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西游记中唐僧换了几个人

西游记中唐僧换了几个人

2015-12-28 01:37:3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西游记中唐僧换了几个人篇一《《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团队》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西游记中唐僧换了几个人》,供大家学习参考。

西游记中唐僧换了几个人篇一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团队》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团队。唐僧是领导者和协调者,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亲和力;孙悟空是推进者和创新者,思想活跃,讲究效率;猪八戒是信息传递者和创新者,他交际能力强,但耐力不够,不重实干;沙僧则是行政者和监督者,理智冷静,讲究秩序,但比较循规蹈矩,灵活性差。人无完人,但一个团队却可以完美。由于唐僧比较善于用人所长,容人所短,实现了功能均衡,打造了一个稳定、高效的团队,最终成功地完成了取经大业。”

西游记中唐僧换了几个人篇二
《感悟西游记中唐僧的成功》

唐僧的成功之心路

小说《西游记》中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经过千辛万苦取得真经的故事。可以说我们这一代是读者西游记长大到,男生们小到时候是不是都玩过金箍棒?虽然《西游记》小说的文本我们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我们从六小龄童到电视剧《西游记》、动画版本的《西游记》、还有什么周星驰的《大话西游》等等等等都对西游记到很多情节耳熟能详,其中到主要形象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当然里边最光辉灿烂到形象是孙悟空了,对唐僧这个形象好像我们经常会忽略掉他。

佛教的发源地是印度,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就兴盛起来。兴盛的一个表现是翻译佛经。南北朝时人们在佛经的翻译中就已经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只能根据当时对梵文(印度古典语言)的理解,运用梵文的知识来翻译经典,梵文比较难懂,翻译的难度很大。因此有人就想到印度去看看,到底佛教是怎么回事,真正的佛典是怎么样的。最早到西域求法的是三国时代的一位高僧。三国以后,两晋南北朝,也就是从3世纪到8世纪这段时间里,有很多人到西方去求经。史书上记载的这170个人,其中平安返回的只有43人,大多数人都牺牲了。佛教徒的这种精神是非常坚定的,显示了佛教的感召力,僧侣的追求。 贞观十九年(649年),经历了17个春秋,玄奘携带梵文经书357部回到长安。译书75部,1335卷,并著有《大唐西域记》,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玄奘历尽千辛万苦赴西域取经的精神,为后人树立了为求真理,舍生取义精神的光辉典范。

《西游记》这部书的基本框架是取于玄奘《大唐西域记》的史实。《大唐西域记》是由玄奘口述、他的弟子辨机编次的。基于这个史实演化成的小说,则是一种虚构。

小说里的唐僧是虚构的人物,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玄奘是有区别的。小说里的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为如来佛祖第二弟子金蝉长老投胎。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太宗选定,与其结拜并前往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之后在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辅佐下,降妖捉怪,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功德圆满,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手执由观音菩萨所赠的九环锡杖,身披锦斓袈裟。

我们看西游记到时候,对唐僧到印象并不是很好,而对英雄人物孙悟空印象深刻。唐三藏在书中虽然是以取经为责任的师父,但是给人到感觉是为人虽然善良仁慈,但个性懦弱怕死、不能够明辨是非,屡屡听信猪八戒的挑拨,误会能识破妖魔诡计的孙悟空。又总是在落入陷阱之后,才大喊“悟空,救我!”。手无缚鸡之力,当困难发生的时候,总是束手无策,坐待外援。

如果我问你西游记中最光辉的形象是谁,大家一定会说孙悟空。而孙悟空就不一样了。你看悟空多厉害呀,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的伪装;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善良、正义、不阿的情怀和追求。

虽然孙悟空本事这么大,但是最终他都是唐僧的徒弟,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功德圆满到那个人是唐僧而不是孙悟空,孙悟空呢只被封为斗战胜佛。孙悟空是英雄,唐僧却是英雄到领导者,就像刘邦和韩信,韩信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打下到江山都是刘邦的。

那不是很简单吗,孙悟空自己去取经不就完了们,孙悟空去取经,多简单,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就

