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2015-12-28 03:14:0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篇一《小学六年级语文《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ppt课件》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篇一
《小学六年级语文《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ppt课件》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篇二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教学 反思》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教学反思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是盛唐刘长卿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品描述的是诗人送一位做判官的南方朋友赴军。深厚的友情,倾注于这首情意依依的诗中。

这首古诗除了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外,还要求学生了解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驿路。

为了使学生理解诗意,我在让学生初读后,说出题目中的“润州”和诗句中的“金陵”及 “楚西”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知道了“金陵”就是在润州附近,不是作者最终的目的地,而是中途停下来休息的一个地方,这时,教师顺势而导,什么是“驿路”。 最终要到达是“楚西”为理解“万里辞家事鼓鼙”做了铺垫。这样的教学,比直接告诉学生的效果要好,为后面学生的合作探究诗意扫除了障碍。

- 1 -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篇三
《语文六年级上长春版10.2《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课件》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篇四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教学设计》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是一首很有特色的七绝送别小诗。作者用恭维笔法,赞颂了对方远离家乡到江南从军报效国家之举。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结合相关资料及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教学准备

课前布臵预习任务,了解有关古诗的作者、诗句相关背景的资料,为理解两首古诗做准备。可以在学习古诗之前来读一读“小链接”中《我国古代的信息传递》一文,对古代信息传递方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朗读指导

读诗要注意韵味,要注意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朗读前一定要有比较充分的理解过程。《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的感情基调则完全不同,通过记叙、描写李判官不远万里辞家到江南从事军务,以及沿途的美丽景色,赞美了他报效国家的义举。诗歌的感情应是赞美的。

二、阅读教学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这首诗被编写在“信息与生存”这一板块中,除了让学生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意图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了解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则体现了古代的邮驿制度。在学生充分体会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对这方面的情况要了解清楚。

三、《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分析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这两句是说,你不远万里辞家到江南从事军务;金陵驿路迢迢,它可以远通楚地之西。“万里辞家”说离家遥远,“金陵驿路”,说出转战的路途。这两行诗的大意是:(你)离家万里去从事军务,西去的云彩飘在通往金陵(今南京)的驿路上。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这两句是说,春到大江,行客启程,送行之人想留住客人,但时间不允许了,客人骑马远去,送行之人还在伫立远送,越行越远,伏在马背上的客人的身影已不可见,只仿佛看见青青草色之上马蹄腾空,好像青草也在为客人送行。这两行诗的大意是:江畔迷人的春色留不住你,青青的芳草也似乎在为你送行。诗的前两句表现了男儿从军的豪壮气势,后两句则清秀动情。用恭维笔法,赞颂了对方远离家乡到江南从军报效国家之举。全诗把这两种情绪结合在一起,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四、思考与交流

通过读诗,眼前应该呈现出古诗所描述的画面,这是对学生进行由语言文字到形象思维进行训练的过程。教学时应引导学生

在对这首古诗的意思大致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想象,丰富古诗所描述的事件或情景,运用语言表达出来;也可以请绘画好的学生将自己脑海里对古诗的体会,通过画面表现出来。这样文、画结合,使古诗的内容更加丰富、具体。

五、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这首古诗和以往我们学习古诗不同的是,在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之余,还要使学生明白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的,从而激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教学时可把体会这层意思单独作为一个环节呈现,以突显板块的主题。 相关资料

刘长卿(约709~约786),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玄宗天宝中登进士第。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得罪,贬为岭南的南巴尉。经过江西时,与诗人李白等有诗往还。上元二年(761)从南巴返回,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刘长卿有诗记其事:“空庭客至逢摇落,旧邑人稀经乱离。”(《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代宗大历五年(770)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德宗建中二年(781),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

县)刺史。世称“刘随州”。兴元元年(784)和贞元元年(785)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时离开随州。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篇五
《六年级语文上册《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课件》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篇六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教案》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

2、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想想使中所描绘的画面。

3、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4、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

2、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组织学生背诵《从军行》。

二、学习新课

1.导语:出声地读一读古诗《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看一看这一次你又感受到什么?组织学生汇报针对这首古诗你都了解了什么?(教师相映出示幻灯)

2.组织学生体会着读一读

3.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意

4.你们还有哪些地方讲不通。

润州:州名,在今江苏镇江市。行营:主将出征驻扎之地。

事鼓鼙:从事军务。金陵:一般指今江苏省南京市,但唐时把润州也称为金陵,这里即指润州。楚:古代楚国,现代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

5.小组内讨论诗的大意。

6.再读古诗,具体分析,边读边悟(感情激昂、充满豪情)。

全诗扣在哪个字上?体会作者的“送”是怎样的送。

“万里辞家”是什么意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 “楚云西”这样表达的好处?

最后一句修辞手法?作用?

