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小学德育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胡实践和思考

小学德育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胡实践和思考

2017-04-24 11:39:27 编辑:zhangyanqing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 ...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分享的小学德育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胡实践和思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德育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胡实践和思考(一)

  德育论文: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现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种种内隐和外显心理行为问题。孩子们的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自身的健康发展,也给正常的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带来不少问题,直接给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因为我们朝鲜族的很多家长到国外打工或由家里的老人来带,所以缺少父母的关爱的孩子较为多。

  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首要部分是要解决教育战线上教师自身的心理问题。如教师的情绪化教育,在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容易体现出来。教师对自己的行为的正确审视和调整,会给教学带来正面的影响,严重者会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导火线。

  社会调查的发现,因为教师的异常心理直接导致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甚至是伤害。像经常不写作业的学生采取用抄写十遍课文的或者抄词语的方式体罚学生的现象仍在出现。对学生的态度冷淡,冷嘲热讽等行为,在社会媒体中的曝光,更能清晰映出了现在一些教师心理的问题和社会的压力。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应该是主动的,处理好师生关系,让孩子们能够信赖与教师本人。这样会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和生活礼仪的教育直接起着重要的位置。

  日常教育活动中多开展与孩子们交谈心里话让孩子们信赖与你,同时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进行认真地指导和引导。光靠心理学专业人员或心理卫生辅导员是不够的,所以在学校要协助心里教师沟通,搞好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的来说,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双重角色,既是教育者—又是协助学生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及时与家长沟通进行孩子们的心里存在问题。不少教师是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解,认为是“心理有病”,所以作为教师正确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有个较正确的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实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有利于提高和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所以,为了预防问题孩子心里问题的发生,作好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从本质上,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向。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个别孩子开展的教育活动。个别孩子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别的教育和帮助。例如父母一方的突然离婚、离世、家变都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一线的教师不管是教的是什么学科都需要教师的正确的指点和关爱。心理健康应是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个孩子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孩子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一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和家长重视和及时的心理指导导致现在孩子们的心里脆弱之处。近年在新闻报道上会经常听得到某某大学生自杀,某某学生毕业后不适应这个节奏快的社会的步伐等。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并非只是个别学生教育的需要。对孩子们的心理辅导是每位老师的责任和任务,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正确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们,以及孩子们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展现发挥,更重要的是给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校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比如,调皮的孩子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而在课上捣乱,这些行为可能就是他只不过是以不恰当的方式,不恰当的时间表现出来罢了。如果走进孩子们的生活里,让全体教师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和,他就会觉察这位学生行为问题背后的心理需要,进行调整自己和班上同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作为教师更多的关注这位学生以积极地关注孩子心理变化。很快,这位课堂上爱捣乱的孩子的那些行为问题渐渐的有改变,从而引导成一个守纪律、爱学习的好孩子。相反,以传统的眼光和方式去看待这个孩子课上表现出来的捣乱行为,由于这位学生行为问题背后的心理需要没有被察觉和及时的得到满足他将会继续在课堂上捣乱,这个孩子很容易就被纳入坏孩子的行列。久而久之,由于长期被当成坏孩子,这位学生也就会自认为是坏孩子,并真的捣乱起来。可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态度来认识、看待每个孩子的行为,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孩子;正确的判断和研究孩子们的心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任务,真正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

  其次,我们要明白学校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积极配合。对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对孩子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需要没有被察觉和及时的得到满足他将会继续在课堂上捣乱,这个孩子很容易就被纳入坏孩子的行列只不过在一般人看来,学校的影响明显、集中,具有批量性。在给学生各种各样不利影响方面,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各自分担着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最后,家庭方面也是孩子们健康成长要注意教育方式和方法。家中大人会时有因为意见不同而拌嘴,态度粗暴恶劣,其会给子女性格等人格形成很可能受到影响。作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子女的成绩或功课是自然的,但不能把关心完全只在考试分数上,甚至就是一半的关心也是不可取的。而假如这种所谓“关心”以唠叨、责问、打骂等形式表现出来,那么这样的“关心”将不仅是子女反感、还可能是某些悲剧的导火索。事实上,孩子的情感更需要悉心呵护,比起关心成绩,关心冷暖饥饱,关心孩子身边有没有好朋友更为重要。比如,一见到孩子放学回家,“今天心情好不好”,“认识了哪些好朋友?”比起“功课做好没有”效果好百倍。很多家长对子女生活上的关照,远远超过对子女心理上的关照和理解,缺乏交流而形成隔膜,使孩子不愿意跟家长沟通,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直接导致教育的艰难或失败。