到了西天,多简单到事啊。当然不会这么简单。因为在西游记里,取经大业必须由唐僧来完成,那孙悟空为什么不能完成呢,因为唐僧到出身是非比寻常的,孙悟空比不了。

西游记中唐僧换了几个人篇三
《《西游记》练习二》

《西游记》练习二(51——100回)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精彩情节概括

1、趣经女儿国:师徒途径女儿国,唐僧、八戒误饮子母河水怀胎。悟空取来落胎泉水,

如意真仙因其侄红孩儿被悟空而降生恨。悟空教沙僧趁自己诱开真仙之机,取走泉水。唐

僧八戒饮水解胎。医好了师父、师弟的奇恙。西梁女儿国王倾慕唐僧,欲招唐僧为夫。唐

僧割断情丝,谢绝了女儿国王的一片好意。隐藏宫中的琵琶妖女,乘机把他摄入琵琶洞,

悟空与八戒与妖女酣斗,却被她暗施毒针刺伤。后经昴日星君相助,才收伏了蝎子精 。

2、真假美猴王:悟空因打死强盗被唐僧赶走,去见观音被留。六耳猕猴乘机假冒悟空打

倒唐僧,抢去文牒,去西天取经,沙僧求助观音。观音与悟空沙僧同去花果山,真假悟空

恶战,真假难辩。如来使他现了原身,被悟空一棒打死,观音送悟空回唐僧处。

3、三调芭蕉扇:前方火焰山挡路,悟空向牛魔王妻铁扇公主罗刹女借芭蕉扇,罗刹女因

其子红孩儿被悟空降伏,一扇将他扇到九万里外的小须弥山灵吉菩萨处。悟空得到定风丹

二借宝扇,被扇不动,变成虫子随茶水进入公主肚中,公主疼痛难忍,只得答应借扇。不

料却是假扇,愈扇火愈大。悟空变做牛魔王形状,三借得宝扇,不料真牛魔王得知被骗,

变成八戒模样,又拿走了扇子。悟空与天将恶战牛魔王,收服牛魔王,铁扇公主终于答应

借扇。悟空扇息山火,师徒翻越火焰山。

4、盘丝洞斗妖:盘丝洞蜘蛛精七女妖把进来化斋的唐僧被蛛丝缠住。悟空见蛛女们去濯

垢泉洗澡,变饿鹰,叼走其衣。八戒下水变成鲇鱼乱钻,然后现出本相,与蛛女们战斗,

被蛛女用丝缠住。悟空打死小妖,救下师父,七女走脱。师徒们前行,来到黄花观。观主

正是蛛女们的道兄多目怪。他用毒茶加害唐僧师徒,被悟空识破。打斗中,多目怪胁下千

眼齐放金光,罩住悟空。悟空请来毗蓝婆菩萨,用金针破金光,才收伏多目怪——蜈蚣精

及众蛛女。

5、天竺收玉兔:天竺国“布金禅寺”中一个不明来历女子的哭声,引起了唐僧师徒的关

注。天竺国公主骑象择亲,一箭射中唐僧之帽。国王为公主和唐僧举行盛大婚礼。悟空救

起欲投河自尽的寺中女子,问明女子原是天竺国真公主,一年前被黄风刮走。悟空揭破秘

密与假公主打斗。嫦娥下界收伏假公主——月宫捣药的玉兔,真公主才得与父母团聚。

6、除妖乌鸡国:乌鸡国国王被狮精推入井内淹死。狮精变化国王。国王鬼魂求告唐僧搭

救,八戒从井中背出尸身,悟空又从太上老君处讨来金丹,救活国王。狮精原来是文殊菩

萨的坐骑青毛狮子所化。

7、误入小雷音:唐僧师徒经过 “小雷音寺”。唐僧虔诚拜入,不料寺中之佛却是妖精幻

化,将悟空扣入金铙,唐僧等束手被擒。在二十八星宿协助下,悟空方得脱身,与妖精交

战,却被妖精收入宝袋之中,悟空逃脱后请来弥勒佛,在西瓜田里设下巧计,终于擒住黄

眉童妖。唐僧师徒得以继续西行。

8、救难小儿国:比丘国国王被寿星坐骑白鹿变化的国丈迷惑,欲从一千一百一十个小儿

的心肝做药引。悟空解救婴儿,败退妖邪。寿星赶来把白鹿收回。

9、鱼篮收鱼精:师徒途经通天河受阻,听说河中妖怪吃童男童女,悟空八戒化作小儿诱

妖怪出来大战,妖怪躲入河中,将通天河冻住引诱唐僧踏冰而渡,冰裂摄走唐僧。徒弟三

人在水底勇斗妖怪,妖怪不敌闭门不出。悟空寻来观音菩萨,用竹篮收服妖怪,原是观音

莲花池中的金鱼。八戒悟净救出唐僧,河中老龟驮师徒过河。

10、大闹金兜洞:唐僧师徒经过金兜山,(悟空前去化斋,)八戒悟净偷穿妖怪的衣服师

徒三人被抓。悟空大闹金兜洞,结果金箍棒被妖怪的金刚琢收了去。悟空请来天兵天将、

众天神与之作战相继失败。最后悟空请来太上老君收服妖怪,原来是老君坐骑青牛下界为

妖。悟空救出师傅师弟。

11、计盗紫金铃:唐僧师徒经过朱紫国,国王因金圣宫娘娘三年前被妖怪摄走而忧思成疾,

悟空调制乌金丹医好国王的病,并前往麒麟山獬豸洞降妖。因妖怪赛太岁有三个紫金铃能

放火放烟放沙,悟空不能取胜,于是与娘娘设计以假换真偷了紫金铃,正要打死妖怪,观

音赶到收服妖怪,原是菩萨坐骑金毛犼下界为妖。悟空救出娘娘与国王团聚。

12、波生极乐天 :唐僧师徒过凌云渡,乘无底船,终达彼岸,得以脱胎换骨,来到灵山。

佛祖命二尊者阿傩、伽叶引他们选经。不料二尊者却向他们索取“人事”。悟空不肯行贿,

结果取来的竟是无字经。他们重返灵山把紫金钵盂送给尊者,才取得有字真经,并一一受

封佛号。(三藏被封为施檀功德佛,悟空、八戒、沙僧和白龙马也分别受封斗战胜佛、净

坛使者、金身罗汉、八部天龙)

13、第八十一难:因九九八十—难还缺一难未满,返途中重遇通天河老龟。老龟曾托唐僧

向佛祖打问自己的归宿,不想唐僧忘却了此事。老龟一怒,把四人翻落河中,湿了经卷。

(晒经石:晾晒经文时不少经页沾在了石上。)

二、填空题

1、孙悟空变做妖精“赛太岁”的心腹小校________,与朱紫国娘娘用计盗得妖怪的紫金铃。

2.“赛太岁”是观音菩萨的坐骑 A.金雕 B 金毛吼 C 白象 D 孔雀

3.盘丝洞七个蜘蛛精派她们的干儿子“七样虫”去战退唐僧的三个徒弟,孙悟空用毫毛变

成_________消灭了所有虫蛭。 A 七样雕 B 七样鹰 C七样禽 D七样兽

4.在狮驼岭上哪个神仙扮成老者提醒唐僧师徒山中有座狮驼洞,洞里的三个

魔头神通广大 。

5.孙悟空进入狮驼洞老魔的肚子里,出来后在老魔心上留下了

6、《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得正果,最后唐僧被如来佛封为

___________、孙悟空被封为_________、猪八戒封为____________、沙僧封为

____________、白龙马封为___________

7.在比丘国作怪的国丈和美后分别是。

8.妖精把唐僧从镇海禅林寺摄走后,孙悟空几番变化,最终变作

9、列举唐僧师徒西行路过的国名(四个即可)

10、写出两个《西游记》中具有神妙奇幻的想象,紧张曲折的情节。

1、《西游记》第七十八回“比丘怜子遣阴神,金殿识魔谈道德”中,有这样叙述:“前方

城市,每户人家前置一内有小儿的鹅笼。„”请依据小说故事情节回答:

(1)为什么每户人家前置一内有小儿的鹅笼?

(2)请简要概括笼子里的小儿被送归的经过。

2、唐僧分别在哪些地方收了徒弟和马?观音所赐的名分别是什么?

3、《西游记》中,“悟空到积雷山找到入赘玉面公主的牛魔王借扇;牛魔王被请走赴宴。

悟空偷了牛魔王座骑金睛兽,变成牛魔王到芭蕉洞,骗得真扇,依罗刹女所教之法将扇变

大。却不会变小。牛魔王失金睛兽,忙赶回芭蕉洞。”

(1)语段描述的是孙悟空通过火焰山 借芭蕉扇的情节。

(2)如果让你重新改写《西游记》后续的借扇情节,你将如何设置孙悟空最终获得芭蕉

扇并灭掉火焰山的情节?请简要描述。(80字左右)

4、下面是一段颁奖词,请你仿照这一段,为孙悟空写一段颁奖词。

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

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

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5、《西游记》中,成为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最大的障碍是哪一家族的刁难?这些刁难分别

是什么?

6、小说中的玉皇大帝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何在?

