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月下独酌,赏析举杯邀明月中的邀字

月下独酌,赏析举杯邀明月中的邀字

2015-12-24 12:07:0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月下独酌,赏析举杯邀明月中的邀字篇一《月下独酌答案》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月下独酌,赏析举杯邀明月中的邀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月下独酌,赏析举杯邀明月中的邀字篇一
《月下独酌答案》

月下独酌,赏析举杯邀明月中的邀字篇二
《月下独酌》

月下独酌

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时李白在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所以在他的诗篇中多歌颂太阳和咏月之作。在这首诗中,诗人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花间有酒,独酌无亲;虽则无亲,邀月与影,乃如三人;虽如三人,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虽不解饮,聊可为伴,虽徒随身,亦得相将。及时行乐,春光几何?月徘徊,如听歌;影零乱,如伴舞。醒时虽同欢,醉后各分散;聚时似无情,情深得永结;云汉邈相期,相亲慰独酌。此诗一步一转,愈转愈奇,虽奇而不离其宗。青莲奇才,故能尔尔,恐未必苦修能接耳。” 译文

我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既不会喝酒?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月和影,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我唱歌的时候月亮在我身边徘徊,我跳舞时影子随着我一起跳舞。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忘却世情的交游,相约到遥远的银河再见面!

作品鉴赏

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在诗的一开始,我们的诗人是处在花间月下、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之中,"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花丛,这美酒,却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畅,原因何在?是因为"独酌无相亲"!眼下无人作伴,要独自一人喝了。但他灵机一动,又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境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落落寡合的"无相亲"到谈笑风生的"成三人",李白是在一举手、一投足间完成的,你看他,一举杯,明月成伴,一低头,身影相陪。何其潇洒,何其自在,活脱脱一付天下难寻的"谪仙"面目,岂是他人可以效法、摹仿得来的?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他曾经回忆自己儿时对月亮的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所以在读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我们一点也不会惊讶与不解,反而认定这才是真正的李白,是那个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纯粹的、

1 / 3

浪漫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诗仙"李白!只有他才做得出这样匪夷所思的举动,也只有他才写得出如此飘逸风神的诗行。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虽然请出了月亮与身影作伴,可惜,月亮却远在天边,它只能挂在高高的苍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饮;影子虽然近在咫尺,但也只会默默地跟随,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内心仍然是孤独寂寞的,也许大凡天才都与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当的差距,他们的追求与探索也常常会被人误解。所以,李白劝月亮饮酒未果、与身影交流不成的时候,转念一想,能够在花间月下,饮酒作诗,而远离世俗的杂念干扰,不正是当初醉卧长安时求之不得的赏心乐事吗,那么就在这美好的春夜里,和天上的明月与地下的身影一道,及时行乐,不醉不休吧。但是一个"暂",说明李白也清醒地知道,这种解脱不过是暂时的,不过,大概也许正是因为其短暂,所以更显得珍贵,不能轻易放过。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以下诗歌情绪也显得更加激昂了。此时的李白,已经酒至半酣,渐至佳境了,只见他亦歌亦舞,憨态可掬,他醉眼向上望去,空中的月亮好像在随着他歌唱的节奏徘徊起舞,他醉眼向下看来,地上的身影更是随着他的手舞足蹈而摇曳不定。这一切似乎都显出一种莫名的凄凉与寂寞,而他觉得能够有它们来陪伴已属不易了,"交欢"一词,显示出诗人对此的知足,的确,美酒使李白忘却人间的烦恼,明月给李白带来心灵的安慰。在这种无人相伴的"交欢"中,诗人终于沉醉了,而在沉醉之前的最后时刻,李白还意识到,只要他一醉倒,什么月亮、什么身影也都将回复到它们原先的形态,这个以他为中心的临时组合将不复存在了。与无情之物交欢,自然而然地显示出当时的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可以想象李白当初在长安待诏翰林任上,有的是人迎奉吹嘘,可是离开京城、身陷囹圄之际,却饱尝了世态炎凉。但是,透过这番在花间月下的独酌与独白,人们可以清楚地感到,李白仍然是历尽挫折,初衷不改。李白作为盛唐诗人的代表,所以为后人推崇备至,正是因为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那种与生俱来的旷达与出神入化的浪漫。乾隆皇帝也是从这一角度对《月下独酌》加以肯定的,"千古奇趣,从眼前得之。尔时情景虽复潦倒,终不胜其旷达。" 【练习】

