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家和万事兴的反义

家和万事兴的反义

2015-12-28 05:27:4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家和万事兴的反义篇一《第六章熟语》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家和万事兴的反义》,希望能帮助到你。

家和万事兴的反义篇一
《第六章熟语》

家和万事兴的反义篇二
《引用 引用 语文老师必读》

引用 引用 语文老师必读—— 常用成语归类 幼、小、中、家长 2010-05-03 12:07:39 阅读21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家和万事兴《引用 语文老师必读—— 常用成语归类》

引用 家和万事兴 的 引用 语文老师必读—— 常用成语归类

引用 哥们干杯! 的 语文老师必读—— 常用成语归类

引用 郭亮大侠 的 常用成语归类

引用 白杨 赣西之子(曾 锋) 的 常用成语归类

一、描写人品质

平易近人 宽宏大度 冰清玉洁 持之以

恒 锲而不舍 废寝忘食

大义凛然 临危不俱 光明磊落 不屈不

挠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二、 描写人的智慧:

料事如神 足智多谋 融会贯通 学贯中

西 博古通今

才华横溢 出类拔萃 博大精深

集思广益 举一反三

三、 描写人物仪态、风貌:

憨态可掬 文质彬彬 风度翩翩

相貌堂堂 落落大方

斗志昂扬 意气风发 威风凛凛

容光焕发 神采奕奕

四、 描写人物神情、情绪:

悠然自得 眉飞色舞 喜笑颜开

神采奕奕 欣喜若狂

呆若木鸡 喜出望外 垂头丧气

无动于衷 勃然大怒

五、 描写人的口才:

能说会道 巧舌如簧 能言善辩

滔滔不绝 伶牙俐齿

出口成章 语惊四座 娓娓而谈

妙语连珠 口若悬河

六、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三顾茅庐 铁杵成针 望梅止渴

完璧归赵 四面楚歌

负荆请罪 精忠报国 手不释卷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七、 描写人物动作:

走马观花 欢呼雀跃

手舞足蹈 促膝谈心

前俯后仰 奔走相告

前赴后继 张牙舞爪

八、 描写人间情谊:

恩重如山 深情厚谊

形影不离 血浓于水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肝胆相照 生死相依

九、 说明知事晓理方面:

循序渐进 日积月累

勤能补拙 笨鸟先飞 扶老携幼 跋山涉水 手足情深 赤诚相待 温故知新

学无止境 学海无涯 滴水穿石

发奋图强 开卷有益

十、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叶公好龙 亡羊补牢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买椟还珠

十一、 描写事物的气势、气氛:

无懈可击 锐不可当 雷厉风行

震耳欲聋 惊心动魄

铺天盖地 势如破竹 气贯长虹

万马奔腾 如履平地

十二、 形容四季特点:

春寒料峭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满园春色 春华秋实

春风化雨 骄阳似火 暑气蒸人

烈日炎炎 秋风送爽

秋高气爽 秋色宜人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

十三、 形容繁荣兴盛景象:

济济一堂 热火朝天 门庭若市

万人空巷 座无虚席

高朋满座 如火如荼 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 川流不息

十四、 描写美的景和物:

美不胜收 蔚为壮观

金碧辉煌 玉宇琼楼

美妙绝伦 巧夺天工

粉妆玉砌 别有洞天

十五、 描写山水美景:

锦绣河山 高耸入云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

重峦叠嶂 山明水秀

白练腾空 烟波浩渺

十六、 描写花草树木:

繁花似锦 绿草如茵

古树参天 万木争荣 富丽堂皇 锦上添花 水天一色 高山流水 郁郁葱葱

家和万事兴的反义篇三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现代汉语试卷(A)》

信阳师范学院普通本、专科学生专业课期终考试试卷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秘教育专业05级本科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现代汉语试卷(A)

班级 学号 姓名

试卷说明:

1、试卷满分100分,共6页,八个大题, 120分钟完成试卷。 2、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3、答卷前将班级、学号、姓名填写清楚

一、 填空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1、词汇和词的关系是 和 的关系。 2、语素是 。

3、 是词和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的词语。 与之相对的自由短语则是词和词按照表达的需要的临时组合。

4、词义中同表达概念相关的意义部分叫做 ,或叫概念义、主要意义。词还有附属的色彩义(也叫附属义),包括 色彩、语体色彩和 色彩。 5、义项是词的 的分项说明。多义词的义项有由 直接或间接发展转化而来的转义。转义又可分为 和 。 6、反义义场有两种类型,即 和 。

7、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语境一般分为上下文语境和 (又叫社会现实语境)两种。

8、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类和 、 。 9、对现代汉语的词进行分类的主要标准是词的 。

10、 是根据句子的语气功能划分出来的句子类别。 是根据句子的结构型式划分出来的句子类别, 是根据句子的局部结构特点划分出来的句子类别。

二、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词中哪一个不是离合词( )

A、理发 B、游泳 C、打架 D、提高 2、“司令”一词的构词方式是( )

A、主谓型 B、偏正型 C、述宾型 D、联合型 3、指出哪一项不是基本词汇的特点( )

A、全民性 B、能产性 C、系统性 D、稳固性 4、“啤酒”属于( )

A、音译外来词 B、音意兼译外来词 C、音译加意译外来词 D、字母外来词 5、下列词语具有形容词性的是( )

A、突然 B、忽然 C、猛然 D、毅然 6、下列几组词中,都属于助词的一组词是( )

A、的、了、似的 B、得、着、吧 C、们、一样、被 D、了、而、着 7、下列词语中的“和”属于连词的是( )