  总之,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必须由学校和家庭教育结合给还孩子们一个健康的心理,面对未来。所以作为一线的教师的我们不要盲目地进行纸上教育,更应该注重孩子们的心理需求,为孩子们服务。

  小学德育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胡实践和思考(二)

  浅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是教师教育的努力方面,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社会经济日新月异发生变化的同时,也给青少年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造成了青少年不良的心理现象,如:厌学、逆反易怒、耐挫力差、抑郁恐慌等外显或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经说:“取得成就的因素不在于智力、学历等,而在于是否具备有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等健康心理品质。” 因此,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是我们小学教师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

  那么,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实现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呢?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平等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前提

  环境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影响是较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在学校教育之中。对于学生来说,接触时间最多的是班集体。只要班级人际关系融洽,就易形成民主、和谐、上进的情感气氛,就有利于学生间、师生间的思想、情绪、情趣、情操等的相互感应,并有益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师和学生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了解和熟悉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体察学生的心理动态,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让学生感受到你在关心和爱护他,在不断地接触过程中,学生时刻感受着你的温暖,心理距离逐渐缩短,使师生的感情更加融洽。 在把“该生是否尊重师长”作为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时问一问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他,他也感觉不到自尊,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其次,班级中良好的同学关系会使人心情舒畅,无所不谈。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难免会以自我为中心、同学之间缺乏心理的沟通。作为教师要教育学生要有爱心,对待同学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对同学要以诚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同学,并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感。试想,如果一个同学与班内多数同学有矛盾,他的心情不可能愉快,整天都会处于抑郁、孤独和忧伤之中。

  二、赞美的言语引导心理的健康发展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人们的心灵深入,最渴望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它在人们心屡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种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它是一种兴奋剂,让人更加充满活力和精神;赞美还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能使人们坚定发展的方向。我认为,多一种鼓励,就少一个背离者;多一句赞美,就有可以把摇摆不定的青少年拉入我们期望的行列。相反,批评虽然可以帮助受教育者认识错误,但其心理是不悦的,至于粗暴的批评,更是一种适得其反的做法。为此,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调适采用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训斥多些赞美,不啻是个好办法。

  三、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它和其它的教育一样需要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只有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在处理学生的日常事务中,将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引导,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

  例如一位平时表现还不错的、身心都很健康的学生,由于一时的冲动偷拿了同学的钱,事后良心的自责他找到老师承认了错误,得到了老师的谅解。老师不但没有将事态扩大,而且还把信任和改正的机会给他,把管理班费的任务教给了他。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积极支持下,这位学生终于摆脱了上次错误在心灵上留下的阴影,能抬起头走路、堂堂正正地坦然处理关于钱的问题,其它方面的发展不但没受到消极影响,反而因老师的谅解和信任所带来的自尊、自信的增强而得到促进。如果教师处理不当,让同学家长知道,他会从此被戴上了小偷的帽子,父母的责骂、教师的不屑和同学的疏远,会使他心理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从此郁郁寡欢、自暴自弃,不但学习成绩下降,而且变得怕和人打交道,甚至出现幻听、幻视,总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他又在偷东西,最终发展到再也无法上学,陷入心理危机。同一件事,教师不同的处理方法,会给学生心理产生截然不同后果。