1、请赏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中“独”字的表达作用。

2、诗人饮酒的环境如何?诗人的情感可用哪个字表达?赏析这种写悲凉寂寞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3、请赏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邀”字的表达作用。

4、“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5、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6、、“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此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答案】

1、“独”是孤独、独自的意思。春天幽静的月夜,月色溶溶,花香袭人,令人惋惜的是诗人自饮自酌,竟无一人陪诗人共饮。诗人下笔点题,突出一个“独”字。使环境的优美与人心的寂寞相对照,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寂。

2、“花间”“月下”,“花前月下”是良辰美景。“独酌”。“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效果是使悲凉寂寞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人李白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

3、“邀”是“邀请”的意思,诗人因自己坚持高洁的品质,得罪了权贵,早已无人往来了。在这良辰美景之中,诗人难以排遣这种孤独和寂寞,环顾左右,只有一轮孤月相伴,只有一轮明月可邀,凄寂之情溢于言表。但明月也是高洁的意象,“邀”字,以物为友,既表现了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品质的高洁。

4、诗人不耐孤独,邀月携影,高歌起舞,开怀畅饮,体现了他善于自我排遣寂寞的超脱旷达情怀。

5、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以人的感情,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2 / 3

6、“永结”与“相期”表明了作者在无边寂寥的天地中,宁愿永与月、影为伴,醉酌孤独,也不愿同流合污、阿谀奉承的高洁志愿。

3 / 3

月下独酌,赏析举杯邀明月中的邀字篇三
中考复习之古诗鉴赏――咏月诗文赏析(学案)》

中考复习之古诗鉴赏――咏月诗文赏析

班级: 姓名: 月 日

复习目的:

1.了解设题特点。

2.掌握古诗鉴赏基本术语,熟悉各类题型,提高解题能力。

复习重点:

1.古诗鉴赏须知的术语。

2.各类题型示例及训练。

复习方法:

识记积累,讲练结合。

复习过程:

一、导入

说起中国诗歌中的意象,如果让我们只选取一个最典型的,我们一定会想起头顶上的那一轮明月。李太白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他在唐朝停下的这只酒杯,被苏东坡在宋朝遥遥接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停一接之间,何止两次追问。

我们的古人,对头顶的那轮明月,有着无穷追问,寄托无限情怀。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轮明月,今天我们看古人借明月抒写怎样的情怀?

二、复习指导

诗词赏析题的常见考点及答题思路:

1.词句理解。2.意境描绘。3.主旨把握。

4.名句赏析。5.技巧分析。6.品味炼字。

拿到一首诗,我们首先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大体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可按“写什么”、“怎样写”的思路来鉴赏。

三、积累

请大家将你积累的与月有关的古诗词写到下面。

(一)课内

(二)课外

四、理解

古代咏月诗文,按文章主旨来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思乡怀人; (二)蕴涵边人的悲愁

(三)蕴涵时空的永恒;(四)喻人事之悲欢离合

五、赏析(两首课内赏析,两首课外赏析)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诗眼”,指诗中最能表达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举杯邀明月”一句中的“邀”字为本诗的诗眼,请结合全诗对其赏析。

2.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水调歌头 中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 、一个是 。(2分)

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2分)

①“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包含了什么哲理?给你怎样的启示?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计的体裁是五言 诗。

2.从诗中和 等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

3.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作者为什么却说“月是故乡明”呢?

