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写晚霞的风景

写晚霞的风景

2015-12-26 08:56:0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写晚霞的风景篇一《描写晚霞的好句好段》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写晚霞的风景》,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写晚霞的风景篇一
《描写晚霞的好句好段》

描写晚霞的好句好段

朝霞绚丽多彩,与那刚升起的红日遥相呼应,仿佛是人世间最美的景致。可是,晚霞的美丽也毫不逊色呀。

傍晚,太阳暗淡了下来,红的不再那么耀眼,金的不再那么灿烂。慢慢的,慢慢的,霞光映红了半边天。云,不在那么洁白如玉,就像哪位画家一不小心碰翻了装满颜料的调色盘一样,将它染上了鲜艳的颜色。红、黄、葡萄灰、茄子紫、半灰半百合色,还有些听也没听过,见也没见过的颜色都呈现在云的身上,令人大饱眼福。

过了一会儿,夕阳西下,太阳成了一个深红色的皮球,已经有一半沉进了地平线。天空一边深蓝,一边浅蓝,仿佛一个蓝色色相环。云的颜色也加深了不少,他们和太阳一样,也是深红的,似乎快要变成黑色了。

太阳沉进了山头,漂亮的彩云也不见了。漫长的黑夜来临了

写晚霞的风景篇二
《描写晚霞、》

描写晚霞的作文500字

夕阳、白云、繁星„„是非常美丽的。曾经有多少的作家、诗人用最美的语言来赞美过它们,可我却被那平凡的晚霞所吸引,所陶醉了。

那是一个晴朗的傍晚,我站在阳台上,遥望远方,忽然,天空出现了一道红霞,我顿时来了兴致,认真地观看着天空,只见红霞的范围慢慢地扩大,不一会儿,就染红了天空,我聚精会神地望着,从西方飘来了两朵白云,霎时间,这两朵白云被红霞给染红了,它们慢慢地向我走来,瞧,那第一朵白云多像一只得意的狐狸啊!尾随在后的不是那凶恶的老虎吗?我望着天空的景象,不禁想起了“狐假虎威”这个故事。我正觉得有趣,可就在这时狐狸和老虎都没了。

眼前又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画面:一只可爱的小兔子无忧无虑地在小河边吃草。突然,小兔子竖起耳朵,哦,原来,

小兔子的身后还有一个巨人,哇,猎人手上还有一把猎枪呢!小兔子看了撒腿就跑,猎人在后面穷追不舍,眨眼间,小兔子钻进了云层,猎人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看着看着,我眼前模湖了,当我再次仰望天空时只见“尘土飞扬”,天空被无数的骏马占领了,烈马向前飞奔,随着云朵的移动,仿佛还能听到它们奔驰时的嘶叫声,这情景太精彩了,恐怕连画家吴道子也无法画出来。

一时恍恍惚惚,又什么看不清了。晚霞收起了最后的霞光,消失了。

啊,大自然,是你创造了人类,是你给了我们花草树木,河流山川„„晚霞也是你的杰作,你创造的美真是不可计数的呀!

啊,大自然你是多么的神奇呀!

原文地址:

写晚霞的风景篇三
《写晚霞的文章》

火红色的落幕

————壮丽完美的结束

来到北京郊区的南海子湿地公园,已是黄昏。这片郊区的傍晚让我看到了晚霞,从未见过的晚霞。

在黄昏,一片如红莲般

的色彩充斥整个苍穹,不

用看便知道那是晚霞的色

泽。清晨朝阳的金色,逐

渐化为那温暖,壮烈,落

寞的橘红。橘红色的光如

同一柄全力出击利剑,刺

透了水面,刺透了苍穹。像是末日前最后的风光般,整片天空在燃烧它最后的力量去维护这完美的结束,为此付之一切。须臾之间,这末日风景消逝的连最后一丝火红都不见。

有人说这不值得。晚霞明明可以慢慢的消耗自己的力量来让自己在天空多停留一会,明明可以用这最后的美景来换取停留在人们视线里的时间。可是晚霞却选择近乎于自尽般的方式来留一个毫不瑕疵的结束,这真的不值得。

可是我相信,这是最好的选择。这是最完美的落幕,这比没有价值的停留要强万倍。只有以这样的方式结束,才不辜负那凌驾于万人之上的太阳的尊严,才不辜负它曾经创造过的辉煌。无数古人,无数英豪最后以这样的方式结束生命,

比起苟延残喘他

们更愿意用自己全部的力量去赴那即将到来的死亡,正如这绚丽的无可比拟的晚霞。与其狼狈的去拖延那迟早要到来的尽头,不如同这城市边缘的傍晚般朝尽头飞奔而去。这不是放弃,而是一种自信,是太阳相信自能再次从东方升起的见证。