A、他和弟弟到北京看望母亲去了。 B、他和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 ..C、曲高和寡。 D、家和万事兴。 ..8、“大型轿车、慢性肝炎、野生动物”中加点的词语是( ) ......A、形容词 B、动词 C、副词 D、区别词

9、“随着一连串脚步声,屋里飞出了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和“刨啊刨,刨直不平的木头,刨直弯曲的思想”这两句话中所用的修辞格依次是( )

A、拈连、拈连 B、比拟、拈连 C、仿词、仿词 D、比拟、比喻 1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没有运用下面哪种修辞格( ) A、对偶 B、比喻 C、借代 D、警策

三、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双音节词属于连绵词的有( )

A、参差 B、潺潺 C、沙发 D、蟑螂 E、蝙蝠 2、下列哪些词是重叠式合成词?( )

A、姐姐 B、姥姥 C、猩猩 D、刚刚 E、仅仅 3、下列词语有词缀的是( )

A、老虎 B、阿姨 C、老人 D、子女 E、儿子 4、一般词汇包括( )

A、古语词 B、方言词 C、外来词 D、行业语 E、隐语 5、下列句子属于双宾句的有( )

A、他给我两次钱。 B、他叫我回家。 C、首长命令部队撤退。 D、水生没告诉妻子自己要去打仗。 E、大家叫她祥林嫂。 6、下列哪些句子中的“是”表示强调作用( )

A、后面是一座小山。 B、这地方是挺热闹。 C、他是卖菜的。 D、茶花是美啊! E、那样说是可以的。 7、下列属于兼语句的有( )

A、他有个哥哥在北京工作。 B、我希望你来。 C、我知道他明天要参加考试。 D、他叫我马上打电话请医生。 E、我感谢你告诉我一条好消息。 8、下列疑问句类型相同的是( )

A、你愿意不愿意去? B、他们不去呢? C、明天什么时候举行篮球比赛? D、你是问他叫什么名字? E、打篮球还是打排球?

9、“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句中所用修辞格有( )

A、设问 B、借代 C、暗喻 D、排比 E、借喻

10、“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包括下列哪些情况( ) A、比喻和比喻连用 B、暗喻和暗喻连用 C、对偶和对比兼用 D、对偶和对比套用 E、对偶、对比兼用同时和比喻套用

1、词汇

2、反义词中的不平衡现象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3、标点符号 4、双关

5、文艺语体

五、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短语,有歧义的作多种分析。

(共14分)

1、找 到 了 叔 叔 的 孩 子

2、三 个 工 厂 的 领 导 同 志

3、社 会 主 义 的 精 神 文 明 建 设

4、打 烂 了 别 人 送 的 三 筐 鸡 蛋

5、他 妹 妹 小 玲 也 打 算 明 年 去 日 本 留 学

六、 用传统的成分分析法分析下列句子(每小题2分,共6分)

1、 狼 咬 死 了 他 家 的 羊。

2、 李 华 的 姐 姐 昨 天 买 了 很 多 复 习 资 料。

3、 我 觉 得 上 大 学 好。

七、 分析下列多重复句的层次及其分句间的关系(共10分)

1、尽管古代的一些作家, 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 但是他们既然是现实主义者,

他们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 因而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

客观真理。(用原句加线法)

2、这个阿多高兴起来时, 什么事都肯做, 碰到同村的女人们叫他帮忙拿什么家伙, 或是下溪去捞什么, 他都肯; 可是今天他大概有点不高兴, 所以只顶了五六只“团扁”去, 却空着一双手。(用框式图解法)

家和万事兴的反义篇四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16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按要求筛选提炼相关信息。

2、理清文章的结构,明确说明顺序。

3、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课前预习导读:

1、有关资料:竺可桢(1890—1974),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2、阅读课文

要求:⑴标出自然段;⑵识记生/重点字词;⑶画出重点句子或中心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预习收获:

(1)积累重点词汇,写在下面。

(2)说明文是教给人知识的,通过预习你一定学到不少的知识,请把它写下来,和同学分享。

课堂导读导学:

一、导入课文,预习反馈。

⑴全文共有 个自然段;⑵本文是一篇 说明文,说明对象是 。 ⑶给加点的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然后朗读识记。销声匿( )迹 连翘( ) 农谚( ) 差( )异 ....

风雪载( )途 海táng( ) piān( )然 yùn( )育 .

草长yīng( )飞 Shuāi( )草连天

(4)释词:

翩然: 孕育:

销声匿迹: 载途:

次第: 萌发:

周而复始:

二、整体感知:

1、题解。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从文题看,采用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它是把__________比作大自然的语言,这样既抓住了说明对象的__________又使其显得具体生动。

2、整理思路,划分层次。(先在课本上划、批)

本文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 ________ 。

第二部分(第–段):说明观测对 ________ 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__--__ 段):说明决定________来临的_______。(文章的主体部分) 第四部分(第__ --___段):说明________________ 的意义。

三、研读赏析: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__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在秋风中________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

几千年来,„„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4.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5.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将第二段文字分为三层。

8第二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9.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

B.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

C.不能。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

D.能。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

10.第二段说明的对象是( )

A.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11.第二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2.第二段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四、课堂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2、一般说来,说明文对事物的说明方式是平实的,但有时也会运用生动说明的方式。试区分下列各题所用的说明方式(A.平实说明 B.生动说明)。

①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 ②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 ③(松鼠)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 ④它们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 )

3、判断正误,正确画“√”,错误画“”。

①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手法。( )

②“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

③“以‘满怀豪情跨世纪,龙腾报春庆振兴’为主题的2000年春节联欢晚会由:a.笑口常开闹今宵,b.国盛家和万事兴,c.中华儿女团聚情,d.人逢喜事精神爽,e.龙禧千年多英豪 五个篇章构成”。这段话是生动说明。( )

4、“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中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南京的刺槐开花..