明 月 夜 留 别

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1.“离人无语月无声”这句诗勾勒出怎样的环境气氛?有怎样的作用?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应用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每个轮回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欧阳修说得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生多情,风月只是转移了我们的情思,给了我们一种寄托。明月这个意象高悬在诗坛上空,中国人从古至今保持着对它温柔的狂热,因为它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公平,入心入怀,成为我们生命中恒久相伴的诗意。

请用你学过的关于咏月的诗文,写一段文字。

月下独酌,赏析举杯邀明月中的邀字篇四
《月下独酌赏析》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呢?虽则如晋陶潜所谓“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那么又该怎么办呢?姑且暂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吧!“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中语)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其实诗人已经渐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儿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在倾听佳音;舞时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似与自己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自己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两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自己的友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頽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试看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了,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息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遥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凄凄凉凉之感。

• 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月下独酌,赏析举杯邀明月中的邀字篇五
《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二A部语文《将进酒》导学案》

班级: 学号: 姓名

《将进酒》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难点

1、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2、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这首诗。

一、前置性补偿

1、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有体验。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获得较深认识。其诗表现出蔑视封建权贵的傲岸精神,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了尖锐的批判;对人民的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诗,皆为人传诵。

2、文体常识及写作背景: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铙歌的曲调,题意为 “劝酒歌”。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本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友人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里做客。他与友人岑勋、元丹丘饮酒,借酒兴诗情写下这首《将进酒》,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也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3、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3)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

(4)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5)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6)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

(7)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8)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9)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给加点的字注音

将.进酒( ) 莫使金樽.空对月( )

岑.夫子( ) 钟鼓馔.玉 ( )

呼儿将.出换美酒( ) 千斤散.尽还复来(

5、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 ②会须..一饮三百杯

③钟鼓馔玉....不足贵 ④斗酒十千恣.欢谑.

⑤径.须沽.取对君酌 ⑥与尔.同销万古愁

⑦将.进酒 ⑧将出..

二、新知探究

1、诵读诗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全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请分析原因。

3、诗人为何举陈思王曹植的例子?

4、文章使用最多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2 烹.羊宰牛且为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 ) )

三、形成性检测

阅读诗歌,回答以下问题。

月下独酌

作者: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请赏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2、请赏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邀”字的表达作用。

3、“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此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3

月下独酌,赏析举杯邀明月中的邀字篇六
《《月下独酌》赏析》

月下独酌,赏析举杯邀明月中的邀字篇七
《古诗阅读练习题》

古诗阅读练习题

杨炯《从军行》

【练习题】

1、作者杨炯,与王勃、 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2、首联中“照”字用得非常生动传神,富于表现力,请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照”是“照亮”的意思;本句的意思是“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首都,照亮了长安”;用夸张手法,突出强调了外患严重、战事紧急的军情 ,使人仿佛真的看见战火就在眼前,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紧张的局势,势必引起诗人的关注,自然而然的引出下文的“心中自不平。

3、“铁骑绕龙城”的“绕”好在那里? “绕”是“包围”的意思;“铁骑绕龙城”,表明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一个“绕”字,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强大军事攻势。

4、展开想象,描述“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所展现的画面。

大雪漫天飞舞,天色昏暗,使军旗上的图案颜色变得模糊黯淡了;狂风呼啸,战况激烈,凛冽的寒风夹杂着紧急的战鼓声和呐喊声。

5、赏析“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一句。

大雪弥漫,天色昏暗,使军旗上的图案颜色变得模糊黯淡了;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号鼓交织在一起。

① 两句诗运用景物描写,以战地风雪烘托出战场的紧张和肃杀气氛,以自然环境中风、雪的冰冷、无情代替了对血腥战场的直接描绘;

②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了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的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的场面。

6、“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一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即:本诗的中心思想) 抒发了作者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表现了作者对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及当时唐王朝强大国势和举国上下一往无前的民族心态的赞美。

李白《月下独酌》

【练习题】

1、请赏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中“独”字的表达作用。

“独”是孤独、独自的意思。春天幽静的月夜,月色溶溶,花香袭人,令人惋惜的是诗人自饮自酌,竟无一人陪诗人共饮。诗人下笔点题,突出一个“独”字。使环境的优美与人心的寂寞相对照,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寂。