  四、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推进健康的心理素质

  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家庭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因此,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除此之外,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其它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开展。也就是说,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总之,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是我们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使学生通过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小学德育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胡实践和思考(三)

  安庆市教育科研立项课题

  《农村小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研 究 报 告

  一、研究的价值

  注重小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需要。首先,德育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地告诉我们:育人先育德,五育并举、德育为重,既是新时代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小学教育重中之重。学生成年后有德还是无德,是对社会有用还是有害,道德素质是关键的要素。其次,终生教育是教师施教的崇高理念。“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广大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着力于学生的发展。 “发展”是全面的、而不是偏科的,是终身的而不是眼前的。我们的每一位教师,课中一言一行,课后的一举一动,都应该为学生的终身负责。

  注重小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看——他们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起步阶段,善与恶,丑与美,好与坏,错与对的评判标准往往是不全面或不深刻的,这就呼唤着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成长”。从小学生的家庭现状看——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使得农村小学生的父母大多外出务工,家中一般只留下老人和读书的孩子,这些孩子他们无论是寄宿于学校还是留守在家庭,大都缺少母爱,缺少父母的亲子之情,得到的是祖辈的溺爱、宠爱、偏爱,极易形成“畸形心理”。这就呼唤农村学校必须加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因此,开展农村中小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我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逐步引入系统的德育与心理教育机制,探讨心理教育和德育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在具体实验探讨中确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1、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和心育的实践研究;

  2、小学生思想品德课和心理发展课的实验研究;

  3、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操作研究;

  4、班队活动与小学生德育、心育的研究;

  5、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小学生德育、心育的研究。

  二、研究的原则

  1、可行性原则。由于目前还没有推行适应农村学生的小学德育、心理教育操作模式,所以急需一套可行的操作方案,把课题研究由呼唤变为可以实施的行动。

  2、整体性原则。儿童形成健康的心理,还是心理发展中形成某些不健康状况,均不是某一项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元素综合作用形成的。无论是预防或矫正都必须考虑到各方面的综合因素。就预防而言既要以心理调节作指导,也要从实际活动中给予磨练。就矫正而言,既要对学生道德或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更要解决他们的诱因。

  3、预前性原则。充分发挥实验研究的能动性,对研究结果做出科学预测,激发课题研究人员的创造性。对于每个操作方案,在操作之前要做好论证,估计将要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并做好及时调控的应变措施,克服干扰因素,取得实施的最终成果。

  4、优化性原则。本课题研究主要从事的是操作研究,因而,对于每一项方案,每一种方法都要仔细研究,筛选最佳方案和思路,以产生最佳效果,可以在实施中进行小范围的对比实施性研究,总结得失,探索出农村小学生德育和心育的最优化途径与方法。

  三、研究的历程

  我校市级课题研究是在特级教师、县小学教学研究室汪涛主任的精心指导下,全体实验教师通力协作中进行的,历时两年多,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2005年10月—12月),讨论制订课题实验方案。2006年初在中心学校召开了各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及全体实验教师参加的课题开题会,部署研究实验工作。

  第二阶段为调查阶段(2006年元月—4月),中心学校以六年级寄宿制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定601班和606班90名学生,主要就学习、心理和思想品德三方面对学生的心理感受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调查,然后进行认真统计,经过恰当筛选和合理归因,四月底完成调查报告。

  第三阶段为实验阶段(2006年5月—12月),2006年4月13日、10月17日、11月22日和12月20日,先后4次召开班主任研讨会,主要就“校园文化与班级文化”,“加强学生道德建设,建立学生道德体系”等进行了讨论,在全镇师生中开展“立君子品,做有德人”活动。对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从“构建和谐的同学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学生自卑心理的克服和自信心的建立”、“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其矫正”、“学生逆反心理探究”、 “学生独立思考及学习心理的研究”五个方面进行分项研究。其间出版了第一期《腊树镇师德论坛》。期间参加实验的老师们,对自己的研究内容做了切实可行的大量工作,形成了基本的体会,认真撰写出经验论文或典型案例。