7、列举《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

8、学好语文要多读书,读好书。回顾初中语文学习经历,阅读名著让我们获益良多。请你把《西游记》推荐给即将升入初中的同学,并根据提示结合作品内容写出推荐理由。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 这本书在语文学习上给我最大的帮助是: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有来有去】2.“赛太岁”是观音菩萨的坐骑B金毛吼 3、 C七样禽

4、【太白金星】5、【毫毛】6、唐僧——旃檀功德佛;孙悟空——斗战圣佛;猪八戒——净坛使者;沙僧——金身罗汉;白龙马——八部天龙马]7、【鹿妖 狐狸】8【桃子】 9、乌鸡国;车迟国;女儿国;玉华洲天竺国 10、三打白骨精,智取芭蕉扇等

11、六耳猕猴)12、西梁女国)13、唐僧、猪八戒14、1100个15蜘蛛、16、阿傩、伽叶17他偏袒两个尊者,为他们辩护18、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唐僧没有代问何时得脱本壳,修成人形19、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

二、问答题:

2、五行山救悟空,高老庄收悟能,鹰愁涧收白龙马,流沙河收沙悟净。 4、孙悟空――他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取经路上,他是师傅的好帮手:“三打白骨精”,他穷追猛打,决不手软;“三借芭蕉扇”,他有勇有谋,化险为夷„„他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本领高强。他是艺高胆大的神仙传奇,更是血肉丰满的英雄好汉!――从以下几个方面达标:概述人物主要事迹;反映人物的性格;语言通顺、生动;恰当运用修辞方法。)

5、牛魔王家族,火云洞主红孩儿三昧真火的考验,牛魔王之妻芭蕉扇刁难。

6、玉皇大帝昏庸无能,不辨忠愚。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对封建统治者的嘲讽蔑视,对黑暗社会的尖锐讽刺、嘲笑和批判。

7、黑松林遇黄袍老怪;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抢走唐僧;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变成妖精等。

8、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三部分组成。他们一路上降妖除魔历尽艰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只要树立了目标,敢于面对,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实现理想

西游记中唐僧换了几个人篇四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代表的四种人的性格剖析》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代表的四种人的性格剖析关于性格分析,目前专家们的思络已慢慢清淅,并趋同于把人的性格分为四 种:活泼型,力量型,完美型,和平型; 这是性格分析学上一个里程碑。其实中国伟大的名著《西游记》中已对人的 四种性格刻化得出神入化; 唐僧师徒四人正是代表了这四种性格: 唐僧---完美型细致,敏感,悲观 悟空---力量型坚定,果断,自负 八戒---活泼型活泼,热情,多变 沙僧---和平型平稳,随和,寡言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栋住房起火了; 完美型的人会思考:是什么原因起火了,是电短路还是厨房着火? 力量型的人会行动:关掉电闸,找到灭火器,马上去灭火! 活泼型的人会大叫:楼上楼下大叫,不得了啦,起火了! 和平型的人会旁观:反正有人会报警,消防队马上会到,不用那么急吧~~ 但是人为什么会有这四种性格? 事时状态的描述。 人的性格不同是因为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是因为人对因果 关系的理解不同,佛家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就是: 世界就是因果关系“要问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要问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活泼型的人认为一因多果; 做一件事, 会有不同结果, 有可能这样, 也有可能那样; 所以他们是经常变, 变的是结果;明明答应你的事,过两天就忘了; 力量型的人认为一果多因 一个结果, 可用多种方法, 可以这样做, 也可以那样做; 所以他们也经常变, 变的是方法;明明教你这样做,过两天要你那样做 完美型的人认为一因一果; 做一件事,只有这一个方法,而且必须按照这个方法去完成,喜欢做计划, 做表格,制定规范,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 没有人给出答案, 有的只是对这四种性格的遇 和平型的人认为无因无果;任何事情,这样也好,那样也好,这样做也行, 那样做也行;口头上应和,心里觉得不一定;如果大家都这样,我就这样,大家 都那样,我就那样。 所以唐僧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途中,给人的感觉各不相同: 唐僧给人的感觉很固执; 悟空给人的感觉方法多; 八戒给人的感觉很好玩; 沙僧给人的感觉不想事 同时这四个人在情绪反应方面各不相同: 唐僧生气时一个人伤心 八戒生气时几天就好了 悟空生气时会毁灭一切 沙僧生气时你还不知道 但是这四个人却组成了一个西天取经的精英团队,最后取经成功,全部修得 正果:唐僧让这个团队变得正规,悟空让这个团队变得灵活,八戒让这个团队变 得快乐,沙僧让这个团队变得冷静; 活泼型的人喜欢说;完美型的人喜欢想;力量型的人喜欢做;和平型的人喜 欢看。 1.完美型的人认为活泼型的人说

话不算话, 活泼型的人认为完美型的人过于 较真,力量型的人认为和平型的人做事不知急,和平型的人认为力量型的人过于 暴燥。 2.活泼型的人欣赏和平型的人做人很厚道, 和平型的人欣赏活泼型的人天生 浪漫,力量型的人欣赏完美型的人做事很认真,完美型的人欣赏力量型的人敢作 敢当。 3.力量型完美型重在做事,力量型要做就做,完美型做就做好 平型重在做人,活泼型要做主角,和平型只做配角。 认识不同的性格,学会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就是学会了如何做人; 认识不同的性格,学会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就是学会了如何做人; 掌握不同的性格,懂得与不同性格的人相知,就是学会了领导团队! 掌握不同的性格, 懂得与不同性格的人相知,就是学会了领导团队! 活泼型和

西游记中唐僧换了几个人篇五
《论西游记的唐僧形象》

论西游记的唐僧形象

摘要

《西游记》这篇作品中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唐僧的形象,孙悟空和猪八戒以及沙僧的形象似乎都有点脸谱化,但是唐僧的形象却显得极为复杂化,一方面是无情无义、自私可鄙的小人,另一方面却显得大家风范,谦谦君子。所以研究唐僧的形象应该从辩证法的角度来一分为二的去看待,不能够简单的以脸谱化的形象来探析其人。本文通过分析唐僧的多元化的形象,并从人性善和恶的两面来立体分析唐僧的形象。然后再根据这些形象再分析唐僧形象的创作意图。从而为我们深刻解读唐僧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西游记;唐僧形象;形象本质

1 引言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我国最为出色的神魔小说,同时也是一部结构宏伟且用幻想的形式来反应社会矛盾的精品巨制。大闹天宫的故事整整用了七个回目,且从一开始就开始写孙悟空,进而在大闹天宫时,将孙悟空的形象塑造的非常完美。而从第八到十二回开始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以及唐僧出生的有关的故事,将取经的来龙去脉讲述清楚。而从第十三回到一百回则是将取经的整个过程,虽然消灭的妖魔鬼怪层出不穷,但是却让大家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唐僧形象:那就是一方面有着自私自利,胆小怕事,懦弱无能的人性恶的一面,另一方面有体现了强烈的忠君思想、才华横溢、甚至有点自负的人性善的一面。