2、诗人饮酒的环境如何?诗人的情感可用哪个字表达?赏析这种写悲凉寂寞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花间”“月下”,“花前月下”是良辰美景。“独酌”。“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效果是使悲凉寂寞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人李白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 3、请赏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邀”字的表达作用。 “邀”是“邀请”的意思,诗人因自己坚持高洁的品质,得罪了权贵,早已无人往来了。在这良辰美景之中,诗人难以排遣这种孤独和寂寞,环顾左右,只有一轮孤月相伴,只有一轮明月可邀,凄寂之情溢于言表。但明月也是高洁的意象,“邀”字,以物为友,既表现了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品质的高洁。

4、“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诗人不耐孤独,邀月携影,高歌起舞,开怀畅饮,体现了他善于自我排遣寂寞的超脱旷达情怀。

5、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8、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愉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诗人与明月之间的欢愉,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由于政治失意、怀才不遇的寂寞、悲愤和孤傲,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和善于自我排遣寂寞的旷达情怀。

杜甫《登楼》

【练习题】

1、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以及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伤感。

2、 描绘颔联的画面,并说说所蕴含的感情。

登楼远望,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

感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以及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3.作者在诗的结尾说,日暮之时,他姑且学诸葛亮的样子,吟唱《梁甫吟》,言外之意是什么?作者对“万方多难”无能为力,只有作一首如《梁甫吟》

一类的诗,聊以自慰。既含有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又讽喻当朝昏君,如同蜀汉后主刘禅。同时表明了自己的抱负: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伤感。

4、试分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句中“来”和“变”字好在哪里?

“来”是“来临”的意思,是说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而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当胸扑面的感受,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变”是“变化”的意思。是指,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使人浮想联翩。表现诗人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5、《登楼》是诗人杜甫的登高抒怀 之作。诗中对全篇起总领作用的词语是登临,对抒情基调起决定作用的词语是 伤客心。登楼望春,近看繁花似锦,但游子却更加黯然神伤,读到此处使人不禁想到他在《春望》中的那句“感时花溅泪”,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6、近高楼千树繁花,作者却见花伤心,这是为什么?

“万方多难”,国家的灾难重重

7、这首诗在构思上有怎样的特点?

全诗写登楼观感,山川古迹,都是从空间着眼;“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空间和时间相结合,增强了意境的立体感。单就空间而论,既有近在咫尺的景物:“花近高楼”,又有远景:城南的后主祠庙、锦江、玉垒; 远景近景互相配合,使诗的境界阔大雄浑,有层次感。

8、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 )颈联的诗意应是: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A、首联写万方多难之际,流落他乡的诗人登上高楼,虽见鲜花近在眼前却更黯然神伤。

B、颔联写凭楼远眺,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形势的变幻莫测。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谓大唐政权始终不肯改革朝政,重定国策,诗人因而忧心忡忡,希望吐蕃不要来侵扰。

D、尾联写诗人在苍茫的暮色中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的刘禅,竟还有祠庙,享受着后人祭祀香火。而诗人空怀济世之心,却报国无门,只能聊吟诗以自遣。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练习题】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

①幕中草檄砚水凝(凝固,指干了不能用了) ②车师西门伫献捷(等待) ..

2、 赏析“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个“吼”字道出风声之大,又是在夜间,就更

能渲染出可怕的气氛。“大如斗”,形容碎石之大。“石乱走”中的“乱”字生动形象地写出风力之猛,连那些大如斗的碎石都被刮得满地滚动。几句诗虽短,却把环境的险恶渲染得形象可感、淋漓尽致,足见行军的艰苦。

3、 文章在写大军出师西征之前,先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先写了环境恶劣,更能突出大军出征的豪壮。

4、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运用夸张,反衬等手法,极力渲染环境的恶劣,突出表现了边防将士不畏艰险的爱国精神。

5、结合本诗,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描绘“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所展现的画面。

剽悍强劲的匈奴军队利用草马正肥的时机发动了猛烈进攻,烟尘弥漫。唐军早有戒备,烽烟四起。报警的烽烟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顶风冒寒前进着的唐军飒爽英姿,沉着迎战,尽显“汉家大将”的从容、果敢、镇定的风姿。又显示出了必胜的信心!