  第四阶段为总结阶段(2006年元月—2007年10月)基本完成课题实验,汇总研究材料,对实验成果进行检测、统计,编印《教学案例集》和《论文集》,完成结题报告,向县、市申请结题验收。12月底在腊树中心学校召开结题现场会。

  四、研究的方法

  1、加强调查研究分析,了解学生现状

  我们一开始,围绕课题要素从“学习”、“心理”和“思想品德”三方面,设计调查样卷。样卷共三十个调查项目,每个项目有二个至三个选项。通过抽样、统计、归纳出学生的心理状况,主要表现如下:

  【学习被动】 调查中,72%的学生对前途充满信心,32.22%的学生有学习计划,并按计划学习;67.78%的学生没有学习计划,是一种盲目的、被动的学习。30%的学生感到学习很累。

  【心理自卑】 通过调查发现,66.56%的学生听说“要考试”心理就紧张。21.11%的学生认为经常被老师批评;39.89%的学生认为经常被父母批评。部分学生或是留守儿童、或是单亲家庭,存在一些心理障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缺少展示和表现,在公开场合中感到紧张、拘束和不自然。

  【娇气偏重】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0%的学生愿意为班级服务,81.11%的学生能接受老师的批评;37.67%的学生受到老师批评,总想不开,放在心上;33.44%的学生喜欢对人猜忌,与别人斤斤计较。学生在家大多是“心头肉”、“乖乖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缺少集体意识和大局观念。

  2、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升华学生人格

  道德教育光靠空洞的说教是不能深入孩子心灵的,应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存在于孩子们的交往中,我们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的。

  在日常的实际生活中,形成学生的德性规范。我校认真研究和分析当前德育工作各个方面的薄弱环节,通过各种途径,结合农村小学生实际,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力求德育工作“近一点、实一点、新一点”。坚持做好“八荣八耻”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坚持开展“播种习惯,收获品格”的系列活动。要求学生从“管手、管脚、管嘴”做起,从“坐、立、行、说、吃、睡”做起。学生养成自律、自护、自强的意识关键在于引导,我们经常组织学生集体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分班谈体会、自己检查落实“规范”情况。坚持每学年组织一次春游(或秋游)、野炊活动,磨练学生吃苦耐劳和自己动手的品质。坚持开展“不能以我为中心”的主题班队会,对独生子女进行适度的挫折教育……。我们经常鼓励学生从细节上做起,用良好的行为习惯锤炼良好的品德,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净化学生的幼小灵魂。我校每学期推荐一些古诗词和现代文,让全体师生诵背,然后评选“朗诵能手”,以此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每学期开展一次“我爱读书”系列活动,寓德育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找准切入点、渗透点、结合点,有效地实施德育渗透。

  在多彩的才艺展示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及时总结反馈一周的各类信息,弘扬正气,表扬好人好事,把不正之风消灭在萌芽之中;利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进行爱祖国、学先烈教育;利用植树节组织学生开展植树造林,绿化校园活动,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开展“红军歌谣赛”、“踏上长征路体育竞赛”和参加农忙等活动,加强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会到当年红军生活的艰辛,体会到农民劳动的艰辛,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热爱、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牢记心头,代代相传。另外在“五一”、“七一”、“十一”……等都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把原来老师空洞的说教变成学生深切的感受。

  为了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学校每周四下午开设开心小乐园,根据寄宿生的兴趣和爱好,成立读书、书法、小作家、音乐、体育等兴趣小组,让学生玩得开心、学得愉快。学校还一次性投入35万元,配备了两个电脑室,每周一、周二、周四晚上安排寄宿生上“信息技术课”,把“政治、读书、知识、特长”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在身边的榜样寻找中,树立学生的追求目标。学校将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按学校工作重点确立主题,做到教育内容序列化。在升旗仪式后通报表扬“文明、进步、特长”等不同类型的学生,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播放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各班也相应建立了“文明监督小组”,评比和及时记录本班的好人好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

