏部裴侍郎书》上以弃兴王之佐命…《上吏部裴侍郎

书》《自叙状》《咏怀古意上裴侍郎》三篇古文相互佐证,骆宾王670年入朝准确

年代。据古文考证:骆宾王在狱只有四篇古文分别是002、《上吏部裴侍郎书》(679

年)003、《萤火赋》004、《在狱咏蝉·并序》005、《在狱咏蝉》在狱 6个月。

三、高宗下旨 释放出狱

据下古文考证仪凤四年(679年)10月唐高宗李治下旨释放出狱。由此首

次从军西征。四篇古文记载高宗下旨,释放出狱,出狱后转入军营,还原当时历

史事实。

006、「宪台出絷寒夜有怀」作者:骆宾王(河北省公元679年秋出狱)

独坐怀明发,长谣苦未安。自应迷北叟,谁肯问南冠。

生死交情异,殷忧岁序阑。空馀朝夕鸟,相伴夜啼寒。

007、「宿温城望军营」,作者:骆宾王(679年秋出狱后宿温城准备入军营)

虏地寒胶折,边城夜柝闻。兵符关帝阙,天策动将军。

塞静胡笳彻,沙明楚练分。风旗翻翼影,霜剑转龙文。

白羽摇如月,青山断若云。 烟疏疑卷幔,尘灭似销氛。

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还应雪汉耻, 持此报明君。

008、在军登城楼」作者:骆宾王(679年秋河北省出狱后入军营借诗向长安方向家中报信)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009、「至分水戍」作者:骆宾王(679年晚秋出狱后在军营告别入朝十年从此参军)

行役忽离忧,复此怆分流。溅石回湍咽,萦丛曲涧幽。

阴岩常结晦,宿莽竞含秋。况乃霜晨早,寒风入戍楼。

四、征战西域 结绶二入

见:《灵泉颂》:之中“调露二年( 680)来佐百里,俯就微班之列,是指

西征复职,但降职于行军总管,《从军行》平生一顾重,是指入朝十年以来(670

至680年)第一次照顾三军西征。九篇古诗记载还原宾王从军西征历史实况。

010、西行别东台详正学士」作者:骆宾王,

(调露二年(680)陝西,咸阳,春从此投身戎幕28岁)。

意气坐相亲,关河别故人。客似秦川上,歌疑易水滨。 塞荒行辨玉,台远尚名轮。泄井怀边将,寻源重汉臣。 上苑梅花早,御沟杨柳新。只应持此曲,别作边城春。

011、「从军行」作者:骆宾王

(西征,调露二年(680)春28岁,恢复官职,但降职任行军总管,)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012、「边城落日」作者:骆宾王(公元680年夏)

紫塞流沙北,黄图灞水东。一朝辞俎豆,万里逐沙蓬。候月恒持满,

寻源屡凿空。野昏边气合,烽迥戍烟通。膂力风尘倦,疆场岁月穷。

河流控积石,山路远崆峒。壮志凌苍兕,精诚贯白虹。君恩如可报,

龙剑有雌雄。

013、 「在军中赠先还知己」作者:骆宾王(西域公元680年秋)

蓬转俱行役,瓜时独未还。魂迷金阙路,望断玉门关。……。

014、「久戍边城有怀京邑」)作者:骆宾王( 公元680年秋 )

扰扰风尘地,遑遑名利途……。

015、「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作者:骆宾王(內蒙公元680年秋)

促驾逾三水,长驱望五原……数奇何以托,桃李自无言。

016、「夕次蒲类津(一作晚泊蒲类)」 骆宾王(內蒙西域西域公元680年秋)

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

017、「晚度天山有怀京邑」作者:骆宾王( 青海公元680年冬)

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

018、荡子从军赋 作者:骆宾王(公元680年冬)

胡兵十万起妖氛,汉骑三千扫阵恪R隐地中鸣战鼓,迢迢天上出将军。边沙远离

风尘气,塞草长萎霜露文。荡子辛苦十年行,回首关山万里情。远天横剑气,边

地聚笳声。铁骑朝常警,铜焦夜不鸣。抗左贤而列阵,比右校以疏营。沧波积冻

连蒲海,雨雪凝寒遍柳城。……。

五、奉旨南征 姚州三冬

记录年代密码:《至分陕》 陕西开胜壤,召南分沃畴。至今王化美,非独

在隆周。简释:永隆一周年(681年)南征,骆宾王恢复爵王任唐高宗军亊大臣,

奉圣旨任姚州道大总管,统领三军平定姚州蛮族叛乱。 古文〈帝京篇〉就是记

载南征亊实。其中“三冬自矜诚足用,十年不调几邅回” 之中的十年指680年

减去670年等于十年,也就是“十年不调几邅回”三冬指681年至683年3年南

征姚州结朿。《从军中行路难二首》(《兵部奏姚州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兵

部奏姚州破贼设蒙俭等露布》:是720年回忆681年至683年南征事实篇。

019、「至分陕」作者:骆宾王(681年春 永隆1周年,恢复爵王,南征)

陕西开胜壤,召南分沃畴。列树巢维鹊,平渚下睢鸠。

憩棠疑勿剪,曳葛似攀樛。至今王化美,非独在隆周。

020、「从军中行路难二首(一作行军军中行路难、军中行路难)」

作者:骆宾王 (681年初夏南征一683年)

君不见封狐雄虺自成群,冯深负固结妖氛。玉玺分兵征恶少,金坛受律动将军。

将军拥旄宣庙略,战士横行静夷落。长驱一息背铜梁,直指三巴登剑阁。

阁道岧峣起戍楼,剑门遥裔俯灵丘。邛关九折无平路,江水双源有急流。

征役无期返,他乡岁华晚。杳杳丘陵出,苍苍林薄远。途危紫盖峰,

路涩青泥坂。去去指哀牢,行行入不毛。绝壁千里险,连山四望高。……。

021、「帝京篇」作者:骆宾王 (公元681年一683年南征归来篇)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皇居帝里崤函谷,鹑野龙山侯甸服。五纬连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横地轴。