6、 赏析“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的艺术特色。

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了冰。诗人抓住了马毛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画,运用细节描写,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反衬出将士不避艰险、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和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7、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注:最后三句是想象敌人闻风丧胆、唐军凯旋的场景,是虚写,而非写实。

A.诗中写风沙,目的是渲染环境,衬托西征之师的大无畏精神。

B.诗中写唐师行军的艰苦,是为了突出唐军将士不畏艰险的豪情。

C.诗中最后三句描绘了敌人闻风丧胆、唐军凯旋的场景。

D.这首诗颂扬了唐军的英勇与声威。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练习题】

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之情。

2.“雪拥蓝关马不前”一句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景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加以分析。

本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南行途中的艰苦情景:大雪阻路,马难前行,同时又是虚写,借景抒情,抒发诗人恋家恋国、不忍离去,同时又深感前途迷茫的愁思。

3.“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精

神?表达了诗人在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家效力的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写出诗人无罪遭贬的怨愤和前途迷茫的愁思,以及在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家效力的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白居易 望月有感

【练习题】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战乱时期兄弟离散的骨肉相思之苦。

2. 赏析颈联“吊影·······九秋蓬” 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象秋风中断根的蓬草,飘转无定。 ( 画面 ) 巧用比喻,将失散兄弟比作“分飞千里的孤雁”和 “秋风中断根的蓬草”飘转无定。生动形象的抒发了诗人孤苦凄惶的感情,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3、分析“垂泪”蕴含的丰富情感。

因为动乱,祖先遗留下的一点家产也没有了,兄弟们不得不四处流浪,四海为家。这首诗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借白氏一家的不幸,表现出整个时代的不幸。“垂泪”既是因为自己兄弟离散,家庭不幸,也是因为整个时代的灾难和痛苦。

4、尾联描绘了一幅__五地望月共生乡愁 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思念亲人的情感。

5.“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望月思乡(人)的情感经常出现在唐诗宋词中,请举两个例子并注明作者。

如: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下列各项对作品的赏析不恰当一项是( D )注:本诗没有运用典故。

A.诗歌从所处时代的灾难起笔,全诗用白描的手法展现了苦难的现实生活场景。

B.颈联以“雁”“蓬”作比,表达零落之苦,形象贴切,情韵动人,成为传诵千古的佳句。

C.尾联运用“明月”这一典型意象,以一幅五地同心望月的画面收结全诗,情怀真切,引人共鸣。

D.这首诗不事藻饰,语浅意深,用典自然,感情沉郁,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

李贺 雁门太守行

【练习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

月下独酌,赏析举杯邀明月中的邀字篇八
《古诗阅读练习题》

古诗阅读练习题

杨炯《从军行》

【练习题】

1、作者杨炯,与王勃、 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2、首联中“照”字用得非常生动传神,富于表现力,请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照”是“照亮”的意思;本句的意思是“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首都,照亮了长安”;用夸张手法,突出强调了外患严重、战事紧急的军情 ,使人仿佛真的看见战火就在眼前,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紧张的局势,势必引起诗人的关注,自然而然的引出下文的“心中自不平。

3、“铁骑绕龙城”的“绕”好在那里?

“绕”是“包围”的意思;“铁骑绕龙城”,表明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一个“绕”字,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强大军事攻势。

4、展开想象,描述“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所展现的画面。

大雪漫天飞舞,天色昏暗,使军旗上的图案颜色变得模糊黯淡了;狂风呼啸,战况激烈,凛冽的寒风夹杂着紧急的战鼓声和呐喊声。

5、赏析“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一句。

大雪弥漫,天色昏暗,使军旗上的图案颜色变得模糊黯淡了;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号鼓交织在一起。

① 两句诗运用景物描写,以战地风雪烘托出战场的紧张和肃杀气氛,以自然环境中风、雪的冰冷、无情代替了对血腥战场的直接描绘;

②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了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的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的场面。