只比北京早10天”、“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中的“许多”、“只”、“就”能不..

能去掉?为什么?

5、本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试在文中画出并简析之。(在下面试举一例,指出其说明方法并简析其作用。)

6、课外阅读。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色彩是迷人的。红的花,绿的叶,湛蓝的天空,蔚蓝的海洋,都是一幅幅美妙的图画。当你流连于湖光山色之中,对大自然的斑斓色彩欣喜感叹之际,你是否想过,大自然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天空是蓝的,树是绿的?而当夜幕降临后,不管是远山还是近树都成了黑色?这其中很有一番道理呢!大自然的这些色彩都与太阳光有关。阳光是复色光,它的可见光部分由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单色光组成,不透明的物体反射某一些单色光,而吸收另一些单色光,物体的颜色就是由它所反射的那些光决定的。譬如,红苹果只反射红光,看上去就是红的;绿叶只反射绿光,看上去呈绿色;雪对阳光是全反射,哪一种也不吸收,因此是白色的;所谓黑色,其实是将七种光全部吸收。当七种光既不被物体反射,也不被物体吸收,而是全部通过物体的时候,这个物体就是透明的。水晶和水晶般的冰都是这样。

天空所以呈现蓝色,道理也与此相类似。在七种单色光中,蓝色的光波长很短,极易被大气中的微粒反射。当阳光通过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时,其他波长较长的光,不受大气中的碳粒、尘埃、水蒸气的影响,而蓝色不断被这些微粒反射和折射,因此我们看见天空是蓝的。日落以后,物体没有阳光可反射,大自然就沉睡在黑色的夜幕之中了。1.给这则短文拟一个小标题(不得超过10个字):_____ 2.天空呈现蓝色的原因是(不得超过20个字):

3.这篇短文围绕中心,主要从哪三方面来说明?(1)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和万事兴的反义篇五
《第二讲 文辞审美》

家和万事兴的反义篇六
《法制史作业》

中国法制史结课论文

论“七出三不出”制度在传统社会中的价值

论“七出三不出”制度在传统社会中的价值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是一个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导的社会,适应这种经济基础形成了众多与此相适应的制度作为上层建筑来维护社会和谐稳,“七出三不出”制度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代众多法学家仅仅从某一方面的角度思考就否认了这制度的社会价值,或者认识不到这个制度的全面价值。张晋藩在他的《中国法制史》中说“‘三不去’表面上是对丈夫休妻的三种限制,但并不能改变妇女的婚姻家庭地位。只要丈夫想抛弃妻子,是可以随意找到借口的。所以,‘七出’、‘三不去’是维护夫权和男尊女卑制度的婚姻原则”。张杰和董新忠主编的《婚姻家庭和继承法学》中说“‘三不去’是对丈夫单方面休妻的一种限制,‘七出三不去’的制度,有利于维护封建家庭的利益,因而成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制度。”王菲的《中国法制史》中说“‘三不去’的规定,虽然是对丈夫任意休妻的一个限制,但绝不是从妇女的利益出发对妇女权益的保护,而只不过是为了张扬和维护封建宗法伦理道德而已,是宗法制度下夫权专制的典型反映。”当然,这些学者对“七出三不去”制度的认识有其合理的方面,“七出三不去”制度的确是封建夫权专制制度下的产物,主要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封建宗法制度,也的确对妇女权益保护有不利的地方。但这些认识只是从现代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站在现代婚姻家庭观的基础上来评论古代的“七出三不去”制度,现代社会是一个市场经济充分发展,民主自由观念深入人心,婚姻家庭追求的是平等自由,社会也在积极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追求男女平等,而在封建社会这一切都是不存在的,因此我认为从这些角度并不能对古代的“七出三不去”制度做出客观的评价,也认识不到其在传统封建社会中的价值。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曾在论著中说“法的关系既不能从他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历史上出现的一切制度,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物质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因此我我认为我们要站在历史的角度,从时代历史的实际情况出发,站在封建传统社会的视角,从当时的物质经济,社会文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制度构建来思考“七出三不去”制度,而不能仅仅从现代人的视角来理解,任何一种制度只要适应了时代历史,能促进社会进步和社会胡稳定,这种制度就是有价值的。本文就将从这一角度出发,对“七出三不去”在传统社会中的价值做出一些符合历史条件的解读。

一、“七出三不去”制度的概述

(一)七出三不去”“制度的历史发展

根据目前学术界的考证及通说,西周时期已经建立“七出三不去”制度。《仪礼·丧服》中载“七出”:“无子,一也;淫佚,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孔子家语》、《春秋公羊传》 也提到了“七出三不去”制度。 “七出三不去”对后世各朝婚姻解除相关法律制度的影响颇为深远,各朝在这一制度的基础上发展出符合时代特色的婚姻解除制度。汉代在礼制中已将“七去”作为休妻的重要原则,《大戴礼记》中对“七去”,又称作“七弃”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记载,其内容包括“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口多言”、“窃盗”。直到唐代“七出三不去”制度在法律中有了明确的规定,《唐律》明确规定了“七出三不去”制度,“七出”便是直接承继至汉代的“七去”制度。宋元明清基本上沿用了唐代的法律中关于“七出三不去”制度的法律规定规定,只是做了小部分的修改,基本内容和精神变化不大。