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桂殿嶔岑对玉楼,椒房窈窕连金屋。

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复道斜通鳷鹊观,交衢直指凤凰台。

剑履南宫入,簪缨北阙来。声名冠寰宇,文物象昭回。钩陈肃兰戺,璧沼浮

槐市。铜羽应风回,金茎承露起。校文天禄阁,习战昆明水。朱邸抗平台,黄扉

通戚里……三冬自矜诚足用,十年不调几邅回。……。

022、 兵部奏姚州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 作者:骆宾王

(公元720年回忆681年至683年南征事实篇)……。

023、兵部奏姚州破贼设蒙俭等露布:作者:骆宾王

(公元720年回忆681年至683年南征事实篇)……。

024、祭赵郎将文 作者:骆宾王 (公元720年回忆681年至683年南征事实篇)……。

六、忠简帝心 安抚百城

记录年代密码:古文「赋得春云处处生」其中诗篇之中的: 长抱穀城文。文,

指的是“文明年”(684)。「赋得白云抱幽石」幽石指唐高宗李治墓石。这一年唐

高宗李治刚逝世不久 ,武则天废中宗李显为庐陵王,更立豫王李旦为睿宗,积

极准备改唐为周,(绕镇仙衣动,飘蓬羽盖分)译文:各地王室有逆乱的危险,

武政权已经秘密调动军队准备镇压。武则天特使,骆宾王奉旨(见上兖州刺史启)

安抚楚州,扬州,越州, 李氏王室,拥护武则天改唐为周。以下四首古文记录

还原骆宾王 当时去扬州历史实况。

025、「赋得白云抱幽石」作者:骆宾王 (文明年、32岁(684)唐高宗刚逝世)

重岩抱危石,幽涧曳轻云。绕镇仙衣动,飘蓬羽盖分。

锦色连花静,苔光带叶熏。讵知吴会影,长抱穀城文。

026、「赋得春云处处生」作者:骆宾王(公元684年2月春李显下台 )

千里年光静,四望春云生。椠日祥光举,疏云瑞叶轻。

盖阴笼迥树,阵影抱危城。非将吴会远,飘荡帝乡情。

027、「早发淮口望盱眙」作者:骆宾王(公元684年夏淮口至扬州)

养蒙分四渎,习坎奠三荆。徙帝留馀地,封王表旧城。

岸昏涵蜃气, 潮满应鸡声。洲迥连沙静,川虚积溜明。

一朝从捧檄,千里倦悬旌。 背流桐柏远,逗浦木兰轻。

小山迷隐路,大块切劳生。唯有贞心在,独映寒潭清。

028、「秋日山行简梁大官」作者:骆宾王(公元684年秋至扬州途中)

乘马陟层阜,回首睇山川。攒峰衔宿雾,叠巘架寒烟。百重含翠色,

一道落飞泉。香吹分岩桂,鲜云抱石莲。地偏心易远,致默体逾玄。

得性虚游刃,忘言已弃筌。弹冠劳巧拙,结绶倦牵缠。不如从四皓,

丘中鸣一弦。

公元2015年3月1日

咏怀 骆宾王篇三
《论骆宾王挣扎在功利情怀下的诗歌创作》

咏怀 骆宾王篇四
《骆宾王生卒年真相》

骆宾王生卒年真相 按鉴考 骆兆俊

骆宾王(652年一751年)今陝西咸阳市人, 初唐四杰诗人,唐代军亊大臣。

骆宾王古墓在南通並不是因参加楊州李敬业讨武战争逃亡,终卒于南通。而是

奉旨“安抚百城” 武则天又调动军队镇压,“吏不忍欺”,才抗旨逃亡,定居

南通64年(687年至751年)儿孙滿堂。其中706年归诚入朝,“结绶倦三入”

恢复官位,任职9年,告老回家,旧地重游,在南通家中安度晚年。751年在

南通家中逝世。

一、生年考证 。

1、骆宾王出生652年,主要依据“骆宾王自传” 其中(「咏怀古意上裴侍郎」

这一篇诗文是记录杨州亊件,奉旨因亊逃亡起点时间,文篇开头主题是记录年

岁,三十二馀罢,鬓是潘安仁。释文:公元684年,时年三十二岁, 因亊辞

官弃职,抗旨逃亡隐居,鬓发与古时的潘安仁一样满头白发。也就是684一

32等于652年。这一年也就是出生年是非常正确的。

2、679年秋狱中「在狱咏蝉」 “那堪玄鬓影”, 玄鬓影:古文解释: 黑色

鬓发。 由此可考679年骆宾王28岁还是滿头黑色鬓发,4年以后,684年

32岁己经满头白发。704年时年52岁骆宾王古文「畴昔篇」之中词“不应白

发顿成丝,……”。实际这3首古文是记录年代顺序密码。

3、骆宾王670年时年18岁入朝,这一年入朝时间非常正确的。假设669年

或者671年入朝时间不能与古文年代吻合。679年4月1日“上吏部裴侍郎书”

年代密码,十年不调,是指670年至679年刚好进入十年范围。 时年18岁骆

宾王在陝西咸阳长安城內任官职,与(680年)古文「久戍边城有怀京邑」回

忆670年18岁入朝属于“弱龄小山志,宁期大丈夫” 还有(704年)古文「畴

昔篇」 “少年重英侠,弱岁贱衣冠”的诗句相勿合。

4、古文「至分陕」年代密码:非独在隆周,是永隆一周年(681年)春南征

恢复爵王奉圣旨任姚州道大总管,统领三军平定姚州蛮族叛乱。 兵部奏姚州

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古文帝京篇,就是记载南征亊实古文篇。 帝京篇

其中“三冬自矜诚足用,十年不调几邅回” 之中的十年指680年减去670年

等于十年,也就是“十年不调几邅回”三冬指681年至683年3年南征姚州结

朿。所以骆宾王入朝时间必须是670年,多一年,少一年不能与古文吻合。

5、公元730年「伤祝阿王明府」古文之中年代密码:含章光后烈,含:包

含,章:骆宾王于总章年(670年)入朝,光:光宅年抗旨逃亡。后烈:流传

后世的业绩。

6、古文,与博昌父老书: 其中:自解携襟袖,一十五年„„简释文:公元684年逃亡罪名于公元705年平反,也就是705年自解携襟袖起加15年等于公元720年。和再与亲情书之中“终朝展接” 的译文朝城县史证相勿合。

二、卒年考证:

1、742年古文「丹阳刺史挽词三首」 此时90岁高龄。 年代密码:丹阳。 江苏丹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丹阳境内就有人类活动。丹阳建置始于战国时期,初为云阳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实行郡县制,改云阳邑置云阳县。不久又更名为曲阿县。新莽始建国元年⑼改曲阿县为凤美县。东汉初复名曲阿县。吴嘉禾三年(234)改曲阿县为云阳县。晋太康二年(281)复名曲阿县。唐天宝元年(742)改润州为丹阳郡,曲阿县为丹阳县,丹阳县属丹阳郡。乾元元年(758)改丹阳郡为润州,丹阳县属润州。后经历朝,丹阳均属镇江。民国元年(1912)丹阳县直属江苏省。1949年4月丹阳全境解放,属镇江专区。1958年9月改镇江专区为常州专区,丹阳县属常州专区。1959年9月又改常州专区为镇江专区。1983年实行市管县后,丹阳县属镇江市。1987年12月,丹阳撤县设市,为丹阳市,仍属镇江市。