晚霞让所有人相信:真正强大的人永远不会害怕去看一个失败的结果,永远会以最完美的姿态面对结束。因为他们知道这条路的尽头是另一条路的起点。

再次抬头望向郊区的天空时,已是夜幕降临。可是我却看见一个有自信再次创造辉煌,一个以最豪迈的姿态迎接那不可避免的结束的身影。

正是那火红色的落幕。

写晚霞的风景篇四
《我爱故乡的晚霞(写景作文)》

我爱故乡的晚霞

我爱故乡,更爱故乡的晚霞。

吃过晚饭,我就急忙跑到阳台上,来看晚霞。

天上火红火红的,就连云也被这红色感染了似的,也变得火红火红的。

我正看着西边的天空,突然从东边飘过两片很大的云来,不大一会儿,一片变成了老虎,一片变成了狮子,它俩好像正在搏斗呢!它们斗着斗着,似乎双方都受了伤,鲜血把它们的身体染得更红了。

我看着看着入了迷,仿佛自己也进入了火红的、强烈的世界。 我觉得自己也成了天上的一员,一阵微风吹来,我的头脑清醒了,才记起我不是晚霞,我是在看晚霞呢。

我看看天空,天上好像挂起了我开心灿烂的笑容。

故乡有这么美丽的晚霞,我为自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写晚霞的风景篇五
《描写晚霞的唯美句子:你将永远在我的心中》

写晚霞的风景篇六
《游记答案5—6页》

山水游记散文答案

第5——6页

六、

【参考答案】

1.选D(寻:连续。)

2.选A(A.①连词,于是,就;②介词,依着,顺着。B.二者都用作介词,表被动关系。C.二者都用作连词,表转折关系。D.二者都用作连词,表目的关系,相当于“用来,来”。)

3.(1)运用形象的比喻描摹雪月奇观,如“若涂银,若泼汞„„”,又如“若镜中见疏发”等,极写雪月之皎洁,清波之澄澈。用四字排比短句抒写观赏雪月奇景的感受,活泼轻快。

(2)月映积雪,雪月交辉,清丽洁净,作者为这样的澄明的景致所震撼、陶醉,而浮想联翩,觉得物我浑融。从中透露出作者老年心境的从容与平淡,同时也有久经岁月的沧桑,欣愉中不免有凄寒、迷茫之感。(此题为开放题,,答案可不拘泥一格,能立足文本,有所阐发,自圆其说,即可。)

【赏析】

沈周是明代著名书画家,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又工诗文,为世所重。本文是作于明孝宗弘治元年(1288)。作者以画家之睿眼,诗家之慧心,生动地再现了月光照耀下的雪景。作者以“月与雪争烂”、“明彻异常”为总纲,逐一描绘登楼四望所见之清秀景致:楼临水,雪囿楼,清波粼粼,树影婆娑,寒气侵凌,物我交融,一派幽闲淡雅、荒寒清空之气象。又在绘景之余宕开一笔,抒发自我遄飞之逸兴,景中融情,情由境生,自然熨帖。

【译文】

丁未这一年冬天,天气暖和未降雪。第二年(戊申年)正月初三开始下雪,正月初五天气放晴。但依然寒风肆虐,冰封雪冻,直到正月初十大地依然银装素裹。当晚,明月升天,雪月相映,我坐于纸窗之下,感到明亮无比。于是添加衣服出门,登上溪水西侧的小楼。小楼临着溪水,(溪水)清澈见底,四周覆盖着皑皑白雪,如同涂上了一层白银,又如同水银泼了一地,晶莹闪耀,人的肌肤也被映照得晶莹洁白。明月映照着寒冷的水波,树影在水中摇曳,如同镜子中映照着的头发,历历分明。清冷的寒气透入肌骨,沁入肺腑,我扶着栏杆而上。仰视,茫然无际;俯视,混沌一片。不觉间呀然惊叹不止,久久地凝视着不愿收回自己的目光。人的精神与外物融为一个整体,自己同周围的环境都变成了一份神奇的景观。上苍将我放置于宇宙之间,这份景致竟然无以用笔画来传达,也不便用文字来铺陈、传达于没有亲临这份情景的人。这样看来,自己得到的不也很多吗?同时我也想到,天下名山大川此刻应该比这里更为壮观,那里雪月辉映的景致应当更为神奇。我的思绪因之而驰骋于四面八方,很久才回过神来。茫无边际的思绪无法平抑,可是因为年老身体衰落,我已禁不住寒冷的侵袭。于是便放声歌唱走下小楼,此时已过二更。回到窗前,独自端坐。想到这辈子这样的景致并未多见,并且一天天地淡忘,一天天地被改变着,很多都已经茫然与模糊。于是我用笔记下了这次经历。