(二)“七出三不去”的内容及含义

我国古代对婚姻关系的解除有详细的规定,被统称为“七出三不去”。“七出”,是在中国古代的法律、礼制和习俗中,规定夫妻离婚时所要具备的七种条件,当妻子符合其中一种条件时,丈夫及其家族便可以要求休妻 (即离婚)。 “七出”一词到唐代以后才正式出现,但其内容则完全源自于汉代记载于《大戴礼记》的“七去”,又称作 “七弃”。内容主要包括:

一、“不顺父母”,即妻子不孝顺丈夫的父母。大戴礼中所说的理由是 “逆德”。在古代,女性出嫁之后,丈夫的父母的重要性更胜过自身父母,因此违背孝顺的道德被认为是很严重的事。 二、 “无子”,即妻子生不出儿子来,理由是 “绝世”。在古代,家族的延续被认为是婚姻最重要的目的,因此妻子 “一夫一妻多妾制”的逐渐成熟,真正是以无子的原因而休妻的情形则大为减少。 三、“淫”,即妻子与丈夫之外的男性发生性关系。理由是“乱族”,也就是认为淫会造成妻所生之子女来路或辈分不明,造成家族血缘的混乱。 四、“妒”,指妻子好忌妒。理由是 “乱家”,亦即认为妻子的凶悍忌妒会造成家庭不和,以及 “夫为妻纲”这样的理想夫妻关系的混乱。而许多看法中,更认为妻子对丈夫纳妾的忌嫉有害于家族的延续。 五、“有恶疾”,指妻子患了严重的疾病。理由是 “不可共粢盛”,是指不能一起参与祭祀。在古代,参与祖先祭祀是每个家族成员重要的职责,因此妻有恶疾所带来的影响虽不只是祭祀,但仍以此为主要的理由。六、“口多言”,指妻子太多话或说别人闲话。理由是 “离亲”。在古代家庭中,女性尤其是辈分低的女性,被认为不应当多发表意见,而妻子作为一个从原本家族外进来的成员,多话就被认为有离间家族和睦的可能。七、“窃盗”,指妻子拥有自己的个人财产。理由是 “反义”,即不合乎应守的规矩。 “三不去”,是因为 “七出”所包涵的范围甚广,因此又订立了 “三不去”,用以保障妻子不被任意休掉来保障婚姻的稳定。 “三不去”包括: “有所娶无所归”,指妻子的家族散亡,假如妻子被休则无家可归; “与更三年丧”,指妻子曾替丈夫的父母服丧三年;“前贫贱后富贵”,指丈夫娶妻的时候贫贱,但后来发达富贵了。在这三种情形下,即使是妻子符合 “七出”的条件,丈夫也不能任意要求离婚。

二、“七出三不去”制度的家庭价值

婚姻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社会会关系,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婚姻制度影响着家庭的建立、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家庭中不同身份的地位以及家庭的和谐。离婚制度是家庭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家庭具有重要的价值,作为传统封建社会的离婚制度,“七出三不去”制度在他几千的历史中对中国家庭的和谐、宗族的延续、家庭成员的权益保护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保护妇女权益

我国古代是一个以农耕文明为主的社会,古代封建社会一直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

式,“男耕女织”是最基本的生产结构模式,统治者为了社会稳定以及封建统治实行“重农轻商”的经济政策,并且严格限制土地以及人口流动,商品经济在我国古代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因此,在这种经济基础下,妇女没有自己的土地,也不能通过买卖或者继承获得土地,他们要生存下去必须依靠家庭寄养;“男耕女织”导致妇女基本上只会从事织布工作,但是这种技术只能在家庭中才有价值,在自给自足的经济下他们不能依靠自己的技艺去谋生;此外古代对女性有一系列的礼仪要求,成年女子不能随便外出,必须守在闺阁之中,就算出嫁后也要谨守这一礼仪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女子缺乏足够的锻炼,一般体质较弱不能从事较重的劳动,只能在家庭中才能生存下去;此外民间常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子在出嫁之后,她的娘家一般都不会再过问,也不会管他,因此女子只有依靠夫家才能生存。因此在上述情况下,夫家就成了封建社会女子生存的主要基础,封建国家只有通过制度以及法律把妇女限定在家庭中才能让妇女生存下去,从而稳定社会。

男子休妻的主要理由是七出,没有这些理由男子不能随便休妻,《仪礼·丧服》中载“七出”:“无子,一也;淫佚,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而古代的女子从小就接受礼仪规范的教育,一般深知自己的命运,她们出嫁后基本上不会违反“七出”中的礼仪规范“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因此女子一般不会因这些理由被休掉;而对于“无子”法律也有一定的限制,例如唐代法律的规定,无子:妻年五十以上无子,夫可以出妻,而在古代由于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限制,一般人也活不到五十岁,因此这条也保护了众多妇女,让其不被抛弃;至于“淫佚”对于封建妇女来说,发生的几率是少之又少。综上所述,“七出”的七种休妻理由对男子休妻作出了一定的范围和程度的限制,这些规范了男子休妻,对防止男子随便休妻有一定的有益作用,而且从某种程度上保护妇女不被随便休掉,能在夫家获得一定的生存基础,这在父权社会中对妇女是一种保护。