2、古文,「夏日夜忆张二」 欢娱百年促,简释文:公元751年100岁生日快要到了,

3、古文,「冬日宴」 “一百杖头钱” 简释文:751年100岁生日宴诗篇。

4、古文,「乐与大夫挽词五首」简释文:乐与骆同音,公元751年100岁备临终自传篇。 751年古人骆宾王还沒有去世。

上述依据骆宾王自传节选,江苏2015年元10日

咏怀 骆宾王篇五
《唐宋诗词鉴赏第十一课 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

咏怀 骆宾王篇六
《学生古诗词必背篇目》

学生古诗词必背篇目

咏怀 骆宾王篇七
《骆宾王历史真相(中二)》

骆宾王历史真相

按鉴考 骆兆俊(中二)

还原唐朝骆宾王历史真相, 主要依据还是其古文。其古文才是唯一历史依据。其古文后人为之辑集作注关联其故乡地址,与宾王记载故乡地址完全不符。

670年骆宾王18岁在长安入朝,673年《自叙状》关于家乡住址记载:某本江东布衣也,易彼上农,叨兹下秩。可考骆宾王家乡住址离陝西长安城不远。

680年骆宾王古文《荡子从军赋》从18岁(670年)入朝十年,28岁降职从军,思念家乡关山古城:诗中记载《荡子辛苦十年行,回首关山万里情》。

因抗旨,687年秋骆宾王在江苏,思念母亲住在陝西关山古城,安危不明。 「咏怀」记载:太息关山险,吁嗟岁月阑。这里的“太” 是太夫人,宾王母亲。

忆蜀地佳人:东西吴蜀关山远 。吴是江苏南部,蜀是四川,关山是故乡。无论东边江苏,还是西边关山,离四川佳人都是遥远,古文:东西吴蜀关山远。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记载684年秋史实至701年生活情况。诗中“空老渭川人”空老“指在江苏隐居17年务农。陝西长安,咸阳,武功,关山属渭川范围。无论古文中的青门、关山、还有渭川,全部是骆宾王记载故乡住址。

704年,时年52岁宾王在「畴昔篇」记载故乡地址:我住青门外,家临素浐滨。遥瞻丹凤阙,斜望黑龙津。简释文:汉 长安城 东门。本名 霸城门 ,因其门色青,故俗呼为“青门”。宾王在家望见长安城北门,斜望见长安城东门。

畴昔篇:《我家迢递关山里,关山迢递不可越》骆宾王故乡是关山古城。关山古城属唐朝陝西。684年抗旨宾王定居江苏离家己经21年,思念故乡,因江苏离故乡陝西关山非常遥远。684年抗旨难以回家。也就是“关山迢递不可越”。

历史至今为之辑集的作注的內容与古文不符,作注的內容不能定为宾王故乡依据。宾王自称咸,由此可考骆宾王故乡是:唐陝西咸阳长安北边关山古城。

1

宾王古文在历代流传至今千年之久,传唐中宗时代有其全文集存在与其古文年代密码完全不符。后人为骆文辑集,应当在唐幺宗时代后才有文集问世。近代、现代学者多数沿着宾王古文的编者作注内容去研究,忽视了对其古文年代密码去研究。其古文作注,关联其生平历史的内容,与其古文记载内容完全不符。其历史真相全部记载在其古文之中。还有骆宾王古文成集,年代顺序颠倒成书。所以骆宾王历史越研究,越不能与骆宾王古文记载内容吻合。

例如杨州事件200年以后,古文作注虚构了200年前骆宾王下落,传说至今,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旧唐书·骆宾王传、资治通鉴卷二O三,说宾王被杀。《骆宾王文集序》 《新唐书·骆宾王传》,说兵败逃亡。《朝野金载》卷一,说“宾王与敬业兴兵扬州兵败,投江水而死”。这三种说法与宾王记载完全不符。

684年春宾王奉旨东征扬州,在南京渡江后,去越州, 诸暨,途中经福建,广东。685年秋到达四川、685年冬宾王带着圣旨(龙章)到达湖北,见李显以后,回到今河南。也就是古文:饯郑安阳入蜀,唯有双凫舄,飞去复飞来。

从湖北一起回河南,山东全部是高宗李治旧臣。由于形势不利于李治旧臣,687年春天又转入江苏南通。古文六送 记载的全部是唐高宗李治旧臣,包括武则天儿子李贤,与骆宾王一起隐居江苏,因不满武则天改唐为周,但无力制止武则天改唐为周。所以在江苏隐居旧臣又前往全国各地。「秋夜送阎五还润州」无力励短翰,轻举送长离,记载此事。其序中的阎五是李六郎别名。这李六郎是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第二子李贤。传说李贤 被其母武则天逼自杀存在不实,实际是隐居。与骆宾王同年龄,693年与骆宾王隐居在江苏。

686年由于当时形势变化又回做官的“海曲“地区,今山东日照市,后

转入古文中的“白驹” 今江苏,盐城的大丰,古文中的“东皋” 今,南通,如皋。骆宾王古文篇总结这次路程为20字:遨游灞水曲,风月洛城端。色泛临砀瑞,香流赴蜀仙。古文“上李少常启:总结679年至684年为六字“所冀曲逮恩光”简释文,冀曲:679年于山东海曲县,今山东日照市,逮捕做牢。恩:唐高宗李治下旨出狱 。光:光宅年为了忠简帝心,抗旨逃亡后隐居江苏。

八、隐居江苏 承欢膝下

唐朝骆宾王第二故乡,今江苏南通依据如下:「畴昔篇」 南亩东皋事耕凿 简

2

释文:南亩,家住址南边有农田。古时东皋是今江苏南通如皋地区。事耕凿,684年因亊逃亡隐居后在今江苏南通如皋地区务农。《上廉使启:》宾王回忆 因亊定居江苏东皋承欢膝下,见唐朝骆宾王古文记载:……冀尘迹邱中,绝汉机於俗网;承欢膝下,驭潘舆於家园。不悟地络遐张,维白驹於空谷;天罗迥布,弋黄鹤於高。顾已驽钝,并从媒。力农贱事,未免东皋之劳……。 新编号048至063记载宾王从山东海曲(日照市)县,沿黄海逃亡经古文中的“白驹”(今江苏盐城大丰)、古文的东皋、今江苏南通,还原唐朝历史。

048、「远使海曲春夜多怀」骆宾王(684年加3春,687年春日照市至江苏大丰)