  在德育的体系构建中,形成学生的向上合力。学校要求学生从日常行为习惯入手开展近距离、小目标、经常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如第一周应做什么,下周要做什么,循序渐进地突出德育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坚持因材施教。例如:对于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首先向他们提出一些易做到的要求,他们做完这些后,再通过表扬,鼓励他们向更高的要求发展,这样逐层加深,“润物细无声”很容易使这些问题“学生”思想品德得到提高。为了提高德育的整体实效性,我校在各班开展活动的基础上,还将二月定为入学教育月;三月定为礼仪教育月;四、五月定为赏识学生月;六月定为自主学习月;九月定为爱心教育月;十月定为团结互助月;十一、十二月定为文明创建月。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品质

  要培养健全的人,必须让每个学生有一个健康心理状态。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分年级段实施。开设心理发展和健康教育课程,请有关老师适时开展讲座,开设心理咨询室。对六年级寄宿学生和单亲家庭,我们建立了详实的档案,学校在学生寝室专门安装了磁卡电话,遇有情况就及时和他们的父母电话联系。建立值日值夜巡护制度,精心呵护每一个学生。开展了 “走进学生心灵,关注学生成长”系列活动,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让学生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让每一个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身心健康。生活愉快”。

  平时教学工作,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情绪细心观察,认真分析,经常主动地与学生谈心、交换思想,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有效地指导,把小学阶段心理健康目标分解为:一年级主题是适应;二年级是合群;三年级是乐学;四年级是自信;五年级是进取;六年级是自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把握自我,积极排除心理障碍,自觉控制自己思想和行为。让学生既能经得起成功的考验,又经得起挫折的打击,让他们从小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成为适应21世纪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同时,我们还注意加强学校、家庭间的沟通,畅通学生教育的渠道。建立家长学校,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定期家访,密切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特别是现在多数学生的父母长年外出务工,让我们的教师当好“代理家长”,充当教师、父母和保姆于一身的多重角色。

  4、加强学习目的教育,铸就学生人生

  小学生大多学习目的不明,一味按照自己的喜好办事。我们将周一国旗下宣誓词定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立志成才,报效祖国;通过宣誓明了自己的学习目的。利用怀宁名人陈独秀、邓石如、邓稼先和“神五、神六”成功上天等让学生认识到祖国建设的巨大成就,从小立下“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鸿鹄之志。每位教师要俯下身子、走下讲台、走近学生,明确“做名师、育名生、创名校”的办学方向,用“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和“爱国爱校,勤学勤教”的理念浸润学生,让书香弥漫校园,让学生得到熏陶。

  (1)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增强学习趣味性

  诱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聪明来自学和玩,学是天职,玩是天性。在教学中,创设良好心境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师之间都能以积极的心态,以心理学的方法化解人与人的矛盾与冲突,这是最好最重要的心理环境建设。我们让学生变压力为动力,乐于学习的主要方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中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从而积极、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

  制定自学常规,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在初始阶段自学的进度适当放慢,自学的内容适当减少。指导学生自学,加强个别辅导,选择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为突破口。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帮助这些学生解决具体困难,有成绩及时加以鼓励,以培养他们的自学兴趣。另外选择部分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在班级起传、帮、带作用。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习惯指的是在长时期内逐渐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和倾向。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大,容易形成坏习惯。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潜能得到开发,而且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动笔墨不读书;时刻注意学生做作业的习惯,包括作业的格式、清楚程度、正确率及错误原因,并对症下药;大声读书,独立作业等,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觉学习。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我校于2006年10月10日,专门对“构建课堂教学问题模式”进行研讨,就新知的传授、突破上如何设置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以达成事先预设和动态生存相一致等达成认识。认为只要教师正确地挖掘和引导,问题无处不在,思考无时不在,就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动机。为此,我们紧紧抓住课程设置的各学科知识这条主线,以具体的学科知识特点以及在知识系统框架中的地位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为依据,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作出分析和推论,从而解决问题,建构新知识。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增强教师亲和力