此外,传统社会对“七出”还做了进一步的限制,规定了“三不出”制度,即就是即使女子违背了“七出”中的一条,在面临被修的的情况下,如果有“三不去”中的情况,男子也不能休妻。“三不去”即就是:所娶无所归——女子出嫁时尚有家可依,但休弃时已无本家;与更三年丧——为公婆守孝三年,已尽子女之道;前贫贱后富贵——这种情况妻子对夫家有德,不能背德而弃。这在很大程度程度上保护了妇女,而且历代都对违背“三不出”而无故休妻有一定的处罚措施,例如:《唐律》规定,妻子有七出之状,但存在“三不去”的情形而出妻,杖一百,并且出妻行为无效,原婚姻仍存续。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封建的经济条件妇女只能依靠夫家生存的情况下,“七出”、“三不出”制度相互结合,互相配合,而且和其他一些法律制度一起共同把妇女限制在家庭中,让其能够生存下去,这是制度对妇女的保护,并不像一些学者说的仅仅是维护夫权和男尊女卑,因为地位和生存相比,生存对封建妇女来说具有更大的价值。

(二)维护家庭以及社会伦理

马克思在他的《论离婚法草案》中说“尊重婚姻,承认他深刻的合乎伦理的本质”。著名婚姻法学者史尚宽也在他的《亲属法论》中说“夫妻、亲子等相互之间的关系,伦理色彩特别浓厚,亲属法之规定,须以合乎伦理的规定为适宜,而且有其必要”。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婚姻制度和社会伦理是息息相关的,社会伦理是婚姻制度的思想基础,婚姻制度又是社会伦理的维护手段,两者是相互的。而我国古代的“七出三不出”制度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婚姻制度中的离婚制度,正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家庭以及社会伦理,并且强有力的维护社会伦理。 《仪礼·丧服》中载“七出”:“无子,一也;淫佚,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而这“七出”基本上都是和封建伦理相关,用来维护封建社会伦理秩序的。前文已经讲过封建社会女子基本上只能依靠家庭才能生存下

去,因此他们为了自己不被修掉以致无家可归甚至死亡,她们就必须遵循伦理秩序的规定,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照顾公婆、少说话、不盗窃等,这些是封建伦理的基本内容,而把这些作为休妻的理由正是把伦理和婚姻相结合,以此来让女性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虽然只是对妇女单方面的限制,有不公平的地方,但是在维护封建家庭稳定、和谐以及社会伦理方面却又有不可磨灭的价值,我们不能因为它的缺陷就否认这一制度的社会价值。

三、“七出三不出”制度的社会价值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是以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处于社会中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每个人生活所必须的地方。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意思是说修身才能齐家,齐家才能治国。他道出了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家庭是联结个人与社会的纽带,它是社会最基本和最可持续的单位,家庭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家庭是否和谐,关系到每个人的幸福,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稳定和积极功能的充分发挥,进而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健康、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要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统治就必须首先维护好家庭中的关系,家庭的和谐和稳定,只有家庭和谐稳定的,社会才能真正的稳定下来。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是一个依靠血缘连接起来的乡土社会、宗族社会,这种社会模式中家庭承担着大部分的社会功能,养育子女、赡养老人、国家税收、法律处罚甚至军事组织这一切都是以家庭为基础来进行的,这种宗族、乡土社会中,国家统治以及社会稳定对家庭有着更大的依赖,如果家庭出现问题,这些都得不到维护,那么对统治是极其不利的。而适应时代出现的“七出三不出”制度,作为古代的离婚制度正是发挥了这种作用,经过前文的论述,我们知道在这种制度的威慑下,妇女会努力遵守封建论理秩序,维护家庭的和谐,夫权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限制,这样就会减少休妻的发生,众多的家庭会减少不和谐的可能,家庭秩序因此得到了很好地维护,那么封建统治也就能更加稳定了。

四、 总结

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历史上发生的社会制度,从时代的经济基础出发,通过分析历史文化、社会观念、传统思想以及各种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我认为“七出三不出”不仅仅像一些学者说的是维护封建夫权以及尊卑的工具,也不是仅仅对妇女不利的社会制度,而是在保护封建社会女子的生存权利,同时也适应时代的要求维护了家庭伦理秩序,维护了了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一制度是适应时代要求的,是对古代社会有很大价值的制度。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论离婚法草案》人民出版社1956

史尚宽:《亲属法轮》台湾荣东印书馆

王菲:《中国法制史》,南海出版公司2001年版

郭建、姚荣涛、王志强:《中国法制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卓冬青、刘冰:《婚姻家庭法》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张杰、董新忠:《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学》南海出版公司2001年版

家和万事兴的反义篇七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现代汉语试卷(A)[2]》

1、词汇和词的关系是 和 的关系。

2、语素是 。

3、 是词和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的词语。 与之相对的自由短语则是词和词按照表达的需要的临时组合。

4、词义中同表达概念相关的意义部分叫做 ,或叫概念义、主要意义。词还有附属的色彩义(也叫附属义),包括 色彩、语体色彩和 色彩。

5、义项是词的 的分项说明。多义词的义项有由 直接或间接发展转化而来的转义。转义又可分为 和 。

6、反义义场有两种类型,即 和 。

7、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语境一般分为上下文语境和 (又叫社会现实语境)两种。

8、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类和 、 。

9、对现代汉语的词进行分类的主要标准是词的 。

10、 是根据句子的语气功能划分出来的句子类别。 是根据句子的结构型式划分出来的句子类别, 是根据句子的局部结构特点划分出来的句子类别。

1、下列词中哪一个不是离合词( )

A、理发 B、游泳 C、打架 D、提高

2、“司令”一词的构词方式是( )

A、主谓型 B、偏正型 C、述宾型 D、联合型

3、指出哪一项不是基本词汇的特点( )

A、全民性 B、能产性 C、系统性 D、稳固性

4、“啤酒”属于( )

A、音译外来词 B、音意兼译外来词 C、音译加意译外来词 D、字母外来词

5、下列词语具有形容词性的是( )

A、突然 B、忽然 C、猛然 D、毅然

6、下列几组词中,都属于助词的一组词是( )

A、的、了、似的 B、得、着、吧 C、们、一样、被 D、了、而、着

7、下列词语中的“和”属于连词的是( )

A、他和弟弟到北京看望母亲去了。 B、他和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 ..