长啸三春晚,端居百虑盈。未安胡蝶梦,遽切鲁禽情。 ……。 049、「晚泊河曲」作者:骆宾王(687年秋江苏)

三秋倦行役,千里泛归潮。通波竹箭水,轻舸木兰桡。金堤连曲岸, 贝阙影浮桥。 ……恓惶劳梗泛,凄断倦蓬飘。仙槎不可托,河上独长谣。

050、「咏怀」作者:骆宾王(687年秋江苏35岁)

少年识事浅,不知交道难。一言芬若桂,四海臭如兰。宝剑思存楚, 金锤许报韩。虚心徒有托,循迹谅无端。太息关山险,吁嗟岁月阑。 ……。

051、「送费六还蜀」作者:骆宾王(687冬年江苏) 星楼望蜀道,月峡指吴门。万行流别泪,九折切惊魂。

雪影含花落,云阴带叶昏。还愁三径晚,独对一清尊 。

052、「送刘少府游越州」作者:骆宾王(687加三越等于690冬江苏) 一丘余枕石,三越尔怀铅。离亭分鹤盖,别岸指龙川。 露下蝉声断,寒来雁影连。如何沟水上,凄断听离弦。

053、「秋日送侯四得弹字」作者:骆宾王(江苏 692年) 我留安豹隐,君去学鹏抟。岐路分襟易,风云促膝难。 夕涨流波急,秋山落日寒。惟有思归引,凄断为君弹。

054、「秋日送尹大赴京」作者:骆宾王(江苏684年加9秋。等于693年) 挂瓢余隐舜,负鼎尔干汤。竹叶离樽满,桃花别路长。 低河耿秋色,落月抱寒光。素书如可嗣,幽谷伫宾行。

3

055、「秋日送别」作者:骆宾王(江苏 693年) 寂寥心事晚,摇落岁时秋。共此伤年发,相看惜去留。 当歌应破涕,哀命返穷愁。别后能相忆,东陵有故侯。

056、「秋夜送阎五还润州」作者:骆宾王(684年加9等于693年江苏) 序:阎五官言返维桑,修途指金陵之地;李六郎交深投漆,开筵浮白玉之 于时壁彩澄虚,漏轻光于云叶;圭阴散迥,摇碎影于风梧。虽桂醑兰缸,暂淹留于一夕。而青山黄鹤,将惆怅于九秋,请勒四言,俱伸五际。

通庄抵旧里,沟水泣新知。断云飘易滞,连露积难披。 素风啼迥堞,惊月绕疏枝。无力励短翰,轻举送长离。 057、「咏雪」作者:骆宾王(江苏697年) „„含辉明素篆,隐迹表祥轮。幽兰不可俪,徒自绕阳春。 058、「咏云酒」作者:骆宾王(江苏 697年) „„色泛临砀瑞,香流赴蜀仙。„„无复中山赏,空吟吴会篇 059、「同张二咏雁」作者:骆宾王(江苏 698年) 唼藻沧江远,衔芦紫塞长。„„。 无复能鸣分,空知愧稻粱。 060、「寒夜独坐游子多怀简知己」作者:骆宾王(江苏 699年) 故乡眇千里,离忧积万端。„„ 伐木伤心易,维桑归去难。„„。 061、「忆蜀地佳人」 骆宾王(江苏南通 700年)

东西吴蜀关山远,鱼来雁去两难闻。莫怪常有千行泪,只为阳台一片云。 062、「咏怀古意上裴侍郎」作者:骆宾王(江苏49岁 701年) „„。 徒歌易水客,空老渭川人。„„。 063、「畴昔篇」作者:骆宾王704年52岁于江苏南通 少年重英侠,弱岁贱衣冠。既托寰中赏,方承膝下欢。 遨游灞水曲,风月洛城端。且知无玉馔,谁肯逐金丸。……。

他乡冉冉消年月,帝里沈沈限城阙。不见猿声助客啼,唯闻旅思将花发。我家迢递关山里,关山迢递不可越。故园梅柳尚馀春,来时勿使芳菲歇。……。 我住青门外,家临素浐滨。遥瞻丹凤阙,斜望黑龙津。 荒衢通猎骑,穷巷抵樵轮。时有桃源客,来访竹林人。……。

公元2015年5月3日

4

5

咏怀 骆宾王篇八
《古代文学完结版》

一、名解

1、【魏晋风流】:魏晋时代一批新人所追求的那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就是魏晋风流。这是“玄”的心灵世界的外观,也是那个乱世之下痛苦内心的折射,构成魏晋风流的条件是玄心、洞见、妙赏、深情。魏晋风流表现在外的特点则可以概括为:颖悟、旷达、真率。魏晋风流是追求艺术化的人生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

2、【玄言诗】:玄言诗兴盛于东晋,是魏晋玄学和清淡之风兴盛的结果,,玄言诗的兴盛是东晋政局及由此而形成的士人心态有关在这种心态下老庄玄理与山水之美相混合的产物。

3、【言不尽意】:言意之辩讨论的内容是言辞和意旨之间的关系,言不尽意论,认为言可达意,但不能尽意,指出了言意之间的联系和差别,以及言辞在表达意旨时的局限。

4、【正始之音】:指正始时期的诗人,由于司马集团的残暴统治,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是所写出的诗歌。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例如: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嵇康的《幽愤诗》。

5、【咏明体】: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代表诗人:沈约、谢眺。四声的发现和咏明体的产生,使诗人具有了掌握和运用声律的自觉意识,它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

6、【田园诗】:主体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以及农村的凋敝。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淡、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作者悠然自得的心境和对农耕生活的热爱。田园诗的代表诗人是陶渊明。

7、【宫体诗】:这类诗主要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他们对女性的审美关照,同对器物的审美关照的心理是一样的。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靡缓弱。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的大体一致,湮没了诗人的个性色彩。人们把这类诗统称为“宫体诗”。

8、【骈文】魏晋南北朝的文坛出现了新的格局,并开拓出个性化与美文化的多元发展前景,辞赋创作的时代特征最为突出,讲究对偶、声律和藻饰之美,讲究“诗赋欲丽”的审美要求,文章的句式结构逐渐发生变化。代表作家有孔稚圭的《芜城赋》、谢庄的《月赋》、左思的《哀江南赋序》

9、【志怪小说】志怪小说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虽然许多作品中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如干宝的《搜神记》。

10【志人小说】志人小说的兴盛与士族文人之间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风气有很大的关系。这类志人小说即是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结果,又反过来促进了这种风气的发展。志人小说分为三类:笑话、野史、逸闻轶事。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11【初唐四杰】初唐真正能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士人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的是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初唐四杰强调作诗要有刚健骨气,是针对争构纤维的上官体的流弊而言的,这是当时诗风变革的关键。