七、

【参考答案】

1.⑴小⑵深⑶到⑷靠近⑸正好⑹特别。

2.对清幽、静谧、秀美的自然风景的热爱以及厌倦尘俗之污浊而渴望避世归隐的思想。

3.(1)用“点”字更准确更妥帖地写出了朱红色的墙垣掩映于幽深、翠绿的林木中的情形,而且与人的远望所见这一客观实际相吻合;用“隐”或“在”都不如“点”字来得生动贴切。(2)连用三个时间副词“已而”,以及时间副词“忽”字,准确、细致地表现了“残阳接月”时分,霞光、莲叶、水色等的色彩、光影的瞬间变幻,充满了迷离的动感。(3)运用拟人辞格,移情于物,既表明夜已渐深,又写出“月”的别样柔情,表现了“我”对月照潭影的喜爱。(4)分别运用了比喻和拟人辞格,前者形象地写出金光瞬息变幻之奇幻,后者则生动地写出了月上柳梢,柳丝纷披,仿佛人之拜月的虔诚姿态,尤其传神。

【赏析】

本文记述作者与好友第三次游览乌龙潭的经历,叙述简洁,描写精致。首段简述初游、二游概况,交代三游缘起与同游者。后二段按时间顺序,具体写景。先写山林与潭水相接的幽深境界,继而写晚霞映潭和月色照潭的奇妙景色,逐层点染,生动地再现了乌龙潭多彩多姿之美。作者写景善于敷色,绿莲、朱垣、翠竹、红霞、明月、金光„„五彩斑斓,光影交织,倏忽变幻,令人心旌摇曳。谭元春是明代后期竟陵派的一个代表人物。抒写“孤行静寄”“幽情单绪”是竟陵诸子的创作宗旨之一。本文也可约略见出。

1.第②段画线句用不同的形象对应一年四季,好在哪里?

【答案】2分 形象直观地(1分)表明作者对秋的喜爱(1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

2.对“予悲夫悲秋者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C.我为悲秋者的情不由衷感到悲哀。

【解析】这句话出现在第二自然段,仔细阅读体会第二段最后一句“„„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不信胸中而信纸上”,即可得出正确答案是C。

3.“悲秋”是古人常有的感慨,文中能体现这一现象的一个字是_______。【答案】 动

4.第③段可分为两层,概括层次大意。

【答案】(1)与山相知之乐,答“恍然之乐”得1分)(2)家居之乐

【解析】此题考查概括层次大意的能力。先要分层,第一层到“先秋而归”,最后两句是第二层。

5.本文首尾都提到“秋寻”,分析其作用。

【答案】开头交待了“寻秋”的缘由(1分),结尾点明诗集的主要题材(1分)。首尾呼应,结构严谨(1分)。“寻秋”作为线索,贯穿全文(1分)。

【参考译文】

我赴朋友孟诞先之约,才有此次寻芳。这时正是秋天,所以叫“秋寻”。

秋天这个时节,草木萧疏而不茂盛,山川清淡而不妩媚。和春天相比,好像是舍弃美人却遇着高僧穿着破衣在洗饭钵;和夏天相比,好像离开无官职的王公贵族而和高雅人士在清泉白石上作伴;和冬天相比,又好像是耻于贫寒无依靠而和英雄露宿在夜雨疏灯下。上天在 时改变了他的位置,洗尽了他的烦恼浊秽,等待游人的到来,但是游人却不能自己清洗心胸来求得秋的所在,却动辄说“悲愁”,我曾经说宋玉有悲伤的事情,所以悲愁。后人不曾有悲却为悲愁,不相信自己的内心而相信纸上的东西,我为那些悲愁的人感到悲伤。

天下的山水很多,我不能了解其中的一半,却总是对平时见到的一石一洞,流连忘返。进入西山恍然大悟,为什么有这么多恍然大悟呢?看来是我胸中或许原本就有一座“恍然”之山,这时山与山就好像相遇了。我趁着秋天出来,先于秋天回家。家里有五个弟弟,成年的有四个,他们都能用极高的悟性与才情,帮助我做无法完成的事情。花棚草径,柳堤瓜架之间,也有值得高兴的地方。

说是“秋寻”,还因为我赏秋以外都在家里住着。诞先说:“你家居的诗很少,寻秋的诗很多,我为你刊刻《秋寻草》。”

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未暇问名,颔之而已 颔:点头

B.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固:本来

C.如披草寻磴 披:分开

D.觉视先生,悉在下风 视:看待

答案 D

解析 视:比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组是 ( )