6、“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一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即:本诗的中心思想)

抒发了作者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表现了作者对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及当时唐王朝强大国势和举国上下一往无前的民族心态的赞美。

李白《月下独酌》

【练习题】

1、请赏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中“独”字的表达作用。

“独”是孤独、独自的意思。春天幽静的月夜,月色溶溶,花香袭人,令人惋惜的是诗人自饮自酌,竟无一人陪诗人共饮。诗人下笔点题,突出一个“独”字。使环境的优美与人心的寂寞相对照,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寂。

2、诗人饮酒的环境如何?诗人的情感可用哪个字表达?赏析这种写悲凉寂寞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花间”“月下”,“花前月下”是良辰美景。“独酌”。“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效果是使悲凉寂寞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人李白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

3、请赏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邀”字的表达作用。

“邀”是“邀请”的意思,诗人因自己坚持高洁的品质,得罪了权贵,早已无人往来了。在这良辰美景之中,诗人难以排遣这种孤独和寂寞,环顾左右,只有一轮孤月相伴,只有一轮明月可邀,凄寂之情溢于言表。但明月也是高洁的意象,“邀”字,以物为友,既表现了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品质的高洁。

4、“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诗人不耐孤独,邀月携影,高歌起舞,开怀畅饮,体现了他善于自我排遣寂寞的超脱旷达情怀。

5、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以人的感情,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6、“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中“同交欢”的场面的表达作用?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人月下独舞,以闹写静,反衬出诗人的孤寂。

7、“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此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永结”与“相期”表明了作者在无边寂寥的天地中,宁愿永与月、影为伴,醉酌孤独,也不愿同流合污、阿谀奉承的高洁志愿。

8、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愉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诗人与明月之间的欢愉,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由于政治失意、怀才不遇的寂寞、悲愤和孤傲,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和善于自我排遣寂寞的旷达情怀。

杜甫《登楼》

【练习题】

1、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以及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伤感。

2、 描绘颔联的画面,并说说所蕴含的感情。

登楼远望,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

感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以及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3.作者在诗的结尾说,日暮之时,他姑且学诸葛亮的样子,吟唱《梁甫吟》,言外之意是什么?作者对“万方多难”无能为力,只有作一首如《梁甫吟》一类的诗,聊以自慰。既含有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又讽喻当朝昏君,如

同蜀汉后主刘禅。同时表明了自己的抱负: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伤感。

4、试分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句中“来”和“变”字好在哪里?

“来”是“来临”的意思,是说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而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当胸扑面的感受,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变”是“变化”的意思。是指,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使人浮想联翩。表现诗人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5、《登楼》是诗人杜甫的登高抒怀 之作。诗中对全篇起总领作用的词语是登临,对抒情基调起决定作用的词语是 伤客心。登楼望春,近看繁花似锦,但游子却更加黯然神伤,读到此处使人不禁想到他在《春望》中的那句“感时花溅泪”,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6、近高楼千树繁花,作者却见花伤心,这是为什么?

“万方多难”,国家的灾难重重

7、这首诗在构思上有怎样的特点?

全诗写登楼观感,山川古迹,都是从空间着眼;“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空间和时间相结合,增强了意境的立体感。单就空间而论,既有近在咫尺的景物:“花近高楼”,又有远景:城南的后主祠庙、锦江、玉垒; 远景近景互相配合,使诗的境界阔大雄浑,有层次感。

8、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 )颈联的诗意应是: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A、首联写万方多难之际,流落他乡的诗人登上高楼,虽见鲜花近在眼前却更黯然神伤。

B、颔联写凭楼远眺,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形势的变幻莫测。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谓大唐政权始终不肯改革朝政,重定国策,诗人因而忧心忡忡,希望吐蕃不要来侵扰。

D、尾联写诗人在苍茫的暮色中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的刘禅,竟还有祠庙,享受着后人祭祀香火。而诗人空怀济世之心,却报国无门,只能聊吟诗以自遣。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练习题】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

①幕中草檄砚水凝(凝固,指干了不能用了) ②车师西门伫献捷(等待) ..