卢照邻、骆宾王的创作个性,在七言歌行体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表现,实现了描写场景和题材由宫廷走向市井的转变,而且出现了装的的气势和力量。王勃和杨炯的五律,也透漏出一种非常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因此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

12【边塞诗派】指以边塞风光、异域生活、军营生活为题材,表现唐朝士兵及士人爱国主义情怀的派别,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高适的诗有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结合,具有一种慷慨悲壮的美。岑参的诗不仅意奇、语奇,还兼有调奇之美。

二、 简答题:

1 阮籍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思想内容:A阮籍的《咏怀诗》充满苦闷、孤独的情绪,其诗或者写时光飞逝,人生无常;

B或者写树木花草由繁华转为憔悴,比喻世事的反复;

C或者写鸟兽虫鱼对自身命运之无奈;

D或者直接慨叹人生的各种深创巨痛,如少年之忽成丑老,功名富贵之难保、以色事人之不可靠。

艺术特征:A以佳人喻理想,写诗人心虽悦人之而无由交接,表现了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

B在诗歌中,他也为自己设计了精神的出路,这就是游仙和隐居。阮籍《咏怀诗》有不少篇章写游仙和隐居,有些则是仙隐结合。

2、建安诗歌的个性特点:

A建安诗人多高自标置,以文采武略自负,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便不肯踵武前贤或效法同辈,而是另辟蹊径,努力展现自己独特的风貌。

B 在诗体的运用上,也各具匠心。曹操的四言诗独擅一时;曹丕的《燕歌行》二首被誉为七言之祖;曹植、王粲、刘桢、蔡琰则以五言诗名世。

C 在诗歌语言方面,曹操、阮瑀、陈琳诸位较为朴质,曹丕、王粲等人较为秀美;曹植既有风骨,又富文采,成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代表。鲜明的个性色彩,是建安诗歌独具魅力的标志。

3、太康诗风的“繁缛”特征表现:

A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例,陆机的《拟古行》

B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例,《猛虎行》

C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例如陆机的名作《赴洛道中作》

4、魏晋文学的显著特点:

(1)服务于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了,文学变成个人的行为,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的情感。

(2)五言古诗在汉末蓬勃兴起,文人的个人抒情之作《古诗十九首》被后人奉为

(3)出现梁陈宫体诗,梁陈宫体诗在于诗歌的形式美,即声律、对偶、用事等语言的技巧,以及格律的完整。

5、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

(1)他的诗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得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2)他的田园诗有的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这是其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为可贵的部分。

(3)他有些田园诗是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

6、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的转变的表现:

首先是从写意到摹象。

陶渊明就是一位写意的能手。他的生活是诗化的,感情也是诗化的,写诗不过是自然的流露。因此他无意于模山范水,只是写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谢灵运则不同,山姿水态在他的诗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谢诗不像陶诗那样以写意为主,注重物我合一,表现出整理的自然美,而是更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这些山水景物又往往是独立于诗人性情之外的,因此他的诗歌也就很难达到陶诗那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

其次是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陶渊明的诗,十分注重言外的效果,发挥语言的启示性,以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像,去体会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陶诗中的物像描写,常采用白描的手法,虽然只是淡淡的几笔,但在平淡的外表下,却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无不渗透着诗人的性情和人格,甚至成为诗人的化身和人格的象征。而谢灵运的诗歌语言,则更注重写实。他充分发挥了语言的表现力,增强了语言描写实景实物的效果。他凭着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受,运用准确的语言,对山水景物做精心细致的刻画,力求真实的再现自然美。因而他笔下的物象,就更多的带有独立性和客观性。

7、谈谈孟浩然与王维诗的区别:

A由于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孟浩然与王维是有区别的,他的山水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在孟浩然的诗里的景物描写,常常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饰。

B如果说王维的山居歌咏长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的话,那么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给人以洗削凡近之感,情思的净化、语言的清淡,和诗境的明秀融为一体,将自然纯净的山水之美透彻的表现出来。

C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尽管他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但非有意于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

8、李白“歌行体”独到的艺术特征:

A李白的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不仅感情一气直下,而且还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来显示其回旋振荡的节奏旋律,造成诗的气势,突出诗的力度,呈现出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

B李白独特的艺术个性,及其非凡的气魄和生命激情,在他的歌行中全都展露出来,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C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因这三者都是盛唐艺术追求浪漫个性的典型代表。

9、陈子昂“风雅、兴寄”主张的意义:

A 陈子昂第一次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兴寄、没有风骨的作品。这样,复归风雅的目的就不只是美刺比兴,而是要追踪多悲凉慷慨之气的建安风骨,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与片面追求藻饰的齐梁诗风彻底地划清了界限。

B 其次,他提出了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C 他对风骨的追求,他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成为盛唐诗歌将到来的序曲。

三、论述

(一)谈佛教对文学的影响:

1 想像世界的丰富。

佛教传入以前中国传统的思想只有今生此世,既无前世也无来世。佛教带来的三世的观念(前世、今生、来世),以及三界,五道的观念。这就把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都扩大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人想像世界也扩大了。用因果报应的观念解释人世间的许多现象,遂有了《幽冥录》(刘义庆)、《冥想记》(王琰)、《冤魂志》(颜之推)等笔记小说。维摩与观音的形象在这时建立起来,并对后代的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很值得注意。

2 故事性的加强。

佛经中记载的大量故事,随着佛经的翻译传入中国,并且流传到民间,加强了中国文学的故事性。如(梁)吴均《续齐谐记》。南北朝时期,记载因果报应之类的故事的小说大量出现,显想然与佛教有关。唐代的俗讲与变文,导致了中国白话小说的产生,则更证明了佛教的深远影响。

3 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

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梵语的拼音法启发人们去分析汉语的声音结构,分析出汉语的声母和韵母,于是产生了反切。而反切欲求准确,就自然会发展到对汉字声调的注意。

4 词汇的扩大。

随着佛经的大量翻译,反映佛教概念的词汇也大量进入汉语,使词汇丰富起来。其中有的是用原有的汉字翻译佛教的概念,使之具有新的意义,如“姻缘”、“境界”等。有的是外来语的音译词,如“佛陀”、“菩萨”、“沙门”等。

5 文学观念的多样化。

魏晋南北朝本是文学观念脱离儒家强调的政教中心说,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这与玄学有很大关系,而佛教中关于真与空的观念,关于心性的观念,以及关于形神的讨论,也丰富了文学观念。