  营造平等环境,融洽师生关系。人际关系是小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的途径,学生通过交往得到友谊和爱,获得他人的接纳或赞许,从中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和生活乐趣,从而认识到善于理解别人的人受人欢迎,乐于助人的人人缘好。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必要性。

  我校教师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放下架子,既当良师,又当诤友,用爱心和责任感,让每一个学生在爱的阳光雨露下健康成长。每一位教师都是集“父母、保姆、教师”于一身,当学生可亲可敬的知心人。课余时间,教师经常和学生一起拉拉家常、做做游戏,努力做到课堂上是导师,课堂外是朋友,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进行合理评价,建立互信关系。教学中老师们顾及学生的自尊心,尽可能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厚望,学生进步了及时给予表扬,退步了由“帮扶小组”开展帮扶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老师面前愿意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学习活泼、生动,个性得到发展。

  (3)树立高度自信心理,拓宽思维创造度

  寻找知识缺陷,消除知识的疑难。农村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对自身言行往往缺乏鉴别能力,教师面对的是这样一群性格各异、内心世界有着千差万别的学生。有的学生需要成功的激励,有的学生需要挫折的磨砺,有的学生需要响鼓重锤式的教育,有的学生需要和风细雨式的循循善诱。我们通过开展“寻找闪光点”的活动,培养自信心;通过开展“共解烦恼”活动,培养承挫能力;通过开展“我在成长”等活动,培养学生进取意识,通过才艺展示活动,展示特长,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潜质。

  了解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进步。分析学生,让他们从老师的友好相处中获得自信.我们教师始终用“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的换位,让教师用爱的暖流去消融学生心中的冰垒,让学生自信。课堂上,采用“让我们一起……”“勇敢些”、“你真聪明……”、“请你帮……”,等语言引导学生,让学生始终生活在和谐可亲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班级管理中,提倡“爱自己、爱同学、爱老师、爱集体”鼓励每一位同学做一件自己是“集体的小主人,同学的好伙伴、老师的好帮手”的实践活动。通过活动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培养了学生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处逆境而不惊的心理素质。

  创设成功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胜利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生每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增强一次追求成功的力量和信心。学生需要教师给他们信心、勇气和力量,多获得成功喜悦,多体验学习乐趣,在民主、轻松、愉快的气氛里学习。教师努力创设成功的条件,设计由简到难的问题情趣,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探求欲望,使他们每次都能获得一点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在实践中感受自己实力的增强,让自信伴随自己成长。

  创设心育氛围,达成心育的共识。首先在黑板上设立“心育之窗”。其次,红领巾广播站开设“知心话”栏目,第三,专门设立“阳光信箱”,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烦恼、建议等“心理话”通过书信递交到学校,由校长定期给予答复。真正做到:沟通从心开始。对于某一个年级的某一类的心理问题进行集体辅导,如六年级寄宿生的女生发育期提前,学校进行专门知识讲座。对于个案或问题学生,由兼职教师个别谈心,解除心理障碍。

  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严重弱化乃至缺失,我们坚持做到“三知、三多、三沟通。”即知道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临时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外出务工父母的去向和联系方式;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组织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中进行家访;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临时监护人和学校关工委成员沟通。


小学德育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胡实践和思考相关热词搜索:德育 心理健康 小学

1、德育论文如何构建师生关系篇一:德育论文--浅谈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德育论文如何构建师生关系(2016-01-09)

2、班主任德育论文篇一:班主任德育论文 班主任德育论文(2016-01-10)

3、《如何引导学困生 》德育论文篇一:如何引导学困生自主学习 《如何引导学困生 》德育论文(2016-01-10)

4、初中德育论文关爱学生篇一: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以德服人,以爱育生 初中德育论文关爱学生(2016-01-11)

5、教师德育论文范文(共5篇)教师德育论文范文(2016-09-23)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小学德育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胡实践和思考”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小学德育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胡实践和思考"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82052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