A.①因致礼焉,遂行 ②盍处一焉

B.①若非钓台耶 ②若尝登钓台乎

C.①以过七里滩,必予告 ②呼舟子劳以酒

D.①而舟子固持不可 ②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

答案 D

解析 而:①②都是连词,表转折。A项焉:兼词,向它/语气助词,无实义。B项若:指示代词,这/人称代词,你。C项以:①介词,“在„„的时候”;②介词,“拿”。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省略介词“于”的—项是 ( )

A.①钓台在浙东 ②舟行万山中

B.①倒影水中 ②如振衣最高处

C.①应在是地 ②返坐舟中

D.①舟发自常山 ②舟泊前渚

答案 B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

A.作者历来仰慕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的高风亮节,很想到他隐居之地浙东钓台去游览一番,这次乘船北上,心想应该可以如愿以偿了吧。

B.钓台实际是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山上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就像一群游动的要飞起来的龙,严先生的祠堂就在山脚下。

C.山上景色优美,向往已久的作者很想登山游览,可是船夫不同意停船靠岸,一番争议,依然不从,作者表示道歉,船方继续前行。

D.虽不能登山,却有“目游”“鼻游”“舌游”“耳游”的独特感受,更有如舍船登上山巅,俯瞰群山的“神游”,因此作者感到非常痛快。

答案 C

解析 作者不能登山,于是只有向钓台行礼,表达对严子陵的敬仰之情,而不是向船夫道歉。

5.翻译下面的句子。

译文:①(两台)相隔大约几百步,耸立在江边,高几千尺还不止。

②我自愧比不上他们,便写了这篇游记。

【参考译文】

钓台在浙江东部,是东汉严子陵先生隐居的地方。先生的风度气节,映照千古,我素来仰慕他,很想能够游览一次(钓台)为快乐。不过这次送公文到北方去,匆匆忙忙走在路上,不是游览。但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

我坐船从常山出发,一路总共三百多里,山水都有值得观赏的。但眼睛看到的,来不及问名字,点点头罢了。只有叮嘱船夫当船经过七里滩时,一定要告诉我。过了一天,船在群山中航行,忽然看见云端两座山峰挺拔对峙,急忙呼叫船夫说:“这不是钓台吗?”船夫回答说“这就是了!”迫近细看,人们所说的两台,实际是两座山峰。两台东西对峙,相隔大约几百步,耸立在江边,高几千尺还不止。险峻的山岩就像高士站在一起,神态高傲。山峰上的树多是松树,疏疏落落各处种植,高低奇特各有形态;它们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又好像百多条游动的龙,水波流动,那样子好像要飞起来。山峰下面,严先生的祠堂就在那里。料想他当日垂钓,应该就在这里,本来就没有登上山峰去钓鱼的道理。

这山既奇特秀丽,环境又幽美,我就想要停船靠岸登上山去,可是船夫坚持不同意。不能勉强他,于是对这山行一个礼,船继续航行。于是我的脚不能够去游览而眼睛去游览了。低头抬头之间,阵阵清风慢慢吹来,说不出名字的香气,从四面山峰传来,那么我的鼻子也游览了。船夫说七里滩水质很好,尝一尝确实是这样,那么我的舌头也游览了。一会儿,随着船行进,山峰转过去,就望不到了。转身坐在船舱中,恍惚间好像离开船登上岸,像拨开草寻找石级,像整顿衣服站在最高处,向下俯瞰,群山排列,有的清秀沉静像文人,有的雄伟挺拔像武夫,非常像东汉云台众位将相,并非不杰出高超,觉得与严先生比较,却都处在下风了,这是我的精神游览了。天色晚了,船停泊在前面沙洲。大家稍为安定,就叫船夫来,用酒慰劳他,详细询问他说:“你曾经登过钓台吗?山中的景色怎么样?”船夫全都能够回答,于是我的耳朵也一并游览了。啊呀,这次游玩真快乐啊!

有个客人笑着对我说:“您的脚没有走出船中一步,又在哪里游览呢?”唉,客人不曾听说过吗?从前宗少文躺在床上游历五岳,孙兴公在远处作《天台山赋》,都没有亲身到那地方。我现在所得到的,跟这两个人比较,不是显得多了吗?所以说: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客人说:“如果没有听您一番话,就想不到这些。虽然是这样,有少文的画,兴公的赋,您为什么不制作一篇文章,来答谢山的神灵呢?”我自愧比不上他们,便写了这篇游记。