(二)开放的文化与唐代文学繁荣的关系:

1、唐文学的繁荣,与唐代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唐朝建立不久,经济就从隋末的大破坏中恢复过来,并迅速得到发展,国力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2、唐朝的立国者,对外来的文化采取兼容的政策。去华夷之防,容纳外来的思想与文化。整个唐代,广泛接收外来文化的影响,从文学艺术到生活趣味、风俗习惯,都可以看到这种影响。中外文化的交融多造成的这种较为开放的风气,对与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3、唐代士人对人生普遍持一种积极的、进取的态度。一批较接近广阔社会生活的寒门士人进入文坛,使文学离开宫廷的狭窄圈子,走向市井,走向关山与塞漠,这对文学的发展也是意义重大。由于国力强大,唐代士人有着更为恢弘的胸怀、气度、抱负与强烈的进取精神。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反映到文学上来,便是文学(特别是诗)中的昂扬的情调。

4 唐人恢宏的胸怀气度对待不同文化的兼容心态,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的环境。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都有很大的发展。唐诗中色彩表现的丰富细腻,意境的画意,传神的技巧,都与绘画艺术的高度发展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音乐和舞蹈的繁荣与文化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南朝山水诗兴盛的原因:(中国山水诗的产生条件)

1、到了汉末建安时期,曹操的《观沧海》才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自汉代以来,循迹岩穴即被视为一种清高。

2、到了魏晋,由于社会动乱、政治黑暗,隐逸之风大炽。士大夫阶层大都以山林为乐土,他们往往把自己理想的生活和山水之美结合起来。晋宋时代,尤其是南渡之后,江南的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士族地主阶层的物质生活条件更加优越,他们大造别墅,在秀美的山水之间过着登临吟啸的悠闲生活。而作为生活环境的山水景物,也就很自然的反映在诗中。

3、当时的玄学把儒家提倡的“名教”与老庄提倡的“自然”结合在一起,引导士大夫从山水中寻求人生的哲理与趣味。因此在玄学发展的过程中,山水审美的意识也渐增,借山水体玄,成为当时一种普遍的风气,因而有了不少描写自然山水的佳句,可以说玄言诗本身孕育了山水诗。

4、晋宋之际,随着自然山水审美意识的不断浓厚,山水绘画及理论也应运而生。这对于山水诗的产生,无疑也有着促进的作用。

5、五言诗的成熟以及江南民歌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经验,也为山水诗的产生做好了文学上的准备。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中的美景,表现诗人恬静闲雅、乐于归隐的情趣。首联点明季节、时间。地点,并为全诗创造了一个明净清新的气氛。颔联和颈联具体描写山中景美。尾联反用《楚辞招隐士》的诗意,抒发陶醉于山中秋景、乐而不返的心情。这首诗的景物描写十分出色。作者巧妙的将动与静、光与声、视与听、景与人等多方面、多角度、的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山中生活的风俗画,且颔联侧重写山中自然之景的宁静清幽,颈联侧重写山中之人们的生活场景,二者相映成趣、充满生机。苏轼说:“维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这首诗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是一首格调高昂、笔力雄健、感情真挚的送别诗,可以说是唐人赠别诗中的佼佼者本诗一扫过去送别诗感伤、悲酸的老调,没有儿女之态,没有缠绵悱恻。整首诗既充满了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又给人一种乐观向上、清新健康的感觉。诗歌起笔壮阔,非同凡响,诗人纵目几千里,依依不舍之情,关切之心由“风烟”遥望之中引出。“同是宦游人”,虽略显低调,但接下来的两个豪迈的名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却一扫迷茫与低调,结尾的两句更是将这种豪壮与豁达推向高潮。总之,这首诗感情真挚、健康,乐观向上,思想性与艺术性都属上乘,是古典诗歌中不可多得的名作。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是一首五言古诗,抒写诗人登上三山时遥望京城和大江美景引起的思乡之情。此诗开头借用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的意思,形容他沿江而上,傍晚时登上江岸的三山回望建康的情景,十分贴切。“。“河阳视京县” 暗示自己此去宣城为郡守,遥望京邑建康,正如西晋的潘岳在河阳为县令,遥望京城洛阳一样。此首二句既交代出离京的原因和路程,又借典故含蓄地抒写了诗人对京邑眷恋不舍的心情,以及对时势的隐忧。首二句领起望乡之意,以下六句写景,六句写情。诗人扣住题意,选取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将登临所见层次清楚地概括在六句诗里。这首诗写景色调绚烂纷繁、满目彩绘,写情单纯柔和,轻清温婉。诗人将京邑的黄昏写得如此明丽美好,毫无苍凉暗淡之感,固然是为了渲染他对故乡的热爱,但也与诗中所表现的游宦怀乡之情并无深永的感伤意味有关。全诗结构完整对称,而给人印象最深的则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两句。

咏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诗发端“夜中”两句,直接交代了诗人“不能寐” 的状态。薄帷”两句是景物描写孤鸿”两句由室内转至户外,写旷野丛林,鸿号鸟鸣的凄凉景象。“最后一句由景物描写转为内心独白,承接前两句,写鸟徘徊于野外,人也徘徊于室内。同时也回应了篇首,回答了“夜中不能寐”的原因:夜色茫茫,徘徊月下,忧思不已,没有希望,没有慰藉,惟有寂寞悲伤。全诗自始至终没有直接明言其“忧思”所在,但联系当时权臣擅政,腥血不已的时世,我们不难发现,诗人这种彻夜难寐、如怀汤火的焦虑、忧伤感,显然不是由于一时一事的原因,而是

长期积淀的生命感受。在诗人的身上,它不仅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持久的生存状态,这便是一种糅合孤独、苦闷、失望、痛苦和焦虑的复杂情绪。理想的失落与现实的残酷导致其忧伤,社会的责任感又造就其焦虑。在阮籍的笔下,他尽情地倾诉出的“忧生之嗟”,乃是一种被压抑下生命的焦灼、恐惧、困惑与绝望之感。因此,《咏怀诗·夜中不能寐》不只是代表一个人,它代表了一个时代,代表了所有具备正义感与良知文人。但所有这些深层的思绪,诗人均以浅近景语道出,读后让人觉得其意深长,有不尽的难言之隐,回味无穷。

鲍照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此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 面对着如此不合理的现实,诗人“心非木石岂无感”?理的劝慰、酒的麻醉,难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吗?当然不能。全诗的感情在这句达到高潮。紧接着却是一个急转直下:“吞声踯躅不敢言。”诗情的跌宕,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飞致!此诗的语言近似口语,明白晓畅。诗歌的情感时而压抑,时而奔放,将复杂的心理历程表现的曲折婉转。