西游记自从翻拍成电视剧之后,就成了电视台至今重播率最高的电视剧,至今为止都没有其他的电视剧能够打破这个记录,也正是如此很多人对西游记的故事非常熟悉,对于唐僧的形象更多的是体现在懦弱、胆小怕事,自私自利甚至还有点像女人一样动不动就哭哭啼啼的印象中,诚然这些都是唐僧的典型形象,但是如果我们精读西游记我们却能够发现唐僧也有其君子的一面,最起码在权势、美色甚至会牺牲生命的前提下也没有忘记最初的使命,相信这一点就算是孙悟空也不一定能够拥有这样的品质,唐僧之所以在那些神怪面前显得微不足道,甚至连猪八戒都感叹道“老大不济事”,这更是说明了唐僧的懦弱无能,所以在西游记中,能够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唐僧,而这个唐僧不仅仅有着贪生怕死、懦弱无能的形象,同时也有不辱使命、宠辱不惊,不贪念美色和权势的形象。

2 《西游记》中的唐僧的形象分析

《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唐僧师徒显然是名副其实的主角,但是如果说整部戏出彩的部分,恐怕就是猪八戒和孙悟空了。但是唐僧作为取经的领导者,其重要性显然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从近年来有关西游记的研究著作中看到的有关唐僧的论述相对较少,就算是有,也基本上拿唐僧的懦弱无能、听信谗言、胆小如鼠或者优柔寡断等方面的研究,当然唐僧的这些性格特点在《西游记》中又随处可见,但是唐僧作为西天取经道路上的实际领导者竟然是如此的不堪,那显然也是毫无道理的,以观音菩萨的睿智,又怎么会选择一无是处的唐僧作为西天四人组的实际领导者呢?也许有人会说因为唐僧是金蝉子转世,所以按照关系原则,无论这个人是否大奸大恶,都可以作为西天取经的领导者,甚至

认为这样的安排本来就是作者的一种对世俗关系的嘲弄。但是从整个取经的过程来看,唐僧无疑是最为坚定的那一位,而孙悟空则是从不坚定到鉴定有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猪八戒则是随时叛变的那一位,而沙僧则是随大流没有主见的那一位。所以说唐僧的形象在《西游记》中显得丰富多彩,可以说将大善和大恶集于一身。

2.1唐僧的恶性形象分析

2.1.1胆小如鼠无智无能的形象

在《西游记》的取经章回内容里,每当师徒四人行走到穷山恶水之际,那长老一定会“大惊失色”进而“流下泪来”。在十五回唐僧的坐骑被鹰愁涧白龙吃掉之后就说道:“”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个万水千山怎生得走,一边说着话,一边泪如雨落。当唐僧看到了青面獠牙的妖怪之后就说道“我命休矣”。当被妖怪捉住之后就立刻大喊“大王饶命”,完全没有男子汉气概,猪八戒还甚至向孙悟空报怨到“老大不济事,散伙吧”这样的感叹。甚至在第五十六回,孙悟空嫌自己的师傅走得慢,干脆在马屁股上拍了一下,白龙马吃痛,立刻狂奔而去,让唐僧吓得心惊胆跳,而非常不巧,走到前面的唐僧竟然看到了强盗,吓得从马上掉了下来,因担心被大王打死,立刻向大王报说“大王饶命,大王饶命!”,并撒谎后面的几位徒弟有白银几百两,等他们赶上来将白银给予你们,这竟然已经成为为了保存自己的姓名出卖自己的徒弟的境地了。这不仅仅是胆小如鼠,甚至是无智无能了。

2.1.2无情无义自私可耻的形象

同样在五十六回在出卖了自己的徒弟后,果然这些强盗希望能够获得大财,于是等到了孙悟空赶了上来,但是孙悟空可不管是人还是妖怪,对于那种无恶不作的强盗显然是深恶痛绝的,于是就开始耍起了性子,将这些强盗都给打死了。唐僧在祷告中,几乎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孙悟空,而且还认为自己将这些强盗埋起来还有功,在祷告中也自吹自擂的一把。最后说道“我姓陈、他姓孙,各具一姓。冤有头债有主,到了阴曹地府切莫告我取经人”。这番祷告说完孙悟空当着师傅的面还埋怨道:“师傅您老人家也忒没情意”。这种将责任撇的一干二净还仅仅是无情无义的开始。而后面的自私可耻的形象估计都能够让人愤怒了。在第十八回唐僧在观音院中久等悟空不来就怀疑到,不知是悟空请菩萨没有来,还是

自己犯了错就逃跑,如果这时候唐僧和孙悟空之间的关系还不够密切的话,那么到了第二十回,唐僧埋怨孙悟空猪八戒相貌丑陋,引得自己都遭罪时,显然就体现了一种自私自利的心态。

2.1.3是非不分听信谗言

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唐僧人妖不分,对此显然是没有一定的道理的,毕竟作为肉眼凡胎的唐僧人妖不分显然是理所当然的,要不然也就没有人和神魔之间的区别了。不过当唐僧看到了白骨精已经露出原型之后,却因为猪八戒的谗言,说孙悟空搞了一个障眼法,导致了打死了老人迅速成了一堆白骨,对此大凡有点见识的师傅也不会被这种拙劣的谗言所击溃,当孙悟空一再辩解之时,唐僧甚至都不给任何辩解的理由,就将孙悟空休了出去。不仅如此唐僧在同一个事情上竟然犯了两次,另一次就在第五十六回因为怪罪孙悟空打死了很多强盗,认为是伤了天地和气,并认为孙悟空凶恶太甚而将孙悟空赶走,后来引来了假悟空,最后还是真悟空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打杀了假猴王。如果不是观音菩萨狠狠的训诫了一下唐僧,估计唐僧还不愿意继续收留孙悟空。由此可见唐僧的糊涂。另外盘丝洞遇险,黄花观中毒,小雷音寺自投罗网无一不是否定了正确的意见,非得要化斋和扫塔拜寺。最后落个身陷囹圄。

在听信谗言上唐僧表现的尤为突出,甚至有时候显得都非常弱智。在三打白骨精时,猪八戒没少向唐僧进谗言,实际上孙悟空最后的离开和猪八戒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后来猪八戒去请孙悟空也算是吃了不少苦头,不过这时候唐僧也似乎看出了大徒弟和二徒弟之间的不对付,要不然第二次去找孙悟空要行李的就不是沙僧了。就是因为猪八戒进谗言次数非常多,已经让唐僧都觉得过意不去,所以让沙僧却找孙悟空要行李。其中又一次孙悟空利用猪八戒贪财的性格,让猪八戒到水井中找宝贝,最后找了一个乌鸡国国王的尸体,最后还被孙悟空连哄带骗的将这个尸体背了回来。这让猪八戒非常的气恼,于是当师傅想要救活这个乌鸡国国王时,猪八戒就出个主意让唐僧念念紧箍咒,就能够将这个乌鸡国国王救活,没想到这个唐僧还真的就去念,不仅仅乌鸡国国王没有救活,关键还让这个孙悟空头痛的厉害,最后孙悟空没办法他去想办法救活这个乌鸡国国王。从这里已经不能够表明唐僧听信谗言,甚至已经有了一点弱智的倾向。