C、曲高和寡。 D、家和万事兴。 ..

8、“大型轿车、慢性肝炎、野生动物”中加点的词语是( ) ......

A、形容词 B、动词 C、副词 D、区别词

9、“随着一连串脚步声,屋里飞出了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和“刨啊刨,刨直不平的木头,刨直弯曲的思想”这两句话中所用的修辞格依次是( )

A、拈连、拈连 B、比拟、拈连 C、仿词、仿词 D、比拟、比喻

1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没有运用下面哪种修辞格( ) A、对偶 B、比喻 C、借代 D、警策

1、下列双音节词属于连绵词的有( )

A、参差 B、潺潺 C、沙发 D、蟑螂 E、蝙蝠

2、下列哪些词是重叠式合成词?( )

A、姐姐 B、姥姥 C、猩猩 D、刚刚 E、仅仅

3、下列词语有词缀的是( )

A、老虎 B、阿姨 C、老人 D、子女 E、儿子

4、一般词汇包括( )

A、古语词 B、方言词 C、外来词 D、行业语 E、隐语

5、下列句子属于双宾句的有( )

A、他给我两次钱。 B、他叫我回家。 C、首长命令部队撤退。 D、水生没告诉妻子自己要去打仗。 E、大家叫她祥林嫂。

6、下列哪些句子中的“是”表示强调作用( )

A、后面是一座小山。 B、这地方是挺热闹。 C、他是卖菜的。

D、茶花是美啊! E、那样说是可以的。

7、下列属于兼语句的有( )

A、他有个哥哥在北京工作。 B、我希望你来。 C、我知道他明天要参加考试。 D、他叫我马上打电话请医生。 E、我感谢你告诉我一条好消息。

8、下列疑问句类型相同的是( )

A、你愿意不愿意去? B、他们不去呢? C、明天什么时候举行篮球比赛? D、你是问他叫什么名字? E、打篮球还是打排球?

9、“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句中所用修辞格有( )

A、设问 B、借代 C、暗喻 D、排比 E、借喻

10、“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包括下列哪些情况( ) A、比喻和比喻连用 B、暗喻和暗喻连用 C、对偶和对比兼用

D、对偶和对比套用 E、对偶、对比兼用同时和比喻套用

1、词汇

2、反义词中的不平衡现象3、标点符号4、双关5、文艺语体

五、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短语,有歧义的作多种分析。

(共14分)

1、找 到 了 叔 叔 的 孩 子

2、三 个 工 厂 的 领 导 同 志

3、社 会 主 义 的 精 神 文 明 建 设

4、打 烂 了 别 人 送 的 三 筐 鸡 蛋

5、他 妹 妹 小 玲 也 打 算 明 年 去 日 本 留 学

六、 用传统的成分分析法分析下列句子(每小题2分,共6分)

1、 狼 咬 死 了 他 家 的 羊。

2、 李 华 的 姐 姐 昨 天 买 了 很 多 复 习 资 料。

3、 我 觉 得 上 大 学 好。

七、 分析下列多重复句的层次及其分句间的关系(共10分)

1、尽管古代的一些作家, 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 但是他们既然是现实主义者, 他们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 因而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 客观真理。(用原句加线法)

2、这个阿多高兴起来时, 什么事都肯做, 碰到同村的女人们叫他帮忙拿什么家伙, 或是下溪去捞什么, 他都肯; 可是今天他大概有点不高兴, 所以只顶了五六只“团扁”去, 却空着一双手。(用框式图解法)

八、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举例说明词、语素、字三者之间的关系。

2、就“自行车、卡车、公共汽车、电车”这组词进行义素分析。

3、谈谈宾语的意义类型。

4.简谈句群和复句的关系。

5、设问和反问有何异同?

家和万事兴的反义篇八
《中国语法总结》

汉语简介总结与简评 杨龙 英四 20091310421

中国人通常自称炎黄子孙,炎黄是指上古床说中的炎帝和黄帝。中国第一个朝代的名称是夏,因“华”(意思是“花”)与夏谐音,中华文明又被称作华夏文明。中文作为汉语系的一种,与藏缅语系最为相近,故不难想象,当时可能有一批或更多藏缅语系的人民来到了中原,对中文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此后中文发展经历了甲骨文和金文时代,包括商朝和西周;古汉语时代,东周到东汉(公元前771到公元220)这种语言系统被学者称作雅言,此外,学者将这时的发音称作正音,并推测其是由夏商时期的发音演化而来。中古汉语时期,包括南北朝、隋朝、唐朝(公元220-960),汉朝覆灭后,中原陷入混乱,直到隋朝统一全国。与此同时,中原大量人南迁,结果南方地区的语言也逐渐贴近中原。隋朝还首次出现了科举,要求考生严格按照韵律作诗。第一本关于韵律的书--切韵。早期现代汉语时期(960-1900),明朝时期出现了两本汉语言重要书籍中原音韵和洪武正韵,它们是早期现代汉语音韵系统的基石。可惜的是,即使到19世纪晚期,也未能形成统一的口音。现代汉语时期(1900至今),1913年最终确定了超过6500字符和汉语拼音,随着1919年国音字典的发布开始影响全国。1955年,国语改为普通话。从1930s中国开始了汉语简化,到1964年基本完成,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用的简体汉语。