2、 赏析“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个“吼”字道出风声之大,又是在夜间,就更能渲染出可怕的气氛。“大如斗”,形容碎石之大。“石乱走”中的“乱”

字生动形象地写出风力之猛,连那些大如斗的碎石都被刮得满地滚动。几句诗虽短,却把环境的险恶渲染得形象可感、淋漓尽致,足见行军的艰苦。

3、 文章在写大军出师西征之前,先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先写了环境恶劣,更能突出大军出征的豪壮。

4、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运用夸张,反衬等手法,极力渲染环境的恶劣,突出表现了边防将士不畏艰险的爱国精神。

5、结合本诗,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描绘“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所展现的画面。

剽悍强劲的匈奴军队利用草马正肥的时机发动了猛烈进攻,烟尘弥漫。唐军早有戒备,烽烟四起。报警的烽烟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顶风冒寒前进着的唐军飒爽英姿,沉着迎战,尽显“汉家大将”的从容、果敢、镇定的风姿。又显示出了必胜的信心!

6、 赏析“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的艺术特色。

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了冰。诗人抓住了马毛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画,运用细节描写,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反衬出将士不避艰险、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和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7、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注:最后三句是想象敌人闻风丧胆、唐军凯旋的场景,是虚写,而非写实。

A.诗中写风沙,目的是渲染环境,衬托西征之师的大无畏精神。

B.诗中写唐师行军的艰苦,是为了突出唐军将士不畏艰险的豪情。

C.诗中最后三句描绘了敌人闻风丧胆、唐军凯旋的场景。

D.这首诗颂扬了唐军的英勇与声威。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练习题】

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之情。

2.“雪拥蓝关马不前”一句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景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加以分析。

本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南行途中的艰苦情景:大雪阻路,马难前行,同时又是虚写,借景抒情,抒发诗人恋家恋国、不忍离去,同时又深感前途迷茫的愁思。

3.“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在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家效力的无

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写出诗人无罪遭贬的怨愤和前途迷茫的愁思,以及在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家效力的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白居易 望月有感

【练习题】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战乱时期兄弟离散的骨肉相思之苦。

2. 赏析颈联“吊影·······九秋蓬”

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象秋风中断根的蓬草,飘转无定。 ( 画面 ) 巧用比喻,将失散兄弟比作“分飞千里的孤雁”和 “秋风中断根的蓬草”飘转无定。生动形象的抒发了诗人孤苦凄惶的感情,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3、分析“垂泪”蕴含的丰富情感。

因为动乱,祖先遗留下的一点家产也没有了,兄弟们不得不四处流浪,四海为家。这首诗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借白氏一家的不幸,表现出整个时代的不幸。“垂泪”既是因为自己兄弟离散,家庭不幸,也是因为整个时代的灾难和痛苦。

4、尾联描绘了一幅__五地望月共生乡愁 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思念亲人的情感。

5.“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望月思乡(人)的情感经常出现在唐诗宋词中,请举两个例子并注明作者。

如: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下列各项对作品的赏析不恰当一项是( D )注:本诗没有运用典故。

A.诗歌从所处时代的灾难起笔,全诗用白描的手法展现了苦难的现实生活场景。

B.颈联以“雁”“蓬”作比,表达零落之苦,形象贴切,情韵动人,成为传诵千古的佳句。

C.尾联运用“明月”这一典型意象,以一幅五地同心望月的画面收结全诗,情怀真切,引人共鸣。

D.这首诗不事藻饰,语浅意深,用典自然,感情沉郁,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

李贺 雁门太守行

【练习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尽忠报国)的决心。

月下独酌,赏析举杯邀明月中的邀字篇九
《10 《月下独酌》》

月下独酌,赏析举杯邀明月中的邀字篇十
《《月下独酌》赏析》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月下独酌,赏析举杯邀明月中的邀字》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月下独酌赏析 李白月下独酌赏析 月下独酌其一赏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月下独酌,赏析举杯邀明月中的邀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月下独酌,赏析举杯邀明月中的邀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8218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