2.2唐僧善性的形象分析

2.2.1有着强烈的忠君思想

唐僧之所以选择不怕万险去到西方取经,并不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佛学水平,更不是为了普度众生。实际上是为了唐王朝的“江山永固”。其根本的原因来自于受到君王的恩宠,所以在第十三回,唐僧的取经就并定义成了为“圣主皇图永固”。后来在历次被妖怪捉去之后,首先想到的也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而是若过今天丧了性命,那不是让君王望眼欲穿,辜负那臣子了。还对樵夫说道“事君事亲,皆同一理。你为亲恩,我为君恩。”这种思想在西游记很多回目中都有所体现,忠君爱国的儒生情怀显露无疑。甚至某些时候唐僧给读者带来了懦弱无能的形象,从本质上一方面是由于唐僧对前途未卜以及崇山峻岭的恐惧,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对未来的担忧,因为对于其自身来说死亡事体已经是很小的,但是却关系到君主交给的任务,这对于他来说是压在心头的最大的重担。所以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取经也赋予了一定的政治内涵,那就是唐僧为代表的忠君思想。正如唐僧在第八十五回对樵夫的那番话,而且是痛哭流涕的情形下说出来的,足以可见唐僧的真实内心:“樵夫啊,你死只是一身,无甚挂碍,我却死得不甚干净。”樵子问何故,他回答道:“我本是东土往西天取经去的,奉唐朝太宗皇帝御旨拜活佛,取真经,要超度那幽冥无主的孤魂。今若丧了性命,可不盼杀那君王,孤负那臣子?那枉死城中,无限的冤魂,却不大失所望,永世不得超生;一场功果,尽化作风尘,这却怎么得干净也?”这实际上就道出了唐僧在取经的道路上已经上升到一种对国家君王的责任,也说明了这个责任也让唐僧压得喘不过气来。

2.2.2儒家所推崇的君子形象

取经之路上从一开始就已经定义成困难重重,九死一生,不仅仅有穷山恶水的阻挠,也有妖魔鬼怪的千奇百怪的陷阱,为了吃唐僧肉已经布下天罗地网。唐僧在最初接受取经的使命时,就已经十分清楚“只怕有去无回,难保身命”。但是出于对国家以及君主的效忠思想,还是义无返顾的选择了单枪匹马的进入到前途未卜的命运中,等待他的可能就是死亡。所以在路上凡是有点风吹草动都会惊得一身冷汗,在这个环境下,自然常被恐惧和忧愁压得喘不过气来,常常以泪洗面,不过却从来没有打退堂鼓,还是坚持往西方行走。

当然行走在西方的路上,也不见得全部都是妖魔鬼怪,同样也有美丽的仙女愿意嫁给唐僧,甚至女儿国的国王还愿意下嫁给唐僧,将整个国家都交给唐僧。

西游记中唐僧换了几个人篇六
《从西游记中看唐僧的管理艺术》

从《西游记》中看唐僧的管理艺术

一部《西游记》,家喻户晓,老少咸宜,雅俗共赏。小孩看的是降妖打斗和逗乐取笑,大人看的是旅途艰辛和情节动人——却很少有人从中看到管理艺术。每每谈到管理艺术,人们往往会想到刘邦:文治武功,无一是处,却能让韩信、萧何、张良为其鞍前马后,理家治国,博得个太平盛世;人们也常常对刘备津津乐道:除了眼泪外,别无所长,却能使关、张驰骋疆场,诸葛鞠躬尽瘁,拼得个三国鼎立。但人们却忽略了另一个管理艺术大师——《西游记》中的唐僧。 我们先来看看唐僧身边的三个徒弟。老大孙悟空,本领超群,极富正义感但又顽劣成性,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老二猪八戒可谓集“宠”于一身:好吃懒做,贪财好色,见异思迁,一遇挫折就要“分行李,回高老庄”。讨好卖乖占尽小便宜;老三沙悟净是个看似凶神恶煞,却忠厚老实,任劳任怨,听使听教的老好人。三个徒弟可谓代表了世间三种典型的人,而手无缚鸡之力,面如冠玉的唐僧是如何带领这三个人西去取经的呢?

第一,唐僧以身作则的人格魅力和坚定的信念是根本。俗话说:打铁首先得自己硬。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这个道理。在西去途中,风餐露宿、跋山涉水。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他从未退却过,从未放弃过,从未生过半点悔意。就是在妖怪要将其下油锅时,他也同样执着。最难能可贵的是,不管是女儿国国王的真心相许,还是女妖们的狐媚诱惑,他都志坚似

铁,一心西行,不为所动。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痴,但要带领一班人成就一番事业,没有几分这种傻和痴,能行吗?

此外,唐僧高尚的人格魅力还有他知错就改的一面。当他误会悟空后,当他意识自己错了时,他总能坦诚认错:“为师错怪你了!”这也是难能可贵的——唐僧是圣僧,是好人,但他同样也会犯错的,这很正常。

第二,柔性的情感渗透和刚性的制度管理相结合,唐僧是相当讲究恩威并重的。他在灯下一针一线为悟空缝制虎皮裙;在师徒受难时,他总是尽力地保护着徒弟(尽管他没有这个能力):“不干他们的事,都是我教导不严”;当徒弟们中的哪一个久出未归时,他又总是牵肠挂肚,甚为担忧。可以说,他不仅有一副菩萨心肠而且有一种母亲的胸怀。但他同样讲究批评艺术。平常闲时,师徒说笑。但涉及到原则问题时,他则始终坚持,甚至动以刚性制度。以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为例。一打之后,由于唐僧不识人妖,斥责悟空:“滥杀无辜”;二打之后,他勃然大怒且严厉警告;三打之后,是可忍孰无可妨,终于忍无可忍。他一边大念紧箍咒,一边下达逐客令。尽管徒弟们一再相求,但他还是坚决不从。这一节是最具争议的,一切以“唐僧肉眼凡胎,不辨人妖,埋怨好人”而让人们对他有些轻看。但他表现出的有理有节有度的教育批评艺术,却是很让人佩服的——尽管他有时错了,但这属于个人能力问题。

第三,唐僧是很讲究用人艺术的,人尽其才,知人善任。孙悟空性格活跃,本领高强,降妖魔打前站非他莫属;猪八戒好吃懒做但他

不能闲着,帮忙打杂,偶尔化些斋饭,应该可以胜任;沙僧挑行李,干“蓝领”工作自是没话可说。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各尽所能,目标一致。这样,一个管理艺术高超的师傅带着三个各具特色的徒弟共同演绎了一幕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

在看《西游记》时,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些议论:“没有悟空他们,唐僧根本取不了经的。”可是我们就没想过,没有唐僧,悟空他们成的了正果吗?这里我不是非要比谁的功劳大小,而是说一个群体要团结,要和谐,是很讲究领导艺术的。我承认,在功夫上,唐僧是不及徒弟们,可他却能带着他们成就了一番事业,这不正是他的本事吗?而且这个本领还不小!所以我想:学校的领导们如能学学唐僧,在管理上多动动脑子,孩子之大幸,教师之大幸,教育之大幸也!