关于汉语发音。汉语发音相对简单,不存在英语那样存在多个辅音音节,比如spr- or -nths. 汉语拼音声母通常是一个随机的辅音字母,中间部分则是由元音或者是双元音,结尾则又是由随意的辅音字母组成,结尾也可以省去。标准的汉语拼音模型可归纳为(声母)(随机的中间韵母)韵母(韵母或声母)即(C) (M) V (V/N)。所以在汉语中,一个韵母便可组成一个音节,比如a 啊 `e 饿。

辅音系统中包括 ①双唇音:b p m ②舌根音:ɡ k h③舌尖前音:z c s ④舌尖中音:f d t n l ⑤舌尖后音:zh ch sh r ⑥舌面音:j q x。 韵母系统按位置分可分为中间韵母,主音韵母和词尾韵母。随着语言的发展,汉语韵母逐渐出现了音韵变化,以儿化音为典型,韵母结尾时带有儿化音,如-i→er:树枝shùzhīr 脸蛋zhǎoshìr。汉语共有4声,但在词语组成过程会发生变音现象,①当一个高音直接接低音或是低音直接接高音时,就会产生变音现象。②当第三声直接接第三声时,前者需要变音③当第四声接第四声时,前者需变音 ④当同时有三个或四个以上的三声时,除最后一个保留三声,前面都变成二声。

关于汉语的词法。汉语9成的复合名词名词词素都在右边,例如:赌局,触角,租金。85%的复合动词,动词都在左边,例如:闹鬼,吸入。汉语的衍生词缀是一种粘着词素,包括能黏在动词和名词前后的前缀与后缀。前缀常用的有老/小,比如称呼某人为老杨,这类似英语中的昵称一样,老+姓氏来称呼较老的人,同样小+姓氏,小张,一般用来称呼年岁较小的人。老小还应用其它各类名词,比如动物:老虎,老鹰,老鼠等等。后缀常见的有“子”儿子,老子,皇子;“化”,;老年化,现代化,工业化;“度”,尺度,速度,力度。有时加后缀的词加上一个自由词素还有可能变为一个新词,比如:狮子,石头记。中缀是一种插入词语中间从而衍生出一个新词的粘着词素。常见的有“得”“了”,比如,找得到他,看得见吗,他得了病。但是“得”和“了”有时不仅仅不仅仅只作为一种中缀,它们还能与其它自由词素组成动词词组,比如晓得,舍得。曲折词缀包括①形容人类指示词时使用的“们”,例如我们,你们,朋友们;②表示完成时态的“了”,比如“我做了作业”,但了还可以用做将来时,比如“我做了作业再说”;③表示事情发生过的“过”,显然,“过”表示某件事至少曾经发生过,比如“我吃过饭了”,但“过”不能使用在一些无法重复做的事,比如哥伦 布发现过新大陆,这样明显不同,因为新大陆只能被他发现一次。④表动作完成了的“着” 比如“我找着他了”,“着”还表示动作进行或是维持着某种状态,比如“墙上刻着他的名字”,

“他们正忙着呢”。

附着词素类似于词缀,又跟词相近,因为他们既不属于主干又不构成语法结构。句尾附着词素①呢,吧,吗等疑问词,比如:你喜欢她吗?“吗”通常用于疑问句末尾,使整句形成疑问结构 ②位置助词,典型的有上、下、里、外。

叠词是指重复某个词素而形成一个新词的现象,汉语中的动词,形容词和量词都可以重叠而形成叠词。①量词叠词,例:今天条条新闻都很重要。这里座座山都很高。②非正式亲属称呼叠词,例:爸爸,妈妈,弟弟,哥哥③形容词叠词,例:红红的花,厚厚的书,慢慢地走。有时还会出现这样的形容词叠词现象,比如快快乐乐地走了,这是AABB模式,同时还可能出现ABAB模式,笔直笔直的公路,冰凉冰凉的水。③动词叠词,例:我今天就准备看看书,我们就切磋切磋。

我国最早的文字是商朝晚期的甲骨文,然后是周朝的金文,直到秦朝才最终统一了文字--小篆,直到唐朝演化出标准书写方式--楷体,随后在现代又进行了简化,最终形成了目前的简体汉字(港澳台等地仍使用繁体汉字)。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其文字的构造表现出了丰富的意义,不同欧美的字母构造,它与其发音几乎没有联系。汉字在秦朝时大约有3300个,到公元100年时,达到了9535个,到现代时1988年,已达到56000个字。相比于英语近百万词汇,汉字似乎太少了,但汉字无穷组合为汉语带来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意蕴。汉语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所以汉语中很多地方都蕴涵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认为“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即家是国家之本,故很多习语表达中也体现着这种思想,例如:家和万事兴,家给人足,家财万贯,也有一些坏的习语,如家道中落,家破人亡,但无论是褒是贬,是好是坏,都体现了中华文化重视家庭的文化氛围。此外,“礼”也是儒家所提倡的,故有君臣有别,长幼有序的说法。儒家十分重视孝道,于是汉语中多有跟孝有关的词,孝子,孝顺,孝子贤孙等。除了家,礼,孝,汉语还体现了其它很多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汉字在发展演化过程中也深受外族文化影响。唐朝时,由于实行开放的文化政策,胡风大行,由此而产生胡椒,胡马,胡床等词汇。在近现代时,受到了西方文化冲击,形成了以西,洋开头的很多词汇,例如:洋人,洋货,洋学生,洋服,西药,西医,西红柿。同时,随着国外的新鲜事物涌入中国,汉语实际吸收了大量外来词汇,例如:吉他,夹克,卡拉OK,扑克,三明治等等。