写晚霞的风景篇七
《景物描写方法论》

景物描写方法论

景物描写,就是描写人们生活环境中的自然景物和社会景物。在记叙文中不仅有大量的写景为主的文章,就是以写人写事为主的文章中,为了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反映事件的面貌,也常常写景。上乘的景物描写应当是情趣盎然,耐人寻味的,也是个性鲜活的。当然景物描写也是有一定具体方法可循的,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方法,并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是可以写好景物的,这里只介绍常见的几种方法,供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抓住特点,准确描画

写人要有个性,写景要有特色,要想给人独特鲜明的印象,就必须突出该景物的独特之处。可以说,这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

任何一个景物都是许多物象构成的,但我们不能将它们从头到尾、不分巨细地全部描写出来,而要抓住该景物的独特之处加以描写,这样,才能避免“千景一律”的弊端,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比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①中所写的三个“峡”就各具特色,毫无雷同;瞿塘峡雄奇、险峻,巫峡奇丽秀美,而西陵峡则突出它的险恶。下面选录的是描写瞿塘峡的一段:

„„只见前边两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狭的江面,船已进入瞿塘峡了。江随壁转,前面天空露出一片金色阳光,像横着一条金带,其余各处还是云海茫茫。瞿塘峡为三峡最险处。杜甫《苏州歌》云:“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古时歌谣说:“滟预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预大如猴,瞿塘不可游;滟预大如龟,瞿塘不可回;滟预大如象,瞿塘不可上。„„现在,这巨礁早已炸掉。不过,瞿塘峡中依然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漩涡。船从漩涡中冲过,只听得一片哗啦的水声;„„”

这里,作者先用“两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狭的江面”来总写瞿塘的险峻。然后引用杜甫的诗句和古时歌谣极力渲染它的险要,最后又用“激流澎湃,涛如雷鸣”和“一片哗啦啦”等语句从形态和声音两方面展示江流的险峻气魄。这就有力地突出了瞿塘峡的独特之美。

这是景物本身的特征。无论从哪个角度着眼,我们都不能违背这一基本特征。如果有谁把瞿塘峡写成秀美之峡,而把巫峡写成险峻之峡,这就有悖于事实,也就无法叫人接受了。

要抓住特点,就要对景物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景物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同学描写的景物,之所以大同小异,甚至雷同,主要的原因是作者对所写的景物没有认真细致的观察,不善于通过比较的方法去发现和抓住事物的特点。而成功的有特点的景物描写,则都是作者对所写景物进行了艰苦细致的观察和反复比较的结果。

二、确定观察点,选择观察角度

描写景物要选准观察角度。对于同一个景物,同一景点,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获得的对景物的印象也会不同。观察角度的选择有两种:一是定点观察,一是移步换景。

1、定点观察:即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固定的。所谓立足点,是指人们观察事物时所站的位置。这样,我们到一个景点去,固定立足点,视线随身体而旋转可以上下左右移动,写景状物也就有了多个角度:仰视、俯视、环视、远视和近看,这样将景物一层层地写下来,从而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逼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如台湾作家李乐薇散文《我的空中楼阁》②是从不同方位把“小屋”及其周围的环境展示给我们的,远观小屋,呈现的景色是:

“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堞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远观改为近看呢?由于立足点变化了,观察的角度也从仰视变成了平视,小屋的景色便是:

“有了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阴将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同样是小屋,透观和近看的形态就有了很大的变化:

远观,看到的是小屋的局部,“一些”“线条”,“一角”“屋檐”,“一排”“屋瓦”,“一片白”。而整体是在树丛中“若隐若现”、“凌空而起”,给人的感觉则“像鸟一样”“蝶一样”,“轻灵而自由”;近看,看到小屋的整体,树是它的背景,做它的陪衬,给人的感觉是“含蓄而有风度。”如果对小屋的描写不分远近,不分角度,那这两种具体、真实、美妙、奇特的景观就不复存在了,而这里,两种不同景观的配合,却组成了一个具有独特空间变化的景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运用定点观察法描写景物,第一,要注意选准立足点,哪里最能恰当地表现描绘对象,产生最好的艺术效果,就应把立足点选择在哪里。第二,要把立足点交代清楚。

2、移步换景:就是立足点随着行踪的变化而变化,一边走一边看,走到哪儿,看到哪儿,把景物一步步地写下来。如李健雪的《雨中登泰山》③中的一段: “是烟是雾,我们辨识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的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回漩的水面。这里叫做虬在湾:据说虬早被吕洞宾度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我们绕过虎山,站在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喑恶叱咤,似有干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地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

这段文字写了三个立足点:岱宗坊、虎山水库、坝桥。分别写了虎山水库七股大水和坝桥的平静湖水,这两幅画面交相辉映。

运用这种方法,一要注意把立足点的变换交换清楚,如交代不清,就会使读者如堕雾中;二是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不能写成“流水账”,一方面,从不同立足点看到的局部景物应各具特色,另一方面,各局部景物合起来又要能反映出描写对象的总面貌、总特征。这样描写才是成功的。