三、课外延伸(出示幻灯片)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赠我情。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篇七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篇八
《预学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教学设计》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教学设计

通榆县明德小学 张丽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结合相关资料及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了解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学习重点:理解并背诵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学习难点:理解“金陵驿路楚云西”,并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习流程:

一、交流预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齐读题目)。

2.通过课前的预习,这首诗的题目你是怎样理解的呢?你呢?(师边画边说:根据你们的理解,送是送别,从这个字可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李判官是——人,之是——到,润州行营则是——此行的地点。)

3.好,按这样的断句我们再次齐读题目。

4.是谁在为李判官送行呢?谁来介绍一下你课前搜集的关于刘长卿的资料。有补充吗?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的这首诗。

二、共学、导学

1.先请同学们看学习任务一,(课件出示)XX来读一下。有不理解的吗?都明确了就开始吧!

(1.同桌互批预学单中的第3题,并订正。2.仔细观察书中的虚宫格正确书写“驿”和“蹄”,注意姿势。3.同桌互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读出节奏。)

2.全班交流。

过渡:谁能从头把学习任务汇报一下?(1学生汇报)

(1)(说完第3题)他做的对吗?关于组词有没有不同的?(请学生组词)接着说。

(2)关于写字,你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没有则过,有则让同学们按他说的再写一个。)

(3)现在来读一下这首诗,谁来评价一下?(正确、流利) 过渡:看得出,他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好!谁能读得更好?

(4)(若有停顿则“听出来了吗?他是按怎样的节奏读的?”若没有则,“大家都试着读这首诗,看该如何断句?”)注意断句,我们齐读这首诗。

过渡:任务一大家还有问题吗?都完成了,来看任务二。

3.出示任务二。(1.在小组内解决预学时遇到的疑难。2.组长组织大家共同疏通诗意,并完善预学单中的第5题。3.组长整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大家一起读下任务,明确吗?那就按任务一步步地

做吧!

4.全班交流

过渡:哪个小组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1)楚云西:

有谁能帮他们解答?(若有则过,若无则“大家先看楚字书下注释有,齐读一下,是楚地,是李判官此行的目的地,金陵只是他要前往的临时驻扎的行营。云西有人知道吗?为了译文通顺,我们可以调换一下词语的位置。”)

你明白了吗?你能不能试着说一下这行诗的意思吗?那驿路是什么呢?(板书:传递信息)大家浏览一下这段资料,相信你会对驿路有更深刻的了解。(无人知道则让学生浏览94页,“然后用自己的话告诉我什么是驿路?”)

前两行诗大家还有疑问吗?那XX来说一下你们对这两诗的理解。他们组是这样理解的,你们呢?(直接点名或用手势)理解了前两行,同学们都读一读,看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李判官离家很远)从哪个词知道的?(万里)那你能读出这种征途迢迢吗?这可是万里之遥啊?你来。象他这样都来读一读,那么前两行诗主要是写什么的呢?(板书:写事)交待了李判官此行的原因和所到之地。

过渡:我们接着看后两行,大家有什么疑惑吗?

(2)行客,马蹄

有知道的吗?(无则“根据我们的己有经验行指什么?这里是谁要走?所以行客就是指——”)

若学生无疑问,则“行客和马蹄你们是怎么理解的呢?”(代指李判官)哪个组来翻译一下后两行?其他组有不同的吗?你来说一说?理解了意思自己再读读这两行诗,看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预设:

A.我感受到了他们的不舍,能用你的朗读来表达这种感受吗?不舍啊,同学们想一想,家人来送你,要离开时,你是怎样的心情?(不愿意让他走)对啊这就是不舍,你再试试。语调稍缓一些,再来。这种不舍作者是通过什么写法表现的呢?(拟人)自己再读一读这两行,看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会到了这种不舍,体会到了拟人的精妙,我们来齐读这两行诗。

(B.我感受到了作者的不情愿。从哪感受到的?(不肯)具体说一说,能读出作者的不情愿吗?)

过渡:如果说前两行是写事,那么后两行诗是——抒情,抒的是——不舍之情,抒的是——凄凄的别离之情,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齐读全诗,看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5.这画面留给我们的只有四个字——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三、练学

1.古诗学到这儿,有多少同学会背,老师给些提示,大家试背下:(课件

去掉提示练习背一下,我们再来齐背,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看提示。

2.出示练习:

填空: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这两句诗就体现了这种情感。

四、评学

本节课,同学们高效地运用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了“三个臭皮匠”的巨大能量,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相信大家以后会学得更好!

附件: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预学单

学习目标:

1.能够认识生字“驿”,会写“驿”和“蹄”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结合相关资料及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4.反复读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了解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1.我是这样理解这首诗的题目的:

2.我搜集到了刘长卿的资料:

3.我会做

(1)选择正确的读音

驿(yì luî) 蹄(tī tí)

(2)区别字组词

驿( ) 泽( ) 蹄( ) 啼( )

译( ) 择( ) 谛( ) 缔( )

4.我要正确、流利地读古诗。

5.结合相关资料和书下注释理解下列词、句。

万里辞家事鼓鼙。万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陵驿路楚云西。驿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篇九
《长春版语文六上《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ppt课件1》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篇十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刘长卿 从军行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9183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