汉语句法。句话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词的顺序。①动词例如:牛吃草,显然不能是草吃牛,乱序的句子无法形成语义。汉语语序是受到限制的,其灵活性体现在开头和结尾,例如:白马踢黑马,黑马踢白马,黑马和白马位置可以互换,但是踢和黑马白马就不能互换。某些语法结构缺失的句子,例如:我骑。只有在在特定情况下才有意义。另外,每个及物动词在一个句子里被限定为两个名词,不及物动词则只要求一个名词,所以“我骑”它是一个不完整的语法结构,在无特定语境下无法构成语法意义。由于“了”无法作为名词后缀,所以它与动词合成,作为动词的标志,例:我给了老王三本书。②汉语形容词的标志是“的”,美丽的,大的,黑的。形容词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修饰的,一类则是不可修饰的。例:这个答案很好,“好”是可修饰的;这个答案很错了,错则是不可修饰的,“很错”无法构成语法意义。③副词处在句首的名词之后,动词之前。副词也分为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两类。可移动副词包括:也许,大概,究竟,可能,显然等等,例:他可能出去了,可改为“可能他出去了”。不可移动副词典型的有:又,就,经常。 例:他又出去打牌了,不能替换为“又他出 去打牌了”。④在汉语中,介词一般在动词前面,作为动词的补充成分,如“在”家。但介词有时可发挥和动词同样的功能,而不只是动词的一个附属,例:他在不在家?此时,“在”似乎当做动词来用了,但它实质只是个介词。故有学者认为,汉语介词既不是动词,也不像英语里那些介词。⑤汉语否定。主要否定词包括“不,别,没,没有”,一般用在副词,介词,动词前否定。在一个连续的情况下否定,否定未来的事,要用“不”,例:他不过来;

否定一个完整的事,必须用“没”;而“别”字,主要用在还未发生的场景中,例:千万别去,此时他还没去。

汉语特殊句型。①疑问句,,通常用作像听众征求意见和信息的一种方式。包括一般疑问句,反义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助词疑问句,A-not-A疑问句。②祈使句,表达命令的一种句型,一般无需名词作主语,但名词可以做祈使句的主语,如:你过来! 祈使句强硬的语气也可以被一些礼貌的词缓和下来,如:请,麻烦。

汉语的灵活性:汉语名词化:指将动词或句子转化为名词或名词短语。①动词后加“的”,吃饭,吃饭的;你,你的。“的”也可以被代词所代替,形成第二人称代词。名词化过程经常把及物动词的限定名词删掉一个甚至两个,例:你有看的吗?或者“有看的吗?”。②定语从句:修饰一个名词的从句,如刚买的一匹马。③状语位置变换,虽然一部分副词位置是固定的,但有些副词位置可以变动,放到句首名词前面。④连续动词结构。一个句子里面包含几个动词短语⑤介词位置变换,“跟,替,用”等介词构成的短语位置可以是在句首名词前也可以放后面,也可以放在否定词前或是其后面。而在有“比”的句子里,前后名词可以互换位置,此时仍构成语法意义。

这本书对汉语进行了十分全面的介绍,包括汉语的起源发展,语音,词缀,书写,汉语背后的文化,汉语句法等。这也是我第一次全面直观地认识汉语系统。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汉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普遍的价值观。我十分同意,每一种语言都代表着一种文化和他们民族的价值观。正如在全书总结时所提到的,“礼”“孝”“家”是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并且深深影响着每一代中国人。黄香扇枕温衾,刘恒为母亲尝汤药,董永卖身葬父;古时候,父母去世,就有守孝三年的做法,即使是身为皇帝,见到太后也还得行礼;在现代,不孝子孙为众人所不齿,足以见得孝道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而古来就有家和万事兴的说法,修身齐家也成为成功的必要前提;现代的中国人仍然十分重视家庭,多有成家立业的说法,也许正是家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以至于很多夫妇即使在缺钱的情况下,也要买房来组建他们的家庭。天人合一这个词为中国人所熟知,它倡导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中庸之道则倡导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谐社会的思想早已蕴藏在璀璨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同理,英文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以美式英语为例。美式英语含有大量与“self”“individual”“ego”(都有自我的含义)的单词self-centered,self-image,egoism等等。这种自我的观念在美国人心中根深蒂固,与中国的家,国的集体观念不同,美国人更重视个人价值和看法,自我中心的思想明显(引自美国英语所反映出来的美国文化)。我觉得这在好莱坞大片得到了深刻体现,不出意外,电影中总会有一个拯救世界的英雄,诸如蜘蛛侠,钢铁侠,超人之类的人物的出现,然后凭借个人的能力,成功帮助了人类解除危难。

另外,我觉得书中应提到一点,关于名词的集合性,例如:冬瓜,南瓜,西瓜等等瓜;紫菜,菠菜,白菜各种菜;鲫鱼,草鱼,鲢鱼.....这些名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所以共用了同一个词"瓜,菜,鱼......" 这应该也是汉语的一大特色,很多有共同特点的名词会共用一个字符。本书还有一个缺陷,每种语言现象都分析的很全面,但是关于具体的分类却没有总结规律。例如:关于可移动副词,作者举了可能,也许,大概,天天等例子,但没有总结这类词有什么共同的特性,以至于读者的了解仅限于这几个词,不利于读者举一反三。

参考文献

儒家思想对现代的意义、

美国英语所反映出来的美国文化 作者:张莉娟 2006

家和万事兴的反义篇九
《传统文化之夫妇道》

家和万事兴的反义篇十
《个案工作 第八章 家庭辅导》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家和万事兴的反义》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家和万事兴反义 家和万事兴的同义词 家和万事兴的意义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家和万事兴的反义”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家和万事兴的反义"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9251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