西游记中唐僧换了几个人篇七
《西游记为什么选唐僧做领导》

《西游记》为什么选唐僧做领导?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三个徒弟神通广大,为什么要选唐僧做领导?究竟是什么因素让唐僧做领导,而孙悟空只是一个打工者呢?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三个徒弟神通广大,一路帮唐僧斩妖除魔。尤其是孙悟空,出力最多,贡献最大。可是小时候读西游记的时候总有一个疑问——那个唐僧那么无能,为什么孙悟空非要带着他去取经呢?如果孙悟空自己去取经,不就麻烦少多了么?唐僧究竟有什么东西,是孙悟空没有的呢?究竟是什么因素让唐僧做领导,而孙悟空只是一个打工者呢?世界工厂网小编和您一起从《西游记》看领导艺术。

1、“崇高信念”

第一个东西,唐僧有,而孙悟空没有的是“崇高信念”。唐僧在自己的崇高信念面前,丢掉性命都不会眨眼,而孙悟空就不会了,他能力很强,但是他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多次打退堂鼓。没有信念的人,就不能给别人以信心,就不能给别人以动力,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领导者都胆怯了,退缩了,团队就会散掉;而信念不够崇高也不行,自私自利的信念,小富即安的信念,都让别人离你而去。我们对比一下水浒里的宋江,一个没有崇高信念的人,最后被招安了,他的最高理想就是这样,所以他就葬送了他的团队。

现在有些企业家总是抱怨员工忠诚度不足,刚刚学会点业务,就跳槽了,刚刚结交几个客户,就自己去开公司了。这当然有社会的因素,有员工本身的原因,但是企业家也要自己检讨一下自己,你自己是否有崇高的信念。一个企业的终极目标是为老板创造更多的利润,并留下最多的钱给他的子女;而另一个企业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家更是在去世之后把多数个人财产捐给社会;请问哪一个更配拥有忠诚的员工?

2.“无能”也是一种领导者的财富

第二个东西,唐僧有,而孙悟空没有的是“无能”。“无能”也是一种领导者的财富!唐僧那么无能,于是他就会欣赏有本事的人,能够包容能人们的其他缺点,才能找到三个有本事的徒弟来保护自己。如果唐僧神通广大,孙悟空就不会愿意跟着他了,正是因为唐僧无能,所以孙悟空就有了用武之地,就使得他可以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们看看能力很强的孙悟空,他本人在花果山的徒子徒孙,全部都是饭桶,没有一个有用的。他本事太大,他就瞧不起其他有本事的人,于是其他有本事的人就不喜欢跟着他。他自己太强,他的团队就变成一群饭桶。西游记有一章,孙悟空和唐僧闹翻了,自己搞了一个假团队打算去取经——幸好没去,要不然见到厉害的妖怪,把孙悟空捉住,谁去救他呢?谁去搬救兵呢?他自己的团队都是饭桶,只好看着自己的领导送死。而唐僧就不会,别看他什么都不会,但是他却很安全。当年司马懿抓住蜀国的小兵,问他诸葛亮每天都干些什么,小兵想这个不算情报吧,就说丞相凡是责罚20杖以上的军法事宜,都要亲自监督。司马懿就知道了,诸葛亮肯定会被累死。——太能干的领导,敌人没来,自己就累死了,而唐僧这个无能的长生肉,却还能一直很安全。

中国很多企业都有一个非常能干的老板,同时带着一群饭桶员工。开始创业的时候,为了生存,可能是必须的,但是一旦生存问题解决了,企业家就要考虑怎么给员工搭建让他们发挥自己价值的平台,同时去寻找那些弥补自己不足的员工;而不是事必躬亲,甚至在一些专业问题上不懂装懂,这样一方面自己筋疲力尽,忙于应付,自然没有发展的余力;另一方面,员工也被矮化成“手脚”,企业就陷入了发展瓶颈。有些老板说,不成呀,我不放心呀,如果公司依赖于一个孙悟空,万一他使坏,我怎么办呀?呵呵,紧箍咒呢?要建立制度约束——千万别忘了这个。

3、“仁德”

第三个东西,唐僧有,而孙悟空没有的是“仁德”。唐僧的仁德之心对妖怪都会怜悯性命,自然不会恶意算计自己的下属,克扣他们的工资,欺骗他们加班,对他们进行洗脑教育,利用他们承担法律责任,规避自身风险等等,唐僧虽然利用三个徒弟保护自己,但是又绝对没有恶意剥削他们的意思,而是带领

他们一同努力,共同成长,一起成功。最后,唐僧的三个徒弟也都有了自己的成就,唐僧没有像赵匡胤一样,“杯酒释兵权”,或者“飞鸟死,走狗烹”。对比孙悟空,他的这种意识就差远了,他后来成了斗战胜佛,而他花果山的猴子们呢?还是一群猴子罢了。

日本有一家企业,把员工的父亲们都请到公司里来和管理者座谈,企业老板对所有管理者说,当你们不知道该怎么对待自己的下属的时候,就回想一下今天,这些员工的父亲把孩子托付给你们,是希望你们可以教他们成长,带领他们成功。你们要想一想自己是否对得起这样的托付。

中国的很多老板可能是受到了《资本论》的影响,认为做老板的只有剥削工人,才能够赚到钱,而且理所应当的认为资本的原始积累必须是肮脏的。其实,一个真正的领导是带领员工创造新的价值,带领他们一同成功的。国内有一个企业家曾自豪的说,我不想说我赚了多少钱,我只想告诉各位,我们创造了几十个百万富翁和千万富翁。

4、“人际关系”

第四个东西,唐僧有,而孙悟空没有的是——“人际关系”。唐僧的前生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了,而孙悟空天生地造的一个没有任何关系网络的石猴子,虽然也拜了一个师父,但是和师兄弟关系都不好,还被师父赶走了;和牛魔王拜把子,后来又闹翻了;和东海龙王是邻居,还抢了人家的东西;和二郎神等一些天官天将是同事,可是不给人家面子,后来还大闹天宫踢了很多人的屁股。总之,孙悟空的人际关系不大好。

而唐僧就不同了。他见到神仙就磕头,没有任何仇家。他不仅是如来佛的弟子,还是唐王李世民的拜把兄弟。人神两届的高层关系他都有了。人际关系不仅仅是好,而且还都是高层关系,通天的关系呀,这样的人做老板,就会顺风顺水。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这个地球如果没有了人,一切财富,一切物质都没有任何意义。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本质的资源,是所有财富的创造者。一个老板,要懂得对外创造人际关系资源,对内创造优质人才资源。