三、安排好描写的顺序

景物描写还要注意描写的顺序,顺序恰当才能使描写眉目清楚,自然和谐。

1、按照景物的方位顺序(即空间顺序)写景。每种景物都有自己的位置,我们选定一个地方进行观察,按照由远及近(或由近至远)、由内至外(或由外至内)„„方位顺序去描写景物的情状、风貌,景物的画面就可以井然有序的展开。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④开头描写百草园的概貌。”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这段景物描写,就是按照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空间顺序来摹状的,读起来,我们的眼前似乎能够显现出那景色层次的美感来。

2、按时间变化的顺序写景。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景物,就是在一天中,时刻不同,景物的色泽、颜色、情状也不会是一个样子。因而,许多作者常常按照时间的变化推移,去勾画景物的不同画面。峻青在《海滨仲夏夜》⑤里,是在着力描绘夕阳落山、夕阳西沉、夜色加浓三个时刻里的霞光、夜色变化中,画出海滨城市——威海的安静、清洁、幽美、和谐的“独特的美”。

四、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说到底,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达意。“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点明了情与景的关系。大自然的景物本身是没有喜怒哀乐、爱憎褒贬的,但作者带着情感(如欢乐、悲伤、苦闷、烦恼等)去观察。描写时,便赋予了景物鲜明的感情色彩。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唐代大诗人杜甫有一名句,叫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⑥,说的是景物的色彩是由感情色彩决定的,不是晴天都明媚,阴天都悲凉。同一个场景,同一种自然风光,在不同作者眼里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是作者的感情不同,通过不同物象的细节描写反映出来的。如《海滨仲夏夜》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特定地点(威海海滨)、特定季节(仲夏)和特定时间(夜)的景色,贯穿五幅画面的是夕阳落山不久至月到中天这段时间内光线和色彩的变幻,把景、情、意三者融为一体,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作者那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炽热感情。

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动景和静景都是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所以,要想描写好景物,就要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结合起来,所描绘的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中的几段: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的火焰„„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成为浅红„„”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第亮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

第一幅画面用“燃烧”,表现出晚霞的艳丽和炽热。一个“染”字,画出海天一色的壮美景象。“火焰”,给人以动感。生动的表现出霞光随海浪摇曳、翻腾的情状。第二幅漫画描写霞光由深红变成绯红,由绯红变为浅红,写出霞光的变幻过程,给人以动感。第三幅画面,灯光在海面上晃动,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

与星光交映。

晚霞、繁星、明月以及灯火,本来都是静态的景物,但作者为了化静为动,用大海滚动着的浪峰来映衬,引导读者透过大海的排排波浪去看它们“闪烁”、“滚动”的倒影,使人感到别有一番风味,晚霞的色彩与光亮的变化都是一种动态,作者写晚霞的妙笔正是有层次的突出它的变化,做到在静中求动,动静相宜。 以上是从五个方面谈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其实,景物描写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艺术,一段或一篇生动、具体的景物描写,应是各种手法综合运用的结晶,因此,我们在写作实践中,一定要对这些方法全面考虑,灵活运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写晚霞的风景篇八
《水调歌头·笑写晚霞篇》

写晚霞的风景篇九
《写景作文:鱼塘晚霞》

写景作文:鱼塘晚霞

写景作文:鱼塘晚霞

傍晚,我吃完晚饭,迈着悠悠的步子,来到宿舍外的鱼塘边,观看鱼塘晚霞的美景。

啊!晚霞,多么奇丽,它一会儿像一匹骏马在奔驰,一会儿像一头雄狮在怒吼,一会儿像朵朵鲜花绽开……我看着看着,身体感到轻飘飘的,仿佛自己也成了一片晚霞。一会儿,一道霞光射来,晚霞闪耀着绚丽的光彩,我把眼睛微微睁开,眼前顿时出现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我的身体好像也被色彩裹住了。

我低头一看,碧绿的鱼塘像个葫芦形的大宝石。晚霞把彩色的柔光洒在鱼塘里,就像给碧水插上了一朵朵绒花。塘里的鱼儿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悠闲地游动着。有时它们挤在一起好像在窃窃私语。有时它们凝视晚霞,好像议论着晚霞的奇异。鱼儿的游动吸引了我,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奇景:一群群金色的鲤鱼仿佛成了塘中的霞光。一抬头,看到天空中的晚霞又好像是群群彩鱼在天际游动。