咏史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这首诗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不平现象。“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形象鲜明,表现含蓄。世胄蹑高位”四句诗歌由隐至显,比较明朗。这里,以形象的语言,有力地揭露了门阀制度所造成的不合理现象。“金张藉旧业”四句,紧承“由来非一朝”。内容由一般而至个别、更为具体。左思《咏史》,实际上是咏怀。诗人只是借历史以抒发自己的怀抱,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抨击而已。 这首诗哪里只是“金张藉旧业”四句用对比手法,通首皆用对比,所以表现得十分鲜明生动。加上内容由隐至显,一层比一层具体,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1fate2trial3guilty4acouple of5congucted6wandering7causal8confirm9temporary10brilliant11stand a chance12employment13turn against

1analysis2professions3energetic4catch one’s breath5staying up6convinced7stimulating8administrative9switch10pace11refleetion12park13repaying

1reeal2embarrassment3have all to himself4rantic5assume6sessions7catch on to8enrolled9correspondence10heipess11tension12went on

1prescribed2bring down3overcome4gazed5is erable6shiver7lush8detached from9keep from10slid11take it easy

1hostible2interfere with3amount to4fantasy5benefits6contribute7recommend8picture9vision10supposedly11negleet12substitute13tattain

一、 填空、选择

1、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

2、 德国美学家(姚斯)提出期待视野。

3、 期待视野的三个层次:(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

4、 文学风格的特征:(独立性—最突出)、(稳定性)、(多样性)、(主导性)。

5、 构成期待视野的要素:a、世界观、人生观

b、文化基础、思想水平

c、特定的生理机制

6、 审美意象的艺术特征:a、哲理性—文学意象的本质特征

b、象征性—文学意象的基本表现手段

c、荒诞性—文学意象的形象特征

d、求解性—文学意象的审美特征

7、 德国——伊瑟尔——“召唤结构”

德国——伽达默尔——“对话”

英国——罗曼英伽登——“填空”

8、 集体无意识——荣格。个体无意识——弗洛伊德 (奥地利精神医生).

9、 文学话语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语境)、(文本)、(沟通)。

10、 诗歌中的典故:(历史典故)、(文学典故)、(神话典故)。

11、 西方模仿论提出者——柏拉图。

12、 索绪尔语言分为:(语言)、(言语)。

13、 一字穷理、词语凝练——以少总多

14、 文学创作的第一要素/第一起点——材料。

15、 素材来源——世界

16、 文学创作的客体——社会生活.( 唯一源泉).

17、 艺术创作能否实现的关键:(创作动机)。

18、 艺术构思方式——综合、突出、简化、变形与陌生化。

19、 衡量艺术真实的三个测度:(反映测度)、(表现测度)、(心理测度)。

20、 文学概论属于(文艺学)。

21、 文学活动四要素:作家、作品、读者、世界 (艾布拉姆斯)

22、 典型属于现实主义文本——卢卡契

23、 读者之于作品——再创造

24、 文学作品是已经被读者阅读的文学文本。

25、 文学文本的三个层面——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26、 (文学话语层)最先呈现给读者。

27、 文艺学5个分支—— 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史、文学 理论史。

28、 王昌龄作《诗格》提出“意境”的概念。

29、 王国维《人间词话》是我国意境论的集大成。

30、 康德的“三大理性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31、 共鸣三层次——感动、激动、忘我。

二、 名词解释

1、 期待视野

德国美学家姚斯提出,指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或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往往会有一个即成的结构图示。

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即成心理图示,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2、 艺术概括

艺术概括是要求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对个别或特殊的食物加以独特处理,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普遍性的艺术形象。

3、 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4、 形而上意蕴层

指超越了特定社会历史内容的,带有全人类性的,更为普遍、永恒的一种精神体验和哲理思考,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寻和追问。

5、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出现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30、40年代,最先形成于德国,然后波及英、法、俄等国,代表作家有雨果、雪莱、拜伦等。

6、 文学的补偿功能

文学作品可以让读者神游于广阔无垠、五光十色、精彩纷呈的艺术世界。

帮助读者实现在实际生活中难以实现的欲望和追求,从精神上获得一种替代的满足,这就是文学的补偿功能。

7、 意境

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8、 圆形人物

圆形人物性格比较复杂、立体感强。这种人物往往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性格轴心,同时又呈现出不同的性格侧面和层次.这些不同的性格侧面和性格层次相互交融,构成一个独立自主、气象万千的世界。

9、 文学文本的主题

文学文本的主题应是与艺术形象交融在一起的,饱和着作家审美情趣的一种意蕴,亦即为艺术形象所包含的审美意识。

10、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是以文学鉴赏为基础,以一定的文学理论和相关的人文科学理论为指导,对各种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的科学认识活动。

11、 灵感思维

所谓灵感思维是指艺术构思和形象思维过程中由于思想高度集中、情绪特别高涨而导致感悟和认知发生飞跃升华的心理现象,其表现形态是对某一对象或某一问题的突如其来的顿悟。

12、 典型环境

充分的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三. 简答题

1. 文学风格的特征:a、独创性。b、稳定性。c、多样性。d、主导性。

2. 文学形象的特点

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文学形象的间接性,即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它只能通过接收者的想象和联想才有可能间接的被感知。

3、文学形象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4、文学形象的心象性,指人们在接受文学形象时的心理活动其实是一种和语言密切相关的表象活动。

5、文学形象的概括性。即文学形象虽然是具体的、个别的、感性的,但是它又必须包含着远远大于这种个别性和具体性的内涵,使其既不脱离感性的形态,又能蕴含着某种理性因素。

6、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7、文学形象具有审美理想性。

3.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1、典型人物具有“整体个性”的特点

2、典型人物的普遍性在于体现了深广的社会历史蕴涵。

3、典型人物在表现人生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a、文学典型以人的生命形式而呈现出无穷魅力。

b、典型的艺术魅力来自于它的真实性。

c、典型的无穷魅力在于它合乎理想。

d、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还在于它的新颖性。

e、文学典型应具有蕴藉性。

总结: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形态的叙事文学所创造的,在整体个性的表现中显示了某种社会历史蕴意的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

4、“诗意的裁判”具体含义

1、情感把握作为一种价值取向的把握,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生活的主体性“裁判”;“裁判”体现的情感态度应该具有诚挚性与高尚性。

2、文学对客体对象的“裁判”应该是“诗意”的。

它以审美的视角和艺术的方式,把情感把握寄寓于“境”的创造之中,并与“理”的阐发相交融。

5、现实型文学及其基本特征

1、现实主义始于16—17世纪,形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

司汤达的《红与黑》标志着现实主义小说的形成;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标志着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