唐僧比孙悟空多了什么东西呢,那就是有崇高信念,无能但是懂得用人,有仁德之心,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唐僧可以做领导,来领导孙悟空,而孙悟空虽然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但是他自己做不成伟大的事业,他必须要依靠一个唐僧一样的领导来带领。从这个意义上看,唐僧才是英雄,至少应该是我们企业家崇拜的英雄。

《西游记》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一动人形象。孙悟空是惩恶扬善的斗士的化身,他热爱自由,反抗压迫;他聪明机灵,坚韧顽强;他明辨是非,通晓大义;他疾恶如仇,除恶务尽。孙悟空的形象中渗透着广大下层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孙悟空是一个热爱自由,反抗压迫的人物形象。

唐僧将悟空解脱,观音让悟空戴上紧箍咒,师徒开始西行,这是叛逆者孙悟空开始皈依的第一步。一直到取经完毕,悟空成佛,他真正成为佛门中的一员,彻底为敌人所同化,名为“修成正果”,实际上是悟空的悲剧。这时孙悟空作为叛逆者已经不复存在,他与其他神魔一样统治下界生灵。

在取经途中,孙悟空仍保留着他的战斗精神。对妖魔,他毫不留情,对恶人,他也不放过。对神佛纵容妖精行凶,他要兴师问罪。对唐僧的无能懦弱,他也给予无情的讥讽,称其“忒不济”、“脓包”。

孙悟空是一个聪明机灵,坚韧顽强的战斗者。孙悟空的形象之所以能够得到大众的喜爱,不只因为他敢于战斗的勇气,也因为他善于战斗的机智和灵敏。

孙悟空也是一个明辨是非,通晓大义的人。这在他与唐僧的矛盾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三打白骨精”中悟空打死“女子”,经八戒一撺唆,唐僧念起咒语,教训悟空。第二次,第三次妖怪要害唐僧时,悟空并没有因为怕师父念咒,而不管他,任妖怪去害唐僧。依然和第一次一样,将妖身一棒打死。由此可见,孙悟空是真心为师父,并没有个人私心。如果稍有不敬的心思,不去及时除妖,十个唐僧也早没命了。所以说,孙悟空是真正的英雄,不仅明辨是非,而且通晓大义。在他的映衬下,妖精显得可恶又可憎,唐僧显得可怜又可恨,八戒显得可恼又可鄙,悟空则显得可敬又可悲。

孙悟空还是一个嫉恶如仇、除恶务尽的斗士。在取经路上,只要妖精没将唐僧捉住,唐僧总是阻挠

除妖。孙悟空则看不得妖精害人,总是主动除妖。“三打白骨精”是这样,“松林救怪”也是这样。唐僧认不清妖怪,也不让悟空去除妖,直到妖精害他了,他才有所醒悟。在许多情况下,神佛的家妖快要死在悟空的棒下时,神佛赶紧出手相救。一些有本领的妖精也被收到天上。神佛需要妖魔来壮大力量。但假悟空还是被真悟空打死,悟空决不允许冒充他的妖精活在世上。

总之,孙悟空的形象是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理想化身,在暗无天日的封建专制统治下,孙悟空的形象使人振奋,使人遐想,使人壮志满怀,使人斗志高涨。即使在今天以及以后的若干世纪里,孙悟空的形象仍然会赢得一代又一代人的喜爱,他的美学涵义将会继续被挖掘出来。他的形象具有超越时空的美学价值。

但孙悟空的形象作为一个反封建的新人形象,仍然只是一个“豪杰之士”,他的反抗找不到出路,最终只能又跑到敌人的阵营中,将自己消失。封建统治者与他相安无事,西天诸佛与他师徒相称,一派清平,安然稳定。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是:虽然社会黑暗腐朽,但统治仍很稳定。也反映出作者在思想认识上不能完全否定封建制度,更不能完全否定佛教,这是由当时的社会条件决定的。但这部书中能将民主倾向表现得这样明显、这样深刻,也是难能可贵的,是以当时最先进的思想为指导的,它直接为后来的《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产生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最令我敬佩的团队是《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他们历尽磨难,实现了最后的目标。四大名著中,只有《西游记》中师徒四人是一个成功的团队,其他的到最后都是一盘散沙。

我觉得,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拥有一个好领导——唐僧。

唐僧的领导者魅力,表现为以下几点:

1、“没本事”。

唐僧不过高估计自己,有自知之明,他不会用自己的短处来应对这个世界,这就是他的长处。领导不需要专业技能特别优秀,但他要善于把最优秀的人集合到自己手下,让他们为自己工作。

2、宽容。

唐僧对自己的徒弟很宽容,特别是对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个性的孙悟空。

3、善于用人。

让每个下属的长处都有施展的空间。唐僧就是很好的发挥了他三个徒弟的长处。一个团队需要个性化的成员共存,现在流行的二八理论,在团队中就是:80%的工作是由20%的做出来的,剩下的80%的人只做20%的工作。

4、远景目标。

唐僧对团队的目标坚定不移,信心坚定。有位管理学家说过:用一句话来概括领导,就是为团队成员提供一个远景目标。下属也都愿意跟随一个有愿景的领导。

5、心态平和,不急功近利。

唐僧遇到阻碍不灰心,取得成绩不沾沾自喜,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目标,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是领导者魅力的核心部分,因为一个领导者遇到的困难要比任何一个下属遇到的都要多,都要严重。

6、对属下恩威并重。

唐僧对每一个徒弟都有恩情,但对他们从来都是赏罚分明。

7、有后台。

后台对于一个领导者是可被利用的资源,充分利用这个资源有利于团队目标的实现。关键时刻,观音菩萨出手,有助于唐僧师徒实现自己的目标。

8、形象好。

团队最主要形象取决于领导的形象,这个形象是指外在和内在的结合。保持良好的形象是领导者必备的素质之一。

在西方,领导者的概念也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1、最初的领导称为:leader,是领导者,是个优秀的英雄,有能力,有权威,可以发号施令,带领属下达成目标,但是,这个人倒下,集体就不复存在。

2、 二十世纪中叶,领导称为:manager,是管理者,是一个团队的负责人,但他并不是最优秀和

最有权力的。

3、在新世纪,领导者称为:coordinator,是协调者,控制人流、物流、现金流,让人力、财力、物力以一种合适的方式对接、搭配、流动。

所以说,今天的领导是具有比较高超的协调能力和处理各方面关系的人,他的情商要高于智商

看《西游记》谈庸才领导天才

看《西游记》,总是搞不明白,唐僧这么一个只会喊“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救命”的和尚,怎么能领导这样几个本事高强的徒弟呢?不要说是孙悟空,就是那个贪吃的八戒、一脸苦相的沙僧,唐僧骑的小龙马,哪个不是相当当的角色?