鱼塘左边有个喷泉,喷出的水像彩色的礼花,又像晶莹的珍珠,晚霞一照更是五光十色。这些水珠洒落在水面上,激起一点点小圆晕,像彩环一样一圈一圈荡漾开去……塘中有一个六角亭,上面铺着琉璃瓦。人们经常在这里对弈,消除工作的疲劳。

鱼塘周围怪石嶙峋,千姿百态,晚霞把光彩洒在上面,则成了宝石。那怪石有的像美猴王抓耳挠腮,有的像盆景中重叠的山峦……鱼塘边上种有无数垂柳。它那枝条婀娜多姿,一阵风吹拂过来,垂柳轻轻地摇曳着,此刻又披上了晚霞的艳装,活像穿着彩裙的仙女,翩翩起舞……

这绚丽多彩的鱼塘晚景,使人既愿久立观赏,又想低吟一首小诗,还想画一幅彩画……

夜幕降临了,晚霞消失了,一只小鸟飞过水面,鱼儿也安静了。

写晚霞的风景篇十
《朝霞晚霞月圆月缺春风春雨雾起雾散写景作文苏教版语文五下第十册第一单元习作范文下水文》

苏教版语文第十册五下第一单元习作

老师下水文、学生范文(9篇) 作文要求:

有些文章是经过对某一事物的多次观察才写成的,《二八月,看巧云》就是如此。经过观察,作者发现二八月的云巧在形状和色彩这两个方面。本文重点写了形状的变化。这里面又分三种情况:集中在一起的云、分散的云和鱼鳞云。这些变化绝对不是一天中所能观察到的。

请你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如朝霞晚霞,月圆月缺,春风春雨,雾起雾散,等等,把它的变化特点写出来,题目自己定。

以下共有作文10篇(每篇550字左右),其中:

描写朝霞的2篇,

描写晚霞的1篇,

描写月圆的2篇,

描写月缺的1篇,

描写春风春雨的2篇,

描写雾的2篇。

供大家参考。

朝霞与日出

从小到大,我都喜欢清晨,也许是因为朝霞的缘故吧。

一如往常,今天清早起来,我揉揉惺忪的双眼,拉开窗帘,打开窗户,一道柔和的光亮透进来,多么舒畅啊!

走到阳台上,举止远望:啊!东方的天边飘浮着一层层灿烂的朝霞,朝霞的颜色真鲜艳!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粉扑扑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黄澄澄的……好看极了!家家户户都还关着门,大街上很少有行人和车辆,即使出现了一辆电动车,它也似乎很识趣地悄无声息地开了过去,似乎不想吵醒正在熟睡中的人们。

忽然,天空中出现了一只小绵羊,它不停地跑着,热得羊毛间也冒着热气。为什么呢?哦,后面一只大灰狼正风驰电掣地尾随而来呢!眼看大灰狼就要抓到那只小绵羊了,可是,突然之间,小绵羊不知去哪里了,大灰狼也消失了…… 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只小狮子狗和一只小麻雀,它们好像在玩着捉迷藏。瞧,小狮子狗一转身,小麻雀就藏了起来,好像不想让小狮子狗发现,赶紧飞奔逃跑似的。不管小麻雀怎么躲藏,还是被小狮子狗一下子就抓住了。

小狮子狗和小麻雀玩得正欢呢,可是,一眨眼,它们就变成了一座美丽的花园。花园里长着各种各样绚丽多彩的花,有雍容华贵的玫瑰花,有含苞欲放的郁金香,有花姿俊美的月季花,有绚丽夺目、展蕊怒放的杜鹃花,有如霞如雾、亭亭玉立的茉莉花……这座花园就像仙境一般娇艳绚烂、富丽堂皇!

再过了好一会儿,东边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道红红的弧形。一转眼,太阳公公就露出了大半个身子。再一转眼,万道光芒就射向四面八方,太阳终于出来了!那光芒照亮了大地,给大地添上了一层金光闪闪的色彩,好美呀!

我喜欢这美丽无比的朝霞和日出,它使我的每一天都充满生命的色彩!