2、基本特征:

a、关注现实的文学精神是现实主义的首要特征。

b、真实感,真实性。

c、注重写实白描的艺术手法。

6、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1、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

2、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

3、文学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

7、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1、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

2、物质生产不仅是精神生产产生的“始因”,而且在精神生产获得独立之后仍然并始终是精神生产发展的“动因”。

3、精神生产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a、精神生产的繁荣发展并非与物质生产完全同步。

b、精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独立出来,就反过来对物质生产发生反作用。

8、艺术想象在艺术构思中的意义

1、构造形象体系

2、沟通读者与作者,使读者了解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要求,

从而激发创作热情。

3、突破直接经验的局限,补充事实链条中的不足,从而创造艺术形象。

4、深化和强化审美情感,将审美对象的情感特征化为自己的心理感受。

9、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

1、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2、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

3、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的一种独特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往往只是一个机缘,是这个机缘的某一个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契合。

4、艺术发现是在自己的直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

10、 灵感思维的特点

1、偶发性 灵感思维的出现根本无法预计,它不是在人们的刻意寻求中,而是在十分偶然的情况下不知不觉突然出现的。

2、短暂性 灵感思维出现后停留的时间很短。

3、亢奋性 灵感思维袭来时,往往伴随着精神的高度兴奋,有时甚至出现一种迷狂状态。

4、创造性 灵感思维来时,作家平时苦苦构思而未得的形象、情节等,这是全都出现了。

11、文学话语的特点:

1、语言艺术的表现很少受时空的限制,对社会人生的反应有巨大的容量。

2、形象性 文学可以通过语言来塑造形象,以形象符号传情达意,使那些难以言说和不可言说的情绪、感受获得一种具象化的表现。

3、可以直接利用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这个特点,展示思维活动的过程传达那些只有语言才能确切表达的思想认识。

4、音乐性 指文学语言具有音乐效果的特征。

5、陌生化 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反常的特性。

6、本色化 文学语言与人的本来面目相符合的特征。

7、内指性 文学话语是内指性的,是指向本文中的艺术世界。有时它不必符合现实生活中的逻辑,只要与整个艺术世界氛围相统一就可以了。不必经过生活的检验。

8、心理蕴涵性 文学话语蕴涵的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话语更富于心理蕴含性。

12、艺术真实的基本特征

1、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a、内蕴的真实(艺术真实的内在要求)

b、假定的真实 (艺术真实的外在特征)

条件:1)艺术情境自身必须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和内部演进的必然性。

2)符合客体的事理逻辑或主体的情感逻辑。

2、与科学真是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实际的反应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a、主观的真实b、诗艺的真实

咏怀 骆宾王篇九
《古诗词阅读指导》

古诗词阅读解题方法指导

(一)、 领悟情感

【题目形式】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内容?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或心情或情趣?

【答题技巧】1、注意从诗词标题、注解小序、诗眼或关键词、题干提示中寻找答案。2、关注作者和时代背景,尤其是名家名篇,更需要“知人论世”。3、注意分析诗词中的意象。4、从诗词内容和类别上去辨析。

【答题格式】①结合诗句或相关内容②描写了(或刻画了)什么的景色(或人物形象等)③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二)、体会意境

【题目形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或某一句、一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技巧】1、找出意象,把握特点,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二要发挥联想和想像进行再创造,切忌直接翻译诗句,语言力求优美。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除了“思与境谐,情景相融”,以景物衬托感情(正面衬托),还要注意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以乐景衬哀情”)。

【答题格式】①发挥想象,描摹诗歌图景②概括意境特点(幽静、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③依景辨情,剖析作者思想情感(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三)、赏析技巧

【题目形式】1、这首诗中某一句(联)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2、某一句(联)有什么表达效果?3、赏析某一句(联)的妙处。4、某一句(联)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请作分析。 【答题技巧】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或景物描写的特色。景物描写的特点除了修辞手法外,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①色彩(鲜艳明丽、相互映衬等)②动静③虚实④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角度。2、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分析写出了什么情景或特点或氛围。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答题格式】①手法或特色②情景或氛围③感情或道理

(四)、锤炼语言

【题目形式1】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答题技巧】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明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特色)+析例句(特色语句)+析感情 【题目形式2】诗句中某个字用得特别好(或最为人们称道),请赏析。

【答题技巧】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说出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还原内容。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④如果这个字对全诗或

1

上下文有影响也要写出其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答题格式】①含义或手法②描绘出的景象③烘托情境、表现感情④在全诗中的作用

备考知识

(一)、诗歌题材内容与主旨情感:

(1)咏物诗: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局部特征着意描摹,运用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表达某种精神或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修辞,本质上是为了咏怀,表达自己的志向操守。例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王安石的《梅花》,郑燮的《竹石》。

(2)思乡怀人诗:古人行旅在外,常有思怀之情,或羁旅之思,或故乡之思,或亲友之思,这类诗歌主要借助悲凉萧瑟的意象传达作者内心的感伤。例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崔颢的《黄鹤楼》。

(3)送别诗:离别是中国人的特殊情结,诗人通过托物寓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深深的惜别和伤感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此类诗歌有的是谢别之意,例如李白的《赠汪伦》;有的是离愁之感,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有的是劝勉之情,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山水田园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到唐代发展为山水田园诗,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此类诗歌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和隐逸生活为主,表达出对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或欣赏景物的悠闲自得,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5)边塞诗: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这类诗歌通过对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的描写,抒发了对建立功业的渴望,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例如王维的《使至塞上》。

(6)怀古诗:这类诗歌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用以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的作用。例如杜牧的《赤壁》、《泊秦淮》,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7)闺怨诗:哀怨之作分为“宫怨”、“闺怨”、“春怨”等几类,主要以女性的的口吻,表现对征夫的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对易逝青春的哀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例如温庭筠的《望江南》、李清照的《武陵春》。

(8)即事感怀诗:就是针对某件事情或某个场景生发感慨,常见的有怀亲、送友、思乡、赠别、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例如杜甫的《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朱熹的《观书有感》。

(9)哲理诗:表现作者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歌,此类诗歌将抽象的哲理蕴含在鲜明直观的景象当中,深沉而含蓄。例如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朱熹的《观书有感》。 (二)常见作家的语言风格 :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苏轼的豪放旷达 辛弃疾的慷慨悲壮

咏怀 骆宾王篇十
《诗 歌》


咏怀 骆宾王相关热词搜索:骆宾王 咏鹅骆宾王 在狱咏蝉骆宾王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咏怀 骆宾王”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咏怀 骆宾王"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8193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