年岁渐长后,才明白,庸才领导人才、干才,甚至是天才,是古今不易之规,而且自有一套领导艺术。

当然首先是外部环境,无论是大唐,还是西天佛国,都相信唐僧。给了他的准入资格,就象经营电讯、民航这类垄断行业一样,给你的执照,给你的资金,经营人才如孙悟空之类,“树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其二是上级领导给予唐僧的处分权,可以念“紧箍咒”。——猴子你再厉害,我轻则可以罚你奖金,重则可以在整个行业中间搞臭你,取消你的执业资格。

但是猴王这样业务水平出众的下属,关靠几个硬条列、死纪律是管不住的,在唐僧收悟空为徒后,经过最初一段时间领导和部下的磨合,唐僧的领导艺术终于“炉火纯青”了。

刚遇悟空,唐僧首先是喜

自己有几斤几两,唐僧当然知道,西去的路遍地妖魔,处处陷阱他也不是不知道。刚离开长安,到了河州(今天甘肃的临夏),就碰见几个小妖抓住他,幸亏太白金星这位老统?救了他一命。这还是在大唐国土呢,唐僧已是草木皆兵,碰到姓刘的猎户就跪在路旁大喊“救命”。

悟空的出现,对极需要人保护的唐僧,不啻是天降甘霖。尤其看到悟空“打虎”等神威后,庆幸自己招了如此能干的部下。这时悟空抱着救命的感恩之情,唐僧怀着仰仗其能力的期望,两人开始了蜜月期。 悟空说:“我老孙,颇有降龙伏虎的手段,翻江倒海的神通”。“三藏闻得此言,愈加放怀无虑,策马前行。师徒两个走着路,说着话,不觉得太阳西坠。”两人相处何等怡怡。

但平庸领导和能干下属的“蜜月”总是短暂的,不多久悟空就对唐僧的无能、罗嗦、懦弱厌烦了,自己这个当年打闹天宫的江湖大侠,处在这样一个人手下真是窝囊。当悟空打死几个拦路抢劫的毛贼后,被唐僧骂了几句,立马撂挑子不干,翻筋头飞走了。后悔得唐僧大叫:“罢、罢、罢!也是我命里不该招徒弟,进人口。”等南海观音做好悟空的思想工作,再与唐僧合伙骗得悟空戴上紧箍咒后,唐僧可以控制悟空了,但仅仅靠这种纪律处分是很难让悟空死心塌地的。

当八戒、沙僧加入取经团后,唐僧认为用二徒弟、三徒弟制衡大徒弟的机会来了。任何一个领导,总愿意自己的下属互相有矛盾,便于驾驭和分化。唐僧也不例外。

一个团队里面,业务一把手和业务二把手总是有矛盾的,老二对老大总是不服气,每个家里也是如此。老二常说:“你不就是早出来几年吗?”八戒自然不服气悟空的大师兄地位,于是喜欢到领导那里告状。——而业务能手往往心高气傲,动不动就不把领导放在眼里,这样的状一告就准。

遇到白骨精时,这个取经团的团长和下属,以及下属之间的矛盾彻底爆发了。当悟空要打白骨精化变的美妇时,唐僧阻挡他时,你瞧这个散漫惯了的猴子,说了些什么话?

“师父,我知道了。你见她那等容貌,必然动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几棵树来,沙僧寻些草来,我做木匠,就在这里搭个窝铺,你与她圆房成事,我们大家散了,却不是件事业?何必又跋涉,取甚经去?”如此讽刺挖苦、戳心窝子的话,让领导同志的尊严往哪里摆?——尤其对着刚加入本团队的新同志。

当白骨精假装被悟空打死后,忍无可忍的唐僧终于念了“紧箍咒”,而且在悟空第三次打“死”白骨精化变的老头后,干脆炒了悟空的“鱿鱼”,让他回花果山。唐僧此番行为,责怪悟空滥杀无辜是假,恼火他挑战权威是真。之所以唐僧这回敢痛下杀手,因为他认为有了八戒、沙僧两个高徒,悟空已经不重要

了。

你看悟空被逐前说:“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唐僧发怒道“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言下之意——除了你猴子,我就没有人保卫了吗?悟空感叹:“今儿昧着惺惺装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你看他写的“贬书”何等恩断意绝:“猴头(不叫行者更不会叫徒弟了)!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当临别前的悟空要最后拜唐僧时,他竟然说:“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每每读到此处,砍柴忍不得泪眼婆娑。

唐僧终于消了心头之恨,而八戒也如愿以偿排挤了悟空,自己的级别上升了。

后面的故事是意料之中的,黄袍怪抓住唐僧后,八戒带上沙僧,也想立功,去救师父,可惜本事不济,连小龙马这个“战斗预备队”都出来了,还是救不出师父。在意志不坚强的八戒准备回高老庄时,小龙马和沙僧立主“解玲还需系玲人”,让二师兄回去请大师兄。

行者被八戒激将法激出来,终于救了师父出来,你看唐僧被救后第一句话怎么说:“贤徒(已经不是猴头了),亏了你也,亏了你也!这一去,早诣西方,径回东土,奏唐王,你的功劳第一。”

此时经过几番沉浮,猴王也认识到取经是他最终被体制内认可的唯一道路,也认清取京团最高领导的心思了,只是笑道:“莫说,莫说,但不念那活儿,足感受爱厚之情也。”

——读到此处,我为千古有才而不得不屈于庸才之下的人伤痛:再有才的人,在庸才下面拉纤背犁,建不世之功业,难求好的回报,不被整肃就万幸了。

为什么在师徒失合后,唐僧被抓观音不出来救呢?实际上就是留给师徒两人解开疙瘩的一个机会。 在后来取经的路上,八戒知道自己的轻重,已不敢觊觎大师兄的地位,但告状还是免不了的;唐僧也常常不满功高盖主的悟空,但还得依靠悟空,只得恩威并施,“紧箍咒”再也不随便念了;悟空也认识到,在一个庸才下面干活,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情,好像天下都是这个路数。

取经团于是维持了长时间的稳定。

西游记中唐僧换了几个人篇八
《西游记中唐僧的主要性格特点是_迂腐》

西游记中唐僧换了几个人篇九
《西游记之唐僧人物形象分析》

西游记中唐僧换了几个人篇十
《历史上的唐僧与《西游记》中的唐僧》

历史上的唐僧与《西游记》中的唐僧:相同点:都有远大的理想、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不同点:1.身世不同,历史上的唐僧是一位苦行僧,而小说中的唐僧是一位神僧。

2.取经过程不同:历史上的唐僧是孤身一人,而小说中的唐僧有神通广大的徒弟护驾。

3.人物形象不同:历史上的唐僧意志坚定,有克服千难万险的能力,而小说中的唐僧显得过于柔弱。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西游记中唐僧换了几个人”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西游记中唐僧换了几个人"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9134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