在朝霞升起的时候

这是一个秋天的早晨,我和妈妈去惠山看朝霞。凌晨三点,我和妈妈就起了床,来到了惠山脚下。这时候,天虽然没有亮,但天边隐隐约约流露出了一丝柔美,一轮皎洁的月亮还挂在天上。

到了半山腰,已经凌晨四点半了。天边露出了一丝曙光,那轮明月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集聚到惠山看日出的人可真多啊,有的拿着望远镜观望,有的坐在帐篷里吃水果,我和妈妈则坐在一处刚好能看见整个天空的地方等待朝霞升起。 渐渐地,天微微亮了,一朵朵白云在空中飘浮,有种朦胧之感。这时,不知道谁惊喜地喊了一声:“太阳出来啦!”我抬头一看,那可爱、调皮的太阳正慢慢地、羞羞答答地抬起头来。天边散发着亮光,太阳下的云像被染了色似的,变成了鲜艳的大红色。太阳先是月牙形,接着变成圆帽形,最后慢慢地成了完美的球形。初升的太阳还有一点惨白,但变化极快。它由淡白而浅红,由浅红而橘红,最后竟成了红彤彤的一团,并准备好把它的第一丝曙光献给大地上的人们。天边的霞光不停地变换着颜色,像燃烧的熊熊烈火,像艳丽的红玫瑰花海,像深秋的枫林映在湖面上的那抹红,像飞舞长空的鲜艳红绸……渐渐地,霞光变成了金色,变成了黄色……

山上,观看日出的人们聚精会神地观察着霞光的变化,还不时地拿出相机来拍照。七点钟,天大亮了,但太阳边的云仍然在不停地变换着颜色。看!现在又变成了蓝色,变成了紫色……

太阳渐渐升起,天边越来越亮。天空也慢慢地由彩色恢复成了蓝色,观赏朝霞的人们也渐渐离去。

看着天边像仙女织出的彩绸般五彩缤纷的朝霞,我被深深地迷住了。它是那么神奇,那么令人喜爱!

晚 霞

晚饭过后,天空就变得更绚丽多彩了,许多人都抬头看天空中的晚霞。 瞧,那仙女们挥着红绸在跳舞呢,多美啊!浅红、深红、紫红,红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绘出这么多的红色吧。

快看,右边跑来一辆马车,横冲直撞的,蛮不讲理,也不知道这个可恶的车夫是谁,他把仙女们的队伍都冲散了。马车一直向前奔跑着,哎,后面跟着的是什么?噢,原来是一只可爱的小狗,长长的耳朵,圆圆的鼻子,真好玩!只见一只小狗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倒竖蜻蜒,好像在向大家展示着它的功夫。翻着翻着,小狗不见了,倒来了一个庞然大物,再近一点,看清楚了,那是一只大狗熊,正张开血盆大口,人们好像都听见它吼叫的声音了。这时,迎面又跑来了一头大狮子,乖乖,这两个家伙在一起,可有好戏看了。果然,他俩一见面,就开始大打出手,好像有什么血海深仇似的,先是狗熊领先,没想到狮子一个反扑,将狗熊扑倒在地,然后用拳头猛打,打得狗熊口吐鲜血,跪地求饶,狮子才肯罢休。没想到刚刚站起来的狗熊,又从后面偷袭狮子,我想:这只狗熊真是诡计多端。正当看到他俩难分胜负的关键时刻,狗熊和狮子都消失了。哎,真扫兴!不过,天空又出现了一只狐狸,这只狐狸眼睛很大,滴溜溜的转着,不知又在想什么主意害人了,还好,没等他下手,就消失了……

天空越来越暗,晚霞下去了,人们这才意犹未尽的散去。

这绚丽多姿的晚霞真美啊!

月 满

天黑了,月儿上来了。奶奶说,是个月满。月满,是方言。在我老家湖南通道,每到中秋月圆之夜,老老少少都会抬头指着天上的月亮称之为“月满”。 那年中秋,月亮特别大,也特别圆。我问奶奶:“为什么中秋月是圆的呢?”她只说:“可能是月亮长大了。”我似懂非懂地点头。奶奶又说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一个人搬个小椅子,痴痴地看着树梢上的月亮,忽然看到一点小黑影,于是大呼:“我看到嫦娥了。”

那一个小黑点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两个。我想想,说不定是嫦娥和她的玉兔呢。我看得入迷了,虽然夜已深,仍没什么倦意。这时,哥哥来了。 “你在看什么呢?”哥哥说。

哥哥是我叔叔的儿子。那年我六岁,他长我两岁,正是淘气、爱玩的年龄。果然,他拉着我的手说:“我们去小池塘玩吧!”

我去过那个小池塘,不大,水碧清,常见小鱼儿在里面游动。也许是想看那些小鱼儿,我欣然跟在哥哥后面。一路上都是拜月的人。这是老家的风俗——每到中秋月圆之夜,或在河边,或在路口,人们拣一方干净的地方,摆几盘供果,还有自家打的“月亮粑粑”。

关于“月亮粑粑”,哥哥告诉我:“这可是通道最好吃的东西,一年中只有中秋节这天才能吃到。”

“那为什么平时不能打呢?”我问。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写晚霞的风景》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晚霞红风景石 晚霞风景图片 晚霞风景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写晚霞的风景”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写晚霞的风景"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8760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